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资质认定汇报范文

实验室资质认定汇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资质认定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资质认定汇报

第1篇:实验室资质认定汇报范文

为了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基础保障水平,保障国家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根据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开展计量认证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质技监量〔2012〕8号)和《关于印发<市质监局开展食品检验机构资质普查及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质技监办〔2012〕15号)文件要求,我局于2012年月日至30日对全市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概况

此次检查的单位有市计量检定测试所、市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科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市环境监测站、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市蓝鑫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市粮油质量监测站、市合众气体检测站共10家检验检测单位。检查小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检验机构资质认证证书的有效性、检验人员是否具备检验资质、检测范围、检测能力和检测设备为重点检查内容,通过听取汇报,查看工作场所和仪器设备,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和原始记录,与相关人员面谈询问,征求主管部门和检测服务对象意见等方式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检验检测机构能够按照法律法规和《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主要体现在:一是检验检测机构法律地位明确,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能够有效运行。二是检验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的质量有所提高。三是大部分检验检测机构的仪器设备能够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四是检验检测人员业务技术能力有所提高。从检查的情况看,比较好的单位有市计量检定测试所、市科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环境监测站等4家单位。

二、存在问题

本次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一)资质超期。本次检查中发现:有3家单位目前不能提供有效资质证书,其中一家于年月13日到期后就未申请换证;一家已申报换证并通过评审,但尚未取得资质证书;另一家由于未提前申报,导致资质证书过期了还未通过评审,资质问题严重影响了这些单位正常的检测工作。

(二)日常管理不到位。一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到位。多数单位的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期间核查、实验室比对都未落实到位。有的单位负责人变更后,《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质量体系文件未及时修订。二是部分人员技术和设备档案管理不规范,缺少必要的相关信息资料。三是样品流转程序不规范,有的单位样品进出登记不详,有的单位样品未统一编号,样品标明的是单位或个人,这样可能会影响到检验检测结果的公正性。

(三)法制意识不强。少数单位计量器具、仪器设备存在超周期使用现象,但仍在开展检测工作,甚至还将检测结果向有关部门通报,更有个别单位还在违法出具检测报告。

(四)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不规范。部分单位原始记录存在信息不全、涂改不规范现象。有的单位信息记录不充分,只有检验员签字,无审核员签字;有的原始记录修改不规范,记录修改后但未在修改处签名。

三、处理意见

(一)严格落实整改。各检验检测机构要针对检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拟定整改措施迅速整改,特别是计量器具、仪器设备超周期使用现象应立即整改,各单位整改完成后将整改情况于2012年月30日前上报检查组。

第2篇:实验室资质认定汇报范文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 , 仪器设备,管理

Abstract: the laboratory equipment is in test work hardware foundation, equipmen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lab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procurement, acceptance from, measuring, file, use and maintenance, scrap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management, and expounds how to management testing laboratory equipment, make equipment indexes meet the detection requirements, ensure the testing data of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Keywords: testing laboratory, instruments,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试验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客观、准确、及时的试验检测数据,是控制和评定工程质量的科学依据。仪器设备作为实现试验检测的技术手段,它的正确选择与装备、使用和维护,不仅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运行成本,而且关系着试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正确性。在我国境内的各类实验室资质认定或认可,也对设备管理有着明确要求。在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设备”被列为9个技术要素之一, 在国家认监委编制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也将“设备”列为审核的重点,由此可见,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在当前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贯彻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合理使用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其投资效能,实现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化,促进检测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计量、建档、使用、维护保养、和报废处理等内容。

1 仪器设备的采购

1.1仪器设备采购计划的编制和审批

采购仪器设备要遵循工作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工作上适用指的是选购的仪器设备能满足检测任务的需求,技术上先进是指仪器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耐用。经济上合理是指购置费用与日常运行费合理,能取得较高的投资效益。

在选购仪器时候还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级的匹配,即测量范围要覆盖被检测参数的变化范围,准确度等级应符合1/3~1/5的原则。2兼容性,所选购的仪器设备尽量与现有仪器设备兼容。3环保性,仪器设备运转以后对环境不发生污染,包括噪声和有害物质的污染。4经济性,仪器在满足日常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力求“物美价廉”。

每年年初,试验检测人员根据试验检测工作的需要,提出需要购买或更新的设备,填写采购申请表,《采购申请表》的内容包括仪器设备名称、数量、型号规格、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不确定度、用途、参考价格和推荐的供应商等。《采购申请表》交予设备管理员统一汇总整理,制定《年度仪器设备采购计划》。 仪器设备的申购计划经科室主任签署意见后,由实验室技术管理层审核批准。属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必要时应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的可行性论证。特殊条件下,可向其他检测机构或科研机构走访或询问仪器设备性能、使用情况等。经批准的仪器设备申购计划,由实验室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实施。

1.2 仪器设备采购的实施

设备采购人员应按申购人员填写的技术要求和交货日期,编写招标技术文件。实施采购前,应对拟选用的厂家或者供应商和仪器设备进行评价,并将通过评价合格的供应商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经批准,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依据。一般仪器设备采购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可以优先考虑向《合格供应商名单》上的供货商发出招标邀请。收到各供货商的投标书后,综合比较各供应商的提品的质量、性能、价格、供货商的售货服务承诺、信誉度,择优选出中标供货商,与其签订订货合同。

签订合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合同内容中,对所订购的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质量要求、采购数量、价格、交货日期、交货地点、运输方式、验收条件和标准、付款方式和时间,以及双方的违约责任等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经双方协商,以条款方式固定下来,在经过双方确定及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代表人)签字,加盖双方单位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后方可生效。生效的合同,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并记录执行情况。合同执行过程中,如有产品质量、经费增减等情况的变动,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双方协商解决。

1.3 仪器设备的验收

仪器设备的验收是仪器设备购置过程的结束,也是设备常规管理的起点。验收是了解仪器设备技术性能、建立原始档案的过程。仪器设备到货后,应按照合同规定条款进行验收。为确保购买的仪器设备与拟采购的仪器设备相符合,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数量点验、外观质量检查和内在质量检查。

首先应就装箱单所述的生产单位、型号规格、数量等与采购单据进行核对,同时检查其技术资料所描述的性能是所要求的技术指标是否一致;检查仪器设备、附件、配件的是否正确,外观是否完好,是否附有出厂合格证和保修单。如有破损、残缺、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应做详细记录。

内在质量,重点在于仪器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功能是否正常。对仪器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技术验收,试运行一段时间,检查其运转是否正常,对各项技术指标、性能参数进行现场察看和测试,看是否达到合同要求。通常还要请国家授权的专业计量机构对其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出具检定合格证书或者校准证书。

对于验收时发现仪器设备与合同不符合的,应要求换货或退货;对于随机资料不符或者资料不全的,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待资料补齐后重新验收;对于验收不合格,应予以退货。更换后的仪器重新调试验收,并酌情索赔。

验收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填写验收记录,对于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应建立专门的账面和档案,移交使用部门并进入日常运行管理。

2 仪器设备的计量(量值溯源)

仪器设备的计量是仪器管理的重要部分,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是试验检测结果溯源的前提条件。量值溯源性事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的或者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性。量值溯源的一致性是国际间相互承认测量结果的前提条件。

检定和校准是保证计量溯源性的两种形式,检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即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单位量值,通过检定的方式传递给下一等级的计量标准,并依次逐级传递到工作的计量器具,以保证被计量的对象的量值准确一致。而校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者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值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吧,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检定和校准的差异表现在:检定具有法定性,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校准不具有法定性,是企业自愿溯源的行为。检定结果需做出仪器合格与否的结论,校准结果不判断仪器合格与否,只评定示值误差。

2.1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实验室应编制相应的文件,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属于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中,有59 项116种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根据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结构特点和使用状况,强制检定采取以下2 种形式:①只作首次强制检定。按实施方式分为2类,第1类为首次强制检定,失准报废;第2类为首次强制检定,限期使用,到期轮换。②进行周期检定,其检定周期由相应的检定规程确定。在检定有效期内,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失准,经恢复或维修后也应进行计量检定,确保工作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对于非强制性检定计量器具,实验室可自行寻求有资质的校准机构,也可送检,其管理形式可分为购买后首次检定/校准、周期性检定/校准、维修后的检定/校准。对于无法溯源的仪器设备,应采用实验室间比对的方式来提供测量的可信度。

首次使用的仪器设备,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5.5.5条的规定,在使用对检测、校准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测设备之前,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进行检定/校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计量检定工作,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

周期性检定/校准, 是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的程序,对计量器具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校准。其校准周期可依校准证书的推荐周期进行,或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根据使用情况自行评估,制定《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检测设备特性在使用中随着时间的变化、使用频率的不同会发生偏离,不可能总保持在某一个误差范围内。对检测设备进行周期性检定/校准,避免由于检测设备失准而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实验室应根据设备预期使用目的和设备计量特性,制定年度周期性校准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检测设备在计量有效期内使用,使检测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2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期间核查,是指对仪器设备在两次校准或检定间隔内进行的技术核查,目的是为保证在用仪器设备在两次计量检定/校准周期之间, 保持着检定、校准状态的可信度。不是所有仪器设备都要进行期间核查,一般只对使用频繁的、使用或储存环境严酷或发生剧烈变化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受损、数据容易漂移的、经常携带到现场检测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一般可采用自校准法(用高精度核查低精度同类仪器)、多台仪器设备比对法、标准物质核查法等方法进行。实验室可针对不同仪器不同方法自行设计期间核查,并做好期间核查记录。当期间核查中发现仪器性能超出预期使用要求时,应立即停用此设备,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或措施,对上次核查后开展的检测/校准工作进行追溯,分析当时的数据,评估由于使用该仪器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2.3 仪器设备状态标识

仪器状态标识,实验室内所有仪器设备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分为“合格”、“准用”、“停用”三种,通常以“绿”、“黄”、“红”三种颜色表示。绿色合格标识表示仪器经计量检定或校准、验证合格,确认其符合检测/校准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黄色准用标识表示仪器设备存在部分缺陷,但在限定范围内可用;红色停用标识表示仪器设备目前状态不能使用,但经过检定校准或修复后可用。仪器状态标识要贴于设备的明显位置,应包含仪器管理编号、使用人、检定/校准日期,检定单位等信息。

3.仪器设备档案的建立

实验室应保存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设备档案。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原始档案和使用档案两部分。

原始档案包括仪器设备申购表、论证报告、订货合同、验收记录及随机资料(说明书、合格证、出场检验单、电路图等)。

使用档案包括仪器编号、放置地点、仪器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校准检定证书、借出记录、报废处理记录等。

4仪器设备的使用

实验室内所有仪器设备的使用应由授权人员操作,对设备使用人员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对于操作比较复杂、精密度高、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应进一步编制仪器设备操作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中应明确该设备的安装条件及使用环境,对仪器设备操作过程应进行详细描述。对高精度、大型仪器设备应指定专人专管使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非仪器使用人员不得使用。

使用人员应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及有关注意事项使用仪器设备,并做好仪器使用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时间,样品编号、检测项目、设备状态、气压、温湿度、使用人等信息。可以使检测数据快速溯源,随时掌握仪器的工作状况。

5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仪器在日常使用中,由于内部、外部各种因素影响,如零配件的正常磨损、自然侵蚀、老化等,都会改变仪器设备的工作性能。为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要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实验室应采用“防潮、防尘、防震”“定人保管、定期保养、定室存放、定期校准”等“三防”“四定”的方法,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6仪器设备的报废

仪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有替代设备时候可予以报废,或者由于某些原因损坏又不能修复时应予以报废。

仪器设备的报废由使用人提出申请,由科室主任签署意见,设备管理部门论证,如确属报废范围,则明确报废处理意见,报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凡报废的仪器设备,应标上明显的标志并隔离存放,或尽快进行一次性处理。在仪器设备档案中做好报废仪器注销记录。

结束语

作为一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如何才能更科学有效的管理仪器设备,提高实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运行水平,还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各类技术规范的要求、实验室认证或认可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创新,才能让仪器设备发挥最大功能,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编,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2] 陈振云,王艳娥.谈检测实验室设备配置与管理《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9年01期

[3] 雷斌.实验室认可中如何做好仪器设备管理《科技资讯》,2009 NO.16

第3篇:实验室资质认定汇报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实验室;检测;

中图分类号:TU198+.6 文献标识码:A

绪论

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各个行业也在寻求着自我的突破,近些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我们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扩充,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而对于工程质量的检测工作就被大众开始注意,可以这么说,实验室检测工作其实是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不管是技术的革新,还是民众对于居住使用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这些都不断的鞭策着建筑行业的提高,同时实验室检测工作也承受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在我国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则,实验室的资质认定主要是为了确保其自身各项检测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在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地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完成检测工作,同时实验室必须定期做好检测审核工作。在内部工作审核机制中,主要是调整自身内部工作运行,提高实验室内部数据文件以及实验活动的发展速度,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始终,并且为实验室检测工作提供可靠地依据。

内审工作

实验室检测内审的依据包含是非常广泛的,比如评审准则、质量检测目标、管理体系架构等等,而内审的范围也包含着各项内容,其范围必须包括以下几点:A实验室资质认证标准。B检测活动场所。C管理活动组织架构。对于内审开展的主要依据与原则来讲,我们首先需要确保的是其具有客观的依据和证据,要完全达到公正的要求,这是必须遵守的内审机制。同时参与到内审中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内容的管理和安排上,必须要严格遵守回避制度,也就是不能参与与自己有直接关系的活动,最后关于内审活动必须遵守有序系统的规律。

内审工作具体步骤

3.1策划以及准备工作

在审核工作进行中,实验室必须要遵守每年年初所编制的年度计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审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包含着年度审核目的、性质、依据、范围、内审组人员、相关工作的日程安排。对于每次审核任务,应该严格成立内审分组,全程由组长带领,在开展内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先制定内审的主要计划,按照步骤和分工,每个组别成员都要分工明确、职能分配清晰,按照日程时间进行详细的工作管理,要为内审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2内审工作实施

实验室进行内部审核工作,在工作开始实施前期,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一系列的工作安排,比如对于工作需要进行首次的会议商讨、在现场需要进行审核工作,组别成员需要进行碰头会议就工作进展,突发事件等进行商议,内审工作随着事件的进程,内审组成员也需要做好一系列汇报工作,比如需要开具一些不符合报告,在最终的阶段则需要进行末次会议,这些都是必须遵守的工作安排和程序,也是保证内审工作的完成性以及有效性。

在此,我们以首次会议来讲,关于首次会议,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审核工作的开始,首次会议通常是由内审组的组长主持,进行会议各方面的安排以及工作的管理,在会议中内审组首先要安排好一系列内审工作的时间、场所、工作进程调度等问题,这次会议的时间不适宜太长,最好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通常只是内审工作的安排宣传,在工作现场进行审核时,工作人员主要采取听、看、查、问等形式和方法,比如通过一些交谈,查问和受审查的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情况,找寻相关文件查阅,同时在现场需要严格的验证和检查,收集相关的数据,找到符合或者不符合的证据后,内审组成员需要做好细致的审核记录,对于发现的不符合项目经过严密审核后,再由受审一方进行确认,最终开具不符合的报告,得出审核结论,并且要以末次会议结束在现场的审核工作。将不符合报告在末次会议中进行宣读,做出审核评价和相关的结论,并且要针对相发现的问题要向相关的责任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行纠正措施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现场审核时内部审核的关键环节,我们通常会对现场审核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及审核技巧应用的要求,这才是内部审核工作能够成功的关键内容。

3.3编写内审报告

关于内审报告的编写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其是现场审核工作全部结束后的一个总结性文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内审报告的编写中主要是要对本次内审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一个阐述,并且对审核过程中不符合要求的项目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工作,单独进行归纳和总结评价,在内审报告的编写中要注意的是文件写作需规范化、对于不符合项目需具体化编写,最后就是内审报告定量化。

3.4跟踪验证工作

内审工作还需进行延续性工作,比如跟踪审核验证工作,在内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受审核的相关部门需要对内审工作中发现的相关不符合项目进行纠正、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内审组长需要对于不符合项目指定审核员去做跟踪工作,对于需要纠正的工作要保持其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在跟踪的过程中要做好纠正措施的跟踪,确认完成且合格后,要做好跟踪验证记录工作。

3.5内审工作总结

按照年度的内审工作计划,本年度内部审核工作全部完成后,需要经由相关质量部门或者质量主管进行本年度内审工作的评价,关于评价内容主要是年度计划是否合适、组织是否合理、内审人员是否能够胜任工作,并且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改进。

内审的基本要求

4.1内审需制定工作程序

实验室内审工作应该在整体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中制定内审工作的主要程序,日常审核工作应当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内审的程序应当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审核主要目的、审核工作范围、审核引用标准、内审工作组织、审核工作基本要求、工作人员职责、审核工作计划、内审要求、审核证据记录分析、报告编写、跟踪审核步骤等。内审程序是实验室进行整体审核工作的指导性规则,必须重视。

4.2审核的策划

审核工作作为一项计划性工作,要求实验室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则进行管理,在年度计划的编写以及报批等都按照程序进行,如发现重大质量问题或者最高管理层认为需要进行其他工作时,可以临时性计划组织临时内审工作组。对于实验室年度计划的安排,需严格遵守,内审的计划应当涉及相关的管理体系和全部要素,在实验室场所必须包含着所有的技术以及活动。内审活动开展的周期通常为一年。

4.3内审人员组织和职责

实验室内审组需有组长一名,成员若干名,所有的内审组成员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且具有内审员资格,经过实验室专门授权后才可以担负工作职责。此外对于内审组长则需要符合更高的要求,其需要负责内审工作的计划编制;组织开展内审工作,负责和相关的被审核部门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主持完成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向上级报告关于内审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组员一起总结结论;签发不符合项目的通知书;编写内审工作报告。内审工作人员的职责:编制内审检查表;完成审核报告的结果;不符合项目需要进行跟踪验收等等。

4.4内审文件管理

内审活动所形成的所有文件都需要做好收集整理保管工作,文件的格式需按照要求进行规范化编写,记录需档案化保管。

4.5纠正措施的实施

实验室对于内审工作中遇到的需要纠正的问题,必须跟踪验证直到有效解决问题为止,同时也需要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内审工作建议

首先一项工作是否能够完成,需要领导层的支持以及全体人员的高度重视,所以只有提高了这些才会提高内审工作完成的质量。其次关于内审工作的成员,实验室高层管理者应该提高其对于审核工作的认知和认同,这样才能提高其自身的能力,使其更好的完成工作。最后,要充分发挥内审工作的促进作用,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实验室管理水平,避免管理工作趋于形式化。

结论

建筑行业质量问题是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实验室审核工作不断保护着建筑行业健康的发展,同时也维护着公民的安全以及社会的安定,所以审核工作的健康运行是十分重要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健康运行,各工作人员提高自身水平才可以有效确保质量检测,不断促进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实验室资质认定汇报范文

关键词:筹建;省级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服务

上蔡县在原有基础之上, 延伸了产业链,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以鞋、服装为主导产业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为突出产业特色,积极承接制现代化鞋类企业的产业转移,并建立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此来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1、行业基本情况

我国是制鞋大国,四大产业集群也随着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内地的大力推进招商引资而蓬勃发展。目前,广东、福建、浙江的一带的制鞋企业纷纷到内地发展,上蔡县借助人力资源优势,大力招引制鞋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上蔡县制鞋服装服饰及配套企业发展到28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其主要产品鞋类有皮鞋、运动鞋、旅游鞋、布鞋等数十个品种。产品畅销北京、天津等2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东欧、中非、拉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县的主导产业。有效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支持制鞋业的发展,上蔡县高标准建成了河南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可以更好地为当地企业提供优质的检测服务,同时上蔡县产业集聚区被河南省皮革协会授予“河南省制鞋产业基地”称号。

2、产品质量状况

鞋商品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量大面广的日用消费品,历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高度关注。据以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及各省相关部门通报的鞋类产品质量监测情况来看,成人鞋检测项目不合格中标识占所有不合格当中27.3%,感官占21.9%,剥离强度7.1%,成鞋耐折性26.8%,成鞋的鞋跟硬度2.4%,勾心硬度29.5%,勾心钢度20.9%,勾心长度下限值41.9%,色牢度48.6%,鞋跟结合力3.6%。其中“剥离强度” 和“耐折性能”是鞋类商品的重要质量指标,也是历年消费者投诉最多的质量问题。剥离强度指是鞋帮与鞋底的粘着牢度,如剥离强度不合格则消费者穿着后容易出现开胶的现象。“耐折性能”指标考核成鞋鞋底是否容易断裂、帮面材料是否容易出现裂面、裂浆和帮底屈挠部位是否容易开胶,常表现为鞋底断裂、帮面开裂或帮底屈挠部位开胶等。有的鞋不耐磨,穿一穿鞋底就磨烂了,这是耐磨性能不好,还有一个就是钢勾心,对于跟高20且跟口8毫米以上的鞋是要求装钢勾心的,它是鞋的脊梁,钢勾心不好,这双鞋会有很多问题,不仅不稳定不安全,而且穿着也会不舒服。还有脱色,我们很多很高端的鞋如果穿浅色袜子,然后袜子就会被染色,还存在着假皮、鞋底打滑、鞋面掉漆、饰物脱落、做工不够精细甲醛等等问题。鞋类产品质量的优劣影响到众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需求已由过去满足基本生活的实用型开始转向追求舒适,安全,美观的时尚型。

3、建立省级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必要性

目前入驻我县产业园的鞋服企业虽然很多,但有些企业为他人品牌代加工,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县内自创品牌的鞋类极少数,品牌缺少现象较为严重,打造强势品牌已经成为我县鞋类产业的当务之急。同时随着产业升级,以及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将受到来至全球各地同类企业的竞争,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研发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缺乏专项资金进行检测研发建设,不利于新产品的开发,不利于企业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和标准化的生产,从而制约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现阶段,得标准者得天下”的趋势越来越显现,标准决定着市场的控制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标准也是一种游戏规则。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谁就会获得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市场竞争标准先行的特征尤为突出。高水平的质量检验机构关系到我县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形象的提升,对平安崛起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河南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之后,可以更好的为企业提供技术检测服务,有效降低中小企业检测研发成本,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还可以协助政府行政部门有效监测和监督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政府宏观调控和鞋类制品的质量监测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助力上蔡鞋类制造业发展,加快上蔡县工业化进程。通过产品检验业务的开展带动我县其他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推进“质量兴县”“质量兴省”战略工作的进程。

4、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保障鞋类产品质检中心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目前鞋类产品已成为上蔡县的重点发展行业。为进一步提升鞋类产业发展层次,上蔡县委、县政府积极筹划建设河南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4年,将河南省鞋类产品质检中心项目建设写入年度县政府十项重点工作。在中心项目申报、筹建过程,县政府有关负责人多次主动到省局、市局汇报中心建设设想,并多方做工作加快中心筹建步伐。在河南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立项之初,县政府就成立了“河南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邀请有关专家为中心筹建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对实验室规划设计、实验室环境条件、检测项目设置、检测设备配备和人员配备等方案进行技术审查,组织编制和审查项目建设可行性方案。经过精心组织、周密策划和详尽调研,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促使河南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筹建工作有了组织保障。

5、坚持科学规划,切实做好河南省鞋类产品质检中心项目建设方案编制

为科学规划中心建设方案,我们组织上蔡县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技术人员,对全县鞋类产品行业进行摸底、调查、统计,确立高起点、高水准地建设鞋类产品省级质检中心。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河南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我们将中心建设定位为:集鞋类产品检验、实验、科研、标准、认证和服务于一体的研究型质量检验机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有关专家,在上蔡县举行了河南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可行性考察论证会。与会专家现场考察了鞋类生产企业,听取了上蔡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省级鞋类产品质检中心的情况汇报,讨论了我局的筹建省级鞋类质检中心可行性报告,审查了相关资料,一致同意开展筹建工作。按照要求,我们着手准备筹建工作。首先,组织人员对省内、国内鞋类产品技术机构的检验能力和水平进行调研,全面了解同类机构的技术能力;其次,进一步明确省级质检中心名称及所对应的产品范围,并详细论证计划开展按省内及省外先进标准检验的项目;第三,明确检验项目后,在对国际及国内先进标准进行检索、研究的基础上,在满足检验需要前提下适当超前,确立了中心计划购置的主要关键设备,编制了《河南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装备购置方案》,该方案经过论证后,完成了招标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向计量院申请了检定。同时科学编制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作为中心的指导性文件。中心现有检测室面积800平方米,专业技术人员6名,其他人员10人,拥有各类检测设备49台/套,其中有电脑系统控制拉力强度试验机、电脑止滑试验机、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的ISQ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ICAP76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当前国际上先进水平的大型高端精密仪器。目前可开展:游离甲醛含量、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偶氮染料、五氯苯酚等有害物质的检测。鞋类产品的耐折性能、耐磨性能、剥离强度、鞋跟硬度、鞋跟结合力、帮带拉出强度、勾心抗弯刚度、勾心硬度、感官质量、衬里和内垫磨擦色牢度、鞋帮拉出强度、鞋跟硬度、底墙与帮面剥离强度、帮底剥离强度、外底与外中底粘着强度、外底(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磨耗量、硬度、厚度)、围条与帮面粘附强度等项目的检测。已具备对26类鞋类产品的全项检验能力,实验环境及设施、仪器设备、技术水平和方法应用均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 是独立于鞋类产品设计开发、制造、贸易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可承担和参与相关产品的标准、方法的制订、修订工作。

第5篇:实验室资质认定汇报范文

一、指导思想

努力探索长效安全监管机制,促进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全面落实提升质量和保障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不断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进一步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进一步争取各级政府对质量工作的支持,健全质量责任制;提高全局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有效性,提升质监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为推进黄蓝国家战略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建立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责、监管部门承担监管责任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建立企业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宣传培训制度,提高企业法人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高企业员工落实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有关知识和技能;监督企业严格遵守质量法律法规,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我县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具体措施和工作内容

(一)企业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宣传培训和信息工作。

1、会同县委宣传部、县经信委、团县委等单位,依托电视台、大众、互联网等媒体,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普及质量知识,开展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宣传活动,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定期召开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新闻会,公布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结果等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提高政府、部门、企业以及全社会的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意识。

2、组织面向企业法人、员工的宣传培训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和座谈会,印发“手册”、“明白纸”、“告知书”、“承诺书”等活动,加强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管理和质量专业技能培训,使企业不断增强质量法治和质量安全责任意识,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制度。

3、加强全局内部培训。举办“生产企业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培训班,通过系统全面讲解和事故案例剖析等形式,使全局人员充分认识和了解落实主体责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建立完善质量诚信体系。

加快质量信用建设,加强与工商、经信、商务、银行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做好全县企业质量体系评价管理系统的数据收录工作,通过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推动企业有效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三)建立企业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制度。

1、明确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按照省市局要求,抓好省市局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通用标准和行业细则的宣传、培训及监督检查,明确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基本任务和要求,督促企业强化质量安全意识,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制定并实施原材料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生产过程质量内控制度、产品质量安全标识制度、产品出厂检验制度、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制度、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质量安全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储运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2、加强对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各项制度的监督检查。

(1)以定检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为手段,积极督促企业落实好质量主体责任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加大产品质量定检监督检查工作的覆盖率,严格督促检查各单位落实定检工作的各项要求,开展好产品质量情况分析,提高定检工作质量。建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信息库及监督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许可证年审作用,督促企业严格按法律法规要求组织生产,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2)严格行政许可,切实把好发证产品市场准入关。

按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条件实地核查作业指导书》,将企业应该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的有关要求作为企业生产许可证审查的重要内容,在实地核查工作中全面检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认真把好市场准入关,真正从源头上抓好质量安全;加强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工作,完善退出机制,对不能持续满足准入条件、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撤销许可,强制退出,督促获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3)落实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

加大强制性产品认证执法监管力度,配合稽查机构,对企业无证生产行为依法查处,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生产企业依法进行处理,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4)落实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保障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省强制性地方标准《省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DB37/1615—2010),规范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行为,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发挥RFID技术优势,充分利用特种设备管理平台,发挥行政执法、安全监察、检验检测、区域巡查四位一体整体优势,严格督促特种设备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扎扎实实地落实好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

(5)围绕重点开展专项执法打假。深入开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的执法行动,加强对食品、药品、农资、建材、汽车和农机零配件等关系健康安全、国计民生、社会和谐、节能环保的重点产品的监管。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无证”、“无标”生产等质量违法行为。

(6)深入推进区域整治工作。按照“打与治、治与扶、扶与建”相结合的方针,开展对行业性、区域性质量问题的集中整治,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区域整治责任体系,完善区域性产品质量集中整治工作系统,建立健全处置重大质量违法突发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

(7)积极推进缺陷产品召回工作。按照省局部署,认真做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家用电器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宣贯工作。开展对汽车、儿童玩具等缺陷产品组织开展缺陷认定、检验和风险评估、召回工作。对存在缺陷的产品,监督企业实施召回,拒不召回的实施强制召回。

(8)加强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加强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估和反馈工作,杜绝无标准生产;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市场准入,对纳入国家市场准入制度的标准实施有效监管。

(9)加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省橡胶轮胎及原材料质检中心、轮辋刹车片质检中心中心建设,全面提升我局的整体技术水平。

(10)做好计量保障工作。以“依法行政、防范风险、保障安全”为中心,进一步强化法制计量要求,监督与服务并重,督促和引导结合,逐步形成以企业自律、自理、示范为基础的诚信计量自我约束机制,使生产经营者的计量主体责任得到落实。

(11)加强实验室资质认定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实验室评审,进一步提高监督评审工作质量;开展实验室检验整顿工作,定期通报验证能力对比试验结果,继续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3、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和社会公众监督作用,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曝光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局面。

四、组织保障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2011年是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年,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性,全面贯彻落实总局和省市局部署,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把它作为一项关系到质量工作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大事来抓。

(二)加强组织,落实保障。局成立以彭加起局长为组长,各位局领导为副组长,局各科室、直属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稽查队,承担日常管理工作。

第6篇:实验室资质认定汇报范文

立足发展,倾力抓落实,2012年工作卓有成效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按照省、市局“四增一保”的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履职,狠抓落实,预算目标实现历史最大突破。为推动经济社会和质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服务发展保增长

1、强化质量监管,确保质量安全。一是深入推进质量强县工作。从2009年起4年来,我县质量兴县由起步到完善,由局部到全局,由兴县到强县的目标逐步实现迈进,得到了持续发展。今年来,进一步强化了质量强县工作领导机制、推进机制和考核机制建设。向县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汇报了质量强县工作,请示成立了质量强县领导小组、名牌战略推进领导小组。起草了《县质量强县实施方案》,经县政府同意后下发实施并纳入到乡镇、单位、村企考核体系;二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制定名牌培育计划,加强名牌企业培育工作,培育省名牌5家,市名牌8家。组织申报省名牌2家,市名牌6家。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扎实基础;三是做好质量基础体系建设,倾力打造“诚信”品牌形象。与县环保、经贸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质量体系认证,通过排定计划,重点扶持,促使全县新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达12家,环境管理体系认证5家,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坚持开展工业质量信用评价,组织了5家名牌获证企业开展工业质量信用评价自评与初评,并申报工业质量信用A级;四是加强获证企业证后监管。通过日常巡查、回访,年度报告等一系列环节督促获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共巡查53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9份。同时积极做好对3C认证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获证企业、有机产品、农产品认证获证企业的巡查工作,全年巡查7家3C认证企业、30家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获证企业,成效良好;五是开展好专项监督抽查。积极配合省、市局对全县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产品进行专项监督抽查,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5%以上;六是加大实验室资质认定力度。配合公安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机构开展了联合执法检查,有效提高了实验室检测质量与管理水平。

2、保障民生计量、突出能源计量。一是全面完成“两免费”检定工作。共对7家集贸市场的743台件衡器进行了检定,并加贴统一监督举报标识。对全县18个乡镇25家乡镇卫生院和463家村级卫生室的1143台件的医用计量器具实施了免费检定;二是围绕燃油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医用三源、眼镜配制用计量器具、市场超市在用衡器等强检器具开展监督检查。完成安全类在用计量器具强检建档工作,并将有关的检定数据上传CQS系统,共检定压力表1500多台件。并对全县140余家企业实验室在用4000多台件计量器具进行了检定。还联系市计量所对全县42家眼镜店在用的60台件计量器具进行了检定。组织对全县56家加油站(含加油点)在用的139台件加油机进行了检定,受检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统一加贴了新的强检标识;三是强化企业计量基础工作,帮助企业完善计量体系,年内帮助21家企业通过计量合格确认。四是加大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管。开展了春耕农资类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专项抽查,共抽查8家经销商,检查检验34个批次。开展了节前食品计量专项检查,中秋节前共抽5家经销商,52个批次,其净含量检验的合格率和净含量标注的合格率均为100%。开展了电能表的抽检工作,共抽检电能表200只,首检率100%,完成了抽查年度安装电表总量10%的任务;五是做好能源计量工作。在深入宣传的同时加大耗能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和制度体系建设帮扶力度,为全县150家企业检定各类衡器400余台件。其中,重点对新海石化、协鑫环保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等10家年耗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在用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行了检定,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节能减排;六是持续推进诚信计量商场(店)推广创建活动,选择了2家卫生院、1家加油站、2家眼镜店申报省级诚信计量示范单位,1家集贸市场,1家超市申报市级诚信计量示范单位。

3、夯实标准化基础,打造标准化亮点。一是做好企业产品标准的查询、登记、备案工作。共审查办理企业产品执行标准证书330家,备案企业标准17项。同时,做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确保网下、网上办理同步;二是会同县农业委员会、海洋渔业局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地方标准的申报工作。申报了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门河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丘陵山区环大吴山高效生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大鳞副泥鳅健康养殖技术规范》等4项省级地方标准。其中,《海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魁蚶筏式吊笼养殖技术规范》两项省级地方标准获批立项,使得由我县负责起草制订的省级农业地方标准达18项;三是做好循环经济、自主创新、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标准化试点工作。组织新海石化有限公司申报2013年度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申报新兴产业标准化试点,佳宇资源利用股份有限公司申报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金茂源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被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成为全市首家获批的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单位;四是积极推进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和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新申报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参加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对县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试点单位加大指导力度,目前已完成试点工作任务,正申请省局验收;五是加大企业采标工作。重点推进县内规模以上企业、品牌培育企业的采标工作,县金明标准件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共6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备案;六是做好两码工作,共发行(换发)代码证书2516套,办理IC卡410张,年检证书2780家。条码用户新注册8家,续展用户26家。

4、坚持依法行政,推进阳光执法。一是加强日常巡查执法,全年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行为案件89起,移送工商部门2起,其中涉及到特种设备安全22起,食品安全类17起。涉案金额1013.4万元,罚没款到位数292余万元,案件办结率100%;二是出重拳开展食品、建材、农资、液化石油气、儿童玩具等重点产品专项执法检查14次,同时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小化工、纤维制品等产品,适时开展各级行业性、区域性、季节性专项整治,集中时间和力量解决了一批假冒伪劣突出问题;三是强化法治执法,普遍推行说理执法、说理式文书制度,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坚持执行“首违不罚”制度,调整办案重点,案件结构逐步优化,生产领域案件查处占到全部案件的90%以上;四是加强执法保障能力建设。加强装备建设,建立健全稽查装备建设档案,有计划地配备执法装备。完善待遇保障,在落实全省稽查执法人员定编定岗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全省要求,对在编事业人员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外资机构、协会、学会和技术机构的作用,扩大执法案源。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公、检、法、司、人大、政协等执法专家库,充分发挥其在开门审案等方面的作用。另外,注重强化了区域打假协作,加强周边区域协作,加强省市县案件联查联办。加强12365体系建设工作,建立12365举报登记台帐,实行网上批转办理投诉举报13起,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二)严控风险促和谐

1、创新监管方式,严控食品风险。一是深化三分监管,严格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先后指导80余家企业开展新办、换证工作的同时,对全县所有食品获证企业实施“食品分类、企业分级、监管分等”监管方式并进行动态调整,促使企业主动提升生产条件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目前,全县已获证食品生产企业174家,相关产品21家,食品添加剂4家(其中A类企业7家,B类企业97家,C类企业70家);二是开展“打非治滥”,提高企业质量安全与诚信意识,规范企业使用和管理食品添加剂。期间,先后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00余家、小作坊25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0份。并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先后抽样检查79家企业79批次产品,有力地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三是强化高风险食品的专项治理,对肉制品、食用油、水产品、酱腌菜、炖汤料、地沟油等实施重点监控,落实索证索票、每月申报、台帐登记、预警约谈、监督抽查等质量溯源和质量控制措施,坚决防范行业和区域性风险,重点检查高风险食品获证企业25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4份;四是积极推行“三位一体”监管模式。制定《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三位一体”综合监管实施方案》,进一步整合优化质监系统内部资源,形成有效合力,在工作中逐步实施完善食品监管(监督)、稽查执法、检验检测三位一体综合监管模式,确保食品生产监管职能全面履行到位,收到明显成效;五是不断创新监管举措,提升监管实效。通过坚持实施食品检验员备案制度和建立完善食品生产监管网络群等综合举措,着力打造食品安全教育沟通信息平台,强化食品企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有效落实企业社会责任、诚信责任、法律责任等主体责任。今年以来,已对179家企业检验员实施备案,对56家企业106人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与考核。

2、坚持预防为主,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一是充分运用监察预警系统,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出动执法人员95人次,检查相关企业38家,发现及整改严重隐患2条,一般隐患整改44家,重大隐患督促整改率100%,未发生重特大事故;二是开展专项整治,打击特种设备违法。开展了气瓶非法充装检验行为专项行动,检查气瓶充装单位11家,立案2起;开展了“元旦、春节”及“中秋、国庆”节日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对全县20余家重点单位,60余台特种设备进行了安全检查,下达了监察指令书4份;开展了浴室锅炉专项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40余人次,检查学校锅炉11家,浴室锅炉35家,医院锅炉2家,查封未定期检验锅炉3台,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9份,有力规范了锅炉的使用行为;开展了电梯维保安全专项整治。检查电梯使用单位14家34台。并组织全县59家电梯使用单位及19家电梯维保单位召开了相关会议,签订了安全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的工作职责,强化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夯实了电梯安全使用的工作基础;三是推进三化监管,全力推进特设标准化:新推广“三化”管理使用单位11家。目前,我县248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已累计落实标准化管理223家;全面实施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通过对照细则要求进一步细化考核标准,严格企业特种设备管理考核,检查指导帮扶9家企业由C级上升为B级;四是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服务经济发展。继续开展了1T以上锅炉房节能安全双达标活动。在对全县69台1T以上锅炉进行普查建档的基础上,对今年新上1T以上锅炉房开展节能安全双达标活动,帮扶企业建立健全节能与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协调解决在达标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帮助3家企业进行了节能安全双达标。并组织对全县42名司炉工及416名特设操作员进行了节能及相关培训。

(三)提升能力促发展

1、加强技术能力建设,强化技术支撑。一是针对我县建材、化工企业较多,经过调研论证及产生经济效益的前景,果断新上丙酮、乙酸乙酯、工业锅炉水,钢筋等项目,在业务创收、设备投入和新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实验室改造和内部管理,确保了质量体系管理高质量平稳运行。二是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意识。以省市局开展的学习培训为依托,通过请进来、送出去,集中学、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技术人员进行质量体系及业务技能等系统培训,有效促进其业务知识水平与技术服务能力、意识的整体提升。

2、认真做好委检及技术服务工作。全年共开展各类检验600多批次,其中食品类400批次、轻工100批次、建材80余批次,其中带*号项目委检占了100多批次,相比以往有了较大增长。对40家干制水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抽查,产品合格率为100%。另外,通过开展内部科室合作,帮助企业开展化验员培训,共培训化验员150余人次,为企业把好质量关提供了技术支撑。

3、全力做好质检中心的建设工作。质监中心建设工作是近两年来我局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今后质监事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中心占地24亩,位于县新城区县行政中心北侧,盛世路西、徐福路北交叉处,计划建设面积14000平方米,首期建设综合检验检测楼一幢,9层约8000平方米,计划2013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截至目前,质检中心已已相继完成了建设用地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报、土地回填、临时围墙建设、规划方案设计、园林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施工图纸审核及临时用水、用电管线的铺设、供地赔偿、桩基试桩、土建招标等所有相关事宜,只待确定中标单位,开始土建动工。

(四)带好队伍争一流

1、以做好精品局建设为载体,打造创新型机关。一是落实“做就要做得最好,干就要干出成绩”的总体要求,围绕“创先争优”、“四城同创”、“创建优质服务科室”等中心工作,克服人少事多的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构建和谐质监、效率质监、服务质监,全力打造政府满意、企业欢迎、群众信赖的基层精品局。二是健全党的建设、机关建设、廉政建设、干部管理、绩效考核、业务学习、后勤保障等工作制度,推进“六型机关”建设。三是不断推进质监文化建设。借助各种载体,经常性地开展质监系列文化活动,并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组织举办的文化广场活动。持续美化、亮化办公场所,组织质监志愿者积极参与上街清扫、交通维护、社区共建等各项活动,深挖质监文化、廉政文化、精神文化、地域文化内涵,营造适应发展的团队文化精神。

2、以提高工作执行力为核心,建设效能型机关。一是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和效能监察,严格落实人员出勤、值班等规章制度、完善干部窗口值班制度、开展工作作风巡查制度、兑现服务承诺制度等。二是实施依法行政,推行阳光执法,重点落实案件初审、依法说理、自由裁量、案件回访、开门审案等环节,提高透明度,保证公平性。同时,坚持实施完善首违不罚制度,打造软环境建设“亮点”;三是整合为民、便民行政资源,在机关大厅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政务咨询、服务办理窗口,提高工作效能,我局质监窗口被县行政效能服务中心评为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四是认真查找自身机关作风和软环境建设的薄弱环节,积极参与做好“点述”,积极参与“县政风行风面对面”行风上线节目,勇于查找存在问题与不足,深入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扎实进行整改,树立了良好质监形象;五是领导工作率先垂范,做好帮扶工作。党组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全面做好“三解三促”工作,深入包干的海头镇海脐村、大官庄村、龙南村、海前村等村镇实施全面帮扶,受到地方政府、企业及群众的高度赞誉。

3、以行风政风建设为抓手,树立廉洁型机关。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的教育和警示,杜绝吃、拿、卡、要的不良作风和的不法行为。二是为丰富警示教育内容,邀请政法机关为干部职工开设廉政专题讲座,筑牢思想防线。三是组织干部职工开展读书思廉、学先进讲心得、下基层调研撰写征文等活动,树立科学施政、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新形象。

第7篇:实验室资质认定汇报范文

关键词:污水厂,化验室,安全管理,选址

0引言

化验室在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对于污水处理厂来说,化验室是数据来源的主要部门,能够反映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情况是否正常,承担着污水厂运行车间每日工艺运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运行车间根据化验室反馈的数据,可以及时了解到生产工艺的运行情况,并由此判断出工艺是否运行正常,以便及时迅速地进行生产工艺的调整,保证了污水厂的出水达标排放,因此化验室的正常运行间接保证了污水处理质量,也能使污水厂管理人员及时有效地了解、控制污水厂污染物的排放。这也是我国一贯重视的危化安全管理和防止环境污染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另一方面,化验室是一个特殊部门,涉及到大量的有毒有害药品、试剂以及一些危险化学品诸如强酸强碱的使用,化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环境及人身安全尤为重要。另外化验室使用的一些分析仪器,也要求做好相关的电器以及消防安全工作,所以化验室从开始建设到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讨论化验室的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以供参考。

1化验室的建设

化验室的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部分,硬件是指化验室的选址、工作间的建设,软件指化验室的工作人员的配备,化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化验室的安全管理。

1.1化验室的选址及要求

1)因为其特殊性,化验室检测项目每日会产生一些废气,如果有条件尽量能与办公区域分开来建,如实在条件不允许,也应设在通风条件较好的区域。2)化验室工作间的设置应根据化验室规模和任务需要而定。污水厂化验室至少应设分析室、天平室、样品消解或通风室、更衣室及独立的药品室等。3)化验室内的建筑包括地面、门窗等方面,要求应是安全、简洁。各工作间台面要求采用耐火耐酸材料建成,隔断和顶棚也必须考虑防火性能。

1.2化验室的工作人员要求

1)要求热爱化验工作,明确化验工作的重要性,有高度的责任心。2)具有化学、检验类相关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一方面,熟悉掌握各检测项目分析测定的国标方法,以及所涉及的分析化学基本原理;熟悉所用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能够正确使用并能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能够正确表达化验检测结果;另一方面,熟悉简单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3)熟悉本厂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出水的各项污染物排放标准,熟悉各项工艺参数的范围。4)在工作中能做到取样及时、检样及时、出具检验数据及时和取样准确并具有代表性、试剂配制准确、分析过程准确、计算结果准确等。5)按要求认真填写化验分析原始记录和报告单,严禁伪造数据,化验结果有异常,第一时间向主管领导汇报。6)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工艺、分析等专业培训活动;积极参加分析仪器生产厂家举办的讲座、培训学习;向更高水平的同行业学习。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保证化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化验室的安全管理

化验室存放大量化学药品、配置好的试剂和一些危险化学品,要做好防毒、防爆、防环境二次污染等安全管理工作。对所使用仪器要做好防火、防腐蚀等电气安全管理工作。

2.1化验室的防爆、防火安全管理

1)在化验室中应当准备足够的灭火用具,急救器材等消防用具,而且化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熟悉这些器材的具体使用方法和相关性能。2)工作人员在进行化验项目时,一定要让易燃易爆的试剂远离明火火源,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一定不要装的太满,这样容易漏出导致燃烧和爆炸发生。3)工作人员要根据不同化学试剂的不同化学性质,来将试剂和药品进行合理的分放,试剂瓶不能装的太满,防止有些试剂和药品的遗漏而引发火灾和爆炸。4)对于易燃易爆的废液也不能直接的排入主下水道,防止引发不必要的燃爆事故,造成人员的损伤。

2.2化验室药品的安全管理

1)化验室药品应该设独立的药品间,浓硫酸等危险化学品必须独立存放,并且建立双人双锁制度。对所有化验药品的使用要建立领用制度,每次使用时都要进行严格的登记,要求账物相符。2)在化验室存放的化学试剂大都具有危险性,它们的使用效率比较高,所有试剂,要选择合适的试剂瓶放置,都要贴好标签,按标签内容正确填写试剂名称、浓度、配制时间、配制人及存放时间等。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这些试剂自身的特性,进行分类存放。如果试剂洒落,应当立即进行相应的解毒处理工作,防止造成危害。3)在处理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取用产生蒸汽的化学试剂、药品以及有毒有害的有机溶液以及样品的消解必须放在通风柜内进行。4)在取样、配药称量前,取用带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和试剂,如强酸强碱等药品时,应当事先戴好有效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和护目眼镜),在一切操作完之后应当立即洗手。5)强酸强碱废液不可直接倾倒入下水道,要进行中和处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3化验室设备、仪器的安全管理

1)新进仪器设备要小心拆卸,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安装。使用前应仔细阅读其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与操作规程使用各仪器设备。2)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所用仪器的性能及操作规程,禁止野蛮操作。注意保持仪器室的温度、湿度等,做好防潮、防尘及防腐蚀。3)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后,要注意观察其使用效果,出现不稳定情况要及时上报。4)如发现仪器有异响、异味等现象,要立即关机,上报主管领导,防止因故障而损坏仪器寿命。5)仪器应定期进行维护,并做好相关记录。仪器设备在维修期间应加以“停用”标识,避免其他使用人员误用。6)灭菌锅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有专人值守。7)大型精密仪器要专人专管专用,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操作,一般仪器也不得随意搬动。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要按特殊要求进行维护。8)不经常使用的仪器要定期通电检查和更换防潮硅胶,并且登记备查。

2.4玻璃器皿的管理和使用

1)化验室的玻璃器皿应有专用的贮藏区。对于易损坏的玻璃仪器。应分类存放在专用的橱架上,并由专人负责玻璃仪器的破损登记。2)容量瓶、滴定管、量筒、移液管等属于国家法定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应按有关文件规定,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经检定合格方可使用,并做好检定记录。使用后随时清洗干净,倒置存放于原位。

2.5化验室电气安全管理

1)每种仪器的电源都应有接地保护装置,仪器使用完毕,要及时切断电源,并做好防尘措施。2)定期对化验室的用电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2.6化验室记录安全管理

1)化验记录要求真实,能够客观的反映污水厂实际运行情况。2)化验室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工整,无明显涂改。记录要保持清洁、完整。项目操作者必须在原始记录单和报表上签字,并对记录结果负责。填写记录要符合要求。3)对不同记录进行分类整理,方便查询。4)化验记录应定期整理归档。

2.7化验室环境安全管理

1)化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空气流通及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的工作环境。2)制定化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指定专门的安全员,加强对化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化验人员的安全意识。3)定期对有腐蚀性试剂的存放进行安全检查。综上所述,化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化验室只有安全有序地工作,才能保证化验数据的真实持续正常,从而为污水厂的正常运行提供数据支持。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和防止环境污染的逐步认识和重视,污水厂化验室的建设和安全管理在污水厂的运行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也能间接反映出一个污水厂管理水平的高低。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的监测分析方法[M].第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第8篇:实验室资质认定汇报范文

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桂、黔3个省(区)的结合部。罗平县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5.43万hm2,其中小春粮食播种面积0.8万hm2,大春粮食播种面积4.07万hm2(水稻0.6万hm2,玉米2.67万hm2,杂粮0.2万hm2,薯类0.6万hm2),晚秋粮食播种面积0.57万hm2;小春油菜播种面积4.67万hm2。每年大小春销售种子量在1800~2000t,由于海拔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品种结构呈现“多”的现象,每年仅杂交玉米品种在罗平境内销售超过100个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县农业局委托县种子管理站行使种子行政管理职能,履行种子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3项职能。近年来,在品种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市场监管和良种推广方面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做好行业指导和技术培训,做好种子质量的监督检验及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等工作。因此,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种子质量,规范种子经营,维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1]尤为重要。

1罗平县种子管理工作现状

1.1种子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力度和深度不够

2007年,罗平县种子管理部门正式从以经营为主转向彻底脱离经营、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种子体制改革前种子管理部门以经营为主,同时兼顾种子管理工作,由于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特殊身份,对种子法律法规及配套规章宣传力度和深度不够,造成部分种子生产者、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经营现象时有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隐患。一些农民群众对种子的识假辨假能力差,维权意识较弱[1]。

1.2部分种子经销商存在走村串户兜售现象

部分经销商利用亲朋好友、故交、同事等关系采取隐蔽的联系方式把种子直接供到农户手中,干扰了种子市场,种子质量难以保证,易造成坑农害农案件的发生。加之罗平县地处3个省的交界处,种子市场大,供种企业多,销售网点分布范围广,市场监管压力大,监管难度加大。

1.3种子销售和使用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

一方面,种子代销商对品种的特适性、适应性及栽培技术了解不够,在销售过程中盲目地向农民推荐品种。另一方面,部分农户在购买种子时对种子的包装标识不认真阅读或者看不懂,只听代销商推荐。由于品种的销售和使用都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因种植不适宜的品种造成损失,引起种子纠纷案件时有发生。

1.4品种推广中存在“合情不合法,合法不合情”的现象

由于受罗平县特殊的立体气候等多因素的影响,一些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在罗平县表现较好、给农民带来增产增收、受到农民喜爱和追捧的品种(如部分“未审先推”的黔审品种),又与部分法律法规有冲突;相当部分主流推广的国审(省审)品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推广条件,由于不适宜罗平县气候条件,在罗平县种植表现抗性较差,产量低、不增产,农民不愿种植,按照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严格执行,在推广种植时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这就给罗平种子市场管理带来较大的实际困难。

1.5种子市场中“套牌种子”现象和恶性竞争现象较突出

一些种子企业为了销售未经审定(或滞销)的品种,逃避种子执法部门的监管,在种子包装时把这些品种名称套为经过审定(畅销)的品种名称,一般种子销售者和使用者无法识别该种情况,导致每年都有相同名称的品种,在不同年度或不同时期购买时田间表现不一致的情况反映[2]。另外,种子恶性竞争,坑农现象时有发生。罗平县种子市场种子价格波动较大,种子管理部门无权干预种子价格,经济实力强的销售商恶意囤积紧缺种子,抬高价格获取暴利[2];同时少数种子企业自育品种进行人为操作,获取暴利。

1.6种子执法部门配合不到位,管理经费投入不足

在市场管理中缺乏相互配合、信息交流不及时;行业之间的法律法规不配套,在针对具体种子投诉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执法经费,在种子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种子质量抽检、田检、新品种试种及案件查办等种子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困难,种子管理工作难以全面开展。县级种子管理机构的种子质量检验检测设备不完善,难以为种子市场监管提供科学、强有力的执法证据,种子执法人员只能靠感观进行判断。

2管理措施

为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确保种子质量安全,保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利益,县种子管理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罗平县农业生产的实际,采取7项措施强化对种子生产经营管理。

2.1加强种子法律法规宣传培训,把好学习质量关

2.1.1加强种子管理人员自身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积极参加省市种子管理站组织的种子检验员、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审员、行政执法及种子备案等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学习,取得种子检验员、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审员、种子行政执法等证件,为依法开展种子管理工作创造条件。通过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种子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实践本领,进一步培养过硬的业务素质,提高其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2.1.2加大对种子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宣传培训,增强种子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逐步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结合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组织,召开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培训会,向种子经销商宣传《种子法》及《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相关条款,让他们了解抽查的目的和意义,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到积极主动配合抽查工作;在大小春种子销售前,对种子经销商组织培训,强化学习《种子法》和《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配套规章知识;在农作物成熟季节,组织召开新品种现场观摩会,进一步增强种子经销商及相关人员对农作物品种特征特性的感性认识,为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科学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2.1.3加强服务指导,增强农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以“送法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放心农资下乡”等宣传活动为契机,开展宣传和现场咨询活动,通过组织种子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现场咨询,制作种子真假识别及安全使用展板,印发相关材料等措施,大力普及种子法律法规知识、种子识别辨假知识、主导品种和主推农业技术知识,强化对农民购买和使用种子的服务指导,指导农民在购买种子时要索要票据,使用种子时要科学合理,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识别假劣种子的能力,提高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5年共组织宣传人员超过300人次,出动宣传车辆超过130台次,接受咨询人员超过10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超过8000份。

2.2推行5项制度,把好种子市场准入关

2.2.1实行种子生产经营责任制。为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者的法定责任意识,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县种子管理站依据《种子法》和《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法规性文件的规定,制定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责任书》,责任书明确了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及代销商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违反该责任书相关规定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在种子销售之前,与种子生产、经营责任人进行书面签定。

2.2.2实行种子生产经营电子备案制。按《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规定,推行种子生产经营电子备案制,5年录入650条种子经销商的基础信息,制作并发放650套种子经营备案书、种子经营合格证及种子生产经营档案表。同时,要求各种子经销商及时填报经营的品种和数量,并来种子管理站备案。

2.2.3实行新品种试种制。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桂、黔3个省(区)的结合部,境内生态环境类型特殊、复杂,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实行新品种试种制度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使用种子不适宜给农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是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用种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加强罗平县种子市场监管,规范种子经营行为,进入罗平县种子市场的品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经国家、云南省、曲靖市审定(或认定)通过,并在罗平县种子管理站的监督下进行一个生产周期的生产试验种植证明其适应性后的品种。

2.2.4实行品种准入制。品种准入是种子市场管理的第一道关口,直接决定着种子市场上品种的合法应用。根据《种子法》《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及相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对进入罗平县的主要农作物种子实行新品种准入制度。经罗平县种子管理站审核,在每年大春种子销售之前列出下一年度准入市场的品种名单,并在县内进行公示。不在准入名单内的品种须报罗平县种子管理站审核后方可销售,禁止销售不在准入名单内且审核准入条件的品种[3]。

2.2.5实行品种招回制。为确保农民用种安全,对不符合罗平县农作物种子准入制度的品种实行招回制度。在种子市场监管过程种中,发现不符合罗平县农作物品种准入要求的品种,依法发出责令整改(或停止销售)通知书,查清种子来源,要求供种单位招回种子,责令种子经销商退回种子。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农民因使用不符合准入要求的种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可降低执法成本。

2.3建立健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把好跟踪追溯服务关

为方便跟踪调查服务及事故处理。按照《种子法》第二十三条、二十五条、三十六条的规定,要求种子经销商做好2个方面工作,一方面建立种子进销台账,并载明种子来源和销售去向;另一方面做到进种时索票索证、售种时必须开据销售凭证。为规范管理,工商部门与管理站联合印制统一的销售凭证,从2007年开始以县城为试点要求经销商使用统一的销售凭证,到2012年,除云南大天种业使用自制的销售凭证外,辖区内所有种子经销商使用统一印制销售凭证。市场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种子经销商有的没有进种单据,有的未开销售单据或填写不符合要求,有的销售的品种及数量未及时备案或备案不全。管理站采取当场给予口头教育,并督促其限期改正[4]。

2.4定期抽检,严把种子质量关

根据《种子法》《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和《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规定,对云南大天种业生产经营的种子进行全程质量监督,对该辖区内种子生产基地进行普查,并积极配合省市管理站对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田进行抽查检验,检查内容包括种子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技术规范、田间生产档案与记载、田间生产田的隔离情况、花期是否正常相遇、田间去雄除杂是否及时彻底以及各项措施是否达到相关技术规程要求等。结合《罗平县农作物种子质量专项整治方案》要求,联合工商、质监和其他农业执法部门以辖区内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和代销商为重点,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备案工作,提高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的范围和覆盖率,增强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利用现有检验仪器设备和检验技术人员进行种子质量室内检验工作,检测净度、水分和发芽率等质量指标[3],纯度和种子真实性通过田间种植鉴定。以《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GB4404.1-2008)和《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GB20464-2006)为判定依据,对抽检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种子,不得进入种子市场销售。对制售假劣种子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严惩,确保生产用种安全。

2.5文明执法,把好销售行为关

依法对种子市场进行监督检查,一是不定期采取地毯式检查,不留死角;二是重点地区、重点季节、较大的种子经营门店采取巡回检查,加大日常巡查频率,认真作好巡查记录;三是联合工商、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发挥合作优势,形成执法合力,以种子执法年活动和农资打假专项整治为契机,日常监管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对辖区内种子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和专项整治[5];四是按照“教育为主、处罚为辅,以人为本、文明执法”的执法理念,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种子市场秩序的各种违法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责令并监督、指导其改正,对屡教不改的坚决依法查处。通过对案件的查处,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2010—2012年,以种子执法年活动为契机,制定《罗平县种子执法年活动方案》,成立了以罗平县农业局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种子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从种子管理站、法规科和综合执法大队抽调种子检验员、执法人员和车辆,组成种子执法专项检查工作组,由副局长带队,联合工商等相关部门,对全县种子市场进行为期1个月的现场检查和种子质量抽查。检查组一查是否取得种子经营备案书和种子经营从业人员合格证,二查是否建立健全种子经营档案[4],三查标签标注是否规范,四查品种是否符合准入要求,五查是否存在经营假劣种子行为。市场监督检查发现部分种子代销商存在违反种子经营秩序的违法行为,管理站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积极依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未按规定取得种子经营备案书和种子经营合格证的,按相关规定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并督促种子代销户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到种子管理站补办种子经营备案书和种子经营合格证;对未按规定建立健全种子经营档案的,采取当场给予口头教育或按相关规定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并督促种子代销户及时改正和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把经销的品种和数量填报并来管理站备案;对经销的品种不符合准入要求的,依据《种子法》《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和相关文件规定,分别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停止销售通知书》,督促种子代销户限期退种处理,并要求供种方招回;对标签标注不规范的,及时上报市种子管理站,由省市管理站在恰当的时机统一向种子企业通报,并要求逐步改进。

2.6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或投诉、举报案件,把好纠纷调解和案件查处关

随着对国家惠农政策的深入宣传和法律法规的普及,农资打假投诉电话12316和12315向社会公布后,农民因种子质量问题的投诉逐年增多,管理站应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或投诉、举报案件,妥善处理种子纠纷案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目前,罗平县种子案件投诉一是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二是由于技术过失引起的事故[5],三是“套牌种子”引起的种子纠纷。实行首问责任制,积极做好上访或投诉、举报案件的登记、核实、调查和鉴定工作,深入调查研究,依法及时、客观、公正地调解种子质量纠纷,维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把查处结果向上访群众或举报人反馈。5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超过130人次,处理种子纠纷案件超过80起。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分析、室内检测等措施,充分发挥管理站多专业的优势,综合分析,作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提出及时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及时核查省市批转案件。按通知要求认真进行实地核查,形成书面材料,并及时将核查或处理情况向市站和县农业局汇报,并将核查情况在罗平县农业信息网上公布。

第9篇:实验室资质认定汇报范文

今天,市人大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食品安全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对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的极大关心和支持,也是对我们做好今后食品安全工作的极大帮助和督促。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就我县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县地处鲁东南,与江苏省的##、##两县相邻,辖#个乡镇,###个行政村,人口##万。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53家,生猪屠宰17家,经营企业725家,餐饮单位268家,集体食堂36家,学校食堂28家,农贸市场(集市)46家。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我们坚持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按照食品安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针对食品安全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并积极整合执法力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一直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好抓实。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部门职能交叉,容易出现政出多门,多头执法的现象,年初,我县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同志任主任,四名分管副县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分别任副主任,成员由农业、卫生、工商、技术监督、经贸、教育、公安等22个部门分管领导组成,并下设办公室,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为确保食品安全工作顺利开展,各单位部门都确定了专人作为联络员,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还专门设立食品安全协调监察科,投入3000余元配置了办公设施,确保了机构、人员、经费到位,为食品安全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负责协调执法,综合监管资源,整合执法力量,形成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监管机制。原创:一是建立食品安全责任机制。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县2005年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2005年食品放心工程的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主要任务和措施、工作步骤和时间,并分别和各乡镇、各职能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全县食品安全;二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积极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综合监管资源,整合执法力量,将分散的监督统一起来,将具体的监管协调起来。进一步落实部门责任制,强化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加大市场巡查力度,积极实施市场准入制、市场预警制、定期检查制、检查结果公示制、索证索票制,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量化分级管理制等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制定了《2005年全县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确保食品安全监管落到实处;三是建立信息报送机制。各职能部门每季度定期将本单位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向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通报,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不定期编印工作简报,反映工作动态,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报送、传递机制,从而及时了解各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动态,基本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互动机制。同时,建立了食品安全警示制度。各职能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对那些不符合卫生、质量标准及假冒、伪劣食品,及时消费者消费警示,使之在市场上无立足之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采取以上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了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二、狠抓措施落实,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不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今年以来,我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先后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情况调查、全县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产业状况及监管情况调查等调研活动,基本摸清了全县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市场情况,找准了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了工作措施。针对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重点抓好源头治理、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通过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整顿和规范了食品市场秩序,确保了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放心。

(一)、规范食品种养殖环节。一是加快和推进我县绿色市场建设。严肃查处无产品登记证号、批准文号,无国家强制性认定标志或虚假标注,随意扩大防治作物和对象范围,随意更改农药毒性标志以及假冒仿冒商标等违法行为。重点检查农资产品质量,扩大抽检范围,提高抽检密度,并及时公布检测结果。今年上半年,对国家禁止的五种高毒农药的混配制剂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查获涉嫌套证农药35起,共1632件,净化了农资市场,从而在源头上防止了农产品污染。二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肉品市场秩序,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全面遏制生猪私宰和注水肉、病害肉、劣质肉上市。针对四川发生的猪链球菌感染事件,迅速开展了肉制品市场专项检查,为广大群众吃上“放心肉”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首先对全县57家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工作,逐一调查登记备案,基本摸清了这些企业的基本情况,初步建立了全县食品生产企业的数据库,为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提供了基础。其次,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卫生监督执法1号行动的通知精神,对我县辖区内的103家食品生产企业(含手工小作坊)进行了全面整顿,重点检查企业卫生条件、生产经营范围、内部卫生管理情况和索证制度执行情况等。从业人员健康查体2056人,调离职业禁忌人员23人,对以上企业生产加工用水采样检验94份。检查中对生产经营条件不符合卫生要求又拒不改正的一律吊销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未经健康体检和培训的责令整改或停业整顿。提高了卫生许可准入的门槛,督促了企业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切实保证了我县食品生产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重点抓好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在食品流通领域的整治工作中,我们制定了六项措施,即依托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狠抓三个重点,构筑四道防线,建立五个制度,落实六查六看。

1、依托“12315”申诉、举报中心,充分发挥“12315”的申诉举报职能,统一调度指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初步形成了快速反应、高效运行的“12315”监管平台。

2、实现了事后处理向事前监管的转变,变“以打为主,打防结合”为“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确立了“突出重点,创新模式,关口前移,依法监管”的方针,狠抓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把假冒伪劣食品拒于市场之外。其次变“静态管理”为“动态巡查”,改变过去监管工作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初步形成了“企业自律,行政监管,社会监督”三方联动的监管机制。

3、狠抓三个整治重点

(1)重点商品、强化对食品经营主体和食品入市交易消费环节的监管,紧紧抓住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粮食、肉类、蔬菜、水果、儿童食品、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调味品、料等重点食品,组织重点专项整治。

(2)重点区域,加强对食品市场和市场周边地区及城乡结合部涉嫌生产、加工、储存假冒伪劣食品窝点的全面清查,坚决取缔农村无照经营食品的流动商贩,对全县范围内的食品批发市场和小型食品经营摊点进行摸底,对排查出来的食品不安全因素进行了重点整治。

(3)重点打击行为,重点打击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等行为,对经销没有厂名、厂址,侵犯他人商标和侵犯他人名称、包装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4、构筑四道防线

(1)食品准入关,对食品经营者建立索证制度,凡是进入我县市场的食品中均要提供“三证、三书、两照”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假冒伪劣食品进入我县市场。

(2)抽样检查,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样检查,以保证对一些手续合法,但实际质量不过关的食品进行查处,不让任何假冒伪劣食品在我县存在。

(3)迅速处理,快速反应。对群众举报或检查中发现的假冒伪劣食品,立即采取措施,该退市的退市,该查封的查封,把假冒伪劣食品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及时上报,通传各地。一旦发现假冒伪劣食品在我县出现,及时将该食品的种类、产地、货源来路等情况及时上报,并通过网络通传各地,使该假劣食品不至在我县以外地区造成危害。

5、建立五个约束制度

(1)建立销货台帐制度,要求所有食品经营者必须建立进货台帐,一旦发现问题,能够迅速查明问题食品的来路、进货量、销货量、以及该食品的去向。

(2)建立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对一经发现手续不合法,标识不明确,和涉嫌劣质问题的食品,必须下柜或退出##市场。

(3)建立商品索证制度,要求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必须索要进货方的“三证、三书、两照”,一旦出现了问题,好及时倒查。

(4)签订责任书制度,明确责任,出现了问题,将对责任人严格追究。

(5)不良行为警示制度,对发现经销假冒伪劣食品的经营者除作出相应的处罚外,给予警告,并与评选“诚信经营户”、“12315认可销售单位”挂钩,对多次以经销假冒伪劣食品受到查处的食品经营者将通过新闻媒体曝光。

6、落实六查六看

六查六看,即查经营资格,看经营者是否证照齐全,是否非法租借营业执照,是否超范围经营;查进货票证,看食品经营在进货时是否履行了检查验收责任,是否索取了供货方的有关资质、发票等票证;查经销食品是否有质量合格证,检验检疫证明,是否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是否为国家明令淘汰、过期、变质的食品;查包装标识,看食品标识是否虚假,看是否有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是否标明产品的成分和含量,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查商标广告,看食品商标是否有侵权和违法使用行为,食品广告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内容;查市场开办者的责任,看食品市场开办者是否履行了对经营资格审查的义务,经营场所内部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今年以来,我县先后组织开展了调味品市场、罐头市场、粮油市场、速冻食品和火腿市场、饮料和酒类市场及乳制品市场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1080人次,车辆345台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942家,查处无证经营户37家,捣毁制假窝点2个,查处制售假劣食品案件14起,货值2.3万元,行政处罚3.1万元。同时加大了对粮油、肉及肉制品、奶及奶制品、饮料、酒类、调味品、罐头等食品的抽检力度,共抽样636份,合格率分别为:粮油100%、肉及肉制品65.5%、

调味品65%、酒类99.48%、饮料69.1%、乳制品22.08%、蜜饯63%。对抽查不合格的食品坚决清理出市场,从而使我县食品市场得到了有效净化。

(四)、餐饮业全面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确保全县饮食安全。今年6月,我县启动了卫生监督执法3号行动,对全县368家餐饮单位,64家集体食堂(学校食堂28家)进行整顿,逐一检查登记,对餐饮业从业人员1093人进行了健康查体,体检不合格的22人全部调离工作岗位。同时,对餐饮单位的餐具消毒情况进行了抽样检测,共抽取样品1392份,合格率为65.5%,较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对抽验不合格的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书73份,监督意见书136份,取缔无证经营户12家,罚款2万元。在此基础上,我们全面推行餐饮单位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目前,我县有a级餐饮单位1家,15家b级餐饮单位已报市卫生局评审,c级餐饮单位的评审工作正在进行。

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技术监督水平。

我县卫生、工商、质监、农业、经贸、畜牧、食品药品监管、盐务等部门现有执法人员633人,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检验机构2个,检测技术人员13人,检测设备8台(件),执法力量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尚不能完全满足对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的安全监管和质量检测任务。针对这一现状,各部门不等不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创建“平安##”的高度,不断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执法队伍综合素质,打造了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的食品执法监管队伍,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助手和抓手”作用,为不断提高我县食品监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积极加大技术投入,已批准建立无公害食品(农残)检测中心,实施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

四、加强“12315”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今年5月,我县开通了全市首家“12315”申诉举报网站,为更好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开辟了新途径,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同时,以建立健全农村消费维权网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农村消费维权途径,在农村大多数行政村和较大规模的市场建立“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点,配备联络员,完善保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机制,着力解决农村消费纠纷申诉举报难的问题。目前为止,我县237个行政村设立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点,培训240名村级联络员,“12315”进村工作基本完成。全县十余家大型商场、超市、及其他流通领域的经营场所也全部张贴或安装了“12315”提示语、提示牌,使广大消费者更加明确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网络延伸到群众身边。

在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方面,我县大力推进食品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信用意识。充分利用综合评价的有效手段,不断推进食品放心工程的深入实施,实现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制订并落实《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制度》,建立和规范各部门信息程序,落实责任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统一性;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制度、预警机制,提高了综合监督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原创:今年以来我县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进一步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得到及时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预防,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检验检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基本保障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在充分肯定我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存在的安全隐患还很多,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大幅度增加,但执法部门执法力量不足,监管力量相对薄弱;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食品专业知识和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需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未能完全理顺,监管机制不够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和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社会氛围等。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严格依法行政,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促使我县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结合我县实际,突出抓好食品源头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监督管理,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积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加大舆论宣传工作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