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状态总结范文

学习状态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状态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状态总结

第1篇:学习状态总结范文

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准备策略、意识策略、方法策略、执行策略、反馈策略、补救策略、总结策略八个方面.高中物理深度学习应该注重教学环节的设置,并在每个环节中渗透元学习策略.

1计划策略、准备策略的应用

确定学习目标是元学习策略中计划策略和准备策略应用的过程,学习一旦没有目标,有如海上没有灯塔,航船很容易迷失方向“学习目标是在学习中学习者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高中生作为学习者,必须在学习开始前明确自己该学会什么,并明确这个内容的学习价值,做到这点的学生就能自发的努力学习.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制约、激励、凝聚、启动、调控等心理作用.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重要前提,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学习取得良好效果,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针对高中物理学习的预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学习材料,提炼出本课的重难点和要解决的问题,为下面的步骤打下基础.

(2)扫除绊脚石,物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比较强,例如高一阶段的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所以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的理解度直接关系到后面功能、以及电场、磁场相关力学问题的求解,在高一阶段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把方法、原理理解透彻.预习时应该总结该新课涉及到哪些前面学过的概念或原理,在进入新课之前先解决.

(3)总结并提炼出本课的核心内容,物理概念或者规律等等.

(4)尝试做课本上对应的例题和练习题,预习中尝试做些习题能加深印象,便于上课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2意识策略和补救策略的应用

意识策略和补救策略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符合生本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物理问题,将学生生成的错误资源作为教学闪光点,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的做法要比告知学生一个正确的做法要有效的多,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养成解题反思的意识.

从学生的两个错误答案来看,“画蛇添足”十分明显,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学生有一定受力分析的基础.教学中,没有直接演示正确的答案和受力图,而是将学生中的两种错误答案的受力图一起呈现出来,将学生置于错误之地,此时只要追加一个问题“B的运动状态是匀速运动,物体在什么状态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发学生的反思,“品蛇论足” 找到犯错的根源实现“自我否定”得到正确结论:本题中根据物块B所处的匀速运动状态可知其应该受到平衡力,所以Ff必定为零.并通过体验进一步强化了概念:判断静摩擦力存在与否必须综合考虑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和所受其他力的情况,通过作图来辅助分析.

3方法策略和总结策略的应用

每一节物理课,只要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必然涉及到一定的物理思想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自己的执行过程,实现对概念理解和物理思维方法的总结和提升.

第2篇:学习状态总结范文

13年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年,作为xx演艺集团xxxx有限公司的一员,在公司领导以及同事的关心指导下,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了从一个舞台龙套到舞台装置的蜕变,也为我今后的发展点亮了一盏航灯,感谢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事。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过去的一年里,我的工作中还是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专业知识不丰富,实战经验的不足。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加强理论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的积累经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舞台事故的处理和预防措施,提高可预见性防范。对事故及时处理,分析原因。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期望。

主动学习应该与被动学习相结合,很多人平常喜欢强调主动学习,主动地去做些事情,但是主动的学习并不一定都好。主动的学习有两个原因:一是工作的需要,工作逼着去主动的学习,学习一些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另一个是出于个人的爱好,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样的学习使我们学到的东西由于受到需求和兴趣的制约又可能会越来越窄。科学的被动学习更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前瞻性。一般由专业培训机构或企业培训部门根据公司战略方向和需要及公司业务发展系统安排学习。它会使我们掌握不喜欢或者以前没有掌握的知识,所以能使我们的路越来越宽,特别是将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结合起来。

第3篇:学习状态总结范文

关键词 归纳;研究;演绎;交流

一直以来,研究型学习都是备受推崇的学习方法,它在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平常学习中却很难被真正被贯彻运用,学生的研究往往被局限于一题多解或者课堂中在老师引导下对某一问题的思考,真正学生的自主研究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觉得没有时间研究,平时的学习已经占满了整个的时间,没有时间去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学生认为平时的学习离研究太远,觉得无处下手,不知道从何研究起,怎么研究。因此,明晓研究的方向,掌握一定的方法是能顺利进行研究型学习的前提,本文浅谈研究型学习的一般方法。

一、归纳总结,在分类中发现规律

归纳的过程就是从众多现象中发现规律的过程。平时学到的内容看到的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对相通的内容进行分类,很多时候能在分类过程中归纳出内在的规律。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到很多的现象:水总是往低处流,竖着的木条很容易倒下,倒下的木条倒是不容易竖起来,前进中的车辆如果没有力的持续作用总会停下……这些事情有共通点吗?高出的水比低处的水势能高,竖着木条比倒下的木条能量多,运动的车辆比停着的车辆多动能,他们可以归为一类现象,通过这类现象,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物体总是努力从高能量状态向低能量状态转变,或者可以表述为物体的低能量状态比高能量状态更稳定。通过这样的简单分类总结,于是我们便能归纳出了一条规律。

通过分类归纳出的规律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它会在后续的发现归类总结学习中不断完善、修改甚至,而通过不停断分类总结归纳的好处是使得众多的知识现象在头脑中更有条理,这就是平时所说的,将一本书给读薄了,更重要的是,这种归纳一旦成为一种习惯,将使学习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深层次的规律。

二、追根溯源,探求现象背后的本质

开普勒研究第谷的观察资料发现了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大定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开普勒三大运动定律形成的原因,而爱因斯坦更是指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只是广义相对论在弱场极限下的近似,科学总是在对已经总结出的规律的研究中上升,永无止境。因此仅仅有总结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总结出的现象和共通规律作出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研究形成这些现象或者规律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这种思考研究,不仅可以对自己总结归纳的结论进行,对书上列举出的现象定理规律也可以进行。

对定理规律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正面探求本质,寻找深层原因;二是从反面寻求不遵守定理规律的现象,力图。无论是哪一种,都能大大加深对于定理规律本身的理解。

如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找到了一条规律,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规律呢?驱动这种规律形成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有没有不符合这条规律的现象呢?于是,就有了继续研究的方向,对于这条规律的理解也会越发的深入。

这种研究在学习可以无处不在,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找到值得研究的地方。为什么物质会存在着火点?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一样,决定物质着火点的因素什么呢?NO3- 为什么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更强?为什么其他酸根离子不是这样?……

对本质的探索有很大的难度,可能得不出最终答案,也有可能得出的解释是错误的,同样的,这并不重要,它会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思考,会注意到很多可能跟这个答案有关的但是平时不注意的地方,使得思考更深入,知识间的联系更深刻,这种联系会让归纳变得越来越多,分类越来越接近现象的本质。

三、规律演绎,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

总结规律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规律,在学习中,对规律的使用是学习的重点。因此要学会观察生活,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同样是一种研究。

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美元债务问题,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我们要外汇储备?为什么要把美元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呢?看似很复杂的问题,事实上,只要认真想想,不难用学过的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去回答。政治经济学里详细讲述了货币的产生过程,本质上就是一般等价物,以前是白银黄金,现在呢?全球范围内的一般等价物就是美元了,没有外汇储备,那什么去进口我们需要的物品呢?出口的物品,不收美元又能收什么货币呢?而美元的价值稳定性远远不如黄金白银,大量的外汇储备会因为美元贬值而缩水,这时就能理解为什么国家会推进与周边国家贸易以人民币结算了。

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会使得学生更加认识到知识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见解交流,擦出思想的火花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互相交流会让彼此不同想法擦出思想的火花,无论看法相同相近还是根本相反,在交流与辩论中都会加深双方对问题本身的理解。

五、终极问题,学会问问题

归根到底,要想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没有问题疑问研究也就无从谈起。如果在进行研究型学习时总是觉得没有问题可以研究,那么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当注意一下几点:

(1)多阅读,汲取更多的知识。学到的知识就好像是个圆,外面都是未知的知识,学到的越多,未知的知识也就越多。

(2)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敢于质疑书本知识。

第4篇:学习状态总结范文

课标联接:理解等式的性质,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提高我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我们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等式的性质(A层)②、掌握等式的性质解方程(B层)③、能够灵活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C层)。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用天平探索等式的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善于观察、总结的能力;(A层);②经历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B层);③在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中,感悟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条理性。(C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历用天平探索等式的性质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同时又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由此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学习重点:等式的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学习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学习过程:

一、创建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问题:同学们,4x=24,x+1=3是方程吗?你们能够看出它们的解吗?但是仅靠观察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是困难的。因此我们还有讨论怎样解方程。首先我们先看看等式具有一些什么样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1、探索规律

像m+n=n+m,x+2x=3x,3×3+1=5×2,3x+1=5y,这样的式子,都是等式,我们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索一下等式的一些性质。

实验一:观察总结在平衡的天平两边加同样重的砝码,天平两边是什么样的状态?在平衡的天平两边都减同样重的砝码,天平两边又是什么样的状态?规律总结: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用式子表示:如果a=b,那么a±c=b±c

实验二:观察总结

在平衡的天平两边都加同样倍数的小铁球和砝码,天平两边是什么样的状态?在平衡的天平两边都减同样倍数的小铁球和砝码,天平两边是什么样的状态?规律总结: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仍相等。

用式子表示:如果如果a=b,那么ac=bc如果如果a=b,那么=

2、范例点击,应用所学

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A层)

(2)-5x=20(A层)

(3)-x-5=4(B层)分析:要使方程x+7=26转化成x=a(常数)的形式,需去掉方程左边的7,利用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减7就得出x的解。你可以类似地考虑另两个方程如何转化为x=a的形式吗?

解:(1)两边减7,得x+7-7=26-7,于是x=19

(2)两边除以-5,得=于是x=-4

(3)两边加5,得-x-5+5=4+5,化简,得-x=9两边乘-3,得x=-27

三、巩固练习

第5篇:学习状态总结范文

关键词: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妊娠生理》

教学设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特殊认识活动,为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1]。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涵盖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实施优帮差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发挥优势互补[2]。

1.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助产岗位能力分析、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产科学及护理》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能说出排卵、受精、植入的概念并归纳不同月龄胎儿发育的主要特点;能按系统描述妊娠期母体的主要生理变化;能为妊娠期妇女提供适当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初步尝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了解探究过程。重点为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及常见症状及护理,难点为胎儿的发育特点、妊娠期母体的生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变化。

2.学情分析

学生即将面临实习,已经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学习,能初步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并熟练应用智能终端,为本次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教材分析

《产科学及护理》是助产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和工作的基础。妊娠生理是正常妊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学习异常妊娠的前提。妊娠生理内容较多,知识零散,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虽然较感兴趣,但是缺乏耐心。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耐心和效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指导学生参与问题的形成并尝试解决问题,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小组合作为前提,引导学生进入对问题的探究,注重探究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步骤为:进入问题情境,通过提问分解影响因素,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对假设进行验证或确认,对问题做出合理解释,为了使教学更贴近临床,本次课的授课场所为母婴护理实训室。

4.教学过程

4.1课前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查看学习公告,下载任务单,并完成任务单上的任务。小组合作网络学习,网络学习平台交流学习技巧,分享经验。常规课前实践,收集妊娠期相关的生理改变和临床症状,将课前学习成果打包上传至学习平台,并填写反馈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的网络讨论,及时答疑,收集学习成果,调整课堂流程。

4.2课堂学习。播放视频,展示妊娠期变化,提出问题:在她的身体内发生了什么?她会遇到哪些问题,怎么护理?引入如下四个问题的探讨。

4.2.1排卵、受精和植入。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分享课前收集资料的渠道,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引导学生自行提出对资料的分类依据,对资料进行初步分类和整理。完成资料的初步处理之后,组织学生汇报主题一的学习成果。学生利用交互平台自主选择内容,当堂巩固。

4.2.2胎儿的发育特点。胎儿的发育位于子宫内部,学生不能直接看见,既往也没有对此类知识的储备。因此,采用信息化教学,将抽象不可见的胎儿的发育用图片和动画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可以在交互页面反复观看,小组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四周为一个单位对胎儿的外形特点和重要器官的发育进行总结。引导总结胎儿发育的口诀,最后利用网络平台按照要求完成特点总结。

4.2.3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生殖系统和循环系统变化复杂多样,是学习的难点之一,以生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为例。

生殖系统变化:在进行探究之前,帮助学生确定问题的范围,是探究学习的第一个步骤。生殖系统组成复杂,指导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逐一解决。利用动画,直观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总结变化,而针对学生的总结提出相应问题,指导学生探究的方向,然后小组分工合作完善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初步完成探究,对生殖系统的变化做出解释,利用一段微视频,将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学生可以在交互平台反复观看,强化重难点。

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首先回顾未孕状态的血液循环变化。通过对比未孕状态和妊娠状态血液循环特点,学生总结异同。得出胎盘循环的概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胎盘循环会对母体造成的影响。同伴尝试回答,互助学习。在经过几轮学生提问和同伴回答之后,学生将问题集中在血容量、血液成分和血压等方面,提出如下假设。在学生基本确定了探究方向和内容之后,指导学生回顾资料,查阅文献,网络搜集,小组讨论,分别完成对相关改变探究,最后形成完整的解释,并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课后形成科学实验小组,同生理教师一起,完成验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利用这样的方式,对各主要系统的变化逐一进行探讨,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的方法。在完成了各系统的探究之后,小组成员互相检测学习成果。在本主题的学习中,指导学生初步尝试小组合作探究,主要以教师提问引导思考的方式带领学生对未知知识进行探究。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则主要以学生的主动提问展开。

4.2.4妊娠期常见症状和护理。展示各小组学生课前见习结果,请代表分享实践经验。主题四将对临床常见症状进行逐一探究,以下肢水肿为例说明学生的探究过程。

明确现象:妊娠期妇女经常出现下肢水肿。启发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说明提问的要求,教师尽量能用“是”或“否”回答,帮助学生将相关变量及影响因素分解,逐步确定探究的方向。一系列问题之后,学生提出一个假设“水肿与静脉受压有关”,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小组讨论。对症状做出合理解释。在明确了水肿的发生机制后,针对机制,提出合理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然后对各症状逐一进行探究。在完成症状的探究之后,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的角色转变。

4.3课堂总结。思维导图完成课堂总结,总结小组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4.4课后拓展。分为两个方面,必做为完成考试平台的相关习题练习,课后再次临床实践。选做为科学实验兴趣小组,完成拓展验证。

5.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探究传授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的精神,强调集体作用、强化合作精神。信息化教学拓展了教学时空,交互页面实现了人机互动。运用掌握学习理论,借助交互平台,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次数,视频和动画化抽象为形象。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力争帮助学生明确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最终想达到的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形式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充分参与组内合作,让学生发现其他组员的优势和自己的价值[3]。

参考文献:

[1]朱宁宁,谢晖.生命体征测量的教学设计[J].护士进修杂志,2007,03:244-246.

第6篇:学习状态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研究

一、构建探究式的情境

在探究性模式中,教师结合物理实验知识设计教学环节,可以将生活中的情境带入课堂中,能够很好地展示出探究式情景在讲解物理知识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式的情景中不断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知识具有积极意义。例如,教师在讲解物理实验知识———《力的分解》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设计探究情景,在多媒体中观察播放动态的图片,即拖拉机拉动物体,这一情境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此时,教师问:同学们分析物体受到哪些力?此时,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物理知识标出物体所受的力,如拉力、重力以及阻力;然后,教师继续问:拉力不是水平状态,此时改如何分解呢?在设计情境这一中,学生可以快速理解实验的情境,然后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实验内容,并且设计实验过程,加深对本节知识的学习。通过教师设计的探究情境,很好地启发出学生理解本节实验内容,对提升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知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结合合作学习开展探究教学活动

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带入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效探究实验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很好地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探究物理实验内容。例如,教师讲解高中物理实验知识———《平抛运动》过程中,其中的实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让进行合作学习,如“平抛运动中速度计算是如何进行的?”。此时,学生就可以结合物理内容开展探究学习,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进行探究学习。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便于学习在小组活动中探究学习实验内容,因为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高效开展探究学习的活动。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进行分工合作,在学习中做好实验设计,然后有的学生负责观察实验现象,有的则记录实验的数据等,最后所有小组学生一些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而结合实验内容进行小组汇报。在整个探究学习中,学生在学习物理实验知识过程中,就可以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很好地完成实验内容的学习。

三、做好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实验这部分内容十分重要,不仅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总结和归纳工作,积极拓展课堂知识,实现迁移知识的目标。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这节实验知识中,在课堂中,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环境中,教师问:“一个物体为什么在真空落的状态和在空气下落状态是不同的呢?这就可以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动手进行实验,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验求证学生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另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本节知识点。然后教师结合学生所设计的实验总结和归纳本节知识点,如:物质自由落体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空气阻力。通过归纳和总结,学生能够加深对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达到提升学生掌握实验知识的能力。

第7篇:学习状态总结范文

1 培养兴趣,引导学生物理实验学习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因素,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就必须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能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而且学生一旦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就能很轻松地学习这门科目,认真研究有关该科目的一切知识,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即使在相对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学习也不会感到疲劳,所以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巧妙利用各个实验的特点来活跃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一种相对愉悦的状态.

如在学习胡克可定律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需要探究弹簧的拉伸长度与所需力的关系,教师在讲解该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单地告诉学生们实验的结论这样并不会引起学生们学习状态的任何改变,而且高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特别多,学生很容易忘记有关该结论的一些细节,如:在弹簧的弹性范围内弹簧的拉伸长度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等关键字样.但是如果教师在讲解时为同学们准备一些实验用具如弹簧测力计,需要测量的弹簧等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并探究其中的规律,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这些东西难免会感到新奇,自然会积极地投入到探究该实验的学习当中,将自己变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该实验,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活跃物理实验课堂的学习氛围并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化实践,锻炼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在高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只会涉及到做一些题目来验证某些结论或推出某些内容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却少之又少,其实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非常重要而且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活跃学生的大脑,让大脑变得更加灵活,而且在相对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中让学生们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能够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可以让大脑得到适当的放松,所以在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多为学生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对所学知识掌握地更加全面和牢固.

如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小车的运动状态实验中,学生必须要对纸带的安装和小车的调整有正确无误的操作,该实验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只有确保自己操作的每一步都没有问题才有可能将实验正确地进行下去,所以教师在讲解有关该实验内容时应该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操作中对纸带的摆放、小车的释放等都有相应的要求,这些正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要点,并且操作完成之后通过选取纸带上适合的点并进行计算进而得出在不同情况下相应的结论.还是要对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整个实验的进行过程中不但对学生实验操作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在计算操作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高中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3 深入探究,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各科对学生的探究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探究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学习等上各方面的发展,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的题目,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技巧能力,那么对于这种题目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放弃.但是如果学生大脑中对知识点都掌握的非常熟悉,能够灵活地调用知识又有良好的探究能力,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很容易地把遇到的问题解决掉.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究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宽知识层面,所以教师在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断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验中有关探究的题目,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发散思维,大脑变得更加灵活.

在电路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各类的探究题目,所以这就要求学生们高中物理实验的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知识点,遇到电路中的探究实验能够不慌张,更不要随随便便地就放弃,只有经过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才能让自己的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如在以下的电路例题中就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1)一个电压表VA的内阻RA=1000 Ω,量程为1.0 V,现要利用电阻箱扩大它的量程,改装成量程为3.0 V的电压表,改装后再用一量程为3.0 V的精确的电压表VB对改装后的电压表的所有刻度进行校准,除了这两个电压表VA、VB外,还有下列一些器材:电源E(电动势约为6 V,内阻较小)、变阻器R(总电阻约10 Ω)电阻箱R0(0~9999 Ω)开关S导线若干.

①如图1所示是以上器材和两个电压表VA、VB的实物示意图,试在图中画出连线,连成进行校准时的实验电路.②图中电阻箱的取值等于多少.

(2)用上述电压表VB和改装后并已经校准过的电压表(以下称之为VC)以及一个开关和一些导线,去测量一个电动势大约为2 V的电源的内阻r.

①简要写出测量步骤.

②用测得的量表达r的公式应该为什么.

解析 (1)对于该题目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要考虑电压表改装后的特点,为了使改装表与标准表在零到量程的范围一一校正该电路的连接应采用分压式电路,如图2所示.

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列出电压的分配关系,有1.01000=3.0-1.0R0,解得R0=2000 Ω.

(2)先将电压表VC通过开关、导线与电源连接读出VC上的示数UC;再将电压表VC和VB串联,通过开关、导线与电源连接,读出VC上的示数Um和VB上的示UB.根据以上的操作可以列出各电压之间的关系方程进而解出所求内阻r.

本题综合考察了学生对电压表改装、电表校正以及测量电源内阻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测试学生的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在该题的练习中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进而在学习高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取得不断地进步.

4 注重提高,培养学生物理总结能力

第8篇:学习状态总结范文

关键词:主动性;探究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283-01

1.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和谐课堂氛围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课堂上应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创新的潜能。 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通过学生的预习自学学案,经学生自己的思考、体验,在合作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并让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共同探究,师生共同总结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用认可、励为主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 锻炼学生发言的胆量和语言表达概括能力。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注意观察其表情,尽量创造机会让他发言,消除其胆怯心理。

2.设计好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中教师会设计好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可以说排斥着学生学习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如果我们设计好教学中的问题,若问题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就可以把学生引入到探索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清楚探索的目的,激发他们的强烈的探究欲望。我认为好问题最好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探索学习就成功了一大半。因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提要贴近学生自己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的欲望。

3.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探究时空,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们应给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别要强调"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探索学习过程匆匆而过。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热烈讨论时,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而中断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有了时间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

4.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锻炼思维敏捷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老师给学讲题,进行概念分析或定理论证,如果只把题目的解法过程和推理步骤一步一步讲清楚,哪怕再细致明白,不讲解题依据和思路,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效果是不好的,会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更甚者会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极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能力。现在高考,选择题的解法训练有许多,有的是通过计算才能得出结果,有的用到排除法,有的用图象法,有的是根据概念选择正确答案,还有的是多个概念或定律的交差判断题。在解题时,让学生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良好习惯,在已经得出某个选项答案后,还要进一步搞清其他几个选项的错误原因。所在,这样才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巩固所学知训,提高质疑能力,锻炼思维敏捷力。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提问、质疑和猜想的环境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思维敏捷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会通过回顾、讨论、反思、猜想这些现象,并结合实践从而达到培养思维敏捷力的目的,也为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间接地进行自主研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5.注重总结反馈,强化自主探究究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9篇:学习状态总结范文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设计问题新课标设置理念,是力求使学生达到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弘扬爱国主义,陶冶关爱人类精神,增强历史知识,汲取历史智慧等目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能使学生在情感价值,知识能力,人文思想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

注意问题难易程度学生存在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关注多数、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设计有两方面得益处:一是使多数学生始终主动探究学习;二是使优异学生处于领跑学习状态,稍后学生经努力能以完成课程目标。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发展程度,不断加深问题涉及历史知识的深度和综合性,以不断地激励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欲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历史和社会的综合能力。设计专题问题要联系社会新课标课程的开放性,着眼于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分析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学生通过联系社会的探究学习,既实现了三维目标,又培养了社会分析能力。学生也会在探究学习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地探究精神。教师主导学生探究学习应对相关历史知识以于补充新课标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一是历史知识的纵向开放性,教师在主导学生探究学习时,要注意纵向历史知识的铺垫;二是专题的横向开放性,教师应对专题相关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得知识给予必要的补充。

主导学生作探究学习前的准备

1、教师指导学生搜集专题历史资料时,要做到具体、明确,以保证学生在搜集和学习历史资料时有的放矢2、专题课程内容综合性强,有一定深度时,教师要分解问题,让学生分组作课前准备。3、对有的专题,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别担当不同的角色去作课前学习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