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读书改变命运范文

读书改变命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读书改变命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读书改变命运

第1篇:读书改变命运范文

李瑾媛

南师大二附中初三(11)班

烈日当空,师徒四人饥渴难忍,但他们仍在不断地前行,因为他们心中有共同的目标,同样的信念。我被他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折服。在前不久,我再一次地捧起了那本书,虔心地又读了一遍,用另一种方式再一次地品味了它——《西游记》。

我不仅自己喜爱这本书,我还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你别说我俗,我告诉你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呢!它把我引向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道,更教会了一切事的基础——做人!

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过《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主要讲了此书的人物性格鲜明,使人过目不忘啊!

猪八戒——“二师兄”,他虽然爱占小便宜,有时还贪恋女色,但他为人正直,淳朴,善良,乐于助人,这博得了师傅对他的如此厚爱!

所以我认为,做人一定要向“猪师兄”一样,最主要地是要有一颗坦诚的心,热心,友好地对每一个人,也包括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也许对此你并不能理解,但这就叫“佛”,这正如《西游记》中的唐僧,他即使是遇到了要吃掉自己的妖精,他也会宽容地对待,这不是“傻”,而是思想高得到了某种境界!

而孙悟空,自然是小朋友甚至是我们同龄人的偶像,那是因为他有着一身了不得的功夫,在危急时刻,他打败了敌人,救了师傅,那种潇洒的气势令人羡慕,那你又何知,这武功是怎么学来的?想必这大家都知道那孙悟空拜师学武的艰难过程,但他并没有放弃,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他练就成了一身的好功夫!

孙悟空最终 “成才”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勤奋,他努力,并且付出了大量的汗水,你说是吧!

第2篇:读书改变命运范文

征文对象:广大农民与组织开展农民读书月活动相关工作人员。

征文内容:以改革开放30年为主线,以农民读书学习为主题,讲述农民利用广播、电视、网络、书籍等各类媒体读书用书、提高创业就业本领,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讲述基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利用广播、电视、网络、书籍等各类媒体帮助农民读书用书,改变农村面貌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通过读书学习活动,抒写读书学习感悟,抒发农民教育培训情怀,畅谈“三农”新变化新气象,畅想新农村新蓝图,展现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题材包括以下类型:1、我谈读书;2、我喜欢的农村读物;3、我学一门好技术;4、我教一门好课程;5、读书感悟人生;6、读书励志故事;7、农民读书之星;8、书香农家;9、读书育才人物;10、各地农广校组织读书月活动典型经验。

征文文体不限,字数不超过3千字,思想积极向上,题目鲜明真切、内容真实生动、文字简明流畅、感悟自然深刻。所提到的图书,请标明图书的作者、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末尾请注明作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单位、通信地址、联系方式。

征文时间:2011年1月31日至2011年6月30日。

投稿方式: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报刊社 (邮编:100125)。请在信封上注明“读书征文”字样。也可投稿到电子邮箱:,,请在主题栏中注明“读书征文”字样。

联系人:于锦河电话:010-59194427

张 翼电话:010-59194228

第3篇:读书改变命运范文

调查地点:云南省禄丰县彩云镇小学。

调查对象:彩云小学全体学生786名家长。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后期我国出现了教育危机,尤其是当代中国的农村家庭出现了入学比例下滑、学生中途退学、因病因贫失学等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的出现其实质是制度化的教育与变革中的社会实践不相适应而引发的教育价值危机。许多农村家庭负债累累把子女送入学校,因为他们坚信“教育可以改变命运”。现实中,昔日父辈秉承的那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催人奋进的信念,如今有时成了遥远的回忆,人们不再相信教育,人们对教育的信念在慢慢发生改变。一旦人们对教育失去信心,也就出现了新的农村家庭教育价值危机,“读书无用论”开始在社会上蔓延开来。为了探寻研究农村家庭教育价值危机的根源,并且初步探索改变这种危机思想的方法,我们对彩云镇小学全校786名来自偏远民族山区和坝区的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期待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方法。

二、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问卷共发放786份,收回有效问卷752份。

三、数字统计和分析

1.人口统计分析

现在的农村家庭还是比较完整,其中一家4口人的占到了42.8%,这基本上是属于两个成人和两个孩子的家庭。5人和5人以上的各占23.7%和26.3%,这说明是一家三代居住在一起。3人及以下的只占到7.2%,单亲家庭所占比例较低。但是从外出打工人数来看,74.3%的家庭都有人员外出打工。可以看得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当前农村的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特别是在贫困落后的农村,很多人选择了“打工”这条路。由于农村家庭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许多家庭只有祖孙两代人在家,祖辈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结构与现代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对儿童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出正确回答,与学校教育不相协调和配合。有的甚至顾虑对孙子(女)管严了或方法不当出现意外情况而受子女埋怨,便采取回避的办法,只管吃、穿、住,不管教育。时间长了,儿童习惯于随心所欲、好吃懒做、爱撒谎。

2.收入和投入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69.1%的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下,而且这些收入50%靠种田,43%靠零星打工得来。小学和初中是义务教育,无需太多资金投入。但是,供读一名大学生一年至少需要一万元,也就是说,仅仅在家务农或者零星打工的话,两个人都还供不起一名大学生。严酷的现实,让许多农村家庭“望大学而却步”。现在毕业大学生逐年增多,就业的艰难可见一斑。就业难成了“新读书无用论”的重要诱因之一。

3.对教育的态度

尽管现在教育支出越来越高,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但是在农村,84.9%的家长认为读书有用,82.2%的家长认为应该供孩子上大学,希望通过读书改变目前的生活状况。对于教育孩子的问题,一半以上的家长认为主要靠学校。农村家庭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对孩子教育的能力和意识不强,农活忙无暇顾及孩子,因此,把孩子交到学校就撒手不管。相比目前城镇愈来愈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农村家庭的教育呈现下滑的趋势,农村要缩小和城镇在经济、教育等各方面的差距,依然任重而道远,前景堪忧。

四、综合分析

第三次的“读书无用论”是最近这两三年,首先从农村出现,并且呈现蔓延之势。过去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年面临无能为力的三大难题:一是高考的公平性已经不如以前;二是高昂的学费让贫困的家庭感到大山一样的沉重;三是花费巨额费用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这一次不再是知识无用,谁都明白知识有用,但在三大难题面前,虽然也明白考大学还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最佳机会,但即使自己不愿放弃,整年劳作于田间,收入微薄,没有任何社会福利和保障的父母也要逼其放弃,在这种无奈之下,这些贫困的农村家庭就只有在改变命运的机会面前选择投降。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最有效的武器,如果大学只是富人的天堂和游乐场,何谈公平?又怎能实现和谐?

第4篇:读书改变命运范文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可以求助它,它永远都是忠诚的,它永远也不会背弃你的。

与其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如说书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用知识塑造成一位位博学多才的人。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书籍才能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知识能使整个世界变得繁荣,富强,蓬勃发展。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迈进成功的礼堂,有多少人用知识的雨露滋润了成功之花。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感人的故事。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唯书是务。自幼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悬梁刺骨,囊萤映雪的典故已家喻户晓,成为新一代学习的榜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而今鲁迅的故事也是我们学习的典型。

第5篇:读书改变命运范文

书像一柄锋利的宝剑,带上它,我能驰骋辽阔的沙场。

书像一副溢香的画卷,看着它,我能领略历史的辉煌。

书伴我成长,在书中,我看到了李白的神采飞扬,杜甫的忧国之思,看到火烧连营的惨烈,黛玉葬花的悲凉。

书是一扇明净的小窗,打开它我读到了别人的快乐和悲伤,书是一位无私的奉献者,伴着他,我学到了知识与力量,书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是我看到了真实的自我。

当我们踏入校园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李若蝉的经典名言“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能让我们开阔视野,俗话说:“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读书可以使我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茫茫宇宙的无限神奇。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读书可以增长知识,使我感到读书给我的无限的力量。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目的,有的读书是为了开阔知识,有的人读书是为了陶冶情操。在我看来,书是我们心灵的花园,阅读里享受的乐园,有数相随的日子总是快乐的。正是如此,读书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所以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都学过凿壁借光,匡衡出身于农民的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都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某一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本书,但由于家中穷得连等有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了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使用凿子把小缝挖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待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着名的学者。我们人类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力量来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无不显示出知识的巨大作用,知识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知识就是力量!

读好书,好读书,书读好。因为读书告诉我很多道理,在我失落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我:坚强起来,要相信自己,绝不放弃;在我绝望的时,《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不到最后一刻,就不能绝望,一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十分精彩;在我成功时,《三国演义》告诉我:不能骄傲,骄兵必败,不要因此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像曹操一样,官渡之战后,急于统一天下,最后落了个火烧赤壁的惨败。的确,正因为读书,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灿烂。它使我看到未来的路,充满阳光。我们都会读好每一本书,读好人生的每一本书,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绚丽,更加有意义。

第6篇:读书改变命运范文

“在这里,现在教育部门控制辍学率的最大敌人不是贫穷,而是富有。”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近几年每学年开学前最令当地教育局头疼的事情就是辍学问题。如今,这里的农民守着漫山遍野的普洱茶树和橡胶树就生活无忧,读书的光环不再亮眼。每当橡胶价格好的时候,很多学生初中就辍学回家割胶。因富辍学已成当地教育最大的挑战。

其实这并非勐海县一地之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贫困一直是导致我国农村地区适龄青少年辍学最大的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以及扶贫开发力度的加大和国家对于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大量投入,绝对意义上的因贫辍学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反而是各种不同程度因富辍学问题开始显现。

早在2008年初,《中国青年报》就曾报道,河北沧州下辖的某县,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很快,农民因有打工机会,收入普遍上升,然而同时农村娃辍学却增多了。据了解,当地辍学的初中生,很容易在工厂找到工作,而一些考上三本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找份工作,月工资仅不足千元,“生活都成问题,大学毕业还不如弯管厂的体力工人挣得多,读书有啥用?”这样的疑问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发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不仅在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一些类似云南勐海县这样的偏远山区,因为特色资源的有效开发带来财富快速累积和务工机会的增多,也不同程度出现了因富辍学的问题,很多孩子初中还没毕业,就过早进入社会,加入打工大军中。

如果说曾经的,那些因贫辍学的故事带来的更多是悲伤和同情的话,那么因富辍学的现实更令人感到揪心和无奈。贫困的枷锁可以打破,可以挣脱,那么因为富裕造成的困扰,如何去跨越呢?一般情况下,经济的增长会带来教育状态的改善,可是为何富有反倒成为人们求学路上的枷锁呢?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个经济命题,但是究其根本,还是我国在新时期社会转型和就业难背景下的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在作祟。一直以来,知识改变命运被人们奉为圭臬,这也是农村学子求学最大的动力,可是一旦读书改变不了命运或者不读书也能改变命运的话,人们自然会做出更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比如不读书或少读书就能提前挣钱了,至少在眼前看来确实如此。

在社会阶层日益固化的背景下,人们倾向于辍学打工,从根本上而言,是因为对未来缺乏预期,看不到改变命运的机会。与其说他们是感叹读书无用,更确切些是认为非重点大学的书读来无用。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是不大会因富辍学的,但是这样的比例在农村地区毕竟太低。而这,又涉及到一个更顽固的问题,就是城乡教育资源不均等导致的农村学子成长空间局限。前几年社会上一直广泛关注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偏低问题,虽然最近出台了一系列农村学子特岗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一比例,但是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的现状,更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突破。有专家对农村地区辍学问题进行调研时发现,目前农村学校基本上还是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片面追求升学率,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一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简单生硬,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听不懂,学习难以适应,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另外,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欠佳,录像室、电子游戏室、网吧、桌球室围校,诱惑和干扰多多,种种因素更进一步导致农村学子辍学。

无论是从成因还是发展趋势来看,因富辍学都要比因贫辍学社会因素更复杂、挑战更严峻。未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村学子面临的外界诱惑会更多、求学的机会成本会更高,辍学的风险也会更大。因此,我们在解决因贫辍学问题的同时,必须要对因富辍学现象有足够重视,既要从农村教育内部着手,更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扶持、对乡村教师的培养和培育力度,继续实施农村高考特招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扶持,同时更要从整个社会发展外部环境着眼,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接纳原籍是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就业。

第7篇:读书改变命运范文

我是xx一中高一16班的一名学生,家住xx县xx镇xx村,因家庭困难特向政府申请贫困助学金。

我家现有7口人,爸爸,姐姐和我。我的妈妈因为疾病缠身,早在我三岁那年就亡故,家里仅靠爸爸一人劳动照顾我和姐姐们。很久以来爸爸为了照顾我和姐姐上学,不能出去打工,就靠种几亩地维持生计,没有一点经济来源,现在这个家仍旧靠年龄越来越大的的爸爸支撑,爸爸现在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还有高血压病,劳动能力远不如前些年,全家就靠种地卖粮那点钱维持基本生活,姐姐已经辍学,可爸爸再苦再累也愿意供我上高中,来改变我的人生。高中的生活让我的家庭更加困难,无力支付我的学费,我的入学学费都是爸爸跑遍了亲戚之后凑齐的。

我自知家中的困难,因此决定要靠读书来摆脱现在的生活状况,我要靠自己的行动来证明,知识改变命运。我要努力学习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希望得到政府的帮助,帮助我这个面临辍学的孩子,能顺利完成学业,成就我的大学梦想。

在校期间,我会以“勤学勤思,刻苦读书”为座右铭,真正做到为刻苦,勤学,乐学,互助,做一个优秀的高中生。生活中照顾好自己,服务于同学。以能者为师,尊敬师长,天天进步。学习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虚心向别人学习,做到有错就改,有好的意见就接受,我坚持以学校和同学的利益为重,决不以公谋私,也不违反校规。在班级,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比赛活动和知识竞赛,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时刻为校园建设尽心尽力,多为班级添光彩。贫困不是我的绊脚石,相反他是我学习的动力,更是促使我不断进步的内驱力. 我会加倍努力,加倍刻苦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争做时代文明的优秀青年!

因此我希望得到政府的援助,缓解一点经济压力,助我顺利完成学业!

此致

第8篇:读书改变命运范文

初三,决定你去哪所高中的去向,要想考个好的学校,就需要一些励志的标语来鼓励自己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三励志标语口号,供大家参阅!

初三励志标语口号精选1.全心拼搏,定能金榜题名。

2.两眼一睁,开始竞争。

3.把握一个今天,收获两个明天。

4.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

5.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6.每天进一步,踏上成功路。

7.诚实、朴实、踏实。

8.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9.要成就大事,先做好小事。

10.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11.立志漫长清华园,刻苦方能未明湖。

12.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13.一份信心,一份努力,一份成功;

十分信心,十分努力,十分成功。

14.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用理想和信心换取动力。

15.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初三励志标语口号推荐1.没有艰辛的汗水,便没有成功的泪水。

2.勤学、勤思、勤问、苦钻。

3.决战中考,改变命运。

4.辛苦一年,收益一生。

5.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6.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

7.让结局不留遗憾,让过程更加完美。

8.不敢高声语,恐惊读书人。

9.提高效率,争取时间。

10.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是否每天都在努力。

11.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12.拥有知识,改变命运,拥有理想,改变态度。

13.我努力,我坚持,我一定能成功。

14.没有常胜,只有常省。

15.拼搏,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

初三励志标语口号经典1.拼一个春夏秋冬,换一生无怨无悔。

2.让刻苦成为习惯,用汗水浇灌未来。

3.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4.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5.成功是别人失败时还在坚持。

6.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

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8.一朝习惯,万事易办。

9.细节决定成功,点滴铸就辉煌。

10.挥洒斗志,成就梦想。

11.北大清华少年心,花香鸟语春天事。

12.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13.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

14.风雨夏秋冬,十年磨一剑。

用我们自己的智慧成就梦想。

15.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16.不经三思不求教不动笔墨不读书。

17.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18.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19.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

第9篇:读书改变命运范文

1、林纾,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其实很多别称笔名都是后半生成名之后才有,每个雅号都有缘由,不仅是人生经历的阶段,更是对事物的感悟与思虑。

2、家境不好的他,晚上读书只能和缝补衣裤的母亲共用一盏油灯,越是这样,越想读书中举,用仕途改变命运。

3、他发奋诵读《毛诗》《尚书》《左传》,酷爱《史记》,并节衣缩食购阅残破古籍,至20岁以前,校阅不下2000余卷。在得到福建督学孙诒经的赏识后,破格录入县学读书,28岁的他终于告别“童生”为秀才。1882年秋,他乡试中举。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