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教师课堂用语范文

英语教师课堂用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教师课堂用语

第1篇:英语教师课堂用语范文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师 课堂用语 艺术 策略

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课堂用语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其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事实上,一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用语的质量。所以研究英语课堂教学用语,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和明确课堂教学用语的重要性,并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课堂用语艺术,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存在问题

教师的课堂用语大致可分为三类:英语书面语、口头语和肢体语言。书面语是通过书写来表达思想的语言方式,它是具体的语言口语和肢体语言的补充,是比较正式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相对比口头语和肢体语言要少些,它的变化也相对慢些。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一些中学英语教师的课堂口头用语中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课堂用语缺乏变化。

教师的课堂评价用语比较单调,缺乏变化,这是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多数情况下教师不知如何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有位老师在一堂课中使用“ok”“good”大约80次;用于引起学生注意时多次使用一个“pay attention to...”;当想知道学生对所讲内容是否理解时总是使用“Understand?”,等等。这位老师习惯用这些表达,但是总是用同样的词语会让学生厌倦,降低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实际上,英语的口头用语是极其丰富的,这里以评价用语为例。表示充分肯定的,比如:“Great!/Well done/Absolutely right/Right to the point.”等。表示部分肯定的,如:“It’s much closer to the right answer./Almost,but change another standing point./You are around the point,but go straight ahead.There is a short cut./Let’s collect all the different ideas and then it might be clearer.”等。表示委婉否定的,如:“Is it?Any other answers?/Well,Can any body help him?/I wish I could help you more in writing./Your own viewpoint,isn’t it?Let’s see what the other people are thinking about.”等。

2.课堂用语不规范、不准确。

有些老师在使用英语时处于某种习惯经常会不够正规、不够准确,会出现一些中式英语。比如:“What’s your English name?How to spell it?”“Can you tell me when did the Second World War begin?”“Can you guess what does it mean?”“Let’s see the two sentences,one more students.”等。有些老师对于这些错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有的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错误,他们以为只要学生能够听懂就可以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语言环境对于英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纠正。在他们的口语输入下学生学会、也有可能习惯这些用法,有的学生会感到困惑,这样不利于掌握规范的英语,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反之,如果教师说一口流利正规优美的英语,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极大兴趣,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二、解决策略和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想讲好课,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这里介绍几种提高英语教师课堂用语艺术的策略和方法。

1.提高自身的修养。

教学是一项比较特殊的职业,目前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家长、学校领导、学生甚至教师都非常注重教师的职业水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除了加强自身的修养外,还应该具有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言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教师应该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英语教师也应如此。

2.加强语言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

高超的语言艺术在教师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英语教师从一踏进教室的那刻起就开始通过使用课堂用语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观点和事实,传达信息和感情,教师语言便是传达信息、指导学生课堂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渠道,所以教师语言的质量和数量对学生的外语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是否能够充分而娴熟地运用教学语言,是一位教师能否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坚持并加强语言理论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艺术。

3.掌握使用母语和英语的平衡。

英语教师在上课时应该把握一个原则:尽可能地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在必要时使用母语。英语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教师要尽量在学生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使用英语给学生作解释,培养他们讲英语的良好习惯,鼓励他们学以致用,必要时还需要使用母语,但不要总是把所说的都翻译为母语,要很好地把握一个平衡度,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学到最多的语言知识。

4.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应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恰如其分地使用评价用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要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有错误也要使用委婉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课堂语言艺术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优化教学过程,沟通师生心灵;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每个英语教师都应努力修炼自己的语言艺术,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以独特的语言穿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灵感,为每一个学生的美好明天奠基。

参考文献:

[1]张国宠.浅谈教学课堂的用语艺术[J].科技发展期刊,2007,(9):30-31.

[2]项茂英.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18-20.

第2篇:英语教师课堂用语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用语;教学效率

教学用语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质量的具体体现。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因此教学用语对英语课堂具有更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英语课堂中使用正确的教学用语,不仅能为学生学习英语做一个良好的范本,还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根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用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正确使用课堂教学用语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课堂教学用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用语语法错误较多

很多英语教师在课堂用用语中不够严谨,也不够专注,因此课堂用语容易出现语法错误。如在词序上、语态上、词形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由于教师在课堂语速比较快,因此种种语法错误便出现了。而教师在英语课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榜样,尤其对于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小学生而言,教师的无心之过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记忆,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2.教学用语中英结合

为了能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并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在英语课堂应用英语来授课。通过用英语授课,可以在听力、日常用语等方面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起到提高的作用。反观现今的英语课堂,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用语的使用过于随意,常常中英结合,甚至有的为了方便直接用中文。这些没有形成英语表达习惯的教师在授课中也难以培养学生养成用英语表达的好习惯。

3.教学用语过于单调

教师在课堂语言表达上应尽可能丰富多变。这样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富有层次,也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词汇。但是在很多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用语过于单调,在课堂中反反复复就用“good”“wonderful”“let’s go on”等,这样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会让英语课堂变得枯燥无趣。

4.课堂用语过于复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一定要让学生听明白,如果教师的教学用语过于复杂且晦涩难懂,学生不仅不会提高,还会增加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习的难度,不仅不会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还会使英语课堂的教学成果大打折扣。很多教师虽然遵从在英语授课中讲英语的教学要求,但是她们在选择教学用语的难度上不合适,大大超过了小学生的接受范围,这样反而了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用语正确使用的方法

1.教学用语应规范性、系统性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教学用语的使用应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所谓规范性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课堂语言的语法结构,避免出现错误。所谓系统性则是教师在教学用语使用中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应根据学生对英语词汇、用法的需求合理搭配英语教学用语的运用,让教学用语具有一定的系统和规律性,这样在课堂中,教学用语才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效用。

2.教学用语应尽可能使用英语

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使用英语,通过英语教学用语可以使学生在听力、词汇等多方面得到提高。例如在向学生问好时,教师可以用英语“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当有学生上课迟到时教师可以用“Please come earlier next time.”当教师教课时可以用“Open your books,please.”也就是说,在英语教学中不仅是教师讲授一些英语知识可以使用英语,在与学生沟通交流、提问甚至是谈论天气时,教师都可以使用英语。这样在英语教学中尽可能地使用英语,学生的英语听力、语感、词汇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地训练。让学生在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教学用语应丰富多变

在课堂中,教学用语如果过分单一,不仅不利于学生英语的学习与积累,还会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借助丰富的教学用语让课堂充分活跃起来。例如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用“Come on. You can do it!”“Can you guess it?”“Take your time.”等多种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得好时,教师可以采取鼓励的教学用语,这时教师可以用“Yes,You’re right.”“You did a very good job.”“Very good./Good try./ Well done!”“Please give him(her) a big hand.”等多种教学用语给学生鼓励。而当没有学生愿意回答问题时,教师也可以采取使用引导式的教学用语,如“Any volunteers?”“Who wants to try?”“Be brave/active,please.”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能课堂中所涉及的教学用语种类不多,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表述同一个问题时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将课堂教学用语尽可能丰富地使用,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和更大的进步。

4.教学用语应指令简明

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学习才刚刚开始,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用语使用得过于复杂,学生会无法理解。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英语教师在提问学生时,反复说了好几遍“repeat”,由于学生不理解“repeat”这个单词,因此,学生无法回答问题。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当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超纲的教学用语,不仅不会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还会大大降低英语课堂的语言输出效率。因此,在教学用语的使用上,教师要确保指令的简明性。教师在课堂用语中可以多使用“Listen to me,please!”“Have you finished?”“Can you follow me?”等简明扼要的用语,让学生能够及时明白教师的指令,并能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课堂的相关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教学语言也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知识的媒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英语教学水平,规范自身的英语表达,让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用语展现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来,用正确的教学用语为学生搭建一个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储开荣.课堂用语的穿透力之我见:特级教师许卫兵课堂用语启示[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5(11):6-7.

第3篇:英语教师课堂用语范文

关键词: 英语课堂 模糊语 语用功能

在日常交际中,模糊语被广泛使用,随着人们对模糊语使用的关注,包括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等在内的各领域学者开始深入研究模糊语的价值。恰当使用模糊语有助于人们有效运用语言,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本文就英语课堂中教师模糊语使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语用功能。

一、模糊语和模糊语言学

自美国著名学者扎德提出模糊理论后,模糊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逐渐发展起来。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模糊语进行了分析研究,如Crytal和Davy认为模糊是非正式对话中词汇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指出模糊性与对话场合的关系。Ullmann从四个角度分析了单词语义的模糊性。国内伍铁平在扎德理论基础上对模糊语言学进行了定性研究;何自然则从语用角度讨论了模糊语的功能。

二、英语课堂中教师模糊语的使用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常常会使用各种形式的模糊语,常用的包括模糊词语、模糊限制语、模糊附加词等。

1.模糊词语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有时会使用模糊指代词如“someone”,“something”,或一些具有模糊含义的单词如“stuff”等模糊指代人或物,原因可能是一时忘记具体名字,也有可能是没有必要说出具体的人或物等。

2.模糊限制语

根据何自然的观点,模糊限制语可以分为四类,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会大量使用这四类模糊限制语。

(1)程度变动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候对某些信息不是很肯定就会使用如“sortof,usually”等程度变动语。

(2)范围变动语。在英语课堂中,有时候教师不需要或无法给出十分精确的信息就会使用如“about,roughly”等模糊语,在时间或数量上给出一定范围。

(3)直接缓和语。英语教师在表达自己观点或对言语不确定、有迟疑的情况下会使用如“I guess,may”等模糊语缓和自己的话语,避免绝对或武断。

(4)间接缓和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有时为了使观点更有说服力,会使用包括如“it’s said”等被动语态表达形式在内的间接缓和语。

3.模糊附加词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常使用的模糊附加词包括“and so on,and something like that,or anything like that”,等等。如在举例的时候,教师在举出两到三个实例后会加上“and so on”表明举例不能尽全。

三、教师模糊语的语用功能

1.恰当提供信息

(1)填补词汇的空缺。如Channell所说,在自然对话中,有时候说话者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其意思,因此借助于模糊语来填补说话中可能会出现的空缺。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例如学生要求教师解释垃圾食物的含义时,教师回答:“Junk food is any kind of food that’s high in fat or sugar or anything like that.”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教师可能一时想不出除了脂肪和糖之外,垃圾食品包含的其他不健康成分,因此用了“or anything like that”这样的模糊附加词填补其词汇空缺。一方面,教师说明了垃圾食品并不只是指富含脂肪和糖的食物,提供了适量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了垃圾食品的概念,另一方面,教师不会因为想不到恰当的词汇而中断话语,避免尴尬。

(2)传达不确定信息。根据合作原则,会话者不应该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因此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会话者往往会使用模糊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也经常会在缺乏足够证据的情况下与学生会话,例如对于某个话题,教师认为社会上可能会有一些偏见存在,说:“There was probably some bias going into it.”范围变动语“probably”的使用,说明了教师因为未经过调查在下这一结论时的不确定性,因此通过模糊语教师恰当地传达出“不确定”这一信息,体现了教师治学的严谨。

2.教师自我保护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使用模糊语有时并非为了传达特定的信息,而是为了避免日后话语被质疑所采用的一种自我保护手段。教师如此做的原因常包括:

(1)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英语语言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教师在传授讲解知识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例如教师在讲解某个生词含义时不可能把这个词的所有含义一一解释,因此在解释常见含义后可加上如“it may have some other meanings”的模糊表达,有效避免日后学生了解这个词的其他含义时对教师授课正确性或专业知识的质疑。

(2)再渊博的学者也有无法给出明确回答的时候。在英语课堂中,尤其是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现场的提问,有些时候无法做出非常肯定或精确的回答,此时如“usually”这样的模糊限制语的加入,缓和了话语语气的肯定性,减少了被攻击的机会。

3.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模糊语的使用可以帮助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好地进行下去。

(1)教师可避免强势,体现礼貌平等。英语教师在给出课堂指令时恰当运用模糊语可减弱指令的强制性。如教师在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说:“May I have your personal opinion?”模糊语“may”的使用使教师的问话显得不那么强势,礼貌得体,体现了师生平等的地位。又如教师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加入“I think”等直接缓和语,表明这是教师的个人意见,并非把观点强加于学生,有助于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2)学生会受到鼓励,消除负面情绪。如教师在提问时用“anyone”而非指明某个学生来回答问题,给所有的学生选择回答问题的权利,从而会回答问题的学生受到鼓励,可以很好地发挥主动性回答问题,不会回答此问题的学生也不会因为被点名而产生紧张或因无法回答问题而产生丢脸的负面情绪。又如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时,教师用“say something about the topic”而非给学生限定话题的某个角度,学生可以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谈起,大胆说英语。再如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说“I agree with you to a certain extent”,一方面肯定了学生的回答有一定道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委婉地指出学生回答时有一定不足,避免直接批评给学生带来的不良情绪。

四、结语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为了不同目的使用多种类型的模糊语,不同种类的模糊语可能具有同样的语用功能,而一次模糊语的使用也可能同时具备多个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使用模糊语可实现恰当提供信息、教师自我保护和和谐师生关系等语用功能。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话语,恰当使用模糊语,进行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肖海,方茜.二语课堂教师模糊语的分类和教学功能[J].时代文学,2008(23):197-198.

[2]Ullmann.S.Semantics[M].Oxford:Blackwell,1962.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第4篇:英语教师课堂用语范文

关键词: 课堂教学活动 英语教师 考虑因素

目前,课堂教学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关注。为了确保它有效地运行,每位教师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运用它时我们要考虑哪些因素。我主要谈及三点。

1.活动要求的语言能力必须与学生的能力相应

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通常会做些复习来巩固旧知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要是不复习而直接学习新知识,学生或许不能马上识别自己看或听到的词语,就会在学习新知识时感到紧张,教学进程也会因此受阻。这有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本意,我们运用它是为了令学生能自信轻松地学习与使用英语。因此,教师必须了解清楚学生的语言能力,选取一些和他们能力相符的活动来进行。

2.课堂用语必须是英语

对学生而言,他们更关心能否在课上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但单纯的语言学习很少能激起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兴趣。依Littlewood之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给英语课引入他们缺乏的知识,也就是,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利用它作媒介学习一些非语言的内容。例如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学或风俗习惯等[1]。可是,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强调语法的教学中走出来的,所以他们的授课也以语法为主,几乎没有介绍一些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与英语相关的话题,更别说教学活动了。学生就像一台记忆机器,拼命记住老师所讲的内容,毫无乐趣可言,学习的激情大减。我们要牢记:一个学生可以被认定已经掌握一门语言,不是因为他能够区分不同的发音或掌握了大量的语言结构知识,而是因为他能够轻松自然地用这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能够理解自己听或看到的内容[2]。因此,教师要丰富他们的教学方式,创造一个能让学生可以自信独立地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课堂环境。使用英语作为上课用语正是这一目的的最大支持者。

3.必须使用英语进行课堂管理

在英语课上有很多需要互动交流的时刻,如:课堂教学的开始和结束,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布置等。大多数教师这时都会使用汉语。这样或许可以令课堂教学有效率地进行,但是如果教师自己在本应运用英语的时候反而放弃,那又怎能使学生信服英语能够满足他们的交际需要呢?因此,为了能够夯实英语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媒介的地位,教师必须使用英语进行课堂管理。

简单谈论了在运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考虑的几个因素后,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这个活动示例:If I Had a Million Yuan。

活动目的:学会使用从句if...和虚拟语气,在教学活动中掌握语法知识。

语言要求:只可以使用英语。

适用对象:有一定英语基础知识的学生。

活动内容:利用从句if...和虚拟语气造句。如:

If I had a million yuan...

If I could go to Paris tomorrow...

If you came to my home...

If I were a genius...

If I were a famous singer...

活动步骤:1)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尽可能的幽默与有创意。

2)指定一名学生开始,要求他和后面接龙的学生都必须用if...从句造句,而且想象一个可能的结果。例如:

A.If I had a million yuan,I would buy a yacht.

B.If I bought a yacht,I would go for a sail.

C.If I went for a sail,there would be a storm.

D.If there were a storm,my yacht would sink.

E.If my yacht sank,my mother would cry.

F.If my mother cried,my father would comfort her...

3)故事可以一直接龙下去,也可以换用其他句子。有一点必须保证的是,故事还可以延续,学生可以在这幽默有趣的活动中慢慢熟悉并掌握if...从句。

这是一个语法练习活动,它变沉闷的语法解析为生动的自我学习。上文提到的几个因素在活动中都考虑到了,活动的目的在开始前就向学生解释清楚,英语是活动中唯一允许使用的语言。在活动中,学生能够轻松自信地学习与运用英语,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如果我们的教学内容有趣又迎合学生的能力,学生就会喜欢上课,而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也会增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被广泛接受,课堂教学活动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创造一个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自信地学习和运用英语。适当合理地运用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参考文献:

第5篇:英语教师课堂用语范文

摘要:教师话语是外语课堂中学生获得可理解性目标语输入的主要来源,在组织课堂教学和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用教师话语开展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教师用目标语教学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习惯和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话语的使用对外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习者语言习得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教师话语的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及其对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教师话语;英语课堂;运用

一、引言

教师话语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上传授知识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话语,是在保姆式语言和外国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一种社会语言变体,是教师面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所使用的一种经过调整的语言,它具有语法简化、语速较慢、更多更长停顿和更多重复等独特特征(Ellis,1984)。教师话语也像一把双刃剑,随着教师话语研究的深入,我们需全面认识一下教师话语对英语课堂究竟有怎样的作用,并且应如何提高教师话语对英语课堂的积极作用。

二、教师课堂话语的特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师话语的分类的因分析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教师话语的有效性研究需要结合具体英语课堂教学环境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对教师话语的特征进行如下总结:

(一)语速。教师话语是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获取语言信息,教师的语速必须有所控制。此外,教师应根据授课对象、授课方式、授课内容、授课目的等具体情况来确定适当的语速。

(二)停顿。有些教师为了给学生反应、吸收知识点的时间或强调重点、难点,会充分利用停顿这一技巧,有些教师还会利用停顿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停顿的运用可多,可少,可长可短。

(三)语音语调。在教师话语中,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可能作为重音处理。为了使学生有效吸收语言信息,教师话语的语音是清晰的,语调会像汉语一样抑扬顿挫,而且在教师话语中,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可能作为重音处理。

(四)词汇。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教师话语的词汇范围很窄,会经常使用简单词来代替深奥词。当遇到一些抽象概念或生疏词汇时,有很多教师借助于母语和学生进行交流,此时母语起着“剂”的作用。

(五)句法。教师话语的句法调整是非常普遍的。教师话语的语句较短,句式较简单,教师更多地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教师运用这两种句式为了向学生传达知识的准确性和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此外,教师还会运用一般疑问句,运用此句式是为了判断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教师话语在英语课堂的运用

(一)教师话语的合理运用。就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的绝大多数学生很难有机会接触真实的英语环境,那就造成了英语课堂是学生接触英语,使用英语的最主要场所。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那么教师话语的作用就很显著了,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实际,合理运用英语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入的机会,并引导学生用英语与其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周军平(2006)课堂的互动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的进展,更是为学习者创造语言输出的机会,从而促进其二语习得。

(二)教师话语的不恰当运用。教师话语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教师话语的负面作用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话语的质量不高

根据Krashen可理解性输入,英语课堂的教师话语应是可理解性的语言,是i+l模式,因此教师应提高课堂话语质量,为学习者提供i+1的式的可理解性课堂话语。但在我国,英语教师绝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她们的语言能力不可能达到本族语者的水平。因此,教师不可能随心所欲的用目标语进行教学,有时遇到抽象晦涩的词时还需借助于母语,这造成教师话语质量下降。

2.教师话语的数量过多

受可理解输入假设的影响,有的教师认为可理解输入量越多越利于学生习得语言,因此,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向学生输入目的语,无意中将课堂变成了“一言堂”。赵晓红(1998)的研究和马琳(2007)的研究发现教师话语量占整个课堂话语量的大部分,这样的课堂是非共建型的。

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只是单纯的信息的传递者,而学生则是接收者。教师话语数量过多,师生缺乏互动,致使学生语言输出眼中不足。而这种输入―输出模式的不平衡,使学生上课参与意识不强,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3.教师话语策略的缺失

专家学者对于教师话语的深入研究,使得广大教师更加重视教师话语。但是在面临具体的课堂情况时,许多老师不能够借助一些策略,比如,提问策略,话轮转换策略,互动中的意义协商和话语修复,反馈策略和使用母语策略来使学生参与互动并最终达到掌握并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发挥教师话语积极作用的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观念。现在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身份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还是管理者,促进者和辅导者。英语教学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布伯认为“共享”是师生对话关系中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师生对话关系的本质所在。因此教师话语应该是一座“桥梁”,架起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教师话语策略的运用。推动教学进步的动力绝大部分来自于教师,教师话语直接关系到学生可理解性输入的程度。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水平,特别是教师话语水平。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学会并灵活运用教师话语策略,诸如,提问策略,话轮转换策略,互动中的意义协商和话语修复,反馈策略和使用母语策略。利用话语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为学习者创造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课堂环境和机会,使它们能够通过交际和意义协商促进语言习得,为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三)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健全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对学生评价,更要对教师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学习者的二语水平以及课程目标等具体情况来建立有实际意义的评价体系。更重要的是,体系的建立必须付诸实施,使其对教师的教学反思发挥作用,以积极推动教师反思后的改进工作。

五、结语

本文从教师话语的特征、教师话语的作用以及发挥教师话语积极作用的措施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使广大教师要意识到教师话语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学会恰当使用教师话语,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能力,进而优化教学效果。教学存在太多的不定因素,所以,教师运用教师话语要因时因事因地而变,我们不能保证教师用上述的话语策略就一定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课堂教学还需教师灵活的应变,以促进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本研究还有待于收集和分析大量真实语料进行探索,特别对实证方面要加以研究。(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Ellis,R.1984.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Krashen,S.1982.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3]马琳.2007.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调查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第6篇:英语教师课堂用语范文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教师反馈 语用分析

一、背景介绍

近年,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使很多教师忽视了教师话语的重要性。然而,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评估者及指导者,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所使用的语言应该得到关注与重视。教师话语不仅是传递知识的主要工具,而且是塑造学生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

教师反馈,从最初单纯地判断学生回答的正误,到现在逐渐被教育者所认识到的其他诸多功能,已经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重视。众多学者对教师反馈进行了诸多分类,例如积极反馈与消极反馈,评价性反馈与话语性反馈,验证性反馈、纠正性反馈与解释性反馈。在反馈的功能方面,本文主要针对其表扬、引导、隐性纠错、显性纠错,以及批评功能进行分析。

合作原则被广泛应用于话语分析。根据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即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及方式准则,以及违背这些原则所产生的言外之意,本文对所收集到的教师反馈语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得出结论。

本文以《现代大学英语》为教材背景,对高校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记录和录音,选取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实例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教师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二、以合作原则为理论依据对案例进行分析

1.遵守合作原则成功实例分析。

例:

教师:See the word “elaborate” in the twenty-ninth line,what’s the meaning of it?

学生:Er...Maybe it means “to give some detailed explanation”.

教师:(1)Yes,good.(2)When this word is used as a verb, it means that.(3)But here, it is used to modify a noun “campaign”.A word used to modify a noun should be...

学生:Adjective.

教师:(4)So it means “full of detail or carefully worked out”.

在以上例子中,学生知道“elaborate”这个词作为动词的含义,但是没有把这个语放在整句话中结合语法分析词性。教师没有完全否认学生的答案。(1)是评价性反馈,具有告知正误的功能。(2)用来告知学生他的答案是部分正确的,只是他把形容词理解成了动词。教师通过(3)引导学生了解错误所在并鼓励学生自己寻找错误,体现了反馈的引导功能。(4)给出正确答案。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反馈的每一句话对于帮助学生了解错误所在,引导学生独立给出正确答案都是非常必要的。这一反馈很好地体现了反馈的检测功能。这是遵守合作原则中量的准则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2.违反合作原则成功实例分析。

例:

教师:In 1993,I had my first opportunity to visit Russia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What does the word “representative” mean?

学生:Er...It means I visited Russia to representate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教师:(1)I represen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to visit Russia.(2)So I went there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造成学生错误使用“representate”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学生不知道“representative”的意思,认为这是一个形容词,所以只是简单地把它变成动词;二是学生知道词的意思,但是在词的形式转换过程中犯了错误。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教师的反馈主要是纠正学生的词形变化错误。(1)和(2)是两个意思相近的句子,句子中的一些词也一再被重复,这似乎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但是通过进一步观察,在反馈(1)中,教师说出了一个与学生非常相似的句子。教师重点强调了“representative”的动词形式“represent”。教师在这个反馈中实现了其检测功能。纠正性反馈的应用使学生句子中的错误被有效识别并纠正。在反馈(2)中,教师使用了词组“on behalf of”替代了“represent”,通过隐性纠错避免了过分纠错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通过违反数量原则,教师给出了隐性含义,即“be on behalf”与“represent”具有相同作用及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清晰地讲解了词语“representative”。对于不了解“be on behalf of”含义的学生,也为他们提供了掌握这一词组的机会。

3.违反合作原则失败实例分析。

例:

教师:(1)I am afraid I have to tell you a bad news. You didn’t do very well in the semi-examination.(2)You know semi-examination is the second important exam in the semester.The exam accounts for 10% in you final score.Your final score will include three parts:final examination,semi-examination and attendance.So you must realize that the semi-examination is very important.(3)I feel you don’t work hard enough to prepare.I don’t think it is because you are not as intelligent as students in other classes;it is because you don’t work hard enough...

很明显,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做出了消极的评价。教师的目的是通过告知学生期中考试的失败来激励学生并指导其在学习方法上做出相应的改进。但是,教师的反馈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反馈(1)中,教师用简明的方式通知学生考试的情况,并表达了批评的意愿。但是在(2)中,教师强调的重点却一直放在期中考试的重要性上,过多的重复叙述会使听者产生厌倦心理,并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评价比消极评价更能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有时候批评是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更加必要的。在这一反馈中,教师违反了合作原则中量的准则,导致该教学反馈的失败。

三、结语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语用学理论的学习理解能够帮助教师做出更加有效的反馈。

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对教师语言的有效性有着意义重大的指导作用。有经验的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有效反馈的方法,而合作原则会大大缩短缺乏经验的教师给出有效反馈的时间并简化这一过程。

2.通过应用语用学理论,教师应具备隐性纠错的能力。

在课堂反馈中,多数情况下隐性纠错能取得比显性纠错更好的效果。例如,教师会经常需要忽略学生语法及词汇上的错误以便使对话顺利进行。这种情况常见于鼓励学生继续使用英语表述他们的观点,学生会因为自己能够流利地表达产生自信心,从而对英语的学习表现出更持久的兴趣。这样的表述不应该经常被打断。因此,教师要掌握隐性纠错的技能。这种纠错应该被学生无意识地识别和接受。在提供反馈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令教师为难的问题,如果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就会感到尴尬。通过隐性纠错,学生的“面子”被保全了,错误同时也被改正了。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理论的掌握对于提高教师反馈过程中隐性纠错的能力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在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错。

由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的结论比教师告知的结论能更长时间地被记忆。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具备自我纠错的能力。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引导学生的方法和技巧。

4.教师应在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批评。

第7篇:英语教师课堂用语范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重在培养符合岗位需要的综合技能型人才。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在英语课堂上采取实际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英语学习技能,使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方便地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简单的英语交流与沟通。笔者结合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下面对常见的四种教学方法进行分别阐述。

1启发式教学

现今社会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树立其创新意识,英语学习也如此。虽然,语言的学习更注重模仿,但想要模仿的逼真,就必须具备灵活的头脑和清晰的逻辑思维。在中职教育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呢?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多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启发式问题。例如,在讲解单词helpful时,启发学生给出以-ful为后缀的形容词。结果学生说出useful, careful, beautiful等词汇。其次,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创新。最后,“要允许学生不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一课一得”,一堂课学生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这堂课就是成功的。叶圣陶先生还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进行启发式教学正体现了这一思想。教师教学不是为了把某个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他们,让他们以后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2分组合作学习法

分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往传统教学,教师每次只提问一名学生,而其余学生侥幸过后就松懈下来,对于那名回答问题的学生在讲些什么全然不知。如果任凭这种问答法持续下去的话,受益的只是部分学生,而对于其余多数学生来说就是耗掉时间没有任何益处。如果把这种问答法应用到中职英语课堂上,那简直就是彻底地失败。被提问的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唉声叹气,其余没有被提问的学生已经睡起了大觉。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教师要坚决摒弃这种单一式问答法,而应选择分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分组学习过程中可以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积极性、创新性有很大提高,自身的优势得到发挥。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再是单枪匹马而是通过合作学会了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和学习,树立小组荣誉感。举例来说,课堂分组通常2-4人合宜,位置前后左右相邻而坐。分配小组一定要注重“优势互补”原则,按照学生英语基础的强弱、学习能力的高低、学生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达到优化组合,这样才能起到分组学习的预期效果。分组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习小组选出学,负责领导、监督小组成员的学习状态。在教师布置任务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交流,教师要参与到各个小组中,对学习小组进行引导和帮助。面对学习兴趣淡的学生要多加鼓励,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分组学习的兴趣。如果时间充裕,学习小组最后要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和学生展开评价。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分组学习,学生课堂英语学习兴趣有很大提高,学习热情有增无减,学习效果尤其显著。

3交际互动教学法

交际互动教学发是语言类课程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语言作为一门工具,它的直接作用就是与他人自如地交际与沟通。在中国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课堂上只注重记笔记,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对于中职学生这种现象尤其严重。而这对于中职英语课堂却是致命一击。英语课上学生不张嘴讲英语,恐怕是老师最头疼的事。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上要下功夫,精心挑选与课程主题相关的话题或情境,以任务或项目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中。那么怎样创设情境,这是至关重要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的放矢,以自然、真实的方式进入情境中,与他人进行口语交际。举例来说,在学习商务会议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班级中的不同角色如辅导员、班长、学习委员等,设置的情景是召开班会。情境模拟之前,教师为每个角色拟定了中英文的发言草稿,需要学生在实际的情境模拟中完善并流利地用英语沟通。虽然学生没有用英语开过班会,但通过这种模拟情境,增加了学生的好奇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了平时开班会的一些英文表达用语。长时间坚持下去会使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英语更加贴近,有利于学生更多地感受英语,形成一种强烈的英语氛围,使英语学习无处不在。

4结束语

中职英语教学要始终坚持“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方针,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然而教学方针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于教师要了解中职学生特点,围绕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潜心研究教法。如何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是教师们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必须通过深入的研究和不懈的努力,探索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探索的核心在于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中职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第8篇:英语教师课堂用语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重在培养符合岗位需要的综合技能型人才。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在英语课堂上采取实际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英语学习技能,使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方便地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简单的英语交流与沟通。下面笔者结合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分别对常见的四种教学方法进行阐述。

一、 启发式教学

现今社会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树立其创新意识,英语学习也如此。虽然,语言的学习更注重模仿,但想要模仿的逼真,就必须具备灵活的头脑和清晰的逻辑思维。在中职教育中,怎样才能更好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呢?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多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启发式问题。例如,在讲解单词helpful时,启发学生给出以-ful为后缀的形容词,结果学生说出useful, careful, beautiful等词汇;其次,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创新;最后,“要允许学生不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一课一得”,一堂课学生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这堂课就是成功的。叶圣陶先生还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进行启发式教学正体现了这一思想。教师教学不是为了把某个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他们,让他们以后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二、分组合作学习法

分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往传统教学,教师每次只提问一名学生,而其余学生侥幸过后就松懈下来,对于那名回答问题的学生在讲些什么全然不知。如果任凭这种问答法持续下去的话,受益的只是部分学生,而对于其余多数学生来说就是耗掉时间没有任何益处。如果把这种问答法应用到中职英语课堂上,那简直就是彻底地失败。被提问的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唉声叹气,其余没有被提问的学生已经睡起了大觉。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教师要坚决摒弃这种单一式问答法,而应选择分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分组学习过程中可以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积极性、创新性有很大提高,自身的优势得到发挥。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再是单枪匹马而是通过合作学会了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和学习,树立小组荣誉感。举例来说,课堂分组通常2-4人合宜,位置前后左右相邻而坐。分配小组一定要注重“优势互补”原则,按照学生英语基础的强弱、学习能力的高低、学生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达到优化组合,这样才能起到分组学习的预期效果。分组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习小组选出学,负责领导、监督小组成员的学习状态。在教师布置任务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交流,教师要参与到各个小组中,对学习小组进行引导和帮助。面对学习兴趣淡的学生要多加鼓励,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分组学习的兴趣。如果时间充裕,学习小组最后要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和学生展开评价。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分组学习,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兴趣有很大提高,学习热情有增无减,学习效果尤其显著。

三、 交际互动教学法

交际互动教学发是语言类课程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语言作为一门工具,它的直接作用就是与他人自如地交际与沟通。在中国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课堂上只注重记笔记,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种现象尤其严重,而这对于中职英语课堂却是致命一击。英语课上学生不张嘴讲英语,恐怕是老师最头疼的事。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在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上要下功夫,精心挑选与课程主题相关的话题或情境,以任务或项目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那么怎样创设情境,这是至关重要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的放矢,以自然、真实的方式进入情境中,与他人进行口语交际。举例来说,在学习商务会议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班级中的不同角色,如辅导员、班长、学习委员等,设置的情境是召开班会。情境模拟之前,教师为每个角色拟定了中英文的发言草稿,需要学生在实际的情境模拟中完善并流利地用英语沟通。虽然学生从没有用英语开过班会,但通过这种模拟情境,增加了学生的好奇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了平时开班会的一些英文表达用语。长时间坚持下去会使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英语更加贴近,有利于学生更多的感受英语,形成一种强烈的英语氛围,使英语学习无处不在。

中职英语教学要始终坚持“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方针,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教学方针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于教师要了解中职学生特点,围绕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潜心研究教法。

参考文献

第9篇:英语教师课堂用语范文

【关键词】 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对话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一、前言

对话贯穿于小学英语教材的始终,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体部分。目前农村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基本情况是:多数教师因为自身的专业水平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给学生提供优质的语言示范,对话教学没有突出功能交际,教学活动偏离对话教学目标,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为了提高农村小学对话教学的有效性,本课题组开展了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先用后导对话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帮助广大农村教师掌握对话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对话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先用后导对话教学模式的涵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对话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只有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因此“用”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方法。先用后导对话教学模式是指在学习英语对话时先让学生尝试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在生生、师生的语言交际中,针对学生语言交际中的问题进行指导。“用”指语言交际活动,“导”指师生充分交往、对话基础上对学生困惑问题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交流”和“启发”。

先用后导对话教学模式体现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者,掌握着语言交际的话语权;二是情境性原则,对话必须发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三是实践性原则,先尝试交际运用后教学指导,语言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四是简约性原则,对于模式的陈述简单直接,容易理解,便于操作,符合农村教师的理论水平。

三、先用后导对话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

本课题组提出的农村小学英语“先用后导”对话教学模式的基本架构是:以单元主题为线索,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通过“主题展示,链接对话―情境创设,带入对话―视听感知,模仿对话―任务驱动,交际运用―评价反馈,作业导学”五个环节将对话引向深入。

1、主题展示,链接对话

课堂是农村地区学生运用英语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中,热身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由教师决定,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而非主动思考者,不能有效激活学生的知识和思维。本模式以“主题展示”替代传统的热身活动,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为学生搭建运用英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的平台。主题展示的组织、展示内容的选择和编排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前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收集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创编为灵活多样的展示活动,如角色扮演、儿歌表演唱、英语小游戏等,课堂上随机选择或轮流展示“主题作业”。通过主题作业将已有知识经验与单元话题建立链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整理归类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题作业”力求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内容力求真实、自然、准确,为本节课对话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展示中不同水平的学生承担不同层次的任务,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小组长发挥学习共同体核心人物的作用,全程主持展示活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互动,生生评价促使全班同学认真观看、主动思考。用主题作业展示的方式启动课堂,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课堂气氛热起来、学生思维热起来,为学习对话做好充分地准备和铺垫。

2、情境创设,带入对话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对话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交际发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因此情境创设对于对话教学至关重要。情境创设要紧扣单元主题,重视大语境的创设,要真实具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与前面学习的相关内容紧密相连。

教师应从语言的意义入手,巧妙地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直观化,启发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带入到了单元主题情境中来。通过在情境中与学生开展真实的语言交际,让学生尝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则根据学生“用”语言的情况,判断学生学习的难点,在真实的对话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指导,师生的对话必须真实、自然。

3、视听感知,模仿对话

《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第六条中指出:“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优质的声像教学资源将语言融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因有画面的辅助,书面语言变得鲜活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语言在具体交际中的表意功能;另一方面,优质的声像资源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输入源,通过听音模仿,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流,形成良好的语感。利用声像教学资源,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地道的语言和表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模仿“洋腔洋{”,最大程度地排除不标准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在对话教学中使用优质声像教学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视听整体感知对话之后,与学生交流声像资源的对话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对话的含义,再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操练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主要的功能结构,为交际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4、任务驱动,交际运用

交际是情景对话教学的目的,在基本掌握了对话功能用语之后,让学生尝试运用对话的主体结构进行真实的交际。在交际活动中学生是否能够全身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较好地完成任务,是衡量一节课质量及学生对话语言材料掌握程度的重要尺度。任务设计必须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语言形式为目的;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社会有着某种联系;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关注任务的完成,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任务形式灵活多样,可设计调查型任务、计划型任务、表演型任务、游戏型任务、生活型任务、创造型任务等语言交际任务,启发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何佳,2008)。学生通过真实的语言交流进一步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内化,运用语言既是一种深度的学习活动,也是教学效果的反馈。

5、评价反馈,作业导学

口头作业是对话课必不可少的作业,但是在农村学校口头作业通常流于形式,难以落实,因为农村小学生多数住校,走读的学生家长也没有配合学生完成口语交际作业的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将学生组建成一个个小的学习共同体即学习小组,采用互助合作的方式完成口语交际作业。本模式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主题作业”,“主题作业”是“主题展示,链接对话”环节展示的内容(见前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作业以主题形式呈现,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为了保证主题作业的完成质量,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待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之后,逐步放手交给学生自主完成。

“主题作业”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采用编排role、play、chant、games等形式。以作业为纽带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协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创编和表演roleplay的过程是真实运用语言的过程,通过这种模拟真实生活的交际活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师根据农村学生的基础和年龄特点,先给予足够的语言支架和学习方法指导,再逐渐交给学生自主完成,鼓励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知识进行创作,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四、问题与思考

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是本模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如果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没有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本模式无法有效实施。因此,运用此模式实施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必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2、本模式虽为课堂教学模式,但是没有课外的预学习,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达成。课外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地点、组织等需要教师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农村小学如何建设小学习共同体,并将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3、本模式设计的依据是研究者团队所处区域农村小学的特殊现状,因此研究范围的局限性可能会造成“农村小学英语课堂对话教学模式”运用的局限性。

五、结语

对话教学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最薄弱的部分,然而针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研究还非常少,本对话教学模式针对农村小学提出,重点解决农村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问题,希望能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⒖嘉南住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