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后自我总结范文

课后自我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后自我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后自我总结

第1篇:课后自我总结范文

长期坚持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可以获得如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任何教师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教学业务素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其中,善做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有心人.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加速自己成熟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进行自我反省,注意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有利于教学的“长善救失”,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在于他的敬业精神,善于“长善救失”,遵循教学的科学性。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既会有融教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佳作,也难免出现有失水准的拙课。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正确对待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成功经验继承发扬,欠缺甚至严重不足方面,及时查找原因,寻求补救对策,“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的“长善救失”的教风和敬业精神,还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第三.有利于复习借鉴,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政治学科的课程设置及考核的特点,决定了高三年级复习时间紧、知识容量大,能力考核要求高,时政性和思想性强;既要精讲精练,又不能猜题押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借鉴平时笔录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从中可以判断出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觉悟平时授课中落实很好,学生掌握得扎实;哪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学生掌握得也不够理想。通过对照分析,复习辅导时做到了心中有数、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同时还可以有较多的课时抓重点、搞热点,有较多的精力从事“培优、提中、补差”,以达到提高成绩之目的。所以.借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既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又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

一个虚心好学的青年教师,应当把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视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常性地开展此项工作,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扬长避短,自我鞭达,尽力追求教学的完善。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做好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l)必须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毕竟属于主观的东西,要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有实用价值,必须如实地反映教学的客观性。这里所说的教学的客观性,是指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必须忠实地记录教学实践中的成功方而和不足方面,切忌随心所欲,随意夸大成功经验,或只记成功之处,不足方面竭力遮盖;要克服露短揭丑心理。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符合教学实际,从而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具有实效和生命力。

(2)必须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般地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内容应以公开课的评价要求为对照标准,落实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要求。从知识角度看,应检查新授课的科学性,检查对教材重点、难点的落实情况,总结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程度的信息(情绪反映),核对数据、材料等;从政治课德育功能看,应检查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当堂课后的分析、运用情况。此外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应检查的。标准和要求的高低一般与教师成长过程相联系,新教师可以低一点,以后逐步提高。切忌标准和要求的过高或过低。总结的形式一般是在每一节课后进行,以书面文字进行笔录,并依据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侧重,或注重知识体系、或注重能力方面、或注重觉悟方面,或三者综合。切忌流水帐式,缺乏理性分析,或每次记录都是老面孔,单调无味,否则会失去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第2篇:课后自我总结范文

紧张而又充实的一学期结束了!在这一学期里,我担当了高二年段九、十、十一共三个理科班的政治教学任务。我深知本学期任务之繁重:完成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任务及进行会考的复习和应考工作。因而,回首一学期来的表现,我能够自始至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不辜负校领导的期望,对得起家长和学生,自我感觉良好。现将本学期的工作要点具体总结如下:

一、面对新课改,新形势,能够加强自我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探索适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本届学生也是新课改以来,我所接触到的第一届的学生,清楚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不能照搬照抄以往的经验。因而,我自费订阅《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从中学习到了许多对我教学有助的新理念,新方法,同时,上网学习相关的课改教学经验,加入广东政治教师QQ群组里,积极参与知识点的讨论,实践证明效果较为良好。

二、认真备课。备课,不仅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认真钻研教材,参考大纲和教参,关注新闻,选取典型的热点案例,在些基础上还积极与同备课组的同事进行讨论交流。能够做到备课充分,详写教案,而后进行教学。

三、上课富有激情,真正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的主导作用,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备课充分还只是教学成功的一半,理论还需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的掌握程度来检验教学的成败。课堂教学中,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个别开小差、打瞌睡的学生能及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提醒让他回到课堂中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倡导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同时,能够抓住时机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情感教育,教与他们知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

四、课后能及时进行反思,并积极向同事学习。每当上完一节课后,如果学生反应踊跃,那说明我的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掌握应该不错;而如果学生几乎没什么气氛的话,我总会感到郁闷。不管课上得如何,我总会在课后进行反思,反思得与失,深入学生当中了解他们掌握的情况;些许不足之处,又促使我积极向同事学习,去听他们的课,甚至利用机会到外校听课。

第3篇:课后自我总结范文

一、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参与到新课中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之前自学有关新知识的过程。课前预习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学生参与到这一环节中,提前感知新课内容,才能更好地进行新课的学习。传统的预习方法是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读一遍,能够完成课后的练习就算完成预习任务了。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觉得,从两个方面适当改变预习方法,才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去预习。

学生在预习新知识时不应该只是抱着读一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进行,而应该带着疑惑去钻研,当问题得到解决时,才说明书上的内容真正理解透了。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学生可以带着“长方形有什么特点?”这个疑问去预习,从而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那么印象才会更深刻。

2.组织多样的形式进行预习。

我觉得预习的形式并不仅限于学生去完成读书、完成课后练习,我们还可以以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家长等组合来完成预习任务。当然,在预习时我也提倡学生除了阅读教材之外,还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收集材料、制作学具等方式获取知识。比如,在学习《认识角》时,课前我就让学生自己在家里找一些角,并根据自己对角的理解,试着做一个角。通过这些预习工作,学生就可以更轻松地掌握新知识。

二、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新课中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新授应该处于最主要的位置,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应该在这一环节中得到充分体现。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是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

1.趣味导入――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很有必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么,精彩的课前导入就必不可少了。我也极力支持这一观点。因此,在讲解《剪一剪》这节活动课时,我在课前引入部分设计了两个内容,一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课前尝试剪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带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类漂亮的剪纸作品。正是抓住了低年级学生对剪纸有着浓烈的兴趣这一心理特征,我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有效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2.趣味问答――让学生在问与答的过程中擦出智慧火花。

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也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枯燥的一问一答形式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厌烦,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厌学情绪,相对而言,激烈的、多样的师生互动更有助于学生专心地汲取知识的养分。

3.交流总结――让学生在自我小结中将知识升华。

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适时、恰当的课堂小结对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查漏补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地把握学生自我总结的时机,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对他们的知识体系构建能力以及语言的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有显著效果。因此,我提倡在数学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学会自我总结。当然,交流小结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我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不同的小结形式。如果新课内容较复杂,我会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如果内容较简单,我提倡学生看着板书自我小结。多样的小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而且在自我的总结中也能够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

三、课后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新课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后练习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适当的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教师延续课堂教学、考察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下面我就从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两方面谈一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课堂练习――立足新授知识,稳抓学生基础。

课堂作业是为了及时反馈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帮助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学情,让学生在练习中稳抓基础知识。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我要求所选练习必须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精挑细选,将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的题目汇总起来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一当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得考虑到学生的情感需求,太过枯燥的练习题不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因此,可以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内容。

2.课外练习――把握学生学情,因“才”施教。

课外练习是对课堂教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它能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有效的课外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那么,如何才算是有效的课外练习呢?有人说练得越多效果越好!我并不这样认为。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及掌握知识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针对不一样的学情,当然得采取不一样的手段,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练习内容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觉得课外练习的布置需要因“才”施教――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不同的布置。所以,我们可以将练习按从难到易分为A(发散思维)、B(能力提升)、C(基础达标)三类,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A类,中等的学生选择B类,而后进生完成C类基础练习。这样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因重复做题而出现烦躁的心理。

第4篇:课后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通病 严谨性 完备性 教学能力培养

教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每个教学命题都有严密的逻辑结构,所以数学解题应保持严谨性和完备性,必须思考细心,论证严密,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有计算上的差错,有推理无据,有讨论不完整,也有在定势思维下导致的所谓“解题套路”。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典型例题,探讨数学解题中的某些“通病”及其原因,防患于未然,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从错误中获得信息回馈提高学习水平,这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课堂上减少学生解题的误区要求:①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彻,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使学生学会质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②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③重视专题数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

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应引导学生做到:

(一)对数学概念、定义、法则的理解含糊不清的应给予提醒。定义、概念是人类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从哲学的观点来说,定义、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数学能力建立在对定义、概念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只有深入理解数学定义、概念,掌握其本质属性,才能恰当灵活地应用定义、概念简化解题过程,从而形成能力。

(二)对粗心大意、计算常出错的要强调多练。把难解决的问题或未知解的问题转化为用已有知识可解的问题。通过不断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避免复杂运算,提高解题速度。

(三)对讨论不完整的要教会学生“拾遗不漏”。课堂上,教师注意捕捉学生的思维漏洞,顺势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提出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好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5篇:课后自我总结范文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 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高一数学教学中,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数学知识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空间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要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开始教师列出自学指导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怎样读,怎样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教师逐步放手,学生逐步提高;“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自行做好“红笔”订正,这样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5.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第6篇:课后自我总结范文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英语在我国受重视程度很高:很多地方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就开设了英语课。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进,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然启动。我们高中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新课标实施之前,高中学生应掌握的英语词汇只在2000左右,现在达到了3500左右;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从以往的十几万增加到现在的三十万。

纵观如今的英语教学,笔者作为一名高中一线外语教师,颇为困惑。虽说进行了新课改,但课文却越来越难,生词多,内容枯燥。笔者平时疲于把复杂枯燥的课文弄得尽量有声有色,设计的很多教学环节大多是流于形式,学生学起来既缺乏乐趣,也缺乏兴趣,因此很难保证让全部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究竟该如何利用现有教材让学生学有所成呢?我们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二、出路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很多教师潜心钻研教法却忽略了学法,造成了教与学脱节。课堂上教师教的多,而学生真正学到的却很少,学生对教师有很大的依赖性,即成天围着教师转,一旦离开教师,自学将无法进行。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把方法教学同语言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渗透,让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方法,然后再把这些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中去,这样必然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英语教学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英语知识技能的比重,必须随着学段的提高而增加。这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三、何为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是指学习者(learner)利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意识、态度、意志、策略等)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包括设立目标(Setting Goals),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自我监控(Self-Monitor)和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所以,决定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态度和能力。

自主学习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自发的学习。自主学习者对于学习的选择是出于自身的需要(包括生存的、兴趣的、希望被认可的需要等),因此自主学习呈现出主动介入的特性,可以排除周围人群和环境的某些不利影响;

二是自由的学习。自主学习者对所学的专业、所采取的学习方法以及所利用的资源、时间、地点和节奏等有充分的选择空间,整个学习过程完全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自行安排,实行自主控制,不必顾及他人或群体的态度;

三是自律的学习。自主学习者由于在学习中获得了主体需求和客体对象(包括学习的目标、内容、形式等)的一致,使他既是学习目标的确立者、学习计划的制订者,又是学习过程的管理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约束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实现学习的目标。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合平时教学实践,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和探索,不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多数学生从小就习惯了抄笔记、被动记忆和完成老师作业, 因而自主学习的意识很欠缺。因此,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是第一步。教师要利用身边可利用的材料,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逐步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树立“信赖但不依赖老师;学习忙碌但不盲目”的意识。

(二)及时做好自我总结,强化监督自主学习

自我总结与自我反思应长期化,规范化。写学习情况小结/总结是进行自我反思的最佳途径,一般小结宜每周末一次,总结宜放在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进行,以月考后的总结为例,总结的内容应包括:

1、反思前一学月的学习情况,如课前预习、课堂听课效率、作业完成效果,课外阅读,自主学习策略经验交流等各方面的长处与不足,并给予相应的自我评价,这是确定下一步目标与制定相应措施的基础。

2、分析本次考试的长处与不足,如考前预习有效程度;考前、考中心理活动时对考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具体的失分原因;应考策略的运用。

3、确立一个能不断强化学习动机的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应包括长期目标(如三年后高中毕业时),中期目标(高一学年度结束时)和短期目标(每一学月结束时)。在月考后的总结中,主要确定下一月的目标,即短期目标。在实事求是分析自身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科学制订下一步目标,不但可以强化学习动机,更能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和判断力,形成良性循环。

4、制定措施

措施的制定是否合理是措施能否得以实施的关键,这一步在初期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协商制定,以确保其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措施的制定体现弹性原则,即允许在特殊情况下可对措施进行修改。

以上几个步骤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教师视其情况决定在哪些环节予以帮助以及帮助的程度。比如自我监控能力强的学生通过自我反思与评价,找到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目标及措施,教师就可以放手;反之,如果学生虽然进行了自我反思,但未找出问题,或对自己的评价是消极的,或目标不切实际,措施难以保障等,教师应作为引导者,帮助者和建议者介入,教会学生为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

(三)建立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自主评价、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在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自主评价(Self-Assessment)应占主要地位;学生的自主评价是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正确、客观的自主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身观,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也离不开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的参与,尤其在学生尚未形成有效自我评价能力的初期,教师与家长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其意义主要在于在学习者/学生对自我做出消极评价,妨碍其进一步发展时,教师与家长站在另一个角度在理性地找出不足的同时,更多地找出其积极因素及闪光点。学生自主评价的方式有书面总结,小结,分析报告,口头汇报等等。教师的评价方法有日常观察,书面作业反馈,口头汇报反馈,检测等。

(四)其他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课前巧设预习任务

教师可以按照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围绕即将学习内容,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形式可以多样化,如:Free talk 、Discussion、Information-searching、Debate、以引导、督促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并且在检查的过程中不断地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向纵深方向拓展。学生课前预习的部分成果在课堂上得以公开展示。在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肯定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大大激发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课堂上巧设问句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时,应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求知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提问应尽量避免学生机械回答的简单问题,多提一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的未知性问题,培养学生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运用英语的能力。只有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而不是在书本上找现成的答案,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思考,去合作讨论,相互学习,增加学生英语语言习得的机会。

3、课后引导学生复习

课后引导学生复习是培养学生养成英语思维习惯,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创造性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课后引导学生复习应侧重于对已学内容的分析与综合运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制复习卡片,对文章的改写缩写训练、举办英语角、对课堂内容再创造的伙伴会话(work in pairs、work in groups) 等。课后复习的过程,应是一个总结与归纳的过程,是“咀嚼和消化”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任务型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创造性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热情。

4、重视课外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阅读有助于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能力。”无疑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又与听、说、写能力相互促进,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吸收大量的词汇。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读英语读物,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5、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第7篇:课后自我总结范文

一、归纳总结式

这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结尾形式之一。课尾时,教师将当堂所讲的内容简明扼要地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其中的重难点,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纷乱的思绪,还可以促进记忆,做到当堂讲授当堂吸收,有利于课后温故而知新。如在讲授《故乡的榕树》时,我这样进行总结:“眼中的榕树――故乡的榕树――与榕树有关的人和事――眼前,浓郁的思乡情贯穿于联想中,情真景美意幽。”简短的几句话,学生纷乱的思绪得以理清,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得以加深。

二、新旧联系式

对于新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课,我多采用这种结尾形式,即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纳入同一系统,形成知识网络,既便于学生记忆,又能使学生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至于混淆。如在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时,我让学生比较此诗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的异同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学生既明了了二者的共同点,也明确了二者的区别,在对比中觅得了新知、加深了理解。

三、自我反思式

此种课堂结尾形式是在讲授完新知识和完成课堂练习之后,不直接进行小结,而是出示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本节课共学了哪些知识?哪些问题你还没有掌握?采用自我反思式,既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也促使学生在反思中自我加压、寻找不足,便于当堂或课后及时弥补。

四、内外延伸式

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将这有限的时间扩展到课外,或把课堂总结作为与下节课联系的纽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妨采用这种内外延伸式作为课堂的结尾形式。教师可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介绍好的课外读物或布置相关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如在进行曹文轩《孤独之旅》的课尾小结时,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读曹文轩的《草房子》及他的系列美文,如《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细米》、《青铜葵花》等,了解曹文轩纯美小说语言的特点,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文化积淀。

五、学生小结式

如果授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容易掌握时,我多采用这种课堂结尾形式。即将教师结语变为学生自己总结的开放形式。学生通过一节课学习后其思维和其他非智力因素均处于最佳状态,这时我就及时抓住学生求知欲正浓的有利契机,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讲的教学内容,找出重难点。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赞扬、鼓励学生总结过程中的优点、及时纠正其中的不足,帮助学生明辨对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种课堂结尾形式,可谓是一举多得。

六、纠错评议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的同时,必然会运用启发、提问、练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完成练习时,如出现了问题,我一般采用此形式作为本节课的结尾形式。即对出现的典型问题加以评议,及时加以纠正,让学生做到课内有错,课内纠正;当堂巩固,当堂提高。当然,采用纠错评议式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

七、空白开放式

第8篇:课后自我总结范文

二、主要任务了解学生语文整体成绩、语文素养,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语文教学计划。

2、 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3、结合自身,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教育工作。

三、日常教学听课、备课、写详案,并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2、批改学生作业、读书笔记、作文及随堂听写、小测试,并及时仔细评讲。

3、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并抽背,针对掌握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4、找学生了解语文学习情况,结合课外读书活动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并激励其写读后感。

四、具体安排

第一周向原语文老师黄老师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和语文教学实习工作。

2、结合班主任实习工作尽快认识学生。

3、听课并仔细做好听课记录,创造性模仿学习。

第二周提前备好讲授篇目教案并请黄老师指导,及时作出修缮。

2、请学校领导听课,讲授第五课《伤仲永》。

3、结合指导老师对上课效果的点评,吸取经验教训。

第三、四周提前备好第二单元课文的教案,讲授第二单元所有课文。

2、根据老师点评指导、学生反馈,及时总结授课效果。

3、结合班主任工作,陆续找学生聊天,了解学习情况和对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看法评价。

4、结合主题班会,学习第二单元综合性练习。

第五周自我总结整个单元上完后的教学经验教训,听各个年级不同语文老师的课,集思广益,化为己用。

2、准备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教案。

第六周讲授《孙权劝学》,语文组各听课老师给与评价。

2、填表、总结。

第9篇:课后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教学;教学方式;探究性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90-01

伴随着新课改程度的日益深入,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转变以往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回归到教育的主体地位。并在课后能够对于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详细的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对策分析我将在下文展开具体的阐述。

一、巧设情境,提升兴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本节课的课堂引入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备课时 ,对课堂的引入必须精心的设计和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适当设置出一些巧妙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若能采用适当的教学情境对学生予以相应的引导,便能够更加有效的使学生从生活当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乐学”。

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应用举例”的教学时,我是这样情景引入的:我们2016级三班(共50人)在十年后准备召开一次同学聚会(假设50人都到),见面时每两个同学都握手一次,那么总共握手多少次?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和学生的亲身经历有关,学生会有很浓厚的兴趣,被问题深深吸引,多数同学都可能投入到紧张计算中去,再加上每个学生都想做聪明的同学,就更容易进入情景了。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此题的总结方法。之后,教师出示另一例题:某中学开展春季教师篮球运动会,各教研组踊跃参加,每两个教研组都要进行一场比赛,总共进行了10场比赛,问共有几个教研组?这个问题和引入的问题类似,学生很容易解决。其实这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单循环问题,。为了学生掌握更好,我举了一个双循环的例子,学生也很快就能解决了。结果我发现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特好。这与课堂的引入有密切的关系吧。通过类似的情境设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均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自主探究,培养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往往是教师作为整堂课程的主体,教师仅需要一人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只用用心听讲即可,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应该适时的做出相应的改变。其中探究性的教学方式便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局面,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更多的是扮演者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给予学生相应合理的探究内容之后,教师要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去猜想探究,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探索新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始终抓住知识要自主构建这一核心问题。 之后学生便可开始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探究,其主要步骤为:首先确定一个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找到解决方案,继而实施方案,最终根据实际结果做出相应的总结,通过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不断改进、解决问题。教师仅需要在适当的时刻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适当的指导即可。在此实施过程当中,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实际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如

三、合理分组,鼓励交流

在探究性教学方式的实践过程当中,依据探究学习的内容不同可适当的采取个人探究或分组探究,大多情况下采用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在初中数学中开展合作式学习方式其核心是关于小组互动的开展。针对此类特征,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采用组间相近,组内差异的分组方法,即为在所分的每一个小组之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大,而每一个小组间的学生学习能力则较为接近。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融入到集体之中,营造出和谐、奋进的集体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进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教学时,就必须讲解尺规作图的相关知识,这其中要用到直尺、圆规等学习用具,而运用圆规在画图就必然会牵涉到圆心、半径等相关概念,这些内容都是作图必要条件。因此在开展小组互动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但是概念接受能力较强,而另一些同学可能正好相反,通过小组间的互动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互补互助。

四、自我反思,深化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