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爱护水资源范文

爱护水资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爱护水资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爱护水资源

第1篇:爱护水资源范文

水为万物之源,万物之本,人们生活的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水,正是因为有了水,人类才会生存,世界万物才会生机盎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地球上的水资源似乎取之不尽,其实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部分才能被人们使用,淡水原本是一种可以不断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可是随着工作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大量水资源被污染;有的国家为抽取河水在上游建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资源遭到严重的影响,就哪中国来说吧!中国水资源总量居全世界第六位,但人均量却是全球的四分之一,也被称为全世界十三个贫水国之一。

从目前来看,水资源污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污染,另一种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资源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主要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导致,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如珠江三角到处都是水,可是却不能饮用,我国淮河流域也不多,在上海一一个水乡水网的地区,一平方公里的河道长度都是8——10公里,这么高的水份密度,而如今却因为工业、农业和生活弃物排倒于水中,导致本身紧缺的水更加稀少了。

你知道吗?在我国666个城市中,有444个供水不足,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1个,不但如此,仅每日缺水就达到600万立方米,就拿广东省来说吧!目前在农村有几十万的人和几千万牲畜饮水困难,在城市也有三分之一的人饮水不干净,如果我们可以树立起节约用水的意识,随手关紧水笼头的话,一年一个家庭就可以节约几百吨水,相信这笔宝贵的财富可以重新回来。

因而,作为公民,我们更加应该积极参与到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来,在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一旦人们都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聪明愚蠢的人们啊!醒悟吧!不要让眼泪成为我们地球上最后的一滴水!

第2篇:爱护水资源范文

尼罗河水奔流不息,埃及境内全长1350公里的尼罗河孕育了七千年的埃及文化。传承着古埃及千年文明的尼罗河谷和三角洲地带只相当于现代埃及国土面积的近5%,但埃及约7千万人口中的90%以上却生活在这里。

“从5%中解放出来!”这是现代埃及在不堪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增长的重负后提出的雄心壮志。埃及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使人口聚居地的面积扩大至国土的25%。梦想的实现离不开水,对于埃及这个沙漠化国家来说,水利是一切工,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作的保障和希望。因此,埃及人决心将尼罗河的水引向沙漠和戈壁,在人造绿洲上创造新世纪的辉煌。

埃及政府为此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水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把西部和东部的部分沙漠地带改造为良田,改变埃及人口分布过于集中的现状,通过创建新居住区来增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

为此,埃及计划完成两个大型调水工程,即将尼罗河水跨苏伊士运河向东引至西奈半岛的“和平渠”,以及将纳赛尔湖水向西引至埃及西部新河谷地区。这两个大型水利工程计划从20世纪末到2017年,将一部分居民迁至埃及东北部的西奈半岛和西部沙漠地区,建设新的“尼罗河谷”。据专家估计,这两项工程的启用将为埃及新增210万费丹(1费丹约合6.3亩)的耕地。

说到埃及的水利工程,不能不提及闻名世界的阿斯旺水坝。建造这一水坝是为了控制尼罗河水流量,使其盈时不涝、缺时不旱,同时也可增加农田面积,改善农产品结构,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这座完工于20世纪70年代的大坝30多年来给埃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统计,尼罗河谷和三角洲地区增加的耕地面积达200万费丹。

尼罗河水作为埃及最主要的水资源几千年来已承载了太多的负担。保护尼罗河水对于埃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用水效率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发展速度和质量。为此,埃及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措施。

为保证埃及人民用上“放心水”。政府成立部长委员会,集中调配有关部门的人力物力,计划在2008年以前投入22亿美元,治理工业和生活废水,对水质监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优先实施保护尼罗河主干道环境的工程。

埃及还注重开发新的水资源。埃及政府的水资源管理部门近几年实施的一个项目就是开发埃及北方三角洲地区,其核心是根据该地区相对较好的资源分布情况、经济实力以及靠近地中海和周边地区经济实体的地缘条件,整合尼罗河资源,开发雨水及地下水等新的水资源,在大兴水利项目的同时配以航运、旅游、交通、服务、矿业和能源等各经济领域的建设,全面带动埃及国民经济发展。

第3篇:爱护水资源范文

特点;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1—0088—01

课堂提问是中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有效沟通的重要渠道,本文以九年级化学《爱护水资源》的教学为例,探讨了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一、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特点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化学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化学课堂教学而言,运用提问来启发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课堂提问的特点主要有:

(一)探究性。提问的目的是通过问题刺激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和知识点,引起其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例如,在《爱护水资源》一节的开始,先给学生播放关于水资源的影像资料。进而提出问题:“水资源是如此的丰富,但为什么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在传统的教学情况下,学生听教师讲演,只用听觉,阅读教科书,只用视觉,这对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很大。只有提出问题,使学生不得不用头脑来思考,并作出适当的回答,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梯度性。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一些只重视了对好学生的提问,而忽略后进学生的现象。这样的提问,不能将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反馈出来,所以,有梯度性的问题是化学课堂提问的又一个特点。

(三)适当性。化学课堂提问不能超出教学要求的范围,否则学生无法理解和把握,自然也回答不出来。

例如,在《爱护水资源》一课中,可以设置下列系列问题:

1.地球的表面约有多少被水覆盖着?

2.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

3.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大约有多少种?

4.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比例是多少?

5.世界水资源日是哪一天?

这些问题通过看书查资料都可以自己找到,学生在课堂上也很容易回答上来。

(四)时间性。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往往采取过高的提问频率,但又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样的课堂提问是没有效果的。过于频繁的课堂提问,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导致学生慢慢地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提高课堂提问质量的技巧

(一)掌握好问题的难度,注重问题的全面性。

这里主要指的是问题设置的技巧。在设置问题时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问题的普遍性,不能只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问题设置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学生,改变同一问题的提问方式。比如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提问的时候就需要多用“描述的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这样的字眼;而针对中上等水平的学生,我们就可以用“比较异同”、“评价哪些不同或者见解是什么”等。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提问的质量就会明显提高。

在《爱护水资源》一课中,可以分两组进行讨论:

学习水平比较低的组讨论: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

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组讨论:如何淡化海水?

(二)注意控制提问的频率,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有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频率可以保持在一到两次,这一频率的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事实上,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问“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倦怠,不适合化学这种实践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注重提问的频率也是提高课堂提问质量的有效方法。

(三)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明确性。

第4篇:爱护水资源范文

那么,是谁导致这个结果呢?是人类。我们无情污染水,浪费水,让地球变得越来越糟糕。

从前,民间有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类,那时候,地球阿姨十分美丽。河流如同一面未经打磨的明镜,清澈见底。水里的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象。一天,鱼儿们和往常一样在河里嬉戏,人类在这时出现了。一群人来到河流边,在这里“霹雳啪啦”的盖起了工厂。鱼儿们浑然不知,生命危险正向它们悄悄降临…… 时间如飞箭,一年一年过去了。现在,工厂往河流内大量喷吐脏物,使得水变得混浊,并且发出脏臭味。那些鱼儿跑哪去了呢?河里的鱼有些逃离这儿,有些还来不及逃跑,就被河流夺去了生命,在河面上翻着肚皮。大地因为人类的出现而环境变得恶劣,河流因为人类的出现而变得污浊。

现在,有许多人在浪费水资源。例如:有些人洗完手后,非常不自觉,任水龙头在那儿“哭诉”,转身就走,头也不回一下。

有些调皮的孩子也爱浪费水。夏季时,有些孩子爱玩水枪,但装水的地方太远。孩子们为了节省时间,多玩一会儿,便在水龙头口上套着一个水管,然后把水管拉到远处,把装水枪的地方接着水管的另一头。水就从水房流出,通过水管把水运送到水枪里,孩子们便去玩了。不一会,水枪灌满了水,孩子们却不知道,水枪灌满了水后就会溢出来。一分钟孩子不来,会白白流掉多少水呀!

所以,人类这样贪婪地吮吸或破坏生命的乳汁也该适可而止了。你瞧,合肥市已经开始实行保护水计划了。影响合肥市水源、水质的蜀山垃圾场、蜀山实验养殖场、皖中奶牛研究所、水上运动中心等几个污染源先后被搬迁,两个“大水缸”大房郢水库和董铺水库的保护区内工业企业排污口全部被关闭,保证水库里水的干净。农村许多人家的蹲厕很浪费水,提一桶水不留神就会全部倒掉。所以,人们来到农村,把蹲厕换成节水型抽水马桶,以保证时刻都节约用水。

第5篇:爱护水资源范文

同学们、同志们:

“节约用水·爱护湖泊建设碧水家园”宣传活动是一项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型公益活动,旨在动员百万青少年关注水的同时,影响并带动全社会,树立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广大青少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科学合理用水,防止水污染,保护城市湖泊,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建设碧水家园。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文明的摇篮。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因为水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盛衰变迁的例证举不胜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也正是依存长江、黄河等母亲河的支撑,而发展下来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上人口众多等原因,我国的水资源的合理使用,水环境状况保护日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就是在这些因素的催生下,武汉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以“节约用水,爱护湖泊,建设碧水家园”为核心,动员全市百万中小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节约用水,关爱湖泊,保护生态环境。

在这里我代表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生提出几点希望:

第一、节约用水是事关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其宗旨就是要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综合分析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北方地区因水少而缺水,南方地区是因水脏而缺水。希望同学们认识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本次宣传活动。

第二,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提供的舞台要比课堂空间广阔的多。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节水对青少年而言更是重要的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活动,既有节水知识的传授又有自己的亲身实践,能够让孩子们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便于实施,培养勤俭的品质,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

第三,古语说的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你们做节约用水、爱护湖泊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在学习、了解了节约用水和保护湖泊的知识后,我们不但要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用水的点点滴滴做起,实践学到的知识;还要做一个优秀的宣传员,向身边的家长、朋友、邻居多多宣传,通过学校这个小社会去带动影响整个大社会,提高全社会对节约用水、爱护湖泊的意识。

第6篇:爱护水资源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环境意识;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02-01

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需要。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善于捕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环保教育,脚踏实地地实践“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现念,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鲜活起来,使每个学生喜爱上语文,借住语文教材这个强大的载体,在少年儿童的心灵中播散下环保的种子,使其终身受益,也为培养有良好环保意识的社会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1.进行爱护生物资源的渗透教育

爱护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绿化自家的庭院和周围的环境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花种草,嗜盆弄景,既可以慰籍精神,又可以怡情养性,更是环保的好行为。因此在教《养花》一课时可通过让学生了解老舍先生是如何热爱花草,精心培育花草,让学生感受到老舍先生不但是一个有丰富文化知识的人,而且是一个具有教养,热爱生活的人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只有热爱生活,珍惜人生,心地善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才爱好绿色,追求绿色环境。有无绿色意识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素质的标志之一。启发学生像老舍那样,热爱花草,爱护环境,积极种花养草,参与学校的各项种养活动。

2.进行珍惜水资源,爱护江河海洋的渗透教育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都离不开“水”这样宝贵的东西,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如今水已不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水已越来越少。那么人们是否就要停止再浪费水资源了呢?有人会说,地球不是一个蓝色的水星球吗?怎么会缺水呢?我告诉你吧!地球的水资源是多,可是谁能考虑一下仅有的淡水资源呢?据统计,地球所拥有的水资源中,有97.5%是海水,而淡水却仅仅只有2.5%呢!但在这些淡水资源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加以利用的。让学生懂得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养成不随便浪费用水的好习惯。

3.进行珍惜土地资源,爱护土地的渗透教育

土地资源是人类获取生物资源的基地。由于地球上的陆地是有限的,可以耕种的土地更是有限。教学《草原》、《宿新市徐公店》、《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课文时,可通过让学生体会草原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秀丽景色,体会暮春季节田园的美丽风光。认识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地为我们提供粮食、肉类、木材等生活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土地是发展畜牧业最基本的资源,畜牧业对土地资源有不可替代的依赖关系。尽管我国只有世界耕地总资源量的7.7%,却要养活全球近1/4的人口,而且在今天人口增长、建设用地、生态退耕的情况下,土地承受着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看不到土地资源已达到临界状态的危机。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开发,土地数量在急剧减少,沙漠化日趋严重。所以要启发学生认识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4.进行防止大气污染的渗透教育

你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家园。培养对地球的真挚爱心,人类才可以乘着“持续发展”的列车奔向文明的未来。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可通过让学生了解太阳特点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并借此了解地球,知道由于近年来地球温度明显升高,人类对燃料的用量增加,导致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抑制了地球表面热量的散发,形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从而引起冰川融化,如不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将会给地势低洼的沿海城市带来灾难。要教育学生自觉做好力所能及的环保工作,并向家长或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不燃烧或排放有害的气体,预防大气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5.进行防止白色污染的教育

第7篇:爱护水资源范文

一阵阵流水声从洗手间传来,肯定又是我那不爱惜水资源的表妹了。

表妹在生活中非常不爱惜水资源,经常在洗手间用去很多的自来水。这不,她又开始了,饭前饭后的洗手,总要花上五、六分钟。作为她的姐姐,我立马走上前,说:

“好好,怎么洗个手就这么长时间啊?”

她马上回答说:“哎呀,我爱干净嘛!再说你们家也不缺这点水费。”

“你呀,总是这样,知道3月22日是什么日子吗?”

“什么日子?”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连这点基本常识都不懂,据科学统计,全世界仍有三分之一的人类吃不饱饭,喝不上水。你想想看吧!如果你生活在贫困地区,哪能用得上水呢?”

见她语塞,我便继续说下去:

“我们国家虽然储量丰富,但可以使用的淡水资源却不多了,你也应该看一下新闻,长江黄河污染甚是严重;三峡大坝持续少雨而造成大面积干旱;洞庭湖严重干旱而已经变成了茫茫草地。所以呢,从现在开始,你、我,还有所有的人,都应当爱惜水资源,爱惜生命之源,懂了吗?”

第8篇:爱护水资源范文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节约用水”!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绿色生命。”同学们,你是否听过这句话呢?水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我发现我们学校的学生总是在浪费水资源。

有一次,我上洗手间的时候,看见了一些同学正在洗手,等她们洗完手时,并没有关上水龙头,只听见水在“哗哗”地响,好像在放声大哭。但是那些同学却全然不顾地离开了洗手间,我马上把她们叫住:“同学,你们忘记关水龙头了!”那些同学却很不耐烦地说:“同学,别多管闲事,世界上的水多得是呢!”然后就笑哈哈地走出了洗手间,我无奈地把水龙头关紧了。

通过这个事情,我倡议同学们:

一、我们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

二、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流失大量的水。

三、我们不能把用完的电池扔进水里,一粒电池会污染600吨水。

第9篇:爱护水资源范文

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教学,供化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学科内容: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

空气

课题1:空气

(一)适当渗透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一条 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六十一条 ……造成重大大气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造成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教学要求及方法

要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环保、法制意识。

方法:讲解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充分想象激发兴趣。

(三)教学事例与措施

在学习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后,进入本课题“保护空气”这一内容的学习,结合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身边空气污染的现象,向学生展示课件:

1.大气污染的原因、危害性、防治措施方面的图片

2.受到法律制裁的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1.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没有保护空气的意识,任意烧煤,烧山,乱砍乱伐,使用排废不达标的汽车等等,我们的空气将会怎样?

2.假设你是某个厂的负责人,为了节约成本,能够对厂里的有毒气体、有毒粉尘不经过任何处理就悄悄排放吗?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怎样对待这种行为?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参考上述问题与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实例进行探讨教学。

二、学科内容: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2:爱护水资源

(一)适用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

第二十九条 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第三十三条 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第九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教学要求及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水污染的污染物质及来源,造成水污染的严重行为应负的责任。

方法:创设情景常识介绍指出问题交流讨论激感总结归纳。

(三)教学事例与措施

举例说明: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中石油吉化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松花江水体的污染,影响范围广,受到损害的人数众多,责任人受到国务院和司法机关严肃处理。

教学中也可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状况后,指出水与动植物的生存息息相关,我国水资源紧缺,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将如何对待水资源?导入学习“爱护水资源”。

在学习关于“要防止水体污染”内容时注意渗透相关法制的内容。如:

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任意向河里排放生活污水行吗?

2.在农业生产中,过量施用化肥或农药后果将怎样?我国的法律法规允许吗?

3.在我们身边,哪些行为还会导致水污染?(讨论交流,使学生更有切身体会)。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