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同管理信息化范文

合同管理信息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同管理信息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合同管理信息化

第1篇:合同管理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 建设工程 合同管理 信息化

众所周知,建设工程合同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合同中不仅包含项目在建设阶段的整体目标,也关系到质量控制、进度管理、成本核算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把握整个施工节奏,减少管理漏洞都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以往的工程合同管理方式过于老套,资料长时间的存放会出现纸质发黄的问题,且一旦信息丢失则没有恢复的可能,不便于查询和统计。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建设工程合同加以管理,有助于推进信息工程的建设,在突出技术优势的同时更好的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合同输入资料库,用信息化的手段保存下来,完善管理水平。

一、信息化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的重要性

近年来,信息技术深入推广和广泛实施,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上落实严格管控,突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弥补原有管理模式的不足,在市场经济活跃的状态下,减轻工作量,减少工作时长。

首先,信息化管理工程合同的方式,可以整合各类信息,做好资料的归档和整理,在保存纸质资料的同时以网络的形式保存下来,做好备份,防止出现丢失现象。

其次,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以信息化的方式进行,可以缩短工作时长,减少工作量,在查询数据和信息的时候也更加的便利和快捷。

最后,工程合同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工期的进展发生一系列变化,建设材料、人员、维修进度等的变化也使得合同管理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因此,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能够更好的与技术融合,动态监管施工,提高经济效益。

二、目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水平一般

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实施信息化管控的方式,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保证。但是,由于资金的限制和传统理念的影响,目前我国应用于信息化建设中的投入还比较少,信息化水平不高。从审批工作上来看,一些建设单位没有明确审批的规范化流程,权利存在交叉和错位的现象,造成了信息化管理不严格的问题。

(二)信息化管理不规范

所谓的信息化管理不规范,一是说在整个工程合同管理中没有建立一个大的管理框架,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相关人员的具体工作也就缺乏指导;二是说,在管理过程中,建设工程涉及到的材料、人员、设备等的合同没有分类保存,影响力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性。

(三)合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

有了信息化管理合同方法,是能够实行的基础,还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保证。然而,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在整个质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建设工程资金多、管理严格,合同管理者基本上都接受过专业的学习,专业素养强,道德修养好。相反,有些小企业由于资金等原因的限制,合同信息管理人员常常找农民工替代,他们的专业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也差。

三、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手段

针对上述问题,要解决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在信息化技术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就必须结合实际,找到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建立合同管理的分类模块

建立合同实施控制模块是对工程实施过程中质量、M用以及进度等多个方面信息不间断地分析与进行动态的监督与管理,将合同计划目标作为标准,对合同实施结果进行比对,找出其中不同的地方,进而对合同实施计划进行调整的方法和策略。合同变更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工程实施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的合同变更,可以自动化地生成变更清单,并对其中变更费用进行计算,再生成变更后的详情表,对变更净值进行计算,同时变更与原合同的对照表,及时将变更后总投资变动情况反映出来。

(二)加大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力度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为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具体而言,建筑工程企业要在合同管理中大力引进计算机技术,加大软件#硬件设施的应用力度,并在分步推行的基础上开发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然后以点带面加大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力度,进而建立合同管理资源共享平台。以此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效率和应用效率,强化对建筑工程现场的监控和管理,进而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综合效益。

(三)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合同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是保证建设工程合同严格管理的基础,也是落实好相关制度的根本。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与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对此,企业要做好人员的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学习,让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此外,在招聘中也要选择有经验的、接受过专业学习的学生进入合同管理部门,培养先进的管理者。

结束语

推进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把传统企业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做到紧密结合,巧妙地找到和应用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契合点。在推广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以相关制度为基础,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做好合同的归档和分类工作,从而减少工作量、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文民.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9:211.

[2] 胡季英,关柯,李忠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国际比较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03:35-37.

[3] 张伟,刘海青,秦崇仁.建设工程合同与索赔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施工中的合同管理计算机软件[J].中国港湾建设,1999,05:64-66.

第2篇:合同管理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合同管理;管理流程;信息系统;界面管理

1引言

大型项目的合同种类繁多,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耗时费力,很难实现合同信息的快速提取,对合同执行状况难以进行动态跟踪,对合同索赔缺乏信息支持。基于管理流程的合同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对大型施工企业的所签订的各类合同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对合同状态进行跟踪;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合同评审的网络化;根据合同确定项目的预算成本,作为成本控制依据,并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对比跟踪;依据历史工程索赔事件建立索赔事件库为项目获取索赔机会提供信息支持。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管理流程的改进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全面推动了流程管理的实现与组织的变革,对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实施进行流程分析,将相互关联的管理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分析和理解,确定项目管理流程、操作程序、工作逻辑关系,从而提出并优化有关管理流程,建立一套标准化、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流程,将有利于对整个项目系统或系统中的某个过程及其相互作用进行动态的、系统的管理,从而保证了各项工程施工活动的决策正确性及其实施结果的预期性,最终有效地保证项目合同管理目标的实现。

2大型设计项目的合同管理流程简介

2.1大型设计项目合同管理流程的概念 管理流程是指管理活动中一系列相互关联行为的序列结构,它反映了在某种活动目标的导向下,这些活动的先后顺序、承转关系,制约、推进和输入输出的客观规律。按其性质和作用可以分为总体流程、局部流程和细部流程,总体流程规定了管理活动的阶段划分以及各阶段的相互关系;局部流程反映各管理阶段重要环节的相互关系;细部流程则反映各管理环节中业务活动的相互关系和流转过程。 大型设计项目合同管理流程是它反映了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客观规律和管理活动的特点,将设计过程所需要的信息流和物质流进行有机结合,并为设计技作业和管理活动输入行为目标、物质条件、运作规则,促使其产出预期的结果。

2.2大型设计项目合同管理流程的特点 管理流程具有目的性、必然性、多样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2.2.1目的性是指管理流程表达了管理业务完成的过程,一定以实现相应的管理业务为目的:

2.2.2必然性指管理业务的完成必然要通过某种流程;

2.2.3多样性指许多管理业务完成方式不具有唯一性,指一个管理系统中总是存在多种管理业务,因此存在多种流程,而且这些流程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是严密的组织的。一个管理系统的流程是由多种不同的流程构成的流程体系;

2.2.4层次性指由于管理系统的功能具有层次性,相应的管理业务与流程也具有层次性,即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业务的流程可以分解为若干较管理业务流程组合。

2.3大型设计项目合同管理流程的构建步骤 为了保证设计项目合同管理的成功实施,必须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流程体系,而一个理想的流程体系结构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流程同步,指流程应具备在质量、数量、时间等方面准确满足设计项目合同目标实现的能力。(2)流程高效,是用总的流程成本来计算,理想水平是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来保证项目信息流程、资金流、物资流的运转。管理系统流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管理业务分解、相关管理业务分析、构建管理流程责任分配矩阵、绘制各级管理流程图等。

管理流程设计是大型设计项目造价管理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流程设计通过将某项管理工作分解为各个管理活动,直到管理工序,并区分具有不同性质或特点的工序,根据管理科学原理采用不同的工序完成方式,在此基础上确定的管理工作完成过程,为科学地确定系统结构、系统的管理规范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现有管理系统重新设计中,通过流程研究,优化与再设计,使进一步通过结构再设计实现系统整体优化有了较好的基础。项目合同管理工作的分解及相应流程的构建一般经过如下几个步骤: (1)对设计合同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与探索,确定分解的准则,是按管理职能划分或是按工程实施顺序划分等准则; (2)确定某项管理工作的管理活动组成,并理清管理活动中各个管理工序,初步拟定某项管理工作完成的综合流程和相应的子流程; (3)去除每项管理职能的流程中的不可行的方案或明显劣于其他方案的方案,保留较好的方案。

2.4大型设计项目合同管理流程的控制

大型设计项目合同管理流程控制是利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学科知识和技术方法,通过对影响设计项目合同管理的目标的因素进行识别、设计环境进行分析,对工程项目设计合同管理的目标控制的原则、原理、方法及措施做出全面的系统规划,进而对设计行为状态实行跟踪控制和组织协调,从而保证对设计项目管理职能的履行,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设计目标。

它涉及到利用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对管理活动做出最优化决策和指令,使每个管理过程始终逼近项目目标计划。控制系统的决策、指令及执行,是由项目管理部门的高级、中级、及技术管理三个层次实现的,三个层次的水平将直接影响目标计划的实现。信息系统的信息敏感程度,与控制系统的决策优化水平关系极大,而控制系统的决策优化水平,直接影响到计划与实际的差异程度。因此,信息系统与控制系统必须设计成相匹配的系统。

2.5合同管理流程的界面分析与管理 界面,又称接口,是指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之间的界限,是子系统之间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纽带。界面管理是指协调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之间的能量、物质、信息交换以实现系统目标的活动,除了组织上、管理上、技术上的协调之外,还要协调各系统界面的相互关系。

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人们越来越强调系统的集成,在工程项目中界面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项目的各类系统,如目标系统、技术系统、行为系统、组织系统等,他们的系统单元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界面。项目管理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及各个子系统内部存在复杂的界面,而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各管理流程之间的接口。

我们可以看出项目管理系统与外界以及项目管理系统内部之间的流程要素以及各管理流程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他们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的界面有很多种类型,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描述: (1)项目的各类组织系统之间以及项目整个系统与外界环境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管理界面。例如,政府主管部门、项目管理组织、承包商、材料供应商等项目参建单位之间的工作往来形成了复杂的管理流程界面:从总体上,项目所需要的资源、信息、资金、技术等都是通过界面输入的,项目向外界提品、服务、信息等也是通过界面输出的,所以整个系统与外界也存在着复杂的界面。 (2)在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之间的管理流程界面。设计项目自可行性研究至设计、设计到施工、施工到验收,在这些界面的两侧的管理环境及参与单位都有着显著的不同从而导致管理流程的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不同的工作、人员行为以及控制方针,从而形成了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之间的管理流程界面。 (3)各管理子系统之间的职能管理流程界面。在设计项目的管理中,项目管理的各个职能以及各个管理部门在项目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关系,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由于各子系统的功能不同、目标不同,按其职能可将项目管理系统分解为进度管理子系统、成本(投资)管理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等,从而各个子系统之间构成复杂的职能管理流程界面。 (4)在项目设计的各个管理职能系统内部也存在管理流程的界面,例如进度计划管理系统中,进度计划的编制分为总体实施计划及各年度、季度、月度计划的编制。在总体计划编制的管理模块中,输入是项目管理目标及上层系统组织的意图,输出是项目的总体实施进度计划,对于年度进度计划的编制而言,其输入是总体实施计划,输出是项目的年度实施计划。所以,不同阶段的计划编制工作之间存在流程界面。 (5)部门间流程界面。部门间流程是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职能部门的流程,即流程的系列活动是由不同职能部门的人来共同完成的。部门间流程的活动是不同的,但却是相关的,活动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有些活动乍看起来是不相干的,但通过某些其他活动的媒介,这些活动间也发生了远程联系,通过这些不同部门间的相关活动的共同作用产生了特定的结果,从而构成某一工作完成的特定流程。例如,在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 对项目管理组织者而言, 首先必须让各专业对自身图纸电子版验收合格,然后组织专业间会签交底, 之后方能协调出版部门按计划出图。这项管理工作的实施跨越了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行政科室和院内不同部门,产生了部门间立体交互的流程界面。 因此,我们要对整个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分析,运用集成管理的思想,对流程实施集成管理,做好各管理流程的界面协调,保证各管理子系统之间以及各子系统内不同管理流程的物资、能量、信息通畅地流动,同时要处理好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使整个管理系统始终处于有效平稳的状态。

3大型设计项目合同管理流程的设计与实现

3.1背景分析 某大型项目的合同管理流程系统需要全面地归纳设计项目合同管理的事务,其中包括招投标文档,并通过分类登记、关联管理、跟踪催办,使原本散落在各个部门和各个人案头、柜子中的所有合同台账、费用往来、文件往来、进度款、付款凭证、变更及其处理过程记录等均可有条不紊地记载到该系统中,使原本难以理清的施工管理和合同事务变得有章可循。要求该系统不仅本身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还可很好地桥接工程项目的其它业务管理,如:对进度计划管理、材料与物资管理、投资控制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各个管理系统之间起到协调、监控作用。

3.2本项目合同流程管理的目标分析 本项目的合同流程管理主要是实现对项目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索赔、终止、结算等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同时为决策提供相应的支持信息和完整的文档管理。具体包括: (1)实现对合同签约的流程化管理,该部分内容可链接到招投标管理子系统中; (2)以合同为主线,以费用回收与设计产品交付为中心,实现对合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3)对合同变更、索赔等重要合同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其中变更部分链接到计量支付中的工程变更管理; (4)对项目会议、方案变更、资源供应、进度调整等进行记录,以便查询。 本系统所涵盖的业务范围是针对工程相关合同生命周期中的各项业务,包括基本信息的管理、工程各类合同的签订、履约监控、变更、索赔、终止、结算等业务和工程备忘录。 按照合同的生命周期,本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涉及的业务过程有合同的申请审核、工程各类合同的签约、履约、计量与支付、变更和索赔、终止、结算等业务。本系统主要分为基本信息管理、合同签约管理、合同进程管理、合同变更管理、合同索赔管理、合同终止管理、工程备忘录七大模块。 合同管理子系统采用目录树层状结构,对合同申请、审核、签订、索赔、计量、支付、变更等合同相关业务进行全面、有效地管理,使工程项目各有关单位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实现进度、质量、费用三大目标。

3.3合同管理综合流程图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建立的合同管理综合流程图。

3.4主要的功能模块的分析

3.4.1合同签约管理模块 本功能模块是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规范经济行为,有效控制投资规模,规范合同的签约行为。其主要功能包括如下几点: (1)实现合同文本审核流转单的增、删、改; (2)实现合同文本审核流转单的在线流转; (3)实现合同文本电子文档的挂接; (4)实现对合同模板的增、删、改; (5)实现对因招标项目的信息查询; (6)实现合同文本电子文档的在线批注、审核。 合同签约管理流程。 3.4.2合同进程管理 合同进程管理主要包括进度信息管理、质量信息管理、计量信息管理、支付信息管理四大管理模块。

1、进度信息管理 该模块主要反映工程的进度计划与完成情况,可由各标段的进度计划与完成情况的相关数据编制汇总得出进度汇总表。该功能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实现进度计划、完成情况的调用; (2)实现进度计划、完成情况的信息查询; (3)实现各标段进度计划、完成情况的对比分析。

2、质量信息管理 该模块主要提供工程检测与评定及质量事件的信息。可由各标段质量检测、评定及其相关数据汇总得出工程质量汇总报表。该功能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实现质量信息的调用:

(2)实现质量检测、评定与质量事件的信息查询: (3)实现各标段质量情况的对比分析。

3、计量信息管理 该模块主要是对各标段每期工程计量信息的查询与汇总,可由各标段审核后的计量及相关信息,如工程量清单、中间计量表汇总出审核后的中间计量总表。其流程图。 该功能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实行计量信息的调用: (2)能够察看其他模块中相关的支付、质量与进度信息,能够对累计完成数据进行统计,并且用直方图对合同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3)能够对完成项目进行费用分摊; (4)对以往审核后计量信息的查询。

4、支付信息管理 该模块主要是对各标段每月支付信息进行查询与汇总。可由审核后的各标段支付及其相关信息,如中间支付单、付款单等汇总出审核后的中间支付汇总表。支付流程图包括中间支付流程图和竣工支付流程图。 该功能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实现调用支付信息; (2)实现对中间支付信息的查询; (3)对支付金额超过支付比例的进行预警; (4)对支付款项做支付跟踪,查询实际支付时间、支付数量,及累计各期的支付数。

3.4.3合同变更 主要实现合同变更的查询汇总,并分析合同变更的变更工程量和计算审核,实现对非合同变更(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的量价分析,并设置是否记人合同总价调整的功能。可实现由合同变更的基本信息,包括变更原因、变更内容、变更时间、审核记录等汇总得出合同变更情况一览表,并予以合同的变更管理的功能。 该功能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当有新合同变更单进入系统时报警,提示相关工作人员; (2)对各标段合同变更单的查询: (3)对各类变更进行量价分析; (4)对合同变更审核过程进行查询; (5)能够通过查询相关的设计变更单审核工程变更单。 3.4.4合同索赔 该模块主要实现合同索赔的查询汇总,并分析合同索赔的变更工程量和单价以及工期。本功能模块不实现索赔的录入,索赔申请审核在投资控制子系统系统中实现。该模块可实现由合同索赔的基本信息,包括索赔日期、索赔原因、索赔内容、索赔审核意见等汇总得出合同索赔信息一览表。该功能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提示、查询、跟踪合同索赔状况;

(2)合同索赔与相关工程问题关联:

(3)合同索赔需进行量价分析和费用分摊。 合同索赔的基本流程图见图7所示

3.4.5合同终止管理

1、合同中止和终止合同中止和终止后要进行结算和资料移交等工作。该模块的输入为合同中止和终止的基本信息,该模块的输出主要为合同中止和终止的基本信息列表。该功能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合同中止申请审核信息和终止信息的增、删、改:

(2)合同中止申请审核信息和终止信息的查询。

2、合同结算 合同结算指系统根据结算日期汇总合同投资的各项信息,如合同金额,发生变更金额,累计完成投资额,累计进度款支付金额,剩余合同投资等,本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合同结算功能。该功能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合同结算信息的增、删、改;

(2)合同后生成合同剩余工程量清单。

3.5接口 合同控制系统不使用外部专用软件,因此本系统的接口主要是指与其他子系统的接口。 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合同管理是投资、进度、安全/质量控制的依据。

(1)与投资控制子系统通过合同分解编码和清单分解编码相联系,两个系统的交叉主要在实际计量支付的管理和变更、索赔对投资的影响上,实际审核的流程交由投资管理子系统实施,审核结果的支付数额、变更索赔数额等传给合同子系统做进一步查询分析。

(2)对于计划进度控制子系统可通过合同编码直接和进度子系统相联系,合同子系统关于进度计划与计划完成情况的信息由计划进度子系统调用,由合同子系统进行查询分析。

(3)对于质量控制子系统可通过合同编码直接和合同子系统相联系,合同子系统关于质量检测、评定与质量事件的信息由质量控制子系统调用,由合同子系统进行查询分析。

(4)对于招投标项目的合同相关信息可由招投标子系统调用,包括在合同申请过程中招标项目的中标信息。

第3篇:合同管理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支出合同;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近年来事业单位的改革,纪检、监察、审计加大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检查。事业单位对自身经济活动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合同支出即是事业单位较大资金支出的有效依据,利用信息系统把控住合同关键环节,控制好合同支出,就是较大层度上管理好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本文将分析事业单位支出合同存在的风险,并引入信息系统,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一、事业单位支出合同存在的风险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内控制度,合理设立合同管理岗位,形成财务部门和合同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和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目前,事业单位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风险:

(一)事业单位对合同对方的资格审查不严,对方是否具有能力和资格未审查,可能造成对方违约,引起经济损失。

(二)经济合同管理没有专门的审批程序,专门的人员管理、未归口专门的部门统筹。目前,事业单位涉及到的支出合同往往是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直接沟通,就签订了合同,未履行相应的审查程序和后续管理,无财务、专业技术人员、法律人员等参与。

(三)合同签订后,没有对应合同台帐登记,付款的金额没有仔细核对,存在多付款的风险。付款完毕的合同,没有妥善保管合同档案,存在合同原件遗失的风险。

二、引入信息系统,加强事业单位支出合同管理

(一)领导重视,设立相应合同制度

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层度直接和单位业务流程的操作流程紧密相关,单位负责人应意识到合同管理、财务审计检查,就是支出合同过程检查、档案检查,应该大力加强合同制度化的建设。设立合同经办人制度、合同审核审批制度、合同建党存档制度、合同履行考核制度、合同内容保密制度等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合同签订前和签订后的流程有章可循、责任到人。

(二)合同签订前,形成五级审核的信息系统

合同签订前,需要经办人员进行合同的调查,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情况,专业性强的合同,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审核,同时需要法律、财务部门的一同会审,再由领导审批。

引入信息系统,形成五级审核流程(见下图),把这个流程衔接进入日常办公系统,上一流程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流程,不能跳级完成,有效避免了无资格审查,无财务、专业技术、法律人员等参与的情况。

五级审核信息系统流程图:

【办人员调查和明确合同的关键内容 ⒓际踝ㄒ等嗽鄙蠛思际醴矫婀丶内容 7律专业人员审核法律方面关键条款 げ莆袢嗽鄙蠛瞬莆窀犊罘矫嫣跫 チ斓几据权限审批签订合同。

合同签订前的五级控制是整个支出合同关键环节控制的重中之重,把握住合同签订的“前口”,就把握住合同风险控制的“咽喉”。

(三)合同履行阶段,引入信息系统二级复核台帐把关

合同签订后,财务部门根据合同内容的付款条件,照章办事。按照已付款、未付款等情况,对每个合同进行编号,设立台帐管理,登记审核每个合同每次付款情况和金额。引入信息系统(见下图),形成财务内部二级复核、财务和业务双方对账复核的台帐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的二级复核,财务和业务部门未完成2个步骤将不能作为财务支付的依据,有效避免付款条件的未核实和未监督的情况、对合同付款金额数据进行严格把关。

二级复核信息系统流程图:

〔莆衲诓慷级复核:

合同履行阶段,出现需要变更和解除合同的情况,需要按照合同签订的五级审核、二级复核信息系统进行重新签订,完成付款流程。

(四)合同执行完毕后,规范档案管理和后续管理

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合同进行管理存档,引入信息系统,将合同进行编号、统计、分类、归档,同时登记合同执行、变更等情况并形成电子档案。对签订前的询价、招投标等资料连同合同原价,按照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档案管理。财务部门还应对经济活动涉及的合同,视同账务处理的依据,按照财务凭证保管年限进行存档管理。

合同后续管理还应包括二方面工作。一是对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不能随意泄漏国家、商业和工作秘密;二是对合同关键环节控制人员、信息系统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涉及签订合同的经办人员和付款人员,造成单位经济利益受损的情况应扣除相应绩效工资。

三、结语

引入信息系统对“签订合同、合同付款”等流程进行了程序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根据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行设计。设计信息系统合同管理的流程就是理顺单位费用支出的流程。把控住事业单位费用支出信息化建设,就能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把控住执行合同的规章制度,实现合同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有效防范经济合同存在的风险,促进事业单位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4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2014.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解读[J].财务与会计,2011(5).

第4篇:合同管理信息化范文

一、税收精细化管理与信息系统整合的关系

税收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从思想概念看,税收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指明了税收管理的努力和发展方向;从实践活动看,它是深化和提高税收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表明了税收管理精细化的过程性、渐进性。作为我国税务管理重要手段的税收信息化目前正处于整合阶段,与精细化管理存在一定关系。

(一)税收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整合,信息系统整合服务于精细化管理。

首先,精细化管理原则要求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人需要承担已经细化的不同的责任与任务,需要汇总相当大的信息量进行分析处理,需要相对比较合理的精细化分工,税收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整合。其次,信息系统整合也离不开精细化管理,离开了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就缺乏了指导原则,就会陷入低效率甚至一团糟的地步。因此,税收信息系统整合对于税收精细化管理来讲,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点。

(二)整合信息孤岛,实现税收管理精细化的主要信息技术障碍。

信息孤岛现象是由于信息化过程中缺乏统筹与规划,或者筹划不力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一是每个部门各自开发建设,各自处理信息,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二是由于相互之间的差别与孤立,根本达不到全局范围内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互;三是无法实现跨部门之间的应用和综合决策。信息孤岛不仅是整合的主要攻克“堡垒”,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障碍。

(三)精细化管理理念与信息系统整合的管理手段。

从管理体系的层次上来看,精细化管理属于管理理念,处于管理体系的高层次位置,而信息整合处于管理体系列的操作层。是具体的管理手段。基于精细化管理的信息系统整合作为指导思想,既从管理理念层面指明了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要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更精确的、更细致的、更科学的工作来提高税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又有实际操作层结合了具体的方法和策略。要求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从现有的信息体系出发,围绕信息整合这个中心,构筑精细化管理的信息支撑平台。

二、税收信息化整合实践引发的思考

进行税收资源整合,将有利于推动实现我国税收管理精细化进程,有利于推动基于信息和知识的税收管理和服务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主题数据库

目前的各类税收业务应用系统产生了许多税收信息生产的中间环节和大量冗余信息。因此,我们要对来自原始数据的海量税收信息做深入的分析,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再组织。建立标准化税收业务主题数据库和数据仓库。这是做好税收信息资源整合的核心与基础工作。

(二)异构税收业务数据库同步

决策层要做出一项决策,往往需要查询多个基于各种异构数据源的业务系统和外部系统,要在进行大量数据分析后才能做出此决策。随着业务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系统中的异构数据源已不再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制约信息化进程的障碍。

(三)分散税收业务数据整合

目前税务部门多系统、多平台共存,导致数据采集不规范。数据的质量差;信息重复与信息漏采的现象共存;数据孤立,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普遍存在,每个系统里都保存有大量涉税数据,形成了庞杂的数据海洋。这些分散的数据对税收工作的分析、决策和管理应用带来很多难题,也给数据的备份增加了难度,并直接影响到为纳税人提供涉税服务的质量。

(四)保持业务应用的个性化

为了保持业务应用的个性化,在重视和加强税收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各类专业税收业务软件的应用开发,保持协调发展,在发展中求得融合和统一。

(五)重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整合

作为电子政务重要环节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如果忽视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整合而“埋头苦干”,再先进的税收信息化系统也只能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三、基于精细化的信息系统整合的主要内容

(一)精细化的税收业务整合模式

1、信息管理对象的整合。信息管理对象的整合,主要体现在表证单书的简化上。是税收管理中一个指标归类、整理、合并、精简的过程。整合的目标之一是简化、归并各种征管资料,提高资料信息的电子化程度,使之符合业务流程再造的信息化集中管理的需要,切实减轻纳税人报送资料的负担。而且可以保证纳税人资料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2、业务流程的整合。信息化支撑下的业务流程整合过程是对税收业务进行解剖、分类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划分业务类型、明确业务标准、衡量业务绩效。

3、信息的整合。信息整合的目标是建设为税务管理服务的税收信息模型,这一模型具有以下特征:清晰分类,税务管理各方面的数据没有二义性地进行划分;互为补充,各部分的信息能够形成闭合环,完整地描述税务管理的各方面情况;动态流转,随着时间的变化,动态地反映税务管理的变化情况。

(二)信息系统整合的层次

根据精细化税收管理的业务需要,结合当前信息整合的实际开展情况,可以将整合过程具体规划为两个层次:

1、整合现有系统。构建一体化应用平台,初步实现数据集中。首先,构建一体化应用平台和公用组件,要既能满足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的各项要求,又能满足现有的税收业务和其他应用系统整合的需要。其次,在巩固、完善和拓展金税工程二期、综合征管软件、出口退税审核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加大整合力度,实现信息共享。最后,在整合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统一应用系统平台的用户认证体系。实现税务人员都可以通过税务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界面登陆后完成所有业务。

2、全面建设四个子系统,促进系统全面优化。通过整合现有信息系统,在新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全面实现征管业务、行政管理、外部信息交换、决策支持四个子系统的功能,充分发挥数据综合效能,在税源监控上实现由重点税源监控向全面税源监控的转变,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和执法监控的质量考核工作。

经过以上两个层次的整合,将基本实现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即根据一体化原则。建立统一规范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助力税收管理精细化。

(三)信息系统整合的相关策略

1、建立基于税收业务的参考模型。可以指导应用软件开发,并帮助用户进行信息系统规划。

2、基于合理的软件体系结构开发应用软件系统。应基于合理的软件体系结构进行设计,同时采用构件化设计,从结构上保证软件的易维护性和可升级性。

3、对业务的定期跟踪。与业务定期进行交流,了解业务发生的变化,发现潜在的整合的需求。

4、对与自身产品相关的技术的跟踪。这既包括软件平台的升级等直接相关技术。也包括竞争对手同类产品采用的技术。

5、及时为业务提供 新的解决方案。对信息系统做出评价,在具有升级与整合潜在需求时及时提供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信息系统整合的成功尤其需要长期的策略。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的长期策略是项目具体实施策略的基础,有了长期策略的支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展开,实施过程才能向应用过程平稳过渡。

四、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税收信息系统的远景框架

(一)精细化的操作。

在细化分解每一个税收战略,决策、目标、任务、计划、指令的基础上,税收信息系统的实施将进一步落实到人,通过信息系统的强化约束作用,管理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规范和要求,每个员工都应遵守这种规范,从而使税务活动的基础运作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精细化的控制。

精细化控制要求税收业务的运作要有一个细致流程,要有调研、计划、审核或审批、执行和回顾的过程,从而大大减少业务运作失误,杜绝部分管理漏洞,增强流程参与人员的责任感。

(三)精细化的绩效考核。

精细化的核算是管理者清楚认识自己管理绩效的必要条件和最主要的手段。基于精细化的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在业务运作的信息系统中内嵌入时间、费用等,将税务业务运作的每一步关键步骤加以记录,并与确定的目标加以对比,例如纳税人电话咨询服务质量目标、申报业务处理时间和涉税相关财务活动等,从而建立可衡量的现代化绩效考核体系。

第5篇:合同管理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信息系统;管理;应用;效益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4-3469-02

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医疗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民营医院率先开展优质服务抢占医疗市场,股份制医院和外资医院先后进入这一领域进行竞争;随着国有医院中存在的医患矛盾的加剧,固有的医疗卫生格局被打破,国有医院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程序,覆盖医疗业务的各个环节,比如医疗、医技、药剂、科研教学、经济以及行政后勤管理等,各个过程和程序纵横交错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内在关系,具体体现在是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上。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方面,信息化程度虽然不是唯一的标准,但医院的管理层已经将这一有效手段提升到新的高度,并且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一手段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

信息化集成系统为医院带来了极大的效率和便利,是适应现代化环境的有力工具。医院信息系统在成本运算方面的涉及范围很广,并且数据收集方面要做到规整严格、准确,且需要完成正确率100%的数据分流和集中。因此,这个方面只靠人工去完成是极其困难的,会消耗很大一部分人力,数据的可用性不能得到保障。但新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就可依靠特定程序(如HIS系统)来做到这一点。落实到具体任务上时,能清楚地分清可视因素和非可视因素,比如收入和支出的范围调整,费用分类方面如何核算到位,并作好成本环节的控制,制定合理的消耗指标。

1用信息化系统带动精细化管理

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固定管理模式方面有着与之相对应的创新。管理模式是通过信息系统尤其是软件来实现的,信息系统有着双重身份,就是管理的要求和现代化技术。在信息系统应用方面,其实是与人的行为息息相关的,其过程与医院的发展过程相吻合。信息系统更具体来说,除了在管理方面带来帮助外,还在模式管理和方法上给予了更多的引导和创新;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是对医院整个模式的再造。医院在管理过程中,各种关系得到舒缓,各科室间的工作更加明确和规范,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服务质量得到改善,从而医院的整个管理体质得到质的飞跃。

在医院的运行流程里,加入信息化系统帮助医院在不同时间段综合起来看问题,进行有效的成本量化,从而实现绩效管理和运营成本控制的精细化,如医院决策者可通过住院人次、平均费用、病床使用率等数据信息,可以为医院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医务人员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可以迅速简便地完成各种病历文书的书写,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药剂部门通过库存可动态管理,实现迅捷精确的采购工作,降低药品消耗;财务科通过资金费用的数据管理,能够更合理的控制资金链,找出存在问题,提供相关具体数据给医院决策者参考,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能力。

2用信息集成系统简化就医流程

医院的管理与其他各种行业的管理均有不同,它与病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医院的运行和发展都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因此,“一站式服务”是目前医院就医流程的发展趋势。例如,病人在挂号处开办就诊卡后,信息化系统可以用生成一个“唯一的ID”,与此身份相对应的就是一个单独的管理流程的开端,门诊病人可以据此就诊、拿药、做各种相关检查和缴费,也可以实现检验检查单的自助打印;住院病人可实时查询住院费用清单、检验结果,实现“先诊疗,后结算”,进一步简化就医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医院的科学发展。

3.1信息集成系统使拖欠、漏收等费用的现象得到改善

病人欠费问题一直是困扰各个医院的头疼问题,当病人交过预付押金后,虽然欠费,但可以通过记帐形式继续用药和检查。原因主要有三:(1)收费制度不公开、不细致,病人没有交款主动性。(2)病房管理不善使病人无故离开造成费用拖欠。(3)病人主观上不愿意支付欠费,耍赖使费用造成拖欠。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医务人员可以及时了解病人的费用信息,及时把每日费用清单交到病人手里,让病人了解费用情况,明明白白消费;当住院病人预付押金不足时,医务人员可及时把催交费用单交到病人手里,让病人及时补交欠费;当住院病人仍不补交费用时,医务人员可以及时与病人沟通,了解问题的根源,若病情已稳定,可建议病人转院或出院。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进一步使病人欠费情况得到改善,进一步有效避免漏收现象的发生。通过信息化集成系统的严格把关,医患之间的关系也得到改善,医院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3.2医院信息化集成系统使收费日趋现代化、标准化

医院信息化集成系统价格表里面有着医院全部医疗收费项目的信息,包括项目的名称、代码、规格和价格。病人在住院时,每一个病人的具体费用诸如床位费、护理费等都有着护士站系统的进行统一管理。药品、检验检查和手术等费用由护士在电子医嘱系统进行记帐处理,整个流程发生的费用都将在病人的费用清单中得到体现。如果发生退费问题,只有住院收费人员才有权利进入处理,从而保证了费用的准确性。当在信息系统里输入病人的住院号时,此病人的一切缴费信息将出现在计算机屏幕上来进行各个系统的核对和整理,这样,当次日查房时护士便可以有针对性的对病患及家属进行此方面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医院的主要评分指标指数得以提高

医院的经济效益主要从医院的门诊和住院中的各项经济指标中体现出来,总体趋势的发展是呈上升状态的,这既有总体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着医院自身内部管理或者工作效率的因素。精确的管理,严格的控制,都是医院把大量工作简单化,使自动化逐渐取代人工的过程。收费明晰化与否是患者对医院肯定与否的最大标准,这也直接影响了医院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而与医院各项评分体系中有着明显的关系。医院信息化系统在减轻医务人员负担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医院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病人的治疗和护理之中,这无形当中又增加了医院评分的力度,这使病人的看病过程得以时间上的缩减,医院也更好的对病人进行管理,一举两得,有的放矢,目的性大大增强。

4建立有效激励体制促进细致化管理

激励机制存在于领导决策层和中层干部之中。这种机制在医院里的具体体现是,把医院的绩效管理和各个科室的工作效率有效连接起来,把各个科室效益和医院的效益紧密相连一起。这样做科室的重点工作可以得到质量和效率上的提升,从而使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和效益增加度得到提高。这样周而复始,医院的信息系统化就可以帮助医院的领导决策层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他们能从大处着眼,对信息集成化系统进行管理和疏导。这样做不一定在经济效益上得到立即的改善,而立即见效的的是一些人工方面需解决的难题和运行情况的困难得以解决,如此看来,医院的运行情况、医患关系、数据共享、微观控制、宏观管理等都可以得到改良,实现了短时控制、动态管理和宏观把握齐头并进,从而在综合方面实现了激励作用。

5结论

总而言之,医院的信息化集成系统给医院带来了多方面的转变,主要体现在:(1)使医院的工作效率大为提升,医院的工作流程得到优化,内部信息流的传动得到加强,使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得到舒缓,更为重要的是病人的就医时间得到缩短。(2)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医院可以对经费进行更有目的性的控制和合理的优化,使设备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更新度进一步提高。(3)使医院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医院在收费透明度方面得以加大,病人看病更快捷,从而使医院的公信力大大提高,社会形象日渐提升。(4)医院全体职工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各个科室的协作能力和参与度,使标准化和现代化意识深入到职工的整体素质之中。(5)医院的管理上了很大一个台阶,使原有的乱、杂现象变得更为合理有效,从而打造一个现代化、数字化医院。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前医院管理变得越来越人性化。技术应用的更加充分,信息技术分工更加明确,管理更加严格,很多管理理念在软件技术应用中得到实现。

医院信息化集成系统使病患的就医程序、资财的核算、成本的精细控制、社会保障的标准统一重组、共享都起到了很大的改良作用,从而病人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性增强。这种走在科技最前沿的医院信息系统精细化管理,的的确确从技术管理和体制改良等诸多层面深深地影响着现代医疗系统,在更为深刻的层次上来讲,也带动了医院的发展乃至整体社会就医体系的进步。

参考文献:

第6篇:合同管理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设部在2007年颁布了新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考核内容。施工信息化对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推动行业发展和进度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规范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来指导建筑施工企业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也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的一场革命,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窗口,也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效手段,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佳选择和必有之路。作为施工企业,既可以分享到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带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好处,同时社会的技术进度对各个社会成员是平等的,为维持自身在行业的竞争优势,各个企业纷纷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期望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领先地位。

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路就是建设“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数字企业”。这里面有三个重点:1)项目管理;2)可视化施工过程管理3)企业数据中心和知识管理。这三者是相互作用的。

二、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

翻阅住建部近些年的《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不难发现,建筑行业长期以来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同时企业的负债率高达65%,债务负担沉重,很难有资本积累和积聚发展的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资金投入与国外企业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从目前信息化投入所占企业营业额的情况看,最高的达到0.5%,最低的只有0.01‰,平均是0.05‰。而在日本,其建筑施工企业年平均信息化投入约占到营业额的0.6%。

《全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总结了现存于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十大问题:

1、总体投入和应用水平不高

2、缺乏信息化人才

3、对信息化风险认识不足

4、没有掌握信息化发展规律

5、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

6、信息化建设方法急需改进

7、不能正确认识什么是信息化效益

8、信息化建设是短期行为

9、缺乏良性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

10、缺乏统一标准规范

三、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原则

1、突出领导引领,强化组织部署

信息化建设绝对不是买一套软件、上一个系统那么简单,它牵涉到企业流程的再造、组织再造和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建设等各个方面,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突出领导引领,强化组织部署。首先,领导引领的标志应当是领导应用。其次,一定要再信息化机构建设、管理流程再造、建立制度保障、精细化落实岗位责任发挥领导作用。

2、IT服务商与企业专家团队的紧密结合

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双方专家队伍的紧密结合,优秀的服务商提供的不仅是技术和产品,还有先进的理念和帮助企业实现管理跨越的巨大热情,企业专家的价值在于坚持执着的专业追求和系统与企业的管理融合,两者缺一不可。

3、坚持分步实施与样板引路

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能搞运动式推广,管理是没有止境的,是持续改进的,信息化的过程同样是循序渐进的,企业完成阶段性信息化的建设必定会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坚持分步实施与样板引路,保证前进一步达标一步,扎扎实实、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才能使我们走的更长远、更深入。

4、重点突出,狠抓核心业务应用

核心业务指与成本管理相关各项工作内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就是成本管理,这一部分的成功应用是系统成功应用的最重要标志,应当扎实做好包括施工预算、成本计划编制与输入,各类成本业务数据的按成本挂接科目划分、按规定数据标准、按规定期限的生成与录入,最终呈现成本分析的结果,实现与财务系统管理的有效对接。系统成本管理不应用或应用不到位,我们可以判定应用失败。

5、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及时录入

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所以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一直强调的是,务必保证经营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录入,坚决杜绝“花巨资、做假账”,真实数据才会真正让我们掌握经营管理过程中隐含的、暴露出的经营风险,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系统应用价值。

6、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激励机制

信息化的推进与企业业务管理一样,同样需要制度保证,所以我们在企业层面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建立应用手册,规范权限管理,落实具体岗位工作责任,建立起项目应用水平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考核激励约束机制。

四、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简介

1、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重点

引导和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从粗放管理走向集约化管理,以信息技术推进企业进度,实现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促进施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信息化建设两个中心,一个数据库

两个中心,即企业成本核算、现金流监控中心,企业生产监控中心;一个数据库,即企业数据库(数据中心)。

3、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技术要求

(1)所有信息系统遵循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基础数据标准和数据中心建设技术规范;

(2)建立企业数据中心,实现企业数据大集中;

(3)企业门户、项目门户、企业协同办公以及业务系统,统一平台、集成应用。

4、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界面

围绕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项目管理,对合同、生产、物资、机械、劳务、专业分包、技术质量、安全、成本、竣工、风险和项目验收和考核实现信息化管理,达到企业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围绕企业目标和组织的管理,采用信息系统对企业战略、决策过程、组织岗位、制度、考核、知识实施管理,提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组织绩效。

围绕企业间协作,建立电子商务、协同办公、视频监控等信息系统,支持企业间的高效协作,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围绕专业业务管理,监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等信息系统,支持各业务系统的专业管理,提升业务管理水平。

结语

针对于施工企业的管理需求,以“经营目标为导向、项目管理为核心、成本控制为重点、进度管理为主线”进行规划设计,将企业集团、企业、分子公司、项目部等多个层次的主体集中于一个协同平台上,同时满足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两个层面的管理需求,灵活适用于多级管理、三级管理、两级管理等多种模式,协助施工企业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晓莉,王曦.基于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挂了你的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4).

[2]张译戈,刘冰冰.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研究[J].河南科技.2010(24).

[3]钟毅,叶曦.浅谈建筑工程物资管理信息化[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0(6).

第7篇:合同管理信息化范文

不同地区的父亲称谓也不尽相同;甚至在同一地区,称谓有时也不同。例如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人们会使用“爸爸”,“大”或“爹”来称呼父亲。而“爸爸”这一称呼逐渐取代了其它的称呼。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称谓系统中的变化并且想知道导致这些变化的动因是什么。

当提及亲属称谓时,我们似乎要考虑许多社会因素,例如:年龄,性别,社会阶级,种族,家庭关系等。然而,一些学者认为除此之外,语言认同对语言的变体也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语言认同研究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行为的关系。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关于语言认同的统一定义。黄亚平和刘晓宁在其研究中指出,所谓“语言认同”就是包含名词性的“身份”和动词性的“认同”的一个概念。此外,语言认同不仅关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而且关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因为使用一门语言或一种语言变体也就是选择了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会促进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群体结合起来。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有些人将他们的父亲称为“爹”,而其他人则将父亲称为“大”或“爸爸”。但不得不承认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使用“爸爸”这一称谓,这一现象与一些社会因素紧密相连,例如:社会的发展,家庭关系,语言认同性以及文化心理等。

不得不承认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语言与认同之间的关系,2005年,伯格研究了上海方言与地域认同的关系,通过认同理论解释了上海语言使用的模式。最后,伯格得出结论:方言有效性、普通话的推广,说话者的双语现象以及认同性对上海方言或多或少都有影响。

2008年,傅义荣以他自己的家乡傅村为例,探索导致父亲称谓变化的关键因素,并总结得出“爸爸”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社会地位和威望的象征。的确,学者们已经做过很多关于父亲称谓变化的研究。而本文旨在发现父亲称谓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的变化以及其与语言认同和文化心理的紧密关系。

二、父亲称谓与语言认同

本文将在特定的言语社区中研究语言认同性。言语社区指的是形成一个社团如一个村庄、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并至少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变体的一群人(Richards, Schmidt, Kendrick, Kim, 2005:642)。此外,言语社区这一概念被认为是描述语言的抽象的,灵活的单元。

长期远离家乡工作,学习或居住的人应该有这样的体验,当他听到家乡熟悉的口音或称呼时,会倍感亲切,这就是语言认同,其大体包含语言态度和语言行为。语言态度就是人们对于自己的语言和别人的语言的感觉。(Crystal, 1992:157)这种感觉可能令人愉悦,可能令人厌烦。通常,人们根据某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以及说话者的个人品质来断定出他们的语言态度。而语言行为是说话者所说的话,是普通话还是方言。

1、 语言态度

本文针对两种语言态度――悦耳的和亲切的,采访了一百个人,如表1。在表格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两种语言态度维度间使用的父亲称谓不相同。当地10-24岁,25-44岁的人更常使用“爸爸”这个称呼。

就悦耳的维度而言,10-24岁,25-44岁,45-64岁之间的人认为“爸爸”这个称呼很悦耳;就亲切维度而言,10-24岁,25-44岁之间82.5%的人认为“爸爸”更亲切;然而,45-64岁以及65岁以上的56%的人认为“爹”或“大”更加亲切。因此,不同年龄段的人对父亲称谓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表1

态度

维度

10 ~ 24岁25 ~ 44岁45 ~ 64岁65或65岁以上

爹大爸爹大爸爹大爸爹大爸

悦耳 8%

(2) 4%

(1) 92%

(23)27.5%

(11) 25%

(10) 25%

(30) 44%

(11) 40%

(10)72%

(18)50%

(5)80%

(8)40%

(4)

一般  48%

(12) 40%

(10) 4%

(1) 60%

(24) 50%

(20) 20%

(8) 36%

(9) 44%

(11)20%

(5)40%

(4)20%

(2)50%

(5)

不悦耳   44%

(11) 56%

(14) 4%

(1)12.5%

(5) 25%

(10) 5%

(2) 20%

(5) 16%

(4) 8%

(2)10%

(1)10%

(1)10%

(1)

总比例100%

(25)100%

(25)100%

(25)100%

(40)100%

(40)100%

(40)100%

(25)100%

(25)100%

(25)100%

(10)100%

(10)100%

(10)

2、 语言行为

为了有效地研究语言认同性与父亲称谓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了100位受访者的语言行为,即在不同场合使用称谓的情况,如表2。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公共场合或私下里使用了不同的父亲称谓。研究表明,10-24岁,25-44岁的人会在所有公共场合使用“爸爸”这个称呼,在其它场合,这个年龄段的使用“爸爸”称谓的人数可以达到72%以上。甚至在和老乡谈话时,70%的人都会使用“爸爸”这个称谓。然而,对于那些45-64岁的受访者而言,他们在工作,购物,和陌生人讲话时使用“爸爸”称谓的比例是总人数的69%;但当他们和同乡人讲话时,只有44%的人会使用“爸爸”这个称谓。在工作、商场购物以及和陌生人谈话时,使用“爸爸”称谓的65岁以上的人占总受访者人数的50%,但是当在菜市场购物以及和同乡人说话时,使用“爸爸”称谓的人占总人数的30%。因此对于10-24岁,25-44岁以及45-64岁的人而言,“爸爸”这一称谓在公共场合使用得还是相当广泛,然而,65岁以上的人在与同乡谈话时,更多地会使用“爹”或“大”的称呼。

从表1和表2中,我们不难看出10-24岁,25-44岁的人不论在公共场合还是在非公共场合主要使用的是“爸爸”这个称谓。但是那些45-64岁以及65岁以上的人们在菜市场里买菜时,与同乡说话时以及与他们的父母谈话时,更多地会使用“爹”或“大”。

表2

亲切

维度

10 ~ 24岁25 ~ 44岁45 ~ 64岁65或65岁以上

爹大爸爹大爸爹大爸爹大爸

亲切 8%

(2) 12%

(3) 96%

(24)225%

(9) 25%

(10)825%

(33) 56%

(14) 60%

(15)44%

(11)70%

(7)60%

(8)40%

(4)

一般  80%

(20) 72%

(18) 4%

(1) 45%

(18)375%

(15)125%

(5) 32%

(8) 28%

(7)36%

(9)20%

(2)20%

(2)40%

(4)

不亲切 12%

(3) 16%

(4) 0%

(0)325%

(13)375%

(15) 5%

(2) 12%

(3) 12%

(3)20%

(5)10%

(1)20%

(2)20%

(2)

总比例100%

(25)100%

(25)100%

(25)100%

(40)100%

(40)100%

(40)100%

(25)100%

(25)100%

(25)100%

(10)100%

(10)100%

(10)

三、语言认同性与称谓的改变

在语言态度方面,10-24岁,25-44岁的人更青睐于“爸爸”而不是“爹”或“大”;在语言行为方面,他们也更常使用“爸爸”这个称呼,这说明了其语言态度和语言行为的一致性。所以,对于这一年龄段的人来说,“爸爸”的认同性比“爹”或“大”的认同性更高。

语言认同性与相关术语的地位和威望紧密相关。在全社会,人们普遍认为普通话是一种更方便的交流工具,悦耳而且很有用。而“爸爸”是普通话中常用的称谓。

四、父亲称谓与文化心理

语言认同性不仅是一个心理问题,还是一个文化问题,而且推动文化心理的形成。本文认为语言认同性是导致父亲称谓不同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文化心理与称谓选择也密切相关。语言认同性是一种文化心理的融合。不同语言间的特点越相似,语言认同性越高。正如黄亚萍和刘晓宁所说,语言认同性是一种文化与文化认同性的象征。因此,选择了一门语言或一种语言变体就是选择了一种文化。同样,当人们选择了一种父亲称谓时,他们也就选择了与称谓相关的某种文化。

然而,一个国家的文化心理对语言认同性的态度也有重大影响,这与文化心理和父亲称谓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任何一种文化可以接受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同时也会捍卫该文化独有的特点。因此,一种文化心理源于很多因素而不是单一的元素,而且语言认同性有助于发展文化心理。

总的来说,人们通常用一种文化心理观念来代表人们共享的价值观念。在一个言语社区里,人们通过语言,即共同的文化交流工具联系起来,和彼此交流,形成自己的文化群体,文化群体所独有的文化认同性体现在了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或语言变体中。通过在言语社区中研究语言认同性,我们很容易发现,当一个言语社区的文化越相似,该社区的语言认同性就越高。在研究过程中,“爸爸”,“爹”,“大”共存于当地的言语社区中,因此,人们意识到“爸爸”,“爹”或“大”是不同的人们在不同情境中指代父亲的称谓。那些使用同一称谓的人似乎更加亲切,也更加容易发展他们自己的文化团体。

在某一语言环境中,一个人代表了开放的,积极的文化载体。当一个人以语言的方式传达文化信息时,其所使用的语言或语言变体就变成了语言认同的标志。因此,语言认同性不仅关于心理和文化,它也是形成文化心理的动因。

五、总结

第8篇:合同管理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1、引言

随着山西煤炭生产量的不断增加,阳泉站作为晋煤外运的重要铁路通道,货物发送量逐年增加,原有的运输信息管理技术手段和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运输生产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了,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1运输生产管理信息自动化程度低,生产管理信息的处理基本上由手工完成,造成整个车站的货运数据处理速度慢,工作效率低;

1.2数据处理的真实性与时效性较差,车站的生产信息管理手段落后;

1.3生产决策层部门与生产现场的管理脱节现象严重,管理职能部门不能实时的掌握生产现场的现车数据,影响车站的综合管理与监控效果;

1.4生产管理需要的工作统计表,数据的差错率较高,造成了各种数据档案不利于保存与管理;

1.5整个车站的信息统计分析缺乏手段,运输生产信息查询自动化程度低。

落后的运输生产管理方式制约了运输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设计开发阳泉站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成为提高运输生产管理水平的关键措施。

2、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思路

2.1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根据阳泉站货运需求分析,车站货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现12个模块,这12个模块分别是车号管理模块、钩计划管理模块、站调模块、值班员控制模块、车站总控程序模块、货检模块、区长报点模块、本务机管理模块、车站十八点统计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列检模块和动态实时分析及预警系统模块。

2.2系统体系结构

根据车站货运管理信息使用范围广和实时性强的特点,系统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和运行。车站在初期建设中已构建了部分监控和管理设备,监控管理设备和系统主要有:货车车号射频识别系统、铁道部开发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调度指挥系统和小站现车管理系统,但这些系统与设备之间存在兼容性较差,设备之间存在异构性问题,系统不能很好的协同工作,需要根据阳泉站的实际生产情况设计完善系统体系。阳泉站运输管理信息的基础数据采集依靠货车射频识别系统,现车调度管理依靠调度指挥系统。

2.3系统网络结构

该系统的基础是阳泉站射频车号识别系统和调度指挥系统,系统对数据的共享性有较高要求,并且货运管理对数据的时效性要求也很高。按照车站发展的需要,系统要在车站构建至少100个站点,阳泉编组站是个综合性的车站,职能部门较多,根据职能部门的实际需要,在车站机关内部设立了60个客户端,这些客户端根据实际的操作情况为整个职能部门提供数据库服务和统计分析服务。系统的主要网络流量是传递现场操作数据和调度指挥信息,数据业务的传输主要是货车射频信息的传输

3、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系统核心功能

编组站现车管理是整个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工作的核心,现车的管理情况是铁路运输生产完成情况的实时指标。在编组站货运管理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现车管理系统,通过对现车的管理为车站的货运提供实时的监控,从而提升铁路运输生产的效率和效益。现车管理所要处理的内容是:值班员作业管理、车号作业管理、列检作业管理、商检作业管理、区长作业管理、现在车查询、现车动态实时分析及预警系统。

3.2系统关键技术

3.2.1利用串行化实现局域网内图像共享

串行化技术是指将利用内在缓存区存放对象,在网络中是以二进制方式传输数据,数据处理时通过反串行化方式重新构建一个与原始对象相同的对象,反串行化可以从原来构建的连续的字节中读取数据。例如机车周转运行图的串行化处理,当操作员创建了机车周转运行图后,系统将自动的处理该机车周转运行图,处理后的数据能够支持网络浏览,机车周转运行图数据生成后,通过串行化处理的数据将保存到数据库,其他的用户浏览该图形时,通过反串行化将机车周转运行图的串行化数据转换为原始图像。

3.2.2微机联锁系统的硬件接口技术

微机联锁系统主要是采用了计算机控制设备的一种车站联锁系统。微机联锁系统采用了同步通信方式,系统对信息的传输采用了特殊的编码,并应用重复发送的冗余技术,系统预留了与其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硬件接口,利用接口信号驱动货运管理信息系统内部程序的运行。

3.2.3利用双缓冲技术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种图形应用很多,在整个图形中会有不同的刷新时间,过多的时间差别导致系统窗口闪烁,由于在绘制这些图像的时候涉及的图元数量很大,单独采用普通的绘图方式会使得整个程序的性能下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采用双缓冲技术用以提高整个程序的性能,实现系统的一次刷新全部显示。

3.3系统的关键模块实现

3.3.1车号管理模块的实现。车号管理模块的主要职责是:对车辆做出到达确报处理、预报转到报、核对确报、到报转股道、取消转股道、生成出发确报、核对出发确报、列车出发等。工作流程如上图。

3.3.2钩计划模块的实现。车站生产作业中,调车作业是整个生产作业的关键,在阳泉编组站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中调车管理是整个系统的主体。调车作业主要是通过钩计划的编制实现对现车的管理。系统的钩计划编制能够实现调车作业中的具体功能,主要功能是现车的作业通知单的生成、保存、按照标准的格式输出,同时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要提供对历史数据的查询操作,对于历史数据,系统要求严格禁止修改。系统的调车作业流程主要是通过调车作业通知单进行车站现车信息修改,对于当班的调车作业通知单,调车计划编制人员能够进行查询、执行、回推和计划编制操作。工作流程图如下:

第9篇:合同管理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OA;ERP;结合;企业管理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2-0000-02

一、OA与ERP概述

OA,是指办公自动化英文Office Automation的缩写,是一种新颖的办公方式,它结合了计算机的网络功能和现代化办公方式,是目前新信息技术革命中相当活跃并具备很强生命力一个全新的技术应用领域,毋庸置疑的说是信息化革新与发展的产物。通过计算机网络,企业内部的员工可跨地区、跨时间协同完成工作。在工作的整个流程中,注重对员工和工作过程的管理,以此来完成对具体事务的管理。通过此系统而使用的交换式网络,将更加方便与快捷的相互传递信息,深化拓展了办公方法,完全实现了高效率的办公。在当前企业所使用的OA系统中,很多是基于lotus Notes平台而开发,因为这种平台具有很好的优势,它的管理功能和非结构化数据存贮管理功能以及工作流定义都非常的灵活、强大,是一个理想的以公文流转为重要内容的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开发平台。当前很多运行状态比较好的OA,都是在这个环境下开发而来的系统。

ERP,是指企业资源计划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比较倾向企业的业务管理,优化并固化了业务流程。ERP主要侧重对物流、物料和资金的管理。ERP的导向主要是结果,主要包括系统整合企业所有的每项资源。此系统最早在1990年由美国的一家咨询公司提出的,最早应用的行业是制造业,以后慢慢的拓展到其它的行业。ERP发展之初,其概念具有十分狭窄的空间,单单局限于制造业行业企业的资源计划部分。但随着引入了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管理和企业供需链管理等一些管理理论,ERP的管理对象也相应扩大到了企业的物、人、财、信息等一切资源与企业产品的产、供、销等一切业务。ERP拓展并集成了企业内部所有管理功能的全部信息,并且也大大超出了企业自身的业务范围,集成了所有供需链上一切的相关业务信息。通过信息整合手段与技术整合和控制了企业相对分散的业务过程。

二、OA与ERP的关系

OA这种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集信息处理、知识管理和企业业务流程于一体,将企业使用的决策支持系统升级成决策智能系统,其核心是知识管理,为员工提供了共享知识的机制和丰富的知识学习功能,保证了系统使用人员能根据知识需求方便的跟专家学习,并能随时随地学习单位已有的知识,提高了员工在OA系统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员工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也不断提高了企业和机关的整体应变与创新能力。所以说,员工使用OA系统办公达到了从“如何做事情”上升到“知道如何做”的目的。当前,ERP解决方案和其他的应用案例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但是所有方案的最终目的都是基本一致的,在通常情况下都与“从不同的道路登上同一山峰”意义相同。不同的道路是指具体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同一山峰指的是企业信息化的设计目标。当前的ERP已不局限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已拓展到了以前不涉及的知识决策领域和工业自动化作业等相关领域。

从管理学角度来讲,ERP主要是计划和控制企业内部的全部资源,主要侧重于满足客户和准时交货的同时将企业的各种成本降低到最大限度,是通过提高企业内部工作效率的途径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该系统的中心是效率。OA主要是将企业运营过程中业务环节所提供的企业基础信息转化为对企业发展有利的管理信息,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提供优越的办公环境和便捷的办公手段,使他们能够快乐、愉悦、轻松的工作。ERP和OA所关注对象是不同的,ERP关注更多的是企业内部资源的计划和控制,OA关注更多的是业务或事务处理,归纳和总结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因此来讲,OA的使用在ERP的前端,拓展延伸到了ERP之前难以完善的处理范围,而ERP就是企业管理中的全面应用。

从两个系统的设计理念上讲,ERP的主要业务流程是比较固定的,但很多OA业务流程却非常的灵活。ERP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讲又叫事务处理系统,要求准确记录企业运营过程中人、财、物等资源的发生情况,集成了企业生产、企业财务、产品库存等各部分的管理模块,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自动化水平,显著减少了人力需求及人为差错,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OA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的办公流程,能够对办公流程中实施实时监控和实时跟踪,方便了不同部门和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协同工作,在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高效协作。

通过从管理和设计两方面对两种系统的分析,可以知道两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二者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企业的利益实现长久化和最大化,取得最高的投资回报率。

三、OA和ERP相结合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