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教学习计划范文

幼教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教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教学习计划

第1篇:幼教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类专业大一或大二学生必修的基础实验课程,是对有机化学这门理论课程的巩固和补充。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蒸馏和沸点的测定等基本操作实验以及卤代反应、脂化反应、生物碱的提取等常用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1]。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技能知识解决有机合成当中的实际问题,根据要求独立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分离提纯方案,从而加深对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实践[2]。为了提高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操作实验的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良好习惯,本文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安全知识教育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1引导学生认真准备,完成实验预习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主要通过各种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观察和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相应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存在课前预习时间不够,课堂效果比较差的情况,例如不清楚各种常用实验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在仪器安装或拆卸的过程中不小心将玻璃仪器打碎以及药品取用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因此我们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实验预习,了解实验的整个流程,查阅各种试剂的物化常数,包括使用原料和产品的熔点、沸点、密度以及毒性和安全性等等。并且根据教材内容初步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查阅实验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预习报告[3]。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每次实验开始前引导学生简单介绍实验的基本步骤以及需要的主要仪器,了解实验的预习情况,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部分预习不充分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他们重新预习,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实验,避免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每次教学的重难点,在实验开始前要对需要的药品和仪器进行充分的准备,了解各种仪器的使用和安装方法,确定所需试剂的实际用量,对实验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学生时才能有的放矢。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操作实验的能力

正式授课时教师对整个实验过程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演示如何使用常用有机玻璃仪器进行蒸馏、回流、萃取、洗涤和过滤的操作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逐步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经过反复的练习能够独立的进行成套仪器的安装和拆卸。同时安装完成的仪器要严密和稳妥,符合实验要求,各接口处紧密相连,常压装置要与大气相通,了解安装与拆卸的顺序相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同学刚刚接触到实验室的各种玻璃仪器,动手能力比较弱,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进而对实验课程失去信心。例如蒸馏和沸点的测定实验中对温度计的位置有具体要求,而实际操作中少部分学生将实验装置的温度计水银球插到蒸馏头支管口上方或者支管口下方较低的位置。对于这一不恰当的地方教师要进行指正,说明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对于准确测定沸点的影响,让学生及时的修改并且认识到如何准确的测定有机化合物的沸点,理解正确的仪器装置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养成科学严谨的良好习惯。在实验过程中对观察到的现象要及时的记录,特别是在乙烯和乙醚的制备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反应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反应温度超过170℃后主要产生是什么,在加热过程中反应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记录下来的实验现象与操作顺序要相互对应,内容应当具体清楚,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做出简单合理的说明。实验结束后,学生应当将使用过的仪器清洗干净、摆放归位,课后根据实验结果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要真实、合理,不仅要求写出主要反应方程式,而且能够依据公式和实验数据通过具体的计算过程得到实验结论。总之,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加强和巩固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实际的独立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讲解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对本类实验的进展情况进行介绍,分析不同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让学生比较并设计合成路线,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探讨其中的不同之处[4],了解现代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进程及其前沿动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逐步运用熟悉的理论知识解决合成当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3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实验课程当中,会出现个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教材描述的内容不相符或者仅得到少量的实验产物。发现这种情况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检查整个实验装置的安装是否得当,实验步骤是否准确无误,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让他们在课后查阅有机化学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找出实验成败的关键[5],并在实验报告当中进行具体的说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在刚开始时操作方面存在问题,例如重结晶实验当中加入过量的活性炭,过滤后的滤液中还有少量的活性炭,没有进行再次的过滤就直接抽滤,导致最终产物不纯。实验当中取用浓硫酸时不小心将微量的酸溅到自己的皮肤上,后来经过及时的清洗未出现其他问题。另外生物碱实验操作过程当中由于酒精灯使用不当,引发附近其他小物品着火,其他同学发现后立即扑灭。因此在实验教学开始之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各种危险情况的处理办法[6],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室的各种安全守则,认真操作,必要时使用防护镜等相关保护设备。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实验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要及时强调,让学生清楚实验的每个步骤,化学试剂的使用和注意方法等等。也会出现个别学生没有带实验服,操作不认真的现象,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批评教育,了解学生的想法,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并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细心、严谨的良好习惯。结合上述情况,通过系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技能锻炼,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动手和设计创新的能力,增强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效果、开拓思维,为今后的毕业设计以及从事化学类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曾和平,王辉,李兴奇,等.有机化学实验[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14.

[2]王云侠,张世平,白银娟,等.浅探有机化学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C]//北京大学.第十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出版社不详],2009:308.

[3]赵颖俊.有机化学实验指导浅探[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4):98,133.

[4]周艳,陈英.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8):145-147.

[5]盛野,张雷,王海晶,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广州化工,2012,40(8):202-203.

第2篇:幼教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by teaching media and resource constraint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reading seem monotonous, mechanical, lifeless, devoid of dynamics.the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letely changed the status quo.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and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lso emerged as a flag.multimedia teaching not only enrich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and broaden the students time and space,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bility, emotions, attitudes and values develop by leaps and boun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reading instruction on how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teaching role to play? i have are some of practice and reflections.

【key words】teaching reading;teaching information;technology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着的不容回避的课题。本文尝试从信息技术优势条件下阅读教学的组织开展入手,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改下,阅读教学的认知目标强调创造性思维、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强调主动学习、探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信息技术的优势条件下,阅读教学能更好的实现新课程改革下语文阅读教学的认知目标。 以《圆明园的毁灭》阅读教学为例,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从而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在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时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感情得到升华。

       情境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景,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图像、解说、音乐、动画、语言文字的描绘,再现语文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对课文中刻画人物,抒发的情感,阐述的哲理产生一种亲切的感受,从而化难为易,使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属于演示型的教学模式。这时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源于对所要陈述的内容进行直观的展示,使得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具有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

第3篇:幼教学习计划范文

一、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信息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设计的课件,应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声响,给学生以多种的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例如《小果树请客》一课,教师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制作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小果树成长的过程,接着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小果树请客的景象:小雨点给它浇水,啄木鸟给它捉虫,蜜蜂给它传播花粉,田田帮它播种。在声、光、色、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小果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心理因素被激活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地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1世纪的语文教学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他们体验着探究带来的乐趣。教师不再是板着面孔灌输,学生不再是无可奈何地接受,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讨论、探究、争辩,充满了生命活力,发展了个性。如《初冬》一课的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雾慢慢地散了,太阳射出光芒来”一句中“慢慢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师让学生比较两组画面:一组是雾由浓慢慢变淡,直至散去;另一组是雾突然散了。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画面不对,可见学生主动领悟到雾的变化是从浓到淡,慢慢变化的。接着,教师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地开放,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学生马上举手用“慢慢”说话,不仅说了老师展示的画面,而且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

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思想,使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三、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的、学生不常见的为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精彩的马戏》一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了解黑熊踩木球时的紧张,观众的哄笑是有一定难度的。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我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黑熊踩木球时的精彩表演,学生的心情随着黑熊的表演时而放松,时而紧张,看后又同时为那么笨重的黑熊表演得如此精彩发出笑声,如此让学生认识到这就是“哄笑”,刚才观看的过程也就体验到了什么是“紧张”。这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使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今后作文教学的重难点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校园网络适应了作文教学发展需要。学生可以在网上阅读自己喜欢的信息,使小小教室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连,学生虽然不出门,也能知道天下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情动而辞发",自然能写出好的文章。作文评讲时,教师利用网络大屏幕直接修改,增强了直观性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四、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如果不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就被削弱了。所以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交互性,完善师生之间的交流,灵活运用网络教室中的语音讨论、语音广播、电子举手等功能来加强情感的交流。

第4篇:幼教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经济学 教学方法 优化 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完善,尤其是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后,我国对经济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我国也把经济学作为一门课程在我国的教育阶段进行实施,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收效甚微,文章就我国的经济学教学方法的优化这一热点话题展开了讨论。

一、我国经济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思想守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对我国的经济学教学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学教学思想还是十分守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处于教学主体的地位,主观性过强,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经济学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课堂上还是以知识的传输为主,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感兴趣的方面,在经济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济学课堂的实际效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我国的经济学教学一般都包含在大学教学内容中,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课堂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教师只注重了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了解,却忽视了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我国的学生出现“高分低能”以及“纸上谈兵”现象的出现,对我国学生经济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方法也只是通过卷面考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而已,并且卷面考核并不能反映学生对经济学教学的实际掌握能力,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经济学教学的全面进行,同时,也限制了我国学生对经济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经济学教学方法的优化措施

(一)结合高新技术进行经济学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质的飞跃,在当今的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科学技术进行教学,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媒介进行经济学的教学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生动、更立体的有关经济学的案例和图表,使原本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经济学专业知识被学生们接受吸收,同时,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课堂下的沟通,及时的为学生解决关于经济学方面的疑惑。

(二)借鉴案例式教学方法

经济学其实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能很好的掌握与之相关的尺度问题,而通过借鉴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进行经济学的学习时就可以有更加立体和清晰的认识,使经济学教学生活化,通过情景再现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中有关经济学的问题,但是,案例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教师能够科学合理的驾驭与案例有关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以往不断的实践,锻炼出教师对教学尺度的掌握,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式模式对学生们进行经济学知识的传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经济学中有很多的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如果只是靠教师在课堂上依据书本的知识进行讲诉,学生也无法很好的理解和接受,而且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摆脱不了填鸭式教学的枷锁,致使学生对书本、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缺乏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经济学教学的质量,在教师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视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发散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出现的疏忽,使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经济学知识。

(四)在教学过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的开展与经济学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实地参观等方式了解经济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总结

总之,我国在进行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我国当今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应用能用能力,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输送专业的经济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红.中美经济学课堂教育的比较分析――以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华中科技大学为案例[J].高教探索,2011(12).

第5篇:幼教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教学;创造性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恰当、正确地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助于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合作学习能力,有助于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无异是在做一种苦役,也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积极思考问题,积极进行探索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它能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有趣的动画效果,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我在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时,就用故事导入:丁丁和冬冬分苹果,他们应该怎样分,分得苹果才能一样多呢?同时电脑出示4个苹果,同学们马上会回答每人2个。课件用动画演示4个苹果变成2个苹果,我接着问:又该怎样分呢?学生会回答每人1个。课件演示2个苹果再变成1个苹果,教师又问该怎样分?学生的回答是每人一半。这时我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那么一半在数学中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分数。板书课题。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借助信息技术,使枯燥的内容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更容易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的学习是环环相扣联系十分紧密的,但是数学知识内容确实很枯燥,学生很难从始至终地认真学习,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内容,并进行实际运用成为学习数学的难题。而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将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图、声、像兼具的动态教材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养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产生创新的灵感,进而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三、借助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对学生认知能力上,它远远胜过传统的手段。它的呈现方式灵活多变。如可以以图形、文字、动画、视频等形式出现。这些丰富多彩的演示功能对学生是极大的吸引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还表现为利用动画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数学教学的内容有的时候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就会出现很大的局限性。信息技术则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加以动态的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展开。每一种新技术的运用,都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规律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正是由于这个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受益者,变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试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学生的探索和交流中,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展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个别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使所有学生能共享学习成果,进行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数学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推理、概括等思维能力。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生动形象的呈现感性材料,能用语言表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生成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变难为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学生对元和角之间的进率较容易理解,只是元和分之间的进率理解不够透彻,这时我用电脑出示由1个1元的硬币变成10个1角的硬币,然后1角的硬币又逐个变成1分硬币,这样1个10,2个10,3个10,……也就是10个10,所以最后得出1元等于100分。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大家应该积极投身到新技术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在数学教学中恰当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最佳作用点进行辅助教学,既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我们应大力提倡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资源,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数学教学。努力创设多媒体化的数学教学情境,积极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实践中,为数学教学现代化开辟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

第6篇:幼教学习计划范文

一、提升趣味性

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加偏重于理论教学,课堂教学也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的接受。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没有进行专业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他们实际的信息技术知识也比较有限,实际教学中讲解的知识都比较基础,现阶段计算机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的重要工具之一,许多学生在小学时期都已经开始接触计算机,教师的基础教学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再加上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因此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开小差、睡觉、做其它学科作业的现象频繁发生,课堂教学效率自然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此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部分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学校及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不重视等等使得上机教学沦为形式,很长时间才能够开展一次上机教学,上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难以监督到所有的学生,部分学生就会利用机房的计算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比如打游戏,上机教学基本达不到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应用游戏化的方法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充分利用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更加轻松,学生对于课堂的抵触心理自然有所降低。此外游戏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游戏竞赛,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作为竞赛的主要内容,以抢答计分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十分有帮助。此外,在上机课中,教师还可以让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比较稳固的学生进行演示操作,以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这对于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十分有利。

二、提升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的学了靠家长及教师的督促,更多的是需要依靠学习兴趣,只有学生真正的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够有效地T提高学习效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信息技术并不是中考的必考学科,这就给了学生一个错觉,让他们觉得信息技术学习并没有多么重要。加上课业紧张、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学校不重视、家长反对等等因素,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并不热衷,缺乏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钻研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更没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导致教学质量差。因此,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重要。大多数初中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烈,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将知识内容融入到游戏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游戏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例如在学生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及操作流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各个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将自己掌握的有关资源管理器的知识内容总结出来,然后进行面对面提问,最终选择出错误率最低、抢答用时最短的小组予以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竞答完成后,教师可以将每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点评,将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认识资源管理器相关的知识,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这种学习方法比较活泼,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三、提升创新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工作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学习思维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一个教学形式多变,思维活跃的老师必然会带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因此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引用游戏教学的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拘泥于课本,提倡创新,鼓励学生创新。如,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上机实践等等。其次,日常学习中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想法,允许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同时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开展游戏竞赛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此外,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学习排版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编排电子板报,并选择出图文和谐度较高、版面分布比较合理的板报进行讲评,初中学生的好胜心较强,教师及家长的表扬能够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会积极的开发想象力,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于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实现十分有利,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第7篇:幼教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游戏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要目的,鉴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线性思维和形象思维方式为主,因此,暂时无需教授技术性过强的专业信息技术知识。大多数学生最初接触信息技术是通过电脑游戏的方式,那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就可以以游戏为切入点,将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转化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

游戏化教学需要教师设计具有趣味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首先,应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乐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在设计相关课程时,可以充分利用可用的资源进行全面的游戏策划,使信息技术课堂更好地和生活相结合。另外,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体验和实践的机会,选择能够使学生获取信息技能的游戏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在设计或者选择游戏参与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教学目标。在设置教学任务时可以预先设置一个较为综合的教学目标,然后在具体教学执行过程中将目标一一分解,并在具体的游戏教学开展中进行细化和完善。(2)选择设置、合适的游戏软件。在选择游戏时,应该注意:教学游戏软件需要与所明确的教学目标相匹配,即选择的软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能够逐步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另外,教学模式尽量设置成探究式,即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逐渐完成学习任务。(3)明确核心任务。核心任务或者核心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选定游戏软件后需要为学生提出核心的任务,帮助学生明确目标,给出课堂探究的具体方向,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游戏娱乐。如此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让学生能够对课堂内容进行清晰的理解和整理。

游戏化教学可以说是当前教育的需求和教育改革推进下的产物,它放弃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仅仅由教师给学生输出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小学生的天性和当前的技术条件,将学生的学习转变为一种积极主动有效的探究学习过程,这也使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点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帮助其自身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探索的学习精神。

第8篇:幼教学习计划范文

一、搭建平台,让语文课堂成为主动学习的乐园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声音、图象压缩技术,教师在有限的时空内,打破地域和时空限制,以形声色一体、情境交融、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立体形式,活生生地再现古今中外的客观生活实际,把语言文字所蕴涵的诗情画意,直观形象逼真的展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把非智力因素集中起来,通过自主参与和合作探究,学会用视觉,感觉去领略、感悟、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描绘的美景,从形象感知中增强学习、参与语文实践的乐趣,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人际之间和教材之间、人机之间的交往,达成教学目标,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园。

《海底世界》一课,我根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和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进行整体构思,确定以多媒体技术嵌入磨合作为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的手段和方法,采取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抓住时机、应变、生成的教学策略。上课时,关上教室的电灯,拉上窗帘,凭借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打开视屏: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学生们仿佛置身海底,随着不断变化的镜头,伴随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尽情欣赏瑰丽无比的海水、富饶的水产、美丽的贝壳、漂亮的珊瑚、笨重的海龟、形状怪异的鱼群……学生们完全陶醉在课文的情境之中,仿佛正在倾听海洋生物的窃窃私语,情不自禁地提出了一个个课文预设的问题。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在诗情画意中识字学词、领悟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伴随娓娓动听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作者对大海的情感,较好的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二、利用计算机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死板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难以将这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教学的具体步骤:(1)“曲项”: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脖子。(2)“曲项向天歌”: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上,合成鹅叫的声音效果。(3)“白毛”:利用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4)“白毛浮绿水”:展现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闲的神态。教师在此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然动作。(5)“红掌”: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和划水的“哗哗”声。(6)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动画: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一个小孩在不断向湖里那群欢叫着的鹅抛撒谷粒。整个教学过程文图并举,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使学生得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强化了记忆。

三、搜集素材,讨论构思,提高学生的习作乐趣

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可随机调用计算机提供的相关资源或到网络上寻找有用的素材,这样写作起来就不怕无“米”下锅。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在备课时预先测览网站,对网上资源进行调查、筛选,课堂上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站,以免课上学生在网上盲目的搜寻,浪费大量的时间,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提供“关键词”,让学生在网上自行搜寻有用素材,并进行筛选、整理。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中心合理选择素材。学生搜集好素材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构思,初步形成文章观点和框架。构思虽然是一种个人内省的心智活动,但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却可以激发彼此的思想火花,促进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整合学科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第9篇:幼教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但现实中由于数学具有的抽象性,使得部分学生“讨厌数学”.因此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标要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注重课堂引入,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参与教学的程度以及学习效果与教师的导入有很大关系.一个好的课堂开头,不但可以收到先声夺人之效,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使学生有余味三日之感.例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首先出示一幅射击运动员射击的图片(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要保持这种姿势?”“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这时学生立即对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学习起来更加投入,这节课效果自然很好.因此,教师的教法,贵在启导.精彩的导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提升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是从学生身边提炼数学问题.如折扣、水电费、通信费、利息、税收、投资、保险、中奖概率、分期付款、环保等问题情景,都是引发学生对问题兴趣的好材料.二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学过“相似三角形”后,组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测量操场边旗杆的高、教学大楼的高等.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不仅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使生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首先出示温度计,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读出不同的数,然后引导学生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由此引出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容易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将难以理解的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轨迹、函数图像、图形间的相互转化等数学知识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运用数学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参加的一种活动.为了让数学知识不再枯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如:在教同类项概念时,一位老师采取了“找同类项朋友”游戏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事先准备好配组的同类项卡片,上课后,每人发一张,让一名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同类项的朋友,找对的同类项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起来再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兴致盎然而又迅速地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法则,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也在同座讨论中得到顺利解决.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学生很感兴趣,不仅任务完成得特别好,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利用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实践也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只能像一支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相反,教师语言抑扬顿挫,声音和谐悦耳,表述生动活泼、简洁练达,根据需要学生注意的内容、知识,采用不同的语速和音调,根据内容适当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比喻、典故,并在应用比喻时选择生动贴切、浅显熟悉的事物去比喻说明那些抽象深奥的事物或原理等等,就能像兴奋剂、磁石,使学生很快进入兴奋状态,并深深吸引着学生,唤起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保持相对长时间的注意力.

六、利用数学文化,培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