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的扶贫开发总体目标任务: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全省项目重点实施整村推进的大好机遇,千方百计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努力解决1.5万户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不断提高2万低标准人口的经济收入;使项目覆盖区受益群众人均纯收入有所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
(一)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力争扶贫资金规模达到万元以上。
1、争取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个,国家投资2280万元;
2、争取专项茅草房改造户,国家投资万元;
3、积极争取“整乡推进”项目1-2个,争取国家投资万元;
4、争取县内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指标户人,投资万元;
5、力争小额信贷扶贫资金放贷指标达到14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万元;
6、积极争取产业扶贫资金200万元,新增2-3项产业内容,继续扶持蚕桑、魔芋等。
(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争取老区建设项目。针对我县的贫困状况,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瞄准强县富民目标,努力实现老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紧紧抓住国家对革命老区县、贫困县扶持力度和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战略机遇,加大我县老区对外宣传力度,尽最大可能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的投入,促进部份老区点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善,经济建设实现新跨越。
[摘要]减贫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尽管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反贫困实践成效显著,但以政府为主导的扶贫政策长期主导着我国的扶贫实践。这种依赖政府“输血式”行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在减贫的同时也会累积返贫的风险。文章通过从国际脱贫的成功实践中汲取经验,有针对性地找准脱贫路径,有力保障如期实现脱贫。
[关键词]反贫困;国际经验;启示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9.025
[作者简介]姜云茂,男,四川昭化人,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工作,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区域与城市规划、农业与农村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覃志立,男,四川武胜人,供职于广元市昭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业经济管理。
长期以来,减贫都是世界各国共同致力解决的重要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反贫困实践,在政府主导下我国已进入综合反贫困阶段。如何打通精准扶贫路径,实现精准脱贫、精准到人,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重点。新时期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脱贫应具备创新性、系统性和多样性。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切断贫困的恶性循环链,从“输血”扶贫向“造血”脱贫转变,既是扶贫脱困的治本思路,也是按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1]尽管各国国情不尽相同,但一些国家在脱贫实践方面的有益做法,对于我国打赢新时期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
1 国际反贫困的有益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国家在反贫困实践方面具有较长历史、较多经验以及较多成功案例,虽然各国国情不同,但其丰富的减贫经验和做法可以为我国提供有益借鉴。
1.1财政扶贫是打破贫困循环的第一推动力
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大多落后,对资本缺乏吸引力,存在投资金额大、运营周期长、收益见效慢的特点,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通过向穷人提供财政援助来支持贫困地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具体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支出方式,即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直接补贴。据统计,英、法、德、日等国家对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直接投入比例大多保持在30%~50%。另一种则是间接税收支出,即政府出台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农业领域快速发展,努力提高农民消费和收入水平。以美国为例,其在个税、财税等方面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都给予了特定税收优惠,农民可享受的税收减免额度最高可达48%。
1.2产业扶贫是激活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关键环节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深度贫困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就必须实现从外部援助“输血型”向自我发展“造血型”转变,从而激活发展内生动力。[2]在研究解决贫困问题的难点时,如何更有效挖掘贫困地区的发展空间和激活需求潜力,这是其能否实现国际化、建立产业项目良性循环机制的关键。以泰国黎敦山区为例,尽管该地区交通不便,政府管制难度较大,但当地特定的地质环境决定了该地区比较适合种植罂粟,这导致山民大规模种植罂粟,影响到当地生态。基于对危害的认识和改变山民落后面貌,泰国政府开展替代种植,通过种植松树、咖啡、坚果等树种和经济作物,不仅建成上千平方千米的王室森林,而且生产出较高经济价值的达昌咖啡和澳洲坚果。可见,选择正确的产业发展,有利于改善欠发达地区的落后面貌。
1.3微金融扶贫是国际脱贫减贫的有益补充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扶贫小额信贷业务以其灵活便捷的借款与还款方式在全球经济金融格局中发展迅速。小额信贷起源于40多年前的孟加拉国农村银行——格莱珉银行,它是基于贫困群体的实际需求和还款能力进行的制度安排,能有效把控风险,确保较高的年度履约率。[3]此后,“格莱珉模式”被全球40多个国家复制,印度、越南、玻利维亚等国家立足本国发展实际,走出了一条独具自身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小额信贷业务贷款成本低,无附加额外条件,阳光高效、公开透明,已成为商业银行金融支农的创新方式和必要补充。近些年,小额信贷正逐步从公益性扶贫阶段过渡到商业化扶贫阶段,如何更好地平衡福利性与商业化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1.4教育扶贫是重塑贫困地区的发展之魂
治穷先治愚,治愚兴教育。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教育是扶志、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能为解决贫困人口代际传递提供智力支持。[4]相关研究表明,由于人力资本约束的缺乏和对某一行的熟练程度的欠缺,很难获得稳定收入的贫困家庭普遍存在。[5]只有增强人力资源投资,提升贫困地区人力资源水平,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区域贫困问题。[6]其中,巴西成立的东北部教育基金和实施的“远距离教学计划”、阿根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奖学金计划”、印度尼西亚提出的“家庭希望计划”等,这些政策设计都确保了贫穷家庭的孩子都能得到资助并接受教育。[7]值得关注的是,学前、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资在解决贫困问题上获得回报较大,这也成为多数发展中国家教育扶贫的侧重点。如何正确处理教育质量提升和人力资源投资间的关系,是往后教育扶贫之路需要延伸拓展的方向。
1.5旅游扶贫是发展中国家新兴扶贫模式
“旅游扶贫”是英国国际发展局20世纪90年代末首次提出的,它倡导建设旅游项目,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这一大胆构想得到政府、学术界、旅游组织等积极响应和支持,并迅速被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所实践。通过对国内旅游资源的拓展和整合,各国在旅游需求多样化发展的基础上,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创新力度,为当地贫困群体提供就业创业的机会。例如,赞比亚、纳米比亚等国打造出“社区旅游”项目用于发展社区旅游,帮扶贫困人群加快脱贫步伐。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扶贫以各国独有的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的魅力,在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的带动下,在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2 国际反贫困经验对我国创新扶贫攻坚机制的启示
历史实践证明,世界各国在帮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方面所出台的战略方针和采取的政策举措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精准脱贫要靶向治疗,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精准扶贫的标准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千村一策,更不可急功近利,要下足“绣花”功夫。一是围绕扶贫对象准不准,精准掌握致贫原因,严格按照扶贫标准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对症下药,制定发展及帮扶措施。二是围绕脱贫“缺口”清不清,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在农村帮扶中的先锋作用,全面弄清贫困户在基础设施、生产发展、生活条件改善等方面的需求,实行缺啥补啥,细化工作推进方案。三是围绕帮扶工作实不实,进一步完善驻村干部的帮扶机制,解决好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工作目标任务不明、逐时逐段工作计划细化落地落实等问题。[8]四是围绕资金使用准不准。对财政帮扶资金到村到户情况、扶贫项目受益贫困户情况认真开展核查,解决建档立卡和项目安排“两张皮”的问题。[9]五是围绕脱贫成效真不真。解决好脱贫人口标识退出是否按照脱贫的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被脱贫”的问题,及时掌握扶贫对象动态并做好建档立卡扶贫对象调整工作。
2.2财政扶贫与微金融扶贫能弥补贫困地区基建“短板”
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一是要巧借财政杠杆筑巢引凤,以各种方式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先期加快完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解决贫困地区通水、通路、通电、通网络等基础问题,加大对农村危房的改造力度和人居环境的综合治理,实现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全覆盖,全面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并建立配套激励机制。这里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例,财政可将其视为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加大对其直接投入力度,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调动贫困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这既保障困难群众能获得一份稳定可观的收入,又能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充分吸收借鉴国际通用的税收支出方式,发挥财政帮扶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打造政策“一本通”,比如出台税前扣除、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惠民政策,逐步拓宽税收优惠面。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强化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利用,确保资金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民生领域倾斜,提高贫困群众自觉参与扶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是借鉴国际小额信贷的成功实践,积极开展农村小额贷款保险业务,逐步完善财政贴息政策,对小额保险的经营者给予免税优惠,对农民保险给予直接补贴,通过多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助推扶贫小额贷款再上新台阶。
2.3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贫困地区一旦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就能走出一条从“漫灌”到“滴灌”、从“输血”到“造血”的脱贫致富之路。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待开发,只要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并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地引进和开发高效的产业项目,就能助推产业扶贫。例如,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旅游业。同时,利用产业发展趋势,增强产业间的关联性,创造独特的产业链,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力争早日攻下贫困“山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里需要留意的是,在助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尽量避免一些非经济性的潜在负面影响:一是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产业扶贫开发,合理开发地方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依靠地区资源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二是产业扶贫要正确克服不同能力群体间收入差距的正常扩大,谨防急功近利、患得患失。三是产业扶贫不能简单复制照搬照抄,要警惕低水平重复建设苗头,因地制宜地让优势资源与精准扶贫“结亲戚”,建立有需求、有增长潜力的产业结构模式,形成“1+1>2”的战略效果。
2.4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力度,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
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扶贫先扶智,脱贫要脱愚。因此,教育扶贫要拔出“穷根”。一方面,要启动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精心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工程,注重加大对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加大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力度,关注贫困地区九年义务教育。[10]此外,健全农村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农村贫困学生上得起大学,并给予返乡创业的农村大学生一定的政策优惠,鼓励他们回到生源地反哺家乡建设。这不仅能将青年人的所学所思转换为发展家乡经济的行动力量,帮助当地人脱贫致富,也能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建设美丽乡村。另一方面,教育扶贫还应包括积极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再就业培训、岗前培训、创业培训、就业转移培训等工作,使其通过后期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摆脱贫困,推动人力资本积累和人口素质提高,提升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莫光辉,于泽堃.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实践方向[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5):66-69.
[2]孙远太.基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社会救助政策改革[J].理论月刊,2017(1):141-146.
[3]M.Wakilur Rahman.中国与孟加拉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张琦,史志乐.我国教育扶贫政策创新及实践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7(4):154-160.
[5]杨志刚.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
[6]朱之文.扎实推进教育脱贫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J].行政管理改革,2016(7):4-10.
[7]韩晓光.资助帮扶贫困家庭学生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8(4):132-133.
XX局于2015年11月正式对市中区伏龙镇XX村,截至目前,结对帮扶了XX村9、10社共14户贫困户,具体情况如下:
(一)XX村9、10社基本情况。
XX村9社共54户,贫困户7户,占比为12.96%,10社共55户,贫困户7户,占比为12.72%,全村耕地面积1463亩,其中田面积712亩,土面积751亩,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有私立小学1所,村卫生室2所,分别在1社和5社,木材家具加工厂1个,专业合作社4个。此外还有水稻种植基地80亩,西瓜种植基地30多亩,蔬菜种植50亩。
(二)贫困户基本情况
1.所有贫困户“有口粮”、“四季有衣穿”情况良好。住房安全方面:何能、尤在根房屋受损,遇暴雨天会出现屋漏情况,影响居住。詹全银、李克华、尤在根已参与异地搬迁项目,现已入住。
2. 所有贫困户都已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通住院费用能基本报销,医疗保障取得一定成效。
3. 所有贫困户适龄儿童正常上学,但存在的问题是:师资力量弱,对孩子的教育帮助较小。
4.所有贫困户家庭能保证安全饮水、正常通电、电话畅通。仅刘德才一家人安装了宽带,主要为了给读书的儿子提供方便(借钱安装)。贫困户刘子才和张林富不能看电视。
5.无小额信贷授信户。
6.所有贫困户对“第一书记”工作满意、对工作组帮扶工作满意,每一户都有一对一帮扶干部。
(三)致贫原因
1.因病致贫。14户贫困户中包括3名精神病患者、1名肝癌晚期患者、1名癫痫病患者、7名身体残疾患者(视力残疾3名、肢体残疾3名、智力残疾1名)
2.因弱致贫。14户贫困户中多数都是无劳动能力或半劳动能力且无法外出务工的农户,老年人过半数,靠种植少量庄稼、养殖勉强维持生计。
3.因债致贫。贫困户何辉因修建房屋欠债4万,儿子满18岁后辍学随父亲外出打工。何辉本身长期患病,医药费用占去打工收入的一半,债款偿还能力弱。
(四)收入来源
1.外出务工。经过走访调研和现场观察,9、10社贫困户共在户56人,半务农半务工人数3人,外出务工14人。
2.种植庄稼、养殖鸡鸭等。留守贫困户主要靠种植花生、玉米赚取微薄零花钱,勉强维持生计。
3.政府补贴:低保户12人,养老金补贴12人,每户享受粮食补贴。
4.其他收入。贫困户陈德才因肝癌晚期已于2016年11月因病去世,独生子陈扬现在外务工,因身体差、无一技之长导致收入微薄。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2016年初,XX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XX村开展“暖冬迎春”春节慰问行动,为贫困户送去油和牛奶,慰问品每户价值200元。2017年初,局(分公司)再次开展迎新春送温暖进村入户活动,向结对帮扶的贫困户送去食用油、棉衣棉被,并致以新春慰问。
(二)2016年一季度,XX局向XX村9、10社17户贫困户定向捐赠扶贫基金,人均2000元,共计34000元;
(三)由发改局牵头,市烟草专卖局、区人大等6家单位共同开展养兔扶贫项目,初步纳入11户试点户,仅5户正式开始养兔项目,由于农户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高温天气导致兔苗产量低质量差,收益并不理想,养兔扶贫项目推进艰难。
(四)2016年11月,局(分公司)16名党员干部深入XX村开展贫困户明白卡上墙行动,并对结对帮扶的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爱心捐款,人均200元,共计2100元;
(五)2017年,局(分公司)为尤在根顺利申请到残疾人证,为该贫困户减轻了一定的生活负担。
(六)2017年,局(分公司)为贫困户刘德才的儿子刘棋申报了5000元整的助学贫困资金,用于大学入学报名使用,此款项已由教育部门统一下发。
(七)2017年,局(分公司)对XX村开展了每季度回头看回头查督导工作,定期更新贫困户信息和收入明细,经入户走访和资料翻阅,无贫困户返贫。
三、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农民债务偿还能力差,信用社对贫困户的小额信贷条框约束严格,很难给予贷款。
(二)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是主要致贫原因,农民的大病保险尚未得到应有的保障。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落后,无法为农民创造长远性收益。农民可发展产业有限,技术、基础设施、购销渠道狭窄,是造成XX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贫困户参与的集体项目少,之前的养兔项目因试点户收效甚微宣告无疾而终,白乌鱼养殖项目迟迟未启动,宣传力度和政策不够细致透明致使贫困户信心不足。
(五)贫困户对政府和帮扶单位依赖心较重,不愿接受也无力接受新的知识和生存技能,致使生活条件停滞不前,一味等待政府救济和帮扶单位的扶持。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以上存在的短板,局(分公司)将全力配合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在牵头部门的带领下,精准施策,加快推进帮扶政策落地,确保XX村脱贫不返贫。
(一)按照2018年捐赠预算计划,为XX村申报精准扶贫资金,预计6万元整。
(二)加快白乌鱼养殖业的启动速度,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年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来抓。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本思路,将助力脱贫攻坚与团的各领域工作紧密结合,坚持瞄准贫困地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体现共青团工作特色、纳入党政扶贫开发工作盘子的原则,创新工作载体,完善支持机制,组织动员全州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自觉投身脱贫攻坚实践,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二、目标任务
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全州2018年1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以智力扶贫为重点,实施助力生产脱贫、教育脱贫、人才脱贫和开展公益扶贫、加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等具体行动,通过2016-2018年三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贫困地区青少年整体素质明显提升;贫困乡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比例大幅增加;共青团组织挂钩的贫困村以及团干部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地区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得到有效帮扶;共青团组织及广大团员青年在脱贫攻坚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共青团自身建设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得到切实加强。
三、工作内容
按照《大理州贫困乡村出列和贫困人口减贫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一)助力生产脱贫
1.强化团属资源支持。整合并深入实施“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共青团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等团属扶贫项目,三年累计投入扶贫信贷资金不少于2亿元,并重点向300个贫困村倾斜。依托大理州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青年创业帮扶项目,至2018年,累计直接投入资金不少于500万元,采取项目补助、产业覆盖、技能培训、资金互助等形式,2016年起,每年扶持不少于300名农村青年、“直过民族”青年创业发展。充分激发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参与脱贫攻坚的热情,鼓励青联委员到贫困地区开展结对帮扶,推动青年种养殖大户与贫困群众开展合作种植、合作养殖,动员青年企业家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提升贫困地区自身造血能力,吸纳贫困青年就地就业。
2.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建立就业、见习信息机制,依托青联委员联系点、“青年创业州长奖”获奖企业、“青年文明号”等组织机构,募集一批岗位定向优先解决贫困村青年就业。探索建立青年创业“孵化基地”,至2018年,累计建立“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50个,提供就业见习岗位500个,帮助不少于1000名农村青年提升素质转移就业。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实用技能创业培训,开设“青年脱贫致富分享课堂”,重点提高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对象、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能人等群体的就业创业能力。探索建立县级“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站”,2016年完成大理、祥云、宾川、永平、洱源、剑川等县市的“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站”建设,为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提供金融知识培训、政策咨询和服务支持。
3.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完善创业“资金+导师+政策”链条,着眼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青年,从资金、技术、电商培育等方面入手,加强导师和骨干队伍培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青年开设网店。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技术指导和小额信贷支持,帮助解决青年电商创业的资金问题。2017年,组织青年电商创业大赛,促进青年电商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电商与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对接,促进青年电商与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的融合发展。
(二)助力教育脱贫
1.开展贫困青少年助学行动。建立大理州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其希望工程共同体(县市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公益体系,2016年启动并完成全州贫困青少年群体现状调查试点工作,全面推广运用“大理州贫困青少年救助管理系统”,对贫困青少年群体建档立卡、精准对接。深化希望工程、希望之星、“圆梦行动”等品牌工作,三年累计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每年资助不少于1000名贫困学生,对“贫困读书郎”这一群体提供切实有效的助学帮扶。
2.着力发展校外教育。2016年起,联合农业、人社等政府职能部门,与职业技工学校、专业培训机构、企业合作开展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到2018年底将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学习技能的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和农村贫困青年劳动力培训一遍,确保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至少1门致富技能。
3.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分类帮扶。2016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建立完善全州青少年“大维权”工作体系,将社会闲散青年纳入就业培训工作计划,优先安排有就业意愿的社会闲散青年参加职业培训;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建立“帮教档案”,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力量和方法开展帮教活动;建立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工作机制,鼓励个人和社会团体参与帮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返乡、复学、就业;做好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寄养、生活照料等安置工作,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及时给予临时性生活救助;实施“春暖人间――关爱贫困留守儿童专项行动”,开展贫困留守儿童调查,并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分类救助;帮助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解决生活、学习、就医方面的困难,最大限度保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能上学,能就医,能融入社会正常生活。
(三)助力人才脱贫
1.组建脱贫攻坚青年突击队。分级组建以团干部、团员、青年技术能手为骨干的“脱贫攻坚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志愿者宣讲团”,覆盖全州11个贫困县33个建档立卡的贫困乡镇和300个贫困村,其中,2016年覆盖出列计划的4个县、16个乡镇、172个村;2017年覆盖出列计划的4个县、13个乡镇、101个村;2018年覆盖出列计划的3个县、4个乡镇、27个村,从政策宣讲、脱贫宣传、项目对接、智力支持等方面强化对口脱贫工作,在落实各项脱贫攻坚政策和项目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积极为贫困乡村、贫困群众脱贫贡献力量。
2.培育贫困地区本土青年领头人。深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优先选拔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青年典型参与各级党政、共青团系统组织的评选活动,用青年身边的优秀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加强对乡镇直属团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年示范社、村团(总)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工作指导和创业帮扶,优先推荐申请小额贷款或扶贫贴息、优先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外出研修、优先给予项目和政策扶持、优先推优入党,引导其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
3.实施基层志愿扶贫项目。深入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围绕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科学设置服务岗位,至2018年累计招募不少于150名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贫困地区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展青年志愿者参与脱贫攻坚的项目和载体,发挥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作用,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贫困地区参与调查访问、政策宣传、科技服务等工作。
(四)加强公益扶贫
1.发挥“希望工程”品牌优势。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不断扩大资金募集规模,在继续向贫困地区援建希望小学、持续做好 “圆梦行动”的基础上,从2016年起,大力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并探索开展希望厨房、希望书屋、希望卫生室、希望音乐教室、希望体育场等希望工程项目,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学校的寄宿条件,促进农村基层基础教育条件不断改善。
2.创新公益扶贫手段。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推进众筹、众扶、众帮的扶贫模式,引导公益扶贫重心下移。利用“青年之声”网络平台,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广泛开展微捐赠、微公益活动,建立“人人可公益”的扶贫渠道。加强与各类社会组织合作,争取项目、资金多方位进入扶贫领域,并把募集的资金、项目精准对接到村到户到人,让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切实落到贫困群众的身上。
3.加强医疗公益扶贫。2016年起,将先天性心脏病救助、“微笑列车”唇腭裂患者矫治项目等免费医疗资源优先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发动医疗爱心企业和爱心医院积极参与精准医疗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家庭患者减轻医疗费用。动员有专业技能的医疗卫生系统青年志愿者对重大疾病、特殊疾病、慢性疾病患者提供定期医疗关怀。
(五)着力强基固本
1.加强贫困地区团建。坚持党建带团建,以党的工作、活动阵地为依托,以脱贫攻坚项目为载体,全面活跃乡村两级团组织。加强对贫困地区基层团组织的关心、指导和扶持,针对贫困地区农村青年区域聚集特点,以2016年村级团组织集中换届为契机,将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村合作组织负责人等吸纳到村、合作组织团组织班子中来,夯实贫困地区团的工作基础和工作力量。
对照年初考核目标任务和有关指标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中期自我考评方案,开展自我考评工作。充实提高扶贫防贫脱贫组织机构,实行党委书记、政府镇长双组长制,主管副职为副组长,其余副乡级领导成员;下设扶脱防办公室,主管副职为主任,扶贫、民政、财政、农经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另抽调我镇骨干力量,结合我镇包村领导、包村干部以及各村支书主任共同构成我镇扶脱防体系人员。镇党委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党政班子会逢会必讲扶贫工作,做到了思想上的真正重视,真正扛起扶贫责任;制定相应的帮扶计划和措施,针对中央、省、市、县反馈的各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并制定整改方案。
今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在市、县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践行“3691”扶贫脱贫防贫工作法,扎扎实实推进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镇所辖19个村,2019年目标脱贫154户、336人,十月底将完成今年减贫任务。
二、工作成效
(一)、工作部署推进情况。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保障自我评价工作顺利推进,我镇高度重视,充实提高扶贫防贫脱贫组织机构,实行党委书记、政府镇长双组长制,主管副职为副组长,其余副乡级领导成员;下设扶脱防办公室,主管副职为主任,扶贫、民政、财政、农经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另抽调我镇骨干力量,结合我镇包村领导、包村干部以及各村支书主任共同构成我镇扶脱防体系人员。镇党委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和自我考评工作,党政班子会逢会必讲扶贫工作,做到了思想上的真正重视,真正扛起扶贫责任;制定相应的考评工作计划和方案,针对中央、省、市、县反馈的各项问题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专题讨论并制定整改方案。
(二)、目标指标实现情况。
减贫成效方面,2019年减贫任务154户、336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呈上升趋势;责任落实方面,镇党委、政府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及自我考评工作,党政班子会逢会必讲扶贫工作,做到了思想上的真正重视,真正扛起扶贫责任;政策落实方面,饮水安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全覆盖,农村危房改造方面,南关1户危房已完成整改;兜底保障工作做到贫困户应纳尽纳;产业科技扶贫方面,大力发展产业项目。发展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在产业扶贫的工作中,根据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市场导向的原则,制定各村产业规划。一是于2018年冬春季,落实人均20棵核桃树政策,采用村集体规划栽植、全镇贫困户收益的方法,在南岗、北岗、上偏凉、南原、中原、北原和寨上7个村,集中栽植核桃树苗,建成核桃扶贫产业园,由村集体统一管理,贫困户每人每年可收益40元;二是在已建成中原核桃扶贫产业园,为2018年的贫困户每户再落实一棵盛果期核桃树,实实在在增加贫困户林果收入;三是采取集中种植加农户分散种植的方式,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红薯1亩地政策,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红薯产业,增加产业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就业扶贫方面,着力提高贫困户就业。为进一步落实就业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脱贫,我镇以“四个就业”为目标,以“六个一批”为措施,依托县级贫困劳动力就业大数据平台,搭建了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对接平台。经全面详细调查摸底,对有就业能力、有就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我镇建立精准扶贫就业工作台账,多次组织农业技术、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多层次、多方面、多形式的开展就业培训,变“输血”为“造血”。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结合双创双服,将有就业能力、有就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向企业进行劳务输出。同时,增设公益性岗位,拓宽增收渠道,争取做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金融扶贫方面,积极配合联系我县邮政储蓄,推进贫困户小额信贷工作,做好金融扶贫;生态扶贫方面,帮助年龄较大、但身体尚好的贫困人口参加护林防火、道路养护、卫生保洁等工作,2019年上半年,帮助中原村、太平庄村、龙耳村、上偏凉村共计4人贫困人口参加护林防火工作,帮助南原村1人贫困人口参加道路养护工作,帮助北关村1人贫困人口参加治安管理工作,帮助南岗村、北岗村、下偏凉村等12个村共计16人贫困人口参加卫生保洁工作;扶贫资金绩效方面,保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制定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规章制度,明确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工作亮点
一是设立专项救助金。扶贫工作中,了解到贫困户大都是因病因残因学致贫,为帮助更多贫困户解决“燃眉之急”,打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对因病、因学、因灾等可能致贫的情况,我镇于2018年5月份新成立扶贫专项救助基金,涉及医疗、教育、护理、特殊困难等扶贫领域,对符合情况的建档立卡户,逐一实施特别救助,对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特殊困难户进行“一事一议”,决定是否纳入救助范围。二是建成中原核桃扶贫产业园,为2018年的贫困户每户再落实一棵盛果期核桃树,实实在在增加贫困户林果收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一是问题剖析不到位,整改措施不到位,政策宣传不到位,危房改造建设进度缓慢等问题,缺乏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对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分析研究不够彻底,部分整改措施空洞,对整改报告中未完成整改部分现场督导走访多,回访少;三是扶贫工作力量弱,村级临时抽调工作人员,业务不够熟练,对政策的理解力和工作的执行力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还有差距,亟待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在挖掘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方面还存在欠缺。截止目前,我镇1贫困村已脱贫出列,但出列村仍有贫困人口5户、10人。因病因残人群比例增高。
针对存在问题,我镇将认真剖析问题深层次原因,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严格制定问题整改措施,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能否实现党在十五大以来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乡要在今年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按照**市委提出的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结合我乡实际,我乡将2020年定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年。按照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户“一超两不愁三保障三有”、贫困县“一低三有”的标准查漏补缺,全面完成全乡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实现全乡5户12人脱贫。持续做好“回头看”“回头帮”工作,确保2014-2019年已退出贫困户生活质量、家庭收入稳定提高,“一超两不愁三保障三有”持续改善,对已退出贫困村的“一低五有”持续加强。持续做好“回头查”工作,确保贫困户“应纳尽纳”,保证精准识别落到实处。对2020年预计脱贫对象,要提前谋划确保精准施策。
(二)贫困户脱贫
1.一超:针对已脱贫户及今年预脱贫对象的收入,要通过发展生产、稳定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创业贷款、创业奖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奖补、开发公益岗位、百工技师、五小庭院经济、扶贫小额信贷、产业周转金、产业扶持基金、政策兜底等各项措施提高收入。同时农技员及农技巡回小组要按照年度工作目标、计划帮助培育
“一村一主导产业”、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培育致富带头人,确保达到2020年国家脱贫收入标准。
2.两不愁。针对已脱贫户及今年预脱贫对象的吃、穿情况,要通过增加收入、临时救助、社救等各项措施,确保家中有余粮、冰箱有食物、春秋有衣物,达到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
3.三保障。一是针对已脱贫户及今年预脱贫对象的住房安全有保障要采取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改善、易地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残疾人无障碍改造、灾后重建等方式对住房进行改(新)建,精准安排项目到户到人。同时要注意非贫困户的住房问题,采取各种手段及政策确保住房安全达标;二是针对医疗有保障目标,要认真核实全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优抚、孤儿等弱势群众名单,按要求对其医疗费用进行免(减)交。认真落实贫困户医疗再保险政策,确保贫困户住院自费费用及慢性病费用县域内控制在10%以内,防止出现因病致(返)贫现象发生。**乡卫生院要按照贫困户相关医疗政策,认真落实住院报销、特殊门诊、两保障三救助三基金、十免四补助等惠民政策。同时加大对非贫困户有因病致贫风险情况进行摸排,加大救助力度,确保不出现因病致贫情况;三是针对教育有保障目标,**中心校、各级组织及干部要认真落实教育安全有保障的标准要求,加强沟通协调,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不出现辍学或未就读现象。要对实在不能正常上学的适龄学生分类处理,采取送教上门、远程教育、送到特殊学校等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做好台账及佐证
资料的收集,以便备查。同时要做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高等教育雨露计划等政策的落实落地,确保享受对象精准,享受政策精准。
4.三有。一是针对有安全饮用水目标,要充分对照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保证率要求,采取建蓄水池、微水窖、微水池和新建水管等方式确保贫困群众及非贫困户的用水安全,并逗硬奖补政策,保证扶贫资金用到实处。二是针对有生活用电,**供电所要按照有电并满足用电量的要求保证生活用电安全、达标。三是针对有广播电视,**乡文广站要按照要求保证贫困户家中有广播电视或有线、无线范围内能接收广播信号。
(三)贫困村脱贫
1.一低。针对贫困户发生率一低目标,要达到贫困村退出的贫困发生率要低于3%的要求,同时要坚持“应纳尽纳、应退则退”的要求,严禁漏评、错退现象发生,错评率要控制在2%以内。
2.五有。已脱贫的**村、**村、**村要严格按照有文化室、有卫生室、有通讯网络、有通村硬化路、有集体经济的要求进行自查,并要持续推动五有建设。
(四)贫困县脱贫
1.一低。各村(社区)要圆满完成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确保整县退出的贫困发生率提供“**保障”。
2.三有。一是针对有标准中心校的目标,**中心校要对照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电脑配置、图书配置、师生比、教师学历等五条标准,确保有标准中心校要求落到实处。二是针对有达标卫生院的要求,**乡卫生院要按照服务人口床位比例设置及卫生院面积的要求积极谋划,建成合乎标准、人民满意、功能齐全的卫生院。三是针对有标准便民服务中心的目标,目前虽然我乡已完成改建目标,达到标准,但要继续按照标准便民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布局和功能、经费保障的要求查漏补缺,确保按质完成目标任务。
二、精准帮扶。
各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组)、帮扶责任人要严格落实直工委《关于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选派结对帮扶责任人的通知》、《**市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帮扶工作的通知》、每月“5+2”(3+2)帮扶力量工作任务清单,组织好爱心帮扶日活动、“五个一”爱心帮扶等活动。广泛发动公司企业、社会团体、致富带头人等参与脱贫攻坚,持续推进“企业帮村、委员帮户”、“雨露计划”“百工技师”等活动开展。
三、加强领导
(一)各驻村领导、村(社区)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组)要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加强对脱贫的领导,对重大事项要主动安排、主动督促、主动落实,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各村(社区)村支两委、各驻村工作队(组)、第一书记、农技员(农技巡回小组)、法律顾问(团)、帮扶责任人、农信员要对2020年的帮扶计划认真研究,于1月17日前将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及本职工作的年度计划报乡脱贫攻坚办。
(一)特色亮点
一是全力完成收入任务,力争实现收支平衡。截至11月底,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547万元,同比增长23.8%;预计全年能完成人代会批准的目标任务49230万元。到11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支出180350万元,同比增长1.9%;预计全年完成支出189000万元,较上年增加15260万元。通过盘活存量、调整结构,努力实现全年收支平衡。
全县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8329万元,同比增加9522万元,增长108.1%。
二是优化结构,推动平稳运转。坚持“过紧日子、过好日子”,预计全年压减一般性支出10%以上,民生支出占比超过一般公共预算的70%;我县“六保”“六稳”工作有序推进,财政运行良好。
三是全力保障,确保扶贫成效。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规划和目标任务,聚集“两不愁、三保障”,科学规划安排扶贫项目资金。截至11月底,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投入6891万元,比2019年增加3884万元,增长130.9%,其中,县级配套资金3181万元,比2019年增加1166万元,增长57.62%,形成财政扶贫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扶贫投入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相适应,有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
四是主动作为,抓好重点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力保障重点工作投入,投入肺炎疫情防控资金3344.1万元;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资金3989.96万元;乡村振兴12532.44万元;脱贫攻坚县级配套资金3281万元;助力企业发展3463.17万元;入股四川银行5005万元;解决金糖司等企业安置资金1954.5万元;四好公路建设和乡村公路建设资金4199万元;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875万元;乡村文化旅游节(冬季)活动经费和西瑶镇布衣三寨国家AAA级风景区建设资金487.1万元;教育均衡发展基础设施项目资金5271.71万元;安排体育广场、法治广场、公租房一期历史遗留问题资金4764.43万元;机关幼儿园等三个幼儿园建设资金4415万元,卫计妇幼中心建设1102万元,扎实推进全县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五是优化程序,严格投资评审。坚决做到从政府项目预算资料的审查接收、评审人员的安排、评审过程、结论复核,全部通过评审管理程序规范运行,确保整个评审环节的合法合规。截至11月底,共评审项目200个,送审140121.4万元,审定133434.8万元,审减6686.6万元,审减率4.8%。
六是形成合力,常态化资金监管。对我县直达资金分配下达及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全面掌握我县直达资金分配下达及使用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截至11月底,我县财政直达资金及特别抗疫国债共分配资金26628.25万元,实际支付24049.5万元,支出进度为90.32%。
七是大力清理,盘活闲置资产。对全县139户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及闲置资产进行清查,共计清查出经营性及闲置资产203处,总价值1.49亿元。并将其中产权明晰、价值1414.58万元的22宗资产,移交农文旅司和国资公司进行经营管理。
(二)各项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大力推进脱贫攻坚补短补差工作。共规划实施脱贫攻坚补短补差项目137个,其中安全住房及住房功能改造项目12个,解决建卡户242户615人居住条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安全饮水等项目55个,受益人口1374户6052人(其中贫困户636户2801人);实施基础设施项目50个,计划完成通组路、产业路、入户路164.9公里,解决3580户17900余人(其中贫困户1124户5704人)产业发展、交通运输行路难问题;开展公共服务设施、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巾帼行动计划”、“扶贫保”、贫困户公益岗位等项目20个,受益贫困户3544户15748人,扶贫成效显著。
二是持续有序开展乡村振兴。积极配合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争取上级投入,有序开展乡村振兴、现代农(林)业园区建设,安排资金2569万元支持产业发展。
三是切实加强民生保障。截至目前,代缴1.6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金额404万元;代缴1.7326万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额173.26万元;安排困难群众价格临时补贴1696.06万元。
四是建章立制,加大盘活力度。在存量资金季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存量资金管理,实行动态清理和盘活机制。截至11月底,收回存量资金11156.47万元,按原用途保留3034.49万元,统筹使用8121.98万元。
五是扎实有效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提升评价广度、深度和质量,充分挖掘资金使用的最佳效益、最大潜能。2020年选取支出绩效评价项目77个,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资金总额5.258亿元。
六是全力推动PPP项目。继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第一期)项目。同时,推动黑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及乡村振兴(PPP)项目(第一期)规划,争取今年进入财政部PPP项目库,全力争取明年动工实施。
七是及时兑付惠民惠农补贴。2020年1-11月通过“一卡通”发放监管系统,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共41项,发放金额12915.90万元,占到位资金的92.45%。
八是圆满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按照省州关于开展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要求,由财政局牵头,协调组织部、档案馆和城南城北社区等部门,于10月底圆满完成15户国有企业560名退休人员(其中:82名退休党员)的总体移交和接收任务。
九是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组织对县属国有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分类制定我县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总体规划,提出理顺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深化国有企业专项发展具体方案;整合重组农文旅司、南丝路集团和银鸿丝业,改革工作有序推进;投资设立金沙建设投资公司,公司运行良好,已实现利润总额721万元;投资设立宁兴人力资源公司和众诚保安公司,深挖行业发展潜力。
十是严格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截至2020年11月,我县公务卡刷卡消费达到1955万元,同比增加526万元,增长36.81%。增长额及增长率均属全州前列。
(三)存在的问题及短板
一是财政支出规模小,财政保障水平低。我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2016-2018年均为15亿元左右,2019年提高到17亿元;但仍是全州倒数第一,且是全州唯一一个低于20亿元的县。由于支出规模小,县级可用财力非常有限,2020年预计全县可用财力11.94亿元,其中“三保”支出占据了10.51亿元,可用于发展的资金非常少。
二是财政增收乏力。我县的蚕桑、烤烟发展等支柱产业已到达极限,新的稳定的财源未建立,亟需补充。
三是国有企业规模小,融资还本付息压力大,资产分布零散,经营业务单一,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差。1-9月增亏企业6户,盈转亏企业2户;减少盈利企业6户;银鸿丝业全年累计借款35615万元,支付利息1544万元难度大。
四是国库对外借款20630万元,全部借给国资公司用于发展县域经济或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无法消化。
五是自2019年四季度以来,400万以下工程纳入政府采购致使我县政府采购工作量剧增,同时采购机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更是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工作的难度。
六是上级部门安排工作和下达资金时要求地方财政安排或配套资金,导致地方财政压力过大。
二、2021年工作计划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紧紧围绕收入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税收征管,努力挖掘增收潜力,严格依法征收;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收缴入库,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预计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20年增长6%。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加快支出进度,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切实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和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和资金支出量;严格实行直接支付制度,推动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保证财政支出稳步推进,确保全年财政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具体举措
一是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围绕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同时,指导、督促各预算单位提高项目预算执行率,对前期规划不实、资金对接不精准、实施有困难的扶贫项目,县财政将调剂闲置项目资金用于其他建设进度快、资金需求急的项目。
二是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抢抓贫困县2020年全面脱贫摘帽契机,协助扶贫、民宗等扶贫主管部门,积极争取上级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机制,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三是认真分析研判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以盘活农村集体土地为基础,围绕现代农(林)业园区建设,支持创建省级、国家级园区,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助推乡村振兴。
四是加大政府性资产清查评估力度,做大做强国资公司,力争新增资产20亿以上,增强国资担保能力,为社会发展奠定投融资基础。
五是加大投融资力度,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促进中学分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城市建设和康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六是加快推进黑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及乡村振兴(PPP)项目(第一期)实施,力争年内进入财政部PPP项目库,2021年3月前挂网招标。
七是精研政策争取项目。重视政策分析研究,细化完善项目储备,加强中央、省、州政策的收集研究,找准新出台的政策对号入座,抓住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引导等领域包装一批有规模、上档次、后劲足的上报项目,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上级扶持范围。
八是积极对接争取资金。最大力度争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事业、“三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城市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支持,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九是积极支持烤烟、蚕桑主要支柱产业发展,稳步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大力提效积极的财政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省州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政策,抓好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等各项政策落实落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过好日子”思想,严格遵照“六保”“六稳”的保障序列安排预算支出,足额预算各项民生和政策性支出,增加对脱贫攻坚、民生、“三农”、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投入,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增长。
(二)工作建议
一、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劳务培训输出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市委扩大会议结束后,市政府及时召集农业、原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扶贫、妇联、工会、团委、科协等部门领导共同分析我市劳动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围绕订单抓培训,抓好培训促转移”和“以省内为主、以农业内部为主,拓展省外劳务市场”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实施方案,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及相关部门,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工作中做到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通过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截止月日,全市共组织培训农民人,其中男人,女人;有组织的向市内外输出劳动力人,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其中输出省外人,输出市外人,市内转移人。输出地主要是北京、山东、广州、福建、江苏、浙江、深圳、海南、昆明、大理等地。若输出劳动力以十个月计,月人均纯收入按最低元算,全市预计可增加劳动者纯收入万元。
(二)积极搭建劳务输出平台
为切实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加快城乡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各县(区)及相关部门以贯彻落实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在实施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建立了市县(区)乡三级劳务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市县(区)乡三级分管领导具体抓劳动力培训输出的长效机制,改变了过去外出务工主要靠“亲带亲,邻带邻”或者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的打工方式,使外出务工由零星松散型向规模化和有序化转变。
(三)农民进城务工培训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对农民工就业知识技能、道德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能力,各县(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餐饮、家政服务、民族舞蹈艺术、保安、电脑应用、美容美发、家电维修、汽车驾驶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了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
(四)劳务输出方式不断改进,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
为把劳动力培训输出做成净值上亿元的富民强市产业,使外出务工人员走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想办法,找路子,对所输出的劳动力由输送单位与用工单位洽谈工资待遇,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派专人护送。如:永德县妇联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网络健全的优势,对全县到周岁并愿意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年进行摸底造册,在继续向省内输送家政服务员的同时,积极主动与一些省内外企业联系,进行劳务用工洽谈,为广大农村青年寻找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经多方考察,永德县妇联与广东省东莞市华荣电子有限公司签订用工协议,利用所建立的劳动力档案,在短短的一周内就迅速组织了名适龄男女青年向该公司输出,并在这批务工人员中设立班委,班委设名班长、名副班长和名组长,同时建立相应的联系制度,要求各小组随时观察组员动态并向班长汇报,班长向县妇联汇报工作和生活情况,做到一月一次电话汇报,三月一次书面汇报,确保劳务人员输得出、留得住。
(五)积极培育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壮大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
为改变目前全市劳务输出中介机构比较少,力量十分薄弱的状况,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做好信息引导、市场培育工作的同时,一方面加强对原有家劳务中介组织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开拓劳务中介机构,批准了“万鑫劳务公司”和“汉先科技劳务输出职业介绍所”成立,壮大了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
二、经验和体会
(一)搞好摸底调查,抓好宣传发动
为切实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抓落实,永德、双江、镇康、云县、临翔、凤庆等县妇联,分别深入个乡镇,开展摸底调查和宣传发动工作,针对大部分女青年愿意外出打工,但怕被骗、被拐以及家政服务员“低人一等”“伺候人”等陈旧观念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永德县妇联在永德电视台设《女性天地》栏目进行宣传;各级妇女组织利用召开村组妇女干部会、群众会等形式,宣传劳务输出的典型事例,并对岁愿意外出务工女性人员名进行造册登记。
(二)实行了劳动力培训输出报表制度
为使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规模化、项目化、制度化,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制作了有关统计报表,实行每月一报的零报告制度,各县(区)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通过“临沧农业信息内部交换网”网上报送,市直有关部门、中介服务组织实行书面表格报送。
(三)抓订单、搞培训、树品牌
各县(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采取“订单式”的培训,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有效的路子,为打造好临沧品牌奠定基础。例如:市就业局下属的桑嘎艺术培训中心,与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国家级级风景区签定培训订单,联合开展以佤文化为主的民族舞蹈艺术培训,所输出人员供不应求。目前已向上述五省输出佤山青年人,使来自贫困山区的佤族青年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就业道路。耿马、云县、凤庆、永德等县委政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有关部门到用工比较多的沿海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与相关部门达成劳务协作协议或直接采集厂家用工信息,直接输出劳务人员到厂家。同时,积极邀请用工单位或沿海有关中介机构到临沧进行实地考察,对前来报名的劳务人员直接进行面试,提高输出就业成功率。
(四)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工程进度
在市、县财力十分困难,没有能力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注入更多经费的情况下,各县(区)及各职能部门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项目落实,为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劳动力培训输出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原创:如:市扶贫办与市技工学校联合举办的劳务输出培训班,市扶贫办从年末安排给双江、沧源、耿马、永德四县的科技扶贫资金中拿出万元,为这四个县的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进行电工、电子等技能培训,同时动员他们加入工会组织。邀请苏州太沧市三资企业欧亚马自行车厂领导亲临学校对这批培训人员进行综合考察面试,所培训专业技能均达到厂家要求,对家庭确实困难,无法解决车旅费的,技工学校负责为每人承贷元的小额信贷,由厂方在个人逐月工资中扣还,使这名学员全部应聘输出到该厂就业。
自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以来,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健全机构是基础;加强领导,部门配合,狠抓落实是关键;筛选信息、提供服务是保证;同时,加强帮助引导,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坚持政府组织与群众自发相结合,农忙与农闲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市内与市外相结合,既发挥各类网络机构的信息服务作用,又发挥各种“能人”的牵头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劳务输出总量,重点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推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术智能型转变,由盲目松散外出向有组织输出转变,使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和稳定就业的重要举措。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在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新型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劳务市场信息不灵、输出渠道不宽,输出工作种类单一
目前,全市尚未形成统一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共享平台,输出渠道不多,信息不灵,输出工种单一,大多数仅靠干苦力维持生计,稳固率不高,有碍于输出工作的开展。
(二)思想观念陈旧,意识落后,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适应能力差,阻碍了劳动力培训输出的开展
长期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农村青年,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保守,外出大胆创业的意识不强,存在着“不愿出去,不敢出去,不会出去”和部份父母不愿意让其外出打工,担心外出打工挣不到钱或上当受骗,安全得不到保障,致使大部份富余劳动力闲置在农村得不到充分利用。加之部份青年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技能单一,输出去后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弱,适应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市外劳务市场发展空间较大,但多以女性员工为主
从各县(区)输出人员以及与我们联系的几家中介组织需要的人员情况来看,市外劳务市场所需员工数量较多,发展空间广阔,但需要输送的时间紧迫,且多以岁以下的女性员工为主,男性员工占的比例较少,要在短时间内组织一定数量的女性员工,难度为较大,这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进一步的扩大输送规模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劳动力培训输出投入不足
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虽然按市场化运作,但全市劳务输出还处于市场培育的初级阶段,中介组织的力量仍十分薄弱,还需政府扶持。各职能部门在从事培训工作中,相应的培训经费得不到落实,而培训对象绝大多数来源于贫困山区,他们有外出务工的愿望,但却无法支付培训费用和外出务工车旅费,成为制约这一新型产业发展的瓶颈。
(五)跟踪服务滞后、信息反馈缓慢
要使输出的劳务人员稳得住,减少一些问题特别是侵害权益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加强输出单位与输入单位的联系,做好劳务输出跟踪服务和信息反馈工作。由于经费问题和此项工作刚起步,多数县在跟踪服务管理和信息反馈方面没有很好开展,一旦发生侵权事件,将对今后劳务输出造成一定影响。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牢固树立劳务培训输出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增强农业发展后的战略地位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配合新闻部门,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多渠道、多形式、多行业的多输出、快输出,营造良好的城乡富余劳动力培训输出就业的社会环境。
(二)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督促各县(区)和各部门对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的贯彻落实,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年度计划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和各有关部门,采取年初签订责任书、月统计、季检查、年终考核的办法,确保劳动力培训输出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广泛参与,演好劳务输入“大合唱”,为全市的劳务培训输出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务工人员技能和素质,打造我区技能型、高素质劳务输出的品牌
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创新培训模式,调整和改革各类培训机构,积极组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通过规范、引导,逐步形成以市为中心、县为骨干、乡镇为基础的农村劳务培训体系;建立培训与输出的互动机制,依照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原创:以培训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和创业精神为重点,把劳动技能、思想道德、政策、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培训和安全常识及公民道德培训,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等培训内容结合起来,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市场竞争能力,就业稳定性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要本着“输前认真考察,输出严格组织,输后加强管理”的原则,严格审查务工信息,把好务工人员思想关、技术关和健康关,以适应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协同用人单位搞好跟踪服务,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