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

第1篇: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OH卡牌(The OH Cards)在心理学中又被称为潜意识直觉卡,是一种心理投射测试及心理咨询工具。它由一位在加拿大攻读人本心理学硕士的德国人Moritz Egetmeyer和一位墨西哥裔的艺术家 Ely Raman 共同研发。自1982年初次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21种语言。2006年,OH卡牌被正式翻译成中文,并逐渐从我国台湾、香港传播到内地。OH卡牌由88张图卡和88张字卡组成。图卡为水彩图案,内容主题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类情景;文字卡可以作为图卡的背景,当选择将任意一张图卡置于任意一张字卡中(如图1),则会有7744种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

一、OH卡牌的心理学原理及主要用途

OH卡牌的图卡可以体现内在心理主题,图画能够刺激人的右脑,引发我们的直觉与情感,从而使内在情绪与心中的渴望被激发出来。字卡主题跟人性阴影面的能量有关,借此刺激左脑,引发我们的理性与分析。OH卡牌利用了心理投射原理,主要融合了经典精神分析的自由联想和荣格的意象原型及集体潜意识,其作用机制类似于沙盘治疗、心理剧治疗和房树人等心理技术,在使用上也更兼具趣味性和便携性。

OH卡牌的心理学用途较为广泛,并且可以用在许多不同层面,从个体辅导到团体辅导,从轻松地说故事到深度的自我探索。心境的投射,可以如镜子一般,帮助我们重新发现自己,多角度了解自己;说故事和故事接龙,可以激发创造力,开启直觉力,增进我们的想象力。个体咨询中,OH卡牌可以辅助来访者找到内在的困扰,澄清自己的想法,并帮助其寻求、探索解决困扰的方法;而在团体辅导中,OH卡技术又得以与团体动力学原理相结合,来帮助我们探索自己和他人的沟通模式,增强自我觉知,锻炼我们的倾听与反应能力,同时可以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促进团体成员交换感情、想法和直觉,在沟通互动中获得支持、感悟与心灵成长。

二、OH卡牌用于中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的适切性分析

正是由于OH卡牌在使用上的诸多优势,使得它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教育、医疗以及企业人员培训等诸多领域。而从整体上来说,OH卡牌的应用对象多以个体和小团体为主,至今未见到将其应用于中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践案例或相关研究资料。

笔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将OH卡牌的使用融入中学心理辅导活动课之中收效甚佳,具备良好的适切性。

(一)主题内容的适切性

中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题及内容选择应当符合不同年级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对于OH卡牌,特别是其中的88张图卡,涉及到的内容可以联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学习心理、挫折、环境适应等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见主题都能够从卡牌中找到对应图卡,心理辅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及课程主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而由于每个人的内心状态及困扰的不同,投射在相同图卡上所反映出的问题和结果也不尽相同,这不仅可以加深教师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为主题内容的深入探讨提供多种的思路和角度,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作用。

(二)形式及理念的适切性

心理辅导活动课遵循团体心理辅导模式,依据团体动力学的原理,强调在活动中的师生、生生间互动。而OH卡牌在团体中的应用同样如此,注重在交流中了解自己与他人间的沟通模式,培养倾听、反应能力以及在安全的环境中表达自我,在与同伴的互动和反馈中得到成长。因此,从形式上来说,OH卡牌的使用方式与技巧同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要求是相契合、相一致的。

(三)教学方法的适切性

首先,为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心理辅导活动课在设计过程中,力求通过多种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参与热情。而OH卡牌在激发学生兴趣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图画和色彩本身对大脑的刺激;第二,OH卡牌在使用中能够变换出多种“玩法”,例如轮流编故事、编排心理剧、补充图画内容、总结归纳感悟等。

其次,心理辅导活动课期待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省、创造等方面的能力,OH卡牌就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工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当面对不同对象,明确不同的教育目标。例如,对于初中生群体,可侧重对学生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而对于高中学生,则应当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OH卡牌加深对问题的探索,学会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

三、OH卡牌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各阶段的应用方法探索

OH卡牌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应用的良好适切性是课程效果的重要保证。笔者尝试在课前预测及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不同阶段(即热身阶段、转换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使用OH卡牌,现对其应用的方式方法进行归纳汇总。

(一)课前辅助测试功能

作为一种投射测验,OH卡牌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发现潜在问题、设计活动主题,并辅助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具体方法:为每名学生随机抽取三套图卡、字卡(内容有意涉及亲子关系、学习生活、自我认知、挫折等方面),由学生以“我”为开头,为三套图卡、字卡编写完整故事。

(二)热身阶段应用方法

抽取7张字卡及一张图卡,由学生进行观察连线,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文字卡。将选择相同文字卡的成员组成一组,人员“先到先得”,每组人数额满为止(即认为“最合适”组额满,则选择“第二合适”的对应图卡组)。组成小组后,每个人轮流分享选择该字卡的原因。该活动可用于课堂分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创设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同组成员都是想法相似、志同道合的人,有助于成员间通过相互交流加深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小团体的凝聚力。

(三)转换阶段应用方法

心理辅导活动课转换阶段是一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成员探索成长困惑的欲求、逐步催化团体动力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活动设计的重点是:以形象具体的方式提出某个被团体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出团体成员中不同观点和不同的认识方式、行为方式的碰撞,催化团体动力。OH卡牌在此阶段的使用方法可以采用结合课程主题及牌组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编写小故事或编排一段心理剧等,引发对问题的探讨。

(四)工作阶段应用方法

工作阶段是心理辅导活动课具有实质性意义的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团体讨论、创意思考、联想活动、辩论活动、机智问答、角色扮演、身体活动、回馈活动、比拟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本阶段OH卡牌的使用方法也较为灵活多样。以下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钟志农所著《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中所涉及到的工作阶段的课程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1.联想活动

教师根据课程主题,选择适宜的图卡或字卡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每人随机抽取一张图卡(或字卡),结合自己的卡牌内容,按照次序每人用一句话进行叙述,小组共同编一个完整故事,并向全班进行展示。此活动过程可以促进小组内的交流互动,并展示在描述同一话题时不同小组各自的思路和独特创意,有助于对活动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2.角色扮演

在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工作阶段使用“心理剧”的方法,即利用图卡或图字搭配卡编排心理短剧,进行角色扮演,从而起到辅导效果。

3.纸笔练习

将图卡内容印在白纸中间,结合课程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在图片空白处进行补充作画,形成一幅完整画面,并结合课程主题内容编故事,向大家说明图画所蕴含的道理。集体作画的环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级所设置的目标应有差别。对于初中学生可侧重创造力培养和表达能力训练;而对于高中学生,则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培养其自省力及理性分析能力。例如,图2为高一年级学生的小组作品《面对死路》。学生叙述:“两个人同时走进死胡同,一个止步退缩,另一个人坚持向前。结果坚持前行的人走到跟前发现铁丝网下有洞,墙上还有梯子可以通往外界。”该小组完成的困境图片,旨在告诉大家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只要坚持不退缩,就会看到希望。

图2 学生作品《面对死路》

4.身体活动

小组成员站成一列,教师随机选取一张图卡或字卡,呈现给小组最后一名学生,组员利用表情和动作在小组内传递卡牌内容,其形式类似于团体辅导活动中的“驿站传书”“人体拷贝”。该游戏能使学生在互动中体验无声的沟通过程,了解信息的传递方式,促进团队合作,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初中及高中年级学生均可操作,可用在“沟通”“合作”等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中。

5.比拟活动

心理教师根据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程主题选择适宜的图卡,要求每名学生结合图卡内容及内心想法,以诸如“父母的责备像……”“同学之间就像……”等形式造句,让学生通过比拟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6.回馈活动

每个小组随机分配一张图卡,并按组员数分发相应数量的字卡,字卡在图卡绕成一圈,如图3所示。每名组员依次将此图卡放在认为最合适的字卡上,过程中无语言交流,其他成员进行体验。一轮之后,组员轮流分享感受。本活动更加适合于高中学生,可应用于“人际交往”类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目的在于培养训练学生在人际互动中的共情能力及换位思考能力;其次,还可以围绕心理辅导课所设定的相应主题,指导学生深入交流和探讨。

图3 回馈活动示意图

(五)结束阶段应用方法

心理辅导活动课结束阶段的目的在于为本次主题探索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并引导、激励学生将课堂上的活动体验与课后的生活实践更好地衔接起来。在此阶段,OH卡牌同样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开展活动,并起到积极良好的效果。

1.完善结局法

结合课程所感悟到的内容,为相关主题的图卡故事编写一个积极的结尾,或补充上一些图画,使它看起来更加积极美好。本活动的设计运用到叙事治疗、绘画治疗、积极心理治疗的相关理念和技术,在为课程主题内容的探讨画上圆满句号的同时,也能及时了解本堂课对学生认知及情绪转化的收效,可以作为团体辅导后的课堂反馈。

2.分享感悟法

每名学生利用抽到的字卡词语,结合该课程中感悟到的内容,总结一句积极的话语或建议,小组间进行分享。活动设计理念与OH卡牌类别中的“涟漪卡”“彩虹卡”相似,即归纳“正能量”的话语,并在组内及组间传递这种“正能量”。

相比造价高昂的沙盘等心理辅导设备,OH卡牌具有价格便宜、携带方便、使用灵活等重要优势,而操作的原理及起到的作用均与沙盘治疗相类似。并且,OH卡牌对心理咨询师专业水平及咨询技术的要求较沙盘治疗也更低一些。也就是说,对于很多心理学专业基础较弱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来讲,OH卡牌更容易上手。

第2篇: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法 中学职业心理辅导课

【Abstract】 existing middle school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counselling class existence very many malpractices,have not been able to play the role which should have. The participation type teaching method can overcome these malpractices. The participation type teaching method has ,the psychological test,the hypothesized game in the middle school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counselling class concrete application form,"please comes in" the course,the opening network teaching and the system graph and so on,is optimized teaching way which one kind is worth initiating.

【Keywords】 participates in the type teaching method middle school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counselling class

【中图分类号】:G63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09-0078-03

1问题的提出

九月,是个喜人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很多年轻的学子开始了他们人生新的历程――跨入了大学的校园,成为天之骄子。但是,进入大学不久,很多学生就发现,所读的专业不适合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多中学不是开了职业心理辅导课指导学生升学就业吗?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学职业心理辅导课存在很多弊端,效果一直不是很好。传统的职业心理辅导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①以书本、教师为中心,把学生看成是“听众”,是被动接受讲述的群体,忽视了学生是能动的学习主体,具有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②没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把教学过程看成单项的信息输出过程,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③“满堂灌”的输入法使得很多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厌学情绪,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了非学习的行为,使职业心理辅导课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要改革现行的课堂单向的灌输的教学模式,就必须找到一种能够长期、持久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方法,就是能达到这种效果的方法。

2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置,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习是学生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创造意义、产生新知识、获取技能及情智发展的活动过程”,学习成果有赖于学生的主动介入及教师丰富、科学的教学活动(环境)的提供和设计。参与式教学的最大特色是以组织活动的形式来开展教学。

参与式教学应遵循几个原则:

2.1平等参与,共同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者,而是协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学习内容和形式的主动创造者,也是教师的合作伙伴。

2.2尊重多元,形式多样。教师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允许学生存在差异,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把他们各自有个人特色的观点表达出来。

2.3用已有经验,主动构建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知识不仅是自己经验的构建,更重要的是学生已有经验的构建,所以在课堂中应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关注他们的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指导他们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2.4重视过程,促成变化。参与式教学强调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过程中体验,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充分体现知识的生成性。

2.5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结合。参与式教学提倡在真实的环境下开展活动,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促使参与者把实际遇到的具体的问题上升到抽象,而能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参与式教学法在中学职业心理辅导课中的具体应用形式

参与式教学法应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参与式教学应遵循几个原则,结合中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职业心理辅导课的要求,我们采用了以下的一些具体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3.1访谈――“小记者采访活动”,目的是帮助中学生明确什么是职业、职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事职业的多方面意义。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周围同学,问他们问题“你认为职业是什么,职业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并把回答记录下来。然后把学生分成五人一组,在小组内把被采访的同学的回答念出来和大家分享,小组讨论总结,得出什么是职业的结论。最后每个小组推举一个人向全体成员展示自己小组成员的讨论成果。这种参与式教学方式的特点是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通过访谈和讨论,他们了解了别人的观点,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同时培养了他们好问、善思、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3.2心理测试――职业兴趣测验、气质测验、性格测验、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目的是帮助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为将来职业选择提供依据。具体的做法是给每位学生发测验问卷,让他们按照指导语要求,自己客观地回答填写,并给他们提供评分标准,让他们自己评出分数并根据老师给的解释说明,看看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适合何种职业。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把适合同样(类似)职业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老师可提供一些把握自己职业潜能选择专业或职业成功的典型,以启发学生自主择业,不为某门学科成绩差所束缚而自卑,也不盲目按家长或老师所安排的职业道路走。这种参与式教学方式的特点是让学生学会借助一些科学有用的工具来了解自我,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探索问题、独立作出决策的能力。

3.3虚拟游戏――“拍卖会”,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拍卖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体验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和别人的异同,并根据价值观来选择职业。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把游戏规则和拍卖的东西介绍给学生。然后选出拍卖师(可以每一次换一个人),按游戏规则进行拍卖。最后进行交流和讨论拍卖的感受和收获,例如“你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商品?在拍卖中你的心情如何?你选择的商品和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应该追求什么?”。这种参与式教学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能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避免了老师对价值观教条式的讲解。

3.4“请进来”讲座――邀请成功人士作专题讲座。目的是为中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让他们理解到正确选择职业对一个人的成功的重要性,以及懂得如何从中学就开始为以后的职业做相应的准备。具体做法就是请一些成功人士到课堂来讲学,介绍自己在中学阶段如何正确选择了自己的职业的方向并为以后的职业作了哪些准备,并和学生进行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这种参与式教学方式的特点是让学生能够面对面和这些有社会经验的过来人交流,缩短了学生和社会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在中学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准备有些感性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职业心理辅导课的热爱。

3.5开放的网络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职业的发展趋势。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到指定的网站去浏览有关社会对人的需求和职业发展趋势的情况,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他们在网上了解到的信息,总结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职业的发展趋势。这种参与式教学方式特点是运用网络来进行教学。网络教学是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兴起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它具有教学资源丰富、交互性强、以学生为中心等多种优势,能够激发学生对职业的探讨,并培养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的信心。

3.6制图表――订职业研究表和职业行动计划表。制定职业研究表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综合各种信息进行比较,选择出自己适合的职业。制定职业行动计划表的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有计划,知道该丛哪些方面为所选择的职业做准备,且知道在什么时候在哪些事情。这些都为学生的职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具体的做法是老师把职业研究表和职业行动计划表样本做成多媒体课件或幻灯呈现给学生。学生依据样本制定自己的职业研究表和职业行动计划表。然后小组交流,一起研究职业研究表和职业行动计划表的制作是否准确。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特点是培养了学生独立制作书面目标的计划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思考,亲自动手描绘自己未来的蓝图并能够对实现目标的每一个步骤有清晰的认识。

除了以上的形式,参与式教学还有很多有价值的做法,例如“头脑风暴法”“个案研究”“辩论”等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来选择。

总之,参与理念下的职业心理辅导课克服了传统的职业心理辅导课的弊端,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学职业心理辅导课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为以后的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优化了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峻.参与式教学:透视与反省[J].教育科学研究 ,2005(12)

2柳岩.浅谈参与式教学法[J].教育革新,2005(12)

第3篇: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心理辅导活动课又称体验式心理辅导课是在学生人人参与的共同活动中,教师协学生不断地在情感体验中,经历“认知——行为(交往)——再认知——体验——新认知”螺旋式上升的心理适应及矫正过程,从而达到辅导目的的心理辅导课程模式。

教育的对象时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所以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和理念。教育“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学习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对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培养出一个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如何将心理辅导活动课落到实处?

案例:心有千斤结

活动规则:让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大约20人一组),让学生记住自己左右两边的学生,接着让他们打乱顺序走,尽量挨近些,老师看学生走乱之后喊停,让学生站在原地找左右两边的学生,和他们手拉手。最后让乱成一团的学生想办法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想办法解开结,还原成刚开始手拉手的圆形。

第一次游戏中学生们议论纷纷,想办法解结,忙得不亦乐乎。花了很长时间才解开这个“千斤结”。学生们脸上乐开了花。此时我引导学生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活动中的体验,思考怎样才能使结解得更快一些。学生们各抒己见:“我觉得团结最重要。”“我觉得要冷静下来理清思路。”“我觉得大家相互协调好。”……接着,我让学生再次做这个游戏,让他们共同想办法使游戏的速度加快。之后再让他们纷纷畅谈总结。

第4篇: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团体辅导能力;评价方式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专业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教学目标。但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出现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模式不足,缺乏师资和实践教学环境等问题,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笔者认为,本课程应以培养团体辅导能力为教学目标,采用讲授、演示、实操练习、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应结合理论和实操,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专业能力。

一、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现状

根据教育部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着重培养具有从事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咨询方向的一门重要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能力为目标,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教学。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存在许多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脱节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指出,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心理学专业强调课程设置的应用性,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但在当前高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过程中,基础理论教学仍是主要组成部分,缺少对学生团体辅导能力的训练,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专业实践能力,导致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脱节[1]。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对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需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选择一些适宜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比如,课堂中穿插模拟团体练习,可以让学生对团体辅导有直观地体验和观察学习的机会,进行分组团体实操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团体辅导能力,多种团体实践教学可以巩固专业技能。但是当前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评价方式单一

教学评价是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主要采用统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如考试、终结性评价等,这种单一性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2]。在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展开教学评价,只注重最终结果,并未关注学生参与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的思维升级、认知提升、态度改变等因素,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致使评价结果不够准确。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单一的评价方法已经不适合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的发展,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四)缺乏师资和实践教学环境

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特有的操作性,需要大量师资和教学资源来配合实践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团体辅导课程师资匮乏,一般只有一位教师授课,并且教师接受专业训练不足,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化,实践仅仅是知识讲授加课堂演练。另外,因为团体心理辅导还没有被社会广泛接受,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机构较少,学生缺乏专业实践的环境,导致很多实践只能停留在教师演示的环节上,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之前接触团体辅导的机会少之又少,不利于毕业后开展相关工作[3]。

二、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探究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可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以培养团体辅导能力为教学目标

在以往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中,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根据教育部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着重培养具有从事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操性特点,应以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目标[4]。因此,笔者将本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小学独立设计和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具体而言,包括三个目标:一是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二是学会团体方案设计,三是具备带领团体的能力。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是基础,学会方案设计是成功实施团体辅导的前提,培养带领团体的能力是最终目标。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门理论性和实操性都很强课程,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又要掌握相关实操技能,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达成此目标,因此,该课程教学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团体辅导的过程主要包括热身—自我探索—总结三个阶段。在实践探索过程中,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获得预期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结合团体活动的方式,灵活地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操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行为、情感和认知上积极投入。第一,讲授法。在理论授课部分,教师采用讲授法能够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团体辅导理论知识,为后面的团体实操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作为辅助工具进行知识讲授,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录像、计算机等,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第二,演示法。观察学习是团体辅导技能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带领一个团体进行现场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可以直观地学习团体辅导中的技术、方法,为实际进行团体辅导做好准备。第三,实操练习法。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团体辅导的技能,而掌握技能的最佳方法莫过于实操练习。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组团体练习,把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训练技能[5]。第四,讨论法。针对团体演示和实操练习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修正。具体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对一个共同问题的出现原因和解决办法深入探究,还要在讨论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发表和不断修订自己的看法,使团体辅导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重在体验、领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达成团体心理辅导教学目标。

(三)结合理论和实操的“四步走”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设计中,既要关注理论讲解,又要突出实践教学,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出以实践为导向的“四步走”教学模式,分别是理论授课、团体演示、分组实操和课外实践。第一步包括六次理论授课,讲解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将在第1、2、4、6、8、10周进行。理论课是学生掌握团体心理辅导技能的基础,授课内容以团体发展历程为主轴,依次讲解团体准备、创始、过渡、工作、结束五个阶段,以及团体辅导在中小学的应用。第二步包括四次团体演示,将在第3、5、7、9周进行。教师带领12名学生进行一轮团体辅导,其余学生观摩学习,并做观察记录。团体演示根据团体发展历程设计,包括创始、过渡、工作、结束四个阶段,分别在相应理论课后进行,使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每次团体演示80分钟,之后用20分钟对团体进行反思讨论。第三步包括五次分组实操,将在第11~15周进行。将班级学生分成4~5个小组,小组合作设计团体辅导方案,经教师指导修改合格后,分组展开团体实操。每次实操80分钟,教师轮流对各小组观察记录,之后教师用20分钟进行督导反馈。第16周进行分组实操总结汇报及本课程总结。第四步是课外实践,包括团体工作坊和中学团体实践。每学期教学实践周(两周)期间,授课教师带领一组学生连续开展5次以上的团体辅导活动。同时,教学实践周期间教师也会带领学生到中学观摩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在教学实习中,授课教师带领毕业论文组的学生需要到中小学开展6~8次团体心理辅导实践。通过这些课外实践,帮助学生在更深入掌握专业技能。

(四)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课程评价方式既能够评价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又能够有效引导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全方位评价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首先,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包括团体演示中学生的观察记录、分组实操的方案设计及实施效果,以及学生参与讨论,出勤情况。结果评价是对每位学生独立设计的团体辅导方案进行评价[6]。其次,教师和学生都参与评价。团体实操中如果单由教师评价,那么学生参与似乎仅是表演给教师看,缺乏主体意识。请学生对自己参与团体、实际收获进行评价,作为成绩的一部分,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对学生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团体辅导方案的水平进行评价,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

第5篇: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传统的体育观念里。某些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一味的身体练习和单调的课堂理论课上,不重视心理教育教学或缺乏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虽然身体练习仍然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心理疏导和课件的匮乏,或研究人员对体育科目这两项的开发重视不够,致使在众多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日益丰富的今天,体育教学对这两项却极为匮乏。其实结合心理疏导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人性化、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这两项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学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感性化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从事身体练习。 我从事体育教学后,在一次篮球课上讲到传切、空切、联防等篮球战术配合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篮球基本战术知之甚少,因此学生在配合教师进行战术示范时表现迟钝、紧张,结果花费了许多时间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又组织学生看录像,由于没有专门的篮球赛进行讲解,结果学生往往被录像中的扣篮等精采场面所吸引,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配合上,教学效果自然不容乐观。图解法教学不直观且繁琐,与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不吻合,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总结几次对篮球战术配合教学的失败教训,我开始尝试运用心理疏导趣味性和多媒体游戏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我采用由广东一家电脑公司制作的“篮球”多媒体游戏光盘,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随意设置比赛环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致。课外活动时许多学生主动模仿练习,并且在班组篮球赛中能够作出精彩的战术配合。同时,还模拟裁判。将球类的比赛场面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作裁判,利用键盘对画面中出现的犯规情况进行裁决,在规定的时间内电脑会对裁判员的水平进行打分。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师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球类裁判法的了解。

另外,我还针对校本特点提出了心理健康活动周方案和教案,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开展得很成功,相信此次项目的开发会一直延续下去并变成我校体育教学的特色。下面是具体方案和教案:

德保县巴头中学第一届心理健康活动周方案

一、活动宗旨

本着以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特策划巴头初中第一届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

二、活动主题

构建和谐校园,让心灵充满阳光

三、活动目的

1、普及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提高师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

2、营造校园心理教育的氛围,扩大心理教育的影响;

3、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四、领导小组

组 长:黄世伟(全面负责)

副组长:梁明友 (负责宣传、策划工作)

周珍义 (负责师生趣味运动会的组织工作)

组 员:李昌镇、黄翠引 (具体负责师生趣味运动会的组织工作)

隆雨辰、陆慧明 (负责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的组织工作)

陆 毅、许英者(负责横幅、标语等的悬挂、张贴,舞台的布置)

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五、活动时间

2012年5月14日——5月18日

六、主要活动内容

1、第一届心理健康活动周启动仪式(时间:星期一升旗仪式时)

2、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时间:星期一班会课、参加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3、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⑴、中考考前心理辅导讲座(时间:星期一班会课、参加对象:九年级全体学生)

⑵、考试心态的调节讲座(时间:星期三晚自习第三节、参加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

⑶、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讲座(时间:星期三晚自习第三节、参加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

4、“呵护心灵,健康成长”黑板报比赛(七年级)

5、“健康心理,美丽人生”手抄报比赛(以八年级为主,其他各年级均可自由参加)

6、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展(5月14日——5月18日)

7、心愿墙(5月14日星期一第八节)

8、师生趣味运动会(5月14日——5月18日17:10——18:10)

9、心理教育影片欣赏(5月18日星期五晚上20:10——22:10)

10、心理健康活动周颁奖典礼及总结(5月18日星期五晚19:00——20:00)

七、具体活动安排

(一)、第一届心理健康活动周启动仪式

1、时间:5月14日(星期一升旗仪式)

2、地点:学校操场

3、参加对象:全校师生

4、活动内容:校领导讲话致辞、学生代表在国旗下讲话,同时将活动方案张贴于校园宣传栏,在师生中宣传第一届心理健康周活动,为其它系列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5、要求:横幅一条“德保县巴头初中第一届心理健康活动周”。

(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活动时间:5月14日 第七节班会课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活动内容:各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主题,开展内容积极、形式丰富多彩的心理主题班会。

(三)、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1、2012年中考考前心理辅导

活动时间及地点:5月14日下午第七节、大多媒体教室

参与人员:九年级全体学生

负责人:梁明友、黄芝采、黄科兴

2、考试心态的调节讲座

时间及地点:星期三晚自习第三节、大多媒体教室

参加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

负责人:黄子蛮、言天堂、李世秋

第6篇: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一、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开展好教育培训活动,结合行为规范教育月,组织好开学典礼。

1、以“衣冠整,谈吐雅,举止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召开主题班会,开展诗歌朗诵活动,开展板报、手抄报设计大赛活动)

2、开展“衣冠整,谈吐雅,举止端”——“文明校园我先行”、“文明家庭我有责”、“文明使者进社区”,系列教育活动并准备成果展示内容,以此来强化落实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到人人知晓活动主题,培养目标。

3、进行《德育规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文明礼仪读本》内容学习,做到“人人知规范”,“人人明礼仪”,把学习内容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

4、将校级文明岗、年级文明岗、班级文明岗值勤工作落到实处,加强规范三级文明岗值勤制度。

5、根据不同年级,落实不同的养成教育目标。

七年级:迈好中学第一步,做合格中学生,强化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四杜绝五做到》等的要求,做到全员达标力争优秀。

八年级:迈好青春第一步,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学生。提高《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四杜绝五做到》等的要求的认知率和形成率,达到优秀水平。

九年级:迈好人生第一步,做合格的有特长的毕业生。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上,努力成为行为规范示范年级在此基础上狠抓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6、通过“文明班集体,文明学生评选”落实良好行为习惯。

7、规范升旗检查制度,提高学生爱国意识。

8、做好现代化学校评估验收迎检的各项工作。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与各项竞赛活动。

1、4月份第二周,开展“红烛颂”的感恩教育活动。

2、喜迎建国六十一周年,开展“祖国万岁”的“班班唱”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各班要选唱统一推荐曲目,开展班级合唱活动,举办班级合唱比赛)9月底举办年级合唱比赛并在校会,升旗时间请优胜队进行展示。

3、开展以喜迎建国六十一周年为主题的阅读创新读书交流活动。

4、组织安排七、八年级军训社会实践活动。

三、加强法制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自护意识。

1、请法制副校长,交通安全辅导员进行相关法制安全教育讲座。

2、每月利用校会、晨讲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安全系列教育。

3、组织实施全校学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紧急疏散演练活动。

4、组织开展法制、安全系列教育活动的黑板报、手抄报、漫画作品的评比、竞赛及成果展示活动。

四、加强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德育干部的队伍建设,提高德育队伍整体素质。

1、通过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

2、开展班主任、德育干部工作的研讨会。

3、完善建全助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使助理班主任融入到班级教育管理之中。

4、积极组织班主任与助理班主任参加市区级各种班级建设培训活动。

5、规范班主任工作手册的使用,使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具有针对性,提高班集体建设水平。

五、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建立建全,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2、成立心理辅导教师中心组。

3、建立建全心理咨询室教师值班制度,固定开放时间。

4、开展好全校学生的团体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

六、充分利用三结合教育网络,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积极争取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发挥其教育功效。

1、组织开展家长学校的授课。

2、坚持定期的四方联席会制度。

第7篇: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学校心理咨询的全部对象就是学生,因此与社会上的一些心理咨询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下面本人将就几年来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在学生心理咨询中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的经验谈一下。

1.首先要尊重对方。

即对前来咨询的学生的“无条件的尊重”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尊重是无条件的是整体的接纳,不但包括他的长处,连短处都一起包括在内。先尊重他人,就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有这样的前提就消除来访者的心理隔阂。中学生日常的活动场所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中,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呵斥,中学生大部分是以“小”的身份出现的。来访者前来咨询,已经鼓了很大的勇气,而且也表明其人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想改进。对他的接纳有利于他对自身的表达,更可以增强他的改正“缺点”的信心。因此来访者应聚焦于来访学生的内部感情,在共同感受体验中促进来访学生的自我探求和自我表现。辅导老师应该沉着、冷静、温和地倾听来访学生的倾吐并时而对应。另外目光要与学生的眼神有交流,不能象审问学生一样,多一分温和,少一分严肃。这样访学生感到你是非常认真地在倾听,让学生觉得是受到十分的尊重,这和谐的关系影响着咨询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良好帮助关系的形成,使咨询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要真诚相待。

就是教师在辅导关系中真实的展现自己,表里一致,言行一致,诚恳忠实地对待来访者。有效的心理辅导教师是真诚、真实与可靠的,他们语言及非语言行为都是完整的,因为心理辅导是建立在交谈基础上的平等的关系。倘若欠缺了这一真诚,信任的关系就很难出现,而辅导的结果就会因而大受影响。所谓“真诚”,就是辅导教师在辅导关系中要以“真正的我”出现,不会有保卫式的伪装,不会将自己隐藏在专业角色的背后。同时,更不会象一个技师般在完成例行工作。相反的,他会很开放,很自由又很个性化地投入在整个关系中,他能表里一致、真情流露。

3.能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

人、事、物是多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之间的互动也有所不同,因此有时改变一下交流的方式,也许问题会迎刃而解。比如,闲聊:在下课的路上、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有事没事地与学生散步、聊天,这样往往能使学生向你敞开封闭的心扉,使你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到你通过其他渠道所不能了解的事情,并且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比如,QQ电子邮件联系:班主任可以建一班级QQ群,在QQ聊天中教育学生,引导其正确上网。利用“伊妹儿”给学生写信,学生可以和老师公开讨论,也可以选择向老师说“悄悄话”,谈学习、谈家庭、谈情感,交流、互动、共勉,尤其在寒暑假能实现远程“零距离”沟通。还有家访、电话联系等等沟通手段。

4.要学会产生共鸣。

即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不但要有能力正确的了解当事人的感受和那些感受的意义,同时还要将这种了解传达给对方,从而促使当事人对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有更深的自觉和认识。学生前来咨询,多有一种畏惧心理,有一种对不被理解的担心,所以他在向你叙述他的症状和感受时很多时候不敢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经常绕来绕去,或者是根本涉及不到他想要咨询的内容上。心理咨询老师的共鸣正是可以让学生克服这种畏惧和担心,使他们直面他们的内心感受,并且用适当的方式把他们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使心理咨询老师能够把握到学生的需要所在并给他们提供必要、适当的建议或者方法。

5.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8篇: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关键词]班级心理辅导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邴倩(1976- ),女,山东冠县人,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青少年社会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山东 聊城 252059)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094-02

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力图突破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的局面。班级心理辅导通过关注大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促使其人格健康全面地发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班级心理辅导的优势

班级心理辅导是指以班级为单位,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目标,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相对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等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班级心理辅导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班级心理辅导是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每个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会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遇到或大或小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若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严重的会导致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要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除了采用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解决已出现的问题,还应采用各种方式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班级心理辅导就是以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通过班级心理辅导的各种活动帮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在大学中可能或正在面临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个性或心理上存在的不足,进而帮助他们学习解决各种问题的有效技能并引导他们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可能或正在遇到的问题,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班级心理辅导受众面广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可以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但在解决大学生实际心理问题方面效果不甚理想。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帮助的主要是那些存在较为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相对而言受众面较窄。团体心理辅导虽能利用团体动力在短期内产生较好的干预效果,但一般是6~12人,规模比较小,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进行心理辅导,可以就班级多数同学在某阶段遇到的问题为主题开展活动,既能有效解决问题,又能更好地发挥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扩大受众面。

(三)班级心理辅导能够充分利用班级的团体资源

班级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积极的班级规范和舆论导向、融洽的班级心理气氛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全班学生一起参加的班级心理辅导有利于促进有凝聚力的成熟班级团体的形成,更好地发挥班级团体的作用。一方面,良好的班级氛围和人际关系能够直接改善大学生的支持系统,使其在遇到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时可以得到班级内更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通过班级心理辅导,可以在班级内形成民主、安全的班级环境。在温暖、接纳的班级团体中,大学生可以大胆尝试用新观念认识问题,用新的行为方式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易于巩固和迁移

一般说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结束后,需要当事人自己理解内容、自我成长。而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团体是招募的,通常在辅导结束后就自行解散了。所以,这几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都不易巩固。而自然存在的班级不会因心理辅导结束而消失,学生能够继续在原来团体里实践新学会的良好行为,并且进一步交流新实践的心得体会,有利于辅导效果的长期巩固。而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辅导,班级不仅是辅导的团体,同时也是以后应用新技能的主要团体,学习的结果更容易迁移到日常与同学的互动中。

二、班级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设想

(一)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目标

作为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核心要素和评价辅导效果的依据,辅导目标是对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结果的设想,辅导的内容与活动方式都应围绕目标来确定。班级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不同的层次与要求,包括最终目标、一般目标和单元目标。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发挥潜能并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一般目标是指任何主题目标的班级心理辅导都需要包含的目标,主要包括帮助班级成员悦纳自己,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班级成员的归属感,增强他们的自立意识,提高独立解决问题和作出决定的能力,帮助他们澄清并修正个人价值观等;单元目标即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几个相关的具体活动完成有关辅导内容,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从而实现预期的设想。在设计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目标时,首先,要根据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及成长中常见的问题和困惑确定年度目标,据此再确定各学期的每个单元目标;其次,可以让学生参与目标的确定,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制定的目标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内容与方法的设计

就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内容而言,应依据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各年级学生常见的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从总体上看,大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一般包括适应性辅导、人格心理辅导、恋爱心理辅导、职业心理辅导等方面。

适应性辅导的主要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从入校开始,必须在陌生的环境下独立生活和学习,为帮助学生尽快地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可有针对性地从人际关系、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耐挫能力等方面开展班级心理辅导。人格心理辅导是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乐观积极的心境,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随着大学生恋爱现象的普及,恋爱心理辅导势在必行。通过适当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恋爱与友谊,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习的关系,理智对待性问题,学会将恋爱关系规范在法律、道德、伦理等范畴内。职业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升职业发展潜力并顺利就业。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未来将从事职业的特点及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端正求职观念和态度,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职业能力和兴趣等,努力达到从业者资格的要求;其次,要尽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教给学生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各种心理技能,帮助他们在求职时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提高就业率。

大学班级心理辅导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常用的有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讨论、价值澄清、心理剧、纸笔练习、幻想练习和音乐表达等形式。

(三)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评价

评价是大学班级心理辅导必不可少的环节。受大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自身复杂性的影响,应对辅导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辅导过程、辅导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综合性评价,既要考察辅导目标是否达成,又要评价辅导过程是否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通过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成长,激励辅导者改进活动方案,并促进辅导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三、实施大学班级心理辅导的建议

(一)加强对辅导者的培训

目前,大学班级心理辅导一般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各院系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其中后两类教师是班级心理辅导的主要组织者和辅导者,但班主任和辅导员一般由各个院系的专业教师担任,他们往往缺乏相关心理学知识及辅导技能。要保证班级心理辅导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的规范要求进行,而不是混同于一般的主题班会活动,需要对辅导者进行培训,只有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辅导者才能保证辅导活动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培训时一方面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辅导者了解团体辅导的基本原理,掌握班级心理辅导的作用和适用范围,能够独立设计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方案;另一方面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技能的训练,要求他们掌握常用的技能技巧,如倾听、复述、提问、具体化、自我表露、引导、共情、支持、保护和总结等,并能够灵活运用,特别要注意,这些技能要在实际应用中反复训练并接受培训者指导后才能真正掌握,保证辅导者能够独立实施班级心理辅导。

(二)注重活动后的交流和总结

虽然班级心理辅导多数采用结构化的活动方式,但班级心理辅导不是只由活动组成的,更不能把班级心理辅导等同于召集学生做游戏。因此,活动后的分享和总结是班级心理辅导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该环节中要让学生学会了解和概括自己在活动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学会合理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同时,也要努力培养学生移情能力,促进他们认识并体会其他同学的情绪情感,学会聆听和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态度,通过相互交流,引导学生获得更客观的自我认识,最终通过对话和协商帮助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掌握更多可行的解决办法。为确保该环节目标的实现,辅导者要创造和谐、平等的辅导气氛,引导和支持学生积极发表意见,主动与他人沟通。如果学生的发言出现明显错误或比较偏激,辅导者不能直接否定学生,而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该问题进行讨论来澄清错误认识。

(三)将班级心理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退缩、敷衍或自我封闭等各种消极情况。其中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因为没有做好开放与成长的准备或没有心理成长的意识,辅导者要通过持续地接纳、支持,充分热身,从而使其感染情绪,融入集体,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发展。还有个别学生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由于班级心理辅导是团体活动,这些学生出于害怕泄露隐私等原因,自我暴露不深刻,辅导者要善于发现并引导或鼓励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使班级辅导与个别辅导互为补充,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目前,班级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受到研究者普遍肯定和认可,其应用也日益广泛。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在整个大学阶段,都应针对大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特点及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广泛开展相应的班级心理辅导,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锻炼意志与耐挫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增强,沈之菲.班级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朱爱胜,崔景贵.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与对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刘宣文.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研究,2002(5).

第9篇:中学生心理辅导总结范文

一、明确任务与工作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心理教育有其特殊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因此,它也具有可塑性,在这一时期,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增强自控能力,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不断认识自我,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就成为心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懂得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如果出现心理问题,也是最容易纠正的时期。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不断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心理教师的中心任务。

二、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1、中学时期是人生身心发展的最高峰,是心理和生理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家长压力和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等,常常产生茫然和不知所措、因此,感受和体验也最多,有着诸多的成长困惑和烦恼,伴随着认知的发展、性意识的觉醒、不成熟的成人感、成绩分化激烈和对同一性困惑问题,常常出现心理行为、情绪、自我意识的偏离,所以,心理教师必须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差异,男、女生的心理差异,如:男生主要表现为抑郁、不受欢迎和违纪等方面, 女生主要表现为躯体诉述和思维障碍, 掌握引起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如害怕、逆反、焦虑、冲动、依赖等。

2、遵循中学生的思维、个性、情感等发展规律,了解并掌握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共同性和差异性,在学生智力飞跃发展和个性逐渐形成的最佳阶段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对学生形成健康的身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三、不断学习,掌握和创新心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了解中学生常见的五种心理问题:学校适应不良、强迫型抑郁型、焦虑型、恐怖型的干预方法,通过正确运用心理分析、当事人中心辅导、理性及情绪干预、激发兴趣、鼓励表扬、宣泄、自我暗示、交流沟通等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心理障碍没有特定规律和模式,心理问题也各不相同,所以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研究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了解心理问题成因,找到最佳解决方法,对症下药,解除学生心理困扰。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注重实践,突出活动为主心理教育特点,懂得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在开展心理工作的重要性,确定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主动性,

四、培训和指导班主任、其他教师及学生家长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建议学校尽力选择具有健康心理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并利用知识讲座、理论研究、案例分析等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问题成因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以及干预方法,及时调整学生心理,防止心理问题发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针对个别学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因此,应指导教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和指导,只有得到全体教师、社会、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更好的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五、咨询室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