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投资风险防控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投资风险防控报告

第1篇: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

20XX年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紧密围绕公司“大连接”战略及“一体两翼”发展策略,创新管理模式,优化审计流程,提升建设项目审计效率及质量,促进加强工程全过程管理和风险防范。

1、造价审计严控公司投资风险

通过预算、结算、竣工决算三类建设项目审计,防范投资风险,并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促进建设部门加强工程全过程管理。20XX年1至10月,建设部门送审项目共xx个,送审金额XX亿元。审定项目XXXX个,审定金额XX亿元,平均审减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设部门送审XX个投资项目,投资金额XX亿元,年内全部完成并竣工决算审计报告;开展XXX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总金额XX亿元,提出审计事项XX个,均获得业务部门认可并纳入整改计划。

2、多管齐下实现审计提质增效

一是加大协同,积极配合工程线条超长项目清理,持续缩短造价审计时长。截至20XX年11月,现场勘查XX次、三方对数XX次、四方会议XX次,XXX个长期未定案项目审定时长比往年提速18.49%。

二是通过嵌入式风险防控机制及后评估项目,持续提升造价审计质量。截至20XX年11月,组织造价审计机构签署廉政承诺书XX份,廉洁风险关键职位每季度开展面谈9次;通过后评估项目,对20XX年4月-20XX年9月审结的XXX个建设项目进行检查(抽检占比6.94%),涵盖基建工程、通信工程、网络维护以及物业维修项目,涉及XX个造价审计中介机构。 

二、存在的短板与困难

1、省公司建设项目审计新系统将于20XX年1月正式使用,目前待办工单目录未呈现流程环节、影响按优先顺序及时处理,报表数据输出等功能有待完善,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2、20XX年省公司集中管理成本类送审项目后不再划拨内审线条成本类审计费,部分归属历史审计合同的长期未定案项目,审定后需支付成本类审计费,存在超管控金额风险。

3、集团公司工程管理攻坚行动对审计时效性要求高,送审资料完整性、单价和工作量核定存在争议,建设部门对审计时长、流程环节的预期,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影响审计服务满意度。

三、20XX年计划

新的一年,我们将抓住投资审计服务转型机遇,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支撑手段,开展大数据分析监测,同时强化嵌入式风险防控,为建设部门做好服务支撑,有效防范公司运营风险。

1、立足投资审计服务转型,做好建设项目服务支撑

对外加强与省公司内审部关于建设项目审计管理新系统专项沟通,在后续系统功能与优化中,重点解决待办工作分类、部分审计环节并行、报表数据输出等难题。对内借鉴省公司及其他地市公司先进经验,推动建设部门整合建设项目,合理压缩送审项目数量;开发送审排队系统,优化资料交接流程,缩短等待时长,更好的支撑建设部门项目送审。

第2篇: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债券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定期收取固定的利息,所面临的是被投资者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

3.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

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策略

1.企业管理者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

企业的投资,在多数情况下只能依靠对有限的信息资料分析做出决策,这不可避免地使经营决策带有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主动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尤其是要使财务负责人知道,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将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2.企业要建立针对财务会计的激励机制和岗位责任制。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财务会计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并赋予各岗位权责,使之相互牵制,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二是财务管理的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要适应企业经营方式与发展模式的变化,要动态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以预防和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

目前对于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是会计核算在只手遮天。严格意义上的绩效监督和财务管理仍然进展缓慢。无论是投资选择还是财务运行,都很难做出高质量的深度分析报告。

三是强化企业的价值管理,并与企业的实物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会计核算部门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激励与责任相结合,既能达到提高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功效,又能给责任予以约束,建立权责利相对应的合理机制。这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

3.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监控的一个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对风险预先做出警报和提前防范和控制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当风险发生后也具有一定的处理功能。值得一提的是,以信息化为基础建立的财务预警系统要注意内部资料共享的广泛性,这对于提高财务防控覆盖面很有好处。同时也要注意吸取和利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不断丰富企业公司的财务预警手段。

4.企业要完善对财务运行机制的控制。

(1)企业的融资管控。

融资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需要,不同的融资渠道,将带给企业不同的融资成本和使用自由度。企业只有创造出更多更畅通的融资渠道,并有效利用这些渠道筹集资金,才能拥有可靠的财务资源并占据财务优势。

(2)对投资的财务风险控制。

对于企业集团的任何一个投资项目,都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公司必须建立起一套投资政策,用这一政策规范企业的投资行为。这样才能集中优势资源,确保整个公司的投资行为与发展战略同步,保障企业战略的实行。这些措施包括:

【1】规范投资管理制度。

企业投资管理制度一般包含投资决策、投资执行、投资风险分析、投资监控管理和投资风险应急处理等方面诸多内容。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是保证投资业务操作规范的前提,只有有效的控制风险,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的投资运作规范和风险控制机制,企业的发展战略才能实现。

在此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投资管理不仅包括对外投资与合作,还包括内部重大资产投资。对于许多规模较大的公司企业而言,一项内部投资可能比一般企业的资产规模都要大,而且往往期限也比较长,需要涉及的企业资源和人力也比较多。一旦投资失误或者管理不慎,也会对企业经营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将企业内部投资和外部投资上升到同等战略高度进行管理。

【2】适时监控投资风险。

在投资实施过程中,公司要实时对投资项目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资过程监控,对投资效率及效果分析和投资风险状况进行衡量。

【3】建立财务分析专家库。

一般较大型的公司企业,也都具有相当规模的财务会计人员。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形势需要,必须培养一部分具有财务管理理论基础和从业经历的资深人士成立财务分析专家库。

第3篇: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

(1)向被投企业派出财务人员。根据出资比例或相关投资协议,向被投企业派出财务部门负责人或财务总监,代表投资单位管理、监督被投企业财务和会计工作。财务部门负责人或财务总监的考核权由投资单位负责。派出财务人员应就被投单位的重大财务事项及时向派出单位汇报,对损害投资人利益的行为应予制止,制止无效的应及时汇报。

(2)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加强资金管控。资金集中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资金风险防范能力;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资信能力;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最重要的是能够强化母子企业管控体系及资金监管,提高信息反馈及时性。

(3)以会计集中核算为依托,加强会计控制。将控股单位的会计核算纳入到集团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控股单位的财务信息。

(4)以预算控制为抓手,加强事前、事中的控制。预算反映了企业特定期间内的资源配置状况和经营活动的详细安排。通过预算管理,不仅能够起到规划作用还能够起到监控作用。通过预算分析,可以新的增长机会或明确经营中的问题和风险,从而相应调整经营战略或修正预算,更好地促进企业价值增长。

2对参股企业的管理

对于参股权的财务管控,主要是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投后管理是指完成实质性投资起到该项投资退出之日止的投资业务管理过程。

2.1根据在被投企业中的股权比例及投资协议,采取不同的投后管理方式

(1)达到派出董事、监事及产权代表条件的,派出相应人员参与被投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

(2)达不到派出人员参与管理的项目,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走访被投企业,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情况的方式

2.2建立多部门联动的投后管理体系

(1)项目投资完成后,投资业务部门需对投资项目进行经常性的分析检查,了解、掌握其运营情况。每季度向企业提交投资项目季度管理报告;每年针对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书面管理建议,作为对投资项目提供增值服务的重要内容。投资业务部门应对投资项目实施动态监控,在发生影响企业投资安全的情形时,应及时向企业汇报,由企业研究采取相关措施。

(2)企业派出人员参与被投企业经营管理的,派出人员应按季度提交被投企业经营情况报告。当出现影响企业投资安全的重大事项时,应及时汇报。

(3)未派出人员参与管理的,由项目团队定期、不定期现场走访被投企业,了解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并按月索要被投企业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提供投后管理报告

(4)财务部门负责对数据的汇总,分析,并及时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3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保障财务安全

以企业风险控制总监为中心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规避、减少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确保企业安全、健康地发展。

(1)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建立起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用风险管理手段对风险控制指标实施动态监控,做到对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重大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

(2)加强投资过程风险控制。健全投资管理制度,明确和规范投资决策程序、投资风险管控重点以及各部门、各决策机构在风险控制过程中的职责。

第4篇: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

(一)业务运营事项风险

一般而言,我们经常会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及其他等四个方面来度量企业的风险,而贸易型企业的特点是来自业务运营产生的风险事项较多,以某集团公司为例笔者统计了其控股范围内企业自2004年至2012年风险事项的分类事项,其中与业务经营相关的事项占到60%左右,这一方面是贸易型企业作为“轻资产”公司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近年来企业对重大投资、重大资金运作方面严格管控的结果。

(二)营运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管理风险

从总体情况看,贸易型企业在按照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综合要求对营运资金作出安排、加强管理控制,保证营运资金的安全性特别是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回笼,防止资产固化等方面,存在流动性管理风险的情形。

(三)资本结构、财务杠杆与业务规模风险

一般而言,企业的业务规模必须与其资本结构相适应,但在贸易型企业往往存在业务总量偏大,单项业务或单一客户业务量偏大,和自身净资产规模、资本结构不相匹配,客观上造成财务杠杆过度使用,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造成“短债长用”的风险。

二、贸易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设计思路

国外理论界对于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财务指标的分析上面,通过建立一定的财务指标分析模型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作出预警,如比弗(Beaver,1966)提出的以盈利性、短期流动性风险以及长期偿债风险为指标的单变量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奥尔特曼(Altman,1968)采用的以多变量(盈利性、流动性、偿债能力等指标)为基础的Z积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以及奥尔森(Ohlson,1980)采用对数分析法的多变量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斯蒂克尼和布朗(Stickney,Brown,1990)则提出了财务危机预测要从投资(资产的相对流动性、资产周转率)、融资(资本结构中债务、短期债务的相对比例)、经营(盈利性的相对水平、经营波动)以及其他解释变量(规模、成长性、审计保留意见)等四大类九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徐光华和沈弋(2012)则从内部控制和财务危机预警两大系统的本质出发来研究影响企业风险的各个主要因素及其控制策略,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危机预警应该统一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之中,构建了两者耦合的分析框架体系。基于以上理论研究,结合贸易型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以下三个层次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设计思路:第一层次:指标预警。以通用的预警指标为基础,结合企业内不同业态设计个性化的风险预警指标,以业内指标平均水平为基准,设定不同的区间提示不同程度的风险预警。第二层次:事项预警。按日常运营、投资、融资及其他等类别设定风险事项的基本标准,一旦发生符合该类情况即提示预警并上报。第三层次:制度防控。根据贸易型企业风险类型的具体特点,设计研究重点的业务流程内控建设,财务重点从流动性风险控制、偿债能力风险控制以及防止过度使用财务杠杆等方面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这三个层面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也是财务风险预警管控关口层层前移的关系:指标预警是通过财务指标的变化和波动情况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挖掘指标变化背后的具体因素并采取相关应对措施来控制风险;事项风险则是在具体风险事项发生时即行介入,及时应对,而此时反映到财务指标方面可能还不能看出财务指标的具体变化或向坏趋势,在预警时间上会比指标预警更早提示;制度防控则更是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确定企业风险控制重点环节和领域,从经营理念和风格、流程设计、授权制度、职责分离、信息处理、业绩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布控,从源头上进行风险防范,突出了“预”字,来避免或尽可能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这三者之间又是相互协同的关系,制度防控越完善,内部控制各个方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沟通、控制活动、监督)做得越到位,风险事项发生的几率就越小,财务指标预警提示就越少;反过来,从财务指标的预警提示可以倒过来分析企业风险发生的具体原因,是哪些事项导致财务指标出现预警,从而来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制度。这三者之间的协同,形成企业风险管理的整合机制,将会有效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避免导致企业危机和经营失败的发生。

三、贸易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三个层次的具体内容

(一)指标预警主要内容

1.选用预警指标

根据斯蒂克尼和布朗提出的财务危机预测要从投资(资产的相对流动性、资产周转率)、融资(资本结构中债务、短期债务的相对比例)、经营(盈利性的相对水平、经营波动)以及其他解释变量(规模、成长性、审计保留意见)等四大类九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其中涉及投资因素的指标包括现金总资产比、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净营运资本占总资产比、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六项;涉及融资因素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权益比、流动负债占总资产比等三项;涉及经营因素的指标包括总资产收益率、息税前收益占总资产比、营业利润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占总资产比等四项;涉及成长性的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净收益增长率等三项。2010年上海市国资委推出了四大类(债务风险、现金流风险、盈利能力风险和投资风险)十四项反映企业生存性质的财务预警指标。主要包括债务风险指标四项:资产负债率、速动比例、担保净资产比、已获利息倍数;现金流风险指标四项:现金总资产比、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盈利能力风险指标三项:净资产收益率、经营性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主营业务利润率;投资风险指标共三项:金融类投资收益率、资产类投资收益率、投资现金收益率。仅从斯蒂克尼和布朗提出的财务危机预测前三大类(投资、融资和经营)和上海市国资委财务风险预警前三大类(债务风险、现金流风险、盈利能力风险)指标来看,这些财务指标是高度重合的,都反映了流动性、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三方面的情形。根据实际情况,贸易型企业选用上海市国资委财务风险预警四大类十四项预警指标作为通用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也是可行的。

2.设计并优化个性化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经营特点不同、风险防范的重点也不同,推行财务指标预警管理就不能搞“一刀切”,预警指标应更有针对性、更切合实际,这样才更能发挥出有效的预警作用。因此,应根据企业内不同业务板块的特点,研究设计个性化的分行业板块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以某贸易型企业为例,其旗下有进口、出口、物流、资产管理等业务板块,在基本指标外,分别增设了一些符合行业特点个性化的财务预警指标,例如:(1)对于以进口为主的外贸板块,如主营进口业务以进口业务为主,则资产负债率一般较高,但并非就表示存在债务风险,如能利用好客户的预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无息负债,对公司资金面是有利的;而真正会对此类公司造成债务风险的,则是有息负债,为此设置了“有息负债比率”这一指标(有息负债合计/负债合计×100%)。(2)对于以货代业务为主的物流板块,由于企业的业务操作特点决定了日常经营过程中的应收账款规模较大,根据实际情况应重点控制的是现金流中的应收账款风险,在已经设置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外,增设“应收账款与月营业额比率”([月初应收账款净额+月末应收账款净额)/2]/当月主营业务收入×100%)指标,以实施对应收账款总量的控制;“应收、应付账期差异”(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付账天数)指标,以控制和减少垫付资金数额,降低资金成本,等。(3)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又另设了“销售边际利润率”指标(营业利润率-费用水平),来分析营业利润整体覆盖总费用情况的程度,通过该指标来更为实际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风险。

(二)事项预警主要内容

根据贸易型公司的运行特点,按照业务运营、投资管理、担保管理、筹融资管理、其他预警事项分别设置预警项目。如业务运营设置呆滞存货(账龄6个月以上)、逾期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重点客户情况(占应收账款总额10%以上单一客户)等三项;投资管理设置风险投资(企业在报告期内从事股票、基金、债券、外汇买卖、期货及委托理财等对外投资业务,且占本企业本期末净资产5%以上的投资业务)、长期股权投资单位净资产低于投资成本情形两项;担保管理则设置对集团外单位担保和有迹象可能要承担清偿或损失的担保等两项;筹融资管理则设置逾期贷款及其他融资风险事项两项;其他预警事项则设置反映应收款、被投资企业、担保企业、资金运作有关方面的意外情况,包括破产、资不抵债、清算、重大资产损失、管理层非正常变动、出走、遭受司法调查、发生重大诉讼等影响持续正常经营的重大事项;以及进口垫付资金、货物灭失等风险事项。一旦发生以上设定的风险事项,必须马上采取应对措施,并报告上一级母公司,对预警事项实施全程跟踪,持续上报预警事项的后续进展及处理情况,直至风险解除或处理完毕,全面反映和跟踪预警事项的发生、进展及最终结果的全过程。

(三)制度防控的重点内容

根据贸易型企业的风险特征,着重加强业务流程控制制度、流动性风险控制制度、财务杠杆使用及偿债能力等三方面的制度:一是重点建立完善以授权、审批、业务运作为主的ERP业务内控流程制度,特别加强对应收款的管控,严格评估客户信用,加强放账额度的控制,严密监控跟踪逾期应收款,落实催收责任;二是建立流动性风险防范与预警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资金周转率,另一方面在筹资结构上要防止“短贷长投”的资本错配,同时将远期信用证等表外负债作为控制重点在内部管理时计入表内,提高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以流动资产清偿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避免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三是建立授信额度总量控制和使用的管理制度,合理运用财务杠杆,公司的业务规模必须与其资本结构、发展战略、业务特点相匹配,切忌盲目扩张。

四、贸易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治理层面重视,发挥各方合力

在公司治理层面上,应明确风险预警管理工作由董事会领导、董事会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对财务风险预警管理制度及状况进行定期评估、经营层组织落实、监事会定期监督检查。在财务管控层面上,财务部门作为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责任部门,授权专人负责落实预警信息的汇总、分析、报告等工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预警事项的不同性质配合做好预警应对等工作。在子公司层面上,子公司总经理对本公司风险预警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财务总监负责组织并承担监控职责,并层层监督、落实,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全覆盖。

(二)对预警提示合理分析,落实好预警应对工作

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中出现的预警提示信息应进行原因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哪些风险预警是属于阶段性的(如有些业务有季节性特点),短期内指标就可改善;哪些风险预警是属于近期内比较难以改善的,需要通过中长期的行动规划如业务结构的调整、盈利模式的改变等来进行逐步调整。哪些风险预警提示情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如不采取措施将会影响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哪些风险预警指标虽然连续提示,但短期内可能对企业并不构成威胁的。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加强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不仅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控制手段,也是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如通过开发财务信息化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出各板块企业的预警指标值、并显示预警结果,一方面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流程设计,使得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更规范、受控。

五、总结

第5篇: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体制转轨尚未完成,这对投资公司各项业务的开展带来了新的风险。投资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可细分为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和项目经营风险。非系统风险可细分为决策风险、运作模式风险、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投资公司风险控制机制的构建

(一)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投资公司可以设立风险管委员,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应当突出防范风险的重要性,加大风险管理宣传力度,优化风险管理方案,应当充分结合公司当前的内外环境加强风险监测,推进风险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完善风险控制环境

1.完善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投资公司应当进一步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的职责,并对其决策程序及议事准则加以规范,增强公司经营、决策的透明度,从而形成决策、监督、执行机构相互制衡、协调运转的良好局面。

2.建立反馈机制。公司应当不断加强对社会经济信息监测的反馈,全面搜集经济金融政策、国民经济指标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系统分析,监测反馈信贷资产的变化趋势。

3.加强内部稽核。对业务操作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资金的使用回收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解决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偏差问题。

4.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可在公司风险管委会的支持和指导下,成立风险管理事务执行机构,并配备专业的人员,对各项业务风险进行分析,给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要对公司内部的风险防范机制加以完善,以此来提升风险控制水平。

(三)加强风险监测控制

1.构建信息平台。投资公司可以借助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和ERP系统,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借此对风险报告渠道进行完善。该系统中应当涉及公司内部所有的业务活动,从而使其成为风险监测、分析、决策等管理活动的平台。同时,还应构建与之相应的数据库,将公司的风险信息全部存储下来,弥补相关数据不足的缺陷,为公司风险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

2.开发先进的控制系统。投资公司可以借助当前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终端联网,这样不但可以实现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建议的生成自动化、传输网络化,而且还能减轻人员劳动强度,避免操作失误的情况发生,有助于操作风险的防控。

3.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公司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系统使用管理、操作流程及风险控制等制度,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并进一步加强对系统硬件和软件的管理,使系统始终处于安全的运行状态。

4.有效利用信息平台。信息平台构建完毕后,公司可基于该平台确立信息收集流程权限,确保风险信息的流动性。此外还应构建立体式的风险传递路径,提升风险的传递效率。其五,发挥信息平台的优势。公司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对各部门上报的风险进行自动识别,一旦风险超出预警值,应及时上报给风险管委会,并由管委会按照董事会的决策制定风险控制策略,然后指导部门对该风险进行控制。

(四)加强资金运行管理

1.制定资金管理制度。投资公司应当制定并实施财务管理和资金审批制度,并对会计业务规范加以明确。同时,要坚持资金投放“集体审议、一人签批”制度,对分级审批权限进行严格划定,借此来杜绝越权及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发生。

2.加大账户管理力度。公司可以实行“三查”岗位相分离、项目会审交叉等形式,并采取审贷分离、集体审贷的管理方法,将岗位、责任及程序制约全部纳入到账户管理当中。

3.对资金结构进行改善。投资公司可在扩充“活性资本”的过程中,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借此来弥补长期负债的不足。同时应当遵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对流动比例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以短期资金做自营业务的情况发生。4.对利润进行合理分配。投资公司应当保证足额提取公积金和赔偿准备金,由此能够提升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来应对意外的资产损失。此外,公司还应对利率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加以注意。

三、实际案例分析

(一)投资公司概况

某投资公司成立于2009年,具备融资、投资与土地一级开发等职能,注册资金1.72亿元,包括5000万元货币资金与1.22医院划拨土地评估值。在“十二五”的规划背景下,该投资公司需要根据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开展相应的建设任务,包括旧城区、城中村与棚户区的改造,以及新城的建设。

(二)投资风险分析

1.由于公路工程建设拆迁工作需要与众多人员进行沟通,当遇到农民佩服费.未到位、个别农民索赔过分、拆迁项目得不到相关单位配合、政府协调难度大等问题都将可能引起项目风险和连带损失,导致项目延期或中断。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洪水、暴雨、恶劣天气等因素也将造成项目的延期,当这些因素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整个工程的进度、建设质量的项目费用都将遭受巨大的损失。而施工过程中设计中变更设计多,材料设备供应不足,设备配套、安装失误与故障也将延误建设工期,成为工程投资失败的直接因素。另外,竣工结算出现的虚报工程造价、高估冒算也都将增加工程建设成本。

2.因轻信项目投资商承诺的风险。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在于经济效益,部分投资商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做出一些违背承诺的事情。该投资公司遇到的轻信项目投资商承诺风险主要在合同与承发包模式上。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由于轻信投资商之前的口头承诺,而疏于对合同进行核查,在之后则发现合同存在条款遗漏与条款差别的问题,加上合同类型选择不当,承发包模式选择不当是的后期合同存在诸多的纠纷。

(三)该投资公司吸取失败教训后的风险控制对策

1.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预警机制。一方面,对项目建设进行风险监控的具体规划,并及时对风险进行监控与判断,评估风险的连带影响以及潜在的新风险。另一方面,对项目工程风险进行分级,对重要风险项目安排应急策略。其主要风险划分:成本超支、工程变更为风险一级;资金不足、工期延误与安全环保问题为风险二级;工程质量缺陷为风险三级。相应设置风险预警指示,并强化风险控制信息的反馈。

2.为整个项目工程建立起全过程投资控制监管机制。包括工程前期、施工中以及竣工阶段。从规划、设计、合同管理、施工、竣工、审计、财务与信息管理、投资与收益各个方面入手实现对整个项目的风险监督与控制。

第6篇: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market is more competitive, and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increasing risks, the financial risk is one of the biggest risk, so concerning about the financial ris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research. Taking the financial risks status of the current private enterprise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rough studying the causes, this paper made a number of countermeasures to avoid financial risks.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规避防范

Key words: financial risk;risk causes;avoiding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104-01

1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及特征

1.1 财务风险的概念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不仅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

1.2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①客观性。②不确定性。③相关性。④高破坏性。⑤普遍性。

2民营企业管理中财务风险的现状及其影响

2.1 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负债比重较大在原始的创业冲动激励下的民营企业家凭着一股创业的热情投入商海,他们很少对资本结构做科学的规划,大都靠原始的资本积累。再加上后续经营上的困境以及融资渠道的单一,造成资本结构中负债甚至是民间借贷比重较大,无形中埋下了财务风险的隐患。

2.2 经营管理欠科学,加大财务风险民营企业大都是在大环境不甚理想,竞争压力空前的狭窄空间拼杀出来的,企业的管理基本上是拳打脚踢,经营管理水平欠科学,管理思维滞后,管理水平低下。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关联性以及购销存的管理甚至行业管理、品牌管理和危机管理上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管理风险增大的同时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3 投资缺乏科学性,失误时常发生一些民营企业在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激进或者冒险,不顾企业的主业,盲目的进行跨产业经营,投资分散且多元,由于部分投资缺少事前的科学规划以及项目可研的缜密论断,造成投资失误频发甚至投资失败。对企业的资金流造成严重影响,加大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2.4 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落后一方面,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致使其经营管理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脱离本来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有力支持和强力支撑。作为企业战略的有益补充,财务战略应该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和方向的。然而部分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严重脱离,甚至南辕北辙,极大的加重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

3.2 财务风险监控手段不足飞速发展中的民营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财务环境,风险监控手段明显不足。尤其面对2009年演变为经济危机的金融风暴,大部分民营企业应对不力,风险识别能力不高,造成企业经营环境的急剧恶化,现金流的严重短缺,甚至最后走到了破产边缘。

3.3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其实大部分民营企业除了经营管理短板外,财务管理制度也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正确做出财务预警和风险提示,在削弱了财务管理的职能的同时间接加大了财务风险。

3.4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的分析、论证和实施民营经常在没对项目做科学的分析以及可研报告尚未进过论证的前提下,不顾及项目投资回收期以及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的考虑,凭一腔热情盲目决断,造成项目的风险加大甚至项目的投资失败,透支了财务的现金流后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合理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4.1 政府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制定或完善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虽然目前我国已针对民营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在加快成立中小企业基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措施给予适当的扶持。

4.2 民营企业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①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民营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应该针对市场变化搞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从而分散投资风险。②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借鉴大型国有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

4.3 企业要从机构设置、体系完善,员工培训等方面提高自身抵御财务风险能力①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②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③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还应对财会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监督意识。

5结论

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和有益支撑,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成因也有目共睹,通过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的剖析及成因的透视,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应对策略,并且能够采取更为直接的应对措施面对挑战,积极减少或降低财务风险,从而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媛,张海红.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2009.

[2]曹伟忠.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内蒙科技期刊,2008,(7).

第7篇: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

明显改善当地生活水平

肖亚庆说,中央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既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为中央企业“走出去”提供丰富的实践。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央企业主动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有力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紧密联系和协同发展。铁路方面,亚吉铁路已开通运营,蒙内铁路即将通车,中老铁路已开工建设,中泰铁路等一批铁路项目也在加快推进。公路方面,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和交通设施建设,为当地的出行带来方便。通讯网络方面,在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周边区域建设跨境海底光缆、陆地光缆等大容量高速率通信设施,促进了当地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能源建设方面,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60多个油气合作项目。中国石油承建的中俄、中哈、中缅原油管道,中俄、中亚、中缅天然气管道等项目,有效解决了油气资源输出难的问题。中央企业还承建了一大批火电站、水电站和核电站以及电网,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产业投资和园区建设方面,中央企业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加大了园区建设力度。多个工业和制造业项目在马来西亚、老挝、蒙古、印尼等国家落地,有效满足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很多项目还大幅度增加了税收。

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使许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使当地的资源优势变成了产品优势。这些产品优势进一步发挥,又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扩大了就业,提高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知识能力,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实践中,也促进了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增加了国际化经验。

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标准是国际经贸合作投资的通用语言。肖亚庆说,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既接受和适用“走出去”所在国的规则,也积极参与制定国际通行规则,让标准“走出去”。

国家电网董事长舒印彪表示,标准和产品的合格评定直接影响着全球80%的投资和贸易,投资贸易壁垒往往也体现在技术标准上。国家电网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力争使中国的标准与有关国家实现互认,把中国基于先进技术制定的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推动中国标准更多地向国际标准转化。近几年,国家电网在国际上做的标准已经达到39项,都与新兴产业有关,对于全世界共享中国技术发展的成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介绍,在全球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主导推动的TD―LTE技术,已成为国际电联确定的全球4G国际标准之一。目前全球有53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99张商用TD―LTE网络。“一带一路”沿线已经有21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39张TD―LTE商用网络。这不仅提升了当地移动通信服务和信息化水平,还有效拉动当地数字经济发展。

央企投资风险可控

肖亚庆说,国资委一直注重为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对于有些人担心的投资风险问题,肖亚庆表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基本责任。不论海外投资还是国内投资,都会有风险存在,不可能每一项投资都百分之百成功。但是,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总体表现是好的,当然也交了一些学费。中央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学习到国际上通行的规则,了解到投资所在国的法律、人文环境和民俗风情,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更好地控制风险。

肖亚庆认为,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风险是完全可控的。首先,从国资委监管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的建设是有规划的,不是盲目的。在“十三五”规划中,“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有长期发展的指南。企业是“走出去”的主体,每家央企都制订了未来五年的规划。对于“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都会履行前期项目立项、尽职调查、可研报告、经济分析等一系列程序。

第8篇: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

现阶段,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在世界企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国企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巨大。因此,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风险预警机制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系数,预测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企业可以正常运行和发展。

一、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调整。目前,国家扩大了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力度,企业的工程量不断增加,企业施工和周转所涉及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我国企业现在要同时面临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双重竞争,建筑市场相对萎缩。个别企业为了生存不惜降低施工价格,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而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企业对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财务的影响预警不足,企业财务风险更多。企业招标、中标过程中要涉及较多的法律合同,由于施工进行过程中企业很有可能根据现场情况对合同进行临时调整,造成施工方和建设单位权益不平等,法律纠纷严重,企业的风险增加。

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债务风险。企业的工作周期时间长,所需要的资金较大,短期之内投资回报较低。很多企业都是收到了部分预付资金后就开始施工,后期需要大量的垫付资金,企业资金缺口严重,资金风险高。大量的垫付资金会造成企业资金流动缓慢,企业债务风险较大。企业资金周转出现断裂时,企业更加无力偿还债务,贷款利息增高,企业债务压力越来越大。

2.资金周转效率低。企业的收益较慢,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的增长,企业施工成本越来越高。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导致企业的运营能力降低,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呆滞或坏死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增加。而企业往往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企业日常支出较高,过高的成本容易造成企业的严重亏损,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多,资金周转效率低下,企业经济效益不断降低。

3.筹资、投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中还包括银行利率风险和筹资、投资风险以及管理风险,这些都会造成企业的运营流畅性降低,企业施工所涉及的资金链条断裂,企业不断处于经济纠纷和意外事故中,企业经营风险增高。

三、企业构建财务预警机制的措施

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企业有效预测和避免经营风险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准确的预测、分析、识别以及评估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各种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时要遵循重要性、开放性和零容忍原则。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相应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分析,评估出企业的重要财务风险。风险预警机制要确定企业的关键财务预警阀值,对企业经营的风险点及时发现和报警,建立企业动态财务管理体系。风险预警体系要体现出企业的效益预警指标、债务预警指标、资金周转指标等。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责任制度。企业想要建立和执行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还要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构,以确保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发挥正常的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构要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要由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结合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意见,共同完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风险管理制度要将相应的财务风险责任落实到个人,以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预报和监测能力。企业要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责任划分,明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责任部门,确定风险预警等级和责任。风险预警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风险预警,及时将风险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以便及时制定风险应对方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要进行等级划分,不同的风险预警要由不同的人员来处理。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处理制度。(1)强化财务预警信息的审核工作。企业想要及时的预测财务风险,就要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探索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的关键审核点,通过企业自身的内部数据,结合市场的变化情况,对财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对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的分析,可以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保证财务预警的准确性。企业管理人员要对审核的财务数据进行确认,明确风险预警。(2)强化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和应对。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要充分分析预警指标的各要素,准确评估出财务风险的类型和大小,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找出财务风险预警出现的原因,对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首先进行关键的财务风险防控,再逐步扩展到其他财务风险。相关负责人要制定财务风险的处理方案,通过相应的措施将风险转化或化解,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将风险处理责任具体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监督风险处理方案的具体执行,在规定的时限内化解财务风险。(3)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报告和保障体系。企业相关部门要将风险处理的具体流程及时公布,使全体员工明确财务风险的相关指标。企业财务风险报告要包括财务风险预警的运转、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财务风险给企业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等内容。企业想要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管控,就要建立合理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为企业搭建风险预警平台,建立风险预警保障体系。

四、总结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同时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增加。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巨大,关系到其能否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因此,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研究[J].时代金融,2014(27).

第9篇:投资风险防控报告范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151-02|

电力企业特别是电网企业由于其自然垄断性质,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一旦发生严重财务危机,后果将特别严重,损失将特别巨大,故及时准确识别和防控对于电力企业尤为重要。企业在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时,可以从财务报表数据分析入手,建立企业财务指标风险预警体系,从指标高低、趋势变动等因素来综合反映公司总体经营管理风险。

一、电力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

(一)资产风险

资产质量风险,主要是电费应收账款回收慢、存货积压、周转缓慢,资产权属不清晰造成的资产流失、资产利用效率低;资产结构风险等。

(二)资本结构风险

负债与权益比例失调,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一旦资金周转发生困难,将面临丧失信誉甚至导致破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当企业负债规模一定时,若长、短期债务比例不合理,还款期限过于集中,就会使企业在债务到期日还债压力过大,资金周转不灵,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三)投资风险

随着电力供应过剩和竞价上网机制的推广,必将带来投资回报率的降低和投资风险的增大,投资决策时财务部门参与力度不够,缺乏对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的专业判断,缺乏对参股企业股权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监控,未能及时做出股权决策,难以保证自身的股东权益。

(四)收益分配风险

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二、企业应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有效防控经营风险

(一)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项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二)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电力企业而言,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通过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分析,设定预警指标的标准值和合理波动区间,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借助信息系统,提高财务风险预警的自动化程度。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的,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一般电力企业流动比率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5~65%。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这里采用已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的时间与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祢补亏损-潜亏)/(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警财务风险,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平均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

(三)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报表数据分析的滞后性

财务报告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及时性,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传递是越快越好,及时性是会计信息重要质量特征。就企业年度财务报表而言所披露的会计信息间隔时间越长,就越缺乏及时性,也就越缺乏有用性,财务报表的分析一般都是在财务报表编制后才进行的,在使用时往往已经过期。同时,比率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均属于历史性的,对猜测、决策只能起参考作用。

(二)报表分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真实性要求会计核算时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要求企业治理当局应当遵循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正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实际上,财务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会计方法局限性

列进报表的仅仅是可以利用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我们对报表的分析仅仅是分析了那些报表中列示的经济资源,实际上,企业有很多经济资源或是受客观条件制约、或是受会计方法的制约而并未在报表中得到体现。

(四)会计计量方法局限性

会计计量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条件,这就要求有一个能综合各类经济业务的计量单位作为计量各项经济业务的影响及其结果的共同标准。会计所提供的主要是企业经济活动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数据和信息。然而就用货币单位作为会计统一的计量标准,实质上存在着货币是稳定的这一假设,由于假如货币不稳定就没法把它作为同一的标准标准。然而这一假设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由于通货膨胀,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就不能反映当时真实的用度和收益状况,从而导致财务信息的模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