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血液制品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血站;血液;质量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14-01
随着医疗水平及医疗质量不断提高,临床对用血的准确性、及时性提出更高要求,血站的血液制品的管理与监控显得尤为重要。血液制品是指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或血细胞组分制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天然或重组的)、红细胞浓缩物等,用于诊断、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血液制品是在临床输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通过将血浆中的有效组分分离出来并用于治疗,较好的解决了全血不易运输和大量长期储存中的问题。血液制品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医疗急救、战伤抢救以及某些特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血液制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患者的救治效果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血液传播疾病得到越来越多的认识,因此,对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建全完善的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血站在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基层血站缺乏精干的人才队伍,管理较为混乱。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基层血站中严重缺乏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才,管理较为混乱。由于部分血站工作人员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所欠缺,设备较为陈旧,导致对血液原浆的安全性控制上存在不足,进而无法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
1.2 原料血浆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挑战。当前,我国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血液制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法规架构,在原料血浆控制、生产过程控制、病毒灭活/去除工艺上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体系。现阶段我国原料血浆的安全控制所采用的方式,包括不合格献浆员的排查、病原体的血清学初筛和复检,对于防止血源性疾病经血液制品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新的血源性疾病层出不穷,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日益增加,这也给我们的原料血浆安全管理方面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1.3 部分血站的血液检测设备和检查流程不够严谨。部分血站的生产设备、检验设备较为落后,甚至有些检验设备的精确度不能满足当前越来越高的需要,不符合新的检测要求,并且在血液制品的生产过程中缺乏严格灭菌的操作流程,且未做微生物学指标的检测。设备档案的管理不完善,导致血站的血液制品质量难以达标。
2 血站加强血液制品质量管理模式研究
2.1 积极加强血站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体系。要建立由站长亲自领导、各级业务主管共同构成的血液制品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该小组在血液质量管理上要起到关键作用,要对血站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认真听取各部门关于血液制品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对先进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方法进行推广,建立健全完善的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要适当聘请公益人士对血站进行监督,共同提高血站的血液制品的质量和血站的质量管理水平。
2.2 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流程。要积极引进各种先进设备,构建血站内部信息化管理平台。将血站日常工作信息,包括血源、献血办、供血、检验、成分机采、输血研究等信息,全部集中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以全面了解采血站全部信息,加大了管理的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全站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环节,保证了血液的质量。
2.3 加强血液质量环节控制。卫生部相继颁布并实施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其中对血液质量是给予相当重视的。
2.3.1 在血液采集上,要严格按照《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对献血者要进行病史询问、体检和核对。要为献血者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并记录保存。要确保采血区的绝对安全,要对采血区严格执行消毒处理,对采血环境进行监测。采学时要对献血者手臂进行清洗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2.3.2 在血液检测中,要严格控制血液检测整体流程,确保血液检测质量符合国家要求。应采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血液检测项目和方法。实验前要对实验人员、环境、试剂、设备和质控品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预期的要求。严格按照SOP标准既定的各项检测程序。要确保检测报告应完整、明晰,建立和实施检测报告签发的管理程序,对检测报告的责任人及其职责、检测结果分析、记录、检测结论判定标准和检测报告的时间、方式和内容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
2.3.3 在储供血方面,要执行按照要求来进行操作,以确保血液质量。血库中安装储血专用冰箱,并使用专用温控系统进行监控监控。血小板保存要使用血小板震荡仪等专用设备。血库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制度和核对制度。供血前做好出库前的血液质量检查,在血液运输过程中要使用专业的运输工具,要保持血液制品所要求的温度,要有温度监视器和报警系统,防止剧烈震荡。保证血液安全送达,以确保临床安全用血。
参考文献
[1] 王克义,王惠,孙安堂.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及工艺研究趋势[J].泰山医学院学报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化学品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能是通过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与鉴定掌握其性质、强度及时空分布情况,为预防控制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健康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实验室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评价检测、日常检测还是事故检测都离不开以实验室为主的检测,实验室为展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提供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是展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核心后盾。但是实验室内种类繁多的化学品性质各异、易燃易爆、腐蚀剧毒、一物多危、相互增危、有毒有危、情况复杂使实验室安全问题面临威胁。因此,规范化学品的贮存、使用、废弃及处理,重视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 ,保障实验者的人身安全、实验室财产安全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
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和腐蚀品等。
二、化学品的储存
化学品应有独立储存室并要远离火源,室内配备灭火器、窗帘、温湿度计和通风等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空调,保持室内干燥、洁净、通风、避光。根据实验室化学品清单编制实验室化学药品安全数据说明书(MSDS),依据MSDS对化学品分区、分类甚至分库放置,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
化学品必须入库(危险化学品的库存量应控制),由专人保管,非化验人员不得进入存储室。常用普通化学品与危险化学品分开储存。常用普通化学品中无机物可按酸、碱、盐分类,盐类中可按周期表金属元素顺序排列例如钾盐、钠盐等,有机物可按官能团分类,如烃、醇、酚、酮、酸等。
危险化学品应设专柜分类储存,可按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分离储存等方式进行储存。易燃易爆试剂应存放于通风良好温度低30°C并应隔绝火、热、电源的房间内,并应远离氧化剂、强酸、强碱等,同时室内不能存放易燃物。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不能混放,有要与酸性腐蚀品远离,酸性腐蚀品与碱性腐蚀品、金属粉末、卤素等远离,腐蚀性试剂宜放在塑料或搪瓷的盘或桶中,禁止磕碰、打击,谨防因瓶子破裂造成事故。若受储存空间限制可从上至下依次为:易燃品、碱性腐蚀品、酸性腐蚀品、氧化剂存于柜中。剧毒药品或试剂应存放于专门独立的柜中,任命双管理人员,领用需经审批,并实行双把门锁、双人保管、双人签字管理制度,对用剩的余量应立即退库保存,同时要求管理或使用人员应熟悉药性。
压缩气体存储于设计压力大于12MPa钢瓶中,常作为实验室的大型精密仪器检测的辅助设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中常见的有乙炔、氩气、氮气等压缩气。可燃性气体气瓶应单独存放于实验室外房间装有报警装置的气瓶柜内,房间内需通风、阴凉、干燥、远离火、热源,并在房间外有醒目标志。对于不能燃烧的气体应注意远离明火、高温,防止因高温使气瓶内压力升高而发生爆炸。
对存放的危险化学药品要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防止因为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造成事故发生。
三、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试剂库应有详细的出入库、领用登记记录,各种易燃、易爆、剧毒和腐蚀性的试剂品应根据需要领取最少量。实验人员应熟悉所要使用的化学危险物品的名称、性质、使用方法及其剂量。危险化学品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3条途径侵入人体,使用前要制订实验方案及其应急防范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取用KCN、HgCl2等剧毒药品时必须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操作完毕立即洗手,用过的废物、废液切忌乱扔、乱倒,按指定方法回收或加以处理。
取用浓酸、浓碱及其他具腐蚀性药品时尽可能戴上防护眼镜和戴手套。有毒气体、强腐蚀性气体、易挥发性酸气或液体的操作,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并且不可同时在通风柜内使用有机物和酸类,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无标签或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都要当成危险物品重新鉴别后小心处理,不可随便乱扔,以免引起严重后果。此外,要注意化学试剂的存放期限,一些试剂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变质甚至形成危害物。
四、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实验室内的易燃易爆品都有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发生灾情,切莫惊慌失措,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切断电源,移走易燃品,疏散人员,视火势情况是否报警。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一般起火可用水、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电器着火可用防火布、干粉、砂土等灭火,不可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以免引起触电。有机溶剂着火时,切勿用水灭火,因为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用水灭火时有机溶剂会浮在水上面,反而扩大火场。活泼金属钠、钾、铝、镁等引起的着火只能用砂土、干粉灭火器,不可使用水、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若衣服着火,切勿慌张奔跑,可用灭火毯等包裹着火处使火熄灭,或可就地卧倒打滚,达到灭火作用。
实验室所用有也较多,若吸入刺激性或有毒气体时,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可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汽解毒。若是金属中毒,汞、砷急性中毒时,立即用炭粉或石灰水洗胃,再喝2%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并喝鸡蛋清、牛奶解毒,使其呕吐后送医院治疗;
强酸、强碱等都具有腐蚀性,受强酸(碱)腐蚀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钠或稀氨水冲洗(3%~5%醋酸或饱和硼酸溶液冲洗),切忌不冲水即冲洗稀弱碱或稀弱酸,因酸碱中和会放出大量的热造成二次伤害。
五、废弃化学品的处理
在检测工作中经常会产生有毒有害的废液、废渣以及废气,直接排出会污染周围的空气和水源,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发生爆炸事故,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实验室的“三废”问题应严格按要求处理。实验室内可备多个废液回收桶,分别收集含无机物废液、重金属废液、卤素有机物废液、一般有机物废液,剧毒废液应单独回收。
无机酸类可将废液慢慢到入过量的含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中,中和(pH=6~9)后用大量水冲洗。无机碱类用6mol/L盐酸水溶液中和(pH=6~9),大量水冲洗。含氰废液加碱调pH>10后加入漂白粉使CN-氧化成氰酸盐,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氮气。含重金属废液加入碱液或硫化钠使之变成难溶的氢氧化物或硫化物沉淀,经过滤分离后处理。有机废液集中后,能被氧化分解的加碱和氧化剂处理;难氧化有价值的可加活性炭吸附,然后进行解吸分离回收利用,普通的可燃烧处理。对于少量毒性小气体可通过通风设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稀释后排至室外,而对于毒性大的气体可用吸附、催化、吸收、氧化或分解等方法处理后排放。实验室产生的废渣按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和不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分开收集于特定容器中,对于可燃烧的物质,我们可以焚烧,堆肥,填埋等,必要时交环保部门处理。
六、结论
针对实验室化学品的特性,对操作过程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化学品的危险度最低,实现实验室在人员与设备、物料、环境和谐的环境下运作。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实验室人员、财产的安全,才能保障实验室正常、高效地运转,促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预防控制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健康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永刚;沈毕忠;实验室中的化学品安全管理[J];医学影像与检验;2010;23(11)。
[2] 李越敏;张志恒;郝晓颖;等.化学危险药品管理与实验室安全措施[J];化学教育;200;(4)。
[3] 冯华杰;苏丽;庞书南;梁毅;黄海民;孙振范;等.化学实验室突发事故的研究与对策[J];广东化工;2012;12(39)。
【关键词】博物馆,人才,培养
引言:什么是博物馆学以及博物馆学要研究什么?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博物馆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也关系到博物馆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向,因此,它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但目前博物馆学术界对此认识莫衷一是,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廓清,以明确博物馆学学科和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端正博物馆经营的理念和方向。
一、博物馆展望与未来
现代博物馆的经营理念无疑,博物馆学是以博物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因此,要回答什么是博物馆学的问题,首先必须从弄清现代博物馆究竟是个什么机构开始。博物馆是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为了教育、研究和欣赏的目的,对有关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搜集、保管、研究、传播和展出的非营利的永久开放机构。
二、博物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文博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文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国现有博物馆已经超近约三千余座,文博从业人员已达数数万人。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始终是一项必要而又迫切的任务,国家文物局教育处早在1991年6月就曾发出了《关于加强博物馆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几项措施。一直以来,我国文博人才的培养多是提倡岗位培训、自学成才,国家文物局先后建立起十来个个培训中心,并曾多次举办各种专业学科的培训班,使全国各地各级博物馆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要想使文博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得到大幅度、高质量的提高,单靠业余培训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发展文博教育事业,加强正规的专业教育,是文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在博物馆学专业教育中,藏品管理学课程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藏品管理本身在博物馆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首先,在我国,藏品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同时藏品管理又是履行宪法和法律的职责。关于这一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其次,藏品管理是博物馆的基础工作。一方面,藏品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基础;另一方面,藏品管理是博物馆其他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在博物馆业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也进一步决定了博物馆藏品管理学课程在高校博物馆学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三、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简析
21世纪以来,在教育部的倡导下,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于种种原因,以往的教学内容主要偏重于藏品管理工作经验的讲授,理论性和系统性都有所不足。1996年,吉林大学率先出版了《藏品管理学》教材,使得藏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幅的提升。教学内容开始重视藏品管理学学科的相关理论问题,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性知识,有助于本科生正确理解藏品管理在博物馆业务活动中的重要性,全面认识藏品管理学课程在博物馆学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社会对文物、文化遗产的高度关注,以及全民收藏热潮的兴起,我们在藏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适时地加强了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物的鉴定与定级问题的讲授,及文物价值的评估、拍卖等相关内容。同时,还注重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随时把体现当代科学发展特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与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使得藏品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更加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需求。
2.其次是教学形式方面的改革。教学形式是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教学形式的改革对于加强教学内容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逐步改变了以往那种老师讲、学生记的单一形式,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一方面适当增加了课堂讨论,一般事先布置讨论课题,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查阅资料的时间,这样,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发表意见,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了在讨论中加强理解的目的。另一方面,加强了实践教学的权重比例,增加了动手操作的实践程序。例如,在涉及到藏品总账的登记、编目卡片的编制、藏品保护(主要侧重保护仪器设备的操作)、藏品管理数字化的电脑录入等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地操作,既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这种教学形式的改革为学生创造了接触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实际程序与措施的机会,使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也有助于学生们走向工作岗位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有效地缩短了学校的专业教育与社会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
3.再次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是解决教学问题并达到教学目的的门路、措施、程序等,而教学手段是为进行教学工作并达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我们改变了以往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制作了教学课件,并尽可能地使用教具和教学标本。例如:在讲到博物馆文物藏品的鉴定和定级问题时,我们一方面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PowerPoint大量播放文物藏品的彩色图片,以增强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摆出实物,给学生进行实例分析与讲解,不仅增强了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更加深了课堂教学的实践印象与吸引力,取得了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学生们对我国博物馆文物藏品的鉴定和定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有利于他们毕业后加入到文博队伍之时,能够胜任博物馆的文物鉴定研究工作。
四、结束语
博物馆藏品管理学的改革也为我国文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今后,我们会把经验发扬光大,继续坚持教学改革,为我国文博事业培养高水平的合格人才而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美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浅析,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
[2]申红,高校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山西财经大学
【关键词】 长托宁; 阿托品; 血液灌流; 有机磷农药中毒;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29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的危重症病例,尤其是口服中毒患者,病情危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传统的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联合新型抗胆碱药长托宁,同时给予血液灌流,取得较好的疗效,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少,不易反跳,减轻了治疗护理工作量,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8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8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其中口服中毒71例,皮肤吸收15例;男21例,女65例;年龄25~67岁;对硫磷中毒31例,甲胺磷中毒35例,氧化乐果中毒10例,敌敌畏中毒10例。就诊时均有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表现及口服,皮肤接触史,全血胆碱酯酶活力30%~80%,符合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 使用解毒药物 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解毒药物用法:先给予阿托品5~10 mg,5~10 min肌注或静脉注射1次,至呼吸道分泌物及肺部湿音消失后,停用阿托品改用长托宁2~3 mg,6~12 h重复1次。同时联合使用氯解磷定,用法为总量6 g,每小时静脉滴注1 g,加入100 ml的氯化钠生理盐水中,30~60 min内滴完。患者入院后6 h内,根据病情尽快给予血液灌流。轻症患者及皮肤吸收的患者,分别给予肌肉注射长托宁1~2 mg,每6~12 h注射1次。如中毒症状尚未明显消失和全血胆碱酯酶活力低于50%时,再给予肌肉注射首次用药的半量,根据病情考虑重新洗胃。
1.2.2 血液灌流 治疗采用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A型树脂血液灌流器,使用前先检查灌流器的性能是否良好,对灌流器进行预冲。依次用5% GS 500 ml,5瓶500 ml的肝素生理盐水,前4瓶每瓶500 ml液体,内含肝素10~15 mg,以50 ml/min的流速缓慢预冲,排尽管路,灌流器中的空气,使灌流器达到充分肝素化。后使用1瓶无肝素生理盐水500 ml冲入管路,灌流器中,同时用手轻拍灌流器以排除气泡并除去微粒,准备引血上机。采用双腔行深静脉置管或14号穿刺针直接进行动,静脉穿刺建立血液通路,依据病情可选择血液灌流治疗时间,次数。
1.3 临床护理
1.3.1 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呼吸衰竭症状,观察神志,瞳孔,紫绀情况及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使用阿托品时,密切观察体温、心率、瞳孔、肺部音等,注意阿托品化及阿托品过量的区分;长托宁主要作用于腺体,平滑肌和中枢神经,对心脏M2受体的亲和力小,不会像阿托品那样引起明显的心率加快。长托宁化的症状是口干,出汗消失或皮肤干燥,心率不低于正常值等。
1.3.2 呼吸道管理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由于有机磷农药引起呼吸机麻痹,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级紫绀情况,患者出现呼吸浅弱,潮式呼吸,血氧饱和度低于90%等呼吸衰竭症状,有插管指征应及时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或气管内给氧,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呼吸机参数,并注意气道湿化,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改善缺氧症状,维持有效呼吸。
1.3.3 血液灌流的护理
1.3.3.1 肝素给药方法 采用全身肝素化方法,因个体差异,故肝素剂量应视患者个体情况而定。一般首次给药剂量为1 mg/kg,以后每30 min追加肝素8~10 mg,灌流结束前30 min停用肝素,一般保持体外凝血时间在20~30 min。血液流率从100~150 ml/min逐步增加到200~250 ml/min。在进行血液灌流前应测定凝血时间,由于使用肝素可引起出血,故应注意观察患者鼻腔,牙龈,消化道,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现象。
1.3.3.2 在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表情、出血倾向及血小板、出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防止出血、凝血、空气栓塞等并发症。低血压和动脉穿刺针松脱是导致血流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如出现血压下降,应立即减慢血流量,以患者头低足高位;扩充血容量,必要时加用升压药;如非血容量减少而引起低血压患者,可边滴注升压药边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如动脉穿刺针有松脱,即予以调整固定,以保证有足够血流量[1]。如血路中动脉除泡器液平面较前提高而静脉除泡器液平面下降,提示灌流器凝血,此时应加大肝素量,必要时更换灌流器。另外,还应警惕发生空气栓塞,空气栓塞主要由于动脉管道与灌流器连接或连接不合适引起,故对这些连接处应注意观察。同时注意观察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如出现意外停电,应及时给予手动操作,保证治疗的进行。
1.3.4 用药护理 使用阿托品应遵医嘱按时使用,如未按时使用,则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使用阿托品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心率,皮肤,分泌物,瞳孔等变化,患者出现瞳孔较前散大,呼吸道分泌物减少,肺部音消失,心率在100次/min左右,可考虑停止使用阿托品,改用长托宁。使用长托宁过程中,要保持长托宁化水平。长托宁化主要观察指标是:皮肤黏膜干燥,肺部音消失,口干,而心率增快,瞳孔散大,恍惚躁动等变化不明显。但长托宁过量时,仍然有精神症状,由于其中枢镇静的作用,其谵妄,幻觉,语无伦次,惊厥躁动和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较阿托品明显为轻[2]。用药过程中,尿潴留较常见,应给予相应处理。
1.3.5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1.3.5.1 预防发生外伤等意外事件 烦躁患者应尽快调整阿托品或长托宁的用药量,同时可遵医嘱使用5 mg的地西泮静脉注射,静注速度慢,同时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使用约束带约束患者。
1.3.5.2 注意观察排尿情况 出现尿潴留时,应及时留置导尿管,注意观察尿量,尿液颜色,性状,做好导尿管的护理。
1.3.5.3 注意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 使用呼吸机过程中,注意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吸痰时吸口腔和气管的吸痰管,外用盐水要分开,24 h应重新更换,预防院内感染。
2 结果
经过治疗及精心护理,86例患者中1例死亡,85例治愈出院,无反跳现象,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阿托品是传统的抗胆碱能药物,能有效的对抗烟碱样症状;长托宁是近几年新型的抗胆碱药,能与M,N胆碱受体结合,抑制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平滑肌与腺体生理功能,对抗乙酰胆碱和其他拟胆碱药物的毒碱样及烟碱样作用。对M受体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主要作用于M1,M3受体,对M2受体作用较弱或不明显,不阻断M2受体,稳定心率。同时,本药品对N1,N2受体也有一定的作用,能较好的对抗乙酰胆碱的作用,解除平滑肌痉挛,改善微循环障碍。肌注1 mg长托宁后,2 min可在血中检测出,半衰期为10.35 h,但长托宁对于减少腺体分泌作用较弱。临床上不主张阿托品及长托宁联合使用,但笔者所在医院尝试先使用阿托品消除M碱样症状,再使用长托宁巩固阿托品化,预防阿托品中毒及阿托品不足引起的反跳现象。使用阿托品加长托宁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以来,与传统单纯使用阿托品相比,护理上具有以下优点:阿托品对于减少腺体分泌作用较强,中、重度中毒的患者,先使用阿托品消除呼吸道分泌物,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减少,肺部音消失时,改用长托宁,长托宁抗毒作用时间延长,给药次数明显减少,减轻了治疗工作量,节约了治疗费用[3];方法简便,易于掌握,不良反应轻而少,减轻了患者苦,更易于护理;长托宁抗毒作用强而广泛,不易出物耐受和依赖现象;不易反跳,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亲属的精神压力。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借助体外循环,通过广谱高效吸附效果的吸附剂,迅速清除患者体内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物,达到净化血液,治疗疾病的目的[4]。但血液灌流只能清除毒物本身,不能纠正已吸收毒物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不能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必须配合阿托品,长托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进行内科综合治疗,才能发挥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俊萍,韩孟生,项朝娜.血液灌流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32-33.
[2] 周立翠.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急救和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4):73-74.
[3] 张志芳,李永芳.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观察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4):101-102.
[摘要]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与开发已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理论应用到高职药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精品课程建设中,具体研究本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资源、教学评价。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使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要求。
[关键词] 高职药学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过程导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b)-0151-04
Fin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and statute in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y major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orientation
QI Xiuling LI Peng YU Na WANG Lei CHEN Junrong LIN Zhongtao ZHANG Yuanyuan
Cangzhou Medical College, Hebei Province, Cangzhou 061000,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orientation has become a hotspo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The working process-oriented theory will be applied to the fin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and statute in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y major. Careful study will be carried out on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course-orientation, course-oberjective, curriculum design concepts and ideas, course characteristics and situation analysis, teach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 curriculum resourc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Fine course construction reforms stimulate the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to stud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make the teaching of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and statute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al train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y major;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and statute; Fine course construction; Working process-orientation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10030004)。
[作者简介] 祁秀玲(1966.12-),女,汉族,河北东光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研究方向:药物制剂技术、药事管理与法规。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已成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方向[2]。所谓基于工作过程模式,即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内容,以培养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全新职业教育模式[3]。因此,在高职药学专业药事管理与法规精品课程建设中,针对药学专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完成任务所需知识和技能渗透和融合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避免了逐条解释法律条文的枯燥与乏味,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课程定位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药学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药学专门人才,能在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从事药品生产、检验、经营、调剂等工作[4]。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是:通过学习药事组织体制、药品法制管理、药品注册、生产、经营、使用、价格、广告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以及药学技术人员的管理等内容,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工作所必需的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药学实践中常用的药事法规,了解药事活动的基本规律,具备自觉执行药事法规的能力,并能综合运用药事管理的知识和药事法规的规定,指导药学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5]326。
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办学特点,按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本课程属于药学人员从事实际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核心技能,支撑了从事药物研发、药品生产、药品经营和处方调配工作的规范从业能力培养,同时也是药学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以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前导课程,同步课程有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鉴定技术、临床疾病概要等,共同为后续课程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综合技能实训及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2 课程目标[5]326~327
2.1技能目标
①运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从事药品注册申报等工作。②能运用药品生产管理的相关规定,规范从事药品生产、检验、管理等工作。③能运用药品经营管理相关规定规范处理药品进、存、销、运中的质量管理。④能运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相关规定,规范从事药品调剂及管理等工作。⑤具备自觉执行药事法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药学实践中的问题。
2.2 知识目标
①掌握药事管理的基础知识。②掌握药品监管的原则和主要内容。③掌握药学实践中各环节的管理办法及规定。④熟悉我国药品监管组织体系及内容。⑤熟悉药品标识物、广告、价格的管理规定。⑥熟悉中药材(饮片)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管理规定。⑦了解药品知识产权保护、药品专利(商标)保护知识。
2.3 素质目标
①明确依法从业的观念。②树立保障用药安全为首要任务的理念,养成踏实勤奋、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③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④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3.1 设计理念
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校企合作。
3.2 设计思路
为了使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更好的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近年来我们对药学专业主要岗位进行了调研分析,归纳了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了岗位能力需求,确定了学习情境,在此基础上按照药品的形成和流通过程将学习情境进行序化(表1)。根据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过程管理规范要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6],包括药品注册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处方调配等内容,力求与医药行业药事管理各方面实现一致性。本课程依据药学岗位的实际工作需求,以药学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兼顾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升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形成了34个学习任务(54学时):认识药事管理;药事管理体制;药品、药学、药师;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特殊药品管理;分类管理、基本药物、医疗保险用药管理;中药管理;药品标识物与价格、广告管理;新药注册;仿药、进口药、补充申请与再注册;药品生产企业开办申请;GMP认证;原辅料、包材采购、验收与检验;药品生产管理;药品入库、储存、运输;药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药品批发企业申办过程;GSP认证;药品购进;药品验收、储存、养护与出库、运输;药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药品零售企业申办过程;GSP认证;药品购进;药品验收检验;药品储存、养护、出库与运输;药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药房处方调配;仓库验收、养护与药品发放;临床药学工作;医疗机构制剂配置申请;原辅料采购、验收与检验;制剂生产;制剂入库、保管、使用。
3.3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安排
以药品注册、生产、经营、使用对药事法规的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序化教学内容,即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选取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序化内容,例如药品经营过程监督管理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安排见表2。
4 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
4.1 课程特点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特点表现为专业性、政策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法律法规更新速度很快。
4.2 学情分析
正确的学情分析是增加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7],本专业面对的是高中起点的专科学生,智能类型多属于形象思维为主,不善于学习陈述性知识,学习情绪化强,对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积极性高,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很低。但他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乐于实践。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学生习惯了启发式教学;通过先导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药学基础,但知识仍然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后续课程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服务于实践。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注重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培养。
5 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基于上述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我们在教学中针对性地采用了以下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5.1 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药物研究、药品生产、药品经营和药品调配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单元项目,以学生为主体驱动课程教学过程,将理论实践融为一体,教学做一体化。利用校内的企业资源和校外实习企业的资源,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如在药品注册时引入企业真实的报批资料。在教学习药品调剂过程的监督管理时,在学生完成必备理论和处方调配技能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沧州市人民医院药房为平台,在药房人员的指导下开展顶岗实践,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就业环境,感悟企业的职业道德,该种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2 教学方法
5.2.1 案例教学[8] 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是:布置案例、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学生提出观点、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如在讲述药品管理法时,首先介绍一个相关案例,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板蓝根颗粒经某省级药检所抽检后,鉴别项目不合格,启发学生回答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该批药品如果检验结论无误应该属于假药还是劣药的范畴?从而引出假、劣药的概念;接着提问学生如果你是该公司的质量部门负责人,在接到该不合格报告单后应如何处理该质量事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示学生应该首先对留样产品进行检验,如果检验结果符合规定,可以申请复验。然后提问学生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公司应该在自收到药品检验报告单后多长时间内提出复验申请?向何部门提出复验申请?复验时尚需提供哪些资料?对复验样品的来源是如何规定的?一系列问题均涵盖在一个案例内,紧扣学生思路,逐步导入本次新课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学习。
5.2.2 PBL教学[9]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该方法特别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在讲解特殊药品时,首先给出几个问题:①品与麻醉剂的区别是什么?②品、与的区别是什么?③品和流失有哪些危害?④如何加强对品和的监管?使学习一直以问题为中心,为解决药学实践问题而学习,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学生思维得到启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5.2.3 情景模拟[10] 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进入职业情景,能更快地掌握学习要点。如在药品注册管理中学生模拟药品注册人员,教师模拟注册管理人员;在药品生产管理中学生模拟药品生产操作人员、质量检验人员、物料管理人员等不同角色,教师模拟GMP跟踪检查人员;在药品经营管理中,学生模拟销售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等,教师模拟GSP跟踪检查人员。通过模拟实践、情景再线,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5.2.4 学法指导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内容更新很快,我们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卫生部网址告诉学生,介绍在网站上下载法律法规文件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生时时关注两个网站新的法律法规文件。
5.3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主要采取多媒体教学、见习、知识竞赛。我们制作了全程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教师带领学生到药品的使用单位见习,边参观边讲解,非常直观,不仅易懂,而且记忆也深刻。通过知识竞赛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综合运用药事法规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该活动举办两届,学生均踊跃参与。
6 课程资源
6.1 师资队伍状况
本专业从事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工作的专兼职老师12名,接受由行业一线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在7名专职教师中,有6名教师有行业工作经历,具备丰富的药学实践经验,其中2名教师参加了药剂专业国家资源库建设项目《药事管理与法规》建设任务。
6.2 教材资源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药事管理与法规》,该教材优点是与行业紧密接轨,但是与资格考试联系不够。因此,我们将题量丰富的执业药师考试用书推荐给学生参考使用。
6.3 案例资源
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资源建设中注重搜集和整理各种药事管理与法规的案例,包括文本案例库、视频案例库。案例内容一方面来源于教师在以往的药学实践中实际遇到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是最好的教学案例;另一方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兼职教师每年也提供了大量新的案例,案例库得以逐年更新。
7 教学评价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学生考核成绩由理论成绩(90%)和实训成绩(10%)构成,均包括过程性评价成绩和终结性评价成绩两部分。过程性评价成绩包括阶段性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实践表现、实践报告完成情况等。期末理论考试采用笔试(闭卷)的方式,考试题型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接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评价包括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行业专家评价,其中,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和同行评价是通过听课反馈的方式,给任课教师给与评价,而行业专家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各岗位学生见习、实习以及就业学生的表现给予课程的评价。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建设建设,即以药事管理工作过程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典型任务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与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托,按照岗位行动领域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本课程建设实施几年来,效果良好,2012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 高文敏.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中药手段[J].黑龙江教育:高教教育与评估,2009,(1-2):112-114.
[2] 宫晓梅.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通信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开发[J].大学教育,2012,12(1):83-86.
[3] 周巧英.“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 (2):136-137.
[4] 邓红华,黄秋霞.《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142-143.
[5] 杨世民.药事管理与法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2.
[6] 张丽娟,黄志艳,李建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成人教育, 2011,(23):152-153.
[7] 邵燕楠,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3,(2):60-63.
[8] 祁秀玲,陈俊荣,,等.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50-151.
[9] 祁秀玲,陈俊荣,于永军,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药物制剂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66-167.
对于药品管理,不同的医院对此的态度不同,但是在传统医院管理理念的支配下,医院对药品管理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体现在医院药品账目不明确。医院管理制度完善,领导忽视对药房的监督和管理,在药品出售的过程中,经常性的出现药品亏损的现象,影响医院的效益。目前而言,对于药品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对药品数量管理上,药房工作人员需要对药方中的药品数目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定期盘查药品的数量,进行登记。但是就目前而言,制度不明确,药房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够,对药品的数量登记不到位,常常出现药品库存登记与实际药品数量不符的现象。其次,医院内部制度建设不完善。医院内部制度的完善是保证医院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展开的保证,而且清晰合理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效益,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维护医院的合法利益。但是就目前我国医院的实际而言,大部分医院职权划分不明确,很多岗位的职责不明确且相互权限相互交叉。就药品管理环节而言,由于医院纠纷的多发,医院只重视药品的购买,但是对于药品是否按照标准存储,多有忽略,使得很多药品由于不合理保管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最后,医院管理模式落后。除了部分三甲医院逐渐建立计算机药品管理模式之外,大部分医院依旧执行的传统的人工登记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相当落后,药品的信息不完善,医生对于药房的药品种类不熟悉,开出的药品药房缺少库存。药房的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于药品的信息不会主动传递给医护人员,这就给患者取药造成一定的困难。
2完善医院内部的管理制度
2.1明确药品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药品管理中,居于主要地位的是药剂科。首先要对药剂科的全部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括药学知识,还包括涉及药品管理的各项法律常识,加深药剂科工作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认识。其次是对于药房工作人员,对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进行规定,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药房工作人员做好库存工作,对于药品的出库、进库进行详细登记,对于库房中药品的数量和种类做到心中有数,与医护人员沟通,做到信息一致,确保医生开出的药品在本院药房内能够取到,方便患者拿药。再次是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真正的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并对其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作出考核,实行相关的奖励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2.2完善医院制度
医院制度的完善需要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医院的制度完善需要医院领导立足于本院的具体实际,借鉴其他医院的管理制度,制定出能够促进本院发展的管理制度。对于药品的管理制度需要从药品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如规范药品采购的流程、药品管理的规定等等,并将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身上。如果出现药品问题,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有资金支持的医院,应引进计算机管理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明确出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实现全院药品信息的一致性,在完善药品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医院效益的最大化。
2.3建立究责制度
究责制度的落实需要在详细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医院内部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并且明确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完善究责制度,出现各种不规范操作流程,做出明确的处罚规定。促使工作人员在心理上建立坚实的防线,确保工作人员认真工作,并且严格按照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工作内容。
3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剂科的服务质量
3.1加强对普通药品的管理
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严格控制管理药品的有效期,对医院药品的种类以及药品数量和有效期登记完善,由一位药剂师专门负责此项任务,建立药品有效期的专门登记表,对药品的出库及时登记,并对新进药物的有效期准确记录,登记在册,保证药房内的药物都在有效期内。对于药品的存储,药品的存储不同的药品要求则不同,因此对相同存储环境要求的药品进行统一放置,并将易串味药品与其他药物严格区别放置。
3.2特殊药品的管理
血液制品与品在药剂科居于特殊地位,需要采取特殊的保管措施,对于血液制品需要低温放置在冰箱内,并避免阳光的照射,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品的管理与血液制品相比,更加严格,品需要由专人负责,在需要品时,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执业医师以上开出的处方,处方中品的数量需严格控制。对于品的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每天进行核对,确保实际药品数量与账面一致。
4结束语
【关键词】 输血相关知识;我院;医护人员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117―03
Doctors and nurses in our hospital blood transfusion related knowledge and Countermeasures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yuan City, Sichuan
Wang Ming ro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yuan City,Sichuan 628017)
【Abstract】Objective Blood transfusion in our hospital medical staff on the mastery of knowledge, and to propose appropriate solution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310 clinical staff in our hospital for a blood transfusion to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 on the results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SPSS11.5. Results Knowledge of health care staff senior titl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low-level medical titles; (P
【Key words】 Transfusion-related knowledge; Our hospital; Health care workers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一种治疗手段。医生是整个输血过程中的决策者,护士是输血的执行者,他们在临床输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输血相关知识以应对复杂的临床情况。我国1998年开始相继施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文件,其中《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明确提出要科学合理用血,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水平。尽管血液筛查越来越严格,但仍有各种与输血相关的风险难以控制。同时因需血量日益增大,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制备、保存及检查开销日益增大,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应严格控制输血指征,加强对输血的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的认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相关知识的测评,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我院相关专业的医生及护士共310人。受访人员职称有护士、住院医师(护师)、主治医师(主管护士)、副主任医师(副主任护师)及主任医师(主任护师);受访科别包括:外科、内科、ICU、麻醉科、急诊科、妇产科。
1.2 基本资料 本组310人中男性88名,女性222名;年龄20岁~65岁,平均34.87岁;文化程度:专科及以下111人,本科及以上199人。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问卷内容涉及《临床输血须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用血》及美国血库协会(AABB)指南。具体分为3部分:输血基本知识、血液及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知识、输血不良反应,共30道答题,答对1题算1分,答错l题算0分,满分为30分。由分管输血的院领导亲自组织调查发放输血相关知识问卷,发放问卷310份,有效及回收率100%,由长期从事输血教学的专家评定、修订问卷并确定内容效度。
1.3 统计学方法 回收问卷后,统计每张问卷的总答对率及输血各部分的答对率,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分析调查数据,绘制成表,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输血基本知识正确率79.74%;血液及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知识正确率73.25%;输血不良反应知识正确率81.62%。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91.94%的医护人员认为有必要再强化学习输血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表l不同职称输血相关知识知晓得分比较(%)
职 称 例数 输血基本知识 临床应用知识 不良反应处理 平均分
初级职称 109 71.23 62.45 75.29 69.66
中级职称 125 82.32 75.33 81.65 79.77
副高职称 65 88.45 86.17 90.32 88.31
正高职称 11 83.18 80.31 92.48 85.32
P
表2不同科室输血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科 室 例数 输血基本知识 临床应用知识 不良反应处理 平均分
血液科 23 88.29 85.12 88.15 87.19
麻醉科 20 82.07 76.25 83.06 80.46
外 科 137 78.56 71.19 80.01 76.59
内 科 92 80.60 73.34 81.63 78.52
I C U 16 78.69 70.02 80.09 76.27
急诊科 22 73.14 72.93 84.52 76.86
P
表3 不同专业的输血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专 业 例数 输血基本知识 临床应用知识 不良反应处理 平均分
医 疗 102 84.02 81.79 83.82 83.21
护 理 208 77.64 69.06 80.54 75.75
P
3讨论
临床输血是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重要医疗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输血知识的掌握对临床医护人员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合理性、科学性。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川陕交界处,由于经济比较落后,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输血相关知识也十分欠缺,尤其在输血指征把握方面。影响输血效果的一项关键因素是医生对输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输血是一项涉及多个环节且充满风险的治疗手段,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1]。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对血液及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知识掌握方面不足得分低,可能与该部分内容设计面广,且近年来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知识更新快等因素有关。另外对成分输血的指征这方面的答错比例较高,说明临床医护在这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学习。临床合理输血的指征是输血相关知识的基础,也是合理用血的决定性因素,是临床减少不必要输血、降低医疗风险、提高输血疗效和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根据我院相关资料分析临床用血还存在:由于观念陈旧影响用血决策错误、血液及血液制品不合理应用、备血和取血不规范、不严格把握输血指针、用血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加强对医护人员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十分重要。
本次调查与吴迪[2]等的结果有所不同。也许我院的的综合实力比较差,人才分布布局与科研教学的综合性医院有所区别。我院高职称普遍比低职称的医护人员对输血相关知识掌握好,尤其是不良反应的处理明显优于低职称的掌握,这表明高职称的医务人员确实临床经验丰富,善于钻研,能承担起传、帮、带的作用,尤其是高年资医生在制定输血决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高年资护士在输血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从医护人员分配科室看输血知识掌握情况:血液科分数显著高于其他科别外,麻醉科、外科作为输血需求高的科室,与内科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内科医护人员要求对理论的掌握可能优于外科医护人员;从不同专业角度分析:医生的输血知识明显优于护理人员,也可能与医生职业性质有关,医生相对比护理人员基础知识扎实,另外医生是输血的决策者也决定了医生的重要使命,护理人员是输血的执行者,加上工作的繁忙、琐碎,就养成依赖等行为。从问卷调查显示91.94%的医务人员认为有必要强化学习输血相关知识,说明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希望继续加强输血教育,扩展输血相关知识。
掌握输血相关知识、合理用血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合理用血能够有效利用宝贵的血资源,最大限度地避免输血风险。我院针对临床医护人员输血相关知识掌握不足提出以下措施:继续加强临床输血知识教育和培训,重点在于明确合理用血重要性、严格掌握输血指针、有正确的输血决策、合理用血措施、出现不良反应的防护等。发挥高年资医生、护士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主要指导作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培训,尽可能引入输血医学的新进展、新理论,针对输血需求高的科室,应重点加强合理输血的认识;对护理人员进行输血查对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的培训。医院对临床专业人员进行输血知识培训,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我院的输血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一条为加强生物制品质量管理,保证生物制品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物制品批签发(以下简称批签发),是指国家对疫苗类制品、血液制品、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生物诊断试剂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生物制品,每批制品出厂上市或者进口时进行强制性检验、审核的制度。检验不合格或者审核不被批准者,不得上市或者进口。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生物制品批签发工作;承担生物制品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工作的药品检验机构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
第四条生物制品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标准为现行的国家生物制品规程或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他药品标准。
第二章申请
第五条按批签发管理的生物制品在生产、检验完成后,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填写《生物制品批签发申请表》,向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申请批签发。
第六条申请批签发的生物制品必须具有下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之一:
㈠药品批准文号;
㈡《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
㈢体外生物诊断试剂批准注册证明。
第七条申请批签发的技术要求及相关资料的格式,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组织制定,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
第八条申请批签发时应当提交以下资料及样品:
(一)生物制品批签发申请表;
(二)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签字并加盖本部门印章的批制造及检验记录摘要;
(三)检验所需的同批号样品;
(四)与制品质量相关的其他资料;
(五)进口预防用疫苗类生物制品应当同时提交生产国国家药品管理当局出具的批签发证明文件,并提供中文译本。
第九条对于效期短而且检验周期长的按照批签发管理的生物制品,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认,药品生产企业在完成生产后即可向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申请批签发。
第十条按照批签发管理的生物制品进口时,其批签发申请按照《药品进口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接到生物制品批签发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不予受理的,予以退审,并说明理由。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应当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第三章检验、审核与签发
第十二条承担批签发的药品检验机构应当配备与其承担的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工作相适应的人员和设备,符合生物制品检验或者审核工作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技术要求。
第十三条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工作可单独采取资料审查的形式,也可采取资料审查和样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样品检验分为全部项目检验和部分项目检验。
具体品种所采用的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方式以及检验的项目,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组织论证后确定,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予公告。
第十四条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负责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一)申报资料是否齐全、制品批制造及检验记录摘要是否加盖质量保证部门印章、是否有负责人签字;
(二)生产用菌种、毒种、细胞等是否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一致;
(三)生产工艺是否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工艺一致;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否达到国家药品标准的要求;
(四)制品原液、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项目、方法和结果是否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规定;
(五)制品包装、标签及使用说明书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第十五条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可以根据具体品种审查的需要增加检验项目。增加检验项目的情况及理由应当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十六条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应当在本办法规定的工作时限内完成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结果作出批签发的决定,并向申请批签发的药品生产企业发出批签发证明文件。
第十七条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时限的要求:
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受理批签发申请后,疫苗类制品应当在55日内完成;血液制品类制品应当在30日完成;血源筛查试剂类制品应当在15日内完成;其他类制品应当根据该制品检验周期确定其具体的检验或者审核时限。
第十八条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不能作出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结论的,应当将延期的理由和时限书面通知批签发申报企业,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十九条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对申请资料中的有关数据需要核对的,应当一次性以书面方式通知批签发申报企业。自书面通知发出之日起至申报企业将核对结果及其原始记录回复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为止的期间不计入时限。
第二十条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应当根据资料审查的需要,派员到申报企业进行现场核查或者抽样。
第二十一条生物制品批签发证明文件的签发应当在5日内完成。符合要求的,签发《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
第二十二条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签发《生物制品批签发不合格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生物制品批签发不合格通知书》发送申请批签发的企业,同时抄送该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一)申报资料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
(二)质量检验不合格的;
(三)申请企业对需要核对的有关数据的回复资料仍不符合要求的。
第二十三条《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和《生物制品批签发不合格通知书》由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按照顺序编号,其格式为“批签×(进)检××××××××”,其中,前×符号代表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所在地省级行政区域或者机构的简称;后8个×符号的前4位为公元年号,后4位为年内顺序号。
第四章复审
第二十四条药品生产企业对生物制品批签发不合格通知书持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7日内,向原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或者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出复审的申请。
第二十五条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或者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自收到药品生产企业复审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复审决定,复审内容仅限于原申请事项及其原报送资料。按规定需要复核检验的,其样品为原承担批签发的药品检验机构保留的样品,其时限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执行。复审工作完成后5日内向申请复审的企业发出复审意见。
第二十六条复审维持原决定的,不再受理申请人再次提出的复审申请;复审改变原决定的,发给《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原《生物制品批签发不合格通知书》同时废止。
第五章监督与处罚
第二十七条按照批签发管理的生物制品在销售时,必须提供加盖本企业印章的该批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复印件。
第二十八条批签发不合格的生物制品由药品生产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销毁,销毁记录应当同时报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实施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备案。
第二十九条药品生产企业提供虚假资料或者样品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销售未获得《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的生物制品,依照《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和第七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伪造《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承担批签发检验或者审核的药品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属于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情形的,已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应当责令药品生产企业收回,并按照有关规定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下予以销毁。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生物制品批制造及检验记录摘要,是指每批生物制品从原材料至包装的生产全过程及检验中影响生物制品质量和结果正确性的操作要点及结果,并由企业质量保证部门审核。
第三十五条因公共卫生健康的需要,为控制疫情或者突发事件而紧急使用的按照批签发管理的生物制品,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或者其他国际组织捐赠的按照批签发管理的疫苗类制品,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免予批签发。
【关键词】药品冷藏管理;储存规范
药品冷藏管理是指冷藏类药品从生产、储藏、运送、分销、零售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都处于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药品品质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的管理方式。而医院药品冷藏管理是冷藏类药品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人民安全、有效地用药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冷藏药品的储存规范
1.1 温度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药品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温度对其质量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一些需要冷藏的药品,如储存不当,将直接导致药品效价降低、失效,甚至发生变质、毒副作用增加。这类药品主要包括:(1)生物制品。疫苗类,如麻疹减毒活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等;抗毒素及抗血清类,如破伤风抗毒素;血液制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生物技术制品;微生态活菌制品,如双歧杆菌等。
1.2 药品储存规范
2001年施行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药库应分为冷藏库、阴凉库、常温库。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药品的存储温度规定了不同要求,主要分冷处(2~10℃)、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阴凉处(不超过20℃)、常温(10~30℃)等4种类型;对生物制品,除另有规定外,成品应在2~8℃避光贮藏,不得冷冻[1.2]。
2 冷藏类药品在医院的管理
由于冷藏类药品对温度的敏感性,需要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尤其是药品进入医院后的管理,如果监管不力造成不规范管理就会影响到药品的品质,从而造成药品效价降低、失效甚至变质、产生毒副作用的情况。为此,在冷藏药品的管理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药品采购环节。冷藏类药品的管理始于采购环节。对这类药品应当按照“适量多批”的原则进行采购,尤其是要考虑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有效控制库存,减少药品在库时间,以保证质量。
(2)验收入库环节。冷藏类药品入库前要严格检查药品质量,不但要按常规药品验收规定入库外,尤其要认真检查冷藏运输条件,检查冷藏箱温度记录表,抽查药品接收时的温度,并做好记录;卸车地点尽可能与冷库无缝对接,卸车时间尽量缩短,避免在阳光下长时间曝晒。
(3)储存管理环节。冷藏类药品入库后要按照GSP要求堆放整齐,要对冷藏设备进行不定期检查,防止断电、设备故障等意外情况发生。
(4)摆药送药环节。门诊、病区药房摆药室应符合摆药条件,进行适宜的温度控制,对冷藏要求严格的药品禁止长时间室温条件放置。加强药师,护师之间的协调。
(5)发药服务环节。窗口发药应让有经验的药师审方复核,发药时应向患者告知储存注意事项。
(6)用药指导环节。对冷藏类药品的使用,要严格查看效期和外观性状。确需临时外购或调剂的冷藏类药品应严格检查药品来源、温度记录等,作好相应记录。
(7)检查召回环节。建立药品质量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制度,对需要冷藏的药品,如长时间处于常温状态、质量无法保证的情况,要及时召回,统一报损,集中销毁。如因责任原因等造成的药品回收,应做好登记,不得再用。
3 医院药品冷藏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观察发现目前医院对冷藏类药品缺乏有效地规范和严格的管理,不能保证冷藏类药品的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管理意识不够。对冷藏药品缺乏应有的了解,领导重视不够。(2)硬件投入不足。由于成本因素,库房的温度调节装置设施简陋,不能保证库房内的得温度调节。(3)流程管理缺失。对冷藏类药品的管理环节不能做到全覆盖,有些环节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分工不具体,各环节之间的人员缺乏应有的协同,导致药品管理混乱,直接危及药品的安全。
4 加强药品冷藏管理的建议
加强医院冷藏药品的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具体的工作,必须齐抓共管,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1)强化组织领导。把药品冷藏管理纳入药品管理的常规性工作,做到医院领导重视、分管负责人具体,各个环节不留空白、责任到人。(2)加大硬件投入。医院应该根据药品用量情况,按照GSP要求加强硬件投入,确保空调、冰箱冷藏柜等设施符合规定要求,经常检查设施完好和安全运行。(3)健全管理规范。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药品冷藏的各个环节工作规范,使得冷藏药品采购、验收入库、储存管理等环节都有章可循。(4)提高用药咨询服务水平。对发放给患者使用的冷藏类药品,要讲清储存条件,以免给患者造成不
5 结语
药品的冷藏管理搞好了,不仅体现医院管理的高效、快捷,而且有利于减少药品损耗,提高医院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说,医院药品冷藏管理的水平是医院药品管理水平的体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