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的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十八天的假期很快就过完了,假期里我有着假期计划,也就是每一天写一些作业,几天就完成了。所以,开学了,我也要制定个学习计划。
在上五年级的时候,我有许多坏毛病,如上课说小话,做小动作……但是此刻我已经上六年级了,即将升入初中了,我想上所好的初中,所以,我要为实现我的这个梦想而努力,把坏毛病通通改掉。对了,我的头发原先很长很长,但是前一段时间我把头发给剪了。有一次,表姐说:“楚楚,你的头发剪了,你的坏毛病也要随着头发改掉哟!”而我却说:“我的毛病都在头顶上呢,没剪着,嘻嘻!”当然这是玩笑话,我还是会把毛病改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的梦想,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好学生,我为我加油!
鲁迅先生以前说过一句话:“我并不是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学习了。”人的生命很短暂,我会用我此刻所拥有的时间去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一个成功的人士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靠勤奋,只有那百分之一是靠拥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所以,光靠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是不行的,只有勤奋学习,刻苦学习,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所以,在我学习的时间中我不会懒惰,会更加勤奋。
听老师说11月25号就要期中考试了,我要更加努力。上课注意听讲,不交头接耳,不搞小动作,用心举手发言,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争取在期中考试中考出优异成绩。
这就是我的学习计划,我要努力学习,勤奋学习,刻苦这习。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好学生,一步一步实现我的梦想。
范文
As a middle schoolstudent, my study burden is heavier than before. Therefore, I must make a goodplan for my study to make the effort effective and set sometime aside forplaying. Firstly, I will make a big plan for this term and set a goal for it. Iwant to be the top three of my class in the final exam, so that I must workhard for it. In addition, I will make plans for several short periods, such as monthlyplan and weekly plan. By doing so, I can clearly know what my major task ofdifferent. Finally, daily plan is necessary, too. Write down my tasks foreveryday and finish them strictly. Remember not put tasks until tomorrow. With thesedifferent plans, I can arrange my time reasonably and get sometime to play.
译文
作为一名中学学生,我的学习负担比以前更重了。因此,我必须为我的学习做一个好的计划,使工作有效,有时一边玩。首先,这学期我必使一个大计划,设定一个目标。我是班里的前三名在期末考试,所以,我必须努力工作。此外,我将制定计划几个短时间内,如月计划和周计划。通过这样做,我可以清楚地知道我的主要任务不同。最后,每天计划是必要的。写下我每天的任务,严格完成。记得明天才把任务。这些不同的计划,我可以合理安排我的时间,有时去玩。
关键词:学科半衰期 化学 引用半衰期 被引半衰期 文献计量学 引文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4)04-0061-06
1 引言
曾经风靡全国,郁秀的处女作《花季雨季》获得过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图书奖。我早就想看这本书了,放暑假,我托同学在深圳书城买了一本。
刚刚“新鲜出炉”的书当然要一睹为快啦!我一回到家便看了起来。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在深圳九中读高一⑷班的王笑天、陈明、谢欣然、刘夏、余发、林晓旭等他们之间所发生的故事。
本书共分为二十六章,第一章的第一个故事叫“又搞突然袭击”。是讲高一⑷班的语文老师事先不告诉同学今天要考试,却突然发试卷让同学考试,他们班的调皮蛋余发就说:“又搞突然袭击”。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两个人:王笑天和陈明。我觉得他们俩是书中最有灵魂的人。勤奋好学的陈明总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不论什么事情都不会改变。王笑天在书中被称为“靓仔”,不过我不喜欢他的这一点,我喜欢他对事认真、谨慎的态度。最重要的是王笑天的聪明才智。
故事中所说的那件事就像澎拜的波涛,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放暑假了,王笑天打算和他的好友萧遥去做暑期工,他们拿了一辆三轮车,卖徽章和纪念品。而且他们还选择了火车站门口摆卖,因为那里人比较多。正当他们的“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时候,他们被当作小贩而被带回派出所问话。经过审查,他们要被迫交1000元(本来是不用交的)。聪明的王笑天借打电话要爸爸送钱为名,他故意打到妇联,却说是打到了市公安局。“喂,王局长在吗?哦,他去开会啦,你是赵局长叔叔吧,我被扣留了(他把‘扣留’咬得很重),你来接我!”派出所的头一听,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说:“你们可以走了。”怎么样,王笑天聪明吧。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SWOT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12-01
建国50多年以来,国家对大学生实施了以“劳动者自主创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为主的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形势不断改善,就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然而由于98年高校的扩招,就业矛盾不断突出,毕业生面临“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的双重压力,劳动力供需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不断显现,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因此,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大学生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社交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求职技能,根据自身实际做好全面的职业规划,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
职业规划就是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并付诸于行动的职业过程[1]。由于我国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计划经济和就业的统包统配的阶段,我国的职业规划理论起步相对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家对毕业生采取双向选择以及多元就业选择,大学生职业规划才开始得以重视。但是由于各所高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高校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存在较大的差异,呈现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以及重点本科高校向普通高校逐渐减弱的趋势,使得大学生总体上职业规划意识还处于相对低的水平。
二、大学生择业规划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以及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海因茨?韦里克(Heinz Weihrich)提出来的一种能够较为客观、准确的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状况的方法,其一般应用于企业战略选择的分析。SWOT是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其中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劣势(weakness),O代表机会(opportunity),T代表威胁(threat)。S、W是企业的内部因素,O、T是企业的外部因素[2]。SWOT方法要求准确的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与威胁,发挥优势,针对外部的威胁采取相关措施,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职业规划作为当今大学生跨入社会前的一种自我认识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自我预测,其同样存在内部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所以我们可以将SWOT分析法运用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分析中,以达到全面的认识大学生专业规划的现状及其特点。
(一)优势分析
1)有着相关职业规划的理论认识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许多高效陆续的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相关课程,学生基本上形成了对职业规划认识,很多同学甚至能够很好地剖析并且明确自己的未来就业方向。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获取的知识途径不断增多,对职业规划的学习不只简单局限于课堂,平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实践以及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来不断的提高自己对职业规划的认识。
2)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动向加大
俗话说“海水因为有巨大的压力,才能抨击出美丽的浪花”。同样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为了能在今后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好工作,当代大学生不得不提前做好就业的准备,广泛的了解社会就业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规划。
(二)劣势分析
1)自我认识程度不够
在现实社会很少大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好好的剖析自己。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不是对自己的定位太高,骄傲自满,就是对自己的评价太低,丧失信心,不能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从而使得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缺乏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
2)对职业规划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大学生即便对有职业规划有足够的认识,但由于大多数到学生意志力不强,职业规划只是纸上谈兵,难以实行。很多同学甚至没有考虑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认为求职对他们来说还早,整天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
(三)机会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逐步建立了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毕业生就业制度[3],这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机会,引导他们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准备。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获取相关就业知识的渠道不断增多,他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以及各级各类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和社会关系获取大量的就业信息,从而增强职业规划的欲望。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也为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条件。
(四)威胁分析
大学生职业规划受到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来自家庭的压力,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都对子女的就业加以干涉,很少给子女自己的选择空间,使得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持消极的态度。其次是来自社会和竞争者的压力,近几年的毕业生大多数都是90后的一代,他们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很难面对这个瞬息多变的社会,同时又受到同行业竞争者的强烈竞争,一方面本科生受到研究生的竞争,研究生受到博士生的竞争,另一方面,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受到重点名牌大学学生的竞争,这些竞争无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产生巨大的威胁。
三、加强职业规划的对策
(一)明确职业目标,不断提升职业规划意识
明确职业目标是职业规划的关键,也是职业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大学生应该综合考虑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及社会需求等方面,评估自己与实际的环境相结合,制定主观愿望与客观环境相匹配的职业目标。
(二)关注职业变化,调整职业生涯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的性质和类型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冷门的职业变热,热门的职业变冷,新的职业的不断产生,旧的职业不断被取代,这种职业的不确定性使得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很难把握。因此,大学生平时应该随时关注职业的变化,了解新兴职业的发展前景,适应职业环境的变化,科学准确的调整职业生涯设计。
(三)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丰富高校就业指导体系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唯独通过亲身的社会体验,才能深刻的了解职业的需求变化对职业规划的影响,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4]。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深入的体会到各种职业环境,从而达到对社会环境更全面的认识。这样,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大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水平,而且更加准确、全面的认识了自我,明确了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够及时的调整、补充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石建勋,蔡新会,张鑫,聂文星.职业规划与创业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胡鹏,许岸柳.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J].2009,134:171-172
关键词轮滑课 教学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轮滑运动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于19世纪初产生于英国,随后在欧洲和美国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初,轮滑运动在美国和欧洲得到广泛发展。我国轮滑运动开展得较晚,于19世纪传入我国,当时仅限于沿海个别城市,并只作为一项娱乐活动,但受到了众多爱好者的青睐,在全国各地都拥有大量的轮滑爱好者。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轮滑运动独特的体育内涵和运动健身价值,迎合了当代大学生追求时尚、挑战极限的心理,从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喜爱,已被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列入体育教学内容之中,并在一些地区迅猛发展。
轮滑运动是集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休闲性于一身的时尚运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轮滑运动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它不仅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从轮滑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对轮滑运动的热爱程度来看,它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热门课程,也是从事学生课外锻炼的主要健身手段之一。经常从事轮滑运动能够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强各关节灵活性,对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果断的判断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可作为娱乐手段,扩大社交范围,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和平衡能力等各方面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的目的
轮滑运动自2002年被列入我校的体育选修课程以来,一直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是一项具有良好的娱乐功能和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轮滑课教学现状,提高我校轮滑课的教学质量,本文从轮滑课的内容设置、师资状况、资金投入、场地器材条件、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我校轮滑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更好地提高我校轮滑的教学质量,推动轮滑运动在我校的广泛开展。
3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广泛查阅了有关学校体育教学、轮滑运动及轮滑课程教学等方面的报刊、著作和书籍,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为本文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提供参考。
(2)访谈法。本文对部分教师、相关负责人及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从访谈中了解我校轮滑课的教学开展情况,并对访谈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调查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部分轮滑选项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为97.5%,有效率为98.5%。
4 我校轮滑课教学现状与分析
(1)轮滑课程内容的设置。轮滑课程内容既是实现轮滑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又是教师和学生开展轮滑教学活动的依据。通过调查发现:我校轮滑课的教学内容设置基本上以直道滑行、弯道滑行、摆臂及终点冲刺等技术内容为主,缺少花样轮滑等学生喜爱的项目,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在某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众所周知,学生的体育基础、体质与健康状况、体育兴趣、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应有所区别,要做到因材施教。
(2)师资方面。我校现有专任体育教师14名,其中从事轮滑课教学的教师有5人,均为非轮滑本专业教师,其中女教师1人,也就是说从事轮滑课教学的教师的专项与所开设的课程不符。在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渴望被理解和关怀,而女老师特有的细心和本身的体会对学生具有更好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同时对女学生参加轮滑运动也是一种激励,无形地减轻了女学生的畏惧感。专业轮滑教师的缺乏,不利于轮滑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作为轮滑任课教师,应该有较好的示范能力,优美的动作示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学校领导应适当引进轮滑专项教师,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同时应积极引进女体育老师,以缩小男女教师的比例,以适应体育教学实际的需要。
(3)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能否正确地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地选择和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会导致师生消耗的精力过大。此外,由于绝大多数的学生以前并没有接触过轮滑,正确地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学习轮滑的兴趣,在对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的调查中发现,目前我校轮滑教学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讲解法、示范法和练习法等方法,而竞赛法和分层次教学法等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运用的则较少。
(4)场地器材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场地器材情况是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轮滑器材设施是保证轮滑教学、课外活动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体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我校仅有一块室外的水磨石场地,并且石块间的连接处并不十分平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轮滑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平坦的场地、标准的器材能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轻松愉快的得到锻炼,优美的音乐熏陶也会提高轮滑运动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轮滑教学的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8.3%的学生认为轮滑场地好,43.1%学生认为轮滑场地一般,38.6%的学生认为场地不好。但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轮滑场地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影响了轮滑课的教学效果。但在轮滑的护具配备上是比较齐全的。
此外,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很难把动、静有机地联系起来,动作示范只能是瞬间的,而多媒体演示可以把示范动作的动与静有效地结合起来,动作示范准确、直观、形象,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在评价体系上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体育成绩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同时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的标准。目前我校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在内容大多是以学期末的技能考核和技术水平来进行评定,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及技能提高幅度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主要采用教师评价、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等评价方式,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即使学习非常努力,也很难考取高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即使不努力,甚至不好好上课、不练习,到最后考试时也很容易拿到高分,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公平性,这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影响轮滑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
5结论与对策
5.1结论
(1)教学内容单一,仅限于速度轮滑,缺少花样轮滑等学生喜爱的项目。(2)专业教师队伍不够合理,缺乏轮滑专业教师和女教师,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适当增加女教师的比例。(3)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仍然主要是以传统的讲解法、示范法和练习法为主,缺少竞赛法和分层次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4)轮滑教学手段落后,仅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使教学变得枯燥乏味,缺少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5)在评价内容上仍采用终结性评价,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态度、过程及成绩提高的幅度等的评价,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方法上缺少灵活性和多样性。(6)学校场馆设施不够完善,经费不足使学校的轮滑设备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影响了轮滑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化工实验 辩证关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课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化学实验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活动,认识、应用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对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检验,同时也让学生掌握化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技术、实验研究的各类方法原理、规范的操作方法技巧,奠定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和养成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1]。高质量完成实验课教学目标,需要理论与实践、教与学各方面的有机配合。本文从如何看待、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法。
1.台上与台下
对于实现教学目的来说,这是潜在的基础性辩证关系。教师既是实验内容的安排、引导者,又是实验活动的组织、管理者。教学的总体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角色的扮演。学生在实验台前的表现,往往与台后教师对专业知识扎实充分的积淀、对教学对象的准确分析,以及精心恰当的教学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台前的教学活动,也有助于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教学经验的丰富和积累,即教学相长。
可以细化为这几点处理这层关系。
(1)台下精心安排实验内容的选择和进度。把握好课程的内在特点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实验内容可以和理论教学和谐地组合起来,实验课程框架要有一定的系统性,选择贴近社会生活的典型题材等。
(2)台上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针对技能培养型、问题解决型、体验型或探索型等不同的实验内容,安排采用层层递进或多角度对比、正向强化或反向刺激等方式,强调手段的多样性、有趣性、启发式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短短一堂课的效能。
(3)加强台上示范与台下个别指导的结合。面对学生实验操作中的个性特征和差异表现,加强针对性分析和指导,对于重要环节、关键问题或普遍性、经常性错误,突出示范性效应。
(4)注意台上与台下互动性和反馈性。从教学认识论角度来看,实验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还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提高对课堂常见问题的预见和应对能力,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同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探索。
2.课前与课后
课前准备是为了实验的顺利开展,课后的总结反思是教学过程的完成,它们都是确保教学效果得以增强的必不可少的步骤,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哪一方面都不可失于偏颇,否则会影响其他工作的效果和意义。
这里不谈教师在课前课后的布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分析学生常见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1)实验前后的态度不认真。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准备不充分,课后整理、小结的态度不认真,认为能顺利做完实验就满足了,有些甚至消极对待实验课,觉得只要吃透理论就可以了。
(2)实验中盲目无序,或犯一些不应有的错误。出现不清楚实验内容和原理、实验中发生低级错误、反复失误或操作不流畅的情况。
(3)思考不深入,独立思维能力差。实验时简单模仿或人云亦云、漠视一些重要的化学现象、不探究出现错误的深层次原因、对化学原理的掌握浅尝辄止等问题比较普遍。如酸碱滴定实验,有些同学只注意颜色的突变,不思考观察时间与解离常数的关系;有些做完实验了还不知道pH值突变与是线性关系还是非线性关系;不懂酸碱性为什么常用C(H+)的负对数表示,与突变有何内在联系等。
教师除了在教学设计中应脉络清晰、突出内容的侧重点外,还应制订详细的分配布置、指导督促、检查评比等计划,确保每个环节的任务、目标明确清楚,同时要注重教学方法,多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其善于深入剖析、积极思考问题。
3.细节与全局
细节不只关系到全局是否完美,是否有瑕疵的问题。有时细节决定成败,不注意、不抠挖细节,反而会造成全局上的主次不分和舍本逐末。
实验中有些现象细节、操作细节直接关乎关键节点、本质原理或实验成败问题,教师应分别对待。
(1)安全方面,要反复提醒。实验室守则、危险性化学品的安全知识、危险性化学反应的注意事项往往规定很多很细,关系人身和仪器设备的安全,需要自始至终牢记,严格落实。
(2)原理方面,要突出强调。有些化学反应,从气味、颜色、温度等细节的细微变化就揭示了一定的理论原理,必须紧抓细节问题;有的随试剂的纯度浓度、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反应时间等因素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结果,只有搞懂原理才能成功。
(3)作风养成方面,要常抓不懈。化学实验要有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一丝不苟、准确细致的作风,这些都得从预习、操作、数据处理等环节上开始培养,特别要从细节抓起。
(4)行为习惯方面,要善于发现。有些不太规范的操作习惯,不太良好的协作精神、行为个性等,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老师有义务帮助纠正。
4.单个与体系
对于实现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来说,这是最终的根本性辩证关系。从课程的系统观点出发可以更好地把握单次实验的意义和要点,从单次实验又可多角度理解体系的思想和精髓,其意义在于让学生从“被动”转化为“觉悟”,可让学生逐步深入地考虑以下几点。
(1)要较圆满地完成本次实验,让学生掌握此次实验所用的技能和知识点。
(2)更重要的是要理清其在整个实验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果在找到这个线索的基础上,还能逐层深入牵出和融通其上的知识原理或找到与之平行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思维能力就会很有帮助。这在综合性实验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3)随着课程的进度,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整个体系的精神思想,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提高专业素养。
教学安排上,按科学探究的模式,能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系统思维;采取多重联系的学习策略、多因素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2],则能强化学生类推、对比分析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按照课程思想自行设计实验,对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则大有裨益。
上述各关系会体现在每次实验教学中,但重要性往往各异,且错综交织,例如在基础训练实验中,关系二、三较明显,关系一、四在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中作用更为突出,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综合把握考虑。从这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来入手探讨,能提纲挈领,抓住要点,在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上,发挥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机械电子学 信息化教学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32
Abstrac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multimedia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it has emerg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many advantages, for students learning habits and subversive.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better the abstract and complex knowledge to show in front of students, for students of thinking inspir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apply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ourse of mechanical electronics.
Key words mechanical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teaching; course teaching
0 引言
机械电子学是一门综合了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学科,它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对机电行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作用。随着机电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对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的变大,机械电子学课程在高校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目前来看,工业信息革命对教育行业的影响也已然敲响了教育改革的钟声,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一门课程的特点要求。
信息化教学是将先进教学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它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协作、透明、思辨。本文就信息化教学在机械电子学课程中的应用提出了需要把握的几个重点。
1 树立信息化教学正确理念
信息化教学,研究的主体对象是教学,目的是达到教学的信息化。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教师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摆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角色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也由讲解说明转变为情景设定、问题分析、协商研讨、总结延伸等模式,极大地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①从目前来看,高校教室都配有计算机和投影仪等基础教学设备,并实现了联网,但教师的传统角色并没有改变,从而对教学设备资源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可见,如果教师没有领悟信息化教学内在本质,即使丰富了课堂知识内容,但还是无法更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只是在为用技术而用技术,忽视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会课堂知识,摆脱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课程考核机制也要随着改变,并不是“一卷定全程”的做法,因为每个学生对不同知识的理解程度、兴趣度是不一样,单凭教师所谓的“重点知识”来考核,极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遏制学生的思辨思维,对于学生学习知识也纯属应付教师、应付考试,容易造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脱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具备合理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信息化教学目标,每一环节都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使课堂变得科学化、现代化,高校培养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
2 丰富信息化教学的数字化资源
传统的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够了,教师是以知识灌输者的角色“活跃”于课堂。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教学领域也应丰富教学的数字化资源,多层次的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知识处理能力。机械电子学是融合了多种技术的学科,内容丰富多样,所以学习它需要多方面的基础知识。然而课堂多媒体资源毕竟有限,这就需要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使课程资源多样化。如今,移动网络终端发达,数字化资源可能会比书本内容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数字化资源能紧跟机械电子行业发展,提供前沿的知识,对学生以后的实践操作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机械电子学课程的特点也表明,单凭一本教材很难让学生深刻领悟知识。学生的实践机会本来就很少,如果理论方面还不能提供丰富生动的资源,那这门课对于学生的作用就很小。由于数字化资源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可以从课本内容或者相关基础知识出发,围绕某个知识点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源。信息化教学中,教师所有的备课资源应该是为学生服务,而不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表演”。除PPT课件外,教师可根据每节课内容要求,录制或搜索相关视频分享给学生,建立实践应用题库,并开通教学平台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开设教师答疑专栏等。
3 完善信息化教学的硬件环境
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实践离不开配套的教学硬件,没有硬件设施的支持,再好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也只是“纸上谈兵”,也就不能达到信息化这一教学目标,可见,硬件设施环境是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基石。
类似于传统课堂中的粉笔、黑板、板擦等基本物品,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已成为课堂必不可少的“一员”,而计算机和多媒体大多情况也只是方便教师教学的设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硬件设备趋于智能化、便携化,教学课堂的布局也要根据设备的应用程度。②对于机械电子学中抽象难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或展示相关机器或构件,使学生对知识有清晰的掌握。机械电子学这门课程是服务于实践操作,理论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考虑到实际设备购置昂贵,可引进相关模拟系统,使学生通过虚拟的操作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把握。
4 提高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
信息化教学理念再好,课堂设备再先进,教师不会运用这些技术,也就不会使信息化技术发挥到高效的作用,所以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也提出了要求。教师是学生攀登知识殿堂的阶梯,决定了学生攀登的高度。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紧跟时展步伐,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是基于信息支持的教学设计,美国《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2008版)中明确指出了,教师应能够使用各种数字化时代的媒介和方式与学生、家长及同事就一些信息和想法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信息化教学迁移能力、信息化教学融合能力、信息化教学交往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协作教学能力、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③
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注重技能培养,如多媒体设备操作技能、教学应用软件开发设计能力。虽然在过渡阶段,教师可能会有压力,但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把自己综合教学能力提高上去,才不会在教学改革中迷失,才可以在以后教学中更加轻松灵活。
5 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方法手段
以往教师备课只是去制作和熟悉讲课用的课件,而多数情况课件也都是随着教材附带,给学生的感受是教师只是在念课件内容,忽视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期间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本质。很多教师以为教室配备了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只是用来方便教学,而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技巧使课件生动,比如在课件中穿插搞笑动画、字体显示伴有特殊声效等简单手段,吸引学生注意,但这并不适用于高校课堂,尤其对于机械电子学这门理论知识繁琐、内容抽象的课程。教师存在的价值是为学生传授解答知识,而方法手段是取得成效的保障。
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将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和信息化教学理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充分合理使用教学中的资源,使课堂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④机械电子学课程要求有较好的机械、计算机、电子等基础知识,综合性较强,而学生以前“术有专攻”,可能并不能很全面地理解课堂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提前了解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为学生更好理解新知识制定良性的教学方法。
6 信息化教学的课堂把控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具备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根据不同知识点灵活组织课堂模式,把控课堂气氛,擅于转变师生主体地位,把握全局,避免学生自由思想泛滥的能力。现在的高校学生在中学时代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颖的,就会导致学生很容易“乐在其中”,这对于教师也是一种挑战。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数字化设备功能强大,摆脱了单一的课本,他们很容易偏离教学设计内容,虽然上课积极性很高,但是并没有对知识有系统性的掌握。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制定完善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信息化教学并不仅局限于课堂,它具有延长性。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课下带动学生在教学平台交流、利用数字化资源并完成作业,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出学生个性化,发掘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7 结论
机械电子学这门课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这就需要学生接触更多虚拟仿真环境、操作实际设备,经常进行互动交流。同时教师也要根据知识特点搭建信息化教学环境,既要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也要起到教学监督的作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其和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越发体现出它在现代教学中的优越性,必将代表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将是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注释
① 刘军,杨西龙.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12):187-189.
② 华子荀.我国信息化教学模式发展现状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4):49-51.
③ 胡根林.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之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2006(6):92-96.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 教学生活化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31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面拓展中,农村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据大多数人口的国家,对农村小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的一项难题。
一、教学生活化在农村小学中的发展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仍然呈现出教学师资力量底下、教育经费缺乏、教学水平提升缓慢等问题。这些都成为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而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题,具体分析如下。
(1)教学生活化中的环境问题
众所周知,农村学校英语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全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部分。知识来源于生活,这一思想跟今天小学英语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但是,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发展过程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环境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学工作者的重要问题。
这里的生活化教学环境除了国家政策,还包括教育教学环境。一方面,从国家政策的角度上讲,农村小学所处的地位偏僻、教学资源缺乏。在国家的出台的一些统筹规划和整体调控上,缺乏相应的引导。所以,农村学校在英语专业上没有形成生活化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地方教育政策部门缺乏具体的协调和统一,在硬件和件上的投入满足不了农村学校的需求。甚至有一些学校完全欠缺英语活动中的各项投入。这也使得农村小学在英语教学资源建设中缺乏系统性和生活性。
(2)英语教学生活化内容不足
在英语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受师资力量的限制,很多教师在自身教学手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小学教师所教授科目和所学专业都不对口,甚至有很多学校在英语教学上不得不采取“由其他教师兼任”的方法,忽视了英语教学规范性。
而在全国各个乡镇级小学英语的教学课程中,很多小学英语教师业务水平普遍较弱,缺少进修、科研、培训的机会。这也使得教师自身的英语口语、发音一直都存在问题。特别是现代知识的更新加重了农村学校的学习负担,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训练,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难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如何解决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中的困境
(1)打造一个生活化的语言环境
虽然农村小学英语所涉及的环境有限,英语也并是不他们的常用语。但是,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好学生的生活、交往环境,让学生学会将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自身实际融合在一起。
就拿最常见的自我介绍来说,学生的自我介绍里包含着姓名、年龄、爱好、家庭、梦想等多种多样的表达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课前三分钟英语介绍,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如“My name is li ping,I'm from China,I am ten.”等语言,让学生学会表达。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家庭环境,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的方法,宣传英语对学生的重要性。让教师和家长共同携起手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语言文化环境。鼓励家长利用家庭设施,在家居摆设、家庭活动中融入学生需要记忆、背诵的英语单词、语句,并对组织学生将这些词汇集中在一起,在课堂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拓展。
(2)构建一个生活化教育课堂
正因为英语教育的特殊性,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在校园中间结识很多好朋友。为了强化小学英语的教育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分组式英语实践学习”的教育方式,鼓励他们用英语口语对话,从而学习记忆出更多的语言词汇。同时,针对学生居住环境,有目的性的组织学生一起到室外采风。将英语课堂从课上转移到户外,让学生学习常见的动物、植物、风土怎么用英语来表达。商店里卖的东西――“How much is it?”。沿街摆放的水果――“Do you like bananas?”。教会学生熟悉这样写语言对话,这样一来,他们既能够充分了解学生英语的意义,又能够进一步熟悉英语的语法句型,从而对小学英语课程不再畏惧,更有学习兴趣。
(3)引入创新性的英语教学手法
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重心。尽管农村英语教学条件不足,但是大多数乡镇学校仍然具备多媒体等创新性英语教学设施。教师要利用好手头的多媒体设施,加深英语课堂设计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针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差的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自己的教育意图融合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中。例如,在讲述“my family”这一范例中,为了让小学生能够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影音设备,配以音乐、图片,让学生进行father、sister、brother的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学习兴趣也油然而生。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生英语教学生活中,为了让英语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农村教学困境中突破出来,寻找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
同时,本地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科研力度,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深化教师对英语学科的的改革力度,不断提升英语学科的教学地位,为农村小学英语的生活化进程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孙艳玲.中小学英语教师提高专业素质的途径[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