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物试题范文

初中生物试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试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物试题

第1篇:初中生物试题范文

一、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初中生好奇的心理,寻找教材中与环境保护的契合点,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的环境问题联系起来,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低碳环保意识。比如,在讲《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的生物富集及其影响时,联系当前水污染日趋严重,清洁的淡水资源日益减少,向学生讲述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水域生态不平衡的道理,使生物链遭到破坏。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刺激,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身边不符合低碳环保的现象及其后果。在讲述《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时,用生物图片和视频短片向学生直观展示内蒙古草原的今昔变化,当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昔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变成了今天的“沙漠,戈壁”;昔日“青山绿水,草木繁茂”,“今日黄沙飞扬,生物稀少”的景象时,学生自然会明白:人类在创造辉煌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干了自毁家园的蠢事,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热情。

三、丰富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通过课外活动等,让学生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及环境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一是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湑水河、灙河(汉江的支流)等河流,参观河水污染情况,并仔细观察了水质,发现呈黑褐色、气味难闻的污水直接排到汉江中,温热的污水翻着白沫,各种各样的污物不堪入目,两岸的垃圾沿江随意倾倒,工业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根治,污染性农资仍在继续使用。原来附近居民可以直接饮用的清澈河水,已经变得浑浊不清,现在几乎没有人下去游泳了;家乡以前稻田里的田螺很多,由于化肥和农药的超量使用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世界珍禽朱鹮,听老人讲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它们成群结队在洋县的上空飞翔、鸣叫,现在由于环境的破坏和食物的匮乏,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二是组织学生参与清理汉江垃圾,“为首都人民送上一江清水”的活动,使学生明白如果任由污染继续下去,会直接威胁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安全,到时候就是水量充足,北京、天津也喝不到干净水了,以此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带领学生参观洋县自来水井上游的垃圾(填埋)处理场,亲身感受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的可怕性以及由于垃圾没有分类处理可能造成的水污染。根据参观情况,就垃圾场的选址和分类处理的必要性,给洋县县委县政府写一封信,学生们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让学生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朱鹮生态园、长青自然保护区等感受什么是负离子,充分享受清新空气给人的,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规范行为,增强环保的实效性

从生活点滴做起,将“绿色”意识贯穿于生活细节,唤起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如养成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杂物、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良好生活习惯。让全班同学统计自己家里一周使用塑料袋的数量 ,并计算全校学生家庭一年使用塑料袋的总和,真是不算不知道 ,一算吓一跳,通过数据使学生自觉在生活中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我们率先在实验班进行垃圾分类放置,将 “蛋奶工程”中 的奶包装纸袋集中回收,变废为宝,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进而在全校推广,用废品收入支助贫困生,让其亲身感受垃圾分类的好处,使环保能够真正自觉体现在行动上。让学生说服家长不再向水渠(水唐)中扔动物的尸体和垃圾,不再焚烧秸秆,对人畜粪便利用政府补贴进行沼气改造,使农村卫生环境大为改观。

第2篇:初中生物试题范文

1.生物实验教学常见问题

1.1实验条件的限制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和对初中生物的重视不够,致使生物实验室数量少并且缺乏某些必需的材料用具和仪器设备;班额较大;教材内容多,有的实验耗时长,每周课时少;因此给实验教学组织、开展、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1.2缺乏科学的组织管理、实验教学目的和方法使教学效果差

实验课堂活动性大,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不够到位,实验课堂就会乱哄哄的,还有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发生危险。缺乏实验教学目的,对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学生哪些方面进行培养没有清晰的认识,往往会出现上课热闹,下课后学生“脑袋空空”的情况。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是学生边看书上的步骤边动手做实验,缺少了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思考和发现,忽视了过程和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对实验和生物学科的兴趣。

2.增强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途径

2.1师生明确实验目的是有效的保障

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上实验课好玩,必然会给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在进行实验教学前,教师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学生要明白什么概念、获得什么知识,学生要提升什么动手技能和思维能力达到何种程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实验顺利进行。

2.2多途径准备和精心选择实验材料确保实验的有效进行

有些实验材料的准备单靠教师的力量很微薄,还可以借助学生力量来解决。在实践中,大部分学生喜欢自己准备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准备材料也体现了新课程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过程的理念。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学生在找寻鼠妇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光会影响其生活。学生自行准备材料丰富了实验材料的来源,还为课堂知识目标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改变单一实验材料,选择更适合的实验材料以增强实验效果。《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实验目的是观察种子结构并识记种子的结构。在此实验中,可使用多种材料如浸软的黄豆、玉米、蚕豆、芸豆。实验前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看到的有关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情况,从中体会种子的多样性。蚕豆种子大,胚的结构明显,是观察种子内部结构的理想材料。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总结出种子的结构。在观察玉米种子时,玉米的果皮和种皮紧密结合在一起,很难直接分离。教师在实践中要给予解释,再借助放大镜观察对比玉米和蚕豆胚的不同点。列表归纳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不同。学生对种子的结构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

2.3、有效的指导实验过程,促进学生掌握规范操作和科学方法

2.3.1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

实验课前可以寻求班主任的帮助,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第一次实验课时学生先齐声朗读实验室规范要求,知道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是不被接受的,后面的课堂纪律就有了保证。每小组安排1个纪律负责人,帮助老师管理实验课堂。当出现违反规则时要及时处理。

2.3.2指导学生观察和操作的科学性

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观察目的,还需要学会如何全面观察、局部观察、横向观察、纵向观察、对比观察等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中,要求是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但教师应指出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上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清晰的看见。操作规范性的掌握,首先需将繁杂的步骤简单化,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可简化为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整理收镜。其次对学生操作易错处,应提前提醒学生。再者针对实验步骤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对步骤的理解。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了充分的理解,做起实验来也就会有章有法,保证了实验效果及得出科学的结论。

2.4对实验结果做出积极正面的评价是确保实验效果的手段

生物实验过程影响因素很多,不易控制,实验结果难以确定。讨论实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由学生尝试提出各种假设,利用课余时间去拓展实验,做进一步探究,源源不断的激发了探究的乐趣,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发展了思维创新能力。

3.不同实验类型教学实例

3.1多媒体环境下的模拟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学习呼吸运动的原理时,有一定的难度。借助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直观形象的观察了吸气和呼气中肺、膈的状态的变化。将枯燥乏味的知识有趣化,升华了知识并加深理解。课后学生还利用塑料瓶、气球、橡皮筋、塑料吸管等材料课后自制胸廓模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技能。

3.2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边操作边进行讲解,强化正确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规范化的习惯,弥补了因实验器材少不能满足的需求,还可避免学生因操作不当发生危险或对器材的损坏。例如“呼吸作用”演示实验,随着蜡烛在两瓶内燃烧情况的变化,形象生动的演示结果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动和探究兴趣。

3.3利用家庭拓展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第3篇:初中生物试题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新教育模式;探讨

以前的实验教学是以学习知识为目标的,而现在是以学习探究方法为主。我们要及时转变观点,把握实验教学的侧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弄懂知识原理,而是培养是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技巧,不是重理论而是中实验验证,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能自我发展的学生,才能让学生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有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因此改革传统的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创建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的物理实验课教育模式,已成当务之急。那么怎样创建适应当今教育形式的物理实验课教育模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增大演示可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还有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将电池盒、开关、电线、电压表、电流表、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它放在讲台上,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也一目了然,老师演示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成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3.实施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如自制电动机、测力计、潜望镜、简易望远镜、三棱镜、、电铃、楼道电灯开关电路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

4.拓展实验教学的思路,扩大实验探究的范围

第4篇:初中生物试题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 初中生物课程 问题 改进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87-02

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实验要求自主选择适宜的实验场所,实验室或教室均可。鉴于物质条件对生物实验的限制与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程的运用中情况,下面对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1 当下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易受影响

受实验设备条件、课时安排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学生可以充分参与生物实验、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并不充裕。许多学生由于好奇心的作祟,在进入实验室时对内部陈列的实验设备、器具等充满了无限的好奇,这大大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难以保证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实验质量;甚至有些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没有得到教师的允许和指导,擅自触碰生物实验器具,往往容易导致教学器具发生损坏,严重者还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影响。[1]另外,由于身处实验室这个新环境中,或对教师的实验演示各抒己见,学生在生物验教学过程中更容易在课堂中出现交头接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不利于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管理。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难以实现对教师传授的信息和知识做到完全接收,尤其疏忽了对生物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技巧等关键知识的掌握,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

1.2 学生的实验操作效果不理想

大部分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是导致学生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分心、走神的重要因素。学生一心扑在实验器具上,无心聆听教师对实验技巧、注意事项等一系列问题的讲解,致使部分学生在动手实验期间出现失误,导致实验的结果或是得出的数据出现较大偏差。举例来说,在“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这一实验中,对于鱼鳍的捆扎要“因鱼而异”。不同的鱼鳍,所采用的捆扎方法不同。用橡皮筋捆扎鱼鳍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捆扎使用的力度也要适宜而行;小鱼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将会造成小鱼严重缺水甚至死亡。由于缺乏实验经验,又没有深入领悟教师的讲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对鱼鳍的捆扎上多次尝试无果,导致小鱼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过长,因缺水而死;部分学生的捆扎不当给小鱼的机体带来了损伤,或是导致了小鱼的掉落,打翻了盛放小鱼的水盆,破坏了实验环境的干燥和整洁。

1.3 学生在实验中往往只顾进行实验过程的步骤,而忽视了对实验数据的及时记录和整理

某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并未做到认真操作,但迫于教师的压力[2],在实验过程结束后选择借鉴其他同学的实验数据,严重影响了生物实验的效果。生物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得出有效、真实的数据,为进一步的生物研究提供资料。有些学生视生物实验为游戏,忽视了生物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致使生物实验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从而导致学生对生物课程的认知大打折扣,通过生物实验推动对生物的学习也更无从谈起。

1.4 生物实验设备、器材陈旧,影响教学质量

部分学校在生物实验设备、器材上较为匮乏,一方面,可供教师筛选、利用的生物资源与设备极为有限,无法为教师的生物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提供高效的支持,严重阻碍了学科教学的设计与创新,不利于生物实验的开展。另一方面,生物实验设备过于陈旧,难以达到生物实验要求的标准,难以为学生的生物实验提供专业、便捷的实验环境。举例来说,在《认识和联系使用显微镜》实验中,最重要也是必需的实验器材就是显微镜。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地区的中学,所拥有的显微镜数量较少,且购置时间较早,部分显微镜已老化,无法为实验活动提供高效服务,严重影响了学生开展生物实验以及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学习。归根结底,实验设备与器材的新旧标准不达标,最终将对学生的实验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无益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意见

2.1 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提升学生的实验自主性

促进教师在生物实验活动中角色的转变,由实验过程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3]。教师要精简发言次数和发言时间,杜绝教师对有限实验时间的不合理侵占。教师做实验过程的引导者,在必要的实验注意事项交代完成后,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将生物实验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形式,充分发挥组内人员互相帮助、自主讨论的作用,鼓励学生勇敢应对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出现的状况,分工合作,做好实验数据的统计。保证了实验的高效率,同时也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尊重学生的实验自主性。

2.2 推动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

现有初中生物教材中所涉及的生物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已经对实验的对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某种假说或认识的科学性。验证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为学生思想的拓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我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与验证性实验相比,探究性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与自身素质的塑造更具深远意义。在探究性实验中,学生在对实验结果不知情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操作,经由实验、观察、探究、分析、得出结论等步骤,探究性实验灵活性较强,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学情或相关生物知识的兴趣点,因材施教,以此为背景设计便于学生操作的探究性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出现的疑难问题、错误等进行及时、适当的指导与纠正,重点还是要放在推动学生独立构思与创造上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创造力与潜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4]。

2.3 强化师资力量,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验环境

作为生物实验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拓宽眼界,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增强生物教学经验,创新生物实验方案设计,以便于为学生提供最新鲜、最科学、最真实的学科信息和生物知识,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水平;还要加强生物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水准,为学生展现正确、熟练、零失误的生物实验演示提供保证。

生物实验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有益助手,能够将学生从枯燥、单一的,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5],赋予学生极大的自主创造性。首先要从学校抓起,要对生物实验教学引起极高的重视。加大对生物实验器具的投放力度,增加实验室的数量,能够保证多个班级的同时使用,满足生物实验教学对硬件设施的要求。另外,还有增加生物实验课程的课时量,提高生物实验课程在整个初中生物课时中的所占比重,为学生创造更加宽裕的实验时间。

3 结语

实验作为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能够更加生动、直观的为学生提供知识与数据;也是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的有效渠道,有利于学生独特生物思维的养成,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生物教学在各方面均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与发展。面对不足与问题,不能自怨自艾,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汲取有利条件弥补自身的不足,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教师研发、创新教学方案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曹寅.中学生物实验课程一体化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13.

[2] 马丽娟.基于生产实践活动改进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 王晓蕾.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第5篇:初中生物试题范文

问题意识;创新思维;科学素养

《论语》上有一句话:“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我国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由此可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决问题,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求教师自己能够理解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一些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认为:

1.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创造“问题”教学环境打好基础

学生有无强烈的提问欲望,能不能提出问题,敢不敢提出问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教师如能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鼓励他们形成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心理品质,就能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从而引发他们努力思考,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长期坚持就会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如在串联和并联教学中,一上课,教师走下讲台随意地说:“同学们,你们各组把桌上的两个灯泡用导线、开关和电池连接起来,如何设计自己定;无论怎么连接,两个灯泡亮了就算成功,马上行动。”

八分钟后各组进行交流、互查。教师没有评价,不作判断,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在实验中,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好、有的差,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在自觉组成的研讨中,慢的比较出慢的原因,差的发现了返工依据,失败的找到了失败的症结。他们是那么投入,那么负责,那么兴致勃勃。

教师问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时,一男生说:“串联电路像我们院里种的黄瓜,几条黄瓜被一根秧子串在一根线上;并联电路像西红柿,一个短枝上并列出两个柿子。”学生们被逗笑了,教师没有制止,由衷地跟了一句:“很形象,还有谁?”一女生:“串联电路像条项链,串在一条线上,组成一个圆圈;并联电路像把梳子,一个把上并列有好多根齿。”又是一片认同的笑声……

2.教师示范性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榜样的作用永远是无穷的,教师始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只要我们教师坚持带头提出问题,就不愁学生提不出问题。在教学中,我坚持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授《杠杆》一节时,我在木板上钉一铁钉,问学生有什么办法能把这颗铁钉,学生用老虎钳、螺丝刀等工具撬,分别拔出了铁钉。我又问:“在用老虎钳、螺丝刀拔铁钉的时候,老虎钳和螺丝刀做了怎样的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在讲述杠杆的力和力臂等概念后,我问:“刚才的两种拔铁钉的方法,哪种更省力?为什么?由此你认为杠杆在使用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筷子、笤帚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在使用时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准备怎样改进呢?”示范提问所起的作用是鞭策学生认真思考,促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自己生出疑问来。

3.在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是教学的灵魂,问题的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创新能力应在问题解决中培养。要强化“问题意识”,应充分让学生展现对问题的处理过程和解决问题方案的制定过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如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拿了一块平面镜,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提出猜想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猜想:像与物左右相反、大小相等,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接着我让每一小组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猜想,从实验仪器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看到大多数小组在确定像的位置时遇到了困难,就及时给予了帮助。我又请不同小组把他们的办法说出来,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眼睛大体确定像的位置;

方法二:用另一根相同的蜡烛来替代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

学生经过分析,对比,确定选择了第二种方法。

小组实验后,我请不同小组展示小组的研究方法及得到的结论。最后,我又让学习小组进行交流评价,提出实验的改进意见。学生提出了多种改变的的办法后,我让学习小组采用其中一个改进意见,再次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的结论。最终通过小组交流,归纳出了平面镜成像规律。

通过对实验的精心设计,既能在学生意识中创设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愿望,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理论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次我们的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我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的发声,然后问:“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啦,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又如:讲温度时,先让学生讨论气温并提出问题:气温为什么有高低?怎样判断气温的高低?什么是云、霜?它们是怎样形成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四级风有多大?……

第6篇:初中生物试题范文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生物会考的成绩已经被纳入中考总分,这使初中生物教学发生了一些改变。学生在平时的生物学习时,一般多是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缺少必要的知识整合与深度运用。因此,提高会考总复习的质量,对学生最后的发挥意义重大。本文就初中生物学科会考复习迎考阶段的复习方式作探究。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复习方法 复习策略

初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被称为小中考;因为这是比较重要的大型考试,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其中考最后的总分,以及能否上优质高中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毕竟是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明确,考试内容具有一定的范围,命题的难度相对较低。因此,在初中生物会考之前的复习阶段需要指导学生一定的学法,引导其在抓住全局的前提下,注重重点的突破,弥补自身在一些重要内容掌握方面的不足,从而优化复习效果。

一、明确方向,让复习减负增效

生物会考复习需要明确目标,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的要求,从而认识到哪些内容是考试的重点,哪些知识可能是考试的难点。

1.研究考试说明,把握考试方向。

首先,初中生物会考的题目命制是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的,《考试说明》明确范围的。因此,我们在复习中首先要让学生自我反思,对照考试说明,自己找找哪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加强理解记忆;哪些实验是必定考查的,这些实验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方法,我们的实验技能如何。会考中,也有一些探究能力考查的题目,我们要引导学生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能够对一些生物现象运用所学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环保意识、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如《食物链》这一复习内容,表面上看比较简单,但是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在复习中注意,这一内容的考查往往会从生活中找现象让我们分析,要懂得如何分析。

2.注重系统复习,突出薄弱突破。

初中生物会考之前的复习,基本就是带着学生将初一、初二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回顾一遍。因此,我们在复习中的进度比较快,而学生在生物学习上的能力和掌握的情况是有差别的,如果要让复习对每一位学生的提高都帮助莫大,学生就要知道自己在不同章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自我补救的方法。因此,我们要突出主干与框架,对一些在以前学习中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重要知识适当详细讲解,而对于那些学生在实验中不能较好掌握的环节要进行深入分析。只有如此,才能将复习系统化与针对性结合起来。如在复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要精要地归纳出理解抽象概念的含义,带领学生提炼,将抽象分散知识重新梳理,力求化繁为简,让学生搞清楚这些概念、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考试重点,如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阐述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科学性等着重巩固,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薄弱的地方加以重视,主动学习提高。

二、加强自主合作,实现全面提升

在复习中,老师需要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推进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重视综合能力的提高。

1.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突破。

我们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再次记忆理解教材中一些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及基本规律,可以通过练习与试卷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我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另一方面,让他们自己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思考自己出错的原因。当然,我在复习课中基本全采用多媒体授课,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一些内容有系统化、条理化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复习后,通过习题练习,当场检测,知道自己对某一部分内容掌握的情况;很好地激发他们自主提高的热情。如中考生物试题中的看图作答题比较多,在复习中,我让学生说说一些图片的解读方法,这样,他们就能意识到自己学科学习的问题,从而能够主动提高读文对图、看图释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的能力。

2.加强深度探究,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在复习中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他们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运用多少都掌握了一些,但是在对所复习的知识检测中,会出现知识遗忘和理解不够全面的现象。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需要发挥主动性。因此,对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己解决,这样,让他们开展讨论,互相帮助,能够将自己缺漏的部分自觉地补上。如《能量与呼吸》复习中,一些学生对ATP这一抽象知识和ADP与ATP相互转换理解不够到位,我们就可以让他们和这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组成小组,通过一些题目的训练,不仅使这些学生比较愉悦地掌握能源物质与能量有转化,而且对细胞内的能量转化有较好的理解。

另外,在复习中加强对学科内知识系统性的把握,通过一些关注社会热点、生产生活实际的题目的操作,使得学生对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考题形成一定的解答能力。

总之,在初中生物会考复习阶段,我们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既让他们自主地理解和把握会考知识点、能力要求和考试动向,又促使他们对一些有深度和深意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使得他们综合理解与运用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第7篇:初中生物试题范文

演示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演示实验能够将课本中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和直观化,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并亲自探索,进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演示实验的教学不重视及所采取的方法不恰当,导致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不佳。下面笔者就如何提升初中生物演示实验的效果谈?几点体会。

一、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

演示实验一般是由教师操作,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实验。教师的实验操作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因此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一定要过硬,动作要规范,过程要熟练,要秉持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教师在准备演示实验时,要先自行做一遍实验,检查实验是否有失误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在演示实验开始之前,首先向学生讲述本次实验的目的、实验需要的器材和材料及实验步骤,然后再进行实验演示,最后向学生讲解引起实验现象的原因。只有在教师拥有过硬的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和生物知识。

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课时,有三个实验需要进行演示,分别是“种子萌发时散热”“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和“种子萌发时需要氧气”。这三个实验分别说明了植物在呼吸作用时释放能量、释放二氧化碳和需要氧气。教师在课前需要先进行一遍实验,检查实验材料(种子)是否存活,实验器材是否完好,实验效果是否明显。只有通过精心的课前准备,才能够在课堂中保证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的实验技能是保障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的第一要素,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进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二、增加演示实验

虽然目前的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演示实验,但仍然存在部分内容没有相对应的演示实验。这些内容中,有一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仅仅通过口头的讲授,学生很难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而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知识的最好方式是通过实验进行探讨和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增加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让重难点的内容直接呈现在实验当中,这样学生在观察实验时自然就能够理解重难点知识了。

例如,在教学《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章时,课本中并没有设计相关的演示实验,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梳理知识,

难以分辨

“动脉血管流的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人体血液循环电流模拟装置”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静脉血和动脉血是怎样在体内流动和变换的,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然对知识有了更深

层次

的了解,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会更加简单。

三、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在初中生物演示实验中,有一些较为简单,且效果比较明显的实验,这一类实验可以让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对实验的内容进行研究,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和知识的本质。实验操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遇到较为困难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实验,这样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第8篇:初中生物试题范文

一、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1.把握渗透课

此类课涉及环境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及时挖掘。例如:结合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动物学部分教学,介绍青蛙、鸟类的益处,提倡爱护动物,不要乱捕滥杀;结合“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教学,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

在渗透课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避免牵强附会。第二,掌握好渗透的比重和程度,不能过分展开,上成专业课。第三,老师应列出渗透教育提纲,做到备课上有要求,教案上有体现。

2.上好典型课

这类课涉及的环境内容比较多。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三章“生物与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章节,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素材,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要注意:

第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所以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知识,转为启发的探究式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图片、录像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适当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表演科学小品,例如:在讲“生态系统”时,绳将与自己有食物关系的生物连接起来,呈现一个食物网,体现生态平衡的状态。然后一位同学代表“人”上台,抓走了鹰、狼,问问学生有什么变化?再把草拉走,结果又会如何?这种游戏的方法,很生动、形象,增强了趣味性,学生自然地理解了生物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了生态学的观点。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如果只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所以,教师应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出发,适当补充介绍顺德当前的环境状况,例如:全市有26万辆摩托车,5万辆汽车,所排出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这样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

第三,重视数字的作用。在讲“人口与环境”时,列举:当今世界每日增加21.6万人,目前已接近60亿人。我国在1949年时有5.4亿人,建国40多年增加到12亿多,占世界人口的22%。在学习”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时,列举全世界每年灭绝的野生生物达4万余种;现存的我们熟悉的大熊猫不过1000头左右,云南的亚洲象不足50头,野生华南虎不足30只等等。

二、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我们开展的课外教育活动主要有三类:

1.宣教文艺活动

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2.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顺德一日游和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第9篇:初中生物试题范文

一、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演示实验

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演示实验是教师较为喜欢采用的方式,演示实验直观,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的步骤,获得实验结论,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物理教学中进行演示实验时,多是借助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然后由教师来得出结论,演示过程中没有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只能被动地看,然后再对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进行背诵这种实验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导致学生只能以机械的方式学习实验

转变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验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通过互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实验结论以“蒸发吸热”的演示实验为例,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了解室温),然后用干棉花包住温度计的玻璃泡并捆扎好,紧接着用扇子对温度计扇风,此时问“温度计的示数有变化吗?”把该温度计浸泡到酒精中,追问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发生变化,教师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问“随着酒精的蒸发,温度计示数有什么变化?”再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追问“温度计的示数下降速度有什么变化?”如此,以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对实验原理、器材选择、仪器等都有更深刻地认识,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先引导小组学生发言,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得出蒸发过程要吸热的结论演示实验的优点在于形象直观,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或其它辅助实验器材,多演示,多引导,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构建物理知识

二、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倡边学边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中,单纯的以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观察,虽然通过师生互动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构建,但毕竟学生没有亲自参与,体验不够深刻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不仅教师要优化演示实验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知,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动”起来,边学边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就其中的一个片段、一个例子、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实验提倡多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多参与互动多实验,让学生在经历实验中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其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倡边学边实验,虽然小实验不会像演示实验那么顺利进行,但对学生的应变能力、探究精神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以“磁场”的教学为例,对于磁场的磁性和指向性、磁体有两个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点,要是讲授的话很快就完成了,然后再让学生背诵,学生也能很快记住,但却不能让学生较好理解故而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硬币、大头针、木块之类,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用磁铁去尝试能吸起那些物品,引出磁铁具有磁性的知识点,然后再引导学生玩磁铁对对碰游戏,增强学生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感知,让物理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同时,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实验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倡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分组实验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展开实验探究一般初中物理教学中分组实验以测量性、实验性和实用性的实验为主,更多的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来看,学生实验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一方面是教师在实验前没有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学生在实验中对实验目的不够明确,另一方面是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较好的发挥,从而导致学生对实验步骤、结论不够清楚因此,组织学生展开分组实验,一要做好课前预习指导,二要注重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和探究

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复习小灯泡的电阻测量方法引出电功率的测量,引导学生根据测量要求和之前讨论的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实验,实验中教师巡视并根据学生实验情况进行指导如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因实际电压超过了额定电压导致小灯泡烧坏,而学生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明确,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步骤进行引导,实验中可先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作出指导,教师帮助学生修改方案后再实验如调节滑动变阻器这一环节,要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然后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学生设计方案时就可能忽略额定电压值,教师检查学生实验方案时就应做出指导学生实验后教师要先引导小组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总结,然后再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点拨

四、紧密联系生活,注重拓展课外实验

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外实验很少,因为教师更注重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实验以应付考试,而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没有太大意义其实,生活和物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初中物理而言和生活的联系很密切,很多物理知识都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倡联系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了解物理,在生活探究中学习物理,这不仅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都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