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折患者护理问题范文

骨折患者护理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折患者护理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骨折患者护理问题

第1篇:骨折患者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 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109-02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心血管、脑、肺、肾等脏器疾病,在伤后如何有效治疗骨折,尽早恢复患肢功能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我科从2006年6月~2008年6月对39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并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效果满意,患者基本能自理生活。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39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1岁。按Carden分型,Ⅰ、Ⅱ型共12例,Ⅲ型24例,Ⅳ型3例。致伤原因:摔伤22例,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6例。伤前伴高血压28例,糖尿病19例,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8例,心脏病13例。

2 治疗及结果

2.1治疗

所有病例均在伤后2 d~1周内,在C型臂X线透视下行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小切口三根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

2.2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56 d,平均住院25 d,经过针对性精心的治疗及护理,疗效满意,除2例患者由于出院后发生脑血管意外,生活不能自理外,其他患者经过随访,生活基本能自理,可自主行走或扶拐行走。

3 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脏器的生理功能与代偿功能低下,骨折后的长期卧床加上原有的内科基础病,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针对高龄患者的这些特点进行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关键作用。

3.1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老年人体质较差,突然骨折后由行走自由到卧床不起,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担心自己成为子女的负担,因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郁、悲观、焦虑、恐惧的心理。表现为烦躁不安、容易激动,并担心愈合不好,对治疗失去信心,对预后缺乏信心,甚至影响饮食及睡眠,易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和对手术的耐受力。术后易诱发血管痉挛[1]。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医务人员应热情对待患者,多与患者接触,多与患者沟通,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主管的医生、护士,手术的必要性等,并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的方式,麻醉的经过等。同时介绍治疗成功的同类病例,以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顾虑,增强其治疗信心。此外,术前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手术有较全面的了解,以消除其紧张及恐惧心理,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3.2术前准备

3.2.1牵引的护理

患者入院后患肢给予外展中立位,并采用胫骨结节持续骨牵引或皮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8~1/7,根据骨折的情况,适当增减牵引的重量,以保持牵引有效。一般牵引时间不超过5 d,牵引期间应做好防压疮的护理。

3.2.2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的测定、空腹血糖、凝血功能的检查、心电图、胸片等。并积极治疗合并的内科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疾患等。待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各项检查指标明显好转(如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60 mmHg/90 mmHg以下),方可进行手术治疗。

3.2.3皮肤准备及术前知识的指导

术前备皮是预防术后感染的一项重要环节,术前皮肤准备应严格。严禁剃破皮肤,术前3 d应开始备皮,每天予碘伏消毒,无菌巾覆盖。术前训练患者坐位及卧位排尿。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及腓肠肌的等长收缩锻炼。鼓励及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指导患者练习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吹气球等,以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

3.3术后护理

3.3.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本组病例均为高龄患者,多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术后应严密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有条件者,使用心电监护仪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请内科医生会诊。

3.3.2预防并发症

因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机体抵抗力差,加上创伤及手术对机体的双重打击,使机体的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极容易出现并发症。

3.3.2.1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本组病例均为高龄患者,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冠心病,静脉血管壁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同时术前骨折下肢的活动障碍,加上手术创伤,出血,不仅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而且损伤血管内膜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致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2]。麻醉反应等又使下肢活动明显受限,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这些因素导致患者易发生静脉血栓,危及生命。血栓的高发期是术后1~4 d,所以在此期间应严密观察切口渗血和肢端血液循环情况。肢体的温度、肿胀、足背动脉搏动及踝关节活动等情况[3]。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此外术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肢体的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①术后予抬高患肢20°~25°,并保持外展中立位。利用重力的原理,促进静脉回流。②避免患肢受压,尤其是避免窝受压,避免过度屈髋,以促进静脉回流。③早期积极活动:如主动肌肉收缩、活动关节,被动肌肉按摩和关节伸屈以及翻身等是预防静脉血栓的重要护理措施。术后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每2小时20次左右,并给予下肢肌肉被动按摩。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术后1~2 d主动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等长收缩活动,每天约1 000次。④术后3~5 d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半坐卧位。同时行髋、膝关节屈伸活动,逐渐由被动活动过度到主动活动。⑤必要时予预防性抗凝治疗,遵医嘱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

3.3.2.2预防肺部感染 由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发病较隐袭,进展快,症状多不典型。因此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体温、咳嗽、咳痰情况。加强肺部听诊,及时掌握患者的呼吸功能及情况。并做好防护措施:①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或予患者吹气球,拉吊环等,以增加肺活量,减少肺并发症。②加强口腔护理,因老年人口腔及牙齿疾病较多,有口腔及牙齿疾病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以保持口腔清洁。③促进排痰。老年人呼吸道清除痰液的能力减退,加之老年人神经系统老化,对外界刺激反应差,神经传导减慢,呼吸肌萎缩,造成咳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痰液阻塞与肺部感染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促进痰液的排除是预防和缓解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应指导患者正确、有效地咳痰。除鼓励患者自行咳痰外,对低效咳者应2~3 h帮助其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的排出。必要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3.3.2.3压疮的预防 为减少或避免压疮的发生,应每班交接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评估患者可能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①予患者卧气垫床。②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③避免局部长期受压,每2小时翻身或抬臀1次,并按摩骶尾部、内外踝等骨突部位。④避免局部皮肤潮湿、摩擦等物理因素的刺激,保持全身皮肤干洁,正确使用便器,防止因使用便器不当而使皮肤受损。本组病例压疮发生率为零。

3.3.2.4预防泌尿系感染 长期卧床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加上老年男性患者多合并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易使细菌繁殖生长。前列腺液减少,可降低尿道抗菌能力。女性患者更年期后,雌激素减少,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改变,阴道pH值相对升高,难以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细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感染。因此,必须加强泌尿道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每天床上浴1次。术后留置尿管者,每天行会阴冲洗2次,每天更换尿袋,每天用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1次,每周更换尿管1次,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长期留置尿管者,应夹管定时开放,以锻炼膀胱功能。对能自行排尿者应尽早拔除尿管。

3.3.2.5便秘的预防 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弱,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应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高营养、富含多种维生素的粗纤维食物,可嘱患者多进食蔬菜、水果。如为非糖尿病患者可进食蜂蜜,以预防便秘。给予腹壁按摩(顺结肠走向),以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必要时给予使用开塞露或灌肠。

3.3.3 饮食指导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减弱,易发生便秘。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进食水果蔬菜,并根据患者不同的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丰富及含钙丰富的食物以利于骨折的愈合。对合并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按糖尿病饮食,并密切监测血糖、尿糖情况,使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6~9 mmol/L,餐后血糖维持在10 mmol/L以下。尿糖控制在(+)以内。本组病例血糖控制理想,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

3.3.4睡眠的护理

本组病例全部为高龄患者,由于体质老化的因素,出现睡眠时相提前,表现为早睡、早醒,也可出现多相性睡眠模式,即睡眠时间在昼夜之间重新分配,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瞌睡增多[4]。加上由于骨折引起的疼痛不适,也导致了睡眠障碍。所以医护人员应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病室的光、亮度及温、湿度应适宜,并保持环境安静。尽量避免患者在睡眠期间实施治疗及护理等操作。必须进行的操作应穿插于患者自然觉醒时进行,以保证患者的睡眠。对睡眠严重障碍者,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催眠药物。

3.3.5功能锻炼

康复护理是老年人骨折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术后从简单的动作开始训练,包括深呼吸、上肢外展、扩胸、上身抬起45°,由被动开始逐渐过渡到小关节的自主运动[5]。术后患肢穿“丁”字鞋以防止患肢外旋,术后即日可行股四头肌及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并辅以被动按摩,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术后第2~3天,除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肌肉收缩的锻炼外,给予使用CPM关节康复器,用其辅助被动活动关节,但幅度不能过大,先从0°~30°的角度缓慢锻炼,逐渐加大角度,以患者可耐受为限度,1周左右可达到功能角度(90°),每日2~3次,每次1 h。术后3~5 d尽量让患者坐起。严禁患侧卧位及患肢过早负重。

3.3.6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应做好出院指导。指导患者继续进行功能锻炼,以预防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嘱患者不能过早负重,并告知其具体的方法和时间:术后4~6周患者可扶拐部分负重行走,根据X线摄片示骨性愈合后,患肢才可完全负重。指导患者出院后应多晒太阳,多进食牛奶、豆浆等含钙丰富的食物,以补充钙的摄入,并需定期来院复查。

4 小结

本组39例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90%以上患者生活能自理。虽然本组病例均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损伤小,手术时间短,风险低等优点。但大多患者均合并有内科疾病,如心、肺等重要脏器及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婷,李敏.415例572指断指再植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1996,2(3):56.

[2]童马玲.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9,13(12):637.

[3]陈柯,陈洪干,张江涛,等.空心双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J].中医正骨,2003,15(7):28.

[4]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99-400.

第2篇:骨折患者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置换术;护理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是一种进展性疾病, 手术治疗是其治疗的重要方法, 术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 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 同时, 也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对于手术后的患者的康复的效果和进程进行及时的修复[1]。在2008~2011年期间, 对于某医院的5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治疗,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在, 本文对于手术之后的护理情况进行及时的研究。

1 护理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选择进行人工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具有一定的关键作用的, 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 可以对髋关节的畸形进行矫正, 消除髋关节的疼痛, 并且可以使之持续较长的时间阶段, 下面将护理过程分为以下几点[2]。

1. 1 密切观察病情 对于患者可能因为出血、术中麻醉而导致的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 在术后应当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 主要可以体现在对患者去枕平卧的时间, 该时间应当掌握在6 h, 而床边心电监护的时间为48 h, 同时也要在每小时对患者的呼吸、血压和脉搏进行监测;及时对患者切口渗血情况进行观察, 及时更换渗湿的敷料, 定时对切口进行挤压, 保证切口的负压引流通畅效果的保持, 对引流液的量和性质进行及时的记录。应当保证患者的引流管的固定通畅, 同时, 留置72 h的拔管时间, 保证不发生脱管及堵管的现象[3]。

1. 2 卧位护理 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术后护理一般选用的是平卧位, 即在术后应当给予患者的足部穿丁字鞋, 使患者足部的足尖向上, 应当在坏死的足部下垫一个软枕, 一同也要坚持20°角外展中立位, 以防止髋内收外旋和关节脱位。应当对患者的翻身技术给予合理的教导, 并且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翻身, 手术当天给予患者的翻身角度应当坚持在15~20°, 并在其身下垫软枕。术后的第1天, 可以将其床头前进30-50°。术后的2~6 d的时间内, 可以对患者进行翻身侧卧:既可以对其进行向术侧翻身, 也可以进行向健侧翻身, 这两种方式都是为了保证患者的血液流畅, 促进其恢复。

1. 3 加强营养支持 关于股骨头坏死术后的护理, 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加强对其的养分的护理。充分的养分护理能够推进创伤的疾速愈合。而股骨头坏死的群体首要是以晚年患者为主, 因为老年人的肠道吸收能力穿插, 因而很容易形成维生素的缺少、低蛋白以及贫血等并发症的发作, 影响术后的安排修正, 而致使切断的感染和愈合的不良。所以, 医护人员关于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的辅导, 应当首要围绕在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以及易消化的食物, 关于食欲不佳的患者可运用助消化药物, 如酵母片。

1. 4 并发症护理 股骨头患者在手术之后, 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主要包括深静脉栓塞、肺部的感染、压疮以及关节的拖尾等一系列并发症[4]。本文对其进行探讨研究:①深静脉栓塞的护理:该并发症的护理在调查时要尽可能的对患肢肌肤的色彩、周围静脉充盈度以及温度如果肌肤出现青紫、肿胀的状况, 这就说明出现了静脉回流障碍, 要及时的通知医生, 并与其合作进行及时的处理, 保证不发生深静脉栓塞。②关节脱位的护理:没有预置换关节稳定, 所以走患肢皮肤牵引或穿T鞋后, 坚持外展中立位, 而当你站起来, 用破旧的T-翻转的鞋, 需要坚持的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时候侧屈, 着眼肢附着到中立位置, 以避免髋关节脱位的内旋的形成。在做各种操作和愈合时间, 您可能需要在按住整个关节, 不能简单地拉, 抬动肢体。1例患者因姿势不当形式半脱位, 皮肤牵引的需求线。③肺部感染的护理:患者应接近患者的呼吸进行调查, 咳嗽, 咳痰的状态, 当你深呼吸后, 以确保有用和及时咳出分泌物, 痰液黏稠建议患者有用的咳嗽, 咳痰, 或在后面拍拍发出时吸入。患者无发作肺部感染。

1. 5 排尿、排便困难护理 股骨头坏死患者手术后小便可能会造成一些困难, 主要是由于麻醉(肌肉松弛剂)的效果和患者不习惯在床上小便, 所以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手术前在床上排尿、排便习惯, 尽可能鼓励患者手术后4 h内, 试着小便。如果患者没有小便意识引起的水可以采取的声音, 热或按摩膀胱区、小便困难, 可以留置导管, 经常捏开每日250 mg /L碘尿道棉花擦洗两次, 每日水摄入量保持在2500 ml以上, 可以有效预防尿路感染患者复苏后自发空洞撤出导管。防止便秘、腹部顺时针按摩指导患者在床上做更多的活动, 鼓励患者吃适量的食物富含纤维, 便秘严重的可行的肥皂水灌肠。没有患者出现排尿、排便困难。

1. 6 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肢体感觉恢复肢体踝关节背屈肌活动。术后1 d:指导患者股四头肌静态收缩练习, 膝盖的扩展, 使下肢的肌肉, 然后放松。肌肉收缩和放松练习,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肌肉萎缩。三分支持指导患者运动方法:侧肢体屈曲, 肘坚定健康的脚和双支持, 但也使用牵引抬起臀部, 双手在床上用软枕肢体副作用高程时, 应该保持在展台之外。2 d后第一个开始使用矫形康复治疗仪, 促进血液循环, 恢复关节功能。术后3 d:开始膝关节和髋关节屈伸活动逐渐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以免造成重大的运动程度的疼痛, 活动范围应该逐渐增加, 日常活动和开发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患者在医疗监督下, 能积极配合肢体功能锻炼。

2 小结

股骨头坏死人工全髋关节的置换手术对于免除患者的痛苦, 纠正患处的变形, 保证患者病痛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 即使是在手术之后, 也要注意对相关的并发症的预防;与此同时, 也要加强患者的心理的护理和保养, 促进患者可以积极有效的进行术后护理的合作和保养, 除了心理的护理之外 , 也要加强对患者的肢体的训练和康复, 促进患者的肢体的早日康复[5]。

参考文献

[1] 邱贵兴, 卫晓春, 马庆军, 等.骨科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577.

第3篇:骨折患者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老人髋部骨折护理

【中国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47-01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差,伤前生活仅能部分自理,长期卧床容易出现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目前,手术是治疗髋部骨折的主要临床手段,可使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1]。由于老年人自身问题,年龄大,合并症多,术后恢复慢,髋部骨折后病情复杂,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风险。本文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25例经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针对护理出现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25例经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男12例,女13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3.4±11.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6例。

1.2 治疗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骨牵引术治疗7例。回顾性分析其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护理出现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3 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易出现的问题包括心理因素、护理人员的素质、健康宣教的困难及并发症的出现等内容,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加强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合理用药的监督、健康宣教力度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2 护理问题

2.1 心理因素

老年人随着感知觉、记忆减退等现状出现从而易表现出紧张害怕、无用失落及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尤其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在生理上突然不能自理,短时间内很难接受,易出现悲伤、烦躁、忧虑、恐惧等情绪,既担心自己的病情,又怕连累子女,更有甚者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

2.2 护理人员的素质

近年来,随着高新尖端技术应用于临床骨科手术,护理人员对新技术的专业知识相对匮乏,年轻护士经验不足,缺乏与患者沟通能力和技巧,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过程中潜在危险性增加。

2.3 健康宣教的困难

老年人记忆力、理解力下降,部分患者伴有耳聋眼花,不利于接受手术配合、功能锻炼等健康教育内容。

2.4 并发症的出现

髋部骨折术后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但术口以外其他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崔俊华[2]对老年髓部骨折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手术切口感染率最低,主要感染部位为肠道,其次为呼吸道、尿道、皮肤。术后预防感染的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易打破肠道菌群相互制约的平衡状态,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肠道感染,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等。术后早期卧床,且老年人气道老化、狭窄,呼吸运动减弱,肺活量减少,不利于排痰,痰液积聚肺内易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大小便护理不当,如放置尿管时间过长,造成逆行感染,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易发生褥疮。此外,由于长期卧床,患肢血流缓慢,加之老年人血液粘度高,极易造成深静脉栓塞。术后脱位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髋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束松弛,术后下肢放置在不稳定位均可造成人工股骨头脱位。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谈心,安慰、鼓励病人,培养患者乐观的情绪,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决心,配合各项治疗工作。针对老年患者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及自身病情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克服患者消极态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护理。

3.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人员要随时看医嘱,了解医嘱意图,核对是否有书写错误,对有疑问的医嘱要核实查对清楚后再执行,避免出现差错。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技能,鼓励其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预防护理潜在危险。

3.3 加强合理用药监督

合理用药是国家药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及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标志。尤其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关键[3]。要开展护理全员安全合理用药基本知识培训切实,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技能和水平,促进安全合理用药,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4 加强健康宣教力度

健康宣教是医院维护病人健康的重要手段,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向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的,语言、内容浅显易懂,尽量口语化,时间不过长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加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患者手术护理配合度,确保患者的疾病早日康复。

3.5 加强并发症防治

消化系统感染:对于腹痛、腹胀、腹泻患者,观察并记录排便情况,及时留取粪便标本行常规检查并做粪便培养,检出致病菌后对症处理。呼吸系统感染:肺炎是最易发生的并发症[4],教会患者深呼吸等肺部功能锻炼技巧,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自理能力缺陷的患者排痰,必要时吸痰,劝吸烟者戒烟,最终达到有效排痰的目的。泌尿系统感染:密切注意留置尿管患者尿液颜色、性质等,并预防反流,及时清洗会阴,保持局部清洁,嘱患者多饮水,保证充足尿量,以利于膀胱冲洗,必要时给予氯化钠,应尽早拔除尿管,避免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在易发生褥疮部位垫气圈、海绵垫加以防护[5],嘱或协助患者勤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深静脉栓塞:鼓励和指导患者行患肢功能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6-7]。术后股骨头脱位:术中注意假体的放置,抗外旋石膏或患足穿防旋鞋,患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不盘腿、侧卧及负重,注意正确的卧姿,防止脱位。

4.小结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由于老年人年龄大,器官功能衰退,并伴有多种慢性病,病情复杂,且术后并发症多,若处理不当,手术护理风险大大增加,针对手术护理中易出现的问题,应重视心理干预,加强健康宣教,预防并发症,做好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葛向煜,王君俏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50-553.

[2]崔俊华.老年髓部骨折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2006,12(16):1488-1489.

第4篇:骨折患者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老年;骨折患者;安全管理

安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老年骨折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骨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护士长管理的重中之重。骨折病多因突然而来的意外使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各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易发生跌仆、坠床、误吸、皮肤压伤、自伤等意外,护理人员加强防范意识,并根据现存的或潜在不安全因素,制订相关的护理措施或管理规定,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1老年骨折患者潜在不安全因素

1.1跌仆由于骨折患者长期卧床缺乏运动引起肢体乏力、功能障碍等,行动不便造成跌仆;因久病卧床突然改变如突然站立、久卧坐起等造成头晕;地面湿滑或鞋带不合易跌仆;患者突然患病未能接受现实,评价自理能力擅自下床,或自身疾病引致的问题导致跌仆。

1.2坠床意识障碍的患者床栏、约束带使用不当;用品、食品放置不当,未能及时解决患者合理的需求。

1.3误吸卧床患者喂食速度过快;家属喂食时未掌握正确的喂食技巧;高龄患者吞咽障碍致使食物误吸入呼吸道;患者不能维持正常的进食。

1.4皮肤受损卧床时间过久,患者自觉疼痛,经久不改变,局部皮肤受压;长期卧床皮肤护理欠清洁,引起瘙痒抓破皮肤;多处骨折、骨盆骨折等由于疾病的原因不能改变,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欠妥;水肿的皮肤。

1.5自伤患者在康复期间,患肢功能锻炼过急、过暴造成患肢再次受创;老年脑改变患者,进行一些危险异常的行为,如:硬物自伤、玩火等。

1.6其他因素患者活动时不当引致关节脱位;起床、过早下地负重行走引致钢板断裂等。

第5篇:骨折患者护理问题范文

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nursing,EBN)是一种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法[1]。骨折患者由于创伤、手术、炎症等引起机体内失血、失液增多,营养物质极度消耗,容易导致营养缺乏,为尽快促进骨折愈合、缩短疾病疗程,我科于2007年1月~8月对收治的开放性骨折患者214例进行循证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14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男142例,女72例;年龄7~82岁,平均(42±26.8)岁;其中四肢骨折175例,脊柱骨折34例,骨盆骨折5例。

2 骨折患者的循证护理

根据循证依据,结合临床经验提出问题,制定措施,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计划。

2.1 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讲解骨折修复的生化改变以及伤口愈合与营养的关系,讲解因患者减少进食而可能发生的恶性循环过程,消除患者思想顾虑,鼓励他们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避免因此错过营养补充的时机,延缓了伤口的愈合和骨膜的生长。

2.2 骨折的营养护理

2.2.1 骨折早期,骨折后发生出血、疼痛甚至休克,指导患者进食低脂、高维生素、高钠、高铁、含水分多、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骨折后期,骨折处血肿很快开始吸收,软骨细胞开始向骨质转化,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铜的饮食,以利骨折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

2.2.2 对脊柱、骨盆、下肢骨折伤的卧床患者,要注意增加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避免发生便秘。

2.2.3 对不能户外晒太阳的患者,指导其每日补充鱼肝油滴剂或维生素D或牛奶、酸奶等。对有糖尿病、肝病、肾病的患者饮食原则要兼顾,否则不利于整体健康的恢复。

2.3 伤口愈合营养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糖饮食,同时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及富含胶原的猪皮或猪蹄类食物。根据伤口愈合需要补充富含铜、锌、铁、钙、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指导患者陪护正确安排患者饮食。

3 讨论

3.1 循证问题:患者发生骨折创伤后机体出现一系列内分泌及代谢变化,结合骨折修复的变化过程,怎样及时补充合理的营养将使机体尽快获得正氮平衡,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采取循证护理方法,根据骨折修复和伤口愈合的特点结合患者反馈给我们的他们所关心的疑点问题,收集文献资料提出:(1)为什么大多数患者存在主观减少进食的问题;(2)为什么要补充这些营养素;(3)这些必需的营养素存在于哪些食物中。通过确定本研究关系密切的重要因素,为骨折患者营养护理的临床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3.2 心理因素:骨折患者卧床期间,特别是除上肢骨折以外的骨折患者因恐惧床上排便导致的不适和变化引起的患肢(处)剧烈疼痛,以及担心床上排便污染病室空气而招人嫌弃或不想给陪护增加麻烦等诸多因素排便而减少进食。

3.3 伤口的愈合,骨折的修复与机体营养状况关系密切,这是一个必需有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C及铁、铜、锌等微量元素的补充才能完成的复杂过程。各种原因的创伤造成蛋白质的大量消耗,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能参与蛋白质的内源性代谢,利用葡萄糖的省氮效果可以保证足够的高蛋白质被人体利用。伤口愈合中,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都要起到重要作用,猪皮和猪蹄可以作为甘氨酸和脯氨酸的重要来源供给患者外源蛋白质,同时还提供了多量的锌。骨折24小时后成骨细胞开始活跃增生,成骨细胞通过分泌的无定形基质蛋白多糖及胶原对骨折修复发挥作用,故影响胶原和蛋白多糖合成的因素都对骨折修复有影响,作为合成胶原的辅助因子二价铁以及电子供体维生素C都是骨折愈合所必需的。维生素A也因为参与新合成氨基多糖而与骨折修复密切相关。维生素D经血液循环再经肾脏转化成1,25-(OH)2D而成为有激素活性的物质,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促进骨中的钙、磷代谢,促进骨折修复。

3.4 评价相关实证,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通过对必需营养素的确定,制定出患者在骨折修复和伤口愈合的不同阶段应该增加进食的食物简表提供给患者及家属,帮助患者摄入充足营养,缩短疾病疗程。

参考文献:

第6篇:骨折患者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常规护理; 下肢骨折;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31

优质护理服务是在医学护理模式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被广泛认可的新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通过临床护理人员根据其需承担的任务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其最终结果是提高患者康复速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为了寻求最佳的护理模式和提高我院的护理水平,尽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经济支出,我院骨外科对12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对照双盲平均分配的原则抽取120例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骨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科研对象,入选的患者中包括66例男性患者和54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10-70)岁,平均年龄为(45±1.2)岁;外伤时间(1-12)h,平均(4.3±0.2)h;骨折部位:胫骨骨折患者50例,腓骨骨折患者2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20例;股骨骨折患者30例。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男女比例、受伤时间、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如给予入院宣教、测血压等。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具体为:(1)护士在办理入院手续后即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其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并对病房的基本情况和相关制度作简要说明,按时为患者测量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素质做出基本评估。(2)术前指导和辅助患者及家属做好术前准备,安排好患者饮食并向患者讲明相关注意事项及术后注意事项。为减轻患者的恐惧,可将手术及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向患者做简单讲解,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素质做好心理护理。(3)按时为患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如口腔、会阴等,预防感染的发生。(4)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语气要和蔼。(5)当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医嘱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前期要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懂得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协助患者从被动到主动锻炼。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

2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住院天数、住院总花费、术后并发症、对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占优势,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第7篇:骨折患者护理问题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胫腓骨骨折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 针对2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和有效功能锻炼。结果 有效的护理措施消除了患者不良情绪,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 骨折; 并发症 ;病情观察; 护理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因损伤而中断的一类疾病。骨折并不是孤立的损伤,其周围的软组织包括肌肉、神经、血管或内脏等往往亦可同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引起整体性改变。因此,若护理不当,不但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的疼痛而延期愈合,甚至会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胫腓骨骨折是长骨骨折中最多发的一种,多见于青壮年和儿童。如何正确的合理护理是每个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期间胫腓骨骨折患者共25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12-35岁,闭合性骨折5例,开放性骨折20例。

2 并发症

早期常合并休克、感染、大血管及神经损伤、内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症、晚期并发关节僵硬、愈合障碍、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缺学性骨坏死、缺血性肌挛缩等。

3 护理

3.1 病情观察 胫腓骨骨折的病人由于神经、血管受损,气血运行受阻,会出现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此时,应将患肢抬高制动,以利静脉回流,减少和避免肢体肿胀,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同时应严密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感觉、活动等情况,随时调整外固定的松紧度。如出现肢端剧痛、发绀、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减退、肌肉无力、不能主动或被动活动等情况均视为缺血的表现,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2 心理护理:骨折后患者常有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等情绪变化,导致病情加重或引起并发症。为此,护士要善于观察病人的心里状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还要关心、照顾、鼓励病人,进行正确、适量的功能锻炼,以促进功能恢复。疼痛是一种令人苦恼和痛苦的感受,它既是一种临床症状,也与社会环境、心理状态密切相关。[1]疼痛既是生理问题,也是心理问题。[2]如病人有时怕痛或怕损害了骨折处而不敢活动,需耐心指导,对每一个细微的进步和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肯定,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对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耐心做出合理的解释,告知患者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以及患者的积极配合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从而解除患者心理负担。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心情舒畅地接受治疗。对于担心伤肢残废的患者,护士的心理护理更重要,可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患者过分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佳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疾病康复和功能恢复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骨科的健康教育决定着患者康复的程度和速度,决定着患者今后的生存质量。[3]因此,健康教育在骨折早日康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3 饮食护理 :患者应多食蔬菜、水果、预防便秘。营养不足是造成骨折延期愈合的原因,故饮食原则宜选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骨折早期不可急于服用营养品,应食蔬菜、水果、牛奶、米粥、面食等,忌食酸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骨折中期骨痂已形成,这时应给予持续接骨,调和营养的食物,如鸡蛋、排骨汤、鱼类、动物肝肾、胡萝卜、瘦肉、豆制品等。

3.4 休克的护理:对于合并骨盆骨折病情较重的休克患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中凹卧位,注意保暖,持续心电图监测、以及生命体征的监测等。

3.5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骨折愈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促进伤肢血液循环,减少肿胀,加速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骨质疏松等后遗症,应从骨折整复、固定及牵引后开始锻炼,并贯穿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骨折早期,指伤后1-2周内,此期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以患肢肌肉的舒缩活动为主,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保持不动;骨折中期,指伤后2-3周后,此期锻炼的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以骨折处上、下关节运动为主,指导患者作自主性关节伸屈活动,锻炼肌肉的舒缩能力和关节活动能力,以增强肌力,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骨折晚期,指伤后6-8周后,此期骨折已经临床愈合,锻炼的目的是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恢复,以重点关节为主的全面功能锻炼,可辅以理疗和药物。总之, 功能锻炼应掌握由轻到重、由小到大,动静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促进骨骼愈合及功能的恢复,及早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3.6 出院指导 :耐心细致的做好出院前卫生保健指导,合理的饮食,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激动,预防感染,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4 护理体会

4.1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前提。只有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才能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安慰疏导。

4.2 灵活的沟通技巧是基础。根据不同文化层次、家庭状况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的情感得到宣泄,然后进行说服劝导,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4.3 健康的心理环境是关键。护士亲切的言语,家人关怀的面孔,都会给患者带来最大的心理安慰。

参考文献

[1] 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0.

[2] 冯建华,疼痛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卫生,2005,6(36):5523-5524

第8篇:骨折患者护理问题范文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指来自临床专家的研究、病人的愿望和现存的研究资源整合成为最好的证据,来判断病人的卫生保健计划。我科于2005年9月至2007年10月对210例下肢骨折患者压疮预防实施了循证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10例,男性132例,女性78例,年龄18~96岁,平均56.3岁。胫骨、腓骨骨折65例,殷骨颈骨折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股骨干骨折30例,跟骨骨折14例。

2 方法与步骤

2.1 问题的提出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致血液循环障碍,使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或缺氧而引起的损伤。下肢骨折患者一般卧床时间长,特别是有石膏固定、皮肤牵引或骨牵引的患者,患者的移动能力、活动能力差,这都是形成压疮的危险因素。因此皮肤受损的问题需要循证。如高危人群如何评估,采取什么卧位,多长时间翻身一次,皮肤发红该采取什么措施.如何营养支持等。

2.2 查找证据,检索相关的文献 根据提出的问题检索关键词,系统寻找关于压疮预防方面的文献,以寻找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证据。

2.3 文献的分析与评价 目前对压疮的预防措施,不同地区、不同医院都有不同的方法。查询发现: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氧时.温度升高将增加压疮的发生。调查表明:护士的压疮防治相关知识相当缺乏,及格率仅为11.7%。因床头抬高45°病人最易滑动,增加骶尾剪切力,为预防压疮,抬高病人床头不应超过30°,5°~30°为宜。魏先等认为全体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治压疮的基础。国外护理学者认为,积极评估患者的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要求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因子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压疮评分法,分值越少,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使用评分法对高危患者采取措施后压疮的发生率下降50%~60%。田玉风等报道长期卧床患者涂抹凡士林能有效地预防压疮。张倩等报道实行高危压疮申报制度能有效地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发生率仅为0.15%。要严格评价所收集的证据,组织科内人员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做具体分析,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应用进行论证,以指导临床。

2.4 应用证据,制定护理措施全面评估患者,应用Wa-terkw’8压疮危险评估表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评估。分值10~14分为轻度危险,分值15~19分为高度危险,分值20分以上的为极度危险,分值大于25分报护理部。建立翻身卡,严格交接班制度,根据患者的局部皮肤情况决定翻身的间隔时间,一般每2~4 h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给予气垫床,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无碎屑。改善全身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压疮好发部位涂凡士林,有骨牵引的注意用毛巾垫好骨隆突处。床头抬高不宜超过30°。

2.5 实施护理计划,进行护理评估 实施计划时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评价,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达到提高认识,丰富知识的目的。

3 结果

210例患者除1例患者出现Ⅱ度浅压疮外,其余均未出现压疮情况。

第9篇:骨折患者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骨折;脑外伤;优质护理

骨折合并脑外伤多由意外事故导致,发病率高。对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临床应及时有效处理,阻止脑损伤进展,促使骨折功能恢复[1]。因此临床不仅需要采取及时准确的治疗,也要重视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本文对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74例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在2014年1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患者家属均知情此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20~60岁,平均(38.9±10.1)岁;对照组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22~64岁,平均(39.1±11.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术前及时稳定患者体征,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发现异常问题,应立即处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营造舒适、温馨病房环境 患者入院后,保持病房的绝对安静,减少探视人数,各项治疗、护理工作集中进行,以免影响患者。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及时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尽量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并通过娴熟的操作和友好的态度获得患者信任,创建相互信任友好的医患关系。

1.2.2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应贯穿患者整个住院过程,评估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病情、预后,讲解手术方法、过程、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消除患者和家属顾虑、不安等情绪。帮助患者学会身心放松,耐心回答患者和家属疑问,消除顾虑,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使患者术后能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1.2.3全身护理 患者伤后易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对开放性骨折应局部加压包扎止血,及时补充血容量,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术后注意患者体征、病情变化,观察伤口出血及肢体末端血运情况,鼓励患者深呼吸,行扩胸运动,协助患者叩背,促进肺部血液循环,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帮助患者定时翻身,在骶尾部和骨隆突处垫气圈,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清理创口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免发生感染和压疮。

1.2.4疼痛护理 疼痛是骨折合并脑外伤后常见症状,临床应重视患者疼痛情况,明确疼痛发生原因,注意骨折部位固定是否适宜,牵引是否有效,查看肢体远端血运,尽量教会患者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必要时使用止痛药物。

1.2.5早期功能锻炼 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关节锻炼困难,或重视脑部功能恢复,而影响了肢体功能锻炼。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早期功能锻炼,对神志障碍者,家属对患者行被动肢体按摩;石膏固定者,指导患者行肌肉收缩,活动肢体末端关节。或利用持续被动功能锻炼,通过持续被动锻炼机器指导患者关节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术后1~2w行患肢肌肉收缩功能,在不负重情况下去除石膏后,行肢体被动屈伸功能,适当抬高膝关节,锻炼膝关节屈伸。随后在不负重情况下扶拐下床,锻炼屈膝下蹲,功能锻炼期间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避免高强度功能锻炼。

1.2.6并发症预防 伤后注意患者患肢末端皮肤的颜色、温度、血运、活动情况,观察患者神志功能变化,注意是否会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术后适当抬高患肢,帮助患者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正确活动,以免发生深静脉血栓。

1.2.7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注意患者疾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指导患者关节功能康复锻炼,使患者出院后也能得到有效功能锻炼。

1.3评价指标 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2]评价患者护理前后情绪变化,以百分制计算,分数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严格操作步骤,以t对研究中的计量资料进行处理,χ2检验研究中计数资料,当P

2 结果

2.1患者护理前后情绪变化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评分对比,P>0.05,两组护理前后及组间护理后对比,P

2.2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1/37),即1例关节僵硬,住院时间(15.9±11.4)d;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2%(6/37),即3例关节僵硬,2例深静脉血栓,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住院时间(24.9±12.3)d;两组对比,P

3 讨论

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与单纯骨折相比,卧床时间长,功能锻炼时间明显延长,病情严重,治疗复杂,生理应激性高,多数患者会出现不良情绪,不愿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3]。因此对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不能仅是采取治疗措施缓解患者病情,同时要重视恢复患者生理和心理功能,通过合理护理措施促使患者进一步恢复。优质护理秉承现代医学-心理-生理-恢复护理原则,此次研究中,对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焦虑情绪,通过全身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及功能康复锻炼,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能尽快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7%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2%,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

参考文献:

[1]窦乐花.多发骨折伴脑外伤性精神障碍1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