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范文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本教研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

第1篇:校本教研心得体会范文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范文ƪһ 教学研讨的学习,不但使我加强了对学校常规教学管理的认识,而且让我有机会学习教学的新理念和课程的标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语言本质。在此,我想谈谈自己对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培优补差的一点看法。

首先,课堂教学有梯度,照顾好各层次的学生,是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关键。从备课开始,就应该考虑到学生差异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施展身手,各显神通,让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提高,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强自信。记得读书时代的我,非常内向,害怕回答问题,因为我没有自信啊。其实,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一般是能主动参与课堂的,但基础薄弱的学生就不同,他觉得自己不会,怕错,怕被笑话,等等。这些心理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所以,我想,在课堂教学中,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要特别照顾基础薄弱的同学,给他们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加入活动,增加他们的自信。

其次,抓好课后作业、课外辅导,是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保证。基础薄弱的学生课堂效率一般都不高,这会影响到他作业的完成率和准确率。因此,需要老师关注课后的他们,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课后作业跟踪和课外的辅导。这些工作可以是老师亲自去做,但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较多的话,不妨调动学生力量。让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一起完成课后作业,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巩固的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解决了问题,对课堂知识可以基本掌握,一举两得,共同进步。我曾经在班级开展过一帮一活动,但由于自己跟踪不足,致使效果不够明显。仅仅做好课后作业跟踪是不够的,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还应该做好纠错讲解、定期单独复习的工作。

再则,面向全体学生中的培优工作这一步不可丢。在科组讨论过程中,有老师就反映了,培优补差工作中,大部分老师都慢慢将重点放在补差这方面,而忽略培优工作的开展。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是做的严重不够,课堂上给基础好的学生准备的挑战问题不够新颖、不够尖端,有时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已。课外呢,只是给基础好的学生推荐了一些资料,在他们买回资料后没有做跟踪和具体的辅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高分不高,高分不多的情况。

总之,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这是一件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只有抓早、抓细加坚持,才能真正将这项工作抓好。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自己做得不足,我会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使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有所收获。我相信,付出过,努力过,一定会有收获。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二 教研组是教师群体进行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单元,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正在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在一些老师的观念中,始终有个错误的想法,教学是教学,教研是教研,出现了教而不研,研而不教的学科教学与学科研究相分离的现象。如何使校本教研活动能够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教研过程中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校本教研的一些做法。校本教研围绕着活动的实效性展开,形式上一改以往集体备课中面面俱到为各个击破。具体做法为:各个备课组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活动的重点,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在深度上有所突破。主要是在抓常规的情况下,着重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以集体备课体系为主要载体的校本研训活动。

二、有效校本教研的建议。1.教研活动不在乎形式多样,主要在于是否有效。传统的听课和评课,如果组长多动点脑筋,调动组员的积极参与性,那一定会很有成效的。集体备课也一样,要翻新,不落俗套。2.应从调动老师的积极性着手,让老师在活动中畅所欲言,而不是几个老师发言,完成任务。同伴交流,团结互助很重要,这就要求教研组长能根据自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校本教研内容,引发老师的思考,解决本校的实际问题。3.校本教研的主题选择不能依靠教研组长一个人,而要充分发挥草根的力量,根据实际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来确定比较合适的研究小课题,并且讨论制订比较完善的研究方案,在实施中不断小结、跟进、再尝试,再研究,让真实的小课题不断地滚动,逐渐接近要研究的比较大的疑难问题。3.作为校本教研我们确实应该着眼小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发现小问题、解决小问题的途径来提升教研活动的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三、总结校本教研开展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从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校本教研开展得好的教研组其教学能力整体很强,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差异不大,即使是刚毕业的新老师也能显示出较好的综合实力。而且,活动中教师们能畅所欲言,不同的观点在这里不断碰撞产生出智慧的火花。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三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教育科研已经走出科研院所,走向中小学校,不再是专家教授的专利。中小学教师开始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成为许多中小学的教育理念和实际行动。更进一步加深了对什么是校本教研、开展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的理解:开展校本教育科研是广大教师借助相关教育理论,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校本教育科研工作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科研和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一样,已经成为当前教师的工作职责。教师通过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掌握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创新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是一件值得广大教师思考和探索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教育科研的现状,加强教育科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的教研方式,强调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为学校发展服务。同时,校本教研还要注重以人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科研的主人、成为反思的实践者。通过教育科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教育科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要结合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学校具体实际,营造一种新的既有科学性更具操作性的学校教研文化。

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行动研究,从学校实际及学生实际出发,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校本教研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对教育教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何使这种推动作用得到尽可能发挥,需要对教育本身进行研究与创新。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是中小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对学校课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立足于学校的发展、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为主体,结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所进行的课程规划、组织、实施与评价的活动过程。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所遵循的就是校本课程的校本理念。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对教育问题进行反思、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最大贡献!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四 师只有始终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把不断更新观念、汲取新知、开阔视野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必须,才能正确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一、重视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1、注重学习型团队的打造和教师终身学习力的激发

教师只有始终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把不断更新观念、汲取新知、开阔视野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必须,才能正确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走上新的台阶。近年来,学校把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当作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来抓。我们精心讨论制定了二期课改精神的学习方案,引领教师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并通过教师成长袋的形式激励教师静下心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如今,本校教师新课程的核心理论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对校本研修中的重要环节校本研修所要遵循的几个环节自主反思、伙伴协作、专业引领更是津津乐道,为教师不断更新观念、自觉实践新型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能。

2、帮助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我们把指导和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作为校本研

修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我们不断提高教师对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意义的认识:每个教师都明确,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是不能退的底线,以牺牲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健全身心的培植做代价来换取的语数外学科成绩的提高是不值得的,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教育道德的沦丧。

其次,我们从学校发展规划的角度,对质量观作了如下的界定: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学校的综合教育质量达到中上水平。在日常的教学常规管理上,每学期,我们对任何一门学科都进行质量监控,从整体上来把握学校的教学情状况。

二、校本研修要重视倡导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

1、校本研修的内容选择要根据学校中教师的原有基础、工作现状和实际需要而展开,充分体现校本研修出它植根于学校的特征。

由于学校中教师发展的不平衡,培训的内容必须体现具体性、针对性的。如:我校教师队伍中原先存在着出力不讨好的现象教师有良好的意愿,也肯付出,但有时急功近利,方法简单,从而导致家长、学生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不开心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曾作了专题的培训,不仅从法律意识角度帮助教师完成角色意识的转变,而且,从为师者的责任、目标、从形成教育合力的角度帮助教师转

变观念、掌握让学生真心顺从、让家长理解的技能(如:与家长、学生沟通,谈话技巧的培训)。现在,很多教师都在自己的反思中提到了这方面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每学期的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上对教师教学态度的满意率非常高。特别是一些转学而来的学生及家长更是对我们的教师赞不绝口。

2、校本研修中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必须与其实际的工作紧密结合

第2篇:校本教研心得体会范文

二、课堂教学要求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解决过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重知识轻创新,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效果,重教法轻学法,在课堂上要有平等和谐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把课上成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

三、要注重校本研训

校本研训应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建立校本研训的奖励制度,建立评价监督机构,从组织型,自主型两个模式进行校本研训,集体学习理论,集体备课、评课,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也自主学习、自己反思,写心得体会,要通过教研活动,研究小问题真现象,要让教师写教育叙事、写日记教育教学真实的事情,提倡教师终身阅读,努力长舌书香校园。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第3篇:校本教研心得体会范文

一、领导重视,率先垂范。

首先建立教师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由陆振东校长任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及教研组组长任成员。确定具体负责的领导。成立有领导牵头的读书学习活动小组,每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讨论、交流,并及时足量写出读书笔记。

二、建立健全制度,措施到位。

学校读书活动,建立了教师读书活动学习制度,提出了读书宣传口号,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读书活动中,把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为了更好的督促教师完成读书任务。领导小组负责人定期检查教师的自学笔记,对教师自学情况作以评定,并且作为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

三、深入宣传,营造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

根据太仓市教培研中心的工作安排,我校制定了详实可行的读书活动方案,按照活动方案,我校迅速地开展了读书活动的动员工作。多渠道、深层次在全体教师中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强势宣传营造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读书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现读书活动与校本培训的有机结合。

读书活动是校本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我校以此次读书活动为契机,将读书活动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读书与培训的双赢效应。主管校本培训的领导定期与不定期抽查教师的读书笔记、检查结果与集中学习记录填入校本培训记录中,实现集中学习及学习交流活动与校本培训时间科学统一。

五、我校制定了积极有效可行的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1、确立阅读书目。本学期阅读书目包括市教培研中心发放的《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教师如何撰写教育论文》等2本教师必读书目。

2、深研细读。教师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时到图书室或阅览室或自己上网查阅有关的书目和刊物,勤学善思,精读细读。

3、读写结合。发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精神,提倡将读书摘要和读书感悟结合起来,要求每位老师对所读内容写出三篇读书心得(每篇不少于600字),并且每学习小组需上交学习心得的电子文档,确切保证读书活动的质量。

4、交流研讨。分阶段读书活动小组进行学习交流,领导做好带头,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写出读书心得体会,作为教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举行教师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报告会,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5、读书评价。根据教培研中心读书活动工作安排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至少写三篇高质量的读后感或书评,由学校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组织评价,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共评选出优秀作品15篇,作者是:陈晓桦、钱海燕、孙杰、高海燕、邵帅、唐晓东、方燕、陈虹、汪莉、张萍华、何红洁、蔡丽萍、范惠芳、袁丽婷、赵扬。

六、有效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激发教师的阅读兴趣。

第4篇:校本教研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校本教研 教师专业化发展 有效平台

一、“教师专业化”与“校本教研”的兴起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20世纪60年代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运动成为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流话语和发展趋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者,能在复杂的、各种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熟练地运用经过自己整合的知识和技能,并对教育教学的内容、过程和方法等进行反思、改进,且具有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寻找和确定解决问题的对策的见识和能力的发展。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方案明确提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2004年2月10日,教育部刊发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规定,要“深化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政策的推动,使“校本教研”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教育界的探索热点和实践工作者的主流话语。

朱慕菊认为,校本教学研究,即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种教研活动。其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二、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从校本教研的概念可知,校本教研以其明确的目标指向,与学校和教师的天然联系,以及能动和不断创新等特性,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现实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主要表现为:教师主体性的激发,教师反思性实践水平的提升,教师合作意识的形成,等等。

(一)以主体性参与为特征的校本教研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动力。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认为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是顺利推进校本教研的关键。校本教研确立了教师在其专业实践和研究中的主体地位,肯定了教师的主体价值,并为教师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了平台。校本教研赋予了教师研究自身实践的权利,他们不再是被研究的对象、研究成果的纯粹消费者,而是研究自身专业实践的主体,教师应该也能够主动地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它和解决它。主体地参与、分享和决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内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参与,是教师发展的根本性动力”。教师要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首先应成为独立的人,主体意识觉醒的人。虽然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必不可少的载体,但如果教师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足够的张扬,那么即使掌握了学科知识,精通如何教的技能,他们在专业化过程中最终也摆脱不了被工具化的命运。

(二)以反思性实践为基本形态的校本教研为教师专业发展夯实了知识基础。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它是在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基于反思性实践及其中生成的实践性知识,才能找到自己知识的生长点和自我专业发展的空间。校本教研就是体现这种新方向的具体措施。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要具有从经验中学习和对自己的实践加以反思的能力。植根于实践,对经验与实践进行反思,进行实践性研究,这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以合作为标志的校本教研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虽然教师个体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个体的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但并不意味着“自修”将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唯一策略。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多的是依靠群体的力量。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骨干教师对于一般教师的专业帮助,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实际上,实践性知识作为“反思性实践家”的专业知识基础,本身就要求教师经验与教养的共享。专业共同体的形成对于教师成长为“反思性实践家”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离开了教师之间的合作,离开了教师在专业共同体中的专业对话与协作,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丧失了发展的根基,失去了发展的活力。

三、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教师专业化功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综上所述,校本教研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所以我校从校本教研入手,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自从被确定为县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基地以来,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使得校本教研制度化、规范化和系列化,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

(一)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1.建立理论业务学习制度,增强教师研究意识。

学校提供书籍,如《给教师的建议》、《心灵处方》、《教育研究文稿的写作》等。每个月教研处提供两次理论学习材料,安排两个单位时间,供教师学习理论和研讨教学。鼓励教师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相结合,集体交流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并写好理论读书摘记,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教研活动制度,有效开展年级段、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

教师学习新理念、讨论教学课件制作,与同伴交流心得体会,反思教学行为,商讨教学策略。学校对教师(包括年级段、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计划、上课、评课、听课、出试卷、做试卷、写教学反思和优质课评比等有明确的要求。一般是学期初各组订好计划,学期中间作调整。

第5篇:校本教研心得体会范文

本学期,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校本教研、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打造“书香校园”活动为切入点,强力推进实验教学、电化教学、阅读教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本学期,我校要深入开展“书香校园”活动,要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掀起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校长要在率先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和推荐有关教育专著、校本教研、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等方面的学习内容,组织广大教师认真进行学习和交流,主动扩展理论学习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研讨活动。要采取多名教师同读一本教育专著,边读边交流,边实践。做到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平时学习与定期交流相结合,记读书笔记与写心得体会相结合,切实提高学习效果。我们要紧紧围绕“书香校园”活动,将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教学日记有机结合,在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与体会,创造性地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研讨活动。

2、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好各种校本教研活动。

(1)继续探索和完善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新模式,把集体备课、课例研究、教学反思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2)、本学期,要继续扎实有效的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活动。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集体备课的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把教师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要继续开展教学反思活动,要把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之后,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学反思工作的重点。

(3)、认真开展课例研究工作。我协作区与各所属学校要认真开展课例研究工作,确立以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课例研究的实体和中心,以随堂课、研讨课、汇报课、公开课、观摩课为主要范例开展课例研究,结合我区、校教学实际,开展微格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邀请名师或骨干教师到我校作课,这些活动的举行要由过去的重点观摩改为重点进行课例研究,要让广大教师以研究者的平等身份与作课教师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3、开展课题研究,升华教研成果。

我们要把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教材教法研究中的问题、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同时要持续开展“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自觉地将日常教学工作有教育意义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做到“研究内容来源于教学,研究过程植根于教学,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

4、完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加强校本教研工作考评。

我们要在校本教研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评激励机制,要结合本单位教学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考评办法,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活动之中,树立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进而升华教学研究的成果。

5、加强阅读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要以打造“书香校园”活动为契机,及时充实和更新图书室、阅览室,提倡建立电子图书阅览室,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经常对学生开放,努力提高我校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切实提高图书、仪器、计算机等各种教学设施的利用率,创造条件,保证实验时间,提高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级实验的开出率,加强图书室、仪器室、微机室、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工作,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和课改工作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学期,学校要通过举行读书、写作、实验操作、展示等活动来督促此项工作的开展。

6、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我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新郑市中小学新课程教学达标评优活动实施方案》和《新郑市中小学各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把《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作为新一轮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的实施办法,扎实做好二、三级课堂教学达标验收和一级达标及达标评优教师的推荐申报工作。要以开展这两项活动为契机,重点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层层开展教师赛课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激励教师全员参与,为每一位教师搭建课堂教学改革的平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教研工作服务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学校要继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合理运用电教教材、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化教育资源和设备,强化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和,使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真正走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6篇:校本教研心得体会范文

一、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方式

要使教学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学活动必须同时也是研究活动;复杂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开展研究,而在实践中展开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为改善自身行为而不断反思的过程,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从而提高教学技艺。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校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中,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唤醒”教师沉睡的研究意识,增强其自我意识,使教师理解在教学中的生命价值,实现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共事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事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二、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促使教师由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批判性分析者、由教案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智慧的创造者。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1.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从中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教师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审视前进路上的每一个“脚印”,使自己的灵魂不再迷茫,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能得以真正落实。

2.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从同行这面镜子中深刻认识自己,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其类型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组织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研讨活动。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学校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同伴互助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话。包括信息交换,大家把自己拥有的信息公诸于众;读书汇报,彼此交流看过的书、观点及心得体会;经验共享,举行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会,大家把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深度会谈(课改沙龙),它是一个自由的开放发散过程,诱使教师把深藏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专题讨论(辩论、质疑、答疑),大家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二是协作。教师寻找伙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任务,既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又有各自的研究责任。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合作中,教师思想交流是自由的,许多实用和创新的想法正是在合作中生成,在合作中不断受到启发的。教研组活动是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反思最主要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促进教学的有效内部组织形式和教学研究管理系统的重要措施。三是帮助。教学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要通过“老带青”、“结对子”等互相合作形式发挥积极作用,以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孤立无助的现象,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公开课展示,有助于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3.专业引领。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迫切需要研究人员提供专业引领和学术支持,以此丰满自己新课程理念的“双翼”。校本教研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是在“本校”展开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力量,因为校本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困于经验总结水平上的反复,甚至导致形式化、平庸化。而研究人员专门研究课程与教学,处于新课程研究信息的交流中,在经验、信息和资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是实施专业引领的重要力量。专业引领,一是隐性的专业引领,靠教师自觉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这是教师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二是靠专家、学者及援疆教师的指导,包括学校与大学、教研机构、援建城市、内地学校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建立研究或实验基地,指导学校的教改实验和推行研究者的实验成果。

第7篇:校本教研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校本教研 存在问题 原因分析 完善对策

一、校本教研的基本内涵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校本教研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他们关于校本教研本质的界定是一致的。如学者郑金洲认为:“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1]学者邹尚智说:“校本教研是一种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新课程目标为导。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2]笔者认为校本教研就是以新课程实施中和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一线的教师为研究主体,充分依靠本校的实际,挖掘校内外资源,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活动。

二、中小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教师科研知识储备不足

教师是校本研究的主体,教师科研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研究质量的高低,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完成教学研究的基本条件。然而调查发现,一线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素质总体水平不高,科研意识、科研动机、科研知识、科研能力等不强,妨碍了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大多数教师科研认知低,没有认识到教科研对自身发展的作用,遇到问题不会通过教育研究解决。某些教师阅读教研理论与方法方面的书籍,教科研方法的掌握及教科研伦理规范知识上普遍欠缺。教师科研素质偏低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提高自觉意识偏低,没有真正认识到科研素质对于教学研究的基础性意义;其次教师平时教育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再投入科研理论的学习;再次中小学校本教研实施之前没有发挥校本培训的实质作用,基本只是以简单的听课、评课或举办几场讲座代替。

(二)教师校本教研主体性缺失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应该在校本教研中具有充分的自觉性、能动性。然而调查发现,在中小学校本教研中教师的主体性严重缺失。部分学校的教研主题是校内外专家或教研组统一安排的,教师很少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特点决定教研主题。教研主题确定后,学校基本会把教研课题安排给少数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学校行政干预隐形存在影响教师选择课题的自主性,多数教师徘徊在教育教学研究的门外,不能改变传统教研模式中专家学者是主角、教师是配角的局面。同时,某些一线教师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认识到教研自我主体地位,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研究,教研的参与意识不足。中小学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

(三)教师校本教研缺乏有效保障

首先是没有健全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保障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随着新课改的施行,校本教研的理念深入中小学实践中。各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忽视教研制度的构建。有的学校构建了教研制度,但多数存在制度僵硬无弹性、缺乏有效监督、执行不力等缺点。没有完整的教研目标、规划,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不明,教师的教研职责不明确。且学校校本教研资源投入不足,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和信息技术的支持;教研经费投入不足,教研经费使用不合理;教研评价体系不科学,一味强调物质激励,造成众多教师功利性心态,限制校本教研的开展;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繁重,学校不能给教师腾出充足的时间给教科研。

三、完善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素质

学校的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影响教师的价值观念进而会影响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学校要重视健康、优良、积极向上的校本教研文化的形成,构建和谐有序的教师教研共同体,努力营造“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良好风气和氛围,使教师们人人愿意“搞科研”,感兴趣“搞科研”。教师要树立科研的责任意识,主动承担起教科研的责任,通过教科研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促进自我的专业发展。反思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正视自己的不足。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过程,去伪存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累丰富的教研经验。

(二)创新中小学校本教研形式

传统校本教研基本上都是采用备课、听课、说课和评课的形式,这种教研的形式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就像我们长期吃一道菜,也会有厌烦的一天。中小学校本教研实践中,单一的教研形式、枯燥的教研内容严重阻碍教师教科研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创新教研形式。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可以利用现代的通讯媒体进行网络研修。网络资源丰富,网络研修还具有方便、快捷的众多优点。利用博客、论坛、微信,大家积极畅所欲言,共享资源。教师可以与校内外专家,教研组结成教研学习共同体。不同的教师在知识、能力、思维方面都存在差异,结成教师共同体,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引导,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共同推动教科研的发展,追求科研效益的最大化。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教研沙龙,邀请校外专家,其他学校的优秀名师,与本校教师一起相互交流,就校本教研中遇到的问题相互探讨,分享校本教研的经验与心得体会。

(三)改善中小学校本教研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教研过程,指导并修正自身的教研行为,保障教师积极健康地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以往我们常以教师发了多少篇论文、申报了多少课题、拿了多少奖来对教师的校本教研效果进行评价,这种只注重教研结果不注重教研过程的评价方式是不科学的。这种评价方式会造成教师形成功利性目的,片面地为了评优评职,绞尽脑汁地通过各种途径,歪曲校本教研的实质用意。在实际评价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教师的自我评价,提倡定性的评价方法,凸显教师评价的主体性地位。在教研评价中,不要一味地督促、检查、批判,而要给予鼓励、指导和引导。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态度、成绩、能力和发挥的作用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中,用人本的态度对待教师的教研,发挥校本教研评价体系对校本教研开展的促进作用。

(四)完善中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中小学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校本教研制度,用规范化的制度明确校教研的目标规划、明确部门各岗位的职责,还可以建立校本教研经费支持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奖惩制度、校本教研评价制度等。只有合理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才能保证校本教研顺利进行及可持续发展。比如合理有效的激励能保障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还能极大地激发教师教研的热情和创造力。除了一般我们对校本教研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外,还可以完善激励的方式,多给予一些情感精神上的激励而不是一味地物质激励。根据教师的差异及不同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激励,激发教师的自我教研探索兴趣。在制度的施行过程,一定要注重制度的弹性,不能只按硬性标准要求教师,否则只会给教师带来压力,限制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限制教师的科研创新。另外,我们也要保证制度的执行,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就等于形同摆设。要加大对校本教研理念的宣传力度,推动教师们的认同,注意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保障校本教研制度顺利施行。

参考文献:

第8篇:校本教研心得体会范文

一、   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研室的工作计划要求,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工作将以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习新理念、探讨新教法为重点,优化语文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指导,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二、   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研究,认真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和教学素养。

1、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精神,继续做好课程改革研究工作。以新理念研究新教学。重视双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继续围绕教学改革中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学科研。

2、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一、两种教育教学论著(《共同应对》《校本引领发展》),认真通读一、两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养。

(二)抓好教学常规,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1、加强备课组建设。抓实抓活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重视第二次备课,因材施教。开设阅览课,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佳作,做好读书笔记,开展征文竞赛活动,指导学生发表习作。更好的组织小记者活动,扩大影响。

2、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编写、完善高中校本教材,积极有效地开展“教材教法研究”培训和研究活动,以推广先进经验。

3、组织好校级、区级公开课活动。各备课组平时加强随堂听课、评课活动,扎实开展好公开课评课活动,以研促教,营造浓厚的教研风气。保证区级公开课的优秀率。

4、加强对本组教师的培养。发挥“青蓝工程”的作用,师徒结对互学,促进青年教师迅速胜任教学。师徒之间互相听课一周不少于2节,青年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得失。在校“青年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展示自己风采。

(三)、强化教学科研意识,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继续围绕区级课题“高中作文生活化、创造性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开设实验课,突破我校阅读和写作教学。

2、围绕校级课题“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开设”进行研究,各备课组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促进我校的语文教学。

3、教师自身加强教学科研,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扩大我校教研成果。

(四)、加强对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1、组织好初三年级复习教学的公开课研讨活动,学习、落实“中考研讨会”精神。

2、高三年级:做好2006年高考信息的收集工作,组织参加全区的高三备课组长会议,分析高考动态,全面安排好复习备考工作。认真做好三月、四月两次模考的复习迎考工作,并及时做好考后分析工作。参加全市高三语文学科研讨活动,借鉴别校经验,提高复习效率。

三、   主要活动

1、制订好教研组、各备课组工作计划。

2、学校对高三教学进行调研。

3、高三部分教师参加九县市高三复习研讨活动(张家港)

4、校级公开课(华岩、詹志清)

三月份

1、编写、完善校本教材及深入开展课题活动。

2、高一年级教学调研。

3、校级公开课及评课活动,理论学习。(推选出对外公开课名单)

4、区级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会议,并参加苏锡常镇扬五区高三复习备考会议。

5、苏锡常镇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潘少波)

四月份

1、各备课组充分准备区级公开课。

2、各备课组按计划开展学生竞赛活动。

3、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做好期中复习迎考工作。(吴燕芬)

五月份

1、对高二年级教学情况调研。对各备课组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2、九年级教学调研测试。

3、高三二模情况分析和高考信息交流活动。

4、校级公开课活动。(吴燕玉、袁莉娜、施孝丹)

六月份

1、各备课组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制订好期终复习计划。

2、毕业班中考、高考。

3、每位教师写好学期总结和教学反思。

4、语文组工作的台帐资料归档。

 

第9篇:校本教研心得体会范文

沉醉书香。和徐老师在一起,他会为我们推荐他近期看过的好书、好文章,分享他阅读的心得体会,分析各种前沿教育教学观点,阐述他对于数学教育热点问题的思考……每当这时,我们不仅会感叹他的博学和睿智,更会在无形中被他激发起阅读的无限热情。

书香能致远。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这种痴迷的状态,常常让他想得更深、更细、更高远、更有创意。往往看似平常的教学现象,他总能在其中琢磨出一些门道来。而良好的思考习惯,也让他的观察角度愈加独特,思维触角愈加敏锐。他主持的课题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全国、省级评比中获奖,50多篇文章发表于各级刊物,其中7篇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痴迷课堂。如果你去办公室找徐老师,十有八九会扑空,因为大部分的工作时间,他会穿梭在一线的课堂中。2016年,他竟有323节的听课记录,40多场大大小小的教学研讨与交流,这还不算,他还经常冒出这样的想法:最近对某个内容的教学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想去学校试一试,看看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与老师们研讨一下。 于是不经意间,很多学校都留下了他“下水教研”的身影。带着新的思考和实践,他的身影遍及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积极与同行研讨交流……

从问题出发进行研究,坚守“数学本质”和“儿童立场”,在儿童已有知识经验和数学教学目标之间架起通道和桥梁。教学实践与研究中,他总是努力地理解学生的话语系统,倾听学生的学习感受,剖析学生的思维特点,把研究学生、认识学生、发现学生放在最核心的地位,把存在的问题与自己的教学主张结合起来,深入解剖,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找到教W主张与教改实验的最佳结合点。一堂堂不同场合展示的研究课,是他痴迷课堂、潜心研究所结出的硕果。

专注教研。徐老师做教研员是用心的、动情的,他把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看得比自己的发展更重,这是一种胸怀和境界。他专注于一个个研究课题、穿梭于一场场研讨活动、流连于一个个年轻教师的课堂、活跃在一个个分享交流的三尺讲台,帮助教师们选课、备课、磨课、议课,一遍一遍地听,悉心指导,不厌其烦。他指导的青年教师一个接一个地踏上各级赛课的舞台,一回又一回地捧着一等奖归来,区域课堂教学特色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