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营销专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虽然各应用型本科院校都非常重视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不断进行改革与调整,目前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总体上有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基本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这些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从而使实践教学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1)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查阅国内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大多数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实践教学雷同,缺乏特色,在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上缺乏整体性。一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二是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三是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对具体市场环境的设定,基本上停留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能力、必备能力培养,没能很好地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体现差异性。四是课外培养环节欠规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缺少文化氛围的建设和支撑,对课外培养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忽略了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培养。
(2)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缺乏系统性。从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来看,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前后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缺乏内在联系,各自独立,导致不同实践课程之间内容上有横向的交叉重叠现象。认知实习、市场调研等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环节过多,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性的营销策划、组织实施等综合性实践环节偏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实验指导书、实验任务书和实验项目在制订与设计上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制定和设计,没有很好地与社会需求、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不能真正起到培养应用人才的作用。
(3)校企合作实施欠规范。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校企合作,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运作中,校企合作的模式收效甚微。实习基地只能起到保证实习场所的作用,就目前的市场营销业务实习来看,主要是配合企业做产品的销售,很难从分析、研究市场开始介入企业,也无法从调查分析到制订策略、策略实施、营销控制等营销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营销实践。在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上,管理定位不明晰,缺少专门、明确的建立和管理部门。实践基地有的是院系领导联系企业建立,有的是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联系企业建立,有的是指导教师自行联系企业建立,而且大多凭借私人关系,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稳定性,也不能达到规范管理、资源共享。实践基地建立之后也没有专门人员进行保持和管理,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实施。
(4)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教师起着很大作用。目前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欠佳,缺乏营销实践经验;二是学校缺乏对教师的实践培训。这就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训练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实践教学相对于课堂教学更难开展,进而导致实践教学整体效果欠佳,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另外,实践教学的管理和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不规范,教学过程中缺乏考评机制和保障机制,实践效果的考评机制的主观性随意性较大,不能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等。针对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不是缺乏实践教学环节,而是没有从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进行整体实践教学设计、实施和管理。市场营销应用型本科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进行系统化设计和组织实施,才能有效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
二、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状况,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设想:
1.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运用,进行系统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根据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及企业对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培养市场营销人才的特定营销能力。首先,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分析每项能力的形成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及实现路径,从而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实验)教学大纲。其次,在实践教学设置中突出针对性,突出技术领域,满足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群的需要,重在培养能够在生产工作现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在专业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基础上设置课程体系,根据对营销人员职业能力的分解,安排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最后,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体现适应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进步,新的学科知识取代旧的学科知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以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更要以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为着眼点,要把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渗透到实践教学中去,体现出先进性和适应性、科学性,如当前的电商营销、微信营销。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加强营销实战氛围,可以利用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优势,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
2.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真正懂得市场运作,尽管目前与企业合作还存在很多困难,但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培养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学校培养和企业培训相结合,一方面校方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界人士来校为学生作报告,了解企业对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并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进行实践教学设置的调整。另一方面在专业能力培养环节可以由企业与学校共同指导完成,专门针对某企业的某方面开展特定的营销活动,如产品促销、市场调研、市场销售等,请企业人员参与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能通过实习了解企业产品知识和相应的营销技能,更容易适应营销岗位工作,在市场上增强竞争力。同时,学生在实习中能够发现企业存在的某些营销问题和经验借鉴,为以后的毕业论文真题真做提供信息来源。
3.改革教学方式,实施项目化管理本科教育的应用型人才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有营销专业能力,还必须具备潜在的创业能力。应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项目来进行考虑,将实践环节按项目进行设置和管理,注重能力培养的全过程管理与实施,以保证整体实践目标的实现。在总体设置上按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内在的逻辑关系,循序渐进地进行设置。从专业课课程能力训练向营销综合能力培养的系统化发展。每个实训环节的设置都要考虑到每项能力培养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实训项目与指导教师的配比。如市场调查专项实训,专门训练学生的市场分析与判断能力。在每个专业方向中增加综合实训环节,综合运用方向课的所有课程知识训练实际操作能力。如对营销活动方案设计和策划,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对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营销策划、市场开拓、市场维护、销售管理等方面进行单独的分项教学、专项培养,从全局出发形成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实践教学课程群。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和行业背景等资源优势开设特色平台的专项训练,在人才培养上体现行业化、差异化。实践教学项目化的实施和管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能力,更能体现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民办高校大多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地区、学校、专业特点不明确,应认真研究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培养目标。西安外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目标明确为“为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服务,具备汽车行业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网络营销工具,既能就业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使之明显的区分于本地区的其他竞争对手和兄弟院校。
2.丰富课程体系
西安外事学院是全国最早开始创业教育的民办院校,经过几年的发展,创业学院也积累了一定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因此,市场营销专业提出“实体营销+网络营销+创业营销”的创新型课程体系。在具体实施上,实体营销除一般性理论外,重点结合地方资源贯彻行业特点和知识,网络营销是适应新的电子商务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点,创业营销课程除介绍创业基础知识外,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创业准备的训练和实践。
3.重视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西安外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时间体系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首先,避免单纯依赖模拟软件的做法。如我院建立起模拟公司的实验室环境,由教师指导学生组建商务模拟公司并注册,仿真地依照真实公司的实际业务来操作。其次,购买系统模块较多的综合性模拟软件,从项目的设计、到运营和效果评估都可以在一个大平台中实施,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策划的有效性和先进性,通过系统模拟,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和行业规则。第二,开拓校外实训基地。西安外事学院立足陕西,开发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实训基地为市场营销专业提供了实训支持。1)参与论证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如在制定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时,市场营销专业特邀校内外专家、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共同参与探讨并制定;2)参加有关的教学活动。如在《企业家素质与创业》中,多位企业管理者、甚至是外事学院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亲临授课,为学生带来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鲜活案例,激励学生积极开拓,勇于创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3)学生实训指导。市场营销的学生可以进入合作企业实习,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企业导师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第三,以竞赛带动教学。学科技能大赛能够促进院校、行业和企业深度合作。企业可以对自身的实际问题征集解决方案,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设计和策划,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评价,既可以争取到有关行业、企业的经费支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甚至可以安排优秀学生直接就业。
4.加强师资培养
根据专业发展的定位,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教师不但要具备市场营销专业知识,还应该有创业的意识和技能。一是“走出去”。由学校选派一批有创新意识的专业骨干和优秀教师外出交流,参加行业会议或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掌握一定的专业、创业技能并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二是“请进来”。民办高校要通过各种途径,邀请一批行业、企业的管理人才、成功创业校友进校进行案例教学。
5.创新考核方式
(一)实施背景说明
2010级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为2+1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四个学期),企业顶岗实习1年来完成3年的教学;原有教学计划是按照常规的课程每天交叉,学生一学期达到多少学分即完成该学期课程,教室、教材、教师都是固定的。在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下,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下,在专业教学教师(这些教师先后在国企和外企工作过)积极响应之下,选定了现有的2010级市场营销专业1、2班作为改革试点班级。现有班级已经在学校学习一年半(3个学期),有些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已经学习完毕,学生已经熟悉了新的学校和校园生活,已具备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改革的主要时间最先定于大二下学期,预计参与教师7名,合作企业5家,历时一学期来开展一次全新的教学改革(也即教学改革只在第四学期开展),以期待真正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打造成贵州省销售精英培养新高地。
(二)WCD教学改革模式
为了在教学上真正做到有所创新、有所提高、有所影响并且具备科学性、普适性,参考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在销售拓展模块教改中,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即WCD教学模式,以适用于销售拓展模块教学。WCD是Work(工作)、Capability(能力)、Double(双元)英文首字母的缩写,该模式简称WCD模式,这是结合此次教学改革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Work——以工作岗位需求为方向,工作过程为情境,工作能力提高为目标第一,市场营销销售岗位分析。选取了当时和该校合作的几家公司真实的招聘启示并分析岗位的需要,从企业真实招聘要求与岗位描述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相同的人才描述,如专业知识、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团队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那么这些能力素养就是我们学生应该培养的重点与目标。第二,教学时候创设工作环境,以工作过程来开展每一周的教学,依据岗位需求,创设工作环境,通过工作过程来进行学习。首先、布置工作任务,使用任务驱动来设置本周学习目标。其次,教师对工作内容、工作对象作出说明,工作手段(方法等)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作出指导。工作组织(团队等)由学生自由搭配。再次,各组织上交工作结果(方案、计划书、创意书、销售成绩等)。最后,教师对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反馈。2.Capability——以能力培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实现职业能力借鉴加拿大的职业培养模式,此处所说的能力,不该狭义地误解为只是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即与本职业、本岗位密切相关的、必不可少的知识领域;二是技能、技巧,这里才是指操作、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态度,指动机、动力、经验、历练、是一个情感领域、活动领域。3.Double——以双元教育为组织,使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真正结合起来在教学改革中推行“五双”的教育组织。一是“双元”,指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双元模式;二是“双向”,即指工学结合的双向对接,学习后去工作,工作后去反思;三是“双结”,指学校教师与企业领导的双向结合;四是“双师”,就是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是指教师应该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素质;五是“双地”,指的是实训教室与企业场所的双地培养。
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一)教学内容安排
按照原来的教学计划,市场营销2010级剩余学期还需完成以下课程理论教学及实训教学内容: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实务、消费经济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分销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经济法等。教学改革后将上述课程分为“销售基础技能+销售技能拓展+企业工学交替”三大模块。销售基础技能模块:用时4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该模块完成消费经济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的理论及实训教学;销售技能拓展模块:是重点模块,用时9周,提升学生工作技能,拓展学生职业能力,体现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提高学生工作综合素质,该模块完成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实务、分销渠道管理、经济法等课程的理论及实训教学;工学交替模块:用时4周,主要是要求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的工作岗位熟悉,反思所学内容,以此提高工作技能,实现和企业的无缝衔接。
(二)具体实施方案——以销售拓展模块为例
销售拓展目标:根据岗位目标,设定工作任务。让学生能参与到其中,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并通过真实的经营活动(向学校申请一个创业门店或者贸易街,进行真实的市场营销),到企业参与实际的销售活动,对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职业技能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前期准备: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个目标任务。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在学校允许教师自由进行教学和小规模的校园经营活动的前提下,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分成几个具体的重要的模块。每个任务模块学习为一周时间,教师提前设置,有些情况下设置实际经营活动。过程管理:各项活动有计划、有落实,最终留有记录;活动过程中随时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及时调整方向;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以各个小分队为单位,层层落实、各级把关。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其他配合实践活动,如企业参观、企业调研、市场调查等等,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力争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也为今后就业创业打下基础。具体实施方案:销售拓展模块,采用以工作(Work)为导向、能力(Capability)为基础、双元教学的WCD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组织。以商务谈判实务为例,其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思路为:职业岗位描述:商务谈判代表。岗位要求、能力描述:口才好,形象好、善于交际谈判,具有良好的说服力,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认真、细致、负责地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各项任务;有大局观和团队合作精神,可以团结同事。工作任务:主要职责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进行中小型的商务谈判,能够组织举行日出谈判会议。工作工具:掌握谈判的礼仪、策略,会制作谈判计划书,会组织一般的商务谈判,能够说服谈判对手取得更优的利益。工作组织:自由组建团队。学习要求:班级之间互相自由组成团队。工作操作方法:组建谈判小组、谈判策划书制作、谈判场所选择布置、谈判策略制定沟通技巧的运用、谈判的实施、谈判的管理等等。工作结果:依据小组的完成进度和效果评价。教学内容安排为:掌握基本的商务谈判知识(基本原理理论——商务谈判的原则、阶段);理解商务谈判的工具和方法(工具方法讲授——商务谈判的策略,谈判计划书、模拟谈判);商务谈判工作的开展(实际工作操作指导——谈判的组织、礼仪、语言、心理)。其中工作步骤分为:先选定某一产品,各小组制作谈判计划书,进行模拟谈判,胜出谈判团队接受新的实际采购谈判任务(如为某办公室购买办公用品,为系部店铺购买商品等等),完成谈判,学习反馈。
三、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效果检验
为了更好地检验此次教学改革的效果,从2011年开始以2010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效果检验。选取的2010级市场营销专业1、2班110名学生为实验组,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103名学生为控制组。实验组开展教学改革,控制组不开展教学改革,从2011年8月开始到2013年12月结束,对该2个年级跟踪了将近3年时间。
(一)学生通过教学改革后工作表现的效果检验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学生(2010级市场营销专业)全部依据教学改革思路以及方案开展教学改革活动,控制组学生(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按照传统常规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研究设定的基本假设为:通过WCD模式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实际工作技能水平的提高。教学实验的自变量为:基于WCD模式的教学改革;因变量为:学生实际工作技能水平的变化。通过2012年、2013年对企业的访谈,学生工作技能的测试分数以及问卷调查统计后进行数据分析的结果为:F=0.255,其相伴概率为P=0.438>0.05即两组方差齐性。在独立样本的t检验中,t统计量的值为3.840,自由度df=22,相伴概率为P=0.000<0.05,说明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学生在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有不同的工作技能水平,实际工作技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在通过教学改革后,学生实际工作技能有提高,工作熟悉进度更快,学生创业能力较高。说明该教学改革模式在对于学生工作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改革活动的评价
2010年教学改革结束后,研究者对87名同学进行了访谈(其中22名同学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于教学改革的看法以及相应的评价。在这次访谈中,53.4%的同学认为这种模块学习充分调动了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提升了解决工作任务的能力,对于工作技能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深思的是有38.5%的同学反映极度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他们表示原有的教学已经习惯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让他们感到不知道该做什么,发的课本没有任何作用,模块学习完了以后感觉没有什么收获。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有8.1%的同学学习完之后,强烈反对该种教学改革,他们认为教学改革就是拿他们当成实验品,教学改革没有带来新的变化,很多时候感觉在参加比赛活动,对于知识的获取没有任何作用。2013年6月实验组学生已经在企业工作1年时间,研究者对其中56名同学进行了访谈,该批同学中有8人自主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部分同学反映大学时候教学改革时灌输的一些经营理念、创业思维给了他们启发。在访谈的同学中,有10人在1年时间里面升职成了部门主管,他们表示企业更加在乎的是一种工作素养和工作能力,较少看重书本知识。有意思的是当年教改结束时,反对最激烈的同学现在强烈建议学校应该实施教改,应多邀请企业人员进学校开展讲座,学生应多参与到实际的工作活动中去。从两次的跟踪访谈来看,教学改革结束时,赞扬和反对的基本上相差不多,认为效果不好的比例占了46.6%,说明在刚开始时,很多同学没有充分思想准备,没有深厚的知识积累,没有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于是不能适应变化较大的教学改革。然而,随着社会工作的开展,社会知识的积累与反思,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赞成和认同当时的教学改革。
1.1教学目标结合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满足企业信息化人才为前提,着重介绍信息化、信息系统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应用,帮助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深刻理解企业是如何开展信息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明确信息技术如何与管理技术相结合提高管理活动的效益,特别是信息技术对销售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的教学重点是培养他们成为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具有信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2教学方法大多数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方法都以讲授型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填鸭式”教学。对此课教学方法改革之一就是引入较多的案例教学,在每一章内容讲解时都会根据教学内容引入不同的案例,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案例主要是以出版印刷行业或书店为主,例如在讲系统规划时,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正在规划建设信息化的某印刷企业为例。在讲解系统分析时,以学生熟悉的出版社编务信息系统、发行信息系统为例讲解如何画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图等,给出某出版社的系统分析报告,让学生学会如何写系统分析报告。我校营销专业学生大多数在出版印刷行业内就业,出版印刷行业内的典型案例,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也使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思考。教学方法改革之二是互动参与式教学。市场营销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互动参与式教学,是在师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参与模式,通过网络课堂和课后思考题来加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和信息反馈,学生之间团队协作。例如适时给出紧扣课程内容的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组队讨论,即兴发言,让学生在参与中充分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3教学内容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不管是市场调查还是市场信息的分析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管理信息系统能使企业经营者和决策者及时获得来自企业内外的信息,从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制定出最优化的市场竞争战略。市场销售人员要对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就需要借助数据库或数据仓库,提取客户或潜在客户信息,对客户进行多维度分析,向企业决策者和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可靠的信息,作为企业决策的依据和参考,从而使企业决策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企业所处的宏观市场环境和行业市场环境进行全面祥实的分析,对市场潜在需求、目标市场细分、产品市场定位、竞争对手都能做细致的分析,为企业确定市场竞争战略提供决策帮助。除了讲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基本内容外,针对营销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出版印刷行业特色,对每章内容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前后呼应,有针对性地引入每章知识点在企业营销管理、营销策划、办公自动化、客户管理等中如何应用,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讲解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时,让学生分析设计出版社发行管理信息系统、印刷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和书店图书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在讲解决策支持系统时,重点讲解决策支持系统对营销策划的作用。决策支持系统能够为策划者提供所需的各类数据、信息以及背景资料,从而能够助策划者明确市场目标、了解客户的需求,探查决策环境,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搜集、加工、分析,提供多种预选营销方案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在讲解数据库技术内容,引入什么是数据库营销,数据挖掘技术在销售业务和交叉销售中的应用,数据库在中小型企业销售管理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一种通过新媒体进行客户深度挖掘与关系维护的营销方式,也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基础。
1.4实践环节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现在取消了原来两周的课程设计,在课内安排16学时的实践教学。因市场营销专业没有学过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补充数据库技术的基础知识。考虑到Access在数据库、窗体、查询易于实现,容易学会Access的基本操作,能让学生学会系统分析、设计最基本的内容,边演示边讲解如何利用Access2007利用完成一个小型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由学生选定教师指定的选题或从社会调查过程中得到一个实际的题目,根据选题,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功能和数据分析,并进行系统功能模块和数据库设计。最后要求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分析报告和系统设计报告,还有十几题根据章节内容配套的案例分析报告。最后随机抽查几名学生进行检查和答辩。
2结语
1.传统的重理论、轻技能的教学模式。目前,高职教育的模式往往和大学本科的教育模式相互混淆,教师往往把高职学生当成大学生来教,重概念定义、轻管理实践,重理论体系、轻方法策略,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这样既违背了“高职教育培养从事一线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又忽略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理论理解能力欠缺的实际情况,结果学生理论没学好,技能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培养出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型人才。2.缺乏有效的实训教学体系及实训基地支持。已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的教学中存在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的现象,不少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仍然是“纸上谈兵”:课堂上“推销”,黑板上“策划”,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不能开展相应的技能训练。其实实训教学体系与实训基地建设是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的:没有实训教学体系的建立就无法建设有针对性的实训基地,没有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无从保障实训体系充分发挥作用。3.缺少第二课堂建设。市场营销的学生在校多以教室、宿舍、食堂为穿梭地点,他们在课堂上学的知识很少有学以致用的机会和途径,不像理工科的学生能在实验室解决问题、完成作品。因此,如果不能在课堂以外用一些讲座、竞赛、实习等活动建立起第二课堂供学生实践,学生所学知识在短期内将无用武之地,这既阻碍了他们锻炼自己的技能,也不利于巩固记忆所学的知识。市场营销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开展相应的专题活动来提高职业技能。4.师资建设相对落后。市场营销教学应突出其实践性及可操作性,这需要教师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能身体力行指导和完成实践项目。但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其他专业出身的,很少甚至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营销专业训练,缺乏系统专业的知识,即使掌握了大量的书本知识,仍缺乏实际技能。另有一部分虽然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但是他们的经历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社会实践经验,难免在教学中会出现理论知识很扎实,但实践环节薄弱的局面。因此,从整体上讲,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更好地承担对学生的实践指导。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1.重视技能实训项目开发。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应该紧跟人才培养的要求,突出实践技能的获得,能让学生胜任商业服务第一线工作的相关岗位。因此,教师务必重视专业课程中的各项技能,对每一项技能进行分解、研究,并开发相关的实训项目让学生有机会操作、锻炼,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2.广泛建立实训场所。实训场所包括校内的实训室、实验室以及校外的实训基地。通过建设商务谈判实训室、网络营销实训室、商务礼仪实训室、营销沙盘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场所,能有效满足专业课程的实训需求,能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得到锻炼。而校外实训基地则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面对真实的商业任务,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及技能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感悟、提升。同时也便于教师管理学生最后阶段的社会实习及向学生推荐就业工作单位。3.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每门专业课程都可以组织课堂以外的活动,让同学们有更多机会锻炼。比如《谈判与推销》课程可组织推销技能大赛和真实推销活动等主题活动;《新媒体营销》课程要求学生利用AAP应用、社交媒体等新工具帮助现实生活中的商业组织进行推广营销等;《客户服务技能》课程给予学生一定的服务场景,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进行练习、表演。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企业人士进行讲座,扩宽学生的专业知识;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与企业合作,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依托,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训。通过这些活动,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提升。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应该不只是能讲述理论知识,还要有扎实的操作能力,能让学生从老师的示范及指导中获得进步。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及省内的顶岗培训;积极联系企业,让教师在假期下企业积累营销经历和职业技能;鼓励教师参加高级别的职业资格考证;从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业务骨干和营销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来校举行讲座,向师生传授技能和经验。
三、结束语
浅析新时期的合作营销关系
选择本课题的意义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广泛应用,重新审视企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一种新的营销观念—合作营销 。它是当今营销的一种新趋势。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但靠自己的力量在激励的竞争中长足发展,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已成为当今市场的一种必然。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1.合作营销的含义与本质
2.双赢的合作营销
3.合作营销的战略价值
4.合作营销的主要特征
5.合作营销的不同类型
6.实施合作营销需要注意的问题
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针对合作营销应注意的问题,应该做到:1要有相似的价值观,2对等的企业形象。3足够的市场潜力。4明确的权利义务。5扎实的协同执行。
毕业论文写作计划
第一阶段(XX年3月25-XX年3月27日):进行选题,并确定写作大致思路。
第二阶段(XX年3月27日-XX年4月1日)收集了资料,并进行了整理,制定论文的写作路线,和提纲。
第三阶段(XX年4月1日-XX年4月17日): 完成初稿,并交指导老师修改。
第四阶段(XX年4月17日-XX年4月26日):根据指导老师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并补充完善论文,提交答辩。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结果的预测)
现阶段高校数字影视动画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若干问题,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与市场需求的脱轨高校影视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常是院校根据自身的师资、设备等软、硬件条件确定,或偏重艺术层面,或偏重技术层面,往往忽视了市场、行业对相关人才的素质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差导致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课程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重技术轻艺术,一种是重艺术轻技术。偏技术型学生可能会熟练操作动画制作软件,但由于美术功底不扎实,导致在造型上无法深入;在进行动画影片后期处理中,虽然对剪辑软件能很快上手,但由于对镜头语言把握不精准,使后期剪出来的影片效果不佳。偏艺术型学生又很可能由于硬件设备的局限与自身实际操作能力的缺失,即使前期有思想有创意,后期制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设备投入不足影视动画专业的教学需要有大量先进、昂贵的数字化设备作为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支撑,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设备的性能与基本操作技巧后,才能更为全面地了解动画的创作流程,熟练掌握某些制作环节的关键技术。由于组建数字影视动画实验室投资巨大,而且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硬件设备升级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一些高校难以跟上设备更新的速度,只能删减相关课程或是采用价格便宜的替代设备和软件,导致已建的动画实训基地和工作室只能是象征性投入。由于这些软、硬件设备投入不到位,本应重视的实践教学只能局限于小规模、小范围、单体的动漫形象的构思与制作,因此,影视动画的实践教学大多数形同虚设。
3.师资力量薄弱影视动画的发展虽然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而影视动画专业则是近年才兴起的新专业,它是影视和绘画艺术的交叉学科。现阶段计算机技术被大量运用于影视动画的制作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应同时具备影视、动画艺术功底,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编辑等软件。由于以前动画生产人员的培养只依靠美术电影制片厂,员工大多没有教学经验,其快速发展的动画产业也没有多余的人员参与教学,导致许多院校的动画专业是在早期的美术、计算机等专业基础上嫁接的,部分动画专业的教师边学边教边探索。有的教师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能从事动画专业的理论研究,但缺乏实际动手与创作能力;有的教师具备实践能力,但理论功底弱或教学经验、能力不足。另外,近年来,由于一些高校片面追求教师的职称和学历,使得社会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能型人才被挡在校外,补充进教师队伍的大都是刚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生,他们自身专业知识体系尚不完备,实践经验缺乏,能力结构还有待完善;学校即使聘请了相关的技术性教师和专门的短期培训动画教师,但又面临外聘教师不便管理、教学时间与效果无法得到保证等问题。
二、对高校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只有明确了高校影视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合理设置课程结构与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出紧贴市场需求的既懂艺术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影视动画人才。高校可依托自身专业的学科群与人文环境,如影视文学、影视编导、影视表演、影视节目制作、录音艺术、戏剧美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相关学科优势,并与企业共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掌握的最新市场信息以及前期对区域产业、行业技术与就业岗位的调研分析,细化影视动画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影视学科、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各种影视动画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创作能力,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学习迁移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与人文素养。
2.加强工作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动画制作需要多方面的实践技能。高校影视动画专业通过基训实践、专业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有针对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影视动画应按专业进行阶段化教学,建立包括影视动画拉片观影室、数字手绘工作室、透写拷贝室、线拍系统工作室、动作捕捉系统工作室、渲染器合成室、二维动画创作室、三维动画创作室等动画实验室,并注重各个工作室之间的配合与协作。高校影视动画专业还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大与外界的交流互动,扩充优质的社会教学资源,与社会行业以及动画企业共同建立比较稳定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学校在利用好校内资源建设实验室、工作室的同时,更要利用好校外资源建立生产性、制作性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可在校内为企业免费提供场地,企业负责配备相应的设备,共建动画设计工作室,并按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设置;校企联合共建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并通过企业的动画制作人员将动画创作的精神与技巧以真实项目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3.完善影视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动画是技术与艺术的集合,它集影、光、声、色于一身,融文学、绘画、摄影、设计于一体,只有技术的动画是不完美的。动画人才应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故高校影视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涵盖对学生美感、技术与创意等多个方面的训练,每门课程之间彼此衔接呼应又逐步深入。设置课程要合理地协调理论与实践、软件学习与艺术修养等课程的比例,同时还可以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的选修课和跨学科选修课,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学过程加大真实课题、项目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既符合教育规律、艺术规律,又紧跟时代前沿、与市场需求和发展同步。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应建立课程内容遴选机制,包括建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信息反馈制度,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校企合作交流会,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教材是课程的载体,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应注重教材的更新以及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在课程内容上,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结构,实行模块化教学,构建起基于影视动画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以项目教学为主,使教学言之有物、学生学以致用。
4.加强专业师资建设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教师培养规划,提供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可以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采取“外送”。对本校教师可以鼓励一部分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到优秀动画公司、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参与实际项目,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系统地获取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综合专业素质与水平。学校还可输送部分教师到国内外办学经验丰富、实践教学有特色的重点院校进行学习深造或短期进修,以开阔眼界,学习专业前沿知识,掌握最新的制作技术。第二,采取“外引”。可以聘请业界的资深人士、一线的创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补充进教师队伍,以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水平,壮大本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第三,采取“内训”。高校可以引进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具有高级职称或职务的其他高校教师补充进来成立“名师工作室”,既可以对优选的学生单独组织“精英教育”强化性教学,还可以作为指导教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在岗培训”,指导并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结语
为响应应用型院校计算机专业育人成才,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工作第一线,成功就业的总方针,需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责任心重,师德高尚,专业水平高,结构优化,应用实践能力强,适应应用型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师队伍。以建设“教风”优化“学风”,适时“教改”促进“学改”,外引内培,打造双师,最优人才梯队建设,合理调整专业结构,校企联手,产教研相结合等措施建设出具有高教学能力,高科研能力,高实践运用能力的三高师资队伍。
1.1建设“教风”优化“学风”,适时“教改”促进“学改”
“教风”就是教师风范,是教师德与才合二为一的表现。良好的教风可以对学生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是其素质优良的美好体现。建设“教风”就是使教师具备爱生,进取,奉献的良好品德。我们可以采用绩效激励、优秀教师评比、授课试听研讨,教学经验交流等措施,调动教师爱岗敬业的积极性,这样教师不再对厌学的学生不管不顾,他们会从情感上感化,思想上促进,观念上转变学生的厌学心理。“教改”就是根据教学内容与形式适当改革,添加有实践性,操作性,趣味性的授课内容与形式,从而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建设“教风”适时“教改”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优化“学风”,使全校师生严谨治学精神,端正治学态度、探讨治学方法,从而促进“学改”,即师生思想与行动都变得积极、进取、向上了。
1.2外引内培,增加“双师型”教师,建立最优人才梯队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应用型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为增加“双师型”教师,我们采取“外引内培”方案。外引是从企事业单位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性人才作教师。内培是对不符合“双师型”的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实践培训提升其自身实践应用能力。院校应鼓励和调动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的积极性。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可建立最优的人才梯队。学科带头人是“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核心骨干,是提高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专业带头人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教学质量好,能够团结、凝聚、带动全体教师深入教学改革,分清主次,组级实验实习、课程建设与开发,传、帮、带使师资队伍良性发展。
1.3改变人才引进模式,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为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就必须改变人才引进模式,改变以往注重学校出身、学历、在校学习成绩随意聘用的思路。我们需明确引进人才标准:具有被社会、企业承认的实践操作能力或成功作品。只有这样的人才被引进,才能优化我们的师资队伍,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贴近“地气”,获得社会,企事业单位、家长的好评。
1.4校企联手,产教研相结合
近年来,计算机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很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跟不上步伐,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差,就业后屡屡碰壁,或根本与工作失之交臂。从此看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教师质量因果相关。培训+实习+深造=实践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院校应该尽早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教师走出去,与企业联手。即积极安排优秀教师去有实力的信息技术企业培训、实习、实训。鼓励引导教师参与开发科研项目,在项目研究和开发实践中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做到产教研相结合,从而打造出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计算机应用型师资队伍。
2结语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使用新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管理规范管理后的资料,为规范化管理后组;以2011-2012年旧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规范管理前的资料,作为对照组。
1.2护理管理规范管理实施方法
1.2.1建筑布局
旧消毒供应室是180平方米,周围环境条件差。洁污通道未分开,各区域密闭性差。2010年在护理部的支持下,新建消毒供应室建在医技综合楼二层,面积700平方米,接近手术室,周围环镜清洁,无污染源。三个通道。三区划分明确,有实际屏障、缓冲间。各区气流从洁到污,物流从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1.2.2设施设备
旧消毒供应室较简陋,所有的器械、器具,均是超声+手工清洗。在新建消毒供应中心时,按照规范配置了污物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压力水枪气枪、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纯水机设备、干燥设备及相应清洗用品;带光源放大镜的器械检查台、包装台、器械柜、包装材料切割机、医用封口机、及非手触式洗手设备等,设施齐全。
1.2.3工作开展
旧消毒供应室回收处理再生的灭菌物品种类20种,特殊及专科的物品匀由科室处理,消毒供应室灭菌。新建消毒供应中心后,在护理部的协调下,实施集中管理模式,接收处理全院所有重复使用的器械及物品,尤其是手术室,妇产科,口腔科所有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工作;接收了全院临床科室使用的湿化瓶、止血带、呼吸管路的清洗消毒工作。发挥最大专业优势,保护环境和职业安全。
1.2.4人员培训
由于传统的原因,在笔者供应室工作的护士大多为年龄较大,身体较差或各种原因不能胜任临床工作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学习、进修,造成了供应室管理工作上的一些困难和缺陷,影响了安全措施的有效执行。护理管理规范化管理后,建立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先后选派技术骨干参加专业学术培训。全科70%人员外出参加省级、市级消毒供应室专业培训班学习,转变了护理理念和工作态度。定期组织供应室护理人员学习《消毒供应中心管理3项强制性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手卫生》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安全意识,规范操作。同时科室坚持每个月进行2次业务学习,每月1次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让大家掌握供应室专科知识,汲取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防范护理缺陷的能力。每月进行1次理论、操作考试,不断提升工作人员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从根本上提高供应室全体专业素质。
1.2.5工作质量
根据以往院护理质控组、科质控组检查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3项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问题。笔者总结后发现各工作环节主要存在:各项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措施不健全,安全教育薄弱,护士不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职业防护不到位,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不力,清洗器械不合格,除锈不彻底,包装质量不合格,各种效果监测记录不及时等安全隐患。规范化管理后把消毒供应室质量纳入全院医疗质量:(1)实行分级管理,针对查出的缺陷和问题,召开科务会,讨论原因、整改措施,并书面进行整改反馈上报,护理部追踪评价,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质控点。(2)严格落实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建立职业安全手册。配备完善的防护用具,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的自觉性,依从性。(3)严格执行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下收下送管理,按回收流程进行污染器械密闭回收。做到专人,专车。选择正确的清洗方法及操作步骤,保证清洗效果,严格清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检查;无菌间由专人管理,灭菌物品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无菌间,无菌物品应分类,分架按时间顺序存放,做到位置固定,标识清楚。(4)每日对浸泡的消毒剂浓度进行随机抽样监测,每月对无菌物品、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细菌学监测,形成CSSD特有的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灭菌质量。
1.2.6临床沟通和满意度调查
每月发放临床对消毒供应室满意度调查表,建立与临床科室有效的沟通,每季度护士长下科室征求意见和建议。规范化管理后,服务态度不佳,解释不到位,下收下送不及时,灭菌物品数量不够,器械性能不良等现象明显改善。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满意度
护理管理规范管理后,下收下送从以前的当面清点改成不在临床清点,密闭箱式运送回供应室清点反馈。这需要消毒供应中心与科室之间建立配合和信任,护理部的协调和供应室护士长的沟通发挥了作用。临床满意度2012-2013年较2011-2012年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工作质量、管理质量分
护理管理规范化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管理质量得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人员培训考核
护理管理规范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培训技能操和理论知识考核得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执行合格率
护理管理规范化管理后,手卫生、职业防护、消毒液浓度检测、呼吸管路湿化瓶清洗消毒、器械清洗消毒除锈,灭菌物品合格率,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