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建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年178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领域内,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2.建筑生态化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 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研究,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它是将建筑融入大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提倡。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 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3.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是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主导思想之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自18 世纪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成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哲学基础。人本主义观念明确确立了人的意志自由及其对自然界的优越地位,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遭到滥用和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超过了自然界所容纳的限度,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实际各国无一例外的遵循西方模式,才使得70 年代的石油危机将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成为世界问题。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世界各国认识到人类必须在自然环境所提供的时空框架内发展社会与经济,同时按照自然资源所赋与的条件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重新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了“以环境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世纪末,西欧等发达国家提出“生态现代化”的目标,我国各地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00年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转贴于
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的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的有限资源。《里约宣言》指出,为今后世代的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担负应有的责任。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某一小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问题,有些生态小环境通过一些努力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但大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利用不是靠某一地域的改善而能达目的的,必须是人类的共同意志。《里约宣言》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奠定了初步的社会道德基础。
4.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
目前,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西欧和北欧是发展得较好的地区,主要建筑有:建于苏格兰偏远地区的斯特林村屋工程,建于柏林的戴母勒奔驰办公室,托马斯设计的建于慕尼黑的住宅联合体以及法国的法兰克福商业大楼;在美国,1948—1959年麻省理工学院所建“3号”、“4号”太阳房均为实用住宅;近年来在日本和新加坡均有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建成。总的来说,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从建筑设计上看,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如日本1995年落成的“Acros福冈”,它是一个集文化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设施,该建筑向公园层层退台,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绿化,这样建筑与公园绿化融入一体,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知识,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如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绿色摩天大楼。它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5.生态建筑与发展中国家的建筑设计
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生态建筑代表了21世纪的发展方向,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在21世纪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迫切。客观来讲,生态建筑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和发展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尚未形成或成为社会的共识;
二是生态建筑本身的经济合理性问题,目前由于建筑生态技术和材料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建筑单方造价过高从而使建筑业主望而却步,开发商也因生态建筑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而回收速度缓慢而不愿冒险开发;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
1.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年178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领域内,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2.建筑生态化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 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研究,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它是将建筑融入大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提倡。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 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3.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是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主导思想之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自18 世纪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成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哲学基础。人本主义观念明确确立了人的意志自由及其对自然界的优越地位,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遭到滥用和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超过了自然界所容纳的限度,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实际各国无一例外的遵循西方模式,才使得70 年代的石油危机将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成为世界问题。
1.1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我国经济与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使得在我国的多数城市建设中,建筑设计中出现重规模而忽视环保的问题。城市建筑设计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就会导致环境保护的破坏,还会加大能源的浪费。随着城市发展向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的加入一些生态设计元素,会极大的减少居民生产和生活对于环境和能源的破坏,最终实现居民生活质量的切实提高。
1.2可以大力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划包括城市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要想冲破城市的固有规划和建设的束缚,使城市建筑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推进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保护能源之间的有效统一就要加快生态建筑的发展,通过生态建筑的建设来实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1.3可以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
生态建筑的设计可以实现生态、环保和节能的设计理念的有机统一,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实现城市环境和能源资源分布的平衡,就要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严格按照城市发展的全面情况进行系统设计。作为一名合格的生态建筑设计,必须能够有效的促进市民的健康,推进教育的不断发展,要在重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能源的使用情况下来推动城市的健康发展。
二、建筑设计生态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使得倡导和推广生态建筑成为了今后的必然趋势,这是建筑设计生态化的未来发展趋势。生态建筑发展方向包括原生生态建筑和运用新生态技术提升建筑生态化。原生生态建筑多数选取自然的采光和通风形式,在原生生态建筑中人们能够自觉运用本地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还能充分考虑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对于自然环境还是比较敏感。建筑的本质应该是强调回归自然,建筑师在对原生生态建筑进行研究时,要运用新的生态技术来提升建筑的生态化。建筑师要利用新的技术来改造建筑的环境,实现具备生态化的能源与材料的循环过程的自我控制与优化。具体来说,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趋势可从能源利用、材料运用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2.1能源利用
在建筑设计中要尽量采用永不枯竭的太阳能、风能及热能等能源。设计建筑使之生态化,利用面积较大的玻璃用于建筑屋顶,用以回收太阳能产生的热量,经由一些手段处理后,可以将其转化成为其他能源用于建筑热源供应和照明。还要应用环保节能技术,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强调建筑本身的节能环保,这样能够有效降低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的利用和优化使用,所以一定要选用相应的措施来完成资源消耗和能源再生的转化。
2.2材料运用
要实现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在材料的运用方面就要选用可以更新、改造及再利用的可再生资源,以有效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要通过运用建筑所在地的本地资源,来实现本土生态建筑的低成本建设。建筑材料的选取要选用生态性的建筑材料,这可以有效的实现在材料生产使用及废弃和再生循环整个过程中与生态环境的协调融合,以最低的能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污染来完成最高的材料利用和循环再利用。
2.3自我调控
生态建筑设计主要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的自我调控。被动式的调控要借助建筑本身的结构和组件,在对建筑的门窗和阳台进行遮阳处理时要建立起适宜的生存环境。被动式的调控是为了解决传统建筑,能够实现对建筑环境的关注,还能实现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深刻理解。通过自我调控来指导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建设。目前,国外的住宅建筑师通过选取玻璃暖房及相应的构造形式实现了建筑的保温和隔热效果。可以说主动式的调控则是现代建筑设计生态化的最大成就,使得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的应用,实现了计算机技术与设计师外延思想的有机结合,使得建筑设计生态化发生了一次技术性的革命。建筑设计师还可以经过主动调控把建筑生态的设计进一步的精细化、准确化和严密化,这样能够实现建筑设计生态化和建筑构造、物理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有机融合。
三、结束语
1.1对环境无害
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将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在设计时要考虑建筑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做到最大程度的避免建筑的建设和使用过程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做到建筑本体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与友好。这样遵循环境友好原则的建筑设计,在使建筑为住户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的同时,又避免了建筑队周围环境的损害,达到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共存。
1.2对人无害
生态建筑第一要点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建筑是用来给人们居住或者是观赏的,人是生态建筑的直接对象,如果生态建筑连人这个直接对象都没能满足,那么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建筑。生态建筑要在各方面都体现以人为本,从人的各种生活习惯去统筹建筑。生态建筑还需不断完善生态建筑的设计水平,提高自身的设计标准,为生态建筑创作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3体现整体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这个地球上的,都是与其他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处理事情时要有整体性,生态建筑也不例外。生态建筑要时刻体现整体性,搞建筑时,必须考虑到周围的环境,看看周围的环境哪些可以利用,哪些不得破坏;搞建筑时还应该考虑到周围的文化,你不能在一个地方建违背当地文化的建筑,建筑违背当地文化是不会受欢迎的。除此,还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
二、如何改善生态建筑
2.1生态建筑对环境无害的方法
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减少土地的是生态建筑的设计应当遵循的,只是因物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在建设中循环利用的可再生材为生态建筑的建设必然会占用一定的空间,而且会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除此之外,还可以对产生的废弃料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的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2.2生态建筑自身调节的增强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很多的能源,其中风能、电能、水能和光能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中可以用一些方式来利用能源,比如在建筑物顶部开通风口,或者采用保温材料等,这些都是生态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力条件的体现;此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自然降温,或者利用大自然的风向、风力的特点进行降温,这样可以减少一些机械结构。
2.3可持续发展需注重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初探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在政府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正确引导下,生态建筑会在以后得到有效的推广。所以现在还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更好的运用各个学科的相关技术成果,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设计出更优异的生态建筑。
1 生态建筑的目标
随着生态建筑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国家都相继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生态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特别是一系列评估标准的出台,对规范生态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标准一方面对生态建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时也对生态建筑进行了等级划分,使用者可以根据标准的要求,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生态建筑的目标。生态建筑强调的是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气候、资源、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生态建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差异,即生态建筑要根据各国国情来考虑实施方案。相对而言,中国面临着资源短缺、发展速度快、粗放型发展的特点, 其生态建筑的发展也应采用有中国特色的标准。
2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这一人工物置于自然环境之中,组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应充分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生态建筑历经数十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设计思想、原则、方法。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种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3 生态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设计满足人的需求,应该按照人的意图来进行设计,因为人才是城市的主导,如果城市的生态建设没有人的光顾,生态建筑设计建成之后,就会被荒废,那时,对于生态的建设全属无稽之谈。现代城市的建设,多是以满足市民的商务要求进行建设的,对于娱乐、购物、运动的场所,市民是比较热衷的。目前城市环境艺术,多以绿色环保的生态景观为主,对于交通便利和人们的商务需求不太看重。
为了更好地为市民服务,生态建设应该考虑到市民的需求,按照街道、公路、步行街、公园的实际尺寸,进行科学化设置,将人的需求概念渗透进去,进行一定的空间改造,掌握人的认知和思维意识能力,进行公开性的欣赏园区的建设,设计观赏性的街道、公路边界的绿色植被培育,使更多的实用性的公共场所变得更加具有观赏性,市民在进行休闲购物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亲近大自然,帮助市民进行有效的环境改造,使绿化及设施的建设迎合人的需求。
3.2 环境艺术与周边建筑的协调发展
进行城市的生态建设设计,应该与周边的建筑相协调,大环境的协调一致,有助于使城市整体建设更加鲜明,使生态建设在迎合人的需求时,能够更好地被得到长久使用,使社会的发展更加和谐,帮助市民更好地进行生活与工作,把人的和谐理念融入到城市的生态建筑中去,使人与环境能够更好地和谐共存。进行生态建设,必须把商务用途的建筑物与单边环境建设项目融入到一体,使周边环境在尽量不破坏环境的整体建设,保证各种污染事项不影响对和谐环境的长久保存。比如,进行城市大型广场的环境设计时,保证周围高层建筑物不阻挡阳光的照射,对于广场上的人流活动状态来说,也应保证不影响对于周边居民生活或商务活动的良好发展,街道车辆行驶能够保证不影响广场人群的休闲活动等等。
4 加快生态建筑设计的建议
4.1 提高认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众多的人口却没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使原本就匮乏的资源在大幅度的再度减少,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的平衡。所以人们要提高思想意识,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推行生态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为了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为了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推行生态建筑设计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4.2 创新理念
进行环境的改造,必须从技术入手,光有设计;理念也是不行的,要充分把握市场的需求,加大先进技术的学习力度,使更多的先进技术能够为我所用,进行系统化得研究,发现施工当中的困难,进行有效地整改。技术人员的创新理念是最重要的一项,我国地大物博,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不断的创新,使更多的好想法、好思路能够不断的呈现出来。
4.3 重复,循环利用
生态建筑应从节约能源和材料的角度出发,并尽可能的实现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既有效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可降低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环境污染。
5 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从上述思路出发,要实现住宅设计生态化,需综合考虑 3 个方面的因素:住宅住区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物内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
5.1 住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规划师和建筑师已经认识到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设计重点集中在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
5.2 自然通风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5.3 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
住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5.4 日照、遮阳与采光
夏天阳光的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 遮阳是指运用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凸凹变化而形成建筑围护结构,使室内实际接受的阳光直射和辐射热量减少。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当地地理与气候条件,通过精确计算,对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建筑群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检验是否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
5.5 建筑节能设计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和材料的选择,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日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
5.6 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在建筑设计中,特别是住宅区内,噪声是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住宅区规划时应有效的考虑到防止噪音的设计,以便噪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6 结束语
随着全球的气候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节能建筑将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生态建筑也应运而生。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所言:“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为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因此,生态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周彦明;谢丽娜.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民营科技[J] .2012,(04).
[关键词]建筑;生态设计;资源
[abstract]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ideas discussed how the science building design save resources, and build a good afforest, cultural environment.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effect, prominent building ecological design advantage, there is positive and effective stimulative effect..
[keywords]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design;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B84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基于生态理念的建筑设计原则
基于生态理念的建筑设计应遵循自然环境固有特征,体现与其良好的和谐性,通过科学的组织、规划,令建筑、环境及小区空间构成有机统一体。建筑设计实践中应注重选择环保节能,可二次应用、循环或再生利用的环保材料,并合理延长建筑工程服务使用寿命。建筑住宅节能生态设计还应体现应用阶段中的节约能耗,即在投入使用时期应实现节水、节气、节电科学目标,并可营造人性化的应用服务环境。在控制设计阶段中,应从初始环节入手,合理规划建筑材料、工程用地,适应性配备必要的建筑机械,体现节能环保综合需求,并促进建筑与横向行业间综合生态产业模式的良好构建。
2、基于生态理念的建筑设计科学策略
2、1 建筑资源的科学生态设计
建筑设计实践中,应由其主体功能、外观结构与施工过程等层面入手,促进污水处理系统、建筑用水、景观水系及雨水的环保节能与再生循环利用,科学创建集成生态体系,进而激发建筑生态水系的综合价值。首先,可进行中水的处理汇集,并用于植物景观的灌溉,还可进行雨水资源、建筑使用形成废水的集中收集,用于卫生洁具用水、小区绿化与灌溉养护。可创新应用环保材料进行输水管道设计施工,有效提升其使用年限,并合理实现节水目标。再者,住宅建筑各个家庭可选用分级水处理应用系统,降低污水的产生及用水总量,控制水系设备的不良损耗,并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分级水处理主要位于地下进行储水装置的分别设置,一共分成三个级别储水装置,首级进行住宅坡面顶部的雨水资源汇集存储,第二级储水装置进行建筑生活用水的收集,而最后一个级别的储水装置则进行各类废水的贮存收集。为实现能源节约目标,可挖掘再生能源应用。即建筑设计中尽量用洁净能源取代污染能源,广泛引入天然气系统。倘若只能应用煤炭能源时,则应深入研究如何促进煤炭的洁净应用及燃烧环保技术,提升其燃烧效率。同时,建筑设计中应科学应用洁净的风能、环保太阳能源构筑建筑取暖、通风系统,实施节能规划。建筑设计中还应科学引入智能理念,构建集成智能化建筑体系。可引入自动化室内环境、空气质量调节、测试系统,通过对室内温度、湿度标准的测试实施多功能优化调节控制,依据室外气候环境进行室内空气的相应调节,确保舒适、健康的室内空间,给人们营造快乐、轻松之感。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用地日益紧张,因此建筑生态设计应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节约,不应大量占用农村耕地。应科学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合理的建筑用地规划。在设计前期科学调研,强化宣传,进而通过社会全员综合努力建设布局合理、分布科学,选址良好、密度适宜的生态建筑体系。
2、2建筑环境生态的优化设计
不同地域其内涵的人文历史有所不同,是城市、区域长期发展形成的文化积淀。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历史人文特征不容忽视,建筑设计更应遵循城市历史特征,基于其文化内涵创造富于地域特色的优质建筑工程。离开了文脉继承,城市将失去特色,无从实现持续发展。因此,建筑设计实践中应基于生态理念开展环境生态设计。例如,我国北方与南方区域在设计建筑层面便存在显著区别,倘若不顾地域环境特征,一味的在北方区域设计江南水乡建筑,虽然体现了标新立异的设计理念,会吸引部分消费者购买入住,然而大额的成本投入与环保生态理念相违背,必将在使用阶段呈现不良问题,陷入能源的不良浪费恶性循环之中,有违生态设计本意,无法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令建筑象征一个时代的特征。因此,建筑设计不应盲从跟风,应充分基于地域环境特点、人们居住习惯、人文背景,建设环保、生态、节能降耗的建筑,进而科学集成文脉,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同时,生态环境的设计应基于绿色环保理念,进行建筑空间环境的集成化、立体化设计,还可引入人工湿地,美化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补偿,优化建筑总额节能效果。可进行标准绿化率的控制,基于LAI指数优化建筑环境,创设显著的生态设计效益。再者,应丰富植物复层结构,适宜配比草地、乔木灌木植物种类,依据建筑工程现状综合规划。为节约绿化成本,可优先选择当地植物种类,节约灌溉用水、种植养护农药,体现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提升植物成活率。建筑生态环境的设计还应满足多样生物标准,创设完备、综合、全面的建筑生态体系。为节约建筑空间,可采用立体种植培养技术,实施垂直绿化与屋顶空间生态绿化,不仅有效利用了建筑空间,还对其热工性能实现了良好的保护,创设了建筑工程的显著生态效益。建筑室内环境的优化调节,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健康心理需求,降低空气污染,减少灰尘,缓解城市生活人们长期紧张压抑的情绪。因此建筑室内生态环境设计,应科学应用生物技术,基于生态核模式进行科学设计。例如,创设温室功能房屋,合理促进室内空气流通,形成烟囱效应,进行建筑室内空间植物群落的微型设计等。还可基于生态设计理念,在建筑内部构建空中花园、绿色中庭,营造结构完善、规模各异、具有集成生态功能的建筑内部空间。为优化设计效果,我们则应科学探寻怎样的条件适宜空中植物的健康培育,植物发挥了何类优质的生态调节能效,其对他类控制调节环境模式会产生如何的作用,明确生态群落适宜建筑空间的具体规模。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便可令建筑生态环境设计更加完善、科学,发挥优质生态效益,并真正创建出综合完备的生态建筑工程。
3、结语
总之,伴随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建筑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考验。为适应时展特色,我们只有基于生态理念科学开展建筑工程设计,明晰生态设计原则,科学做好建筑资源、生态坏境的优化规划,才能真正提升综合设计水平,提升设计效果,并真正创设出环保、绿色、实用、耐用的建筑项目,促进建筑行业真正向着可持续生态模式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 可持续发展 低碳
中图分类号:Q14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By vancouver, Canad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ractive research center and the China vanke center two examples shows that we went on som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i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and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on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we have some beneficial attempt with two example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low carbon",in order to draw experience for later better engage i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key words】 : low carbon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当前,全国掀起了一场有关生态建筑的社会运动,提出的口号有“低碳”、“零消耗”、“可持续发展”等激励人心的口号,我国政府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并在近几年频繁和先进国家进行合作,如与英国合作规划的上海东滩生态城、与新加坡合作的天津生态城、与瑞典合作的唐山曹妃甸滨海新城、与芬兰合作的北京门头沟等。从中我们吸取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在我国也进行了许多尝试。本文通过列举一些国内外生态建筑的实践,从建筑设计及建筑技术的不同层面,探讨了生态建筑设计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生态建筑发展的对策。 站在21世纪的新起点上,当我们重新审视建筑业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消费方式和其生态意义时,我们不得不抛弃那种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模式。而把具有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等性能的生态建筑作为新世纪建筑设计的方向。生态建筑的设计体现在建筑的每一个环节,更渗透于建筑寿命过程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一个整体的设计方法与动态的过程,本文所涉及的仅仅是该研究领域的冰山一角,希望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生态建筑的实例介绍
实例一:加拿大温哥华可持续发展交互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active research on sustainability ,CIRS)
本项目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是一个受到国际认可的机构,其宗旨为鼓励并支持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建筑技术和城市发展实践。顺应目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潮流,可持续发展交互研究中心将会成为北美地区最具创新性和高性能的建筑。
能源:CIRS将使用现场生产的能源并使用可再生能源。整个机构将会成为一个能源生产网络,并实现零温室气体排放。能源策略包括:现场的燃料电池、太阳能光电板阵、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生物质能电热联产系统,同时通过玻璃表面的处理保证太阳能热的增益和损失都达到最小化。
水资源:CIRS将会通过室内外的雨水收集和储存建筑物和场地的暴雨水、雨水,并进行重新利用,以此减少建筑对于市政供水的依赖性。节水策略包括:雨水收集系统、超节水装置、中水和污水处理系统、暴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资源保护:CIRS的建筑结构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用便于拆除和回收的预制混凝土以及木材形成可拆卸的建筑结构。使用可再生、可循环使用和耐久性强的资源节约型建材。设施建设的整个过程都将使用可持续的、当地的和可循环再利用的建材。
可持续发展策略:屋顶绿化、自然及人工景观、渗水地砖、现场燃料电池、太阳能光电板阵、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生物质能电热联产系统、立面的特质玻璃镀膜系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便于拆除和更新的可拆式建筑结构、使用高能效建材、强化的室内环境质量系统、墙面植被、1000分制环境检测系统、提供运营和维护性能、使用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多样化的交通工具、提供持续性的教育和影响。
实例二:万科中心:水平线上的“低碳宣言”
项目位于深圳大梅沙的万科总部大楼。由著名设计师斯蒂芬霍尔设计,同时该项目参加了国际成熟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并以获得LEED最高级别的“铂金”认证为项目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楼处处体现出节能减排的可能性:首先,在冷源方面,目前已经成熟的冰蓄冷系统成为万科中心的空调节能主要措施。其原理是在电力负荷较低的夜间,采用电制冷机制冰,将冷量以冰的方式储存起来,再在电价较高的白天把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建筑物空调负荷的需要。充分利用峰谷电价差节省运行费用。
在太阳能利用方面,机电工程师在屋顶设置了足够数量的单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深圳市太阳能辐射量丰富,全年有80%的天数具有采集太阳热能的条件。根据建筑运转的能耗分析,万科总部电能消耗总量的12.5%由太阳能光伏板产生,酒店所需热水的50%可由太阳能热水器提供。
建筑立面的遮阳系统,按照太阳的不同照射角度,整个建筑的外立面遮阳体系分为全玻璃幕墙、水平固定遮阳、垂直固定遮阳和电动遮阳4种。遮阳百叶按照竹叶的形象设计为曲面穿孔铝板,在保证室内光线和温度的前提条件下,结合不同幕墙系统丰富了建筑的立面肌理,同时也给室内带来不同的阴影效果。其中电动遮阳百叶作为“表皮装置”,它可根据太阳高度自动调节百叶角度,以保证室内光线和温度保持在最佳状态。
在电气系统上,万科中心尽可能采用自然采光,通过照度探测器检查室内光照度,由此进行灯光的开启度控制;独立可寻址的数字式可调光技术,可对单个灯具独立寻址并进行精确的从0―100%变化的调光控制,给智能照明系统带来了最大的灵活性和节能空间,甚至可以实行“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节能效果。配合节能型光源及灯具的使用,万科总部照明能耗比同等规模同类建筑减少30%左右。
在水系统的构成上看,景观水池处于常水位时,中水经两级湿地处理后用于补充景观水池的渗漏及蒸发损失,也作为道路浇洒和绿化用水。降雨时,停止中水补充,600O景观水池收集屋面雨水,600O地下雨水池收集地面雨水,再通过渗蓄等措施控制雨水径流的污染。整体工程可节约50%自来水,并实现100%污水处理。
小结
建筑领域内,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从深圳万科中心的“低碳宣言”建设到国内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随着世界性的生态观念和共识的逐步形成,我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国策。人们对建筑的生态属性和人文内涵的认识逐渐有了较大的观念转变,将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境品质提到了空前重要的高度,在生态建筑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并在实施中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建筑设计反映了生态优先原则和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精神。我国大规模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能源,因而节约能源早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应认真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积极推广立足于对资源的节约、再利用、循环生产的生态建筑,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多留一片纯净的蓝天绿水!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生态化;设计原则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征服能力越来于强,不管是建筑设计还是机械工具的先进性都可见一斑,但是因为人类无节制地榨取大自然的资源,并在利用大自然的过程中破坏自然环境,所以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造成农田被吞噬、环境被污染、资源短缺化,甚至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硫酸雨等严重问题。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人工环境,通过对功能、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要求的综合考虑。建筑巨大的物质消耗对建筑设计提出了经济合理的要求,以有限的经济条件达到建筑设计要求。从生态学角度讲,如此的活动对环境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生态建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备三个基本特征:注重效益,崇尚自然,尊重科学。
1.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1.1整体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单体设计,而是在满足业主要求和建筑本身的目的性的前提下,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各个方面综合考虑,促进技术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从中选择最优的解答,充分合理地利用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及其它各种资源形成高效的开发强度。生态建筑是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客观规律并与之和谐共生为前提,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2和谐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和谐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设计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经济效益或者环境效益一个方面,这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原则。所要考虑的综合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环境元素、社会元素和政治元素等多个方面,设计目的是保证经济和谐、社会和谐和环境和谐。建筑的地质选择,设计规划,施工作业都要坚持和谐的基本原则。建筑要与大的城市背景相和谐,建筑内部的环节要互相和谐等等。
1.3高效无污染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还需要遵循高效的原则,因为建筑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对生活学习的需求,所以应该保证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资源消耗在符合建筑全寿命周期使用总量的前提下,实现最小化与减量化的节约原则。本着对居住者负责的态度,努力营造健康、舒适、无污染的建筑环境,系统的采用集成技术提高建筑功能的效能,优化管理调控体系,形成生态建筑的高效原则。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进行建筑设计,提倡能源的重复循环使用,避免选择的建筑材料含有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物质。
1.4经济舒适原则
生态的建筑需要高科技和高技术的投入使用,但是并不等于经济浪费,可以既实现生态建设,又满足经济原则。 建筑的存在最终是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的,建筑的首要标准就是舒适,建筑的设计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舒适,而是要通过设计者和施工人员的多方配合,寻求到二者的一个均衡点。生态建筑的空间时间属性决定的,避免建筑过早废弃 使其能够得到再次利用或多次利用,适应变化的设计策略主要有四种: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概念、长寿多适概念和合理废弃概念。
2.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2.1地热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方法
生态建筑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节约能源,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 应当重视新的能源利用方式,目前应用于生态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以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利用最为广泛,技术也最为成熟。
2.2双层中空玻璃的保温方法
建筑的保温与隔热是长久以来建筑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具体方法包括争取良好的朝向、南面大面积开窗等 。但对于分析建筑所在地的气象数据,研究利用太阳能的潜力,建筑节能问题等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目前,生态建筑采取的一种保温隔热方法,是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来进行,在生态环保和节约能源上非常有作用。为了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辐射热,建筑形体应该在东南和西南方向暴露尽可能大的面积,以对角线南北方向放置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
2.3过渡空间和通风系统的遮阳方法
生态建筑需要阳光来照明取暖,但设计不当夏季进入建筑的阳光过多,因此进入建筑内部的阳光是需要控制的。建筑遮阳的目标在于防止阳光过分照射和加热建筑围护结构,可以采用过渡空间和通风系统的设计来进行遮阳。过渡空间是一个凹进开敞的空间,有通高的玻璃门可以从室内这一空间敞开,对该部分建筑具有遮阳作用之外,还有绿化和景观设计。通风系统是在风洞测试的点式高层中,风会沿着高层建筑的表面螺旋上升。因此,要想在高层建筑中利用自然通风,就需要在不同的高度设置“调节装置”,可以将楼层局部架空形成可供人们活动、休闲的空中平台,改善高层建筑环境和通风,实现遮阳、节能和生态建筑的一体化。
3.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建筑材料的应用的建筑的主要部分,建材的节约就成为了建筑节约的关键。一方面营造了建筑的空间和立体感,增强建筑物的美感,另一方面节省了材料,节约了资金。轻的、节能的、灵活的适应性强的生态建筑是主要生态建筑发展趋势,同时还要考虑在达到生态适应性强的同时,必须尽可能节约资源。世界的总体能源储量紧缺,建筑的节能主要体现在节能建材的利用方面。太阳能成本低、无污染、能源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条件。资源的再利用也是节能的一个方面,循环利用成为目前环保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筑师将这一理念引入到建筑业中立来,出现了许多成功值得借鉴的案例。在结合一定程度的新资源进行城市建筑,既有环保的功效,又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迎合我国和谐发展的理念。
4.总结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是引导人们进入一种更加健康、更加无害、更加生态化、更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生态系统应保持一种良性状态,不随时间而恶化。在环境承载力内我们要满足当代需求,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人们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出发,生态观念已经深入到诸多领域。生态建筑既要符合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发展的趋势,也要迎合了市民需求和心理。从理论的倡导发展到实际的运用当中,涉及的领域也不断地拓宽,生态建筑的新理念引发人们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振,迭勇,王少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陕西建筑,2008,(10):16-19.
[2]马可乐,李超.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2.
[3]何庆华,梁智雄.浅谈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6,(03):142-143.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生态化;探究
在系统工程中,生态建筑的设计较为复杂,尤其是要做到设计上完全符合生态要求,是比较难的事情。生态建筑突出“注重效益、“尊重科学”以及“崇尚自然”三大理念。其中,“注重效益”这一理念尤为重要,体现在生态建筑设计的始终(从设计到选材,最终运营直到建筑寿命的终结)。同时,在“尊重科学”的理念下进行设计,给人以“崇尚自然”的舒适感,也是生态建筑的特点。
1 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在国内外的学术界中,对生态建筑有着不同的概念诠释。但无论是哪种理论,都强调因地制宜,符合相关生态学理论原则,以及建筑学的理论,再综合考虑相关因素,设计出有机结合的建筑物,保证建筑物内部气候适宜,且做到节约能源、控制污染,体现生态建筑的长久生命力以及环境保护力。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人片面地认为生态建筑就是绿化面积的增加,即建筑外部和内部做一些植物景观;一些人还认为节能的建筑就是生态的建筑;等等。类似观点都比较片面,没有将生态建筑的设计做到位。
1.2缺乏对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的建筑业虽然正在发展阶段,但城乡的发展不平衡,发达城市的相关研究居多,但对农村的建筑设计不够重视,尤其在东北地区。又由于生态建筑是多门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我国的相关研究中,并不能体现综合性,大部分都是单一学科的研究(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农业建筑学、生态学、能源学、环境学等),未能融会贯通,有机结合,尤其是居住环境如何较好结合植物环境工程这一学科的难题还有待深入探讨研究。
1.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其实,在我国,也并不乏建筑界的相关论文,相关研究都体现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科学观,也促进了生态建筑业的推广。然而,这些论文大多偏重理论和设计原理的探讨,以及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引荐,没能较好结合实际环境,在实践和模拟测试中进行深入分析。
2 发展生态建筑设计和建筑生态化趋势的意义
2.1增强人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
建筑物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更能让使用者更好适应自然环境,舒适生活。基于“崇尚自然”的理念,生态建筑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在生态建筑中应较多的合理使用自然元素,将自然元素贯穿于建造、运营直至建筑物的终结。生态建筑致力于营造最舒适最贴近自然的环境,以达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目标。当然,做到这些的前提是,建筑物提供的空间是可以让使用者顺利进行各种所需活动的,否则,即使如何与自然环境融入,建筑物的实用性都无从谈起。
2.2增加“绿色”面积,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不仅在外界环境的设计上注重绿化,也充分强调内部环境的有氧设计,通过室内绿色植物的精心设计,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避免使用者受到有害气体、噪音等的困扰。可见,这样的室内设计更具有开放性,更体现大自然的室外特征。那么,有哪些相关设计可以运用于室内的绿色化创作呢?除了常见的用植物、水面划分居住空间的手法,还可以使用绿化屋面的方式,起到防水和维护作用的同时,提高观赏价值与实用价值。另外,可以特别设计开放式的大厅或者庭院式的空间,智能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或者再加上可以开启的屋顶设计,能让使用者根据自身需要,适应季节特点,随时享受室外的资源,与大自然无间隔,改善居住环境。
2.3降低耗材,提高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率
2.3.1节约原材料
建筑的原材料重点在于结构用材,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其余一些辅助材料(如水暖电、装修材料、设备器材等)不在此过多论述。传统的建筑业中,使用的砖石结构已渐渐被许多现代的高科技材料取代。现代建筑中较多地应用了轻钢结构、拉索结构、薄壳屋盖等先进设计,这些结构能扩宽使用者的活动空间,同时也更稳固更轻便。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节约型的材料,大空间膜这一结构用材开始出现,这样的设计中,相关材料承载的重量加大了,又因为是无柱型的设计,使用起来大气灵活,也具有观赏性,能突出流线型的飘逸,又不失其质量保证,这样的用材也有着广泛的运用范围,集建筑与装饰于一体,美观大方。
2.3.2节约能源
生态建筑非常注重环保节能,这不仅体现在设计和使用过程,更体现在用材上。很多设计处理中,都尽可能地应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尽可能利用自然光、自然风、太阳能等资源,合理配置耗材。其中,太阳能的合理应用在全世界的建筑中都被广泛采用。著名的明野村住宅以及大岛住宅(日本,加藤义夫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一些地区的照明还用了光导管,用太阳光取代灯光照明。
2.3.3建筑再利用
资源的再利用还包括现在流行的一种方式:挖掘建筑潜在的资源。在我国,城市的反复拆建,不仅影响环境,也是某种程度的资源浪费。在拆除建筑的工程中,有很多建材、构件大大地浪费不说,处理起来还破换了环境。而如果为生态建筑,便可以合理应用废弃的材料,例如,2005年,巴塞罗那国际建筑展就出现了建筑钢结构的住宅作品,这样的生态建材,不仅具备高强度、低能耗的特点,拆除后也可以循环利用,符合可持续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