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讲重作剖析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江苏高考模式;化学作业设计;层次和成效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9-0084-0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目前江苏高考模式为“语数英+选修”,高考中语数英三科计入总分,选修则划分等级。高考的竞争即语数英的竞争,作为选修科目化学,其地位尚不及物理,每个学校针对选修课时一减再减,但高考对化学教学容量则没有减少,另外学生也越来越不重视,化学作业一般放在最后去做。教师感觉时间不够用,又担心学生不重视,教师则布置大量的作业,难度大的、容易的“一锅粥”的布置给学生,结果则适得其反,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下降,个性得不到发展,潜能得不到发挥,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通过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作业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多数老师布置的作业仅限于书面作业,主要针对知识的巩固与解题技能的训练,模式单一,单调乏味,学生兴趣下降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作业形式灵活多样,突出实践性、开放性、趣味性强的作业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热情。例如,高一化学内容有很多的方程式需要我们去记忆,“方程式抄几遍,明天检查”相信很多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把记忆方程式变成班级之间的比赛或者小组间的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会更好点。再如:必修一教材中“如何选用材料”实践活动:角色扮演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贴近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不会使学生感觉到乏味,在充满乐趣中完成了作业。
实验探究式作业、总结反思型作业,自主整理作业,应用所学知识写篇小论文等等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仅学生知识点记得牢固,而且在完成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作业精选习题、关注质量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答案是丰富多样的。若教师在课堂上对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加以适当的引导,把解决问题的办法集中在电解原理上,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更进一步加深对电解原理的理解,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复习了原电池原理。
再如,学生在解答涉及实验操作题时常常说不清楚实际操作及方法,在做此类题目经常是瞎猜乱碰,没有章法。我选择了这一例题:KNO3与NaCl的分离(如右图)方法?参考答案:若要得到KNO3,可以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若要得到NaCl,可以采取加热蒸发、趁热过滤。
学生的答案各种各样的,即使是模拟试卷做了很多的高三的学生也有很多不清楚的。这类题目学生容易出错,如果我们精讲这一题目,帮学生分析归纳,重点在两个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类似KNO3物质的即可采取上述方法,学生即会举一反三,碰到类似的题目迎刃而解了。
三、作业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每班学生都存在差异,个体智力、能力、思维方式等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均可分为上中下三类。教师布置作业若不重视差异,缺少层次性,则不利于成绩薄弱的同学的转化,同样也不利于成绩优秀同学的发展。成绩薄弱的同学更需要教师的关心与指导,如何使差生跳跳能摘到“果子”,又能使优生免受“饥饿”之苦呢?这就需要教师布置作业时考虑学生实际,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例如:我校在准备“学业水平测试”期间,冲刺A等级的同学和保C的同学座位是分开的,他们的习题也是不一样的,难度的不同,给冲A的同学提供好的帮助,同时增加了保C同学达级的信心。
四、作业内容体现复习性
【摘 要】文章结合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剖析了语文单元教学的现状,并从进行单元重组、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读促写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语文单元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27-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教材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基本贯彻了这一精神,尤其是以人文主题来组织各单元内容这一特色,有利于师生进行人文、思想、情感、审美等教育,但这同时又容易产生语文单元教学中“人文至上”、形式化、读写脱节等弊病,增加了语言综合运用教学的难度,影响到语文工具性这一根基的强化。所以在肯定语文新课改成果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有很多地方还值得教师研究和反思。
一、语文单元教学现状剖析
1.教材组元不尽合理。单元教学的优势就是通过迁移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内化情感的目的。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扭转了过去“工具至上”的编排方法,以人文主题构建单元。这在强化人文教育的同时,却削弱了语文的工具性地位,增加了从单元角度整体建构单元知识点和能力发展点的难度。虽不乏一些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单元,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建筑艺术”,其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等几篇选文均为不同风格的说明文,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及语言特点能进行综合理解。然而更多的单元组合则是“混搭”,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枣核》《最后一课》《古诗四首》等,除了都属于爱国主题外,似乎找不到其他的“语文”联系,教师只能从人文着手进行迁移整合,语文课上充斥着思想品德课的氛围,缺少“语文味”。此外,单元与单元间的组合也很难寻觅逻辑性,无法体现单元教学目标间的层级递进关系,以致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很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2.单元教学形式化。“以教读带自读”是单元教学最具特征的教学形式,然而,目前很多教师的单元教学都流于形式,如将单元教学当作几篇课文的简单相加,没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教读课一讲到底,恐有疏漏,却很少给学生讲规律、教方法;自读课则放任自流,缺少引导,无法做到“瞻前顾后”和“篇间联系”,学生学到的都是零碎、片面、局限的知识点,能力训练无法系统、有序进行。另外,在科学化思潮影响下,教师试图总结出单元教学的示范性流程,以期达到效率最优化,如山东省的“四步骤多课型”、广东省的“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模式等,笔者认为,这种程式化的教学过程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规律,不利于建设以生为本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3.读写脱节。我国的语文教学普遍认可以“阅读为基础”,现行教材的编排以阅读材料为主,单元教学也以阅读为中心组织教学,这就导致写作教学处于无时间保障、无系统教学计划的状态。具体表现在:①阅读教学对写作指导的作用薄弱、阅读积累向写作能力转化的效率低下。阅读教学过程侧重于文本分析与情感体验,多围绕内容、选材、结构、语言、立意等展开,这本应与写作教学相融合,但许多教师没有进行整合。除了教学观念和方法不能适应新课改外,编排教材时人文性为主的阅读教学与工具性为主的作文教学间缺少系统联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②有些教师在融入写作知识教学时,或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或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很少留有写作实践的机会,因此,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貌合神离,效果很差。
二、提高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进行单元重组,突破教材组元不合理的瓶颈。鉴于现行语文教材偏重人文主题、弱化语言训练的现状,教师需立足教材,在单元教学中进行内容重组,以突破教材组元不合理的瓶颈。一线教师虽无法左右教材体系的编排,但却可从单元教学需要和学情出发,积极进行基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单元重组:设计合理的单元应予以保留并充分利用;设计欠妥的单元则应在深入解析单篇课文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包含相同语文知识点的篇目同类合并,构成以“文”为主的新单元。在此基础上,还可进行调序、增删,调序是指理清新单元中各篇文章的主次关系,确定教读篇目和自读篇目。增删是指忽略一些工具性较弱的篇目,增选一些符合单元教学目标且文质兼美的文章,以满足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值得一提的是,在以“道”组织的单元教学中,因其人文主题是并列的,故单元的顺序排列往往缺乏逻辑性。当按“文”重组时,单元间应符合学习规律的合理排序,以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层级递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转变教学观念,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单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利于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高效语文课堂。针对单元教学中出现的形式化弊端,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单元教学观念,并以此为指导,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的突出优点是通过“以教读带自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读课承担单元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规律性内容的梳理,切实起到“举一”的作用;自读课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主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体验中灵活运用教读课上习得的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真正达到“反三”的目的。其中,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是提高单元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这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找准教读课和自读课之间的连接点,架起从教读到自读的桥梁,进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单元教学的组织方面,教师可从1987~1988年版的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中汲取营养。根据单元目标,每单元均由一两篇教读篇目领衔,由此让学生对单元目标产生较为深刻的理性认识,然后“举一反三”,以两三篇自读篇目为拓展,以此巩固学生的认识,最终落实到写作教学上。
3.坚持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针对读写脱节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将单元阅读教学中的相关语文知识与写作教学相整合,引导学生把阅读中积累的素材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切实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首先,教师可针对单篇课文中的某些写作亮点进行课堂练笔,这既有利于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写作教学课时不足的缺憾。文中精彩的段落,可仿写;课文的留白,可续写;有悬念的结尾,可改写;文章学完后,还可写读后感……教师也可综合运用这几种方式,通过写作实践,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单元内的课文侧重点不同,训练点也不尽相同,并非每篇课文都需找到其写作训练点,只要择其一二、为我所用即可。
其次,单元教学进入尾声时,常有一个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展开的作文训练,这是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现今的单元教学多以阅读教学为先导,其对写作教学的指导往往是“散兵游勇”,缺乏系统性。如果能在单元教学中尝试以写作为先导,既能为阅读教学指明方向,又能弥补现今系统性作文教学的缺失。为写而读,比泛泛而读的成效要大得多,单元教学应当从单元的作文训练入手,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示范作用。
实践证明,单元教学自产生开始便为语文学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单元教学中注重作文教学是对语文工具性本真的回归,同时,教师也应正确理解新课标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切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家伦,赵黎丽.呼唤单元教学的涅槃[J].中学语文,2009,(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