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农业论文范文

数字农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农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农业论文

第1篇:数字农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字农业;时空推理;专家系统

0引言

数字农业应用涉及大量的气象、环境、水文、地质、土壤等领域的时空数据。这些时空数据分散在异构系统中,有着不同的数据格式和规范,采用不同的概念和术语,基于不同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推理方法。这些多领域时空信息对农业生产、决策均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以前由于缺乏高效、合理的技术手段,即使付出很高的代价,也很难将这些时空信息完整无损地共享和融合集成到数字农业应用中,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数字农业的应用发展。同时GIS等商业软件平台成本较高也不利于大规模应用推广。

为此,本文基于自主版权GIS、专家系统等系统软件,应用时空推理、本体论、语义Web、关系数据挖掘和专家系统等技术,建立一个数字农业时空信息智能管理平台,对多源、异构的数字农业时空数据和推理分析方法进行集中统一的规范化管理,便于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融合、集成和共享。基于该平台快速建立起了数字化测土施肥系统、大豆种植标准化管理系统、无公害水果蔬菜栽培指导系统等一批智能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精确控制农田每一地块种子、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能够实现精确控制农业生产过程,有效降低成本,充分保证农业资源科学地综合开发利用,减少和防止对环境和生态的污染破坏,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实现“绿色农业”的重要途径。

1主要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1数字农业

数字农业是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的,是21世纪新型的农业模式和挑战性的国家目标,包括精准农业、虚拟农业等内容,其核心是精准农业。以3S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开发研究是数字农业研究的突破口[1,2]。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数字农业的概念,它是针对农业生产稳定性差、技术措施差异程度大等情况,运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控制位置,用计算机精确定量,把农业技术措施的差异从地块水平精确到平方厘米水平,从而极大地提高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产量,减少环境污染。法国农业部植保总局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病虫测报计算机网络系统。日本农林水产省建立了水稻、大豆、大麦等多种作物品种、品系的数据库系统。新西兰农牧研究院利用信息技术向农场主提供土地肥力测定、动物接种免疫、草场建设、饲料质量分析等各种信息服务。同时,我国紧跟国际研究的前沿,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应用研究。

1.2时空推理

近年来,时空推理(Spatio-temporalReasoning)已成为十分活跃的研究方向,在军事、航天、能源、交通、农业、环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十年来我国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清华大学、信息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单位在时态GIS、时空数据模型、时空拓扑、时空数据库等时空推理相关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1.3时空数据标准与共享

不同领域和应用环境对时空数据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这造成了异构时空系统集成的困难,因此时空数据共享、互操作和标准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方面研究最初从空间数据入手,近期开始向时间数据和时空结合数据发展。时空数据的共享有以下方式:

(1)空间数据交换

空间数据交换的基本思想是各系统使用自身的数据格式,通过标准格式进行数据交换。目前空间数据交换标准有:SDTS、DIGEST、RINEX等国际标准;以色列的IEF、英国的MOEPSTD、加拿大的SAIF、我国的CNSDTF等国家标准;AutoDesk的DXF、ESRI的E00、MapInfo的MIF等厂商标准。尽管各GIS软件厂商提供了公开的交换文件格式来进行空间数据的转换,但由于底层数据模型的不同,最终导致不同的GIS的空间数据不能无损的共享。虽然空间数据交换仍然在使用,但效果并不理想。空间数据互操作标准是当前国际公认的,比空间数据交换标准更有前途的数据标准。

(2)基于GML的空间数据互操作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协会(OpenGISConsortium,OGC)提出了简单要素实现规范和地理标记语言(GeographyMarkupLanguage,GML)。OGC相继推出了一整套GIS互操作的抽象规范,包括地理几何要素、要素集、OGIS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空间参考系统、定位几何结构、存储函数和插值、覆盖类型及地球影像等17个抽象规范,2003年1月推出GML3.10版[3]。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基于GML在空间数据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2001年Rancourt等人[4]将GML与先前所定义的空间标准进行比较,认为GML能有效地满足空间数据交换标准。2002年,ZhangJianting等人[5]提出了一种基于GML的Internet地理信息搜索引擎。2003年,ZhangChuanrong等人[6]在网络环境下以GML作为异构空间数据库交换共享空间数据的格式,成功实现数据的互操作。2003年,崔希民等人[7]提出了GIS数据集成和互操作的系统架构,在数据层次上实现GIS数据的集成和互操作。2003年,张霞等人[8]提出一种基于GML构造WebGIS的框架结构,给出实现框架技术。其中采用GML作为空间数据集成格式。2004年,朱前飞等人[9]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GML的数据共享解决方案。2005年,陈传彬等人[10]提出了基于GML的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框架。GML数据类型较完整,支持厂家较多,相关研究丰富,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时空数据标准。本文选择GML作为农业时空数据标准。

1.4时空本体

1.4.1本体、语义Web和OWL

本体方法目前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语义Web、搜索引擎、知识处理平台、异构系统集成、电子商务、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工程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尤其是目前随着对语义Web研究的深入,本体论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它是建立语义Web的核心技术。OWL是当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本体表示语言。2002年7月29日,W3C组织公布了本体描述语言(WebOntologyLanguage,OWL)的工作草案1.0版。目前工作草案的最新更新为2004年2月10日的版本[11]。

1.4.2时空本体

基于本体方法对时空建模的相关研究工作如下:

1998年,Roberto考虑了作为地理表示基础的某些本体问题,给出了关于一般空间表示理论的某些建议[12]。2000年ZhouQ.和FikesR.定义了一种考虑时间点和时段的时间本体[13]。2000年,Córcoles基于XML定义了一个类似SQL的时空查询语言,该语言包含八种空间算子和三种时态算子用于表达时空关系[14]。2003年,Grenon基于一阶谓词逻辑定义了时空本体,使用斯坦福大学的Protégé环境实现[15]。2003年,Bittner等人[16]提出了用于描述复杂时空过程和其中的持续实体的形式化本体。以上工作中Grenon的时空本体研究相对完整,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网上共享,本文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建立农业时空本体。

2主要研究内容(1)农业时空数据规范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公认的农业时空数据标准出台。本文基于时空推理技术,研究通用性更强的时空数据表示模型,能表示气象、土壤、环境、水文、地质等各领域的农业时空数据。GML是目前公认的时空数据标准,利用上述模型扩充GML,兼容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农业资源空间信息元数据的分类及编码体系草案”等国内现有的地方性标准,构建针对数字农业中时空数据的DA-GML标准,作为数字农业基础时空数据的规范。现有的土壤、环境等基础空间数据库均支持到GML格式的转换。

(2)农业基础时空数据库

基于笔者自主开发的GIS平台建立农业基础时空数据库,该平台具有运行稳定、资源占用少、结构灵活、功能可裁减、成本较低、便于移植等特点。采用了时空推理技术,支持对空间和时空信息的表示和推理。通过DA-GML能够直接从现有系统中获取领域农业基础时空数据,主要包括土壤数据库、环境数据库、气象资料数据库、农业生产条件数据库、林业信息数据库、影像数据库等。

(3)农业时空分析方法库与农业时空知识库

时空推理是研究时间、空间及时空结合信息本质的技术,通过时空推理技术将现有面向农业领域的时空分析技术进行整合和规范化表示,形成农业时空分析方法库。对领域农业时空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通过数据挖掘方法从基础数据中提炼知识,建立农业时空知识库。

(4)农业时空本体库

在(2)、(3)中存储的数据、方法和知识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进行组织和管理。就目前技术而言,本体是表达一个领域内完整的体系(概念层次、概念之间的关联等)的最有效工具,所以本文选择建立农业时空本体库。具体包括本体获取、本体管理、本体服务与展示三个模块。使用Protégé做本体开发环境编辑。Protégé是斯坦福大学开发的基于Java的本体编辑与知识获取工具,带有OWL插件的Protégé可以支持OWL格式的本体编辑与输出。

以上三个库通过WebService方式提供基于Internet的服务,可以在线对库中信息进行维护和检索,并能无缝集成到应用系统中。

(5)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首先,外部系统的时空数据转换成GML格式(现在绝大多数系统支持该数据标准),进入农业基础时空数据库。通过本体获取与编辑模块将时空数据和时空知识整理,形成本体库。外部系统的请求通过WebSer-vices发给仲裁者,仲裁者区分各类情况调用三个库调用服务、提取数据和执行操作,结果返回给用户。

(6)基于平台开发农业生产智能应用系统

基于数字农业时空信息管理平台建立数字化测土施肥系统、作物种植标准化管理系统、无公害水果蔬菜栽培指导系统等一批农业生产智能应用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3相关系统对比分析

3.1数字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平台

平台基于信息和知识支持的现代农业管理的集成技术,对农田信息进行动态采集、分析、处理和输出,从而根据农田区域差异、农事安排进行模拟分析、决策支持管理和指挥控制,并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区域差异进行精确定位、动态控制等定量操作[17]。

3.2全国农业资源空间信息管理系统

全国农业资源空间信息管理系统(NASIS)实现对全国农业资源空间信息的查询分发,具有系统管理、动态数据字典、数据检索、查询、数据分发、制图、报表统计、数据分发等功能。该系统已经用于全国农作物遥感监测、农业资源调查、农业科研和农业政策信息支持服务等方面[18]。

3.3中国西部农业空间信息服务系统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建立基于Web的中国西部农业空间信息服务系统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从西部农业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的数据库构建开始,全面地介绍了系统的运行模式和数据库访问技术,详细论述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平台环境和开发实现等。

(1)基于平台提供的开发框架,能方便、高效地建立大量的数字农业智能应用系统,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也能快速开发出技术含量高的应用系统,各应用系统能互通、共享,便于升级维护。

(2)由于大量的底层服务、数据、知识和方法由平台集中统一提供,简化了开发数字农业应用软件的工作,节约了成本。

4结束语

数字农业时空信息管理平台从系统目标、适用范围、采用技术、系统接口等方面不同于任何现有的基础农业空间数据管理平台,是一个概念全新的系统,定位于基础农业空间数据管理平台的上层,更便于开发数字农业应用。其中的本体库等机制为将来建立农业时空数据网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淑惠.数字农业及其实现技术[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5(7):5-8.

[2]唐世浩,朱启疆,闫广建,等.关于数字农业的基本构想[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3):183-187.

[3]Geographymarkuplanguage(GML)[EB/OL].(2003)./techno/specs/002029PGML.html.

[4]RANCOURTM.GML:spatialdataexchangefortheinternetage[D].NewBrunswick:DepartmentofGeodesyandGeomaticsEngineering,UniversityofNewBrunswick,2001.

[5]ZHANGJianting,GRUENWALDL.AGML2basedopenarchitectureforbuildingageographicalinformationsearchengineovertheinternet[DB/OL].(2002).cs.ou.edu/database/documents/zg01.pdf.

第2篇:数字农业论文范文

财政金融论文3900字(一):数字创意产业财政金融体制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数字创意产业属于一种高风险和高回报并存的新兴产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在资本上对于政府的财政支持很是依赖,并需要在投融资市场的帮助下加快自身的发展进程。文章在分析了历年来数字创意产业的数据基础上,发现了我国财政对于数字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大,在参考之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以帮助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数字创意;财政金融体制;创新研究

引言

从2019年查询到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8.54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61.2%。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高达8.47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上网的常用工具。人群的基数造就了一个数字产业巨大的市场,为数字游戏、数字电影等数字产品带来了大规模的潜在消费者。从近年来数字创意产品的增长趋势中也可以看出,数字创意产业在大环境各个产业都放缓增长的同时,以每年增速20%的速度,爆发式逆势增长,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又一个重要的驱动产业。

一、数字创意产业的含义和类别

1、数字创意产业的含义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了“数字创意产业”这个概念,但是实际上这个概念在2007年就已经在学术界出现了。陈刚、宋玉玉认为数字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基础,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创造价值,帮助人们生活和生产领域的结合,以推动数字产业的发展。臧志彭和陈洪认为,数字创意产业是一种技术和生活互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是一种围绕着创意和依靠数字技术才可以实现的新形文化形态。王博等认为数字创意产业是一种建立在创意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互联网传媒科技,来进行文化传播的新形产业。本文认为,数字创意产业是建立在互联网科技、数字技术和传媒技术的基础之上,把创意当作产业核心思想,以电影和游戏等作品形式当为载体,提供娱乐产品的新型文化产业。

2、数字创意产业的类别

根据数字创业产业的含义,大体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包括了影视产业、音乐产业等,这些产业的共同点是,在互联网技术存在之前就产生了。在科技发展后,这些产业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向数字化转型,之后就出现了数字电影和数字音乐等新形式的出现。新兴产业包括了文学小说产业、游戏产业、虚拟现实产业等,这些主要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新型文化产业形态。新兴产业在产品的体验上,更加吸引消费者,可以说,新兴产业代表了数字创意产业的最新技术和未来发展的方向。[1]

二、财政金融体制创新的原因

1、数字创意产业处于发展初期

通过大量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在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产业,对于国家的财政政策很是依赖,需要在税收及融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来帮助企业增加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处于这个阶段的产业,企业的抗击风险的能力较差,产品的技术不完善,产品的推广已经花费了企业大量的宣传费用,而国内的消费者群体,主要来源于支持国产技术的消费者。这对于高投入、高风险的数字创意产业的企业来讲,急需政府的财政支持,帮助企业的初期发展。[2]

2、数字创意产业的资本要求

数字创意产业有以下几个特征:高投资、高风险、高科技、重知识产权、高回报等特征,是文化产业中最具风险的行业之一。数字创意产业的这个特征,造成了它发展需要的初期资本投入较大,风险也大,如果政府没有相应的政策对其进行担保和支撑,就会造成民间资本不敢投入到这个行业。除此之外,数字创意企业生产的核心在于创新,但是创新有时候并不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这就让文化创意的企业面临着高投入、高风险的境地。所以,数字文化产业的资本风险率过高,预期回报率不明确,这就使得金融机构不愿意对文化创意行业的企业投资。[3]

三、我国数字创意产业财政金融体制的现存问题

现在中国在财政方面,对于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资金,主要有两个类型,分别是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资金和专项资金。文化产业的专项资金是指,从2009年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相关文件以来,国家成立了帮助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专项资金,会对影视制作、文化创意和出版发行这些领域的发展,进行更加针对性的帮助。同时设立项目补助、绩效奖励、贷款贴息等相关项目,促进帮助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改善产业的资源分配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的意思是,财政部会通过出资的方式来代表国家向文化企业购买其股份,主要是通过费用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两种方式,来促进文化、科技和数字的创新。另外,在财政扶持的方面,在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九个部门,一起了一个《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提出了针对文化市场的信贷、保险、融资、评估、检测等方面的有关政策。在2014年,财政部、文化部和中国人民银行一起颁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的文件,提出了要开始重视创新文化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自身条件过关的文化企业,通过股票和债券的融资形式,去吸引社会上闲余资金的投资。虽然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相继出台,财政和金融市场对于数字创意产业的重视不断的提升,但是还是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出台的有关政策对于数字创意产业的促进不足

我国的数字创意产业还处在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需要的资金量往往比较大,但是因为现在我国对于数字创意产业投入的财政资金较少,投入的资金数量完全不能满足数字创意产业对于资金的发展需要。而且当下有关的金融政策对于文化产业的融资限制比较多,文化投资的资金数量没有办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资本市场没有在这里完全发挥自身的作用。现在我国的金融创业板市场,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比较频繁,但是数字创意企业在其中的占比却很小。在银行贷款的总体资金里,因为数字创意企业的资产是一种无形化的,这就没办法给银行提供大额贷款所需要的有关担保,这让大量的数字创意企业没办法获得银行的贷款。而在银行的风险投资中,因为数字创意的投资项目,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银行通常会对这种投资项目采取一种保守的投资态度。这就造成了大部分的数字创意企业保持着一个低资本经营的生存状态,很难实现规模经济,從而开发不出来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

2、对于数字创意产业支持的失衡

现在的有关政策对于数字创意产业的扶持有着明显的失衡问题存在。一方面是财政政策对于创意人才的培养,知识产权的保护,公共信息的平台建设,对于文化产业跨国之间的交流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财政政策的偏向不平衡,比如在不同的地区,投入的结构失衡,财政政策的自身内容不合理,对于投入太过看重,而忽视了考核的重要性。在数字创意产业的内部,金融资金的支持上也存在着不平衡。政策主要偏向一些已经成长起来的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比较排斥。在企业的所有制上,对于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明显不足。而在制度上,对于兼并重组的数字创意企业重视不足。

3、有关政策对于数字创意产业的帮助机制不完善

现在我国财政对于数字创意产业的技术平台、信息平台等基础建设的政策支持明显不足,这就造成了产业发展的相关机制不够完善,这样不利于产业资产的增值,也不利于文化资源的培养发展。除此之外,没有帮助数字创意企业筹集资金和上市的服务的平台和咨询机构,但是数字创意创作团队大多是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主的创业组织,因为现在缺少了解金融和数字创意的复合技术人才,造成了企业在争取投资和运营上市等方面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处境,难以通过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来解决企业需要资金的问题。

四、对于财政方面相关的策略建议

1、发挥税收的积极作用

让市场在资源的分配里起到一个基础的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积极作用,促进数字创意产业的资本进入,调整资本的结构,把政策完善成相关体制和法律。例如英国,对于电影和动漫,这类数字创意产品就是实行的零增值税,来减轻企业的资金负担;而法国在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对数字创意类的产品实行财政的补助,但是同时限制了外来的数字创意产品。

2、改善相关投资体系

资本是一个国家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动力之一。所以要不断的完善我国的金融资本市场,引导资本市场的资金向数字创意的相关企业流动,来促进数字创意行业的发展进程。第一个方面要通过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的推动,来創建数字创意产业资金的担保体制,为数字创意的相关企业提供信用的担保,来减少对产业的相关资金风险,让企业可以顺利的获取贷款和投资。第二个方面是加强相关的指导咨询服务,增加数字创意企业的资本运作水平。促进企业把上市作为自身努力的方向,改善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和经营机制,规范企业的组织架构,促进企业引入投资来帮助企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个方面是,增加无形资本在数字创意产业里的融资能力。数字创意产业属于一种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企业的人才和技术这些无形的资产在企业的资本中比例中很高,应该用合理的方式去核算企业的无形资产,增加企业的总价值,来达到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完善我国的财政金融体制,对于促进我国的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引导资本市场偏向数字创意产业,完善资本市场秩序和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担保制度,加强平台建设,不断探索改善相关政策的方法内容,全面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进程,让数字创意产业在我国尽早的成熟起来。

财政金融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关于财政金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析论文

摘要: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中一直以政府财政拨款作为资金支撑,但是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下,对农业建设的投入的资金较少,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财政金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部门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财政金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措施;分析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支柱型产业,但是当前,在我国产业结构角度分析,农产业与工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对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热情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对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一定制约。在此背景下,想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序进行,需要以财政金融作为支撑,通过提升资金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一、财政金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意义

(一)缓解环境压力

我国农业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受到粗放式经济模式的影响,对生态环境保护没有给予重视,农业生产大量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农药以及化肥,对附近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推动结构性改革可以促使农业趋于绿化型和生态型方向发展,缓解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矛盾,对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优化产品质量

当前,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对农产品质量也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吃的好,还要吃的健康。推动结构性改革可以转变农户固化的生产理念,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和当前市场的需求,进而为我国社会提供更加健康的农产品。

(三)降低生产成本

当前,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转型,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者以及农业企业等新型生产主体中,其普遍存在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深化结构性改革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举措。

二、财政金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化途径分析

(一)整合金融机构职能

在开展结构性改革中,农村金融机构承担着重要职能和关键任务,想要发挥其职能,需要对金融机构进行整合和优化,改变以往的职能缺位问题。首先,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给予政策扶持,规范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发挥各大银行的核心力量;其次,鼓励国有大型银行的经营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为便捷、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最后,建立农村区域金融组织,与国有银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鼓励更加资金从城市流向农村。

(二)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金融环境改善与优化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尤其对于结构性改革而言,更是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因此,当地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金融环境。首先,优化征信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全面建立征信体系,完善相关业务、建立农户信用数据库,为征信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其次,政府、企业以及银行要构建合作关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信息化平台,政府要起到牵头以及引导作用,与企业和银行机构进行有效对话,根据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金融服务;最后,利用重大节日、农村赶集等途径,普及以及宣传金融知识,尤其对于金融犯罪要重点宣传,通过典型案例的方式突出金融犯罪的危害性以及严重性,为了帮助农村居民更好的接受知识,还可以利用土话歌谣或者趣味手册的方式进行宣传,促使其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建立完善保险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保险行业获得快速发展,但是在众多保险企业中,尚未有一家专业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险服务的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和阻碍,因此,国家要鼓励保险企业推出各种农业保险服务,并且从国家层面建立保险企业,落实和贯彻国家出台的各项保护政策。首先,通过各种形式的农业保险服务,可以帮助农户分摊经营风险,例转移农业生产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和灾害风险,并且通过自愿自主的形式参保;其次,保险企业要积极落实和相應国家相关政策,并且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推出各种形式的保险产品,加大在农民群体的宣传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农户认识到农业保险的作用和价值;最后,鼓励各种证券公司、信托租赁以及保险企业向农村转移,与农村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建多元化的保险组织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资金与活力。

(四)财政支持创新模式

财政支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抓手和重要驱动力,但是以往的财政支持模式较为固化陈旧,当地政府要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引入财政支持创新模式。首先,制定普惠金融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和价值,政策要向农业主体倾斜,提升财政资金的应用效率,强化信贷产出和投入效率;其次,对于部分贷款以适当给予政策贴息,并且鼓励大型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住房财产权和土地经营权抵押朱红,扩大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最后,对于偏远山区要极大贷款服务力度,并且开展各种保险工作,为当地农户提供保费补贴,转变农户对保险的错误认识。

第3篇:数字农业论文范文

《中国兽医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性的学术期刊,本刊为月刊,全年定价120元,其前身是1981年创刊的《兽医大学学报》,由当时的解放军兽医大学主办,1994年学报依托本校兽医专业的学科优势,实现了由综合性高校学报向专业性学报——《中国兽医学报》的转变。

《中国兽医学报》现已被 CA 、CAB 、Agris 、AJ 、ZR 以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20多种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性刊物收录,第4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畜牧、动物医学类核心期刊。目前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及国内兽医界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核心期刊。2005 、2006连续2年进入CA千名表。

《中国兽医学报》的影响因子稳步提高,多年来一直位居国内畜牧兽医期刊三甲之列。先后20余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2001年获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称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2年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十佳期刊”荣誉称号; 2002年获科技部“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2004年获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奖),同年获第4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中国农学会);2006年获全国畜牧兽医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奖和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等。

 

栏目介绍

论坛、论文、简报、综述、简讯

 

投稿要求

 

1.来稿应为一式2份(含线条图与照片),一份为原稿,另一份为清晰的影印件。作者一定要自留底稿,以便于编者对文稿有关内容核对时用。欢迎作者以软盘(最好采用方正、华光排版系统)形式投稿,投稿时将软盘及手写稿或打印稿一并寄交编辑部。研究论文应按科技论文的一般格式撰写,并须有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3~8个);其他栏目的文章不一定套用科技论文的书写格式,但必须附英文文题和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来稿首页下脚处应注明第1作者的姓名、出生年、职称、学位,以供有关数据库统计用。凡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63”课题、攀登计划课题、攻关课题等的论文,均应在首页下脚注明,并注明批准号或编号。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及作者未一稿两投的声明。作者单位负责稿件的保密审查。为便于与作者联系,来稿请附联系电话。

2.文稿用16开方格稿纸正楷书写,或用4号以上字打印。为减少排印错误,稿内所有英文最好都用打字机打印,并注意大小写、上下角和正斜体。容易引起误解的字母、符号,还需用铅笔注明。文稿字数一般不超过5000字(包括图表)。文稿中的计量单位,采用1984年国务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一律使用符号,如时间单位使用s(秒)、min(分)、h(小时)、d(天、日)。文稿中数字的表示,按《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3.正文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左顶格,后空一格写标题;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1”,“1.1”,“3.1.2”。正文层次不宜过多。

4.来稿均须有参考文献(论坛稿除外)。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内部资料切勿引用。每篇文稿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宜超过15篇,综述一般不超过40篇,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标注,用方括号括起,如……[3-4]。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序号顺序排列,序号编码加方括号,不加“.”。文献结尾处加“.”。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作者之间用“,”分开,不用“和”或“and”;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缩写,并省略缩写点。由2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外文刊名一般应缩写,并省略缩写点。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注意:卷号不加(),期号加(),二者不可混淆。

中文例:[2]何孔旺,林继煌,江杰元,等.牛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研究[J].中国兽医学报,1998,18(3):224~227.

外文例:[4]BishopMD,KappesSM,KeeleJW,etal.Ageneticlinkagemapforcattl[J].Genetics,1994,136:619~639.

(2)图书--[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中文例:[1]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80~85.

外文例:[5]TimoshenkoSP.Theoryofplateandshells[M].2nded.NewYork:McGraw.Hill,1959.17~36.

(3)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中文例:[6]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A].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辑论丛第2集[C].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1~4.

外文例:[11]DupontB.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in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withanunrelatedMLCcompatibledonor

[A].WhiteHJ,SmithR,eds.ProceedingsofthethirdAnnualMeetingof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ExperimentalHematology

[C].Houston:InternationalSocietyforExperimentalHematology,1974.44~46.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第4篇:数字农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字电视,信息过滤,增值业务

 

1引言

个性化信息过滤是指从动态的信息源中获取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或者禁止某些满足特定条件的信息流入,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不相关的信息滤掉,仅保存个性化信息,从而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1]。

随着数字电视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除了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外,还能能使用户享受数字电视、数据广播和Internet接入等全方位、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科技论文,增值业务。但是,用户在享受电视资讯服务时,同样受到“信息迷向”和“信息过载”[2]问题的困扰。我们迫切需要将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应用在数字电视中,以满足电视观众日益俱增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数字电视平台上的个性化信息服务[3]。

2 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在数字电视中应用的必要性

近几年,数字电视增值业务虽有一定发展,但相比于通信增值业务的如火如荼,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在老百姓中不是很受欢迎。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操作复杂、信息服务没有突出个性化应该是主因。因此,可以总结出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对于数字电视的必要性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电视用户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家庭成员,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便于系统收集用户兴趣趋向,从而筛选出用户关注的信息。

2.数字电视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广播式的,用户只能从前端不断循环播发过来的数据流中选择自己关注的信息。科技论文,增值业务。

3.电视的使用更普遍、更广泛,用户更加大众化,因此个性化的易用性要求较高,一个界面友好的个性化电视应该易于使用、易于学会、易于理解、易于排错、易于维护和易于群体共享。

4.数字电视机顶盒是低成本设备,存储量有限,因此需要利用信息过滤技术将无用的信息剔除掉。科技论文,增值业务。

3具有代表性的信息过滤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过滤技术依据算法可分为三类: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基于协作的过滤技术和基于价值的过滤技术[4]。科技论文,增值业务。

1.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比较资源与用户描述文件来推荐资源的一种过滤技术。它可以利用基于关键词的方法将信息源与用户描述文件进行匹配计算,过滤的结果只取决于用户信息需求模型与信息源的匹配程度。它只适合分析文本信息,而对声音、图象、视频等形式的媒体还不能有效地进行分析。

2.基于协作的过滤技术

基于协作的过滤技术是根据用户的相似性来推荐信息资源。科技论文,增值业务。与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不同,它是通过比较用户描述文件,根据其他用户对信息作出的评价来挑选信息。由于不依赖于内容,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文本格式,也可以广泛应用于非文本介质的资源,如视频、音频等。

3.基于价值的过滤技术

基于价值的过滤技术是按照经济的规则来选择信息资源[5]。利用这种过滤技术来选择某条信息是因为选择它所用的开销小于不选择它所损失的代价,信息的长度、评价潜在信息效益时信息对发送者的成本以及质量与个性化的比较等都是需要被考虑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这三种技术各有优劣,不同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系统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要求来选择适合的信息过滤技术。科技论文,增值业务。当然也可以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运用,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4数字电视中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在数字电视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有些技术可以借鉴其它领域(比如互联网)的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但数字电视信息过滤系统与网络信息过滤系统的处理对象和工作环境不同,有些网络信息过滤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并不适合数字电视。一方面,网络信息过滤系统的对象是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工作环境是强大的服务器集群。而数字电视信息过滤系统的处理对象是非结构化的TS码流,工作平台是数字电视终端,其可利用的软硬件资源都十分有限。因此,数字电视中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所采用的信息过滤算法不能太复杂,因此不能直接照搬上面提到的三种信息过滤技术。

根据以上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统计的信息过滤算法,即通过统计各关键词的出现频率,来确定特征向量和特征向量分量的权重,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统计的数字电视信息过滤算法流程

该算法并不是不是简单地从用户词典中取出几个表示用户兴趣的关键词去匹配*.txt文本,而是用这些关键词及其“概念范畴”的合集组成特征向量集去匹配*.txt文本,由此得到的特征向量集更能体现用户兴趣,及充分体现个性化。这样可以挖掘文本的潜在语义,避免某些包含同义词或多义词的文档被过滤系统遗漏,提高过滤效果。

参考文献

[1]庞雅丽,王彩芬,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甘肃科技,2007,(3):124-126

[2]延霞.基于信息过滤技术的搜索引擎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20-24 [3]吴学辉,张敏.个性化信息过滤系统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3):96-98

[4]王翠平,基于用户兴趣度的网络信息过滤模型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石岩,信息过滤技术在搜索引擎中的应用,农业网络信息,2006,(12):91-93

第5篇:数字农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情报;比较研究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学术越来越受重视,为了解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学术情况和对图书馆的学术论文评价,我们通过CNKI的“学术文献总库”和“引文数据库”,对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和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1981年至2013年学术论文的发文量、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占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例、图书馆学术论文占单位总论文的比例、基金数和学术论文引用率进行了统计。通过对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较研究,提升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

一、研究的对象

本文选取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因为三者是河南省高校排名中位列前三名,其科研实力也比较强,能够代表河南省高校的顶尖实力水平。这三所大学的图书馆也是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中规模最大、历史悠久和科研实力比较强的三个图书馆。

二、研究数据的来源

本文以CNKI为数据来源,通过CNKI 的“学术文献总库”和“引文数据库”,以各高校的图书馆为关键字,对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的学术论文发文量、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占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例、图书馆学术论文占单位总论文的比例、基金数和图书馆学术引用率进行了查找统计。

三、研究时间的设定

为准确统计这三所图书馆学术论文的发表量和客观评价这三所图书馆的学术论文,需要设定统一的时间段。文章以1981年1月1 日--2013年10月1 日之间发表的论文和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占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例、图书馆学术论文占单位总论文的比例、基金数和该时段被引次数来进行学术论文的比较研究。

四、研究样本的分析

统计图书馆学术论文的基金数和图书馆学术引用率既可以反映出该馆科研人员学术研究积极性,也能反映出高校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通过统计图书馆学术论文中的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占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例、图书馆学术论文占单位总论文的比例则能反映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学术水平、图书馆学术气氛浓厚程度和全馆整体的学术成就。

据此我们通过知网搜索相关关键,得到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的统计结果可看出:

(1)在1981年至2013年年间,河南大学图书馆的科研人员发表的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占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例是最高的,另两所大学比例差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河南大学图书馆科研实力,这是因为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的发表要发在一些专业的刊物上,他们对作者的身份和论文的质量要求较高,这也在另一方面反映了河南大学作为省内老牌大学对图书馆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2)从非图情论文的发表来看,河南省三所高校图书馆都有非图情论文的发表,通过非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学术论文在非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 为了完成学校的科研任务,获取奖励,发表了一些非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

(3)我们可以通过图书馆单位论文占单位总论文的比例中可以看出,河南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占单位发表的总论文的比率最高,达到15.21%,而郑州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占单位发表总论文的比率高于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发表的比例。由此也可以看出,河南大学图书馆的科研实力在河南大学各单位科研实力中是比较强的,而郑州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的图书馆科研实力在其单位科研实力中是比较薄弱的,因为郑州大学和河南老公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的数占学校数中比例不高。这一方面反映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要求郑州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加强其图书馆科研人员的引进,以及加强对图书馆科研的投入,从而提高其图书馆的科研实力。

(4)从表1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郑州大学图书馆的基金数最多,河南大学的基金数最低,但是河南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数最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今后的科研学术活动中,河南大学图书馆在保持科研成果数量的同时,应该要加强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应该多引进一些有关图书馆科研的专业人才,从而提高其获得基金项目资助的项目,这样才能提升本单位图书馆管理与研究的科研水平。而郑州大学图书馆的科研成果数量虽然不是最高,但其科研学术研究的质量却是三所学校中最高的,获得最多的资金资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郑州大学在河南省内的“211院校地位”,只是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中,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科研奖励,提高本单位科研论文的数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本校图书馆的科研实力和地位。最后,我们可以发现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是最少的,但其基金数也比河南大学图书馆的基金数多,这说明其科研学术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但一方面可能也存在着和郑州大学类似的问题,即科研奖励不够,难以调动科研人员创作的动力;另一方面,更有可能是受到本校历史和特色的原因,因为本身属于理工院校,可能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比较薄弱,虽然有一些专家学者对其图书馆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但从整理上来看,发展远远滞后于另外两所较为综合性的大学。

从表1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郑州大学图书馆学术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最多,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学术论文的被引用的次数最少。河南大学图书馆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是最多的,但是其被引用的次数不是最多的,但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图书馆发表的学术论文所涉及的学科数是相同的,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发表的学术论文所涉及的学科数最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郑州大学图书馆单位的科研质量,同时还反映了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院校的一些学科差异,而这些是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善的。因为,学术论文在其研究领域被引用数量能够反映其对本学科的影响力,可以从一定方面了解其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所以,我们认为郑州大学图书馆学术气氛浓厚程度和全馆整体的学术成就是三所高校图书馆中最好的,但在科研奖励和重视程度上,可能不如河南大学,这是今后要向河南大学学习的一个地方。而河南大学应努力提高自己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质量,争取获得更多的基金数和学术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最后,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可能由于本校的理工特色和学科设置,导致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是最少的,其学术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也是最少的,其图书馆的科研质量和数量都亟需进一步提升。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科研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地位,其任务就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图书馆人员只有认真研究学生和教师需要什么,才能真正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提升老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该研究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一个高校图书馆的数量和质量上。

本文,通过CNKI,对河南省典型高校的图书馆学术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河南省高校的图书馆单位在学术研究中发展并不平衡,这既与学校领导对图书馆研究与建设重视程度有关,也与学校特色有关。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结合本校和本馆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术计划及管理办法,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认真执行各项科研管理制度,确保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这样才能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数量,更进一步提升学术论文的质量,进而更好地为本校师生的学习、科研服务,最终促使高校整体科研、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章冶.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图书馆学术论文影响力分析———以江苏省3 所学院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情报学刊,2012(3).

[2] 郭鸿昌.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科研实力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6).

第6篇:数字农业论文范文

拓展网站功能,提高网站的访问量读者登录期刊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浏览和下载所需论文,因此期刊应尽量满足读者需求,尽可能将期刊文献全部于网上。网站在提供期刊论文查询、浏览、下载的同时,可以或链接与期刊论文相关的资料,使读者能够全面的了解相关的科研资料,以增加网站对读者的吸引力,也可提供与期刊论文相关的补充内容,如受篇幅限制在原文中没有列出的详细试验过程及注意事项,以及一些相关的高分辨率图片等。除此之外,期刊还应注意网站功能的开放,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增加网站的浏览量。随着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网络广告也越来越多。科技期刊上的广告一般比较正规,可信度高,深受广告客户的青睐。科技期刊刊登广告不仅可作为期刊在经济上的自我补充,而且是强化学术期刊信息功能的良好手段[5]。《上海农业学报》为学术性农业科技期刊,目前广告量较少,此方面功能还有待开发。

建立网络投稿和查询系统,方便作者投稿和查询稿件情况编辑部在2006年以前,主要通过邮寄方式进行稿件处理工作,编辑工作进程较慢,效率较低。2006年,编辑部为方便作者投稿和减少邮寄时间,开始采用E-mail方式进行投稿。但由于网络及邮箱容量等原因,邮件可能丢失或由于邮件偏大,无法通过E-mail方式传递,并且编辑部仍需手工登记稿件,造成编辑部工作效率提高有限。为此,编辑部于2010年与勤云公司合作,建立了远程稿件采编处理系统,网络投稿和查询系统为其功能之一。通过该系统,作者可以在线投稿,避免了稿件丢失及重复投稿,编辑部也不必花费时间进行稿件登记。同时,系统可以对稿件文件格式进行规定,避免了稿件文件类型不规范。系统支持稿件自动,防止作者重复投稿,类似稿件会以特殊符号标记出来。作者可通过系统提交修改稿,对修改意见进行说明,提供图片或其他附件。通过该系统,作者可以随时登录系统进行稿件状态查询,如稿件处理阶段、当前状态及审稿意见等,也可查询稿件相关的费用情况。自该系统建立后,《上海农业学报》编辑部的稿件几乎都是通过此系统投稿,即使有少数作者仍然通过E-mail投稿,编辑部也会要求作者通过系统进行投稿。

审稿速度是为期刊提供比较前沿的学术论文的前提。编辑部通过系统向合适的审稿人以E-mail方式发送用户名和密码,审稿专家可以登录系统浏览稿件,填写审稿意见。对于需复审或主编终审的稿件,审稿人可以看到稿件之前所有审稿人的意见及作者对修改意见的回复,从而可以较全面地评价稿件,以决定是否可以录用。编辑部通过系统可以了解审稿人未审和已审回的稿件。当稿件超过编辑部设定的审稿时间而未审回时,系统会以E-mail方式自动向专家发送催审通知,避免了由于遗忘而耽误审稿。网络审稿系统建立后,编辑无需手写审稿请求,与E-mail送审相比,几乎不需要打字,从而减轻了编辑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本编辑部全部通过网络进行审稿,不仅保证了审稿质量,而且审稿速度比以往有了较大提高,为编辑部遴选优秀稿件提供了保证。建立网刊系统在出版纸质期刊的同时,编辑部还与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著名数据库合作,实现数字出版。为提高科技期刊所载信息的试用效率[6],自2010年起,编辑部也建立了自己的网刊系统,以方便作者和读者查询和下载本刊所发表的论文。该系统可以使编辑部清楚地看到论文的浏览次数和下载次数,以便及时掌握读者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该系统能够实现网上最新,增加了刊物的时效性,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力。目前,《上海农业学报》将最新一期的目录于网页显眼位置,方便读者点击查询和下载。论文主要以PDF格式进行下载,由于各种原因,编辑部仅将最近几年的论文于网上,正计划将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于网上,满足读者的需求,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传统的科技期刊信息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作者、读者和编辑部的需求,只有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转变科技期刊办刊模式,才能在科技期刊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探寻科技期刊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模式,尽量满足读者和作者的信息需求,是今后科技期刊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期刊网站的开发和远程稿件采编处理系统的建立,将为农业科技期刊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

作者:闫其涛 张睿 王晓华 毛万霞

第7篇:数字农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议 文献 数据库 数字化 资源共享

一、研究背景

会议文献是指在各类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论述、总结等形式的文献,包括会议前参加会议者预先提交的论文文摘、在会议上宣读或散发的论文、会上讨论的问题、交流的经验和情况等经整理编辑加工而成的正式出版物[1]。文献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知识资源,大多数会议文献都具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和新颖的学术观点,学术质量较高。许多会议文献还公布科研人员取得的新进展与新成果,并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和新的研究设想。因此,会议文献往往具有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可靠性强、出版速度快及发行方式灵活等特点[2]。

会议论文作为仅次于科技报告的十大情报源之一,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在相关学术领域内取得的最高学术水平,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文献信息保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情报价值,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必备文献之一。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加工、处理技术及信息检索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大图书馆以及数据库商开始将会议论文数字化,以期为受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数据服务。目前,国内综合性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主要有三个:CNKI的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的《中国学术会议文献数据库》、上海图书馆的《全国学术会议篇名数据库》。

本文通过对这三个数据库的统计调查,对国内主要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的建设和利用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特别关注了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给出了相应对策与展望。

二、国内主要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开发所处的环境

(一)政治环境

近年来,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为企业研发中心服务,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倡导学术诚信、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弘扬科学精神”。在政策的保障和推动下,学界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学术交流活动日见活跃,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经济环境

目前,整个市场经济正步入转型升级的阶段,各领域之间的渗透交融越来越明显。科研人员、教育界人士、政府机构对学术会议转化的成果需求日益旺盛,愿望日益迫切。传统图书情报机构对于会议文献的揭示已经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需要寻求更为高效、精确的揭示途径和呈现模式。

(三)社会环境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会议文献数据库》的总部在北京,《全国学术会议篇名数据库》总部在上海。京沪两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上海能感受到海纳百川的思想碰撞,北京更是汇聚了大量优质的教育文化资源,国内高质量的学术会议有很大部分都选择在这两地召开,办会条件成熟度高,具备明显的资源优势。

(四)技术环境

数字化加工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会议文献的揭示和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数据库开发者得以运用这些成熟的技术,来构建会议论文资源,成为采集、加工、保存、服务的技术平台。并通过互联网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学术会议论文数据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三、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建设和利用的现状

《全国学术会议篇名数据库》由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所制作。该库建库时间早,早在1958年零星的资料收集就已出现。该数据库正式始建于1982年,最初以微缩胶片形式全文,1998年开始建立光盘及网络版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文献数据库》由北京万方数据有限公司制作,始于1983年,于1995年建光盘库,1997年通过Chinainfo出网络版文摘库,2002年网络版全文库。万方数据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为基础,直属科技部的股份制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由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制作,教育部主管,该数据库始于1999年,能实现多库并行检索,具有强大的综合优势。(参见表1)

(一)会议论文收录量

万方《中国学术会议文献数据库》以250多万篇的数据量独占鳌头,CNKI《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以200多万篇紧随其后,上图《全国学术会议篇名数据库》为120万篇,数据量较少。

(二)z索功能比较

基本的字段检索、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功能均无太大差异。万方和CNKI 均提供相似文献推荐服务,万方还提供与互动百科的词条链接服务;CNKI的分类导航、论文集导航和会议导航均做得较为出色,使用体验较佳。

(三)全文服务

万方和CNKI 均提供会议论文全文下载,会议论文索引免费获取,上图库仅提供篇名服务,需线下联系以获取全文。

学科导航(大类数量) 基本按照中图法,A大类不单列 分为十大专辑: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工程科技Ⅱ、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Ⅰ、社会科学Ⅱ、信息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十专辑下又分为168个专题。 无

(四)数据库收录会议情况抽样比较

通过对三个数据库5年内的收录数据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类目进行抽样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五)会议论文收录情况比较(参见表2)

2008~2012年,万方收录论文集12593种,年均2546个会议;CNKI收录7897种,年均1379个会议;上图收录3076种,年均613个会议。

(六)会议论文收录学科分布情况比较

万方会议论文收录科技类占总量的83.58%,其中工业技术比例最大,占39.07%;CNKI科技类占总量的73.80%,其中工业技术占30.00%;上图科技类占总量的68.40%,工业技术占30.92%。万方会议论文科技类占比是三个库中最高的,工业技术也是三个库占比最高的大类。上图会议论文中社科类占比为三个库中最高。

(七)收录会议重复情况比较

从5年内的抽样统计结果看,万方收录的会议论文集数量与上图收录的论文集数量重复率在大约是上图的50%。同时,万方和CNKI的重复量也基本上占CNKI的二分之一。

从上述调研及统计中发现,在建设力度方面,公益机构(上图)对会议文献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并不大,开展的服务力度非常有限,利用率不高;在加工深度方面,仅仅停留在对文献的数字化扫描的数字化还原层面,远未达到资源的深度揭示。相比较公益机构的迟缓,嗅觉灵敏的商业机构却在资金技术人力方面加大投入,采用全文扫描识别技术,力图深度揭示文献内容的内在关联,为受众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我们发现,目前三个国内主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之间数据体量差异较大,有一定的重复率。同时,因为数据库制作者的不同,制作标准不一,对同一种会议文献,不同的单位可能按不同的文献类型来处理,规范程度也不尽如人意[3]。由此影响了会议论文数据的查全率和查准率,给受众的正常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学术会议是新研究成果的重要场所。据统计,有近1/3的学术成果是在相关会议上首次公布的;学术会议对本学科领域重大事件的首次报道率也是最高的。可以这么说,只参考期刊文献,不参考会议文献,科研的开创性将不复存在。因此,各大数据库应以读者的利益为出发点,达成共识,分工协作,不断提高兼容性,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一)增进沟通,统筹规划

会议文献数量巨大,任何一家机构都不可能独立收全所有的学术会议文献。这就首先需要全国各文献情报机构精诚协作,整合分布在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情报机构、数据公司中的会议文献资源,将资源进行充分的梳理、组合;其次要借鉴运作模式相对成熟的数据公司的力量,依托公益机构专业的分类标引手段,将公众资源和商业力量进行统一的运作规划,联合共建从而合理分配使用社会资源。如此,必然可以减少重复建设,从而提供更丰富优质的服务。

(二)规范制作,深度揭示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建立规范的会议文献数据库,将不同出版形式的会议文献统一纳入该数据库,按照会议文献的特征和著录规范进行著录。同时,对会议文献的开发不能停留在全文提供的层面,应认真调研,做好深层次开发的准备,以深度标引为基础,提高资源揭示的深度与内在关联性,进一步完善会议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在服务平台相关功能上,论文数据的精准定位、深度标引以及全文的可检索途径已成为服务平台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必须充分考虑并挖掘这一功能。

(三)丰富内容,深化服

新一代的会议论文服务平台,不应当仅仅是提供论文检索的数据库,更应当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为着力点,将服务延伸至会前、会中和会后。从会议预告到相关新闻,从篇目揭示到文献传递,从单向提供会议信息到支持用户相关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协作将是未来会议文献数据库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冰,曹开玉. 军事情报网络资源检索理论与应用[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508-512.

第8篇:数字农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 信息资源 数字化 应用技术类院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87-02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各地区纷纷加强了应用技术类院校的建设,其中,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制约此类院校发展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据此,我区提出了“重点支持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数字化校园等建设,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优质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面向学校教育,服务社会,开放型、数字型的新型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体系”。在此背景下,笔者对我区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进行了全面调查,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整理对比,有针对性地对应用技术类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全区普通高校图书馆资源数字化的基本现状

根据2014年内蒙古教育厅公布的《2014高校统计名单》,我区现有普通高等本科院校15所、专科院校35所、广播电视大学1所。笔者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调研,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5所本科院校、10所专科院校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进行统计分析。

(一)中文数据库建设情况

号 数据库名称 学科类别 资源类型 图书馆

数量 所占

比例

1 中国知网 综合 期刊 14 93%

2 百链云图书馆 综合 检索工具 13 87%

3 读秀学术搜索 综合 检索工具 12 80%

4 书生之家 综合 电子图书 12 80%

5 万方服务平台 综合 期刊+会议+专利+标准+科技报告 11 73%

6 银符考试题库 综合 考试 9 60%

7 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 管理 事实 9 60%

8 职业全能培训数据库 爱迪克森 综合 视频资源 8 53%

9 E线图情 管理 ― 7 46%

10 CSCD数据库 综合 文摘 6 40%

(二)外文数据库建设情况

号 数据库名称 学科类别 资源类型 图书馆

数量 所占

比例

1 Springerlink 综合 期刊 11 73%

2 Science (科学出版社) 综合

3 EBSCOhost 综合 期刊+报纸 10 67%

4 国道外文库 综合 期刊 9 60%

5 CALIS外文期刊网 综合 期刊 8 54%

6 ACM(美国计算机学会)国际站计算机 电子/自动化 期刊+会议 8 54%

7 EI(工程索引) 综合 摘要 7 46%

8 Wiley(含AGU)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综合 期刊 7 46%

9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生命科学 化学/

环境 期刊 6 40%

10 ISI(包含SCI、SSCI、ISTP、JCR)数据库 综合 ― 6 40%

(三)自建数据库情况

院校名称 数据库名称

内蒙古大学 蒙古文信息网;中国蒙文期刊网;蒙古文学特色库;生命科学特色库;内蒙古大学文库;蒙古文文献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特藏、古籍等。

内蒙古工业大学 博硕士学位论文提交系统;逸夫图书馆;随书光盘系统。

内蒙古农业大学 国内外草原与草地信息资源数据库;农科特色资源共享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等。

内蒙古医科大学 蒙医药相关文献数据库(汉文)(蒙文);2014医科大学职业全能培训库。

内蒙古科技大学 稀土专题特殊数据库;移动图书馆应用系统等。

内蒙古民族大学 民大文库本校硕士学位论文库;蒙古文数字图书馆建设;科尔沁文化研究。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论文授权提交系统;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等。

赤峰学院 网上免费资源;随书光盘库;红山文化研究等。

呼伦贝尔学院 “三少”民族文献数据库;高等教育学文献数据库。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民族教育研究学术交流平台。

二、应用技术类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应把握的原则

(一)满足实际需求的原则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应该以满足读者实际需要为原则,合理安排馆藏资源,实现学科馆员全程化服务、实习实训过程中经验累积及时以数字形式保存以便指导生产实践。所以应该把使用者的实际需要作为建馆的重要原则,保证数字化图书馆能够发挥实质的作用。

(二)体现自身特色的原则

针对应用技术院校,可以发展特色资源,使其成为馆内有竞争力的部分。例如,在内容上,可以选取一些应用技术院类特校有的项目和题目资源,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建立完整的数字化资源体系,实现熟练掌握优势,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让应用技术院校图书馆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的特色价值。

(三)保证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原则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首先应该考虑数字化图书馆能否提高资源利用和服务的效率。首先,应该建立完整的资源查找系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数字化图书馆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多的方便;同时也要注意图书馆的服务,充分发挥其对于利用馆内资源的帮助作用。如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阅读推广等。

三、应用技术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一)采取多种模式借力发展

我区职业教育信息化途径:“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运行,学校长期使用,政府(学校)购买服务。”可以采取政府模式和企业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政府模式,即政府(学校)购买服务,学校长期使用。近几年兴起的线上公开课程MOOCS(慕课),加快了信息资源数字化发展。例如: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大型信息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江西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和江西高校课程资源共享联盟日前成立,实现优质视频网络课程共享与学分认可。我区高职院校大都共享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供高校学生学习。

企业模式,即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运行。例如,超星、新东方等数据库开发商参与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移动手机图书馆等);图书馆利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参与企业的专业技能培训,实习实训。

(二)优化资源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开发,丰富信息储存方式,增加资源利用手段。通过优化馆藏资源,对流通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建立完整的检索系统,学科导航,保证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全面性。同时及时把本学院的研究成果等录入图书馆,形成独特的参考资料库,为后续自建特色数据库作准备。还要与优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并轨,将海量信息资源存储于云计算内。

综上所述,应用技术院校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是一条创新改革之路。我们应立足民族地区实际,以信息化手段推动高等应用技术教育发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第9篇:数字农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机构知识库;农业科研管理;模式研究

网络信息环境下,科研的过程数据和最终成果的数字化水平日益提高,数量越来越多,范围涉及人才、团队、项目、成果、奖励、著作、论文、数据、活动等多种类型。如何长效的整合、保存、管理这些信息,最终实现科研信息的高效利用,是科研管理数字化发展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开放获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机构知识库作为一种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新模式应运而生且日益推广。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repository,简称IR)又称机构仓储、机构资料库、机构信息库、机构典藏库等,是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为方便学术交流而建立的收集、保存、管理本机构及科研人员知识资源的数字化资源库[1]。机构知识库作为机构管理科研成果、传播学术知识、支持全社会创新的重要机制,日益成为知识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2]。科研管理数字化工程中的瓶颈与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初衷不谋而合,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不仅可以为科研管理提供支撑服务,还可以在科研评价、科研追踪、科研监管、科研决策及科研创新等功能方面有所拓展[3]。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信息管理中明显存在着分散建置、重复投入、格式不一、关联性差、管理不统一、获取不便捷、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而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可以将分散的科研信息关联管理,实现科研信息最大化共享和持续保存,实现人才培养、学科团队建设全过程跟踪管理和研究分析,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立项、开展研究、验收归档、成果产出、示范转化全过程关联展示和推广宣传,搭建起一个对内提升管理和服务、对外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平台。纵览目前国内外机构知识库的研究和实践,研究方面已经广泛涉及到背景研究、概念探讨、技术应用、质量控制、知识产权、案例分析、模式研究、机制建设等各个方面[4-11]。实践方面,2015年11月28日,全球在OpenDOAR网站注册的知识库已达2989个,其中美国470个,英国235个,日本190个,德国177个,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仅有42个[12]。我国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工作起步晚、规模小、数量少,存在政策支持缺乏、开放理念薄弱、建设主体错位、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13-14]。在农业科研系统内,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北京农业科学院等已投入建设本单位的机构知识库且推广应用,但机构知识库的功能仍局限于最基本的信息收集、储存、共享和分析等,融入科研过程、辅助科研创新、支撑科研管理的功能拓展和实践推广尚不成熟。

1农业科研管理对机构知识库的需求分析

机构知识库不仅仅是一个机构知识仓储的平台,更是一个能够多视角、综合性支撑机构科研管理和科研创新的平台。通过调研发现,从农业科研机构中不同人群的视角,对机构知识库的需求侧重点有所不同。

1.1科研人员对机构知识库的需求

1.1.1个人科研成果的保存农业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种类繁多、格式互异,包括论文、书稿、报告、试验数据、课件、申报材料、验收材料、专利、标准、音视频资料等各种资源种类和数据格式。个人成果的存储过程中面临着检索利用不便、存储混乱、容易丢失等多种困境。调研发现,65%的科研人员有过找不到自己或本机构成员以前发表或撰写的科研成果的经历。94.6%的科研人员对个人科研成果仅采用计算机或移动硬盘存储的方式保存,存在着因设备故障或丢失而遗失科研成果的风险。72.7%的科研人员对机构知识库建设的主要需求是个人科研成果的长期保存。

1.1.2个人科研成果的展示、传播和共享

目前,农业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主要还是通过公开发表的形式进行展示、传播和共享。一方面缺少集中展示、主动传播和交流共享的平台,另一方面还有大量成果类型缺乏公开发表的渠道。调研中有81.6%的科研人员表示希望通过机构知识库促进机构或个人知识成果共享,提升成果的可见度和利用率。75.6%的科研人员表示希望通过机构知识库扩大个人或机构成果影响力,提高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声望。其中,科研人员对期刊论文(78.7%)、学位论文(65.7%)、研究报告(63.2%)、专利标准(54.3%)的共享需求最高,而其中主要集中于公开发表、受知识产权保护的资源类型。对个人科研成果的展示、传播和共享是科研人员视角下机构知识库的另一重要功能。

1.2科研管理人员对机构知识库的需求

1.2.1机构知识资产的管理在农业科研机构,科研成果源于职务工作,属于机构的知识资产。现实中大部分科研成果尤其是科研数据、音视频资料等未公开发表的成果产出掌握在研究室、项目组、实验室甚至科研人员手中,而这些成果常常随着项目的结题、人员的流动而丢失或转移,在机构知识资产的收集、组织、保存、传承等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漏洞。调研中发现,所有的科研管理人员都认为机构知识库的建设有利于机构知识资产的管理和传承。同时,而84%的科研人员表示赞同通过机构知识库将机构分散的科研成果统一管理、长期保存和综合利用。1.2.2科研考核与评价科研考核与评价是科研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每年繁琐、重复的科研成果上报、审核、统计工作不仅周期长,而且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都难以检验,给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双方都带来沉重的负担。机构知识库可以为从机构、学科、团队、人才等各个视角,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发展趋势、知识结构、研究动态等多方面为科研考核与评价提供准确而全面的数据支撑。同时,机构知识库还可以为人事、知识产权、办公室等其他管理部门的科研成果相关工作提供数据报表。调研中90%以上的科研管理人员认同通过机构知识库来提供科研考核与评价数据的做法。

1.3科研机构管理决策对机构知识库的需求

1.3.1科研战略规划农业科研机构的管理决策者在制定本机构的科研发展战略规划过程中需要对本机构的科研历史、现状、发展历程、优劣势等方方面面有准确的认识,而其中需要大量的统计和分析数据做支撑。机构知识库的建设能够将本机构的成果产出系统科学地存储管理,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管理决策者的需要,快速、动态地获取本机构科研工作相关的数据,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1.3.2机构影响力提升机构的对外影响力和彰显度是管理决策者关心的另一重点问题。开放获取运动为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和交流提供了机遇,据相关报道,开放获取论文的被引频次约为非开放获取论文的2倍[15]。因此,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与推广能够将本机构的科研成果集中展示,主动宣传推广,促进机构知识资产的交流和共享,从而提升机构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2融入农业科研管理的机构知识库的功能框架

融入农业科研管理的机构知识库并非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系统,而是与农业科研机构中的人事、科研、知识产权等科研相关业务系统进行关联交互,实现数据共享。因此,其框架结构需要进行梳理和分析。融入农业科研管理的机构知识库框架结构见图1,整个框架可以分为标准机制层、数据管理层、系统平台层、用户体验层4层平台。

2.1标准机制层

对于机构知识库建设而言,最关键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能确保机构知识库继续健康发展的相关标准和支撑机制等软性措施。因此,标准机制层是整个融入农业科研管理的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基础。首先,需要研究制定战略决策、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专业技能、工作规范等组织管理机制,为机构知识库建设奠定基础。其次,需要研究制定资源建设流程、信息分类依据、数据结构规范、信息质量控制、技术标准、服务流程和标准等业务运行机制,促进机构知识库的顺利建设和运行。再次,还需要研究制定权限分配、考核激励、权益保护、经费保障、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管理等保障机制,确保机构知识库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需要宣传推广、共享原则、权限设置、功能拓展等推广机制,能够最大范围地宣传机构知识库的影响力,拓展共享范围,提高平台数据的利用率。标准机制层是确保机构知识库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但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系统建设、运行、管理过程中可根据现实情况和需要及时动态进行调整。

2.2数据管理层

数据管理层不仅仅是一个数据输入和输出的简单循环,而是涉及机构知识库建设整个工作流程的重要环节。融入农业科研管理的机构知识库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科研工作从申报立项、开展研究、验收归档、成果产出、示范转化全过程的数据关联,并且在数据的采集过程中避免重复输入、格式散乱、管理分散等问题,减轻科研人员在科研数据录入中的负担。目标的实现要求数据管理层能够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过程完善、操作简单的工作流程。首先,需要明确数据管理层的功能定位,即以融入科研管理、实现共建共享为原则,提高数据采集、整合、传输、统计和共享的效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其次,需要确定数据管理层的人员分工、完善优化工作流。机构知识库的数据管理层涉及科研人员、各层级科研管理人员、其他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多种类型。各人员之间、各部门之间要严格按照分工协作机制设定操作权限,实现数据录入、提交、审核、反馈、修改、再审核、的工作流,确保所有数据的写入来源唯一、准确。

2.3系统平台层

系统平台层是整个机构知识库的核心层,它将数据管理层和用户体验层关联起来,将分散的数据有机整合,实现了从数据到知识的转化。系统平台层包括3个部分:各现有的业务管理系统、机构知识仓储和信息展示平台。其中,机构知识仓储实现数据整合、数据保存、数据管理等功能。信息展示平台则通过读取机构知识仓储中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关联分析、可视化展示,从科研团队、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成果收益、人员绩效、学科领域等角度提供排名、对比、分布、趋势等直观形象的结果呈现。而机构知识仓储和信息展示平台中的数据与科研、人事等现有的相关科研管理系统对接,及时进行数据交互,能够为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提供动态、及时、准确、直观的统计数据,从而真正实现支撑科研、辅助决策的功能。

2.4用户体验层

用户体验层是机构知识库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只有得到了用户认可,才能说明机构知识库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也只有得到用户的广泛使用,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优化系统,实现机构知识库的可持续发展。在用户体验层,(1)要注意倾听用户的需求,以用户为中心,持续地拓展功能、优化流程、规范机制。(2)要注重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手段的宣传推广提高用户对机构知识库的认知度和利用率。(3)要加强对外交流共享,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数据库平台、机构知识库联盟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共享,提升本机构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和展示度。

3融入农业科研管理的机构知识库保障机制

机构知识库的保障机制建设从不同的分类角度、针对不同的单位类型有多达20余种[7,16-17]。针对农业科研管理的大环境,在机构知识库建设之初,笔者建议重点从组织领导、数据管理、技术支撑、分工协作、考核评价5种保障机制进行探讨。

3.1组织领导机制

机构知识库建设是一个机构的知识保护和传播工程。目前,国内外机构知识库建设的主体都是图书馆,然而,对于农业科研机构而言,该项工程涉及研究所、实验室、科研处、人事处、知识产权处、办公室、图书馆、网络中心等科研、管理、服务各类型的部门,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性机构显然难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作。最理想的方式是成立由该机构领导牵头的专业化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重大事项决策、确定目标计划、明确责任分工,进行监督评审等工作的战略和任务部署。

3.2数据管理机制

对于机构知识库建设而言,数据类型筛选、数据结构定义、元数据定义、资源分类、数据整合、数据加工、数据分析等过程均须要遵循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其中,科研成果的类型就有研究论文、专著、论文集、研究报告、科技报告、试验数据、软件代码、演示文稿、项目会议资料(幻灯片、文本、音频、视频等)、项目信息(项目申请书、审批书、阶段性报告、结题报告、验收报告等)以及用数字形式表达的想法、观点、经验及诀窍的总结等近20种[3]。在融入农业科研管理的机构知识库建设初期,可以从中筛选如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著、学位论文、研究报告、演示文稿等较为成熟的成果类型入手,研究统一数据定义、结构、分类等标准规范。在成熟运用的基础上,再逐步进行成果类型的补充和标准规范的优化完善,从而实现数据管理的统一有序开展。

3.3技术支撑机制

虽然技术问题不是机构知识库建设与运行的难点,但是在系统平台建设之初,必须确认适合本机构科研管理要求的技术方案。目前,机构知识库建设的主流做法是利用开源软件进行定制和扩展性开发,市场上常见开源软件有DSpace、Cspace、Prints、Fedora等多种类型,且每种类型均有自身的应用市场。此时需要结合本机构的软硬件环境、功能需求、数据规模、现有业务系统状况等多种情况进行分析筛选。再者,不仅要考虑与农业科研机构现有的办公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相关业务系统的兼容性,还要考虑与各系统平台对接时,对机构知识库应用接口、服务封装、数据交换、用户整合等方面的技术规范要求。另外,机构知识库平台应该预留开放的元数据收割接口,支持与开放资源集成揭示系统(例如OpenDOAR)的开放统计与检索接口[7],以及与文献数据库、OA平台、搜索引擎等其他信息服务系统的开放服务接口。

3.4分工协作机制

融入农业科研管理的机构知识库涉及部门人员类型繁多,合理通畅的分工协作机制是机构知识库有效运转的必要条件。研究所、实验室等研究机构是科研成果的生产者,在机构知识库建设中应该是原始数据的输入者。科研处、人事处、知识产权处、办公室等机关职能部门是科研成果的管理考核者,且作为管理部门,权威性较高,在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中可以承担审核把关、需求提出、组织协调、任务分配等职能。而图书馆、网络中心等服务部门,应该主要致力于基础建设和服务拓展等职责,图书馆重点可以从事标准规范制定、数据加工、整合、管理、分析以及宣传推广等工作,网络中心重点可以从事系统建设、维护、网络安全、网络维护等工作。

3.5考核评价机制科研人员向机构

知识库缴存的意愿和态度,以及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都是机构知识库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从科研人员角度看,如果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的荣誉、利益、绩效、升迁等考核与机构知识库直接挂钩,他们的积极主动程度必然会提高;而如果机构知识库只是一个成果存储和展示的功能,科研人员仍然会认为这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工作。从管理服务人员尤其是服务人员角度看,机构知识库建设是一项繁琐、枯燥、长期的纯服务性工作,如果没有合理考核评价激励机制,长期下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会打折扣,这样会直接影响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和服务质量。

4结语

开放获取运动造就了机构知识库的诞生,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机构知识库的发展,而科研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为机构知识库建设融入到科研管理环境中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对于国内农业科研机构而言,机构知识库建设尚处于起步筹建阶段,如何在建设之初摸清现状、对接需求、打牢基础是现实问题也是核心问题。本研究紧紧围绕农业科研管理中面临的难题,从需求分析、功能架构、保障机制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为农业科研领域的机构知识库建设提供了参考。融入农业科研管理的机构知识库建设的问题分析探讨任重而道远,有待结合实践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徐以鸿,朱涛.信息开放获取新平台———机构知识库[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