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防范范文

财务风险防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防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风险防范

第1篇:财务风险防范范文

首先解释一下财务管理的概念,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中的一项工作,它是按照财务管理原则和法规制度进行的财务活动,也是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工作,简而言之就是组织单位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本文以财务管理为抓手,针对财务风险管理和防范机制的建立进行了分析,因为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处理关乎着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特点

第一,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调整为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生产必须及时更新,大力引进新能源和新技术,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形成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组合。[1]第二,企业的筹资渠道更加广阔,由资本筹资转变为无形资产筹资。随着各种金融工具的出现,网上融资也成为一种新的融资渠道,因此企业能够很好地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可以在国际资本市场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除了资金筹集,还有专利权、技术和人才等资源的筹集,这些资源都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找到。第三,高科技的无形资产投资成为企业的新目标,它们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而且非常重视技术创新的投资,所以企业要在研发部门和培训部门加大资金投入。第四,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收益也在增加,企业的市场营销大部分都是倚靠无形资产和售后服务,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品牌效应和对外形象,商誉、专利权和信誉这些资产将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命运。第五,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推行按“智”分配模式,在制定收益分配方案时企业应增加科研和人才培训等部门的运行资金,给予这些部门更大的财务支持。第六,企业的财务指标应参考国际财务指标报告,在处理财务信息时可以利用新兴的网络技术,责令研发部门研发出电子联机报告系统。

三、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可以明确财务规划和财务目标

在企业的经济活动管理中,领导者决策的正确性、日常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和财务信息的及时性都可以在财务管理指标中展现出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进一步认清自身的?l展实际,然后综合自身的有利条件进行财务管理,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因此单位可以根据财务管理指标来制定财务规划,并结合最新的经营状况确立详细的实施目标,只有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企业才能扬长避短,利用优势赢得向前发展的机会。[2]

(二)可以控制管理成本费用

成本费用在单位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控制成本费用,可以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先机,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换而言之,控制成本费用就是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活动的成本消耗,从而逐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

(三)可以提高资金利用率

财务管理应以资金管理为重点内容,提前预算支出资金来确定资金利用方案,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资金浪费。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也要注意掌握资金的流动情况,然后对单位的资金去向进行预测,利用预算手段让资金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同时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这样还可以降低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要加强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加以贯彻,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良,提升资金的流动性,确保企业具备较强的支付能力,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可以协调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般都会制定短期发展目标和长期目标,如何将两者协调起来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会产生影响的。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整合各方信息对企业发展做出分析,然后对财务管理方案进行调整,让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另外,要明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为长期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由此可知财务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工作,还是一项综合性工作。

四、企业财务调控与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因为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以及财务准则的实施,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努力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随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和财务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不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财务风险的加大,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就要积极投身于市场竞争中,学习国际企业的财务管理手段,并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变被动为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做到经营和理财并重,对融资、投资和股利政策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并切实做好财务分析,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调控,具体过程如下:

(一)分离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

自现代金融市场建立以后,财务和会计的分离已成为必然结果。一般大中型公司都有财务部,下级还有会计核算、投资决策和成本管理等分支,各管理阶段相互独立,而且配有专职员工。从融资角度来看,国际租赁也是一种企业筹资形式,境内企业以租赁公司为媒介引进外资和设备,从而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从投资角度来看,我国在国外投资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而且积累了许多经验,因此企业进行跨国投资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该站在国际视角上去分析跨国投资的利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出现,我国企业受到国际环境的制约,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因为参与国际竞争是企业终将面临的形势,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会推动我国财务管理走向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得财务管理国际化趋势愈发显著。

(二)加强对经营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管理

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囊括了很多内容,比如说估算日常的现金流量、确定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时间、预测企业未来的资金需求量,并且要保证能够为日常的经营活动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满足生产需要。为了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力度,企业首先要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如果企业已经存在大量的赊销情况,就要开始严格把关,将付款条件整理清楚,同时还要制定回收政策,确保这些赊借出去的账款能够有效收回。第二步是加强存货管理,对每一种存储在仓库的产品进行管理,想出合理的方式来处理这些余货,尽量寻求最理想的存货余额。第三步是健全财物管理内控制度,通过科学的方式来保证存货的价值,争取赢得最多的存货资金。比如说富国银行运用BPM项目对银行内部的所有文档进行在线归档,文档的保留和销毁对于金融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出错就会出现责任不清的问题,所以说企业对财务进行内控是非常有必要的。现代企业应该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重点内容,让各个职能部门去落实。至于财务管理,最好是使用会计管理方法,对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以及如何降低成本赢得利润进行分析,按照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这三个步骤进行,从而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促进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实现。企业筹资和投资属于财务决策,这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点,财务部门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是如何进行筹资和投资决策。企业在形势下的投资要更加注重投资成本的控制和节约,不仅要考虑到筹资成本和融资风险,还要分析企业在该项目中可能拥有的机会成本和投资价值,从而弥补投资时面临的风险。此外,企业要更加注重资本预算,这对于企业的长期投资具有战略性意义,资本预算就是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反复考量,分析其中潜在风险因素,比如说遇到通货膨胀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等等,最终进行决策的时候要慎之又慎,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投资方案。在投资方式上可以实现多样化,因为现今的金融工具品种非常多,企业可选择的投资范围比较广,投资地域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所以企业要学会审时度势,根据具体的投资项目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另一项财务管理内容就是收益分配,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就是如何选择股利政策,企业发放多少股利,这是财务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决策的,在决策前他们需要衡量积累和发展的关系,同时又要保全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因此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企业需要加强控制和管理,这样才能确保自身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三)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必然产物,而且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这也是催生财务风险的一大因素,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想合理地规避财务风险,首先要做好财务分析,就是通过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变动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就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然后?A测企业的将来的发展趋势。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分析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盈利能力和资金周转情况,从而了解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盈利结构的趋势性。掌握了企业经营和理财结构的缺陷以后,就可以预测这种结构可能出现的变动,然后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新的经济资源结构,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概括来说,财务分析的重点任务就是分析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其次是建立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对现金流量进行预算。编制现金流量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现金流的预算可以起到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的作用,让经营者及早采取有力措施来挽救当前的不利局面。另外,还要建立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于企业来说盈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和发展潜力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赢得经济利益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这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五、结语

第2篇:财务风险防范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的卫生投入重点正从医疗服务等个人卫生服务领域向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转变,国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逐年减少。而医疗市场的竞争却日趋激烈,加上实行药品招标后药品利润空间压缩等因素,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者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但现阶段就这方面问题研究的相对较少,笔者将在本文中,就如何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背景分析

1、宏观风险管理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其竞争策略的变化,造成医疗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只能借助于负债筹资,这些都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造成风险。

2、医院微观风险管理环境不容乐观

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筹资环节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一定的负债有利于降低医院资金成本,与此同时,过度的负债筹资会加大医院的财务风险。在投资环节上,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后,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投资者自身的投资决策能力都会影响投资的最终成败。此外,医保部门监管措施严密、力度加大,医院为此垫付了大量资金,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1、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2、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了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医院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而且要根据本医院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来保证医院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我们国家的医院大多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在实践中难以将医院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同时,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执行不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3、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目前,医院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整体地考虑医院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医院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另外,医院尚未建立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较为欠缺。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客观上存在于医院之外,医院无法对其施加影响或加以控制,但并不意味着医院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首先,医院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医院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医院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营运资金的管理体现于医院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医院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药品材料、往来账款等,一般占医院总资产的30%左右,因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以此为重点。同时,要认识到财务危机通常都是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各种危机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值的不同变化上反映出来。这样,通过观察这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优劣变化,便可以对医院的财务危机发挥监测预警作用。为此,医院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好地监控医院负债状况,有效规避负债运营风险,可以根据各个医院自身特点和负债规模的大小,结合资金运营状况,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建立全程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通过收集有关财务信息,设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医院获得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等敏感性预警指标进行动态跟踪,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经常性监控,在警情扩大或风险发生前及时发出信号,使其充分发挥“警报器”的作用;并通过对医院每一重要决策活动将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进行预先分析测定,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考核医院运营业绩,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合理建议。

3、健全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同时,要辅以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具体说来,首先要成立财务处风险防范小组。风险防范小组成员一般由财务审核、账务处理、票据管理和门急诊、出入院处组长等各个岗位人员组成。其次,风险防范小组要引入流程再造的管理理念,对目前习以为常的财务流程进行梳理,找出重点风险环节和风险控制点,针对性地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并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对医院来说,主要的风险控制点包括财务退费、业务款收缴、病人欠款管理、住院医药费减免等环节,据此需要制定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如《业务收入解缴制度》、《财务收费退费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住院病人费用核改操作规范》等项目。与此同时,还需要设立了与之配套的日常审核和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实践中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4、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事业单位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有效防止财务风险的基础,因此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一点对医院来说也不例外。首先,医院应根据2006年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分别从预算、收入、支出、药品及库存物资和固定资产等方面结合本单位实际境况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具体实施程序。同时,加强对医院经营和决策的管理与分析,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审计再监督职能,在财务部门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原始记录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财务收支审批、成本核算、财务会计分析等制度,足额提取折旧基金、大修理基金、坏账准备金,及时清理应收账款,并切实贯彻执行,从而防范财务风险。

5、加强医院的流动资产管理

医院的流动资产占医院资产的绝大比重,因此是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医疗应收款、应收住院病人医药费、其他应收款则是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转速度快,说明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也强。为了降低这方面的财务风险,要加强住院病人的预交金管理和催交欠费工作,做好各病区、医技科室与收费处对住院病人的收费协调工作,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使病人的欠费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加强对医疗保险费的管理,把医疗保险费的超支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及时清理债权,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及时足额提取“坏账准备”。

医院存货中药品、材料占据比重较大,其周转速度快,则说明药品材料所占用的资金就越少,即医院的速动比率越高、财务风险越低。药品材料管理要遵循“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周转不超过医院财务预警机制制定的天数。超过周转天数应查找原因,减少库存数量,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财产物资部门要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做到账账相符。对于贵重物资设备、药品实行专人管理,建立物资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参考文献】

[1]王晓琴:浅议医院财务风险与预防[J].当代医学,2007(12).

[2]雒敏:试论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

第3篇:财务风险防范范文

关键词: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及汇率风险

1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类型

1.1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

1.2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1.1.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筹资来源结构、币种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来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1.1.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由于受到某种难以预计或控制的因素的影响,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致使投资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

1.1.3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当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收益下降,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信用危机,使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遭受严重损失,最终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导致破产。

1.1.4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水平的不确定变动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调节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杠杆。

2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企业常见财务风险的规避方法不外乎三种: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嫁。

2.1筹资风险防范对策

2.1.1筹资风险的风险回避方法

筹资风险的回避方法主要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筹资方案中进行风险分析,选择风险小的筹资方案,设法回避一些风险较大而且很难把握的筹资活动。

2.1.2筹资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

筹资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就企业筹资来看,要合理进行筹资风险的控制,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筹资策略,合理安排负债比率与结构,实现风险分散化,降低整体筹资方案的风险程度。这是控制筹资风险的关键。这里要强调的是,尽管债务资金越多,企业筹资风险也越大,但那种为避免筹资风险的而拒绝举债的做法也是不恰当的。

2.1.3筹资风险的风险转嫁方法

风险转嫁的目的是将可能由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转由其他人来承担。在企业筹资活动中主要通过保险、寻找借款担保人等方法将部分财务风险转嫁给他人。也可考虑在企业因负债经营失败而陷入财务困境时,通过实施债务重组,将部分债权转换为股权,或通过其他企业优质资产的注入,挽救企业经营不力的局面,从而避免因资不抵债而导致的破产风险。

2.2企业的投资风险

2.2.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风险控制最彻底的方式,采取有效的风险回避措施能够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完全消除某一特定风险来避免损失,而其他风险控制手段仅能通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来减轻风险发生的潜在影响。

2.2.2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在风险发生后减轻损失的程度。损失控制是一种积极的风险控制手段,它可以克服风险回避的种种局限性。根据损失控制的目的区分,损失控制可以区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减轻两种。损失预防是通过强化风险管理,在事先采取措施,阻止风险的发生,这就要求企业在投资决策阶段加强决策的科学性,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来减轻或消除风险发生的机会。而损失减轻则是指在损失发生时或损失发生后,为减轻损失程度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2.2.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企业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以及超过自身承担能力的风险损失,通过若干技术和经济手段转嫁给他人承担的一种措施。这类风险转移方法与风险回避、损失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放弃或中止风险机会,也不是对风险所致的损失采取措施加以改善,而是将损失的责任转移给他人,从而间接降低自身的损失。风险转移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种。保险转移是指投资者向保险公司投保,以缴纳保险费为条件,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非保险转移是指不向保险公司投保,而是用其他途径将风险转移给别人。2.3企业的现金流量风险防范

.现金使用中风险的防范。企业在流动资金运作中往往会出现现金流量缺口。为了防范现金流量缺口的出现给企业带来的临时财务风险,企业应做出现金流量预测,企业的现金预算是财务预算的核心。通过现金预算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并根据企业资产的运用水平决定负债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

2.4企业的利率风险规避方法

利率风险的回避主要是要选择对企业自身有利的利率: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例如企业如果根据现行经济形势判断未来市场利率将上涨,则应该选择固定利率的方法来筹集资金以便锁定成本,在投资活动中在应选择浮动利率债券以便分享未来利率上涨所带来投资收益的增加。反之,如果预期市场利率下跌,则在企业投资活动中应选择浮动利率的债务筹资方式,在投资活动中则应选择固定利率债券,来保证投资收益不受损失。

2.4.1利率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

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要采用损失控制方法来规避利率,主要就是在企业投融资活动中,尽量实现多元化的投融资组合策略。如为避免因企业预期利率失误而造成的利率风险,安排一部分资金通过固定利率方法筹集,另一部分资金浮动利率通过筹集。同样地,在企业投资活动中,一部分资金用于固定利率债券投资,一部分资金用于浮动利率债券投资。这样,无论是市场利率上涨还是下跌,总有一部分增加的投资收益可以弥补投资损失。

2.4.2利率风险的风险转嫁方法

第4篇:财务风险防范范文

        1.在筹资方面,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或有负债形成的风险具隐蔽性,对企业的潜在风险也大。 

        2.在投资方面,部分企业投资决策随意性大。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 

        3.在资金营运方面,存货流动性差,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还要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 

        4.在收益分配上较少考虑资本结构问题。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查。同时,执法人员应更新观念,提高政策水平,深入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在帮助单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监督。转变监督思维方式,从单纯的检查转到帮助企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协调好国家与企事业单位的利益方面来。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不确定性。主要是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关,企业财务管理得当,就能将引发危机的因素在事前一一化解,财务风险便会得到抑制;否则,财务风险便会不期而至。 

        2.危害性。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化解财务风险,致使危机爆发,轻者企业资信等级下降,部分或全部丧失融资能力;重者则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3.与负债经营有关。财务风险主要是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的,因而总与负债相关联。 

        4.与企业发展有关。一般而言,企业举债的目的一者是扩大再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再者就是对外投资,向多元化发展,以期分散经营风险。

        二、财务风险指标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可以通过下列指标综合分析,进行监控。

        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通常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低(<50%),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越高(>1),则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也就越小。

        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一般来讲,周转速度越快,企业的变现能力越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也就越强。

        企业现金流量充裕且现金净流量与短期债务之比越高,说明企业用现金净流量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企业财务状况就越好;反之说明企业支付当期债务的能力就差,企业的财务状况不佳。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具体有如下内容: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环境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

        企业财务活动的复杂性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内部原因。企业的财务活动涉及的问题很多,遍布于企业活动的全过程,企业的财务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

        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防范措施

        但大部分财务风险的形成与企业财务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等有关,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改变陈旧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管理的风尚,重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目标,从大局上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2.努力建立和保持昀优资本结构,合理进行筹资。企业应当调整好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综合权衡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与风险,达到昀优资本结构。 

        3.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降低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订立合同后应跟踪审查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少直接风险损失。 

        4.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搞好投资的概预算,充分考虑到所面临的风险,做好投资项目现金流量预测。 

        5.加强流动资金管理。加快现金周转速度,控制现金持有规模。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工作,并提高信用分析能力,控制应收账款规模。

        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分配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企业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

        1.全员风险管理。财务风险不但与企业的负债和投资有关外,而且与企业的经营有关。实行全员风险管理机制,就是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职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企业应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该系统不仅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第5篇:财务风险防范范文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一、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

从财务角度来看企业的收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经营收益。经营收益=经营收入-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2、经常收益。经常收益=经营收益-财务费用;3、期间收益。期间收益=经常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因为企业在经营收益为负的情况下还须承担归还债务利息的责任。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则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的。如果三个层次的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因种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给财务状况造成的不确定性,进而使财务产生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将财务风险划分为五个方面:

1、筹资风险。指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资金来源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2、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

3、现金流量风险。指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

4、连带财务风险。指一个企业以自己的财产为另一个企业的经济合同进行担保,因另一个企业有可能届时无法履行合同,而本企业必须依法承担连带的偿付义务,从而给本企业将来的财务成果造成的不确定性。

5、外汇风险。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

三、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当债务资本比率较高时,投资者将负担较多的债务成本,并经受较多的负债作用所引起的收益变动的冲击,从而加大财务风险;反之,当债务资本比率较低时,财务风险就小。

1、企业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企业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这种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

2、企业资产流动性弱。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企业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这些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的变成现实的,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3、企业财务决策失误导致经营管理不善。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增大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通常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4、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各种不同财务风险的产生。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两个原因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它们的出现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而后两个原因虽然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间接原因,但是一旦发生,给企业带来的却是致命的打击,因此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企业如何防范财务风险

1、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引起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本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应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以此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为自身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

2、进行多角经营,分散投资风险。即将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这样就能使各个盈利和亏损程度不同的投资项目互相弥补,减少风险。这种分散风险的思想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这种防范方法还需要企业管理者的谨慎行事。

3、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由于企业某项投资项目的周期长、成本高,如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等,虽然其使企业实现的经营成果较好,但是却使企业的资金紧张,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情况的恶化最终会导致财务危机。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实时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政策,及时收回各种款项,同时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对资金的需求。

4、健全财务风险机制。财务风险机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功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也是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企业在对某一方案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运用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法等,制定留有余地的管理办法,保证发生意外时企业能有效应对;(2)对财务运行过程进行事中控制。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计算、监控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现的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态的发展,将风险降到可以控制的程度,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如研究赊销账款的情况,确定回收办法,加速资金回笼;(3)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应及时消化处理,若长期挂账,势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

5、实施弹性财务控制。我国大多数企业制定财务计划时,都是作固定预算。当有预算外的情况出现时,整个预算就被打乱了,财务活动处于失控状态,通过预算进行财务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弹性预算是针对经营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不确定性,在作预算时就给可能发生的情况留有余地。预算不是针对一个预测量,而是针对一定范围的预算量,实施起来有伸缩性,可以对一定范围内的不确定性给予预测和防范。特别是信息时代,各种要素的变化较大,要求我们在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6、加强财务监督与审计。企业中各关系人的利益不同,对风险的喜好程度也不同。监督是一种有效防范风险的机制。对股东来说,设置一个财务监督部门或一套财务管理体系,可以防止经理利用股东资本去冒高风险或不重视防范风险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在设置财务监督体制时,最主要的是保持监督和经营的相对独立。一般来说,监督应直属于股东大会,与董事会平行,这样才能保证监督的力度和效果。财务监督部门对企业制定规划,选贤任能,组织企业财务与会计工作,进行方案决策,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步上新台阶。

总之,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个复杂的问题,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全面分析各种不同风险产生的原因,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德武.财务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6篇:财务风险防范范文

第一,客观性指的是企业的各类经营活动之中,财务活动将会存在两种带有可能性的结果:实现预期的收益目标以及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目标。这便表示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全民性指的是财务风险存在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不管进行到财务活动的哪个步骤,都会存在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第三,不确定性指的是因为财务活动受许多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是不断在发生变化的,所以进行财务活动前并不能确定财务风险的强度,也不能预测将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损失。

第四,共存性指的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项风险和收益并存的活动。同时,一般的规律是风险越大则收益越大,反之来说,风险越小则收益越小。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1.是企业实收资本不到位。

企业一般来说都是依靠贷款起步,从成立之初就会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从目前一些企业的财务结构来看,大多数都存在着资产负债率比较高,短期偿债能力差以及有过多银行贷款的问题。由于资金不够,流动资金较为紧张,必然会导致企业的各种投资,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2.企业自我积累机制的缺乏。

一般随着企业不断的规模扩大,会要求其不断补充流动资本,一次来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企业都缺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两星循环机制。一方面的原因是股东的资本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企业的分红比例失调的问题,很多企业至今仍然采用先进分红的形式,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企业留存利润少,净资产难以明显增长,同时导致企业所需要的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3.企业自身的不善经营。

很多企业一般都存在着投资过猛,规模扩张过快的问题。这样便导致了奇特不能满足日渐增加的资金需求。为了满足投资需求,将会引起企业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

4.积压产品,资金沉淀。

一部分企业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其缺乏较为知名或者是具有品牌效应的产品。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积压在库,导致流动资金的沉淀,企业无法增加收入;同时也导致奇特的资金周转利用率变低,使资金成本增加,产生不合理的债务。

三、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同样比较复杂,这是让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宏观原因。外部环境对于企业内部来说,是无法准确地测定估算的,同时也是无法改变的。具体的表现便是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进行科学且准确地预测,无法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因此造成财务风险。

2.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财务活动是必然存在的。同时,只要有财务活动,财务风险也必然存在。这是由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决定的。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片面地认为不会发生财务风险,其不能主动地在事先进行风险管理相关活动,并且未能把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机制当成日常工作进程。

3.财务决策的失误。

在实际上,企业的财务管理者会因为虚假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作出错误的估测,从而导致企业形成较大的财务风险隐患。只有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决策都是科学客观的,才会有可能避免财务决策的失误,同时也能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

4.企业财务关系凌乱。

企业不能正常和谐地经营,造成的财务关系紊乱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企业有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特点,公司的管理人员可能会存在为了自身利益而牺牲所有者利益的情况,从而造成经营管理不合理。不良的经营管理方式也会让财务管理活动受到影响。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将会产生资金的管理、使用以及分配不合理、不明确的状况。

5.不健全的财务监管机制。

目前,政府各级部门均已建立资产监管部门,但是由于政府的客观原因,会影响甚至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从外部原因上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其次,企业自身的监管机制也还不够健全,没有合理科学的企业监管以及考核机制。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企业需要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应该针对财务风险的可能性树立争取的风险意识,承认风险存在的可能性,这样才有正确应对风险的发生。其次,企业需要在市场引导的基础上,建立并健全合适的风险防范机制和财务监管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建立适合企业经营状况的规避风险举措,并且有效地实施起来。让企业完备风险机制,对生产经营之中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

2.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是用真实的外部环境信息作为基础,结合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来保证企业管理的合理有序,以及财务流通的可靠安全性。这样还能为财务预警提供有利的资料,让管理着及时了解到真是的财务状况,同时也能做出相对而言最合理的决策,把财务预警能有合理利用起来。为了保障风险预警系统的有力实施,企业需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将财务运作的过程强化管理和控制。

3.强化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提高决策管理水平。

首先需要建立短期的财务管理系统和预警系统,这样主要是针对企业现金的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和监督,通过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产生的状况来进行合理有效的比较和分析,为企业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其次,建立长期的财务管理系统和预警系统,这样则是针对以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作为指标的体系,有利于简称最适合企业特点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合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最后,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是一个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最为有效合理的方式。同时,也需要注意到控制企业财务内部管理人员不应该流动性过大,这样能有效避免财务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

五、结语

第7篇:财务风险防范范文

关键词:钢铁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及预防

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钢铁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不断的加剧,因此,财务风险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2008年后,全球的经济危机使我国的钢铁企业面临着重大的挑战,钢价的不断下降,产品的出厂价低于固定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在2009年之后,中国的经济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着,也是钢铁行业的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形势下钢铁企业应该认清局势,全面的对企业发展的方向进行掌控,能对大环境下的企业的经济情况进行有效的剖析,全面的了解钢材产能的告诉释放与需求增长缓慢的不相匹配的情况,认识到市场持续供大于求的局面,在钢材价格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也能全面的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时,就要求钢铁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从而能进行防范和预防,能真正的从实际出发,真正的规避在市场竞争中的财务风险,保证钢铁企业能不断的发展和壮大。钢铁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障钢铁企业的经济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切实的保障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钢铁企业防范财务风险也是国家经济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钢铁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的种类

(一)钢铁企业投资风险的具体表现

在钢铁企业的财务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投资风险是财务风险中较为常见的风险之一。投资风险主要是指钢铁企业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分进行的投资项目,而最终的收益和最初设定的收益有一定的差距,或者不能得到收益,会给钢铁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造成钢铁企业的投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者在进行投资规划的过程中,不能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市场的情况,形成了错误的投资方向。在另一方面,发现投资项目出现错误的时候,不能及时的予以改正,造成损失时不能切实的承担责任,使得钢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投资风险,造成投资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出现的不同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收益。一般的情况下,钢铁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越多,就会使实际的投资结果出现不同情况的可能性就越大,使得投资的风险越大,导致投资的实际收益与预期的收益产生一定的差距。任何投资都是会有一定的风险的,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钢铁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市场的最新消息,能尽可能的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部分风险,能切实的在企业投资的过程中,使企业赢得最大的收益。

(二)钢铁企业筹资风险的具体表现

在钢铁企业的财务经济发展过程中,另一项重要风险要素就是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预算部门对钢铁产品生产的成本预算不合理,不能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或者是不能对钢铁企业自身的生产和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做出准确的预算,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一旦出现筹资风险,就会使企业的财务出现风险,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的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举债经营,会对盈利情况产生影响,使企业陷入一个很艰难的情境中。

(三)钢铁企业经营风险的具体表现

钢铁企业的在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还有重要的一项就是经营中的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对市场的发展保持着准确的分析,就会严重的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不能促进钢铁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钢铁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是指生产的过程中,发展的指向不明确,不能很明确的进行市场动态的分析,使得钢铁企业生产不足或过剩,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除了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能正确的认识到产品的市场,另一方面,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需要的材料和燃料的市场价格情况,也是控制企业发展的重要的前提和条件,2013年,全球的经济弱势复苏,国内的经济发展缓慢,钢铁行业运行较为艰难,发展的不温不火,供需的矛盾日益激化,行业的收益情况一直不甚乐观。钢铁产业的产量处于历史的高位,但是在2008年以后,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而且刚才的出口情况一超过预期的增长,此外,大部分的钢铁企业的分销渠道都以经销商为主,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这些原因,都给钢铁企业造成了财务上的风险,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的经营的顺利发展,必须加强对市场情况的严格的监控,真正的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钢铁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危机

(一)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财务风险

钢铁企业目前最大的风险是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由此引起的政策风险是当前钢铁业的主要风险。钢铁行业由于需求的拉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此也埋下了钢铁行业更大的风险。产能过剩使企业产品滞销、价格下跌、库存增加、盈利能力下降,致使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钢铁产业布局不合理,生产企业相对集中、生产地与产品需求地不匹配,造成过度竞争、物流成本增加;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产品仍需进口,大众产品过度竞争、消耗能源。为避免企业出现上述财务风险,企业在投资时应充分考虑国家的政策引导,充分考虑目前行业产能布局、产品结构的合理研发储备,避免投资的政策风险。目前国家在控制钢铁产能过剩手段上,采取核准制和名单制,企业在做投资计划前,应充分研究国家产业政策,避免踩到政策地雷。

(二)生产成本上涨和产品销售价格下跌造成财务风险

钢铁行业生产成本面临着上涨和产品销售价格下跌是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随着国家在环保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钢铁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也在提高,使得产品生产成本不降反升,而且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水资源成本的提高、物流成本的提高,制约钢铁生产成本降低的因素在增加,但反之,由于产能过剩,企业过度竞争,使得钢铁产品销售价格不断降低,建筑线材从原来最高的6500元/吨左右降到目前的4000元/吨左右,200系列不锈钢热轧板从原来的9800元/吨降到目前的7500元/吨,产品销售价格都出现了较大的降幅,产品降价和盈利能力降低是钢铁行业面临的重大财务风险。

(三)资金筹措、分配不合理造成的财务风险

钢铁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资金需求大,所以资金筹措和合理分配资金,是决定钢铁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钢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原材料占用资金多,这两大因素决定了钢铁行业资金需求巨大。资金筹资渠道的错误、融资成本控制的不得当以及资金的分配的不合理都会给企业财务造成风险。

三、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

(一)从整体体制方面进行改进

要想真正的使我国的钢铁企业避免和防范财务风险,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切实的对企业整体机制方面进行全面的改进。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还要真正的不断的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能切实的使企业的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创新和改革,能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不断的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财务人员能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情况,为企业制定一个合理的财务制度,能切实的根据企业的情况不断的完善开支和预算之间的关系,能使资金分配的更加的合理。在另外一方面,钢铁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家对钢铁企业大力的扶持,使得钢铁企业必须加强对整体体制和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真正的实现避免和防范财务风险。另外,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机制,使经营者在竞争的过程中,能切实的把风险落实到个人,能真正的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使企业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能真正的在钢铁企业的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切实的考虑到全部的客观环境的影响,调动企业员工的防范风险的积极性,真正的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二)从改善企业资金结构方面进行改进

钢铁企业要想切实的防范财务风险,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就要加强改善企业资金的结构。例如,钢铁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要对将要投资的项目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能在最大程度上发现风险并降低风险,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强化企业的监督制度,能不断的依据实际情况,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能做到计划生产,避免造成产品不足或过剩积压的现象出现,能不断的坚持科学生产,引领钢铁企业不断向上积极的发展和进步,能促进企业不断的可持续的发展。而且,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投资资金很大,收益却在不断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就会造成企业负债的增加,使得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造成总体的财务情况失控。此,要根据企业资产的情况,合理的改善资金的结构,使资金的使用流动情况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能真正的进行灵活的安排,能切实的加强资金监控系统,,能使企业的资金的流动情况和经营情况能会促进企业的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不断的健全内部的管理制度,能全面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能保证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情况下,全面提高企业效益,防范出现企业的财务风险,全面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三)从控制原材料价格方面入手,进行改进

我国的钢铁企业,要想全面的防范财务风险,另一重要的方式就是要全面的控制原材料的价格。由于我国钢铁企业的铁矿石原料大多都是进口的,在很大程度上,我国的钢铁企业不能决定定价,因此,要想严格的对原材料的价格进行有效的控制,就要不断的对市场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预算,在原材料的价格对企业的起到一定的影响时,要加强实施补救措施。

钢铁企业在进行原材料采购的过程中,要充分对市场情况的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尽可能在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小的情况下进行采购,能保证以最低的价格采购钢铁生产的原材料,能真正的促进企业以较低的价格购入,以较高的价格卖出,的增加企业的收益。在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中国采购一些合格的,质量较好的铁矿石,来满足生产的需要,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减少企业的支出,全面提高钢铁企业的利润,从而降低钢铁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钢铁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钢铁企业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切实的加强整体的管理,加强对财务的管理,对于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监督,真正的预防财务风险的产生。要切实的加强对市场经济情况的了解和掌握,真正的防范风险的产生,全面增强企业的效益,促进企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能真正的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切实的解决财务方面出现的问题,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预防。能全面的对企业的内部情况造成财务风险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分析,对钢铁企业的整体的体制进行改革,全面的改善企业的资金结构,控制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不断的对原材料价格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资金的支出,切实的降低钢铁企业的财务风险,保证能全面的实现经济的效益和社会的效益,促进钢铁企业的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丹.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9

[2]李国发.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东岳论丛,2007.8

[3]魏林斌.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J].冶金财会,2010.1

[4]张晶,张明丽.浅析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J].冶金财会, 2011.9

[5]左英.论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3

[6]李翠玲.浅谈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学术理论,2010.7

第8篇:财务风险防范范文

关键词: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引言

现代商业经济的高度繁荣在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多丰富、具有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管理行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财务行为的多样性和内部治理行为的复杂性。融资、投资、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企业的财务活动充斥着各色各异的财务风险,而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控则为企业应对这些风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内控管理是对企业内部各种财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活动,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目的,通过计划、协调、控制、分配、考核等多种手段合理调度企业资源,最终完成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有效的内控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提升自身内部管理效益,增强风险抵御防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

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

(一)内控管理现状

1.内控意识不足

当前不少企业在内控管理和建设上存在实施效果不理想、人员荒芜、推进过程遭遇各部门抵制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内控意识不足是导致企业内控建设和管理停滞不前甚至逐渐荒废的首要原因。许多企业领导者只重视看得见的“硬实力”,对市场开发、营销推广等业绩关心备至,却对为这些业绩完成创造条件的“软环境”建设视而不见,企业的人力和资源过多向外向性部门倾斜,内控建设经费和人手偏弱,难以跟上企业迅猛发展和高速扩张的步伐,成为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短板。

2.内控环境建设不到位

内控环境应由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卓越有效的执行力等构成,给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声的关怀和保障。然而在当前具体的企业实践中,不少企业的内控环境建设不尽人意,如组织机构不给力,或缺乏机构而无人领导,或依附于财务部门下难以一展拳脚,丧失应有的企业地位和尊重;内控机制不完善,企业的计划、设计、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环节缺乏完备的制度覆盖,管理漏洞比比皆是,生产浪费、库件遗失等现象难以遏制;某些企业因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导致上面的政策被下面念歪了经,适得其反。

3.信息沟通不畅

畅通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是企业各项指令正确下达并被贯彻执行的基本保证,也是企业获取内部信息、掌握生产经营状况的前提条件。然而,当前一些企业内部却存在信息拥堵、沟通不畅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信息社会下企业所应付和处理的信息量过大导致信息壅塞而产生沟通不畅,更多的却是企业内部沟通意识不足、上层自我意识浓厚、部门受利己主义驱动导致的自我封闭等内部因素,此外信息传递与处理手段的落后也是造成企业信息沟通不畅的一个重要因素。

4.内部监督缺位

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以评判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性,查找内部控制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和管理。内部监督是企业内部多重防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在企业实践中这重要的一环却经常被忽视和遗忘,不少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没有建立起明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无从发挥作用。一些企业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缺乏内省式的责任追究,致使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安全的风险因素和管理漏洞一再侵蚀企业本身,甚至酿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财务风险防范现状

1.防范意识不强,财务风险隐藏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

个性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到来,在为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现代企业面临较以往企业更为严峻激烈的挑战和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企业生产面临着各种交织缠绕的风险因素,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水平显著上升。然而,在这本应谨慎经营、小心翼翼的环境中,仍有不少企业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自我膨胀、自我迷信,罔顾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因素,将企业置于风险环伺的危险境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企业信用体系的缺失、自身管理的疏失等又加剧了这种风险变为现实损失的可能性,而高度激烈的竞争市场和被逐渐垄断的客户群则增加了企业失利后翻盘的难度,因此面对财务风险应谨慎而为。

2.风险机制形同虚设,难以抑制企业盲目性生产驱动

在市场竞争高度激化而财务风险无处不在的今天,没有建立风险机制的企业就如同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的裸机,在病毒肆虐和黑客充斥的世界中危险前行。不少企业缺乏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在重大财务活动诸如投资、融资等上,没有经过必要的风险论证阶段,盲目上马各项投资项目,或不顾企业自身偿债能力肆意扩大融资规模,最终惨淡收场;对一些在建或在营项目没有进行风险监控,致使项目中途夭折;缺乏必要的风险应急和预警机制,在财务风险迫近时无法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手段而只能束手待毙或仓皇应对而致使损失扩大。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警醒性

确保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健康有序运转,提供更为全面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不仅是企业自身应对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也是会计规章制度对企业的硬性规定。企业领导者和管理层应从思想上惊醒起来,摒弃对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错误认识,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认真看待和重视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提高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在企业的管理地位,自上而下推动内控建设和财务风险防范在企业内部的宣传和学习,通过构建共同的价值观体系营造出规范有序、安全可靠的企业财务运营管理氛围。

(二)健全内控管理,筑起坚实的内部屏障

首先,企业应筑起坚实的组织保障。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外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以企业战略管理层为核心,吸纳各部门负责人和子公司负责人加入,提高内控建设的管理地位,减少实施阻力。其次,应健全内控管理机制。内控管理机制应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设计,在对企业进行认真研究和剖析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和各部门的全覆盖,堵住管理漏洞,防范财务风险。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提倡纵向、横向之间的平等沟通和交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降低信息处理的人力成本和失真率,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最后,加强审计监督。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创新审计方法,完善问询机制和追责机制,强化对企业内部的二次管理。

(三)构建多重安全的财务风险智能防御机制

首先,建立财务风险特征库。在对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风险识别和预判系统,筛选过滤企业财务行为和生态环境中的风险因素,依据评级标准进行风险定级,归入风险特征库加以管理,加强对核心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其次,强化财务风险扫描和监控能力。对企业生产进行中的财务行为,尤其是重大财务行为,及时进行风险扫描和评估,加强对后续行为的监控和防范。最后,提高风险应急处理能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通过引进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模拟企业遭遇财务风险时的行为状况,研究制订应急预案,提高风险应急处理能力。

(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高素质、高效率的人力资源团队是确保企业内控建设和财务风险防范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企业应加强对内控建设和财务风险防范的人力资源建设,选聘和吸收优秀的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人才,加强对企业内部骨干员工的重点、定向培养,建立人才梯队,充实人才储备。企业应重视对核心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内控管理和风险防控的专家库,严格控制专家库的选拔标准和管理标准。同时,做好人才培养的后勤管理工作,健全薪资福利、期权鼓励等人才激励措施,通过合理配置物质刺激与精神奖励,提高人才黏性和归属感。

四、结论

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控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管理层需做好长期建设的思想准备,提高意识,完善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雪鹏.初探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J].中国外资,2013(05).

第9篇:财务风险防范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建筑业市场的需求愈加旺盛,加之较低的准入门槛使得建筑企业数量剧增,建筑业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因此,建筑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加剧,影响其健康持续发展。建筑企业是集技术、资金和劳动力为一体的企业,由于其成本预算、生产周期、成本预算、账款结算等方面都与其他行业的企业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行业的特殊性也增加了其财务风险的复杂性,加之我国企业尤其是建筑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不完善,表明了加强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转“危”为机,稳定其正常的经营运作,甚至对整个建筑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二、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不确定性因素

(1)宏观政策影响。第一,国家对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调控对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到建筑行业的整体市场容量。第二,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利率的变动可能会增加建筑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因垫付资金而引发的资金风险。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也会牵涉到建筑行业产业链的下游产业,如房地产开发等产业的资金筹集压力可能会传导给建筑企业。我国有很多建筑企业从事承接跨国工程项目,工程款以外币进行结算,因此建筑企业的收入也会受到国际金融市场震荡所带来的汇率波动的影响,引发货币汇兑损失风险。

(2)建筑原材料价格波动。我国建筑企业一直以来都对建筑材料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当钢铁、水泥制造业等行业发展形势震荡,原材料价格上涨,那么建筑企业就会遭受冲击,面临巨大风险。

(3)劳动力价格变动。人工费是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中占较大比例的费用,在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建筑企业施工成本,造成成本超出预算的风险。

(4)建筑业市场不规范。我国建筑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绝大部分建筑企业经营活动也是集中于建筑施工单方面,本身建筑市场资源有限。同时,建筑业市场管理不规范,市场恶性竞争激烈。建筑企业在投标阶段和审阅签订合同阶段同时受业主单位和对手企业两头压制,存在低价中标、串标等恶性竞争行为和不平等合同签订现象,致使企业项目成本过高,严重压榨了企业正常的利润,造成建筑企业经营效益低下,利润率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潜力不足。

(5)税收征管风险。一些建材市场管理极其不规范,进行材料采购时无法及时获取发票,甚至存在虚假发票的现象,抑或是由于建筑企业资金短缺,未能清付材料款,导致企业财务部门难以及时获取采购发票进行登账,无从保证记账原始凭证的真实性,由此扰乱了建筑企业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进而对建筑企业纳税管理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二)建筑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1)我国建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行粗放式生产经营模式,盲目追求高经济效益,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等错误的观念导致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大多不健全,难以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与规避。许多建筑企业之间关系不清晰,往来账款混乱。建筑企业集团总部与下属子公司之间的财务关系与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都十分混乱,企业人员不遵循制度办事,不同部门之间、管理层与下级之间也是权责不清,中高管理层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权利过大,项目负责人独立权过大,这都导致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权责的严重失衡,存在重大财务隐患。

(2)建筑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与监管不到位。根据我国《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的要求,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要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部的分散化设置使得财务管理权力被过度下放至项目部经理。项目部资金使用审批流程十分不规范,并且资金损失追究制度缺失,无从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导致资金使用率低下。建筑企业监管与内控制度不力,重钱不重物,引发严重的资产流失。

(3)会计信息失真。建筑企业具有极大的分散化特点,工程项目部分布在各国各省,集团总部难以对下设分公司和项目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因此,地域性的差异给建筑企业的会计正常核算造成了滞后性和差异化的弊端。如许多建筑企业的集团总部和下属分公司的会计科目设置不一致,致使往来科目核算繁琐或造成差错。会计核算不及时、不准确,资金使用审批程序不规范,预算控制不力等,都会带来财务风险。

(三)建筑企业资金使用与管控不严

(1)资金使用监督不力。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权力的分散化必然导致集团总部无法对下设分公司和项目部的资金流转和安全性进行动态追踪,而现金等资金管理无从监督则会导致资金短缺或资金闲置的弊端,既影响施工项目的进展,也不利于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样,建筑集团公司无法从整体上对资金的运行进行有效控制,资金的分散化极大影响了集团总部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2)建筑企业以垫付资金运行项目。建筑工程项目时间跨度大,行业特点决定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期间需垫付大量物资与资金来维持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待竣工手续完成后才能进行工程结算。大量资金占用易导致建筑企业资金短缺、存货大量积压,周转率低,降低企业资金变现能力和资金回笼能力,丧失了对外投资增加收入的可能性,削弱了企业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

(3)业主拖欠款项现象普遍严重。业主拖欠工程款项是将自身的投资风险转移到了建筑企业身上。由于应收账款回收时间和金额上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所以业主单位拖欠过多项目结算款项,容易造成应收账款周转缓慢、回收困难和资金呆滞。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没有清欠,会使建筑企业面临坏账损失的风险,影响其必要的资金周转。

(4)成本费用分析控制不佳。建筑企业财务对工程的成本费用预算控制环节薄弱,在承接工程项目时,未对其进行全面的成本费用变动分析。并且,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缺乏对成本费用的严格控制和考核反馈,没有对下设项目部的间接费用发生进行核算和控制。对成本控制缺少核定的计划指标据以对实际成本进行对照,大多表现出事后控制的现象,使得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过低,行业利润率整体偏低,利润空间小,难以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甚至会带来成本亏损的风险。

(5)建筑企业对外投资产生财务风险。一些建筑企业为了增加除主营业务以外的额外收入,选择对外进行项目投资。但是企业对于投资项目的投资成本费用及预期收益估算不准确,或者投资对象发生变故,使得投资收益背离了预先测算的财务目标,就会产生投资风险。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是由外部和内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就此将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提出对策建议。

三、我国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对我国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应该牢牢把握建筑业自身的行业特点、行业发展现状和财务风险的特征,分析建筑企业主要财务风险的内容及其成因,从风险识别、分析、应对等方面出发提出科学化的防范对策。本文将从建筑企业外部影响因素、财务活动、内部管理控制与决策以及会计人员因素等层面进行阐述。

(一)识别与确认外部风险影响因素

(1)我国建筑企业应密切关注我国经济政策与市场供需的变化,深入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财务环境。

(2)建筑企业应建立项目财务风险评估机制,提高法律意识。在企业项目初始阶段,应成立相关部门专门研究分析项目投资可能存在的风险,确定企业是否参与投标竞标。对于业主单位资金不足,需要企业自己垫付大量资金的项目、业主单位信誉不佳、拖欠工款的项目、预测亏损的项目以及合同附带不合理条件和重大漏洞的项目都不应承接,从源头遏制财务风险发生。

(3)汇率变动风险防范。经营跨国项目的建筑企业与业主单位签订合同时可以协定使用固定汇率或者一个合理的汇率浮动范围进行工程款的结算,当汇率变动超过该范围时,企业可向对方索赔。当然,企业应尽可能地平衡以外币结算的债权和债务,使双方风险可以互抵。

(4)加强建筑企业财务活动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即注册会计师对建筑企业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查评价,保证企业会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政府监督即财政、税务、证券等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其履行法定职责并给予建议和教育,减少今后财务风险发生的损失。

(二)事前风险规避控制

(1)投标风险防范。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审慎承接项目。建筑企业应对项目文件认真解读,严格衡量项目成本与效益。对于不符合企业经营效益原则和附加不平等条件的项目不予承接。

(2)合同风险防范。要求项目人员提高法律意识,认真研读分析合同文本,规避合同中潜在的不利于自身正当权益的风险。对合同洽商、审阅、核准等环节的人员与权力进行分立,以达到制约的效果,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合同风险的发生。

(3)收入确认风险防范。准确计算合同成本,对尚未完成的合同发生的实际成本应及时、准确地分析判断。

(三)加强筹资、投资、资金管理、收益分配风险防范

(1)筹资风险防范。建筑企业在借入资金前应充分考虑筹资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筹资成本费用需与企业可承担的负债能力和清偿能力相匹配。要考虑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评估其与贷款利率的大小关系,保证按期清偿债务,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效益。

(2)投资风险防范。建筑企业在利用闲置资金对外投资时,应当全面分析投资成本费用、投资收益报酬率、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与风险性、投资对象的信誉等方面并执行监督,以确保预算投资收益与实际结果不背离,减少投资风险。

(3)资金管理风险防范。可分为资金短缺风险的防范、资金回收风险的防范和资金使用风险的防范。

①资金短缺风险防范。我国建筑企业对资金需求量大,需要资金流通速度快,因此建筑企业可以建立资金统一调度体系,设置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大型建筑企业可以设立内部银行,集中开户,统一管理,规范资金结算散乱的现象,减少企业资金短缺,提高资金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②资金回收风险防范。建筑企业应保持与往来账款对象的良好关系,财务部门应当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在策略上,根据不同单位信用状况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成立应收账款清欠小组,定期清理欠账,以减少坏账损失发生的概率,在会计准则合理范围内计提坏账准备金,弥补部分坏账造成的损失。

③资金使用风险防范。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建筑企业总部财务对于下设项目部门的资金使用难以监控,因此企业应强化资金预算控制,规范资金划拨、审批流程制度,统一将资金收支并入网上银行,控制各下属单位使用资金采购付款产生的财务风险。建筑企业应定期对资产结构进行考量,盘活存量资产,对于闲置资产应尽快处理,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变卖资金用以清偿债务。

(4)收益分配风险防范。建筑企业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利润分配方式是减少收益分配风险的有效途径。要结合企业未来发展需求与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利益等方面因素综合衡量。尽量减少现金的分配,以分配收益转增实收资本为主,提高企业的经营发展能力。

(四)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