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多媒体非常发达的时代,阅读仍然是吸收信息、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
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世界各国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中主要的目标之一,因为阅读能力的优劣将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学习能力。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初中华文科课程纲要于2000年完成修订工作。新初中华文科课程纲要从“听话能力”、“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基本知识与应用”六个方面提出教学要求,以达致有效地学习语文,使用规范的语文进行听、说、读、写及具备健康的审美情趣与文艺鉴赏能力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中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制订于2001年。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属于阶段目标的第四学段(7~9年级)。此学段与其他学段的目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此学段同样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教学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和协调发展。
一、两国初中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要求
(一)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初中华文科课程纲要的阅读教学要求如下:
1.掌握略读、精读的方法。
2.养成默读的习惯,注意阅读的速度。
3.能朗读和背诵课文一些精彩片断。
4.阅读一般文章,能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
5.阅读文言文,能了解基本内容,能背诵一些著名的古代诗文。
6.对各种文学样式,能有基本的欣赏能力。
7.对中华文学有基本的认识。
8.能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9.能熟练地使用字典和词典。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二)中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阅读教学要求如下: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二、两国初中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要求对比
从整体上来看,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初中华文科课程纲要(简称马华课纲)的阅读教学要求共有10项,而中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新课标)则有15项阅读教学要求。
马华课纲和新课标都强调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得法,就能从读物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得到多方面的收益,取得阅读的最佳效果。两者在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都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指点学生阅读的门径。从阅读对象来说,是使学生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从阅读目的来说,是使学生能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这是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目的。
两者都强调朗读与默读教学,这体现了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基本理念。朗读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默读则能真切地体验文章的情感,感悟文章的内涵,与作者、文中人物“三心相通”,自然积淀丰富的情感,自然能读出自己的“情”,传递出自己的“感”。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对谁在阅读、阅读什么、怎么样阅读、如何阅读、如何培养阅读一系列的问题提出比马华课纲更具体的教学要求。分析如下:
(一)阅读教学注重以学生为本
新课标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应该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学生(读者)为中心。因此,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能自主学习不同的文体、不同的阅读材料如何使用适当的阅读法,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作品的阐释、评价和质疑。新课标阅读教学注重阅读系统中的“三心关系”,即作家、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重要关系。
(二)自我欣赏及品味文学作品
新课标提出“欣赏”与“品味”文学作品,希望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和“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学生可以根据美学标准或道德价值标准对文学作品给予评价,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社会环境,欣赏作品中体现的美学观点和情感价值标准,从中获得审美体验,起到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
(三)阅读量具体化,着重累积过程
阅读教学应该重视累积过程。它需要依靠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方能扩大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语文学习累积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因此,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强调阅读总量的具体要求,如希望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是新课标对初中生语文阅读量的基本要求。新课标规定阅读有一定的数量,从而语文水平、学生视野、思考能力等也能慢慢提高。
(四)重视诵读在阅读过程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和“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规定不但要求学生诵读,还需诵读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就是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烂熟于心,不期然而然地背诵出来。诵读以朗读为基础,即要大声读,通过对作者喉舌筋肉活动技巧的模仿,在身、心两方面留下痕迹,使文章词句甚至意蕴从口中心中自然表达出来。它能加深理解和体验,进而体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三、马来西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马来西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可进行两项改进策略:
(一)要树立大阅读教学观
马来西亚初中语文课纲改革中的阅读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途径,可以参考中国新课标的大阅读教学观。阅读教学的目标,核心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大阅读教学观下的阅读教学目标,应当包括三个维度。除了知识、能力的目标之外,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和过程、方法、习惯的目标。一旦培植了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根基。培养阅读习惯更是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阅读习惯决定着阅读的品位、能力和质量。由于时代的需要,马来西亚初中语文应提出“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阅读目标。
阅读教学的内容应放到大阅读教学观下审视:教科书是基本的、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唯一及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的内容不应囿于教科书。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可在课中穿插阅读相关文章,并指导学生课后开展拓展性阅读。
大阅读教学观主张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开放。各地区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鲜活的语文课程资源,是不断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中,学语文,用语文,要持续地开展课外阅读。学生可在自主的、大量的阅读中完成初中26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二)要树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的基本理念
马来西亚初中语文课纲改革中的阅读教学,应参考中国新课标牢固树立学生是阅读教学主体的思想。对话的参与者虽是教师和学生,但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更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前提,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学生应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自行阅读。在对话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然后才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讲出真诚感受、真正体验、真实理解,才可能达到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效果。阅读教学要通过一次次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进行。它不仅是解读文本,而且要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其中包括: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渐文化积淀等实践价值。
结语
马来西亚和中国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要求都是处在教育大改革的环境下进行改革,所以有可比性及借鉴性。相对马来西亚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要求,中国新课标的阅读教学要求是富有借鉴性的,需要吸取其阅读教学要求的长处持续改进。因此,通过对两国初中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要求的对比分析,可为马来西亚未来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改进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马来西亚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课程局.马来西亚华文独中初中华文科课程纲要(2000年修订)[S].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课程局,2000.
[3]贡如云.语文教学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4]王松泉.语文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魏传宪.语文教学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初中语文 审美教育 教学活动 问题 对策初中语文,是初中语文教育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科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结构较为清晰,内容层次较多,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审美系统。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初中语文课本中包含了许多民族与国家的文学作品,包含着许多审美方法与要求,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有很大的意义。然而,许多教师没有重视起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因此,笔者选择初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问题分析审美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下面,我们就来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诗歌与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教学内容中,老师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审美态度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讲,初中语文老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诗歌与散文时,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欣赏这些语文学习内容的内在美。但是,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也就仅仅限制在了形式美方面。美学范畴极其广泛,除了形式美,还有内涵美,像文章的悲剧性与喜剧性,以及文章中人物的美与丑都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情趣是一种理想,让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形成自己的审美能力十分重要。加强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更为有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加强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更深的层面上对人性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建立起人文关怀。但是,受到老师个人素质与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老师无法开展较高文化层次与审美能力的审美教育。虽然他们也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但教学重点一直是文字,对于学生心灵的启发并不大。
二、教学的内容与目标不明在过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将语文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是老师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审美教育变得越来越突出,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审美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大多数初中语文老师都不能将教学内容与目标整合到审美教育中。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教无定法的问题,盲目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内容进行情感的体验。这样的教学活动看直来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一处开发,但是却缺少了教学的规范性。长期教学目标的缺失造成学生学习行为的盲目。如果,这样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一直持续下去,虽然学生的学习负担得以减少,想象力得到一定开发,但在初中语文学习能力方面却没有很大的进步。学生单纯地在体验中进行学习内容的感受,不利于学生自主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方法分析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强审美教育正确方法的开发成为当代初中语文老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进行分析:1.加强教学内容中审美元素的开发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具有很多审美教育的元素,许多名字的作品当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对象,这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文学作品的文学性与美学性都体现在字里行间,都是重要的审美元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老师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欣赏,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引发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老师要利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对于那些在朗读中可以体会到文学美的作品,老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对文学作品的韵律美进行感受。而对于那些需要深入阅读的文学作品来讲,老师则要引导学生对关键的语句、字词以及点睛之处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与文章内容与结构的连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木兰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发现文学作品的形式美与韵律美。再利用文章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木兰诗的内容美与情感美,了解古代人物自我奉献与爱国主义精神。2.加强语文老师的审美元素开发语文教学内容具有很多的审美元素,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老师也是一个美的结合体。当代初中语文老师要加强对自身审美元素的开发,促进学生审美教育内容的丰富。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注意起自己的模范作用,利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影响学生的行为与思想。老师的审美能力对于学生的审美态度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表现出正确的审美态度与审美情趣,学生通过模仿,可以很好地实现自我审美情趣的提高。老师要加强自我学习意识的建立,通过专业知识的提高以及观察能力的提高,促进自我文学素养的提高,使自己的知识与人格成为学生心目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四、结语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展,对于当代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来提高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家荣.让语文阅读教学“美”起来――阅读教学中美之初探
[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3).
[2]吴利娜.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J].内江科技,2011,(07).
[3]刘学红.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几点启示
[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3).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132-01
我国发展和信息知识更新的加快,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初中语文的学习作为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未来学习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学的科学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看到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加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和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1有效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有效教学,就是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内,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现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教师与学生的配合要求更多。有效课堂讲求的是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配合教师的引导,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得学生高效吸收所学知识,教师高效传授所讲知识。
初中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为未来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基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激活,甚至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反感,教学效率自然难以提高。随着社会教育的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初中语文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有效教学以其灵活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势必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因此,有效教学的实现对初中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3]。
2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主要构成因素
改变落后的语文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采取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于初中有效教学的主要构成因素无非有两点:
2.1教师为主导。
教师作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在语文教学与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课风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教师讲课风格幽默轻松有趣,学生就会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大脑思维就会活跃,对教师讲授的语文知识就更容易接受。反之,教师讲课风格死板,学生积极性无法调动,就会容易走神,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效率自然不高。所以说,教师作为语文学习的引导者,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其教学行为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教学的实现。
2.2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学工作就难以进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很难实现。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讲解,还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便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2]。
3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的实现,要求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取得最好教学成果。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和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走向社会。
3.1实现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教育工作者。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PPT课件的制作,将课本枯燥无味的文字知识转化成配之以图像的PPT课件展现出来。这样一方面,节省了教师板书的书写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1]。
3.2鼓励学生进行课前演讲。
在语文课开始前,鼓励学生站在讲台上进行3分钟或者5分钟演讲活动。课前演讲并不在于时间的多少,而是让学生通过演讲活动调动起语文学习的气氛,同时通过课前演讲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其语文学习的自信心。那么,教师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也就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进行语文课堂知识讲解。
3.3多样有趣的课后作业。
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课后作业的设计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同样会对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配合语文有效教学的目的进行设计与布置。比如,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前的预习备课,然后课堂上转变角色让学生上台讲课等等。这些作业的设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讲解前课本中的语文知识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自己上台讲课,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对实现有效教学很有帮助。
总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观念,更是一种实现教学改革的动力。实现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将使初中语文教育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平衡、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洪肖.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2)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创新;策略;现状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让很多有文化的青年成为教育体制的受害者,在新时代,国家的教育不能在循规蹈矩,不能在延续着传统教学制度的不足。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崭新时代,迎接着我国青少年的将是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体制。在这个全新的教学空间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全新的理念推动着素质教育快速地向前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当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为基础,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健康发展。以下,笔者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阐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例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认识和了解到传统应试教育的不足。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开始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教师,他们无论是在知识素养、眼界和见识等方面,都具有很多先进性。因此,在新教师的课堂,创新教学已经开始趋于成熟。但是,对于一些资历较长的教师来讲,由于长期以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的影响,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还趋于守旧的地位。总结下来,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要求和教学评估等方面存在“ 一个中心”的现象,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这使得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得不到脱颖而出的机会,在创新能力方面得不到更多的培养。其次,教师的对新课改要求下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解不够透彻,对其实质性的要求只是从形式上去应付,不能够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教师不能把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寻求不到两者教育的结合点,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不懂得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大大影响了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和步伐,因此,必须通过教学创新,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
在新课改革的背景下,要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主要有以下方法:
1.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理念先进,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实践和创新,那么,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乃至教学内容都会与时俱进,并且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因循守旧,不敢迈出创新的步伐,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以传统的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基础的课堂教学,那势必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革和创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进步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因此,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与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全面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和能力,不断借鉴之前的教学反思,探讨与解决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过程以及自身方法、态度、情境等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及综合素养。
2.不断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和保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接受水平等等。只有教师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会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真正地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最有爱。例如,教师可采用诸多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多看、多听、多写。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可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气氛,更好、更快的进入课文情境,还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型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进一步促进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革新与优化。
3.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初中语文教师的应有的人格魅力;贯彻审美教育,培养、塑造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心灵交流,造就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将心理教育渗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初中语文的学科魅力和影响力,贴近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状态。以上这些,都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良好策略和手段,也是实现国家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
总之,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还面临很多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审时度势,查找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分析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师唯有创新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方能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大闯.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苏人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泰格特作品《窗》的思考[J].都市家教. 下半月,2011(12):71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误区;对策
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初中语文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使命。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们学好其他各学科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善措施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一、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分析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效果不佳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主观自身素质和客观师资条件的限制,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课堂上只是固定化、程式化地进行“填鸭式”讲授性教学,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实际教学效果不佳。有些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是呆板地使用一些固定的教学方法,无法做到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1]。另外,一些语文教师备课不充分,只是简单地把网络上或者是参考指导书中的案例、示范教给学生们,完全照抄照搬,不能有效地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开展灵活有效的教学活动,这些都会导致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不佳,使学生们无法较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二)教学方法过于粗放,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粗放式教学,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是普遍存在的一大误区。课堂上,有些语文教师只是一味地粗放式教与学,为了应付考试而教授知识,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知识,急于求成无法真正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美感与韵味,更无法真正领悟到语文素养与涵养。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时,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进行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地分层分级引导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导致学生们不能较好地弥补自己的薄弱知识点,不能较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更不利于整个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顺畅深入开展,违背了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初衷。
(三)教学策略不科学,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课堂交流仅仅局限于一问一答式的单向交流,课堂互动交流较为欠缺,课堂氛围显得非常沉闷,学生们被动地接受提问、被动地学习,几乎不动脑筋去思考教师的问题正误与否。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死啃课本中的有限资源,而且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与创新性的想法,这些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无法培养学生们创造性的思维潜能与创新性的探究精神,导致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浓烈,甚至一度出现烦躁、失落等厌学情绪。
二、初中语文教学误区的解决对策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开展多元化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充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不断改善教学策略,以激发初中学生对初中语文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另外,语文教师必须运用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前课堂“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现状,确实贯彻落实好“听、说、读、写”紧密结合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力争做到每节课都有新奇的课堂体验,不断拓展知识内容,及时更新知识的理解角度,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满足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学的严格要求以及满足广大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需求[2]。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引导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交流过程,必须充分实现教与学的民主、平等、公平,师生之间互尊互爱。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根本,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时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与语文素养。而且,语文教师必须改变粗放式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学生开展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多进行创造性地思维训练,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使自己的才华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有效施展,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教学活动真正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语言素养。
(三)开展探究问题设计,进行启发式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课堂授课时必须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有效使用教材,合理整合课程资源,积极设计探究性问题,进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初中学生的自由表达、自由探究能力。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e极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主动开辟课外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渠道和环境,进行启发性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主客观条件,更多地进行自主性与探究性的实践训练,培养初中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独立完成的精神,有效地实现初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锻炼初中学习的独立意识和探究精神,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3]。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严格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填鸭式”、以应试为主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充分利用各种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全面创新教学理念,形成良性互动的学习氛围。设法营造充满活力与情趣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成效,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春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J].学周刊b版,2014(12):37-37.
关键词:农村 初中语文 新课标 现状
虽然新课标已经被应用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实施还不太适应,无力将新课标的要求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有效结合起来。现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一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现状
1.教师在理解语文性质上存在误区
(1)大多数农村教师对语文的理解仍停留在工具性上,认为语文就是单纯学语言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字词文章等知识与技能,将鲜活的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语文压制成了枯燥的甚至是纯粹的升学工具,以致学生厌烦之至。
(2)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空谈“人文”,片面理解“人文”的含义。认为人文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没有关注到人文的丰富内涵;或者架空文本,脱离语言,没有认识到人文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2.教师在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上存在误区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由于受到农村本地尊卑之分风俗的影响,一直存在着“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教师说的话、表达的观点如圣旨,具有莫大的“真理性”;而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狭窄,见识不广,生性单纯,亦唯教师为尊。这种情况表现在课堂上,学生成了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当新课标颁布后,由于片面理解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为防“乱”、“闹”,为防“丢教师面子”,而不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仍然将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3.教学方式仍然没有改变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然而当前许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仍然采用灌注式教学模式,还是照搬教参,将知识硬生生地塞给学生,不给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
4.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局限在课内
新课标要求教师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为学生打开一扇语文学习的大门。然而,许多农村语文教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一本教材包打天下的局面依然严重存在。语文学习局限于课内,依靠大量训练加强练习依然是众多教师的“法宝”。“练习即是语文”,语文学习渠道仅限于此。
二、建议
1.教师应因地制宜,从农村教学实际出发
虽然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的差别,使得新课标中提出的许多想法无法在农村实际教学中实现。且新课标是站在发展的角度而制定的,是对当今教学将要达到目标要求的展望,因而富有前瞻性与时代性。因此,要想将新课标精神应用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在了解和把握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认识到新课标精神与农村初中语文现实教学之间的落差,认识到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能够做到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尽量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向新课标靠拢,充分利用农村的特点,使新课标精神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
2.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水平
实践表明,要在农村实施新课标,必须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为根本。而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渠道很多,但我认为,从现在农村初中教育的实际出发,首推校本培训。通过校本培训,可以把专业人员的引领、教师集体的互助以及教师个人的反思有效地结合,进而转化提升为教师自觉自主的活动,真正起到更新观念、指导实践、内化素养的目的。而在校本培训的具体方式上应充分重视案例教学观摩与演练,这样更容易让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理解新课标的内涵,更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激荡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因循守旧的灵魂,更能触发教师自主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致力提升自身素养。总之,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水平,以确保新课标在农村教学的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现状不容乐观,影响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分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措施加以解决是至关重要的。不过,不能将应用在城市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法生硬地套在农村教学当中。应当根据农村教学实际情况,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充分利用农村教学的有效资源和优势,这样才有可能使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未来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中语文教学 要求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43-01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及实施,作为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对此作出响应,在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及素质教育内涵的前提下,对现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使教学方法同新课程理念保持同步,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语文教学观念,明确新形势下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和模式,通过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学有所成,这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一、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理念概述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及素质,使学生得到综合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我国教育部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内涵,并且要求将这些理念融合到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彻底改变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新课程理念要求及有益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及语文素养提高的教学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
二、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
1.转变教师角色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在课堂中扮演着主人公角色,是整个课堂的操控者。采用的教学方法为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师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教学手段,学生在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下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将学生放到课堂主体地位,自己充当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角色,共同和学生学习,交流、探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拉近教师同学生间的距离感,激发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2.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教师所注重的是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初中生的年龄、心理及生理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个体性差异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语文基础知识层次、不同个性、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在掌握语文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促使其健康发展。
3.共同开发新课程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应是课程的主导者和创造者,而不是在课程要求控制下教学和学习,教师应要大胆地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不能被教材内容完全束缚,教师和学生要在透彻掌握教材内容和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共同探寻学习好语文知识的新方法、新途径。
4.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经过自己对他们的精心雕琢都能成才。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比如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生事物好奇心强,知识学习速度快等。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这些规律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多样性、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构建新型初中语文课堂
1.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教材内容创新型课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教师应改以往的教学观念,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材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比如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都是新课程理念下都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创新学习方法的欲望和好奇心。
2.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新课程内容要求教师不能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观察学生对知识的反应和吸收程度。也就是说学生是否对学习充满兴趣,是否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吸收和消化。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透彻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多媒体或者创设情景,为学生们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师生们共同来营造,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环节中应加强互动,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举手发言,共同探讨某个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互动中使学生得以展现自己的机会,更能激发他们对知识探究的欲望和信心。
综上,在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深刻理解新课理念内涵及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新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创新能力;初中语文;教学目标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具有创新性的特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发语文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规律、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正确认识
21世纪是一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崭新时代。当前的基础教育是新课程,新理念的教育。在这个全新的教学空间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全新的理念推动着素质教育快速地向前发展。对此,新课程标准这样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在近阶段,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初中语文课程在教学、教师素质、学生素质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有些学校语文课程显得非常有生气,学校整体的语文教学效果比较显著;有一些语文教师出于对语文教育事业真诚的热爱,凭着自己的素养和对语文教育规律的认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由于受中考影响,学生本人以及其他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人,对多数语文课程不够重视。许多学生学语文只是为了中考,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全是围着高考转。许多地方的语文课程中,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偏重显性的目标、“立竿见影”的目标,忽视人文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的知识系统,过于加强理性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文教育的特点,削弱了语言的积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整体上来看,初中学生语文水平不高,确实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初中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课改的大力推动下,初中语文自身在课程定位、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语文教学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首先,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要求和教学评估等方面存在“一个中心” 的现象,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这使得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得不到脱颖而出的机会,在创新能力方面得不到更多的培养。
其次,教师的对新课改要求下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解不够透彻,对其实质性的要求只是从形式上去应付,不能够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教师不能把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寻求不到两者教育的结合点,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懂得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素养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而初中生是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 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意识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兴趣,他们尽全力的想通过自身的学习来进一步的充实自己。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时代特性,结合时代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具体知识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的欲望,善于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解释,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2.让语文教学脱离讲台。语文教学的一个显著矛盾是学科内涵极其丰富,但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加之语文学科具有适于自学的独特性,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打通“ 讲台”这个瓶颈,沟通课内外学习环节对语文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听说”方面,每节课我都抽出五分钟时间用于学生演讲,使学生有机会,有条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这样一学年下来,每个学生至少有六到八次在大家面前大声演说的机会。同时要求学生做“听说”的有心人,在课堂外加强与别人交流学习,有意识地锻炼“听说”能力,拓展自己的思路,在阅读、写作方面以加大阅读、写作童为突破口,以“ 读”引“写”,以“写”促“读”。在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下建立班级课外图书馆,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机会。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拓展写作内容,将更多需要了解的东西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
初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来进一步充实课堂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等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现状 改革出路
前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单一、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以及考核方式单一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无法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对学生未来学习及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应认识到上述问题的严重性,结合初中语文实际教学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改革策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下面结合具体的问题及改革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1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的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主要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将所要教授的内容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目前,很多教师采取直接法,在黑板上或者是口头引出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此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1]。
1.2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传统教学理念,实施填鸭式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气氛紧张、沉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高效率高质量的开展语文教学,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给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1.3 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与教师的配合度不佳
由于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语文基础,也没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在课堂学习中,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与教师无法有效配合,教师在引导、启发的过程中,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2]。
1.4 考核方式单一,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不全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考核方式单一,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不全面的问题,而上述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3]。例如,很多教师单纯采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考核,在日常的学习中,对学生考核甚少,也没有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时候,教师也没有及时的发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造成了阻碍。
2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出路分析
2.1 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改革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改革,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利用图片、动画、生活道具、故事、游戏、生活趣事等为载体进行知识的呈现,而上述的呈现方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学生学习效率更高,获得的学习效果也更好,通过科学高效的实施,能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长远学习及长远发展[4]。
2.2 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以充分的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情境探究法、任务自主研究法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充分的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兴趣进行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2.3 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开展语文的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知识,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感受,充分的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死记硬背的弊端,应寻找语文知识之间的规律,并且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通过有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夯实学生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5]。
2.4 对初中语文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由于目前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初中语文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在保留原有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基础上,实施课堂小测试、为学生布置课外实践活动,将其充分的纳入到初中语文考核体系中,通过对学生科学的考核,教师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结论:
实际上,初中语文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加之一些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甚至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在课堂上经常溜号、开小差,无法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课堂学习内容,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提高教学改革的质量,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王惠民,孙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出路[J]. 文学教育(中). 2011(09).
[2]秦岭.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求知导刊. 2015(22).
[3]张敏.初中语文教学“真精神”[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