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中小企业风险控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企业风险控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中小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营风险;中小企业;积极应对

从风险的普遍存在性来看,只要是当前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企业经营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致使企业经营风险成为了企业健康向上发展重要影响因素,其不可能在根本上消除。经营风险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需要付出的代价,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无形鞭策力量,各中小企业应对存在的风险有一个良好的认知,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规避经营风险,促进企业良好健康发展。本文就对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本质和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以及企业进行经营风险控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本质

经营风险在本质上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不善原因所导致的企业利润变动风险,即是指企业在无负债情况下的经营收益不确定性。企业经营收益是由企业各项收入减去成本支出后的余额,所以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市场需求。在其他市场环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市场需求越稳定,那么企业销量就会越来越大,其最终盈利的可能性也就相对有着稳定的市场保障,所造成的经营风险也就相对较小。相反的,如果市场对于企业的产品需求量存在着不稳定性,势必会造成企业销量难以增长,最终导致企业亏损,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

(2)产品售价。相对应的,在其他市场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产品售价如果产生变化,同样会对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市场产品售价变大越大,企业经营风险越大,市场产品变化越小,其可能带来的企业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3)价格调整能力。市场产品售价的变化是在企业可控能力之外存在的,所以在产品售价变化后,企业如果具有较好的价格调整能力,其所承担的经营风险也就相对越小,相反如果企业调整价格的能力越差,其经营风险就越高。

(4)成本变化。企业生产成本在总体上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固定成本的总额并不会随着企业工作量或者产品销量的变动而变动。所以主要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的是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就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减形成的比例变动。一般情况下,成本变动越小,企业所需承担的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二、企业经营风险的环境因素

各企业对于经营风险来源的正确认识,是其进行风险辨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中小企业制定风险控制策略的重要理论基础,当前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指由于自然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企业经营风险,也是企业经营风险中存在的最不可控因素,更是引发企业经营风险的直接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灾难性破坏,造成企业资金运动受阻或者经营过程遭到破坏,无法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因素的范围相对较广,如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周期性波动、通货膨胀以及市场季节性调整等都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1)经济体制变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形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发展状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在当前经济体制下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做出转变,提升面向市场的独立决策能力以及筹资能力,增多了企业在经营中的风险因素。2)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增加。经济政策的变化往往会带来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各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使企业原有投资面临着重大的损失,从而造成经营风险。3)经济周期性波动。从宏观角度上来看,市场经济具有周期性运行规律,其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繁荣和衰退交替。在经济较为景气时,企业可以进行扩大再生产,在经济衰退时期,可能会导致销售额的下降,从而造成资金流入量的减少,增大了企业经营风险。4)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作用下,各种社会商品的价格水平会呈现出上涨趋势,直接加大了企业各种人工成本以及材料成本的支出,给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带来企业经营风险。

(3)法律法规政策。为了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有序性,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会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例如,税收法规、金融法规以及财务法规等,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各项经济法规政策尚不完善,法律法规在不断的调整和修正过程中,都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4)内部管理。内部管理体制及经营机制的不健全,是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内部因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营决策不当、管理秩序混乱等自身问题直接造成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对以上各种风险的不妥善处理又会带来新一轮的风险,将风险进一步增大。

三、经营风险的可控性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风险的可控性。在哲学角度上来讲,企业的经营风险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能对所存在的经营风险进行感知,从这一角度上来讲,企业经营风险是具有可控性的。企业可以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会造成的损失进行预估判断,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避免或者对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减免。所以在风险面前,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经营管理手段,减低经营风险发生的概率,当然对于经营风险的可控性是建立在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基础上的。

(2)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分类。从广义角度和狭义角度来说,各种存在与企业经营中的管理活动都可以称为风险管理,而狭义的风险管理则具体是指企业的管理方法以及对风险的识别能力、预制能力以及评估分析能力,主要包括了内部控制、策划实施、运行监督等几个方面。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规范的内部控制模式,形成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平台,从而更好的实施企业风险管理。根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分析来看,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可以细分为市场风险管理、政策性法律法规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企业道德风险管理等五大类。

(3)经营风险管理控制的必要性。风险管理过程即是技术对于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时候补救的过程,是建立在企业经营基础上的为实现最终经营目标所建立的机制,其能有效控制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带来的损失,避免企业毁灭性的经营风险发生。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利润和所面临的风险是成正比的,风险和利润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单单就同一经营事件而言,其风险程度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在经营者的主导因素下所产生的不同控制措施给企业可能带来的风险损失不同。所以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及经营风险管理水平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在有效规避经营风险的基础下安全稳健的运行,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综合竞争能力。

四、当前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经营风险意识。国外一些中小型企业一般都设有相对应的风险防范于管理机构,从而确保企业在面临经营风险时能有较快的反应速率和效率,帮助企业了解所存在的经营风险,从而对风险做出化解。反观国内的中小企业,基本上不存在这种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机构,主要是由于其风险管理意识不够。传统的中国企业家脑海中有着一种风险是无法预知的观念,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各种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欠缺健全性,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不确定性因素,加大了企业经营需承担的风险。

(2)信贷投资及生产经营具有盲目性。部分中小型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灵活性,由此他们对于市场热销产品的重视程度偏高,忽略了自身的经营理念及经营管理方向,过分的追求市场热销产品从而对市场发展趋势缺乏深入的研究。这种经营目标的短浅直接导致企业没有一个长远的市场前景,并在不符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状况下,盲目地扩大信贷规模及生产经营规模,最终加剧了企业所需承担的经营风险。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作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及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当前国内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对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内部监督及管理制度缺乏、实施方案模糊、可操作性差、控制工作落实不到位等,致使现有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财务管理状况以及资产损失情况严重,带来了较大的企业经营风险。

(4)赊销比重大。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内市场已经逐步实现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部分中小企业为单纯提高产品销量及市场占有率,大肆采用赊销方式进行企业产品销售。由于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很容易造成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缴,一些资金流动能力较差的中小型企业可能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造成企业资产长期被负债人占用,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

五、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策略

(1)提升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力度。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是较难以预测的,其对于外部风险的控制基本上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并不影响企业通过外部环境变化的发展规律的研究和分析,及时做出灵活的调整和转变。由此中小型企业应努力培养企业自身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及适应能力,从而在风险来临时能将损失程度降低最低。所以,企业应时刻对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调整进行密切关注,特别是涉及企业税收政策以及政策变化可能会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并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加强生产与营销之间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的目标群体的需求动态保持良好的关注,从而有效地规避潜在的经营风险,并达到来自于企业外部的经营风险应变能力及适应能力的提升。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益并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首要工作是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企业自身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对业务流程以及制度体系进行优化处理,并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大对各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的检查,将内部控制理念深刻地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之中。另一方面极为重要的是加强企业的财务控制,使其在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和防范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3)提升经营风险防范意识。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发展机会是并存的,经营风险遍布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无处不在。所以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特别是领导决策层来说,应树立从上至下、由内到外的风险意识,只有在根本思想上实现转变,才能将风险管理工作落实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有效的应对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与此同时,注重企业管理层风险管理能力以及风险判断、风险控制、风险处理能力,创造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从而为企业风险管理营造出良好的内部氛围,便于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4)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经营风险的事先预测和防范是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良好的风险防范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减少经营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所以,应在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状况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从而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报警,帮助企业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来避免风险事故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时刻对风险预警系统运作情况进行关注,并运用相对应的风险诊断工具对各种风险征兆进行判断分析,寻找其控制策略和规避方法。

(5)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毋庸置疑的对经营风险控制能力有着积极提升作用,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人才管理。现代企业的竞争在根本上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企业发展基础因素,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工作以及风险防范工作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大力支持。当前状况下,部分中小型企业较为频繁的人才流动,特别是核心员工的流失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应加强企业的人才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保留住核心员工及具有价值的管理人才。人才保留的最有效途径是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强大的企业文化,从而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自豪感,并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逐渐改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使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得到发挥,在自身得到企业认同和企业关注的同时,发挥出潜在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基础。2)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可以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各中小型企业应针对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缺陷,加强对财务管理分析和预测,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可靠的资金及数据支持。与此同时,还应注重对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避免由于财务负担所造成的企业偿付能力变低,真正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最后,在企业做出经营决策之前,都需要加强对市场状况的调查,从而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六、结语

良好的企业诚信以及企业产品信誉和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也是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树立牢固的经营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力度、建立健全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及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还应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诚信经营为本,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及诚信经营理念建设,使消费者能真正感受到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获得消费者对于企业品牌的赞誉,达到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在更好的经营管理制度及市场经营优势条件下,做好经营风险控制和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 宾爱琪.论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与控制[J].学术论坛,2009(10):34-35.

[2] 丰国金.建立内控制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内江科技,2009(9):29-30.

[3] 姜艳艳.基于财政政策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规避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9(Il):21-23.

[4] 邢春萍.浅析如何发挥财务作用以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0):14-15.

[5] 张炳莲.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09(30):12-13.

[6] 桑洪峰.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质量春秋,201l(5):6-28.

[7] 姚水安.企业经营风险问题的研究与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6):35.

[8] 曹元坤.企业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及其研究趋势的新认识[J].当代财经,2011(1):57.

[9] 李铁龙,论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与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3(11):55-56.

[10] 陈辉.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

(8):125-127.

第2篇:中小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现金流量 ;风险评估;对策;控制

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是以现金流量作为管理的重心、兼顾收益,围绕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而构筑的管理体系,是对当前或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动在数量和时间安排方面所作的预测与计划、执行与控制、信息传递与报告以及分析与评价,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一、现金流管理及风险控制在经营管理中的意义

(一)加强现金流管理,确保合理的现金流水平,是企业健康运营的基本保障

现金流管理是对企业整个资金运动的全面管理,包括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等多方面的管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现金流管理的重点。

企业通过加快现金流入速度、确保有效现金流入、掌控现金流出时机、预测现金状况、保持充足的可利用信贷、优化短期盈余现金投放等方面管理,实现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平衡,随时保持企业合理的现金流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稳健发展。

(二)对现金流进行规范管理,有利于加强财务控制,增强决策实效性、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现金流量是按收付实现制原则计量的,与实际资金运动一致。通过对现金流量制度建设和操作流程的规范管理,使企业的现金流动得到有效监控,从而准确掌控现金的流入、流出,有利于加强财务监控的力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现金流量信息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实际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周转情况,对企业经营决策更具时效性。

(三)通过现金流风险评估管理,改进现金流管理水平,规避财务危机

对现金流量的监控与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合理确定现金流入渠道和现金占用水平,通过定量、定向分析评估现金流管理风险,围绕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构建现金流管理体系。

我国企业现金流管理起步较晚,水平尚处于发展早期,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切实有效的现金流管理和控制机制,经营风险相对较高。我们应不断加强、改进现金流管理水平,在实践中不断结积累,并结合理论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现金流量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能力,规避财务风险。

二、现金流管理状况及风险评估

从整体来看,企业现金流管理受外部环境影响巨大,很多企业没有专业的现金流管理人员和管理工具,不能正确评估经营风险,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如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或国家财税、金融政策变革等),造成现金流入减少时,极易陷入现金流周转危机。在现金流量的管理中,企业应从各环节加强对现金流入流出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坚持流入与流出两手抓、两手硬的思想。

(一)营销环节现金流入管理比较重视,风险相对可控,管理手段有待提高

抓现金流入就是要开源,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为提高市场占有率,许多企业通过扩大商业信用来提高销售额,造成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随着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视,很多企业建立了信用风险评价、分析机制,制定了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来加速应付账款的周转速度,但标准设定、方法选择及政策执行等管理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采购、生产环节现金支出管理有较大提升空间,管理方法有待改进

抓现金流出就是要节流,要千方百计节约开支、降低成本费用支出。销售计划性不强,致使采购、生产无规律,造成存货储备较高。较高的存货储备不但会增大进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而且会由于占用大量储备资金而造成资金短缺,使流动资金失衡。企业应加强存货储备、供应商信用等管控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库存、供应商管理等基本管理模型、方法。

(三)多元化发展、做大规模、追求高利润冲动,造成企业对银行借款依赖度较高,短期资金用于长期投资情况严重,风险管控相对弱化

企业对于规模经济的渴望、急于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内在冲动以及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战略需求等等,无一不对现金产生巨大需求,在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留存收益无法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时,通过外部融资成为缓解资金压力的有效渠道。很多企业将短期流动资金借款用于长期资本投资的现象严重,在国家紧缩的金融政策、投资项目失败或利润增长速度低于利息增长速度等情况下,发生丧失偿债能力的概率就会增加,导致财务风险增加。

(四)管理层现金流管理意识有待提高,现金流管理地位、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现金流量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是评价财务风险的重要依据。因此,首先,要培养管理层的现金流量管理意识,确立现金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实现良性现金流前提下的盈利增长。其次,要建立现金流管理体系,制定现金流量管理标准,加强对企业筹资、投资、分配等各环节的现金流控制。

三、现金流管理对策及风险控制

现金流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稀缺资源,财务管理必须以现金流量管理为中心,构建科学的现金流管理系统,加大现金流管理力度,并以此为原点向财务管理的其他领域辐射和延伸,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一)培养现金流管理意识,提高现金流管理地位,建立安全高效的管理体系

企业各管理阶层都要树立现金流管理意识,牢固树立“现金为王”的管理理念。现金流管理不光是财务人员的事情,采购、生产、销售等相关人员同样肩负现金流管理的职责,加强全员现金流管理基础认识普及,用动态的眼光、协同的态度共同进行现金流管理。建立高效的现金流管理和监督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现金流控制中的职责,相互配合、相互监督,严格控制现金流入、流出时机,保持充足的流动资金储备,以规避财务风险,提高现金资产的流动性、收益性。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月度资金计划、日常现金流动态管理与控制

从全面预算管理入手,对销售、采购、生产、投资等业务收支进行预测,编制全年现金流量预算表,再按月分解、编制月度资金计划,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控制。

在日常现金流管理中,对现金流入、流出应设置控制点进行控制。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延缓应付账款支付,保持最优的存货储存量,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无为的浪费等等。同时各控制点应严格相关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的程序和权限执行,增强资金支付审批权限公开透明度。

(三)确定合理的现金流水平,加强投资方案评价,控制超规模投资项目建设

企业投资应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建设为主,避免盲目多元化。当企业扩张或改变经营战略需要进行长期投资时,一般通过长期借款等方式筹集长期资金。企业的投资活动一般伴随着高风险,对现金流有很强的依赖性,应将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筹资性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进行动态结构匹配,确保合理的现金流水平,并严格控制,防止某一环节现金流出现问题引起的现金流整体断裂。项目投资资金需求必须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控制超企业承受能力的大规模投资项目建设。

(四)重视现金流分析,建立预警系统,评估、防范现金流风险

经营活动是企业活动的核心和重点,对于一个健康的企业来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应该是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它为企业扩大生产、开拓市场、偿还债务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

企业不仅应对经营性现金流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应ζ浣峁沟暮侠硇越行分析,同时还应做好现金流趋势分析、结构增减变动原因分析等,全面把握现金流量与企业支付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质量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现金流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一些常用现金流量比率指标的分析,构筑现金流风险预警系统模型,以有效化解现金流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五)强化现金流管理岗位职责管理权限,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将现金流管理关键控制点与业务岗位有机融合,并将现金流管理职责在岗位职责中给予明确。各控制点岗位应严格按照企业全面预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及操作流程进行控制、执行,协同做好分析、汇报、调整、考核等相关工作。同时注重现金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拓宽培训渠道,积极开展各相关岗位人员专业培训工作,努力促进企业现金流管理水平、管理质量的提高。

四、结束语

可以看出,现金流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资金的筹措、投放与使用以及收回与分配等多方面,这些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企业应用战略的眼光看待现金流管理,建立严谨规范的现金流管控体系,完善动态有效的预警管理系统,并利用先进的管理工具,运用科学的管控、分析方法,发挥人的积极能动性,实现现金流在数量和时间上的平衡、成本与收益的动态平衡,实现风险相对可控的管理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圻.现金流管理/风险控制与价值创造[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5(第1版).

[2]贺志东.赢在现金/如何做好企业现金流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11(第1版).

[3]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企业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6(第1版).

[4]黄霖.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8(第1版).

[5]石庆年.企业财务人员现金管理技巧与错弊防范[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第1版).

第3篇:中小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多数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基本业务流程和贷后管理,以及出现违约情况的处理方面与大型客户暂时还没有较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多数银行还没有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有些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逐步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差别信贷政策,如建行总行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特点设计了“速贷通”和“成长之路”两个新信贷品种,工行总行则对所有二级分行按区域进行等级划分,区别掌握小企业信贷政策,划分标准主要是依据当地的经济环境和小企业信誉状况的优劣,共分四个等级目前衡水为四类行,小企业信贷业务受到较为严格的控制。

总体看,面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国有银行与小银行采取的风险管理模式各有特点:大银行采取的方式一是提高准入门槛,二是延长审批程序,三是集权管理,四是逐步开始对中小企业贷款单独考核管理,实行严格的处罚制度,如工行的停牌制度;小银行一是缩短放贷时间,增强资金的流动性,如贷款期限大部分是1年以内,半年至一个月的占有相当的比重,二是贷款高定价,利率上浮在70%左右,利差收益大部分用于核销不良贷款,用于提取专项拨备。

二、银行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审批权限集中不利于基层行营销客户

国有商业银行为控制风险上收信贷权限,基层国有商业银行中小企业的评级、授信和贷款业务都必须报上级行审查、审批,中间环节较多,手续烦琐,审查审批时间延长,从基层组织材料上报市分行审查、再到省分行审定,往往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而中小企业贷款大部分是用款比较迫切的流动资金贷款,往往一、二天的时间就会影响到一个客户的去留。

(二)信贷政策实行“一刀切”,中小企业贷款准入门槛过高

信用等级评定是信贷准入的基本条件之下,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均按各自总行规定的标准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信用等级评定的条件与定位比较高,不分企业规模大小,标准一致。许多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规模和信用等级难以满足商业银行规定的贷款发放条件,从而在申报项目的横、纵向比较中处于劣势。

(三)缺乏有效的信用风险防范和控制手段

目前多数商业银行没有建立起分产品、分部门、分客户的核算机制和科学的定价体系。贷款审查通常以定性分析为主,缺少市场细分,盲目“抢大户”,没有清晰的市场风险、行业风险和地区风险控制的政策目标。在信用风险发生后,又急于抽回贷款,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客观上加剧了企业资金短缺的矛盾,致使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造成新的违约。尤其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金融发展可能会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如信贷萎缩、不良贷款突增、金融机构获利能力下降等。

虽然大银行普遍建立了内部评级系统,但方法仍然停留在“打分卡”阶段,距离国外优秀银行的“模型化”处理方式还有着很大差距。小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更不成熟,衡水市农村信用联社还未开展对企业的信用评级,对贷款企业只看其有无抵押或担保,不注重财务指标的考察。

三、加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商业银行实行灵活多样中小企业信贷政策改变“一刀切”的信贷政策,商业银行上级行在制定信贷政策,特别是在分配信贷资源时统筹考虑基层行生存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适当下放信贷权限。基层商业银行应根据当地经济、企业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建立科学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贷款决策和定价机制。

(二)信用风险评价要注重财务指标的分析,尤其是现金流分析

地方性金融机构尤其要改变以往只注重抵押、担保的传统做法。通过对衡水辖区440份中小企业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毛利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现金流动负债比、流动资产比率6项财务指标与企业违的有比较显著的关系。

(三)信用风险评价同时要注重对企业家个人信用状况等关键指标的考察

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存在部分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单靠财务信息难以全面评价、预测企业的信用风险。因此要加强对企业家个人信用状况、企业特征等非财务指标的分析,使得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价更全面、客观。实证分析发现,企业所有制结构、行业性质、企业性质、产品结构、企业家受教育程度、是否为出资人、类似管理工作年限、贷款利率、贷款信用抵押情况等关键指标是评价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时需要重点考察的,尤其是中心企业业主个人信用状况,对企业借款履约前景具有很高的预测能力。

第4篇:中小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税收;风险;控制

随着对税收风险控制的重视,在企业里设置税务部与税务经理岗位,与会计岗位并行,进行税务风险评估,控制公司经营行为的税务风险,负责公司各项税收政策的执行与落实,以及与税务机关进行必要的沟通,在大企业已非常普遍,但受经营成本以及人力资源的限制,中小企业现在还很少能做到这一点。相比较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往往一人多岗,各项业务素质应该不如大企业更专业化,所以,中小企业的税收风险其实现在没有得到应有的控制与重视。其实,不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基本的税收风险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注意规避的基本税收风险有哪些呢?

一、票据的不合规风险

票据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原始单据,购进货物、发生费用要取得单据,销售货物要开出单据,它构成了企业经营业务的全过程,最基础,也正是因为最基础,所以,控制过程不严密,就会给企业带来最广泛的风险。

(一)取得不合规票据风险

由于财务人员工作繁杂,业务人员的报销单据往往缺乏必要的严格审核程序,但票据又是会计资料的最基础原始单据。取得不合规票据,一是会造成企业所得税不能做为成本费用税前扣除,如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还不能做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取得单据的不合规,很大程度上也应该对业务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就不仅仅是税的问题,还会牵连出其他的经济问题。对取得的票据,在进行审核时,首先要鉴别票据的真假,首先从印刷的纸张与质量上做一个大概的判断,发票用纸一般有专门的规定,印刷字体清晰,假发票容易模糊或过于鲜亮,密码区或兑奖区不容易刮开。为了避免取得过期或虚开发票,可以从发票所在地的税务机关进行网上查询,并在付款时做到收款方与开票方的一致。不要让中间人或业务员代为转款,那样很容易造成开票方与业务真实方的不一致。对于大额发票要做到每票必查,要敢于怀疑异常票据,必要时向税务机关申请援助确认。根据现在的税收政策,当期的费用当期扣除,如隔年入账,应进行纳税调整,所以,财务人员在年终时要重点催促业务人员尽量报销,以减少当年的所得税支出。当然,对于白条与对方自制的收据做购进与费用支出更是严重违反了发票管理办法的基本规定。

(二)虚开发票的风险

从形式上看,销售货物开具发票,只要不是故意开具虚假发票,企业应该不会存在虚开发票的问题。实际并非如此。很多企业将货物批发给商,商以自身的名义对外销售,为了减少税金支出,商往往不开具发票,而是由其上家直接开具发票,销售合同却是商与客户签订的,款项也是商付款给上家,这种情况不符合代购的条件,做为开票方来说,也就购成了虚开发票的事实。另外还有一种情况,A公司付款购货,开具发票时却要求开具B公司的名字,对开票方来说销售收入正常入账,并没有少提销项税,但实际购买单位与票据接收方的不一致,也造成了事实上的虚开发票。这儿也重点要注意缴款单位与发票上的购货单位的一致性,与购销合同的一致性,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虚开发票。

二、缺乏必要的备案手续风险

我们都知道,要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政策,不论是企业所得税还是增值税,以前需要进行审批,现在大都需要进行税收备案。备案分事前备案与事后备案,基本以事前备案为主,即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在业务发生时即需要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必要的书面资料。像我们通常熟悉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低税率优惠、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环境保护与节能节水项目减免税、残疾职工工资的加计扣除等等。事后备案的项目主要有居民企业之间权益性投资免税、国债利息收入免税、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免税、资产损失的清单与专项申报等。企业所得税事后备案项目要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前进行申报。不能正确执行税收政策风险。许多企业由于不知道进行备案,而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如居民企业之间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是许多财务人员都知道的政策,但却有不少公司只进行了免税申报,却未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前履行备案手续,在税务检查时而不得不进行纳税调整,补交企业所得税。再如资产损失的申报手续,不少公司发生了资产损失,进行了账务处理,做为正常的成本费用进行了税前扣除,在检查时发生了问题才意识到没有进行必要的申报手续是不能税前扣除的。损失分清单申报与专项申报,而部分损失要税前扣除还需要税务师事务所出具资产损失鉴证报告。清单申报的内容是最容易被遗漏的,即使提足折旧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在进行处理时如发生清理损失也要进行清单申报,收益类明细科目哪种产品出现成本大于收入的现象,也要进行清单申报,如不注意学习新的税收政策,这些情况往往不能引起财务人员的充分注意,而给公司带来纳税风险。

三、不掌握或不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带来的其他纳税风险

我国的税收执法现状,存在不少的“人情税”,违反了税法,去找找关系就可以不交或少交税,造成了不少纳税人不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却不考虑财务风险纳税风险是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的。象中央台报道的上市房企欠巨额土地增值税的问题,上市公司尚敢把欠税挂在账面上而大言不惭地说没到交的时候,中小型公司隐匿的税收问题也真的不在少数。但现在普遍开展的土地增值税清算已经在向房企“开刀”,所以,我们财务人员也不要再抱幻想,风险一旦造成,为企业埋下的隐患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日益累积,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设置障碍。当然,也有一些公司不重视财务人员的素质,干脆不考虑纳税风险,只要能申报,不考虑结果。甚至会给公司造成纳税损失。像上文提到的居民企业间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如不掌握这个政策,根本不知道免税,不要说不知道备案,干脆不进行免税申报,让企业多交了税也不知道。

税收风险的控制来源于对企业基本业务的了解,要求有人专职或兼职对公司的经营业务、会计报表、以及基本的原始凭证进行内部审计,并承担责任,总的来说,一个公司规避纳税风险可以采纳几种方式:

1、设置专门的税务岗位。税务经理或主管并不在财务经理的管辖范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他有权利查阅公司的财务资料、经营资料,从公司的重大事项决策,到重要的经济合同的签订,都应该有税务岗位人员的参与,税务岗位做为一个部门,如何获得及时、准确的公司信息,,需要公司董事会或其他管理机构在公司编制上给予充分重视,并落实到位,需要税务岗位人员要具有良好的税收业务水平及会计、法律知识,更需要具备能做到与各部门充分沟通的综合素质。做为一个新兴的部门,如何做到分享充分的信息资源,可能是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需要公司领导的充分调配。

2、如果公司规模不大,税收问题不复杂,可以从公司财务部门内部选择一个税收政策掌握到位的财务人员兼任税收管理岗,同时也需要财务经理配合,因为公司的一些经营方针的制定,经济合同的订立,可能只有财务经理岗位才能够有足够的信息渠道,也就需要财务经理兼任税务经理岗位,对个人的业务要求会更高。这也是现在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做法。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可能会让税务兼职人员业务繁忙,无足够的精力学习处理最新的税收政策,无足够的责任心承担公司税务问题的风险,所以,需要公司财务部门注重对税务处理人员的业务考核与培训,对保证其有足够的精力与能力处理公司的基本税务事项,并有能力对公司新的问题带来的税务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及具有足够的敏感性。

3、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加强公司的税务管理。可以进行税务岗位的外包服务,或者聘请注册税务师担任公司的税务顾问,定期对公司的税务问题进行会诊,公司的重大问题及时与税务人员顾问联系咨询。相对来说,专业从事税务业务的中介机构在政策掌握及把握上可能更及时,更到位,经验更丰富,弥补了公司内部财务人员或税务岗位人员业务不够专业的缺点。注册税务师有足够的责任与时间研究与学习最新的税收政策,接触的税务问题多,处理经验丰富,可以在不同的公司之间相互借鉴,再者与正规的咨询公司签订顾问协议,如出现税务问题的处理损失可以要求中介机构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这种方式需要企业有财务人员与税务顾问的充分了解与沟通,税务顾问要做到对公司业务的充分了解,并保证能及时对公司的发生的重大问题提前介入并提供建议,这中间商业秘密的保护,信息交流的方式,需要双方进行足够的研究并制订制度。

随着我国法制化的进展,税法的执行严肃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相信每个公司也都会越来越重视对税收风险的防范,希望每个公司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处理方式,将纳税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公司的发展壮大无税收风险的后顾之忧。

第5篇:中小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截止到2013年三季度末,全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的总量已经超过了4200万家,占总企业数量的99%以上,在整个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中,中小企业这股新生力量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由于多种原因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如何能够规避财务风险中小企业所面对的一个重要而急迫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往往不是非常规范,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漏洞,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一方面,中小企业管理者只把注意力放在现金的收支上,对企业存货与原材料缺乏管理与控制。在中小企业的运行中,存货积压会使企业资金被占用,使流动资金减少,企业一旦面临要使用现金的突发状况时会手足无措,而存货过少又会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另一方面,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重视不够,并且没有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也会造成资金的闲置或者缺乏。

2.专业财务人才缺乏

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筹资决策仍旧受企业管理者的主观理念影响较大。有的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文化水平较低,在最初创业路上凭借探索与经验成功创办了企业,但在企业的长久的管理中就往往缺乏新颖的管理思想与制度创新,无法确立最优化的思路。企业的决策权力集中在企业管理者手中,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这些管理者往往无法掌握全新的经营理念。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有较高学历与资深阅历的优秀财务管理人才往往更倾向于国际化大企业。大部分的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并不高,对投资时的各种专业数据都无法很好的利用与预测,更加无法利用专业知识规避财务风险。

3.中小企业融资难与筹资渠道单一

我国的中小企业往往存在资产规模小、员工人数少、销售额度不稳定等的特点,其财务信息的难以考证性使银行不愿意投资于风险高的中小企业。另外企业多筹资的时间与方式和规避风险的关系认识不足,在筹资时缺乏合理性。为了分散风险,中小企业往往会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不断的扩大企业规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小企业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其自身的资金是否能够支持起扩张所需要的经费,企业自身的技术与开拓力是否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与此同时,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方式还会使企业无法专一的进行某一项的经营,导致财力与物力的过于分散。

二、增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策略

1.采取行之有效规避风险的策略

(1)合理确定资金需求。要对资金的合理需求量进行核定。企业在整体运营时要时刻秉承节约与需求兼顾的原则,在确定资金的总需求量时要采取科学先进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来实现资金需求量的合理性。

(2)合理敲定筹资方案。在确定资金的需求量后,下一步就要敲定筹资方案,思考如何来筹集企业所需资金。由于中小企业的自负盈亏的性质,难免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现象,面对这种问题,一方面要从企业内部出发,企业在销售时要尽可能的以短时间内增加现金入账的方式来进行运营,可以尽可能多的采用先收款再发货的方式并尽量采用现金销售。企业后方要尽快的清库存,把积压的物资处理掉,或者也可以向企业内部职工借款。另一方面,在资金需求量大时可以想办法从企业外部筹集资金。

(3)严格监控现金流量。中小企业对于现金的流入与流出要严格的把关与掌控。要紧跟资金流动方向,资金流动到哪一个环节,管理与监控就要紧随而上。要确保企业的基本保证能力与偿债能力为前提来控制资金流动。要高度重视企业运营过程中资金流动带来的风险,管理者要对目前企业经营的全部业务与资金流向进行检查分析,及时的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对相对应的规避风险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其是否真的能在面对财务风险时发挥其作用。

2.完善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模式

(1)制定严格的纪律规范

企业要对财务人员的行为进行全面的规范,要切实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并保证其真实性。管理者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要摒弃以往的主观臆断行为,财务人员也要摒弃在以往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一切工作严格的按照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与流程进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要想顺利平稳的运行,所有企业员工就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企业在制度建设时要注意建立监督机制与制衡机制,并且要制定明确的会计工作流程,健全会计系统控制制度。

(2)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要不间断的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往往会使员工缺乏竞争意识与风险意识,看不到整个经济市场的竞相追逐与国际金融世界的波涛汹涌。企业要通过加强对员工的定期培训,来开拓员工的眼界,并使其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还要注意鼓励员工不断的提高业务水平,培养其创新力。另外,还要关心与注意员工的精神层面,要给企业员工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机会,更加公平与优厚的待遇,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企业现有员工的积极性与潜力,还能吸引到更多人才加入企业。

(3)构建科学决策体系

企业只有拥有一个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才可以保证企业在投资方向的准确性。企业的投资决策队伍必须不能单一,决策者必须要有多个,需要专业知识颇丰的专家、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与企业优秀员工代表来构成。在企业的筹资机制方面,企业筹资主要依靠的是权益筹资与债务筹资。企业要优化资本结构,合理的分配两种筹资形式,充分的利用财务杠杆,在提升企业受益的同时切实减少企业财务风险。

三、结语

中小企业对于缓解我国就业压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等方面可谓功不可没。要想让我国中小企业能够更加快速的崛起,就必须对加大对其财务风险的控制,这需要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一起更加努力,不断的开拓思维,优化工作方法与企业制度。

参考文献:

第6篇:中小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无法避免财务风险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环境的瞬息万变及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产生了错综复杂的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财务风险是无法彻底消除的客观存在,只有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才能防范财务风险给企业造成不良后果。本文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内存在的财务风险现状及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

财务风险;资金结构;风险意识

0 引言

自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蒙受重大损失,我国经济也未幸免,特别是给中小民营企业造成重创。近些年,我国媒体大篇幅报道民营企业因融资难,造成大面积倒闭,这些企业的倒闭都或多或少有一个相似的原因——资金链断裂。其实大多数企业资金链断裂只是造成企业倒闭的一个直接原因,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企业缺乏有效管理现金流和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许多中小企业倒闭的关键就是没有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重视及盲目扩大投资,所以研究如何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控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项重大课题。

财务风险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提示信号,它能反映出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状况,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其财务成果与既定的财务目标存在偏离情况。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全面性,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整个过程中,在多个财务关系上都有所体现,例如资金的筹集、运用及积累分配等活动都会产生财务风险;二是不确定性,虽然能够提前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控制,但是因对财务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对财务风险的提前预测不可能十分准确;三是共存性,风险与收益以正比关系并存,所以正常情况下收益越大风险就越高;四是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1 当前中小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现状

1.1 企业的资金结构普遍不合理

我国欠发达的资本市场造成企业融资方式缺乏多样化。一直以来中小企业都缺乏对资本市场的了解,对其缺少研究,在筹资过程中对财务风险、资本结构等没有进行充分考虑,带有较强的盲目性、随从性,负债资金在资金结构中占比偏高,偿债能力不足。而企业内或有负债产生的隐性风险与高负债产生的显性风险相比更具有隐蔽性,使企业产生了更大的潜在风险。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小企业连带担保,一旦被担保企业无法偿债,那么或有负债就会转成担保企业的负债,企业很有可能会因为这始料未及的债务负担,而造成资金短缺甚至是资金链断裂,引发企业财务风险。

1.2 企业缺乏流动资金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内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大,集中表现为存货过度积压。存货的流动性差表现在:一是企业大量资金被占用;二是企业长期保持高额库存,需要承担保管失误产生的损失和存货市价下跌造成的跌价损失,随即产生财务风险。此外,在企业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中,销售业绩的不断提高是企业普遍追求的目标,而对应收账款忽视控制,造成了债务人长期无偿占用企业资产的现象,使企业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受到严重影响。

1.3 外界因素带来的巨大压力

外界因素主要包括国际趋势、市场竞争及政策导向等,企业对这些都是无法准确预测、控制的。例如硬性的节能减排指标、国家调整税收政策、有关出口退税政策、人民币的升值、贸易壁垒的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金融风暴、人工费用提高、出口量极度下降,这些都对中小企业产生重大冲击,特别是那些生产经营低端产品的传统企业的原有理财方法和环境受到严重挑战。而许多企业的领导者、财务相关人员都缺乏风险意识,思维模式落后,不完善的管理机制,这些都很容易引起财务风险,产生财务危机。

2 分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2.1 融资给中小企业带来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所带来的风险是形成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小企业对外融资会形成较大风险,所以其融资主要来源于内部,可见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融资成本偏高。虽然国家政府部门已经积极采取有关措施,推动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进行直接融资,但是现有的高门槛上市管理体制对上市应具备的条件做出了严格限制,这就将大多数中小企业拒之门外,它们很难通过上市获取直接融资的机会。从企业发行债券的角度看,由于中小企业发行的额度较小,所以也很难获得批准。此外,中小企业由于自有资金有限以及信用等级偏低,所以也就难以达到银行等机构的贷款要求。中小企业要想得到外部资金的支持,就需要为数不多的满足条件的资产进行抵押或是申请担保,这就大大增加了外部融资的风险。正因银行等机构对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通过民间渠道进行融资就成了一种必然选择,然而这些资金来源分散,并且利息要远远高出同期银行利率,这些融资费用消耗了企业的大量现金,高额的融资费用极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另外,中小企业融资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额度小、期限短及频率高,这些都会使财务风险大幅增加。

2.2 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监控机制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监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并且具有特色的系统,它能保障财务监控机制的有效运行。然而财务监控机制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并没有建立起来,即便建立了财务监控机制,财务监督也是执行不到位,尤其是部分企业将监督与管理合并起来,出现资产损失后缺少具体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法规熟视无睹,很难形成有效的约束,这样就非常容易发生财务风险。

2.3 外部环境瞬息万变

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主要有: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及资源环境等,尽管它们是在企业之外,但是它们对内部财务管理会产生重要影响。就企业而言,根本无法对它们的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和控制,由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就必然会产生风险。如国际铁矿价格上涨,就必然造成钢铁厂及其相关的行业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小。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既会创造机会,同样也会产生风险。一旦企业财务管理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也就很难进行有效的理财,这表现在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缺乏科学预判的能力,反应迟缓,采取的措施不到位。

2.4 企业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由于财务风险所具有的客观性,企业只要发生财务活动,财务风险就一定会存在着。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有为数不少的财务管理相关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一直以为只要管理好现金,财务风险就不会出现。可见,这种淡薄的风险意识是企业内部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中小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3.1 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合理优化

首先,要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当成中小企业企业管理的目标,积极扩充企业权益资本,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从西方发达国家所走的成功道路来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中小企业在完成原始积累后进行的二次创业,它使企业所有权实现了社会化,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可以积极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这不但能够使中小企业改变其组织形式,还能完善资本结构,给企业输入新的血液,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其次,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展开国际合作,吸收外资。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国际接轨的目标得到进一步落实,为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积极利用外资的渠道。中小企业必须要抓住这个机遇,在国外选择那些产业关联度高、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开展合作,以便企业资本结构得到优化,使企业资本金实现多元化。最后,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适度负债经营。针对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方面的严重不足情况,需要其强化自身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信用等级,处理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系。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积极利用国外的中长期贷款、补偿贸易和融资租赁、民间借贷等方式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

3.2 完善财务分析制度,严控企业内部财务风险

一是在企业内部必须建立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制定出与风险相关的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按照月份、季度、年度对财务报表做好资产负债率分析、流动性分析、效率分析。二是做好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强化风险预警和财务监督机制,从源头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工作。另外,还要职责明确、逐层监管,让财务制度实现明确化、规范化。三是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为企业做好合理的资产评估工作,充分发挥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监管作用,实现企业外部对财务展开监管。

3.3 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

需要正确理解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风险,认真切实做好防范风险工作。防范风险就要求企业在对风险进行识别、估量和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把因风险造成的不良后果控制在最小范围。所以企业内各部门、人员,尤其是内部决策管理部门一定要树立起防范风险的意识,无论是对内融资或对外投资,还是销售产品或研制产品,都需要及时预测出风险发现的可能性及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这样就能提高决策的准确度和经营的有效性,保障企业安全使用资金及顺利实现企业既定的财务目标。此外,还要明确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经营风险能够引发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通过货币形式体现出经营风险。在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经营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商品经营,当前企业经营的对象包括了货币、金融工具等,财务活动是依附于企业经营的另一种形式,它能够控制和反映出企业所有经营活动。安全可靠的企业经营能够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所以只要企业经营风险降低,就能有效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4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就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努力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积极采取诸如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完善财务分析制度,严控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等措施。只有管理好企业财务风险,其经营管理才能稳定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直接受到财务管理影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中之重,也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参考文献】

[1]刘小英.《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M].中国地质出版社,2002

第7篇:中小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有生机与活力的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中小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崛起,尤其在缓解就业压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诸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我国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主体。从中小企业层面出发,要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小企业无法仅依靠自身的积累,必须依赖外部融资的支持,而在中国融资渠道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贷款成为其融资的主要渠道。但实际上,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其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在我国,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突出。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秩序比较混乱,法律法规相对缺乏,银行内部管理、风险控制能力低下,因此造成了大量中小企业贷款坏帐,以至于一些银行现在对中小企业贷款产生“惜贷”情绪。

从商业银行层面出发,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普遍增长乏力,其原因在于其绝大部分贷款集中于大企业,而直接融资方式的拓宽使大企业不再依赖于银行,再上长期以来各家银行争相给大企业提供服务,激烈的竞争造成信贷成本上升、利润贡献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贷对银行转变盈利方式、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两点分析,中小企业信贷成为促进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怎样能够既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又最大程度保证信贷资产安全,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研究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建立起一套以风险控制为目标的信用评价机制,以保证这项业务的正常开展,从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也为商业银行分散资金风险,提高竞争能力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以商业银行如何进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为立足点,在研究中小企业特点、财务特征和信贷风险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制约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融资的障碍所在,指出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关键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信用缺失以及银行缺乏对企业信用状况的有效评定。银行现行信用评级机制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存在着较多缺陷,主要表现在评级机制不适用和评级指标不合理上,由此导致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被低估,并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困难。

本文试图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制为突破口,为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融资难问题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分析研究银行现行信用评级机制对中小企业进行评级的缺陷,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借鉴目前国际、国内信用评级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对现行信用评级机制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指标机制。该体系将信用评价指标分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个部分,强调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进行调整,力求全面、真实的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全文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现实意义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信贷风险的相关理论研究。包括信贷风险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以及经济学分析,并论述了信贷风险控制。

第三章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的提出。确定我国中小企业界定,剖析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并适当的与国外中小企业进行比较。同时对我国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供给进行研究,剖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为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做了铺垫。

第四章我国及国外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现状。本章通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指标分析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形状,并介绍了美国和日本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制的情况,并分析了对我国的启示,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习和借鉴国际信用评级的先进经验。

第五章目前使用较多的信用评级模型介绍。介绍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模型,并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构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机制做了理论支持。

第六章构造新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制。本章主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设置原则、评级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制。

第七章总结与探讨。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通过对各种信用评级方法的比较,并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信用进行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特点是在实践中总结的,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风险评价体系必然要注重实际和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进行归纳和总结。但重视实践并不意味着停留在低级的感性认识阶段,而是要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寻找出必然的因果关系,揭示出其中的规律性并指导实践。

2、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结合。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比较繁杂,中小企业信贷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及环境变化等诸多方面。精确测算信用风险在现阶段还有较多困难;但若单单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不能说明信用风险的主要问题,且容易引起误判信用风险。因此,在本文所涉及到的信贷风险控制和信用评价机制的事前定量评价方法中,在运用定量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定性的方法,以求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价。

3、历史的经验教训与现阶段的新要求紧密结合。通过认真的总结以往业务发展中所获取的中小企业信贷信用评价机制,为新阶段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更有助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使得本篇论文更具有研究价值。

4、比较分析法。对现有的信用评级模型进行描述比较,归纳总结,然后选择己有的适当的评级模型作为本文提出的评级模型的基础,尝试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09年11月20日——2008年11月30日,收集资料与归纳整理;

2009年12月01日——2009年12月20日,确定具体题目及完成任务书;

2009年12月21日——2010年02月21日,文献阅读与研究;

2010年02月22日——2010年03月01日,外文翻译;

2010年03月02日——2010年03月15日,开题报告;

2010年03月16日——2010年03月25日,文献综述

2010年03月26日——2010年04月30日,论文写作,确定初稿

2010年05月01日——2010年 05月20日,初稿的修改,确定终稿,打印装订。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邹琦 .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

[2]钟先翔.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 [9]

[3]许静怡.基于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融资的信用评级体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05][11一12]

[4]钟先翔.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 [8- 9]

[5]武巧珍.刘扭霞.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借鉴融资体系的建立[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5一77]

[6]姚顺先.中日中小企业比较[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5] [51一53]

[7]王韶春.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24]

[8]邹琦.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6] [29]

[9]姚秋,刘聪.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5] [30一31]

[10]魏玲.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选择和制度完善—基于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分析[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9]

[11]张波.美国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简介[J].[中国城市金融] .[2001][49一50]

[12]辛飞,孙永广,邓晶.日本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及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80一 81]

[13]马杰.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及评级制度探讨[D].[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15]

[14]邓云胜,刘亚莉.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方法的比较研究[J]. [当代财经].[2004] [37一 41]

[15]田丽红,吴晓燕,常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模式的选择分析[J].[石家庄] [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11一 114]

[16]梁世栋,郭久,李勇,方兆本.信用风险模型比较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2][17一22]

[17]BergerandUdell. 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The Economic Journal] [2002]

第8篇:中小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贷风险 控制 策略

一、前言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要想得以不断发展,那么就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并且需要银行对优质的金融服务加以提供,然而实际上中小企业从银行所获取的信贷支持少之甚少,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是银行经营管理中有待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所以,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推动中小企业的融资有着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成因

从总体上来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成因涉及到中小企业因素以及商业银行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

导致信贷风险出现的一项主要原因便是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其表现主要包括:(1)经济成分较为复杂。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国有企业,并且民营中小企业占据着相对较大的比重,绝大多数的企业尚未真正的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即便是有些企业改革了体制,但是正是因为存在着较大的形式化,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家族性质突出、产权不清晰,极易引发个人道德风险问题;(2)风险抵抗能力不足。中小企业的投资主体呈现分散化且财力有限,这便使得其缺乏充足的原始资本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初始资本规模较小,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在实际的生产经营当中,往往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有力的扶持,资本增值的相对数及绝对性受到较大的制约,无法迅速的增大资本规模。由于资本规模较小,企业能够用于抵押的资产便相对较少,无法得到有效的信贷资产安全保护。

(二)商业银行方面的因素

信贷风险的出现,与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息息相关。我国商业银行最初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中得以逐渐转变的,并且目前依然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因而难以避免的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缺陷,极易引发信贷风险:(1)风险控制机制缺乏,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性不足。银行缺乏合理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管理不到位,经营行为不规范。在建设信贷风险控制制度上非常滞后,尚且未将信贷风险的控制、预防、规避、补偿、分散机制建立起来,特别是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缺乏,导致低劣客户得到信贷资金,再加上风险监控措施的缺乏,给银行带了一系列损失。正是因为以上缺陷的存在,在防范企业的信贷风险上,往往商业银行会力不从心,信贷风险程度便由此加大;(2)对担保方式过度依赖。商业银行由于存在着风险管理欠缺,在贷款发放时对担保方式有着较大的依赖性。银行在对贷款进行发放的过程中,所关注的首先是质押物及抵押物的价值,其次才是中小企业所具备的还款能力,而企业的还款意愿被放置在最后,这便给银行带来严重的信贷风险。

三、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贷后监控及贷前评估

银行本身便是生产信息的一大专家,而且具备着生产信息的突出优势。银行可以借助于要求企业开立账户加以结算,来得到企业的交易状况和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能够借助于与企业构建长期业务关系,来得到对方的真实信息,从而将搜集信息的成本降低等等。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得到有关中小企业的信息,强化贷前评估,减少或避免逆向选择而带来的风险。

(二)健全银行内部约束激励机制

现阶段,商业银行放贷于中小企业时,已经在信贷管理中引入了激励机制,然而基层信贷人员依然缺乏得到中小企业“软信息”的内在动力,因此,必须在该方面付出更多的能力,举例而言,可以在中小企业的信贷部门专门设置客户经理制,同时将相应的决策权限加以赋予,对有效的考核机制与激励约束机制加以实行,从而激励信贷人员服务客户以及开拓市场的积极性。

(三)创新中小企业贷款技术

与类型不同中小企业相适应的贷款技术能够从技术上切实帮助信贷人员对信贷风险加以识别,从而降低信贷风险,与国外银行所归纳得出的贷款技术相比较可知,信用评分法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采用较为标准的模式。而并非是信贷人员的经验或主观判断,决定发放贷款与否,不但有助于贷款流程的简化,还能够帮助银行将优质和劣质的借款人迅速区别开,进而促进信贷风险识别水平的提高,并且避免银行内部问题所导致的风险,信贷风险和信贷成本得以大大降低。所以,应当尽快的实现中小企业贷款技术的创新,积极的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

(四)加强征信制度建设

通常中小企业的征信制度是有关企业信用信息传播、管理及收集的制度,由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除了银行要监督及审查贷款对象以外,最重要的机制便是由专业化的中介机构管理和收集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从而使银行能够更加便利的得到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防止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违约风险。就担保机构而言,其中尤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就是信用制度。中小企业的征信制度主要包括企业本身的信用和企业主个人信用,因此,必须将这些方面的建设力度加强,从而改善关系信贷的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问题,商业银行应当尽快的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并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从根本上控制信贷风险的不利影响,以便于为中小企业管理信贷风险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银行资产质量的提高作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彭伟.基于KMV模型的上市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研究[J].南方金融,2012(3)

[2]刘坤,王浩铧.浅析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及防范机制[J].中国商贸,2010(8)

第9篇:中小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我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由于其具有规模小、融资渠道少、理财和管理能力小的特点,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出现资金短缺进而影响其营业活动,甚至破产倒闭的现象时有发生。正确认识风险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探索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才能维护企业本身经济效益,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市场环境存在不确定性,政策制度的变化

中小企业所存在的大环境一般是指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制度环境等,这些环境之中存在属于企业之外但却影响企业的许多因素,他们一般难以预测和控制,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力量的不足,使得它们易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大环境的变化可能对其造成巨大的冲击,如产业政策、利率、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通货膨胀等的变化都会使得企业某些方面的成本提高,负担增重,致使企业蒙受损失。

2.决策时期缺乏足够真实的信息,造成决策失误

有些企业的决策者对市场信息的获取不全面,对获取到信息认识过于片面,这就使得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等性,企业所掌握的信息量远远不足以描述整个市场,这也使得企业对于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各类信息掌握的并不完全,错误的估计市场、估计对手、估计自己,从而让企业的竞争力明显下降,同时由于信息不准确还会造成决策错误,如投资失利,举债规模过大,融资渠道选择错误等。

3.筹资渠道少、成本高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等大的金融机构处获得资金,不得已只能向民间筹集资金,但这些渠道又具有高利率、政治性等特点,这使得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分散,且筹资费用巨大。筹资的困难程度大使得中小企业缺少了稳定的金融支持,在一些资金周转出现问题的时候缺少强大的后援因而容易出现财务危机,严重时危及自身存在。同时,一些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对资金的实际需要认识不正确,认为筹资越多越好,从而陷入多笔高利息的借债之中无法自拔,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不足,制度有待完善

中小企业因为缺少资源和人才,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还没有成熟,存在缺陷,使得各种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体现在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和能力,财政决策常常出现失误,财务现状分析能力欠缺,对各种财政活动的记录和处理不及时,资产评估不到位,没有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和规避措施,往往是财务出现问题时才注意到风险的存在,在很多不必要的地方产生了经济损失。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拓宽融资渠道,树立企业形象

若要以利息较低的银行作为自己的筹资对象,那么中小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争取同银行等大的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增加信誉,加强和银行等机构的联系和交流,增进互信。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强健有力的经济后援也是中小企业需要实现的,如除了投资人的融资和自身的借款,还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发展股票、债券等筹资方式。中小企业可以借助政策的优惠条件,获取各方的支援,多l展潜在的投资者,从而壮大经济实力,来增强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在筹资的时候一定要对筹资的数量和成本做好预测和计划,避免盲目的借债,合理筹措,减少风险。

2.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质量

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说到底还是产品的质量说了算,改进和完善运营理念和生产流程,充分发挥生产资料、人力和生产理念的作用,让三者有机融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废品率、返工率,鼓励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提高物料的综合利用水平,适当引进新设备、新人才,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这样,直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对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对财务的管理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对风险的预估和处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方面提高人的素质,即企业决策者和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学习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行业的相关技术,还要学习各种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同时也要不断引进各专业的人才,提高员工们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完善制度,即加强对资金储备、调动、运用、支出和会计审核等的管理,建设健全核算制度,对企业资金的流动监控,以确保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多多记录,多多保存,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监管,防止贪污、挪用公款的事情发生,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

4.健全财务风险规避机制

对于风险的防范,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规避风险。首先,要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即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与金融市场联系起来,拓宽信息的获得渠道,多方对比,增强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度,提前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了解分析,对其成因进行准确的判断,结合相关现状制定合适的风险防范措施和方案备用。其次,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应该利用现代结算工具和手段,减少现金交易,也可以利用金融工具分散、对冲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对企业财务的有效维护。

5.正确处理收益分配

作为多变契约关系的综合,企业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利益问题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否则会降低自身的竞争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因此,企业应该处理好收益分配的各方关系,即既不偷税漏税也不苛扣工资,获得国家的认可,给予员工安全感、归属感,从而得到政策的扶持,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若想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减少越来越大的财务风险的影响,必须懂得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优化企业筹资、融资结构,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收益分配,提高产业质量,加强供应、生产、人事、财务等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全面增强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赵姝颖,曾梅.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