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族娃娃范文

民族娃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族娃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族娃娃

第1篇:民族娃娃范文

一、健全制度,保障落实

1.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我校成立了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并构建了“校长主管、副校长分管、教导处、德育室协助,艺教总辅导员、音、体、美组长、艺体教师等具体落实”的管理格局,为全面落实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2.注重规划,有序推进。学校将“校园京韵”作为校特色项目之一,有明确的年度发展目标和达成标识。每年年初,结合学校实际和上级会议精神认真制定艺术教育工作计划,到了年底,组织艺教老师一起认真完成工作总结,及时反馈“校园京韵”取得的成效与不足。

3.改善设施,落实经费。学校首先从硬件上保证民族文化培训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民族文化专项经费专款专用、逐年提高。结合历年的各次比赛和演出,学校及时聘请了有关专家进行排练和指导,出资购买和租赁京剧演出服装和道具,为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优化师资,完善常规

我校注重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并以绩效考核制度确保“校园京韵”项目的有效实施。

1.落实校内指导教师。学校聘任具有责任心和一定京剧教学经验的音乐教研组长谢伏玲老师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学校民族文化培训工作的开展。

2.外聘专家指导教师。学校与上海京剧院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分别先后聘请京剧院的陆湘雯、梁翊华等数位专业老师每周2次到学校对校京剧社团进行“京剧唱段”和“京剧身段”的指导。这些老师都是国家一级、二级演员,唱、念、做、打,行神俱佳,各有擅长。专家的引领,让学生们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和训练。

3.建立评估激励机制。学校建立了艺术教育评估、表彰和激励机制。在《绿地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中,对于艺教教师开展民族文化兴趣小组辅导工作等都纳入到月考核,把民族文化培训工程中取得的实绩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激发了艺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整合资源,推进工作

学校充分挖掘、整合学科资源,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点和面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唱京歌、演京戏、学京操、画脸谱等活动,扎实推进,创设了浓郁的校园京韵氛围。

1.在基础型课程中普及。我校以音乐、美术、体育学科为切入口,体现学生参与率100%。在音乐(唱游)课中有效落实“京剧进课堂”相关曲目,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唱相关的京剧和京歌。在美术课中,要求教师每学期进行京剧知识的渗透,并开展京剧脸谱的绘画、剪纸、泥塑等活动。体育课中,学习“京韵操”是每个绿小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全校学生人人唱京歌、演京戏、学京操、画京剧脸谱等活动,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在课堂中叩开京剧艺术的大门。

2.在拓展型课程中提高。学校组建校级京剧社团――“绿韵京剧社团”。在二至五年级内选拔具有嗓音条件与身段条件的优秀学生参与,聘任上海京剧院的专业教师来校指导。各次培训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培训内容,保证了社团各项训练的正常开展。

此外,学校以校园艺术节、少先队主题活动等为载体,开展绘画、小报、京剧才艺展示、主题班队活动、黑板报、校园广播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了解京剧知识,弘扬了民族文化精神。

3.在耳濡目染中陶冶情操。学校注重民族文化环境的渲染。校门口的橱窗内,设置了“魅力京韵”版面;各楼层墙面分别布置了“京剧知识介绍、京剧名人介绍、学生京剧脸谱作品、各次展演照片”,各项举措有效地创设了“京韵”校园文化,让学生们能够受到耳濡目染的教育。

4.在搭建平台中收获硕果。为了让学生不断锤炼技能,提升水平,我们积极组织京剧社团学生参与社区共建单位、街道、教育局、市级天天演等重大活动,并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学校民族文化培训工程取得了累累硕果,有效的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京歌声声,京韵悠扬!绿小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绿小的每一个学子都感受到了优秀民族文化的伟大力量。校园“京韵”,为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效推进锦上添花!“校园京韵”,成就了绿小娃娃的民族梦!

第2篇:民族娃娃范文

佤族在大年初一互相祝贺,特别要向寨子里的长者拜年。拜年时,双方互赠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象征团结和睦。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节日晚上聚在广场跳圆圈舞,老年妇女则穿长裙,几十个人为一队,手搭前人双肩,边唱古老的歌曲边轻移舞步。

佤族过年礼仪习俗一、拜年礼仪。

拜年佤语估补(grūb)是一年一度小辈向长辈拜访的一项礼仪活动。根据各地的宗教信仰、节庆日的不同,拜年时间一般分别为佤历大年的初二,公历元月的初二。所谓为小辈的亲生父母和舅舅、婶婶,拜年时,小辈一般要携带自己的妻子(丈夫)儿女,带上米饭一盒、熟鸡一只、芭蕉一梳、糯米粑一盒、一包烟、一瓶酒、三节甘蔗、猪肉一串、一节白布(或一条毛巾),一早前往长辈住所拜访。拜年过程,小辈向长辈鞠躬并握手,然后倒出温水给长辈洗手,洗手时小辈男者前行搓洗,女者随后揩擦。事毕,请长辈坐于桌前,说小辈给长辈拜年,求得恩惠和保佑。长辈礼仪接受,并给拜访者祷告祝福,拜年完毕长辈给小辈以回敬送些什物和零币。

佤族过年礼仪习俗二、做客礼仪。

走亲访友,礼物可多可少,可有可无,但带点酒,那怕是一斤半斤不可无,所带之酒须得礼节性的交给主人,否则就会失礼。如此,主人须得以自己的酒迎接,滴于地、念酒词,祭告祖宗,表示迎客之意,否则,也会视为失礼。再将客人带来的酒滴于地祭告祖宗,说明客人来由来意。最后大家共饮。

佤族过年礼仪习俗三、待客礼仪。

贵客来,主人要即刻接过客人的背包,挂在挂钩上,适当存放好其它所带物件,然后殷切让座。客留期间至少要杀给一只鸡,作为主菜,将头敬于主客,以示敬重。

佤族过年礼仪习俗四、敬酒礼仪。

敬酒先敬年长者。集体饮酒时,让某一老者代表在座各位滴酒于地,酒词念罢众人同饮,第一杯先斟敬于在座之最年长者。斟酒要专人,双手以敬,行礼方式由下而上到饮者嘴边。

佤族过年礼仪习俗五、敬舅礼仪。

佤族民间,人们敬重舅父胜于敬重父母,拜年第一要拜舅父;男婚女嫁第一要求得到舅父的同意;人死后,要舅父(或其后代)主持处理丧事。

佤族过年礼仪习俗六、妇女礼仪。

第3篇:民族娃娃范文

【关键词】佤族民居;轻钢结构;框架结构;造价

在5.12汶川地震后《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中提到,建筑与构筑物中,木结构和轻钢结构的建筑构部件在地震中损坏较轻,究其原因在于这两种材料具有比较好的延展性,而在这种结构之下的建筑维护与分割构建一般都是采用轻质材料,使得整个建筑自重较轻,因此在地震中的损坏较轻。而当下在建筑中大量的使用木材是不太可能了,因此采用轻钢结构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1轻钢结构施工的特点

1.1结构简单,材料单一

轻型钢结构指的是冷弯型钢、轻型焊接和高频焊接钢、薄钢板,薄壁钢管,轻型热轧钢。构件拼接,焊接而成的组合件等为主要受力构件,结构采用了大量的轻质围护分隔材料。轻钢结构施工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简单,材料单一。便于实现设计的标准化、构件化加工和生产的产业化,所以安装的现场组装程度高,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

(2)重量轻。减少了基础材料的使用数量,减少了部件的运输和安装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建筑抗震性能。

(3)短建设期。组件标准设置装配度高,安装简单,快捷,一般工厂仓库的合同可以在使用后2-3个月内交货。由于没有湿作业,安装的场地不受气候影响。

(4)能满足各种生产工艺的要求和使用功能。轻钢结构在建筑风格、色彩和跨度、柱间距等方面的选择灵活,提供给设计师可以充分展示设计理念的条件。

(5)轻钢结构建筑是环保、节能的产品,工厂可以搬迁,材料可以循环利用。

(6)价格便宜。随着中国钢铁产量的增加,钢价下跌,竞争激烈,轻钢结构与砖混结构相比,成本可持平或略低。

2轻钢结构在佤族民居中的应用

2.1外观形态中的应用

而对于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形式,站在维护并发扬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特点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就是,在保留原有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民族差异和民族特点,特别是尊重其习俗和信仰,考虑到传统文化的因素,生活方式,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条件。在翁丁寨的改造中,保持原有的民族文化、民族元素和建筑风格,对佤族翁丁村村民居轻钢结构转型的基础上,让翁丁村村民在原生态保护过程得到实惠。要提高传统文化意识的保护,将自觉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如何使得轻钢材料更好的适应原有建筑的外观形态,保留建筑本身民族地域特色。(1)从试点的角度,我们首先选择了个别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建筑进行试点研究,在本文我们选择的是临沧地区的佤族民居进行深入研究;(2)对改地区民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将其传统的建筑功能布置形式做了细致的复原,并结合当下原住民的使用要求,做了进一步的调整与更新;(3)根据改进后的民居建筑进行了结构上的进一步细致设计,希望从中能找到可以借鉴的设计手法,进而推广到其他民族民居的建造更新中。

2.2建筑结构上的应用

2.2.1保留原建筑结构特色。对传统的建筑内部功能进行了调研并进行的实地的测绘与复原工作。由于佤族世代居住在偏僻的山区,使得整个民族对外的交流频率大为降低,与其他民族和文化的融合进程相对比较缓慢,因此在建筑的原始特点得以最大限度的得以保留。在具体的建筑功能特色上就表现为如建筑的底层做了架空处理,厅堂内部的火塘得以保留、建筑外观任保留了半圆屋顶特点、建筑外墙相对比较低矮、建筑内部的功能分区比较简单等一些特点,同时建筑类型和构件体现了较原始的特点,所有这些构成了佤族民居聚落的强烈个性,彰显了佤族民居的独特魅力。翁丁村村民目前的住房仍然是干栏式的,没有庭院,住房面积比较小,一般约9m×6m,底部用木支架进行支撑和架空,用于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底部架空部分大约1m,二层是居住房屋。典型的佤族住宅的平面是椭圆形的,在椭圆的一端退后做平、设门,从架空层的平台进屋。平台做的比较大,超过屋檐的滴水线。为了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有些房屋会做两层,高度上大约有40cm的差异。入口由于屋顶的太大屋搪较低,为了方便在屋檐处挖了一个洞。采用椭圆形草堆作为民居的屋顶,草屋顶有一个草窗可以打开。而且村庄的布局和随地形变化,一般有一个分区。村口或村中有水源来为全村村民提供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另外在村寨的周围还会建立粮仓,防止发生火灾或其他自然灾害时,粮食与住房同时受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民居原型,在调研中针对性的采访了当地的一些村民,与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细致的沟通,结合这些村民的意见与建议,对传统的民居进行了功能上的更新与调整,使得其更符合当下村民的生活要求。

通过理论分析与较为详实的实地调研后,结合当地居民需求的分析,指出民居改造不仅具有民族识别性,还要满足居民心理需求,这是民居的发展方向,随后对临沧佤族翁丁村的自然地理、人文背景及佤族民居、生活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初步提出针对侃族翁丁村民居实际需求的设计要点。由于当地的气候特点,在设计中,继续保留了建筑物底层架空的特点,架空高度为1.8m;建筑的柱跨,为了更好的符合结构计算的要求与建筑模数的要求,将跨距控制在了3.0m与4.2m;在功能方面,较之传统民居,增加了厨房功能的布置,并在堂屋的前面保留了晒台,应村民要求,在原有传统的尺寸上有所增加,晒台面积扩大到了27㎡。在不改变村寨的原始布局和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对村民的住宅在外观上尽量沿袭其民族特色与风格,而在内部结构、空间分割方面按照其生活习惯进行有效、合理的布局,尽可能保留一些文化遗产和象征的生活用具,例如:火塘使用和改进的设计,充分考虑在火塘在佤族居民生活中的作用,设计出烟道和空气流通空间,从而将火塘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并且因为在住宅区保留了火塘,所以室内消防设计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在室内的结构内侧上采用防火石膏板,防火性上能够满足耐火极限的要求标准,而且石膏板具有可调节室内湿度的作用,在雨季吸收水分,保持室内空气中的水含量不太高,冬季干燥释放含有水分,调节室内空气湿度,比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较高的舒适度。在内部并没有增设卫生间功能,主要是从村民的使用习惯上进行了考虑。普遍村民反映不太能接受在房屋内部设置卫生间,还是比较习惯使用公共的厕所。就这个问题而言,主要还是当下的内部卫生间的功能不能满足村民的使用习惯,对于卫生间内部的改良与对粪便的绿色处理上,需要做进一步研究探讨。

2.2.2传承结构中文化特色。为了进一步得到准确的数据支撑,对建筑进行的结构结算,从力学计算与数据统计上得到一个更为精准与科学的支持,同时对于构部件的设计与计算过程中,使得建筑的外观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其原有的民居特点。最后,对建筑中一些材料的用量与造价进行了进一步的计算与统计。通过实地调研,对佤族民居进行了继承与改造后,建筑专业对调研资料进行了成图处理,并将图纸进行了深化设计,进而提交结构设计专业进行了计算,同时做了进一步的工程估算,得到了进一步详细的数据资料,更为有利的支撑了最初的设计设想。课题组对该户型进行了两种结构体系的计算,一种为常用的框架结构体系,一种为轻钢结构体系,并对两种计算进行了对比,从两种结构的结构图纸中,可以看出,在进行计算时,梁柱的尺寸都不是太大,与现实保留下来的民居的木结构主梁相比,在尺寸上略显大一点,但基本上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内,并且在计算中由于加入了抗震计算的参数(临沧地区属于抗震设防8度区,地震加速度为0.2g),因此在整体结构安全上更为有保障。并且在建筑设计之处,就考虑到了为了更为方便居民的使用,因此在房屋中间是没有柱子存在的,这为居民的使用方面提供了设计上的保证,同时,在结构计算中,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结构计算中,反复进行了验算,终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实现了大跨度结构在保证构建截面尺寸经济的基础上,满足结构安全的这一首要目的。

2.2.3建筑结构造价控制。课题组结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概算,采用钢结构,概算金额是15.7万元,而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概算金额是6.7万元。从两个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生产条件之下,框架结构比之轻钢结构在建造费用上还有比较大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反映在材料的基价上比较明显。就单个单体而言这样的价格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但如果把轻钢结构的建造构部件批量化生产和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和建造速度上的这些因素算上的话,轻钢结构的优势将会体现的更加明显。轻钢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建筑形式,具有节约材料、节约水源、节约能源的特性,以及回收利用率高达90%,能有效地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减少碳排放,采用装配式施工,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垃圾和噪音被减少到最低水平。轻钢结构,易于实现工业化,其部件在工厂生产,时间上与拆卸工作同步进行,可以缩短施工周期。钢结构构件的连接可以焊接和螺栓连接,构件可长可短。而且,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干作业,容易满足各类型的施工,且施工现场很容易管理。由于轻钢结构和柔性布置结构体积小,施工速度快,施工期短,对环境的影响小,有利于业主尽快投入使用,并且在加固改造上有非常突出的优势。

3结束语

轻钢结构的蓬勃发展不仅能够促进中国建筑业发展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也促进了中国建筑向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千里之行,积于践步,希望我国的轻型钢结构建筑行业能稳定发展,在我国建筑转型与发展的历史中留下厚重的一笔。而如何进一步加强在少数民族民居中推广轻钢结构,还有很对工作需要去研究完善,并且包括抗震区轻钢结构的改建和加固也是我们日后需要研究的重点。但轻钢结构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激发课题组继续研究下去的源发动力所在。

参考文献

第4篇:民族娃娃范文

一、加强乡土史教育是我区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西方的支持下,以达赖为首的分裂势力呈现抬头趋势,自2008年以来,分裂势力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滋生闹事,企图破坏我区繁荣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局,以达到搞乱、分裂祖国的目的。加强文化渗透,意图从思想文化上腐蚀下一代也成为了当前分裂势力进行分裂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区斗争呈现长期化、复杂化、尖锐化的特征。因此,进一步加强学生“四观两论”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区斗争的必然要求,更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充分挖掘乡土史教材,加强学生地方史教育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央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本土文化,为新的发展和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面深刻了解本民族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精髓,是进行民族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学生树立正确民族观的基本出发点。多年来,受特殊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我区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闭塞,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相对欠缺。由于对本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缺乏完整的认识,再加上历史、宗教等因素,导致我区青少年容易受到外来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区学校教育绝不能脱离具体的校情学情,不能脱离本民族的发展历史而空谈理论,更不能忽视乡土教材在民族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编写学校乡土史教材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区的不断深入和开展,我区课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加强民族观教育已成为我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地方政治》已作为正式课程纳入学校教学体系。但在历史学科教育中,大部分学校和教师仍然停留在大纲课程的教育层面,对乡土史教学重视不够,甚至认为学生思想教育只是政治学科的任务而不予涉及,这显然会对学生的“四观两论”教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应组织人员统一编写历史乡土教材,各学校也可将历史乡土教材作为校本教材进行开发。

(二)合理安排教学课时,让乡土史教育真正走入课堂,深入学生心中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和文化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就得让学生充分认识本民族的发展历史,认识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充分了解文化的形成过程。各学校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立场上加强学生的“四观两论”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乡土史教育课程,让乡土教材真正走入课堂;各学科教师要树立“大教育观”意识,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乡土教材的作用,更要在课堂上结合本学科特点,切实做好乡土教材的教学;历史教师更应该在完成课程大纲任务的同时,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将历史乡土教材纳入必讲内容,让乡土教材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并生根发芽。

(三)将乡土史教育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宗旨。为了让广大师生认识到乡土史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学好、用好学科知识,学校不能将乡土史教育流于形式,不但要开设好课程,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还应对教师课程教学情况进行督察,教学任务完成后更要将教学效果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学分并促使每一位学生能够认真修完并学好。

(四)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乡土历史

课程教学让学生接受的只是理论性的、抽象的历史知识体系,现实的生活体验能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历史。各种博物馆、纪念馆、烈士公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于资料丰富,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因此,各学校应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良好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第5篇:民族娃娃范文

饮食是乡村旅游六要素的重要要素之一,它不但能满足旅游者基本的生存需求,丰富旅游者的旅游内容,同时也能迎合旅游者追求享受、体验新奇、回归自然的心理愿望。目前,饮食消费在旅游六要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国外旅游市场仅次于购物消费,在国内旅游市场已经超过消费购物而高居榜首。凉山州地处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州总面积6.03万平方公里,有14个世居民族,彝族人口为166万,占全州总人口的42.53%,约占全国彝族总人口的23%。这里物产丰饶,植被茂盛,山川雄奇,美不胜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十分优越,自古便是民族迁徙走廊的要冲,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凉山彝族文化已经形成了一道独具地域文化特征的彝族文化风景线,倍受国内外旅游者瞩目。

一、凉山州彝族特色饮食文化旅游资源

彝族是一个在西南繁衍、发展数千年的一个民族,是西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彝族特有的饮食文化。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这里有完整的彝族特色饮食文化。

(一)凉山州彝族特色饮食文化的内涵和种类

饮食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礼仪、习俗、时尚等文化内容。彝族特色饮食是指植根于彝族聚居区(村寨)这一特定的地域,能激发人们产生消费动机并有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地方特有的或有一定知名度的彝族菜品、点心、饮料、餐饮原材料及饮食习俗、特色加工烹饪方法等。它本质内涵是对旅游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与游客的饮食需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二)凉山州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资源

彝族饮食规矩繁多但不缺乏文化韵味,凉山彝族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内容丰富,主要有:

1.苦荞文化。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凉山州是中国苦荞麦最大的种植地,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凉山彝族以荞麦为主食,一般将苦荞麦做成馍馍,可烧、可煮,可蒸、可炒。苦荞产于高寒山区,是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药食同源文化代表。苦荞麦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富含多种维生素、18种氨基酸、粗蛋白、叶绿素及其硒、锌、镁、铬、钙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其独特的营养成分是黄酮类物质。目前在凉山州已形成苦荞麦茶饮料系列、苦荞麦快餐系列、芦丁香菜系列和苦荞麦生粉系列等初具规模的产业。

2.肉食文化。彝族对“肉”有种复杂的态度,如果有客人来一定得“见血”(杀鸡、杀猪、杀羊、打牛等等),然后把肉做成拳头大小的“砣砣肉”,如果主人家杀了猪牛羊等大牲畜,客人可吃三块肉,如果主人家杀的是鸡鸭等家禽,客人则只能吃一块肉,甚至只喝一点汤,多吃肉会被认为是丢脸的事情,为人们所不齿,彝族谚语说:“肉是孩子吃的,酒是老人喝的”。彝族尤善烹制“砣砣肉”,将牛、羊、猪或鸡砍成砣状下水煮半小时后,捞出拌上辣椒、花椒、盐、蒜、木姜子等佐料即可食用。除了砣砣肉,彝族的特色肉食还有烤小猪、辣子鸡、射地(冻肉)、彝族风味血大肠、全羊汤、洋芋鸡、坛子牛肉等等。彝族菜的特色是鲜、嫩、脆、香,味美无穷,令人馋涎欲滴、乐而忘返。

3.酒文化。彝族多居住于高寒地区,酒在生活中非常重要,走访亲友要带酒,参加婚礼要送酒,参加丧葬活动也要送酒,参加宗教活动更离不开酒,就是去探视病人都要带酒。酒在彝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几乎一切事情,都少不了酒。因此到处可以看到彝族喝酒的场面,但是彝族最看不起喝醉酒的人。彝族最正统的酒文化是“转转酒”,彝族没有强迫喝酒的习俗,有人敬酒要接下,但能喝则喝,不能喝的咪一口就可以往下传。目前转转酒、秆秆酒、坛坛酒已成为了凉山彝族酒文化的象征符号。

4.餐具文化。凉山彝族餐具大多为木制和皮制的漆器。凉山彝族漆器的造型特点是古朴厚重,餐具中的盘、盆、盔、钵和酒器中的“撒勒勃”、“莫耶”等均带有硕大实心的圈足,其色彩为黑、红、黄三色错综调配,间隔使用,色泽明快艳丽、粗放简略。基调是红、黄两色在黑漆底上形成鲜明的冷暖、强弱、明暗的对比,并形成一定的空间感,从而产生出和谐的韵律。此外,漆器的纹饰与图案中还潜存着彝人古老信仰,并有相关的神话背景。

二、彝族特色饮食文化资源在凉山州乡村旅游中作用

(一)乡村旅游活动离不开饮食。饮食在旅游六大要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饮食是旅游总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旅游产品中一个重要的单项产品或服务,它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经济效益。旅游活动离不开吃,旅游经济离不开餐饮经济,饮食文化的深度开发能促进乡村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彝族特色饮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从旅游文化的角度看,具有鲜明区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文化性的民族旅游饮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它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相关的旅游活动;它具有广阔的旅游市场和开发潜力,对异地旅游者有极大的吸引力,便于其参与、亲身体验异域文化的特征。

(三)饮食文化是凉山州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提高旅游活动的文化价值又能增加当地的旅游经济效益。对于地处西南偏远山区的凉山州来说,扎根于村寨的特色餐饮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特点,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最便捷的方式,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又一路径。饮食文化是旅游经济效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必然会增加对餐饮的需求量,同时也为当地饮食文化创造了潜在的市场,提供相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旅游业越发达,这种潜在市场就越大,饮食文化可能发挥的作用就越突出。只要看到这种内在关系,注重饮食文化的参与性,潜在市场就会逐步转化为现实市场,饮食文化就能在有效地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凉山州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开发处于初级阶段,文化韵味较弱。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初级阶段,即品尝旅游阶段,主要目的是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够品尝旅游地特色饮食;其次是成熟阶段,即饮食健康双重追求阶段,主要目的是在旅游中既要品尝当地特色饮食风味又要达到营养保健的作用;最后是高级阶段,也就是必须在饮食中体现当地特有的礼仪、习俗、时尚等文化内容阶段,让旅游者产生复游愿望或者带来良好的口碑。凉山彝族饮食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品尝为主,缺少相应的文化韵味,从业者一般都是简单地将特色菜品呈现给旅游者,缺乏应有的文化元素,没有展现凉山州彝族饮食特有的文化魅力,不能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参与性不强,刺激游客消费能力较弱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游客对旅游活动的参与愿望越来越高,在吃方面不在满足常规的“坐等”模式,而是希望自己参与到具体的饮食制作过程中去,达到调节身心、释放各种压力的高度娱乐状态。对于平时难得一见的彝族特色饮食制作,游客们的探求欲是非常强的。而凉山州乡村旅游餐饮市场能够为游客提供参与活动的项目较少,游客吃完就走,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多项消费。

(三)宣传不力、知名度不高

目前凉山州对乡村旅游宣传主要在旅游景点、景区和旅游线路上,没有把彝族特色餐饮产品看作是旅游六要素产品来宣传,从而导致凉山州彝族特色饮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宣传都不给力,不仅使丰富的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不能转换为经济资源,很多彝族特色菜品至今“藏在大山无人知”,严重影响了凉山州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四)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饮食卫生较差

凉山州地处西南偏远地区,地形以山区为主,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彝族聚居区长期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客观上导致凉山州的乡村地区在道路交通、医疗卫生、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也不容易完善。同时到凉山旅游的游客多数来自大城市,他们对餐饮的卫生条件要求非常高。但是目前凉山州现有的彝族饮食餐厅、酒楼等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接待设施较陈旧,让大城市的旅游者望而退步。

四、凉山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在凉山州如何让特色饮食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使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彝族饮食文化资源更好的服务于当地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

措施:

(一)地方政府应把彝族特色饮食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之一来开发和扶持

饮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它不但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同时也能促进旅游地经济的持续增长,在乡村旅游产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又一方式和重要手段。因此凉山州政府应从科学规划、开发保护、饮食人才培养、彝族餐饮文化挖掘、资金投入、广告宣传等方面给予引导和帮助,承担起地方政府应有的责任。同时对现有的彝族饮食餐厅、酒楼、彝家乐和彝家客栈等必须依靠政府政策保护和当地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彝族特色饮食在当地经济经济建设中、在当地乡村旅游向高层次发展中、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注重参与式饮食的开发,提升游客的综合消费能力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城市游客已不再满足于对乡村自然风景的观赏,而是希望在乡村旅游过程中获得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因此参与性饮食在旅游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凉山州彝族特色饮食应该摆脱以前提供成品让游客单纯品尝的模式,转移为大胆引入游客参与的模式,不断增加餐饮的趣味性、参与性和自制性,让游客对彝族特色饮食文化内涵的理解更深刻、更形象。如彝族著名的烧仔鸡、烤乳猪等,虽然原材料和制作方式都简单,但这一道原始的菜式,最能体现彝族饮食风俗特色,如果鼓励游客参与,可增强用餐乐趣性,丰富旅游内容,延长在乡村地的停留时间,从而拉动其他消费。

(三)借助于彝族重大节庆,大力宣传彝族饮食文化资源

凉山州可以通过彝族年、国际火把节、毕摩文化节等形式各异的彝族重大节庆活动,向旅游者直接展示、推销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改善其长期以来未被人们认识和利用尴尬困境,让饮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凉山州新农村建设添薪加瓦。同时也可以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让潜在旅游者了解凉山州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激发他们的出游愿望。

(四)凉山州彝族饮食文化旅游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文化旅游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文化资源能被永续利用是彝族文化产业可持续的基本内涵,强调彝族饮食文化资源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和愿望,同时也不能危及子孙后代。“一个民族的文化产业是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文化资源的持续供给”2。这就要求凉山州政府及相关企业做好不可再生的彝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应以“凉山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为轴心,组织、协调相关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彝族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形成背景、影响因素、彝族特色等进行全面的挖掘、收集和整理,以便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

第6篇:民族娃娃范文

幼儿园庆祝国庆活动策划(一)

活动目标:

1、知道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理解国庆节的含义。

2、大胆表述有关国庆节的经验和见闻。

3、进一步感受和体验国庆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活动准备:

1、向周围的人了解国庆节的意义。收集报纸、电视或杂志上的有关国庆节的新闻。

2、制作国旗的材料或工具。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理解国庆节的意义。

教师:你们知道我国的国庆节是哪一天吗?国庆节是什么样的节日?

幼儿交流关于国庆节的知识。

教师小结:10月1日是国庆节,是我们的祖国妈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所以全中国人都很高兴,共同庆祝这个节日。

2、幼儿制作国旗、装饰班级环境。

启发幼儿讨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

幼儿制作国旗,并布置在班级环境中。

幼儿园庆祝国庆活动策划(二)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简单了解国庆节的含义。

2、培养幼儿喜欢讲述的习惯及热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收集国庆外出游玩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围坐成圆圈进行谈话活动。

1、谈谈自己国庆节假日的生活。

师:小朋友们好几天没来幼儿园了,老师真想你们啊,这几天,你们玩得开心吗?(开心)

2、你们知道哪一天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十月一日),对了这一天就是国庆节。

3、谁能来说说这个国庆节你是怎样度过的?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图片讲讲自己的国庆假期生活)

4、教师可以先谈谈自己在国庆里是怎样度过的,看到了些什么和发生了什么事。

师:分别请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假期的活动。

5、重点对卡壳的幼儿进行启发,如你去哪里啦?妈妈是否带你去好玩的地方,吃好吃的东西?

6、引导幼儿和同伴互相讲述在节日中兴的一件事。

7、用流利清晰的语言来说说自己在国庆期间去过那个地方,做过什么有趣的事?

二、结合有关国庆的视频画面,拓展幼儿对国庆节的了解。

师:你们知道我国人民怎样庆祝我们国家的生日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收看国庆阅兵的视频

三、帮助幼儿复习对国庆节的认识。如时间、节日特点等。

四、结束部分

玩《击鼓传球》的游戏。当花在某一个幼儿手幼儿念一首上时,让儿歌或歌曲。

幼儿园庆祝国庆活动策划(三)

内容与要求:

1、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全中国人民的节日。

2、体验庆祝国庆的欢乐情绪。

活动具体内容:

活动提示:欢腾的国庆节,我爱中国

国庆前夕:

去附近街道观看节日布置,了解和感受人们迎国庆的欢乐情绪。讨论怎样布置活动室迎接国庆,并一起分工制作和布置活动室,准备和排练迎国庆的节目。

了不起的中国人:

师生共同收集材料,在区域中安排如奥运会国旗、国歌京剧脸谱中国功夫等内容。了解我国许多有名的人和事,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五星红旗我爱你:

了解国旗的外形特征及简单意义,提供美工材料,在看看做做中增进热爱中国、热爱国旗的情感。大胆画出升国旗的场景,初步掌握抬头背面人的绘画技巧。

国庆真热闹:挂灯笼

通过挂灯笼庆国庆活动,比较灯笼的不同特征,从而学习5的加法,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试着按照画面上的式题,在大门和墙上挂上灯笼,说出理由。

愉快的国庆节:

1、知道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回忆国庆节的热闹情景,感受国庆节的欢乐气氛。

2、观察讨论画有国庆情景的窗口,并在空白窗口内按照自己的想象画出欢庆的情景,把各自的窗口贴在活动室内的高楼上互相观赏讨论,进一步体验节日的热闹。

节日的夜晚:

提供焰火影象资料及各种美工材料如火柴、胶水、彩纸等,描述国庆礼花的品种、颜色、燃放过程,交谈观看礼花的感受。用各种材料表现礼花,学习用火柴粘贴礼花和楼房的方法。

超级问答赛:

通过问答赛的形式,以轮换问答的方式进行比赛,问答的问题须与国庆有关,在游戏氛围中展开。使幼儿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国庆节以及祖国的一些常识。

幼儿园庆祝国庆活动策划(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各少数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及服饰特色。

2.幼儿能欣赏中国不同民族丰富多样的造型装扮,感受各民族服饰的装饰美,懂得尊重服装文化的多元性。

3.在活动中,幼儿能够综合运用搓、揉、捏等泥塑方法,表现民族人物的形象特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大班幼儿已经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有各自的服饰特征;大班幼儿已有泥塑的经验。

2.材料准备:民族娃娃的示范作品2~3件,面泥或超轻土、泥工工具、牙签。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民族娃娃示范作品,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感受常见民族服饰的色彩和造型装扮、观察民族娃娃的整体结构。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民族娃娃的制作方法,探索制作民族娃娃的泥塑技巧,鼓励幼儿创作自己喜欢的民族娃娃。

3.在幼儿自由创作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表现出各民族服饰的装饰特点。

4.教师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民族娃娃,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及制作方法,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结合美工区材料继续装饰民族服饰,还可以收集扣子、毛线、碎布料等材料,制作不一样的民族娃娃。

2.引导幼儿将活动中自制的民族娃娃投放至表演区当作表演道具,进行表演游戏。

3.请幼儿在家里以绘画的方式表现民族娃娃。

幼儿园庆祝国庆活动策划(五)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国庆节的来历,能说出我国的标志国旗、国徽,知道国歌的旋律。

2.幼儿能说出几种庆祝十一的活动形式,让幼儿体验国庆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国庆节外出游玩的经历。

2.材料准备:国庆节热闹场景的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请幼儿说说对国庆节的认识。

2.情景体验。教师可播放国庆相关视频,出示国庆节热闹场景的相关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人们庆祝十一的方式。

3.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庆祝十一的哪种形式和原因。

活动延伸

第7篇:民族娃娃范文

【关键词】女鬼妖精;日本娃娃;妖怪物语

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多姿多彩的空间,存在着有血有肉的人类,而在神话、小说、动漫和戏剧中,存在着另外一个国度,黑暗阴森的环境中充斥着死亡和异类。上古时代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们对于亡灵世界的想象,谁也没去过,谁也没有真正的看见,但是却始终没有停止对异类世界的疑惑与好奇。日本大和民族自身就有着较为深厚的死亡情节,随着互通有无,受到中国上古文化的影响,大和民众根据自身岛国的独特因素,勾勒塑造了自己别具特色的异类文化,这些幽灵妖魅成为了日本各类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 、幽灵妖魅

(一)死后幽灵

妖怪文化中有这样的说法,人死后便成为了鬼,变成了幽灵,但是并非只有死后才可以灵魂出窍,死后的灵魂叫做死灵,那么活着时候灵魂游离就是生灵,生灵和死灵都属于幽灵。幽灵可以四处飘荡,而妖怪则有固定的“蹲点”,它们就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如果有人走过去,就会撞见它,不论与它之前有没有渊源。幽灵的故事大多与仇怨有关,又是因果关系,而在妖怪的故事中不存在是非对错,它就是偶然的出现在人们面前,哪怕之前没有恩怨情仇。

(二)生灵与死灵

幽灵中的生灵与死灵都属于灵魂,他们的内涵较为模糊,不论生灵还是死灵,在故事中出现的缘由不是恩仇就是怨恨。一旦有了怨恨幽灵就会给人下诅咒,许多电影中都有这样的片段,例如《午夜凶铃》中,导火索是一盒录像带,凡是看过的人都会被下诅咒,接下来就是灵魂出来索命,人们一个接着一个死去没有休止。不只是文学作品中,在能乐、美术、工艺品中也随处可见人们对于异度空间的想象。当今时代,人们活在快节奏的都市中,被理性思想武装,但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那些奇闻异事灵异文化并没有走向衰亡,相反,为了迎合人们压力的释放,很多刺激恐怖的电影层出不穷,日本的恐怖片将人们想象中的东西实体化、具物化,是想象的鬼魅以实体的形式搬上荧幕,在视觉上和理性上都对人们心灵造成了非常刺激的冲击。

二、画皮女鬼

平安时代就有了很多人鬼故事,江户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传说就是百鬼夜行,当代的鬼文化常用的题材是仇怨报复和尸油通灵。日本妖怪文化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与美感观念的鲜明特色,这些异类主要可以归结为四类,每每恐怖镜头的营造都是女主角,他们外表美若天仙、魅影婆娑,对男人能够摄魄,用自己漂亮的脸蛋去吸噬人的身体和灵魂。死去的男人到死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柔若无骨秀色可餐的姑娘是个杀人狂魔。

(一) 雪女

雪女是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形象,隐居在深山老林中,化身为美若天仙的女子到处勾引男人,接吻时便吸走了他们的灵魂,以使自己有能量继续鲜活诱人,吃剩下的牺牲品就会被雪女打入深渊永远封存。

(二)溺水女

溺水女是盘踞在温泉洗浴中的妖魅,雾蒙蒙的宛如仙境中,一位女子若隐若现,两颊微红甚是妩媚,被勾引的男子春心大动向其靠近,走进一看水里面根本不是女人而是累累白骨,可为时已晚,准备沦为溺水女的果腹之物吧。

(三)魔女

魔女那美丽的妖冶外皮,就像是五颜六色的毒蘑菇,每每意志力不强的人就会被其引诱,魔女虽然外面动人,可是却心如蛇蝎、害人不浅,日本的小说《蛇性肆虐》改编于白蛇传,文中这样描写:白蛇来到人间化身为美丽的女子,粉红色的脸颊,就像是樱花盛开,魅影倒影在水中,笑容可掬。这样姣好的面容下,白蛇的内心却非常歹毒,这样的矛盾形象使读者一方面沉迷于她那阳光的笑容,一方面又使人从心底打颤,冰冷刺骨的阴险,这两方面的特性形成了魔女鲜明的特点,她总是出现在阴冷晦暗、迷蒙死寂的背景中,给读者渲染出一种恐怖阴森的画面氛围。

(四)桥姬

人们对含恨而死的女鬼怀着同情之心,她们生前遭遇悲惨,死后阴魂不散。这使得她们欲愤难填,同样是美丽与残忍的双重化身。桥姬的形象就是由一群痴情女集结的怨气,她们藏匿在桥底,夜深人静时,将过桥的男男女女拉下水,在日本漫画家的笔下,桥姬有着长长的头发,眼里含着泪滴,面容愁苦悲伤。

在妖怪文化中女鬼的形象如此不可或缺主要是因为日本文化对于女性的复杂认识,远古时代的女性承担着繁衍后代的重大责任,这使得女性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慑力,日本神话的主神天照大神就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现的,日本人民认为他们都是天照大神的后代。日本文化中的女性崇拜也与现实的生存必要性有关,女性负责采野果、编制衣物、繁衍后代,这使得女性的形象高大起来,尊贵典雅、美丽善良成为了女性崇拜的主要缘由。

日本诸岛四面环海,一览无余,这样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岛民们开朗直率的性格,同样,在面对女色的问题上他们也毫无顾忌,这样必然与伦理道德有悖,肆无忌惮地沉迷于女性之美是不能被社会道德所允许的,因此,统治阶级会宣扬沉迷于美色的严重后果,这与中国的红颜祸水有些相似,日本的一部分文化也将女性妖魔化,将人们沉迷于美色所造成的惨痛后果直接归咎于美色本身,这样,美丽的少女高雅的女性都成了妖孽、女鬼、恶魔的代名词。

三、日本幽灵娃娃

(一)可爱娃娃与恐怖通灵

在妖怪文化中一部分是作为孤儿或是身份不明的少年出现的,他们或者是少年夭折,死后化为鬼怪,或者是女鬼所生的后代。雪女的儿子就是日本娃娃的一个典型代表,他是带来冬季第一场雪的使者;在水里面拖人落水的河童,这些都是日本娃娃故事中知名度很高的民族文化。当代社会也不乏娃娃的形象,他们大多有着硕大的脑袋壳儿,一双大眼睛里面都是黑色的眼仁儿,没有一点眼白的空间,相对于脑袋来说身体真是出奇地小,是脑袋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脸蛋儿常常偏向一侧,嘴巴嘟嘟地向外撅,整个形象都是在突出那双没有眼白的眼睛,透出了孤寂无助、冷漠无情最终走向绝望。这些娃娃形象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看着他们有种说不出的诡异,给人带来强烈的畏惧和不安。

(二)童男童女祭祀

日本最早的祭祀形式是将纸人娃娃浸入水中,以求避除灾祸保人平安,后来便用小孩子做到祭坛上来祭祀,之后小娃娃们就成了祭祀的通灵媒介,人们认为娃娃能够通晓鬼神,是阴阳两界相互交流的使者,自此,这个媒介就带有了灵异的色彩,娃娃这种本来很熟悉的社会角色就被陌生化了,有些文化就将祭祀娃娃视为鬼神本身,这种熟悉的娃娃开始变得陌生,成为了异类。我们所恐惧的那些神秘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现实生活中使人陌生的物件,而是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或者是我们早就知晓这些东西,而当人们不能判定这些物品是否存在生命,或者是说这些没有生命的形象变得特别像有生命的形象时,人们就会将之视为神秘的东西,可怕的东西,甚至是邪恶的东西。生活中很熟悉的玩偶娃娃,当人们把他们视为有生命的物体时,就会感到莫名的神秘与恐惧。

(三)鬼娃娃人性化

娃娃是人类的童年时期,他也可以折射人类的早期生活,在人类最初来到世界的时期,对外界感到了不安和恐惧,因此折射到娃娃身上就是人性的凶恶、杀戮与暴力。日本的鬼片制作也多与娃娃有关,前些年创作的《咒怨》就是一一个娃娃作为故事情节的开端,并贯穿着故事的始终,他的眼睛里是无穷无尽的黑色望不到边,就像是个无底深渊使人恐惧不安,还有一些故事也是有娃娃作为主线的。这些娃娃都是报复的化身,有着冤屈未被昭雪。

用娃娃这个社会角色去描绘阴森恐怖的黑暗阴灵,这正是日本民众的矛盾心理,日本娃娃一方面是可爱熟悉的小娃娃形象,一方面又是通灵邪恶的的妖怪形象,这两个相反效果的形象时日本矛盾悖谬心理上的一个典型。现代越来越多的鬼娃娃不再以凶狠报复的形象出现,而是相对可爱的多,他们被广泛运用与儿童故事、动画片、漫画、电影、话剧中,这些鬼娃娃越来越人性化,收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四、万物皆有灵

(一)动植物精灵

妖怪和幽灵不同,他们本来就是另一个世界的物体,自始至终就充斥着腐朽颓废的气息,与正义勇敢毫无关系,浑身散发着阴森恐怖的使人厌恶的气息,它们没有人类的祭祀,变得堕落不堪,区别于人们敬仰供奉的神,是在浊气冲天的深渊中永世狰狞的鬼怪;有些妖怪堕落不可救赎,有些妖怪则是怨气所成,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一个目的―复仇;很多妖怪都可以附在物品上,有些物品年久不用被废弃,有了灵性之后成了妖怪,四处招摇作怪,例如琵琶精、木鱼怪、伞灵等等,它们大多白天按兵不动,晚上出来活动祸患人间;还有一种妖怪是自然界中的想象物,它们本身并没有邪恶的破坏性,常在宗教故事中涉及到这些妖怪的形象,宗教中明确区分出了给人带来光明的神仙和将人打入地狱的恶魔,中间部分有些并没有危害人类但是却被分到了恶魔的界限中,比如说在山中代表者丰收和孕育生命的山姥,她由女神转变而来,在宗教故事中将其定义为妖怪,山姥本为慈祥的老婆婆,后来人们在故事中扩大了其贪吃的个性,使其变成了吃人的妖怪形象。日本的祭坛上有时还会出现这些鬼怪,人们一方面害怕鬼怪的威慑力,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又祈求得到这种力量的庇佑,使自己在这种震慑力中得到平安存活。

(二)特异功能崇拜

根据万物皆有灵性的观点,民间很多的妖怪形象都是由动物的形象演变而来的,并且人们做坏事最终都会变成动物,很多下界作乱的动物本为某个神仙的坐骑,例如白象、黑鹰、狮子、黑狐等,宗教认为树木小草、飞鸟鱼虫都是有灵性的,当人们膜拜这些有灵性的动物时,事实上是崇拜这些动物的某些特殊能力,如日本民众对蛇的信仰,其实是对蛇的生殖崇拜,蛇作为繁衍生息的代表,又充满了吞人嗜血的凶猛,当人们进行灵蛇崇拜时对妖怪的那种既欣赏其某种特点又害怕其本性的矛盾心情不言而喻。很多山神也都是动物的形象,野猪山神,猴子山神,狐狸山神等等,它们都可以呼风唤雨兴风作浪,掌控着自然地瞬息万变,使人们一方面对其祭祀一方面又十分害怕。

五、结 语

日本文化中的妖怪文化与日本的死亡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想象中的异类是人们幻想与生之相对的世界中的妖魔鬼怪,充斥着阴森恐怖、颓废死亡的气息,可这些陌生的形象无不是熟悉的生活中各类诡谲狡诈的写照,表面上是狰狞的牛马鬼面,实际上是人们扭曲的心理反应,美色的、仇恨的怨怼、欲望的贪婪,这些鬼影婆娑无疑在讲述着人类社会的种种恶行。当代的小说动画,妖怪文化是流行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故事、小说、电影到话剧等,美丽女子的红袖添香天外飞仙,日本娃娃的可爱与孤独冷漠,动物妖怪植物妖怪夜间四处游走,这些时而奇异、魔幻,时而又阴森、恐怖,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背景氛围弥漫着死亡的气息。日本妖怪文化展现给世界的这种变态美,与他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仅仅相连,在世界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讲述着日本民族独特的文化韵味。

参考文献:

[1]村上健司.日本妖怪大事典[M].东京:角川书店,2005.

[2]李婷.浅析日本妖怪文化.知识经济[J].2009(2).

[3]柳田国男.传说论[M].连湘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

[4]罗宏,杜小安.有关河童故事的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5).

[5]水木茂绘.图解日本妖怪大全[M].薛倩,刘微,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小松和彦.日本妖怪学大全[M].东京:株式会社小学馆,2003.

[7]叶春生.日本的“妖怪学”.民俗研究[J].2004(1).

[8]尹剑平.日本的幻兽.东方艺术[J].2007(8).

第8篇:民族娃娃范文

华县皮影、凤翔泥塑、安塞剪纸、洛川毛麻绣、马勺脸谱、渭北面花等,无不向我们活灵活现、真真切切地展开一幅幅穿越时空的画面,它们是那么的生动、那么的有温度。或温文尔雅、或浓艳炽热、或如潺潺溪流、或如咆哮江河,一次次撞击着我们,让我们瞬息错愕于时空之间。然而在新媒体肆虐的当下,它们似乎被现代社会的“沙尘雾霾”遮蔽着,失去了往昔的鲜亮。

在西安高新国际学校的民间艺术探究社团的我和我的小朋友们,却恰恰被这极为“国际”的千年讯息,深深地感染着、感动着、着迷着!愿意幸福、喜悦地为它的传承与发扬做忠实的使者!

我们陕西民间艺术探究小组在这片海洋当中“摘取”了一些符合我们的语言以及表达形式,在不同年龄段的小使者当中探究、融合、创新,并进行与时代同步的演绎!

一、剪纸

“抓髻娃娃”在陕北剪纸等民间艺术作品中有着图腾符号的意义,在靳之林先生的书中甚至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保护和繁衍之神”。在陕北民间艺术作品中出现的女性抓髻娃娃、男性抓髻娃娃、阴阳抓髻娃娃等形态各异,抓髻娃娃虽然造型众多,但都具有“两臂向天上举外撇,双腿朝地外撇”的类似女人生育孩子状,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繁衍生息。我们探究小组的小使者们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当下的生活状态、学习环境嫁接起多时空的精神互动,创作出一些符合小朋友们独特解读的新图案,以及属于他们独特视角的新符号,小朋友的心灵世界是奇妙的、奇异的,也是无所顾忌的,他们愿意表达、愿意讲述,更愿意徜徉在自己的绚烂世界里。

吕胜中先生―― 一位剪纸“玩家”、一位架起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桥梁的艺术大师,当我第一次看到他艺术的生命符号――小红人时,深深地被震撼,那种民间艺术的记忆被激活,这种深入骨髓的感觉伴随我走过后来的美术教育之路,记得当年“小红人”这种符号被我带到小学生的课堂上时,孩子们毫无陌生之感,似乎唤醒了生命成长的意识。在小朋友的剪纸作品当中,我不能说他们掌握的表现手法有多么纯熟精美,当然这也是极不现实的,然而正是这种拙拙笨笨又极其认真的态度,反倒产生让我们成人模式化的思维所不能达到的最质朴也最有原始气息的艺术形态,似乎与“千年讯息”频率相同、轨道相同!好像从来就没有断流过。每一个生动、可爱的小红人、抓髻娃娃或许正是他们自己,他们的小伙伴。图形中有他们喜欢的小辫子、灯笼裙、似鸡似鸟的图案,还有他们嬉闹逗趣的状态,每个姿态都是无比的真切。对于我来讲,我只需要静静倾听,听他们娓娓道来!不打搅、不干扰!

二、儿童画

在儿童画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儿童画和民间美术两者的风格有许多相似之处,将民间美术融入儿童画的教学实践中,以创意为倡导,从儿童画的原生态入手,强调个性的发展,尝试将民间美术的造型构图、色彩、技法三方面应用于儿童绘画当中,进行渗透与拓展。因此,在辅导“抓髻娃娃、小红人”的创作中,融入儿童绘画的意识,因为儿童画从最初的涂鸦期,就是从点、线、面开始。“牵着一根线条去散步”,孩子们用线条表达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丰富多变的线条形成了稚嫩图画,而天真烂漫的画面,感染力极强。剪纸的纹样“毛毛纹、月牙纹……”在孩子的笔下生花,跳跃而富有童趣;颜色则热烈、鲜艳,和儿童画的色彩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毛麻绣

洛川毛麻绣被誉为中国民间艺苑中的软雕艺术,可以说是另辟蹊径,创作材料以麻袋片为底,用彩色的毛线、棉线、花布为原料,采用扎、织、绣、编等方法制作而成,其造型粗犷、纹样稚拙、色彩浓烈、想象奇特,极富民族特色,充分显示出广大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智慧。

《图腾之抓髻娃娃、小红人印象》:抓髻娃娃是民间艺术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式样,包含多种祈禳含义,如祈福、送病等,是一种吉祥图腾形象。我校学生创作的毛麻绣是在剪纸、刺绣、农民画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以抓髻娃娃、小红人为创作主题,毛麻绣为创作新载体,赋予民间艺术一个新的视角和语言,其构图将画面充满,平面展开,互不遮挡。造型上大刀阔斧,大胆夸张,使形象更加鲜明,色彩艳丽,作品集精细华丽与粗犷古朴于一体。将多元艺术表现形式,例如蓝印花布、扎染、丙烯颜料、棉花、麻绳、毛线、彩笔等材料的尝试,题材内容,如抓髻娃娃、小红人、象形文字、龙、莲花、牡丹等元素进行融合,极富文化内涵。不仅增强了学生创作意识,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民族艺术的情感。

参考文献:

第9篇:民族娃娃范文

关键词:俄罗斯;民间;工艺美术

一、木质工艺品

俄罗斯的木质工艺品比较有名的有套娃、木绘还有木玩具等。富有民族玩具特色的套娃,格罗得茨和基洛夫木绘、沃尔霍夫彩绘、勃列茨彩绘等木绘,在木玩具方面民间木玩具摇摆娃娃和儿童爬犁,总体来看,俄罗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织,工艺品既有各自民族特点又体现着整个俄罗斯的艺术特色。套娃在初次是一种孩子玩的木质玩具,它一层套装着一层,大的套小的,所以取名为套娃。套娃的制作工艺要求很高,单单木材的选择就颇为时日,通常情况下使用阔叶类树木的原木制作套娃,这种俄罗斯特有的套娃,由于其独特的形式感广泛流行与世界各地,成为俄罗斯特有的文化符号。套娃成为俄罗斯久负盛名的手工艺,其自身特有的形式和内容,广泛流传于世,并成为俄罗斯特色工艺品,它的制作将雕刻、创作写生于一体,在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中交融,体现出俄罗斯特有的民族文化精神。木绘,是俄罗斯北方特有的民间手工艺形式,当地居民借助丰厚的木材资源,制作许多日常生活实用品,同时也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木绘作品来描绘生活。格罗得茨木绘多以群体人物表现现实生活中节日期间的热闹景象,极具生活气息,具有肖像画特点,它兼有东、西方的表现特点和创作习惯,表现方式颇有莫里斯的回归自然的风格特点,画中装饰多是利用大自然中常见的动物纹和植物纹,装饰感很强.基洛夫木绘,造型以贴近生活的实用器物为主。大部分在器型上涂绘油彩,勾勒明快的几何图形和花卉图案。器物造型工整,色彩明快鲜艳,透出浓烈的喜庆气氛,流露着俄罗斯民间风情。除了格罗得茨和基洛夫木绘,还有一些彩绘也很着名,例如沃尔霍夫彩绘、勃列茨彩绘、布曲伽彩绘、蔑韧彩绘、霍赫洛姆彩绘等,这些彩绘成为了富有俄罗斯传统工艺趣味的特色工艺品。木玩具是俄罗斯儿童童年的好伙伴,是一个庞大的民间工艺体系,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有很丰富的种类、它是所有俄罗斯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具有多重性,和强大的包容能力。木玩具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俄罗斯民间摇摆娃娃和俄罗斯的儿童爬犁。摇摆娃娃形式很像中国的不倒翁,在掏空的娃娃内部常常装上铃铛,这样娃娃倾倒时候就会发出清脆的铃声,摇摆娃娃形象十分活泼可爱,造型较单一并十分完善,以人物形象居多,色彩丰富并鲜艳、强烈,描绘手法细致。制作经过选料、制坯、脱水、安插机关、打磨、彩绘、上光等步骤。

二、金属工艺品

金属工艺在俄罗斯民间工艺品中占有重要位置,沙皇时代皇家的复活节彩蛋以其精美华贵堪称世界彩蛋之王,俄罗斯王冠则是俄罗斯贵金属和珠宝首饰的精品。俄罗斯民间金属工艺品,主要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复活节彩蛋、德银工艺品、铜制茶具等。复活节彩蛋象征着生机和活力,是复活节的象征,同时见证着俄罗斯沙皇的奢华生活,展现俄罗斯在文化艺术上的成绩。彩蛋在俄罗斯广为流传。彩蛋一般都是女子来绘制,母亲做的彩蛋是最珍贵的。俄罗斯彩蛋的制作材料精良,常用珍贵的珠宝做装饰,代表人物是圣彼得堡的彼得卡尔.法贝热和以”三叶草彩蛋”彩蛋出名的米哈伊尔•彼尔赫。俄罗斯的现代彩蛋制作所用的材料已经没有了沙皇时代珠宝的奢华,取而代之的是常见的木材碎料,经过打磨定型后,在表面上装饰出各种图案,为原本空白的木蛋披上一款美丽的节日盛装。还有独特的布艺彩蛋,取材较厚的彩色花布,根据花纹形状裁出多块经线方向的长条,制成漂亮的布艺彩蛋。德银工艺品与锡制工艺品外表相近,但其较锡更光洁、抗氧化,色泽更加雅致华丽,其质感细腻,韧性好,容易成型,深受工艺品爱好者喜爱。铜制茶具是俄罗斯人饮茶的常用茶炊,在俄罗斯几乎每家都备有茶炊,有铜制、钢制或瓷制的,现在城市多用电茶炊,茶炊的外形也多样化。其他金属用具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俄罗斯的酒具,酒具多种多样,尤其以铜制酒壶造型见长。铜壶造型技艺成熟,技法精湛,有精美的表面雕刻图案,或镂空的雕刻纹饰,一般有鸟形的壶嘴和动物足状的手柄。酒杯造型多数比较简单,为普通杯形,但形体较大,更适合俄罗斯人的豪饮性格。还有一些生活用品也体现着金属工艺的水平,如水具、炊具、餐具、烛台、乐器、钟表、屏风等等,种类丰富,造型各异,装饰精美华丽,具有古俄罗斯奢糜华丽的王室风格。

三、漆绘工艺

巴勒克纸型漆绘是俄罗斯特有的一种民间漆绘艺术形式,以其精美华丽为世人皆知。巴勒克漆绘从最初的情景描绘画家普希金的童话故事和诗歌,后又转移到描绘场景悲剧、抒情诗、散文等,还有民间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惊弓飞鸟、三套车等。画工们用红、金、蓝、绿等颜色在做好的小纸盒上细心描绘,画面描绘十分精细,细节复杂,结构清楚,人物多穿着古俄罗斯传统服装,色彩艳丽,多以红、黄、黑色为主,服饰花形装饰复杂,图案描绘精细到位。这些漆绘工艺品具有现代和与生俱来的对生活的热爱,真正体现着民族特色,在许多国际博览会上得到承认,已成为国际知名的民间工艺品。改俄罗斯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在漆器图案中都能得到体现,就连一个小小的首饰盒也是俄罗斯历史的真实写照,因而漆器也得到其他国家人民的喜爱。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