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师德师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不断学习 依法执教
进入信息时代,知识在不断地更新。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就无法满足学生与日俱增的求知欲。所以我每天都要坚持上网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10分钟,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要依法执教。做到不侮辱学生、体罚学生。处处以教师五条禁令、八不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
2、以爱育人 为人师表
我热爱孩子,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更爱我们如家般的学校。常常把学校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去做。每当有任务下达的时候,我就会仔细琢磨如何能把任务圆满完成?如何能在活动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使活动搞得有色有色?平日里更是精心备课,认真批阅每一本作业。
3、热爱学生 促进发展
面对学生,我更是耐心细致,视如己出,希望能尽自己的全力使每个孩子得到更好地发展。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比如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佩戴笑脸胸章的我能行活动,美丽的春天诗歌朗诵活动,校园安全不放松的自查活动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要以尊重孩子、热爱孩子为出发点。不讽刺,挖苦,歧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使孩子们愉快茁壮地成长。
4、修身养性 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孩子们效仿的对象。所以教育无小事,教师更应该关注自己言行。否则一个不禁意的动作或者一句话,就会给学生带来槽糕的影响。所以,我时刻铭记-要为人师表,修炼人格。不说一句脏话,遇到学生出现问题,不乱发脾气,能及时调整心情。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每一个孩子,为孩子的发展负责。
5、理解家长 提高服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更了解,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对每一个老师都给予了深厚的希望,家长的这种心情我非常了解。因此,在工作中,我会及时与家长沟通,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不指责、责备家长。每天早上将孩子作业的完成的情况通过QQ群与家长交流。出现问题时,我总是能站到家长的角度去思考,在交流中,增强家长对我的信任度,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二、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1、政治学习不够深入,思想认识不是很到位。
虽然我对于政治理论学习一直很积极,但是学习还不够深入。对于一些精神领悟得还不是很到位。总认为国家大事与自己一个普通老百姓关系部是很密切。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比较安全的,所以有时警觉性不是很强。
2、班级管理还没有达到自主管理的程度。对于班干部的培训力度还不够,所以总觉得他们还不能达到最佳的理想状态。班级中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这点虽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却收效甚微。
3、语文课堂如何做到高效,突破自己的教学瓶颈,还需继续努力。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扎实?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但在操作的过程中总是觉的这个关系还很复杂。它们之间的结合点还需要我进一步探索。
4、工作时有时太谨小慎微,创新意识还不够大胆。在教学实践中有时顾虑太多,所以着力不够突出。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还不够及时,因此还需要和学生经常谈心。
三、 今后的努力方向及主要措施
1、继续加强政治学习
要不断地深入政治学习,忠诚于国家的教育事业,维护民族团结,做到立场坚定。进一步处理好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处处以党员教师的标准严以律己,起到带头做用。
2、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作,她是学生航海时的指明灯。所以自身的德育素养也是关键。今后我要不断阅读有关学生心理的书籍。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包括基本教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活用多媒体讲台。
大家好,欢迎你们参加此次动员大会,我在此由衷地表示对大家诚挚的感谢。自我系建系以来,不管在考研率、公务员及选调生的选拔等等,我系都取得了优异成绩。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我系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各方面的工作都初具规模,不断促进了文法系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也不断的显露出来。同时,面对今年严峻的学校评估形势,各种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必须得到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改善。现在我就我系的师风学风提出一些观点和一些简单的要求。
在大学里,学校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教与学的功能,学风和师风的建设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不断的促进学风和师风的建设,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同学们的就业及深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学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里,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责任感。然而,在我系内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辅导员整日忙于教学和学校的行政事务,只对学生的纪律及日常的活动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不能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思考,总是忙于应付面上的活动,不能主动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我们的课任老师在教学模式上、教育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偏差,因循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同时,有些老师不能处理好教育工作与校外兼职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关系,使学生得不到有力的学业指导和志向激励;甚至有些老师责任心严重缺失,责任心淡薄,各种职责履行不到位,对学生的作业不认真批改,对考场纪律管理不严等等,严重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如何解决师风问题?如今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摆正态度,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学校建设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广大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引导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队伍是不断促进我系发展的原动力,广大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立足本职,努力工作,不断创新,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极大的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开拓进取,注重广大学生思想和生活方面各种问题的解决,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激励。在日常的工作中,严谨治学,精心施教,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加强与其他老师的的团结合作,顾全大局,维护整体利益。
Abstract: Modern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ers have been focusing their attention on both learners and learning processes. A main topic is abou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mong which learning style is an important variable and a central concern to many researchers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omain in language learning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e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ing style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n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each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China.
关键词:学习风格 认知风格 学习策略
Key Words: Learning Style Cognitive Style Learning strategy
一.学习风格研究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趋增强,外语教学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教育个性化是外语教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如今人们所关心的重点也由主导课堂教学的教师转移到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学生身上。一时间“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习者进行教学”已成为当今国内外英语教学的时髦话题。Reid(2002)将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掌握新技能的方式,这种方式是自然的和习惯性的,不会因为教学方法或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不同的学习者往往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的形成受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学习环境,社区背景,家庭背景等,但是,学习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内在的,包括性格,观念,认知特点,语言水平等。自20世纪末以来,研究者从学习风格的不同侧面和层次,发明了若干学习风格模式及类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学习的感知模式、认知方式以及情感和性格因素等基础来分类的。
1. 感知学习风格
从感知方面,学习风格可以划分为视觉型,听觉型,体验型,动手型。视觉型的学习者通过观看来感知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他们善于捕捉细节,任何对视觉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听觉型的学习者则在非视觉信息输入的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喜欢听讲座及与人交谈。动手型的学习者喜欢通过可触及的实物来学习,乐于完成建构性的任务。研究者把体验学习模式和动手学习模式合而为一,称之为“触觉学习模式”。学习者往往在某一种学习模式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2. 认知学习风格
认知学习风格将学习者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性”两类。较早提出这一区分概念的是心理学家Witkin,他认为,凡是认知方式上依赖外在参照,受外在环境影响较大者属于“场依存者”,反之,则可称之为“场独立者”。“场依存型”学习者受学习环境影响较大,喜欢与人交往,属于感性型学习者。这种学习风格有利于口头语言交际。而“独立场型”学习者在学习上独立性较强,属于分析型学习者,具有较好的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个性学习风格
个性因素是一组复杂的心理因素的组合体,人们的学习风格与其性格密不可分,从性格角度来说,学习者通常被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类。内向性格的人沉默,好静,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能保持良好的专注状态。外向型的人则相反,他们热情开朗,善交际,甘冒出差错的风险,乐于做大量口语练习,在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下尤其如此。
二、学习风格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学习风格是学习个体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在日常外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对学生所学语言水平的测试,而忽视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风格是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体差异,遵循语言习得规律来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风格研究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启示。
1. 教导学生认识学习风格
研究显示,认识学习风格理论的学生在以下事项上表现优异: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设定务实的学习目标以降低自己的劣势并提高自己的优势。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贯穿语言学习风格的知识,例如,在课堂中积极提出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的相关知识,运用调查表,周学习日记,自我评价表等方式,使学习者对学习风格这一概念充分了解。只有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风格的优势和劣势有了正确的认识,才可调整自己原有的学习方法,同时拓展自己的学习风格以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
2. 采用综合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师不仅要讲解相关语言知识,还要兼顾不同风格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知,认知所学内容的需要,从多个渠道输出信息,尽可能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应采取各种方法,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来满足学习者不同层次的需求。比如,针对听觉学习者的需要,应听磁带,举行讲座,组织小组讨论等;针对视觉学习者的需要,应多使用录影,投影,图片等;对于审慎型的学习者,教师应在肯定其准确性的同时,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交际尝试。值得注意的是,语言学习要求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多种技能,而一种学习风格不能适应所有技能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让学习者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学习风格并使之向多样化方向拓展。
3.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的概念和实践
英语学习的成功是以大量的语言输入为基础的,因此语言学习者不仅应大量接受外语课堂上的语言输入,而且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多方面扩大语言输入量。“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和监控,而是要求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更新教学思想, 使用相应的教材和教学手段。在外语“自主学习”中,语言教师应根据语言学习理论和学习风格理论,对语言学习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指导,帮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风格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以获得最优化的语言学习效果。
三.结语
学习风格的研究,为个别化,多元化的语言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英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风格和不同学习任务因材施教。但是学习风格与英语教学的相关研究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深入研究学习风格的各个方面将会对英语教学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谭顶良. 学习风格论[M].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余心乐. 关于中国英语本科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7
[3]李哲. 学习者认知风格的差异性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 2000(3)
关键词:泛市场化;人文素养;人文化成;扬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办学泛市场化
“所谓泛市场化,就是把市场关系引入到不应当引入的领域”1。大学办学市场化,是指大学办学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大学将教育服务当作产业来经营,围绕市场经济需求办教育,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教育运转,以经济效益衡量办学成败,严重弱化大学人文化的社会担当的社会行为或现象。
利润与效率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原动力。受市场这只隐形之手的招引,大学教育改革也经历了大学教育产业化继而发展成为大学教育市场化的历程。大学办学市场化,主要表现为大学在专业开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与评价、科研立项设置等方面失去了自己秉持已久的办学准心,而以迎合市场需要为自己的办学出发点。诚然,根据市场需求办教育,确实具有扩大学生选择权,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加速“产学研”结合等诸多优点。但是,大学不同于一般经济实业,办学以经济效益论成败,便滑向了大学教育的泛市场化。大学教育泛市场化,化掉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精神,化掉了大学办学的社会担当的功能。公民人文素养普遍下降,社会生活公共道德明显滑坡,与大学办学泛市场化本身紧密关联。在大学办学泛市场化过程中,经济效益成了专业设置的优先条件;能否获得利润成了办学的首选条件,学校成了学店;能否创收作为评价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标准,教师成了店员;是否有钱作为学生上学的先决条件,学生成了顾客;能否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作为学习的条件,知识成了商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作为衡量大学办学成败的标准,大学变成了市场的“经济侍从”。
在教育市场化浪潮汹涌澎湃之际,基于教育泛市场化的负面作用来研究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严重缺失的现状,显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针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进行的研究,大多是从大学精神和大学办学理念层面,从宏观视角展开的。国外研究人文教育的最著名代表,德国的雅斯贝尔斯从教育的属性、特点、教育的本质出发,研究人文教育的重要性2。美国教育家弗莱克斯纳从大学的应有定位研究人文精神,他指出:“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它的欲望。”3社会转型中我国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严重,与时下盛行的教育泛市场化紧密相关。
二、大学办学泛市场化的根源
高等教育泛市场化,有着深层的认识论根源与社会根源。
知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经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工具,精神是人们把握客观世界的人文关照。知识只是精神和文化的载体。
教育的功能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实现精神、文化的传承与提升的。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更成其为人,它是社会公共产品,它承担“人文化成”的社会功能。在儒家传统中,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4的育人理念,这是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突出体现。大学必须致力于精神的培育和文化的创新。
然而,由于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主流价值观被边缘化,社会诚信缺乏,追求感官享受,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社会问题频现;人生观出现唯利是图,政绩观上急功近利,重视易于量化的经济效益,忽视不宜量化的社会效益,等等;这些都为教育泛市场化潮流的盛行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大学办学中出现将教育等同于知识传授,信奉“越市场化越先进”,“将教育推向市场等同于教育改革”,“扭亏为盈意味改革成功”的倾向。在大学办学实践中,政府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功能出现紊乱——乃至于认为政府将教育推向市场的程度越深,政府在减轻财政负担层面作出的贡献就越大。更有甚者,把教育盈利视为教育市场化成功的标志,将就业率视为衡量大学办学成败非常重要的标准。
三、大学泛市场化的危害
在
泛市场化过程中,部分大学为求得生存空间一味迎合市场需求,出现了重技能轻人文,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担当的现象,失去了“人文化成”的办学准心。一个突出的表现是:部分高等学校在教学规划、教学投入、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明显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素养的倾向。人文课程时数、经费投入、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大学生以是否能够获取可观经济收入回报为学习动机,在学习目的、目标定位和实际学习过程中具有浓厚的功利取向,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只埋头于部分技术应用学科课程的学习,忽视伦理道德修养和文化礼仪修养的历练,最终导致缺乏人生理想,没有崇高目标,缺乏社会责任感,不诚实,不守信,不学法,不守法。
2003年清华学子刘海洋向熊猫泼洒硫酸事件,2004年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马加爵残杀同室4位室友案,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2010年10月20日驾车撞人不但不施救反用尖刀捅死被撞者,等等,昭示着部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严重缺失。这种缺失,可以从立足全社会层面的宏观视角和着眼于部分大学办学急功近利的微观视角去反思。
从立足全社会层面的宏观视角来看,当前,全社会普遍存在偏重经济效益,轻视人文素养的现象,从而导致社会空心化。
市场经济是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以自由竞争为手段,通过市场进行优胜劣汰的经济形式。市场关系有它起作用的关系范畴,唯利是图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动力。而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人文化成”,使人成其为人,所以,高等教育是一种超越市场关系范畴的科学与人文领域。将大学办学混同一般实业来经营,是一种泛市场化行为。部分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以实用主义为标准,一味迎合市场临时需要来设置专业,表现为理工科的热门专业重复叠加开设,人文社科课程开设不足,即使是热门专业课程,重“术”(应用技术)轻“道”(理论知识)的现象在不少高校也非常严重,尤其是一些地方高校,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逐步演变为职业培训机构的倾向。如此这般,其结果是导致人文课程过窄,专业教育不专,功利至上主义抬头,学校与学生人文精神缺失。有文凭没文化,有知识没见识,有知识无审美,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效益轻人文素养,最终会导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离和对立。
从着眼于部分大学办学的目标去反思,可以发现,不少大学在办学定位上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
一是将迎合市场需要等同于符合社会需要,将市场等同于社会,这是一个导致大学教育功能异化的致命误区。大学如市场一样随波逐流,追求功利,那它的“人文化成”使命必定会在追逐功利中湮灭,大学若遗忘了社会责任,那它就必定会被社会遗忘;大学若不能传播理想,那它就必定走向庸俗。也就是说,大学如不能“化俗”,那它必定会被“俗化”。克里希·那穆提在谈到教育的功能时说:“任何一种教育,如果它关切的只是人的一部分,而非人的整体,那么它必然会导致有增无减的冲突和痛苦。”5
二是将科学精神等同于大学工作的全部内容,将高等教育等同于科学实验室。大学只追求科学精神,忽视人文精神,大学便会沦为一般意义上的培训机构。因为,科学精神主要是“证伪”、“求真”,其主要工作是回答“how”,其研究对象主要是物;人文精神主要探索意义和价值问题,主要工作是回答“why”,研究对象是人。而一切工作的价值指向和行动主体都是人,丢失了正确价值取向的科学理性,必然加速人的异化和社会的空心化。
三是将专业标准等同于大学人才培养标准,抹杀了专业标准与人才标准的区别。考察大学的标准有两个,即专业标准和人文标准,二者缺一不可。没有专业标准,人才的内涵就会陷于空洞;没有了人文标准,专业人才就会走向工具化。食品安全问题给社会、给教育的启迪很多,我们的社会不是缺乏专业人才,而是这些专业人才缺乏最基本的人文素养。
四是将大学的功能等同于“授业”,挤兑了大学的“传道”功能,弱化或简单化了大学的教育功能。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文化成”,自然,其工作内容不是为市场造“器”,而是为社会造“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德才兼备之人。
只强调技术教育,其严重后果就是加剧了大学教育中的工具化、技术化和非教养化,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和人文精神的滑坡。
五是将为地方服务视为地方大学的全部使命,强化了地方大学为地
方经济服务的功能,弱化了大学的社会担当和大学的立命根基。时下盛行的“地方大学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论调就缺乏周延性。把大学的职能定位为为地方企业服务,无疑削弱了大学的本体功能——承载、传播社会理想和道德精神。“地方大学为地方经济服务”把大学教育功能狭隘化,放弃了其对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的担当,抛弃对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承诺,缺失了大学精神,最后使自己沦为市场的“附庸”。
六是将学生就业作为衡量大学办学成败的标准,将大学就业率问题简单化。毫无疑问,大学办学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的。然而,“有用”如何界定?就业是全社会各个系统良性运行的系统工程。“就业率”不是大学本身工作的全部。就业率高并不等于大学很好地完成了社会赋予它的使命。片面强调“就业率”而疏忽了大学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背离了大学存在的意义。
四、对大学功能异化的扬弃
(一)大学的功能在于“人文化成”
大学的职能是“人文化成”,大学理应有自己独立的品格,理应担当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任。“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二者不可偏废。而且,在衡量评价人才的标准上,“精神健康”比“专业技能”更具重要性。人文素养的获得是人文精神养成的前提,人文精神是人之为人的前提。而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体现人的本质属性的精神,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的精神。其功能在于培养追求真善美精神,传播高尚理想,培养是非判断能力,引导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是人之为人的精神。基于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基于大学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成才”轻视“精神成人”倾向,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的现状,大学应当以当前现实为基点,以担当“精神成人”和“专业成才”双重责任为价值旨归,研究大学人文素养沦落的成因,认识问题的严重性,探索问题的对策,探索社会转型期大学在“俗化”与“化俗”之间寻求自身发展的张力,改善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阻滞道德滑坡,从而提升全民族的人文精神。
(二)大学应有社会担当
大学办学需要担当社会责任,不能片面迎合市场需要亦步亦趋,在办学实践过程中不能丧失社会赋予它本应担当的精神守望者职责,这样才能抵制市场化过程中的各种诱惑,才能克制浮躁和避免肤浅,在激烈的竞争中作出理性的抉择, 才能不松懈学者的操守,才能实现“坚守象牙塔”的精神自觉。
(三)大学的办学管理和评价标准需要创新
市场化是经济发展历程中的较高级阶段。诚然,将高等教育市场化,有利于打破大锅饭,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但是,高等教育市场化不能将高等教育产业化、商品化,完全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大学必须汲取先贤们的思想和智慧,关注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未来,才能实现传承、创新文化的功能,才能做到在“化俗”中不被“俗化”,才能做到以追求真理,追求科学,追求进步为己任,才能真正承担人文化成的重任。
1998年,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名大学校长在讨论“21世纪的大学”主题时,几乎一致强调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的见解更是一针见血,他说:“大学教育从根木上说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信息或知识。”6将大学办学视为一个漫长的人文过程,必须正视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岗位入门门槛与教学考核评价缺乏人文素养把关。教师队伍人文素养参差不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甚至存在因教师人文素养不一而使得受教育者人文教育失灵的情况。
第二,大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在合格人才评价和大学评价机制中,技能等可量化因素被过度强化,人文等不可量化部分被严重弱化乃至被挤兑。
第三,大学生管理上缺乏合格人才严格把关机制,导致文凭泛滥,大学生人文素质参差不齐。
第四,教育市场化需要规范,政府在引导、管理教育办学方面应当有更大的作为。
五、结语
市场化有它的特定的内涵与关系范畴,大学的使命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关怀人生,“人文化成”。教育是担负“人文化成”使命的一个特殊领域,有它特殊的质,尤其是人文、人文素养精神等不可量化,因此大学不可盲目随波逐流,必须坚守自身的使命,秉持大
学精神,有效抵制浮躁,确保不被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原则与功利主义所湮灭。确保大学办学以关注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未来为己任,着实担当大学的“人文化成”的社会功能,教育改革需要面向市场,但是,切不可将办教育等同于市场经济办产业,大学办学切不可泛市场化。
[参考文献]
[1]纪宝成.认清“教育产业化”的理论误导与实践危害[j].中国高等教育,2006(9):1022.
[2]朱欣.本真教育的诗哲书写——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的教育哲学意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6061.
[3]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10.
[4]刘乔周.四书五经[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0.
[5]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学习[m].张南星,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29.
三路出击,迈向未来
“小蜜蜂大学生”是一个由广东约20所大学逾70名大学生自发组成的非政府机构,他们秉持着“世界观改善做人,方法论运用做事,跟社区持续精进做功德、奔和谐”的理念,分批投入到建设生态文明大学村的伟大愿景中去,希望实现“让‘大学生+传统农民’成为‘新公民’来建设‘综合商社+和谐社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模式,并逐步复制到中国56个民族”的战略目标。
目前,“小蜜蜂大学生”团队将人员分为三个部分,开始逐步迈向他们的目标:
农村组:这一部分人先行下乡当“村官”,深入了解待改造乡村的现状,针对性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逐步改善农村现状,谋求长远发展,同时引入专家教授,有步骤地利用开发乡村资源,建立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大学生村”。
学习组:建村的过程中,大学生们将需要很多知识去指导实践,于是,这部分人将组队到北京、深圳等地阶段性地学习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并在团队中广泛推广。
实业组:学到了知识就需要运用。这组人在广州市天河区小新塘社区里开起了包子铺,将包子铺作为实践管理运营知识的“实验室”。现在,他们计划在一两年之内将包子铺发展成为连锁店,同时和乡村直接联系起来,引进一些特别的农产品,做有自己特色的包子,同时将收益的两成支援“大学村”建设。
这三个部分人同时运作,相互补充,可谓是一个完整的“产学研”一体化的集团式运作。
农村组:大学生当“无薪”村官
两年前,“小蜜蜂大学生”团队部分成员便开始深入农村。今年三月,“农村组”的成员正式赴湛江市廉江市三合村,担任起了副村长、妇女主任等职务。因为是非政府组织的自发行为,故他们属于编制外人员,并无一分钱酬劳。
私立华联学院08届毕业生马锦添回忆道,三合村就是他脑海中典型落后乡村的形象:人畜共居、村道杂乱、公共设施严重不足;全村1000多人中,约占4成的青壮年都出外打工了,只剩下老孺留守;村里唯一的小学,仅有不到100名学生和3名正式教师。于是,在中央大力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方向下,大学生们将眼光锁定在了这片落后的土地上。但只是投入到乡村工作中并不能给农村落后的现状带来太多的改变。比如,近年来很多大学生下乡当村官所担任的不过是撰写文书之类的工作,并没有起到实效,更没有让所学所用得到发挥。对于这种情况,大学生们有着属于自己的规划: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创新发展的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大学村。
“生态文明大学村”就是以“大学生小蜜蜂”小分队的形式进驻农村,把人“种”在农村,与当地农民“捆绑”成“新农民”来共同发展;以生态文明新思想结合西方“六西格玛”等工具方法论,凝聚社会上各种资源与力量(高校、教授、资本等),创建标准化、系统化、体系化,持续改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社区发展模式――以湛江三合村为标杆榜样,逐步把成功的模式复制到中国的56个民族。
下乡以来,“小蜜蜂大学生”团队的部分成员甚至连续两年的除夕夜都是在三合村同村民一起度过的。两年来,他们与村民一起亲手铺好了村道、搭起了路灯,建好了养老院、文化楼、计算机室、篮球场、公厕等一批公共设施,而建设资金则多通过网上召集外出打工的村民筹集。村民的支持是大学生们建设生态文明大学村的强大后盾。
学习组:把握机会学管理
就在“小蜜蜂大学生”团队急切需要补充相关知识的时候,一个难得的机会降临到他们的面前:从前只有企业的高层才可以参与学习的,全球五百强企业应用的“六西格玛”管理培训课向大学生敞开了大门。“六西格玛”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在对先进管理方法急切的渴求之下,“小蜜蜂大学生”团队迅速组织了一个代表团赴北京参与培训学习,并将所学到的内容带回广州与团体的每个成员分享。培训课结束后,成员们还带回了作业,便是如何将“六西格玛”理论在实践中应用。
其他的理论,比如应用于工厂流水线的管理方法――“5S”理论,即清洁、清扫、整理、整顿、教养,“小蜜蜂大学生”团队暂时还无法将它运用到流水线生产管理上,但他们将其运用到了宿舍整理以及内务规划上,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实践。他们认为,只要把细节都做到最好,小事情也可以有大应用。
实业组:包子铺成为实验室
为了实践学到的“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大学生们成立了“实业组”,在天河区小新塘开起了包子铺,将包子铺作为“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实验室。
作为“实验室”,包子铺有着双CEO的公司管理模式,下设“总经理”、“GB LEADER”、“秘书部”、“采购部”、“销售部”、“财务部”等多个部门,直接负责做包子的“生产部”则由4个人组成。对此,大学生们是这样解释的: “我们现在是在经营一种模式,而不仅仅是为了卖包子。我们要让团队里每个成员都熟悉这种规范化、企业化的生产方法。只有用管理大企业的方法管理好这个小店,等到我们的事业做大了,才能运转得更顺畅”。他们还对做包子的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理论都投入到包子的运营中去。用他们的方法,从前包一个包子要用60秒,如今只要45秒。在遇到“和面波动”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将影响因素分为人、机、法、料、环境等,并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财务风险;大学生创业;再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1
杰夫里・提蒙斯(Jeffry A.Timmons)所著的创业教育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创业创造》(New Venture Creation)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和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
风险作为一种现象,其存在是客观的,确定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事件,风险是否发生及程度强弱又是不确定的。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相对于人们的预期而言的,人们的预期之所以会与客观事物的发展结果产生差异,是因为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不充分。 大学生创业由于融资困难,社会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缺乏而可能面临众多的风险。所以,对创业进程中风险问题的分析、控制与防范进行探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创业风险种类
1.创业环境风险。主要来源于目标行业的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是新进入大学生创业与在位大学生创业竞争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即它仅指新进入大学生创业才须承担而在位大学生创业无须承担的(额外的)生产成本。
2.关键员工离职风险。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员工拥有专门技术并掌握核心业务,对大学生创业的经营与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他们一般占据大学生创业总人数的20%~30%,但集中了大学生创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大学生创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是大学生创业的骨干。这些员工的离职会使大学生创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都遭受损失,削弱大学生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3.创业项目选择的风险。在创业初期因选择的创业项目不当,导致大学生创业无法盈利而难以生存的风险。
4.财务风险。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大学生创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大学生创业外部的原因,也有大学生创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
二、大学生创业财务风险防范
1.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管理的理念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创业者在经营形势不好的时候,人们容易看到创业存在的危机,但在创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居安思危则并非易事,然而危机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到来。所以,创业者进行危机管理首先应树立一种“危机”理念,营造一个“危机”氛围,使创业经营者和所有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理解创业有危机,产品有危机。用危机理念来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不断拼搏,不断改革和创新,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2.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控制是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与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其他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内容十分广泛,按其目的可分为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
3.建立的财务预测机制。通过财务预测,使创业者能事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提前安排筹资计划,估计可能筹措到的资金,创业者就可以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的程度,再据以安排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使筹资与投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的脱节造成的现金周转困难。
4.善于用财务风险管理任务的各种手段和工具。具体包括:(1)逃避。对于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最好加以逃避。(2)转移。在国家政策、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一定途径和手段把风险转嫁给其他单位。(3)分散。企业可根据自身的人、财、物及技术研发能力,适度涉足多角化经营,通过联营、合并等方式分散经营风险。
总之,必须加强财务队伍建设,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务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大学生创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大学生创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大学生创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大学生创业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招展的彩旗被谁撕破
历史这件淡薄的披风
又在不觉中轻袭在我们身上
曾经轻歌曼舞的美人拔剑长叹的英雄
卷起季节落下的草叶在回旋中偃息
安顿他们殊途同归的灵魂
我还站在这些飞舞的碎片中间
我的文字是那些曾经跃动的鼓点
是那些湮灭在古道上的马蹄
我将目光收回而后前行
想着所能到达的方向
轻歌曼舞从未绝断
马嘶人喊远近嚣尘
生命在明暗的旗帜下无法停顿
从最高处荡下 又从最低点上升
美人的红唇与英雄的宝剑之刃
消解于千年不绝的淡淡佛香
千里之外 披风偶然掀起一角
美人倾城的腰身突然闪现
千年之外 石碑斑驳
英雄勒石的欲望如被缚的良马
春华秋月无尽回旋
凡俗的我平静地活着
仿佛失去歌声与力量
于是我只能独孤地站立
注定不能成为那些销蚀的碑文
而它们 美人的笑和英雄的吼
总是从过去传响远方
或者回来
花:开放在一个季节的创伤
转身挥剑刺破时间之肤
喷涌一条条清澈的溪流
吟者的生命在黎明前耗尽
将一个峡谷灿烂地点燃
一万朵杜鹃和一万朵山茶
比所有的合唱还要强大
我们还具有这样的本能
逃避伤口 像逃避把一块石头
切磋与琢磨成一只猫眼的翡翠
相同的日子 我们却曾经如此地热爱血溅
无数次听到最古的琴挣破一根弦的声音
美人拂去轻纱 让我们饥渴的目光
在她们光洁的肌肤上刺绣
像一个花苞开放爆裂
锋利的疼痛和亘古的美丽
使我们又一次次欣喜和癫狂
在最高的亭台之上
我们就能望见一切了吗
沿阶而下 行走的人已沾满露水
时间的伤口如鲜艳的唇
吸吮着这个破冰的季节
绚烂昭示轮回 而绵延的根系
仍在寻找深伏于内心的某种敏感
使低处干燥的土地渐渐滋润
歌声与传说因永恒的汁液而琥珀
今夜 万花将会凋尽
吞没她们闪亮的肌肤
远方谋杀于我们迷失的目光
唯一的一朵 在失重的传奇中
静静地将阳光收集成酿酒的果实
以让那些忧美的爱情
在下一个春天不再失传
雪:凝固的热情
触手可及的峰顶 茕茕孑立
热泪流出之前背影已经冰冷
黝黑与寒冷的石头深藏如鹰
晶莹的最高处一派苍茫
一位无影的独孤隐者
干枯的双泉映满灼灼的梅花
大雪铺满旷野我们无路可寻
水在不停地下降 云在轻盈地升腾
最高处的纯洁烫伤了蛰伏的灵魂
某处的帘后暗香之影浮动
温暖的玫瑰花瓣拾级而上
遗失的宝剑为等待谁的回眸而雪藏
雪影透出剑刃的敏感
漫天飞舞的精灵如隐者的须发被风割碎
突然的雪盲一直生长在时间的根部
但是美人你的肌肤扑满了银辉
你的兰香 四射在我的目光之外
使我不忍拔剑成为英雄
成为那位千年传颂的隐者
放弃了所有的伟业与修为
如此的晶莹四合成居室
将我与可以触摸的具象隔开
放逐到虚无的上界 那是净土
少女的歌声寒光四射
下界的湖泊波光粼粼
所有的云雾在一霎时凝结
安坐如冰雕的我超越了所有的传说
月:最后之眸
最后之眸高悬 最后一瞥
镶在湛蓝的天鹅绒间 华贵洁净
如此的距离 在最远和最近之间
光辉清冷 一切都在视线之外
但逝去的某些日子正在反溯
影影绰绰的情节虚无而又具象
海市蜃楼在广穹的天幕下上演
并只被那唯一的智者看到
唯一者于旷野中热泪盈眶
挥剑游弋于银辉的漫天流水 月白风清
一切是重新开始还是仍在重复
就像自己与那月下的影子
是谁 跟在谁的身后
是谁 比谁更沉重
失去主人的我们被酒导引
背向神灵的万物陷入狂欢
只是今夜月下无歌
千年的美人在窗后守望一丛芭蕉
弹着月一样的竖琴
守着石一样的花影
月光沐浴着一切 湖水朝远处后退
落帆停桨的渔船沉重而恬静
抚琴者走进庭院 将影子一一扶起
她知晓 一切必定湮灭
如自己曾经的花容
一位美人的如月忧伤
在这时溅成满天湛蓝的宝石
被酒引导的我们
对上天的华贵无法仰望
月下有风 有雪 有花
漫天的蝴蝶蜕起于满地落叶
而事实上,通过观看全片,便可知道《博学无术》并不是一部简单的黑色幽默喜剧,而是在各种喜剧情节背后,隐藏着对大学教育的相当深刻的反思,只是这种反思是通过讽刺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这就使得整部影片的幽默加上了反思的力量,并上升到哲学思考的层面。按照哲学思索的理解,通过现象可以直击本质。
一、 以逃避、延期为杀手锏的麻省本科生
在短短65分钟的《博学无术》中,情节安排相当紧凑、应景,这部反映大学生活的影片恰恰是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被分成绪论、正论和结论等方面,让大多数的高校学生观感亲切。众所周知,高校教育的基点开始于本科教育。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又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在影片刚开始的几分钟里,电影首先呈现了刚升级为朱教授助理教员的西西莉亚所面对的一群令人无奈的本科生。当西西莉亚以助教的身份,异常兴奋地走入教室时,已提前到达课堂的本科生们全部在玩电脑或手机,他们对突然走进教室的人,只是冷漠地抬头看了一眼,随后又继续将眼睛定格在手机或电脑屏幕上。然后便是西西莉亚为本科生们发送上课要用到的课件,沉迷于手机和电脑的本科生们再次抬起了头,随后又再次低下了头。这次抬头与低头的节奏如出一辙,对知识和学问的冷漠也表现一致。这一镜头前后不足一分钟,在场的所有演员没有一句台词,场面也十分搞笑,但正是这种类似于哑剧的场面,却对现实的大学教育进行了十足的讽刺。这里既表现出一个怀揣科研梦的助教的失落之情,又表现出作为治学基点的本科生的懒惰与随性。
镜头慢慢推移下去,上课的朱教授终于走进教室了。他首先热情洋溢地向他的本科生们介绍了他的新助教西西莉亚,并且将之赞许为最得意的门生。朱教授所作的这一番介绍,自然是怀着极高的热情,也极其希望他的本科生们可以以西西莉亚为学习的榜样,从而在科研路上走得更高更h。但是《博学无术》的黑色幽默在此又发作了,整个课堂在朱教授气冲云霄的热情之后,瞬时转化为死一般的沉寂。整个教室鸦雀无声,这恰与朱教授刚刚制造的热烈形成“残酷的对比”(用钱钟书先生《围城》的妙语)。麻省的本科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在西西莉亚的自我介绍和朱教授热情发言之后的课堂反应,已经说明了一切。
但《博学无术》似乎要秉承蒲松龄“写鬼写妖入木三分”的手法,还没有停止对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的讽刺。如果说西西莉亚自我介绍后的课堂反应是“入木一分”,朱教授发言之后的课堂反应是“入木二分”,那么朱教授下课以后各位麻省本科生的反应便堪称“入木三分”了。因为在朱教授下课以后,作为助教的西西莉亚自己坐在办公室里,随后课堂上的一个男生找她寻求帮助。西西莉亚耐心地询问他有什么可以帮忙,男生吞吞吐吐地说到他想申请延期。西西莉亚简直惊呆了!她冥思苦想,也搞不懂这个男生为何这么早就要申请延期,因为这才是第一节课!《博学无术》的讽刺艺术绝对堪称一绝,硬是将这么罕见的事情,以一种戏剧化的口吻表述出来。尽管西西莉亚相当不解这位男生的想法,但还是勉强同意了他的请求。讽刺的步伐片刻不停。接下来又出现了第二位学生要求延期,她申请延期的理由竟然是自己姐姐结婚,她要跟家人一起旅行游玩。相信任何一位高校学生都知道这个申请理由的荒唐之处,因为本科生进入大学时要以学业为重的,怎么可以因为亲戚结婚便放弃对知识的学习和对学问的求索?这个时候,西西莉亚似乎渐渐明白麻省理工学院这些本科生的真面目了,一种难以掩饰的失望感浮上脸庞,假使角色可以更换,观众绝对相信西西莉亚再不想做朱教授的助教了。
真实的麻省本科生当然不像影片呈现的这样不堪,但是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不可能不对事实做出一丝一毫的更改。而《博学无术》对事实做出的更改,是有典型性的。换句话说,他将大学本科生陋习提炼,赋予麻省理工本科生。这样一来,影片中呈现的本科生的弱点,便不仅属于麻省本科生,实际更是全美本科生的基本样态。《博学无术》讽刺艺术的高明正是体现在这些方面。
二、 遗忘梦想、与世浑浊的硕士研究生
虽然按照高校教育的阶梯,本科生之后才是硕士生。但在电影中,出现顺序却恰好相反,首先出现的是两位硕士,一位男性,一位女性。观众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导演和编剧作这样的安排是有深意的。
男硕士是本影片的男主,影片从一开始就在以各种镜头描述他在硕士一年级开学伊始便急切寻求博士生导师的镜头。在他接触的形形的博士生导师中,可以说是没有一位称心如意的。史密斯教授虽然热切地向往最高深的学问,而且也是甘于为科研工作奉献终身的人,但当男主向他提出希望考取他博士研究生的心愿之时,史密斯教授却坏坏地调侃道:实验室正好缺一位拖地的人。后来男主再次去找一位女教授,希望可以被录用,但是没想到这位女教授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无心听取男主的谈话。男主探访的第三位教授是位老人,但是精力实在有限,以至于听着听着便睡着了。这一路颠簸,男主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位乐于收下他做博士的导师,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位导师刚刚与学校解除合约,自己寻求到美国中部的三流大学执教。
男主的遭遇必须从两个方面去做分析,才能彻底理解《博学无术》对美国大学教育的深刻讽刺。从男主这一方面来讲,固然表现出他在学问的路上上下求索的热情。但从各位博士生导师的层面来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因为无论是哪位教授,都希望收到高徒来协助自己工作,并完成自己未竟的理想。而影片中的这些教授,或冷嘲热讽,或虚与委蛇,对热切向往学问的男主根本不理不睬。长期下去,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利于学术发展的。男主在片中的遭遇无疑充满着灰色的戏剧感,但这却正好反映出《博学无术》批判的锋芒。
女硕士则是刚刚毕业后升任朱教授助教的西西莉亚。影片在开始的一部分也为她设置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场景。在那个镜头里,西西莉亚穿着一件稍微过了时的衬衫。她的室友塔基惊叹道:“我的天啊,你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衬衫呢?”西西莉亚回答道:“这是我大学一年级参加活动时,活动方免费赠送的。那个时候梦想着攻读硕士,然后一辈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获得成果。”塔基跟着问道:“那梦想实现了吗?”西西莉亚意味深长地回答道:“就像我这件衬衫,已经褪色了。”言下之意很清晰,也就是说她的梦想已经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完美。然后塔基问她今天的行程是什么,西西莉亚说:“今天是我升任为朱教授助理的第一天,相信会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塔基却暗示性地说到:“还是换换你的衬衫吧!”在这一组对话里,衬衫无疑是梦想的喻体。在西西莉亚对新生活充满憧憬之时,塔基却让她换换衬衫,也就是换换这种憧憬,言外之意当然是认定了西西莉亚不可能在助教的岗位上开心地工作。事实也正是如此,她一上任便遇到了本文上一节所提到的本科生的冷遇与懒惰。
西西莉亚的衬衫也是影片中寓意很深的要素。西西莉亚本是一位富有理想的女硕士,但是到后来她却认为自己的梦想黯然失色。她之所以会出现如此转变,影片并没有交待具体的原因,但是观众并不难知晓真正原因是她在高校多年的爬摸滚打所见识的硕士质量逐渐降低的现实。从这一角度来看,《博学无术》对高校硕士教育的体制真是分析得很深刻。
三、 贬值越来越烈的博士研究生
影片以男主寻求博士生导师而拉开序幕,全程又从未离开对博士生活的表现。但是与影片表现本科生和硕士生略有不同,它对于博士生的呈现,还有以第三人称表述台词来实现的情况。例如塔基跟西西莉亚的第一次交谈,便有一句夸张的台词说道:“在肯德基打工的服务员都比博士赚得多。”这对于博士是极大的讽刺。再如男主初次拜访麦克・史莱肯恩尼的时候,后者所说的一句话:“光看门的博士就有5000多个。”以及男主进入史密斯教授实验室的时候,一位黑人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在他的祖国却仅仅能够获得一个出租司机的工作,这都是能够表现出《博学无术》对美国博士质量的讽刺。
如果从电影情节来分析影片对博士制度的批判,也可以找出一些例子。例如男主进入史密斯教授的实验室时,实验室的人员都向他提醒:“询问研究进度,是最不礼貌的行为。”然后男主便问麦莉她主要研究什么,麦莉说:“这是比询问研究进度还没有礼貌的问题!”博士本应是乐于搞科研的人,现在询问其研究进度,竟然是整间实验室最大的禁忌,博士敬不敬业,在这些情节的暗示中,已经昭然若揭了。
关 键 词:学风现状学风建设学生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学风是学生的学习风气、学习态度、方法和风格的总体反映,是学校育人环境的综合体现,良好的学风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和奋斗成才的重要条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学风建设是高校一项基础工作和系统工程,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和新时期学生特点发生变化的新情况,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认真研究新时期高校的学风建设是当前教育实践对我们提出的亟需解决现实课题,已日益引起高等学校的普遍关注。笔者结合几年的工作实践和思考,就新时期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作一点粗浅探讨。
一、新时期高校学风现状分析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面对高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多数大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激发,许多大学生按照社会的需要自觉地开拓知识面,认真学习,勤奋刻苦,追求上进,成绩优良,大多数学生成才的愿望和学习的自觉性在不断增强,他们的业余时间和主要经历大部分用在刻苦学习上,高校的听课率、自习率和报考研究生的比例近年来都有很大的提高。
(二)新的读书“无用论”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负面效应。
随着近几年的高校扩招,给毕业生带来了新的就业一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受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产生了新 的读书“无用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平时表现为纪律松懈、学习浮躁、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沉迷网络游戏等。上述现象虽然不是大学生学风的主流,但已经成为影响学风建设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做好新时期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在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把学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学生管理工作就要建立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的工作思路,在具体的工作中努力找准学生管理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坚持不懈地抓好学风建设的基本措施和途径有: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优良学风。目前影响学风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相当比例的学生缺乏远大理想,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缺陷,这样的学生必然缺乏刻苦学习的原始动力。因此,搞好思想教育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先导,思想教育包括爱国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诚信教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等等。教育可采用形势报告会、座谈讨论会、个别思想交流、主题教育、典型事例或反面教材剖析等方式,以正面教育为主要途径,启发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教育要坚持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求学精神和动力。思想教育要始终遵循“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原则。要注意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困难,并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适时加以引导,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让学生真正领会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信任和爱护,使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得到学生的理解、认同,为学风建设打下重要的情感基础。
2、加强学生管理,强化优良学风的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管理是学风建设的前提。加强学风建设要“一手举旗子,一手扬鞭子”,“旗子”就是激励导向,给人以方向,“鞭子”就是纪律约束,给人以警省。激励导向和纪律约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调空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是推动良好学风形成的有力“杠杆”。激励导向应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标准,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个人的激励引导,更要注意对学生班集体、学生宿舍的激励和引导,形成一套完整的激励导向机制。在评选先进、入党考察时,要坚决执行“学习为重,综合评价”的原则,保证学风建设正确的激励导向。在激励方式上,在传统的评优评奖的基础上开展诸如评选“学习标兵”和“学风建设先进班集体”的活动,同时要加强对先进人物和集体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学有榜样,营造正确的学风建设激励氛围。在纪律约束中,必须要有一套科学而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各类违纪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要特别注意对受处分学生的教育,使他们不自暴自弃,真正提高认识,改正错误。
3、大力开展班级学风建设。学生是建设优良学风的主体,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重要基地。因此,学风建设既要重视学生个体的积极性、更要重视班级学风建设。加强班级学风建设,把立足点放在制度建设上,使班级学风建设由随意走规范、由被动走向向自觉,使班级的学习、教育、管理相互渗透,条理规范,奖惩制约,综合配套,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贴得更近,与学生的成才需要结合得更密切,使学风建设上一个台阶。
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优化学风建设氛围。学风是一种校园文化氛围,也可以说校园文化是学风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也能对大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以及知识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热爱高校、建设高校的热情,使得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又有乖于形成积极、健康、勤奋的优良学风,培养更多的“四有”人才。校园文化活动要以促进学风建设为出发点,要重视学生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学术创新活动,克服学术性、学术研究性活动少等现象,多举办学习竞赛、开展学习方法探讨、组织课外学习小组和课外科技小组,增加校园文化的思想容量和科技含量。如举办科技文化节、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等,大力倡导文化素质和弘扬“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精神。要适当组织教师和学生的课外交流,组织便于学生参加的学术活动。通过高尚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
5、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巩固学风建设的成果。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观念,组织大学生有计划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学风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我们要使大学生明白,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克服自身弱点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大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参加或组织智力型的有偿服务,开展科技咨询,到企事业单位协助解决技术难题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正确位置,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找到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不足,增强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付冬娟:《新世纪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