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管理思想范文

社会管理思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管理思想

第1篇:社会管理思想范文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笔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的活动能力的自由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应该包括劳动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和完整,个人活动相应地充分达到丰富性、完整性和自由性。人们不再屈从于被迫的分工和狭隘的职业,每个人按自己的爱好、特长、天赋,自由地选择活动领域。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是对以分工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批判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自发形成的职业性的社会分工,是奴役人和阻碍新社会成长的巨大力量。因为由于这种分工,明显地反映出个人屈从于他们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这种屈从现象把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把另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乡村动物”。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当分工出现之后,每个人就有了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由于这种分工,使个人变成片面的人、畸形的人,严重阻碍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马克思看来,分工和私有制是两个同义语,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只要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说来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马克思认为,要真正使人类得到解放,必须超出政治解放的狭隘界限,根本改造市民社会,消灭私有制,从而消灭异化。马克思恩格斯作了这样的描述:在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有人对此提出责难,认为这是意味着每个人不得不做所有的事情,马克思恩格斯回应说:他们并不认为每个人应当完成拉斐尔的作品,他们只是认为,每一个有拉斐尔的才能的人都应当有不受阻碍地发展的可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的限制,按照自己的心愿从事社会活动,是人的自由发展的显著特征,是意志自由的表现。

(二)人的社会本质的充分发展。马克思从不把人的发展简单地归结为能力的发展。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因为人的能力的形成、发展和表现都离不开人的社会关系。”所谓社会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相联系的一切历史的、现存的、自然的、社会的条件和关系。其中,与劳动相联系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社会关系越丰富,人的本质就越能得到全面体现,人就越有获得自由发展的可能性。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今后生产力发展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人类历史、甚至某些具体的历史事件,都越来越打破民族的局限性,日益具有“世界历史”的意义。为此,他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千千万万工人的饭碗,而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事实。这说明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在当时,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世界范围内进行交往的潮流滚滚而来,全球化时代将要来临。从个体发展史的视角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由于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以及他们求得满足方式的不同,他们必须与自然界打交道,他们彼此之间必然建立相互联系,这种联系与交往决定着生产和需要。因此,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创立了现存的关系。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不断地进行着,每一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的或同时代的个人的历史,而是由这种历史决定的。这样,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关系必然由片面走向全面,由单一走向丰富。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这一发展之路就是人的本质完善之路,即个人自由发展之路。

(三)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人的本质现实地表现为每个个体所具有的个性。马克思曾把人分为“有个性的个人”和“偶然的个人”。所谓“偶然的个人”是与社会关系、交往条件不相适应,对社会关系没有自主性、处于被奴役地位的个人;所谓“有个性的个人”就是与社会关系、交往条件相适应,对社会关系有自主性的个人。个体性所表现出来的是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人的个性的发展根本上表现为个人个体性水平的全面提高,也就是人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全面发展。

由上不难看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目标。我们在进行社会管理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人是目的、人是关键、人是主体的社会管理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政府社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公众参与机制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二、社会发展过程所要实现的首要价值——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思想是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当今要研究实现中国的社会公正,必须认真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公正的思想,必须以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公平问题有大量的论述,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2篇:社会管理思想范文

关键词:社会管理;大学生;思想教育;包容性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83-02

大学生不应该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代名词,更应该是社会管理义不容辞的担当者。大学生思想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解决其在校期间的思想疙瘩,更应该是着眼于未来社会管理的主力军角度研判思想教育。“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社会可以说是人的集合体,大学生既是社会的一份子,又是社会的主人。大学生毕业即意味着其社会身份的开始,这就要求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需体现“社会性”,更需要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探索和丰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涵,这样才实现大学生之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思想教育也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将来大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参与社会管理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社会管理,顾名思义,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在广义上,是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在狭义上仅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不能划归已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由此可见,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就是“人”,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和服务,就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社会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社会化不会自发形成,社会的良性运行也不会自然形成,社会需要管理。社会构成的多样性由“人”的差异性形成,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也是在“人”自身,所以某种程度上社会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实现“人”多样性的和谐协调,就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冲”、“和而不乱”。社会管理强调的是差异性基础上的同一性,实现的是包容性基础上的协调性。由此笔者引用经济学上的“包容性增长”概念,演绎到社会管理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包容性成长”概念。

一、“包容性成长”的意涵

“包容性成长”是由经济学概念“包容性增长”引申而来,该概念最早由亚洲开发银行2007在一个展望亚洲发展报告中提出。这个报告说:要把关注的重点从应对严重的贫困挑战,转向支持更高和更为包容性的增长。“包容性增长”译自一个英文复合名词“InclusiveGrowth”。在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中,“增长”不同于“发展”的概念。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指量的扩张,而经济发展还包括结构的调整。发展社会学把发展概念扩展到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和重构,除经济增长以外,还包括制度、社会、产业、管理结构及人的态度变化等。“包容性增长”中的“包容”有“兼容并包”之意,可引申为“融合”。“包容”与“社会”组合构成一个社会学概念。亚行提出的“Inclusive Growth”中的“Inclusive”,也有“社会包容”或“社会融合”之意。[2]笔者引申出“包容性成长”概念,并应用到思想教育领域。“包容性成长”至少包含如下内涵:(1)“成长”强调的是思想教育的中心或者是追求的目标,即围绕学生的成长展开,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围绕大学生的正成长展开,通过思想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正成长发展,个体的正成长合力成社会的正成长。(2)“包容”强调的是思想教育的理念或者是工作的思路。思想教育的目标不是灌输排斥式成长,而是尊重主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主体平等基础上的包容,是包容中成长,成长中包容。包容蕴涵个人与自身的包容;个人与他人的包容;个人与集体(组织)的包容;个人与社会的包容;个人与自然的包容;自然也包含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相互包容。社会管理也需要包容。社会不是“一个人”的社会,社会完全是包容数以万计的“个人”组合。(3)“包容性成长”不是忽略个人的作用,在注重个人成长发展的同时,强调的是一种“权利平等关系”的成长,是一种适应性成长、融合性成长、参与性成长、共享性成长。社会管理也不是消灭“异己”。(4)“包容性成长”不是弱化法规校纪,它是在此基础上的提升,是面向社会管理的思想教育,更多的是从社会的角度,从社会管理与个人成长关系考量的,因此也更有意义。

第3篇:社会管理思想范文

决策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社会管理的预期目标能否实现。”社会思想教育在社会管理过程中能够推动人们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能够使社会管理主体准确把握管理课题的状况,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同时促使社会管理主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随时调整社会决策的内容。社会思想教育能够为社会管理的客体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教育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和归宿,实际运作是建立在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的基础上的,这些人性化原则解除其思想观念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禁锢,真正把公共事务当成自己的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工作中。

二、当前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社会思想教育困境

客观环境复杂多变。当前的社会思想教育正处于一个复杂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缺少的不是沟通,二是信任,人与社会之间缺少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这种变化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松散化,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大规模和深层次变革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社会的开放、交往的增加以及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促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途径越来越多,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复杂,社会思想教育难度进一步加大。社会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力量薄弱。表现在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队伍人数不足以及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对群众弄不懂、看不清的问题、现象,他们在思想上也存在困惑。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在基层如何正确解释和引导,往往感到棘手。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群众提出的问题很尖锐,如果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不能客观公正的把道理讲清,把形式讲透,令群众心服口服,思想教育工作就很难收到实效。社会思想教育方式有待提高。传统思想教育注重观念的灌输,在方法手段上缺乏灵活性,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得不到培养和发展。“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一日千里,网络正彻底地改变着我们熟悉的这个世界。网络以其开放性、个性化等特征吸引着人们,并且日益成为广大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会思想教育面对新的变化还未能及时进行调整,还未能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教育的优势。

三、社会思想教育困境溯因

对于这些社会思想教育的困境,必须分析其成因构成进行对症下药。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建议,以达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宏观原因。伴随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的差异性、选择性和独立性进一步增强,涉及到人们利益的内部矛盾产生许多新的特点。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实、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有些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职业变化、思想多元化等方面呈现出的新特点使社会思想教育的难度加大。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外部原因。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为人们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各种思潮的侵入,尤其是当前西方的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潮泥沙俱下。这些错误思想,人们难以用理性的思维进行分辨,导致一些人被误导,他们没有把这些思想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进行斟酌,被一味地蒙蔽,这给社会思想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滞后是内部原因。当前社会管理方式发生变化,基层思想教育组织在功能和权威方面,都存在弱化的趋势,使思想教育组织支撑乏力。同时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也很不完善,这些都影响了思想教育的正常进行。此外,思想教育的理论研究滞后,工作方法和工作载体缺乏创新,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新形势,难以为思想教育提供正确的指导,在实践中从事思想教育的工作者的方法和思路不能与时俱进,导致生搬硬套、按部就班沿用常规工作方法,空洞说教的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少。理论上的滞后,实践中的不求创新,日积月累,使社会思想教育累积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加强社会思想教育对策

在发展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现阶段,努力发展经济缩小贫富差距,是社会思想教育的重要保障。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全世界的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各个国家在思想教育各个方面也在进行着不断的碰撞和融合,促使我们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去了解、去比较以及去借鉴世界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先进的经验。比如西方国家社会思想教育非常重视运用渗透、暗示的方法,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还有就是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学科理论辅助教育,设计生动多样的活动环境让教育对象在崭新的教育方式下受到感染,体现社会思想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

政府要加大对社会思想教育的政策、资金和人才的投入。社会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持。需要加强思想上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建立起多领域、多层次、多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者队伍,提高其素质。同时还要注重工作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状况及思想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不仅寓教于管,更要寓管于教,这样才能巩固思想效果,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定式。完善社会思想教育工作机制。针对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和理论方法,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包括思想教育工作领导、考核、监督、奖惩机制等。当前社会思想教育工作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和表面工作,很少能落于实处。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搞简单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只有坚持理论联系群众的原则,把思想教育同人们的需要相结合,才能由虚化实,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人们的心坎上,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以解决人们实际问题为重点,从人民利益无小事出发,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根据思想教育工作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制定教育的计划和措施,避免思想教育走过场、走形式。只有建立了较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才能为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工作方法与时俱进。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社会思想教育的一个崭新阵地。网络媒体作为影响广泛的传播媒体已全面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现代信息交流特点的思想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一方面要建立思想教育网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先进的主流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使网络媒体成为思想教育的新平台。另一方面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网络安全体系,通过防火墙技术,阻挡非法数据入侵。利用监控软件对进入信息系统的数据与程序进行实时监控与过滤,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手段建立起信息关阻止网络上不健康的信息。要采取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微博互动,建立公众微信交流等增强社会思想教育吸引力和说服力。

五、总结

第4篇:社会管理思想范文

【关键词】综合治理;社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进行工作管理的核心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化,医护人员的价值观与政治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怎样才能在新经济形势下将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渗入到医院的社会管理工作当中,从而实现综合治理,值得每一位医院职工深思。因此本文就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管理的综合治理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具体实践活动,主要职责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医院中医护人员的文化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参与意识。部分职工认为自己思想素质良好、工作能力强、接受过高等教育,自然没必要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唯利是图、重利轻义”的思想开始在医院蔓延,导致有些医护人员医德缺失,在工作中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甚至有些医护人员无利不医,将自身拥有的技术当作商品进行交易,责任义务感淡薄,认为医院对外竞争和平安建设与自己无关而是管理人员的事情。此外,有些医护人员不满足于现代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畏难和抱怨情绪严重,在工作中不求上进。由于医护人员在思想上存在矛盾,严重影响着医院的稳定与发展,也不利于医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这些现象都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也意味着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二、医院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进行一切医院工作的生命线。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规范工作行为、完善医院社会管理等这些除了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之外,还需要有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激励与保障,在医院社会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体现了政治对物质、经济的影响,政治为管理服务、为经济服务的内在关系。以下介绍几种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一)确保教育与管理的高度统一。医院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两者在工作范围上存在交叉性。他们在对职工的工作质量、工作纪律以及工作态度的激励与调动上是一样的。管理是为了促进教育,教育是管理的保障。即不仅要重视精神激励还要注重物质奖励,不仅要进行严格管理,还要保证教育,这样才能够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职工不仅仅需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还需要有一定物质的保障。同样激发、鼓励职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只是金钱物质方面的鼓励也是不行的,还需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保障。

(二)确保医院人才广济。因为医院的服务质量与医疗技术关系着医院的声誉及形象,但是如果没有一批医德高尚的医护人员,那么医院的服务质量就得不到提高,而没有一批专业技术顶高,科研工作活跃积极的人起带头作用,医院的医疗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所以说对于医院发展来说人才是第一位的。提高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是造就新时代有理想、有纪律、有能力新人的关键途径。所以,医院的管理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培养他们的工作水平,提高综合素养。

(三)确保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顺应卫生发展的改革需求,创造一支能够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医疗队伍。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及时了解在改革期间出现的问题与状况,从而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四)规范医院的办院方向。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开展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医院通过思想教育、理论宣传使得职工从思想上意识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坚持党的卫生方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经实践证明,缺乏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本无法实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没有了思想政治工作,职工工作的热情与激情就很难得到提高,没有了思想政治工作,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方针就很难得以落实。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医院社会综合治理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宣传引导。医院应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首先,医院领导或者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抵御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侵蚀,提高政治免疫力。作为领导还应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政治辨别力和政治觉悟,树立高尚的情操。对于医院管理人员而言,在注重业务学习的基础上,还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政治理论,深入基层,不搞“假大空”,多讲实话、真话,多办实事,这样才能使得全体医护人员树立“主人翁”精神和正确的服务理念,营造一种“热爱岗位、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工作氛围环境。除此之外,医院还应该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全体员工对创建平安医院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让更多员工自愿参与到互动中来,这样才能推动医院和谐稳定发展。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一直以来,一提到思想政治工作人们的反应通常是搞“形式主义”,这也就表明工作效果较小。由于医院工作具有时间长、节奏快、强度高的特点,因此,传统刻板、单向的说教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很难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该加强新媒体、新工具的应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朝着多种载体(活动、文化等)扩展。比如,定期组织医院全体职工举办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抢答比赛、辩论比赛等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创建平安医院精神融入到这些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教育职工、提高效能和强化功能的目的。 (下转第40页)(上接第36页)

(三)为职工排忧解难,完善激励制度。一般而言,医院医护人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强的专业素质,他们在业务方面具有非常强的进取心和事业心,而忽略了政治方面。因此,医院应该多为他们创造和提供展示自我、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和舞台,并在工作环境与条件、子女就业、职务晋升、医疗与住房保障、福利待遇、薪资与奖金等实际问题上给予更多关心,了解并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此外,医院还应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特别是可以将管理人员的治理工程水平和具体奖惩措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有效地提高治理效果。在医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过程中,应该对成绩优秀的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对其先进事迹进行宣扬,从而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医院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和加强是完善各项医院治理制度,实现医院社会综合治理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医院教育与管理的统一的实现,人才的培养,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以及增强办院方向的规范性。要想真正实现医院社会综合治理,就必须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加强理论学习和宣传引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同时为职工排忧解难,完善激励制度,最终实现医院社会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孙明权.强化综合治理建设平安医院――以慈溪市人民医院为例[J].办公室业务,2013(23):204-205.

[2]S明玉,钟发康,鲁焱等.推进平安医院建设,构建和谐就医环境[J].经济师,2013(10):263,265.

第5篇:社会管理思想范文

一、利益相关者界定及其框架

(一)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首次提出是在1963年斯坦福研究学会的一份内部备忘录中。这份报告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企业生存所离不开其支持的各个团体”。二十世纪80年代,freeman在其《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关于公司治理的一个新观点》一文中,为利益相关者给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定义,他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可能受到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的可辨认的组织和个人”;“狭义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企业为持续生存而需依赖的所有可辨认的组织或个人”。按照freeman的定义,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政府、顾客、供应商、社区和环境保护团体等都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科奈尔、夏皮罗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是那些与企业有契约关系的要求权人。朗特雷阐述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拥有道德的或法律的要求权,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福利承担明显的责任”。

(二)利益相关者的框架 企业和其利益相关者群体与社会共同构成互动关系,整个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必然要受到社会、经济、技术和政治其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影响,企业正是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得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对于企业来说,其所承担社会责任的受益人为整个社会所有的人,该范围的界定有点太广,本文所界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不但在经济利益上有相互依赖关系,他们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同时也直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承担着更大的风险,其利益相关者是指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企业管理者、员工、消费者、政府、社区及社会公众六类。

二、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动因分析

(一)投资者的需求股东和债权人都是企业的投资者,投资者作为企业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他们向企业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本金,承担着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因此,投资者非常关心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对企业财务安全性和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投资人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并且将其作为选择被投资方的依据之一。因此他们也会注重企业活动所造成的非财务的社会影响,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也就产生了一定的需求。

(二)企业管理者的需求企业管理者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重要的使用者。企业管理者为保证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势必也会考虑到社会责任因素,参考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企业管理者还可通过当期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规划、预算、分析和控制企业对后期的社会责任活动。同时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帮助解脱所承担的财务和社会责任,并帮助实施社会责任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各个有关环节。因此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对他们来讲也非常重要。

(三)员工的需求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不仅包括劳动法意义上保证员工实现其就业和择业权、劳动报酬索取权、休息权、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权、社会保障取得权等法律义务,还包括公司按照高于法律规定的标准对雇员承担的道德责任。基于此,员工需要关注企业披露的以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企业在环境治理上采取的措施及治理结果;企业员工培训计划的实施;企业对于员工福利的改进;企业对于职工工作环境改善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等。员工通过了解企业对其承担责任的信息,可以评估自身的利益、评估自身的职业前景,便于做出是否继续为企业服务的决策。

(四)消费者需求企业的价值和利润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这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尤其如此。企业社会责任虽然不能代替产品或服务的高素质和竞争力的价格,但当两种产品或服务有同样竞争力的时候,企业是否注重社会责任,便成为消费者选择的根据。同时,由于单个消费者能方的有限性,使得消费者处于一种社会弱者的地位。基于该原因,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者将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十项重要内容。消费者需要企业提供可靠的信息,使其对所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性能、价格、质量、使用方法以及保养和修理等获得全面了解。

(五)政府需求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需要全面深入了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及在多大程度上履行社会责任。因此政府需要通过企业提供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了解当前宏观经济需要,并据以制定出及时准确的宏观调控策略和措施。同时作为征税者的政府,其与企业的契约内容以税金为主。因此,政府需要企业提供的收入、利润等财务信息,监督企业纳税责任的履行。另外,政府作为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通过无偿或有偿的方式将环境资源等社会资源交付企业使用,企业对政府承担受托责任,政府必然会关注企业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及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相关法规的二致性,了解这些也需要通过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六)社区及会公众需求企业的经营对企业所在社区的居民有重大影响:一是企业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二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直接影响当地的环境,对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三是企业的扩张亦会对社区居民带来影响。所以,社区居民为维护自身利益,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尤其是社区责任的信息感兴趣。对于身处企业周围的社会公众来讲,企业的行为将直接使他们受害或受益。在社会公众中,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尤其关心的有两类:向公众提供信息的新闻媒体;环境主义者及环保组织。他们会通过种种方式将企业的社会形象公诸于众,进而影响到一个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他们也会采取各种手段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三、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

(一)企业对投资者披露的责任信息在公司的经济活动中,与公司关系最为密切的利益相关者就是投资者。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主要是经济责任,投资者需要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评价获取未来投资收益的能力,做出是否投资企业的决策。投资者主要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信息、企业成长性信息、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信息、财务状况信息。因此,倡导公司对投资者负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十分必要,企业必须做到:及时准确披露公司信息环造假不隐瞒:诚实信用,不滥用公司人格;积极主动偿还债务,不无故拖欠等。

(二)企业对管理者披露的责任信息管理者是参与企业直接经营的利益相关者,其受企业所有者的委托对公司进行管理与生产,因此公司经营好坏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业绩和报酬,所以管理

者为了解脱自己的责任,需要不断对公司进行规划、预算、分析和控制,力求使企业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因此就需要企业不仅提供经济信息,还需要企业提供生态和社会方面的信息。从而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动向,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大化。

(三)企业对员工披露的贵往信息员工是与公司利益直接相关的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利益是否得到实现,关系到公司的生产经营是否得以有效运转,甚至关系到公司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企业员工十分关心企业盈利能力信息。公司应当对职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桨金,不得无故克扣、拖延,并根据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劳动条件,做到职工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措施、积极预防职业病;建立规范的员工培训制度,使员工不断有机会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培育良好的公司文化与员工交流等方面。

(四)企业对消费者披露的责任信息消费者是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接受者和使用者,其生活水平的商低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质量、及价格等因素。消费者的分散性、求偿能力的局限性,以及现代科技的发达所导致的产品缺陷的隐蔽性,又使得消费者在客观上处于一种社会弱者的地位。鉴于此,为了保护消费者,企业应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在性能及安全性方面的保证,对消费者提供的社会咨询服务;产品的售后服务及顾客的满意程度;对消费者的忠实程度,如有无采用期瞒手段销售商品的情况。另外,企业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它一些信息自愿披露,以提高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

第6篇:社会管理思想范文

关键词:后勤社会化 大学生 宿舍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宿舍是学生集体生活的场所,是在校学生学习、休息、娱乐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大学生思想品德、组织纪律、集体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等诸多方面培养的主要阵地。这块阵地管理的好坏,对大学生的品德、情操、身心健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劳动观与良好的人际交往、正确的竞争观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解决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资金和后勤资源的不足,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大规模的高校后勤社会化。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发展和不断改革,高校的后勤社会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行后勤社会化的高校摆脱了后勤资源不足的沉重压力,进入了良性发展的阶段,社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后勤经营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减少了学校非教学资金的投入,为本校的教学投入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学生生活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明显加强。可以说,这项改革的深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

但是,随着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学生宿舍的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也增加了难度和复杂性,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深入学生公寓,不断改进和加强对公寓的管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方面。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既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时展的要求。

一、社会化后,学生宿舍的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管理体制不够顺畅,职责划分不明确。

许多高校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后,学生宿舍由后勤公司进行管理,从管理权限来讲,他们只能对学生住宿及宿舍管理过程中的财、物进行管理,对学生住宿进行服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住宿环境,而对学生行为管理权力十分有限,更谈不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当中出现的违反学校纪律但对宿舍或公寓设施没有任何影响的行为时,出现有时想管,但不敢去管;有时该管,但不愿管。长此以往,就容易出现学生管理部门或管理者与后勤集团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在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当中的“两层皮”。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学生自我管理功能缺乏,道德缺失反应明显。

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功能缺乏表现在学校对学生宿舍管理中学生参与意识较差;学生对宿舍纪律、卫生、文明先进评比等各项工作反应不够积极。 同时,大学生的宿舍由学校负责管理变为由物业公司管理,学生的角色转变很快,在公寓内由学生变为消费者,游离了道德规范和校规校纪的约束,表现为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对物业管理的挑剔,对物业服务的不满。

3、传统管理方式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不适应。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以营利为目的提供服务的后勤公司,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不再是不对称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命令者和服从者的关系,而是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与传统的高校后勤体制相比,高校后勤组织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学生作为独立的民事行为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决定接受或不接受,接受何种服务以及选择谁来服务。因此,传统的依赖高校管理权在后勤服务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后勤组织与学生之间的新型关系,必须从内容、形式、机制、载体等方面深化改革。

其次,传统工作体制和机制难以适应公寓化管理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公寓化管理的直接结果是打破了宿舍成员组成中的统一格局,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呈现出多元化、分层化的趋向,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传统的以院系、班级为单位组建的党团组织离散化、空壳化,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分院系、分年级、分班级、分宿舍的有针对性的工作规划,变成系统的管理控制。

4、个别学生具有逆反心理。

针对当前社会现实状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很多高校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制定了较细致的公寓管理制度,其中包括许多规范大学生行为的条款。然而,也正是这些条款使部分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他们不愿遵守公寓管理制度,不愿服从公寓管理人员的管理与教育,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公寓虽三令五申,一些学生仍然我行我素。有的晚归,有的违章用电,乃至酗酒;有的赌博、偷盗、甚至打架斗殴,无视校纪国法;有的乱泼乱倒,缺乏起码的公德等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稳定,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才培养,对高校公寓化改革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5、宿舍文化建设薄弱。

学生公寓已不仅仅是学生居住的场所,更成为育人的重要阵地。但由于开发商在建设公寓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公寓没有学习、活动的场所,对宿舍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精力、资金不够,致使宿舍管理下作用薄弱,宿舍文化建设出现空白,导致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侵入宿舍,并形成低级、庸俗的宿舍文化,使宿舍文化的各种功能产生负面效应。学校也把校园文化、党团活动放在了校园内,公寓的文化活动、集体活动等很少,学生感觉不到大学的氛围,常常很孤单,这也是导致行为失控的一种原因。

6、对社会化后思想政治工作的轻视。

部分学生工作者对公寓这块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有模糊认识,认为后勤社会化了,学生宿舍由后勤公司进行管理了,从而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

二、 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高校以培养人为目标,那么大学生公寓管理就要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方针,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素质教育,积极加强和改进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1、充分认识学生宿舍管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文明、优雅的学生宿舍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习,还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良好的道德风范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操的形成。因此,可以说做好学生宿舍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加强宿舍管理,既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又能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所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公寓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反映出一所学校校风、校纪的优劣,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将工作的重点向公寓倾斜,深入到学生之中,做到服务要热情,教育要动情,管理要到位。

2、明确责任,转变工作机制

大学生公寓的管理肩负着服务、育人的作用,后勤公司和学校必须通力协作。学生公寓的管理机制应以学校管理为主导,后勤公司管理相辅助。学校、后勤公司、学生在学生公寓的租赁关系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各方不应仅凭着一种默契和游戏规则办事,而应制定相应的制度作保证,使各方遵照执行。后勤公司提供价廉优质的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学校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后勤公司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为学生营造优雅的生活、学习氛围;学生遵守公寓的管理办法,做合格的居住者。

转贴于 3、建立良好的学生社区(宿舍)文化氛围,寓思想教育于宿舍文化建设之中。

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对于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因此,应高度重视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通过在学生公寓设置宣传橱窗或宣传栏,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竞赛活动,如“文明宿舍评比活动”、“最佳床头设计活动”、“宿舍装饰比赛活动”、“我爱宿舍”征文比赛等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爱国、爱校的热情,提升学生公寓的生活品位,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的开展。

4、齐抓共管,做到服务、管理、自律三线合一。

(1)齐抓共管,提高文明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学生宿舍的管理,是一个需全校多方协调配合的系统工程。要将学生宿舍管理好,做好学生宿舍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能只依靠后勤公司或学校的某个部门,只有相互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做到密而不疏,管而不漏。

(2)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律线”。学生公寓工作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建立一支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和民主监督机构,让部分优秀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公寓的管理和服务,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在宿舍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才能最终达到管理目的。

7、把学生在公寓的表现纳入德育考评。

把学生在生活区的表现,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学籍考核的内容,作为评优、评定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的重要依据。探索具体的考核方法和途径,合理确定分值,使考评准确、真实反映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真正起到导向作用。在考评中,吸收公寓管理等部门参与,实行一票否决制。

此外,把学分引进学生公寓,把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列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环节。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由任课教师、楼长、辅导员和学生干部负责考核,考核内容为: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内务卫生、安全意识、团结友爱、文化建设等。考核采取检查、抽查、突出问题记录、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每周统计,每月汇总。公布出每学期成绩,作为思想品德课成绩的一部分。

8、积极推进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

把学生党团组织建到公寓,积极探索在公寓建立学生党、团组织,扩大覆盖面、增强辐射力的具体形式。既可以在现有校、系(学院)、年级、班学生党团组织体系的基础上,以寝室为单位建立学生党团小组,也可以根据公寓规模的大小,以一幢或几幢公寓为单位建立学生临时党团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宿舍”,设立“流动红旗”,张榜公布学生党员名单,让其身份公开化,建立双向的监督机制。

总之,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对于新时期学生公寓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学生公寓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把学生公寓建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张勇:透析公寓化管理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学海》2003.5

[2]王长虹,周俊明,张郁江:加速高校后勤改革探索大学生宿舍管理新模式,《科技与进步对策》,2000年第17卷第2期

第7篇:社会管理思想范文

论文关键词:孔子;生态伦理观;教育社会学启示;可持续发展

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了累及国计民生的一件头等大事,也成了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环境问题植根于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在不同的阶段,面对的资源环境问题是不同的。理论界普遍认为,“十五”以来,我国逐渐进入重化工业时代:从1999年以来,重工业生产增长一直快于轻工业生产。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利益的追逐使一些人抛开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以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代价来换取他们所追求的最大利益。

我们从每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有关环境污染的信息中可以看到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和画面:山西的焦炭污染,已使山西境内的黄河不再有鲤鱼生长其间;淮河流域十年污染给两岸百姓造成的疾病、死亡、后遗症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四川沱江特大污染让沿江的百万群众饮水中断达26天;哈尔滨松花江特大污染事件使该市居民无处取水……那些随处可见的小污染更不必书写。曾经的天蓝蓝、水清清、天高任鸟飞、鱼儿自在游的美丽画面已成了历史,中国环境的可持续指数在全球居133位,中国的环境形势处处告急!

在利益追逐者的心中,没有了生态伦理观念,也没有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他们眼前流动的只是从污染物中滚出来的金子。而在孩子们的眼中,绿水青山、树木花草、芬芳的绿野,也只是书中的童话,传说的香格里拉。所以,生态伦理教育、生态环境知识的普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应及早放在当代教育中。不要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要再以沉重的代价来换取眼前的利益。教育在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对我们如今的社会生态伦理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一、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简介

(一)孔子“敬畏天命”的生态伦理意识

孔子谈“天命”,这两个字在《论语》里出现不多,仅见于这样两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及“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由上面两句话可以知道,孔子把“知命畏天”看做是君子才具备的美德,这与孔子在《论语·尧》中讲的“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是一致的。在孔子那里,“天命”即指自然规律,在《论语·阳货》里记载的孔子与子贡的对话里,这种意识更加明显:“子日:‘予欲无言。’子贡日:‘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两则对话体现了孔子明确的天命观:天,就是四季正常运行的规律;是万事万物生长的地方,这就是天。从而“知天命”即是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掌握。能够了解、掌握它,就是一种君子美德了。

孔子的生态伦理意识不仅仅体现在“知天命”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畏天命”上。敬畏天命是孔子提出其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石。为何要敬畏天命?因为“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命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必然性”四时变化,万物生长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人们只有敬畏他,尊重它,平等对待它,春耕夏播,才有金秋的收获,人们只有适应它,也才能使自身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生存环境。如果违背天命,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从而招致人类自身的毁灭。孔子敬畏天命的想不仅仅是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而且还将“畏天命”与“君子人格”结合起来,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意识。后来的儒家和哲学也讲“敬而无失”是“所以中”即致中和的最好途径,是获致道德本体的未发之中的根本功夫。致中和实是包括了主体对自然和社会的全部认识,但也包含着对所以然的自然客观的“万物化育之道”的认识。正如牟宗三先生所讲:“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他们的‘赞天地之化育’,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代表。”后来儒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共同表现出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的一致立场,大都渊源于孔子的“敬天畏命”。

(二)“乐山乐水”的仁者智者情怀

孔子在几千年前概括了一句如今广为人知的以山水为内容的生态伦理名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智慧的人以水为乐,正如孔子自己在河边上所发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据记载,:“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日:‘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对日:‘以其不息,且遍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邑必循其理,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溪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力物就以化洁,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孔子家语》)从流水的奔流不息中,如他一样智慧的人会感叹时光流逝、光阴不再;会从东流之水联想到人所应具备的伦理道德和品质:德、义、道、勇、法、正、志……其实,夫子是在告诉人们,如水一样的自然之物也是具有它们自己的灵性和德性的。同此道理,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则因为看到眼前郁郁葱葱的山而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在山中,树林阴翳,杂花生树,光影斑驳,鸟儿鸣枝头,野兽在山中时隐时现,这一切勃勃生机及充满生命力的律动,自然会激起“仁者”感怀生命的情怀。

现代人,却仿佛处于穷途末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疯狂地开采、掠夺,让曾经的青山变得光秃秃寸草不生,让清澈的流水变成一条条臭水沟。他们没有悲悯的情怀。毕竟,他们不是仁者,更不能称得上知者了。这个时代,是缺少仁者知者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应当担负起培养仁者知者的责任,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还青山绿水以本来的面目,让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地相处。

在《论语·先进》中记载,一次,孔子与他的学生子路、曾皙(点)、冉有、公西华一起谈论人生志向和理想时,曾皙的观点得到了老师的认同,曾皙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为何夫子会赞同曾皙的观点?在曾皙的观点里,暮春时节,穿着春装,与几个朋友,到沂去沐浴阳光,到舞雩去吹吹风,尽兴唱着歌而归。这是曾皙的最高志向,也是孔子的最高社会理想。这与孔子主张培养“乐山乐水”的仁人志士的理想情怀是一致的。孔子要培养的是既有仁者胸怀又能治世的君子人才,这种人才仅仅能治世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情怀,将人间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自觉统一起来,去实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的儒家社会理想。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对后世儒家的后继者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把“乐山乐水”与做仁人志士联系起来,作为培养儒家理想君子人格的一项道德行为规范,说明了他对生态伦理的重视。君子要仁民、爱人、乐山乐水,这就把生态伦理教育有机地融入到人伦道德教育中。

(三)“移居九夷而不以为陋”的生态节用观

《论语·述而》中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弋,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宿,指宿鸟,居于巢中的鸟;纲,指用大绳连接成网,绝流而捕鱼)。孔子钓鱼,不用渔网捕鱼,他也不用箭射杀居于巢中的鸟儿。体现了孔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节用观,同时,也体现了他“泛爱众而亲仁”(《论语·述而》),为了大多数人的生存利益而反对对野生资源加以毁灭性的攫取和掠夺的思想。对我们现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历史的借鉴意义。

孔子的节用观是跟儒家“爱人”、“惠民”的政治伦理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儒家主张的以德治国必须具备的道德观念。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即治理大国,必须严肃对待,诚信无欺,节用资源,爱护民众,用工不违农时。可见,敬事、诚信、节用、爱人是对统治者的道德行为的规范。这对于今天以追求金钱为目的而抛开伦理道德观念不顾,以金钱衡量、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而不顾生灵所处环境的功利性行为,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用节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的人,他所犯的过失是很少的。因为节约,就不会去过度开发、去攫取,造成资源的枯竭。孔子自己也身体力行去践行“节约”。《论语·子罕》记载:“子欲居九夷。或日:‘陋,如之何?’子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想搬到九夷居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很简陋,该怎么办?先生还去吗?孔子回答说:“品德高尚的人住在那里,怎能说它简陋呢?”孔子赞扬他的生活简陋却特别好学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这正是对“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最好阐释。他的这种身体力行的节用观,影响了儒家的后学者。宋儒周敦颐《陋室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显然也直接承其衣钵。孔子还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这就是平常日子中的孔子形象,粗茶淡饭,用自己的手臂当枕头,但他不觉得艰苦,反而自得其乐。为何?因为他有一个不能改变的做人原则: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那种靠不正义的手段牟取的富贵,对孔子来说,不过是天上飘飞的浮云罢了,他不艳羡,也不企及。他的这种节用观,无疑对当时社会以及生态资源的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生产力水平虽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但这一系列的改善和提高,却是在以毁坏环境、破坏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沉重代价的。如果天下众人都能有孔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谨严态度,不过度开发,不贪得无厌,那我们现在就不会有淮河两岸触目惊心的景象,也就不会在地球上连年爆发严重的污染事件。

二、孔子生态伦理观的现代教育社会学启示

回顾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许多地方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技术手段的落后,所走的,往往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有甚者,对污染了的环境竟然采取听之任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这种状况,已不能再继续下去。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政府、社会、学校,乃至每一个人都应担负起这个责任,从前人的生态伦理观中,吸取其有用的理论,以警示不断向大自然索取的利欲熏心的那些人,从而减少人类遭到大自然报复的悲剧,还我们自己一个清亮的世界。

(一)培养“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情怀

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自觉培养“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情怀。首先,要淡泊明志,像孔子所说的“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像颜回那样虽处“陋巷”而始终“不改其乐”。其次,要有“泛爱众而亲仁”(《论语·述而》)的自觉心理,只有心中充满了仁爱之情,才会“乐山乐水”,爱护山山水水,对水中的鱼,山中的鸟才不会去赶尽杀绝。像孔子那样“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而保持一种“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论语·泰伯》)的同情心。第三,通过学习《诗》、《乐》增强欣赏大自然的能力和审美意识。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学《诗》、《乐》可以达到教化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作用,有益于培养“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情怀,从而自觉地将生态教育与人伦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二)传承儒家生态伦理观,培养生存环境忧患意识

孔子对所处的生存环境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自孔子以后,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苟子、董仲舒等都继承了儒家的生态伦理观并加以发扬,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孟子·梁惠王》)在孟子的思想里,这是一个典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体现了儒家对待生态的“致中和”的思想。苟子说:“天者,生之本也。”(《苟子·礼论》)在荀子看来,自然之天地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人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注意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的教育,就应担当起传承我国自孔子始的儒家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的责任,让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有忧患意识,自觉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而不盲目地巧取豪夺,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实现儒家所提出的“天人合一”的理想。

(三)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中国推行这个发展观是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国策。因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低收入大国,正处在有史以来基数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人口倍增台阶的中点,在保留以量广、面大的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落后农业条件下迅速发展重化工业,因此产生了大规模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继续坚持这种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只注重经济的数量增长而忽视发展质量的改善,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有必要在广大民众之间宣扬科学发展观,让每个人都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然就会形成孔子早就预言过的生态悲剧:“……丘闻之,刳胎杀天,则麒麟不至其郊;竭泽而渔,则蛟龙不处其渊;覆巢破卵,则凤凰不翔其邑。何则?君子违伤其类者也。鸟、兽之于不义尚知避之,况于人乎?”(《孔子家语》)如夫子所言,鸟兽对于不义之人不义之事都知道避开,何况人类呢,更何况是处于文明如此发达的现代人类呢?

第8篇:社会管理思想范文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是由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的,公司的使命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于公司本质的认识,体现了公司作为社会公民应承担的责任。针对投资类公司的经营特点,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投资类公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阐述。

一、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弗里曼在其《战略管理――一个利益相关者方法》一书中对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Freeman,1984),后来又修改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因公司活动受益或受损,其权利也因公司活动而受到尊重或侵犯的人”(Freeman,1988)。按照这个定义,大型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就包括股东、员工、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政府、消费者群体、金融合作单位等一系列和企业运营相关的团体和组织。

企业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利益相关者显性契约和隐形契约的载体,企业想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就需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为利益相关者谋利益、承担责任的过程就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

二、投资类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同时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力也不同。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既要关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程度,更要明确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所在,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具体到投资类公司来说,其利益相关者应包括股东、员工、政府、所投资的公司。

(一)投资类公司对股东承担的责任

股东利益至上论和利益相关者论一直是相对立的两个观点,但是两者的分歧并不是股东是否应该获得企业的剩余,股东作为公司物质资本的出资人必然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股东的概念也越来越社会化,因此公司对企业的责任也具有社会性。

首先,股东作为出资人目的就是通过投资类公司的良好运营获得比原始资本高的收益。因此,企业要保证投资人的资金安全以及投资收益。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该避免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要通过国内投资与国际投资相结合、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相结合、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相结合等合理正当的经营方式,谋求资产的稳健增值,满足股东对投资收益的期望。

其次,股东拥有监督企业经营者并通过股东大会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这是股东最基本的权利,但是这一点在现实中却很难实现,一是由于很多股东并不具备治理公司的能力,二是随着股东队伍的扩大,召集股东会议在实现上越来越困难,三是很多公司的大股东存在利益交叉或者利益冲突。因此,公司在决策时难免会出现谋私利的行为。虽然股东对公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很困难,但是公司治理中股东的这种权利是始终存在的。

最后,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向股东公开公司的基本信息、财务状况等基本信息,并且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实时性。这样才能满足股东的知情权,并且在了解公司的真实状况的基础上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

(二)投资类公司对员工承担的责任

员工可以说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中争议最多的一个,公司应该对员工负哪些责任、员工该享有哪些权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经济关系,还包括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企业不仅仅要支付员工的劳动报酬,两者还需要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并且企业还要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

首先,公司对员工最基本的义务就是保证员工薪酬和福利的支付。作为人力资本的回报,公司必须向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人才,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其次,培训与职业发展的责任。企业有责任帮助员工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并且提供培训机会,以提高员工的技术和素质,企业发展的一个源泉就是创新,创新来自员工的智慧,对员工的再教育可以更有效的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了个人职业道路的发展。

最后,随着职工地位的不断提高,他们参与公司治理的愿望也强烈起来。因此,企业有责任提供民主治理的机会,这样才能在公司内部治理中实现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

(三)投资类公司对政府承担的责任

在中国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企业和政府的利益息息相关。戴维斯和布罗斯特罗在其《企业及其环境》中曾经提到“企业和政府越来越相互分担对广大社会问题的责任。政府通过两种形式介入企业,一种是提供帮助,另一种是进行制约。”因此,企业与政府之间虽然不存在投资与雇佣关系,但是其利益关系却是明确而又重大的。

首先,企业有依法纳税的责任。企业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承担者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企业税收是政府的一项重要收入,企业合法缴纳税款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政府合理利用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投资环境。社会的进步反过来会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这是一个互助的良性的循环过程。

其次,企业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束标志着一个全球性的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是成为世界关注和争议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企业需要为我们的环境保护做出努力。作为投资类公司来说,对所投资的企业应进行科学的选择,应该避免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应投资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和客户。

最后,企业还有参与公共事业的责任。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组织需要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做更大的贡献,通过设立基金或者以企业的名义向慈善机构捐款、捐物,投资一些公益事业,比如植树造林、保护动植物、安置社会弱势群体等。

(四)投资类公司对所投资的公司应承担的责任

投资类公司对所投资的公司承担责任,这是投资类公司与其他企业的显著区别之一。为此,要求投资类公司在进行投资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在投入资本的同时,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对政府大力支持、发展前景较好但管理不善的企业,要在管理上给予及时有效的大力支持,扶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企业在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同时,带来更多的投资回报。对不熟悉的行业,要相信投资类公司的管理层,不要越俎代庖,替所投资的公司进行决策。

其次,要把追求长期效益作为投资目标。要坚持长期投资策略,应避免短期行为,绝不能通过“资本绑架”行为,以牺牲企业的长远发展获取短期收益。

三、履行社会责任对投资类公司带来的收益

实践证明,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与追求经济利润之间并不矛盾,对内凝聚力量,对外树立形象,从而可以保证企业在长期获得利润的同时持续稳定的发展。对投资类公司来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资类公司对股东负责可以使得股东持续持股或增股,可使投资类公司有更多的资本进行投资,获取更多的收益。

二是投资类公司对员工负责,吸引、激励和保留优秀员工,同时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投资类公司带来更长久的发展和更多的利润。

三是投资类公司对政府负责,可以为投资类公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投资类公司的发展提供更优质高校的服务。

第9篇:社会管理思想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 信仰 教育教学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信仰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1)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中,逐渐地理解和接受,并由思想上的相信转化为确信,从而就可以升华为社会的信仰。

(2)教育教学的内在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才不至于形同虚设,才能为高校学子提供一种精神家园,才能为社会转型期间社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精神动力,并以动机的形式来指导高校大学生的行为,从而引领社会转型期间复杂多样并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

(3)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在国内外各种思潮影响下,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大学生思想活动状况的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应对非思潮威胁,巩固指导地位的有效途径。

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原因分析

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研究高校各层面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有利于针对性地提出融入途径。

(1)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点和性质,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素质参不齐,部分教师综合知识缺乏,专业知识落后;部分教师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政治敏感性不强;部分教师爱岗敬业精神不强,对教学工作热情不高;部分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缺乏表率作用,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发展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三观”逐步确立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体力和精力处于最佳,独立性逐步增强;认识能力全面增强。但部分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标准混乱、功利主义盛行、困惑与压力加大、道德水平下降等现象。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与方法有待改进。现行的考核方式均以知识测验为重点,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多是一带而过,而对于学生是否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形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文化素质的考核,却是流于形式、办法不多。

(4)重视理论层面的考核,对于实践层面的考核却比较欠缺。现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侧重于知识的讲授,对于实践能力的评判则几乎没有一个成型的测评体系,与此相对应的,在考核环节只注重理论知识层面,忽视学生实践、行为层面的考核,这就势必出现学用分离、知行不一的情况。

(5)仅注重课程的终结性考核,忽视了对学生的成长性和过程性评价。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只重视学生的期末成绩,对学生平时的表现和进步考核得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与学、评价与被评价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促进。这样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够动态地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理论素养的提高,从而导致学生只重视最终的考试结果不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只看重分数高低而不重视素质提升,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信仰教育教学的路径

(一)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政治信仰坚定,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较高的政治鉴别能力;必须理论修养较高,具备扎的专业理论素质和广阔的知识面;必须具备出色的教育教学能力。只有对自己宣传的意识形态坚信不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体力行的教育者,才能真正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

(二)不断发挥教育教学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学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准确掌握他们的实际状况、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科学地设计教学计划、安排内容、有的放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力性。

(三)不断增强教育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不断结合时代特征和实践的需要,把富有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的内容传输给学生,与其他各类课程同心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才能真正起到统一思想、激励斗志,约束行为的作用。

(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新情况和新特点,必须探索有效教育教学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增强教育教学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提高他们的觉悟,解决他们的各种实际问题;有效利用影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把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寓于其中,生动而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增强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