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核安全文化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安全文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核安全文化论文

第1篇: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字: 安全生产;文化;创建;建筑施工企业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部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前沿阵地,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建筑施工的流动性、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等特点注定了项目安全管理困难程度是非常大的,从生产安全事故构成三要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在人的因素中,起决定性的是人的安全意识和观念。

安全文化是解决人为因素失误而引发事故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倡导安全文化是塑造人的安全人格,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实现本质安全化的根本途径。推行优秀的安全文化不仅能帮助项目取得优良的安全业绩,而且也能够有效地提升项目整体管理水平,保障项目总目标的顺利实现。笔者根据多年项目实践经验,就如何创建项目安全文化进行了一番探索,提出以下观点。

一、创建安全制度文化,完善并落实安全规章制度

安全制度文化是指项目的安全体制模式,包括项目管理的安全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以制度建设为推进安全文化切入点。项目部从进场开始,就应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制度符合项目管理要求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为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使员工的安全理念、行为标准得到统一。

2.提高制度执行力,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提高责任意识。项目部根据《项目实施策划》的要求,及时到位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形成主管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专业人员具体抓的安全管理网络。过程管理工作中坚持“三同时”:下达施工任务同时下达安全责任目标;检查施工进度质量同时检查安全生产;总结施工生产同时总结安全工作。二是人人都是安全员。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专兼职安全员的份内事,进入现场的管理人员,每个人都是“安全员”,都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查看、督导的职责,从意识形态、管理理念上实现安全工作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人人互相要安全”的转变。三是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与班组签订《安全责任状》,明确安全责任及目标,对出现安全责任事故或严重安全隐患而拒不整改的,直接将其清退。

保证各项安全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可促进安全工作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由被动防范向源头治理转变,由随机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

二、创建安全环境文化,强化实施本质安全

项目安全环境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硬环境:包括安全设备的管理、使用及维护,安全文明费用投入,安全基础设施、员工的安全生产条件、工作生活环境等。另一个是软环境: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制,项目安全生产氛围,企业安全理念,企业形象及视觉识别系统等。

创建安全生产环境是预防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从硬环境方面,我们必须严格遵照规范建立安全基础设施,及时封堵临边洞口,把好施工设备机具进场关,合理划分场地和作业区域,有计划地进行安全投入,废物废料定点堆放定时清理,配备必要的安全隔离设施,建立消防应急通道和紧急避险区等。从软环境方面,我们应建立项目配套安全管理机制,以制度环境为基础,充分利用宣传栏、安全标语、安全警示牌、安全警示影片、安全刊物等多种形式对安全加以大力宣传,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打造安全管理的文化品牌,为作业人员营造出自觉注重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创建安全行为文化,规范作业人员思维和行为模式

安全行为文化是指作业人员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影响与情感认同,包括安全行行为准则、作业标准、班组及个人素质、工作生活精神面貌等。

创建项目安全行为文化主要有以下方法:1、提高项目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主要手段有安全教育、安全培训、严格安全岗位上岗条件等。2、从日常行为入手,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及安全控制能力,主动使自身的行为符合安全规范要求,减少不安全行为,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3、重视项目作业人员的心理状况,主动关心作业人员的生活情况(特别是有家庭矛盾或农忙等具有敏感性的时期),避免员工因家庭问题影响情绪和工作状态,减少心理安全隐患。4、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项目部应根据经审批的应急预案组织消防、防汛等应急演练,检验救援组织反应能力,完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

四、创建安全理念文化,从强制走向自觉习惯

安全理念是指作业人员内心深处沉淀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感觉,主要包括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道德、安全价值、安全愿景等,让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树立“人人互相要安全”安全理念,强化“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命”等安全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有效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从而实现零工亡、零事故、零隐患的安全目标。

1、开展安全生产专题活动,引领全员树立安全的价值理念。项目部可通过开展“百日安全竞赛”“安全文化月”“安全知识抢答赛”“安全生产志愿者签名”等活动,形成全员参与、比技能、比意识、比理论、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风气,把员工的安全观念引领到“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就是效益”的轨道上来,把安全生产与作业人员的切身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逐步树立“安全至上、人人有责”的安全价值观。

2、实施安全管理亲情化,提高作业人员对安全工作的认知度。

安全管理亲情化,是项目安全管理者用真诚的情感投入,从感性上去教化作业人员,通过有效的沟通,在安全人员与作业人员达到思想和行为上的一致,高效地实施安全生产措施的过程。

安全管理人员在实施亲情化管理时,应注意几个方面:首先是要以德服人。安全管理人员自身要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心中时时装着作业人员,才能得到员工的尊重;二是要以情动人。俗话说“与其叫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安全管理人员要起到表率作用,放下架子,贴近职工,多方面的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个人特长,知道他们的冷暖与疾苦,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冷了给他们送去温暖;热了给他们送去“清凉”;三是要耐心宽容。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会碰到很多的矛盾,作业人员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是恶语相向,这时需要我们要有善于理解和包容的气度,在误解中了解作业人员的愿望,在委屈中警诫和完善自已。笔者耳闻目睹的很多工程项目,通过安全管理亲情化行为,使作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管理行为更为理解、信服,最终变为自觉行为。

五、结束语

项目安全文化的创建是完成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各项生产指标的必要保障,也是贯彻国家“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的具体实施,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投资,达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增创经济效益的目的。在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创建项目安全文化的力度,提升基层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地预防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实现建筑施工企业本质安全。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方东平,陈扬.建筑业安全文化的内涵表现评价与建设,建筑经济,2005/2

3、吴昊.安全文化分析与其发展,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

4、范胜东.建设创新型的企业安全文化,价值工程,2011/29

第2篇: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档案 企业档案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指出,“档案是文化的重要‘母资源’”。所谓文化“母资源”,“母”的含义是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根源、本源。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档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丰富的档案资源无疑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档案亦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母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档案的需求方式、层次在发生着变化,档案与企业各项工作的发展,与职工的关系越来越近、越来越密切,体现出档案在企业各项工作中“母资源”的作用愈加明显。企业的档案部门,应该最了解企业发展的需求,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建设服务,发挥好档案“母资源”的作用。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职工广泛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和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安全进取精神,为保护职工身心安全健康而创造的安全生产环境和条件,为防灾避难所编制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环境污染防范应急预案、预想未遂事故及防范措施等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的总和。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档案“母资源”。首先,在企业安全、环境保护等工作中形成的第一手资料的形成、收集、归档和保存,需要档案部门的介入和参与。其次,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安全价值取向的判定、安全管理观念的形成与不断提炼、安全工作方针的制定与历史演变、安全行为方式的不断完善、安全保障能力的建设与提高等等,都需要从档案的特殊视角对这些信息进行客观地重新界定和审视,去粗取精,承载下来,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再次,依托第一手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档案信息形成的编研成果又会反过去向企业传递更高层次安全文化理念,体现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果,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发挥档案“母资源”的作用,我们尝试着参与到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去,特别是参与到石化企业放在一切工作首位的安全环保工作中去,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起到助推的作用,在服务的同时,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挖掘企业档案潜在的价值,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互相渗透,共同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是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形成的第一手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如对安全事故档案,按照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情况进行专项目录分类,形成各种专题目录,供企业组织和人员查阅、引用,发挥它的基本功能和基本作用。

二是针对正在形成或将要形成的安全档案,将获取的资料和现场形成的原始记录纳入相应专题目录,并且档案管理工作者积极参与到安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注意发现和收集形成的档案资料。记录全过程的真实事实,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整理,进行系统归档。将收集到的与自己记录形成的档案进行对照、整理,最终形成系统档案。另外加强与企业安全环保部门联系,将档案收集工作纳入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之中。

三是以各类专题安全档案为依托,通过筛选、提炼,集中、整合,从无序到有序、从分散到集中,求真存实、编撰加工,形成对企业安全工作各个方面有相应指导和帮助意义的档案编研成果。企业安全环保部门对此感受最为明显,如通过对第一手档案资料进行各类数据的统计、汇总,进而分析研究,重点对安全事故发生和具体时间统计,包括发生的年份、月份、日期统计以及一天之内的具体时间统计、从而进一步分析什么时段发生的安全事故最多,什么时段发生的安全事故最少,探究其规律性。还通过对发生安全事故的人的个性材料的档案进行分析研究,推理出安全事故与人的素质、工种、年龄以及所受的培训教育程度的关系,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培训、防范等的措施。

通过对企业档案、档案编研成果及保存的相关企业安全资料的分析、研究和借鉴发现,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人的心理波动的改变,从心理角度分析,人过于浮动,不管是喜悦还是哀怨,都会对操作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工作环境简单,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发生事故的机率较小,相反,工作环境复杂,给工作人员带来的压力较大,对于突发性事件发生相对处理起来难度会较大,由此发生事故的机率较大;人员素质及所受培训、教育的程度都直接关系到安全事故的发生等等。我们还制作了“每天从安全开始_¨学知识、保平安”,并挂在企业网页的显要位置,每天一打开电脑首先看到的是有关安全环保知识、不安全因素及整改反馈、宣传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和理念等内容的每日安全一问题,真正做到了每天的工作从安全开始。

利用真实的档案和第一手的资料形成的编研成果,成为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最生动教材,吸引职工走近档案,通过对发生在身边的有据可查的事例的透彻分析,阐明了各种事故发生的相关因素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等特点,不仅成为脱产培训、班前宣讲的好教材,而且成为职工班中休息谈论和探讨的话题。可以说,档案作为“母资源”服务于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不仅具有人文社会意义上的价值,而且具有经济意义上的价值。

第3篇: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1.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解决思想认识、安全观念问题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对安全文化给出了狭义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因此,要解决安全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安全观念问题。不解决认识问题,就不能端正对安全的态度问题,更不能停留在“学习不深入、作风不扎实、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纪律不严明”等蜻蜓点水般的文字游戏上,要充分意识到认识不提高,铁路难以发展,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思想观念转变了,才能谈得到对安全文化的重视,才能意识到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才能意识到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于铁路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未来意义。安全问题是铁路基层站段的最关键问题,因为铁路的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国家形象,决定铁路发展的环境和进程。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的基础理论,来提高大家对安全发展的认识,强化大家安全发展的理念。

2.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讲真话、干实事铁路不发展不行、发展不好不行,要想快发展、好发展就是要干实事、实干事。实干就是脚踏实地、扎实做事,做有利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好事,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实事,做促进本职工作的具体事。对于一个干部来说,不干事,无异于丢掉了立足之本,干不成事,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支柱。干事体现了一种责任,干成事体现了一种能力,评价一个干部行不行,除了德的表现外,主要看他肯不肯干事,能不能干成事。所谓讲真话:就是要既能发现问题,又敢于暴露问题,不怕揭疤亮丑,把问题摆在桌面上,不藏、不遮、不掩、不盖、不掖,敢于把真正的安全隐患、问题讲出来,不怕得罪领导、不怕得罪职工、不怕得罪朋友;所谓干实事:就是干点解决问题的事,干点有利于安全生产的事,干点职工群众关心的、希望解决的事。只有讲真话,实事才能干实,只有讲真话,才能知道问题和隐患所在,才能有干实事的前提和条件,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既要认真负责又要开拓创新。开拓创新,就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构建年度安全工作思路,要在观念上创新、在管理上创新、在机制上创新。创新是融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等要素于一体的实践活动,在求真务实中开拓创新、在大胆探索中实现突破、在拓宽思路中推行举措、在把握规律中增强预见。

3.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发展的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高质量的管理、切合企业实际的经营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近几年来,企业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大多数是员工处于侥幸、盲目、习惯性违章造成的。这就需要从思想上、心态上去宣传、教育、引导,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这是一个微妙而缓慢的心理过程,需要我们做艰苦细致的教育工作。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良好氛围。

4.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我们要努力建立三个系统:一是建立全员的安全文化承诺系统。就是全体干部职工都要对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旅客的人身安全做出郑重的承诺,这种承诺反映出管理层始终积极地向更高的安全目标迈进的态度,反映出职工层安全价值观的增强和思想上积极、主动保安全的自觉行为,只有全体干部职工都真诚、真心、真意地做出安全承诺,才能实现群体保安全的氛围,做到安全人人有责,安全人人承责。二是建立安全文化的奖惩系统。这种系统的建立能够促进安全行为,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内部所建立的一种行为准则,在这个准则之下,安全和不安全行为均被评价,并且按照评价结果给予公平一致的奖励或惩罚。三是建立安全文化的信息反馈系统。就是指企业内部所建立的、能够有效地对安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在事故发生之前就被识别并由员工向管理者反馈信息的系统。一个良好的“信息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安全问题可以自愿地、不受约束地向上级报告,这样可使职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安全问题的关注。

5.要强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树立大安全观企业发生事故,绝大部分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因此,以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为目的,从安全文化的角度要求人们建立安全新观念。但是现在我们部分干部职工的安全观念不同,比如上级安全检查组是帮助下级查处安全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是下级往往是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就是真的查出问题也总是想通过走关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应利用一切宣传媒介和手段,有效地传播、教育和影响干部职工,建立大安全观念,通过宣传教育途径,使人人都具有科学的安全观、职业伦理道德,都具备自我约束自身的安全行为规范。这样就实现了人人保安全,人人想安全,人人都安全的目标。

第4篇: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supervision and monitoring method, implementation ideas, exploration method,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o on for the quality assurance in nuclear power plant, and gives suggests to solve these problem.

【关键词】质保;监查;监督;有效性;探讨;建议

【Keywords】quality assurance; monitoring; supervision; supervise; effectiveness; exploration; suggest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14-02

1 引言

大亚湾核电站在运机组至今经过几十次大修,质量保证人员在历次大修中深度参与,下现场监督,通过监督发现执行、准备、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通过问题的反馈、纠正,提炼管理改进的闭式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系统。质量保证人员对在现场发现的问题根据重要度和广泛性分为F1、F2缺陷进行跟踪纠正,F1缺陷指发生的问题比较典型,后果较为严重;F2为缺陷发生的后果不太严重的偏差。

对于重要事件,质量保证人员还通过事件调查或专项调查来系统分析管理原因,质量保证人员在大修期间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其中发现的问题曾被定为“运行事件”和“内部事件”,从近10年大修质保监督的数据看大修缺陷呈下降趋势,很大程度得益于质保人员的现场不断纠偏工作。

然而质量保证工作成效似乎与业绩没有直接关系,使得人们对质量保证工作有效性产生置疑。论文针对这些问题及目前质量保证工作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 质量保证工作应从组织经营方面整体思考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项目进度、质量和投入的成本没有综合考虑,对三者的关系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和思考,从而缺乏“质量主导”的意识,也使得质量保证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站在公司的经营与发展角度考虑质量保证工作的有效性,进而表现在实际工作中为不断地发F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在初期更多为提出符合性问题)。

作为公司的质量保证工作者,若不能站在公司经营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质量保证工作,如不将质量保证工作与公司效益(投入、进度)相结合,不紧密围绕组织发展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体系性问题以及影响项目的质量、投入和进度的主要问题开展工作,则质量保证工作在组织管理中不容易被管理者认可,甚至可能还会与其他生产部门人员或者管理者与质保工作认识相对立,给质量保证工作开展带来困扰。

质量保证工作是否有“价”?主要体现在质量保证工作有效性方面,但质量保证工作的有效性缺乏直观的感受,目前质量保证工作习惯将检查的数量和检查中发现了多少问题,发出了多少CAR/OBN(纠正措施/观察意见)当成了主要成果[1]。其不知质量保证工作的重点在于通过发现问题来论证、体现出管理性问题,从管理的源头解决问题,这也充分体现了对质保对问题的多维度思考。

3 目前质量保证监督/监查方法的局限性

核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及改进,主要是通过监督/监查(内审)发现问题并要求整改。但该方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有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监查主要是建立在即成事实和已有依据的基础上,有些还没有发展成问题的“苗头”、“隐患”等往往表现不明显,这些“苗头”、“隐患”作为改进建议提出也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作为问题又没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责任单位实施整改。使得一些问题在监督/监查中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地提出和整改。且出于一定的原因,问题容易被掩盖起来,使得质量保证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问题。因此,对一些比较深层问题的发现监督/监查方法及力度还显得有些不足。

同时,从已实施的监督/监查看,许多问题都归结为执行问题,这些执行力不足问题又往往是由于人员意识、体制和机制等深层次原因所致,而这些深层次问题是很难在现有监督/监查程序规定的关闭期内就能得到纠正的。

4 质量改进环节有效性的缺陷

一般的组织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的方法大致为:首先,将体系文件植入组织中,搭建起质量体系机构与模型,同时配备对应的管理程序;其次,通过有限的监督/监查评价和整改式来维护质量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最后,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这个“质量保证循环”看似完美,但整个体系中缺乏系统、有效和积极主动的质量改进引导机制,主要表现为整改后的问题长期重发,不能根治。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全体员工的质量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不高,没有达到“全员认识一致、共同参与的”层面,部分员工不能充分理解质量改进目的和意义,认为质保部门检查是“找茬”同时可能打扰自己手头工作,所以在质量保证检查过程中表现为不给予积极配合、应付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后极力对发现的问题作出“无罪辩解”,或者从问题的其他方面对问题进行开脱,更甚者打出“人情”牌来应付质保检查发现的问题。

组织缺乏系统有效性的质量改进机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缺少制度以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比如,成立QC小组和QC推进工作组;本部门内部的质量保证小组;另一方面质量改进的方法和措施比较单一,多局限于学习反馈、进入绩效考核落实责任处罚等手段。

5 改进建议

5.1 需探索提升质保工作有效性的思路、方法和实践

建立符合公司发展需要的有效质量管理体系,体现质量保证工作的价值,首先应从组织经营整体的角度思考和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树立“大质量”意识和注重对公司的贡献。其次是在坚持现有质量保证监督/监查方法基础上,要求|量保证工作人员丰富和创新工作方法,围绕公司经营中的项目进度、质量和投入的成本以及公司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系统的质量改进活动,推动和促进问题得到解决,真正体现质量保证工作的价值,提高质保工作的有效性。

5.2 提升质量保证人员自身能力,进一步改进检查方法

在以往的监督/监查中我们发现,一些组织的领导及员工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意识、缺乏良好的工作习惯,组织没有建立符合核安全文化要求的机制或制度,基本的体系建立和有效运行完全依赖外部质量保证力量,缺乏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能力和动力。由此导致组织的规章制度、程序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一些问题重复发生。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质量保证人员不仅需要有效开展监督/监查工作,还要善于组织和实施质量改进活动,这便对质量保证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质量保证人员在监督/监查中对于发现的问题还需从技术方面说服对方,同时帮助被检查单位推动重大问题的解决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通过质量保证人员富有成效的工作影响组织各级领导,推动和帮助组织各级组织以及分包单位积极开展质量改进活动,充分体现和提高质量保证工作有效性。

5.3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系统有效的改进机制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主要包括“质量管理文件体系、质量管理绩效体系、质量改进体系”三个方面。其中“质量改进体系”是指以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不断开展质量管理改进活动,发动各级员工参与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通过体验式的活动,使得员工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对程序的了解,学习质量管理知识,有效促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调动广大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程序和规章制度,有效提高执行力。

质量改进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公司经营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质量改进活动也可以尝试打破部门界限,根据公司部门业务的特点成立相应的项目组来推行。

6 结论

目前质量保证工作的监督/监查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事后及过程控制。质量改进活动是预防问题的发生或重复发生的重要手段或有效方法。其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员工核安全文化素养和质量意识,提高员工在质量保证方面的能力和执行力。真正体现了预防为主的质量保证内涵,体现组织核安全文化水平及核心能力所在,增强了企业凝聚力。质量保证部门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协助和帮助业务板块、项目共同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推动解决组织在发展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