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终身美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重净肤小憩护理
推荐人: 多多 23岁 宠物形象设计师
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现代都市生活,那一定是“忙”。每天见到的都是忙碌的身影,匆忙地穿梭在城市之中,呼吸着充满了汽车尾气的空气,无奈地看着肌肤一天天失去透明的质感。只有每周花上一小时甚至90分钟的漫长时间去美容院定期护理吗?但日程表排得满满的,下午就得去见一个重要客户了,可是绝不能让黯淡的肌肤和鼻子上满布的黑头出卖我的不自信。
“30分钟小憩护理”,特别针对忙碌的上班一族,应用独创的三重净肤技术,确保在短短的30分钟之内,就可以获得肤色的净化、温度的调整和皮肤活化。在午餐后来到四季康美妆园睡个半小时的午觉,一觉醒来,不但精力充沛,而且容光焕发,肌肤散发迷人的透明光泽。
三重净肤原理
油腻刺激的饮食、空气污染、清洁不足等,都会让肌肤分泌旺盛,而代谢下降,会让老废角质长期堆积,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会使毛孔阻塞,日久更会引起T区暗沉、毛孔粗黑,以致粉刺面疱等。
我们知道,敷剂因形态的不同,对肌肤也会产生不同作用,比如液态具备超强湿润、补水的作用,而粉态则具超强吸附、净化的功效。利用不同敷剂的特点,就能创建三重净肤,为肌肤进行温度调整,肤色调整,肌理活化。所以,不需要等到揭开面膜时才看得到肤色改变,只要在护理进行20分钟时,就已经感受到皮肤的变化了,而且这种变化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护理时间:30分钟
三重净肤护理体验
1. 清洁。美容师将清爽净化洗颜粉敷于我的面部,她说这种纯植物成分的洗颜粉可以清热退火,特别适合粗糙粉刺面疱的肌肤,能改善粗糙角质,净化和细致肌肤,我感觉很清凉,有股淡淡的中药味。稍等一会后加水轻轻清洗。
2. 湿敷加热喷。先用沾了爽肤水的棉片敷于T字区,然后以毛孔清透粉粒露敷在棉片上,这样能很好地代谢粉刺,收缩毛孔。辅以热蒸汽喷雾,协助毛孔中的顽固油脂污垢软化浮出。
3. 敷面。美容师把冰晶净化敷面喱均匀于敷在我的面部,这样可以快速镇静退红安抚,帮助毛孔引流后的恢复。然后再以赋活白皙面膜霜敷于面上,强化美白,淡化色素,同时预防色素沉淀。敷面后美容师双手灵动轻柔地在我脸上安抚点压,并以青春棒轻轻打圈滑动,温和引导出毛孔中的阻塞物。
最后以毛孔清透粉粒露湿敷于T字区,收敛毛孔,并防止细菌入侵。吹弹即破的透明肌肤就此大功告成。
QQ棉揉棉导小憩护理
推荐人: Amy 27岁 品牌公关
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任何皮肤都会缺水?!在我们三个好朋友中,小米是完美的中性皮肤,凡子是油性,而我是超干性,但是这个季节,我们不约而同地患上了缺水症。今晚八点是我们这个圈子数年不变的愚人节狂欢PARTY,这也是我们这帮单身男女的共同节目,只是在人来人去的喧嚷中,我们三个始终无奈地乐在其中。
美容师轻巧地浅笑着:阳光、空调、冷风都是令皮肤快速干燥的原因,而清洁过度、不合适的保养品也会损伤皮脂膜和角质层,让水分流失,而化妆水和普通补水产品只能短暂补水,而且容易蒸发,因此各种肤质都易缺水就不难理解啦。
QQ棉导原理
你可能试过各种不同仪器为皮肤导入精华液,但你试过用棉花吗?没错,就是这种最熟悉、最普通的天然棉花,竟会为皮肤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水润饱满的棉球与缺水的皮肤相遇,会释放出充足的水分给干瘪的皮肤细胞饮用,喝饱水的细胞圆润饱满,皮肤呈现柔软亮泽。弹性棉球取代指腹,触动末梢神经,开启毛孔毛囊,让体内的压力、毒素排出,不仅让皮肤深层透气,还能穿透皮肤,到达皮下组织,温和快速有效地导入。
护理时间:20分钟
QQ棉导护理体验
1. 清洁。以温和洁面乳清洁肌肤后,美容师用充满保湿化妆水的棉球轻轻触碰肌肤每个角落,滋润每一寸肌肤。保湿化妆水在持续补水的同时补充胶质,强化肌肤柔润性及弹性。QQ小丸子能完整包裹水分和营养,进行慢慢渗透释放,而且小小的棉球可以在鼻翼、眼窝、嘴角等任何地方发挥神奇功效哦,而这些地方却是一般美容仪器所不能及的。
2. 胶原保湿液。用棉球沾胶原保湿液轻压面部肌肤,强化定点揉压眼角、鼻翼、嘴角、T字部位等特殊部位,为肌肤快速补充水分。
3. 瞬间保湿水凝霜。快速补水调节表皮湿润度,改善局部严重缺水现象,并且防止水分流失,提高肌肤抵抗力。
QQ棉揉棉导疗程能温和、持续、大量地补充肌肤水分,延长60倍的补水时间及效果,令角质层水分饱满,适合任何肌肤在精华导入前进行,能增强肌肤对营养的吸收效果。
电气美人护理
推荐人: 阿曦 27岁 自由撰稿人
同事一直嘟嚷着要去美容院除皱,不以为然的我有一天突然发现,才28岁脸型苗条的我也有了个小小的双下巴――美容宝典说,这也是肌肤老化松弛的一种表现啊!痛下决心跟同事相约好,每天中午去公司楼下的美容院,偷偷地做个“电气美人”护理。美容师说,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神不知鬼不觉地恢复紧俏V脸呢。
电气美人护理原理
面部表情受12对神经掌控,当能量下降、神经传导受阻时,就会影响脸部肌肉不协调,眼角、嘴角不对称,皮肤松弛下垂、细纹皱纹产生。电气美人护理利用微电流的电位刺激,轻轻收缩、拉动筋肉运动,使筋肉纤维回复原本的弹性与张力,肌肤紧实,全面阻击假性皱纹、表情纹和老化皱纹,雕塑脸型,打造小巧迷人的V型脸蛋。
护理时间:30分钟
电气美人护理体验
1. 洁面。用温和的洁面乳清洁肌肤。
2. 保湿。美容师以富含生化醣醛酸、胶原蛋白、维他命E的柔丝生化保湿精华液均匀涂抹在我的面部,快速深层补水,有效改善干燥、皱纹与晦暗,并促进再生活化,令肌肤紧实有弹性。
3. 奇穴魔法棒提拉按摩。这是成就“电气美人”的重头戏哦,美容师用一个小巧光滑的磨法棒在我脸上轻轻提拉按摩。先是颈部淋巴引流按摩,活化肩颈筋膜、淋巴,并牵引紧致脖子。接着是脸部提拉,充分放松头皮和整个面部,促进循环。然后是唇周倒三角提拉,以提升嘴角、收紧下巴,美容师特别对我的下巴照顾有加。接下来是眼周正三角提拉,舒展眼周细小皱纹。最后额头电位,强化脑部供氧。
【提要】美术学科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创造力。这四种能力的有效提高,才能达到中学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
美术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中学美术课教学中的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对视觉艺术的欣赏,增强对艺术作品和生活的审美感知能力。在欣赏过程中,用美的形象和意境感染学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但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实践美,从而使他们得到陶冶,受到教育,并勤于实践,这是每一个美术教师必需重视的问题。
一、在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美术欣赏是一种主动接受艺术的审美过程。美术欣赏教学是使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对艺术形式的审美感受能力。除让学生直观感受产生第一印象外,更多的教学时间和精力是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启发下,通过对作品构成因素及艺术表现特点的分析,理解作者创作初衷,从而引发学生在自身审美经验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获得再次感受,使他们的思想境界伴随着激越的情感得到升华。美术欣赏要求学生更多地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应用的一些艺术形式规范。如:绘画语汇(形体表现、透视法、明暗调子、色彩关系等),绘画类型(写实的、浪漫的、象征性的、荒诞的),绘画基本原则(点、线、面;黑、白、灰;色彩分布等)。例如:在欣赏法国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时,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是怎么用光、用色彩的,这幅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背景上坐在马车上的一个工头说明了什么?三个正在抬穗的农妇,为什么安排得如此疏密有致,变化自然?这幅作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在学生回答时.让他们在不自觉中懂得美和丑、善与恶,懂得劳动的伟大而光荣等。
由此可见,美术欣赏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对艺术和艺术以外的一
这是为某中学教师的评聘中级职称的论文,发表在20__年6月的《中学教学》杂志上。
切美的因素进行审美感知的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
二、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对于美术作品教学来说,想象是理解的翅膀。读者的欣赏就是创造,作品不过是读者阐释的蓝本而已。在美术欣赏中,关键在于营造情境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高峻的黄山,壮美的三峡,连绵的大青山,巍峨的长城……一套中学美术教材就是一个森罗万象的世界,这是美的根本源泉。音乐与绘画被称之为姊妹艺术。在深沉悲壮的交响乐《命运》、幽雅飘渺的《小夜曲》、疯狂激烈的霹雳舞曲等播放中,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欣赏,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之中。欣赏完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对每个音乐作品进行点评。笔者随着学生的点评进行跟绘画相联系的引导。最后,要求学生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用抽象的点、线、面、色彩来表达对该音乐的感受和联想;绘画与文字,同根孪生。如在美术课上引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先可以让学生进行再造性想象:诗人站在一望无际的长江边上,目送友人泛舟而去,一直呆呆地望着友人的船帆渐渐地消失在远远的地平线上,最后只见不尽的长江与天际相接。学生由此展开联想,想象当时作者的心境、生活的环境及历史背景。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艺术创造。丰子恺先生说过:“想像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借助音乐和文学作品营造的情境效果运用到美术教学中,使中学生从具体的绘画语汇和类型出发,通过想象,使那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形象鲜活起来,使他们对审美对象的把握与再造十分具体和真实。
三、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够更深刻的感觉它。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会增强,就会在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审视社会,对待人生。学生如果缺乏审美理解能力,就会美丑不分、荣辱不明。这样的学生去读美术作品,永远也只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中国历来讲“游于艺”。因此,中学美术教育应把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放在首位,不能只“观于艺”。美术的学习不是言词的教诲,而是实践和操作。要从画图学会画图,使学生从模仿开始,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创新。学生在创作实践中不但能更好地体会艺术魅力,而且会培养艺术创造操作能力,感受体味艺术创造活动的艰辛与乐趣,实现视觉艺术教育完善素质教育的功能。培养审美理解力的重要一环,就是将日常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转变成以事物外在形式的情感表现性。一旦实现这种转变,就会感到彩虹就是通往幸福的桥梁,垂柳则是某种柔情蜜意的化身。这时无生命的事物也有了生命的意味:一弯新月看上去含情脉脉,一轮圆月看上去在微笑点头…..这便是审美理解力达到后的产物。
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一、美在物理学科中的表现
大千世界,美可谓存在于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结构、运动规律及变化法则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内容,其涵盖的范围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粒子,可谓反映我们身边事物中蕴涵哲理的科学。在物理现象、科学原理以及科学家的研究精神等诸方面无一不透露着物理之美。
1.物理现象中的美
昼夜轮回、星月璀璨、海市蜃楼、缤纷彩虹……这些自然界的现象让人引发无限的遐想,无不透露着大自然的浪漫之美。台风、地震、核弹爆炸、岩浆喷发让人类社会笼罩在巨大的灾难之中,这些现象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从人文的角度来看,它们无异于丑陋的魔鬼,让人产生恐惧和憎恶。然而,换用物理的角度来看它们,这其中却蕴涵着一种让人敬畏的力量,是自然界巨大的能和力的爆发,无不让人体会到自然界和科技带来的震撼之美。此外,人类生产与生活的每一次革命性的飞跃,都与物理规律的重大发现及物理知识的应用息息相关。人类步入工业社会以来,先后经历了三次意义深远的伟大变革,这些变革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些物理原理在科技、社会和生产中的运用,无不体现了人类智慧所创造的物理现象与现实之美。
2.物理科学之美
自然界是一个纷繁复杂、相互依存,遵循各自运动规律而又有序、协调、对称、统一的一个整体,这一整体透露着自然世界的和谐美。这些自然规律的物理学理论,富含美的因子,也透露着物理规律的对称美和科学理论的精练与简洁美。如天体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分子扩散理论、光的波粒二象性描绘了物质运动的有序性;质量、能量、电量守恒体描绘了协调统一性;圆周运动、简谐运动、抛体运动描绘了运动时间的对称性;电荷、磁极描绘了性质的对称性。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认为,物理学是至善至美的学科,他还将物理之美总结为“简单、和谐、完善、统一”。物理学中各种物理模型的建立和方法的运用,变复杂为简单,并且简洁合理地概括出物质及其运动的某一特征,体现了物理科学的简洁之美。
3.科学精神之美
追求美是物理学家研究物理学的内在动机,物理学家对物理的痴迷,其内在动力就来自于对美的追求。如爱因斯坦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虽然科学研究的道路艰辛而漫长,但正是这种求真、求善、求美的信念,支持着很多科学家耗费毕生精力,一往无前,为追求真理艰难跋涉、前仆后继。如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被教会烧死,伽利略为捍卫哥白尼学说被终身监禁,居里夫人为科学探索而宁愿终生以苦为乐……这都闪耀着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之美。
二、美渗透在物理教学的点滴过程中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就要借助高中物理中的美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将对美的认识转化为学生追求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自主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时机,让学生亲自动手,主动发现,从而不断探索和领悟物理科学之美。
如在教学有关“万有引力”的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参考各种卫星、行星、恒星的数据,让学生掌握从天圆地心说迈向太阳中心说,然后再逐渐认识到太阳系各个行星在银河中沿着一条美丽的曲线运动的规律,进一步通过万有引力所引发的椭圆轨道和圆轨道的美,激起学生探究这些美的规律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对这些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感受人类探索“真”与“美”的科学精神。再如在研究库仑力的教学中,回顾万有引力的规律,对比公式F=K(Q1Q2/r2)和E=G(m1m2/r2),可以发现点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与万有引力场具有类似的规律。通过更进一步的对比研究,还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加速度g=G/m与电场强度E=F/q规律的统一。这种统一充分体现了自然万物间的本质上的联系,让物理科学的大厦展现和谐统一之美。当然,作为研究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地流淌着美的源泉,也给学生留下了广泛的探索空间。
中国版“住房银行”终于将变为现实。4月8日国家开发银行对外宣布,该行正组建住宅金融事业部,用以专项开展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业务。
此项决定是对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落实。会议当日确定,由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专门机构,实行单独核算,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向邮储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筹资,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等积极参与,重点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
国开行方面表示,该事业部将实行单独核算,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向邮储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筹资,重点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
城镇化融资路径浮现
有分析称,此次安排至少分为三个层面解读,第一,国开行将成立事业部制式的专门机构,用以棚改及城建融资;第二,该机构融资方式采取市场化方式,即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第三,专项债券融资对象为“邮储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
在制度缺失、回归政策性金融前景不明确的现实下,国开行希望通过“住房保障银行”曲线回归政策性金融。按照国务院“十二五”规划,五年期间将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2013年,国务院总理提出了五年1000万户棚户区改造计划,但是资金来源成为回避不了的问题。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14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同时随着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开启,中央也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规模庞大的资金需求,依靠传统贷款模式显然难以为继。在国开行看来,由其成立专门机构支持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基础、易操作、成本低、见效快。
国家开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开行累计发放城镇化贷款约7万亿元,占人民币贷款累计发放的62%,当年发放城镇化贷款10350亿元,占当年人民币贷款发放的68%。这其中,累计发放棚户区改造贷款4077亿元,贷款余额2946亿元,同业占比达60%。从贷款规模可以看到,国开行在棚户区改造中投入颇多。
在国开行看来,由其成立专门机构支持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基础、易操作、成本低、见效快。
一是棚户区改造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盈利前景不明确,2013年到2017年推进1000万套棚户区改造,所需资金量至少2.5万亿,因此,亟需成本相对较低、稳定的融资来源作为保障。二是开行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开发性金融运作机制。第三,开行作为棚改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投融资主力银行,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
4月8日,国家开发银行在京召开全行视频会,部署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及城市基础设施工作。国开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在会议上指出,加快棚改项目评审和贷款发放,力争4月底实现贷款发放1000亿元左右,保障各地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资金需求。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该行已加大棚改项目开发评审和贷款投放力度,新增承诺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1401亿元,为去年同期10.2倍;发放贷款3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
事实上,住宅金融专项债券也是对现有地方政府大规模铺开的棚改债和企业债的一种替代,既可降低融资成本,也可防范地方政府信用扩张风险。
“两房”前车之鉴应吸取
在太平洋的另一端,美国的两大住宅金融服务机构房地美(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简称:Fannie Mae,即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成立于1938年)和房利美(Freddie Mac,即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成立于1970年)曾在美国的城镇化和居民住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次贷危机中遭受重创之后,美国国会和白宫频频动议要终结“两房”,两相比较,国开行金融事业部的未来运作理当有所借鉴。
有国开行方面人士表示,从定位来看,住宅金融事业部的对象则是棚户区改造建设以及城镇化基础建设。同时贷款对象则是承接棚户区建设的房企等。跟美国的”两房”还是有本质差别。
国开行住宅金融事业部方案,在职能定位上,向上对接国家住宅政策、规划,向下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而美国的两房的操作路径则完全不同。
房利美和房地美从商业银行手中购买抵押贷款,然后通过SPV(特殊目的机构)包装发行抵押贷款债券。同时房利美和房地美则是针对没有美国联邦住宅管理局提供保险的房屋贷款。并且抵押贷款的额度有一定的限制,同时也针对一些少数族裔提供优惠政策。
“两房”的存在和运作,积极促进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甚至将美国的地产市场风险分销到世界各地。
同时两房的运作也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合理的按揭贷款是长期固定利率贷款,能真正缓解购房者的支出压力。而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储户,储户存款一般是短期比重较大,而且利率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不断变动。就给银行带来存贷款周期差异和利率差异的流动性风险。这种风险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房地产金融危机期间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显然,目前的住宅金融事业部与两房有着一定的区别。一个是针对棚户区以及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提供商,另一个则是针对一定阶层的公共人群购买商品房屋提供贷款。“但是随着监管机构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两房类似的操作在国内实施或许也仅仅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一位银行人士认为。
爱因斯坦曾经描述说,物理学是至善至美的科学,他还特别把物理的美归纳为“简单、和谐、完善、统一”。
(一)物理学发展史是一部美学发展史。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学家们探索物理学规律,总是一方面体现出对美的热烈追求,另一方面体现出他们精神上的种种美德。正是由于他们在美学思想指导下,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一个个重大成果得以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哥白尼、开普勒是带着强烈审美意识探索自然规律的先驱者。哥白尼与托勒密地心说的决裂,就是有其执着追求美的因素,他深信完美的理论在数学上应该是“和谐与简单”的。托勒密为了解释天文观测的现象,引入了许多“均轮”、“本轮”,使得天文理论既复杂又失洽。因此,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哥白尼研究了三十多年,终于建立了不朽的日心说。后来,开普勒深切感受到日心说的美,不懈坚持几十年的观察,积累的大量的天文数字,提出行星运动的三定律来论述天体的运动是如此的简单与和谐。物理学家根据世界的对称性,通过预言、设想来推测未来事物的存在。“电可以生磁、磁可以生电”,法拉第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由“磁生电”的梦想。牛顿追求规律的统一,是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关键,他把天上的力学和地上的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每一位物理学家背后不知隐藏了多少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故事。他们对自然科学美的追求,他们为真理奋斗不息的精神之美,都是我们的榜样,也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品质的典范,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发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成功的意志。
(二)物理学规律的美学特征: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规律与秩序的学科,它探索物质和谐地存在与运动的根源”。杨振宁在《美和理论物理》一文中提出物理理学具有“物理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也有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多样统一美”“和谐奇异美”“简洁明快美”等。对物理学的种种美学评估,只是摄入角度或提法上的不同,本质上都是揭示科学真与科学美的辩证关系。科学美是科学对象美与科学表现美的统一。下面,简析物理学所体现的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1、简单美物理学揭示自然界物质的存在、组成、运动及其转化等规律的简单性而产生美感,称为物理学的简单美。物理学的简单美主要体现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上。物理学家巧妙地从复杂的真实世界中,把研究对象抽象出最简单的物理模型,诸如质点、理想弹簧振子、理想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光线、薄透镜等等,以这些优美的理想模型概括出物质运动宇宙中纷乱的各种物体通过牛顿引入的质点概为一体,牛顿只用几条简单的定律就概括了物质世界纷繁的运动现象,麦克斯韦只用四个方程组就概括了复杂的电磁运动,量子力学理论使行踪飘忽不定的微观粒子眉目清晰等。这些都体现了物理学理论整体的简洁美。物理理论的简单美还体现在组成物理理论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表达上,如“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F=ma概括了牛顿运动第二定律等。还有在物理方法上如:理想化模型、理想化方法本身就是遵循简单性原则。2、对称美对称现象是辩证法的生动体现,物理学揭示自然界物质的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转化等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称为物理学的对称美。物理学的对称美主要表现为时空对称、数学对称和抽象对称。如杠杆的平衡、平面镱成像、磁体的磁感线分布、电荷的正负、等量同种、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分布等表现了物质的直观形象在空间上的对称性;周期和频率等体现出时间的对称性;简谐振动图线、波动图线的对称性体现了数学图形的对称性。物理学还体现了抽象对称性,即从一个概念、一个命题或一个理论中所反映出来的对称性。较典型的例子是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时,把伽利略的力学相对性原理作为基本假设,而在1916年创立广义相对论时,把电磁理论中的洛仑兹不变性作为对称性假设。正是这些抽象的对称性思考,有助于解开宇宙密码,推动物理学的进展。3、和谐美“和谐”是美学的一个重要法则。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与数之间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是和谐的。而物理学家认为,物质世界自身及物理理论的“统一”“对应”乃是宇宙和谐的反映。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既遵循各自内在的规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体。例如,以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简洁形式所表示的牛顿力学,把地上的力学与天上的力学统一了起来;优秀的麦克斯韦方程把电、磁、光统一为电磁场理论;而作为近代物理支柱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又把牛顿力学与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统一了起来。而三大守恒定律(物质、能量、动量)乃是物质世界和谐性最完美的体现。宇宙、地球、分子、原子、核与粒子,就象交响乐团的各种配器,演奏出物质运动的雄浑主旋律;力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之间相互渗透,还与其他学科形成了许多交叉学科,其节奏、韵律体现了层次和谐美。
二、如何在物理教育中渗透美学
中学物理教育不是美学专业课,但是可以要求物理教师应注重美学的渗透,即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在物理教育全过程中处处创设美的情境。
(一)尽可能创造美的物理学习环境。诸如在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张贴体现物理美的挂图或者带有哲理话语的物理学家头像的挂图,在学校科技橱窗里展示优秀的物理实验制作和报道最新物理学进展与物理学前沿的情况等。校园文化、校园美育氛围,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导向和培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可以创设开放性实验室,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创造性思维,在课外活动时开设有关物理美讲座等。
(二)物理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渗透美学的最重要场所。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班主任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中流砥柱。那么班主任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审美呢?
(一)指导学生欣赏美
鉴于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班主任要首先对学生予以感官上的刺激,学会欣赏美。
1.欣赏自然美。可以利用春、秋游时机,和学生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美――春天,新芽吐绿,草长莺飞,一切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秋天,果实飘香,层林尽染,一切充满着丰收的喜悦。在师生共同领略了大自然的无限美景时,无形之中领略了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真谛,深层次地感受那股悠闲自得的审美意境。
2.欣赏人文艺术美。班主任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艺术欣赏活动,如观看艺术展、参观博物馆或看电影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欣赏美,奏响学生审美教育的前奏。
(二)指导学生感受美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审美教育就是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1.了解学生审美的意向。环境不同,人会不同。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审美意向。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感受美,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审美意向。班主任只有了解时代特点和学生喜爱,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审美意向。
2.提供学生感受美的机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位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培养学生的美的感受力。如果你是一位爱好体育的班主任,不妨多组织学生去观看一些体育比赛,因为运动是一种力量美,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爱国情怀;如果你是一位爱好阅读的班主任,不妨多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唐诗宋词、哲人诗文、意义深邃的名言名句,能够启迪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总之,班主任应尽可能多渠道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美。
(三)指导学生创造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这种美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班主任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美、创造美。
1.创造优美的班级环境。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整洁雅致的班级环境既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又能很好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也能让学生产生美感。
2.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美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美。班级要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就要设法创造出一种人际关系美。学生都渴望与同伴交往,渴望友谊。班主任应帮助学生“”,培育友谊,让同学们建立起信任、互助、宽容、理解的亲密关系。
二、班主任要成为美的使者
要让学生学会审美,班主任首先自身要会审美,成为美的使者。
(一)形象美
良好的仪表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种修养,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作为教师,服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出对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尊重,是自爱、爱人、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服装得体,仪容整洁。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学生会通过观察老师的服饰来打扮自己。如果说相貌是天生的,那么整洁的仪容则是后天形成的。班主任应打扮得整洁朴素,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二)行为美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班主任应处处率先垂范。微笑是面向学生心灵的一门精细活,在某些特定的时机,班主任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微笑能打开学生求知和沟通的心扉,激发其进步的热情。微笑是无声的语言,它可以表达许多喜欢、关心、赞许等美好的情感。学会微笑,你就会变成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三)语言美
教师的粗暴批评,挖苦讽刺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和志气,而发自内心的肯定则可以让学生树立自尊和自信。表扬鼓励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班主任表扬运用得好,会让学生终身难忘,甚至影响其一生。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中学生审美能力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作为人生重要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正是他们旅途中最美妙的阶段,含苞待放的花朵因此被露珠滋润。这个时期的他们最爱美,同时也是表现美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当中,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开始初步形成,因而这一时期尤为关键。因此,要加强初中生对“美”的认识要,同时,对艺术的美有正确、恰当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稍有不慎就会偏离正确的航线。在这一阶段青少年需要的是自己能够树立起一种健康、正确的“美”的观念,这种正确的观念对他们今后所要创造的完美人生观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对美都怀有一颗探索之心,美是由内而外散发的,一个人的气质突不突出,内涵美尤为重要。歌德曾说过:“外在美只能趋奉一时,内在美方能经久不衰。”如果缺乏外延,美将显得苍白无力。所以中学生在这个时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美,用青春的朝气、纯洁的心灵去迎接属于我们最美的风景线。
二、当前初中生鉴赏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调
在当前的初中生美术鉴赏课程当中,其教师在教学过程主要依照初中生美术鉴赏课程教育大纲走。因而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内容太过于片面化。难以帮助学生培养其美术鉴赏能力。当前初中生美术鉴赏课堂当中其教学显示更多趋向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去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的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美术鉴赏教学工作本身就缺乏趣味性,进而在其教学过程当中难以保障其授课质量,由于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当中提不起兴趣,产生不了激情进而导致美术鉴赏课程难以达到其教学目标。同时,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美术鉴赏教学工作得不到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为了保证学生的升学率,家长和学校把教育重心放在文化课上。忽略了美术鉴赏课程对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
(二)知识面窄,缺乏创新思维
在当前的初中生美术鉴赏教学课程当中,由于教师资力量有限,进而在其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充分向课外延伸同时对于学生缺乏相应的引导。使得学生在美术鉴赏课程当中学不到什么有实际教学意义的知识。另外由于在当前的美术鉴赏课程当中,教师沿用传统化的美术教学模式,同时还缺乏一些专业性的鉴赏能力及素质。对于一些专业化的美术鉴赏能力没有充分把握,在教学过程当中欠缺火候,更多的教学内容趋向于专业化,超出了初中生的理解范围及接受强度,因而使得学生难以接受,整个美术鉴赏课堂枯燥乏味,沉闷。由此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及美术鉴赏能力和水平。因而在当前初中生美术鉴赏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缺乏创新思维,使得当前初中生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三、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一)培养初中生美术鉴赏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高效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学生是否带着积极的态度来参与到课堂中去是完成美术鉴赏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如今的美术鉴赏课堂必须是轻松愉悦的,当前的学生已远不能适应单一、乏味的美术教学。而教师在这种关系中充当引导者,首先,教师要要做到的应该是辞吐文明、幽默风趣、和蔼可掬,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好感,觉得这位老师是可亲可敬进并且能与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和谐的氛围,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其次,在欣赏作品时,能利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兴趣,再配以与内容接近的音乐,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那么教学就会事半功倍。例如,《日出印象》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实物教具,来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和领悟。同时,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入相似的风景画作,来做一对比,同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包括提问、导入、物象导入、游戏导入等多种方式来提升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
(二)在鉴赏中创新
在初中生美术鉴赏课程当中,其教学过程不局限于教育大纲中的内容,更多的要求教师向课外拓展。通过某一副具体的画作,不断向课外延伸,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这个延伸的过程当中,使得初中生加强对不同文化及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并提升初中生的艺术欣赏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画作应用范围,类型及模式和风格等一般性的知识,都要有透彻的了解,并将其传导给学生。在授课过程当中广泛地进行比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美术鉴赏中,对于不同画家其艺术风格的鉴赏当中,可以对其不同作品进行鉴赏。例如,莫奈的《睡莲》《鲁昂教堂》《干草堆》等三副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三幅不同作品的欣赏,就能够使得初中生初步感受到印象派追求自然光影变化的特点。同时,加强学生自身感受及学习体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了解美术史的概况
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前提是要了解美术史的概况。中国美术几个世纪以来都令世人感到赞叹,画面直观形象的鉴赏、艺术风格特色的鉴赏都应该是教师要采取的手段。例如,每个朝代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能看到同一时期的风采。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中国对传统的尊崇与敬畏。比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风格突出,整个画面的色调、构图都体现了画家高超的技艺,寥寥几笔,便将马奔腾的场面展现我们眼前。在当前的初中生美术鉴赏过程当中,除了进一步加强其鉴赏能力及水平,培养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外,还要帮助学生增强其美学知识和素养。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美术兴趣就是对美术特别喜爱的情绪。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说没有美术兴趣,就没有审美创造。试想,一个连美术兴趣都没有的人,他如何能翩翩起舞。但是,仅仅有美术兴趣,就一定能进行审美创造吗?不一定。对学生来说,还有一个过程。开始阶段,他可能无从下手。其实,美术创造并不神秘,那些被大人不屑一顾的行为,如缝沙袋、折纸、粘贴画等等就是一种美术创造。当学生用自己的手和思维来涂鸦自己的想法时,不同的学生有不风的表达方式,都应当得到鼓励和支持,一如成人的观点得到尊重和理解,这不仅仅是尊重这些乱七八糟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个性,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作为其主要课业的欣赏教学,由于传统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及教学条件的制约。今年是新课标实施的开始,以往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技法”占了教学中较大的比例,而新课标是以欣赏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各校要求的教学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农村初中的条件有限为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特别是美术欣赏课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手中可以拥有的资料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教材中的范画来讲解和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比较的去欣赏,特别是比较人物的造型,因为没有比较而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去理解。象《清明上河图》是描绘了北宋都城繁荣的生活场景,其中描绘了运粮的大船,通过虹桥一段船只与围观者,行人各自不同的动作和神态,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由于没有多媒体的工具,不能通过局部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细致的欣赏这些传神的人物形象,加之印刷的质量问题对画面的色彩也有较大的差距,也无法细致的欣赏到,色彩层次的变化色彩的节奏和韵律。初中的美术欣赏是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同时,视觉进行欣赏评述逐步形成审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同时进行欣赏评述逐步形成审美情趣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的审美感受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欣赏,视觉进一步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一、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品。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现代派作品在我国迅速传播,改变了多年来写实作品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索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
三、倡导学生将艺术兴趣带进课堂
倡导学生将自己的艺术兴趣带进课堂,让同学们来分享自己的创作情趣,同时学习他人的艺术创作经验,提高美术课的趣味性、生动性,激发全班学生的审美创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美术兴趣,如穿编丝线、撕纸、贴纸等行为。各显所长,能者为师,增长才干。这种艺术行为的结果往往是一些精妙的工艺品,而这个过程便是绘画的创作素材,这些亲身体验的素材学生们表现起来得心应手,画面就显得生动活泼,而他们也乐于积极主动地进行这样的审美创造,建立自己的画册、工艺品集,在老师的帮助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展览,给学生巨大的鼓舞,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利用乡土材料,走出课堂,亲近自然。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山上的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最精彩的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做的沙瓶画,由于细沙质地粗糙,沙瓶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极了!
学习美术有很多课需要走出教室,实地写生,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如七年级在上画向日葵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当我把学生带到校外,他们欢呼雀跃,高兴的选择一处风景开始创作,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平时在教室里画的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
另外,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尽力使自己的讲课达到“小说般的情节,相声般的幽默,诗歌般的激情”,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才智》2010年04期
中国艺术审美有着柔婉、中和与内敛的特征。它源于西方美学上的优美。也是阴柔之美,但中国艺术审美并不是没有阳刚之美,也不是悲剧美。中国艺术审美有着突出的特点,其中亲历美是中国艺术审美中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艺术的创作过程离不开艺术家的经历,艺术家的“触毫而出”离不开对周围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的观察,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一个艺术家要表现出感人的形象,一定要把描绘的对象放到自己的阅历,自己的人整个精神生活里加以反复揣摩、提炼。才能创造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亲历美也称为品味美。李可染将西方的写生方法融入山水画创作中,从1954年起,多次外出写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行程数万里。他从长期的观察研究中充分体悟,发现了光线对物体的影响,进而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表现逆光的山和树,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建立了现代的观察方法,创造出以整体、博大、深密、厚重为形式特色的山水画审美品味。
美与自然、与生活是不可分的,只有符合生活并与艺术家的心灵感悟息息相通,才能达到“物”“我”一体而产生美。中国艺术审美之亲历美特征能够通过艺术作品得到完美体现。
例如著名山水画家龚贤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就跟他生活经历以及创作的地域密不可分。龚贤(1618-1689)字半千、野遗,号岂贤,半亩居人和江东布衣。龚贤的山水画有着鲜明的个性,他的作品无论是大幅还是册页小品,都有一种山岚水气扑面而来的感觉,仿佛是置身在“天晴嶂犹湿,雾散雾还存”的江南典型的环境中,不由得能让人吟出“山中原无雨,空翠湿人衣”的诗句来。图中虽然没有出现小舟与渔夫,那种“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景象仿佛也会出现在我们眼前。他的这种山水画魅力的由来,我们必须从作者的江南人与江南魂的因果关系中去寻找,作为生于江南昆山,长期生活于金陵,客游于扬州的江南人,他的一生都是浸在水气氤氲的江南山光水色之中。可以说是“斯人即为江南雨,江南烟雨即斯人”的那种生于斯,长于斯的天人合一的关系。面对这杨美丽的环境,作为山水画家的他,怎能不为之心动?这种由作者内心的感悟出发的创作激情,必然会反映到他的作品、流露在他的笔墨之中。
在他的不少的山水作品中,都很真实动人地把元气淋漓的江南山川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例如在他的作品《高隐图》中,他运用了独创的反复点、染、皴擦的方法,使苏南那种既阳光明媚,又大气笼罩,既草木葱茏又雨露滋润的这种既清晰又迷蒙的韵味跃然纸上。这对于金陵丘陵地带的山光水色动态特征,给予了恰到好处的传神写照。他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大自然生机蓬勃的美,从而使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光感、质感、大气感与湿漉漉的潮气感。画中的山石、林木,笔墨的纯熟雨精到,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在这幅作品当中,树冠的顶端由于受到阳光的照射而形成较大的明暗对比,他在点画中往往是用浓墨与重墨来诠释,而树干和根部在其周围景物的映衬下,素描关系就显得亮一些,他就用苍劲而又灵动的淡笔去画,在根部,龚贤偶尔会流出少许空白,使作品显得更
加真实生动而富有变化。他用或虚或实、或浓或淡的点、线、皴、染的方法,将山中的小溪流水,颤动的繁茂树叶,透明的轻薄大气,层叠的空间都在作品中亦真亦幻地尽情展现。山石明暗对比组合天成,树木的婀娜多姿穿插有致,景物在他丰富的笔墨以及笔墨的随心所欲熟练变化中,被出神入化地表现出来,组成了富有音乐节奏的韵律起伏的乐章,形成了一个光感、质感、空间感和水气蒸腾的大合唱。最珍贵的是龚贤在表现这些生动的笔墨时,能恰到好处地做到兼顾整体画面的效果,这也应了他曾用过的一个词语——“浑沧”的那种浑然一体的整体境界效果。
龚贤极其推崇大山大水,大丘大壑,醉心于大自然的重峦叠嶂,高山流水。因此在他的作品当中,尤其是那些鸿篇巨制的大幅作品中,大气泱泱,浩气逼人。没有那种残山剩水的小丘小壑,更没有那种概念化、单薄的平庸之作。独特的生活经历,与他的胸襟胆识,笔墨休养的综合因素一起创造出属于龚贤的独特的品味美。他志存高远,胸怀磊落。在晚明的青年时代,他即追随忧国忧民的东林、复社的名士。即使在明亡之际,他始终关心天下兴亡。这些也反映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很大程度脱离了文人野逸的清趣,而赋予画中一种深层次情怀的浩然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