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终身美丽范文

终身美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终身美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终身美丽

第1篇:终身美丽范文

三重净肤小憩护理

推荐人: 多多 23岁 宠物形象设计师

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现代都市生活,那一定是“忙”。每天见到的都是忙碌的身影,匆忙地穿梭在城市之中,呼吸着充满了汽车尾气的空气,无奈地看着肌肤一天天失去透明的质感。只有每周花上一小时甚至90分钟的漫长时间去美容院定期护理吗?但日程表排得满满的,下午就得去见一个重要客户了,可是绝不能让黯淡的肌肤和鼻子上满布的黑头出卖我的不自信。

“30分钟小憩护理”,特别针对忙碌的上班一族,应用独创的三重净肤技术,确保在短短的30分钟之内,就可以获得肤色的净化、温度的调整和皮肤活化。在午餐后来到四季康美妆园睡个半小时的午觉,一觉醒来,不但精力充沛,而且容光焕发,肌肤散发迷人的透明光泽。

三重净肤原理

油腻刺激的饮食、空气污染、清洁不足等,都会让肌肤分泌旺盛,而代谢下降,会让老废角质长期堆积,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会使毛孔阻塞,日久更会引起T区暗沉、毛孔粗黑,以致粉刺面疱等。

我们知道,敷剂因形态的不同,对肌肤也会产生不同作用,比如液态具备超强湿润、补水的作用,而粉态则具超强吸附、净化的功效。利用不同敷剂的特点,就能创建三重净肤,为肌肤进行温度调整,肤色调整,肌理活化。所以,不需要等到揭开面膜时才看得到肤色改变,只要在护理进行20分钟时,就已经感受到皮肤的变化了,而且这种变化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护理时间:30分钟

三重净肤护理体验

1. 清洁。美容师将清爽净化洗颜粉敷于我的面部,她说这种纯植物成分的洗颜粉可以清热退火,特别适合粗糙粉刺面疱的肌肤,能改善粗糙角质,净化和细致肌肤,我感觉很清凉,有股淡淡的中药味。稍等一会后加水轻轻清洗。

2. 湿敷加热喷。先用沾了爽肤水的棉片敷于T字区,然后以毛孔清透粉粒露敷在棉片上,这样能很好地代谢粉刺,收缩毛孔。辅以热蒸汽喷雾,协助毛孔中的顽固油脂污垢软化浮出。

3. 敷面。美容师把冰晶净化敷面喱均匀于敷在我的面部,这样可以快速镇静退红安抚,帮助毛孔引流后的恢复。然后再以赋活白皙面膜霜敷于面上,强化美白,淡化色素,同时预防色素沉淀。敷面后美容师双手灵动轻柔地在我脸上安抚点压,并以青春棒轻轻打圈滑动,温和引导出毛孔中的阻塞物。

最后以毛孔清透粉粒露湿敷于T字区,收敛毛孔,并防止细菌入侵。吹弹即破的透明肌肤就此大功告成。

QQ棉揉棉导小憩护理

推荐人: Amy 27岁 品牌公关

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任何皮肤都会缺水?!在我们三个好朋友中,小米是完美的中性皮肤,凡子是油性,而我是超干性,但是这个季节,我们不约而同地患上了缺水症。今晚八点是我们这个圈子数年不变的愚人节狂欢PARTY,这也是我们这帮单身男女的共同节目,只是在人来人去的喧嚷中,我们三个始终无奈地乐在其中。

美容师轻巧地浅笑着:阳光、空调、冷风都是令皮肤快速干燥的原因,而清洁过度、不合适的保养品也会损伤皮脂膜和角质层,让水分流失,而化妆水和普通补水产品只能短暂补水,而且容易蒸发,因此各种肤质都易缺水就不难理解啦。

QQ棉导原理

你可能试过各种不同仪器为皮肤导入精华液,但你试过用棉花吗?没错,就是这种最熟悉、最普通的天然棉花,竟会为皮肤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水润饱满的棉球与缺水的皮肤相遇,会释放出充足的水分给干瘪的皮肤细胞饮用,喝饱水的细胞圆润饱满,皮肤呈现柔软亮泽。弹性棉球取代指腹,触动末梢神经,开启毛孔毛囊,让体内的压力、毒素排出,不仅让皮肤深层透气,还能穿透皮肤,到达皮下组织,温和快速有效地导入。

护理时间:20分钟

QQ棉导护理体验

1. 清洁。以温和洁面乳清洁肌肤后,美容师用充满保湿化妆水的棉球轻轻触碰肌肤每个角落,滋润每一寸肌肤。保湿化妆水在持续补水的同时补充胶质,强化肌肤柔润性及弹性。QQ小丸子能完整包裹水分和营养,进行慢慢渗透释放,而且小小的棉球可以在鼻翼、眼窝、嘴角等任何地方发挥神奇功效哦,而这些地方却是一般美容仪器所不能及的。

2. 胶原保湿液。用棉球沾胶原保湿液轻压面部肌肤,强化定点揉压眼角、鼻翼、嘴角、T字部位等特殊部位,为肌肤快速补充水分。

3. 瞬间保湿水凝霜。快速补水调节表皮湿润度,改善局部严重缺水现象,并且防止水分流失,提高肌肤抵抗力。

QQ棉揉棉导疗程能温和、持续、大量地补充肌肤水分,延长60倍的补水时间及效果,令角质层水分饱满,适合任何肌肤在精华导入前进行,能增强肌肤对营养的吸收效果。

电气美人护理

推荐人: 阿曦 27岁 自由撰稿人

同事一直嘟嚷着要去美容院除皱,不以为然的我有一天突然发现,才28岁脸型苗条的我也有了个小小的双下巴――美容宝典说,这也是肌肤老化松弛的一种表现啊!痛下决心跟同事相约好,每天中午去公司楼下的美容院,偷偷地做个“电气美人”护理。美容师说,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神不知鬼不觉地恢复紧俏V脸呢。

电气美人护理原理

面部表情受12对神经掌控,当能量下降、神经传导受阻时,就会影响脸部肌肉不协调,眼角、嘴角不对称,皮肤松弛下垂、细纹皱纹产生。电气美人护理利用微电流的电位刺激,轻轻收缩、拉动筋肉运动,使筋肉纤维回复原本的弹性与张力,肌肤紧实,全面阻击假性皱纹、表情纹和老化皱纹,雕塑脸型,打造小巧迷人的V型脸蛋。

护理时间:30分钟

电气美人护理体验

1. 洁面。用温和的洁面乳清洁肌肤。

2. 保湿。美容师以富含生化醣醛酸、胶原蛋白、维他命E的柔丝生化保湿精华液均匀涂抹在我的面部,快速深层补水,有效改善干燥、皱纹与晦暗,并促进再生活化,令肌肤紧实有弹性。

3. 奇穴魔法棒提拉按摩。这是成就“电气美人”的重头戏哦,美容师用一个小巧光滑的磨法棒在我脸上轻轻提拉按摩。先是颈部淋巴引流按摩,活化肩颈筋膜、淋巴,并牵引紧致脖子。接着是脸部提拉,充分放松头皮和整个面部,促进循环。然后是唇周倒三角提拉,以提升嘴角、收紧下巴,美容师特别对我的下巴照顾有加。接下来是眼周正三角提拉,舒展眼周细小皱纹。最后额头电位,强化脑部供氧。

第2篇:终身美丽范文

【提要】美术学科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和审美创造力。这四种能力的有效提高,才能达到中学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

美术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中学美术课教学中的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对视觉艺术的欣赏,增强对艺术作品和生活的审美感知能力。在欣赏过程中,用美的形象和意境感染学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但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实践美,从而使他们得到陶冶,受到教育,并勤于实践,这是每一个美术教师必需重视的问题。

一、在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美术欣赏是一种主动接受艺术的审美过程。美术欣赏教学是使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对艺术形式的审美感受能力。除让学生直观感受产生第一印象外,更多的教学时间和精力是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启发下,通过对作品构成因素及艺术表现特点的分析,理解作者创作初衷,从而引发学生在自身审美经验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获得再次感受,使他们的思想境界伴随着激越的情感得到升华。美术欣赏要求学生更多地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应用的一些艺术形式规范。如:绘画语汇(形体表现、透视法、明暗调子、色彩关系等),绘画类型(写实的、浪漫的、象征性的、荒诞的),绘画基本原则(点、线、面;黑、白、灰;色彩分布等)。例如:在欣赏法国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时,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是怎么用光、用色彩的,这幅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背景上坐在马车上的一个工头说明了什么?三个正在抬穗的农妇,为什么安排得如此疏密有致,变化自然?这幅作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在学生回答时.让他们在不自觉中懂得美和丑、善与恶,懂得劳动的伟大而光荣等。

由此可见,美术欣赏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对艺术和艺术以外的一

这是为某中学教师的评聘中级职称的论文,发表在20__年6月的《中学教学》杂志上。

切美的因素进行审美感知的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

二、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对于美术作品教学来说,想象是理解的翅膀。读者的欣赏就是创造,作品不过是读者阐释的蓝本而已。在美术欣赏中,关键在于营造情境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高峻的黄山,壮美的三峡,连绵的大青山,巍峨的长城……一套中学美术教材就是一个森罗万象的世界,这是美的根本源泉。音乐与绘画被称之为姊妹艺术。在深沉悲壮的交响乐《命运》、幽雅飘渺的《小夜曲》、疯狂激烈的霹雳舞曲等播放中,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欣赏,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之中。欣赏完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对每个音乐作品进行点评。笔者随着学生的点评进行跟绘画相联系的引导。最后,要求学生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用抽象的点、线、面、色彩来表达对该音乐的感受和联想;绘画与文字,同根孪生。如在美术课上引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先可以让学生进行再造性想象:诗人站在一望无际的长江边上,目送友人泛舟而去,一直呆呆地望着友人的船帆渐渐地消失在远远的地平线上,最后只见不尽的长江与天际相接。学生由此展开联想,想象当时作者的心境、生活的环境及历史背景。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艺术创造。丰子恺先生说过:“想像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借助音乐和文学作品营造的情境效果运用到美术教学中,使中学生从具体的绘画语汇和类型出发,通过想象,使那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形象鲜活起来,使他们对审美对象的把握与再造十分具体和真实。

三、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够更深刻的感觉它。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会增强,就会在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审视社会,对待人生。学生如果缺乏审美理解能力,就会美丑不分、荣辱不明。这样的学生去读美术作品,永远也只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中国历来讲“游于艺”。因此,中学美术教育应把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放在首位,不能只“观于艺”。美术的学习不是言词的教诲,而是实践和操作。要从画图学会画图,使学生从模仿开始,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创新。学生在创作实践中不但能更好地体会艺术魅力,而且会培养艺术创造操作能力,感受体味艺术创造活动的艰辛与乐趣,实现视觉艺术教育完善素质教育的功能。培养审美理解力的重要一环,就是将日常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转变成以事物外在形式的情感表现性。一旦实现这种转变,就会感到彩虹就是通往幸福的桥梁,垂柳则是某种柔情蜜意的化身。这时无生命的事物也有了生命的意味:一弯新月看上去含情脉脉,一轮圆月看上去在微笑点头…..这便是审美理解力达到后的产物。

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第3篇:终身美丽范文

一、美在物理学科中的表现

大千世界,美可谓存在于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结构、运动规律及变化法则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内容,其涵盖的范围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粒子,可谓反映我们身边事物中蕴涵哲理的科学。在物理现象、科学原理以及科学家的研究精神等诸方面无一不透露着物理之美。

1.物理现象中的美

昼夜轮回、星月璀璨、海市蜃楼、缤纷彩虹……这些自然界的现象让人引发无限的遐想,无不透露着大自然的浪漫之美。台风、地震、核弹爆炸、岩浆喷发让人类社会笼罩在巨大的灾难之中,这些现象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从人文的角度来看,它们无异于丑陋的魔鬼,让人产生恐惧和憎恶。然而,换用物理的角度来看它们,这其中却蕴涵着一种让人敬畏的力量,是自然界巨大的能和力的爆发,无不让人体会到自然界和科技带来的震撼之美。此外,人类生产与生活的每一次革命性的飞跃,都与物理规律的重大发现及物理知识的应用息息相关。人类步入工业社会以来,先后经历了三次意义深远的伟大变革,这些变革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些物理原理在科技、社会和生产中的运用,无不体现了人类智慧所创造的物理现象与现实之美。

2.物理科学之美

自然界是一个纷繁复杂、相互依存,遵循各自运动规律而又有序、协调、对称、统一的一个整体,这一整体透露着自然世界的和谐美。这些自然规律的物理学理论,富含美的因子,也透露着物理规律的对称美和科学理论的精练与简洁美。如天体运动理论、热力学定律、分子扩散理论、光的波粒二象性描绘了物质运动的有序性;质量、能量、电量守恒体描绘了协调统一性;圆周运动、简谐运动、抛体运动描绘了运动时间的对称性;电荷、磁极描绘了性质的对称性。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认为,物理学是至善至美的学科,他还将物理之美总结为“简单、和谐、完善、统一”。物理学中各种物理模型的建立和方法的运用,变复杂为简单,并且简洁合理地概括出物质及其运动的某一特征,体现了物理科学的简洁之美。

3.科学精神之美

追求美是物理学家研究物理学的内在动机,物理学家对物理的痴迷,其内在动力就来自于对美的追求。如爱因斯坦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虽然科学研究的道路艰辛而漫长,但正是这种求真、求善、求美的信念,支持着很多科学家耗费毕生精力,一往无前,为追求真理艰难跋涉、前仆后继。如布鲁诺为坚持真理而被教会烧死,伽利略为捍卫哥白尼学说被终身监禁,居里夫人为科学探索而宁愿终生以苦为乐……这都闪耀着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之美。

二、美渗透在物理教学的点滴过程中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就要借助高中物理中的美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将对美的认识转化为学生追求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自主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时机,让学生亲自动手,主动发现,从而不断探索和领悟物理科学之美。

如在教学有关“万有引力”的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参考各种卫星、行星、恒星的数据,让学生掌握从天圆地心说迈向太阳中心说,然后再逐渐认识到太阳系各个行星在银河中沿着一条美丽的曲线运动的规律,进一步通过万有引力所引发的椭圆轨道和圆轨道的美,激起学生探究这些美的规律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对这些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感受人类探索“真”与“美”的科学精神。再如在研究库仑力的教学中,回顾万有引力的规律,对比公式F=K(Q1Q2/r2)和E=G(m1m2/r2),可以发现点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与万有引力场具有类似的规律。通过更进一步的对比研究,还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加速度g=G/m与电场强度E=F/q规律的统一。这种统一充分体现了自然万物间的本质上的联系,让物理科学的大厦展现和谐统一之美。当然,作为研究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地流淌着美的源泉,也给学生留下了广泛的探索空间。

第4篇:终身美丽范文

中国版“住房银行”终于将变为现实。4月8日国家开发银行对外宣布,该行正组建住宅金融事业部,用以专项开展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业务。

此项决定是对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落实。会议当日确定,由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专门机构,实行单独核算,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向邮储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筹资,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等积极参与,重点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

国开行方面表示,该事业部将实行单独核算,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向邮储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筹资,重点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

城镇化融资路径浮现

有分析称,此次安排至少分为三个层面解读,第一,国开行将成立事业部制式的专门机构,用以棚改及城建融资;第二,该机构融资方式采取市场化方式,即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第三,专项债券融资对象为“邮储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

在制度缺失、回归政策性金融前景不明确的现实下,国开行希望通过“住房保障银行”曲线回归政策性金融。按照国务院“十二五”规划,五年期间将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2013年,国务院总理提出了五年1000万户棚户区改造计划,但是资金来源成为回避不了的问题。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14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同时随着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开启,中央也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规模庞大的资金需求,依靠传统贷款模式显然难以为继。在国开行看来,由其成立专门机构支持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基础、易操作、成本低、见效快。

国家开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开行累计发放城镇化贷款约7万亿元,占人民币贷款累计发放的62%,当年发放城镇化贷款10350亿元,占当年人民币贷款发放的68%。这其中,累计发放棚户区改造贷款4077亿元,贷款余额2946亿元,同业占比达60%。从贷款规模可以看到,国开行在棚户区改造中投入颇多。

在国开行看来,由其成立专门机构支持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基础、易操作、成本低、见效快。

一是棚户区改造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盈利前景不明确,2013年到2017年推进1000万套棚户区改造,所需资金量至少2.5万亿,因此,亟需成本相对较低、稳定的融资来源作为保障。二是开行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开发性金融运作机制。第三,开行作为棚改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投融资主力银行,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

4月8日,国家开发银行在京召开全行视频会,部署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及城市基础设施工作。国开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在会议上指出,加快棚改项目评审和贷款发放,力争4月底实现贷款发放1000亿元左右,保障各地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资金需求。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该行已加大棚改项目开发评审和贷款投放力度,新增承诺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1401亿元,为去年同期10.2倍;发放贷款3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

事实上,住宅金融专项债券也是对现有地方政府大规模铺开的棚改债和企业债的一种替代,既可降低融资成本,也可防范地方政府信用扩张风险。

“两房”前车之鉴应吸取

在太平洋的另一端,美国的两大住宅金融服务机构房地美(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简称:Fannie Mae,即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成立于1938年)和房利美(Freddie Mac,即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成立于1970年)曾在美国的城镇化和居民住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次贷危机中遭受重创之后,美国国会和白宫频频动议要终结“两房”,两相比较,国开行金融事业部的未来运作理当有所借鉴。

有国开行方面人士表示,从定位来看,住宅金融事业部的对象则是棚户区改造建设以及城镇化基础建设。同时贷款对象则是承接棚户区建设的房企等。跟美国的”两房”还是有本质差别。

国开行住宅金融事业部方案,在职能定位上,向上对接国家住宅政策、规划,向下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而美国的两房的操作路径则完全不同。

房利美和房地美从商业银行手中购买抵押贷款,然后通过SPV(特殊目的机构)包装发行抵押贷款债券。同时房利美和房地美则是针对没有美国联邦住宅管理局提供保险的房屋贷款。并且抵押贷款的额度有一定的限制,同时也针对一些少数族裔提供优惠政策。

“两房”的存在和运作,积极促进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甚至将美国的地产市场风险分销到世界各地。

同时两房的运作也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合理的按揭贷款是长期固定利率贷款,能真正缓解购房者的支出压力。而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储户,储户存款一般是短期比重较大,而且利率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不断变动。就给银行带来存贷款周期差异和利率差异的流动性风险。这种风险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的房地产金融危机期间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显然,目前的住宅金融事业部与两房有着一定的区别。一个是针对棚户区以及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提供商,另一个则是针对一定阶层的公共人群购买商品房屋提供贷款。“但是随着监管机构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两房类似的操作在国内实施或许也仅仅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一位银行人士认为。

第5篇:终身美丽范文

情与物融

我们的古典文学作品通常都是含蓄蕴藉的,作品的情感抒发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寄情于物。

我们可以以《诗经》中的两首诗为例:《关雎》写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得到之前,辗转反侧,寤寐思服;得到之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里,君子对淑女的感情既真挚又节制,让人觉得“乐而不”,典雅含蓄。那我们还应注意一下,是什么原因让这首诗歌呈现这样的含蓄之美的呢?不能忽略了那“关关雎鸠”,也不能忽略了那“参差荇菜”。雎鸠和鸣,赋予了诗歌以声音的美,荇菜的“左右流之”,赋予诗歌以画面的美。这些自然之物的描写,本身就奠定了优美的抒情基调,只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优雅行为,才能与之和谐。再比如《蒹葭》,诗中的女主角甚至都没出现,作者对水边蒹葭反复描写,就已经把自己的哀婉缠绵之意表达得荡气回肠了。而这种忧伤又不是太过浓烈的,这是孔子所言的“哀而不伤”,也呈现出了典雅含蓄之美。这两首诗歌都是借助自然之物来达到抒情审美化的效果的。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亦即“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让人和大自然处于和谐状态,把人的喜怒哀乐放在自然山水之中,这样的情感就不至于太过直白无味了,山水成了人情感物化之后的山水,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

古代的诗歌基本上都离不开对自然之物的描写,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比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比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写自然景物的诗句,其实是把人的情感都蕴含在里面了,因为抒情的含蓄,所以也就有了审美的蕴藉。

举个具体的例子说,有的诗人明明很失意,但是他的诗歌里也往往不会把这种失意很直接地表达出来,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让我们在感受的诗人的情感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景物描写来获得审美的体验。比如李白的《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我们感觉诗人举步维艰,前路茫茫,可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依然是一派壮美的感觉,这就是景语的美带给人的感染力。如果李白把《行路难》中写景的句子去掉,全用直接抒情,那《行路难》就不再是充满审美意蕴的诗歌,而是一个庸人牢骚满腹的抱怨了。

在今天的写作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就是,抒情要找到一个寄托的物,比如我们思念一个人,可以思念与他(她)相关的一花一木;比如写离别,我们可以让离别的情境诗意一些,可以把离别放置在一棵柳树的背景之下(也可以是一棵桂花树、一棵梨树、一棵枣树、一片桦树林等等);写乡下的爷爷奶奶,就把人物放置在麦田或者稻田等田园的背景之下等等,这样人的活动就有了景致的烘托,既提升了审美的指数,又可以把自己干巴巴的抒情议论通过景语含蓄有味地表达出来。当然,直接抒情本来也有直接抒情的好处,但是我们通过对中国人审美心理的透视会发现,我们潜意识里还是更喜欢借景抒情,因为情与物融,是我们传统的审美观,早就积淀在我们的民族性格里了。我们喜欢情而不言,“拈花一笑”,让人去神会。所以写作的时候,还是要学会借物抒情,这样更符合我们的民族审美潜意识。

思与境谐

“思与境谐”是紧承“情与物融”而来的。一旦“情与物融”,那么带来的效果必然是“思与境谐”。

“思与境谐”这个说法,与中国诗人的自然宇宙意识密切相关。中国古代诗人,把自然风物都做了情感编码,他们的欢乐、愁绪、清高、憎恶,往往都寄托给了某些自然之物。他们抒情的时候,自己的心思与自然之物就会非常巧妙地融合起来,产生一种奇妙的境界,时间久了,这些自然之物所代表的情感也就约定俗成了。所以,我们的文化里,青山、明月、杜宇、鸿雁、东风、柳絮等等一系列事物,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已经成了我们抒情表达的符号性事物。诗人一旦想要抒情,就会选取适合表达自己情感的景物,来营造和自己的思绪相契合的意境。比如秦观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他所营造的意境是凄苦的,孤寂的,正好契合他贬谪途中,愁绪满怀的心绪。再比如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写梅花的身居驿外的寂寞处境,就是在写自己无人赏识的悲凉处境。

这些在诗歌中形成“思与境谐”的写作手法,必然也会影响到我们今天的散文创作。我们写抒情散文的时候,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一般都会造境。比如朱自清写《春》的时候,他很自然地引用了“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诗一下子就把春天那种温软、多情的感觉写出来了,春天的感觉扑面而来。因为“杨柳风”“东风”这样的意象,创造的是一种温柔美好、情意绵绵的意境。再比如老舍写《济南的冬天》,里面有这样的一段:“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老舍简单的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幅小水墨画,那这里寄托的是什么“思”,怎样与“境”谐的呢?老舍说这幅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唐代的水墨画追求的是什么境界?我们可以想一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不难推想唐代的水墨画追求的应该是一种玄远幽深的意境,而这种意境不正是老舍的审美追求吗?这就是“思与境谐”的诗歌或者绘画手法运用于作文中的经典范例。

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要让他们有一个“造境”的意识,自己写入文中的描摹风景的句子,都不是无端出现的,它们寄托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或者暗示着文中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总之,这些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有使命的。要学会让这些自然风物“说话”,也就是“思与境谐”,那么文章就会极富表现力,非常具有审美意蕴了。

言与意和

言与意和,探讨的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的这句话本来是论述君子的理想人格的,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理解孔子的这段话:对美的看法,应符合人们对文艺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的要求。如果内容胜于形式,就显得粗野。形式胜过内容,则显得浮华。只有内容与形式配合得很好的文章,才称得上好文。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中庸之道。

第6篇:终身美丽范文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

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班主任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中流砥柱。那么班主任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审美呢?

(一)指导学生欣赏美

鉴于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班主任要首先对学生予以感官上的刺激,学会欣赏美。

1.欣赏自然美。可以利用春、秋游时机,和学生一起去领略大自然的美――春天,新芽吐绿,草长莺飞,一切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秋天,果实飘香,层林尽染,一切充满着丰收的喜悦。在师生共同领略了大自然的无限美景时,无形之中领略了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真谛,深层次地感受那股悠闲自得的审美意境。

2.欣赏人文艺术美。班主任也可以利用当地的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艺术欣赏活动,如观看艺术展、参观博物馆或看电影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欣赏美,奏响学生审美教育的前奏。

(二)指导学生感受美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审美教育就是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1.了解学生审美的意向。环境不同,人会不同。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审美意向。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感受美,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审美意向。班主任只有了解时代特点和学生喜爱,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审美意向。

2.提供学生感受美的机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位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培养学生的美的感受力。如果你是一位爱好体育的班主任,不妨多组织学生去观看一些体育比赛,因为运动是一种力量美,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爱国情怀;如果你是一位爱好阅读的班主任,不妨多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唐诗宋词、哲人诗文、意义深邃的名言名句,能够启迪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总之,班主任应尽可能多渠道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美。

(三)指导学生创造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这种美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班主任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表现美、创造美。

1.创造优美的班级环境。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整洁雅致的班级环境既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又能很好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也能让学生产生美感。

2.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美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美。班级要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就要设法创造出一种人际关系美。学生都渴望与同伴交往,渴望友谊。班主任应帮助学生“”,培育友谊,让同学们建立起信任、互助、宽容、理解的亲密关系。

二、班主任要成为美的使者

要让学生学会审美,班主任首先自身要会审美,成为美的使者。

(一)形象美

良好的仪表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一种修养,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作为教师,服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出对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尊重,是自爱、爱人、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服装得体,仪容整洁。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学生会通过观察老师的服饰来打扮自己。如果说相貌是天生的,那么整洁的仪容则是后天形成的。班主任应打扮得整洁朴素,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二)行为美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班主任应处处率先垂范。微笑是面向学生心灵的一门精细活,在某些特定的时机,班主任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微笑能打开学生求知和沟通的心扉,激发其进步的热情。微笑是无声的语言,它可以表达许多喜欢、关心、赞许等美好的情感。学会微笑,你就会变成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三)语言美

教师的粗暴批评,挖苦讽刺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和志气,而发自内心的肯定则可以让学生树立自尊和自信。表扬鼓励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班主任表扬运用得好,会让学生终身难忘,甚至影响其一生。

第7篇:终身美丽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幼儿;全面发展

一、美术欣赏策略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想要真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就应该从美术欣赏开始,通过美术欣赏帮助幼儿发现美、探究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结合具体作品引导幼儿来欣赏。在选择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确保所选择的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这样幼儿才更容易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引导幼儿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时候,教师要采用引导的方式启发幼儿,并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幼儿了解美术作品。随后教师再进行细节分析,并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介绍。通过教师的介绍,幼儿会明确作品的色彩特点,以及形式和结构特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观察幼儿的反应,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究发现。另外,应用启发的方式来引导幼儿理解作品的内涵,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星空》,并从专业的角度对幼儿进行引导,先说明作品当中的形状,使幼儿感受到作品最基本的特点。然后在具体说明形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点和线的角度启发幼儿,提问幼儿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品是通过什么样的色彩来表现的。这样,最终能引发幼儿理解作品的内涵,让幼儿对大自然产生新奇感,并且热爱大自然。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欣赏,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审美实践,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兴趣,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幼儿要进行美术创作,就要学会美术欣赏。通过美术欣赏,能够触发幼儿的形象思维,不断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发现美和探究美,进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美术创作策略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还需要通过美术创作来促进幼儿拥有创造美和实现美的能力。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并将自己的创作思维充分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有机的转化过程。与此同时,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也是创造美和实现美的过程。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主体性,让他们自主进行创作,这有利于他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值得关注的是,在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幼儿设置主题。这样,他们能有所依据,从而发挥自己的所思所想,大胆用色,把作品描画得生动形象。除此之外,在介绍美术作品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掌握主动权,自己分析作品是怎样构思的,对大家进行解释,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和看法。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出示一个家庭的主题,这个主题是幼儿认知范围之内最熟悉的,也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在出示主题之后,幼儿就会马上拿出画笔在画纸上创作起来。但是幼儿所描绘的家人以及家庭是不同的,有的幼儿画的是爸爸妈妈,有的幼儿画的是爷爷奶奶,有的幼儿画的是一家五口人,也有一些幼儿画的是客厅当中的一些茶几和沙发……这就是他们眼中的家。通过幼儿的画作,能够看出幼儿对家庭和家人的认知,说明一些幼儿具有较高的美术天赋。还有些幼儿在创作的时候大胆用色,并且色彩搭配比较合理。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并且不断地鼓励和表扬幼儿,进而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通过美术创作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并且教师可以看出不同幼儿的不同创作思维和审美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给幼儿一定的自主权,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要及时指导,让幼儿了解美、体现美,从而学会创造美。同时,教师要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另外,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深思熟虑,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第8篇:终身美丽范文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美术兴趣就是对美术特别喜爱的情绪。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说没有美术兴趣,就没有审美创造。试想,一个连美术兴趣都没有的人,他如何能翩翩起舞。但是,仅仅有美术兴趣,就一定能进行审美创造吗?不一定。对学生来说,还有一个过程。开始阶段,他可能无从下手。其实,美术创造并不神秘,那些被大人不屑一顾的行为,如缝沙袋、折纸、粘贴画等等就是一种美术创造。当学生用自己的手和思维来涂鸦自己的想法时,不同的学生有不风的表达方式,都应当得到鼓励和支持,一如成人的观点得到尊重和理解,这不仅仅是尊重这些乱七八糟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个性,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作为其主要课业的欣赏教学,由于传统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及教学条件的制约。今年是新课标实施的开始,以往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技法”占了教学中较大的比例,而新课标是以欣赏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各校要求的教学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农村初中的条件有限为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特别是美术欣赏课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手中可以拥有的资料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教材中的范画来讲解和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比较的去欣赏,特别是比较人物的造型,因为没有比较而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去理解。象《清明上河图》是描绘了北宋都城繁荣的生活场景,其中描绘了运粮的大船,通过虹桥一段船只与围观者,行人各自不同的动作和神态,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由于没有多媒体的工具,不能通过局部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细致的欣赏这些传神的人物形象,加之印刷的质量问题对画面的色彩也有较大的差距,也无法细致的欣赏到,色彩层次的变化色彩的节奏和韵律。初中的美术欣赏是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同时,视觉进行欣赏评述逐步形成审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同时进行欣赏评述逐步形成审美情趣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的审美感受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欣赏,视觉进一步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一、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品。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现代派作品在我国迅速传播,改变了多年来写实作品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索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

三、倡导学生将艺术兴趣带进课堂

倡导学生将自己的艺术兴趣带进课堂,让同学们来分享自己的创作情趣,同时学习他人的艺术创作经验,提高美术课的趣味性、生动性,激发全班学生的审美创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美术兴趣,如穿编丝线、撕纸、贴纸等行为。各显所长,能者为师,增长才干。这种艺术行为的结果往往是一些精妙的工艺品,而这个过程便是绘画的创作素材,这些亲身体验的素材学生们表现起来得心应手,画面就显得生动活泼,而他们也乐于积极主动地进行这样的审美创造,建立自己的画册、工艺品集,在老师的帮助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展览,给学生巨大的鼓舞,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利用乡土材料,走出课堂,亲近自然。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山上的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最精彩的是利用我们生活中各种废弃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做的沙瓶画,由于细沙质地粗糙,沙瓶画显示出了丰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极了!

学习美术有很多课需要走出教室,实地写生,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如七年级在上画向日葵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当我把学生带到校外,他们欢呼雀跃,高兴的选择一处风景开始创作,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平时在教室里画的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

另外,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尽力使自己的讲课达到“小说般的情节,相声般的幽默,诗歌般的激情”,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才智》2010年04期

第9篇:终身美丽范文

从教育的场所上来细分,美术教育可分为学校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和社会美术教育。文章中所指的美术教育是“普通学校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它由学科本体和教育功能构成,更强调“该学科对人的心智和身心的良性影响”。

二、美术教育对中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

1.美术教育对中学生智力因素发展的促进作用

审美教育对中学生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美术审美教育可以使得中学生的感性思维与理想思维交融促进。美术教育可以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使感性和理性、主体与客体处于自然协同的状态,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创造能力,同时使中学生能从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都是兼具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双重身份的代表。

2.美术教育对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促进作用

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在我国,由于当前时代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及中学生本身等多重因素,德育工作远不囿于中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美术教育也成为德育的一个重要媒介。鲁迅先生提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可以通过对艺术家及其伟大作品创作过程的讲述,寓教于乐,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潜移默化地达到培养人的道德修养的目的,而这种教育途径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往往会强于直接说教的作用。

三、中学阶段美术审美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美术教育是学校“人文教育之中坚”,在传递美术文化、提高审美素养与培育人才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开设美术欣赏课,能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各种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中学的美术课变了味,走了样,出现了若干不和谐的现象:

1.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利

由于中学录取艺术类考生的文化成绩相对较低,学校和家庭就逼迫文化基础不够理想的学生走曲线升学之路,让那些艺术基础薄弱,且不喜欢美术的学生学习美术,参加艺术类高考。他们进入艺术高校,这不仅影响美术人才的质量,增加了教育培养难度,而且违背了学生的意愿。对于那些有需求的学生,学校却不开设美术欣赏课,他们也就无法获得轻松的艺术享受,整天泡在枯燥的文字、数学和字母里。

2.忽视了美术的隐形功能

社会对普通高中教育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显性价值,即高考升学率,学校领导和教师就只能带领学生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许多学校的美术欣赏课形同虚设,注重显性的升学率而忽视隐性的人的培养。教师是为高考而教,学生是为高考而学,无暇顾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如今,有的中学生还不懂什么是中国画,不懂穿衣打扮的基本配色知识。凡此种种,不能不说是美术教育的失败。

四、解决当前中学美术审美教育中问题的策略

当前中学美术审美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从整体而言,作为素质教育之一的中学美术审美教育,其学科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体现较为突出;从高校这一单一教育层次而言,当前高校的美术审美教育还存在认识不清、缺乏系统性等突出问题;从构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这一角度,不同学习阶段的美术审美教育存在很大的衔接断层。

首先,更新教育观念,构建艺术融合美术课堂,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欣赏,艺术创作的途径,最终培养人艺术修养的教育。在美术课融入与课堂相关的音乐或其他形式,使课堂变成一个学生感受艺术的“圣堂”。除此之外,美术与诗歌、舞蹈、书法、化妆、表演等几种艺术形式都能有机地融合,充分调动人体的全部感官。要将美术现象和作品背后寻求本质的东西,结合自身的经历、知识的基础、心理品质等,作出自己独到的评价,以促进美术教育的良性循环,使美术渗透到艺术的各种形式中去,和谐统一的发展。

其次,尊重学生的选择。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心理疏导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选科的自由。不能强迫学生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引导,这是关爱个体生命价值的基本体现。要让学生自由地发展,就应把他们视为和自己一样的“人”,从学生的长远利益着想,不要让眼前的利益误了学生的终身,更不能因为学校、教师的利益损害学生的利益和权益。

再次,加强教师培训,走出美术教育教学的误区。在教育改革中,教师要勇当改革的先锋,不能坐等家长和社会提醒,或教育行政部门来催促,而是主动发挥自己的力量,将进步的意识传给下一代,从自己做起,自己培训自己,做终身学习的榜样,让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紧跟飞速发展的形式。在把握学生终身发展大前提下以人为本,注重过程,让教学与自己和学生随时处于一种互动生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