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会计学论文范文

金融会计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会计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会计学论文

第1篇:金融会计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 教学法

金融、经济管理职业薪资待遇、社会地位的逐年提高,刺激着金融、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不断升温。其中,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报名人数一直居高不下,也刺激了大多院校都开设了会计学专业。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本科院校共计近850所,其中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院校便有530所有余,且2014年招生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

各大院校看中财经类这块大蛋糕,大刀阔斧的像财经院校转型的同时,教育部也对所有设有会计学专业的各大本科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应用技术型培养目标为导向办学。

所谓的应用技术型与以往高职院校所强调的技能型有很大的区别。技能型是更侧重于身体动作的培养,通过对某项业务的强化练习,使之对其熟练掌握。而大学的应用技术型则更多的强调的是在熟练多样单一业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应用能力。是一种从身体动作上升为思维动作的过程,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

这就要求拥有会计学专业的学校,在应用技术型转型过程中,必须即刻开始探索,如何即能够保持住会计学教学以往的优良品质,又能培养出超越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方案。

文章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特点,以目前国内会计学教学模式特点,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开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以往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传授理论知识,对于实务练习很少。即便有,重点也都是放在生产制造型企业的会计业务上,对类似地产、商品流通等行业会计涉及较少。这种教学模式,已不适应能为用人单位培养,可毕业后便能针对企业的经营特征熟练运用企业会计准则的,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要求。

因此,会计学教学应当采取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满足企业日益追求的“工作经验”的招聘需求。院校可针对不同行业会计业务特征,有目的性的增加不同行业会计选修课,并定期组织模拟商业活动。让学生分组,充当来自不同行业、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该商业模拟活动,可以囊括从金融、到制造再到商品流通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体会到不同行业会计的核算特征,以及如何运用会计信息来解决企业日益复杂的经营问题。

在模拟中,设置相应的评价体系,能够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量化分数,并纳入实习成绩。甚至可以为在商业模拟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写一封具有客观评价的推荐信,能够更有助于其未来的就业。进而,刺激学生的积极参与。

模拟商业活动中,院校也可以邀请企业参与,给予指导,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即可以为模拟教学提供更为准确的教学目标,又可让外界企业了解各院校的实力,促进学生就业。同时,也便于通过企业方面,获得更为真实的实践内容,达到模拟商业活动的目的。

二、探索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除课程关系上要具备一定的递进关系外,还应当以选修课为辅,使得课程更为立体化。

比如,学校开设了《金融企业会计》这门细分领域的专业会计,就应当结合当下互联网助推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就业形势良好的前景,丰满《金融企业会计》培养目标。增加《金融审计》、《金融资产管理》等不同角度的专业选修课。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使之毕业后能够迎金融业,乃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

除相应的课程体系需要被丰满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学习过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之后,学生在接受不同行业会计课程时,教师可缩短相关分录讲解时间,将重点放在实务操作上。由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在实务中应当如何运用所学过的会计科目,进行复式记账,再由老师去指导。而非教师一笔一笔的将分录写在黑板上,学生记忆式的填鸭教学。

三、推进考试、教师评价方式改革

与欧美教学不同,中国的教育模式更多的培养出的是考试型的人才,而西方则更注重培养能力型。在欧美的大学教育中,论文、科研是其考试的主要方式,而在中国大多学科都是通过笔试的方式,对基础理论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自然不能够倒逼学生从应试教育模式到应用技术型教学模式转型的积极性。

因此,各大院校为配合应用技术型教学目标,丰富教学课程体系的同时,还应弱化理论性考试,强化学生实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索能力。教师也可以邀请有能力的学生,加入到学校的科研工作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当中,让有能力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

与此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教职员工在整个转型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各大院校也可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引入平衡积分卡等先进的评价手段,对教师承担课程的效果给予相应的评价,以此督促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索更为合理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表1为文章提出的,学校教学评估平衡积分卡采用的部分指标。

表1 学校教学评估平衡积分卡采用的部分指标

总之,选择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未来就业之时有限的工作岗位也势必会对从业人员提出更多的要求。如何更好的适应时代的需求,如何能够在530多所院校中有所长,是每个会计任教教师都应不断寻求的改革措施。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从小规模实验教学,到普及全系(院)的方式,提高国内会计学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艳丽.地方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7.

[2]韩宇.对预算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3.04.

[3]张道玲.《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J].2013.06.

第2篇:金融会计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高职院校;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245-02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在选题上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某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2008届和2009届的专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写作情况做了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论文选题的范围分布得比较均衡,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选题过大。例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探析”、“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等选题,其内涵和外延都较广,类似的选题甚至连硕士生和博士生都无法独立完成。论文选题过大将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地研究选题,加上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可能会通过简单的拼凑去完成论文,使论文质量下降。

2.选题重复。例如“集团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初探盈余管理动因及利弊分析”、“浅析企业盈余管理及其识别”、“浅析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初探”、“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动因及治理研究”等,这些都是有关盈余管理方面的论文选题;与“职业道德、会计信息失真”和“应收账款管理”有关的两类题目选中的频率特别高,人数在两届学生中变化不大,这些学生的文章内容也大同小异。而具体财务操作方面的选题较少,且集中在会计电算化方面。这是因为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较窄,对会计专业知识在实践环节中产生的问题很少加以思考。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都是在校学习,很少有机会进行社会调研,写作论文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图书馆里的相关文献,相似选题过多将导致学生论文内容雷同的几率增大。

3.选题的时代性不强。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人员、总务行政人员等影响。外部会计环境角色主要包括购货方与销售方、银行工作人员、工商税务工作人员等。世界性金融危机在近十多年来应该算得上是比较重大的宏观经济事件,其对会计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是,在2009届会计电算化专业专科毕业生论文的众多选题中仅有一个选题与金融危机相关。此外,目前关于这次危机的可参考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论文,以致很少有学生选择这类选题。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研究思路老套。从调查结果来看,有80%~90%的毕业论文都是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的,这种思路的优点是简单明了、结构完整。其缺点是中规中矩,对所论述的问题只是泛泛而谈,很难写出深度,也无创意可言,难以提高论文质量。

2.实证研究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在2008届和2009届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中,采用实证研究的仅占15%,大多数论文采用的是案例研究,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提出研究假设,综合运用财务管理、会计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从实践中收集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属于规范研究,基本理论叙述的内容偏多。随着网络的发展,基本理论的相关资料无须实际调研就很容易取得,此外,难以评价理论性文章的优劣,使得这类论文容易通过审核,这些因素都使大多数毕业论文成为口号式作品,没有任何创新。

三、影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1.专业训练不足是制约论文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在对所学课程进行融会贯通、具有较强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课考核以试题考试为主,部分学生存在“考一门,忘一门”的现象,这种考核方式使许多学生无法真正学到专业知识,无法具备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能力。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开设或很少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课,虽然有些高职院校在论文写作前会安排几次专题讲座,指导老师也会就“如何写论文”作简单的指导,但不少学生在写作时仍感觉到很多困难,但又不知如何展开研究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么大段抄袭,要么需要指导老师单独指导。

2.就业压力大,分散了学生精力是造成论文质量下降的重要客观原因。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通常较大,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由于毕业论文成绩对学生就业并没有直接影响,因此,很多学生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求职上,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完成毕业论文。造成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学生缺乏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认为文章是“抄”出来的,致使毕业论文成为东拼西凑的“杂文”。

3.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论文质量。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固然取决于学生的写作态度和能力,但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和精力投入的程度将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有些指导老师对理论课程的教学十分精通,但对相关的实践课程教学却不熟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论文规范条文尚不清楚。有些指导老师平时很少写论文,实践经验也较少,缺乏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素质和能力,无法指导学生撰写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有些指导老师不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觉得没有必要将精力投入到论文写作的指导上,平时疏于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从选题到指导学生写作直至交稿都流于形式,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无法得到细致的指导。

四、提高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1.确定论文选题时要考虑周全。在确定毕业论文选题时,指导老师应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拟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二是所拟论文选题是否具有可行性,论文选题的大小、难易程度应与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相适应。三是在拟定选题时应避免毕业论文选题过于集中,限制了学生选择的范围。四是所拟论文选题应做到与时俱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应该多涉及国家会计政策的变革和经济领域改革对会计的影响等问题。

2.论文的写作应注重规范研究和实证究的相互结合,鼓励学生联系实际会计问题。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大多数是理论研究,结合实际的情况主要还是对在文献、网络或其他资料中查找的案例进行有限的分析。有少数学生会结合自己实习或工作的单位的实际问题来撰写论文,指导教师对于此类同学应当大力鼓励。学生在实习工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工作单位正在进行的项目和论题相关,有助于学生搜集第一手的数据,直接进行调查研究,且因和学生正在从事的工作直接相关,更能调动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兴趣,研究成果也更具实践意义。

笔者所带2009届毕业论文中,有一同学所选择的论题是《作业成本管理的研究》,她所实习的单位正好在其实习的部门进行作业成本法的试运行工作。该同学就结合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比较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异同,论述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条件、实施步骤及需注意的问题。由于该同学亲身参与,有切身体会,所以论文内容充实,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其他选择类似论题的同学东拼西凑的论文相比,该同学的论文明显质量更高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会计专业的论题几乎都和企业实际有关,如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等等。学生如在实习或工作时,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并搜集相应的数据资料,将使论文的撰写进行的更为顺利。

可见,如果学生的论文选题可以和其工作或实习的某一部分联系起来,能够明显提高论文质量。学生能言之有物,对研究更有兴趣,更愿意深入思考,写出的论文也具有实际价值。因此,学校和老师都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实习阶段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使得论文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3.提高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高职院校应积极组建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论文指导老师团队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组建这样的论文指导老师团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整合和提升校内资源,制订师资培养计划,加强青年老师实践性环节的锻炼;二是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从会计师事务所所和企业聘请同专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员担任论文指导老师。

4.加强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第一,要制定规范毕业论文质量的标准,保证毕业论文工作有序进行。尤其是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管理,学校论文管理者应对采取一定的措施,如与学校文印室或校外的文印社等联系,将格式调整和装订等工作,交由专门机构和人员去统一完成。使得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能从格式调整等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论文结构、内容本身。将时间都用在对论文的撰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去关注字体、字号等论文形式的问题。第二,要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控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对论文指导老师的考核。在学生收集资料和初稿撰写的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一般要求每周一次),了解其写作情况。第三,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论文答辩的质量。老师需成立答辩小组,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答辩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作一个合理的评价。答辩是毕业论文考核环节的一种常用手段,也是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客观评价,严格把关。对于参与答辩的评审老师,应当采取背靠背的形式,指导教师与自己所带学生不安排在同一答辩组,保证论文的评分更加客观和公正。每组答辩的学生不宜过多,答辩时间的安排也不宜太紧张,对论文答辩质量作严格要求。

参考文献:

[1]林叶.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应采用课题研究模式[J].财会月刊:理论,2007,(9).

第3篇:金融会计学论文范文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问卷调查及其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主体为唐山市的中小企业,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97份。

(一)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学生学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1、财务管理人员所需学历方面

调查显示:48.87%的被调查者认为财务管理人员的最低学历要求是专科,38.51%认为财务管理人员学历要求是本科,只有不足4%认为财务管理人员最低学历是研究生以上。

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方面

排在首位的是道德操守,有近65%的被调查者看重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50%多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法律意识,要求人文素养的企业和要求经济头脑的用人单位数量大致相当,均占了近32%。除专业技能外,语言沟通能力尤其被用人单位重视,比重高达67%,其次是财经写作能力36%,创新能力35%。对英语通级水平的要求是四级55%,六级20%,其他25%。同时对口语、专业英语、翻译、写作能力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二)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建议

1、专业设置方面

认为将财务管理专业放在会计系、管理或金融系比较合适的,被调查者数量基本持平。

2、理论知识和方法讲授方面

近50%的用人单位会选择具有能够处理特殊行业、特殊情况下财务问题的能力的应聘者,应开设与此相关的选修课,同时与理论知识相关的财务制度设计,财务理论主题,与专业技能相关的项目可行性研究,要求开设此类选修课的用人单位约占30%,对其他类课程要求较少。

3、基础知识方面

被调查者认为财务管理人才除了学习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外,还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财税、会计、审计、金融、管理。在财税、金融专业知识方面,有60.94%的用人单位看重财务管理人员的税务筹划能力,然后由高到低是证券投资、保险、期货及其他、外汇技能。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综合实训、财务管理实训技能课程比较重要,超过30%认为企业经营模式实训课的重要性不能小视,而投资实训课的重要性相对来说要低一些,只被14.14%的用人单位重视。

4、计算机课程学习方面

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调查显示,有超过75%的用人单位认为应加强计算机财务管理及一些通用财务软件的应用课程的学习,40%认为应加强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相关课程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相关课程的学习。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将理论应用于现实的能力,建议增加大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

二、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唐山学院为例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唐山学院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掌握现代企业理财理论和方法,具备管理、经济、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以应用型为主的富有创新精神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目标沿用了教育部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财务管理专业指导性教学方案中的提法,虽然有了应用型的提法,但没有很好的根据地方高校的总体定位来设定,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直接表述出来。

(二)相关课程内容交叉重复

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将财务管理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财务管理三个层次来设置,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课程存在着很多交叉和重复的内容。管理会计课程中的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短期经营决策的存货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内容几乎都可以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学到。

(三)实践能力亟待提高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唐山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已有的实训项目包括会计实训、企业经营模拟实训、证券投资实训、财务管理实训等,应有的校外实习几乎空白,实践教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地方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措施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应树立专业教育新理念,围绕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知识结构、职业岗位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对相关课程进行系统性整合,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义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投资理财、金融管理等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等从事财务、金融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切实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的同时,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具体可以安排专任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进行调研;支持鼓励教师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通过多种形式,打造一支能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整体师资队伍在学科、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等方面更趋合理。

(三)构建多层次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层次和体系:首先是公共基础课程;其次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证券投资与期货、投资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跨国公司财务、资产评估学、项目评估、专业英语等;最后是专业方向课程:企业战略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国际金融、金融会计、保险学等。

实践教学层次和体系:首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等;其次是信息技术基础、会计电算化等;再次是入学教育、认识实习、公益劳动、会计实训、统计实训、审计实训、财务管理实训、证券投资模拟实训、企业经营模拟实训、财务案例分析、外汇与期货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答辩等。

第4篇:金融会计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17日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它以会计学原理为基础,按照六大要素具体项目对企业中出现的一般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以此提高学生的会计处理能力,为后续其他会计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备受师生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影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原因

影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基础会计学》的学习,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会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程序,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已经基本能够处对实务中经常发生的、相对简单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另一方面由于对中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的深度和广度缺乏了解,大大低估了这门课程的难度,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高。

(二)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是建立在会计学原理教学基础上的。因此,学生对会计学原理掌握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这种影响表现为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其实质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

《基础会计学》教学目标是重原理、轻实务,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重实务、轻理论,热衷于会计分录的编制,只关心借记什么科目,贷记什么科目,忽视了基本理论与原理的学习。有的迫于考试压力,大量练习会计分录,直到记住为止,并把这种学习方法套用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中。这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对企业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会计处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重视分析、理解,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这种单纯的靠记忆和练量习题的僵化的学习方法不仅无法帮助学生全面、透彻地掌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做到融会贯通,反而降低了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的兴趣,更不利于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和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教学方法落后。《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只侧重于对计价、分录和程序的灌输,使学生产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就是学习编制会计分录的狭隘思维。然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经济业务千差万别,充满着不确定性,任何一本教材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介绍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所以,学生不仅要学习怎么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而且要知道这样处理的原因及其本质,否则就会本末倒置,使学生习惯于按照已知的条件进行会计核算,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比如,资产减值准则的处理中不包括存货减值及金融资产减值的处理,其原因又是什么?

(四)考核方法单一。现在的考核成绩普遍由平时与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是出勤情况和作业记录。由于上课时间有限,老师不可能经常点名,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也较少。至于课后作业,老师很难检测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和完成质量,因此这样的平时成绩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难考核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五)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就当前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普遍缺乏会计实务经验。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也使得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时间和机会也较少,从而使教师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有所欠缺,这也会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二、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提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因此,《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要一改以往平铺直叙、按部就班的授课方式,要使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对知识的渴望。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写好教案的基础上,对每节课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做到知识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犹如在讲述一部悬疑片。

(二)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法从本质上受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如果《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授课教师只侧重于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学生势必会采取前文所提到的那种僵硬的学习方法。因此,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单向传输式教学,将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启发思维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1、变“教学”为“助学”,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繁多,教师不能面面俱到。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上,注重师生对问题的探讨,脱离那种授课时“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良局面,提高教学效果。

2、引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解决会计处理中遇到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实际上多数学生不具备这种综合能力。引用案例教学,开展小组讨论,指导学生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判断能力、会计政策的选择能力以及对财务报表的理解能力,并教授研究方法和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教师要善于对知识进行梳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许多内容相互联系,学生经常混淆不清。例如,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通过一道相同的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对这三类金融资产的理解。教师要对所讲知识不断的、及时的进行归纳与总结,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四)改进考核方法。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基础上,引入案例分析,进行小组讨论、制作PPT、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根据组员参与程度评分,考核学生真实水平,使考试成绩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督促学生培养踏实的学习作风,提高教学效果。就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问题,并提交小论文,进行分组答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组建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中应配备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并任职于企事业单位的中高级技术职称会计人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也可以促成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使年轻教师有机会前往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冉.浅谈如何加强中级财务会计实务学习效果[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5.

[2]余毅.《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企业导报,2011.9.

[3]和志远.浅谈如何加强财务会计教学效果[J].中国商界,2010.9.

第5篇:金融会计学论文范文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及原因

会计职业判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履行法定职责时,基于会计规范、职业经验和具体会计环境中的会计重要性水平,对会计事项专业处理的恰当性进行独立辨别的行为过程”,狭义的会计职业判断仅指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专业性、社会性、目的性与受制约性等特点。专业性体现在会计职业判断只能依靠会计专业人士才能进行。会计系统是由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预测、决策等一系列环节有机构成的集合,它跟踪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等信息。因而,会计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只能依靠会计专业人士才能进行。社会性表现在,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应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全貌。由于会计信息作为社会资源分配的基础性依据,直接影响税收和财富分配,有关市场经济公平原则的实现;作为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依据,对政府、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决策行为具有鲜明的经济影响,因而会计的职业判断应能够尽量满足各利益团体的共同需要的利益。目的性由判断的制约条件决定,体现在会计职业判断服务于企业目标。由于企业的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时必然趋向这一目标。受制约性表现在,会计职业判断要受制于社会的外在约束机制,如法规、政策、会计自身特征及相应的理论发展水平和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准。

在我国,会计职业判断是最近几年才提倡的,具体而言,以下一些因素促使了我国会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

一是新的会计规范增大了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自1992开始陆续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分行业的会计制度、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统一会计制度,使我国会计处理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对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需要会计人员判断并最终做出正确决定的情况将会更多。二是新的会计业务的出现,使会计处理变得日益复杂,会计处理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这加大了会计处理和选择的难度。例如,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力资源在企业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切对传统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带来很大的冲击,留给会计人员选择和判断的问题也会很多,因而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分析与抉择的能力。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使得会计的时空范围得以拓展、不确定性水平大大加强,会计人员应掌握这些变化,面对这种创新,并充分利用职业判断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将其纳人会计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目标。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及职业判断能力的表现形式

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会计原则的运用与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与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运用等方面。

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核算原则中的体现:一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本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应当而且必须进行专业分析和判断,当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外在表现形式不相一致时,注重经济实质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经济业务实质的界定则取决于由会计人员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而来的职业判断水平;二是重要性原则,本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每笔经济业务确定其重要性水平,对重要事项进行详细具体的反映,对非重要事项则进行简单反映或合并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一项经济业务是否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方法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对同一种业务的多种处理方法作出选择。如存货计价方法,发出的计价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后进先出法或其他所允许的方法。期末计价是采用历史成本法,还是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长期股权投资是采用成本法,还是采用权益法;长期债权投资溢折价的摊销方法是采用直线法,还是采用实际利率法。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是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还是采用应付税款法;坏帐损失的核算方法,是采用直接转销法,还是采用备抵法,等等。会计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对企业具体情况的把握,则由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决定。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会计职业判断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为了保证由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势在必行。

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

按照目前我国会计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较差,工作的适应性不强。为了使会计学科能更好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提高我国会计职业界的执业能力,会计教育界的培养改革可谓首当其冲,势在必行。

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具有全面性、后发性、渐进性等特点。全面性是指职业判断能力应有完备的知识体系为依托,必须通过学习、领会、应用各项知识并融会贯通才能形成,通过专业培养方案体现出来。后发性是指知识至能力的转变由教育过程中职业操守的培养、个人能力和修养的提高和在实际工作中经验的沉淀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是一个由教育转化为执业能力的过程,体现于会计人员从业过程中。渐进性是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

为此,在会计培养过程中应针对其特点、在不同的培养环节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纳入培养过程,并将其作为培养目的和培养重点之一,在培养方案、培养大纲、培养计划、实践性培养等方面予以具体体现和落实。会计培养过程中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应从培养会计学习能力、敦促会计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基础、教育会计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职业道德操守、加强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

1.要培养会计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在其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就指出,“学校会计培养的目的不在训练会计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注1]再者,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会计独立学习的素质。学校教育应是提供会计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终生独立自学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企业的不断创新,新的经济业务的大量涌现,会计处理、会计规则也在不断更新,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具备再学习的能力,不进行知识的更新的话,不仅谈不上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恐怕连基本的会计处理也掌握不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培养过程的启发式培养、多媒体培养超常的知识容量、课堂的案例培养法、以会计为主体形成培养互动等方式,引导会计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会计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2.要敦促会计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基础。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要求会计具备较全面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系统的方法论体系。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培养会计人员求知、思维、分析、语言、写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识,包括数学、语文、计算机、外语、写作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经挤、财政、市场、管理、组织行为、贸易、金融等知识。专业知识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信息系统、审计、非盈利组织会计、国际会计、会计理论以及会计职业有关知识;方法论基础是在各门课程中蕴含的处理会计业务所借助的方法,通过知识的学习形成科学的方法论体系是会计教育的根本目的,学校教育形成的厚积薄发潜力,是我国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大纲的制定、培养课程和培养环节的设计均应有利于会计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形成。

3.应教育会计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职业道德操守。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尤其是当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时,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就在于促使会计人员能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并且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确保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客观、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格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形成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教育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会计培养过程中应注重会计责任意识、人格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应注重谦虚谨慎、诚信务实,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第6篇:金融会计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会计; 本科教育; 教育理念;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新的会计教育环境下,在科学的发展观引领下,如何正确确立会计本科教育的理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会计本科教育的改革,对于促进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的办学水平,提高会计本科教育的质量,使所培养的会计本科人才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乃至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会计教育事业、提高整个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均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应确立的理念

理念是愿景及方向的指引原则。科学的教育理念能够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明确教育的方向。会计本科教育理念决定着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的模式、教学的课程体系与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明确教育的理念是进行我国会计本科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根据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的所处环境及其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应该确立五个方面的理念。

(一)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这里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诚信危机与本科教育大众化环境下,确立素质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会计的产品――会计信息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分配,而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的信息系统,尽管这一系统的运行受到会计规范即会计准则的约束,但仍然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了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当前诚信危机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尤其需要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其次,会计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需要与有关利益方进行沟通、质询与解释,对于出现的新的经济业务需要进行思考、分析与推理,对于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需要作出判断等等,要求所培养的会计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

(二)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理念认为,通过一次本科教育不可能就获得享用终身的知识。为此,需要通过一次本科教育获得能够学习的能力,从而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获得终身享用的知识。这一理念也就是我国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仅供数餐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在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的问题在不断出现,新的知识在不断形成,任何人都不可能经过一次学习就掌握全部的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更不可能掌握未来的知识。如果缺乏终身教育的理念,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单纯地传授知识,尽管学生在校期间给予了完整的专业知识,但学生跨出校门就会感到知识的局限,对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感到不相适应。这些年来,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规范从部门会计制度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协调、趋同与预期的等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受过会计本科教育的会计人员感到知识的不够用与不适应,原因在于缺乏终身教育的理念,在会计本科教育中重视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反思会计教育的有效性时,提出了“为日益拓展的会计职业界作准备”的会计教育目标,认为会计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要让学生在刚刚从事会计职业时即已成为专业的会计工作者,而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美国对会计教育的这种认识是正确的,也是值得借鉴的。显然,终身教育理念是一种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观,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接受本科教育期间着重掌握工具性的知识,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使学生能够适应变化极快又趋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三)创造性教育理念

创造性教育是在创造性环境下,通过创造型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创造性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主要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书本知识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把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会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面对不断变化的会计环境,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且需要具备创新的能力。具体表现在根据经济业务的发展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变革与创新;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改善、创新经营管理与内部控制等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能力在会计人才能力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创造性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可以认为,继承式教育属于低层次的教育,创造性教育属于高层次的教育,会计本科教育必须建立起创造性教育的理念。

(四)人本教育理念

人本教育认为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即人的应有地位、作用和尊严;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即每一个人都存在的与生俱来的潜能;教育就是发展人的个性,即每一个人都具有的独特色彩的个性。人本教育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出发,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情感、兴趣、动机以及潜能的发挥,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人本教育理念在会计本科教育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是一种在准则引导下依赖于会计职业判断的一种职业,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方法与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需要会计工作者具有多思性、多问性、开放性与综合性的思维能力。为此,在会计本科教育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敢于质疑问题以及能够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国际化教育理念

在包括资本市场全球化、经贸活动全球化以及企业收购与兼并全球化在内的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其国际化趋势日益显现。会计规范的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从降低本国会计规范的制定成本、降低本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筹资成本与交易成本、助推本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以及国际收购与兼并、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代表的国际会计规范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与遵从。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会计市场已超越国界,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已迅速占有我国注册会计师业务的相当份额,但我国却鲜有会计师事务所到国外进行会计执业。为此,我国的会计教育应该顺应会计规范国际化与会计执业国际化的趋势,按照会计国际化的要求来进行会计本科教育,加强其在国际范围内从事会计执业的能力。

二、进行会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路

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根据教育的理念来实施改革。具体的思路是调整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整合会计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与内容,创新会计本科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调整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着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直接影响着会计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与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最终制约着会计本科教育的质量。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根据会计本科教育的理念来进行调整,具体可以分四个层次来确定。

1.从本科学生的培养层次明确会计本科学生培养的总体要求。这一作为本科学生培养的总体要求,应该在所有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大致相同的。会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这一层次的要求可以描述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符合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基础性人才”。这里“基础性人才”是试图根据本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将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与高职高专层次的培养目标、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目标区别开来。

2.从财经类本科学生的培养层次明确会计本科学生培养的要求。这一作为财经类本科学生的培养要求,应该在所有的财经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大致相同的。会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这一层次的要求可以描述为:“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一层次的目标要求表明着所有的财经类本科学生作为专业基础应该具备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等方面的知识。

3.从会计本科学生的培养层次明确会计本科学生培养的要求。这一作为会计本科学生的培养要求,应该在不同高等学校的会计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大致相同的。会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这一层次的要求可以描述为:“具备会计职业的能力”。这一层次的目标要求意味着作为会计本科学生应该“为日益拓展的会计职业界作准备”,这一层次目标也可以被认为是会计本科学生在会计方面的“通才”教育。各高等学校会计本科学生的培养要求可以到这一层次不加拓展,也可以根据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及本校的教学资源与特色作进一步的拓展,这样就构成了下一个层次的培养要求。

4.从会计本科学生具体的方向培养层次明确会计本科学生培养的要求。这一层次的培养要求,应该在各高等学校会计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之间是有差异的。会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这一层次的要求可以描述为:“擅长财务会计(或管理会计、审计、电算化会计、金融会计、物流会计等)”。提出这一层次目标是试图构筑在会计本科学生在会计方面“通才”教育基础上的某一会计领域的“专才”教育模式。根据这一层次的培养要求,会计本科专业方向可以按会计学的内容体系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来设置,也可以按会计的职业如注册会计师、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等来设置,还可以按行业如制造业会计、金融会计、物流会计等来设置。是否对会计本科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应视各校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实质上,我国目前为数不少的高等学校在会计本科专业中已经设置了具体的专业方向,说明了有必要提出会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这一层次的培养要求。

从目前我国会计教育的环境看,一些高等院校根据会计本科人才的需求情况与自己的教学资源设置会计专业方向进行这一层次人才的培养是可取的。首先,我国会计本科教育规模如此之大,有必要有差别地进行会计本科人才培养;其次,根据会计本科人才的需求进行某一会计领域人才培养,可以提高会计本科教育的效率;再次,根据各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尤其是优势教学资源以及办学特色有重点地进行某一会计领域人才培养,可以形成各高等学校会计专业的办学特色;最后,从教育主体来看有利于实施人本教育,尊崇会计本科学生的个人发展。

(二)整合会计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与内容

会计本科教育的理念与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体系与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来实施的。根据上述所确立的会计本科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需要对会计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与内容进行整合。

会计本科教学课程体系按培养目标层次要求的整合框架如图1所示。

本科公共课程指高等学校应为所有本科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满足本科学生培养的总体要求,包括政治理论类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艺术与体育类课程、外语类课程、数理类课程、计算机计算及信息技术类课程。其中在人文社科类课程中应专门设置“伦理道德”与“科研方法”课,用于对本科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科学研究能力培养;计算机计算及信息技术类课程中应专门设置“计算机应用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课,用于对学生计算机操作与信息处理技能的培养。

财经类公共课程指高等学校应为所有财经类本科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满足财经类本科学生的培养要求,包括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财政学原理、税收学原理、金融学原理、理财学原理等课程。

会计专业课程指高等学校应为会计本科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满足会计本科学生的培养要求,包括会计发展史、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国际会计、行业会计比较、财务报告分析、会计制度设计、会计理论、会计科研方法、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

会计专业方向课程应根据具体的专业方向进行设置,主要满足某一会计领域会计本科学生的培养要求,包括内部控制制度、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税务会计、制造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农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物流企业会计、外币折算会计、重组合并会计、法务会计、计算机会计、计算机审计、会计准则专论、审计准则专论、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战略成本管理等课程。具体实施中可以按会计专业方向在这些课程中进行选择与整合而构成一定的课程模块。

根据会计本科教育的理念,会计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及其内容是应该相互交融与促进的,需要从会计知识掌握、会计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会计诚信品格塑造、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形成、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养来进行整合。其中会计知识掌握主要以“会计学原理”课为起点,从各门会计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展开;会计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以属本科公共课程的“科研方法”课、属会计专业课程的“会计科研方法”课以及学年实习与学年论文、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为主线,并融合在有关会计专业课程与会计专业方向课程中来实施;会计诚信品格塑造以属本科公共课程的“伦理道德”课、属会计专业课程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课为主线,并融合在“会计学原理”以及各门会计专业课程与会计专业方向课程中来实施;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则应从“会计学原理”课着手,融合在各门会计专业课程与会计专业方向课程中来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养则以属本科公共课程的“计算机应用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课,属会计专业课程的“会计信息系统”课为主线,融合在各门会计专业课程与会计专业方向课程中来实施。会计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及其内容按会计知识掌握、会计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会计诚信品格塑造、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形成、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养整合的框架如图2所示。

(三)创新会计本科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体系及其课程内容确定以后,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来实施教学,是体现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的关键。

首先要创新会计本科教育的教学方法,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拓展会计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自主性,实现会计本科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多样性。具体的途径可以有:改进案例教学方法,关注“会计事件”特别是证券市场上发生的“会计事件”,根据其来编写案例,不仅具有典型意义,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趣,通过组织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实施团队教学,通过一定的选题,由团队协作分工,每一位参与的学生独立承担某一部分内容的思考,进行团队研讨,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进行问题导入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会计专业知识讲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对所学知识的前因后果理解得更加深入等等。创新教学方法要体现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即要了解学生的求知需求,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探索式、研究式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够主动地去寻求知识、拓宽知识领域,逐渐形成独立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

其次是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网络为依托,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制作和开发会计教学软件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案例分析、问题导入式教学等进行融合,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构建由网络支撑的师生互动系统,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服务。除此之外,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与国家教育网络乃至国外教育网络的链接,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等各种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

显然,我国会计教育改革任重道远,进行会计本科教育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如何通过模块式教学、如何通过学分制的改进、如何通过副修专业、如何通过产学研基地、如何通过引进国外课程体系、如何通过建设一支具有正确会计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等来实施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都是值得探讨的。只要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下,借鉴国外会计教育的成功经验,总结我国各高等学校会计教育改革的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就能够不断提高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的水平,培养出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流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俊杰.大学理念与校长遴选[M].台北: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出版,1997,(P122).

[2] 王冀生.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1999,(1).

第7篇:金融会计学论文范文

摘要:目前证券投资实脸成为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笔者认为在当前证券投资实验中仍存在若干问题,如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脸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论文结尾处提出了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关健词:证券投资实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在基本分析技术

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当前的形势如何,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2006.(25)

[3]魏山城.任玉珍.韩书俭.改革实脸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实脸的兴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

第8篇:金融会计学论文范文

尊敬的教授: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我的这份个人陈述!

我叫XXX,来自XX省XX市,2009年以优异成绩从XXXX学校考入XXXX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本科三年的锐意进取,使我有幸在强手如林的本专业脱颖而出,有机会继续我喜爱专业的研究和深造。

XX大学以其优良的学术传统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我本科生涯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从大一时的懵懂迷茫,到大三时的成熟坚定,我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一步步的成长,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常使我受益匪浅。我始终坚持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学习特点,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相结合的学习原则,加之科学的学习方法、诚恳的求学精神,不仅奠定我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成绩也一直保持在专业前列;大一时即被同学们推举为学习委员,每门课后,我所总结的知识要点都成为同学们争相传阅的复习宝典。

在专业学习方面,我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课上积极与老师交流互动,课下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权威书籍,深入理解课程的内涵、原理,部分核心课程成绩达95分以上,在大一、大二分获XX大学三等奖学金和“XXX”奖学金的荣誉,并曾获得XX大学三好学生的称号。我注重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科间的融会贯通,除认真对待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及相关的实践外,我还选修了财务报表分析、管理咨询、国际金融、国际经济等专业选修课,拜读了大量的管理学著作和自传,以此来扩宽知识领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英语学习方面,得益于高中阶段在**外国语学校学习的深厚基础,我在大一阶段就分别以XXX分、XXX分的高分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本科一、二年级时我比较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大三时通过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以及企业实习,我对于会计专业的历史背景、知识体系和发展前沿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开始有意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我作为组长带领另外三名同学对上市公司冠城**进行了深入的资料收集和全面的财务分析,完成8万余字的《XXXX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并在全班进行案例展示,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并使得我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在《管理咨询》课程中,我又与同学合作,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多方访谈等形式,对XX市图书馆进行深入调研,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完成了近4万字的管理咨询项目报告《基于顾客满意的公共图书馆馆员管理--以XX图书馆为例》,并以建议方式提交馆方,这次调查报告的完成使我对管理学方面的研究方法与范式有了进一步的掌握。随着会计理论学习的深入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我深刻体会到注册会计师行业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局限性和紧迫性。因此,我基于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粗浅认识,本学期撰写了论文《中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的比较与思考》,尝试理论创新,提出完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的措施与构想。

在专业能力拓展方面,我认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源于实践更要回到实践中去,为进一步历练自己,2011年4月,我作为队长与三名不同学科与年级的同学组队参加了第二届“毕马威杯”管理案例分析全国十强邀请赛XX大学选拔赛。新颖的思路、完美的配合以及流利的英语展示,使我们在激烈的校内竞争中拔得头筹,代表XX大学与来自著名学府的优秀学生一起参加全国总决赛。这次参赛经历极大提高了我的商业思维、团队合作和组织领导才能,为后两年专业学习开拓了新的视野。同年7月,我又入选XXXX会计师事务所精英计划,参加了实务培训夏令营和为期六周的寒假实习,亲身参与到IPO项目的审计工作中,不仅加深了我对会计行业的热情和对职业发展的综合把握,更使我感到本科学习并不足以满足当今社会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所以,我更加渴望自己有一个进入高水平学校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

第9篇:金融会计学论文范文

关健词:证券投资实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在基本分析技术

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当前的形势如何,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2006.(25)

[3]魏山城.任玉珍.韩书俭.改革实脸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实脸的兴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

[4]于玉林.21世纪会计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