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品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试生产阶段的取消。
新资源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应为长期的,所以应建立相应的长期监督制度。此外,根据我国的申请产品的具体情况,进口产品在整个市场中占据较大的比例,这些进口产品均在国外的生产销售中进行了一段时间,引入我国必须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后方可进口。对于一些在国外具有很强安全性的成熟产品,对其发放两年的试生产期没有必要也无任何意义,所以,近几年我国在制定新办法的过程中已经取消了对新资源产品进行试生产的过程。
(2)产品的批准形式发生了变化。
我国对产品的批准形式由原先的对单个最终产品进行审批发证,发展到对原料名单进行公告的阶段。在管理模式上,避免了对同种产品的反复审批,从而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行政成本及社会资源,为新资源食品实现科学化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管理方式与国外对新食品原料的管理方式类似,从这一点上说明我国新资源食品的管理模式逐步迈向科学化的轨道。
二、存在的问题
(1)如何对新领域进行界定。
目前受我国新资源食品中定义范围的影响,使得评审工作人员很难明确某一物质是否属于新资源食品的管理范畴。首先我们对传统中草药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我国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规定出禁止在食品中加药,而我国卫生部在2002年颁布的管理通知中,明确了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中草药名单。但我国中草药发展时期较长,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及人们对中草药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可加入食品的中草药相继出现。
(2)还有一点就是对一些已经在市场上
使用多年但仍未通过安全性评估的食品进行管理的问题,我国从颁布第一部相应管理法规到目前为止已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有的企业对新食品原料采取正常的法规进行申报,但也存在一些没有申报的情况,同时我国在新资源的食品监管工作中并没有投入足够的力度,所以目前市场仍存在很多未经审批的新资源食品,针对这些食品如何对其进行管理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三、几点措施
摘要:介绍了高频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和并联均流系统。控制电路采用TL494脉宽调制控制器来产生PWM脉冲,用软件的方式实现多电源并联运行时达到均流的方法。
关键词:开关电源;脉宽调制;均流
引言
模块化是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并联运行是电源产品大容量化的一个有效方案,可以通过设计N+l冗余电源系统,实现容量扩展。本系统是多台高频开关电源(1000A/15V)智能模块并联,电源单元和监控单元均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电源单元的均流由监控单元来协调,监控单元既可以与各电源单元通信,也可以与PC通信,实现远程监控。
1PWM控制电路
TL494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脉宽调制控制器,TL494由5V基准电压、振荡器、误差放大器、比较器、触发器、输出控制电路、输出晶体管、空载时间电路构成。其主要引脚的功能为:
脚1和脚2分别为误差比较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
脚15和脚16分别为控制比较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同相输入端;
脚3为控制比较放大器和误差比较放大器的公共输出端,输出时表现为或输出控制特性,也就是说在两个放大器中,输出幅度大者起作用;当脚3的电平变高时,TL494送出的驱动脉冲宽度变窄,当脚3电平变低时,驱动脉冲宽度变宽;
脚4为死区电平控制端,从脚4加入死区控制电压可对驱动脉冲的最大宽度进行控制,使其不超过180°,这样可以保护开关电源电路中的三极管。
振荡器产生的锯齿波送到PWM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脉冲调宽电压送到PWM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PWM比较器进行比较,输出一定宽度的脉冲波。当调宽电压变化时,TL494输出的脉冲宽度也随之改变,从而改变开关管的导通时间ton,达到调节、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脉冲调宽电压可由脚3直接送入的电压来控制,也可分别从两个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送入,通过比较、放大,经隔离二极管输出到PWM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两个放大器可独立使用,如分别用于反馈稳压和过流保护等,此时脚3应接RC网络,提高整个电路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PWM脉冲的占空比有内部误差放大器EA1来调制,而内部误差?大器EA2则用来打开和关断TL494,用于保护控制。脚2和脚15相连,并与公共输出端脚3相连通,因脚3电位固定,所以,TL494驱动脉冲宽度主要由脚1(PWM调整控制端)来控制;脚16是系统保护输入端,系统的过流、过压、欠压、过温等故障以及稳压或稳流切换时关断信号都是通过脚16来控制。锯齿波发生器定时电容CT=0.01μF,定时电阻RT=3kΩ,其晶振频率fosc==36.6kHz。内部两个输出晶体管集电极(脚8和脚11)接+12V高电平,其发射极(脚9和脚10)分别驱动V1和V2,从而控制S1和S2,S3和S4管轮流导通和关闭。
2软件介绍
2.1电源单元和监控单元的软件
高频开关电源单元主要有数据采集,电压电流输出给定,键盘和LED显示,故障处理以及与监控单元RS485通信等子程序组成。监控单元主要有键盘和液晶显示,EEPROM以及与电源单元和PC机RS485通信等子程序组成。EEPROM用于存放工作参数和其他不能丢失的信息,它采用X5045芯片,X5045有512字节,内涵看门狗电路,电源VCC检测和复位电路。
如果出现故障,电源单元立即做出相应处理,并主动向监控单元申请中断,将故障数据传送给监控单元,监控单元立即调用故障处理程序,如果故障严重将切除故障电源,并启动备份电源,而且将故障情况传送给PC机。
2.2均流处理程序
高频开关电源单元将各自的电压和电流发送给监控单元,监控单元接收到各电源单元的电压和电流信息后,马上进入均流判定处理程序。本程序将根据均流精度的要求,计算出该由哪个电源单元进行怎样的调节以达到均流要求。该程序主要包括下面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主要完成电压的检查工作,发现电源单元电压偏移超过要求,马上进行相应调节,保证其电压为要求值;第二个模块用于进行均流计算,该模块将找出电流偏移平均值超过规定要求的电源单元,并进行相应的调节。均流流程图如图2所示。
由于在实际运用中,各电源单元的电压值并非完全一致,所以本系统对多电源单元并联后的电压有两条要求。
1)多电源单元并联时,若各电源单元之间的最大电压偏差>0.5%,那么并联后的输出电压要求在各电源单元的电压之间;若各电源单元之间的电压偏差均<0.5%,那么并联后的输出电压应为各电源单元电压的中间值加0.25%误差。本要求同时兼顾了尽量提高稳压精度和防止电压调节过于频繁的要求。
2)并联后的输出电压与任一电源单元工作时的电压之差≤1%(本电源要求稳压精度<1%)。
若找不到符合要求的电压点,则程序认为相互并联的电源的电压偏差过大,将停止均流调节,并按要求提出警告。
第二个模块用于对各模块的电流进行均流计算,在本系统中,软件的均流精度定在5%。程序找出大于或小于平均电流的模块,如果超过了精度范围,程序将设置相应标志位,然后启动通信程序,通知相应电源模块启动调节程序。
1、仿一仿,仿形仿声
一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容易在直观的教学中激发兴趣。人教实验版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孩子们一打开课本就会兴趣盈然的议论图上画的是什么?谁在干什么?比如第一课画面上有个小女孩,在小河边在干什么呢?图上还有谁呢?(鸡、鹅、草地)我引导学生回答了问题,孩子们在上来表演小女孩唱歌的样子----“我在河边唱歌,aaa,真好听。"孩子们争相模仿,我校正他们的发音,通过兴致盈然的图画到轻松的学习,模仿正确的发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是主动、轻松愉快的。
2、读一读,读出童趣
儿歌是小朋友喜欢的,把儿歌放到拼音教学,使孩子们的口齿得到锻炼,即纠正了错误的读音,还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得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如,学习ai,我们一边拍手一百读“好朋友,排排坐,你挨着我来我挨着你。a在前边,i在后,挨在一起aiaiai,好朋友啊不分离。”这样轻松的学习,孩子们练习了发音,联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是韵母富有了实际的含义,这不比枯燥的拼读好玩吗?
3、猜一猜,猜出兴趣
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我在拼音教学中进行了猜一猜的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并巩固了拼音。我问:“两个门洞,一把雨伞?”孩子们答:“两个门洞mmm,一把雨伞fff。”或者是教孩子出题,让老师或同学来猜。
我还会做口型,叫孩子们认真观察猜猜老师法的是哪个字母?不仅是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字母发音的口型,还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都是在轻松愉快中进行。孩子们在愉悦、高涨的清雪中正确掌握了发音的方法。
4、演一演,演出童真
微观有来自结构的方面的,有来自材料方面的,有来自色彩方面的,有来自造型方面的,有来自工艺方面的——
宏观上有文化因素、人的因素、环境因素、能源因素等。
每种因素,在今天这个高度专业化,知识密集化,信息爆炸化的时代中,都衍生出各自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构成了产品形态设计复杂的本质,如何组织和运用好这些知识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设计出好的产品形态。很多前辈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这里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讨论有关形态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对形态设计问题做一个粗略的分析,希望明确美的形态的获取途径、方式,美的形态的角色、定位、分类和组成等。
第一个方面:有关形态和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方面:形态的分类及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方面:文化分类和形态
首先让我们看第一方面的内容——形态和人之间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在形态方面的研究表明,人类对客观形态的认知最主要的途径是视觉,人们靠它来感受外界形态的美和丑。也就是说,人们接受外界形态的刺激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它了,这是价值出入的入口。(相对的,手就是价值输出的出口,而大脑是加工厂)支配人视觉活动的指挥中心的命令来自人类大脑对客观存在认知在人大脑知识库中形成的经验。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明白,这种经验主要对象是书面抽象的理论对美的形态的描述和具象的公认为美的形态的实物形式。理论是前辈们对美的诠释和实践后的升华,实物是前辈对美的实践结果,这些对我们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提升自己审美和创造美的有效媒介。而个人实践在此时往往构成对经验的一种实践和确证,为创造美的形态寻找最佳组合要素。
就是说,一个人可以通过训练培养,通过大量的学习接受知识和有关美的知识和理论来提高自己对美的形态的认知能力,对美的形态的创造能力。
也就是说对知识的摄取和对前辈对美的形态的创造实践的学习和借鉴是我们创造美的形态的前提和基础。这就告诉我们,不管从生理或实践的角度,一个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是不可以停留在玩弄技巧的层面上的,而是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尽量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懂得什么是美的形态,懂得如何用自己的加工厂来创造它。
只有通过训练,设计者才可能脱离原始的造物水平,用专业的眼光和水准把那些来自抽象的、零碎地、复杂的、不系统的有关对美的知识的经验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整理、组合、完善以至于应用,来创造出符合需要的美的产品形态。
这一点上讲,设计者是伟大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类创造了令人类愉悦的产品形态。他们的使命也是巨大的。因为他们的成功让千万人感受到愉悦,美化了我们的社会;相反,则更可怕。
这里还蕴涵着另一层意思——设计者也不可以是唯美的。它的设计作品还应该是在一定社会责任感的监督下的设计作品,不可以有悖于伦理、道德,并且对环境和能源不产生负面影响。只有这样它才是真正的成功。
所以设计者要对那些构成美好形态的要素要了如指掌,要知道那些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应用,哪些是不可以。与之对应的是运用什么样的材料、色彩、工艺来达到设计目的——适当的美好形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优秀的设计师是不可能天生就是优秀设计师,而是要靠后天辛苦的努力和有意识的、正确的训练而成长起来的。由上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训练的本质在于提高设计师视觉对美的敏锐扑捉能力,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宽度以及对外来信息的综合、整理和再加工能力,还有一点真诚的责任感。
上面我们简单的讨论了形态设计和人之间的一些问题,明确了人如何获得对美好形态的认知及如何创造美好形态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接下来看看第二方面的有关形态分类及它们之间关系的问题。
我们生活在自然之中。对吗?有人可能毫不犹豫的回答对!对!没有问题。可事实上,看看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生活、工作、学习,衣食住行,有哪一样是真正的自然产品?因此,研究者为更好的说明问题,把我们周围的客观世界分为两大世界。一是纯粹自然的自然世界,这里的形态我们称为自然形态。二是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些非自然的却又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客观世界——第二自然或人工界,这里的形态我们称为人工形态。还有是一种不同于这两者但又和它们有着密切关系的一种形态——所谓的纯粹形态。
自然形态很好理解,人工形态也就是我们周围的人造的一切形态,也好理解,而纯粹形态——其实就是我们几何学上的形态概念。对于设计者生活中面对的最多的,是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而设计中用得最多的是纯粹形态。
下面就让我们分析这三种形态和我们设计者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自人类开始打制石器,人类就展开了创造第二自然的历程,当然也开始了创造形态的历史。多少年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今天,经过了人类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创造了今天人类现在的伟大成绩。也正是人类的这种努力,对形态的创造、概括、提炼、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有关形态的丰富内涵。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知识宝藏。上面提到的纯粹形态,也就是人类对形态的提炼概括的结果,是排除了那些可能的属性后的最普遍概括。现在想来,这是多么伟大的功绩,它把一个复杂的客观世界,以一种最简洁的形态向我们展示了出来。成为我们进行形态设计的最基本造型元素或语言。对它的组合、加减、排列和整合成为造型的基本方式。从而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人工形态。
这对于设计者来讲,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许多设计者对形态设计存在难度。不讲知识面不够宽、知识匮乏,对美的知识认知浅薄。但就这一点上来讲,也说明他不太明白什么是形态的造型语言,或者说什么是形态这一概念,否则就是对这些造型语言进行各种组合,也是可以搞出无数形态的。
了解了这些,就可以搞出好的造型形态了吗?
这就要回到前面提到的一个问题上,就是你知道如何去搞造型,还要知道什么是好的造型形态。前辈的经验和做法对我们也许是很有用的。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伟大的设计师和画家都很提倡师法自然,如果不了解形态之间的关系,也许很难体会到他们为何那么崇尚自然。现在我们明白,他们是在向自然学习,学习它创造的神奇和美丽的形态。
有人说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设计师,这一点都不夸张,它所创造的壮观、迤逦、神奇恐怕没有哪个设计师敢与之比拟的。那么知道如何去创造形态,却不知道创造美的形态。如果我说他不知道什么是美,可能是个形盲,如果真是这样,也就无话可说了。可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具备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的一种文化积淀的产物。而经过训练的人当然会具备比普通人更加高强的能力。那么原因就是他把自己放在了一口井中,眼光只盯着自己所谓的专业这一狭隘的圈子里,玩弄技巧,而把世间无数美好的形态排除在视线外。对于神奇、伟大的设计师自然,恐怕压根就没想过去认真观察它,学习它。
而事实上,模仿自然形态,早就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仿生学。不仅在造型上,而且在很多方面都进行着,成功的案例举不胜举。因此仿生学作为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成为我们寻求美的重要源泉。
师法自然,是一种做法更是一种方法,伟大的人这么做了,显然有它永恒的道理。而且在传统文化宝库中,先辈们也形成了一套完善齐备的借鉴自然的创造形态的方法,甚至是可以说是一套哲学思想。这种伴随着人类发展史而诞生的朴素思想,有它最普遍的大众化意义,更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在设计中对这些思想的运用,也就是我们使我们设计产品具备文化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我们的造型元素的应用,应该具备一点理由和可追溯得渊源,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这样的产品才是美的有理由,美的有内涵。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每一个人,都具备特有的对形态的感知能力,但又是有着共同点的。原因就是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延续的、人类发展史后,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所特有的心理结构,这些为我们这些本土化的设计师和外来设计师竞争创造了良好的先天条件。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我们先辈们对待和创造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的态度和思想,理清自然形态、人工形态和纯粹形态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到创造适合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美的产品形态的方法。
最后让我们分析一下第三个方面的问题。
人类本来所进行的各种造物行为,本身就是文化行为。现代造物和远古先辈的区别是现代造物行为是在社会发展到当今大规模生产时的一种社会行为,相较远古时代人们朴素和个人化的造型行为,现代造物行为具有更高级的形式和程序,现代人称为设计,设计者的行为结果往往不是满足他自己的需要而进行的,而是满足社会需要而进行的,相较远古时代人类造物的单纯目的,现代设计行为的目的变得更加宏大。很明显,现代设计所要包含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也具有更加复杂的社会性,显然,其文化性也无容置疑地强化到一个产品组成的必要元素的地位。因为设计产品将不是为了满足一个人的需要,二是为了满足一群人,那么塑造产品为大众所接受的共性要素,也只有一个民族所形成的共同文化和心里才可能是承担这一职责的唯一角色,也就是说可以成为这一要素的东西,非它莫属。这也是设计的根本要旨所在吧——在满足功能造型的背后,塑造更加深层次的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这也许是人工形态区别于自然形态的最本质区别吧!也可以说是设计区别于普通人朴素的个人造型的区别吧!
这里提到文化这个很大的词语,我们想从形态设计的角度对它做一下解释。
苏联学者卡冈认为,文化是人类活动的各种方式和产品的总合,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形式,既包括社会上人类的全部能动性形式的全部丰富内容。
对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我们都很好理解,对于这两者之间的生产,恐怕有些人不太明白。其实它就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艺术或设计生产活动。为何这样划分——把艺术和设计作为不同于一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特殊生产来对待。前面提到,设计活动是一种满足社会的社会化造物形式,同其它的艺术形式一样,它们既包含物质成分,又不同于一般的物质;既包含精神成分,又不同于完全精神化的东西,它是人类在一种很特殊的精神指导下以实物形式所进行的造物行动。
这也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水平所决定的生产形式,人类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后的高级需求是这种生产形式产生的必然原因,它同物质生产和纯精神的生产也是不矛盾的。这一特殊的生产形式,往往是时代物质水平和精神世界实际情况的实物结合的写照,体现一个时展水平和特色。如果说物质生产是从自然向文化的转化,精神生产是由精神为主导所创造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文化,是一种纯抽象的存在于人们思想中的文化内容,那么这种文化就是介于这二者之间的,这二者互为融合的结果。
也就是说,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艺术和设计生产组成我们的第二自然后者是人类经过具有情感意识为指导的手段加工而成的。是一种较特殊的文化形式,既不是它也不是它,在这种文化生产中,艺术因素(审美因素)是一种组成产品的必要因素,它的生产实际上是物质文化生产中融入深刻地对人类心理、审美、情感的诠释和理解。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奢侈品生产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奢侈品和必要消费资料是相对的、互相转化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就变成必要消费资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奢侈品消费者是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群体,扩大奢侈品消费群体的过程就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奢侈品成为必要生活资料,应当成为劳动力价值的构成部分。要提高工资水平以适应部分奢侈品消费的需要。当必要消费资料基本满足后,生产奢侈品是发展生产的方向。
关键词:消费资料;奢侈品;生产资料
一、马克思的奢侈品生产理论
马克思在社会再生产模型中提出了奢侈品生产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有两个基本原理。第一,社会总产品分成两大部类:第1部类,生产资料,就是用于再生产消费的商品;第Ⅱ部类,消费资料,就是用于个人消费的商品。每一个部类都拥有不同的生产部门。第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每一部类的产品的价值部分都分成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就是说,每一部类的全部年产品的价值,都分成代表生产上消费掉的、按其价值来说只是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不变资本c的部分,由全部年劳动加入的价值部分。后者又分成:补偿预付可变资本v的部分和超过可变资本而形成剩余价值m的部分。因此,每一部类的全部年产品的价值和每一个个别商品的价值一样,也分成c+v+m。
马克思提出了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模型:
这里有三大要点:(一)在第Ⅱ部类工人的工资500v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500m,必须用于消费资料;(二)第1部类的1000v+1000m,同样必须用于消费资料;(三)第1部类的4000c由生产资料构成,必须用于第1部类,以便补偿该部类消费掉的不变资本。它们通过第1部类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互相交换进入消费。
马克思把消费资料再分成必要消费资料和奢侈品两个分部类。必要消费资料是指进入工人阶级消费的消费资料,也构成资本家阶级消费的一部分消费资料。奢侈消费资料“只进入资本家阶级的消费,所以,只能和花费的剩余价值交换,而剩余价值是绝对到不了工人手中的。”第Ⅱ部类的消费资料1000,即500v+500m。马克思假定其中80%,即800为必要的生活资料,其中20%,即200为奢侈品。这两分部类的构成如下:分部类a或Ⅱa,即必要生活资料:400v+400m=800。分部类b或Ⅱb,即奢侈品:100v+100m:200。马克思假设Ⅱa中的400,资本家把其中的60%,即240用于必要生活资料,其中的40%,即160用于奢侈品。所以工人消费的400和资本家阶级的240用于必要生活资料,也就是本分部类内实现补偿。假设Ⅱb中的100,其中的60%,即60用于必要生活资料,其余的40%,即40用于奢侈品。也就是说,工人消费的100v和资本家在必要消费资料上消费的60,与Ⅱa的交换实现,其余的资本家消费于奢侈品在Ⅱb内部实现。即下式:
Ⅱa1600c+400v+240m+160m=2400
Ⅱb400c+100v+60m+40m=600
马克思认为:奢侈品生产对工人就业会发生影响。“年产品中的奢侈品部分越是增大,从而奢侈品生产中吸收的劳动力的数量越是增加,预付在(Ⅱb)v上的可变资本要再转化为可以重新作为可变资本的货币形式来执行职能的货币资本,因而在Ⅱb中就业的那部分工人阶级要生存和再生产,……也就越是要取决于资本家阶级的挥霍,越是取决于他们的剩余价值的很大一部分转化为奢侈品。”
马克思研究了经济周期变化与奢侈品生产的影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总是处于危机与繁荣的经济周期的变化过程中,经济周期对奢侈品生产有影响,使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会发生相应的收缩或扩张的变化。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暂时减少奢侈品的消费。由于危机时期奢侈品销售困难,从而有一部分生产奢侈品的工人被解雇;由于工人失业,必要生活资料的出售也会因此停滞和减少。但在危机前夕的繁荣时期情况正好相反。这时商品价格提高,工资也会有所增加,因此,工人不仅对必要生活资料的消费增加,甚至暂时还会参加奢侈品的消费。马克思说,“在繁荣时期,……不仅是必要生活资料的消费增加了;工人阶级(他们的全部后备军现在都积极参加进来)也暂时参加了他们通常买不起的各种奢侈品的消费”。但是马克思认为不能因此概括出危机是消费不足引起的。这种概括之所以错误,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矛盾引起的,消费不足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一种表现。
马克思分析的是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现象。能不能脱去资本主义的形式,呈现出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理论,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有必要消费资料和奢侈品两大类。不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奢侈品的消费者不是资本家,因为资本家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存在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奢侈品的消费者是先富裕起来的群体。马克思的奢侈品生产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短期的静态分析,我们能不能对马克思的奢侈品生产理论进行长期的动态分析?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二、把马克思奢侈品生产理论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认为,只要脱去马克思奢侈品生产理论的资本主义形式,挖掘出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并且把短期的静态分析长期化,那么马克思的奢侈品生产理论可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很高的学术价值。
首先,如果对马克思的奢侈品生产理论进行长期考察,就会发现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是相对的,互相转化的概念。从奢侈品和必要生活资料的转化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经济的繁荣或衰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或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奢侈品可以加入必要生活资料,这样一方面必要生活资料扩大了,另一方面又有新的奢侈品发现了,正在被生产出来。就是说,必要生活资料与奢侈品处于变化之中。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时期的奢侈品会转变成必要生活资料。比如,在20世纪60、70年代,人们把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看作是奢侈品,现在成为必要生活资料,手表极其便宜,几乎人人手腕上都有一块,从十几岁的小学生,到城市里的拾荒者,差别不再是有没有手表,而是手表的质量高低之别。经济条件差一些的买几十元一块的手表,经济条件好一些的买几千元甚至更贵的手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称为新三件的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是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这些奢侈品迅速进入寻常百姓家,20年后成为家家都拥有的必要生活资料。如果经济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也会发生有些商品从必要消费资料中退出,重新成为奢侈品。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初的三年灾害期间,人们生活水平明显下降,许多必要生活资料退出,重新成为奢侈品。比如,稍微加工精细一些的糕点,都是凭票供应,发票证,每人每个月只能吃二三个糕点。你想吃五六个,别人就说你奢侈,你自己也觉得奢侈。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在危机时期与繁荣时期,奢侈品与必要生活资料变动的结果。在经济危机时期,会有一些必要生活资料退出,重新成为奢侈品;在繁荣时期,会有一些奢侈品进入必要生活资料。奢侈品和必要生活资料的变动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奢侈品进入必要生活资料表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要生活资料进入奢侈品表示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奢侈品与必要生活资料的变动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或衰退的结果。繁荣时期,一部分奢侈品会进入必要生活资料,消费者人数迅速扩大;在经济衰退时期,一部分必要生活资料进入奢侈品,消费者人数就会减少。
其次,把奢侈品概念引入消费领域,可以研究社会主义不同富裕程度的群体的消费状况。马克思把奢侈品严格界定在资本家阶级使用剩余价值的消费品的界限内,只有在经济繁荣时期,工人阶级才有可能参加奢侈品的消费。这是由马克思研究的资本主义模型限定的。马克思研究的资本主义模型只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大阶级。资产阶级掌握资本,组织生产,获得全部剩余价值。工人阶级不掌握资本或者极少的一些股票,股票收益很少,不能养活自己,还需要出去打工挣收入。工人的工资只是获得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生活水平低下的一个阶级。我认为把马克思的奢侈品消费理论移入社会主义,奢侈品的消费主体必然要发生转变。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收入水平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已经产生了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群体。这部分先富裕起来的群体,大体上包括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经济企业主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就是我国社会目前十大阶层中的前面四个阶层,或者说五大社会经济等级中的第一个等级。这个群体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拥有剩余价值,多数人没有获得剩余价值,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了高收入。社会主义条件下先富裕起来的群体必然是奢侈品的消费者。中国十个社会阶层中的后六个阶层,或者说五大社会经济等级中的后三个或者后四个等级只消费必要消费资料。当然收入最低的阶层可能连消费必要生活资料都会有困难。所以,从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结构上可以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消费群体结构,反过来也一样,从消费群体可以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的结构。
第三,把奢侈品概念引入生产领域,可以研究在产品过剩时期的生产发展方向。现在看来,一个社会的产品供求情况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一)产品严重短缺的类型;(二)产品基本满足需要或者说产品过剩的类型。产品短缺时代的典型样本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那时什么产品都短缺。居民生活所必需的吃穿用各种商品都短缺,实行凭票限量配给,据说广东的消费品票证发到40多种。在短缺经济的末期或者说即将过去的时期,不管生产什么产品,哪怕产品的质量不太好,不要紧,有的是市场,都会一卖而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广东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短缺经济时代。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个人都不是生产决策者,看着市场上产品严重短缺,你也不能组织生产来供应市场,因为你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经理,都没有生产决策权。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实质是向企业和人民放权,企业可以拥有一点生产决策权,企业生产观察市场上商品的供求态势,生产严重短缺的商品供应市场。个人拥有了生产决策权,可以办个体户进行生产市场上短缺的产品。生产发展了,个体户就开始雇工,逐步变成了私营企业。广东的企业和个人用广东的粮、珠江的水生产了大量的产品,一下子销售到全国,占领了全国的市场。于是广东经济就发展起来了。现在,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全国各地的企业和个人都拥有生产决策权,不再由上级计划部门管理。必要生活资料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资金要求不高,只要有简单的设备和少量的投资就能组织生产,于是大量的商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了,必要生活资料迅速得到满足。
大约1997年秋季,中国的产品第一次从短缺向过剩转化,不少产品出现了过剩,不少生产设备出现了闲置,工厂开工率不高。然而,我认为中国遭遇的过剩是结构性的过剩,即某些产品的短缺与另一些产品过剩并存;不是绝对的过剩,即大多数产品过剩。在90年代后期,人们生活迫切需要的住房、通信设备、交通工具等等商品,还处在严重不足的状态。
现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过去,结构性过剩正在向绝对过剩过渡,越来越多的产品过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比如,轿车生产能力闲置可能达到30%,制药企业生产能力闲置严重,许多企业开工不足。18种工业产品设备闲置。小型电子计算机能力利用率3.5%,发电能力设备利用率10%,微型电子计算机能力利用率13.4%,照相机胶卷能力利用率36.1%,化学原料药能力利用率为37.4%,房间空调器能力利用率33.5%,复印机能力利用率34%,农药能力利用率36.1%,日用精铝制品能力利用率31.3%,微波炉能力利用率38.5%,录像机、洗衣机、内燃机、汽车、彩电、金属切削机床、油漆能力利用率在40.3-48.6%之间。在生产资料和必要消费资料基本满足,甚至过剩,出口又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中国的生产还要不要发展?如果要发展,路在何方?我认为,重要的出路就是组织生产奢侈品。
三、转变奢侈品旧观念,调整低收入政策
把奢侈品作为生产的方向,首先需要转变观念。需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奢侈品是为了满足资本家奢侈挥霍生活的物品,工人阶级过着清贫的生活,与奢侈品毫无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奢侈品的主要消费者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这就必然会消灭奢侈品生产。我认为,这个传统观念是错误的。不能把奢侈品看作是资产阶级专用的商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奢侈品不是资产阶级,而是先富裕起来群体使用的消费品。随着奢侈品生产的发展,奢侈品就会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必要生活资料。比如轿车,解放前轿车是资产阶级以及其他剥削阶级专用的奢侈品,老百姓用轿车做梦都不敢想。解放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轿车也只是政府、企业等单位公务使用的交通工具。私人使用的轿车极少,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把轿车看作是奢侈品,而不是必要生活资料。21世纪初期,中国改变了轿车生产政策,中国的轿车生产大发展,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城市家庭每百户拥有的家用汽车,1999年为0.34辆,2006年为4.32辆,7年增长12.7倍。这表明中国正在进入汽车时代。根据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就标志着轿车进入家庭,中国已经达到了人均GDP1000美元的阶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已经达到6000--7000元,相当于意大利、澳大利亚。广州人均GDP已经达到8000美元,上海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这标志着轿车进入城市居民家庭的条件已经满足。不但中国正在进人汽车时代,有人认为中国正在进入后汽车时代,即消费个性化,汽车定制时代。要求汽车企业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的时代。这表明,轿车作为一种奢侈品正在退去奢侈品的色彩,变成必要生活资料。
事实上,最近10年来,许多耐用消费品正在迅速进入中国的家庭。随着耐用消费品迅速进入千家万户,奢侈品逐渐变成必要生活资料,不再被看作奢侈品,而成为必要生活资料。
1.1社会与自然环境要素
首先来看社会与自然环境方面,它包括两个内容即社会要素和自然环境要素。其中社会要素又分为政治,文化,宗教等;自然环境涵盖资源和能源等大自然本身提供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人类出现的初期因为生存的需要打造石器。氏族的出现使得人们得以定居下来,居所的建造和陶器的出现体现出人类群居的社会现象。阶级的出现在历史上对于任何方面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最初的奴隶和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利用各种方式禁锢人们的思想。古埃及的法老时代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有很发达的宗教为其政权服务,金字塔就是这一时期的辉煌见证。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反映着古埃及的自然和社会特色。这时的古埃及人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原始拜物教,他们相信高山、大漠、长河都是神圣的。早期的皇帝利用了原始的拜物教,皇帝被宣扬为自然神。于是,就把高山、大漠、长河的形象的典型特征赋予皇权的纪念碑。在埃及的自然环境里,这些特征就是宏大、单纯。埃及的壁画雕刻也反映出当时埃及发达的手工艺,多为手工艺制作场面。著名的吐坦哈蒙随葬家具中,金壁辉煌的法老椅上,雕刻着主人生前的生活场面。以“哥特风”标新立异的中世纪风格一直是设计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14—15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萌芽之前,欧洲的封建时期被称为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主要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集中表现是基督教,它宣扬世俗生活是罪恶,人欲是万恶之源,并有意识地诋毁含有现实主义和科学理性的古典文化。教会统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并深刻地体现在设计上,他们宣扬禁欲和清教徒般的生活,因此,这时期的产品都是质朴与不加装饰的,不过这使得它们显得更加实用。而建筑上的哥特式风格有别于产品的设计,它独特风格的形成主要源于教会企图控制人们思想的要求。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广泛地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高耸的尖塔把人们的目光引向虚渺的天空,使人忘却现实而幻想于来世。
自新兴资产阶级出现以后,封建社会和宗教的思想被驳斥,文艺复兴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它提倡“人文主义”,主张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这种思想使得人们一改中世纪刻板地设计,关注于更为亲切的产品设计。
工业革命的完成带领人们进入了工业时代,机器地出现使设计界一度为之迷茫,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欧洲的设计当中,这与欧洲悠久的手工艺文化是分不开的。他们怀念传统手工艺带给他们的高质量享受,痛斥机器生产的粗制滥造。为了提升公众的审美趣味,重新建立一种审美标准,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者们展开了探索。然而,工业发展的趋势是不能逆转的,逆潮流的改革必定要失败。与欧洲的社会文化不同,美国对待机器的态度也不同,他们顺应机器大批量生产的时代,发展了影响世界设计的美国制造体系,最终第一个走进了工业设计的门槛。
在大批设计改革和美术改革的探索下,现代主义酝酿而生。它极力赞美机器的特点,并产生了一种机器美学,纯几何化的形式适应机器生产,从而形成了“国际风格”,尽管这种风格被视为忽略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冷漠,刻板,但它毕竟将设计与批量生产结合起来。随着社会与文化的解放,体现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追求新奇的波谱风格悄然兴起。不过,因为它无法适应工业化的生产不久便消失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是对社会与文化生活中潜在意识挖掘的启发。
随着工业的发展,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人与自然如何共生成了社会化的新问题。绿色设计应时而生。它提倡人,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将环保这一迫切的社会问题付诸实践。
众所周知,现在是信息时代,无论任何方面都可实现全球化,那么面对社会文化的相互冲击,如何立于本土,将是我们设计师要面对的另一棘手问题。
1.2技术要素
其次是技术要素,我们且来解读技术要素中的材料,能源和加工工艺。可以说技术要素是最直接制约设计实现的要素。在金属如青铜出现以前,我们的祖先使用天然的材料制作生活必需品,这些天然材料包括石头,陶土,兽骨,木材等等。其实我们现在也在使用这些材料,只是由于加工工艺的影响,当时的人们只用手工。我国明代的家具是手工艺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由于当时木材的丰富,木工工艺的高超,打造了完全靠榫接而成的家具。使得结构完美,意匠独特。随着工业化的出现,批量生产的需要使手工艺人逐渐从经济中消失,蒸汽机的发明为时代注入了动力,英国小五金商人保尔顿在发展蒸汽机,并使之适用于制造产业方面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这使工厂可以远离水,不在受地域的限制。人类从此有了另一种能源。金属材料,特别是钢铁的广泛应用是工业发展的基础。18世纪中叶,由于军备的需要和造船业的扩展,加上冶铁业不再依赖于木炭,生铁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冶铁业成了大规模的产业。1779年,在冶铁业的重要基地柯尔布鲁克代尔建造了第一座大型的铁结构桥梁。这座桥梁提供了一个使用新材料的范例,从而使整个设计的手法发生了变化。18世纪中叶,英国向机械化迈进了一步,并且将之运用于纺织业,各种关于纺织业的新技术开发随之产生。20世纪早期,电气化时代的来临可以说是人类的福音,各种电器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这些产品以一种新的形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例如,贝尔的电话机,爱迪生的电灯。材料及其加工工艺的发展是使产品设计发展起来的基础,从木材来讲,从原木发展到胶合板,层积木等,随之也产生各种木材新的加工方法,这些都广泛地影响了家具业的设计发展。例如,芬兰的家具设计师阿尔托,利用薄而坚硬但又能热弯成形的胶合板来生产轻巧、舒适、紧凑的现代家具。从金属来说,无缝钢管的产生让米斯椅得以诞生,包豪斯的设计师才会有那么多经典钢管椅的作品。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轧钢逐渐取代了铸铁和其他类型的钢材生产,铝、镁等轻金属也日益普及。福特公司使冲压技术处于领先,并产生了机壳的概念。塑料的产生对设计的影响不容忽视,最早的塑料叫赛路硌,1909年的酚醛塑料的发明,使部分金属有了代替品。总之,塑料的出现让产品设计有了更多样性,多色彩性的发挥。走进信息时代,集成的概念激起了设计界的波澜,产品可以不受本身解构的局限,有了更大的形式发展空间。同时,信息时代带动了有关信息产品诸如电脑,手机等的发展。例如美国的苹果公司的imac与日本的索尼公司的walkman等,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们都是信息时代设计的典范。
1.3审美要素
再次是审美要素。审美要素的决定是多方面的,包括对象的社会环境,教育程度,价值观念,个性等,在这里我们就从产品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看历史上的设计师们提炼出的审美要素。
人们真正将产品的实用性转为审美性是原始装饰艺术的出现,包括兽牙,贝壳等制成的装饰物。中世纪的哥特风格主要为高直式,体现了一种宗教精神。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寻求一种更亲切和理性的风格成为设计的方向,新古典的意义就在于此。巴洛克和洛可可的流行代表了上层社会炫耀与浮夸的风气。巴洛克式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其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山花或套叠山花,有意使一些建筑物局部不完整;在构图上节奏不规则地跳跃,常用双柱或以三根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在装饰上,巴洛克式喜欢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洛可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喜欢用的是千变万化地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可以说工艺美术甚至包括新艺术运动以前的产品都带有手工艺制造的特点。早期的新艺术运动喜用卷曲的线条,到了麦金托什,他运用高直式的线条的风格让他的设计别具一格。可以说他的设计以及维也纳分离派的设计因为简单的几何型更适于机器生产,使之成为由手工艺转为批量生产的设计风格转折点。
现代主义因为崇尚机器美学,以及受到诸如构成主义,未来主义和表现主义等的影响,它的风格趋于几何化,这种适于批量生产的设计风格很符合现代主义的宗旨。现代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做为大众的设计,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只是他们忽视了过于刻板的几何化磨灭了消费者对于多样化的选择性。
现时代的时尚设计更注重人的情感化和个性化,消费者面对多样性的产品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说现在的产品设计形式已经几乎不受技术的约束了,各种风格争奇斗艳,对于它是否被市场所接受,关键在于它是否符合某个群体消费者的需要。
1.4人的要素
“以人为本”是工业设计的宗旨,但纵观设计史,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是在现代设计出现以后。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以人为本”的概念要建立在为公众服务的基础上,手工艺时期的设计是服务于少数上层社会群体的,因此我们不能归其为“以人为本”。当批量生产出现后,使得商品空前繁荣,低廉的价格让普通消费者也有了选择的可能,这样才能为进一步的设计公众服务打下基础。人机工程学的发展是设计“以人为本”的依据,它的发展已经涵盖了人的生理与心理部分。科学人机工程学是由经验人机工程学和现代人机工程学发展而来,今后,它的发展将更关注于人,机,环境的协调发展。
1.5中国的产品设计
回顾完设计史中各设计要素的影响与发展,我们将镜头拉进我国的产品设计。就我们周围的设计做一简要分析,体会设计要素的提炼带给我们产品设计的灵感。坦白说,中国的产品设计处于年轻阶段,加之早期经济体制的制约,让它的发展尤为缓慢。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外来品牌凭借种种优势占领我国市场,对我国民族产业的冲击显而易见。巨大的竞争让企业家们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产品设计的重要性。于是一些较大的企业身先士卒,打开了中国产品设计的大门。海尔是我们必须要提到的典范,它拥有独立的产品研发中心,将产品创新作为竞争的主题。海尔推出的产品无一不具有创新特色,或靠技术,或靠文化,或靠造型。在刚刚结束的第27届国际制冷空调及通风产品展览会(即德国IKK展)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尔''''07鲜风宝空调,凭借创造A级空气质量的高差异化卖点备受瞩目,现场许多欧洲客商在看到海尔''''07鲜风宝空调后都赞叹不已,发出同样的感慨:“这款空调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有发展潜力的空调,它的‘AIP电离净化’、‘双新风’、定温除湿三项独特健康技术非常吸引人,正满足了我们欧洲人对家居健康环境的需要,再加上获得IF国际工业设计大奖的时尚外观,欧洲的消费者一定会喜欢它!”海尔近期推出的新产品——风幕油烟机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将风幕这一成熟的技术引入吸油烟机,使人与油烟有效隔离,像一道防护墙有效屏蔽油烟,彻底避免了油烟对人体肌肤、呼吸系统的侵害。此外,还有环保双动力,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和为农村家庭开发的“家家乐”电脑。海尔以一种海纳百川的气魄吸纳着各种创新的设计要素,使得海尔的品牌不仅充斥中国消费者的脑海,同时也走向世界。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水平的不够无法让我们的设计深入每个企业,但至少我们可以把握其中一方面,其他为辅。千万不可一味走模仿之路,那样不仅放弃了我们周围丰富的设计要素,同时也将中国的产品设计带入产品复制的恶性状态。
参考文献
在我国的整个物流活动当中,农产品物流作为能够提高我国农业经济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保证我国人民日常生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相应的也在要求着改革传统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特别是我国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就需要将农产品物流放在循环经济的视野中进行改革。
二、农产品物流模式
在对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理论研究方面,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更加侧重于对农产品物流经济效益方面的研究。农产品物流在运行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各种价值帮助其成为了我国农业物流中的重要环节。从整体上而言,农产品物流是一个囊括了粮食、棉、油等多种生活消费品的物流工程,它将所有的农产品通过收购、批发、零售最终达到消费者的手中,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这种系统当中又包含了农产品运输、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加工等各个环节。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农产品物流策略
1.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想要实现农产品物流的较好发展,其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高低是保证其完善的重要指标。在整个的农产品物流系统中,基础设施能够保证其物流发展畅通,是支撑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础。因此,想要发展农产品物流,其相关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是重点。针对部分农村中的农产品由于交通因素的干扰,首先在交通方面打通农村与外界的良好交流,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其扶持力度,在人才、设备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2.全面提升现有物流技术。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保障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政府部门应该做好人力、资金双面的支持,完善整个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理论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建立一套完整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做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管理与技术支持,提升我国现有的物流技术,将物流的作用机制发挥至最大。3.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层面的物流策略。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层面的物流策略是将整个农产品放在社会环境中,它从运行的机制、运作的组织以及构建一个物流信息网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从运行机制方面,针对参与到其中的政府相关部门想要建立一个农产品物流运行机制,规范整个的运行市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结合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制定一个完善的农产品物流运行机制,保证其在运行当中能够规范,有效促进物流企业实行高效的物流技术,将回收与再利用相结合,在保证其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能够做好生态效益。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其中的运作组织在数量、质量都有着千差万别,但是,其运作组织都需要讲农产品物流中的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相结合,真正事先循环经济的作用。同时,利用当下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规范整个农产品物流市场,避免出现低效性和重复性,提高农产品物流的运行效率。在能够减少对能源的消耗的同时提高其经济效益。4.基于循环经济的供应链策略。供应链模式能够使得整个农产品物流的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将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各个企业之间的协同工作,达到总体提高供应链物流效率的效果,从而使得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获得经济效益。所谓的农产品供应链是从基本的供应商向农户销售物资开始,中间经理农户、供应商,再经过加工、包装等一系列环节制成各种中间产品或者最终产品,通过销售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由于供应链环节中各个企业的层次不同,其质量也高低不平,因此这种基于循环经济的供应链模式应该重点加强其管理工作,保证其中的不确定性不会影响到整个的农产品物流。5.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想要真正做到农产品物流高效运行,就应该设定一个标准体系规范其物流活动。首先从基本的开始,在物流活动中需要用到的各种装备、工具等,实行统一的标准化建设,保证农产品物流活动在整个经济活动中不受到时间、地域的干扰,实现无缝对接。另外,由于整个农产品物流中涉及到的环节众多,同样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进行规范。针对其中的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物流标准在研究的基础之上加紧建立规范体系,在有一个完善的农产品物流行业标准的指导下,规范其物流活动。
四、结语
国际品牌酒店由于具有先进、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加上其品牌带来的巨大效应,其管理的效果非常明显,很快成为璀粲的明珠。当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酒店进入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酒店试图将橄榄枝抛给国际酒店品牌时,国际品牌酒店在国内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却慢慢暴露出来:
巨额的管理成本使酒店不堪重负。国际品牌酒店在国内的扩张主要采用特许经营和管理合同两种模式。特许经营一般只使用品牌,只要支付品牌使用费,相对比较简单,但管理上往往无法达到品牌标准。而管理合同不仅提供品牌,还是管理模式的整套输出。在这种情况下,在管理合同签定后,一般要支付给管理方一笔数额巨大的“前期承约费”,开业后要支付管理费。而管理费一般按营业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收取的基本管理费和按“经营毛利(GrossOperatingProfit,GOP)”的一定比例收取的鼓励性管理费。同时酒店还要支付系统费、忠诚顾客计划费、培训费等其他费用。一般来说,支付给管理方的费用要占酒店总收入的5%左右,这还不包括支付给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而外籍、外聘人员的成本占整个酒店人力资源成本的30%以上。
对格式合同的不同理解使管理方和业主方的矛盾不断加剧。品牌酒店由于其扩张历史悠久,往往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管理合同。业主在签定管理合同时由于缺乏经验,往往没有完全理解某些条款的含义;直到酒店开始经营,每年支付大笔的管理费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如以上所说,管理合同规定酒店需要按营业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支付基本管理费和按“经营毛利(GOP)”的一定百分比支付鼓励性管理费。而这里GOP往往仅仅扣掉了酒店运营过程中的“经营成本”,而固定资产折旧、贷款利息、开办费摊销等被认为是“业主成本”,不作为GOP的扣除,而GOP减去“业主成本”后才是酒店的净利润,也是业主的利润。由于酒店是一个投资大、回收期长的行业,即使“GOP”产生盈利,减去折旧、摊销和利息后,往往产生的是亏损。这就发生了管理方收取了大量的管理费,而投资方产生了巨额亏损的情况。有的业主认为固定资产是酒店日常经营必不可少的条件,若经营者不承担固定资产费用,是非常可笑的,它应该是酒店的“经营成本”。对“经营成本”和“业主成本”的争论成为很多国际品牌酒店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他方面,如人员的培训费,市场促销费等方面管理方和业主方都会有不同的意见,这些争议严重影响了酒店的正常营运。&人才本土化存在困难。由于加入国际酒店品牌需要支付大量的管理费和人工费,很多国内酒店在决定合作之初,并不希望长久地与之合作。他们希望通过引入国际酒店品牌,利用其品牌效应,树立酒店的形象;利用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培养一批本地的酒店管理人才,希望酒店开业若干年后,能够脱离国际品牌,由自己培养的管理人才来顶替;即使不准备脱离国际品牌的,也希望通过人才本土化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而事实证明,这只是国内投资者的良好愿望。在酒店业,“外聘”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是指酒店聘用的外地的管理人才,即使是同样的前厅经理,若作为外聘员工,则要比本地员工的工资高40%左右,所以在酒店业,大家已经形成共识,如果要有前途,则必须做外聘,而外聘恰恰就成为了管理方的人才。所以国内酒店即使培养了本地员工,往往等这些员工取代了外方的管理人才,接任重要管理岗位后,又到外地去做外聘,成为了管理方的人才,而本地酒店不得不再次招聘外聘人员。这不但使酒店完全脱离管理方的愿望成为空谈,也使人才本土化化为泡影,更成为人力资源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很多国内酒店脱离管理方后,由于品牌和管理的问题,经营急剧下降,就是这个原因。
由于品牌的急剧扩张,管理人才明显不足。近两年,国际品牌以加速度的方式在中国发展,往往从一类城市扩展到二类城市。酒店的快速扩张,导致管理人才的严重供不应求。有的部门经理提升没多久,便成为了外聘去其他酒店开业,更有的从其他品牌酒店中挖人才,未经过培训直接就任重要岗位,这一方面使管理人员的人工成本一再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其他品牌的管理人员势必使用原品牌的管理方式,从而使管理方式失去了纯粹性和标准性,严重的更会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品牌酒店优势的弱化集团化管理在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市场遭遇红灯。集团化管理作为国际品牌酒店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也正是由于集团化管理,使个别酒店蒙受的损失也不可低估。比如酒店的电脑系统在筹建时往往采用集团统一规定的系统,但酒店开业后会发现,只有英文的电脑系统在国内并不适用;国外的财务系统在国内也不被接受。而当集团决定要统一更换升级了的电脑系统时,有的刚刚开业的酒店便又要遭受巨大的损失。酒店的管理人员不管在富庶的沿海地区还是在较贫困的内地,都享受着同样级别的薪酬。这些在不同国情、不同市场实施的统一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在很多方面造成了酒店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针对以上的问题,很多酒店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建立业主联系会,改革外聘制度,降低人工成本等。但由于近年来对国际品牌需求的急剧增长,只要在合作中,业主方仍处于劣势,上述问题就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但问题的存在需要所有酒店共同正视,也需要所有加盟酒店和行业共同来解决。
法规健全,制度灵活
美国于1930年颁布的《森林使用后强制性再造林法》要求,采伐权所有者在国家森林中采伐后必须支付使用后再造林所需费用;1960年颁布的《森林多种用途及永续生产条例》则规定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林地生产性经营和采伐活动申报许可制度,对国有土地采伐圣诞树、薪材等实施审批,对私有林的采伐量和行为人要实施审批;1976年颁布的《国有林经营法》对皆伐做出了限制,规定了采伐特许权的最高期限。
美国建立了森林采伐、经营审批制度,要求森林经营的私有林主必须根据濒危物种保护策略要求留出保留地带;对一般林分的私有森林经营和采伐,根据各个州的规定呈现出因地制宜的审批格局,但都采取激励式审批和法制化管理。用奖励和资助方式促进私有林经营和更新,国家有权对受助私有林主进行技术层面的验收和辅导性约束,依照可持续经营方案规范私有林经营;私有林管理,充分放权,各州立法规定了管理实践和标准,要求在采伐后须进行再造林,或保存一定数量母树以利自然更新,并规定了能皆伐的最大面积,以及木材和林产品的运输。
体系完善,分类管理
对于森林资源管理,德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注重林业公共利益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推动国有林、社团林和私有林的可持续经营。从联邦到地方林区,五级森林管理机构为垂直隶属关系,避免了森林管理中的地方政府干预。德国林业法律法规健全,1975年制定、1984年修改的《联邦森林法》只规定一个总体框架和一些重要的宏观管理原则,各州在其指导下制定适合本州林情和特点的有关营林计划、森林管理和林木采伐方面的具体法律规定,保证了法律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了实施效果。林业部门严格依照州森林法行使职权,私有林经营者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有充分的经营自。
林业部门按照联邦和州森林法规定,社团林在获得批准和同意后进行采伐和运输;私有林的采伐和运输不需要进行审批,具较大自,有经营目标和优先权自由,但通常他们都会征求私有林协会或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和技术援助,以便长期可持续经营。
分类审批,依法许可
芬兰根据国有和私有采取不同的森林经营和管理办法。国有林管理主要通过招投标,委托专业公司完成;私有林比例高、采伐自由度较高,实行采伐前申报备案制度。
为了维护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多目标利用,芬兰形成了以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森林法》为主体的较为健全的林业法律体系,对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都有明确规定。芬兰农林部负责监督《森林法》实施,可颁布有关计划编制和监管条例,对私有林的采伐作业实施调控和对人工更新时“非乡土树种”和“森林繁殖材料”的使用进行管理。
一方面,芬兰对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实施审批许可,一般被许可行为具短暂性和期限性,有时是一次性的。在资源利用许可中包括林地征用、占用许可,森林公园、苗圃等的设立和规划许可,野生动物捕猎许可,林木采伐许可,野生植物(含野生药材、天然种质资源)采摘许可,森林资源(包括木材、松香产品、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运输许可,森林资源销售许可、濒危物种进出口许可等。资源保护许可主要有动植物检疫许可、林区用火许可等。另一方面,芬兰对经营、开发森林资源的资格进行审批许可,当事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可在法规允许下较长时期地从事某种经营或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目前主要包括木材经营(加工)许可、收购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许可、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林木种子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开展森林游乐等活动的许可等。
依法管理,分类经营
新西兰农林部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私有天然林可持续管理计划、年度采伐计划以及天然林木材的出口申请,天然林锯材厂的注册和监管。新西兰林业研究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工林营造、木材采运、木材加工和林产品销售等,享有一切做出商业性决策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