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 科学化
为了发展工程项目管理适应国际国内建筑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把我国的建筑市场培育发展得更加完善,使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工程项目管理必须科学化。
一、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的方向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化
规范化的目的是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到统一方向,促进发展,规范化以后,可以形成合力,实施科学管理,强化管理绩效.从2000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的《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也是服务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等,都是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性的文件。我们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必须严格按法规、规程、规范和标准办事。
2、在思想上要有创断观念
创新观念就是敢于创造、敢于改革、敢于做外国人没有做到的事。我国对“施工项目管理”的研究和发展是超过外国人的,我国制定的《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是外国没有的,只有具备创新观念,才能把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发展为国际领先水平,而不是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跑。
3、坚持使用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最主要的方法应该是“目标管理方法即"MBO”方法。
它的精髓是“以目标指导行动:即工程项目管理以实现目标:为宗旨而开展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责任明确化的活动。目标管理方法要求进行“目标控制,即控制投资《成本)、进度、质量安全四大目标。控制投资(成本)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核算方法.各建设行为主体都应有自己的投资控制目标.建设项目总投资控制总目标由项目法人以已被批准的可节性研究报告
投资估算为最高限额进行控制。控制进度目标的最有效方法是“工程网络计划”方法。控制质量目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全面质盘管理((TQC)方法“它的本质是“三全”一多帐,即“全员、全企业和全过程的管理”、“管理方法多样化:ISO质量体系标准是全面质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不是控制方法,控制安全目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落实安全生产贵任制,明确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安全生产管理费用专款专用,监理在建设工程中安全的监督管理.投资(成本),质量进度和安全四大目标的关系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每个工程项目的四大目标之间都有最佳结合点,不可能四者都优,更不能偏废某个目标而片面强调另一个目标,应做到综合优化,以满意为原则.
4、工程项目管理手段必须实现计算机化或信息化
这是因为,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具有强关联性,管理业务又十分复杂,有大量的数据计算,有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需要便用和存储大量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是难以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工程项目管理使用TQc方法、网络计划方法和核算方法,要运用计算机就要进行两项建设:一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以软件建设为重),二是人的文化索质建设。两者缺一不可,必须集中力量,大力开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软件作到资源共享、操作简便速度快,可优化、效果好.现在两项建设的差距都很大,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的要求。真正用好网络计划,必须实现网络计划应用的全过程计算机化,且有待于企业整休管理素质的知识化,工程项目管理是高科技应用的广泛领城。
5、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要抓两个重点
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项目经理责任制的核心是摆正项目经理与企业的关系,项目经理是企业法定代表人派到项目中的代表人,两者是上下级关系,不能是合同关系,也不宜搞承包:项目经理应是一次性的,不搞永久性的。项目经理部是企业派出的管理班子,把项目经理部作为成本管理的中心而不要搞成营利中心。
6、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
必须与建筑市场运行的正常化相结合建筑市场运行的正常化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外部环境,其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做到法制完善、管理得力,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行为不正常,我们期望项目管理科学化为运转正常的建筑市场环境作保证,大力培育、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建筑市场,把工
程项目管理和建筑市场结合起来,把工程建设推向知识经济新时代。应当做好以下工作:审查施工单位施工进度计划,确认可行性并满足项目控制性进度计划要求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征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人员一起参加;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为了使工程按合同要求进行,建设单位一定要严格执行合同。按合同要求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以确保工程进度,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上效可以在不增加成本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开好进度协调会议,及时协调各方关系,使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二、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管理企业内部要制定劳动定额.根据工程量套用公司内部劳动定额,计算出人工总量。控制好人工总量,就能控制人工费用,从而达到控制工程成本。为把人工费用严格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定额外负担成本计划,使用计划并严格执行,劳资部门负责审批人工费结算单。
1、材料费控制管理
应控制材料用量,加强材料管理。严格用料制度,对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辅材实行包工。为把材料费的使用严格控制在计划范围内,材料员负责编制工程用料和施工用料计划并严格执行,成本人员负责库存材料的收,发、存的细则核算。
2、机械使用费控制管理
机械设备员负责编制机械使用计划并严格执行,对一些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实行租赁制,可以提高机械设备和局转材料的利用率,既加快施工工期,又减少费用。
3、其它直接费控制管理
施工员负责结合降低成本计划编制其它直接费用使用计划并监督执行。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找各种降低成本,提高上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严把质量关,减少返工浪费,减少因场地狭小等特殊情况而发生的材料二次搬运费。
4、间接费用控制管理
控制间接费.主要是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成本人员根据项目计划成本分析资料和降低成本计划编制间接费便用计划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各项支出均按财务规定支出,严格坚持目“付款凭证”制度。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因素;策略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nd the competiti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schedule management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 particularity and complexity of construction determines the construction schedule management is an extremely complicated engineering.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gress, we must carefully analyze all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must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ensure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schedule control.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gress management of several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this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strategie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gres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schedule management; Factors;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01 文献标识码:A
一、影响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的几大因素
(一)设计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设计变更,造成建设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困扰。在工程建设中设计变更是一个关键影响因素,一旦出现设计变更,在建工程将面临停建,工程工期将无法保证,会耗时耗力,影响施工进度。设计变更的出现多是由于设计单位在设计中对问题的考虑不足,施工图纸的设计存在缺陷,没有认真做好工程的设计工作。主要表现在设计单位资质较浅、设计能力欠缺,不能保证设计质量。同时,设计单位在施工图纸设计好后没有进行认真地图纸会审工作,没有做到“有问必究”,对施工图纸的审核不严格导致施工图纸潜在问题被忽略,在实际施工中出现问题也就再所难免。
(二)设备供应和设备管理出现问题影响了施工进度控制。首先,建设工程所用到的设备有的需要现场订货,但是有的设备生产厂家或受生产能力的制约无力生产该设备,或者生产时间过长,不能满足建设工程设备的使用需求,不能按时给建设工程提供设备。或者由于设备过大超重等问题,在路上的运输时间较长,这些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给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直接的影响。其次,工程所用设备的管理问题工程建设项目中因为施工环节多、工序复杂,往往会忽略对设备的管理,导致设备出现质量问题。比如运输或者二次搬运不当、设备保养缺失造成的设备损坏问题,现场设备监管不到位造成的设备丢失问题等。这同样会给施工进度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施工单位“不给力”造成施工进度问题。首先,建设工程中部分施工单位管理水平较低,施工经验欠缺,不论是施工组织计划还是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都不合理,很难保证施工进度的优化。同时,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不严格地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导致施工工序的混乱等,都会影响施工计划,耽误工程进度。其次,人的因素也是影响施工进度管理的突出因素。在建设工程施工中,一些施工人员施工水平有限,在施工中不按要求和技术规范施工,引发工程质量不合格问题,常会造成工程返工现象的出现,影响了施工进度计划的落实。
二、科学控制工程施工进度的具体途径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和控制目标,打好施工进度控制的基础。施工进度控制并不是无章可循的,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控制计划和目标的制定要坚持以下几个立足点:首先,施工进度控制计划必须以合同为本,要按照合同上施工工期的要求制定匹配的进度控制计划。合同是约束,脱离合同制定的施工进度计划是不合理的,也是不被认同的。其次,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工程的质量。要避免把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抛之脑后制定超前施工计划的行为,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控制计划。再次,施工进度控制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施工所需的资金、施工所需人员、施工设备材料、施工场地要求等等,要把这些因素纳入进度控制计划的考量中。
(二)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因此,必须要对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反复地研究,要对施工方案中涉及到的数据、资料等进行反复计算和验证,要保证方案的最优化。首先,对于工程中所要使用的一些大型机械的选择,包括租借和购买等,要以施工进度要求为准,要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要充分考虑机械设备使用所需的场地条件等,减少设备的试运时间,让设备更好地满足施工需求。其次,施工方案要以加快施工进度为目标,要采取科学合理地措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施工效率,缩减施工周期。施工方案还要充分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适时地调整,实现施工方案的优化执行。
(三)实行施工进度目标细化管理。由于工程周期长,我们可以把工程总的进度控制目标分成一个个细化的小目标,这样便于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反馈进度信息。比如,施工单位可以根据施工情况将进度总目标分解成月进度管理目标,并把进度控制责任细化到施工各个部门。这样可以便于每个月对施工进度控制管理情况进行汇总,可以明确施工进度管理中各个部门的责任,同时,还能调动各部门参与进度计划控制的积极性。可以保证总的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结语:综上所述,当前,工程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要想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必须极大对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这样既有助于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同时有助于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75-02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实践性强、工程应用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并配合相应的实践环节,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污水处理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一般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具有运用水污染控制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污水处理问题的能力。水污染控制工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要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该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教材,依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讲授法,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掌握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可以用来传授新知识,也可用来巩固旧知识。讲授法具有通俗性和直接性,可以简洁高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能在短时间里给学生传授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的掌握教材。在运用讲授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将一种理论、观点以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中间会加入教师理论成果的积累,可以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都是精华的东西。在具体讲授过程中,可以先引入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讲授法虽然是最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但它却是单位时间里系统传授新理论、新观点的最快、最可行、最经济、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二、演示法
随着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发展,演示手段和种类日益繁多。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教学课件,并与常规教学黑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还可以通过图片、照片、图画、图表说明一些设备、构筑物的内部结构等,通过动画、FLASH等对于一些抽象的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运行过程进行演示。如在格栅的讲解过程中,发现学生难以理解这种抽象的设备,可以结合图片讲解它的分类,还可以通过一个移动伸缩臂式格栅除污机的动画来演示这种机械格栅的操作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设置相关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本课程分为十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都设计了若干个与典型工作任务结合的学习任务,在教师和校外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的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将任务、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带着任务问题深入到课程中去,通过学习、实施、实践体验等环节,完成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比较教学法
老师通过将一些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类比、比对等积极的比较思维,重在分析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异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其积极性,很好地完成教学过程。如讲授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运行方式,各种方式都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的原理,而随着人们对活性污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使活性污泥工艺得到了发展,主讲教师在讲述过程中,精讲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流程之后,从供氧和需氧是否矛盾、曝气位置、污泥负荷的高低等方面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各种运行方式的异同和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历程。
五、互动式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案例引导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也是“填鸭式”的教学,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以案例作为课堂讨论的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教师认真准备有代表性的案例。为了提高课程授课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课前提供给学生教学案例,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结论,让学生自己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课堂分组讨论,再作讨论总结发言,完成教学过程。
六、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职业技能操作训练。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实用性强的特点,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前提,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成为主线,在教学内容上从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出发,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以仿真系统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污水处理厂运行操作是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之一,学生去企业实习阶段不能对实际设备进行操作,为培养学习的操作技能,充分发挥仿真实训的优势,积极运用仿真教学。在仿真机上进行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边练,对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设备及其辅助设备进行运行操作、故障模拟与处理,获得污水处理厂运行操作的知识与技能。仿真实训室软件与现场运行操作软件相似,具有真实的现场氛围,仿真机上的实际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仿真教学提供了多次重复训练的机会,并能进行过程评价。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仿真模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促进教学相长。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毕业、就业及以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小宁,冯晋阳,刘增超.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教学研究,2012,(5).
[2]闫立龙,任源,张颖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
[3]邹海明,詹秋文,于群英,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
[4]张媛媛.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11,39(15).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 自动控制 实践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157-02
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热能与动力工程”调整为“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如何更高效地利用能源。“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在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以及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并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中无论是传统专业方向(如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还是新兴专业方向(如新能源开发和研究方向),都对自动控制技术和实践能力要求颇高。因此,如何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特点改革自动控制类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自动控制技术基本理论和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能达到一举两得、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
在办学过程中,多家就业单位提出需要具有测控基础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社会需求提示我们,依托国家级特色专业和能源动力工程的行业背景,针对能源动力工程领域的不同测控对象,应该改革自动控制实践课程的内容,使自动控制实践课程成为一门有针对性的务实课程,其中的改革方法和改革经验也会为其他的交叉学科的实践教学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自动控制实践课程要与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紧密融合
大多数高校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均开设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根据专业方向要求不同在学时内容上也稍有差别。如该课程分别可设置为64学时和48学时,其课程内容主要以经典控制理论为主,重点讲述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等内容。自动控制原理实践课程是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旨在使学生对经典控制理论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结合自己的专业课程背景将这门实用学科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
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实践课程的其中一部分重要内容应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验证、分析和再理解。根据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实践课程的基础内容可以根据需要由以下一些内容组成:
1.在实验室用电路元件搭建常用的典型控制环节――让学生直观认识理论课中讲述的各种形式传递函数所对应的实物模型;
2.观察典型系统的动态特性并测试稳定性,同时分析系统特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让学生利用示波器这种最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在时域中分析系统响应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几个重要的响应参数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与理论计算公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3.观察系统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与理论课程中的根轨迹内容相对应并加深理解;
4.对典型系统的频率特性进行仿真――理论课程中,频域分析方法是学生掌握起来感觉最为吃力的部分,通过实验方法测量系统的幅频和相频曲线,能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更直接的了解;
5.对线性系统进行校正――系统校正是理论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实验中验证不同校正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使学生对校正方法的掌握更加牢固;
6.引入被控对象构建简单的控制系统,让学生了解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工作机理和调节方法等。
通过基础理论的实践教学,实现真正的理论课程指导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反馈理论课程的效果,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形成一种双向反馈的、理论与实践紧密互动的认知模式。
二、针对专业特色――结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特色,实践课程中应设计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内容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能够从事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自动控制原理有别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其他基础课程,如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等,是一门跨专业的基础课程,但它是学生日后工作和继续研究的必要科目之一。
如何根据专业方向特色在实践课程中适当加入与专业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是使学生认识并学好这门跨专业基础课程的关键,同时,这一实践环节也能使学生将自动控制原理应用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中,对不同专业课程的融合掌握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根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不同方向,结合各专业方向有的被控对象,在实践环节中增加对这些特殊被控对象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如对流体传动与控制方向的学生,增加利用液压阀作为执行元件的控制系统实验,推导液压阀的数学模型,观察它的响应特性等;对流体机械及工程方向的学生,增加水轮机转速调节的实验,观察控制器参数改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对风能与动力工程方向的学生,增加风力机变桨控制实验,使学生掌握通过测量风向变化控制风力机叶片方向改变的基本方法等。通过上述实验,一方面让学生复习了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将控制理论直接运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当中,对基础知识有了针对性的认识。
实践课程的一个小变革,实际体现的是一种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实践教学可以作为理论教学的点睛之笔,这种知识体系结构犹如一座金字塔,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金三角体系”,整个构造的知识体系如图1所示。虽然实践课程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有限,但合理有效地设置实践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可以使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更加牢固。
图1 “金三角体系”知识结构
三、实践课程深度拓展――整合专业内课程资源,结合校内外丰富的实践资源,鼓励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创新
随着学校的日益发展,学校实验资源日益丰富,学生使用实验资源的自由度逐步提高。现在很多高等学校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鼓励学生在自我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开放性实验。对于自动控制原理的实践课程教学,也可以逐步对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我学习。
同时,国家对高校科研项目的支持逐年加大,很多国家项目(如“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都在国家基金的资助下建设了很多的实验基地,如果能在项目完成后将这些实验基地和实验设备用于学校的教学环节,实际上是提高了这些实验基地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使国家的扶持投资资金得到了更大的回报。以我校的具体情况为例,2006年我校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大型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基础研究,并建立了风力机外场实验基地。在自动控制的实践教学中,针对“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我们利用该项目的实验风力机进行拓展性实验,学生可在外场环境中对风力机的偏航和变桨控制等有很直观的认识,而且我们的控制程序是开放的,可以鼓励学生自我创新,通过编程实现更好的控制策略。拓展性实验不仅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自己的专业方向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另外,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参与实践,实现创新的重要平台。不只是对于自动控制原理这一门实践课程,专业的大多数实践课程内容都可以在实习过程中体现出来。加强特色实习基地建设,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学校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认识,同时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自我创新具有推进作用。
综上所述,如果能将自动控制原理实践课程很好地结合自动控制原理理论课程,并有专业方向针对性地开展学科交叉实验,同时在校内开放实验和校外的实习过程中有所体现,就能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网状构造,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通过对这一门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讨,其得到的具体教学效果和教学经验也可应用于其他跨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中,从而使实践课程在整个本科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并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田思庆,吴桂云.“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电子电气教学学报,2008(2).
[2] 袁安富,张伟.《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6).
关键词:过控专业;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61-0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下简称“过控专业”)的前身是“化工机械专业”,这是在化工部化工机械教学指导委员会做了大量的工作的前提下,教育部于1998年3月正式批准更名的。在此后的十几年内,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规模迅速扩大,人数需求逐年增长。本校过控专业前景较好,于2008年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由2个班增至4个班。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尤为注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毕竟,只有不断地创新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过控专业在以后的人才培养中更应注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拥有科研能力和持续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就是巨大的宝藏。而过控专业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是创新能力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由于过控专业有其特殊的学科特点,人们往往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而忽视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对过控专业大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有意义的,可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过控专业大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积极主动融入科研能力、创新力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突出创新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科研实践培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新一代的大学生不仅有专业工程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素养,还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创造力及与他人协作能力。
一、过控专业大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现状
就过控专业而言,目前大学生的自主科研和创新能力较差。本专业强调的是培养强基础、宽专业、高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使之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专业设计与创新能力;但是真正要达到这样的专业培养目标还需要全方位的分析和多方面的努力。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创新观念、创新欲望和创新毅力。虽然有部分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目标不明确。第二,多数的大学生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不够专注,逐步丧失了创新的兴趣。此外还有部分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缺乏实际的行动。
二、过控专业大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不足原因分析
1.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过控专业的特殊性,它有着广泛的学科交叉、融合。但设置的课程过于冗余,不能够鲜明地体现出过控专业的特色,毕业生没有突出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2.实验设备不完备。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脱离实践的理论永远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由于资金等原因的限制,实验设备不完备,学生通常不能完整的进行实验研究,因此不能很好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3.缺少科研创新氛围。现在的高校利益化过于严重,学术氛围比较浮躁,学生很难静下心来做研究。而且由于缺少专门的场地和指导老师,一般的学生自主组织的科研活动难以进行下去。
4.评价机制缺乏针对性。评价机制不能过针对性地反应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就导致教学难以因材施教,难以改进教学工作;不能及时的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创新水平状况,分析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难以进行自我调节和改进。
三、过控专业大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1.建设合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过控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机械制图、工程热力学、过程工程原理、流体力学、固体力学、机械设计及计算机控制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应以当前和未来该专业人才培养前途为突破口,以提高过控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根本导向,合理建设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2.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专业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校内平台,应积极发挥其对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作用。逐步加强和完善过控专业课程实验室建设,同时调整、改革专业课程实验内容,开发和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比重,以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实用技能型的转化,这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增强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3.科研创新氛围。创新基地的建设,可以使学生将创新思维转换为创新成果。举办创新思维训练班,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骨干。创新网站建设,建立以创新教育为目的的大学生创新网。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为学生的科技创新由理论变为实践提供物质保障。创新组织科研活动,调动学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4.评价机制创新。建立大学生科研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定期抽样测评和网络自测自评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素质测评机制;引导和鼓励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四、过控专业大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展望
大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顺应了时展的潮流,是社会发展、创新人才短缺之需,是社会对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呼唤;是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需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也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明智选择,还是高校广大教师实现教学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实施和推进大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将会遇到多方面的压力,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因此,要在正确的政策导向下,以人为本,改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习为本,才能树立新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质量观。
1.教学方面的创新:首先结合本校实际,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引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其次将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引入课堂教学;第三,将企业员工培训的方法引进到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卓越计划目标要求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2.通过协同创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是高校创新力提升的根本任务;目的是为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改变人才培养的状况,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是人才培养体制和科技开发体制的一种突破。通过协同创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符合教育规律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学习借鉴国内其他高校和兄弟学院的实践经验,更应根据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客观实际,灵活自主地制定人才培养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进行教学改革,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确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标准,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培养标准并进行模块化处理,完善过控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4.改革压抑教师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管理制度和教学制度。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创新教育的实施者,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及创新性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师资力量建设,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教学自,教学过程中的民主、平等、自由,动态的对话师生关系,这些因素的和谐统一方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提高大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这项系统工程,目前已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活动虽然已经出现可喜局面,正在走向良性发展,但是发展极不平衡,各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另外,此项工程与实践相结合,接受实践的考验也需要一个过程。对此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而应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广大师生的齐心协力下,确保大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在不久的未来能得到一个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丽蓉.美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其对深圳教育的启示[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2,(8):30-33.
[2]陈晓华,崔琳.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教育探索,2010,(3):94-96.
[3]唐景莉,万玉凤.中外大学校长纵论高教“变革的力量”[N].中国教育报,2010-05-06.
[4]周济.育人为本协同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1-3.
[5]李杨帆,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4):24-25.
[6]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2010.7.
关键词:预测控制;Matlab;GUI;仿真;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49-03
一、引言
预测控制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产生的一类新型计算机控制算法,是继PID控制之后在过程控制应用中最广泛、有效的控制算法。它直接产生于工业过程控制的实际应用,并在与工业应用的紧密结合中不断完善和成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控制效果。在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等行业的过程控制系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已成为处理复杂约束多变量控制问题的公认标准[1]。《预测控制》是双控专业硕士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以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以控制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主要向学生介绍预测控制的基本算法理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预测控制属于先进过程控制领域,先进过程控制(APC)是对那些不同于常规单回路控制,并具有比常规PID控制更好的控制效果的控制策略的统称,主要应用于包含大量复杂多变量的控制问题[2]。因此《预测控制》课程具有理论性强、与实际联系紧密,以及涉及面广的特点,对学生理论基础和设计能力要求较高,这造成该课程较为抽象难学,采用常规的课堂PPT授课方法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适应专业技术课程的发展要求。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控制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教学效果[3-5]。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各种仿真软件的日益广泛应用给专业课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中Matlab语言自上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以其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的图形功能以及简单易学的编程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和科研当中。本文结合《预测控制》课程中被控对象的特点,以系统的控制器设计为例,将Matlab/MPC工具箱GUI的分析与综合的功能应用于《预测控制》教学中,通过简单快速的仿真实验,使学生对控制器设计的过程和控制效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预测控制和MPC工具箱简介[6]
目前《预测控制》课程所涉及的控制算法主要有基于非参数模型的模型算法控制(MAC)、动态矩阵控制(DMC),以及基于参数模型的广义预测控制(GPC)和广义极点配置控制(GPP)等。其中模型算法控制采用脉冲响应模型,动态矩阵控制采用阶跃响应模型,这两种模型都具有易于获得的优点。广义预测控制和广义极点配置控制是将预测控制思想与自适应控制的结合,有助于提高控制系统闭环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Matlab的MPC工具箱提供了一系列用于模型预测控制设计和分析的函数。利用这些函数可以方便的设计控制器,通过仿真获得系统直观的控制效果,有助于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学习。这些函数包括:系统模型辨识函数,通过多变量线性回归方法计算脉冲响应模型和阶跃响应模型;模型建立和转换函数,建立MPC工具箱使用的MPC状态空间模型,并完成各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和仿真工具,分别面向阶跃响应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完成控制器设计和仿真;系统分析工具,计算系统频率响应、极点和奇异值等。除此之外,Matlab/MPC工具箱还有一个基于人机交互界面的预测控制器设计工具,设计者可以根据菜单提示一步一步的完成控制器设计,之后利用Simulink库中的预测控制模块进行调用,对复杂的预测控制系统进行仿真。
在Matlab命令窗口中,直接键入mpctool用于启动MPC设计工具,在图形界面的左侧会出现被控对象(Plan models)、MPC控制器(Controllers)和仿真器(Scenarios)三个栏目。随后打开被控对象的模型输入窗口,选择存于Matlab工作空间或磁盘中的被控对象模型文件,同时设置被控对象输入输出信号的属性,如输入信号类型为控制变量(Manipulated),可测干扰信号(Meas.disturb.)或不可测干扰信号(Unmeas.disturb.);输出信号类型为可为测干扰信号(Measurd)或不可测信号(Unmeasured)。将输入输出信号属性设置完毕后,再对控制器属性进行设置,如采样间隔时间(Control interval)、预测时域(Prediction horizon)、控制时域(Control horizon),以及约束和权重值设置(Manipulated variables/Output variables)。对被控对象和控制器模型描述完毕后,在仿真器中设置仿真参数,如仿真时间(Duration)、设定点(Setpoints)以及它们的信号类型(Type)、幅值(Size)和作用起始时间(Time)、周期(Period)等。所有参数完成设置后,通过Simulate对系统进行仿真,并将结果通过Export命令保存到Matlab工作空间或磁盘文件中。对于已设计完成的控制器,可以通过Simulink进行调用。
综上所述,可见Matlab的MPC工具箱具有强大的设计和分析功能,能够对预测控制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多种基本算法进行仿真验证,而其中基于模型预测控制设计工具的图形界面更是能够避免编写代码过程,使得控制器的设计更加方便直观,非常适于《预测控制》课程的教学。本文在接下来的部分中将通过位置伺服控制对象,基于GUI设计预测控制仿真实验,以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形象理解。
三、仿真实例
假设位置伺服系统由直流电机、变速箱、弹性轴承和负载组成,其数学模型描述如下:
■L=-■θL-■-■ωL (1)
■M=■■-■θL-■ (1)
ωL=■L
ωM=■M
其中kθ=1282.2;kT=10,JM=0.5;JL=50JM;ρ=20;βM=0.1;βL=25;R=20。电压V为输入变量,过载角位置θL和力矩T为输出变量。控制目标为:在电压的控制下,使过θL跟踪设定值。其中输出力矩满足约束|T|≤78.5Nm,输入满足约束|V|≤220V。首先在Matlab工作空间定义系统的数学模型,记作MotorModel,随后利用MPC工具箱GUI工具设计控制器。
1.导入模型:在命令窗口输入mpctool,点击Import Plant,选中被控对象模型MotorModel,点击Import导入模型,如图1(a)。
2.设置主要参数属性:θL可测;T不可测;输入变量为 V,输出为θL和T,同时将采样周期修改为0.1s。在约束面板,将输出力矩约束修改为|T|≤78.5Nm;在权重面板,输入 V的权重为0,变化率权重为0.1,其他均选为默认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增加惩罚项能够增加控制器的鲁棒性,但是会降低跟踪的精度,因此需要根据精度和性能折中选取惩罚项,如图1(b~e)。
3.仿真器设置:通过Setpoints设置跟踪参考信号,本例设置θL为阶跃信号,阶跃时间为1s,幅值为1;T为常数,幅值为0,如图1(f)。
4.点击Simulate开始仿真,结果如图2(a),仿真结果尚未达到控制要求,通过进入权重页修改权重值,以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如图2(b)。
5.当仿真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控制器设计完毕,点击Controllers,选择Export,将控制器导出保存至工作空间,控制器设计完毕。
可见,通过MPC工具箱的人机交互图形界面设计预测控制器,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控制器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结语
在《预测控制》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MPC工具箱的图形界面工具,通过对被控对象设计控制器等内容进行辅助分析,将抽象的控制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直观了解控制器设计的过程,并掌握控制器参数调整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弥补了单一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掌握预测控制理论和算法,为后续的应用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席裕庚.预测控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
[2]俞金寿.工业过程先进控制[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
[3]李国勇.智能控制及其Matlab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唐红.Matlab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6):61.
[5]罗健旭,顾幸生,刘漫丹,俞金寿,孙京浩.过程控制工程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2,(2):19-22.
[6]周建兴.MATLAB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论文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教学改革,高职教育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最早开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目前该专业是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专业,也是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重点建设专业。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是本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校该课程组教师对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进行了工学结合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该课程组教师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本校该课程工学结合改革所涉及的教学目标、课程改革方案等内容,以便在其他相关课程教学中得到借鉴和应用。
一、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一门技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关键技术在食品企业中具有广泛应用,有必要按照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改革。
1、职业能力目标包括:①能进行试验设计,优化某产品工艺条件及配方;②能起草某产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③能判断场景或案例是否符合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的基本要求;④能判断场景或案例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基本要求;⑤能针对某食品生产过程案例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编制HACCP计划初稿;⑥能针对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企业的内审案例,能判断合格项或不合格项。
2、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包括:①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和食品质量控制的主要研究内容,了解食品安全的的基本概念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动态;②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③掌握常用质量控制工具及食品安全控制方法在食品案例中的运用,对食品生产过程的活动能从管理角度做出正确判断。
3、本课程的职业素质目标包括:①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工作,自觉执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和素质以及食品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②培养学生具备食品安全的风险意识、质量控制的基本意识;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的改革方案
当前,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教学实施的特色,它强调在教学中体现职业岗位与职业行为,达到高职教育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本课程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主要进行了如下改革:
1、以“典型食品生产”为载体,依据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岗位要求”,确定“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为核心,打破传统理论教学体系,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确定十个能力训练项目,选择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一致,从教学内容上体现“学习”和“工作”的紧密结合。
表1课程教学单元与能力训练项目
教学单元名称
能力训练项目
食品安全事件分析
典型食品安全事件分析训练
食品工艺配方优化设计
果汁饮料工艺配方优化设计
QC七工具应用
食品加工过程QC七工具案例应用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起草果汁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
提出改造学校食品加工实训室方案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查找食品工厂常见卫生问题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起草果汁饮料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计划
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
依据ISO9001标准查找企业案例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
依据ISO22000标准查找企业案例存在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教学改革,高职教育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最早开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目前该专业是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专业,也是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重点建设专业。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是本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校该课程组教师对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进行了工学结合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该课程组教师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本校该课程工学结合改革所涉及的教学目标、课程改革方案等内容,以便在其他相关课程教学中得到借鉴和应用。
一、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一门技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关键技术在食品企业中具有广泛应用,有必要按照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改革。
1、职业能力目标包括:①能进行试验设计,优化某产品工艺条件及配方;②能起草某产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③能判断场景或案例是否符合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的基本要求;④能判断场景或案例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基本要求;⑤能针对某食品生产过程案例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编制HACCP计划初稿;⑥能针对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企业的内审案例,能判断合格项或不合格项。
2、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包括:①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和食品质量控制的主要研究内容,了解食品安全的的基本概念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动态;②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③掌握常用质量控制工具及食品安全控制方法在食品案例中的运用,对食品生产过程的活动能从管理角度做出正确判断。
3、本课程的职业素质目标包括:①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工作,自觉执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和素质以及食品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②培养学生具备食品安全的风险意识、质量控制的基本意识;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的改革方案
当前,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教学实施的特色,它强调在教学中体现职业岗位与职业行为,达到高职教育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本课程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主要进行了如下改革:
1、以“典型食品生产”为载体,依据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岗位要求”,确定“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为核心,打破传统理论教学体系,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确定十个能力训练项目,选择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一致,从教学内容上体现“学习”和“工作”的紧密结合。
表1课程教学单元与能力训练项目
教学单元名称
能力训练项目
食品安全事件分析
典型食品安全事件分析训练
食品工艺配方优化设计
果汁饮料工艺配方优化设计
QC七工具应用
食品加工过程QC七工具案例应用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起草果汁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
提出改造学校食品加工实训室方案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查找食品工厂常见卫生问题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起草果汁饮料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计划
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
依据ISO9001标准查找企业案例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
依据ISO22000标准查找企业案例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控制器;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1.引言
“缝纫机控制器检测与调试”是服装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课程以当地主导产业之一的缝纫机为载体,其目标是通过缝纫机控制器载体的学习,掌握通用电子产品控制器的功能实现分析、硬件总体方案设计与电子产品部件检测维修能力,熟悉缝纫机控制器的原理图、整体元器件分布,具有缝纫机控制器制作、故障维修等能力。
台州素有“中国缝制设备之都”的称号,拥有多家知名厂商,对熟悉缝纫机检测维修的学生的需求量很大。控制器是缝纫机中核心组成部分,对它的检测、故障维修极其重要。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车间的学习情境,整个过程安排在缝纫机控制器拆装装配实训室进行。以实现“教,中,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做”为载体和目标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
2.教学内容设计
服装机械专业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专业,是在台州缝制设备特殊产业结构形势下应运产生的。厂商对能熟练操作维修缝纫机控制器的学生需求量很大,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在教育专家指导、广泛调研、多次讨论的基础上,以专业发展趋势及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依据,结合了服装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缝纫机控制器检测与调试”课程进行了改革。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融入课程,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本课程总共有80个课时,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4个项目,如表1所示。
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检测、调试、故障维修的能力,并且能熟练操作万能表、示波器、稳压电源、工具箱等检测维修的设备。除此之外,由于学生自身水平有差异,在教学中应适当地布置扩展任务给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给他们一个发展自学能力的空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课程教学实践
整个教学过程安排在缝纫机控制器拆装装配实训室进行,实训室中,分拆装工作台,计算机,学习区等几块,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区域进行学习。项目化教学分小组进行,教师提前将任务单发至每位学生,每个班同学由教师安排分为5-6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分配任务,组织收集材料,具体安排如何检测各个模块,最后进行总结。
以我院服装机械及其自动化1131班为例,该班学生总共29人。在教学实施中,如何分小组进行也是关键,协调不好容易出现松散、有些学生偷懒不动手的现象,所以,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本课程在分组时,将全班分为5组,首先考虑学生的自愿意向,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忙参考每组选择一名责任心强、动手能力强、乐于助人的同学作为组长。教师在每次课开始前将任务单发至每位同学手中,然后每组同学由组长统筹。
以项目三中的脚踏板电路为例,该子项目为控制接口电路中模块中的一块。该项目要求学生先按电路图焊接好脚踏板,然后用万用表、示波器、稳压电源等进行检测调试。在该项目中,组长的任务是:⑴从教师处领取任务单及焊接材料,分配给每位同学;⑵组织同学在工作区域安全焊接,然后进行检查调试;⑶完工后,总结焊接及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组织全组同学开小组会议讨论解决,解决不了求助指导老师;⑷完成工作页的填写,写成报告交给教学。教师的任务是:⑴准备好项目任务单,焊接器材,元器件,电路图;⑵协助组长组织好课堂记录,并讲解相关知识点;⑶及时解答学生在课堂上碰到的疑难问题,并进行考核。
4.课堂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过程考核为主,平时成绩占70分,期末考核占30分。平时成绩为四个项目的平均分。期末考核每两个同学安排一个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个项目的考核方法如表2所示。
每位组长都有适当的加分,以激励其的工作热情。课堂上有特殊表现的学生也有加分。课程的总成绩=平时成绩×70%+期末×30%
5.小结
“缝纫机控制器的检测与调试”作为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企业要的人才是能马上投入使用的。所以,在课堂上实施项目化教学,模拟企业车间的模式,对锻炼学生的故障诊断能力是有良好效果的。通过两年的教学改革和实施,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从12届、13届的毕业学生看,像宝石、汇宝、杰克等知名企业对我们的学生都是供不应求。实践证明,引入项目化教学,极大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助能力。今后,要针对课堂上还尚存的问题,进一步研究项目化教学,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安洁.关于高职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3,05.
[2]姜涛.Pro/E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05.
[3]童孟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有机化工课程开发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08.
[4]张安洁.企业工程项目在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