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文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1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文

当终身教育成为当代教育的新特点时,当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向教育发起挑战时,新的课程向学校、向教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的要求,我们蓦然发现,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需要一桶水的时代已逝去了。学校的教学虽然在不断的改革,新的教学设施在不断的改进,但还是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博物馆的现代建筑和现代化的陈列形式,及丰富的藏品和前檐的科技信息展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对学校的教育起到了拓展和延续的作用,实践证明他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发挥重着重要作用。博物馆可以通过基本陈列、参与互动、专题展览、学术报告或其他形式,向青少年展示本土文化精精髓,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结合时代背景,弘扬民族精神,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和现代化的科技力量去感染青少年,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博物馆与学校的联系与沟通,既能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又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将博物馆作为学校的教学基地,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博物馆与学校教学联手互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继承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引导青少年参加博物馆的活动,增强他们的集体感、荣誉感,使之在集体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陶冶情操,历练胆识。

一、博物馆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连云港市博物馆是一所地方性、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集收藏、研究、展示、社会教育功能于一身。博物馆现有文明之光照连云历史基本陈列和彦涵美术基本陈列,同时还有两个不同内容不断更换的临时展览。每年博物馆都举办各类展览二十余台,特别是近年来对外交流展览成绩显著。纵观博物馆的展览和活动,完全具备和适合青少年学生在博物馆开展科学研究、科技交流、社会实践和接受文化历史教育。

教育与服务是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对青少年尤其重要,它应该成为青少年不可缺少的第二课堂。[2]曾昭和李济先生在《博物馆》一书中说:“向儿童讲解科学原理,一机械构造,或一地方之形势,父母师长谆谆千言,不能望其必晓,惟率之到博物馆,使其一见实物或模型,则可立时了然。如见历史陈列室,则可想见当时生活之情形。”可见博物馆直观性、生动性、真实性的教育特点对于成长中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的认知与学习是再合适不过了。我国博物馆发展了一百年,我们有了更丰富的展品,更先进的陈列手段,更科学的研究成果,更应该与学校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承担起社会赋予我们的社会教育责任。

博物馆要努力建设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知识教育的基地。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博物馆应该将学校作为重点传播对象,主动与所在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建立共建教育基地,制定共建计划,签订共建协议,确定联络员和辅导员,经常联合举办展览,增强工作的组织性、计划性。

博物馆要以馆校共建为契机,把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更直接地贴近青少年学生,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把历史知识和藏品信息传播给他们,要以展览、宣传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崇尚科学的精神。

连云港市博物馆目前已和市内很多学校达成共建协议,并都举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挂牌仪式。每当有这样的活动,博物馆员工和学校师生大家都热情高涨。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来到博物馆,都被博物馆的展览和浓浓的文化氛围所吸引。学生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连在艺术的海洋中,在这自然造化与人类创造的宝库中,学生们获得的不只是历史的回忆,更多的是文化带给我们的思考。文明古国心灵历史的沉淀,时代精神凝聚的火星闪烁,神与物游,流连万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学生们一赞三叹,流离忘返……

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曾说过: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的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

确实,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有效地将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与社会公众联合起来。收藏、研究、教育、展示是现代博物馆的基本功能。许多国家早已经将博物馆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成人理想的终身教育场所。我国博物馆先贤张骞先生创立我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院”,的目的就是来辅导他创立的通州师范的教学。它在当时有效地利用现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与历史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它是值得我们好好探索的一条教育渠道。建立开拓型课程、研究形课程需要开拓学校、课堂以外的途径,需要开拓知识视野,博物馆是当之无愧的最佳选择。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而博物馆的本质就是创造。博物馆是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诞生的,是人类进行新的发现的起始站。许多藏品就是人类创造的成果。

二、结合实际,建立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务院在给博物馆的《通知》中要求:要充分认识到文物、博物馆工作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对国家、对未成年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由此可见,博物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承担着重大责任。现在许多学校已把历史课、思想品德课放在了博物馆里来上,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1、立足本地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作为地方性博物馆,其馆藏文物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承载着方方面面的文化内涵,连云港市博物馆本着立足本地,发挥特色,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1]博物馆充分认识在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素质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肩负的重任,增强博物馆的厚史育人、以德育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建设“窗口”的作用,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焕发博物馆的生机和活力,紧扣时代脉搏,唱响主旋律,积极拓展基地宣传教育的新途径,把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提高的一个新的水平。几年来,市博物馆已成为大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及人文自然、美学教育的场所。我市的许多学校也曾多次来参观我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经过馆校双方协商达成共识,学校在博物馆挂牌,成立了多家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博物馆和学校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还应进一步完善教育方式。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立之初,学校联合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有益于学生的活动。但实践证明,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大部分趋于形式,没能够长期保持下去。加强博物馆与学校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与学校联手互动,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将陈列展览中与课堂教育有关的资料提供给学校,作为任课老师的教学参考资料,在帮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继承传统文化,培养高尚情操和增强审美能力,培养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把教室搬进展厅,馆校协手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相信一定会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作为博物馆和学校应吸引青少年参加博物馆的活动,增强他们的集体感、荣誉感。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惟我独尊”的习惯。在博物馆的宣传及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如夏令营、志愿者等,吸引青少年来参与博物馆讲解、清洁、藏品整理工作,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丰富自己的情感,陶冶情操。总之,我们坚信,博物馆只有将青少年的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只有转变观念,不断创新,才能把博物馆办出特色,才能使博物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落到实处。[3]

3、把博物馆教育做成教育第二课堂。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把博物馆教育做成第二课堂,终身教育的场所,这个“第二课堂”是一个专门的教育基地,是酷爱历史、自然、科学实验等学生的乐园。在这个“第二课堂”里,在寓教于乐的教学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讨精神,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连云港地区的汉文化比较丰厚,譬如可以模拟一个发掘现场,让学生亲自去“寻宝”,或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情境当中,扮演古代的陶匠;扮演古代的学者在竹子上、木板书写;由此来正真理解什么叫木牍、什么叫竹简。已出土的汉代文物不仅在全国引起轰动,也震惊世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考古成果资源,编排情景剧,让学生穿上汗代服装进行表演,仿佛置身于哪个已经久远的历史时期。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

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其教育特点首先表现在直观性。博物馆展示的文物,均是特定时间空间环境内,特定的人群生产、生活状况及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性的物证,是任何一种文字都难以准确描述或根本没有记述的实物资料。正是这些客观存在的文物,使今天的观众身临其境般地去了解文明的发展脉络,体会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和凝聚力,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博物馆教育的第二个特点是互动性。随着博物馆陈列的人性化、数字化、多元化和多媒体功能的运用,观众已经不再是隔着玻璃看展品,而是可以用手触摸,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各种角度去观赏,并可以获得更多的相关资料,这是书本教育难以达到的。

博物馆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广泛性。文物作为一个整体,具体地从不同侧面和领域揭示历史,展示先民的社会生产、生活状况,以及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文物传递的信息丰富多样,观众可以从掌握历史知识、欣赏先人艺术成就和伟大创造,甚至是寻奇探谜等不同角度,潜移默化地从历史的实物中发现文明与愚昧、辉煌与暗淡、先进与落后、发展与倒退,在比较与反思中达到由物质到精神的升华[4]。

三、馆校共建才能达到双赢

挂一块牌子,搞一次活动都很容易,但要将博物馆真正建成学生的第二课堂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来打造的。把课堂摆进博物馆也并不是博物馆价值的挖掘和创造,而是博物馆潜在价值的合理利用。从现有的条件来看,通过整合资源,博物馆的利用率可以进一步提高。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完全是公益性的,是在为下一代提供更多更大的学习空间,通过这些做法,可以丰富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同时博物馆也发挥了它更多潜在的社会功能。

由此可见,博物馆与学校在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宋伯胤著.博物馆人丛语.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郑广荣,李耀申.中国博物馆事业述略.中国博物馆,1998年.

第2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界定德育心理环境的涵义,分析了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学生德育心理环境建设及发展现状,论述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学生德育心理环境的构成与影响因素,揭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学生德育心理环境的作用,提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学生德育心理环境建设的几项措施。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了解祖国灿烂文明、激发人们爱国情感、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平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随着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只有努力增强积极因素的作用,才能促进基地场馆营造良好的德育心理环境,最终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效益,实现其德育功能和存在价值。

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学生德育心理环境建设及发展现状

德育心理环境就是指对学生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生活环境。它包括对人产生影响的一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事、物。[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可以通过组织设计,充分利用社会外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控制各种消极因素,建成某种局部的氛围,建设良好的、富有特色的教育气氛。而建设爱国主义德育心理环境的意义也在于此。

通过建国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应该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德育心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共建、志愿者队伍建设、青少年社会实践考核等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较好成效;另一方面,除了国家相关制度的制约外,教育基地在青少年学生德育心理环境建设方面自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很多纪念馆还未认识到志愿者的作用或者未付诸行动,有的甚至忽视了对外宣传工作,这使得学生对教育基地的了解甚少,导致在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学生之间无形设置了一个屏障,德育心理环境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目前,很多文博场馆先后免费开放,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贡献率,并且借此机会推动了博物馆的自身改革。这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学生德育心理环境建设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心理环境主要构成及其作用

德育心理环境的要素及其影响因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开展青少年教育的校外场所,其环境状况对教育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心理环境主要构成

德育心理环境的结构是极其复杂的,影响学生心理的各种环境要素包括学校校园环境、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家庭环境、社区环境、民族文化传统、区域性风俗习惯等。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心理环境的构成来看,以下三方面特别重要:

1.社会的政治、经济运行方式是影响教育基地德育心理环境的关键因素。社会制度的运行方式体现在政治、经济的运行方式中,而政治、经济的运行方式又必然决定教育基地的运行方式。可见,社会的政治、经济运行方式对教育基地心理环境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具有重大调节、支配作用。

2.民族文化传统、地域性的风俗习惯是教育基地德育的隐形心理环境。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模式。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学生很容易受到这种社会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各教育基地管理者对此必须给予认同和重视。

3.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是教育基地德育的显性心理环境。人际环境对人的心理状态有巨大的影响和决定作用。与参观的学生关系不融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样,同学之间关系不协调,也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参观学习情绪。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健全人的性格,而且也能充实和改善人们心理环境的结构。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很可能使人们意志消沉、生活腐化堕落、道德水准下降。

这些德育心理环境构成因素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成长有着很多影响,有的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心理环境的作用

对于青少年来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心理环境有以下几个主要作用:

1.良好的德育心理环境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受教育者对现实德育心理环境所作出的反映与其原来的思想和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如何调解、解决此矛盾则是受教育者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

2.良好的德育心理环境可以增强青少年学生学习的活力。环境的好坏,密切关系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不好的环境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情绪。人的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需要引起动机,动机产生行动,行动指向目标,而目标实现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青少年学生只有在适宜的德育心理环境中,内在需要才会产生并转化为实际的动力。

3.良好的德育心理环境还是影响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如果教育基地展陈等氛围文化品位格调高尚,青少年学生就会有比较多的时间投入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去,并通过这些活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学生在其中耳濡目染,他们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思想品德不知不觉地在提高。

三、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心理环境建设的措施

随着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面对德育心理环境构成的复杂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何准确把握影响青少年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呢?就目前青少年德育心理环境的要素及影响因子来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想要建设好一个较为完善的德育心理环境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基地的硬件与软件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氛围。一方面,围绕核心业务及时改善升级硬件设施以及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加强管理,提高教育基地自身软实力。只有把自身“硬件”与“软件”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才能确保基地的健康发展,良好的心理环境氛围的营造才有所保证。

2.联合相关教育机构,在教育基地开展部分德育课程的教学。教育机构相关行政措施的出台,有助于促进德育工作以丰富的形式开展起来,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参与度,为德育心理环境的建设营造活跃而健康的氛围,为德育工作的创新提供政策保障。目前,有的城市已将德育课和历史课的一部分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上,有的地方的教育部门正制定德育教育纲要,使学校与教育基地共同尝试新型的教学方式,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3.丰富教育的形式,为青少年德育心理环境建设不断注入活力。一方面,应丰富文博场所社会教育形式。积极拓展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方式方法,主动“走出去”,举办具有针对性强、题材广泛的临时展览。另一方面,展览的内容应增强互动性,打破过去“为教育而教育”的传统教育方法,让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参与其中,变单一说教为寓教于乐。

4.加强宣传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有效实现社会效益的新方法。文博场馆免费并不等于脱离市场,至少目前许多非高级别的文博场馆离不开市场。免费开放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对于规模较小、馆陈较落后、地理位置较偏的教育基地,人气不旺甚至冷清的问题较难解决,再好的环境对于青少年德育工作来说就是一种资源浪费,办馆的目的无法实现。因此,加大宣传、努力促成社会团体尤其是学生团体的参观,对于实现社会效益和办馆宗旨意义重大。否则,青少年德育心理环境的建设无从谈起。

5.建立完善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制度。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学校参观过教育基地后,垃圾遍地。在参观的过程中,大声喧哗、嬉闹的现象时有发生。教育基地与校方应该共同建立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制度,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德育心理环境,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态度定势。所谓定势是由于先前的影响而造成的比较固定而往往不易意识到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作出行为反应。[2]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从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及接受的质量。以考核的方式制约不良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德育心理环境,有助于消除消极的态度定势,建立积极的态度定势。

6.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志愿者是每个公民感受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有效渠道之一,也是营造良好德育心理环境的重要途径。作为志愿者队伍的主要组织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当积极配合各团市委志愿者协会建立志愿者组织并具体负责志愿者招募及管理工作。

21世纪,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多是生活条件优越的独生子女,他们头脑灵活、思想活跃,理想化的教育要求与社会现实强烈反差使得传统的忆苦思甜说教已没有实效。新形势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进行德育思想工作时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积极营造健康德育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青少年德育教育,才能实现教育基地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第3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免费开放 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 作用

1、前言

S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也逐渐突显,而博物馆是传承历史,宣传中国传统美德的主要场所,其对于我国国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培训具有很大的作用。而目前很多的博物馆已经免费开放,这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出博物馆在宣传教育爱国主义放面的作用。[1]

2、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所带来的影响

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不单单可以更好的发挥出我国有关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还可以充分的发扬我国的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对于我国民族精神的传播十分重要。而在进行博物馆的开放过程中,其内部不单单要陈放很多历史的展品,还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入一些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在较为古老且陈旧的陈列模式下,注入一些更加吸引参观者眼球,且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的思想。[2]博物馆的建设可以使得城市的居民有了更好的教育基地,进而使得城市的文化建设更加丰富化。而博物馆在实现了免费开放的政策以后,可以根据博物馆所在地点进行一定的调整,在充实博物馆的展览品的同时,使得博物馆充分发挥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在此过程中,不单单需要对博物馆的展品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补充,还需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宣传,在提高导游的讲解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依照展览的主题和内涵的不同,达到弘扬中国文化的目的。博物馆在免费开放之后,对于宣传本地文化以及展示城市的文化环境发挥出重大的作用,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效。

3、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在免费开放后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工作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徐州市收藏、陈列、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2004年被江苏省宣传部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徐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要场所之一。为了促进徐州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发挥该馆基地功能,做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首先,在该馆免费开放后,积极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基地作用,广泛开展教育活动;努力改进展览方式,开发参与性的陈列展览,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取知识。现代博物馆已趋向于以历史文化为基础,成为寓教于乐的公众教育场所,强调“以人为本”的博物馆展示原则。从而要求博物馆能够切身为公众服务,推出适应不同层次受众群体要求的展览及活动,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博物馆只有不断推出集学术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陈列展示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要注意宣传和推广自己的陈列内容,让观众进入博物馆后有所收获,才能在公众心目中真正树立起博物馆的形象。

其次,为充分展示徐州汉画像石艺术,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欣赏需求,吸引市民多次走进博物馆,在办好基本陈列的同时,该馆还积极筹办临时展览,定期举办道德讲堂和汉画讲堂。道德讲堂是以讲述和探讨汉代文化及汉画像石图像中思想道德体现的方式,营造“讲道德、做好人”的浓厚氛围,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目的为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构建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而汉画讲堂则主要是邀请馆内外汉文学者、汉画专家在汉画像石艺术馆进行学术讲座,活动以宣传汉代文化、解读画像石艺术为宗旨,拓展汉画像石学术研究领域新课题,普及历史文化,创造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职能作用。

再次,为了未成年人了解徐州,热爱徐州,家乡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汉文化,提高讲解的质量并撰写适合青少年的讲解词。实行免费讲解制度,并根据不同的节日主题进行讲解。自2007年至今,该馆还连续举办了七届“创意汉画”中小学生现场写生活,经过10年的积累,已经涌现出众多的优秀作品。该馆通过与徐州市中小学教研组多年来的通力合作,对研读汉画像石做了有益尝试,并充分挖掘教育基地所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和思想内涵,使教育基地成为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

4、如何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4.1对工作的流程进行强化,从而使得博物馆的服务流程更加完善

博物馆逐渐成为了爱国教育的主要基地之一,需要我们对其中的工作流程进行逐步的完善,从而使其成为一个更加标准化的教育管理基地,而不能因为其非盈利而懈怠对其的管理。[3]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其服务是主要的工作内容,也是衡量其单位作业成效的关键,所以,在博物馆的工作中,需要采用更加专业的人员,并保障工作人员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能够热心的帮助游客,并提供十分优质的服务。同时,博物馆内,要为老弱病残提供特殊的通道服务,并为应对突发事件准备医药品等。工作人员要保持热心的态度,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游客,并在游客参观的过程中,做好讲解。此外,还需要把博物馆的参观流程以及购票和讲解的流程均进行醒目的公告,方面游客了解作业流程。

4.2提高宣传的力度

博物馆在免费开放之后,将当作国家以及社会的重要基地,所以需要加强对博物馆的宣传工作,同时,博物馆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把博物馆和当地的风俗人情相互关联,从而加大宣传的力度,达到传播本土文化的目的。[4]博物馆可以组织人员在当地的学校以及公共场所进行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传工作,从而向全社会宣传博物馆的人文。在此过程中,博物馆需要做好和校方的宣传工作,并邀请各个年级的学生和教师参加,充分的发扬博物馆的自身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革新,在给游客感染力的同时,使得游客对博物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加强博物馆宣传手册的入视感,使得其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上发挥出重要作用。

4.3充分发挥教育的能力和作用

作为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博物馆需要加强自身的建设,从而使得自身的硬件设施更加完善,这样才能充分的展现博物馆在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能力。博物馆需要加强观光力度,使得博物馆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被游客所充分感染到。博物馆需要加强和其他的教育机构的相互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此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队伍建设,从而做好内部管理。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如何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进行分析,首先介绍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所带来的影响,其次介绍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在免费开放后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工作,然后对如何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进行分析,对工作的流程进行强化,从而使得博物馆的服务流程更加完善、提高宣传的力度、充分发挥教育的能力和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十分重要,而博物馆在免费开放之后,需要做好爱国主义的宣传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和价值,提升全国游客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团结。

参考文献

[1]周曼.浅谈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如何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J].黑龙江史志,2014(23).

[2]陈小红,梁少波,陈莎莎.博物馆免费开放后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J].散文百家旬刊,2016(8):163-163.

第4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文

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推动广大电大学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广大学员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启迪后人“勿忘国耻”、弘扬民族精神,托里电大于2020年期间组织全体学员参加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践教学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宣传工作全面、到位

我校师生共同开展了这次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我们以老师、学生为桥梁,向广大同学宣传这次活动,并通过QQ群、微信群等宣传手段,力争使宣传工作面面俱到,力图把这次活动的主题和中心深入到师生队伍中去。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根据托里疫情指挥部要求,我们要求学员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时候服从各基地疫情防控的要求,全程戴口罩,保持距离不扎堆,分时段有序参观。

二、活动意义深刻,流程清晰紧凑

(一)爱国主义进课堂,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教育资源

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自年初在学校进行广泛宣传以来,国开教师们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我们充分利用网上课堂来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政课的课堂上,老师们深刻而具有激情的宣讲,使学生们受益匪浅,并从中理解了何为爱国,怎样爱国,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我校班主任老师每天督促学员进行思政课学习,每天把每一个学员完成情况发到班级群里面,督促没有完成的学员及时参加思政课各门课程的学习。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第5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文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爱国教育 激发爱国情感 引导爱国行为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是否爱国作为衡量和评价一个人道德是否高尚的最根本的标准。爱国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一种最崇高的道德情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美德。

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要面向祖国、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能对学生做好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用爱国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就能以赤诚之心热爱祖国,为祖国做出贡献。因此,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如何在德育教学中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加强爱国教育、激发爱国情感、引导爱国行为这三个方面来

完成。

一、加强爱国教育

热爱祖国,就是要对祖国具有最真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以及维护祖国尊严和国家利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技校教学活动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外,还应该挖掘出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使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存于教学活动之中。近几年来,笔者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德育课教学之中,发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同时利用读书、视频、歌曲、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的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过去,热爱今天,去为祖国美好的未来奋斗。笔者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爱国小故事、爱国人物、爱国事迹演讲比赛以及红歌演唱比赛等,来激发学生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发奋学习,积极进取。

二、激发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是民族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尤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更需要有为国效劳、为国献身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技校学生爱国情感的主要表现就是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用人才。因此,在德育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活动与祖国的建设大业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同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挂起钩来,树立为祖国的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目标。在德育教材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爱国主义素材,其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渗透”。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是一种心与心的呼唤、心与心的感应,德育教师应饱含真情,创设情境,制造氛围,把这种情感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渗透到与学生的交流之中,“润物细无声”地感染学生的情绪。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中所具有的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的作用,还要善于运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无数光辉事例、英雄人物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真正激发出爱国情感。

三、引导爱国行为

热爱祖国,就应当自觉实践报国之行,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主要的特点为行动、实践和奉献。因此,爱国行为的引导就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首先,要系统组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全面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次,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力求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第三,要抓好重大的纪念日教育,如利用传统节日、英雄名人的诞辰纪念日进行爱国教育;第四,要形成制度,重视每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班队墙报的评比等,这是最贴近学生的爱国教育,必须予以重视,常抓不懈,并形成制度;第五,要抓住教育的一切机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参观爱国主义示范基地接受教育等。

第6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国内,对现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无疑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其实效性,发扬民族精神,让广大大学生加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

1.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原因

1.1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当今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的长期目标,而大学生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就需要具备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谐社会不仅要讲究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还需要人们在相处过程中友爱待人,讲诚信,建立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矛盾也相继出现,爱国主义能够缓解社会中的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因为爱国主义能够将群众团结起来,划清人民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矛盾,避免过度内耗[2]。同时,爱国主义也是情感支持和行为动力,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发展。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只有具备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更好地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1.2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任何教育都应该服务于社会主义[3]。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要保持一颗热爱祖国的心。只有让培养出的人才对国家具备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才能促进他们为了国家建设而努力。因此,要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就需要培养他们爱国的情感,让他们利用所学到的科学技术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所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要求。

2.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探讨

1.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实现,但是在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主要是近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而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就相对欠缺。事实上,我国传统文化中就包含了爱国主义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每个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及各种经典著作都给现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就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在理论课外,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开设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开展讲座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历史、国情等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职责,树立中华民族的价值观。通过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渠道,能够让大学生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从而增加认同感。

2.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生会受到熏陶,因此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怀。比如在学校的校园景观或者纪念馆中增加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各种宣传方式,如通过广播、校刊、横幅、展板等载体传播爱国主义精神,还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作品展等,让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融入到校园生活,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力。

3.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和公德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要求大学生具备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同时也要求大学生做个有素质的爱国公民。爱国主义是一种理智的、积极的爱国情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行动中[4]。我们看到一些譬如游行示威、景区刻字、在国外旅游时插队等等这些行为都是由于没有形成基本的法律和公德意识,这些行为不仅体现了公民的个人素质,同时对国家的形象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还需要加强法律和公德等这些常识教育,要让学生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提高广大大学生的素质,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整体形象。

4.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性

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说在口头上的,它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了解到中国的国情,磨练意识。高校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应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脱离空洞的爱国主义理论认识,深入了解社会和民情,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可以利用军事训练以及各种社会调研等形式进行教育,充分利用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历史,体会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增强民族荣誉感。

第7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文

关键词: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程

中图分类号:D069 文献标识码:A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如果说思想教育是历史教育的生命的话,那么爱国主义教育就是生命力量的来源。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历史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继续得到体现并被赋予新的历史内涵,即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下培育爱国主义情感。新课程改革后,弘扬民族精神被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而爱国主义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得到升华和加强。

(一)把握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

进入21世纪,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爱国主义也需要与时俱进。当代的爱国主义是建立在人文精神、科学态度、国际意识、可持续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体现时代精神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理解和体验历史上的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塑造健全的人格;崇尚科学精神,逐步树立求真、求实与创新的科学态度;理解民主法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意识,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牢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好新时代民族精神引领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并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气息,使学生能够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二)合理利用新课程改革为爱国主义教育创造新成果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中学历史课程也呈现了新的变化:历史课程是由历史教科书、教学辅助资源、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历史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而且是体验课程;历史课程不再是历史知识的唯一载体和来源,而是师生共同探索和共同构建的过程;历史教科书不再是“圣经”,而是师生学习的材料;传统的评价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新的评价体系正在构建和形成的过程中,等等。这些新的变化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些新的变化既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观念,同时也需要教师抓住时机,开拓进取,为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开辟新的道路。

(三)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源头――从中学生的需要到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首先是一种情感。所谓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而需要则是指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要求的反映。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只有所有的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能出现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所有的需要相继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得到启示:爱国主义情感起源于需要,即爱国主义教育遵循“需要-情感-思想-行为”的发展模式和轨迹。我们不能片面的割裂了人与人的整体情感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人的需要,人的情感。

因此,在中学历史新课程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应该引导、帮助中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的、对人生起消极作用的需要,哪些是可选择的、保留的、提升和发展的精华需要,并且把这些需要建立在可实现的基础上,使中学生在充满自信中体验需要的不断实现,形成丰富的情感。在情感的形成过程中,要运用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多样性、稳定性等特征,帮助中学生了解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爱国主义教育是由“爱父母,爱家乡,爱社会和爱国家”不断升华的过程

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为:(1)爱父母、爱亲人、爱家乡;(2)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3)爱中华民族(各个民族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应追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有新的界定。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心中都有一种源于自恋土恋乡和自爱自尊之情的感性的爱国主义种子。如果不以理性的方式加以引导和培育,朴素自发的爱国情感就很难上升到爱国主义思想,更别说爱国主义行动了。因此,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条件,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即使引导学生把生活之“爱”升华到爱祖国。此外,还要继续引导和提升爱国主义情感,使之养成理性、开放和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爱国主义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力量的结合

第8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文

【关键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92-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都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将这“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堂课上呢?现以一堂语文实践课为例,谈谈本人的体会。

1 确定本堂课教学目标的依据

1.1 本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以新课标为总依据

新课程标准要求就从三个方面来完成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总依据。

1.2 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以教材提供的活动内容为主要依据

活动课,活动、探究是关键。本堂活动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是本堂课的主要内容,也是本堂课教学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

1.3 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学生知识、经验、 能力为必要依据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能自主组织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写出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1.4 挖掘教学资源,充实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另外,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再次,可充分利用报刊、广告、网络、多媒体等辅助教学。

2 制定本堂课活动的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搜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感情和爱国志士忠心报国的一些事迹材料;

(2)组织一次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践活动。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从古到今的爱国主义材料的搜集,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活动的全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资料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3)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学的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

(3)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品尝学习成功的快乐。

3 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施

3.1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施

知识与技能是相辅相成的。扎实的知识是形成技能的基础,而能力的提高又会促进对新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获取。避免将活动课理解为“自由玩”课。精心设计了“活动流程”,即“明确目的――制定计划――成立小组――调查访问――资料汇总――整理感受――举办汇报会”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1)明确目的

根据课本提供的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组织一次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2)制订计划

由于本次活动主题,要求和目的,制订“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计划”。充分调动学生慎密的思维,教师能提出学习和活动中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出活动课题。

(3)成立小组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做好分工,准备好访问的必备工具,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4) 调查访问

要求学生规范地以小组为单位,发挥集体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类型,分别访问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文化名人教育基地,青少年成长教育基地等。培养学生获取学习成果的能力,让学生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

(5)资料汇总

对有关背景资料,历史时间和人物情况、地域风貌、实物图片、文字以及传说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从积累的大量资料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高于一切。

(6)整理感受、举办汇报会

整理参观访问记录,写出各自真实感受,再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一次“祖国在我心中”专题汇告会,汇报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取得收获。通过小组调查访问到举办汇报会,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学会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再回头阅读本单元几篇爱国主义体裁的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自学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目的。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1)创设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学习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初步认识上好活动课的科学性,体验语文知识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感受。

(2)能提出实践活动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得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加合作探究写出研究性活动报告。

(3)创设学生积极参与和动手、动口、动脑实践的学习情景。首先是让学生多动脑,展开想象。如何顺利地开展本次活动,让每个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次是对学生活动过程和获得的成果进行总结。找出少数同学失败的原因。三是多次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交流启发,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

(1) 创设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活动范畴。在活动中:一是鼓励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二是少数同学调查访问积积性不高,教师应及时鼓励表扬,坚定他们参加实践活动的信心。三是让学生体验活动成功的快乐。

第9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公共英语;英语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一、高职英语教师要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自身重要职责,把“育人”做为教学中心

1.高职英语教育现状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挑战在现实情况下,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会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应该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师的责任,与英语课程没有关联。体现在行动上就是,英语课堂上单纯是听说读写的相应训练及语法知识的精益求精;而在如何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上考虑得不多,用心不够,更谈不上把爱国主义教育的红线,有机地贯穿在教学活动中。这些老师的行为没有错误,只是思想认识不够深刻。这些教师的狭隘认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大挑战。[2]2.英语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从文化角度看,语言既是交流工具,又是文化载体。而说英语的国家大多在欧美,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对西方文化进行吸收和接纳。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对我们几千年来沉淀的文化与文明同样认知不深,因此这种文化和价值的碰撞是随时都在发生,看不到英语教学的思想性是有潜在危险的。同时,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先进知识,了解国际形势,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争取主动,而不是舍本逐末,忘记了英语学习的目的和初衷,把英语当作一门单纯的知识来看待。3.“以育人为中心”应成为高职英语教师的共识高职教育所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充满活力和各种不确定性的青少年,迫切需要教师要始终把“人的培育”而不是把“知识的传递”看做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一点,《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很明确:英语课程的任务是“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突出重点,把英语课堂变成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阵地

在日常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构建,更要注重利用思想交流、情感交流、创设交流情境、抓住各种契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1.以情施教,唤起学生的爱国责任心理学实验及其成果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期待,对讲授课程的热爱,都将在师生互动中得到体现。因此,英语教师要用自身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爱,将教材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情”地结合起来,使之浑然一体。[3]例如:给新生上课,以教师亲身经历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在英国去银行开办信用卡,工作人员看过护照后说:中国留学生不给办理信用卡,只能办理借记卡。因为有大批中国学生借钱不还,直接回国了。在学生中要加强一种教育:教育学生要有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以旅游英语文本翻译教学为例,在讲授完相关知识点之后,创造性地让学生选取家乡海棠山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做演示。海棠山是阜新市的骄傲和名片,素有“辽西小华山”之美誉和小布达拉宫之称。大多数学生都去参观游览过,解说得很精彩:HaitangMountainscenicspot,whichissituatedinDabanTown,FumengCountyLiaoningProvince,isoneofthefiftywonderfulsceneriesinLiaoning.这样,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情感在真实的情境中,慢慢地去感受爱国的深层涵义。2.创设交流情境,营造爱国氛围设置情景,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产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动机和学习兴趣。这种动机和兴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部心理引导,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内驱力。[4]如在学习新航标职业英语Unit2:TheWorldExpo(世博会)一课时,告诉同学们,中国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是注册类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支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上海世博会已有12项纪录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特别是上海世博会的参展规模,共有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参展是了不起的成就。[5]当问同学们“AreyouinterestedinTheWorldExpoin2010?”同学们异口同声答:“Yes”。这时便让学生模拟为外国游客介绍上海世博会,解说为什么喜欢世博会。在这样的情境中,同学们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在交流中同学们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再集中,几乎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同学说:“BecauseitwasthefirsttimethatChinaheldtheworldexpo,andIamproudofit”;有的同学说:“Becauseothercountriessawourstrength,ourbeauty,Iwanttomakeitstrongerandmorebeautiful.Imuststudyhardnow.”交流和讨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3.利用时事政治,激发爱国热情时事政治是学生们关注的热点,也是英语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让学生在祖国发展和对外交流之中,去认识祖国的伟大和进步,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觉悟。在讲到第三单元:VacationinSpace(太空度假)这一课时,正是2016年11月18日,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着陆的日子。讲课时教师按捺不住的喜悦与自豪,能够深深地感染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先向学生们介绍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的情况,再和学生们一起听取BBC的专题报道。同学们看到飞船上五星红旗的时候,听到景海鹏报道:“I'mveryproudtobeheretogreetourcountry;Iknowmyconfidenceissharedwiththerestofourentirespaceprogram.”(我很骄傲能在这里问候我们的祖国,我知道我们整个航天工程的其他人也充满着信心。)此时此刻,班级里自发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很多同学的眼圈红红的,难以压抑内心的激动。这样的课堂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6]

三、将英语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向课外延伸,全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英语的课外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高职英语教师要巧妙利用口语交流的机会加深爱国主义教育。而让学生能感兴趣,最重要的是选好题目和契机,让其在各种气氛和多种情景下接受教育与熏陶。譬如我校2016届综职部动漫设计专业学生崔艺露,某日上学途中遇到老人摔倒,主动上前扶起,第一时间联系老人家属,在寒风中将老人搂在怀里,直到家人赶来将老人送到医院。这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鲜活例子,生动地诠释了“该不该扶”的道德问题。老人家属给学校写来感谢信,搜狐网专门设奖金给崔艺露同学以鼓励这种正能量的传播。这是学生们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师生们深受感动。教学时紧紧抓住这一话题,专门开设了一堂口语表达课“当我遇到此情此景”,举办一次英语演讲比赛,同学们在发言中表示,要以崔艺露同学为榜样,自己遇到这样事情也会出手相助,勿以善小而不为,弘扬社会主旋律,是当代大学生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爱国不是抽象的概念,爱国就是从自己身边的这些小事做起,从关爱自己的亲人、同学做起。总之,让学生成为有爱心的人,让爱国主义教育充满课堂的每个角落,让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的德才兼备之士,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我们应该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改革教法,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理念,不断为中国的强大,为中国梦的实现培养更多爱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宪.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2]柴玉洁.英语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因素刍议[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1):111-113.

[3]梁良良.创新思维训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0-12.

[4]孔庆炎.英语5(非英语专业本科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2-26.

[5]杜海坤.美国公民教育课程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