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全国英语三级考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按省教育考试院统一部署,我市将于近期进行2011年7月自学考试、2011年(下)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报名工作,现将具体情况通知如下:
一、2011年7月自学考试将于7月9—10日进行。市本级报名时间定于2011年6月1—3日,地点设在市教育局四楼大厅。请考生携带准考证或以往报名核对单、考试通知单前来报名。同时接纳毕业前的免考办理(限6月申请毕业的考生)。
二、同时进行2011年(下)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报名工作。报名时须本人前来数码摄像,并带身份证或身份证复印件(无身份证者带户口簿或军官证)。本次开考级别:一级B、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如顶替自考英语(一)、英语(二)科目的,只报考二级、三级笔试即可。单项成绩(笔试或口试合格)在连续两次考试间只保留一次。
各项报名数据,待各县(市)上报汇总后须及时上报省教育考试院。请考生相互转告,及时前来报名。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in the course of PETS as an examiner,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procedure of PETS, and offers strategies in dealing with this kind of oral test.
关键词: PETS;口语考试;三级
Key words: PETS;oral test;level thre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286-02
0 引言
PETS考试是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的简称,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设计并负责的全国性英语水平考试体系,是面向社会的、开放的、以全体公民为对象的非学历性的英语等级考试[1]。笔者作为PETS考官最近几年每次都参加了PETS口语考试,考生只有笔试和口试成绩均合格,才能获得证书,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二,三级之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PETS合格证书必须达到这一水平才能颁发。
口语不仅是高职学生英语考试的拦路虎,也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绊脚石,解决了这一老大难也就使整个考试变得不再痛苦而神秘。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谈三级考试中的口语考试。
1 PETS三级口语考试
PETS考查的能力是建立在“交际语言行为模式”上。这种模式将语言能力分为“接受”、“产出”、“互动”等,根据各种情景和任务,在特定主题和话语下,结合相关的语言行为进行教学或考查。这些能力与“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关系是:接受能力—读和听;产出能力—写和说;互动能力—书面和口语的直接交流。
PETS考试都包括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考试采用先笔试后口试的方式。三级口试采用两名主考与两名考生面对面的交谈方式。下面我们用表格1把口试的结构进行说明:
测试时,一名主持口试,随时与考生交谈并给出一项总体评分,叫做Interlocutor,另一名主考(Assessor)不参与交谈,专事分项评分。口试共有五项评分标准:四项是分项的,即语法与词汇;话语应用;语音;互动交际。每项1-5分给分,满分20分。一项是总体的,即整体表现。以1-5分给分。考生的实际得分为:(Interlocutor给分×2+Assessor给分)÷6。
2 应对策略
2.1 夯实基础,平时练好基本功 英语口试着重考查考生英语的听、说能力,其中包括对语音、语调、词汇、语速和语感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在日常学习中必须不断地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注重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加强动手、动口、动脑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平时的口语训练中需要注意强化语音语调,加大朗读训练。语音语调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考生发音要准确、清晰,语调要自然流畅。考生朗读时能恰当地运用意群断句,连读自然正确。因此平时的训练中要多听录音,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听单词辨音,也可以听一些连贯的词组,听短文、对话等,然后要一句句模仿。而朗读的短文应选自己易接受、好理解的故事为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迅速看懂短文的内容,同时对朗读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进行准备。语音和语调只有通过朗读完整的短文才能得以全面的体现。
2.2 营造语境,加强情景交流 众所周知,听和说作为语言交流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离的。因此,要有意识地、积极地创造英语学习环境,制造气氛,以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平时尽量用英语参加课堂活动,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积极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朗读、演讲比赛等活动,这样可以使自己心情放松,在娱乐中得到英语听说的训练。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多针对一些有关个人业余时间的爱好组织一些材料,能和和其他同学多交流一些观点和看法,将对口试顺利完成起到重要作用。
2.3 熟悉考试题型,增强应考信心 考试前,多进行几次模拟口试。许多考生在口试中,往往怕听错、说错,而感到难以开口,这样就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形成一种压力,感到过度紧张,难以发挥真实水平。因此,考试前,学生要熟悉题型、解除疑虑、增强信心,为自己英语口试铺平道路。口试的三个部分,Part A是考官提问,两名考生分别作答,内容多关于个人信息。Part B是两名考生之间就一幅或几幅图片照片进行的完整小对话,内容涉及广泛,如旅游、节假日、购物、娱乐等主题。Part C同样是两名考生之间的对话,与part B不同的是,第三部分要求考生就某一个话题展开深入讨论,难度要高一些。
2.4 备考步骤 报名之后,要背诵一些关于自身信息的内容如家庭、家乡、爱好、学习或工作,适时穿插语气词,如:well, let me see, I think等,使整个对话像是考生临时想出来的,而不是提前准备好的。其次,对于大纲内的单词,为保证有语感,不一定全部听懂,每天保证至少半小时听英语的时间。
考前一月,每天都做特定主题的口语练习。解决当中不会的生词进行翻译,记忆,做到有话可说,围绕主题,先准备出一些关于此主题中文想要说的句子。
下面这些方面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熟悉到的: ①介绍自己和朋友的自然情况并询问并理解对方信息。如姓名,地址,电话,生日,职业,爱好等。②就家与家人的话题同外国人进行一般性的交流。如介绍家人朋友,描述居住环境,国家情况等。③交流天气,教育,历史,饮食,节假日,旅游,购物,闲暇活动等日常生活中容易碰到的话题。④就工作,时事,求职等信息能交换观点。
考前一天,熟悉考场,备齐物件提前到场,这样可以从容地做好各项准备,提前到达考场还可以和随机产生的partner进行交流,对稳定情绪也会有很大好处,避免紧张。要了解对方语言水平,扬长避短。因为考试中人为因素偏重,分数中会掺杂一些个人喜好,口语考试的最终分数完全由两位考官决定,所以考生们不要太随便,或太过另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着装也很重要。
3 考试现场
当进入记住一定不要紧张,要面带微笑。应平静地坐在口试主考示意你坐的地方,坐下的时候要自然,坐姿要端正。坐下后,考官可能会跟你说如下三句话:Could you pass me your mark sheet please? (麻烦你递给我你的记分卡?)May I have your name? (我能知道你的名字吗?)My name is…, and this is… she/he will only listen to us.(我是……,这位是……,他/她只听我们说话)[3]
整个考试中考生得清楚:①表情自然,恰当的手势和形体动作。②考试过程当中,为了避免产生很生硬,给人以背书的感觉,面部表情要与所说的内容相符。③回答问题不要说与题目无关、意义不大的话,描述图片要切题。④考试中应选择自己比较容易表述的内容来说,避免给自己造成麻烦。⑤问一句才答一句,当然也不要说起来没完没了,应该积极主动,切忌一语不发地等着。在Part B部分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你和另一位考生是临时组成的搭档,如果对方为了显示水平、获得高分而不停地说,你与对方的英语水平可能会不同,你要使用得体的交际语言打断对方抢回发言机会,因为主考是根据你的参与程度和英语表达评分的,如“Sorry,I think...”,“I’m sorry,I have to stop you here”, 当然,如果你的同伴不怎么会表达,你可以启发对方开口,“That is my point.What is your opinion?“Do you think so?”这样才是良好的交流。二是主考是不参与讨论的,你应该与对方互相问答、讨论和交换看法,互动交际是你和另一位考生之间进行,说话的时候应该面对对方而不是主考。
口试结束后,为给他们留下一个完整的好印象,需要表示对于考官辛勤工作的肯定,应当用英语分别向两位主考道谢和告别。有的考生因为考试结束了在道谢和告别的时候往往就用起了中文,不要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切记全程考试都要用英语进行,这是很常见的严重错误。切忌在此时犯一些小错误,一些不雅用语都是考生们需要注意的地方,对于自己刚才考试的表现不满意而产生一些情绪,都应该避讳。总之,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大专生来讲,学习英语近十年了,缺少的不是基础,而是开口说话的技巧。勤学,多练,外加博取前车之鉴是能够顺利通过口语考试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大纲[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三级考试 负面反拨作用
1.引言
提起大学英语各类级别考试,广大教师和学生深有感触,作为目前唯一全国性的标准化考试,它无疑客观地检验了语言教学的阶段性效果,同时对教与学都产生了正面或者负面的反拨作用。大学英语三级考试(PRETCO)是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设计,供艺术类院校或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参加的标准化考试。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其英语教学应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基本要求》同时也指出高职高专院校应把高等学校应用能力考试A级(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 Level A简称PRETCO)作为学生可达到的最终标准。我院是以传媒艺术为主的高等普通本科院校,绝大部分学生都要参加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因此我尝试探讨克服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对英语教学的负面反拨作用的措施。
教育界把测试对教学的影响称为反拨作用。众多的反拨效应理论中, Hughes(1989)认为反拨作用是指语言测试对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正面或者负面作用,如果测试科学合理,则会推动教学与学习,否则就只会阻碍教学相长的进程。Alderson和Wall(1993) 指出,大型语言测试会影响教师的各类教学安排与态度,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兴趣,甚至会对学校管理者对于教学评估产生深远影响。
2.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对教学的负面反拨作用分析
我对2011年12月刚刚参加过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的播音主持专业的6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文献综述的分析,对该考试的负面反拨作用总结如下。
2.1对这种考试极度漠视。尽管69名学生都是艺术本科类的,通过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是他们顺利拿到毕业文凭的标准要求,可是有10多人(14.5%)居然缺考,虽然不排除这些学生自由散漫惯了,但根据我的了解,他们对自己的专业类别考试还是非常重视的。另外有10名学生表示对这类考试根本就是无所谓,也没有复习,过不过就那样,“裸考”通过了则是侥幸获胜。难以相信有将近20%的学生根本就无视这样的国家级英语考试的存在。
2.2考试设计不科学,实用性不大,与现实社会需求脱节。有20名(28.9%)学生表示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根本就对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没什么促进作用。他们反映,一般情况下,日后他们用到英语的可能性不大,可是这类考试却跟学位挂钩。部分学生表示英语确实越来越重要,可是社会真正需要的是能听懂、会用英语交流的人才,而三级考试根本就没有多大的说服力。还有少数学生认为这就是应试教育卷土重来,课堂完全就是讲解试卷,强化应试技巧,跟英语应用能力脱节。另外,学生还反映考试过程很僵化机械,试卷加铅笔的模式容易让那些不法分子趁机贩卖答案,同时也让很多学生产生了作弊的强烈动机,这让那些认真备考的学生倍感委屈,无法体现客观和公平。
2.3考试让英语学习者更加迷茫。有11名(15.9%)学生表示大学英语三级考试非但没有什么积极作用,反而让自己对英语学习感到更加恐惧和迷茫。他们中学时代面对繁重的课业,整天埋头学习,钻研语法、词汇等备考战术,上大学了,仍然是老一套,本来对英语就很抵触,社会对他们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却是听说交流技巧,他们也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英语学习,目的又应该是什么。
2.4考试让老师们何去何从。我不想在此高谈阔论关于英语学习让国人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却收效甚微云云,但是作为一名在一线讲台奋战了十来年的大学英语老师,有时候真的觉得无比彷徨。偌大的教室,百余名学生欢聚一堂,他们为未来而来,可是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却非常反感英语。我经常看到的是漫不经心的眼神和被逼无奈的表情。每年大学英语过级考试的前夕,课堂的各类安排不得不中断,因为学生有这样的备考需求,其他教学安排学生没有兴趣,语言课堂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则堪比老师的地狱。可是枯燥的考前复习又最终让学生对英语课堂倍加怨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让人无奈。
3.如何克服负面反拨作用
首先,对于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国家应该合理安排他们的课程体系,如果说英语只是部分用人单位考虑因素的话,就没有必要全民学英语,而且是强制的。当然我们也需要全面科学地看待这个问题。胡学文等(2011)通过对各个层次的用人单位的社会调查,发现超过70%的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有外语能力,但是他们最需要的是流利运用英语的交流能力,在目前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大学英语三四六级考试仍然是他们参照的标尺。我以前的工作单位发生过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该校在广大师生“英语学了没用”的呼声日渐增高的情况下,于2011年秋季下达了对于普通专科和艺术本科来年各类学生取消必修英语而改为彻底自愿选修的决定,结果超过92%的该类学生选了大学英语课,跟必修课没什么差别。因此,取消大学英语课不太现实,可是学生却实际上没有多大兴趣,另外,对他们将来工作的用处也不明显。我认为,这应该是为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为中国英语教学界的一块心病却迟迟没有良药的真正原因所在。可是问题总是需要解决的。胡学文等(2011)指出了除了要改革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和模式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测试评估体系。试想,如果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原本就叫大学英语水平能力测试)真正跟社会需求挂钩,强调测试日常英语交流能力,附带要求简单的阅读电文和撰写英语邮件的能力,那么有了这把全中国的英语能力测试标尺,大学英语课堂体系和模式应该能够走向合理化。
其次,我认为广大奋战在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努力尝试改革教学法,尽量让大学英语三四六级考试扬长避短,对英语教学过程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在我的问卷调查中有5名学生提到通过该类考试能够提高继续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其实,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老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比如这样的考试至少可以阶段性地测试学生的英语水平,包括听力和读写;更重要的是考试通过确实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如果后期的课堂上穿插英语听说训练,就会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总之,对于全国性大学英语级别考试,广大老师们责无旁贷,需要消除学生的消极漠视态度,拿出十二分的热情和责任,变换考试复习的方式,点燃学生为通过考试而努力学习英语的热情,考试前期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有效指引,从人文教育的层面引导学生做公正客观的考试人,教育他们考试舞弊的道德谴责效应,这同时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考试之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疏导,让那些自信心高涨的学生进一步训练和提高英语的多方面技能,让那些在考试中失利的学生更加发奋学习。只有在广大一线大学英语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大学英语级别考试(包括三级考试)才能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其负面反拨作用。
参考文献:
[1]Hughes,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CUP,1989.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语教学 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如何在《基本要求》的指导下进行英语教学,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安排在前三个学期,每学期72学时,共216学时。但我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正式的英语教育。
因此,我认为可以尝试将三个学期的学时平均分配到四个学期,每学期54学时。这样一来,虽然每学期的学时数减少了,但是英语教学的延续性可以得以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的拟定是整个教学大纲的关键性、指导性前提,只有拟定了方向正确、目的清晰、逻辑合理、连贯完整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高效、实效地指导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教学目标的拟定建立在教学对象的基础之上。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学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基础差。高职生源复杂,而且基础明显低于本科生。他们有的是高考本科(三本)录取分数线以下者,有的是中等职业学校高考上线者,还有的是中专和技校上线者。(2)难度大。普通高中的学生系统地学习过初高中英语,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尚可;而中专或职高的一部分学生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高中英语,英语基础差,知识存储量少,学习底子薄,困难大。(3)信心小。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建议或自选的教材,基础差的学生感觉难度大,自然没了信心,从而进一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后学习氛围的形成,最终导致恶性循环。所以根据学生及其班级的特点,教师需要在不同的学期根据学生的特点、要求和希望,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一步步克服困难,清除障碍,在他们的基础水平上,使他们不断进步,更上一层楼。
三、明确具体的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多年的教学调研和一线教学经历,我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根据学生不断变化的实际要求,提出以下这组以实用为特点的教学目标。
第一学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适应大学教学特点的学习习惯。刚入学的新生,血气方刚,需要尊重,需要理解,更需要证实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尤其是在本科生的比对下。基础差的高职新生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肯努力改善。所以要抓住这个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他们一个全新的开始,给他们一个上进的机会。此外,抓住“大学生”这个新身份的意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使学生能将老师课堂上讲授的有限的知识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加以应用、巩固和拓展,既弥补中学基础知识的不足,又开创大学全新的学习模式。
第二学期:帮助学生通过英语三级考试,辅导学生抓重点、克难关。经过第一学期的奋起直追,大学的新鲜感也过去了,学生开始变得务实了,有能力思考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了。对于学生,最实用、最具有激励作用的就是通过考试,拿到证书。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职学生被要求通过全国英语应用能力等级A级考试,即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有了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老师可以更好地把课堂教材教学和课外需求应用结合起来,以考评教,以考促学。
第三学期:鼓励学生备战四级,提升学历,形成应对一切英语考试的技能。在第二学期完成了高职学生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最低要求,通过了三级考试之后,这时的高职学生已经赶上本科生,几乎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了。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将目标升级,将自身价值升值。参加四级考试,不仅意味着和本科生一较高下,而且意味着有机会攻读本科学位,在不久的将来真真正正地将高考的失误弥补回来。在连续两个学期,针对不同形式的英语考试的分析、准备和应对,学生完全具备了独立应对各种英语等级或水平考试的能力。应试过程中应对能力的真正形成,靠的不仅仅是试卷试题的条分缕析和规律遵循,更是对教材中全面知识学习的逐步自立和坚定执著。
第四学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英语的意识,让英语既促进工作又丰富生活。第四学期原本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安排中没有的,可是欠缺了这一阶段,素质的培养就少了一个完整、充分、实效的发展机会。英语学习固然是为了培养英语能力,固然是为了培养学习能力,甚至是为了培养工作能力,可是人生也有生活,工作也讲素养。如果能让英语成为一种载体,就能将英语学习的习惯变成终身的习惯,就能将英语学习的内容扩大到人生的方方面面,将各种文化和思想的精髓通过英语渗透至工作和生活,就像钱学森先生评价夫人蒋英:“蒋英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的。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式。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Z].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一、中、日、韩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对英语教育的关注使得在小学教育阶段加入英语教学早已成为中、日、韩三国的共同举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大中城市小学陆续将“英语”引入正式的小学课堂。至今,城市小学校已基本将“英语”作为主要教学科目,每周固定课时,由固定的英语老师使用固定教材,在固定的教室上“正规”的英语课。城市小学大多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平均每周3个课时,与语文、数学此类传统重要科目同样安排单元、期中及期末测验,以考试打分形式评估。而在日本,小学课程中不单独开设“英语”科目,其小学英语教学是在名为“综合学习时间”的课程中进行的。根据日本教育部门1998年公布的《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小学的“综合学习时间”是一门跨学科的正式课程,每学年共105~110学时,各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自行安排课程内容。”而由于对英语教育的重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小学,对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会安排其中1/3或以上的时间用于学习英语。[1]2008年修订的新《小学学习指导要领》进一步规定:从2011年起在小学五、六年级开设英语活动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日本公立小学将放在“综合学习时间”内的英语教育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一部分进行。新学习指导要领则把沟通能力的素质培养作为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把积极谋求沟通、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体验性理解作为英语教育的主要内容,[2]为培养学习兴趣、信心及良好学习习惯,避免学英语成为学生负担,陷于枯燥语法学习和机械单词记忆中,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规定小学英语教育评估不以考试打分形式进行,课程内容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形式灵活多变。
韩国教育与科技部自1945年先后对基础教育实施了七次课程改革,第七次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英语提出以交际教学法为主、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要求,于1997年颁布,2000年正式实施。[3]英语教育自2007年正式进入韩国小学课程体系。目前韩国大部分小学在一、二年级设置一些简单非正式的英语学习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一年级,英语则是所有小学的国民公共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科目。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自2006年,韩国在全国50所小学试点将英语作为正式课程开设年龄提前至一、二年级,平均每周1课时,并将推广至全国。小学三、四年级自2010年将由原每周1课时增至3课时,五、六年级也将于2011年开始增加英语课时。韩国另将自2010年逐步实行中小学英语课程全英文教学,并于2012年全面推行。同时,韩国政府计划投入5万亿韩元(现合人民币约300亿)以改善英语教学条件,其中2/3经费用于实行小班化英语教学,目标为英语课每班不超过15名学生。[4]
二、中、日、韩中学英语教育现状
在我国英语与语文、数学并列为中国中学教育课程中文理科兼修,在中考、高考考分中权重最大的三门核心课程。在部分高中,英语课程因高考应试度等各方面因素,其课时安排甚至明显超过语文。因中考、高考英语考试无口语考察项目,教学内容以材为蓝本,以中考、高考题型为线索,应试性强,配套参辅多样,却忽略外语的交际功用及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因教材传统单一,学生英语话语系统单一,重语法而远离西方实际交流语汇。课堂设置与其他课程无异,大班教学,(平均50~60人),极少引入外教师资。在一定程度上,中学教育的浓重应试色彩,入学考试的强势导向功能,为升学而学习的价值传统成为中、日、韩三国共同的痼疾。日本高中及大学升学考试重在考核读写译能力,缺少对听力及口语能力的考核,因此形成了日本中学英语教育长期以来过分注重语法教学和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忽视听说能力培养的局面。对此,日本本世纪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2001年1月成立“推进英语教育改革恳谈会”,在广泛听取意见并全面讨论研究英语教育改革问题后,于2002年形成《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报告,并于2003年3月出台《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在使用英语开展活动的同时,培养交流能力”的目标,要求初、高中的英语教育采用小班化教学,采取参与活动的方式作为英语交流的手段,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感。[5]行动计划要求将英语听说等交流能力列入高中、大学入学考试评价内容,导入英语口试及听力测试,以打破过去对语法和阅读测试的过分倾斜,提高对英语综合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视,并促进外部检定考试结果的使用。在师资方面,“行动计划“要求初、高中英语教学每周一次以上由母语为英语人士担任,并对外籍教师的聘用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6]。
与中国相似,英语、韩语、数学同为韩国高中生大学入学的最重要三门课程。而除了申请进入特殊专业特长类高中(如科技高中、外语高中等)的少数初中毕业生需参加该校单独举行的入学考试,其余均就近入学,无需面对高中入学考试。在高中阶段(少量学校从初三起,大部分学校从高一起),外语课程在英语之外更增加“第二外语”作为必修课程,提供德语、中文、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供学生选择。近年来中学的英语及“第二外语”课程均大量引进外语母语外教,外教聘用制度已较成熟。不同大学在入学考试时对“二外”成绩的权重要求不同,但英语成绩均为最重要考量标准之一,因此90%以上的中学生参加校外各类英语补习班。较之公立中学的免费教育及大型就业单位对职工子女学校教育费用的报销制度,补习班价格昂贵,成为普通家庭重大开支项目,却仍门庭若市,凌晨一两点补习班楼下常等满接孩子回家的家长。由此造成的中学生,尤其高中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比中国更甚,已引起韩国国内社会强烈反响及官方关注。小班化教学改革正在政府计划中,近年将推行。
三、中、日、韩高校英语教育现状
中国关于高校英语教育的争论近年来甚嚣尘上,主要围绕考级制度与英语专业教学等问题。虽部分大学已取消英语等级证书与学位证的捆绑,但不可否认大学生大多仍以“考级”为学习英语的动力及目的。大部分高校仍要求大专生及艺体类本科生须通过大学英语二级或三级,本科生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PETS-4),而进一步努力争取通过六级(PETS-6)的学生获得证书后,许多便觉英语已无证可考,英语学习遂就此止步。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同样由等级考试———英语专业四级(TEM-4)、英语专业八级(TEM-8)量化。由于近年来的扩招,教学资源及师资未能同步增长,英语专业小班教学已无法保证,每班三四十人、每年级七八个班的批量化教学比比皆是。从英语课一周平均4个课时的非英语专业到细分为精读、泛读、翻译、听力等课程的英语专业,批量化教学,外教师资匮乏,重应试、重语法、重书本词汇;轻听说、轻运用、轻地道表达,是共同存在的问题。研究生入学考试、出国留学考试及少数就业单位对英语成绩的硬性要求,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继考级之后英语学习的动力。近十年来兴起的“n+n”中外联合办学模式及交换生项目,开启了高校教育期间小规模留学海外强化英语的窗口。英文授课课程萌芽初现,未成规模。
日本2003年的《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确定了两项目标:一是提高全体国民的英语能力,要让全体日本国民都具备用英语进行日常简单交流的能力。第二是提高专业人士和从事国际社会活动人士的英语能力,要求大学毕业生要能在工作中使用英语,掌握相应的专业英语[7]。相比中国大部分高校仅在研究生阶段开设大多仅一学期的“专业英语”课程,日本高校在本科教育阶段则已作为重要课程开设,重视英语教育的专业化及职业化,以促进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工作实际运用接轨。日本STEP考试是由“日本英语检定协会”主持、日本文部省认定的国内大型英语水平测试,2004年改革提高了听力与写作的分值权重,降低了阅读与词汇的分值权重。大学生除了参加STEP考试,研究生入学、留学申请及企业录用对于英语综合能力的要求也促使大学生参加各类兼顾听说读写考核的国际公认英语测试(如TOEFL、TOEIC、IELTS等)。考生虽仍多以应试为目的,但听说读写的能力却也潜移默化地在考试设计的导向下得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发展。日本近年来大力改革外籍教师聘用制度,引进大量英语母语外籍教师任教,参与英语课、其他专业课程的英语授课,及全英文授课专业或学院的教学。
英语专业在韩国高校文科专业中收分较低,已列在冷门之列。英语综合能力是韩国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职员招聘考试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成为职务升迁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这使几乎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对与英语的重视程度比对自身专业知识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日常的英语学习或补习,大学生在高校教育阶段中休学半年到两年不等,专门用以学习英语,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而条件许可的家庭,其间送子女赴英语国家强化进修英语半年到两年不等的模式,在韩国蔚然成风。英语专业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优势的同时,却也通过小班教学、大量外教任教、统一组织外语专业学生赴外语母语国学习至少半年等统一政策性措施,保证着自身质量。而非英语专业教学,则通过大量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引进外教,开设英文授课课程及全英文授课学院等方式,在完成本专业教学的同时,进行着渗入式英语教学。由韩国教育部门策划支持并在韩国几所优秀学府中开设的GSIS(Graduate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韩国全英文授课学院的品牌,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宗旨,下设国际关系、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合作、国际情报、东亚研究、亚洲国家研究等专业。
四、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启示及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应试色彩浓重,重语法阅读、轻听说交流是中、日、韩英语教育共同的痼疾。面对全球化浪潮对英语交往能力要求的提升,东亚三国对此都有自己的作为。在这新一轮教育与人才的竞争中,中国应知己知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百战不殆。
(一)应高度重视、系统改革
日本将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提到了战略高度,从2002年《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报告到2003年《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对日本的英语教育进行了由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由教学内容到考试评价体系,由师资管理培养体系到外派留学体制等从上至下的系统改革,足见日本对于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中国,英语教育的改革更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政府的重视与高度参与、政策与资金投入的支持,以及对外语教育规律的理性尊重,缺一不可。而近年来对于英语教育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措施在进行中,但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系统性的重视远未如日本。
(二)应对考试制度及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中、日、韩的英语教育面对其应试性、入学考试的强势导向功能、为升学而学习的价值传统,对其考试制度及评价方式均进行了改革,其中日本力度不乏最大。2003年《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要求将英语口试及听力测试列入高中、大学入学考试评价内容,以打破过去对语法和阅读测试的过分倾斜,提高对英语综合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视,2004年STEP考试改革提高了听力与写作的分值权重,降低了阅读与词汇的分值权重。而韩国采用最广泛的TOEIC考试题型为单一的客观选择题,包含阅读、语法、词汇、听力测试,只有分数达到一定高分的考生才进行写作及口语测试,这造成了韩国人在听说及写作能力上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中国现阶段采用最广泛的英语考试仍是大学英语公共四、六级考试及大学英语专业四、八级,虽在本世纪已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相较于日韩广泛采取的社会型考试(不限制考试次数、年龄、是否毕业,考试成绩有效期为两年),大学英语级别考试仅面对在校大学生,无法成为全社会适用的评价标准,且成绩终生有效,无异成为英语终身教育与学习的一剂毒药。
(三)应加强小班教学、外教授课
日本《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行动计划》要求初、高中的英语教育采用小班化教学;韩国政府计划投入5万亿韩元以改善英语教学条件,其中2/3经费用于实行小班化英语教学,目标为英语课每班不超过15名学生。而中国的英语小班教学在高校英语专业中尚不能全面保证,更未能在中小学推行,仅在社会补习班形式中得以补充。在师资方面,在加强对本国英语教师的培训及考核的同时,日本的“行动计划“要求初、高中英语教学每周一次以上由母语为英语人士担任,并对外籍教师的聘用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韩国本世纪以来初、高中英语及高中“第二外语”课程均大量引进外语母语外教,外教聘用制度已较成熟。中国近年来也开始重视对于年轻教师及英语专业教师的英语培训机构考核,外教数量虽大幅度增加却仍覆盖严重不足,且质量却良莠不齐(尤其中小学外教),缺乏统一规范的科学管理、考核、培训体系。
(四)应采取英语授课、采用英文原版教材
日韩高校均在大量专业开设有英语授课的专业课课程,部分高校开设有全英文教学学院,吸引了大量本国学生及海外留学生。这在引入外教的同时,对本国师资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中国的英文授课课程才刚在极少数高校的特殊项目中萌芽初现,未成规模,尚待发展。韩国高校非英语专业教学大量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在完成本专业教学的同时,进行渗入式英语教学。而不仅中国高校教学少有如此举措,图书市场上英文原版教材的购买也尚不便利。
(五)拓宽学生留学进修英语的渠道
不可否认赴英语国家实地学习仍是学习英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受到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我国自费留学规模虽已持续快速增长多年,但在比率上仍与日韩有很大差距,因此需要政府与学校在留学政策措施上对此进行补充。日本政府每年派一批高中生赴海外留学,高校交流及交换项目种类繁多;韩国高校外语专业均统一组织学生赴外语母语国学习至少半年,非英语专业学生也大量自费赴英语国家进修英语半年到两年不等。中国近十年来兴起的“n+n”中外联合办学模式及交换生项目,开启了留学海外强化英语的窗口,但在参与比率上仍未为“小众”项目,相较于日韩几乎所有高校均有交换生项目的规模,仍有较大差距。
关键词 高职英语 主体性 激发 强化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技术型人才。其特点是直接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技能的教育,所学、所教应实用、有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入发展,英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少企事业单位将英语水平作为录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这对高职学院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而普遍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决定着英语课堂收效的高低,
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是:如何通过这一主渠道,来培养与实现学生的主体性,真正解决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理念和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即实现这个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研究中,调动学生求知求思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
一、转变角色,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当前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单方面的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我们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在新的教学模式中,一切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来展开,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任务的设计者、任务实施的组织者、评估者等角色。
(一)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英语是实践性教强的基础课程,语言技能的掌握,较大程度上依赖学生个体的学习和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固然重要,但外因再好,内因才能起关键性作用。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自身认识到自己的作用意识并确立自身的主体作用意识,也就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只有主动积极地学,才能学得快、学得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二)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
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材、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生、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疏导者和助学者。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学习的主题。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 English can 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 面对新课程下的学生,”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教师应该摒弃“教师决定一切,学生依赖教师”的思想,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共同管理的能力,应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二、引导学习,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
1.把握课堂提问技巧,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把握好课堂提问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灵活、机动的提问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好奇,从而产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保持师生协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动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双向交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又要督促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学习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信息、观点,畅所欲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的意见得以归纳解决,最后达成共识。
3.把握英语课堂教学,适当穿插应试技能
衡量学生英语水平能力的是全国大学英语考试证书。用人单位非常重视这类考试证书。为此,我们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时间,结合我们所学的教学内容讲解一些有关考试的相关要求,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比如,当讲解词汇时,遇到三、四级词汇要提醒学生考试时考点往往是第三、第四个义项而不是基本词义。学生可从中知道通过三级考试的艰巨性,同时也可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还可以利用课文,讲解阅读的技巧,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如何在文中找到关键词、关键句以及如何对阅读问题的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等等,使学生意识到在学习课本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为他们参加全国英语统一考试做准备,以防学生误认为教学与考试无关。与此同时,我们又为自己创造了与学生沟通的机会。
关键词:中职;全英商务教学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英语+商务”科目的教学模式在不少学校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大批学生通过商务课程的学习成功地考取了国家承认的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下,企业和社会对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既有商务知识又具外语能力的中职学生有其独特的优势,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已开设商务或商务英语等类似专业的普通中职学校,在成熟的“英语+商务”科目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推进,实行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全英商务教学已经成为可能。
中职学校全英商务教学能否实施,能否借鉴“英语+商务”科目的成功经验,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能否得以解决:一是人的问题,也就是生源和师资的问题;二是课程设置问题;三是教材选用问题。
优中选优的生源全英商务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在学习期间学生要以英语为工具学习商务理论,并用英语实践商务操作技能。因此,他们必须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才能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遴选:一方面对志愿报读本专业的学生进行选择,筛选出总分高、英语单科成绩也高的学生学习本专业;另一方面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选拔考试,挑选出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本专业。
“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全英商务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及商务专业水平,既有英语教师资格又有其他专业职称(如国际商务师、经济师、会计师)或职业资格证书(如翻译导游员、报关员、单证员)。“双师型”教师是全英商务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一般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三个措施来解决师资问题:一是招聘“双师型”教师;二是使现有教师自我提升,实现向“双师型”目标的转变;三是与商务专业教研室实行人才资源共享,让商务专业教师参与全英商务课程教学与教研工作。
全英语授课的课程全英商务课程教学是指除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如语文、数学、政治、计算机)以外的课程全部用英语授课,包括所有的英语课和所有的商务理论及操作科目。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全英商务教学实际上是以模块形式进行,通过英语强化模块、商务知识模块和商务实训模块,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英语课程是基础课程,同时又是关键课程。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必须达到高中优秀毕业生的水平,或者达到大学一年级水平,而且必须通过全国英语等级二或三级考试,否则,全英教学模式不能获得成功。因此,必须在一年级强化精读、泛读、口语、听力等全部的英语课程,并在课时安排上予以侧重。因为商务专业的学生都是挑选出来的,通过一年的集中学习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并能适应后期的学习。同时,英语应始终作为工具贯穿在各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并且在商务课程中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所侧重。因此,用英语授课的商务课程和商务实训是全英商务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二三年级的学习中得以体现。二三年级的商务课程学习,每门课程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课时量(如每周4~6节)。例如,对以培养企业单证员为目标的外贸专业方向,可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英)、商务写作(英)、商务单证(英)、外贸谈判(英)等课程,以确保学生对外贸知识、外贸函电和外贸单证有足够的知识基础,以满足企业对这一方面人才的实际需求,使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通过系列的外贸课程学习成功地考取国家承认的单证员资格或报关员资格。只要教材得当,通过这些全英商务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英语和商务能力同时提高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合适的教材教材选用是保证学生水平有足够的提高,并保证学生在学习商务课程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商务英语专业所用的教材有三种:大学教材、引进版教材、自编教材。有人怀疑采用大学教材或引进版教材学生能否接受。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一方面,商务专业的学生都是优中选优的学生,有相当好的英语基础;另一方面,不管是大学教材还是引进版教材,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二册或初、中级本一般会注重基础,比较易懂。在大学教材或引进版教材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由教师自编教材来弥补。如广东外贸学校的英语教师编写的《模拟实习指导》符合该校的情况,满足了学生对编制整套商务单证的学习要求;又如江门财贸学校的教师编著的《外贸英文函电简明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既让学生接触到商务英语写作,又切合中职学校学生的水平。不管使用何种教材,只要切合学生实际,有利于他们英语和商务能力的提高,并能保证全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都是可取的。
总而言之,全英商务教学在中职学校的实施只要符合上述的条件,只要在生源、师资、教材、课程和教学等环节上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配置,就可以扎实地实施。为此,我们完全可以期待今后商务类的中职学生会以更高的英语水平和更强的商务能力出现在人才市场上。
在教学工作中,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深入钻研教材,关注全国英语科教改的动态,大胆进行教改实验,因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自己“善于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胆进行教改,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注重教学实效”的教学风格,所教班级的成绩年年在年级名列前茅,受到了学校领导以及同事的赞赏。
在教学教研方面:
一、让创新成为教学、教研的活力与动力1995年至1996年正是中学英语科由旧教材向新教材转轨、英语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大改革时期,它一方面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正好给我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我开展了“兴趣英语教学”。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充分发挥教师感染力,上课精神抖擞,热情洋溢,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理兼容,并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法灵活多变,边讲边议,议练结合,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后来,我开展了每天安排学生上讲台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口语”的活动,活动的形式有一人演讲、两人对话、小品、短剧和幽默笑话等。活动的开展,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热情高涨,课堂常常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用英语的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是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在学校教学教研活动上进行经验总结,这一活动得到了各教师的认同与充分肯定。96年在中山小榄中学上的HowtoPlantCabbages公开课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运用语言能力等优点受到了市教研员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98年调入南海一中后,我以更高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明确对自己提出“老师英语素质的提高是学生英语素质提高的前提”,把新教材内容及要求与高考大纲相结合,提出了“英语教学既要扣住课本,又要跳出课本;既要抓紧课堂,又要跳出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基本功训练,每学期承担一次校级或科组公开课,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二、向备课、教研要质量,多年来我形成了一种备课前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方法的研究意识,努力做到在备课中知识结构由浅入深、选材内容贴近社会生活、预期目标学以致用。三、积极参加科组和全市英语科组织的教研活动,定期听本科组老师的公开课以及市英语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注意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科组同事共同编写了《英语早读文选》和《高中英语词汇选编》等书籍;同备课组成员协同合作查找和筛选网上资源,共同备课,做到了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四、成立英语活动小组,进行与英语学科相关的课外活动:开办口语班、英语角、朗读和演讲比赛、写成语和猜谜、唱英语歌、演话剧、背单词、英语征文、参加学校一年一届的英语节,开展这些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我校英语科的平均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于其它科。用学校领导的话来说:这与英语科老师平时积极和扎实开展各种英语活动是分不开的。五、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了适应高考要求,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积极倡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藏书、“阅读课”、“上网阅读课”等时间,自己搜索或利用老师提供的网站进行浏览阅读,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特别在高考报考英语专业的同学中,倡导开展“每月读两本英语课外书”的活动。六、研究高考,每次带高三我都要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把握高考动态,进一步明确考试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参与备课组集体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及其变化,调整复习思路,把握变化实质,充分发挥《考试说明》的信息作用。注重在英语高考复习中专题复习后必要的综合能力测试,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突出一个“精”字,尽可能精编一些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可持续发展等相联系的写作题目。努力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整合途径,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言传身教获得中级职称以来,不管是在中山小榄中学还是在南海市第一中学,都承担了辅导青年教师的工作,组成一帮一的模式,给他们上示范课,听他们上课,看他们的教案,共同备课,研究分析教材、钻研教法,选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互相交流经验,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使他们都晋升了一级英语教师。
三、在学习中求发展多年来,本人能认真钻研业务,了解英语教学最新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更新知识,订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参加了广东省、中山市、佛山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学习,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并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在市、县、校等专题研讨会上交流。论文《谈课堂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获得南海市2000年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通过了电脑初、中级考试,并在南海一中校园网上制作了
自己的网页。
在德育方面:不但教书,更重视育人是我的工作原则。近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上,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开展教育改革,以育人为本,以振兴南海一中为自己最大的责任,认真实践“竭尽全力,倾尽所爱,真心奉献,无怨无悔”的一中精神。
以民主的作风,真诚的胸襟,高尚的师德,团结广大同学,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成效显著。在当班主任的第一天起,我就时时地提醒自己,要经常把自己放在普通同学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去开展工作。我经常向同学表明:我和同学们的关系,首先是朋友,其次是师生,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诚地关心学生,真心地与同学们交朋友。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坚持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同龄人中的起点和位置,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励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每人都有奋斗目标,每人都有座右铭,建设严谨的班容班貌和提高班级墙报的质量以及多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等,建设高品位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在这些氛围的熏陶下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和产生强烈的成才愿望。与此同时,从狠抓学生的仪表、出勤、文明言行和上课的规矩入手,使学生懂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一“伟大源自平凡”的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严谨的作风。二是加强与各科任老师的合作与沟通,在工作中牢牢记住“既要教书,更要育人”的原则,做到全员参与育人。每位老师都有“共同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潜力”的责任,并切实开展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前进道路上激励学生的工作。及时利用校长室、书记室、德育处、团委及多个科组编印的《一中文摘》、《一中德育》、《新绿》、《一中家长通讯》、《奔流》、《春秋》等刊物和小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班风。三是重视班会课这一重要的德育教育阵地,狠抓班会课的质量,改进班会课和家长会的方式,较多地运用交流、对话、恳谈会等方式,重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对班集体的归属感。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德育工作,常从网上下载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从而走出了一条新思维、深层次、多渠道、有特色地开展思想教育的路子。四是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一直坚持着一个原则,就是“首先要‘动之以情’——且永远要摆在第一位,然后才是‘晓之以理’,如果仍不见效,最后才是坚决地‘绳之以法’——即‘教育’‘批评’‘挽救’‘处理’”。本人历来主张“挽救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生更有意义”,所以,对待这类学生,我都要求自己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去感化、教育他们。
中职学校全英商务教学能否实施,能否借鉴“英语+商务”科目的成功经验,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能否得以解决:一是人的问题,也就是生源和师资的问题;二是课程设置问题;三是教材选用问题。
优中选优的生源全英商务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在学习期间学生要以英语为工具学习商务理论,并用英语实践商务操作技能。因此,他们必须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才能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遴选:一方面对志愿报读本专业的学生进行选择,筛选出总分高、英语单科成绩也高的学生学习本专业;另一方面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选拔考试,挑选出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本专业。
“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全英商务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及商务专业水平,既有英语教师资格又有其他专业职称(如国际商务师、经济师、会计师)或职业资格证书(如翻译导游员、报关员、单证员)。“双师型”教师是全英商务课程教学的重要保证。一般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三个措施来解决师资问题:一是招聘“双师型”教师;二是使现有教师自我提升,实现向“双师型”目标的转变;三是与商务专业教研室实行人才资源共享,让商务专业教师参与全英商务课程教学与教研工作。
全英语授课的课程全英商务课程教学是指除国家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如语文、数学、政治、计算机)以外的课程全部用英语授课,包括所有的英语课和所有的商务理论及操作科目。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全英商务教学实际上是以模块形式进行,通过英语强化模块、商务知识模块和商务实训模块,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英语课程是基础课程,同时又是关键课程。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必须达到高中优秀毕业生的水平,或者达到大学一年级水平,而且必须通过全国英语等级二或三级考试,否则,全英教学模式不能获得成功。因此,必须在一年级强化精读、泛读、口语、听力等全部的英语课程,并在课时安排上予以侧重。因为商务专业的学生都是挑选出来的,通过一年的集中学习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并能适应后期的学习。同时,英语应始终作为工具贯穿在各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并且在商务课程中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所侧重。因此,用英语授课的商务课程和商务实训是全英商务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二三年级的学习中得以体现。二三年级的商务课程学习,每门课程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课时量(如每周4~6节)。例如,对以培养企业单证员为目标的外贸专业方向,可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英)、商务写作(英)、商务单证(英)、外贸谈判(英)等课程,以确保学生对外贸知识、外贸函电和外贸单证有足够的知识基础,以满足企业对这一方面人才的实际需求,使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通过系列的外贸课程学习成功地考取国家承认的单证员资格或报关员资格。只要教材得当,通过这些全英商务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英语和商务能力同时提高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合适的教材教材选用是保证学生水平有足够的提高,并保证学生在学习商务课程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商务英语专业所用的教材有三种:大学教材、引进版教材、自编教材。有人怀疑采用大学教材或引进版教材学生能否接受。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一方面,商务专业的学生都是优中选优的学生,有相当好的英语基础;另一方面,不管是大学教材还是引进版教材,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