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命题作文范文

高中命题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命题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命题作文

第1篇:高中命题作文范文

【摘 要】教师不大爱教说明文,学生也不大喜欢学说明文,觉得它枯燥而乏味。这一认识,使说明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事实上,让学生学好说明文体,不仅是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它对学生整个思维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重视;说明文体

说明文体平时练得少,然而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用处却不少。练好说明文体的写作,不仅有利于工作、生活,还能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1. 说明文与其它文体思维的区别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所谓说明,就是要客观地对某种事物或某一事理作解说,使人能够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这就决定了无论在表达方式上或是在思维形式上,说明文都不同于记叙文、文学作品和议论文。 与记叙文、文学作品相比,记叙文和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回想、联想和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而说明文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进行抽象思维。可见,二者所运用的不是同一类思维。 与议论文相比,二者同属于抽象思维。无论议论或说明,都要运用抽象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说明文甚至像议论文那样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但是,二者的抽象思维又有所不同。议论文的思维,主要在于通过逻辑推理能够一步步地推出结论(观点或论点),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说明文的思维,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以及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议论文和说明文虽然都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但议论文更多地是对抽象道理的分析和综合,而说明文中对实体事物的说明则更多地对事物的实体进行分析和综合。说明文虽然往往也要用到推理,但说明文的推理在于说明客观性的事理,而议论文的推理则在于论证自己的观点。

2. 说明文的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引起大家对说明文教学的重视,在这里有必要谈谈说明文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初中到高中,是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迅速发展并不断走向基本成熟的重要时期。学生要由记叙文的比较初级的形象思维发展到议论文的比较高级的抽象思维,其间起着过渡性重要作用的便是说明文的比较初级的抽象思维。 我们知道,说明文一般可分为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和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为了说明事物的形状、质料、特征、成因、类别、构造、功能等,虽然需要抽象的分析和综合,但它毕竟还有着眼前的具体实物的形象或其表象的依托。在这一点上,实体事物说明文和记叙文思维凭借的材料或思维的对象都是实际事物的形象或表象,只是在思维加工的方式上一个采用了一形象加工的方式,一个采用了抽象加工的方式。所以,学生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第一步首先应该由记叙文过渡到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即由再现性的形象思维过渡到实物概念的抽象思维。实物概念是对实体事物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结果,它已从具体形象或表象上升到了概念,但又比社会概念、科学概念、哲学概念等的抽象度低。因而可以说,实体说明文是由记叙文的比较初级的形象思维向着初级的抽象思维过渡的最佳转换点。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再由实体事物的说明文过渡到抽象事理的说明文,这样,思维的抽象度就又提高了一步。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如《人类的语言》、《食物从何处来》),为了阐明事理的概念、内容、规律、性质、关系、作用等,不仅要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而且要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它的要求比实体事物说明文高。但与议论文相比,因为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只是客观地解说,主要不在于通过推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所以它的思维难度又比议论文要小一些。在学好抽象事理说明文的基础上,第三步再过渡到议论文的抽象思维就比较容易些。由此可见,要学生由记叙文的形象思维一下子跳跃到议论文的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说明文正好在二者之间起着一个中间环节的过渡作用。

第2篇:高中命题作文范文

[关键词]中考作文 命题 分析 预测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41

综观《2014年全国中考真题25套》,对2014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作如下分析:

一、命题形式

1.依然是四种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越来越少,仅有三个省(河北省、山西省、福建省厦门市)使用。因为话题作文容易套作,考察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它太空泛,而且有一段时间用得很滥,多年前就有教师发表意见,要求不用话题作文。

2.向高考靠拢,给材料作文越来越受到命题老师的青睐。2014年有6个省市(重庆市、河南省、湖北黄冈、湖北武汉、浙江杭州、山东潍坊)采用了,占四分之一。

3.半命题作文形式有减少趋势,2014年只有7个省市用了(重庆市、南京市、长沙市、成都市、烟台市、甘肃兰州市、福建厦门市),我想主要是因为半命题作文也较空泛,而且今年半命题作文形式有变化,那就是将题目补充完整的内容实行控制,不能随意填写,选择性较少。比如:江苏南京的考题“只是因为__________”只能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4.命题作文依然是重头戏,占了60%以上。我们统计的这26份试卷有15个省市还是采用命题作文形式。因为命题作文更能考出学生作文的功底。比如审题能力,同时又能更好地防止宿构套作。

二、命制模式

1.向高考试卷学习,采取一小一大命制模式,有北京市、山西省、湖南省长沙市等。如,北京市:校学生会准备出一期“献给母校”的专刊。要求考生以一个初三毕业生的名义为“感恩”栏目写一段话,而且限定在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保安、图书管理员中任选一个表示感谢的心意,字数在150-200之间,分值10分。

2.灵活机动两题选一命题模式:有7个省市选用。今年,我们江西就是采用这种。江西省:在“勇往直前”与“学会等待”中任选一题作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较有生活感悟的题目进行写作,得分会较高。

3.单纯命制一题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从我们所考察的25省市作文题看,有18个省市,占了70%之多。分值设置有两种情况,如果整个语文试卷是120分的,作文为50分;如果整个语文试卷是150分的,作文则为60分(上海市),或者55分(安徽省)。

三、命题解读与2015年命题预测

1.作文命题设置的内容依然是要求考生平常注意到:关注自身的成长体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例如,《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北京市)、《这里也有兴趣》(上海市)、《我心灵的甘露》(天津市)、《说说我自己》(安徽省)、《勇往直前》《学会等待》(江西省)、《成长路上有你真好》(湖北黄冈)等等。我手写我心,我的世界我做主,学生都是“有米”之巧妇,所以不会让考生无话可说,反而是文思泉涌,得高分的很多。所以,2015年的大方向不会变,依然会继续关注。

2.2015年中考命题在命题形式、命题模式上还将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命题作文还会占主导地位,单纯命制一题模式还会很多。这里我们特别推崇长沙市的中考作文题,它既采用了一小一大作文形式,同时大作文又是两题选一形式;大作文是两道作文题,又有两种:其一为命题作文《那份不一样的情》,其二为半命题作文《我们一起品味过的__________(快乐/忧伤)》。真是一箭多“雕”啊,令人佩服命题者的“智慧”!

四、2015年中考作文应对策略

1.强化学生作文基本功训练,尤其是审题能力的训练。平常老师要加强审题指导。

2.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四种形式都要训练,尤其是给材料作文,因为我们平常训练得太少,而高考则全部是给材料作文,江西中考一直没有考过,也该到了尝试的时候了,这样对他们高中作文考试很有利。

给材料作文,关键在立意。一般来说,文章的立意越有深度,在同类题材的文章中就占尽了优势。中考也是试图把“有思想”的考生选。

第3篇:高中命题作文范文

一、关于作文题材

题材是写作者摄入文章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材料。了解学生熟悉哪些题材领域,了解他们作文材料的来源,对我们的命题及作文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所熟悉的题材领域从总体上来说依次是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到家庭生活,高中的人数呈递减的趋势,而初中则反之,呈递增趋势。可以说高中生的生活视野比初中生要广阔一些。二是中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兴趣。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再加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和形象性,使学生对社会生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从中获取了丰富的知识。为了具体地了解中学生对社会生活关注的焦点,我们设计了一个简答题:“在社会生活中(包括新闻媒介所报道的),你最关注哪一方面的事情?”回答当然是五花八门的,但比较多地集中在重大新闻、热门话题(包括《焦点访谈》中的内容)、世界体育赛事、国际军事冲突等,可见当代中学生兴趣广泛,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评论,如《向“下海”的老师进一言》、《闲话“追星族”》、《我看学校招收“自费生”》、《我为东亚残疾人运动会欢呼》和《小山智丽(即何智丽)该不该挨骂》等。

学生作文题材取自自身生活经历的为数最多,而虚构的也不在少数。学生的虚构不宜一概否定,但不合情理的生编硬造毫无疑问要加以反对。学生写作时生编硬造往往是教师随心所欲的“命题”逼出来的。以取自书刊的间接材料作为作文题材,高中生人数超过初中生一倍,可见高中生的阅读面更广,吸摄力更强。在作文指导中,我们应多引导、多鼓励学生去写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二、关于命题形式

命题形式指教师命题与自由命题、命题作文与供料作文。

喜欢自由命题的学生比喜爱教师命题的多,占被调查人数的66.6%。究其原因,一是自由命题在选材、立意、谋篇、表达等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灵活性,符合青少年自由、活泼的天性;二是有些教师命题或脱离学生生活,或过俗过滥,限制过死,以致倒了学生的胃口。适当地让学生做一些自由命题作文,即古人所倡导的“放”或“先放后收”,是一条契合学生写作心理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汲取。欧阳修主张“作文之体,初欲奔放”,谢枋也认为“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刘国正先生也提倡让学生多写“放胆文”,即让学生自己拟题自由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当然,完全“放”长期“放”是不行的,可将教师命题与学生自由命题结合起来,间隔反复,形成螺旋形上升。而教师的命题一定要切合学生的生活、情感实际,点燃他们写作的欲望。

喜爱命题作文的同学略多于喜爱材料作文的同学。从具体的调查材料来看,初中学生喜爱命题作文的更多一些,而高中学生在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与初中段较多地训练命题作文,而到了高中段适当地增加了材料作文所造成的学生的思维定势有一定的关系。

三、关于文体和表达方式

从表5、表6统计的数字来看,初、高中学生在文体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年龄段差异,初中学生喜欢记叙文和叙述、描写表达方式的占有优势,高中学生喜欢议论文和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占有优势,反映了初中学生偏重感性思维、高中学生偏重理性思维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可因势利导,引导初中学生多写记叙性的文章,要求写得具体、生动、形象;而对高中学生,应引导他们多分析一些社会、人生问题,力求深入、辩证,具有理性色彩。

选“说明文”和“说明”的只有20人和12人,分别只占总数的4.9%和2.9%。学生为什么对写说明文这么不感兴趣?一、说明文的内容要求具有科学性,不含或较少含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因此,一般来说,学生较难把握,缺乏探究的热情;二、说明文阅读教学往往显得枯燥、平板,知识讲解多,而情趣激发少,因而也间接影响了学生对写作说明文的兴趣;三、说明文写作教学方法单一,往往满足于布置题目,不善于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不能使学生体验到作“有米之炊”的成功的乐趣。说明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表达能力,与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重视说明文的写作教学。在说明文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要有一个搜集、分析、整理材料的阶段,决不能以布置一个题目或交给几则材料而简单了事。可以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如组织学生上街检查、搜集错别字,然后,说明产生错别字的现象、原因和纠正的方法;也可以设置特定的情景,如让每个学生带一样自己心爱的玩具或工艺品,互相观摩、欣赏,然后说明它的形象特点和心爱的原因等等。总之,要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

四、关于作文指导

根据“你对作文指导有什么要求和建议”的提问,学生作出了令人深思的回答。这些回答出自内心,发诸真情,是我们平时所不易听到的,对我们改进作文指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生的要求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作文指导要着力于激发写作兴趣,打开思路,并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作文指导应指在要害处,导在兴趣上,让学生的眼睛发亮、发光。”“指导时多点拨,少一些老师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使我们打开思路,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写,不致在框框里打转。”“对于一些题目,老师不应讲得十分透彻,应该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些话语在指出了教学弊端的同时提出了恳切的希望,值得我们反思。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作文指导经验可资借鉴。如英国的作文教学,鉴于学生不会写好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就在学生作文前,教师先设法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启发和素材,如看图画,读书,听音乐,看戏剧,讨论等,以唤起学生作文兴趣。

第二,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或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神游其中,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起成年人来当然不够丰富,但也并不是白纸一张。作文指导应该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不吐不快的强烈冲动。学生说得好:“建议老师着重开发同学们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从而使同学们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体会最深的,而不是按老师讲的一般套路去刻意虚构。”“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确实,有丰富的生活,有强烈的表达动机,才有可能写好作文。

第三,适当淡化写作技巧的指导。对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一些相机点拨,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喋喋不休大谈作法,而不注重开启生活、情感这一源泉,那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非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误导学生,使他们以为只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就可以包医百病了。不但如此,“过多地强调写作技巧的提高,学生反而对写作文易产生厌恶的情绪”。(王晨、徐同编《国外语文教学概况》第39页)因此,有必要提出“适当淡化写作技巧的指导”这一观点。对此,学生也有强烈的呼声:“作文指导对写法不能提示太多,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思路。”“应理论联系实际,少讲空话、套话。”“作文指导应将学生易写偏的地方加以点拨,但最好不要多举例,多讲解写法,否则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范围内,得不到扩展。”确实,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力戒空话、套话,作一点切实、精要的点拨。

五、关于作文批改和讲评

真正要求精批细改的学生只占少数(这部分学生往往是差生),另有一部分认为不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改或互改,而大部分学生认为比较有效的作文评改方式是教师批阅后加以讲评。这后一种评改方式是教师所经常运用并取得了实际成效的,为学生所熟悉和喜爱。

为了更加具体、深入地了解学生对作文讲评的要求和建议,我们又采用要求简答的形式进行了具体的调查。学生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方面:一是遵循鼓励性原则,就是多肯定,多表扬,少批评,不嘲讽,即使对一些典型的毛病非指出不可,也要抱着诚恳亲切的态度,嘲讽决不是教学幽默。学生说得好:“讲评时,好的文章应加以表扬和宣读,而对较差的文章则不应责备。否则容易使这些学生难堪,从而失去对作文乃至对语文的兴趣。讲评时,应将作文中欠缺的地方分析透,然后告诉学生改的方法。”“不要把作文讲评课上成批评课或笑话课。”我们应该让学生特别是作文差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并使这种快乐和信心转化成追求的具体行动。二是多采用比较的方法。学生说:“讲评时应重复一下作文指导时的话,好让学生与自己的文章对照一下,看是否符合要求。”“在作文讲评时最好把好的作文与差的作文都读一读,先让我们自己比较,然后再指出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差在哪里,最后再读一、两篇范文,让我们在比较之后有所收获。”“作文讲评应以一至两篇好文章和差文章为例,先让同学们发表意见,然后老师讲评。”这些建议包括了三方面的比较:一是将习作与写作要求进行比照,二是将好作文与差作文进行比较,三是将学生作文与范文(或优秀作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差距所在及努力的方向。三是多分析“为什么”。讲评时罗列一些现象,套用几句术语是懒汉的做法,我们需要的是根据学生的作文实际作一些具体深入的分析,正像学生所要求的:“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哪篇好,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好,哪篇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不好,都要使我们弄清楚。”讲评不必面面俱到,但对讲到的那一点必须抓准、讲透,分析得情理俱足,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六、关于课外练笔

课外练笔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作文教学必要的补充和延伸,理应列入我们调查和思考的范围。

应该承认,近年来通过教师的努力,课外练笔这块荒芜的土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离开理想的境界还有相当的距离。从表8可以看出,经常练笔的学生只有36人,占总数的8.8%;有时练笔,但不经常的人数较多,占有62.7%;很少写和不写的却有117人,占有28.5%,呈现出头小、中间大、尾巴也不小的态势。我们应大力提倡、鼓励、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练笔,使“有时练笔,但不经常”的学生向“经常练笔”转化,而不致滑向“很少写”乃至“不写”;使“很少写”和“不写”的向“有时练笔,但不经常”甚至“经常练笔”转化,形成人人经常练笔的可喜局面。要形成这样的局面当然需要教师的热情鼓励和精心指导。具体的做法可以是:1.浏览后兴之所至写点评语,重在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沟通感情;2.

第4篇:高中命题作文范文

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求异创新

(一)同中求新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同中求新。如立意的新世界,就是要敢于打破旧观念,提出新观点或在某种正确的观点基础上加以补充或有所突破;又如选材的新,就是要富有时代特色的新观点、新风尚、新人新事,或独辟蹊径,选择新奇的角度,或独具慧眼,不写别人写过的陈旧题材。例:《我的老师》只要所写的人是教过“我”的人,能称得上是“师”这一点与所有写作者相同以外,那么至于这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与我的关系;所教过我的课程、本领,所发生的事件;所要表现的主题等等都可以多种多样,都给学生留有许多进行发散思维的空间,只要老师善于启发,学生认真挖掘,通过发散思维,还是会有收获的。

(二)同中求变

命题作文有些题目久盛不衰,因为它所考查的是学生作文的基本功,所反映的是时代的新气象,因此命题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同中求变。例如《有意义的一件事》这个题目,初中写的作文到高中还能拿来用吗?答案是显而易见。不但事物在发生变化,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年代其意义也在变,不同年龄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也在变。因此,同一题目,中心要求变,材料选择要求变,谋篇布局要求变。

(三)同中求活

在命题作文教学中,很多人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学模式,也有许多可供参考的写作方法、写作模式,对于别人的经验,是照搬照抄还是灵活运用,这与作文水平的高低大有关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同中求活,因为我们的生活是充满生机的,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那么在文章中只要把活生生的事件展示给读者,就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就能让人们体验到社会生活“活”的气息。

二、培养想象思维能力,开拓思维空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正因如此,近几年无论是全国高考卷还是各地高考卷,都很注重在作文中考察学生的想象能力。如1999年全国卷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上海卷的“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一个主题,加以论证,并说说你的设想”、2001年上海春季卷的“如果我主办――专栏”等。

三、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是灵感的源泉

第5篇:高中命题作文范文

【关键词】高考作文;教学研究;生活

30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大体上都经历了从最初的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如今的材料作文的转变。尽管命题形式在不断适应社会潮流而改变,很多学校的作文教学方式却没有随之应变。为了保证高考作文得分的稳定性,大多数教师都会教给学生一套类似于“八股文”的写作格式,导致学生对于作文的应变能力降低,同时对写作文的兴趣流失。这也是很多高中生“害怕”写作文的原因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从学生方面寻找原因,更应该从自己的教学方式着手,以期根除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提升学生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高考作文水平。

一、当前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分析

2015年全国的16套高考试题,包括教育中心命题的3套和各地自主命题的13套,无一例外的全部是材料作文。从中不难看出,教育部门希望学生能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而不是把学生打入狭隘的命题作文固定思维的囹圄。更重要的是,这些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也许千差万别,但无一不体现了最主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如,新课标I的高考作文命题,给出的材料是《给违反交规父亲一封信》,无疑是在弘扬正确的孝义观。

新课改千改万改,高考命题的命题理念却毫无疑问不会改变。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这些特点如果缺失了,那么课改必然造就一种高大空的教学氛围,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最终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高考作文命题,实际上也是在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种指引。

二、高中学生作文弊端分析

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观察分析总结,我们很容易发现高中学生作文的通病。其中之一就是写作的“程式化”。开头三段式排比引出主题,然后提出观点,接着引用名人名言论证观点,最后总结观点,提出呼吁和向往。这样的写作“格式”,在话题作文的时代,基本上可以作为多数学生的写作模板了。还有引用事例,动不动就是牛顿和他的苹果,或者爱迪生和他的灯泡,或者霍金和他的黑洞。并不是说不能够挖掘旧材料的新内容,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次又一次的使用这些旧的事例暴露了写作者的阅读量和生活积累。

学生作文的这些不足,究其根本,笔者觉得是源于学生的“无米下锅”。搜肠刮肚一番之后仍然没有材料入文,结果难免按部就班,牵强附会,甚至胡编乱造,子虚乌有,结果也必定不尽如人意。如果一个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大可不必抱成守缺非用那三段式不可,大可不必成天在名人的小故事里串门。

三、高中作文教学应对策略探究

学生生活经验的匮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教育体制。上高中之后,课业负担大大增加,留给学生融入生活、体验生活的时间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更别说成之以文。那我们就只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一方面,我们期许着素质教育的真正到来。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尝试着做一些小小的改变,让学生融入生活,让生活融入写作。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缺乏真正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感知,写出来的作文必定是干瘪乏味的。就像学素描少不了去大自然写生一样,与其让学生在教室苦苦思索两节课如何描写一朵花,不如让他们去校园去野外观察一节课半节课,再回来描述自己的所见,其结果势必事半功倍。与其让学生自己与社会热议话题死磕,不如来一次激动人心的大辩论,再成之以文。这些并不只是笔者个人的愿景,早已有同行秉承着“先生活,后写作”的理念从事着教育工作者这一职业,并且颇有成效。从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止能够提升写作水平、增强写作兴趣,更能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跟紧社会的步伐,培养做社会主人公的意识。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吗?我们要做的,只是打破我们对于“课堂”这一概念的固有认知,将课堂移植于生活。

四、结束语

所谓教育,不只是教会孩子们怎么去应对考试应对作文,同时更应该引导他们如何积极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而语文教育,着重点在于“知识、技能、情感、思辨”八个字,不融入生活就不会有真的情感,不融入社会就不会懂得思辨。没有这两点,再丰富的知识和再娴熟的技能,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一个对生活充满敬意和思考、对社会充满理性认知的学生,他的作文还会写不好吗?

【参考文献】

[1]刘艳萍.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5.6(2):12-13

[2]王芝高.我手写我真――从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看高中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价值取向[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16):23-25

[3]赵美.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J].2010.11(35):8-10

第6篇:高中命题作文范文

一、学生亲身的经验是否写进作文会影响作文的真情实感

在一些西方国家作文训练方式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但题目要求写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或者是比较熟悉的、感受比较深刻的。由于所写的东西针对性强,大多是发生在学生身上,比较具体和实际,易于发表看法,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就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避免了那种空发议论的倾向。我们现行的作文训练从命题的形式来看与境外的差别不大,但我们的学生生活的范围很狭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极为有限,写作时普遍感到内容贫乏、无从写起,有畏难情绪;老师对这个问题又往往是命题的同时交给学生题材,让学生按范文依葫芦画瓢,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卵翼”下写作,培养的是学生的惰性,独立写作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高。

二、作文训练时应注意和教材靠拢,重视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或者说是练习写作的一条捷径,倍受国外教育界的重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国内由于应试的教育体制,迫使学生围绕几本教科书死记硬背,教材以外的书籍几乎与学生无缘,升学的压力,呆板的教学形式,毫无创造力可言的作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作文训练,认识性和实用性作文较少,以文学性作文(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为主,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模糊不清;而国外的作文训练,以上三种类型都较重视,尤以认识性作文和实用性作文为主,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即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生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三、现行作文教学的失误

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宣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对教师来说也难――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尽管作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作文教学始终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感触,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意义及其艰巨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

四、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1)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作文的特c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最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游刃有余”。

(2)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万涂竞萌”,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

第7篇:高中命题作文范文

一、九年回顾:看上去很美――期望美丽而缺憾不断的跌宕历程

按照命题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文化特质和与时代的关联性,我们把江苏省九年的作文题粗线条梳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04-2005年),底蕴深厚:一个晦涩而定位失当的共识

江苏是人们公认的文化大省与教育大省。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仅江苏一地便有44科状元,居全国之首,可见江苏人文鼎盛与教育发达;如今江苏省经济与教育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基于这样的历史积淀与现实环境,期许文化底蕴深厚,期许命题积淀厚重,江苏省高考自主命题一开始便有了一个较高的自我定位,而且全省上下形成了共识。

开篇之作,2004年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此题源于《论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2005年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则取自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

两年的命题,出发点都定位于文化教育大省,文题都取自历史典籍,呈现底蕴深厚的特征,结果却是形成期许很高而落脚失重,期望美丽而操作无措的尴尬局面。更始料不及的是,后遗症影响深远。此后若干年考生以为只要写古人就是文化作文,以至于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后来说:“一到6月7日,古代名人就忙得不得了:屈原不停地跳下汩罗江,变成了跳水运动员;项羽不停地自杀,剑放在脖子上拿不下来;韩信干脆赖在别人胯下不起来。”

同时期全国各地的作文命题时有亮点,跟江苏卷形成了鲜明的比照。2004年,有着眼于现代生活与现实处境的,如上海卷“忙”;有关注生活与立身处世的,如全国卷(甘肃、青海等地区)“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北京卷“包容”。2005年,山东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上海卷以“文化生活三个镜头的影响”为话题,北京卷的“安”,广东卷的“纪念”等。

(二)第二阶段(2006-2009年),拥抱生活:一个简单而定位清醒的常识

经历了最初文题注重文化味的探索之后,命题者基于社会舆论的分析和阅卷的基本状况,找到了命题的基本立足点,那就是现实性要强、生活味要浓,不仅要学生容易理解还要学生有话说。于是社会舆论形成了一些基本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命题面向大众、走向学生、正视现实的道路。

2006年,作文命题依然坚持话题作文,但却有打破江苏省连续三年为话题作文的固定命题模式的倾向(当年全国多个地方不约而同开始了命题作文),作文题“人与路”让人眼前一亮。

2007到2009年江苏省进入了命题作文时代。直到今天,这一方式依然是主角。话题作文相对宽泛,给考生的束缚与限制少,容易展示考生才情,但套作宿构问题突出,考生用考前精心准备的套作去获取高分,严重影响了评分的信度。而命题作文考查了考生对题目理解的准确程度,考查学生对写作对象本身的认识、理解的深刻程度,把握得愈准确,理解得愈深刻,作文才愈可能得到高分,这样使作文评分能体现出较好的区分度。

2006年“人与路”侧重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路”之间的辩证关系,2007年“怀想天空”侧重探究人的精神宇宙,2008年“好奇心”侧重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2009年“品味时尚”则侧重人与时代潮流的相互影响,这些题目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要求,同时命题关注时代,拥抱现实,坚定不移地走时代性生活化道路,把学生的写作视野引向关注身边的事,引向关注身边的物,较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引导功能。

这几年的命题进入了佳境,年年有可圈可点之处。命题实现了从虚实结合、空灵飘逸、追求积淀深厚和文采浮华,到平实简明、质朴精练、追求严谨朴实和生活气息浓郁的转变,体现了命题者对朴实文风的追求。命题立意没有限制,呈现开放性;文体没有倾向,呈现多元化;题材没有导向,呈现多样性。

(三)第三阶段(2010-2012年),回到昨天:一个明确而定位失误的认识

作文立意无所谓高低,只要表达的是发自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抒发的是源于生活的喜怒哀乐,就应该得到宽容的首肯与热隋的鼓励。

但是,从2010年开始的命题则失去了与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的发展步伐共振的基础,令人失望。2010年的题目是“绿色生活”。这是一个有着高尚和美好愿望的命题。国际国内在此前的一两年间有三个重要会议与此有关――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世博会和奥运会。命题虽切合时代,但与现实没有拉开足够的距离,带有浓重的时政化倾向;更重要的是,“绿色生活”圈定正面立意倾向,没有一种足够的开放性与多元化,与“立意自定”的要求可谓背道而驰。

作文命题的限制与开放始终是一对矛盾,不开放,难以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创作,考生很难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不限制,则宿构、套作、抄袭泛滥成灾,有失选拔的公正公平。协调两者关系,把握一个合适的度,提高高考作文的安全性始终是命题者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2011年这种态势则更变本加厉,“拒绝平庸”等同于十多年前全国高考题“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强迫近五十万考生集体说谎。此命题与《标准》中提出的“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存在较大落差,也与先贤倡导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背道而驰,值得深思。

2012年的命题则在男一个层面走向了歧途,题材选择多为亲情,主题呈现多为离别,情感表达多为爱中有忧、忱中有爱,语言叙述多为阴柔清婉。一句话,就是风格相对柔婉,这大概也是香港岭南大学许子东教授所批评的“文艺腔”吧。

江苏省2010-2012年连续三年的命题,谈不上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基本是倒退,是许多人批评过的2008年全国多省市命题时政化、政治化思想的卷土重来。横向看,全国各省市命题或多或少都有这个倾向,如北京市2010年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大地”,虽是好题却失之于亦步亦趋,基本复制了当年的谈话。我们相信这种时政深度影响作文命题的行为,不会是最后一次。

二、思考展望:吃起来很甜――期望理性而科学合理的未来命题

笔者以为高考命题应该考虑四个层面:

1.是否符合课程标准

《标准》中提出:“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而江苏省2010―2012年三年的命题或限制了思想立意,或圈定了体裁风格,或者暗示了题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命题思想有脱离时代、僵化守旧之嫌。

《标准》还说:“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江苏2006至2009年的命题,或者提供思考范围,或者提供思路方向,但基本不限制立意,更不限制风格、题材,基本属于符合课程标准的好命题。

2.怎样契合时代脉搏

比如,2005年上海市高考题,要求对一组“社会广角镜”进行思考,谈谈它们对自己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此题时代特色鲜明,涉及当下文化生活与学生精神成长的关系,提供的材料开放程度较高,同时又有规定性。学生选择、舍弃较为自主,选材空间广阔,容易激发起写作欲望。相对而言,江苏省2010年“绿色生活”的提示语开放性则远远不够,有暗示题材的意味,更有立意限制的倾向,所以此题出发点很好,但与时代贴得太紧,有时政化意味。

3.能否有利甄别选拔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但我们不是选拔文学人才,如果命题始终倾向于文艺性、文学性,势必压制了其他人才的脱颖而出。法国的高考,根据文科、经济科、理科的学科特点分别命题,而且各科的命题是多道而非一道。这就是为学生而想,为最大可能选拔人才而想。

4.是否引领教学改革

第8篇:高中命题作文范文

其实早在1992年我就已经和《路》刊结缘,那时的我刚刚踏上三尺讲台,对教学生写作文很是茫然,于是年长的同事推荐我读一读《作文成功之路》。在那所乡村中学的图书室里,参考书寥寥无几,但一期期的《路》刊却保存完好、整齐地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它成了我教学中睿智的引领者,但后来由于工作调动,匆忙中竟忘了记下它的刊址,以至于和它失散!

茫茫书海中各种各样的作文辅导材料可谓多矣,然而我始终认为《路》刊最权威、最厚重、最实用、最可信赖。作为该书最忠实的读者,我觉得它因其独有的办刊理念而独具特色、独放异彩!

它是一位循循善诱、深谙写作之道的教师。《路》刊着眼于人本身的探求欲、发现欲、审美欲、写作欲的引发和激活,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作文《哭过》《喋喋不休》(2007年2-3期)记录了这个时代青少年成长的足迹;2008年第4期《呼喊、热爱与曝光率》显示着中学生对社会人生深刻的思考。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之路和本刊“呼唤有痛感的作文”的办刊理念密不可分。

它是一位最善解人意的长者。长期以来由于精力和阅历的限制,学生写作文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缺乏作文素材,议论文苦无论据,其他文体缺少演绎材料。《路》刊跳出一般作文辅导书空洞说教的怪圈,为了解决学生作文中没有材料,或有材料不善、不会运用的问题,开辟“素材超市”专栏。从素材的列举到思路的引发再到写作中的化用,为考生积累素材、运用素材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路》着眼于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写作的问题,必然会为莘莘学子提供一方写作的晴空。

它是一位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仁者。写作离不开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路》刊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它的“特别关注”“面对呼唤”等专栏为学子提供了观察社会人生的平台,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激活了学生现实主义的创作欲望。2007年2-3期合刊刊登的《“中国最美的女记者”带给我们哪些美丽》一文引发人们思考当今社会职业道德与人的良知孰重孰轻的问题;2008年第4期《种下慈善的种子,为什么得不到感恩的果》告诫世人正视慈善与感恩的关系;2008年第6期材料作文《雪灾是一面镜子》揭示灾难背景下的人生百相,面对灾难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关注热点不仅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源头活水”,而且为学习生活注入了清新的空气。凭借《路》刊,学生可以做到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了。

它是一位资深的高考研究专家,一位教育智者。多年的办刊经验,“大作文,大语文”的办刊思路,贴近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和理念,使《路》刊始终保持着对高考作文的高命中率。它的“构思训练场”“模拟新题演练”等栏目直接针对高考作文方向,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习作训练。题型涉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等各种类型,内容涵盖社会、自然、环境、人文、自我、他人、人生、命运等领域,题目设计新颖巧妙,远非其他刊物可以企及。《路》刊登的许多新题都与高考作文命题有立意交叉,许多美文都可间接或直接为高考作文提供借鉴:2008年《雪灾是一面镜子》可以间接为2008年全国卷关于四川地震的作文提供构思和立意示范;2008年第6期范文《当生活遭遇挫折》可以为2008年四川卷作文“坚强”提供参考借鉴;2007年2-3期合刊中《欣赏自己,张扬个性》一文可为2008年广东高考命题作文“不要轻易说‘不’”提供构思示范;2007年2-3期合刊中《看海》《残花之语》等文章深刻的立意、优美的文笔,可直接为重庆卷命题作文“生活在自然中”提供示范……

第9篇:高中命题作文范文

文字混生涯。

记得小学时,写命题作文:长大以后要做什么。那

时候的我,给了老师一个自己都不怎么相信的答案――

长大以后,我要做一个作家!

坦白说,那纯粹是为了命题作文而作文。当一个作

家,在那个年纪,就和班上其他的同学说要做科学家,

长大后造飞船去参观火星,长大后跑去做公务员一样,

都是不怎么靠谱的话。

所以真的没想到,自己长大后就真的混进了这个行

当。

入行了,也就入行了,也就明白了这个行业的快

乐。

不用朝九晚五,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睁开眼睛

后,还能蒙蒙地倾听一阵窗外老树上一群不知名的

鸟儿的鸣叫,一种慵懒凭空而生,于是闭上眼睛再眯上

半小时,这就是上班族难以享受的惬意。

没有上司逼压,每个月自觉完成任务,每天维持一

定的更新。书友开心,自己快意,没有人在耳朵边絮絮

叨叨或者穷凶极恶地催进度、压担子,每天都能维持一

个好心情,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闲逸。

想喝茶的时候,懒了,就用一个一升装的大杯子,

泡上一升茶水大口灌进去,很快活。

如果勤快呢,就用一小壶,两小杯,慢悠悠地讲

究一点情调弄点功夫茶。茶叶虽然不是很好,手艺也很

差,但是自酌自饮,手边还放着两三本不知道什么时候

淘来的老书,这也过得很雅致。

想喝酒了,自己一人在家,也不怎么讲究,一个大

玻璃杯,白酒也好,红酒也好,黄酒也好,啤酒也好,

其他各色稀奇古怪的酒水都好。对着电脑屏幕,或者

书,或者电影,或者连续剧,一杯一杯地喝,直到半酣

为止,飘飘忽忽犹如云里雾里,却不醉酒滋事,这是一

种逍遥。

如果勤快一点,存点稿子,也不用挑选良辰吉日,

买一张动车票,跑去最近的城市,找几个交好的损友、

哥们儿,找个酒吧、歌场,嘻嘻哈哈地拉上几箱啤酒灌

下去。江湖八卦、市井传闻,漫无边际地胡诌,毫无底

线地互相损贬,尽情快活两天后拍拍屁股返回家中,真

的很爽!

平日里若是心情上来了,打个电话,小学、初中、

高中的同学都有在这个规模巨大的城市内厮混,拖家携

口地跑去路边大排档,点上无数烤串,开上几瓶冰冻的

啤酒,用青春年少时的懵懂往事下酒,嘻嘻哈哈地回味

一番当年,飘飘然有魂灵儿出窍的,实在是非常痛

快。

翻看网站新闻的时候,如果看到某处景色不错,环

境幽雅,气候宜人等等,提着一个笔记本,带着老婆,

在火车的“铿锵”声中慢悠悠地晃过去。找个好点的酒

店驻扎上两天,吃点小吃,喝点当地啤酒,看看湖光山

色,在那洁净的空气中写上三五万字,就自我感觉和神

仙无异!

写得神思飞扬、难以自抑时,拉上数个书友,痛

快地忽悠一通,痛快地喝上一顿,讨论讨论后续情节之

类。大家谈文论道,不杂丝毫灰尘气,嘻嘻哈哈中喝得

半醉,这种痛快,寻常哪里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