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

三顾茅庐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顾茅庐的故事

第1篇: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建立在故事情节之上的,阅读小说必须从故事情节开始,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把握故事情节,才能进一步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拜访谁?为什么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果怎么样?

带着疑问读课文。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虽然两次都没见着,但他并不灰心,依然执着地“三顾茅庐”。

生:课题虽叫“三顾茅庐”,但课文中实际只重点写了第三次,前两次都很简略地提了一下。

读小说,要学会概括,初读课文后,再次默读全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炼小说描写的“六要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故事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环节,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多种多样,有肖像、语言、行动、神情、心理活动、细节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引领学生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来刻画人物的。

师: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圈一圈、划一划,再写一写你的感受。

集体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体会:

(1)刘备生气地说……

(2)离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3)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4)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

(5)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师:作者抓住刘备的几个动作、几个细节进行描写,把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次体会刘备的诚意。(学生齐读)

紧扣“诚心诚意”这个中心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读读、想想、说说,深入分析人物的特点,弄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这个特点的。在学生交流时,教师适时评价,及时引导。

三、欣赏艺术手法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小说的环境描写起着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揭示主题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明晰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师: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请同学们思考作者描写了哪几样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它们让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生:山、水、松、竹。这山和水的背后分明隐藏着一位世外高人。

生:这位高人就是诸葛亮。

师:“蜿蜒起伏的山冈像什么?”这里的“卧龙”只是形容山冈吗?

生: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卧龙冈秀丽的景,其实是为了衬托诸葛亮这个人。诸葛亮就是这条卧龙,他在等待贤明君主的召唤。

师:再读这几句话。(配乐《卧龙吟》)

第2篇: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我们从瓷画中就能看出江振生先生施予这幅画的内涵,作者除强调背景、人物、故事的统一性外,对每个人物都进行了细致地描绘,将人物的精神面貌栩栩如生地传达了出来:刘备、关羽、张飞与士兵立于寒天雪地之中问书僮求见诸葛孔明,而远景茅庐内孔明则静静地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作者以人物的描绘作为主体来表现“三顾茅庐”这一故事情节,非常生动地刻画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神态各异又相对呼应,统一在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这一主体氛围之中,实不愧是一幅上佳之作。

瓷画中人物重点加强了对刘备的描绘;身披风雪毡,头戴红缨帽,目光上眺,眉头微蹙,双目闪烁智慧,透着俊美睿智,含威不露,虽微弓借问,仍是一付帝王之相,细长的胡须更添加了几分王者风范。同样,对关云长与张飞的描绘也各不相同,关云长丹风眼,卧蚕眉,长髯飘拂,身披紫袍,神态威严,气宇轩昂;而张飞则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全身披挂,刚威勇猛;士兵身躯健壮忠于职守,书僮天真无邪。所绘人物浓墨重彩,精笔细作,充分展现了作者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把握瓷画语言的能力。

除了对人物的描绘外,江振生先生运用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来绘马,极富诗意;重工粉彩下除强调马的骠悍、肥壮和神采外,同时也表现了骏马身轻如燕、踏行如飞的效果。整个画面互相呼应,动静有致,极其生动。

第3篇: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

潍坊广文中学 初二 马圣尧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中的公瑾是谁?三顾茅庐讲述了什么事情?我们都要通过品味三国来得知。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局面,书中提到了许多熟为人知的人物。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三国中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是说赤壁之战的场景。

刘备、诸葛亮、曹操、孙权都是人人皆知的人物,三顾茅庐就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发生的一小段故事。

三顾茅庐是将刘备为了请诸葛亮辅佐他。可能是天意弄人吧,刘备连去了两次都没有看到诸葛亮的身影。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三次拜见诸葛亮,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真诚打动了,同意辅佐他。并且一出口就说出了“三分天下”。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刘备坚持不懈的精神,诸葛亮的一凡说辞,后人有诗曰: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拍画图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学识渊博、神机妙算。

那么周公瑾,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我记得有一会说到:孔明三气周公瑾,柴桑口卧龙吊丧。周瑜被孔明气死,并在死之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第4篇: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

我喜欢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我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还喜欢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

我喜欢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品质。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诸葛亮的性格品质至今还广为后人流传。《三国演义》同时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现在已经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访先人之遗迹,发圣贤之古情。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东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诚、廉洁、正直的榜样,很多历史典故都出自诸葛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白帝托孤”,“呕心沥血”、“七纵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等。不仅如此,后世留下了许多与诸葛亮有关的谚语、俗语或歇后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借箭——有去无还。”等等的这些谚语、俗语、歇后语不计其数。其传奇般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

第5篇: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

那是在《尚书》以前,《春秋》以前,《诗经》以前……

一束阳光霹雳似的射在封闭已久的石洞中,尘埃飘浮在阳光中,而石洞中一壁的精萃也霹雳似的劈开了上古的混沌。他,一个传奇的造字人,颤巍巍地用他粗糙的老手拂着这些石刻的印痕上细密的灰尘,花白的胡子漏出几缕细碎的阳光。“三……三……”他喃喃地念道。一长横,一短横,再一长横,正是因为这个字背后的变幻莫测。手拂过,几缕烟尘掠指而过。更让他“莫测”的故事就在这一刻注定了下来……

三访――礼贤下士

东汉末年,天下纷战,四方云乱。做为皇族的刘备为安邦定国,为求治国安民,不得已,选择了由乱入治。然而,正因为他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三顾茅庐的佳话,才一直传到如今。刘备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暂放,单表那三顾茅庐之第三访。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一个时辰后,立在堂外的三人方听到这首诗,于是便真正见到了诸葛亮的“神仙之概”。三顾茅庐的敬贤之真诚终能感动人,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更何况刘备有一颗渴求治国安民的仁心呢?这怕是神仙也难拒绝的吧!于是“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拂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的“三分天下决策”定于隆中,诸葛孔明“勿得荒芜田”出山相助。

于是,三个锦囊,三气周瑜的妙策接连而出。

三试――才情横溢

北宋文学家,首推苏家一门三父子,老父苏洵晚学有成,与两个儿子共成了千古逸事。殊不知苏家还有一女,名小妹,才情绝不在两位兄长之下。却说亲试群才,终择了“可惜二苏同时,不然横行一世”的秦观秦少游。三试少游的故事也是流传甚广。第一题是合绝句一首,二则是猜诗中古之名,皆被少游一一解破,便无所可谈,而第三题却着实考着了他。

这题目原来是个对儿,少游虽五六岁便能对句,也不得其解,题为:闭门推出窗前月。初看时极为容易,仔细想来,这句上联可是甚得尽巧。若对得平常了,不见本事,而要想妙对,则又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听得三更锣响,构思不就,愈加慌迫。东坡在庭中见少游如此,又吟哦着此对,大悟,见庭中有一大水缸,便心生一计。咳嗽一声,随手拾起一枚石子掷入缸中,少游见后,顿悟,对曰:“投石冲开水底天。”遂过小妹三试。

真是眉山之秀气尽集其一家也。

尾声

千年已过,玄德托孤白帝城,孔明星逝五丈原,小妹少游亦已去,惟余吾在此空叹:“三……三……”

以后又将发生什么呢?

三虫留言

第6篇: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

访先人之遗迹,发圣贤之古情,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东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诚、廉洁、正直的榜样,很多历史典故都出自诸葛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白帝托孤,呕心沥血、七纵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其传奇般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

诸葛亮的非凡之智、济世之才、忠诚之心、报国之情,为世人所仰慕,为后人所赞颂,成为人民心中的偶像。正如闪烁着他的才华和智慧的不朽遗作《隆中对》、《出师表》,是出自肺腑的、感人的深情篇章,一直在历史的风中不停地奏鸣,在思想的时空中久久回荡。千百年来,以至于历代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市井百姓,都对他是一番深情,褒扬备至,赋予了无数动人的传说,作下了无数赞美的诗篇。

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空城计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而他当年那篇肝胆照人、令人读后感觉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传至今。他也是一个很神的人,他虽身在草庐之中,但却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对外界的形式了如指掌,且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对当时的时局分析透彻,面面俱到。他甚至还能“呼风唤雨”借东风,仿佛天地万物都为他所用。他用兵如神,运筹帷幄,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同时,我觉得他还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致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粹、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第7篇: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

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_____。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_____。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美玉无暇”指的是_____。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_____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___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一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__,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________。

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_____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_____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_____,这部作品是《_____》。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_____。

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_____。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________

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

1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 、 。

1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14.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空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15.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

16.《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

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17.《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颂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1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

19.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

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 三国。

第8篇: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

【狼】狼心狗肺、狼烟四起、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狈为奸、豺狼成性、豺狼当道、引狼入室、声名狼藉、杯盘狼藉、狐疑不决

【兽】困兽犹斗、如鸟兽散、人面兽心、飞禽走兽、珍禽异兽、衣冠禽兽、洪水猛兽、狼吞虎咽、鹿死谁手、中原逐鹿、象牙之塔、盲人摸象、猫鼠同眠、黔驴技穷、一丘之貉、管中窥豹

【鱼虫】金蝉脱壳、蝇头微利、花飞蝶舞、螳臂挡车、鱼跃鸟飞、如鱼得水、独占鳌头、井底之蛙、瓮中捉鳖、虾兵蟹将、鹬蚌相争、沉鱼落雁、缘木求鱼、蜻蜓点水

2 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的寓意 引狼入室—— 喻招来灾难;心猿意马—— 喻三心二意

鱼目混珠—— 喻以假乱真;兔死狐悲—— 喻同类悲伤

老骥伏枥—— 喻年老志高;引蛇出洞—— 喻骗人离开

马到成功—— 喻大功告成;引狼入室—— 喻招来的灾难

心猿意马—— 喻三心二意;马到成功—— 喻大功告成

兔死狐悲—— 喻同类悲伤;鱼目混珠—— 喻以假乱真

老骥伏枥—— 喻年老志高;狐虎之威—— 喻虚张声势

螳臂挡车—— 喻自不量力;调虎离山—— 喻骗人离开

狐假虎威—— 喻混淆是非;狼狈为奸—— 喻勾结作恶

庖丁解牛—— 喻谙熟事物;盲人摸象—— 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蛛丝马迹—— 喻可寻迹象;鹤立鸡群—— 喻比人突出

鞍前马后—— 喻甘为效劳;逐鹿中原—— 喻在中原争夺天下

鸦雀无声—— 喻非常寂静;招兵买马—— 喻扩充人力

3 故事类的成语 1、寓言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长

2、历史成语故事:

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指鹿为马、大器晚成

3、神话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攀龙附凤、屠龙之技、叶公好龙、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开天辟地

第9篇:三顾茅庐的故事范文

《三国演义》是作者罗贯中在史书《三国志》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历史长篇小说。再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政治集团、势力内部的相互争斗,并通过艺术手法,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此书开篇就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交待了全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然后以黄巾军作乱为开端,引出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势力被局限在北方。孙权巩固了在江南的地位。刘备先踞有荆州大部分地方,后进入益州。229年孙权称帝后,魏、蜀、吴三分天下。再经刘备三顾茅庐,得智绝——诸葛亮,帮刘备争夺天下。刘备死后,扶不起的阿斗——刘禅乐不思蜀,孔明再无回天之力。之后,魏先灭蜀,司马炎又灭魏,自立为帝,建西晋。后西晋灭吴。

三国的结局并不令人人都满意,现在人们普遍因小说故事情节而“尊刘贬曹”。但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所塑造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让历史更有魅力。

《三国演义》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便是人称“卧龙”的诸葛亮。他用三顾茅庐来测试刘备的诚心;再智算曹操败走华容道;用草船借箭使周瑜自愧不如;再定隆中对策,提出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西取益州,积蓄力量,伺机统一天下的策略;后又三气周瑜,使公谨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还记得诸葛亮舌战群儒,使张昭、虞翻、步骘、薛宗、陆绩、严?、程德枢等吴国能臣哑口无言,段末全用“无言”“默然无语”“不能对答”“语塞”“不能对”等词句作结。让我们身临其境般体会到诸葛亮当年巧舌如簧,伶牙俐齿,才思敏捷的风范,不知用何种语言来赞美诸葛孔明的智慧。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