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成长范文

教师成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成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成长

第1篇:教师成长范文

教师首先要做一个读书者。一个好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宁静的读书者。欧阳修说得好:“立学以立身为本,立身以读书为本。”在书中,我们可以与智者对话,与大师交流,我们可以去捕捉先人的灵性,我们可以去追寻哲人的足迹,我们也可以去聆听圣人的教诲。读书,是一种情操的陶冶,心智的启迪,灵魂的净化。在读书中,我们可以转变教育理念,产生教育灵感,提升教育水平。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都埋头读书,那么,我们的学校都会有一股浓郁的书香,有一种向上的力量,更有一种魅力的学校文化。

教师还要做一个思考者。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教师才是一个有发展的教师。让我们在读书中思考,在教育教学中思考,在教育观察中思考,在教研活动的交流中思考。我们既要思考自己的成功之处,也要思考自己的失败之处;我们既要思考自己,也要思考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一个思考者,就是不张扬,不恣肆,不急功,不近利,始终坚守一份深沉,守住一份寂寞。有位教育家说得好:“成功=经验+反思。”有反思,才会有改变,有进步,有发展。没有反思能力的教师,绝不是一个科研型的教师,更不是一位好教师。

教师更要做一个研究者。一个好教师,一定是一个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师。那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哪里来?只有从研究中来。教育科研,就是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真问题,真研究,真成果,真成长”是教师发展的规律。因此,我们要从问题入手,用科学的眼光,审视教育问题,分析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在解决教育问题中,逐步摸索教育规律。我们一旦掌握了教育规律,遵循了教育规律,我们就有了无穷的教育力量和教育魅力,就能让学生得到最佳的发展,就能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工作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教师的工作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一种义务,你就引导教师走上一条教育科研的幸福的道路上来。”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教师要能成长,要能感受成长的快乐和幸福,必须走教育科研之路。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多一点读书的时间,多一点思考的空间,多一点研究的意识。只有在这种状态中工作的教师,才是最有发展的,也才是最幸福,最快乐的。

这就是教师成长之道。

第2篇:教师成长范文

关键词:教师发展;自在成长;内涵;特点;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024-02

教师究竟是个职业概念还是人格概念?教师的发展究竟是指职业技能的提升还是独立人格的完善?教师的发展路径究竟是外铄还是内源?

问题的产生显然根源于对教师发展的内涵的不同理解。社会对于教师的认可与期待往往基于职业的角度,更多的是以专业技能作为衡量、评价教师、教学的标准,教师的发展因此理所当然地被理解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但这种排除了发展主体的发展自,尤其是忽视了发展主体自身内在需求的教师发展观显然是片面的。

教师才是教师发展的主体,教师的发展应当是自主的、相对独立的发展,应当是一种自在的发展,自在的成长。

一、自在成长的内涵

自在成长是主体性觉醒了的成长,人的主体性“实质上指的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确信、自我塑造、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生命运动,及其表现出来的种种特性,如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等;它是人通过实践和反思而达到的存在状态和生命境界,展现了人的生命运动的深度和广度,是人的生命自觉的一种哲学表达”。[1]教师的自在成长意味着教师在确信个体生命存在、渴望个体生命发展的前提下,一方面自觉锻造社会期许的教师专业技能,一方面自由发展自身的情感、道德、兴趣和品位,且能主动调适内在欲望与外在规范的平衡,把握自我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尺度,从而实现教师生命的整体发展。

自我认识、自我理解是发展的前提。任何个体的成长必然伴随着自我认识、自我理解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在选择教师职业之时,也就开始了对教师生涯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首先是对师德规范、技能要求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内化,从而为自身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

自我确信、自我塑造是发展的灵魂。唯有确信了的职业理想才值得人们付出全部的身心,平凡的职业也才能成为伟大的事业。当一个教师把教育当成事业去追求的时候,他就会从技能、道德、人格各个方面去塑造、完善自己的教师形象,教师的发展对他而言也不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相反成为了一种主动的追求。

自我实现、自我超越是发展的升华。当教师的发展成为一种主动的追求,发展的过程也就必然成为一种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不断地树立更高的目标,不断地超越原来的自己,在越来越高的层次上发展自己,从而在生命成长的同时实现事业理想。

从自我认识、自我理解开始,经由自我确信、自我塑造,进而自我实现、自我超越,构成了教师自在发展、自在成长的完整历程。这是教师自在成长的必然逻辑,也是完全意义上的教师发展。

二、自在成长的特点

教师的自在成长既不同于主要受外在规范控制的专业发展,也不同于完全随性的无目的的发展,在发展的目的、内容、动力、维度等方面均有其鲜明的特点。

就发展的主体而言,教师自身必须是唯一的主体。社会、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是也只能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助推者,绝不可以反客为主而代替教师设计发展目标、制定发展策略、实施发展进程。当教师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体,其发展必然是自主、自由、自在的,而主动的发展必然优于被动的发展。教师只有在自在成长的状态下,才能发自内心地主动适应外界的需求和期许,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职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教师的主体地位一经确立,发展也就不再单纯依赖外在的压力,而将源于内在的动力,自在成长是解决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的最佳方式。

就发展的目标而言,教师自在成长不以专业发展为唯一目标,而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2]教师发展也是如此,如果发展目标囿于外在的专业发展的量化指标,教师的活生生的生命存在必将与所谓的发展生硬剥离,不仅发展难以实现,而且遮蔽了教师的生命光彩。只有让教师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教师本身成为发展的终极目标,教师才能主动追求发展,并从中感受到成长的愉悦,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匠”的形象,转而塑造“传道、授业、解惑”的“师”的形象,塑造人格独立、个性活泼的大写的人的形象。

就发展的内容而言,教师的自在成长具有整体性。人自身的发展必须是完整的:生存技能与生命智能缺一不可。作为教师而言,一方面不能把自己当作教学的工具,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人。因为教师的工作是育人,其特殊性在于:教师不是一般地制造产品,而是要凭借自身的知识、智慧、爱心、激情来教育人、感染人。这就决定了教师不仅需要丰厚的知识积累和高超的育人技能,而且需要广泛的阅历、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因此,教师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完整的。实现知识、技能、道德、情感、意志、心理与身体的融于一体的发展,如果不是通过自觉、自为的自在成长,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就发展的过程而言,教师的自在成长是一个可持续的进程。如果教师发展仅仅着眼于按部就班地提升职称、荣誉和地位,那么,这种发展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有限的。教师的工作是创造性的,教师的发展也应该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拓展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不断地激发创造的热情。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无间断的实践与反思中不断积淀知识,完善人格。这种发展甚至不以教师职业生涯的结束而终止,只要生命还在延续,发展也将持续。

三、自在成长的价值

教师的发展,因其自觉、自主而得自在,因其全面、持续而得完善。自在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创造、实现价值的过程。

首先是教师社会价值的实现。如果教师自身的发展就是被动的、片面的,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全面自由的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3]教师在自身自在成长的同时,也必然会以自在成长的理念来引导学生、塑造学生。只有崇尚自在成长的教师,才有可能摆脱功利主义的束缚,把学生从知识灌输和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着重培养其发展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实现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创造性的发展。社会创新依赖于人才创新,人才创新又依赖于教育创新。教师的社会价值直接体现在通过教育创新培育创造性人才,从而实现社会的创新发展,而这一切的前提即在于教师自身的自在成长,在于教师自身创造精神的养成和激发。

其次是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马克思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4]教师在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其自我价值。一方面是因创造性的工作所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一方面是因自身生命的日渐丰满所带来的尊严和喜悦。正如马克思所说:“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5]教师因其自在成长促进了主体意识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其教育教学活动因此也摆脱了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成为创造幸福和享受愉悦的载体。

只有自在成长意义上的教师发展,才能克服教师发展问题上的一系列矛盾。这种发展首先是源自于教师自己内在的需求,同时也决不排斥外在的强制规范,在发展专业技能的同时又提升了道德、人格的境界,在追求职业成功的同时也在丰富着生命的内涵,在教师社会形象日趋完美的同时,教师的个体生命形态亦日趋丰满。

参考文献:

[1]郭湛.主体性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9.

[2]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71.

[3]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

第3篇:教师成长范文

用岗位目标引领

如果教师不能把职业作为终身发展的事业追求,则难以开启教育教学的智慧和潜能。学校要为教师制订明确的、可操作的、具有导向性的岗位目标,引导教师在达成目标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发展。岗位目标的设置,要能真正带动教师的业务学习、教材研究、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作业设计、师生互动、教学反思、校本教研等细小环节,使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行动,使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工作历程中锻炼能力、总结经验、积累智慧和开发潜能,使教师常规的教育教学和教研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驱动过程。

岗位目标的确定,要立足于引导教师科学地组织教学,自觉实施教学理论研修,主动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新思路,不断追求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岗位目标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中,既要体现整体的质量目标,又要渗透具体的过程要求,还要瞄淮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目标。学校还应研究不同教师的个体成长规律,结合学校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师个性特点和个体优势,为教师制订适合不同情况和不同阶段专业发展规划,为每个教师提供一套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目标相配套的教师个体发展指导意见。这个建议性规划要以教师长远目标为方向,阶段发展为主体,使二者在有机统一中引领其终身的事业发展。

在校本研修中驱动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必由之路。校本教研主张教师直接面对自身真实的教学问题,开展思考、探索,并在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过程中优化教学活动。当教师想方设法设计解决问题时,便开始在自己的“行动”中进行“反思”,这样,也就使广大教师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反思……”铺设的校本教研之路,这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必由之路。在整个校本教研过程中,“反思”贯穿始终,“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行动”的创造性执行,都有“反思”的介入与参与。而当教师真正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实践与他人的实践相互关照的时候,教师就能真正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地取得进步和提高。因此,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过程,就是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过程,就是参与新课程实践的过程,教师将伴随着这一过程实现自主发展的新飞跃,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向“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的转变。

强化备课过程的教研功能,发挥教学反思的促进作用。备课过程是一个学习、分析、构思和反思的过程,学情分析、教学重点和目标的确定、课堂教学思路与模式的预设、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反思是教学准备过程,是备课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领和要求教师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备课过程上,用在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上,向扎实有效的准备过程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求创新、求突破、求质量。

在交流展示中生成

教师的专业知识只有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在基于教学规律的审视、体验和领悟中,才能被激活与“重塑”,才能真正发展并逐渐成为教学上有用的知识,才能成为一种可以超越技巧的实践智慧。在教师校本培养过程中,通过组织教师开展说课、赛教、同课异构、教学故事介绍、教学案例交流等展示活动来驱动教师的教研,使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体验相结合,为促进教师的智慧积累及专业提升搭建实践展示与交流平台。

说课活动不仅是教师个人教研成果与教学理念的展示,也是教师群体学习、反思与积淀的过程。说课的准备、展示与反思过程,有效地促进了我校中青年教师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教材处理、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加快了中青年教师教学智慧的积累、教学理念的形成、专业水平的提升、教学行为反思能力的提升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

教师专业成长不仅是不断学习他人经验、接受他人理论、吸收他人成果的过程,还是不断进行实践体验的历练过程和不断进行观察、分析、修正的反思过程。教师的这种体验性和探索性实践,不仅要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探索来实现,还需要通过学校或专门机构组织的赛教活动、同课异构活动等多种人际互动的方式来吸取和借鉴他人经验,借助实践活动共同体来促进互相交流和专业引领,再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来实现自我的强化性提高。这个过程对中青年教师而言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强自己的教学智慧,不断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重要过程。有组织的赛教展示活动,不仅能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情境的内容,更是教师群体的一种有组织的教研活动。教师不论是从理念,还是从教学构思、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能促进人人充分准备,实现各展所长的目的。这是参赛教师理念、思想、技能的最佳水平展示,也是一个从个体实践到个体教学预想展示,再到群体教学经验交流与教学智慧生成的一个发展过程。这种赛教活动既能使教师展示自己的教研实践成果,又能使教师在教研、实践、观摩、反思、总结中得到成长与提高。教学故事、教学案例的深度研讨与展示,不仅是一个历练提升教育教学智慧的重要过程,而且还可以使教师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启示,提升教师注重思考的职业品质,引领教师结合思考再进行新的实践与研讨。

第4篇:教师成长范文

关键词:初任教师;专家型教师;特征;专业发展;策略

一、初任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经历的阶段及特征

根据调查研究,本文把初任教师到专家型教师成长历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初任教师阶段――熟手型教师阶段――专家型教师阶段。

(一)初任教师特征

在访谈初任教师的过程中,一些初任教师给我讲了他们在工作中失败的事情,根据访谈信息和对前人研究的分析,我得出初任教师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1.热情度高

初任教师刚刚上任,为自己的未来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有理想、有抱负,工作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对待学生,耐心十足。

2.师生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不足

初任教师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是忽视了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而学生只有在学校与家长互相合作的情况下培养成才,如果学校的要求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同,就会使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在学校是一种,而在家里是另一种。

3.教材和课标专研不足

研究者们发现,知识在教师有效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包括:学科性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生知识及关于信仰、宗教等的知识。i而初任教师还未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课标的专研也不够,不能充分认识到教学的总目标以及每课时的细化目标。

4.班级管理上的困难

多数初任教师觉得较难管理学生的行为,较难把握维持课堂纪律与活跃课堂气氛的尺度。当管理不善时易导致纪律和行为问题,造成班级混乱,这样既会占用学习时间又会耗费教师的精力。

(二)熟手型教师的特征

熟手型教师主要是指教龄有7-8年的教师,在教学领域能游刃有余,但不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他的主要特征包括:

1.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2.能进行自我教学反思;3.能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三)专家型教师的特征

专家型教师的特征包括:

1.有丰富而高度组织化的专业知识并能有效运用。2.有及时进行合理归因的倾向。3.有很强的洞察力,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4.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教师从“初任教师”到“专家型教师”成长的途径与策略

一般而言,教师入职时期是一个密集的学习阶段,也是教师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如何让初任教师在从教的最初几年内尽快学会教学,如何使初任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本文将从自身和学校两方面来提供可借鉴的策略。

(一)自身方面

1.爱岗敬业。对于教师来说,爱岗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从而热爱自己的学生,担负着对国家社会和人民未来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体验到较高的教学效能感和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豪感。

2.教材和新课标的专研。课程标准作为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组织者”的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而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科用书。所以初任教师必须认真专研课标和教材,只有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有计划的进行高质量的教学。

3.学生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初任教师必须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总结和归纳出学生的身心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教学。其次还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照顾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

4.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初任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常常让学生觉得上课枯燥,永远都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动手记笔记。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方法混合使用,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以至于知识可以根深蒂固。

(二)学校方面

有如母亲对于蹒跚学步的孩童,学校对初任教师的培养意义重大。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提出促进初任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策略和方法:

1.采用“师徒制”。专家型教师既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一般文化知识以及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所以初任教师为达到这样的知识目标,必须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多方位和多途径的向专家型教师学习,使自己成长为具有丰厚知识底蕴的学者。

2.完善相应的激励措施。在访谈过程中,某中学的A老师就说到她在教学三年后被评为骨干教师,让她很有干劲。所以说学校给予教师一定的奖励会激发教师教学的激情,只有一个人的动机很强时,发挥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但是在制定奖励办法上,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不然会影响教师之间的关系,熟话说合作力量大,所以学校要完善本校的激励措施。

3.提供教师展现自我的平台。学校可以每周或每月定期举行教师赛课的比赛,让每位教师都有参加的机会,并请专家型教师进行评课。这样教师们不仅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也能获得许多宝贵的建议,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4.开展相关培训。教师的在职培训方式包括了教师发展学校、校本培训等。教师发展学校就是以中小学为基地,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建设,旨在通过合作研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并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校。

5.校园文化建设。要给教师创造一个团结和谐、鼓励竞争又倡导合作的工作环境。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压力疏导工作,认真倾听初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健康发展,发挥特长,做出成绩。

三、结语

一个国家的兴盛或者衰亡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强,国家则强;而教育落后,国家必定落后。因为只有教育办得好,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栋梁来建设我们国家。而人才的培养又依赖于好的老师。有如母亲对于蹒跚学步的孩童,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教师成长历程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也许我这次的研究并不充分,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我希望通过我的研究,能为初任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提供一些帮助,我相信初任教师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梦想一定会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第5篇:教师成长范文

阅读国内媒体报道,常能读到个别教师殴打或体罚学生之类的事件,其中不排除有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某些教师个性有缺陷,脾气暴躁,情绪容易失控,或表达情绪的方式欠妥当,就容易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甚至诉诸于武力。与"体罚"相比,另一种对学生的惩罚即"心罚"是更严重、影响更持久的伤害。一些教师采取违背心理健康要求的做法,从心理角度对学生处罚,讽刺挖苦、谩骂歧视,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做法。因此在全社会特别是学校普遍重视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今天,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是关注的话题。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承受着很多的责任和使命。但教师是人不是神,他们的心理也有困惑,也有情绪变化。在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职业正成为职业压力来源多、压力强度大的职业,教师面临着工作量大、管理学生、考试、进修科研和评定职称的压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压力,由于教师在工作压力重压下,教师在成长中或多或少出现自我贬损、人格异化、效能降低等现象。由于教师的社会角色,教师往往更容易隐藏自己的心理问题。然而,这种心理问题的存在,除了很容易转移到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身上外,更主要是影响教师成长,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因而能尽快地化解矛盾,解决冲突,有效、及时地处理好各类问题,其工作的效率必然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为了让健康的心理促发教师的健康成长,应尝试下面的做法:

1把握好"度"

无论是欲望、感情、个性,还是言谈举止,度的掌握很重要。即使本身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但一旦过度就会有失偏颇,甚至走向反面。个性过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情绪过大,工作过多,这些在教师中很容易出现,并且很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因此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

2稳定情绪,平衡心理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能情绪稳定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但情绪的波动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控制情绪比较难,其源于比较。比如:把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比较;把自己与周围的同事、朋友比较;与昔日的同窗比较;与自己的理想比较。一些教师的心理常常不平衡,时间长了,就容易觉得憋气、恼火。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点,方能高瞻远瞩,有时候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保持情绪稳定和心理的平衡和自在,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和境界。

3积极行动

心理的保健是一个积极实践的过程,比如:多读一点心理卫生的书,知识能变成能力;多与他人交往,既能密切关系,建立友情,体会沟通的乐趣,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以开放的、豁达的心态对待变化和外界,多让自己处于动的状态,有利于保持一颗年轻、快乐、充满活力的心。

4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教师的工作8小时内外的界限常常不分明,晚上要批改作业、备课,甚至家访。因此,如何把工作与休息处理好,休闲与发展结合起来,有张有弛,养成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也是心理卫生的要求。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

5充实内心环境

教师的自信与自强是与教育认知水平成正比的。如果教育教学水平很低或自身生活质量很低,人的整体素质就会下降,就很难自信自强。面对这个高速发展的竞争社会,不进则退,不断地充实自己、悦纳自我,才能自强自信。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心环境,让自己不断成长,才会平和、稳定、向上、健康。要心理健康、要心理平衡,就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接受自己有所长、有所短。一些教师有追求"完美"的倾向,总是挑自己的毛病,以为这是为了自己好,其实恰恰是跟自己过不去,不但做不到完美,反而造成紧张,让自己活得太累。人只有喜欢自己,才能有信心,有信心才能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才有成的机会。

6优化职业心理品质 ,发展客观公正性和真诚性品质

第6篇:教师成长范文

摘 要:教学反思,只有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深处,成为体育教师精神需要时,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成为体育教师成长的平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并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出色地做好学校的体育工作,才能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关键词:教师;成长;平台;反思

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和科研意识,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教学反思要抓住自己的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或是成功之处,或是激情状态下创造思维的灵感火花。因此,教学反思,只有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深处,成为体育教师精神需要时,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成为体育教师成长的平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出色地做好学校的体育工作?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是挖掘教师潜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使教师快速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一、体育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可以说,写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师平时所记录的一些体育教学感受或教学反思,为教师自身今后的成长、成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数据、案例和经验,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最真实的原始资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原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再研究。因此,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不断进步,且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实际上,写教学反思并没有什么窍门,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都应当把它当作教师工作的一种习惯,生活中需要做的一件事。它有这么四个特点:

第一,教学反思表现为自觉性。教学反思不仅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教师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因此,体育教师要把教学反思的记录、写作,当作自己的需要并养成习惯,通过每次的点点滴滴的积累,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育心得,厚积薄发,而不是为了应付才写。

第二,教学反思表现为叙事性。教师在写教学反思时,应原汁原味记录下教育教学的案例,真实、有味,不必煞费苦心地“构建”什么理论框架,也不必用什么华丽的词语进行学术包装,就让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真实故事保留着鲜活的气息,让心灵的泉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第三,教学反思表现为超越性。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

第四,教学反思表现为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自我反思,自我查找,自我总结,自我奋斗。它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个性化教学模式就会应运而生。

二、体育教师要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师应学会教学反思,找准切入点,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才能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才能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教学反思写作表达方法主要有:

第一,随笔式教学反思――一种机动灵活、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方法。可以在课后记录,也可以在教案上随时留下痕迹,课上成功之处或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以作为教学反思的内容。反思随笔看似事小贵在坚持,日积月累就会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第二,课堂实录反思法――一种原生态的课堂再现教学反思方法。课堂实录反思法是指通过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段再现整个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观看课堂实录时,应注意比较哪些地方按原教学设计进行了,哪些地方进行了调整,哪些地方甚至失控走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或采用另一种方法,会有什么效果,什么方法最有效等,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

第7篇:教师成长范文

【关键词】素质提升;读书;备课;说课;评课;磨课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工程的顺利启动,各个幼儿园都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作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作为省园本教研示范幼儿园,近年来立足本园培育人才,进行了有益探索,具体可概括为五“多”。

一、多读书——储备新知,培养华气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别人。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这是对园本教研最为生动的诠释。为此,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储备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能力,才能教育好孩子。我们积极倡导教师读书,使之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每一位教师懂得读书是工作,读书是生活,读书是责任;让每一个活动室、办公室都成为读书室;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教者、学者、思者。

1、读“有字书”,因“知道”而“做到”

作为幼儿园教师,有两类书必须读:一是孩子们读的书,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以及现在孩子们正在着迷的经典之书,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有对话的可能;二是读教育名著,读这样的书可以少走弯路,因为人类几千年的教育活动积累下来的好的理念和经验是不变的。因此,我们开展了主题为“知识因传播而美丽,人生因读书而精彩”的“读百书”活动,针对这些书籍,倡导教师每周读一文,每月读一刊,每学期读一本书。具体做法:

读通教育专著:每学期向教师推荐一本教育专著,比如《爱的教育》、《爱弥儿》、《做最好的老师》、《孩子是天我是云》、《窗边的小豆豆》等,让老师们在阅读的基础上记录读书笔记并撰写读书体会。读透教材教法:组织教师学习《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和新课程标准,并组织教师尽心教材教法的园本培训,组织指导教师通读教材,读透教材,集体研讨教材,吃透教材,以便灵活运动教材。此外,我们还订阅大量教育杂志,比如《上海托幼》、《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等辅助教学杂志,让老师们的理念在阅读中更新。读书成为习惯:开辟“读百书沙龙”,举办“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让老师们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给爱读书的老师一个展示的机会。

2、读“无字书”,出“书本”入“生活”

总理曾作一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读无字之书的重要。教师不仅要读有字书,更要读无字书。生活皆课程,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大书,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多留心身边的事情,多看看多问问多想想。使教师不断把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化,把实践知识向理论知识升华,把零碎知识向系统知识提高。

二、多备课——实践真知,奠定根基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终生备课,形成教师自己的知识海洋。”备课是引导教师在业务上逐步成熟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连续性的细致而复杂的脑力劳动,必须准备足够的时间并付出足够的精力。对于备课,有的教师“不动脑”,这是一种简单、被动的“抄袭式”备课。因此,我们在新时期的备课活动中,把重点放在“选材”和“策略”上,力求教学设计立足本真,注重适合、实用。即:依据教材、幼儿、教师这三要素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同时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1、把握整体目标,合理安排计划

教师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必须全面正确深刻地把握好教材,才能备好课。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细读整套教材,站在整体发展的高度研读每个主题的具体要求,并从幼儿实际出发,准确找到教学目标的切入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保证幼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有系统的达成循序渐进。

2、落实幼儿主体,灵动选择策略

教学活动的设计,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们的视角来选择学习策略,才是科学有效的。选择教学策略时,要从幼儿的主体性出发,积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个体都有机会发展和提高;要了解幼儿的发展起点和空间,选择贴切的教学方法,使他们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提升。

3、注重个体差异,教师分层管理

备课与教学一样需要教师的个性化创作,如果一味地集体备课,一刀切地统一管理,将使理想的预设和动态的生成化为泡沫。新教师:年轻、思维活跃,脑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框,因而他们备课的特点往往是突发奇想、跳跃式的,所以对他们指导的重点应是:备课的规范和基本功。经验型教师由于工作年限长、经验多,形成了一些思维定式,对他们的指导重在观念的更新与转变,逐步地跳出老路。对骨干型教师的指导应尽可能的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给她们提供广阔的自主设计空间,重点指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素质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为日后“精品”教案积蓄实力。如此可分层指导、注重差异、促教师个体的不断进步。

三、多说课——深刻剖析,理论升华

“说课”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增强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成为师资培训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说课不仅要说清“怎样教”,而且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迫使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牢记“抓重点,阐策略、评优缺”九字真经。

“抓重点”——针对幼儿心理年龄特点,说课时要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教材。阐述教育者的设计意图及理念,说明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制定教学目标,确立活动的重难点。

“阐策略”——说课时,教师要用新的教育理论来解析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策略,阐释幼儿学习方法与学习思维过程,逐步展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学过程。

“评优缺”——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反馈。教师说课时必须针对设计主线,预设活动的效果,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展开想象和分析,从而客观认识评估此次教学达到的深度、广度和活度。

四、多评课——交流经验,集思广益

评课要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对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能力等方面做出客观性价值判断。评课可以带动教科研水平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评课作为一门具有研究价值的科学和实用技术,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更讲究一定的原则。而在现实评课教研活动中,有的教师比较随意评课,观点不明确,无关痛痒;有的教师评价过于细致,常常抓不住关键;有的教师形式主义,充作老好人……

为克服这些弊端,在评课中,教师要坚持完整评课“三部曲”:点出最欣赏的优点,并用理论武装;指明主要缺点,用教学实例分析;提出合理教学建议,共同商讨有效的修改方案。我们采用面对面式的评课:每次研讨课后,组织教师们开展“地毯式评课”,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每位教师都梳理自己的观点认识,实现共享,在聆听思考中内化,在研讨争鸣中提升,从而达成认知上的重新整合,实现研学双赢。

五、多磨课——明确思路,总结提升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对某几课的教学反复地、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个教师尽快地达到较高水平。通过磨课“解剖麻雀”,对课的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形成科学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评课之后,我们强调“趁热打铁”,“乘胜追击”,并结合评课意见,以人为本,重新调整改进方案回到课堂中实践。通过“三”重磨课,集思广益,巩固成果。

1、让骨干教师“开方子”:磨课过程中,要求名师、骨干教师诊断开方。针对性教学问题,提出指导教学策略,力求“再走一步更精彩”的可喜效果。

2、让新老教师“结对子”:根据教师年龄特征和业务特点,确定师徒结对。讲究新老协作,经验丰富的教师随时登台示范,给予青年教师形象直观的引领。让优秀的课堂驾驭智慧、良好的课堂教学经验得以传承。

3、同台亮相“组队子”:通常包括学课、备课、说课、讲课、议课、结课等六个环节。由团队教师共同参与,分担任务,协作探讨,避免“单打独斗、效果低下”,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第8篇:教师成长范文

一、强化业务素质,助推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学科培训能让教师在教学当中有理论依据。教师用这些依据去实践,在操作中找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规律。譬如,通过课改的学习教师在逐渐改变过去守旧的死板教授法。教师开始运用课改理念,提出并实施了“六要点教学法”,构建了“自主学习—导入激趣—自主探究—合作互动—质疑问难—扩展迁移”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框架,形成了各学科的“六要点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自主”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让学生转变了学习的角色,起到了学习的主导地位。可见,多元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微观上得到了体现。

二、注重师德修养,把握专业成长的基本准则

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师德修养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是教师以专业标准为基本准则,以已有基础为出发点,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师德修养水平,不断创造新业绩;教师专业成长既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更是时代的呼唤,新时期教师职业师德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不仅如此,教师作为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使者,只有具备崇高的师德修养,才有可能培养出心胸宽广、品质高雅、心理健康、富有学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做事即修养,修养即做事。然而人何必修养?修养又有什么好处?就普通所得,修可以丰富经验,养可以活泼精神,身体且亦因之健全,所以人人讲修养。”因此,加强师德培训对于每个教师来说是必须的,教师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家长、乐教勤业”,有了这三方面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利于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才能不断更新自我,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提高。

三、提高政治水平,抓好专业成长的思想基础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充分认识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性,是教师自身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的基础和前提。”作为一名教师,理应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并把理论同教学实践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才能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好地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才能以高度的热情,充沛的精力,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平凡而艰巨的教学工作中。同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教师的劳动具有教化和榜样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在思想政治水平保持积极向上、健康平和的良好状态,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得更牢、更好。另外,一个教师的政治水平高低也能反应教师成长的好与坏,所以教师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是非常必要的。

四、秉持敬业精神,创生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师德建设、政治水平是教师专业成长当必要条件,而加速教师专业成长就要有敬业精神。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责任在职业劳动中的反映就是一个人把献身职业和做出成就看成是自己的职责、使命和责任,把它看成非这样做不可的需要和义务。一方面,敬业就是热爱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敬业就是成为业务上的行家里手。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同时刻苦钻研,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风格。不妨想想,凡是那些有成就的教师,都是从教育职业劳动中领略无穷趣味的敬业者。此外,敬业爱岗也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我满足,实现人格升华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把“敬业爱岗铸师魂”作为师德修养的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第9篇:教师成长范文

关键词:教师;教育创新;成长

教育创新是个热门词语,出现频率很高,似乎大家都盼着教育创新某天横空出世,教育的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我觉得教育创新更多地要从教师角度出发,指导教师参与到教育创新中,平常的工作与学习中,教师能习惯从创新的角度思考和解决教育问题,这才是教育创新的基础。

一、教师需要教育创新

1.学生的变化

当今社会是个多元的、开放的社会,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学生接收社会信息渠道广了,每天都会接收大量信息,而且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很容易受社会影响,而他们还缺乏敏锐辨别的能力,很难把握什么影响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如今教师面对的学生和以往有很大不同,教师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能在以往的教科书里没有提到,相关书籍资料里也没有现成答案,过去教学经验中也没有,这就逼着教师要以创新的姿态来合理解决遇到的问题。

2.社会的变化

社会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个人都受社会影响,教师也不例外。教师一般忙于教学工作,与社会交往较少,时间一长给人感觉有点脱离社会,但教师毕竟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更是教育人的人,教师有责任全面了解当今社会,并正确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问题、将来顺利走上社会。如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大环境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观点。如: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考研热、艺考热、留等等。教师如何从这些观念中找到适合教育学生的,同时对那些不合理的观念如何找到不赞同的理由值得思考。这些需要教师解决的难题不是每个问题都有现成答案,这都需要教师以全新的视角,从创新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3.自身的变化

教师平时一般都忙于教学工作。偶尔偷得半日逍遥,更多的时间里教师总是忙于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出试卷、批改试卷、进行课外辅导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相同的事情,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身教学中的问题,如何去创新。

二、教师如何在创新中成长

1.了解学生,把握学生

如今的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往往缺乏毅力和脚踏实地学习的劲头。教师面对学生,需要全方位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把握学生特点,采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及人生道路,而学生在性格、心理各方面都处在成长期,学生的状态一般都不够稳定,有时波动大,甚至出现反复,需要教师以全新的视角,创新的姿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这就不断给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也在创新中不断成长。

2.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社会是最大的一个课堂,每个人都在里面学到很多真知灼见。教师因为工作关系,与社会接触面偏窄,教师忙于工作,给人印象似乎与社会格格不入。例如:有些年轻教师抱怨:我每天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批改作业,我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接触社会?尽管如此,教师需要全面了解社会,关注社会问题,真正融入社会,理解社会,才能去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如果教师自身都不了解社会,不能融入社会,又怎能奢望教师能教育好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了解社会,将来顺利走上社会呢?可见,教师面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需要以创新的视角和敢于创新的心态,接触社会,走进社会,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在创新中成长。

3.了解自身,提升自己

教师尤其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容易故步自封,有时不愿尝试创新,总认为自己那一套教学经验已够用了,这就容易造成自身止步不前。正如余弦所说的:“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看似勤奋,实则懒惰,看似踏踏实实,实际却缺乏对结果的预见能力,所以当别人得分时,他们还是老样子,无意义地重复自己。”为此从基层教师角度,我认为教师可在以下几方面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我:其一,继续教育是教师在创新中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继续教育形式从早期的自学课程、专家讲座、集中培训发展到自学课程、网上授课、论坛、博客、互动平台等形式,为教育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也为教师成长带来很大便利。但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工作太忙,哪有时间去学那些,应付了事,甚至于叫自己学生或自己正在读书的小孩“代劳”,这无疑阻碍了这些教师自身不断成长。其二,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教师对参加教研活动应该抱有积极认真的态度,通过活动了解教育最新动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例如参加教研会,听专家讲座,认真听同行优秀教师每一节示范课,都能获益匪浅。但也有少数教师把参加教研会当作一项出门旅游活动,只报个名就上街玩去了,这就很难有应有的收获。其三,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身学习。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参加各种形式培训与进修,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自己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与时俱进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准和实践水平。其四,不断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反思教学,写教学反思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通常都会去做,但贵在坚持。如果教师能常年坚持如此,则必有收获。教师每天思考今天在教学工作中收获了什么,不足在哪些方面,明天怎么去改正,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需要去解决,教师也在创新中成长。

参考文献:

[1]白春礼.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J].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6).

[2]柳海民.现代教育理论进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郑付海.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的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4]袁爱俊,冯琳.教育创新与学校发展.西城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