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设计范文

生态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态设计

第1篇:生态设计范文

关键词: 生态设计 产品设计 自然 设计价值

新石器时代,原始陶器的出现,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物进行产品设计活动的开始。具有使用功能的盆、罐、瓶等不同用途的器皿使用了不同的天然原料制作,人们不仅模仿自然物象,而且学会运用自然的原理,根据自然物不同的属性和材质,依据自然规律设计产品,并开始设计兼具功能与审美特征的产品。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木棒和石斧,无疑是天然木棒和天然石块;骨针的使用,无疑是鱼刺的模仿……所有这些工具的创造、生活方式的选择都不能说是人类凭空想象出来的,只能说是对自然中存在的物质与某种构成方式的直接模拟,是人类初级创造阶段,也可以说是利用自然进行产品设计的起源和雏形,虽然是比较粗糙的、原始的,但却是我们今天得以发展的基础。

不同的人文环境和社会形态等因素形成了设计风格的多样化,即使如此,它们也都是以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反映在设计中的。如中国瓷器名窑――汝窑珍品,莲花式温碗(见图1),就是以莲花为题材,造型为十瓣莲花形,像一朵未盛开的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堪称完美之作。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科技水平和生产力开始加速发展,但当时的产品只注重其强大的功能,却忽视对环境的破坏和对材料的浪费。二十一世纪的科技、经济水平空前强大,社会生活更是有了质的变化,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从能用到好用,又到了今天对自然形式的探索追求,都在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回顾产品设计的历史,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对产品设计而言,自然不仅是源泉与基础,更决定着设计的发展和演变。

自然界是最伟大的造型师,生物学提供了“形态学”的概念,由此在设计领域有了“生态设计”的概念。以前,很多产品都是抽象几何形态,但是,如将自然生命形态融入产品造型设计之中,原来的几何线条将逐渐演变为柔和圆润、厚重饱满的有生命的线条,产品被赋予了“动”的神态,使“动”魅力在产品装中得到酣畅淋漓的表现。而且,生态设计有利于突出产品的个性,“个性化”讲求的就是别出心裁。为了追求特殊性,人们纷纷追求不一样的产品。人们希望产品传递的不是冰冷的理性之美,而是热烈温情的感性之美。所以,设计师在产品造型上更多地运用生态设计手法,赋予产品以生命的张力。大量充满理想色彩和实验个性的自然形态使产品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脱颖而出,不受羁绊、张扬个性的美,令人无法抗拒。而且,生物机体的形态结构为维护自身、抵抗变异形成了力量的扩张感,使人感受到一种自我意识的生命和活力,唤起我们珍爱生活的潜在意识,在这种美好和谐的氛围下,人与自然融合、亲近,能够消除对立的心理不安,能够使人感到幸福与满足。所以,从动态、个性、互动等方面,生态设计都能够提升产品设计的魅力。

大自然总是给人以启迪,这些自然界的设计,有的机能完备;有的结构精巧用材合理,符合自然的经济原则;有的形成合乎以最少的材料构成最大合理空间的要求。我们在赞叹之余,也希望从自然中获取灵感,用生态设计的方式方法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大自然赋予了人类最强有力的信息,大部分的设计都可从中获得灵感。设计师生态设计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就使产品具有了生命。产品一旦有了生命,也就有了生气,有了生机,就有了思想,有了意蕴。设计师把物质蕴涵着的某些特性,通过自然的手法加以揭示,让受众或者消费者看见有生命的作品,进而看见有意蕴的作品,然后引起心灵上的共鸣。自然形态的造型与时代、思想意识、服务对象、审美趣味和艺术形式有密切的关系,有简洁、大方、自然、人性化的艺术美感,主要依赖设计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自然有时确实能提供一些典范和灵感,遵循自然、崇尚自然的方法或法则,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产品的功能及其本身在整个社会情境下所代表的深刻寓意,更加注重使用者期望,以及心理面、社会面、情绪面、沟通面的需求。显然,让设计回归自然,赋予设计形态以生命的象征是人类在精神需求上所达到的共识。自然界中无数有机生命(动物与植物)有丰富的形体结构,多维的变化层面,巧妙的色彩装饰和图形组织,等等,各种奇异的形态有助于设计师丰富造型设计的形式语言,所以对自然形态的挖掘是创新设计取之不尽的智能源泉,吸引着人们去想象和模仿。

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在工业文明继续发展的同时,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极大影响着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在此背景下生态设计运动的兴起,成为产品设计的一次伟大变革。生态设计的意识,最早体现在建筑设计中,而后逐渐波及设计的其它领域。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已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在楼房的前后留出空间,饰以草坪、花草、树木等;在产品设计中,人们在产品材料的选择上已考虑到材料的再生循环利用,采用可以循环利用的新型材料进行加工而成。

设计从对自然稚拙的模仿,发展为技法纯熟的逼真再现,再到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设计的兴起,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层面也随之大大拓展,今天的设计师进一步从新角度观察研究,除了自然物的外形之外,更从其构造机能和形态的关系来寻求更多的启示。如花形钟表的设计(见图2)。设计师没有直接模仿花的自然形态,但却能让人联想起呈现流线型的柔美绽放的花朵。设计师借鉴花朵的造型与功能,巧妙地运用于钟表的设计,使产品设计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体现出现代生态设计的理念。这些仿生造型,使创作具有夸张的造型和充满激情的幻想,其作品因而也就具有了生命。因此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原生状况中寻找设计的灵感,追求清新、淳朴,注重返朴归真和探讨个性的自律,使得一些极寻常的自然之物,开始散发出一种幻觉的光芒。融合人体工程学之设计理念,又符合自然规律及人性要求的生态设计,浑然成趣,造型独特,成为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物,既富于自然美感,又具有很强的装饰美感;既有原生态的稚拙,又极具意象美,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改善精神面貌和个性气质,达到动态的互动效果。

以自然为本的生态设计的提出,是人类对人与自然、设计与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的结果。生态设计充分考虑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微生物、生物、气候共同构成了一个互动的生态平衡网,只有生态的平衡,才有人类的进步,才能创造出更灿烂的人类文明。它应该成为当代产品设计的主流。对自然的追求与探索,无论社会发展到任何时候,都会不断地为人类的艺术活动注入新的活力,激发人类创作出更加符合人们审美需求,并在使用过程中获得健康身心理念的更优秀的产品。同时,设计灵感来源并不仅仅是大自然万物外在结构的表现形式,更要从其内部结构,如骨骼结构、肌理结构、基因结构、生理结构等去寻找灵感。

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不同于过去,不只是注意功能的完善,还追求清新、淳朴、返朴归真的个性设计。从大自然的生存哲学即和谐与艺术的角度进行更深意义和层次上的生态设计,才是这个时代的设计师们应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艺术设计原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3]荆雷.设计概论.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第2篇:生态设计范文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园林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二)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三)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四)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五)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六)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三、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十全十美,或无可辩驳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同时尽管原理相同,不同人的风格也不同,形式也有差异,都有可行之处。自己的设计尽管经过论证,亦难免有忽视或不当之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论证拿出来供建设单位及同行研究,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删除,吸收别人合理的意见,最后尽可能地完善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这既给别人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用单位能一目了然各项指标要求,也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得到提高。

第3篇:生态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绿色生态;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

生态建筑又被称为“绿色建筑”,是运用生态学原理,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合理设计,对于建筑的结构和布局合理安排,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在生态建筑设计中所运用的生态学思想,同样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出发,在设计中实现人与建筑的和谐,使建筑与环境成为综合体,为人提供舒适的环境空间。在建筑设计中,将生态学理论知识渗入其中,赋予建筑物以生命的气息,实现建筑系统的生态循环。生态建筑设计是运用科学手段实现建筑设计回归自然,使建筑内外环境中的各项因素合理组合,做到高效有序地循环利用,获得低消耗、少污染的建筑生态环境,以使人们能够健康、舒适地生活。

(二)生态建筑设计的特点

1. 生态建筑设计可以使生态环境优化

生态建筑设计促进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是基于自然环境,将生态学融入到建筑学当中,以促进建筑与生态的和谐。通常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自然气候环境,在设计中要做到自然采光,并保证室内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北方气候环境下,建筑设计要做到室内冬暖夏凉。建筑结构设计要与地形环境特点相吻合,建筑材料就地取材,选择节能环保材料,不仅会使建筑成本降低,而且还要尊重自然,在楼房设计及和室内设计要根据环境需要进行设计,使建筑与环境有效融合。生态建筑设计体现在对建筑资源的高效利用,以获得生态节能的效果[1]。生态建筑设计并不是对传统的建筑设计的抛弃,而是基于传统建筑设计手法中融入生态元素,以实现传统与生态创新手法的有效融合。在自然环境下适当塑造人工环境,对于生态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生态建筑可以使生态环境循环得到促进作用

生态建筑是对于再生资源充分利用,以降低资源消耗,获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在建筑设计中,要选择环保材料,并使用可循环利用且性能优良的材料,采用生态技术以满足低碳要求。建筑材料要无毒无害,对于具有一定化学物质排放量的材料,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以确保能够提供健康宜人的生活环境[2]。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时代的标志,进入生态经济发展时代,将生态理念渗入到建筑设计中,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还能够促进良性循环,使自然环境并不会因建筑而遭到破坏,而是将当地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并突出植被特点,使自然环境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形成生态文化。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系统化设计,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还要注重人工生态环境绿化方式,使被建筑施工中所破坏的生态环境重新恢复,提升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

二、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

(一)建筑设计生态化要回归原生态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生存的居所。随着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生活的居所,而是赋予了更多的精神文化。随着生态理念注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这种生态精神被注入到人与场所之间,促进了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筑的生态精神得以形成。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就是要使建筑原生态方向发展,促进建筑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使双方建立直接的关联。建筑师人们定居的场所,这就要求环境要符合人类生存需要,即具有可获取的物资材料和水源[3]。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中,对于建筑的结构设计要以自然采光为主,确保室内具有良好的通风环境,有利于人体健康。建筑的原生态回归,就是从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出发,对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以了解,在建筑设计中将这些因素考虑其中。在现代的生态建筑设计中,基于回归原生态的需要,建筑师要从生态循环的角度对建筑以设计,注重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尽量汲取原初建筑的设计风格,从中挖掘出合理元素,运用于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形成生态化的建筑风格[4]。

(二)采用生态技术使建筑环境得以优化

建筑施工中,由于工期长、自然消耗量大,必然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建筑设计中,将生态理念注入其中,就是要引入生态技术,将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价值系统进行设计,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注重建筑能源的循环和自我控制,实现环境资源和能源的优化,并以循环方式逐渐展开。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中,要提高各项资源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做到能源有效节约[5]。在所选择的建筑自然能源上,除了依赖于自然环境条件 ,诸如通过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做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外,还要使用功能性较强的建筑材料,对建筑进行遮阳、保温、隔热处理,尽量选择永恒性能源,因地制宜地选择太阳能、地热能等等,以确保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率低,实现建筑资源的高效循环再利用。

(三)建筑设计要注重建筑生态节能措施

建筑设计中,要做好节水、节热,并设计好照明设计。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设计相应的供水方式,避免供水中存在二次污染。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对于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分开,设计雨水收集系统,以用于环境绿化以及环卫浇筑使用。此外,生态建筑还要使用节水器和节水水龙头。建筑供热面积相对较大,要获得节热效果,就要对废热合理利用。建筑房屋的采暖对于外部的 环境温度极为敏感[6]。根据房屋区划的不同进行供暖设计,可以使废热反复利用。建筑的空调系统根据不同的功能区间进行合理安置,以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

三、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了,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而发起的低碳生活理念,使建筑设计中融入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生态建筑不仅实现了设计技术上创新,而且还实现了意识形态与时代的同步。生态建筑在设计中不仅对于建筑的实用性能极为注重,更是从环境保护意识出发,注重建筑的功能性设计。从环保意识的角度出发,提高建筑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建筑设计生态化成为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春梅. 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探讨 [J]. 中国房地产业,2013(04):238-239.

[2]刘建华,郑明欣,郑舒华. 论生态建筑设计方法初探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23-24.

[3]孔B宏. 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261-262.

[4]康华.生态城市:离我们还有多远?―――访市人大代表、天津市建筑设计院院长刘军[J]. 天津人大,2013 (03):45-47 .

第4篇:生态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

一、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满足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并能与之共生是生态建筑的前提,对客观的生态系统资源、条件进行充分利用,并在尊重文化的基础上,对一切无公害技术和材料加以充分利用,用最小的成本为大家营造出一个和谐、宁静、安全的生活氛围以及工作环境。

(一)经济原则

只有投入高技术和高科技才能确保建筑的生态性,所谓高技术设计并不等同于经济浪费。地域特点以及地方化材料和适宜技术的建造经验也是建筑生态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能使建筑生态化得以实现,同时还能满足经济性的原则。

(二)舒适原则

满足人们各种需求是建筑存在的前提。人们对建筑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舒适,只有环境舒适才能使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在进行建筑设计之时,不能以环境作为换取舒适的代价,而要通过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的共同配合,让两者能找到一个均衡点。

(三)节约原则

在满足建筑服务功能均衡与全寿命使用周期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与资源占有。

(四)高效原则

满足建筑人们生活以及生产需要是建筑的最终目的,在进行设计之时,设计师要站在居住者的立场,本着对他们负责的态度,营造出无污染、舒适、健康的建筑环境,在集成技术的帮助下使建筑物功效得以提升,并对管理调控系统予以优化管理,从而使生态建筑高效性原则得以实现。

(五)和谐原则

生态建筑最为核心的原则便是和谐原则。它包括环境和谐、社会和谐、经济和谐等许多方面,在对建筑进行施工作业、设计规划和地质选择之时都必须建立在和谐的基础之上,确保建筑内部环节以及建筑与大城市背景等相和谐。

二、生态建筑的设计要点

建筑设计的生态化主要侧重于生态理念深入和生态住宅实际运用。所谓的生态住宅设计是指对人工环境学、建筑技术科学以及当代建筑美学等加以综合使用,将住宅打造成一个小生态系统,让居住者能够感受到它的美观、高效、环保、健康、舒适。生态要具备双重效果,包括环境保护和人类生活保障这两方面。生态建筑理念必须在设计、选材、施工等各环节中有所涉及,它的技术策略需在能源系统和住宅区环境方面设计方面有所体现。与此同时,还和建材选择以及绿化设计有关,作为设计人员需对这两方面加以重视。

三、运用先进科技使建筑设计生态化得以实现

(一)对新材料加以利用

1、对地热资源加以利用。由于地热储备量非常丰富,并且污染也非常小,因此在最近几年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行业里。

2、对水循环加以利用。由于水资源无污染、清洁,目前在水利用方面最主要采用的还是雨水循环制冷技术。

3、对太阳能光电材料加以利用。作为生态建设首选材料,太阳能的储量非常丰富,并且无污染、成本低廉。

4、对热阻材料组合墙加以利用。南方建筑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便是隔热,由于传统建筑在隔热方面效果非常差,要想具备非常好的隔热效果就必须投入较高的费用,并还可能会形成具有危害性的气体,而使用隔热墙便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5、对玻璃材料加以利用。现在玻璃类型已经非常多,并且许多建筑都能根据其自身的需求而选择使用不同的玻璃类型。例如,在珠宝店和银行等就会使用防弹玻璃,而在汽车和公交车的车窗中大多会使用钢化玻璃,还有注入吸热玻璃之类的会按照各自特性而在不同建筑中得到使用。

(二)对太阳能资源加以利用

由于太阳能资源具有成本低廉、利用简单、无污染、储备丰富等优点,人们开始增大对其的利用程度,最主要会使用如下几种形式来实现:

1、在对太阳能进行资源系统的建设之时通过空气集热板来实现。空气供热系统会收到来自集热板形成热量的供给,并以此来替换传统暖气设备,从而使由暖气设备所形成的氮氧化合物造成的环境危害得以降低。

2、在对太阳能进行资源系统建设之时使用窗户集热板来实现。它由空气导管、风扇、蓄热装置、玻璃盒单元集热板等组合而成,以此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

四、生态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一)节约能源

随着世界总能源储量的日益紧缺,人们在进行建筑设计之时开始朝着节能方向发展。对节能建材加以使用是建筑节能最主要的体现,建筑物通过自然通风的形式来减少对电风扇和空调的使用,从而使空调释放有害物质在环境污染方面得以减少,与此同时也能使能量消耗得以减少,让用户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经济成本。为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人们逐渐开始对太阳能进行开发使用。由于太阳能具有能源广、无污染、成本低等一系列的优点,使得它在建筑诸多方面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从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现如今,我国在太阳能的开发上依旧存在瑕疵,因此就必须对国外成功案例加以借助。

资源再利用作为节能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与环境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我国建筑已经逐渐增大其在旧有建材方面的利用率。

(二)节约原材料

由于建筑主要的构成部分便是建筑材料,因此建筑节约关键之处便在于对建材的节约。在科技的支撑之下,人们开始逐渐对建筑物梁柱利用数量予以减少,一来,可以营造出建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从而使建筑物美感得以增强;二来,能够对材料和资金加以节省。

(三)建筑再利用

现如今,环保非常重要的一项课题便是循环利用。在进行建筑设计之时,建筑师将这个理念在建筑业中加以利用,并运用于实践中,同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对建筑进行再利用方面发达国家做得非常好,并发展出很多值得人们加以借鉴的案例。以往,我国建筑绝大部分仍旧处于大规模再建和拆毁的基础上,而对再利用缺乏思想指导。

所谓的建筑再利用便是对原有可利用资源进行二次使用,并与新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加以结合,以此来对城市建筑进行建设,这样不仅能缺德环保的效果,同时还能对财力、人力、物力加以节省,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五、结语

生态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伤害,人们从长远角度出发,对生态环境保护开始愈发重视,并且也将生态观念在诸多领域都得到了灌输,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建筑必然会朝着重视生态规划的方向发展。一来,与人类和生态环境发展趋势相符,二来,也满足了市民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必然会深入人心,生态建筑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修文.浅析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中华民居,2012,(6):937.

[2]马可乐,李超.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0,13(1):36-37.

[3]宋常君.浅谈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J].中国房地产业,2011,(12):213.

第5篇:生态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态设计;生态学;景观;生态环境

自工业革命以来,我国城市发展主要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就导致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直接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景观中的生态设计的主要目的也就是为了改造环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生态景观设计,并在生态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保留原有的生态功能与文化特点,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以下从生态设计在景观中的概念出发,浅要阐述了生态设计在景观中的运用以及重要性。

1 景观中生态设计的概念分析

目前,在我国社会各个行业中,设计无处不在,它是当前使用范围最广的一个词,当然,其中也包括了一门新兴的设计学科,即是景观设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很多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突出其功能与美观,甚至将设计当做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为了改善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因此,要想设计得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突出其未来性的特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绿色设计,也可以称之为生态设计。生态景观设计是生态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在设计过程中将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的景观设计我们就可以称之为生态景观设计。事实上,早在二战之前,国际上就已经出现了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虽然在过去的研究当中有很多都是幻想而来,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讲,它的确改善了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直到二战之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但是由于人们并没有对其加以重视,导致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极度短缺,最终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因此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我们有必要对景观中的生态环境做深度研究,它不仅是设计领域中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还是一种新的设计理论学科,即是通过生态学的方式来思考并合理的设计。

2 当前的景观设计与传统的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城乡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当中,景观工程的建设促使景观设计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突出当地的特色,也没有将生态环境以及未来性特征融入进来,还有一些城市中竟然出现了欧式花园等。纵观国际,虽然国外很多国家都开始关注生态设计,并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并没有将生态设计实际运用在景观设计当中。而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自西周以后,人们更是注重人与天之间的关系;而在明清时代,人们已经将这一思想观念运用在建筑设计当中,例如干阑建筑。它主要是以木质结构为主,不仅满足了建筑的使用功能,还重视了当地环境的特点,使建筑的各种特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些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3 生态设计的运用

生态设计不是一种技术的追求,而是一种观念的变革,它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提高人类的审美能力,也不仅仅是为了占有设计,而是利用生态设计,科学技术从宏观的角度拯救人类。比如,正在迪拜修建的迪拜旋转摩天大楼,虽然造价不菲,但是意大利建筑师戴维・菲舍尔将这个旋转大楼装上太阳能板,大楼每层之间都安装有巨大的风涡轮机,它们将为整个建筑提供足够的电力。这样运用当代科学技术为生态服务的新观念为指导的设计才是保护生态、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设计不仅仅满足人的需要又有益于生态平衡,它更加重视的是地球的生存能力,和传统的设计理念想比,它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优越性,比如它和科学技术综合,改造人类的居住环境。这样,人和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4 景观设计师的责任和生态设计的重要性

在整个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景观设计师都必须要深刻意识到生态设计在其中的重要性,使景观设计满足国家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景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将当期的地理环境、区域特色等考虑在其中,还需要将当地的科学技术水平开裂在其中,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领域,例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自我能源供给系统作为一种新材料,或者将资源能源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以供人们的需要等。国外著名建筑师在实际工作中,它将大量的掩土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实践发现,这种建筑不仅具有非常好的生态环境效应,还可以使自然生态景观和土地利用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也可以取得不错的节能效果与心理满足。因此掩土建筑又被为“未来建筑”。因此生态学这个基础环境科学应引起广大景观设计师的关注,并在具体实践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5 土地在生态设计中的重要性

当人类不停地行走于大地表面之上,在穿越峡口和攀登山顶之时,不知会有多少次驻足而立,研究大地之形态。

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师来说,掌握着一块块土地的命运,土地又是人类赖与生成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所以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与对待自己的生命二样对待这片土地,土地是有生命,设计师在土地上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应该是一种赋予土地更鲜活的生命力的过程,而能让土地拥有生命力的设计就是生态设计,每一块没有死亡的土地上都有许多鲜活的生命在上面繁衍生息,这就是土地的生命力。

生态设计不是一种技术的追求,而是一种观念的变革,它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提高人类的审美能力,也不仅仅是为了占有设计,而是利用生态设计,科学技术从宏观的角度拯救人类。

结束语

如果景观设计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本身的利益,以人类为中心思考,那么这种唯利是图的思维方式会让人类无所顾忌的像自然掠取资源,会麻木的对待自然环境的破坏,这种改造只能带来短暂美好环境,从长远来看其本质是在破坏环境,这未免对大自然太不公平,尽显了认了人类自私的本性。人类聚居与自然共同生存和发展生态健全且优美的环境的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寻求人类和自然互利共生的途径是维护城市稳定发展的建设方法。实现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利益平衡和互利共生。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第6篇:生态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我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才能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1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的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基本状况是:局部在改善,但总体在恶化,水土流失情况加剧;沙漠化迅速扩展;(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阐述)湖泊面积缩小;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显著加重;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致使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本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也明显地对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的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影响。在传统城市规划中,城市用地愈加紧张。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城市更加快了对周边的扩张与规划,进而使得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湿地等也随之受到了很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内涝等各种问题的出现,人们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周边湿地的含水蓄水能力。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加强对以往经验不足的认识与分析,同时,利用现代生态环境保护理论加强指导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保证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促进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2 生态城市规划的措施

2.1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切城市建设活动的核心,因此,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改善城市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上文笔者已经阐述了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制定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方案的时候,应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始终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要素,使三者协调起来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到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上,则应该为城市制定完善的生态体系。这其中不仅包括合理编制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三个层面规划,还应该包括规划体系与城市环保、城市发展规划等不同系统之间衔接的内容。

2.2 保证城市建筑和规划中的绿色容积率

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近些年,一些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已经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的将绿化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不利影响。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此外,建筑物周围的植物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周围空气质量,降低污染。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成绩的绿色容积,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就目前来看,城市绿色容积率的确定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首先,可以根据设计师的对整个城市规划所期望的绿化效果来确定;其次,也可以根据有地块预设的绿化功能的比例来确定;再次,可以根据地块未来发展方向的绿地面积指数来确定。

2.3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合理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好并优化生态城市设计方案,以确保能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体现出不同城市之间独有的生态环境、形象、文化、风格特色以及城市特有的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住区设计及产业设计三个方面。

2.3.1 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由园林、建筑等为主的人文景观,构建由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其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设计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尤其在沿主要街道景观建筑时,要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在园林设计过程中,特别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设计以及城市公园、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历史传统、城市文化、现念及现代生活于一体。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城市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2.3.2 城市住区设计

加强对生态建筑原理的认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生态的规划设计,促使由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形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实现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必须坚持的原则:合理布局。对城市的地理特征,水、气、地质等各方面条件,以及城市的长远发展要求做综合考虑,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节能低耗无污染。即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充分考虑建筑物的间距、朝向等,以解决建筑采光、通风等卫生问题;使用虚拟生态技术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推广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湖河溪流水的坡岸绿化等,从而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在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共绿地必须大于1.5m2/人;增加居住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2.3.3 城市产业设计

城市产业作为生态文明的潮流及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的代表,是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以满足全国甚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成为科学设计的高标准、高起点的城市产业。将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作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物流、教育、医疗、信息、文化、房地产等各方面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生产中心,逐步实施对现有产业的调整与改造,促进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要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创建绿色企业等,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人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媒体向社会公示。

2.4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们的祖先将城市建在有水的地方,大江大河的沿岸都是城市的聚集地。所以,我们的城市都要很好的生态基础。对于这样的状况,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我们还有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3 结束语

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而建设生态型城市现在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建设是否科学,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都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传承有重要的影响。城市就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同样他也是人们生活的乐园。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建立生态型城市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 赵志庆,徐苏宁.城市设计过程理论探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 赵运林,傅晓华.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透析城市生态化[J].城市问题,2011,(02).

第7篇:生态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态餐厅 设计 原则

前言:

时代的发展使得整个社会的节奏更快,在家居空间之外用餐的机会更多,因此,餐厅的价值增大,能够满足商业接洽、应酬等诸多功能,即便是对于普通人,也能够发挥交友和聚会的作用。由此可见,餐厅逐渐发展成为存在于家庭之外的生活聚集地。因此,对于餐厅而言,其设计至关重要,不同的设计风格,代表不同的主题,能够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尤其是随着生态理念的倡导,其在生态方面的功能更加重要,只有提供餐厅设计的绿色和生态概念,才能更好地吸引顾客,满足社会发展的步伐。

1 对生态餐厅发展背景的介绍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速,居民 更加向往田园生活。因此,设计师的设计需要立足使用者的实际需要,在关注外观与形式的同时,更加关注生态理念的倡导,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设计师在进行空间布局和设计的时候,更加重视自然与植物的作用,借助其实现对空间的划分,而不是盲目全部采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在具体设计中,更加重视自然资源的利用,如太阳能、自然风等。这种设计理念就是对自然和文化的全新认识,适应可持续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自然,对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新的认识,在设计中感受自然和生态理念的影响。

2 对生态餐厅价值的分析

在整个城市结构中,餐厅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备受关注。餐厅行业的室内绿化发展较早,其在绿化和环保方面的设计成为其展示个性的重要途径。设计的形成主要是由功能来决定的。餐厅绿化的目标是提高餐厅的环境标准,更显舒适性,满足消费者在心理和审美方面的需要。因此,餐厅设计者结合市场发展方向,进行餐厅风格的定位,达成和谐的氛围,满足可持续发展思想,提高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更好地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因此,对于餐厅而言,要重视与生态的结合,使得消费者能够在更加和谐、自然和生态的环境中享受美食,更好地实现餐厅的价值。因此,发展生态餐厅意义重大,其对餐厅的自身意义进行了扩展,集合了综合的发挥,如休闲、步行街、公园等,使得餐厅更具有机体的功能,这就是生态餐厅的实际价值,使得人们在城市中也能切实感受到更具亲切、和谐的自然氛围。生态餐厅已经突破了高档的限制,更具倾向于与朴实的风格,对于忙碌与城市生活的人们而言,来到具有生态风格的餐厅用餐,能够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更具闲趣和雅致。

3 对生态餐厅空间设计生态观念的体现

3.1 将自然景观的涵义运用在空间设计中

随着餐饮业竞争的不断激烈,新兴餐厅快速兴起,给传统餐厅以冲击。餐厅的价值已经突破了用餐的界限,更加趋向于享受和审美,因此,餐厅空间设计的室内景观功能更加突出。人们更加向往一个彰显自然生态景观的空间,以求得在繁忙的工作之后,能够进行有效的放松,因此,在空间设计中加入景观陈设成为发展趋势,营造更加宁静的生态环境。同时,餐厅的生态设计思想除了体现在精神层面,也要在人文方面加以关注,使得空间更具神秘和宁静。在餐厅内进行绿色植物的摆设,合理进行灯光的布置,使得整个餐厅更显生态蕴意。

3.2 在餐厅生态设计中融入文化因素

对于餐厅而言,与其它休闲场所相比,更能够实现对生态意境的展示,体现深化的文化底蕴和氛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更加倾向于在餐厅聚会,因此,餐厅更加注重环境的温馨和浪漫。餐厅空间需要重视文化底蕴的展现,这也是发展生态餐厅的重要方面。面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主题餐厅成为发展趋势,进行新颖的构思,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够用餐者能够切身融入餐厅的意境中。在设计中,要借助独具风格的建筑设计,同时,重视室内装饰,实现对主题思想的强化。由此可见,餐厅空间设计的文化内涵意义重大,对其风格的体现作用明显,要重视研究和探索,挖掘文化内涵,为生态餐厅的发展融入更高的价值,实现自身层次的升华。

4 生态审美观在餐厅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对于生态审美观在餐厅设计中的体现是生态观针对审美方面的深刻认识,其理解具有多面性,主要代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生态审美关系,彰显自然、人、社会的综合性审美。这种审美更加符合当代生态规律。

4.1 诗意栖居感在餐厅设计中的体现

对于餐厅空间设计,除了要满足食欲上的需求外,更要关注人的内心,构建更加和谐与生态的审美观。对于餐厅设计,首先要注重艺术感。和谐气氛的餐厅空间,是完美的艺术作品,是诸多艺术形式的结合。在现代,餐厅空间设计需要赋予时代的特色,对传统设计思想进行突破,彰显个性,重视视觉上的美感,这也是当前生态餐厅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需要整体布局合理新颖,独具风格,更具诗意。

4.2 将家的感觉融入设计之中

在传统的餐厅设计者红,创意感缺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物质更加丰富,但是,在精神方面感受不多,对于餐厅的记忆更多都依赖于餐厅的设计风格和相关的摆设,主要是将一定的情感寄托在了餐厅,这正是原生态的精神家园所不断追求的。

5 生态实用功能在餐厅设计中的呈现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更加向往自然的气息和氛围,因此,要将生态实用功能体现在餐厅设计中,激发人们对绿色生态的向往。

5.1 注重餐厅空气,实现对就餐环境的改善

对于餐厅空间环境而言,其相对封闭,因此,空气的质量至关重要,需要结合人文环境,添加合理的净化设备,实现对空气质量的有效改善。同时,一旦出现空气欠佳的情况,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重视用餐者身心健康的维护。

5.2 促进绿化的合理性,提高用餐者的心情

在当前餐厅设计中,绿化配置至关重要,很难用实际的价值来衡量。在绿化部分,主要是指一些植物在大小、高低以及品种方面的额搭配,同时,与室内灯光等进行有效的协调。合理进行植物的搭配,能够实现对环境空间的美化,使得空间更具神秘感。针对大小不同的餐厅,在植物选择上要多加注意。同时,要融入自然的元素,可以借助木质和仿真的方式,做到情境的融合,彰显生态效益。营造更具舒适、温馨和回归自然的环境。由此可见,对于餐厅而言,生态实用功能的挖掘和发挥极具潜力,既能够彰显意境的独特性,也能够营造更加愉悦的空间。

6 重视做好对餐厅空间生态导向的改善

6.1 关注对生态餐厅的安全导向

对于餐厅而言,是公共场所,因此,在进行生态设计的时候,需要重视空间结构的安全性。结合餐厅的风格和功能,做好统筹关注。在材料选择上,要结合结构特点,同时,关注对人的适宜程度,合理利用温度和气候特征,进行合理的分区设计,保证通风系统的有效运行,降低能耗,树立良好的餐厅绿色节能形象。

6.2 生态餐厅注重空间设计与经观念设计的融合

随着餐厅生态化趋势的发展,景观设计的引入意义重大,其在餐厅生态设计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为期设计带来了全面的变化。对于生态餐厅的生态设计,要注重与文化内涵的结合,实现与餐厅功能的协调。不同风格的生态餐厅必将选择与其自身风格相一致的景观设计方式,提供景观设计的美感,彰显生态餐厅空间设计工作的重要性。

6.3 生态餐厅设计需要保证餐厅的用餐质量

对于生态餐厅的设计而言,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就餐服务,因此,需要满足餐饮经验的环节和流程。生态餐厅需要保证环境的生态化,主要是指建筑物的材料要环保、食材要健康、餐具可降解等。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量,形成合理的绿色服务规范,引动消费的绿色。

结束语:综上,对于生态餐厅而言,要重视空间设计要环境的结合,发挥餐厅实际功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绿色发展空间和潜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琳.生态餐厅型室内景园设计初探[D].四川农业大学,2009.

[2]罗梦,陈.生态餐厅景观设计初探――以富平天成园为例分析[J].价值工程,2012,05:100-101.

[3]李南,李双,王蕊.生态餐厅设计的细化探索[J].科技视界,2012,19:228-229.

[4]赵志刚,江辉,文旭.生态休闲餐厅设计浅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1,05:48-49.

第8篇:生态设计范文

【关键词】 规划设计 生态性原则 保护环境 绿化 节能

随着人类不断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不断恶化,保护环境的形势也变得越发的严峻,作为对环境改造最为直接的景观设计中,对生态性设计呼声也越来越成为设计界的主流呼声。对生态性设计的呼声也越发成为了设计界的主流呼声。但是也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进行生态性,并且还要考虑如何在进行生态性设计的同时保留原有的生态的功能与文化的特点。

一、规划设计的生态性

在景观设计中,环境保护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亲和及绿化等方面。西方绿色研究提倡市内绿色的景观与室外自然的融合,内外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也将成为景观的一部分;然而景观则是对自然的改善和提升。景观规划第一方面将取代拥挤的、污染严重的、混乱的、充满凶杀的城市,第二方面也将代替荒凉的、未开化的山林。它给人类带来的不是一时的视觉刺激,而是长久的精神愉悦,更具有着持续不断富于创造性的审美体验。与此同时,规划设计的生态性原则还应要该体现在节约上。在当今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化扩张迅速猛烈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如何突破传统的城市扩张模式和规划编制方法的诸多弊端,与如何协调在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景观设计的规划与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性的意义。

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个新兴的词汇还是规划的理念。生态环境建设不但要高水平和高质量地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还要精心做好生态环境设计。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的利用自然生态的系统,同时我们也必须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达成协调及统一。

现代规划设计与传统规划设计相比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要和谐性的规划自然要与人共生,要做到人类回归于自然,亲近于自然,自然融于环境,环境融于自然;同时还要营造满足人类自身的发展和需求的环境,要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更要呈现出繁荣、生机与活力。其二,可持续性生态的设计都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此它能实现现代社会的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在能够取得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同时又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快速高质增长;把自然环境作为公共资源得到持续利用。其三,整体性生态环境它不只是单单追求环境美与自身的繁荣,而是要兼顾社会、经济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社会环境生态化不只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社会环境整体上的生态化,从而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态环境的建设将会逐渐的改变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环境的污染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低污染等有效管理,为社会环境带来强大的动力。

二、建设生态环境的内涵特征

作为环境生态休闲的空间载体,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它不仅是生态休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更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趋势与发展方向,能否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休闲环境,生态化建设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环境生态性的科学内涵在于:

1、充分的利用绿色植物,发挥植物的生态的功能与调节生态的平衡;

2、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我们要提高艺术水平与文化品位,提高游览的观赏价值,提高社会的公益效益,提高保健的休养功能,做到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休闲与娱乐需要,还要提供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3、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群落;

4、以有效的绿色屏障和隔离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也是规划设计景观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生态休闲环境关键规划关键设计

生态整体的规划设计方法与传统规划方法是不同价值观体系下的规划方法,因两者倡导的价值取向就不同,两者决定了规划的思想、内容、技术、程序等方面的不同,并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观。生态环境是一类极其复杂的复合系统,其中各种社会、经济、自然因素通过各种功能流和反馈关系结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时空网络,系统思想将生态环境看作是一个功能整体,而不是组分间的简单关联。

2、综合观。规划不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物质建设的需要,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同时考虑生态环境的安全。生态环境的规划不再局限于物质规划,并改变其原先的统治地位,而融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规划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规划。

3、区域观。生态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城乡结合的区域概念,规划必须以其立足的更大区域范围为基础,并把城乡、区域、国家乃至全球不同地域空间层次规划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思考研究和共同的行动,如规划应考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4、开放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全过程接受社会公众参与,体现民主和追求社会公正的规划准则,不仅仅是规划制定过程中,在规划实施、管理、建设中都要给公众不同程度的参与机会。5、动态观。以静态的蓝图为手段的所谓“弹性规划”、“滚动规划”来解决不断变化的实际问题也是困难的,不能单纯从规划层面上找出路,必须将规划和管理作为一个整体才有可能解决,只有规划、建设、管理形成有机互动的持续过程,才能提高规划的适应性。

四、结语

生态环境最基本的要素是绿化与节能的完美结合,既能取得丰富的环境效果,又能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尊重生态法则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帕高.阿森西奥,生态建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第9篇:生态设计范文

关键词:河道;生态护坡;设计

Abstract: the river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current river regula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traditional slope protec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ecological structure type,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design, and the key point in combination with an engineering design practice finally discusses for relevant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personnel reference.

Keywords: river;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河流众多,以广西为例,流域面积大于50km2的就有1200多条,总长度44500 km,但因环保意识的薄弱,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内,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是片面强调其防洪、排涝、引水、蓄水、航运等功能,对河道的生态或环境功能考虑较少,因此河道的护坡结构也以刚性硬质材料为主,其结果是导致河道生态多样性减少、河水与驳岸的自然生态链中断、水体自净能力丧失,对河道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当前,随着河流退化这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如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水利工作的重点,生态护坡得到普遍重视。关于生态护坡的概念并无一致提法,简言之,即综合考虑“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景观”各方面的协调,在满足防洪、排涝等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应,将河提由过去的混凝土构造物改造成适合生物生长的土体、水体、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1】。现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就河道生态护坡设计进行相关探讨,以供参考。

1常规河道护坡对生态的影响

如前所述,长期以来因人们较为注重河道本身的行洪、排涝等功能,因此基于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等因素,河道断面形式单一,走向笔直,护坡结构也较坚硬,一般采用浆砌石、干砌块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等材料,以及现在较为流行的土工模袋混凝土护坡及重力挡土墙等材料和结构形式。以上护坡形式多数是将整个河坡表面封闭起来,隔绝了土壤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使得原先生长在岸坡上的生物不能继续生存,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断开,对景观、环境及生态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具体如下:1)传统硬质护砌的河道中,具有净水功能的水生生物生长较为困难,导致河水自净能力降低,水质可能恶化。2)导致河水受阳光影响而水温变化过大,不利于维持水中生态平衡,特别是高温季节,易孳生传染病菌。3)随着水流流速的增大,水中一些生物会被水流冲走,使水中生物减少,岸坡上又缺乏天然植物,直接影响沿河野生生物种类生存,如水鸟。据统计,目前城市河道衬砌后,沿河生物种类减少了70%以上,而水生生物也只相当于原来的50%。4)传统的混凝土护坡在施工中均不同程度地使用诸如早强剂、抗冻剂、膨胀剂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在水中发生反应,对水质及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岸坡无天然植物作屏障,导致坡边垃圾轻易入水,造成污染,促进了水质的恶化。同时,因无绿色的传统护坡,使河道失去了原有的生机,有悖于现代人追求自然回归的理念。

2生态护坡设计要点

生态护坡历史悠久,1633年日本开始采用铺草皮及栽树苗的方法治理荒坡,成为日本生态护坡的起源,上世纪30年代中欧首次引入了该生物途径,使之得到迅速发展,自60年代起在许多国家得到大力推广。在我国,“多自然型河川”的概念已被提及10余年,由国外引入的各种河道生态建设技术也得到广泛运用,是我国目前仍处于建设初期,适合我国河道的生态建设技术有待研究。在生态护坡设计方面,李海东等人【2】提出生态护坡主要遵循三大原则,即水力稳定性原则、生态和谐原则及因地制宜原则,顾秋平等人【3】提出的原则主要是:l)必须能营造一个适合陆生植物、水陆两生植物、水生动植物生长的生命环境;2)应满足渠道功能和堤防的稳定要求,并降低工程造价;3)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增强护坡在视觉中“软效果”,美化工程环境;4)进行水文分析,确定水位变幅范围,结合植物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植物;5)尽量采用自然的材料,避免二次环境污染;6)布置时考虑人们的亲水要求。以上说法虽不一,但内涵相同,在实践中,我们应严格遵循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在护坡类型方面,生态护坡型式多样,主要有植物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水泥生态种植基护坡、三维土工植被网护坡、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等,设计中我们应针对河道不同的功能需求、底泥(硬质,还是软质)及流速状况,采用不同的生态护坡材料及方法。

此外,笔者认为,在生态护坡的设计及类型选择中还需注意如下几点:1)了解河道护坡的功能定位,若待整治河道为主干行洪河道,就要优先考虑防洪排涝和航运对护坡稳定的需求,兼顾生态功能。在选择材料和类型时可以在迎水面边坡以传统的干砌块石为主,推广使用植被型生态混凝土、三维土工植被网、土工材料复合种植等生态护坡新技术,严格限制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同时,还要兼顾考虑待整治河道的位置及岸边空间,如城镇河道,在考虑其生态景观功能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其所处空间位置的有限性,如果空间有限,那么占地面积大的生态型护坡就不适合待整治河道。2)了解河流底泥和坡岸的土壤状况,了解其亲水性,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护坡的类型、植被的种类以及护坡的材料。3)了解河道的水质状况及污染物排入其中的方式。若河道水质要求较高、面源污染较严重,设计时可构建多级阶梯式、潜流型或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护岸系统。4)了解河道的水文情况,尤其是水体的流速。对于流速缓慢的小型河道,可直接利用天然植物材料进行岸坡防护,如草、芦苇、柳树等,由于这些植物亲水性强,在潮湿环境中能茁壮成长,故可在保护岸坡的同时,创造出丰富的岸边自然生态环境。而对于水流较急、岸坡侵蚀较大的河段,单纯利用草皮、柳树和芦苇等活体材料进行护岸易遭到破坏,应结合土工材料、石料、木桩等坚固材料,加强护岸的稳定性和抗侵蚀性,可以选择三维网垫、混凝土框格、混凝土砌块的植草护坡等复合生态护坡。总之,生态护坡的设计和选择应考虑河道护坡的功能需要以及各类型护坡的具体应用条件,使生态护坡和河流生态系统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开放的系统。

3生态护坡设计实例分析

某河道位于丘陵低山地区,河道上游连接K水库(为该水库泄洪河道),下游连接H水库,总长为18.8km,河道比降约0.003。长期以来,因缺少维护、清理,河内泥土多年沉积,造成河道淤积严重,且堤防残缺,河道行洪能力极低,沿河农田连年遭遇洪灾。此外,因河道缺乏调蓄能力,沿河农田常受到干旱威胁,对农业生产发展不利。针对如上问题,对该河道进行生态设计,实际设计长1375m,包括流量计算、生态河道断面设计、生态护坡设计三方面。在生态护坡设计方面主要采取如下措施:1)自然植物护坡。河道土质为粘壤土,在河道顺直地方,边坡1:1.5时不需做特殊防护,采用植物护坡即可满足要求,但应尽量选用适宜当地生长、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耐瘠薄、耐淹、耐旱的植物。主要植物有草皮、芦苇、灌木等。为减少河道两岸硬化白化面积,减少工程建设对河道自然面貌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植物可选用本土杂草。2)石笼护坡。在河道转弯处凹岸,主河槽需采用石笼护坡。在石笼中扦插柳条,起到加固和绿化的作用。3)块石护坡。在道桥附近采用块石护坡,并种植诸如香樟、美人蕉、红枫、红花继木等观赏性较强的植物。4)缓冲带设计。在岸堤圾向外10~20 m种植意杨,并在中间种植灌木,允许杂草生长。

总之,当前生态护坡在我国河道整治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发挥着良好的性能效果,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及工程实际特性,建立科学可靠的边坡生态化防护设计方案,以期改善及恢复被破坏了的河道生态系统,使河道成为集水利、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水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凯浩,张静文. 生态护坡技术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11(1):29-31.

【2】李海东,林杰,张金池,南楠,李奕建,张东海.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边坡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J】.2008(1):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