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冬至的古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看标题
诗歌的标题,往往具有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的功能,如《题李凝幽居》《邯郸冬至夜思家》《书愤》《春夜喜雨》《哀江头》。
2.看作者
了解作者生平,做到知人论世。
3.看题材
①别离诗(去国、离家、别人):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的凄凉氛围,抒发依依不舍(眷恋)或别后思念或安慰劝勉之情。
②山水田园诗:通过描写自然山水或田园风光,创造出一种静谧优美的意境或宁静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图景,或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厌恶,淡泊名利,寄情山水,追求恬淡悠闲的隐逸生活;或表达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情。
③边塞诗:通过对边塞景象或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或表现舍身杀敌的英勇无畏,或表现将士凯旋的豪迈,或表现将士对亲人、故乡的思念,或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④写景咏物诗:或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或表达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不媚俗、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
⑤羁旅行役诗:或表现游子异乡生活的孤寂凄凉,或表现漂泊无依、归途艰难的愁绪,或表现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或抒发不被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怨愤慨。
⑥咏史怀古诗:通过史事人物、历史遗迹的追述、评价,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或抒发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表达忧国伤时的情怀。
⑦闺怨诗:写闺房女子或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和独居闺中的孤独,或对远在边塞征戍夫君的思念,或对战争的厌恶,对统治者发动战争的控诉。
4.看意象
根据意向既定的意义来揣摩诗歌的思想情感。
5.看写景的“冷”“暖”色调
如杜甫《水槛遣心二首》,诗人先用“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优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诗人通过描绘“暖”色之景,抒发了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6.看关键词句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一个“愁”字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是全诗的诗眼。
7.看所用典故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表现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至今商女,时时犹唱,《》遗曲”一句化用前人诗句,表现出怀古伤今的思想感情。
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囊括了千姿百态的美。地理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人文美、人地关系和谐美,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这个优势,用地理学科蕴含的美去陶冶每个学生,在地里教学过程中注入美的情感,有目的地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感受美、获得美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
1 让学生体会地理教学的情境美
初中地理教学应该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心情愉悦,就像倘佯在风景秀丽的山水之间,令人感到美不胜收,绝不能形成地理课就是老师枯燥讲解、学生死记硬背的模式。
1.1巧用故事创设悬念美
教材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知识,教师若适当引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加以印证,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又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周瑜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1.2借助多媒体展示动态美
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借助多媒体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使得教学环境和气氛更加生动优美。另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大量学生无法直接观察的感性材料,它可以将缓慢进行的地理过程在短时间呈现,如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可以将世界各国的旖旎风光呈现在眼前,使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愉悦中形成地理科学概念。
2 让学生感受地理教师的语言艺术美
课堂语言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优美的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良好载体,而且是塑造美、体现美的源泉。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靠感官直接认知,虽然现在大多是多媒体课堂,但毕竟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带领学生进入美妙的地理课堂。
2.1利用古诗词增添课堂诗韵美
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美的诗词,在这些诗词中,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内容可结合情景吟诵诗词,渲染意境,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在讲“我国地势”的时候,先列举一些与大江大河有关的古诗词,如 出自李煜《虞美人》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沁园春・雪》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等。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笔下的河流都向东流去?学生根据水往低处流的规律,通过分析可得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因此大部分河流都自西向东流。通过诗词这个媒介,学生不仅能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而且对诗词的描写也豁然开朗,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引用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学生由此记住了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即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降低0.6℃。适当地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既能让学生感受到诗韵美,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2利用歌曲烘托课堂乐感美
音乐是一种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声音艺术,其中不乏有对地理事物描写的好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形象地表达地理科学的内涵,有些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地理规律,具有一定的地理科学价值。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把音乐作品和教学内容巧妙结合,使学生在美感体现中学习地理。
3 让学生感知开放性地理活动的实践美
教室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但是带领学生们偶尔的走出教室能使学生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让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地理内容的学习, 同时又可以在活动中进行形象生动的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
4 让学生感悟地理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美
在地理学的发展史上,既有众多的地理大发现,又有成千上万的地理学家坚忍不拔的探索和人类的巨大贡献,在地理学科中渗透科学史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深厚的知识背景,开阔学生视野,使其从中得到精神的感染与思想的熏陶。在科学史上,众多优秀科学家为坚持和捍卫真理或遭受重挫,或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