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城市当中各种大型以及超高层建筑的涌现,其中深基础施工是保证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深基坑工程主要包括了岩土工程勘察与工程调查、支护结构设计、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地层位移预测与周边工程保护、施工先创量测与监控5个方面。目前,针对不同的施工要求深基坑支护方法也越来越多,包括混凝土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预制桩、深层搅拌桩、钢板桩等。所以在具体的土木工程当中,科学设计预计处理深基坑支护结构,并且采用安全合理的支护技术措施保证深基坑施工十分重要。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作用就是在基坑挖土期间能够达到挡土、挡水的作用,保证基坑开挖与基础施工顺利进行,同时不会对周边建筑物、道路等产生影响。部分支护结构可以重复利用,而部分支护结构会埋在地下,因此支护结构既要保证施工安全,又需要经济合理。几种常用的深基坑支护技术:钢板桩支护、深层搅拌水泥桩支护、地下连续墙、土钉墙、土层锚杆支护、锚喷网支护等。在具体的应用当中,钢板桩由于施工工艺较为简单应用较广。
2新型预应力技术
关于新型预应力技术,需要着重描述的应该是体外预应力。与体内预应力结构相比,体外预应力的施工要求更低。考虑到体外预应力的特殊性,即体外材料不能够与预应力结构发生共振,一定要保持其单独振动。这是因为当体外预应力发生共振时,很容易导致预应力筋的弯折疲劳。在预应力技术当中,设置预应力结构十分重要,并且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施工工艺流程。在具体的结构设计当中,要充分了解土木工程的特点以及荷载性能,制定出一个合理的预应力施工方案。
3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灌注桩是指柱列间隔布置钢筋混凝土挖孔、钻孔灌注桩作为主要的挡土结构的一种形式。灌注桩施工比较简单,可以采用机械钻孔或者是人工挖孔的方式,不需要使用大型机械,并且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振动以及挤压周围土体带来的危害,其经济成本也低于地下连续墙低。一般情况下,当基坑深度达到8-14m时,可以采用排桩。柱列式灌注桩的工作比较可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帽梁整理拉结作用,特别是在基坑边角处,帽梁应高连续交圈。当要求灌注桩需要起到抗水防渗作用时,应该保证桩间与桩背的深层防水搅拌桩或者是旋喷桩的作用。如果施工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为严格时,为了有效降低排桩的变形,应该在软土地区对基坑底部沿灌注桩周边或者是部分区域用水泥搅拌桩等进行加固,有效保证被动区的抗力。随着钻孔灌注桩逐渐在土木工程中的使用广泛,在加强技术的同时应该对使用到的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作出更加细致明确的规范,保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更加完善。
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未来发展
1产业化将土木工程变成产业化
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借助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其中大大减少了人工作业与人工强度,实现更加高质量的流水线作用。这种产业化模式需要相应技术的支持,将建筑施工变成一体化作业,形成一种标准化的施工技术代替原有的人工施工。借助产业化,使用更加先进的施工设备与技术,在提高建筑施工效率与质量的基础上降低人工施工危险指数,更有利于实现科学管理。
2生态化低碳理念与低碳经济的不断渗透
土木工程施工本身就与环境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解决这种矛盾实现土木工程施工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就成为了建筑施工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充分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在最大限度之内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就需要从方方面面做起。首先是从建筑材料,加大研发力度向节约型、环保型建筑材料方向发展,同时从施工机械设备方面进行优化,提供施工效率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从废物利用的角度考虑尽量少产生工业废料,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工业废料的再利用,有效节约资源。同时建筑技术方面肯定也会再次得到一定的创新,更好的作用于具体的土木工程建设当中。
三.结语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土木工程可视化计算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基础建设规模的加入,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形式日益复杂,对土木工程学科管理的科学性、精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和集成化成为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和本领域的探究热点。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是综合性和集成性极强的高新技术,在军事、医学、设计、艺术、娱乐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土木工程中的虚拟现实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的各个学科,已显示出一定的实用性,技术潜力十分巨大,应用前景非常广阔[1。
二、虚拟现实技术及其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大大推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VR技术是把抽象、复杂的计算机数据空间转化为直观的、用户熟悉的事物。它的技术实质在于提供一种高级的人机接口。利用VR技术所产生的局部世界是人造和虚构的,并非是真实的,但当用户进入这一局部世界时,在感觉上和现实世界却是基本相同的。因此,虚拟现实技术改变了人和计算机之间枯燥、生硬和被动的目前状况,给用户提供了一个趋于人性化的虚拟信息空间。它以模拟方式为使用者创造了一个实时反映实体对象变化和相互功能的三维图像世界,在视、听、触、嗅等感知行为的逼真体验中,使参和者可直接参和和探索虚拟对象所处环境的功能和变化,仿佛置身于现实世界中。一个身临其境的虚拟环境系统是由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图象处理和模式识别、智能接口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传感器技术、语音处理和音像技术、网络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不同功能、不同层次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子系统所构成的大型综合集成环境。所以,虚拟现实技术是综合性极强的高新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
1.沉浸性
虚拟现实技术是根据人类的视觉、听觉的生理心理特征,由计算机产生逼真的三维立体图像,使用者戴上头盔显示器和数据手套等交互设备,便可将自己置身于虚拟环境中,成为虚拟环境中的一员。使用者和虚拟环境中的各种对象的相互功能,就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一样,一切感觉都是那么逼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交互性
虚拟现实系统中的人机交互是一种近乎自然的交互,使用者不仅可以利用电脑键盘、鼠标进行交互,而且能够通过非凡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进行交互。使用者通过自身的语言、身体运动或动作等自然技能,就能对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考察或操作。
3.多感知性
由于虚拟现实系统中装有视、听、触、动觉的传感及反应装置,因此,使用者在虚拟环境中可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知,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1.虚拟现实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在土木工程中,长期以来人们不得不用抽象的概念表示非常丰富的内容,如用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等平面图形成一些规定的符号来表示三维的立体建筑,用比较抽象的图形和精练的语言来描述复杂的场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但这一种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受到信息接受者所从事的职业、知识结构及理解能力的影响,交流起来非常困难。
VR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克服这一困难提供了极其有效的手段。用虚拟现实既能表示真实的世界,也可以表示虚拟的世界。表示真实世界时,可以突破物理空间和时间的约束,做到能“超越现实”;在表示虚拟世界时,又能使其中的虚拟物体表示出三维逼真感,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后形成一种“人能沉浸其中、超越其上、进出自如、交互功能的三维信息空间”。VR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人机接口,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交互式三维环境,不仅使参和者能够感受到景物或模型的逼真存在,并且对参和者的运动和操作做出实时准确的响应。
2.虚拟现实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领域
由于具有上述的优势特征,虚拟现实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阶段,虚拟现实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
(1)在虚拟施工过程和施工结构计算中的应用[3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复杂结构施工方案设计和施工结构计算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新问题,前者难点关键就在于施工现场的结构构件及机械设备间的空间关系的表达;后者在于施工结构在施工状态和荷载下的变形大于就位以后或结构成型以后。
基于虚拟现实的复杂结构施工方案设计是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的环境中,建立四周场景、结构构件及机械设备等的三维CAD模型(虚拟模型),形成基于计算机的具有一定功能的仿真系统,让系统中的模型具有动态性能,并对系统中的模型进行虚拟装配,根据虚拟装配的结果,在人机交互的可视化环境中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复杂结构施工涉及的因素较多,起重机的布置位置、高度,缆风绳着力点的选择,构件堆场的位置,起重机的开行路线,构件起吊路线等,都是施工方案设计必须考虑的新问题。若对这些新问题考虑得不够,则工程施工的进度、成本等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平安事故的发生。
建筑结构施工前往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受力状态复核。如在大跨空间结构施工中,不仅要考虑施工过程的平安性、可行性,还要考虑结构本身在施工过程中平安性、可靠性。某展览中心,钢结构屋盖支承在钢桅杆上,桅杆两端为锥形,和下部混凝土结构铰结。为了减小钢桁架的变形,更为了维持结构的稳定,在钢屋盖桅杆和混凝土之间,采用了一系列的斜拉索(前索、背索、稳定索)和撑杆,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体系。在钢结构的施工中,不同的支撑方案、不同的拼接方案,在结构的不同部位会引起不同的效应,而随着连接杆件的安装,这些施工阶段的应力将残余在结构部位上,并影响到最终的结构受力平安性;并在结构就位过程中,有可能失稳和变形。这就需要进行施工过程的精确分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不同的方案,在短时间内做大量的分析,从而保证施工方案最优化。
(2)在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中的应用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已是长期的事实。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运作,业主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使业主和评标的专家很好地了解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和被认可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承包商有没有中标的机会。因此,承包商在注重投标文件的技术可行、报价合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投标文件的包装。尤其是大型工程、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际工程的招标投标,往往在项目企划阶段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运作[4。
借助虚拟仿真系统,把不能预演的施工过程和方法表现出来,不仅节省了时间和建设投资,而且不用项目经理的现场答辩,方案的优劣就一目了然。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承包商中标的几率。
(3)在可视化计算领域的应用
可视化计算将是今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科研中,人们会碰到大量数据,为从中得出有价值的规律和结论,需要对庞大的数据量进行认真分析。对科学计算取得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加工或三维图形显示,可通过交互改变参数来观察计算结果的全貌及其变化,实现参数化及可视化计算,虚拟现实技术产生了飞跃式的发展。
在运用有限元法进行结构分析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通过颜色的深浅给出三维物体中各点力的大小,用不同颜色表示出不同的等力面;也可以任意变换角度,从任何点去观察。还可以利用VR的交互性能,实时修改各种数据,以便对各种方案及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就使工程师的思维更加形象化,概念更易于理解。把可视化计算技术应用于超大型复杂结构的设计、工程控制和结构分析中,将增强计算软件的前后置处理能力。例如,在桥梁工程控制和结构分析的可视化计算中,倒退(拆)分析结构倒拆动态演示、结构理想施工线型显示、施工阶段主梁形心线的设计曲线和实测拟合曲线的显示、前进分桥结构拼装动态演示、施工预告图形显示、主梁内力图显示、危险截面应力分布图显示等等。更重要的是能借助图形或图像来进行实时动态地控制结构的重分析和获取施工控制数据,同时能实时动态演示和控制设计和施工的过程。
四、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在不断发展,专用于计算机图形和多媒体信息处理的高性能DSP芯片可使处理能力提高上百倍,三维图形算法和参数化建模算法等可使虚拟现实技术更加成熟。目前,虚拟现实技术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在土木工程的探究方面,我们应努力建设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开发有价值的虚拟现实工程系统,使其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可视化计算等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跃.土木工程中的虚拟现实技术[N.科技日报.1997年6月23日.
[2沈金良.虚拟现实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交流,2004,(3).
关键词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地下工程,顾名思义,即建筑在地面以下的工程。随着我国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展开,地上空间日益紧张,地下空间必将成为开发的重点。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地下方向的核心课程,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知识更新很快,且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是任课教师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该课程的特点入手,分析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期待为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课程的特点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地下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主要介绍矿山、道路、水利水电、城市地下空间等领域地下工程施工的主要工艺、技术、设备等,内容包括平洞施工、立井施工、斜井施工、掘进机施工、盾构施工、顶管法施工、沉管法施工、冻结法和注浆法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下工程施工挖掘和支护的相关术与工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岗位任职奠定基础。从主要内容来看,课程主要特点如下。
1.1学科综合性强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涉及课程多,综合性强。该课程不仅涉及到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土力学、地下结构设计等专业课程,还与爆破、通风、给排水等学科密切相关,因此课程内容庞杂,各章节跨度大。
1.2课程实践性强
与数学、英语等课程不同,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绝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关注平洞、斜井、立井等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这些知识的讲授,单纯依靠课堂“板书+PPT”的解说难以让学生完全掌握。
1.3知识点更新快
随着我国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涉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技g与工艺日新月异,而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在本科生所用教材中往往难以体现。考虑到地下工程埋藏越来越深、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的实际情况,恰恰是这些新工艺,在以后的建设中必然得到广泛应用,教材内容的相对滞后亟待解决。
2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材内容
从现有关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教材来看,各高校采用的本科生教材行业特征显著,针对性较强,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不符合当前教育行业“大土木”的精神,更与我国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的背景不协调。因此,针对各高校教师和学生水平、研究侧重点,选取符合自身特色和层次的教材是目前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授课的重要问题。
2.2教学方法
目前,国内各高校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方式仍以“板书+PPT”为主,辅以少量的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这种方式虽然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有所改进,但仍不能满足大土木行业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3实践教学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对实践环节要求较高。目前采用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现场观摩实习。考虑到安全管理、经济效益等因素,施工企业一般不同意学生到现场学习和实践,即便接受,观摩学习也仅有数天时间,很难看到整个施工过程,不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完整的施工工艺流程。
3教学改革措施
3.1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内容中应当补充地下工程新的施工工艺,广开思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工程案例、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工程建设中自主创新的施工技术,如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的“管幕+冻结预支护、矿山法暗挖”的施工方法、蒙华铁路白城隧道采用的马蹄形盾构设备等。
3.2教学方法改革
以关键施工技术、方法为核心,减少教师理论讲述时间,增加学生自学环节。围绕特定主题或典型工程案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鼓励学生发言讨论,再由教师进行评论,合理的实现教学相长。例如,目前盾构施工中广泛采用的矩形盾构、马蹄形盾构等异形盾构的特殊工法。
3.3实践环节改革
任课教师应充分搜集资料,了解实际工程案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自制能够反映主要施工方法全部过程的动画或视频,使学生对施工的全过程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如盾构机的入井、掘进、支护、出井等过程。
结合我国主要城市大规模修建地铁、综合管廊等地下工程的情况,组织学生到采用不同施工方案、处于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现场,如明挖车站、暗挖车站、盾构施工区间等进行现场观摩和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初步掌握课堂上无法或难以讲授的内容。
4结语
本论文系河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GJYJTJ01)资助成果,本文对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改革措施,部分措施已经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是长期的动态过程,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也需要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濮仕坤,杨庆恒,李二兵,等.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四维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6, 25(5):105-108.
[2] 李立军,杨秋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83-85.
关键词: 《建筑施工技术》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一、引言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设计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而且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迅速,因此其时效性较强。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而且包括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等。我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简单讨论《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程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在教学内容上的探索
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建筑施工技术》主要是以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同工种的施工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特点和规模,结合施工地点的地质水文条件、气候条件、机械设备和材料供应等客观条件,运用先进技术,研究建筑工程不同工种的施工原理和施工方法、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与安全技术措施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最终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按质按期的完成,做到技术和经济的统一。本课程根据施工工种的不同可以分为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地基处理与加固、砌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建筑防水工程、冬季与雨季施工等方面的内容。
三、在教学方法上的探索
建筑施工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在实际工程中施工技术发展迅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为同学们补充大量的实际工程。从而让学生从实际中深刻地了解实际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带领学生参观实习。本课程第一章土方工程主要讲述了土的分类、性质和工程量的计算,以及土方施工机械化施工。在我校的校外有“育才新城”项目的土方工程的施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去了解情况,更深刻地理解课本上理论知识。第二章基础施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给学生讲解桩基础施工工艺和流程外,教师还可以举例中国当代比较著名的建筑,比如:水立方、鸟巢、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及T3航站楼的建设过程的基础施工,使学生更深刻地明白基础的重要性。现代建筑发展方程越来越多,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教师一定要注意把实际工程引进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现代建筑结构中,钢结构应用越来越多,比如鸟巢和水立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施工技术的发展。
四、在考核方式上的探索
《建筑施工技术》作为一门和实际工程联系密切的课程,其考核方式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考试,所以在考核方式上我们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成绩来进行考查。
1.期末卷面考试成绩。试卷的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平时上课过程中对本课程的态度,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六十。
2.课程设计。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语言组织能力等,占百分之四十。钢结构现在应用比较多,所以我们给学生布置一个关于钢结构施工技术的课程设计,使同学们全面了解钢结构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新技术的使用,等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更好地掌握其理论知识,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本门课程是《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学科的前提知识内容,要求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从而为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掌握以下几点:
1.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材料、房屋建筑构造、建筑工程力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因此在学好建筑施工技术课的同时,还应学好上述课程。
2.必须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因为这些规范是国家的技术标准,是我国建筑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晶,也是全国建筑界所有人员应共同遵守的准则。
3.由于本学科设计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而且施工技术发展迅速,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并能应用所学施工技术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我主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嗣信.高层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崔京浩.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
[5]江正荣.建筑工程师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关键词:校企产学研 建筑工程专业 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57-02
近几年,建筑业从业人员接近0.6亿,尽管我国建筑行业形势良好,但是我国高校尤其一般本科院校尤其职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问题存在很多困难[1]。一般院校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部分,其中认识实习主要是使学生增加专业感性认识,为进一步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1];生产实习原则是要求跟班劳动,熟悉并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毕业实习是为毕业设计收集相关资料,并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实战演习。由于学校扩招学生多,实习时间局限性(按学校统一安排),且实习经费十分有限,统一组织十分困难,再加上安全问题,很难找到理想的实习单位和实习项目,项目部多处于安全考虑一般不接待大批学生实习,存在建筑工地多与学生实习难得严重问题。
校企产学研合作是教育部为了加强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精神:一方面,不仅是为进一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更好的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功能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高校与企业的结合,利用市场需求与科技应用导向,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人才、教学实验研究设备、科技创新成果等一切资源,进一步推动其自身的建设、发展和创新[2]。
本文基于高校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高校如何发挥作为产学研基地施工企业一方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开发性高级专门人才,对提高我国土木建筑工程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且促进经济建设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健全配套的校企合作制度
校企产学研联合培养需要采用“学习+实践+学习”的培养模式,增加学生尤其土木建筑工程这类工程类学生的实习时间,进一步提升学生毕业设计的水平,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但是,目前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及专职管理岗位缺编等从产学研管理体制方面导致产学研的合作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注重重大项目、高档次论文、各种科技奖励及发明专利等,科研激励措施很少涉及到校企产学研相关成果转化、产业化等。这些评价体系引起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教师丧失兴趣,直接导致高层次科研人员如教授及博士对于投身产学研积极性不利。而高校管理能力滞后也或多或少制约高校产学研合
作的推进。高校经常收到大量名目繁多的产学研合作推广会和各类产学研合作信息,信息量过大带来的就是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对于与自身学科相关信息的筛选和利用也不够充分。有限的产学研管理人员面对这种海量信息往往力不从心。企业往往重视高校在某个领域内的高水平人才,但是高水平人才往往有着大量教书育人的工作和科研工作任务,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顾及产学研合作的工作[3]。
我校湖南省高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对于这方面做的比较成功,以校企产学研示范基地为平台,实行校企“两个培养主体、两个阶段”和“双导师”制。校企合作基地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权威性组织机构管理系统,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该组织管理机构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建立合作示范基地的工作领导委员会,由学校副校长以上的领导和企业负责人以上的人员共同兼职担任,以便充分消除各种障碍和壁垒,保证合作示范基地在利用双方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科技资源上畅通无阻,实现对合作示范基地的宏观指导。工作领导委员会下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工作班子,由业务精、作风好、工作踏实的校企有关中层干部担任,具体实施合作的有关事宜,确保合作之途始终畅通。在基地的研发队伍和管理团队中,管理负责每年年初由主任和副主任召集并共同主持示范基地工作计划与协调会,省建三公司(企业方)提出科研需求与任务,人员培训计划,湖南科技大学提出科研方案,学生实习计划,经双方协商制定基地工作计划并落实到省建三公司各二级单位。通过以上措施,每年针对建筑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双方安排5个指导老师,每组分别分批指导5个学生,落实指导内容与任务,作为年度产学研考核的主要目标。
2 改革学生实习时间,促进校企双方通过实习环节互利双赢
2.1 生产实习
建议安排大学第5学期末,时间:3个月,从6月底到9月底,包括暑假时间,可到学院签订长期战略性合作协议建筑企业的具体项目部,和技术负责人或项目经理跟班实习,要求学生吃住在工地项目部,提供不少于1个月的施工日记和1个以上合理化建议论证书、制作多媒体汇报材料,要求技术负责人或项目经理对实习学生做出具体鉴定,并盖项目部章;为减轻项目部对学生安全压力,学院可为实习学生购置20~50万意外安全保险,并告知家长,要求签订共同协管责任书(电子扫描件);要求学院实习老师巡查(原则要求每个学生到巡查到,也代表学院慰问实习学生和感谢项目部)、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十一放假后,实习学生要求全部回校,专业系部按班级组织生产实习专题汇报会,专业教师对学生生产实习汇报进行点评,结合学生施工日记、合理化建议论证书,项目部鉴定书,最终确定学生生产实习成绩。从6月底到9月底正是建筑企业施工黄金时段,需要大量的人员,土木工程大学生(三年级末专业基础课和主要专业课已完成)大有用武之地;长达3个月时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与实践,同时加深对行业和实习单位的了解,为毕业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单位对实习学生的考察,选择合适的苗子及时签订引进协议(即毕业协议书),避免招聘会上临时的决策。
2.2 毕业实习
建议安排在大学第7期末,时间:3个月,从12月底到第二年3月底,包括整个寒假时间,可到设计单位或学院签订长期战略性合作协议建筑企业设计部门收集毕业设计资料,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也可到学院签订长期战略性合作协议建筑企业大型项目部(要求是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的,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进行单位见习,并就项目具体问题,进行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审查,可作为毕业论文(按学校要求不少于2.5万字,雷同率少于20%;要有创新点或新技术或新工艺应用等),在指导教师同意的基础上,实习时间可延长1个月。
2.3 毕业设计内容根据毕业实习情况
3月底完成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或毕业论文题目,5月中旬完成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5月底交评阅老师审阅,6月初提交答辩。建议每个专业举行毕业设计公开答辩,每个指导教师选派1~2名学生参加,邀请和学院签订长期战略性合作协议建筑企业老总或技术总工来校参加,为了促进毕业设计与企业界、实际工程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学校土木建筑专业应该加强与企业合作,安排一些学生在企业进行“完成即用”的毕业设计,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联合指导。学生在企业实习,了解实际工程运作的全过程,设计成果的应用以及企业给予一定的津贴增添了学生的成就感。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企业与学生相互考察对方,为企业招聘人才、 学生寻找就业单位提供了平台,系企合作取得了双赢的效果。“是驴是马,拿出来溜溜”,这样对学生、指导教师都有一定压力,但对整体提高学生素质,对下届学生的鞭策,和学校的宣传都有积极作用。对于学校实践环境培养质量而言,这样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或论文,才真正与实践相结合,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演习。
3 结论
土木工程(公共与民用)建设是到为关系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产学研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能把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利用了学校与企业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真实工作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它突破了在校内进行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是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创新模式。
实践证明,校企产学研合作推进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实习环节质量是高校提高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我校湖南省高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的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无可置疑,同时,这是一种集学习―实践―开发相联系、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大大有利于培养土木建筑工程方向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开发性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邹玉.地方院校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理工高教教育,2010,29(3):75-78.
关键词: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电气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日益紧密。高新技术手段的发展有效带动了电气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的施工工艺也全面提升。在提升施工工艺水平的同时,人们对电气安装工程的技术措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气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加强对施工进度、质量等方面的控制,还要对施工的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对电气工程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1电气安装工程技术要求
1.1PVC电线管暗配要求。PVC管的耐腐蚀性非常强,很多腐蚀性强的环境都会采用这种材料,但是该材料的机械强度非常弱,容易变形。设计人员可以针对PVC管的实际特点,在铺设管线时,尽量减少管线的弯折区域,在选取线路时,尽可能多选择直线线路。对已经弯曲且存在缝隙的管件,要及时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弯曲半径R0是管线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R0要求大于管外径的5~6倍,且在弯曲处可以采用弹簧弯管,以保证弯管均匀受力。对于捆绑线管来说,技术人员要保证捆绑的坚固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电线管暗配的相关要求。1.2钢管暗配要求。技术人员要保持电线及连接部位时时处于干燥、干净的环境中,如果施工区域灰尘过多,就需要对电线及其连接部位进行密封处理,将其直接放置在密封装置中。如果配电箱的电缆需要添加落地保护管,就要保证保护管的排列是整齐的,技术人员还要对保护管的关口进行加高处理,一般加高5~9cm。一般情况下,地下管的管理不能与设备基础交叉,如果某一区域必须要交叉,需要对交叉区域添加保护管。技术人员在配电箱与分线盒处进行开孔安装时,一定不能设置腰形孔安装,要用电钻开出圆孔,保证孔径与管径紧密结合。1.3线槽与桥架的安装。技术人员在安装线槽和桥架时,一定要运用支吊架进行拉线安装,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注意支吊架与线槽要始终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水平槽架在架设过程中要添加相应的防震设施。为达到美观的安装效果,桥架支架的距离一定要固定好,一般固定的距离要小于200cm,桥架连接处要运用螺栓对其进行固定。1.4金属软管敷设。对金属软管进行敷设的目的是对电气设备及电线设施起到保护作用,在选择金属软管时,最好选择长度小于200cm的金属软管,要保证其松散没有接头,作为连接使用时,要使用专业的接头对其进行连接处理,并对连接部位进行密封,进一步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1.5防雷接地。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多正常状态下的电气设备表面上并没有电流通过,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电气设备就会产生电流,技术人员有必要对电气设备进行防雷、接地处理,以有效保证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电气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安全为先的原则,根据管理实际经验,进行系统化管理。第一,要不断加强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对电气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不仅有利于施工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对电气工程的整体质量也能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电气工程施工企业在电气工程施工前,要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岗前安全教育。应对新时期电气工程的特点及工作内容进行系统介绍,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安全防护、安全技能及安全组织等内容进行讲解,保障施工人员能够遵守电气工程施工的相关安全规章制度,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对电气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培训,这对提升电气工程施工安全意义重大,不仅提高了整个电气工程的安全系数,还能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第二,监督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控制和管理。电气施工的材料与设备会直接影响整个电气工程的进度和最终质量,为了实现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在实际施工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施工材料及相关设备的监督,施工材料进入现场前,监督管理人员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和管理,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合格的施工材料才能进入施工现场。除此之外,为保证施工材料不浪费,安装单位应提前将施工材料的相关申请提交给监督管理部门。在施工材料进入现场后,安装单位还要向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使用审批程序、检验、质量报告等,只有得到审批之后,这些施工材料才可以投入到电气工程施工中。只有保证对施工材料的严格控制,才能保证施工安全。第三,进一步落实电气工程施工安全措施。技术人员为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电气工程顺利进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以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为基准,以安全事故为典型范例,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升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电气工程的施工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保障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除此之外,要针对电气工程施工人员进行职责划分,将安全管理真正落实到实处,安全第一的原则要始终铭记于心,以促进电气工程安全施工。
3结语
电气工程是集合工程技术及组织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要求施工人员在实际的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从电气施工技术的掌握情况入手,系统了解国家新颁布的电气工程规定,并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我,做好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施工中最重要的部分,安全管理也是电气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安全管理对电气行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杨玉婷 单位:哈尔滨市华能集中供热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戴益华,林功宝.夏热冬暖地区城市住宅外墙节能保温施工技术[C]//2009GHMT第7届两岸四地工程师(台北)论坛论文集,2009.
[2]陆总兵.论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与施工技术控制要点[C]//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2010.
[3]许建阳.某工程施工技术的问题分析[C]//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2007.
[4]王暖堂.松散含水地层中土压平衡顶管施工技术[C]//锚固与注浆新技术———第二届全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
[5]叶可明,王允恭.上海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逆作法施工技术[C]//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1999.
[6]刘倡冠,梁桂佐,李志斌.高压旋喷技术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C]//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2005.
[7]梁波,洪开荣,梁庆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在我国的现状、分类和发展[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2008.
[8]周铭灯.大型反应池钢边氯丁橡胶止水带变形缝施工技术[C]//第十七届华东六省一市建筑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
关键字:房屋建筑,冬季施工,关键技术
Abstract: in a cold climate, hous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is a big problem, but it is inevitable. Therefor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winter hous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safety, must grasp the main points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winter and the use of some special construction protective measures. This paper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winter construction situation analysis, analyses the key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inter.
Keyword: housing construction, winter construction, key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U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业不断崛起,相应的人们对建筑施工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房屋建筑的施工,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再加上建筑施工进度的需要,有时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冬季施工,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范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在连续5 天内稳定低于5℃时,就代表进入冬季施工。若在冬季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不当,会给施工的工程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要保证冬季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就必须做好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且必须要掌握冬季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二、房屋建筑冬季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施工前的材料准备
在工程进人冬季施工前,就应按冬季施工方案中的计划进行材料的相关安排。因为天气的变化动态是不受人为控制的,这也算是防患于未然。房屋建筑冬季施工的材料,在进行进场验收时要严格把关,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场,更不能以次充好。除此以外,还要组织好保温材料、燃料、外加剂和加热设备等的采购供应,且放置搅拌机的棚子要封闭,水泥库要加强维护,禁止水泥的露天堆放;现场的加热设备、机械和水电设施要加强维修与保养,工地的临时供水管道和阀门都要做好保温防冻工作,临时食堂和冲水厕所等要做及早安排。做好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砂浆及外加剂的试配工作,提供相应的冬季施工材料配合比,做好现场排水工作,防止大面积的积水或结冰。对于已施工完的外露部分以及上下管道应及时覆盖,防止冻坏;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保存完整的冬季施工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2. 施工前的人员安排
在冬季房屋建筑施工前,应该明确各分部、各分项工程技术的负责人员和岗位职责,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由于冬季施工在比较低温的条件下,很多施工人员不是很熟悉其规律,极易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和损失。为了避免这种状况,也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在冬季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冬季施工的技术交底,以确保每个工序都按规范和技术措施组织施工;防止施工人员违反冬季施工的规律.造成操作不当,即人为的造成质量事故。另外,要认真执行质量检验制度,做好质量、安全检查工作,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并指定专人做好各项冬季施工的记录,并妥善归档整理;对外加剂添加、原材料加热、养护和测温、试块制作养护、加热设施管理等各项冬季措施都要设专人负责,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和质检员抽查,随时掌握实施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实保证工程质量。此外,在冬期施工期间,应指定专人收集天气预报信息,做好记录,并及时传达有关人员。
三、房屋建筑冬季施工采取的关键技术
1.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1)土方工程应尽量避开在冬季施工,如需在冬季施工,则应提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及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同时组织好施工管理,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
(2)施工现场的道路要保持畅通,运输车辆及行驶道路应增设必要的防滑措施。(3)在相邻的建筑侧边开挖土方时,要采取对旧建筑物地基采取免受冻害的措施。施工时,要尽量做到快挖、快填。
(4)基坑槽内应采用相应的排水措施,防止产生积水,造成塌方。
(5)对于已经开挖好的基坑底部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6)在土方回填之前,应将基坑底部的冰雪及保温材料清理干净。
(7)室外基坑或管沟可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块体积不能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室内的坑、槽、管沟不能使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
(8)回填土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填土层受冻。
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1)基本要求
a: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宜低于32.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水灰比不应大于0.6,并加入早强剂,在必要时应加入防冻剂(根据气温情况确定)。
b:为减少冻害,应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降至最低限度。
c: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才能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进行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d:房屋建筑结构在冷却前不得遭受冲击荷载或动力荷载的作用。
(2)混凝土的拌制
a: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能含有冰雪、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在掺和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不得使用活性骨料。
b:拌制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若外加剂是粉剂,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若外加剂是液体,使用前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的溶液,然后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的溶液配制成施工所用的溶液。
c:在施工期处于0℃左右时,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掺量应符合使用要求及规范规定,且应注意在添加前做好模拟试验,以核实有关技术措施。
(3)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a:混凝土的搅拌场地应尽量靠近房屋建筑施工地点,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同时也应正确选择运输用的工具(包括形状、大小、保温措施)。
b:混凝土浇筑前,要做好模板和钢筋上,特别是新老混凝土(如梁,柱交接处)交接处的冰雪及垃圾的清除工作。
c:当使用商品混凝土时,在浇筑前,应了解商品混凝土中掺入抗冻剂的性能,并及时采用相应的防冻保暖措施。
d:在采用分层浇筑的混凝土时,已浇筑层在未被上一层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规范计算规定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
e: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进行孔道和立缝的灌浆前,浇灌部位的混凝土必须要先经预热,并采用热的水泥浆。
(4)混凝土的养护
a:在温度由正温转入到负温时,对冬季浇筑的混凝土的养护前,应保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40%。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
b:采用的保温材料(例如草袋,麻袋),应保持干燥。
c:在模板外部保温时,除基础构件可一边浇筑一边做保温工作外,其它结构必须在设置保温材料,方可浇筑混凝土(如:在钢模表面可先挂草帘,麻袋等保温材料并扎牢,然后再浇筑混凝土)。
d:拆模后的混凝土也应及时的覆盖保温材料,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因温度的骤降而产生裂缝。
四、总结:
房屋建筑,质量为本。冬季施工是整个建筑工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做好冬季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并掌握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是保障房屋建筑施工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工程即将进入到冬季施工时,应按照冬季气候情况合理组织施工,提前做好控制工作,制定必要的措施,严格要求,精益求精,避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及进度。
参考文献:
[1] 邓忠良,加强施工控制管理预防房屋渗透问题广西城镇建设。2003 年8 期
[2] 刘挺,红,石坚. 生土墙承重的村镇房屋施工技术分析建筑技术开发2006(1)
[3]孙沛平.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论文题目:武汉某高层建筑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学号:
学生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指导教师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201x年月日
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才能进行论文撰写。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我院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模版中的省略号(......)可删除,但所有文字部分不得删除.
3、学生选题通过后,选题所需查阅的参考资料及文献查询方向、范围可与指导教师协商。
4、所有正文内容字号为:宋体,小4号字,行距为22磅。(操作方式:点击功能栏中的格式---点击段落---点击固定值----选22磅行距)
5、标题都为:宋体加粗—4号字,行距为22磅。
6、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10年11月11日”。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选题目的要明确,充分阐明该选题研究的重要性,说明清楚其理论和实际意义,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建议400字左右
钻孔灌注桩由于其具有承载力高、可以穿越各种土层、对周边环境危害小等优点,在高层、超高层的建筑物和重型构筑物中被广泛应用。钻孔灌注桩在施工时都要把桩孔位置处的土排出地面,然后清除孔底残渣,安放钢筋笼,最后浇筑混凝土,整个施工过程工序较多,且属于地下或水下隐蔽工程,如果施工中操作不当,就可能会出现卡管、坍孔、钻孔偏斜、断桩等质量缺陷,影响桩身的完整性和单桩承载能力,从而对整个工程安全造成威胁。例如锦州女儿河大桥、锦州小凌河大桥、锦州大凌河大桥、沈山高速公路孙屯大桥、晋夏一级公路高家堡桥、株洲市石宋大道、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港城路等项目分别发生了坍孔、钻孔偏斜、扩孔缩孔等工程事故,不仅拖延了工期,而且给工程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和浪费,影响了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在事故发生前的施工中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来减小事故发生显得极其重要。因此,有必要针对具体工程、地质等条件,探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方法,以确保工程质量。
本文将以武汉某高层建筑所采用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为例,应用本专业所学的课程,参考本专业相关的规范要求,论述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及成桩质量检测,并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防治措施。以对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应结合选题,与参考文献相联系,是参考文献的概括,需要说明国内、国外的发展情况。
钻孔灌注桩系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
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方法分类而定义的一种桩型。灌注桩由最早的100多年前的1893年,因为工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高层建筑不断增加,但是因为好多城市的地基条件比较差,不能直接承受由高层建筑所传来的压力,地表以下存在着厚度很大的软土或中等强度的黏土层,建造高层建筑如仍沿用当时通用的摩擦桩,必然产生很大的沉降。于是工程师们借鉴了掘井技术发明了在人工挖孔中浇筑钢筋混凝土而成桩。于是在随后的50年之后,即20世纪40年代初随着大功率钻孔机具的研制成功首先在美国问世,二战后,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与发展,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钻孔灌注桩在高层、超高层的建筑物和重型构筑物中被广泛应用。当然,在我国,钻孔灌注桩设计及施工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的灌注桩工程1963年诞生在河南省,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钻孔灌注桩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地铁车站、城市立交桥、公路及铁路桥梁、大坝基础等领域、其成孔工艺及设备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国内外对钻孔灌注桩的研究如下:
(1)对特定土层中影响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因素分析
张锦栋等对穿越软土钻孔灌注桩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他们认为由于桩侧、桩端土层性质、桩身混凝土质量等都会影响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由于桩底软土、沉淤厚度、成孔时间及技术等会对桩的承载力产生一定影响。软土的特殊性质,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坍孔、钻孔偏斜、扩孔缩孔等都是钻孔过程中较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在实际施工时,必须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机具、清孔方法及成孔时间,增大孔壁粗糙度,减少沉淤及泥皮厚度,以增大桩侧阻力;为提高侧阻力发挥,桩端应尽量置于相对较硬的土层上;同时,也要尽量延长成桩时间,避免不必要的超载预压,以提高桩的承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后压浆技术,减少沉降。
(2)对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能研究
马晔等围绕解决超长桩的定义及计算方法人手,首次引入桩土刚度概念,进而提出桩身荷载传递的刚度法函数解,完成了全新理论及计算方法。在建立超长桩理论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室内外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验证并分析超长桩桩侧、桩端土极限位移,讨论不同参数对超长桩承载性能的影响;用空间有限元仿真模型对超长桩承载性能进行分析;给出超长桩的界定方法和超长桩的定义;介绍了自主创新的大吨位锚桩反力梁测试系统的特点以及改进的自平衡法测试装置的特点及应用情况。
(3)对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事故的研究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序较多,工程质量安全与地质条件和施工人员的操作方法关系密切,针对具体地质条件和工程情况,得出产生斜孔、塌孔、缩颈、断桩等施工中质量通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3、本选题的研究方法及预期达到的目的
应结合所要研究具体内容,思路明确、清晰,方法正确、到位,有针对性。
研究方法:
论文拟在收集工程项目资料及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工程的地质、水文、周围环境等情况分析该工程的特点和难点;接下来针对工程的难点和特点论述该工程钻孔灌注桩具体施工过程,包括放桩、护筒埋设、泥浆制备与循环、钻孔、清孔、钢筋笼的安放、灌注混凝土等各主要施工工法和质量的控制要点;再对施工中易出现的塌孔、钻孔偏斜、卡管、导管进水、钢筋笼上浮等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叙述采取的防治措施;拟在最后介绍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检测方法和本工程成桩质量检测结果。
预期目的:
(1)探讨在特定地质、水文等条件下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2)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工程实践进行总结,对类似工程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3)完成本科毕业论文。
4.本选题的参考文献资料
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尽量选择近5年来的文献含[专著、教材、论文]不少于8篇。
1、朱奎.桩基质量事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滕延京,陈希泉,杨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曾巧玲,崔江余,陈文化,等.基础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江正荣.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禁忌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汪月明,朱凯.桩基工程质量竣工资料实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6、韩玉峰.旋挖钻机施工工艺及质量监控[j].中国科技纵横,2010,4.
7、宋迪.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及事故处理[j].北方交通,2010,3.
8、马晔,张学锋,张小江.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性能研究与试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6.
9、张锦栋,舒翔,钟才根.软土中影响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因素分析[j].上海地质,2003,4.
10、阎西康.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建筑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具有劳动力密集、分工细、工序复杂、分散性、一次性等特点,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采用动态循环的模式。建筑工程管理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后,经过整体规划、设计、工程造价、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房地产及其他建筑专业等的全方位管理过程。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目标控制,是通过对工程质量、工期、费用等指标控制最终实现质量好、成本低、效益高的工程建设目标。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1)对于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或大众服务。从这个角度来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是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相关联的,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所以,为了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2)它是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障。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它涉及到了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以及协作管理的方法,这样它能够给施工力量的增强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整个施工团队的凝聚力提供重要支持,从而提高整个工程施工的综合实力,为整个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3)它有利于减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对施工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不仅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为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提高带来帮助。通过建筑施工的管理,施工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这样就能为项目的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4)它有利于降低工程施工的运营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良好的施工管理,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还可以不断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各种有效的管理工作,施工方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出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合理安排工期与进度,节约其运营成本,保证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2.1 管理体制不健全
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需要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目前,管理体制不健全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尤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需要设置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实际生活中,有些单位为了节约人员开支,节约经费,没有设置建筑工程管理机构;有的单位即使设置了建筑工程管理机构,也减少了建筑工程管理机构中人员的数量,无法保障管理工作的需要。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很难落实了。
2.2 管理模式不合理
我国建筑企业起步发展较晚,管理模式尚不够合理,从而使得相关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还是沿用了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此外,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建筑企业都是按固定的建制组织来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使得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不可避免地造成资产利用率低下。
2.3 建筑工程施工不规范,难以保障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通过层层转包、分包,致使建筑工程的资金流失严重。由于建筑工程利润驱使,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施工难以建立规范的秩序,从而导致工程项目的质量难以保证。施工队伍的资质难以得到有效的规范和控制,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的缺乏也成为了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质量难以保证的重要因素。工程项目的施工不规范、施工过程管理中的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质量管理的水平较低,工程项目施工的体系不完善。
3 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和完善管理模式
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具有阶段性、流动性、季节性和生产能力负荷的不均衡性,要求管理模式必须符合建设产品的特点。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应该借鉴国外科学的、成功的管理模式,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管理模式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1)施工管理与施工作业职能分离,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确保每个员工都能遵守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条例;(2)建立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贴近市场等特点和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3)建立科学务实的项目计划手段和严谨有效的项目控制手段,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效率。
3.2 强化基础管理,提高项目管理质量
项目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必须要夯实管理基础,提高管理效能,向管理要效益。
3.3 加强风险管理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风险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规范和完善的过程中,加强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和避免风险损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施工企业的主要风险有:低报价中标的效益风险、履行合同承诺的信誉风险、结算不及时的诉讼风险等稍有不慎,整个项目可能将导致举步为艰的境况。
3.4 抓好物资建材的管理
要坚持“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的原则,对大宗材料、主要物资设备实行集中采购、公开招标,努力降低成本。要把好物资设备进场检验关、材料领用发放关、周转料回收利用关和废旧物资处理关,严格控制物资消耗。要大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形成“人人讲节约、个个增效益”良好风尚,努力构建节约型项目。
3.5 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建设实施管理暂行办法,指导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各部门要遵照这个管理暂行办法,负责检查和监督工程建设进展情况。项目管理不单是项目组这一层次上所进行的管理。是由决策、管理、实施三个层次组成的。只有管理的权限和所处的层次相匹配,建立起明确的分层次管理责任制,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为确保项目管理实现质量高、工期短、消耗低、安全好的目标,使项目成本管理能够按计划实施,对内分工负责,对外统一服从项目经理领导。实行项目法管理,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管理上水平,效益上档次”的指导思想,做到谁施工谁负责。
3.6 加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力度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是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实现途径。作为现代化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将各种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选派专业的管理人员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一是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灌输安全第一的思想,立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奖惩机制,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二是建立安全问责制,认真、详细制定科学、规范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细则之类的文件,使人人参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和标准,确保各项安全隐患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消除。
4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