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管理规程范文

小学管理规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管理规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管理规程

第1篇:小学管理规程范文

邹城市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实施,以优化管理作为实现项目目标的核心,以管理上的高水平保证了项目工作的高效能运转,项目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技术效益。

背 景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辖1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87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15万。2004年9月启动了第3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2010年1月启动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滚动项目(RCC)。

主要做法

因地制宜,科学制定项目计划:①关注项目计划的目标要旨:项目实施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全民的艾滋病防治意识,减轻艾滋病传播造成的不良影响,有效控制艾滋病的流行。②实行资源有效整合:邹城市先后承担了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第3轮全球基金艾滋病、中央转移支付、全球基金艾滋病滚动、地方投入等艾滋病项目工作,紧紧围绕项目工作核心指标,针对防治形势,充分考虑各个项目的资源优势,提高整体防治工作质量。③完善计划制定流程:项目主管草拟计划框架——项目办人员进行讨论——报上级部门审核——综合指导意见修订——项目主任批准执行——召开项目办人员会议——明确人员分工、组织实施。

健全工作制度,强化措施落实:①成立项目办公室、聘用项目人员:2004年9月成立了全球基金项目办公室。聘用了6名项目专职人员、3名兼职财务、物品管理人员。明确了项目人员在各领域的分工。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结合当地实际制订了《项目办公室组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办法》、《项目例会制度》、《督导评估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了项目人员的职责权限。③规范项目管理:加强项目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经常性沟通,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按计划、预算开展活动。实行项目人员、财务人员月度例会制度,执行机构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及时通报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解决问题。④严格督导考核管理:建立了由相关领导、项目办、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督导评估机制。定期对市、镇、村项目工作和多部门参与项目活动情况进行现场督导考核评估,重点督导项目管理、活动开展、政策落实和经费使用情况。

严格财务管理,提升资金效益:①加强管理、理顺机制:财务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项目活动离不开财务的支持,同时,财务的有力监督又能促进项目活动绩优效良。开设了全球基金项目专户,制定了经费使用办法和标准。财务管理部门对工作计划的制定、活动的实施、资金的结算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充分利用单位会计电算化、OA系统,进行财务核算,提升了项目财务管理水平。②严格预算,强化监督:财务部门积极参与工作计划的制订,随时了解工作计划经费的使用情况。通过定期参加项目例会形式,使财务人员了解了项目工作进展,业务人员了解经费的使用状况,有利于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促进了项目活动开展与经费使用的相互结合。③规范报账,强化审核:严格审批程序,财务主管、出纳互相制约监督,实行财务开支会签制,加强对报帐佐证资料的收集和审核,项目办明确一人负责财务报账,及时催缴票据,提供各项佐证资料,确保预算与决算的一致性。④实行集体招标采购、外部审计制:针对项目物品制作、采购,实行招标制或外部审计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资金进行外部审计,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合法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多样化的信息经验交流平台,在邹城外宣网和邹城疾控中心信息平台艾防工作信息,做到了信息共享,注重阶段性的工作信息收集,获得开展项目的工作经验,扩大了邹城艾防工作知名度。

项目工作成效

项目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同仁的充分肯定:①项目工作受到省领导关注:2006年4月,王军民副省长专门召集会议,听取邹城市委、卫生局等6部门对娱乐场所行为干预的经验介绍,受到王军民副省长及卫生厅领导的高度评价。②承办项目有关会议,作项目典型经验介绍:近几年,先后4次在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有关会议上作VCT、学校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信息宣传等典型工作经验介绍。先后承办了三期省、市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基线调查现场培训班、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管理经验现场交流会、财务培训班。③接受国家项目督导,进行项目管理交流:代表山东省迎接了国家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工作、母婴阻断工作、省际交叉工作、全球基金数据核查等国家级督导,迎接了国家项目办对全球基金项目的财务审计以及全球基金(LFA)第三方委托机构的物质和数据核查。先后接待了湖北、安徽等6省项目县50多次的考察与交流。

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益:通过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项目进展和成绩,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对外宣传和信息传递工作成为艾滋病项目管理的亮点。近年来编发简报56期、信息454篇、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全球基金项目办网站、国家和省级项目简报等发表信息260余篇,以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审计为主题的“老外查账”,在《中国纪检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刊发。在《中国公共卫生》等国家级杂志上22篇。

第2篇:小学管理规程范文

[关键词]课程规划;课程管理;教学质量;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和财政部于2012年3月15日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教技【2012】6号文件”),3月16日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为“教高【2012】4号文件”)。这两个纲领性文件围绕高等教育改革问题,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创新、特色化发展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如何按照文件的意见来实施并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各高校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在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各种方法途径中,课程规划和管理工作的改革和提升是一个重要环节。

一、高校课程规划和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各专业的课程规划和管理(包括执行、监督、修改、完善等工作),基本上都在各自专业建设委员会或专业带头人牵头作出人才培养计划,然后据此作出相应的课程规划,通过教务处的各个部门实施全面管理。各专业的课程规划随着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模式的变化,将适时作出调整。

从课程规划制定和管理的过程可以看出,课程规划和管理更多着眼于学校的立场和角度,大多沿袭学校传统做法,很少做出创新和突破,而且也很少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提高教学质量也成为纸上谈兵。。

二、高校课程规划和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的爆发性增长,网络的普及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知识更新的周期在缩短,知识普及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而这一现象反映到高校课程规划方面就是课程规划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常常出现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特别是一些更新周期很短的应用型知识,已经过期和滞后。另一方面,社会急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各高校因为各种原因及条件的限制难以对学生进行培养。于是一方面毕业生求职者众多,而企业却招不到想要的人才。即便是招聘来的新人,也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时间、资金和精力去培训,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企业用人成本的上升。

(二)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我国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选择专业的自由度。很多学生为了选择名校,不得不在专业的选择上作出让步。即便是自己选的专业,也会因为受到家长和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或者是当初对专业的了解不够充分,错误地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这是很多大学生到了大学以后对专业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校系部和专业设置这道隐形的壁垒,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拓展所属专业以外知识的渠道,无法满足学生对学习的多元化需求。

(三)课程规划和管理缺乏改革创新

高校各专业的课程规划和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每所高校都会根据自身和专业发展状况,对课程规划作出适时的调整,以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模式的变化。虽然大多数高校已经认识到现有的课程规划和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保守观念和传统的管理体制制约,使得教学改革一直难有作为。特别是涉及到课程规划和管理方面的调整问题时,由于会涉及到高校教学管理各个方面的关系和利益,且工作繁杂,而成为无人愿意触动的敏感地带,因此 很难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实质性的改革举措,这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同时学生对高校教育的满意度也在逐步下降。

二、课程规划和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创新完善课程规划

在课程规划和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站在高校自身的角度,难免会落入适应高校自身眼前利益的老套。因此,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必须深入到社会用人的第一线,了解社会的需求,据此制定课程规划。

“教高【2012】4号文件”明确提出,“制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础要求,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培训,聘请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删除原来课程规划中与实践完全不符或脱节的内容安排,同时要摒弃原来课程设置繁杂的教条框架,通过直接引进和聘用一线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边实践、边摸索,开设创新创业类型的课程。

(二)考虑学生的需求,增加各专业学分互认,放宽选课限制

学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环节中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但长期以来在高校的课程规划和管理中却很少考虑学生需求,与“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宗旨相违背。因此,在今后的课程规划和管理中,应该认真考虑现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情况,尽可能通过灵活多变的课程规划和管理满足学生对学习多方面的需求。

“教高【2012】4号文件”指出,“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自,按照学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根据这一精神,高校可以在专业课程规划和管理方面大胆改革,加快改革步伐。

首先,应该尝试放宽各专业选修课的各种选修限制,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放宽或取消选修课模块设置中最多可选择门数和学分的限制。这样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专业方向,或进一步学习某一专业方面知识;二是尽量取消各专业之间对于选修课的选择限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选修课可以增加选修条件的限制,但是不应以所属专业作为限制选课的条件。这样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所在专业以外的课程,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现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其次,减少必修课在整个课程规划中所占的比重,相应提高选修课的比重。除了专业核心课,以及不可或缺的一些专业基础课以外,其他课程都可以考虑设置成选修课。同时通过专业选修课和非专业选修课的框架设置,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课程。

第三,改变课程规划并扩大选课的自主范围,相应调整学分计算方法。实现各专业课程共享的同时,也要实现学分的合理换算和相互承认。以鼓励和保证学生实现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课的自主学习模式。

(三)按照专业需求制定课程规划

目前,在高校的课程规划中,不设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这类课程的专业屈指可数,而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在各专业的应用和在社会实践中并非不可或缺,这显然与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按照“教高【2012】4号文件”提出的“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自,按照学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删除类似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对于一些专业可有可无的课程,增加与本专业或边缘专业相关的课程。对于必须开设此类课程的专业,也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和学生的情况, 设置出不同难度级别,并赋予不同的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专业需求,有条件地选择这类课程,从而避免不考虑专业差别和专业需求的一贯式、无差别的填鸭式教育。

另外,对于课程规划的制定,应该征求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和已走入社会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合理之处加以采纳,作为制定课程规划和教学管理的重要参考,这样制定出的课程规划和教学管理制度才有可能同时满足学校、学生、社会等多方的需求,真正实现创新式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结语

以上高校课程规划和管理的改进措施,主要是参照教育部的文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高校目前课程规划和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探讨从社会、学生、高校的多角度来实施创新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这一探讨也仅仅是围绕“教技【2012】6号文件”和“教高【2012】4号文件”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所涉及到的其他环节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创新来加以实现。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管理规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策略

高职教育强调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基本技能训练,而实践教学是公认的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有效教学方式。药事管理与法规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但药事管理与法规理论性强,故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解决上述问题,实现课程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是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者理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笔者将从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和应用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在药事管理与法规的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可以立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化被动受教为主动探寻,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的重要策略。例如:在讲授药品注册管理的内容时,可以“反应停”案例为导入内容,由于欠缺药品不良反应监管体系,导致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近20000名因药物作用导致的先天畸形的婴儿,相反,美国却能幸免于难,归功于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反应停药品注册申请进行了严格审查。如此,可让学生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明确药品注册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2.加深学生对法规的理解。药事法规的内容,不仅在于记忆,更在于理解。结合案例,学生可对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进行辨析和理解。例如:在假、劣药的定义以及按照假劣药论处的几种情形的教学中,若只要求学生记住几条法规是远远不够的。以“依照本法必须批准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为例,就可以“格列卫”事件为例,主人公将印度生产的具有同样疗效,但价格更为低廉的“格列卫”带回中国供更多经济条件较差的白血病病友,虽然符合人道主义精神,但却触犯了“假药”的界定,因为该药品并未经过我国批准,是不可直接进口的。通过案例讲解,学生加深了对该条例的理解和记忆。

3.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药事管理与法规的每一章节的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内在联系,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知识体系。2008年黑龙江省某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部分药品在流通过程中被雨水浸泡,使药品受到细菌污染,该制药厂的销售人员张某将受污染的药品更换包装标签并销售,某医院使用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首先,依据《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该药厂回其所有规格和批号的刺五加注射液产品。其次,依照《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被污染的药品应按假药论处”,定性为假药。这一案例涉及药品流通监督管理、药品标签管理、药品召回管理、假劣药认定等多个知识点,可帮助学生所学融会贯通知识,也提高了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应用

1.多种案例教学法相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方式有列举案例和案例讨论。(1)列举案例法。列举案例法是指教师为了说明《药事管理与法规》中某条法律法规而列举的案例,可深层次地对法律法规进行分析和挖掘。如在讲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时,可以将与此相关的新闻热点视频予以播放,让学生扩大行业与社会视野的同时,进一步领会国家制定基本药物政策的目的和效果。(2)案例讨论法。案例讨论法适用于部分内容讲授完毕后进行,为测评学生掌握程度,同时为巩固教学效果,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可通过设定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针对某一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必须精而优。精而优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选取案例时应注重其典型性和难易程度。一方面,案例应能代表性地反映出相关的药事法规,起到加深理论理解的作用。另一方面,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材中理论知识的深浅,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案例,既满足学习目标的要求,也能充分启发学生去分析讨论。

3.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思考方向,同时要总结讨论结果以及讨论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同时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中具有传统理论讲授不具备的功能,教师应注意收集、整理相关案例,建立案例库,同时做好教学设计,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祁秀玲.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9(9):144-145.

第4篇:小学管理规程范文

第一条为促进中小学电化教育工作并加强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中小学校开展电化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逐步提高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各种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注重教学应用与研究。

第四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扶持中小学校开展电化教育,将中小学电化教育工作列入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

第二章机构与职能

第五条中小学校应建立专门机构或指定有关部门负责电化教育。其名称可根据学校的规模称为电化教育室(中心)或电化教育组,规模较小的中小学校也可在教学管理部门设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第六条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机构要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与校内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完成电化教育工作,其主要职责:

拟定学校电化教育工作计划,协调学校各部门开展电化教育工作,并承担其中一部分教学任务。

收集、购置、编制、管理电化教育教材和资料。

维护、管理电化教育器材、设备、设施。

组织教师参加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组织并参与电化教育的实验研究。

第七条中小学从事电化教育的人员编制,由学校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教职工总编制内确定,按学校规模和电化教育开展的实际配备专职或兼职电教人员。

第八条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应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熟悉电教业务,有较强的教学和管理能力,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电化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三章电教专职人员与学科教师

第九条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机构的专职人员是教学人员,必须具备教师资格,熟悉教学业务,掌握电化教育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中小学校电教专职人员应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电化教育水平。

第十条中小学校电化教育专职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按国家规定评聘。在评审与聘任时,要充分考虑电化教育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第十一条电化教育专职人员要组织、指导学科教师开展电化教学。

中小学校应聘请优秀教师作为电化教育机构的兼职人员开展工作。教师担任电教机构的工作或编制教材、资料应计算教学工作量。优秀的电教教材、电教研究成果,应与相应的科研、教学研究成果同等对待。教师开展电化教学的实绩,应作为考核教师的内容。

第十二条学科教师要增强现代教育意识,学习并掌握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电化教学;研究电教教材教法;总结电化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四章经费与设备

第十三条中小学校开展电化教育要有必要的经费保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逐年增加对中小学电化教育经费的投入。学校应确定一定的经费比例开展电化教育。

第十四条电化教育的设备是开展电化教育的基础。学校要按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中小学校电化教育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统筹配备电化教育设备。要加强电化教育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利用率。

第十五条学校电化教育设备、设施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不得挪作它用。

第五章电教教材与资料

第十六条开展电化教育的中小学校要加强电教教材(音像、多媒体)、资料建设,保证有足够的经费用于配备电教教材、资料,做到与电教设备、设施建设同步发展。

第十七条中上学校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和配备由中央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印发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所列入的全国或地方通用的电教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编制补充性电教教材供学校教学使用,要做好学校电教教材的管理和应用工作。

第十八条中小学校电教教材、资料的编辑、出版不得违反《著作权法》;中小学校不得使用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的音像制品。

第六章管理与领导

第十九条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的中小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制定本地区电化教育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并检查、评估和督导中小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协调电教、教研、装备、师训部门保障学校电化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电化教育馆(中心)是当地中小学电化教育的教材(资料)中心、研究中心、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中心,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校电化教育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第二十一条中小学校要贯彻上级关于电化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对电化教育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并要有一名校级领导主管电化教育工作。

第二十二条中小学校要重视对学科教师开展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师培训活动,推动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规程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可参照执行。

第5篇:小学管理规程范文

一、强化安全至上的制度责任

校园安全责任重大,特别是幼儿园安全形势较为复杂,加之幼儿年龄小,自护能力差,所以安全问题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2006年,教育部等10部委联合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幼儿园的安全”一章,从安全管理制度、设施设备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自护教育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增加了幼儿园应当进行反家庭暴力教育和发现家暴及时报案的规定。保护幼儿人身安全是幼儿园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章还对教职工提出了“紧急情况下应当优先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的规定。在第四章“幼儿园的卫生保健”中,增加了建立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制度、晨检午检制度、药品委托交接及管理制度等内容,并规定“幼儿园内禁止吸烟、饮酒”。为防止来自教职工的安全隐患,第七章“幼儿园的教职工”中,特别增加了关于“教职工患传染病期间暂停在幼儿园的工作。有犯罪、吸毒记录和精神病史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的规定。因而新设第三章“幼儿园的安全”,可以说是新《规程》最大的亮点。结合新规程对于安全的要求,我们竹园幼儿园在安管管理方面也注入了更多的内容,例如,关注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对员工除了身体健康的要求、执证上岗的要求外,也会对他们进行有无不良社会行为、犯罪记录的相关调查等,以确保安全工作的细致到位。

二、重视德育为先的品德教育

如:爱国主义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在阐述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时,新《规程》将过去“爱家乡、爱祖国”的顺序调整为“爱祖国、爱家乡”,强调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在新规程的指引下,我园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了爱国的红色活动之旅,例如:祭扫烈士墓、观红、寻找红歌好声音、参观小学入队仪式等,以及和祖国妈妈共成长等主题活动,引领幼儿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在他们的幼小心灵中播下爱国的种子。此外,我园入学成长礼、重阳节感恩礼、爱心一元捐等特色活动,均把孩子的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通过丰富的活动和入心的体验,教育幼儿从小知礼、行孝、播爱。

三、尊重幼儿为本的儿童权益

“幼儿为本”的思想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的修订中尤其凸显,在“总则”第一条就明确提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在幼儿园的任务中,增加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要求。在保教目标中,增加了“促进心理健康”的要求,对健康领域的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在第四章“幼儿园的卫生保健”中,增加了“幼儿园应当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注重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保持幼儿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和接纳”的条款?

四、注重游戏为主的情绪体验

新《规程》第五章特地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这一教育原则由原来的第六条提到了第五条。在第六章“幼儿园的园舍设备”中,还提出“有条件的幼儿园应当优先扩大幼儿游戏和活动空间”的要求。第二十九条则再次强调“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同时增加了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开展多种游戏的内容。这也是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表述相呼应的。我园教师群体对新规程第五、六章进行了重点的学习和探讨,在教师的互动学习中进一步消化了“注重材料提供、游戏为主、情绪体验”的理念,由此,幼儿游戏材料的投放更为适宜,游戏空间的创设更为开放,幼儿游戏的过程更为自主,游戏情绪体验也更为丰富。

五、营造环境为重的育人氛围

新《规程》既对物质环境提出了要求,“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的玩具、操作材料和幼儿读物”;又强调了精神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重要,“幼儿园应当营造尊重、接{和关爱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同伴和师生关系”、“应当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有利条件,丰富和拓展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考虑到幼儿特点和安全卫生的因素,在第六章“幼儿园的园舍设备”中,将原来“开辟沙地、动物饲养角和种植园地”的要求修改为“创造条件开辟沙地、水池、种植园地等”。新规程对于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更趋向教育的开放性、功用性、科学性。在新规程的学习中,我们也意识到幼儿园在环境的创设中可以有更多的作为,特别是环境中“隐形课程”的设置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探究,教育环境的资源可以进一步开发,如何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家园关系、同伴关系中让幼儿感受到接纳、尊重和关爱更是我们永恒的课题。

六、建设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第6篇:小学管理规程范文

把幼儿园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原有《规程》中将幼儿园的定位表述为“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规程》中则表述为“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这样的调整是对幼儿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强调了幼儿园与小学和中学教育不仅是相互连接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而且在其中发挥着扎根蓄势的重要作用。

把促进幼儿良好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多年来,幼儿园教育一直承担着促进幼儿发展和解放劳动力的双重任务。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原有单位办园已经剥离、撤销或转制,其功能任务、招收对象均已改变。此外,在调研中也发现,幼儿家庭教养模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即使孩子进入了幼儿园,大多数幼儿都有稳定的家庭照料者,幼儿园担负的解放劳动力的任务不再具有普遍性。因此,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共同促进幼儿良好发展已成为当今幼儿园教育的核心任务。

强化安全管理意识与责任

努力建立全面安全防护体系。当今幼儿园安全形势复杂,恶劣气候、异常天气造成的自然灾害增多,幼儿自救能力低;一些不法分子往往把没有自卫能力的幼儿作为其发泄不满的对象。为此,新《规程》专设“幼儿园的安全”一章,试图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职责要求,明确要求幼儿园要建立健全门卫、房屋、设备、消防、交通、食品、药物、幼儿接送交接、活动组织和幼儿就寝值守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和应急预案。

要求教职工具有责任意识和防护能力。新《规程》明确了在紧急情况下优先保护幼儿的人身安全是每一位幼儿园教职工的责任。教职工不仅要具有高度的安全和责任意识,还必须具备防险救护的基本方法。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和国际经验,进行安全演练是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新《规程》要求幼儿园把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并定期进行多形式的演练。

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

强调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在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中,增加了“促进心理健康”的要求,扩展了以往狭义的健康概念。在第四章幼儿园的卫生保健中还增加了“幼儿园应当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注重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保持幼儿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和接纳”。在第五章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还特别新增了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的新要求:幼儿园应当营造尊重、接纳和关爱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同伴和师生关系。

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原有“根据幼儿园特点,绿化、美化园地”改成了“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绿化、美化园地”;原有“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单独设音乐室、游戏室、体育活动室和家长接待室等”修改为“有条件的幼儿园应当优先扩大幼儿游戏和活动空间”。这些修改充分体现了对幼儿主体地位的高度尊重。新《规程》还明确提出要注重幼儿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新增“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克服和禁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等。

尊重幼儿游戏权利,保证幼儿的游戏条件。新《规程》提出在游戏中“鼓励和支持幼儿根据自身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和伙伴,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凸显了对幼儿游戏需要、游戏自主性和愉快游戏体验的高度重视。而且,在环境创设中还新增加了保障幼儿游戏条件的具体要求。

尊重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保育和教育。原有“注意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的提法改为“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教育活动应当“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还增加了“为在园残疾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这些新要求旨在关注和重视个体,促进每个幼儿的良好发展。

在新《规程》中,儿童已经是成为主体的儿童,教育正在成为对个体具有适宜发展性的教育。幼儿园教育不仅重视了童年的快乐生活,也关照了后继学习与终身发展。

提高任职资格和职责要求

对于幼儿园的教职工,新增了“具有良好品德”的要求(第三十九条),将原有的“身体健康”改为“身心健康”,明确规定:教职工患传染病期间暂停在幼儿园的工作。有犯罪、吸毒记录和精神病史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

普遍提高主要工作人员任职资格和工作职责要求。如园长的学历从幼师(中专)提高到大专以上;其工作经验从广泛的“一定的教育工作经验”具体到“三年以上幼儿园工作经历”。在工作职责方面对园长提出的新要求包括:规范自身行为,“按照有关规定”用人,负责开展幼儿园的“教育研究”,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等。

专业的师资是保教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新《规程》普遍提高主要工作人员的任职资格和工作职责要求,旨在全面提高幼儿园师资的专业素质,不断实现保育和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第7篇:小学管理规程范文

近年来,区教育局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强化政策措施,全区学前教育事业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也存在部分违规办园行为:一些幼儿园为迎合家长心理,把小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开展英语、奥数、珠脑心算等学习,上述行为,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规律,误导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干扰了幼儿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影响了学前教育质量。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切实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各镇(街)要将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套建设、方便入园,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不断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城区幼儿园的布局规划要认真执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要求,“每0.7-1.0万人口区域内应当规划设置1所9-12个班规模的幼儿园”。农村要按照“规模办园、就近入园,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原则,一般按服务人口3000人以上、服务半径在1.5公里以内设一所幼儿园的标准进行布局建设。每处乡镇(街道)至少要有1处政府办的乡镇中心幼儿园。

二、严格幼儿园审批注册。各镇(街)要严格按照《省学前教育机构审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做好办园资格的初审工作,不得随意降低标准要求。凡规划范围内已经举办幼儿园的,不得再批准新建幼儿园。规划范围内有超过规定数量的幼儿园的,要通过合并、撤并、移址等多种方式逐步予以规范,避免无序竞争。开办连锁园或者迁址新建的幼儿园,新幼儿园要重新进行审批注册;不得使用原幼儿园的类别,需重新验收确定类别。

规范幼儿园用名。新注册幼儿园名称中一律不得带有“国际”、“中华”、“中国”、“双语”、“外国语”、“艺术”等字样。现有幼儿园名称中带有此类字样的,要在年年检时全部更换新名称。需使用“”等字样的新建幼儿园,须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规范幼儿园统一标识。经注册年检合格的幼儿园必须挂市幼儿园统一标识。年检不合格或未经注册的幼儿园,一律不得挂统一标识。各镇(街)中心校具体负责所辖区域幼儿园统一标识的组织与监管工作。

规范办园秩序。未经审批注册,任何单位、个人不得私自举办幼儿园。对于非法办园,要积极联合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予以坚决取缔。

三、取消学前班或小学预科班。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要求,从09年秋季开学起,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学前班(或小学预科班)一律停止招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小学学籍管理,不得为学前儿童注册学籍,不得审批学前班(或小学预科班)。

四、规范招生与班额。幼儿园要优先招收3-5周岁幼儿入园,满足学前三年幼儿入园需求,具备条件者可适当向下延伸,进行托幼一体化教育。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有关规定,严格按年龄分班并控制班额,其中托班(2至3周岁)20人;小班(3至4周岁)25人;中班(4至5周岁)30人;大班(5至6周岁)35人。考虑到转园等因素,每班不超过规定班额5人。幼儿园大班结束后,达不到规定入小学年龄的儿童,继续在幼儿园接受教育。

五、合理配备保教人员。幼儿园要根据办园规模和班额设置情况,配备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学历达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队伍。要严格把好教职工的资格准入关,幼儿园主办单位必须招聘具有任职资格的园长、教师,凡未取得园长和幼儿教师任职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保健医生、保育员、食堂工作人员也需持相关资格证书上岗。从今年起,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幼儿教师招聘必须按照“逢进必考”的原则,新近幼儿教师的档案资料必须在区教育局幼教科备案。

六、严肃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幼儿园要端正办园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都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任何幼儿园不得搬用小学教材,不得进行奥数、珠(脑)心算、拼音、写字等教育内容,不得进行高强度的机械记忆方面的教育内容,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和考试。要坚决纠正学前儿童拿笔写字过早、握笔姿势不准确、不注意用眼卫生等错误现象。

七、严格课程管理。各级各类幼儿园要严格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有关规定,遵循“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的原则,以幼儿为本,以游戏为本,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保证户外活动、区域活动等课程的时间和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在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内不得举办兴趣班并单独收费。幼儿园在一日活动时间之外(包括工作日的下午5点以后或双休日、节假日)举办兴趣班、特色班或实验班等,须经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招生。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十八条规定:幼儿园在当地小学寒、暑假期间,以不影响家长工作为原则,工作人员可轮流休假,具体办法由举办者自定。

开展英语教育实验或课题研究的幼儿园,必须是市级示范及以上幼儿园,任课教师必须具有英语专科及以上学历,并报经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幼儿园承担的科研课题实行申报、审查、登记、管理制度,不得借科研课题乱收费或开展违背教育规律的活动。

八、规范教材及辅助读物的选用与使用。幼儿园教师用书统一使用省定教材目录上规定的书目。为维护幼儿及家长的正当权益,严格规范幼儿辅助用书选用、征订及使用工作,从年春季开始,对于幼儿辅助用书,全市将统一推荐书目、统一征订与发行渠道、统一最高书费限价。各级各类幼儿园使用的幼儿辅助用书必须在推荐书目范围内。任何幼儿园不得强制家长购买辅助用书、学具等。严禁使用盗版教材、劣质教材和辅助读物。

九、加强收费管理。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所有收费必须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项目、标准进行收费,须单独建帐,专款专用,确保幼儿园收费主要用于自身建设和发展。幼儿园收取的餐费要做到“收支平衡”,每月必须向家长公布伙食帐目。

十、严格宣传工作。各级各类幼儿园在区新闻媒体上进行招生、广告类宣传的,必须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在市级新闻媒体上进行招生、广告类宣传的,必须经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方可实施。

第8篇:小学管理规程范文

一、领导重视,周密布署。

每学期初,学校都会专门召开食堂工作会议,明确职责和具体分工,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食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项工作,针对各项具体工作制定计划、明确责任,让食堂的全面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总务处负责具体落实,从人员、调入、设备、采购、保管、加工、分发等所有管理环节进行了细化并狠抓落实,并定期召开食堂工作专门会议,学习上级文件,研究各阶段落实措施。校级领导每天轮流到学生餐厅巡视,以便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立即进行改进。

二、设施到位,操作规程。

各类设施的安全状况良好。食堂配备的各类器械、用电设备、消防设备、电路、开关插座、库房的安全状况都比较好,管理比较规范到位,操作规程明确。

三、确保卫生,有效监督。

食品安全卫生工作是食堂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无一例食物中毒的发生,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食堂都能严格执行国家的《食品卫生法》,有各项卫生安全制度和措施,并做到了有检查、有记录,有突出事件的应急措施,工作人员能自觉按要求上岗和操作,其它各项卫生措施和规定能落实到位。

2、采购做好验收工作,加工做到烧熟煮透,做好食品留样工作。严格把好食品进货关,我们将学校食堂的食品进货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统一采购,对采购的食品索取三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和质量检验报告,进出货手续齐全,帐册相符,并由陈运全副校长负责。

3、每次用餐后所有的餐具、用具都高温蒸汽或开水消毒,健康卫生。

4、各类安全卫生制度完善,建立有以下制度:《中心小学食堂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中心小学总务主任工作职责》、《中心小学食堂卫生检查制度》、《中心小学消毒制度》、《中心小学食堂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中心小学食堂食品采买制度》、《中心小学食品留样制度》等。

四、保证伙食,以人为本。

为维护师生的合法利益和身心健康,我校坚持“公益性”原则,按照“非营利性”要求,进行食堂成本单独核算,以保证食堂日常运转经费收支平衡为目标,合理确定供餐价格。

1、认真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保证饭菜的数量和质量,努力做到荤素合理搭配,品种丰富多样,满足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需要。

2、伙食费是每生每天8元,确保期末结余或亏损控制在学期营业额的4%以内。

3、就餐方式是学生不用凭卡或饭票到指定窗口自觉排队领取饭菜,学生吃完饭菜,如果不饱,还可以添加饭菜。

五、师生共建,文明食堂。

1、学校每天在用餐时间安排值周组人员到食堂维持纪律,督促学生文明用餐,并要求学生搞好食堂就餐厅的卫生。

2、食堂工作人员每年都进行体检和卫生培训,按要求持证上岗,热情服务,文明用语,做到服务程序化、操作规范化。平时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3、我校食堂工作人员共有8人,其中教师4人,聘请工友4人。每年都按县有关部门要求进行体检,并持有健康证。锅炉工是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六、规范支出,完善机制。

1、学校食堂单独设立账务,会计、出纳各1人,陈运全副校长分管食堂工作,周荣登总务主任具体负责食堂工作。

2、我校食堂实行包餐制供应,向学生收取伙食费,8元/月生,严格按上级规定实行学期初预收、月末结转确认伙食收入、期末结算的方法,多退少补。在食堂就餐的教职工的伙食费,与学生同菜同价,按月收取,据实结算。

3、规范使用食堂的结余款,只用于改善学生伙食和食堂的设施、设备,没有用于、变相用于学校发放教职工福利,或以其它方式转由学校用于非食堂经营服务方面的支出。

第9篇:小学管理规程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幼小衔接;小学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57-0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幼小衔接问题越来越受人们重视。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由此可见我国对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视。

一、幼小衔接的内涵

幼小衔接是在幼教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概念。单从字面上看,顾名思义,所谓“幼”就是指“幼儿”、“幼儿园”,“小”就是指“小学”;而“衔接”就是指两者之间的链接联系。具体来说,幼小学衔接就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

二、幼小衔接的作用

幼小衔接过程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处理得当,就会促进幼儿以后的发展;处理不当,就会阻碍幼儿日后的健康发展。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大重要事件,是他们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即将开始正规学习的起点。但由于处理不当,许多儿童存在入学适应困难。要让幼儿进入小学能快速并顺利适应环境,做好幼小衔接是很好的助推力,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准备,并帮助他们顺利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有很大的帮助。据我们观察发现,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幼儿对小学生活常常存在不同的畏惧心理。幼小衔接工作就是要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兴趣和向往,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使幼儿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这个人生道路的第一个转折。

三、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周口市某幼儿园及某小学的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如下。

1.衔接教育方式上的问题。①将幼小衔接理解为“提前学习”或者是“小学化教育”,在很多幼儿园当中,幼儿教师为了迎合幼小衔接的方针政策及家长的口味,就在大班的时候把小学的知识教授给孩子,让孩子“提前学习”。在很多幼儿园大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幼儿教师都把幼小衔接理解为“提前学习”。基于这样的理解,教师就开始给孩子灌输大量的文化课知识,以便使学前教育真正与小学教育联系起来。②幼儿教师课堂教学死板,在周口市某幼儿园,笔者观察发现,幼儿上课20分钟,然后休息10分钟,接着再继续上课。老师每天都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在该幼儿园的课堂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幼儿呆板的眼神和忧郁的表情,看不到幼儿应有的天真快乐。而且,教师教学也基本按照小学教师的教学模式,没有采用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故事引入、音乐引入、图片引入等,导致幼儿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充满“小学化”气息。

2.幼小衔接教育内容上的问题。笔者对周口市某幼儿园观察发现,幼小衔接教育内容上的问题表现为:第一,忽视全面的教育衔接,注重片面的、局部的衔接;第二,家长盲目追求孩子“学习好”或者学校“智育”。幼儿家长跟老师沟通时,不是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如今天是不是快乐,是不是跟小朋友相处融洽等),而是更多关心的是“今天孩子认真学习没有?作业完成没有”等问题。

3.幼小衔接管理上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不仅跟教师、家长有关系,也跟幼儿园管理有关。很多幼儿园为了追求生源,丢弃了自己应有的办学宗旨,不但明文规定幼儿教师要灌输给学生小学的知识,而且置国家方针政策于不顾,使幼儿园管理模式趋同小学管理模式,管理严重“小学化”。

四、有效开展幼小衔接的建议

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它有着自己的基本标准: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等。要使幼儿身心健康,达到如此标准,使幼小衔接工作能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教师、小学、家长共同努力。为此,笔者提出有效开展幼小衔接的几点建议。

1.正确理解幼小衔接,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小衔接强调的是一个教育过程,而不是教育结果。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整个幼儿阶段;而不要向幼儿灌输大量的学科知识。所以,正确理解幼小衔接,是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2.注重幼儿全面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心理学研究表明,5~7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阶段。要使儿童健康、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家长等多方的引导。在幼儿园和小学中注重幼儿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学习文化知识,还包括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及增强体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3.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由于在同一幼儿园内可能有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所以,他们对教育理念理解是不一样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针对他们开展的幼小衔接培训工作也应该是有层次、有区别的。

4.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深入了解幼小衔接问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等方面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对幼儿家长的访谈发现,幼儿家长往往重视幼儿园的“教学质量”,轻视幼儿园的服务质量,因此,要通过各种有效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意义和重点,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5.严格贯彻幼儿园的办园宗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办园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幼儿园被称为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很多活动都与幼儿园有很大关系,所以,幼儿园要明确宗旨,不能一味追求所谓“办学质量”而丢掉本该给孩子的快乐。一个优秀的幼儿园会真正为每一个孩子着想,给孩子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