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日语自我介绍范文

日语自我介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日语自我介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日语自我介绍

第1篇:日语自我介绍范文

大家好?非常高兴与您相见。我叫彼尔史密斯。

[Jeoneun IBM Seoul jisa-esoe geunmuhago isseoyo.]

我在 IBM 汉城分公司工作。

[ Jeoneun miguk sikago-eseo wasseoyo.]

我是来自美国芝加哥的,

[ Han-guge on ji ilnyeon dwaesseoyo.]

来韩国一年了。

[Anaewa du aiga isseoyo.]

我有太太和两个孩子。

[Jeoneun golpeuwa tenisseu deung spocheureul joaheyo.]

我喜欢打高尔夫球和网球,爱运动。

[Jeoneun han-gugul cham joahaeyo.]

我非常喜欢韩国。

第2篇:日语自我介绍范文

关键词:暧昧 岛国根性 儒家思想

一、日语暧昧性的诸多表现

1.自我介绍用语中暧昧的体现

大凡日本人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大都是彬彬有礼,十分讲究客套,很有绅士风度。初次见面时,日本人往往一边点头哈腰,一边做自我介绍。例如:「初めまして、私は田中ですが。(初次见面,我是田中。)从这短短的一句自我介绍,便可以看出日本人的独特的暧昧表达。若是这样表达:「初めまして、私は田中です。让人很容易理解。可是日本人偏偏为何又要在句末加上了一个助词「が呢?作为日语学习者对此提出疑问是理所当然的。那么这个「が在句子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其实日本人说话时喜欢柔和的表达方式,这样可以给对方留下亲切愉快的印象。这也正是「が所发挥的作用。诸如此类的表达,在电话用语中频繁出现。如:「もしもし、木ですけど、どなたでしょうか。(喂,喂,我是铃木,请问您是哪一位啊?)

2.婉转的暧昧表现

从表达方式讲,日语可以算得上是很细腻、很丰富的语言。但是日语的表达方式也特别暧昧,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任何国家的语言,包括汉语在内,都能明确地表示肯定和否定的态度,唯有日语肯定与否定的差别只有在全句表达完毕时才能知道。这就使得日本人有机会根据上司的脸色巧妙地改动句尾”。①如,汉语:“我不想去上海。”否定词“不”出现在人称代词后,让人一目了然。而同一个句子的日语表达则为:“わたしは上海へ行きたくないです。”日语的否定在句末才出现,这就使得听话人必须听完说话人的整句话才能明白其说话的真正意图。

(1) 委婉的拒绝方式

其实日本人极不喜欢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往往采用暧昧的表达方式,让对方去心领神会。如,“今、いっしょに映画をに行きませんか、が奢りますよ。”(今晚一起去看电影吧,我请客。)对方如何回答?“せっかくですが、今はちょっと……。”(谢谢您特地请我看电影,但是今天晚上……”一句话,日本人决不会这样表达“いいえ、今は行きません。”这样表示断然拒绝的说话方式在日本人看来是绝对失礼的。

(2) 劝诱的表达方式

日语中表示劝诱的表达方式很多,其中“ませんか”就是很具代表性的一词。如:一位学生想邀请老师一起吃饭,于是对老师说:“先生、いっしょに食事に行きましょう。”(老师,一起去吃饭吧。)这样的表达方式很是失礼的,老师听了之后定会不开心。因为“ましょう”这一词的主观性很强,往往表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做事。所以这句话给我们的感觉是学生没有征求老师的意见,自我做出的主张,因而对老师是失礼的。如果换成这样的表达方式“先生、いっしょに食事に行きませんか。”这样的表达方式就很有礼貌,因为“ませんか”往往用于邀请对方,但又不知道对方是否同意的情况。日语中诸如此类的婉转的暧昧表达举不胜举,笔者不在此一一举例。

二、日语语言暧昧性产生的原因

1. 岛国根性的影响

应当说任何国家的语言都有暧昧的表达,然而日本人的暧昧表达也过于发达,以致于跟日本人打交道,往往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日本人说话的真正意图。笔者认为日本人不是刻意去追求这样的暧昧表达,这一特殊的暧昧的表达方式是由日本这一民族的特性所形成的。

众所周知,日本四面环海,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不足4000个小岛组成的一个岛国。这样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日本民族的特性――岛国根性。何谓岛国根性?“普段、外国人(外部の人)との接触が少ないため、野が狭く、独善的で内うちの小さな利益にこだわりがちなこせこせした。”②(平时与外国人、外界的人的接触很少,所以视野很狭窄,自以为是,拘泥于集团内部小利益的一种小气的特性。)日本人生活在一个狭隘的圈子,几乎处于封闭的状态。集团内部人员之间的往来频繁,具有同样的特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需要太多的言语。话语只说一半对方立刻能够明白什么意思。或许日本人追求那种所谓的“以心传心”的境界吧,而这种暧昧的“以心传心”的表达方式着实让外国人感到棘手。这种暧昧的表达方式在日本人的日常会话中导致主语省略的现象尤为突出。例如:コヒと茶と、どちらになさいますか。(请问,咖啡和红茶您要那一种?) おまえにスペインを教えてやろう。(我教你西班牙语吧。)以上两句中前者省略了主语“您”,后者省略了主语“我”。这样一种省略现象是由日本当时的封闭的生活方式所形成的,一个集团内部的人几乎每天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很是了解,在会话中即便省略某些词语对方也能明白。

2.儒家思想的影响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自古以来两国在文化、经济等诸多领域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极大,其中中国的儒家思想几乎已经渗透到日本整个社会,可以说,至今儒家思想还在日本发挥着深远的影响。“以和为贵”等思想作为日本人的处世哲学,意义颇深。正因如此,日本人说话十分注意,为了避免说话时不小心伤害他人的感情,尽量采用婉转暧昧的表达方式,因为他们追求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追求一种平和的谈话方式。我们常常用“沉默的世界”来形容日本人所生活的社会,日本人不喜欢在公共场合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当不得已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往往采用暧昧的表达方式,让人听起来觉得模棱两可,不着边际。应当说,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对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加以规范,极大地影响着日本人的思维与行动。正因如此,纵使日本人内心愤怒,亦能表现得比较平静。可以说,“中国的儒家思想给日本社会打上了一层难以磨灭的“烙印”,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日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日语暧昧的表达方式的产生有其一定的社会根源,它的表现形式反映在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不熟悉日本民族的这一特殊的表达方式,就无法很好地理解日本人,无法顺利地与日本人进行沟通、交流,最终无法避免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摩擦与矛盾。

注释:

① 参见:高桥敷 《丑陋的日本人》.

② 参见:《新明解国辞典》 第613页.

③ 参见:韦立新 《中国儒教文化与日本近世思想的形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年 12月.

参考文献:

第3篇:日语自我介绍范文

我从xx的招聘广告中获悉贵公司欲招聘一名策划助理,特冒昧写信应聘。下面,我对自己进行简单的个人 自我介绍 :

两个月后,我将从XX学院XX系毕业。身高1.70cm,相貌端庄,气质颇佳。在校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礼仪学、专业 日语 等课程。成绩优秀,对电脑操作非常熟练, 日语 达到三级水平,口语流利,略懂 英语 、普通话运用自如。

去年下半学期,我曾在XX集团办公室实习三个月,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我热爱行政助理工作,希望能成为贵公司的一员,和大家一起为促进公司发展竭尽全力,做好工作。

第4篇:日语自我介绍范文

关键词:语言;文化;省略现象

1.引言

日语是一种非常难以理解的语言,要真正弄懂它,不但要有丰富的词汇量,还应对日语特点,日本人的风土人情,日本社会的历史现状有所了解,要能理解它的言外之意,这是摆在每个日语学习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每个民族都有因民族历史的沉淀和心里深层的构筑不同所造成的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在进行语言的研究中,如何把握住我们自身对语言的理解状态,将会回答程度影响我们对该语言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心态就会有不同的理解结果。在日语学习和研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对委婉语的理解。

一个中国人(甲)和一个日本人(乙)在初次打交道时会有如下对话,

甲:今ご都合がよければ一に映画をに行こうか(今晚您有空的话,一起去看电影吧)

乙:もし残がなければ…(如果今晚不加班的话…)

中国人会很自然的理解为:今晚加班就不去,不加班就去。当甲得知乙晚上不加班的消息时去候邀,却总不见乙来。甲过后去兴师问罪时,乙也会觉得很奇怪。实际上乙的回答有种回绝的心理,加班只是托词而已。若是真心赴约,出于谨慎,乙会再给甲一个确认,确定今晚的约会。这个时候乙常常会在下班时说「今日は残がないので、一に映画をに行こうか。但也并不是事事如此,有时乙很愿意接受邀请,但为预防有事脱不开身而不能赴约,便事先向甲言明由此可能,让对方有心里准备,以免届时被动。甲对乙的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非常迷惑,不知乙到底去还是不去。其实这是日语委婉表现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拐弯抹角的说法。正如当对方钢琴声很吵而希望对方能够停止这种行为时,往往是说「おさんのピアノは上しましたね。夜中の十ごろまでけっこうしていますね(您女儿练钢琴真辛苦啊,都练到晚上十点左右。)而不直接去和对方说明。

这些委婉的语言都来源于委婉的语言思维,日本人的委婉的思维又与日本文化的柔性紧密相关。古代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关西及日本九州地区,哪里多丘陵,湖泊,河流,气候温暖,称得上是日本的水乡。在气候温暖的水乡靠种水稻而谋生的农户,受到了整日伴水劳作的影响,懂得以柔克刚的道理,是他们的心理活动充满了柔性。

而公元前传如日本的大陆文明,尤其是中国长江下游的水稻文化对日本民族的柔性也起了巨大作用。大陆江南水乡的温柔精明随着水稻的传播被吸收融合。这种外来的柔与原有的柔相结合产生了适合日本新纪元的心理结构。这样,由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水稻栽培,外来文化等诸要素的影响,日本民族的柔性逐渐形成。一定的语言重视和一定的文化相关联,日本民族中的柔性也极大地影响了建筑,艺术和语言。

委婉语用以表达含蓄委婉,退让等复杂的心情。这也是日语的一大特点,应视“语境”来确定它所略去的部分或蕴含的意思。否则就会觉得难以理解。

日语中还会出现主语省略。中国人自我介绍往往是“我叫田中,我是学生…”,而日本人在自我介绍时很难听到主语的出现,如:「山田です。大学三年生です。中国を攻しています。よろしく…。中国人可能觉得很难理解。其实这正体现了日语中常说的「以心心,日本人之间常常可以不用语言交流就可以心心相通,这种心心相通之所以成立,就是基于日本人之间的语言表现形式上,这种形式常常有一种不用语言就可以相通的默契关系。这种默契建立在双方共同的文化基础上。如前面所说的省略现象,制药双方能够互相理解,那么在很多场合下就可以省略一部分语言表达形式。如:「私はに反していませんが…(我也不是特别反对,可是…)、「どうでもいいことだけど…(虽然是件好事,然而…)这种语言上的特点实际上是建立在身后的文化基础上的。表达上没有必要就尽量省略,越简单越好。在日语当中,人们将自己与他人严格区分开来,对于他人的「私的域(私人领域)是要「立ち入り禁止(禁止进入)的。说话人是不能对他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主观武断的内心表述的。了解了这些,我们自然就可以理解日语中的省略现象。

2. 结束语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日语也不例外。在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日本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日语的委婉语就是收到日本集团注意的影响而逐步产生和形成的。因此,对日语的研究离不开对日语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应该从大文化的角度对照异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会正确看待这些差异,随时把握好自己的心态,这样才能在对外交际中始终保持主动地位从而更好地使外语起到交际功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水谷修.日本の生.[M].京:拓社,1979

[2]金田一春彦.日本の言表.[M].社,1979

[3]木孝夫.言と文化.[M].京:岩波店,1987

第5篇:日语自我介绍范文

自我介绍范本一:

我是XXX,X人,毕业于XXX大学,XX专业,毕业至今工作N年,拥有N份工作经历,主要从事XXX工作,熟悉/擅长/精通XXXX,上一份工作是在XXX公司,从事XXX工作,现寻找XXX行业XXX岗位工作,以上是我的基本介绍。

自我介绍范本二:

我是XX大学XX专业毕业,这个专业与我所应聘的XX岗位非常对口,我也非常热爱我的专业并希望在毕业后继续在这个方向发展,我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相关的XX职业证书。毕业后我通过严格的考试进入XX公司,在XX岗位工作了3年,这3年对我的专业技能提升非常快,我掌握了XX技能、有XX项目的经验。

自我介绍范本三:

在XX公司做销售时,我工作特别投入,每月能完成XX元的任务,我们共有28名销售,而我通常能完成总任务的10%,超过平均任务量的3倍左右,在工作中,我也经常帮助同事完成任务,因此,得到销售总监的认可,仅工作半年,就提升我当了销售主管。在XX年,我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

自我介绍范本四:

我叫XXX,来自XXX,年龄XX岁。于今年6月份毕业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新闻出版学院,专业为市场营销,我以前做过保险销售和销销售,所以对销售有一定的经验。此外,我在新华书店门市工作过,对服务好顾客有一定的心得。我的英语基础良好,已获得了大学英语四级证书,也在外贸公司实习过。我奉行态度决定一切的原则,我相信只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个细节,服务好客户,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在拥有出色的工作业绩。请考官考虑给我提供一个试岗的机会,我有信心做好该岗位工作,愿服从贵公司的安排,随时可以就任岗位,并在贵公司做长期发展的准备,因为是贵公司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

自我介绍范本五:

我叫XXX,来自****.****年*月份以专业考试得分第*的好成绩毕业于****大学的XX专业。毕业之前,我曾在XX公司实习过,XX公司和贵公司是同类行业。我性格开朗,善于微笑,长于交际,会简单日语及芭蕾舞。我相信,这一切将成为我工作最大的财富。我在很久就注意到贵公司,贵公司无疑是**行业中的姣姣者(将你所了解的公司荣誉或成果填上)。同时我又了解到,这又是一支年轻而又富有活力的队伍。本人非常渴望能够在为其中的一员,如果有幸获聘,本人将以为公司创造最大利益为自己最大的利益,真诚做好每一件事,和同事们团结奋斗,勤奋工作,加强学习,不断进步!谢谢!

自我介绍范本六:

本人经过三年多扎实的工作实践,现已能够独立操作整个外贸流程.工作踏实、细致、认真。具有较好的文字组织能力,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都熟练操作windows平台上的个类应用软件。本人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和各个部门的同事相处融洽,配合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本人性格开朗,善于沟通,谦虚,自信。虽然新的工作和环境与以往的有所不同,但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已有的工作基础可以很快胜任,对此我很有信心!

第6篇:日语自我介绍范文

关键词:省略表达 敬语 暧昧表达 否定表达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反映。用日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日本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文化的冲撞。如果单纯地从文字意义上理解语言,就很难全面地,准确地把握文字背后的文化现象和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本文论述日语的表达特性―省略表达、敬语表达、暧昧表达、否定表达和文化现象以及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一、日语表达中的省略语句―以心传心

日本人使用很多省略语,话说到一半就不说,把真正的意思放在“言外”,他们之间不用直接的语言交流也可以达到交流的境地,不言之下让对方揣摩出自己的心思和思想内容。日语的句尾经常使用「~が「~けど「~から「~くて「~て等。我们经常听到日本人邀请别人,对方有事不能接受邀请时就说「今日はちょっと…这里省略了“だめ”“いけない”之类的词。对方自然而然地知道了,不再追问。在临别时常说「では、これで(那么就这样)省去了后面的「失礼します(告辞了)。诸如此类的省略还有很多。比如:请求帮助时说「がありましたら…(如果你有时间的话)「お忙しいどころですが…(知道您很忙)「あのう、申しございませんが、テレビの音が…(恩,对不起,您的电视机声音有点儿) 「あのう、ここは禁なんですけど…(这里禁烟)

日本人把以上例子中的交际方式称之为“以心传心”。话没说完,对方已经懂了,不必把话所尽,目的就是让对方心领神会。日语省略主语的情况也很多。「今、ちょっと伺いしたいですが。(今晚我想去拜访您)…中国人自我介绍时常常会说「私は王です(我姓王)。私は日本科の学生です(我是日语专业的学生)。这是中国式的日语表达。因为,中国人在交往之中不怎么用省略形式,汉语加上主语才能表达清楚。而日本人自我介绍时「田中です。会社です。中国は初めて来るんです。 为什么日语中可以省略主语呢?笔者认为这是在别人面前表示谦虚,不强调自己,尊重对方的表现。

这种表达习惯跟日本民族的“岛国根性”有关。日本人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对孤立状态,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锁国政策,不对外开放。因此拥有单一的民族,单一的语言,单一的文化的日本,从来没有受到过不同文化或者是不同价值观的冲撞,于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有默契,心心相通。不像中国民族多,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总是不断地接触和摩擦,需要语言的解释来化解彼此的误会。

二、敬语表达―“内”和“外”的意识

敬语作为日语的独特的特点,在日本上下级观念分明的社会里,是日本人必须要知道的基本素养,是不可缺少的剂。敬语以身份,地位,年龄等为划分上下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内,外,亲疏关系。比如说:向他人讲自己家人时,说“ちち”“はは”而不说“お父さん”越是亲近的人,越是自己人,不使用或者极少用敬语。越是外人,使用敬语的意识越强。表现出了日本人的强烈的“内”“外”意识。

お客さん(客户):田中社、いま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田中社长现在在吗?)秘:社はいまさき席をはずしておりますが、(社长刚刚走开了)在这段会话里告诉外人自己的社长不在时,不说敬语,而是谦逊语。从亲疏关系看听话者是“外人 ”,而会话中的社长是对自己来说是属于“内”,日本著名的语言学家大野晋认为,日本人的尊敬意识并非是建立在对对方充分理解、认识,并使理解和认识逐渐深入、成熟,最终达到尊敬地步的过程之中,而是从根本上采取的是一种敬而远之的、待对方以“外”的方式。

从这种敬语的使用我们就能发现,日本人的集体主义意识扎根于其国民性中。在强烈的“自己人”和“外人”的意识下面,尽量使自己溶入到“自己人”圈子了,拒绝外人的加入。

日本人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很在意他是自己所属的集团内,还是自己所属的集团外,在集团内部的行为必须符合集团中的地位和身份。否则,会受到集团中的排挤。日语有“村八分”一词。它是江户时代,日本的农村对违反村规的村民所进行的一种制裁,一旦有人被断定为“村八分”,那么,村里的其他人就会断绝与他的关系。受到“村八分”制裁的人几乎不可能再被别的村落所接受,最后往往以自杀而告终。

日本著名教授摈口惠俊提出:欧美国家社会的基础是个人主义,而日本是“间人主义”,日本人在社会行为当中都要考虑自己生活在人与人之间,以此作为言行的基础。就是行动时充分考虑他人或所属组织的立场、心情及相互关系,强调相互间的依存和尊重,这与那种强调自我的个人主义及唯我主义是不同的。

三、以他人为中心的语言表达―排外性

日本人在言语行动上处处谨小慎微,往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尤其向对方打听与对方有关的信息时非常顾及对方的情绪和感受,生怕使对方难堪而引起不满。他们会根据对方的状况选择一些合适的表达方式。比如:邀请别人看电影时 “今日映画をに行きませんか。(今天一起去看电影吧)”汉语可以用肯定的形式来邀请对方,但日语要是用肯定的形式,有种强加于别人的感觉,用否定的语气给对方宽松的选择的余地,避免对方的不快和尴尬。

日本是众所周知的礼仪之邦,日常生活中经常用“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之类的语言。可是,像下面的场面,却让外国人迷惑不解。在电车上,有一个年轻人给老人让了座位,于是老人对年轻人说了一句:“すみません(对不起)”,他没有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老人为什么说“对不起”呢?这就是日本人为对方考虑的典型的例子。由于年轻人给老人让了坐位,使年轻人没有了座位,从而给年轻人造成了不适,得到坐位的老人虽然很高兴,但更多的是内疚。 “ありがとうがざいます”注重的是自己的所得,而道歉更注重的是对方的所失。老人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想问题,体察对方的苦衷。

四、日语表达的含糊性―“和”精神

一个民族的语言反映该民族的国民性,社会特征。日语的暧昧含糊性是日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特点。日本人很多情况下少讲多听,即使说内容很暧昧,含蓄,很少直截了当地说。主要靠经验来感知并把握对方讲话的真正含义。这种经验是对外国人讲很难模仿。在路上见到熟人就问:“どちらへ行きますか你去哪里?”对方会说:“ちょっとそこまで(我出去一会儿。西方人听了这种含糊其辞的话会很恼火,因为去那是个人的自由,中国人对这样的回答,也会感到不愉快,被认为是不真诚,被冷落的感觉。日本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对此的解释是“どちらへお出かけですか”是发问者对对方的关心,听话者的心领神会。“ちょっとそこまで”成了不必担心,谢谢你的关心的替代语了。

比如:日本人和美国人在谈判席上,日本人对美国人提出的一些条件不怎么满意,最后日本人就说「この件につきましては考えておきます。其实「考えておきます直译过来是“考虑考虑”的意思。这一下,美国人苦苦地等回复,但日本人没有音信。因为这句话的意思已经有拒绝的含义了。日本人不好意思当场拒绝,用婉转地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避开互相伤感情,给对方留有余地,求“和”的表现。

日本人根据对方的表情,自己的处境等各种因素做出判断后才说。比如“ぼつぼつ”“そろそろ”等词。“いまちょっと出かけておりますが、もうそろそろって参りますから、しばらくお待ちくださいませんか。”意思是现在正巧出去了,差不多该回来了,您不稍等一等吗?日本人之间心灵神会,不会再问等几分钟。但外国人觉得说话太含糊了,没说清楚几分钟之后才能回来。虽然有确凿的根据但是经常用“だろうと思う”“たぶん…でしょう”“…のようです” “…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等委婉,暧昧,推量的形式。

日本人以谦虚为美德,尽量避免直截了当的说法。因为直接的表达给对方造成伤害,以至于降低了自己的人格。用推量,含蓄的语言使语气缓和,达到让对方体会弦外之音的境界。 日语表达的委婉,含糊是要求对方“体察”“察知”。所以,有的人说日本是“察し文化”。日本人通过音声语言进行的交流中,比起语言的依赖性,语言之外的察知的依赖性反而高。由此造就了日本人的敏感,细腻,容易受伤害的性格。

五、产生这些语言文化现象的社会背景

日语中的语言表达所反映出来的文化特征与自然环境与国民气质有密切地关系。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地理位置相对独立。自古以来从未受到过外来民族的侵略和统治。而且又是单一民族,使用的语言也是统一的,所以,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具有很强的统一性,人与人之间交流有默契,心心相通。不像中国民族多,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总是不断地接触和摩擦,需要语言的解释来化解彼此的误会。日本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每一个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比较熟悉,养成了敏捷的理解力和观察力。所以,很多情况彼此之间心照不宣或用省略语,含蓄之类的表达。

日本是自然灾害多的国家,台风,地震,火山喷发等等,这就需要共同体成员利益一致,命运与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共同抵御来自自然界的威胁。日本又是农耕、渔业为主的民族,要求劳动者之间密切配合。这种地理环境和气候,生产方式使日本人养成重视集体协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

六、结语

通过对语言表达的分析,我们不但能更好的认识日语,而且可以窥探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人的交际行为当中的一些规则。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当今日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时,了解其语言包含的文化意义将有助于圆满、和谐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靳卫卫:《走进日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2]宋协毅:《论日语的“省略性性格”与日语的认知特点》,《日语知识》,2005.2。

[3]金田一春彦:《日语的特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第7篇:日语自我介绍范文

1 教学前准备

1.1 做好课前渗透,激发学生日语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就是兴趣。对于学习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创新力和持久力。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相应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中职学校选择学习日语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英语成绩较差,小部分是因为对日语有兴趣。无论哪种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授课前,可以根据要讲授的内容查询相关的日本文化、礼仪或小故事,课余时间稍作渗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用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交通工具的时候,利用互联网提前搜索一下日本电车、新干线、公交车、地铁等图片用作课上展示,再扩展到日本交通现状,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日本。也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日文原声电影或偶像剧,举办日本风土人情小故事展演,通过文化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

1.2 关爱学生,与学生做朋友

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需要让学生接受你,因此你要努力与他们做朋友,不论课上课下,当你发自内心去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他们就会像你一样,真正地接受你、喜欢你,然后去认真地学习你所教授的内容,这样你在上课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学生都会积极配合,使教学开展顺利。

2 教学中注意

2.1 教学目标要切合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基础日语教学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是每个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力不尽相同,而且日语基础也不相同,所以笔者认为应该把语法教学中的能力目标定为80%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教语法并自由造句,而对语言理解力较差的学生定为基本掌握所教知识点,以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上得到最大的收获。

2.2 教学内容要适量,讲解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节课45分钟,如果内容过多,则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反之内容太少,学生又会有吃不饱的感觉,所以教学内容是否适量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讲动词变形中规则最为复杂的“て”形的用法时,由于知识点较有难度,且连贯性较强,所以在讲授用法部分时应该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复习动词“て”形的变形规则,然后再重点讲解动词“て”形的5个用法,并分别给予例句,再通过两个简单会话进行实际运用,最后通过练习题进行知识点的巩固。这样才能使得整节课内容充实,教学紧凑,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复习-新授-巩固练习),使学生既不觉得疲惫,又学到了最多的知识。

2.3 日语授课,注重创造语言环境

外语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语境,试想若我们生长在日本,那我们的日语水平就会像我们现在的汉语水平一样,可见,语境的培养对语言的学习是多么重要。

因此,在日语课上,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尽量用日语授课,将学生带入日语语境中,并在授课中穿插日本文化和礼节,也可以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日语氛围,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日语口语和听力水平。

2.4 关注学生情感变化,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虽然他们年龄小,却自尊心很强,又很敏感,因此在课堂中要关注学生情感变化,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这样才能使教学开展更为顺利。

语言是实用科学,是交流工具,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填鸭式教学的“一言堂”改为“忠言堂”,鼓励学生多说、多练。比如在讲授问询场景会话时,可以让学生将前面学过的自我介绍、指示地点等知识穿插在一起做人物、地点的问询会话,既复习了前面的所学内容,又加深了本节课程的知识点,同时给了学生更过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实践、学以致用。

2.5 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笔者认为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改进的成绩、反映的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如口头评价等,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中职学生初中时多半成绩较差,课上很难有发言的机会,更很少获得鼓励。教师及时进行有效评价可以使中职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比如在授课过程中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可以给予表扬「すごいですね。 对有进步的同学可以给予鼓励「だんだん上手になりました。

3 教学后反思

第8篇:日语自我介绍范文

关键词:集团意识;上下关系;内外关系;商务敬语

众所周知,日本人从古至今都尊崇集团意识,并以此作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核心。集团意识在日语语言中的体现,表现为敬语、授受动词和委婉语等的广泛使用。本文以敬语系统为研究核心,指出敬语表现不仅受到语言本身规律性的制约,更受到了与其相关联的语言外部世界,即场面的制约。

一、日本人的集团意识

所谓集团意识就是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上,时刻以集体为中心,将集体放在首位。在日本人心中,集团与个人不是对立的,而是融为一体的,只有置身于某一集团时,日本人才会觉得心安理得,并找到自我价值。日本人尽可能地谋求与集团的一体化,即使牺牲自己也要尽力为组织做出贡献。

(一)集团意识的成因[1] (P33)

1.日本国土狭长,人口众多

日本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岛国,这一点限制了日本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而在狭长的岛国上,栖居着众多的人口,使日本的电车十分拥挤,居住条件十分恶劣。近年来,“上学难”也成为一个显著现象。如何在这种状况下谋求社会和谐,安定团结,成为日本人集团意识产生的重要原因。

2.自然灾害严重,自然资源匮乏

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由狭窄的地理环境所导致的资源匮乏,日本人自小就充满了危机意识,深刻感受到个人力量的渺小和集体力量的强大。集团意识逐渐深入日本人的心中。

3.稻作文化

弥生时代,日本开始接受由中国传入的先进文化和农业技术,逐渐向以稻作为主体的农业转变。在稻作过程中,无论是水稻种植,还是田地的开发灌溉,都需要集体成员共同劳动,这一情况使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不断增强。

4.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重视忠孝的道德观在江户时代以后尤为盛行,这使得日本人的家族观念逐渐加深。在这种“家”的制度里,家长握有绝对的权利,家人必须遵从家。久而久之,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变得根深蒂固。

(二)集团意识的体现

集团意识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有所体现。对日本人来说,集团的利益最为重要,在行动之前,必然会考虑别人的看法。一旦被集团排斥,就会产生空虚感,危机感和失落感。不过分强调自己的主张,而是尽量与他人保持一致,也成为日本人集团意识的典型表现。

1.集团意识在企业中的体现

(1)对上下关系的重视[2](P125-127):终身雇佣制度和年功序列制度的实施,是日本人在企业中集团意识浓厚的根源所在。在日本,被企业录用后,只要遵从上司的命令,和同事和谐相处,按时完成工作,即使没有取得明显的业绩,只要公司不倒闭,就不会被解雇。从就职到退休,都由公司提供各种生活保障。这意味着企业的延续,发展和成长能使员工更加安定富裕,企业和员工是命运共同体。而随着工作时间的积累,员工的工资和地位待遇也会逐渐上升。所以,认清“上下”关系,尊重地位高、年龄长的人,就成为必然。而通过协商方式取得一致,也成为日本公司做决定时的惯用方法。如此一来,就能使集团内部和谐,自身发展得以保障。

(2)对内外关系的重视[3]:在日本,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本身,就是一个集体。相对其他部门或者企业来说,属于这个集体之内的就是“圈内人”,反之则是“圈外人”。对待圈内人,日本人会表现出关心和亲切,态度上不拘束;而对待圈外人,日本人则会从心理上保持一定距离,态度谨慎,语言表达非常礼貌。

(3)对参加各种活动的重视:很多日本企业都会定期组织活动来加强人际关系,如对新同事的欢迎会,为调职同事举办的送别会,年末的联欢会等。公司内部也会开设很多兴趣小组来巩固人际关系。很多上班族下班后并不直接回家,而是和同事一起到小酒馆喝酒聊天,联络感情。只要不是家里有特殊的事情,日本人都会尽量参加公司活动。如长时间不接受同事的邀请,或不参加公司活动,很有可能被排斥在集团之外。

(4)加班和“过劳死”现象的频频出现:日本人由于受集团意识的影响,视工作和劳动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有着特殊的理解。他们不仅将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更为重视从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劳动本身的价值。这也是总能看到日本人加班或辛勤工作的原因。近年来,媒体也不乏对日本“过劳死”现象的种种报道。这些情况,都是基于集团意识产生的。

2.集团意识在学校中的体现

日本的初高中生大多都被要求穿校服,用来明确区别自己本校学生和外校学生。校服分为从6月1日开始穿的夏季用校服和10月1日开始穿的冬季用校服两种。除此之外,校园里常常能看到「仲間入り(加入团伙,成为一伙),「仲間外れ(被排斥,被当做局外人)这些现象,很多电影和电视剧也常常以此为拍摄题材。这类现象表明,学生在学校同样渴望伙伴,希望自己属于某个集体。

3.集团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1)赠送礼物:赠送礼物是世界各国都有的习惯,在日本,更是从古代就盛行。人们常常通过赠礼来表达自己的祝福和愿望,值得一提的有中元赠礼、岁末赠礼、乔迁赠礼、晋升赠礼、毕业赠礼、新婚赠礼等。赠礼反应出日本人的群体意识,想要与对方友好,想要融入对方社交圈子的心理,所以近年来,赠送礼物在日本逐渐成为一种人际关系的方式。

(2)日常教育[4] (P72):日本人对孩子的教育着重于如何与集团成员和睦相处。只有通过集团的协调一致,个人才能得到他人的热情关照,个人的愿望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所以日本人常常这样引导孩子:要做一个好孩子,不要吵着向大人要东西,只要乖乖听话,大人自然会给你奖赏的。

(3)自我介绍:日本人在进行自我介绍时,先介绍自己所属的“集团”,然后是自己的职业,最后才是自己的名字。这种独特的自我介绍方式,根源于日本人的集团意识,表现出其对集团的优先和重视。

(4)让座:在日本的电车中,很难看到让座的情形。对日本人来说,即使站在身边的是“老弱病残”,只要自己不认识,就不属于“圈内人”,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对其表示友善。而相反,如果站在身边的是自己的上司,日本人不论多累,都会起来让座。

(5)入座顺序:日式房间与入口相对的位置属于“上座”,接近入口的位置则是“下座”。通常,年龄长和地位高的人要就坐于“上座”,而年龄小和地位低的人要坐“下座”。只要是日本人,都会严格遵守这种习惯。

(三)集团意识的两面性

集团意识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正如在生活中的种种体现,既有利也有弊。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无疑是集团意识带来的成果。但集团意识的产生,也抹杀了日本人的个性,一味追求与他人的一致直接导致了日本人创新精神和自由精神的丧失。同时,由于是大家共同的选择,在出现不良后果时,日本人往往会逃避责任。

二、集团意识下商务敬语的使用

语言往往能展现出文化的内涵。日本人在集团意识的驱使下,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日语语言系统。敬语在日语表达中十分发达,全世界几乎没有像日语这样重视和使用敬语的语言。可以说,在日本如果不会敬语就无法和他人对话。

(一)敬语的含义和分类

敬语是说话人对他人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一般分为「尊敬語「謙譲語「丁寧語(尊敬语,谦让语,礼貌语)三类。尊敬语是说话人对对方或涉及的人物动作以及物品和状态表示敬意的形式;谦让语是说话人降低自己身份,对自己或自己一方人(通常指家人,同一单位的人)的动作和状态使用谦虚用语,由此表达对对方敬意的一种形式;礼貌语是说话人出自礼貌对听话人表示尊重的形式。

(二)商务敬语的使用

敬语范畴中,最能体现日本人集团意识的,莫过于商务敬语的使用。

1. 商务敬语的使用场合:

(1)上下关系:面对职位比自己高的人,年龄比自己长的人,要使用敬语。如:

a李:課長、企画書が出来上がりましたので、持ってまいりました。(科长,计划书做好了,我给您拿过来了。)

課長:うん、見せてくれ。(好,给我看一下。)

这段对话小李和科长说的是自己的行为,所以使用了自谦语,将原本的持ってくる转化成了对应的自谦语动词持ってまいる。

(2)内外关系:“内”通常指与自己有相同利益的集团,反之则是“外”。对待集团内部的人,按照上下关系决定敬语的使用情况,而对待集团外部的人,则不分年龄地位一概使用敬语。特别是当对集团外部的人提起集团内部的人时,无论是上司还是长辈,只能使用自谦语。如:

b (社長秘書が他社の客に対して)社長はすぐ参りますから、ここでお待ちしてくださいませ。(社长秘书对其他公司的客户说,我们社长马上就来,请您稍等。)

c (来客に)吉田は席をはずしております。(对来客说,吉田现在不在。)

d (お客さまに)うちの上司は、 厳しい人なんですよ。(对客户说,我的上司,是个严格的人。)

三个句子的共同点都是对集团外部的人陈述集团内部的人,所以b句使用自谦语动词「参る来替代「来る,而对集团外部的人则使用「お待ちしてくださいませ来表达高程度的敬意。c句用“吉田”这种自谦的称呼方式替代了表达尊敬的“吉田課長”,句末也使用ておる这种自谦表达形式替代了ている。d句则使用了“人”这个谦称来替代“方”这个表示对人物敬意的词汇。

2. 商务敬语的使用原则:

(1)礼貌语是商务会话的根本[5] (P17):商务会话中除了表达尊敬和自谦的用法,礼貌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礼貌语旨在对听话人表达敬意,使语言整体的印象柔和委婉,使整个谈话温和近人。下面就经常使用的句型进行举例:

(2)对自己一方不使用敬语:正如上文谈到的“内外关系”,日语中,在与顾客或客户等圈外的人进行谈话时,本公司的人都属于圈内,无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都不使用敬语。

(3)避免使用双重敬语:商务会话必须合理,没有用的措辞一定不要使用。如:「社長は何とおっしゃられましたか一句中,「おっしゃる本来就是「言う的敬语,而「られる使用在单词末尾也构成对应的敬语,在敬语的使用规则中,如果一个单词有对应的敬语单词,就不再使用词尾转换「られる的形式,所以此句明显是双重敬语的误用,正确说法应该是「社長は何とおっしゃいましたか。

3. 商务敬语的使用作用

(1)体现商务人员的素质:在商务场合中能否正确使用敬语,是反应商务人员素质的一面镜子。优秀的商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严谨的态度,流利的口才,更应对不同场合的不同措辞了如指掌。

(2)营造友好的商务氛围:商务人员一旦掌握了敬语的使用方法,就能对上级和长者表达出应有的尊重,给上司留下良好印象的同时,更有利于同事之间的相处。这无形中营造出友好的工作氛围,为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促进商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商务人员代表集团和客户进行洽谈、在接待室或会客室接待客户、应答商务电话时,正确使用商务敬语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促进商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总结

日本人集团意识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更不是一成不变。集团意识渗透于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商务敬语的使用上有比较明确的体现。从二者的关联上,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文化和思想意识会影响和决定语言的表达,语言则是文化内涵的一面镜子。

[参考文献]

[1]赵丽君,顾伟坤.日本纵横[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刘笑明.日本国家概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3]赵淑玲.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与集团意识[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4):56-57

[4]陆译军,赵军民.日本世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第9篇:日语自我介绍范文

关键词: 日语二外 教学方法 阅读能力 听力能力 日语歌曲

1.引言

第二外语(以下简称“二外”)在当前高校的外语教学中意义重大。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二外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大多数高校的二外只开设日语,所以日语二外的教学事关重大。但是在当前高校的日语二外教学中,大多只重视单词和语法的教学,往往忽视对读、听、写能力的培养,这是不科学的。教育部颁布的《大学日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规定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一定听的能力、初步的写的能力,使学生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全面提高日语运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如何在二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听、写能力进行了探讨。

2.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个体通过阅读方式进行学习的行为表现,以实现心理任务完成的目标。常见的阅读法有:五步阅读法和质疑阅读法。

2.1五步阅读法

五步阅读法是英美等国流行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包含浏览(Survey)、发问(Question)、阅读(Read)、复述(Recite)、复习(Review)五个步骤。这种方法适用于阅读需要深入理解的读物。浏览是为了把握文章大意;发问是为了抓住文章主要问题;阅读(即所谓精读)是为了回答问题;复述是为了记住文章的主体内容;复习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文章的内容。

2.2质疑阅读法

这种阅读法可以看做是五步阅读法的简化版,主要对应五步阅读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不过这儿的阅读不是精读,而应该是泛读,以找出答案为主。这种阅读方法很适合学生做阅读题,方法基本同于上面的方法,只是侧重点不同,在此不再详述。

3.听力能力的培养

听力是指启动听觉器官、接收语音信息的一种能力,其能力运用的有效性一般取决于倾听是否专心。听力能力是指通过收听语音材料获得信息的一种能力。中国人学外语,听力普遍差。日语的语速较快,情况更严重。大多数高校日语二外教学的课时少,根本没有安排听力课。这就导致二外学生的日语听力水平非常差。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加强听力的训练,具体方法有:听课文、听新闻、听日语歌曲。

3.1听课文

听课文是练习日语听力的第一步。先一句一句地听,听上三遍左右就可以连续听了。就听的材料而言,先听学过的课文,再听没学的课文,在听的时候尽量不要看课文。

3.2听新闻

对于二外学生来说,听日语新闻是有难度的。可以让学生先听“慢速新闻”(ゆっくり),等意思听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听“普通语速新闻”(ふつう)。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试着挑战“快速新闻”(はやい)。但这一点不推荐,毕竟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听得懂普通语速新闻。因为做笔记可以提高听力效率,所以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3.3听日语歌曲

日语歌曲中所用的词句都是比较经典、文采比较好的,所以听日语歌曲不但能够锻炼听力,更能够提高日语素养。就选材而言,可以先听一些语速慢的、简单的,例如儿歌、民谣等等;接着可以听一些语速较快的、流行歌曲;最后可以听一些诸如摇滚之类语速很快的歌曲。就方法而言,先泛听上几遍;再一句一句精听,并写出歌词;接着找出原版歌词进行校正;然后看着歌词听几遍;最后就开始不看歌词盲听。

4.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是无法写出好作文的。

提高写作能力具体有四个方面:写作能力,包括:①立意能力,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把其中包含的意思加以提炼,确定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②布局谋篇的能力,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要求组织材料,用什么表达方式,都能运用自如;③书写能力,指书写成文的能力。就日语写作而言具体方法如下:

4.1日语写作类型及写作格式讲解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文章的写作格式是很重要的,也是写作的基础。要讲写作的格式,先要讲写作的类型。文章类型的分类方式很多,本文借用学校教学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分类如下:私用文(包括自我介绍、贺年卡、书信、日记)、记叙文(包括说明文、感想文、记录文)、论说文(包括演讲稿、研究报告、论文)、公用文(包括事务文书、实用文书、商务文书)。每一种类型的文章都有自己的写作格式,这里限于篇幅就不详述。给学生讲清楚这些格式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

4.2专题练习

有针对性的专题练习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可以让学生进行各种类型文章的训练,训练时按照3.1所给的顺序由易到难地练习。每一周练习一个类型(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这样一学期后,所列的类型基本可以训练完毕。

4.3情景练习

情景练习就是不给学生设定文章类型,只给个题目让学生自选文章类型,自由发挥。经过前两个,特别是第二个阶段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掌握日语文章的写法。这时我们就应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书写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是写作的终极目标。

5.结语

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听、写能力既是《大纲》的要求,又是社会对当代外语人才的要求。只有按照《大纲》的精神教授学生,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课程教学要求研订组[编].大学日语第二外语课程教学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互动百科.阅读能力[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