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基础知识范文

电工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基础知识

第1篇:电工基础知识范文

一、职业中专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实验课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挖掘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习兴趣。

2.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理论知识。职业中专的学生电工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较有难度,而通过实验课学习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了解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找出规律,轻松地掌握理论知识。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过程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做好记录,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敏锐性。实验过程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做实验自己找答案,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操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去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职业中专实验课教学的基本情况

虽然职业中专学校的电工基础实验课都已经开设,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基本情况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是很多学校的实验数目没有达到教学要求,或者很少做实验,或者实验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二是实验设备陈旧。学校资金紧张,投入有限,设备更新比较慢,陈旧落后的实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三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重理论轻实践。一些教师传统教育观念没有得到更新,仍然重视理论学习,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对实验教学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还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手段,觉得通过多媒体教学既方便省事又能展示实验情况,因而不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导致学生理论水平高,但是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不知所措,实践能力极差。

三、提升电工基础实验课教学水平的具体途径

素质教育提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因而,加强电工基础实验课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更新教育观念。职业中专的教师要更新观念,重视实验课教学。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来武装自己,更新认识,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把实验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教师还应分析学生的学习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真正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实验课上学生是实验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根据学生的学情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自行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去,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也才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学“自感现象”时,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先是闭合开关S,然后接通电路,灯泡正常发光,然后再打开开关S,瞬间灯泡突然发出很强的亮光,最后才熄灭。学生仔细观察后,都能观察到这个不平常的现象,感觉很困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教师此时可发问:“电路断开的瞬间,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知道是电流减弱了,穿过线圈的磁通减小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电磁感应现象进行分析,找到了灯泡不会立即熄灭的原因。最后,教师总结: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做自感现象。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况下,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引领,进而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获取过程。这样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做好备课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首先,教师要做好实验内容的准备。实验内容不应是照搬、重复原有的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变,经常进行创新,引进新实验,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准备好实验用品。仪器、工具等实验用品是实验教学的基础。教师要重视实验用品的准备情况,上课前检查每一组器材,从数量、规格、质量上细致的检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再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备好实验课。教师应按照教材和学生学情制定可行的实验计划,像理论课一样进行备课: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要熟练使用实验设备,熟悉实验流程。

4.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教师在教学讲解过程中,要结合实践来进行,多做演示实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使学生首先明白理论知识,然后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进行实践,讲练结合,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学习“电池组”时,教师可用手电筒为例进行讲解,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组装,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联系起来,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内的学生各有分工,合作学习。教师将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相关问题写在黑板上,让每一个小组熟悉了解,然后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实验完成后进行总结、分析、讨论。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实验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做好评价和交流,把好实验验收关。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写出实验报告,师生共同交流实验的心得体会,讨论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此外,教师还要精心审核,严格把关,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7.举办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发明创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规模较大的实验竞赛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新颖、实用性强的实验课题,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比赛,并给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由此来巩固学生实验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2篇:电工基础知识范文

(一)按用途分类

(1)乘客电梯。

(2)载货电梯。

(3)病床电梯。

(4)杂物电梯(服务电梯)。

(5)住宅电梯。

(6)客货电梯。

(7)特种电梯。

(二)按速度分类

(1)低速梯:速度v≤1.0m/s的电梯。 (3)高速梯:速度v ≥2.0m/s的电梯。

(三)按曳引电动机的供电电源分类

(l)交流电源供电的电梯:

l)采用交流异步双速电机变极调速拖动的电梯,简称交流双速电梯(速度一般小于1.0m/s)。

2)采用交流异步双绕组双速电机调压调速拖动的电梯(俗称ACVV拖动电梯)。

3)采用交流异步单绕组单速电机调压调速拖动的电梯(俗称VVVF拖动的电梯)。

(2)直流电源供电的电梯: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用在中高档乘客电梯上,以后不再生产。

(四)按有、无蜗轮减速器分类

(l)有蜗轮减速器的电梯:用于梯速为3.0 m/s以下的电梯。

(2)无蜗轮减速器的电梯:用于梯速为3.0m/s以上的电梯。

(五)按驱动方式分类

(1)钢丝绳式。

(2)液压式。

(六)按曳引机房的位置分类

(1)机房位于井道上部的电梯;

(2)机房位于井道下部的电梯。

(七)按控制方式分类

(1)轿内手柄开关控制的电梯;

(2)轿内按钮开关控制的电梯;

(3)轿内、外按钮开关控制的电梯;

(4)轿外按钮开关控制的电梯;

(5)信号控制的电梯;

(6)集选控制的电梯;

(7)2台或3台并联控制的电梯;

(8)梯群控制的电梯。

(八)按拖动方式分类

(1)交流异步单速电机拖动的电梯;

(2)交流异步双速电机变极调速拖动的电梯;

(3)交流异步双绕组双速电机调压调速(俗称ACVV)拖动的电梯;

第3篇:电工基础知识范文

A.核酸

B.基因

C.蛋白质

D.染色体

2.判断一系统是否同其他系统处于互为热平衡的标志是()。

A.压力

B.温度

C.体积

D.动体

3.当代科技发展的两种形式是()。

A.突破和融合

B.超越和融合

C.超越和突破

D.突破和吸收

4.我们常听386,486,586的说法,这是人们对计算机型号的称呼,你能说出X86具体指什么?()

A.硬盘容量

B.显示器类别

C.软件运行速度

D.CPU的型号

5.在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火星

B.金星

C.地球

D.水星

6.()代表了古希腊数学最高成就。

A.毕达哥拉斯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C.笛卡尔的《方法论》

D..培根的《新工具》

7.我国民间称之为“扫帚星”的星体是()。

A.水星

B.金星

C.彗星

D.火星

8.下大雨的时候,闪电一过,接着就要打雷,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A.雷声是在闪电后产生的

B.雷声是闪电的附属物

C.闪电和雷同时产生,但闪电比雷声快

D.打雷自然而然跟着闪电

9.澄清的石灰水用口吹过之后,便会变得浑浊,其原因是()。

A.呼出的气体中含一氧化碳

B.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氯气

C.呼出的气体本就浑浊

D.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

10.计算机主机不包括()。

A.中央处理单元CPU

B.输人/输出设备

C.主板/板卡

D.内存储器

11.被西方称之为“物理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A.阿基米德

B.欧几里德

C.牛顿

D.伽利略

12.克隆技术属于生物技术中的()

A.遗传工程

B.细胞工程

C.发酵工程

D.化学工程

13.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产生于()

A.1944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54年

14.运用试管香蕉技术来推广优良香蕉品种,这种技术属于()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酶工程

D.发酵工程

15.相对论的提出者是()。

A.霍金

B.爱因斯坦

C.牛顿

D.居里夫人

16.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不包括()

A.细胞学说的建立

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

C.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提出

D.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17.在中国的地震探测史中,有一个驰名中外的地震探测仪,是()。

A.浑天仪

B.候风地动仪

C.航天探测仪

D.现代地动仪

l8.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A.核酸

B.核糖

C.蛋白质

D.氨基酸

19.发现“偏好次序表决法”的学者是()

A.孔多塞

B.博尔达

C.赫威茨

D.萨维奇法

20.计算机的数制是运用()。

A.千进位制

B.百进位制

C.十进位制

D.二进位制

21.近代粒子物理理论的基础是()

A.标准模型

B.量子场论

C.高能物理

D.量子运动力学

22.按照目前近代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物质的最小的构成单位是()

A..质子

B.中子

C.强子

D.夸克

23.人类肉眼可见最远的天体是()

A.仙女座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天秤座星系

24.居里夫人在科学上最大的贡献是()。

A.相对论的提出

B.原子能的使用

C.电话的发明

D.镭的发现

25.电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

A.主机板

B.硬盘

C.内存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D.CPU(中央处理器)来源:考试大-公务员26.被誉为中国现代毕寻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华罗庚

C.王选

D.李四光

27.第一个研究成功原子弹的国家是()。

A.美国

B.苏联

C.英国

D.中国

28.20世纪60年代,最先到达月球的地球人是()。

A.美国人

B.苏联人

C.英国人

D.中国人

29.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吴文俊

D.陈章启

30.东汉的()改进了造纸术。

A.张衡

B.蔡伦

C.毕具

D.王充

3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出口国是()。

A.美国

B.印度

C.中国

D.日本

3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而惟一全是海洋的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

D.南极洲板块

33.随着上世纪30年代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学科诞生了,这一学科是()。

A.生物化学

B.基因科学

C.分子遗传学

D.分子生物学

34.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科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牛顿

D.祖冲之

35.《千金方》的著作者是()。

A.孙思邈

B.华佗

C.扁鹊考试大论坛

D.张仲景

36.1903年,美国人()制造了飞机。

A.莱特兄弟

B.富尔顿

C.福特

D.瓦特

37.1844年()在美国试拍有线电报成功。

A.贝尔

B.赫兹

C.马可尼

D.摩尔斯

38.发现三大运动规律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爱因斯坦

39.最早创造数字的是()。

A.阿拉伯人

B.希腊人

C.印度人

D.罗马人

40.第一个公开向神学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独立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哥白尼

C.伽利略

D.牛顿

41.蒸汽机的发明者是()。

A.瓦特

B.牛顿

C.富尔顿

D.史蒂芬逊

42.第一艘汽船的发明者是美国人()。

A.杰克逊

B..富尔顿

C.爱迪生

D.莱特兄弟

43.1879年美国发明家()制成了耐用的电灯泡。

A.富尔顿

B.爱迪生

C.杰克逊

D.莱特兄弟

44.不属于四种基本力的是()。

A.引力

B.强力

C.弱力

D.作用力

45.积极倡议制定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的科学家不包括()

A.王大珩

B.王淦昌

C.陈芳允

D.袁隆平

4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铁

B.氧

C.氢

D.铝

47.能够促进另一诱变剂的作用的物质称为()

A.助变剂

B.促变剂

C.诱变剂

D.突变剂

48.人类大脑的神经细胞之间是通过()相互联结的。

A.突触

B.神经元

C.神经纤维

D.脑干

49.生物计算机也称为()。

A.光控计算机

B.分子计算机

C.电子计算机

D.声控计算机

50.目前惟一现实的可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是()。

A.煤炭

B.天然气

C.核能

D.太阳能

参考答案

1.B2.B3.A4.D5.D6.B7.C8.C9.D10.B

11.D12.B13.C14.Bl5.B16.C17.B18.A19.B20.D

21.A22.D23.A24.D25.D26.C27.A28.A29.B30.B

第4篇:电工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

【 abstract】 :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found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points, puts forward several common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method of quality control.

【 key words 】 : building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质量致关重要,如不认真设计、施工,将会留下安全隐患,以至影响住宅使用寿命,严重时将导致建筑物倒塌。基础施工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结构类型、机具设备、材料供应等情况,综合考虑,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按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要求严格认真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1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过程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质量的关键。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受地基基础工程的影响。当前,我国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工程施工情况并不乐观:建筑施工企业出于对工期的要求,在天气情况不佳的情况下工程施工常常照常进行,并且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加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建设优质工程,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是核心。

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基槽开挖与检验

2.1.1基槽开挖。在平整完的场地上根据图纸放好线后,就可以进行基槽开挖。目前,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一般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整边、局部挖土。开挖中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运走杂土,可用土在附近堆放,以便回填使用。基槽开挖接近底时,要及时测量槽底标高,在达到设计基底标高后.应及早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避免基槽暴露时间过长和雨水浸泡,以免降低承载能力。

2.1.2基槽检验。基槽挖好后,需要检查基槽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地基验槽是保证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检验:验槽的重点应选择在墙角、承重墙下、柱基或其他受力的部位。检查槽底是否挖到土,是否需要下挖或处理。检查槽底土层有没有局部含水量异常现象,是否出现“橡皮士”现象。根据槽壁上层分布情况和走向,判断槽底是否已挖到设计要求的土层。

2.1.3基槽的钎探。基槽挖好后,根据图纸要求和布置进行钎探。判断下部是否与表面土质不同,是否均匀,有无软弱土层和人工活动遗迹,并详细记录墓坑、古井、管网、人工构筑物的具置,以便分析处理。

2.2地基局部处理与加固

对探明局部异常的地基,应探明原因和范围,进行加同处理。如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住宅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上部结构的开裂。具体方法可根据地基情况、现场施工条件来确定。

2.2.1松土坑的处理。当基槽中有松软土、淤泥等类土时,应全部挖除.直至挖到老土为止,然后采用与坑底的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土料回填。如地下水位较高,或坑内有积水难以务实时,可在防潮层下设置钢筋砖圈梁或混凝土圈梁,以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

2.2.2砖井或土井的处理。在基槽中如发现砖井或土井,应采用与井底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土料回填。如井内已填好士,且较为密实,则需要将井的砖阁拆除至槽底1.0m以下,并用3:7灰土分层夯实至槽底。如片的直径大于1.5m时,则需要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

2.2.3局部范围的硬土处理。在基槽中,如发现有过硬的土质或硬物,例如有旧墙基、大树根时,都要进行挖除,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予以处理,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

2.2.4“橡皮土”的处理。 “橡皮土”是施工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人踩在地基上有一种柔软颤动的感觉。用夯实机具夯打,不仅夯不实,而且越夯越柔软。这是因为粘性土中含水量过大,且趋于饱和的原故。发现这种情况后,应全部挖除,用积配砂石回填夯实。

2.2.5地基加固方法。地基加同方法很多,可根据工程特点、土质情况、施工设备来进行确定。最常用的方法是灰土垫层和天然积配砂石垫层两种:(1)灰土垫层是用石灰和粘土按2:8或3:7的体积比拌和均匀,分层铺在基槽内夯实而成。灰土垫层具有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机构简单,取材容易且费用低等优点。一般适用于加固深0.3―2.0m的各种地基,如对软弱土、湿陷性黄土、老杂填土等地基的换土处理。其强度随着时间而增长,并且具有一定的平衡性和不渗透性,但灰土的抗冻性能较差,应用于冰冻线以下。(2)天然积配砂石垫层是用河道的河卵劭石分层铺设碾压而成。主要用于基础挖深较深,且地基水位较高,开挖后积水较多难以夯实的地基处理。适宜大开挖和机械作业,施工中,首先铺垫较大的片石,然后在分层铺设积配砂石碾压。

3几种常见建筑地基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

3.1强夯法的质量控制

首先,测量定位。这是关系到强夯处理的整体效果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操作上,应由施工单位根据试夯确定的夯点布置图,逐一测放夯点位置。其次,强夯前要用推土机预压二遍,场地平整后,测量场地高程,夯点布置是否符合测量放线确定点。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应在表面铺0.5~2.0m中(粗)砂或砂石垫层,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具体按照现场确定方案),以防设备下陷和消散强夯产生的孔隙水压。再次,分段进行施工,从边缘夯向中央,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强夯法的加固顺序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士,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有条件以采用小夯锤击为佳。最后,夯击时应按试验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衡,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夯击地段遇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在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3.2注浆法质量控制点分析

首先,现场钻孔情况应安排专人如实地记录在钻孔记录表上:其次,硅化加固的土层以上应保留lm厚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浆液上冒,必要时须夯填素土或打灰土层;再次,灌注浆液的压力一般在0.2~0.4MP(始)和0.8~1.0MPa(终)范围内;如相邻涂层的土质不同时,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应先进行加固;再次,应经常抽查浆液的配比及主要性能指标、注浆顺序、注浆孔位、孔径、孔深以及注浆过程的压力值是否满足要求,并将自己的检查结果与现在记录人员的记录相核对(可通过量测注浆管的长度的方法来检查注浆孔的孔深):再次,及时在编好号的孔位平面图上对已注浆孔进行标记并注明钻孔日期。避免漏孔情况出现,最后,如出现地面或附近建筑物变形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注浆,分析原因,调整注浆参数。

结束语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在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需通过多方面的控制来确保其施工质量。通过现场质量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对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此外,通过积极建设企业自身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施工部门的质量培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与其工作责任心,切实有效的实施施工质量工作,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彭洪彬.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质量[J].工程监理,2006,7.

[2].仇欣.建筑施工中施工材料重要性分析[M].北京:建筑工程教育出版社,2006.

第5篇:电工基础知识范文

结合以上冷箱基础的施工特点,主要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群体螺栓定位加固等方面采取措施,以达到较好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冷箱基础 大体积混凝土 预埋螺栓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1 工艺原理

1.1冷箱基础中有大量预埋螺栓,处于悬空状态,无法利用施工中的钢筋和模板进行加固,只能做独立的支撑系统进行定位加固。预埋螺栓加固方案确定前必须熟悉设备安装图纸,对于一个设备的多组预埋螺栓采用整体加固,对于柱脚螺栓采用每组螺栓独立加固。

1.2冷箱筏板基础厚2.3m,一次浇筑混凝土量超过1000m³,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是冷箱基础施工的一个重点。防止出现温度变形裂缝的主要原理是: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减小温度梯度。

本施工工艺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管,根据测温情况,向管内通水,通过水循环,带走混凝土内部的部分热量,达到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效果。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从而整体达到减小温度梯度的效果,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

2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1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如下图:

垫层施工定位放线、验线加固螺栓支架安装底层钢筋绑扎底层冷却管安装螺栓定位安装中间层钢筋绑扎上层冷却管安装上层钢筋绑扎螺栓精确定位加固钢筋隐蔽验收预埋预留及模板安装模板验收混凝土浇筑初凝前螺栓定位复查混凝土养护基础交安

2.2操作要点

2.2.1螺栓安装

2.2.1.1螺栓安装设计

每组预埋螺栓采用预制的定距模板,进行单组定位固定。模具在使用前首先要经过严格的精度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使用。

设备的预埋螺栓,除了每组螺栓位置正确外,还要求整件设备的多组螺栓之间相对位置精确,因此对设备安装的预埋螺栓采用整体加固的方式。使用槽钢和角钢焊接支撑群体预埋螺栓的支架,支架与垫层固定,形成独立的稳固支撑体系。

柱脚螺栓使用定距模板,保证每组螺栓的相对位置精确,然后使用槽钢和角钢焊接的独立小型支架支撑每一组螺栓,独立小型支架同样与垫层固定。

2.2.1.2设备预埋螺栓的整体加固

设备预埋螺栓采用整体钢架支撑加固,钢架采用10#槽钢立柱与10#槽钢横梁组合焊接。

围绕设备预埋螺栓纵向布置两排10#槽钢立柱,每颗立柱距离定距模板20cm(具置要根据工程实际中的预埋钢板、预埋管、预留孔等确定,保证钢支架的位置不会影响工程预埋预留)。立柱底部与事先锚入垫层的钢板焊接(钢板提前预制,使用M12膨胀螺栓锚入垫层)。立柱上纵向焊接通长槽钢横梁,横梁上沿横向焊接50*5角钢。角钢在定距模板两侧各一道,待定距模板定位精确后与角钢焊接。为保证槽钢立柱的稳定性,钢架应设置斜向支撑,斜向支撑使用50*5角钢,每两个立柱间斜交叉设置两道,两端的横向两个立柱间设置两道。钢支架安装剖面图如下:

钢支架的安装注意以下四点:1、立柱的高度要高出筏板基础顶面(保证横梁焊接的位置);2、立柱的位置综合考虑,提前绘图计算,保证不妨碍螺栓、预埋管等工程中预埋构件的位置;3、立柱安装完毕后在立柱上弹横梁标高线,横梁标高线按以下公式计算:螺栓顶标高-螺栓露出螺母的长度(约2-4cm)-螺母和定距模板的厚度(约1-3cm)-槽钢高度(10cm左右),螺栓外露长度足够时可以保证槽钢横梁漏在混凝土外;4、槽钢横梁上的两道角钢提前初步定位,保证能安装进去定距模板且两侧剩余一定的滑动空间,以备定距模板的位置细微的调整,待定距模板精确定位后与其焊接牢固。

2.2.1.3柱脚预埋螺栓的单独加固

冷箱基础的柱脚预埋螺栓要求每组螺栓的位置精确,因此柱脚预埋螺栓采用独立钢支架支撑加固。钢架立柱和主梁使用10#槽钢,次梁和斜撑使用50*5角钢,钢支架安装的注意问题和整体钢支架相同。钢支架立面图如下:

2.2.1.4预埋螺栓位置标高的精调

预埋螺栓安装在固定钢支架上后先不进行固定,待精确调整后再进行点焊固定。

先将地脚螺栓穿进定距模板孔中,然后用地脚螺栓的螺母双面拧紧固定,将模具放在模板上部,进行标高的大体调整。然后采用经纬仪或拉通线的方法与模具的中心十字线进行位置校验,直到位置校验准确后然后将模具四周脚手架固定牢固,最后用地脚螺栓的螺母进行标高的微调,直至标高调整精确后将螺母旋紧。地脚螺栓下部先采用细钢丝与钢筋进行加固,地脚螺栓标高和垂直度检查无误后,由专业焊工用钢筋将预埋螺栓底脚一一点焊连接,保证预埋螺栓与水平钢筋成为空间不变体,焊接完成后再次进行标高和水平位移复合。

每个基础柱上的地脚螺栓经测量复合后,每根地脚螺栓的丝扣要用塑料布裹紧并用绑丝将其绑牢,防止丝扣锈蚀和遭到冲撞破坏。

混凝土浇筑振捣时严禁用振捣棒直接触动地脚螺栓,混凝土浇筑完毕时要对地脚螺栓的位置及时进行复测,对有位置变动的地脚螺栓要保证在混凝土初凝固前及时进行校正,保证地脚螺栓即使被触碰时仍能保证位置不变,定位精准。

2.2.2大体积混凝土冷却管设计

冷箱筏板基础施工为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内部通循环水降温,表面覆盖保温材料的方式保证混凝土温度梯度,控制温度裂缝。

2.2.2.1混凝土温度计算

1、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每m³胶凝材料用量,380kg/m³;

Q:每kg水泥水化热,Q=377kJ/kg;

C:混凝土比热0.97kJ/(kg.K);

P:混凝土容重2400kg/m³;

t:混凝土龄期;

m:系数,随混凝土浇筑温度改变,取0.362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混凝土最高绝热温升:

t=30d时=61.5℃;

t=15d时=61.3℃;

t=3d时=40.8℃。

2、混凝土中心温度:

: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混凝土浇筑温度,取25℃;

:不同龄期和浇筑厚度的降温系数;

计算得混凝土中心温度

t=30d时,取0.19,=36.7℃;

t=15d时,取0.45,=52.6℃;

t=3d时,取0.68,=52.7℃。

2.2.2.2冷却管布置

由以上计算可以得出,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容易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为了控制温度裂缝,需要采取必要措施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本文采用在筏板内部安装降温冷却管的方法对混凝土内部进行降温。

冷却管采用内径φ32mm的薄壁钢管,转弯部分提前预制,端头焊接。焊接应牢固,并缠好冷胶带防漏水,冷却管使用特制钢筋马凳直接固定在筏板钢筋上,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振捣时影响造成失效。

冷却管按照矩形排序布置,竖直方向布置2层,底层距基础底0.5m,上层距基础顶0.8m,水平间距2.5m。

冷却管四个进水口与四个水泵连接,保证进水量可控。出水口位置砌筑两个蓄水池,储存流出的水,待蓄水池中水冷却后再用水泵抽到进水口循环使用。

2.2.2.3冷却管降温过程操作

1、混凝土浇筑前。先试运行循环水系统,以检查冷却水系统严密不漏水,如发现漏水,应标识、补焊,以确保严密不漏水。

2、冷却管通水必须选派专人负责。混凝土灌注完毕表面初凝后即开始通冷常温水。混凝土浇筑完后1天内采用最大通水量,最大限度的带走混凝土热量。以后根据测温情况,适时向管内通水,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降低到要求的限度。

3、进水与混凝土内部温差不得大于20℃,进水、出水的温差不大于5℃。

2.2.3混凝土养护

为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养护采取覆盖措施,混凝土覆盖保温层时应将立面同时进行覆盖,立面覆盖可在混凝土浇注完12小时将模板支撑拆除后进行。

混凝土采用先覆盖一层塑料布,再覆盖两层岩棉被的方法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d。

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

2.2.4混凝土测温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以能真实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为原则。

2、监测点在筏板基础对称的一半布置,能反映不同部位的混凝土温度。

3、测温使用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每个测温点应布置外表、底面和中心三个深度的测温线。用钢筋将测温线固定好,但是测温线不得与钢筋接触。

4、混凝土初凝后,即开始测温升温阶段每四小时测温一次,降温阶段每八小时测温一次。

5、混凝土表面和大气温差小于20℃、中心和表面温差相差小于25℃时可以停止测温。

3质量控制要点

1、工程用材料须符合相关规范有关材质技术标准的要求,进场材料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每道工序施工必须作好技术交底工作,将技术要求、操作要领、质量要求贯彻到每位操作人员。

3、螺栓加固要求钢支架安装位置合适、焊接牢固,最终保证螺栓定位精确、加固牢靠。

4、大体积混凝土从浇筑开始到养护结束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做好冷却降水和覆盖保温措施,过程中严格测温,发现异常立刻采取措施。

4 结束语

4.1本文中的施工工艺有效的解决了大型筏板基础中螺栓的定位加固问题,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保证了施工质量,零返工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经济效益。

第6篇:电工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着人们社会的发展,而且直接决定着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发展命运。在当前异常激烈的建筑施工市场的竞争中,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了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整体质量,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逐渐成为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内容。

1.现代高层建筑基础施工特点

就主体结构的施工而言,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一面。从逐层施工的方法来看,基本相同。但从整个建筑来看,并不相同。主要原因是由高度增高、体量增大,带来了施工的差异。下面就论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的特点。

导致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垂直运输工作量大,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垂直运输设备,要建造高层建筑是极为困难的。高空作业多。高空作业要突出解决好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高空安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打击事故。施工技术要求高。目前国内多层、低层建筑以砖混结构为主,高层建筑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并逐步发展钢和钢混结构。因此,以钢筋混凝土和钢为主要结构材料及相关的施工技术成为高层建筑施工的特色。而钢筋混凝土又以现浇为主,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各种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制品、结构安装等施工技术。装饰、消防、防水、设备等要求较高。

2.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高层建筑的基础,而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建筑质量形成的关键。我国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得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有着不同的要求,必须在施工前详细勘察地质情况,制定详细的基础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然而,我国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形势不容乐观,常常由于工期的要求,才环境因素不允许的情况下仍然照常施工,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未能采取一定的质量控制措施。因此加强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建设优质的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当前形势下,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2.1 基础标高偏差问题

所谓基础标高偏差,指的是基础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出现标高不一的情况。当基础标高过大,对墙体标高的控制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基础下部基层标高不一,在基础进行砌筑时,很难控制其标高。基础标高偏差的问题常常在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出现,基础标高偏差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基础施工质量,所以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

2.2 基础轴线位移问题

所谓基础轴线位移,指的是基础在大放脚砌到室内标高(±0.00)处,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一般而言,此类问题常常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基础轴线位移的发生,会使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受力受到致命的影响。分析其原因,通常是由于在基础施工中,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使得轴线偏差发生,更有甚者,部分基础工程施工中,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到位,施工队伍以及施工车辆对其进行人为的破坏,使得轴线位移过大。

3.高层建筑基础过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3.1 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设计图纸要详细审查

每个建筑工程的施工,都是从设计开始的,对设计图纸的设计质量进行详细审查,不仅可以有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合理性,而且还可以对整个项目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具体的施工中,对设计质量有效的控制,要求项目部专业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要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专业的审查,对建筑施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审定会议上提出,并且,对于项目工程设计部门做出的答复和计划上的调整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核查,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对工程设计图纸中的差错进行有效的防止,而且避免了工程施工工期的延误,保证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3.2 明确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职能

另外,针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控制人员,不仅要按照相关规定中的具体职责进行施工质量控制,而且,要对施工人员的权限进行控制,在具体的项目施工中,涉及到的企业施工职能部门和施工技术人员比较多,涉及到的具体施工管理问题也十分繁琐,比如施工项目的技术问题、工程项目的计划和调度问题、建筑施工所需物资的供应问题,以及项目项目工程质量的检验和安全管理等问题,而所谓工程项目的质量,实际上就是对上述施工管理问题的直接反映,因此,要想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要明确从工程项目负责人到具体施工人员的职能,与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的有关管理规定要相互对应,认真贯彻落实。

4.结论

基础工程施工是高层建筑质量控制的关键,高层建筑的地基和基础施工都属于隐蔽工程,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因为基础工程施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加强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意义非常重大。

参考文献:

[1]邓衍康.浅谈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J].中华民居,2010,(11):184― 184.

[2]周振华.谈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2010,(16):324―325.

[3]石岩峰,卫宏.工程项目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及意义[J].山西建筑,2010,(33).

第7篇:电工基础知识范文

1.1首先由设计部门进行交点,施工单位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进行汇总形成复测报告,上报总监办审批。

1.2原材料外委试验和砼配合比设计。

1.3施工单位试验室进行申报临时资质申请。

2施工前现场勘测

2.1符合桥涵位置。在桥涵未施工前,要对施工图设计中的桥涵位置进行放样,因丹海线勘测设计已完成3年多,道路和地上物情况有可能发生变化,与设计不符,要详细对照图纸中的涵洞、通道、大桥等结构物的具置、角度和现有的道路、河道等是否相符。

2.2注意光缆、电缆、水管等设施。施工前对主线内存在的光缆、电缆、水管等设施进行统计,主动与这些产权主管部门联系,因为每条线上都发生过光缆、电缆、水管被挖断的事情,结果施工单位又停工又赔钱的,有的设计图上给出施工方案的,也要和这些产权主管部门沟通,征求意见或签订协议。

3浅基、扩大基础等小桥涵质量控制要点

3.1涵洞、盖板涵等流水的结构物,在开挖前要对两侧边沟和设计排水标高进行测量,看看排水设计图,水流方向、原则是涵洞入口流水标高比原地面低30cm,决不能高出原地面流水标高。这个是特别引起注意。如沈彰线,就是因这个问题,好几座圆管涵施工完成后,又拆除了。

3.2目前要注意冻层的影响,一定要开挖到冻层以下。在以前的施工时,有一座盖板涵,是复合地基处理(碎石桩),上冻前挖基后,第二年春天施工基础时,冻层没有化透,造成基础砼施工完成后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基础发生了沉降,开裂严重,后来就拆除了。拆除基础后发现,在碎石桩之上还有一层淤泥层,就是这个软弱层才造成基础沉降的原因。所以有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的,可以挖探坑,看看冻层化透没有,化透后再施工。

3.3如地基承载力不足,设计部门一般变更方案是换填透水性,透水性材料最好用砂砾,砾石含量达到60%以上,也可用石渣,但使用前要进行强度等试验。如换填厚度较大,必须进行分层碾压处理,可在涵洞的一侧打一坡道,压路机下到基坑内进行碾压。

3.4基坑开挖后,如地基承载力合格,尽早进行基础砼的施工,因为受地下水、降水等影响后,承载力就达不到要求了,处理起来费力费时。

3.5小桥涵台背回填,部分小桥涵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下,有的基础完成后,为下部施工方便,将基坑和台背迅速填起来,这个很容易造成基础变形。

3.6基坑开挖土方的处理,因小桥涵位置大多常年受水流影响,土质很差,一般为淤泥土、泥碳土、腐植土和淤泥,只能弃掉,不要常时间堆在小桥涵两侧或主线路基上。

4桩基础施工控制要点

4.1测量放样。在桩基放样时,不要放单桩,要同时放一排或多排桩,之后用钢尺复测,相邻和同一排的桩用钢尺校核一下。

4.2钻孔方式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选择适合的钻孔方式,是机械钻孔还是人工挖孔,如地下水丰常或土层较松散的软弱层就不易采用人工挖孔,就应选择机械钻孔。

4.3挖孔桩注意以下几方面:

4.3.1挖到设计标高后,地质情况是否与施工图纸相符,每个变化断面要留岩样。

4.3.2用检孔器检查一下,检测桩的竖直度,中心偏位。

4.3.3下钢筋笼时,再用全站仪校核一下钢筋笼的中心线,以防中心偏位,特别是墩柱时更要加以注意。

4.3.4钻孔桩质量控制。钻孔桩因在地下,质量难以控制,但一检桩,各种问题都发现了,是I类、II类还是III类,桩长多少、扩径、缩径、断桩、混凝土离析等,可以说是对桩的“B超”检查。这些都是事后检查,如何在施工中加以控制,这就要求在施工中要抓住每个环节的过程控制,精心组织、精细管理。

5桩基出现问题后的处理

5.1断桩。断桩是指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泥浆或其他杂质混入混凝土中,造成已灌注的混凝土界面不连续使混凝土变质或断面受损,从而使桩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5.2原因分析。

5.2.1首批混凝土灌注不足或导管埋置深度不足,拔导管时,导管底脱离混凝土面,形成断桩。

5.2.2石料粒径过大、混凝土坍落度过小等原因引起的导管堵塞,不得不提出导管时形成断桩。

5.2.3导管口接头出现渗漏使泥浆进入导管内。

5.2.4施工机械故障造成的混凝土不能连续灌注引起断桩。

5.3断桩的预防。

5.3.1对于首批混凝土灌注不足等原因引起的断桩,在灌注混凝土前要根据桩径、埋深、导管内径等数据计算首批混凝土的数量,保证首次埋深≥1.0m,一般根据桩径和埋深要求制作一个1-3m3的料斗进行“撒鹰”确保埋深要求;在下导管时,对导管的长度进行复核测量,以防因导管长度误差引起的首批混凝土埋深不足,首批混凝土灌注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导管的埋深控制在4-6m左右。对到达现场的混凝土进行严格检查,不符合要求时,弃掉严禁使用。

5.3.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要控制在180-220mm之间,如果是冬季施工,必须按照冬季施工措施进行严格控制,尤其是中砂不能有冻块,以确保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另外对拌制混凝土的粗集料要控制好,最大粒径不得超过40mm,不得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在冷料斗上安装筛网,以防大粒径石块混入拌缸。

5.3.3灌注所用的导管,在使用前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以防导管漏气和强度不足;对连接部位的垫圈、胶圈等易磨件要经常更换。

5.3.4目前混凝土基本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因拌和站机械故障、停电、运输道路受阻等原因而形成的断桩,要求拌和砼操作和修理人员熟悉操作规程和工作原理、易耗件要多储备一些,一旦发生故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维修完成;拌和站要配备发电机,外电停电后可自行发电工作;运输道路要经常维护和保养,确保道路畅通。

5.4断桩的处理。

5.4.1断桩发生在开始灌注不久,混凝土面距孔底较近(1-5m),钢筋笼埋深不大的情况,这时将导管和钢筋笼提出,重新钻孔至原孔底,重新进行灌注;如钢筋笼无法提出,先将导管提出,用小钻头对尚未初凝的混凝土进行冲击处理,直至将钢筋笼提出后,再对桩孔进行清理至原孔底,再重新灌注。

5.4.2断桩发生在灌注一半左右(桩长超过20m以上),混凝土面距孔底10-15m时距孔口超过8-10m时,及时将导管提出,用小钻头进行冲击处理,如钢筋笼无法提出,可用吊车将钢筋笼的单根钢筋先拨断,再用片石加粘土将桩孔填满,用重型钻头(5t以上)进行冲击处理,这种方式处理时间较长,一般都在10-20天左右才能处理完成。

5.4.3断桩距孔口5m~8m之内的,如地下水位较低,可采取扩大开挖法,进行接桩处理;也可采用沉井法,沉井是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井筒结构。处理前,要准备与桩径相同内径的混凝土管,移至桩的设计位置,然后在井内挖土,使井筒在自重作用下克服土的摩擦力,徐徐下沉,再接第二节井筒。节与节之间用钢筋绑扎,以免相错。直至下沉到断桩位置,对已经凝固的混凝土凿毛,清洗干净后进行接桩,连同混凝土管浇筑成一体。

6结束语

第8篇:电工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 中级维修电工 技能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TM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2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是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高职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训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提高实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和深造有着积极的意义。《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是我院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通过4周的集中实训,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强化维修电工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达到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规定的维修电工中级技能标准。针对2012年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中级维修电工鉴定内容进行了全新的改革,结合我院实际实训条件,机电一体化教研室对相关的考核项目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改革。

1 实训考核项目改革

自2012年起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中级维修电工的考核鉴定内容实行了较大的改革,经改革后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考核试题包括四大类,分别为:电机控制系统配线并通电试运行;电子控制线路安装、测试、调整;PLC与变频器;机床故障分析及检修。其中,内容改革较大的是电机控制系统配线并通电试运行项目(在旧标准2个子项目基础上新增了2个子项目)、PLC与变频器项目(全新增加的项目)以及机床故障分析及检修项目(由原来的3种机床设备改为2种),而电子控制线路安装、测试、调整项目内容未作改动。经改革后新的技能鉴定项目、选考方式、鉴定比重、以及考试时间如表1所示。

根据技能鉴定新的考核要求,结合我院实训条件情况,机电教研室对实训项目进行了改革,最终确定了我院的中级维修电工实训考核项目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机床故障分析及检修项目采用X62W铣床、T-68床两种设备。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的考虑:一是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设备资源(X62W铣床、T-68床为原中级工排故考核项目)。二是X62W铣床、T-68床相对于新的考核内容M7130、C6150、Z3040、行车等设备电气控制线路较复杂,学生掌握了复杂的机床设备的故障排除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其他较简单的设备排故应该就能迎刃而解了。

2 合理调整教学次序,提高教学效率及效果

中级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项目很多,合计共有12个子项目(由表2可见),而每个子项目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技能考核时抽签决定具体的考核项目。目前,因我院现有的PLC实训室改造尚未完成,暂时不能满足PLC与变频器项目的培训与考核要求,因此目前该项目在我院的校外实训基地苏州万里培训中心进行,因在两地训练,若按原有的实训安排(逐个项目进行),4周已远远不能满足技能训练的要求,而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已不可能再增加课时,为此,经机电教研室的老师讨论,最终决定根据具体项目及学院现有实训条件对教学次序进行调整:第一周(5 d),全班集中进行电机控制系统配线并通电试运行;第二周

(5 d),全班集中进行机床故障排除训练。第三周(4 d),一半学生在校本部进行电子项训练,另一半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PLC与变频器的训练,第四周

(4 d),电子项与PLC项学生进行交换训练,最后预留1~2 d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将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实践证明,此项调整缓解了实训资源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解决了实训课时紧、内容多等问题,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

3 采用灵活的指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训过程中,采用灵活的指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教学效果。通常在指导过程中,笔者采取“三结合”的原则。其一,讲练结合的原则。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诸如万用表、示波器等前序课程中已学习讲解过,但很多同学仍不会使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系统训练实训中用到的工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其二,集体指导与个人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即在集中训练的同时,要注意一些项目的分散练习。如在进行电机控制系统配线并通电试运行项目训练时,必须采用集中练习,并且要求学生规范操作,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有些项目需分散进行,如学生在进行排故练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需要进行个人指导,对于在指导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再进行集中讲解,如此将集体指导与个人指导相结合使实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训练与考核相结合原则。在指导的过程中,采取阶段性练习与阶段考核相结合,可综合提高实训效果。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安排阶段考核,营造考试氛围,可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且学生平时练习时,心态比较放松,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往往认识不够。通过阶段考核,教师给予点评指正,学生往往记忆更为深刻。

4 因材施教、创新学习评价体系

课程成绩对于学生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改进成绩的评定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训效果。经过探索尝试,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主要有2种考核方式:①采用“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②采用“阶段考核和专项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所谓“以证代考”是指有的学生之前已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进行实训,已取得维修电工中级证书的学生可以不参加该课程的培训与考核,即可获得该课程的成绩,取得相应的学分。

如此,该部分学生可充分利用时间参加其他工种的培训与考核,掌握更多的技能。而对于未参加过培训且未取得证书的学生以及曾参加过培训但未取得证书的学生,则实行“阶段考核和专项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学生的课程成绩 =阶段考核成绩×40%+专项考成绩×60%。其中阶段考核为每个项目实训过程中组织的考核,主要采用学生当场操作现场打分的方法。同时创造性地提出由实训技能较好的优秀学生与实训指导教师组成成绩评定小组,按照评分标准(苏州市的中级维修电工的技能考核鉴定标准)进行评分,最终取小组平均分。若学生本人觉得成绩偏低,可以继续加强练习,申请再次参加考核(为了便于操作,申请不超过两次),而专项考核则为最终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选派的考官进行的考核(即学生取得的职业技能证书上的成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感觉,能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平时不太认真的学生也有了学习的紧迫感,课堂充满活力,井然有序。另一方面学生感觉评分方法公平合理,学生“劳有所获”,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间的激励竞争意识得以强化。

5 积极总结交流经验,强化教学相长的作用

实训结束后,实训的总结交流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主要采用口头交流与书面报告两种方式,口头交流采用先小组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出要求。而书面报告则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总结自己实训中的体会、收获、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的措施等。教师可通过此次交流和书面报告,了解学生对实训的建议和意见,并进行分类总结,得到反馈信息,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改进。

6 实训成效

经过近几年对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我院中级维修电工考核的一次性通过率均达到了95%以上,远远超过了苏州地区其他兄弟院校的通过率,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优良的职业素质得到了监考人员的一致好评。通过技能实训与考核,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企业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应用型专门

人才。

参考文献

[1] 解后循,宋卫东,赵世婧,等.汽车维修电工(中级)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2] 李广兵,吴兴锦.电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 罗庚兴,宁玉珊.高职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3).

[4] 黄革勋.中职维修电工技能“三阶段训练法”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09(2).

[5] 唐文荣.提高维修电工实习教学质量的途径[J].科技教育,2008(5).

第9篇:电工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 施工安全管理 质量控制

电力工程项目作为工业建设工程整体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相关部门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满足用户对工程建筑的诸多需求,加强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了电力基建部门的首要任务。只有将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从根本上提升,才能够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1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特点

1.1 能够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比如说工程设计文件的正确和详细的程度、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机械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建筑的材料是否能够达到工程的质量需求以及施工的气象条件、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工艺、操作方法和技术措施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对工程的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对这些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严格控制,尽量将其降低至最低程度。

1.2 容易产生质量波动 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工业产品的生产不同,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有其固定的生产线和规范化的生产工艺,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亦有相同系列和相同规格的产品,其质量能够做到基本统一。但是,电力工程项目却不同,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每个工程的具体需求不同,因此,所采用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以及方法和工艺都有不同,这样就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质量波动。

1.3 施工人员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 由于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序较多,从而导致工序交接也比较繁杂,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如果不能对每道工序的实质进行及时检查,那么,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除了以上所提到的特点之外,对电力工程进行质量检查时不便解体、拆卸也是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主要特点。

2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2.1 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应该严格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为了有效贯彻该原则,在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的方式来进行安全管理,根据工程自身的实际情况,分层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进一步将安全责任规范化、明晰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各个部门人员的安全意识,而且还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

2.2 加强防范措施 就我国目前电力工程施工情况来看,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操作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两个方面,因此,工程的安全管理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每一项工程开展之前,都会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无论是哪一个部门,都要做到严格遵守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操作。与此同时,安全监督人员也要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坚决杜绝“违章、麻痹、不负责任”等现象出现。

2.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首先,企业要重视对人员的选择,尽可能选择具有责任心、技术过硬的员工来参与工作,与此同时,要不断对其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使其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都能够得到稳步的提升。其次,要根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反事故练习,让员工熟练掌握各种安全规程和事故的处理方案,以此来确保在出现事故的时候,员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事故进行妥善处理。

2.4 加强人员思想教育工作 电力工程施工,所出现的误操作和人身事故,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人的因素所造成的。人是有思维有思想的,只有思想上接受才能防范各类不安全因素,因此加强人员思想教育就非常重要。每项操作和工作任务,在第一时间必须反映在人的思想上,从思想上接受此项工作,用思想控制自已的行为,才能保证安全。

3 电力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为了确保工程的设计方案科学合理,首先,在施工之间,应该通过参加设计方案制定,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等形式来对设计方案进行质量检查,一旦发现图纸中存在问题,就要及时提出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其次,相关的工程管理人员还应该对施工设计图纸中所设计的施工顺序、方法以及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技术措施进行严格的审查核实,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判断其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满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要求。同时,要做好施工班组以及施工人员的总体技术交底工作。由于施工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情况分阶段进行交底。最后,在施工准备阶段,管理人员还应该对工程中所需要的全部材料以及相应设备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确认,确保其种类、型号以及性能符合工程的施工条件,从而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3.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其质量管理主要从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和安装及调试阶段的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去进行。首先,在对主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不对工程的整体结构产生影响,例如:确保保护层的厚度,在对电线管进行预埋的时候应该注意,不能够将其敷设在钢筋的外侧,管路在同一处交叉时不能超过一条,线管不能并排绑扎在一起。其次,对于安装及调试阶段的质量管理。首先,为了避免大量工作施工完成之后发现问题,导致返工困难的现象发生,应该先对主设备接结方式、控制柜接线做样板,布线整齐、压接牢固,多股线搪锡,然后再伞面展开。其次,在对设备运行进行调试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先空载后带负荷、先单体后联动的顺利来进行,并且还要控制好调试运行所需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电气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此外,在此阶段的质量管理中,还应该对一次设备的升流检查必须进行重点检查,防止接结错误,同时核查设备的耐压水平。

3.3 施工后期质量控制 在竣工验收之后,对于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后期控制也是非常必要的,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对其整体质量控制的进一步完善,是事前和事中控制不可缺少的补充,施工后期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存在的质量问题的处理、工程相关资料的保管以及竣工图纸的要求几个方面。对于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质量管理人员应该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必要的整改工作,并且要结合相关的规范对各个项目进行严格的验收工作,直到项目工程质量合格为止。其次,在工程交接验收阶段监理人员应该按照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对施工中所涉及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初步掌握,以备工程后期的使用与维护。最后,对于施工中所做的一些修改,监理人员必须要求竣工图纸根据修改的具体情况进行绘制,为日后的维修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工程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对电气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工程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必须要对工程质量的管理要点进行充分掌握,做到科学管理,严格控制,以此来确保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促进我国电力工程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刚.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