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软件工程师试用期总结范文

软件工程师试用期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软件工程师试用期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软件工程师试用期总结

第1篇:软件工程师试用期总结范文

记得初到公司的第一天,领导就将试制了两年多一直没有供货的产品;流水槽总成交给我,当时感觉这是一份很有压力而富有挑战的工作。虽然以前从事过冲压工艺及管理方面的工作,有一定的经验,但是面对的顾客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现在面对的是大众公司,各方面要求都要严格些。学习是取得一切进步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段时间里,白天忙于现场配合泰国工程师及工装科解决流水槽调试及试装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晚间回家认真学习公司各相关文件、标准,并带着问题向同事们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一、后流水槽总成大众试装工作

来公司两个月,去大众公司现场12次。每次试装顾客都要提出不同的问题(大众倒三班)诸如;后流水槽总成表面波浪、凸凹、划痕等质量问题、与尾灯支架匹配间隙问题、激光焊接等等试装存在的缺陷,每次回来都要配合工装现场制定解决方案,并跟踪落实。然后再同大众公司产品工程师、现场工程师、车间管理人员协调下一轮试装等事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公司领导及相关人员的积极努力下,流水槽总成的试装工作已接近尾声,下一步就要进行ots工装样件提交了。

二、编制各类技术文件几十种

依据新产品开发程序,编制各类技术文件;如;控制计划、过程流程图、过程fmea、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检具说明、平面布置图……等等。

在与公司同行的互相交流中,发现我公司有些指导性文件版本中有不完善之处,并及时依据标准进行完善。如;冲压下料卡中没有规定剪切毛刺公差等。

三、设计工位器具二种

根据流水槽零件形状不规则,而且是表面件;内表面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设计第一、二工序间带滑轮的转运车两种。

四、焊接夹具改造

后流水槽总成焊接夹具;流水槽(1k5809643/644)与支架(1k5863345)点焊时,支架摆放时是垂直位置,靠压弯部定位放不住,零件容易掉落。提建议将夹具适当位置加小磁铁固定。

第2篇:软件工程师试用期总结范文

做好试用期工作小结是让公司对我们的了解加深,同时也让我们自己对新工作的了解加深。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试用人员转正个人总结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用人员转正个人总结报告范文一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试用期已接近尾声,从六月初到现在我已经在公司工作了俩月的时间了,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很多精彩而美好的回忆。在这里对俩月的工作和生活做一下总结,可从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在这俩月的工作中,我已经完全进入了自己的工作角色,基本能够胜任自己的岗位,能完成好领导交给我的各项任务,经过自己的努力及领导和其他同事的帮助,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学会了不断思考和总结,能够独立解决一些客户的问题,很快的熟悉了软件相关的业务,同时也在不断学习相关知识。

在工作任务方面,我所在的岗位是技术支持,因此要对软件的业务和工作流程都要清楚。在这俩月中,通过接听客户的咨询电话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同时在领导、同事们的帮助下,能够迅速的了解软件业务以及工作的流程。其中,在7月份的时候我圆满完成了北京市公安局装备管理系统E_cel数据导入的现场指导工作,对于一个刚入职的新员工来说,能得到这个锻炼的机会,必须要感谢领导给予的信任与鼓励,这对我在以后工作中有了极大的信心,同时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领导安排的各种工作。

通过这俩月的工作中,我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也清楚知道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的改进。因而我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思考与总结,

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加熟练。在工作中,要虚心向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请教。在不断的工作中,我也认识到了运维工作的重要性,必须做到,不敷衍;不失约;不争执,认真负责不能投机取巧,一定要踏实谨慎,避免出现任何差错,严格要求自己,把领导交给的任务及时准确地完成好,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保持刻苦的精神,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试用人员转正个人总结报告范文二岁月如梭,转眼之间,踏上工作岗位即将一年了,我的见习期快要结束了。回想起一年前,刚刚步出校园,进入工作角色时的那般手足无措,不禁莞尔。

工作了,迈过了漫长的学生生涯,踏入了人生的另一阶段。厚积而薄发,16年的寒窗苦读,如今是不是到了自己一展所长的时候了?不少如我一般的莘莘学子都如此想着,自己已经学够了,足够以此为凭借在社会中闯荡一番了。

然而,直到正常踏上了工作岗位,才忽然发现面对工作,自己如此的慌乱,不知所措。“课本上的东西和实际使用上是有差距的”,在如今发达的网络上被传颂了多年,我们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如今真真切切的面对了,才发现原来差距是如此之大,原来这十多年来所学仅仅只是皮毛,只是刚刚够承上启下学习工作所需的知识,工作所需的技巧,更多的是我们要学会如何进行工作。

自进入核工院以来,被安排在建筑院筹建的工程管理部工作。有幸在短短的一年间,历经三个项目——核工院招待所改建工程、核工院研发设计中心楼改扩建工程和中钢集团新型石墨产业化(一期)项目,从最初的改建装修,到民用办公大楼建设,再到大型工业厂区建设,不同类型的项目给了我完全不同的观感。招待所项目是一个旧楼内部改造装修工程,人们常说要“不拘小节”,而在这个项目中,小节却是最为重要的,一切都应从细微入手,装修来不得半点马虎,些许瑕纰都会对整体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喷淋、防火、抹面,莫不如此。院新大楼的项目则侧重于一个单体大楼从报建到招标到施工的过程,也由此让我逐渐了解了项目管理的意义,认识到了自己工作的内容及职责。而中钢项目则又是另一番景象,我们介入的时间较早,纵向来看,我们历经了厂区规划、工艺布局、厂房设计、建筑方案讨论、施工招标等各个过程,目前即将进行现场三通一平施工工作;横向来看,我们的管理范围从招标、合同、投资、设计、施工、报建等各方面,全方位的提供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持,管理工作环环相扣,见微识著,深入到项目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的机会可与而不可求,能够在短短的一年间,参与这些如此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管理,不得不说是我的幸运。

由于工程管理部尚在筹建过程中,人员配备十分紧张,管理制度、管理程序十分贫乏,百废待兴。于是很多情况下,部门的成员不得不身兼数职,一个人拆成数个人来使用。在这一年中,我接触很多以前都不曾接触过的领域,管理工程文档、起草招标文件、起草工程合同、编制项目管理程序、编制投标文件、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对项目进度进行管理等。借此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项目管理并不是专精一科便可以做好的,需要博览众长。于是,便不得不在下班之余不断的汲取知识,翻阅工程设计、建设、验收相关规范,学习合同法、招标法、建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翻译国外的项目管理文献,学习掌握P3e/c、Project、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软件、评标分析软件等多种工程相关电脑工具,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学无止尽,到如今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目前我还无法独挡一面,我将不断的充实自己,厚积而薄发,等待自己真正能够一展所长,展示自我价值的时刻。

试用人员转正个人总结报告范文三1月17日加入__这个大家庭,成为一名试用员工,在公司系统软件开发部担任Java软件工程师一职,至今已近两个月了,目前负责项目应用功能模块的开发。通过这两个月的工作与学习,我对公司的部门结构、协同合作方式、工作环境、项目框架、开发方式等已轻驾就熟。

刚来公司时,我的主要任务是页面的自新,由于工作中用到我所不熟悉的技术,使得在工作中遇到点小挫折,最后在部门经理协助下问题得以解决,非常感谢部门经理对我的耐心指导及帮助,让我学习和了解了新的技术并运用到项目中来。漂亮美观的界面是留住客户的第一步,所以上级领导对我们项目的界面美化一直非常的重视,我们项目的界面采用的是__结合自己的项目技术阐述__,在前期的工作中,使我认识到:语言只是做软件的一种工具,更好的软件是站在客户的立场上用心的设计,让用户使用更方便、更快捷。后期,我的主要任务是应用模块的编码,在后期的开发中使我认识到:利用技术实现软件的功能只是软件的表面,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不论是做事还是做程序,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要认真仔细的去做,要有耐心和信心。

从进入公司那天起就感受到了公司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和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作我很开心。本人在工作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细心,认真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不懂的问题虚心向部门领导及同事学习请教,不断的充实自己。

自从融入__这个大家庭后,我在工作能力、敬业精神、业务素质、团队协作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也激励我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前进与完善。感谢公司的上级和同事们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我知道__的美好明天要靠大家的努力去创造,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__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希望自己能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为我们公司,我们团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恳请领导予以批准。工作转正之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以实际的工作业绩来回报公司领导对我的厚爱和培养。

第3篇:软件工程师试用期总结范文

绝大多数销售管理者都不愿承认自己不会识人辨才,但面对居高不下的队伍淘汰率、毫无起色的销售业绩,他们不得不感叹:要找到优秀的人才实在太难了。

销售工作存在种种特殊,而众多企业却无视这些特殊,将销售人力工作同其他岗位一样对待,走入了误区。

误区一:用人部门未全程参与招人

企业的招聘流程一般是人力资源部招聘信息、初选,相关部门组织复试、决定人选。这对于其他可以用硬性条件来量或设立门槛的岗位是适宜的。比如软件工程师,微软认证就代表了能力,人力专员可以轻松做出取合判断一且失误较少。

但销售岗位的特殊性,使得学历、学校、证书等外在的东西都不具有证明价值。能否成为销售人才,往往决定于人的成功欲望、销售能力、个性、爱好、气质等。显然,并不了解销售专业的人力专员,是无法判断应聘者的销售专业能力的;而有经验的销售部门,既被排除在前期的招聘工作之外,又无法把销售能力具化成文字以供人力专员参考。

因此,在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初选中,许多有销售潜质的应聘者就被“证书”、“学历”这样的条件轻易地拒之门外。实践证明,那些没有高学历,也不是名校出身的人,往往会因为前途艰难,能义无反顾地全心付出,在销售上取得更大成就。而人力资源部门按图索骥选的“优秀人才”往往因为条件优越,缺乏压力和动力,销售业绩惨不忍睹。

一家咨询公司的调查表明,由人力资源部门主导的销售人员招聘,员工淘汰率在70%以上。

可行的方法是,从招聘初选阶段营销部门就开始介入,让有经验且判断力佳的营销部门人员全程参与营销招聘工作。

误区二:招聘渠道南辕北辙

一般情况下,当企业有人才需求时,人力资源部会选择在人才市场、人才网站上刊登人才需求信息。招收应届毕业生,这种方式是经济可取的。但招聘销售老手呢?

业内有一句话,“销售精英永远不会有失业的那一天”。此话虽显绝对,但有一定道理。俗话说,做销售首先是要销售自己,销售精英一般都能很好地经营自己。他们还没有失业,就被其他企业挖走;即使失去工作,也会很快利用自己的人脉,在业内建立的口碑,迅速找到另一份不错的销售工作。事实上,销售精英都是企业的宝,企业才合不得让他们下岗呢!

除非你要招的是应届毕业生,否则,你仅仅到人才市场支个凳子或在网站上发个信息,招到销售精英的几率是比较小的。

要找到销售精英,企业应该分析他们的行为习惯,搞清楚他们经常阅读哪些书籍,在哪些地方出没,有哪些行业聚会。一些专业的营销论坛、销售精英聚会、营销期刊,都是企业寻找千里马的平台。

误区三:爱人才,又心疼钱

企业在招商上合得花钱,因为招来了经销商,就意味着出货,有回款;企业在品牌广告上也舍得花钱,因为花钱能带来销量,促进市场;但很少有企业在招人上合得花钱,因为招来了人意味着还要继续花钱(掏工资)。

不能说所有的企业都是“叶公好龙”。他们不愿意花钱在招人工作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无法评估效果。花钱做了招聘广告后,根本不知道能招来什么样的人,既然如此,我还不如选择最保守、最经济的手段呢。网络上发个信息,人才市场摆张桌子,多便宜啊。很多人才招聘会还不收钱的,多好。

这个逻辑是不对的。企业招人越是静悄悄,销售精英越是无法收到你的信息。低成本的信息方式,只能让急需一份工作的失业者看到――他们整天都在搜寻招聘信息,频繁、批量地发送简历。这样的方式倒是经济,可你要的销售精英在哪儿呢?

成本是重要,但考虑成本时绝对不要忘了你招聘的目的。找到销售精英,找到更多的销售精英,并将之招至麾下,才是你的目标。

误区四:营销人力资源重心后置

许多企业意识到了销售岗位的特殊性和招聘难度,又苦于无解决之法,便将营销人力资源工作的重心后移至培训和考核环节。“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反正优胜劣汰嘛!

这么做一个典型结果就是:宽进宽出,海量招人,大量淘汰。企业觉得这样很科学、很合理:试玉要烧三日满嘛。这样我既不会错过人才,成本也不高,多好。

但成本真的低吗?高淘汰率下,员工试用期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纳入成本了没有?成本还不够大?你浪费的时间成本、销售机会成本,甚至一个大有可为的市场就此断送的成本?仔细算算,一点都不经济。

第4篇:软件工程师试用期总结范文

英特尔将其领先业界的22nm制造工艺和3D晶体管技术用在了Silvermont架构上,并推出了面向平板、2合1设备以及桌面计算的新平台——Bay Trail。伴随着Bay Trail的推出,媒体也在纷纷谈及Bay Trail-T、Bay Trail-M等新鲜名词,甚至还会与Haswell进行比较;众多新品搭载着Intel ATOM Z3770、Intel Celeron N2910、Intel Pentium N3520纷沓而至,消费者不仅疑问顿生——ATOM变了?Celeron和Pentium有了前缀?安装了Windows 8.1的平板和2合1设备只卖3000不到?这些都是……怎么回事?

无论您正在为圣诞/元旦送亲友何种礼物而烦恼,还是为了年终奖励自己什么设备而纠结,甚至正在为选购何种平板而困扰,本期《个人电脑》都将帮助您解决这个“Sweet Trouble”——我们将详细阐述Intel Silvermont架构和Bay Trail平台,并向您推荐一些值得选购的,基于Intel处理器的平板和2合1产品。

22nm和3D晶体管技术

当Intel宣布采用22nm和3D晶体管技术的新一代Ivy Bridge处理器正式时,业界认为这是Intel向ARM宣战而吹响的集结号——当时Matrix的分析师曾表示:Intel是否能迅速闯进ARM的后院尚不可知,但无疑创新的晶体管技术可以让Intel推出性能强大而功耗却很低的处理器,这表示Intel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也就是在当时,ARM的股价一度下跌了7.3%。

X86和ARM是两个阵营的选手,它们之间看似没有什么关联,但为什么当22nm 3D晶体管出来伊始,业界并没有关注新的X86处理器,而会普遍认为Intel对ARM构成了威胁呢?要解答这个问题,不妨让我们先复习一下22nm 3D晶体管的优势:

计算机的世界由0和1组成,这一点想必大家都门儿清。之所以无法采用我们熟悉的十进制,是因为0和1可以清晰地用电平高低来区分,而电平想要区分出十个阶段还要能够被清晰识别,这对本身就带有阻抗的电路来说太难了。计算机能够识别的0和1来源就是晶体管的开关状态——晶体管打开,电流通过,电路通,电平高,即为0;晶体管关闭,电流阻断、电路断,电平低,即为1。虽然我们不能武断地说晶体管的开关速度直接决定处理器主频,因为这还涉及到流水线深度的问题,但毫无疑问的是晶体管的开关速度决定了处理器的性能。随着晶体管的开关动作带来了两个问题:晶体管打开时电流的状态决定了性能表现,而关闭状态下的漏电率则决定了处理器的效率。那么理论上来说,开关速度越快、电流通过率越高、漏电率越低,则处理器的功耗越低、性能越好、能效就越高。但是随着制造工艺的进步,晶体管之间的间隔越来越小,从当初的130nm到现在的22nm,势必导致漏电流增大,过多的漏电率直接令处理器的功耗和发热难以控制——在这种背景下,Intel推出了3D晶体管技术。

22nm制造工艺下的3D Tri-Gate三栅极晶体管使用三维硅鳍片取代传统晶体管的平面栅极,它工作时让以往只能在平面上通过的电流可以三个方向通过,增大了电流通过率;关闭时由于不再受硅基电压影响,因此能够更好地控制漏电。此外,3D晶体管的开关速度更快,工作电压也不需要平面晶体管那么高——工艺上的创新让采用22nm 3D晶体管技术的处理器可向两个方面发展:与之前产品保持相同工作电压的话,由于效率提升,则性能将更强;保持与之前产品相同性能的话,由于只需要更低的工作电压,那么功耗将更低。让首个采用该技术的Ivy Bridge处理器来证明这一点吧:相对于SNB来说,移动版IVB处理器在保持相同功耗的前提下将性能大幅提升;桌面版IVB处理器则在性能相近的前提下节省了一半功耗。

由此看来,22nm和3D晶体管技术不仅让Intel领先了业界,更是能让现有晶体管技术发生革命性的改进。业界所说的对ARM构成威胁并非指的是市场占有率或架构争论的输赢,在芯片领域无论纯性能表现、技术、工艺还是产能,Intel依旧是无可争议的老大,他们所看到的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潜在威胁——功耗是ARM攻击X86的突破口,Intel解决了功耗问题,加之先进的制造工艺,推出性能完胜ARM但功耗与之相近的处理器指日可待。

Bay Trail家族

现在,基于22nm和3D晶体管技术的Silvermont架构已经遍布于从“Data Center”到“Device”的各个领域:服务器的Avoton、网络和通讯的Rangeley、平板/PC的Bay Trail以及将于明年初面市的,应用于智能手机的Merrifield全都基于Silvermont架构——“指日可待”变成了“实实在在”。

Bay Trail是面向平板、2合1设备以及低功耗桌面计算而设计的平台——从这句话的描述中可以提炼出两个特点: 其一,Bay Trail可以提供足够这些设备应用的性能表现,同时功耗将会控制在十分理想的水平;其二,既然面向的设备种类都不一样,那么Bay Trail就必须进一步细分,针对每一类设备在使用模式和侧重点的微小差异上相应地做出变化,来满足设备的需求,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针对第一个特点,我们从22nm和3D晶体管技术以及Silvermont架构的插文分析中已经多少有所了解。那么下面我们将着重介绍第二个特点。Intel将Bay Trail(以下简称BYT)平台细分为BYT-T(Tablet)、BYT-M(Mobile)和BYT-D(Desktop),从名称不难看出这三个平台依次对应平板电脑、移动计算和桌面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Intel在处理器的命名方式上就间接表达出了Bay Trail家族成员在性能表现上的差异:BYT-T平台全部以ATOM命名,例如ATOM Z3770;BYT-M和BYT-D则分别采用N和J开头配合四位数字的方式加入到Celeron和Pentium的阵营中,例如Celeron N2910、Pentium J2850——我们都知道ATOM、Celeron和Pentium这三个处理器子品牌的定位,自然也能明白BYT-T、BYT-M和BYT-D的性能大致是个什么样子。我们列举了目前Bay Trail家族的所有处理器规格表,便于读者朋友们查询相关技术参数。

在下一节内容之前让我们先来解决一个最容易的问题,那就是BYT-D平台所专长的领域,即桌面计算——这里所说的桌面计算指的是包括可变形为茶几模式,供多人娱乐用的桌面触摸计算设备;更看重体积和功耗,以电视等作为显示设备的miniPC或HTPC;以轻量生产力和消费应用为主的一体机等在内的,并非以密集型计算和高生产力为主导的桌面计算模式。之所以说BYT-D是简单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本次讨论的重点在面向移动设备的BYT-T和BYT-M,它们才是主角,因此对于BYT-D来说只要描述清楚其定位就足够了。

Bay Trail-T、Bay Trail-M和Haswell Y

终于到了主角出场的时刻,BYT-T和BYT-M是面向平板、2合1设备以及笔记本领域推出的新平台。通过下面的基础信息对照表,读者朋友们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异。

我们不妨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宗旨再加进来一位选手——Haswell Y系列处理器。好了,现在问题是:BYT-T、BYT-M和HSW-Y这三者都采用SDP场景功耗代替TDP热设计功耗,以示自己主打低功耗;Intel也不止一次公开表示HSW-Y史无前例地令酷睿系列处理器可被直接设计在屏幕后方,并非只能应用于底座之上。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何差异?基于这三个平台的设备到底该如何界定?或者说,Intel是否在抢自己的生意?我们来分别解答。

首先,BYT-T和BYT-M在设备形态上就有重合的部分,即屏幕为10.1英寸左右的产品。事实上Intel希望BYT-M中只有Celeron N2805这一款处理器可用于10英寸设备,这是因为Celeron N2805足够特殊——它隶属于BYT-M,但SDP和BYT-T相差无几。不过OEM采用何种做法并非Intel能够一锤定音的事情,而且只有永远的利益,哪有永远的规矩?因此我们也能够见到像伟彦PH-097(Celeron N2910、9.7英寸屏幕、平板形态)和Lenovo ideapad Flex 10(Celeron N2910、10寸屏幕、笔记本形态)这些产品出现。关于两者该如何选择,我们不妨用简单的一句话来定性——如果你希望选择一个Pad应用主导,PC应用辅助的设备,那么基于BYT-T平台的平板或是2合1设备更合适;反过来,如果你主要应用是在PC模式下,需要一定性能但又没太高要求,可是总想额外获得Pad的使用体验,那么选择BYT-M就对了。

举例来说,我那位朋友的大部分需求即便是iPad都能满足,但偶尔需要撰写游记就必须要PC的体验,那么他一定是BYT-T的精准定位用户;而如果是报纸杂志的编辑,他们更倾向于频繁采访和撰写稿件,工作之余需要一个Pad来放松下心情,那么无疑BYT-M的设备更合适——请注意,我们需要再一次提醒读者朋友们,无论BYT-T还是BYT-M,它们都与iPad和Windows RT平板有本质区别,即一定的PC性能和完整的PC功能,这是非Intel平板根本不具备的。

下面到了另一个问题,BYT-M和HSW-Y的设备怎么区分呢?似乎两者都适合屏幕尺寸小于14英寸而大于10英寸的设备,这里面能包含的种类就太多了,它们之间重合的几率更大不是么?事实上,从架构方面来说,BYT-M的Silvermont和HSW-Y的Haswell之间就有着本质区别。但谈及架构似乎有些晦涩,那么我们不妨从更直接的设备端来看。

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BYT-M的处理器品牌归属——Celeron和Pentium,而HSW-Y则直接隶属于Core,最差的才是Pentium。结果不言而喻,HSW-Y有着更强悍的性能表现。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BYT-M的SDP为4.5W,HSW-Y的SDP则是6W,那么显然在续航能力和便携性方面BYT-M更据优势,而且BYT-M可以采用无风扇设计,更安静也更冷静,而HSW-Y恐怕还是需要一个哪怕是看上去很小的风扇。

BYT-M和HSW-Y的SDP差距并不大,因此无论处理性能还是显示性能,两者在SDP状态下工作其实都差不太多,但不要忘记BYT-M不具备超线程技术和睿频加速技术,而HSW-Y则是正宗的Core系列,它有可被开发的潜能——一旦你需要高负荷密集型计算,那么睿频加速下可获得基于TDP(11.5W)计算,而不是SDP衡量的性能表现。也就是说,HSW-Y有爆发力,可提供更出色的性能表现,这也正是为什么它需要一个小风扇的原因。此外,HSW-Y系列产品的模具支持定制升级,你可以升级至Core i7的配置,而BYT-M则完全不行。

让我们继续举例,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家,经常需要使用专业软件处理图片,制偶尔也需要处理一下使用单反相机拍摄的视频短片,但经常外出的工作习惯让你决定选择一个2合1设备,此时明显基于HSW-Y处理器的产品更适合;而同样需要经常外出的,我们上面介绍的编辑记者朋友们,没有那么迫切的性能需求,大多数情况都是简单的文档或是表格处理的话,则BYT-M设备价格便宜量又足,是上佳之选。

总结

我曾经在多种场合表达过我对平板这类设备的看法:单纯讲娱乐或是消费内容应用的话,那么恐怕目前尚没有出现能与iPad系列匹敌的产品;Android设备的特色在于提供相当于iOS上70%的体验,以及30%于iPad的价格。那么现在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基于英特尔核心的平板或者2合1设备,它们因何而来?

就像本文开头我那位朋友遇到的情况一样,在面对不仅仅是娱乐应用,哪怕只是轻量的工作时,iOS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这里说的弊端并非 “无法完成”,指的是得不到良好的体验以及无法保证兼容性,诸如版式错乱甚至颜色失真等现象在PPT文件中比比皆是。

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采用Windows RT系统的平板的确预装了Office,但首先此版本的Office即便在上一代的基础上增加了Outlook,也没有改变其“限制功能”的削减版特性;其次Windows RT系统获取应用的唯一方式便是Windows在线商店,想要安装熟悉的桌面应用都变成了奢望。

由此看来,能够提供不错的娱乐功能、完整的软硬件兼容特性、适用于轻量任务处理的平板类设备正好能够弥补上述两种产品的缺点——Intel看到了这个市场需求,其Bay Trail平台的两个特色与上述需求针锋相对:提供足够的性能,以便让设备在轻松娱乐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任务处理能力,即适用的PC性能;提供极低的功耗,以便能够让OEM将零部件置于屏幕后方,甚至可采用无风扇设计,使得最终产品更加轻薄的同时也可以具备完整的PC功能。此外,2合1设备还能够提供平板和PC两种形态。

现在,英特尔已经完成了从Windows的Clover Trail、Android的Clover Trail Plus向淡化系统而突出Intel Inside品牌概念的平台演变——以跨平台的Bay Trail和平板、2合1设备代替之前的产品布局。此外,Intel还将在手机端更上层楼,推出同样基于Silvermont架构的Merrifield,只是在2014年之前,现有的手机平台将会由Clover Trail Plus暂时接管,取代之前的Medfield和Lexington。

Intel平板和2合1设备所具有的特性令它们既可满足个人用户的娱乐需求,又可满足商业和行业的应用需求。事实上,Intel从来不用担心自己在制造工艺、晶体管技术以及处理性能和功耗表现上会落后于他人,他们面临的问题只是在移动互联领域起步较晚,这对一向把握先机的Intel来说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就像我们之前说过的那样:大船掉头难,但一旦掉过头来,其势头和实力都是惊人的,也许这个转变就从Bay Trail开始。

贯穿全线的Silvermont架构

在阅读这部分内容之前有必要提示一下读者朋友们:我们将Silvermont架构以插文的形式介绍,是因为这些内容大部分涉及到晦涩难懂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如果您实在无法提起兴趣,那么跳过本文直接阅读下面的内容也未尝不可。

谈及移动计算,除笔记本/超极本之外的智能手机和平板领域,Intel先是错过了该市场的爆发期,之后以Saltwell架构的32nm ATOM试水也未见大的起色。现在,从Silvermont开始,Intel表示将每年升级一次架构(如果名副其实,那么这个频率甚至超过了桌面/移动处理器的Tick-Tock战略),从这些消息来看,Intel要动真格的了。

Silvermont架构与之前ATOM所采用的Saltwell架构有着本质区别,这不仅体现在我们已经介绍过的22nm和3D晶体管上,还因为Slivermont采用了乱序执行。

关于乱序执行和顺序执行,我尽量尝试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阐述,但在此之前有必要先明确一下定义:所谓顺序执行,是指计算机的指令按照固定顺序被执行,指令1执行完毕之前,指令2/3/4均处于等待状态,顺序执行的优势在于无需过于复杂的架构设计,无需过多的晶体管支持,因此采用顺序执行的处理器往往功耗较低,但其劣势也相当明显,即一旦上一条指令的资源没有被释放,或者下一条指令必须依赖上一条指令的结果时,大量的指令均无法被执行,因此会出现极大的空闲等待时间,令效率大打折扣;乱序执行解决了顺序执行的这个缺点,CPU会按照资源占用情况重新分配指令的执行顺序,分配更多执行单元,重新布置指令的依赖关系,极大削减执行单元的等待时间,这种设计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提升了处理效率。但是,乱序执行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一旦失去了“顺序”,就必须有额外的电路、算法来支撑庞大的预测和存取机制,否则将会增加出错几率——体现在处理器上就是晶体管数量增多,电路设计复杂,功耗随之提高。

用不那么严谨的例子来说,我们要准备简单的晚饭,饭菜包括红烧肉、番茄鸡蛋和米饭,那么顺序执行的方式就是:准备红烧肉的材料,完成红烧肉的烹制;准备番茄鸡蛋的材料,完成番茄鸡蛋的炒制,最后煮饭;而乱序执行则允许在炖红烧肉时就开始煮饭,之后准备番茄鸡蛋的材料并炒制——显然乱序执行能让我们更早享用晚餐,但代价则是你一直在忙,没有空闲时间,且必须时刻记得看一下红烧肉以防煮糊——一直在忙相当于执行单元的效率提高,时刻要看一下其他菜品则代表了预测和存取机制,需要额外的“脑细胞”支持。

在22nm和3D晶体管技术之前,Intel为了降低ATOM处理器的功耗所采用的方法就是改变其指令执行方式为顺序执行,同时提升处理器主频并加入同步多线程处理来弥补效率上的缺陷,因此我们能够看到诸如ATOM Z2580有着2.0GHz的主频和超线程技术。随着Silvermont架构的出现,基于这一架构下Bay Trail平台的新型ATOM处理器均采用了乱序执行,回避了多线程模式,释放了单线程性能,极大提高了处理器的效率。

此外,Silvermont更改了Saltwell的流水线设计,从16条削减至10条。所谓流水线技术,指的是将一条指令拆分成多个步骤,并让不同指令的各个步骤并行处理来加速运行的技术。流水线越多,则每一级指令处理的时间越短,时钟周期就可以设计的越短,处理器主频就可以做的更高,但流水线不能无限增多,因为它依赖硬件实现,过于庞大的流水线会导致处理器臃肿,出错几率增大并需要更多晶体管支持,无限放大的流水线深度甚至会令当前的制造工艺、材料和技术都无法满足硬件设计的要求——高达31条流水线的Netburst架构被舍弃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因此Silvermont削减了流水线,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硬件的复杂度。

改变指令执行方式和更改流水线带来的变化势必体现在分支预测单元上,分支预测用来让CPU判断指令执行的进度,从而加快运算速度。Silvermont提高了分支预测单元的性能,增加了间接分支预测单元,可极大提升分支预测精度,从而提升性能表现。

在指令集方面,Silvermont提供了对SSE 4.1/4.2、POPCNT、AES-NI指令的支持,虽然无法和Haswell架构相比,但相对于Saltwell可谓提升巨大。此外,Silvermont架构改进了频率加速机制(请注意这里并没有使用睿频一词,因为睿频是用于Haswell架构的酷睿处理器中的),它不再像之前的ATOM那样由系统决定是否加速,而是在内部设计了监控单元,可动态监测功耗分配情况,并在处理器温度和散热系统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像Ivy Bridge那样突破设计功耗的上限完成加速。当然,Silvermont也支持CPU和GPU分别加速。

Silvermont的图形核心基于英特尔第七代图形技术,基本上与我们熟悉的核芯显卡4000算得上同一级别,只不过其处理单元(EU)仅有4个。当然,现在的Haswell甚至已经在处理器上集成了eDRAM来提升GPU性能,而Silvermont显然还做不到,也许等明年的14nm制造工艺出来时,我们将能够看到更加“变态”、甚至集成了eDRAM的SoC处理器。

不过,尽管只有4个执行单元,但Silvermont的图形处理能力相对其设备形态和产品定位来说也足够了——基于Bay Trail-T平台的ASUS Transformer Book T100甚至可以十分顺畅地让使用者体验时下流行的《炉石传说》。此外,某些核芯显卡所具备的特性也被部分基于Silvermont架构的平台所支持,例如Bay Trail-T可支持无线显示技术、Intru 3D技术、Intel Insider、高速视频同步技术以及清晰视频技术——这些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使用者在视觉方面的体验。

那么,是时候总结一下了:Silvermont架构不同于之前的Saltwell,也不同于桌面级处理器采用的Haswell架构,它能够提供完胜以往SoC处理器的性能表现,并具备极低功耗。这意味着从Silvermont开始,Intel将有真正的武器进军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及2合1设备的市场,除了密集型高负荷计算之外的移动领域,Intel也有了新的武器。

ASUS Transformer Book T100T

圣诞将至,如果您在为送给亲朋好友什么礼物而绞尽脑汁的话,那么不妨考虑一下最新的、基于Intel平台、有着强大内芯和一定性能保障、对软硬件有着完美兼容性的平板和2合1设备。事实上,想到“礼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基本上都是诸如价格适中、拿得出手、物以致用等词汇,综合这些特性,基于Bay Trail平台的平板和2合1设备显然要比Haswell的2合1超极本更合适——我们在下面的文章中将向您介绍采用Bay Trail-T和Bay Trail-M平台的多款产品,在通过前文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定位差别之后,相信您能根据自己或是朋友的使用情况及需求,做出正确和明智的选择。

到达实验室的那一刻起,ASUS Transformer Book T100T就占据了两项第一:《个人电脑》测试的第一款基于Intel Bay Trial平台的设备;我们使用过的第一款预装Windows 8.1的OEM成品。

我们对T100进行了简单测试,之所以没有采用传统的MobileMark和SYSMark,是因为这两款测试软件均采用密集型计算脚本作为场景,而T100这种2合1设备则是为轻量应用和触摸应用设计的,为此我们将测试重点转向了衡量其处理器的处理能力、网页计算性能和触摸体验方面。有着物理四核心的ATOM Z3740表现略好于AMD Temash APU A6-1450的水平——现在,Intel甚至不用拿出IVB或HSW核心的Celeron和Pentium即可对抗Temash了。

Transformer Book T100的平板部分厚度仅为10mm,重量在500g上下。在平板上,ASUS提供了MicroSD卡插槽、MicroHDMI接口以及标准的MicroUSB数据充电接口;键盘底座上则提供了一个USB 3.0接口,为扩展能力提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ASUS在包装中提供了正版Office 2013家庭学生版的激活码,这款软件的价值约为699元——这种方案在OEM产品中少之又少,与更常见的免费试用期一个月的Office 365相比,显然T100更超值一些。

我们通过转接线将T100与液晶电视相连,使用屏幕扩展功能在大屏幕的电视设备上播放刚刚下载的美剧,而在T100的屏幕上继续其他剧集的下载过程,同时连接了移动硬盘作为存储设备,除去处理器占用率无法与酷睿相比之外,无论播放还是下载均没有任何异常现象。由此看来,与其买一台HTPC,倒还不如选择Transformer Book T100更合适,毕竟你还能得到一款平板设备,不是么?

基于Benchmark和应用的测试

我们已经介绍了Bay Trail平台所面向的领域和设备形态,即需要长效待机和续航能力,注重移动计算和平板体验,同时兼顾PC性能和软硬件兼容性的平板电脑和2合1设备。考虑到其定位,在测试时我们并没有使用基于密集型商业计算的SYSMark和MobileMark,这些是衡量PC性能表现的权威测试软件,但并不适合Bay Trail设备。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面向新的计算领域、新的使用模式和新设备,我们依旧可以找到具备可重复性、可靠性和公平公正的测试软件——TouchXPRT、WebXPRT以及TabletMark。此外,我们还选择了一些常见办公应用和软件以模拟用户真实使用情况来衡量系统的具体表现。

TouchXPRT 2013

TouchXPRT2013是Principled Technologies推出的专门用于衡量系统在Windows 8/8.1的Windows UI下,对触摸应用响应能力的测试软件。TouchXPRT包括5个场景:

1.美化相册,将每张图片均为100万像素的50张图片分为5组,分别对每一组进行虚化、老旧、聚光灯、灰度转换以及浮雕效果的处理

2.创建拼图,将上述50张照片拼接为7组拼图,同时为所有拼图增加水印

3.视频转换,将一段MOV格式和一段MP4格式的,共时长85.2秒的两部1080p视频转换为WVGA分辨率

4.音频转换,将一段市场30分钟,160Kbps码率的WMA格式音频转换为MP3格式,并添加版权信息

5.创建视频,将50张图片制作成720p的MP4文件,令照片可自动播放

可以看出,TouchXPRT主要针对触摸界面下的多媒体应用而生,这也正是平板设备所主要针对的领域,即消费类应用。

WebXPRT 2013

WebXPRT2013同样出自Principled Technologies,它的目的是考察系统在基于网页的应用方面的性能表现,以及HTML5和JavaScript的计算能力,WebXPRT包括以下四个进程:

1.照片处理,将固定的一套6张照片在网页上通过锐化、浮雕和光晕的滤镜进行处理,每两张应用一个旅行,共3组

2.面部识别,使用5张带有面部特征的照片来计算侦测面部所需时间的平均值。其中相片数据由Canvas 2D完成,侦测算法则基于JavaScript

3.数据分析,通过股票的历史数据来计算金融指数,并以公告板的形式,计算这一系列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同样,计算由JavaScript完成,显示则通过表格和Canvas 2D完成

4.离线编辑,使用HTML5的Local Storage属性,测试加密存储该浏览窗口的标签信息所需时间,并显示出最新使用的入口,加密方式为AES。

众所周知的是,平板设备以及触摸界面被大量应用于消费类使用模式,且这种情况下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所占比重极高,因此采用WebXPRT测试系统的此项性能必要性也不言而喻。

TabletMark

TabletMark出自于SYSMark和MobileMark的东家——BAPCo,这也是该机构推出的第一款基于触摸界面,测试系统在平板应用模式下性能表现的Benchmark软件。与仅仅关注性能得分不同的是,TabletMark使用两个不同场景来考察系统的实际表现:网络&电子邮件,照片&视频分享。

Office Excel

我们使用待测设备打开一个容量为40MB,包含有5万条数据的Excel蒙特卡洛计算模型文件,统计系统打开该文件所用时间。此外,如果系统支持Excel宏命令,那么我们还将通过该功能计算重新定义所有数据所需时间——Windows RT系统自带的Office并不支持该功能,因此可以看到Surface RT和Surface 2在此项测试中的成绩均空缺。

美图秀秀

美图秀秀是被广大国内用户普遍应用的图像美化和处理软件,我们使用该软件进行两项测试:打开一张使用Canon EOS 30D拍摄的,分辨率为2336×3504,容量为3MB左右的jpg文件,计算所用时间;将9张与上述图片有相同属性的图片进行拼图处理,计算所用时间。

电池测试

由于MobileMark无法被安装在Windows RT系统,且所有此类设备都不适合使用密集型计算的测试方法来衡量,因此我们在电池测试环节采用了更为简单的方式——通过Windows媒体播放器循环播放一段1080p高清视频,将屏幕亮度调节至最高,并关闭节能设置,从视频开始播放时断开电源,直到系统自动关机终止计时。

从测试得分表中不难看出,相对于Clover Trail平台,新的Bay Trail-T平板在每一项测试中的表现都有相当可喜的进步,如果不是非常较真的话,那么基本上能够认为Bay Trail-T中的ATOM Z3740相对于Clover Trail的ATOM Z2760在各方面表现均有成倍提升。

当然,ARM阵营的进步我们也不能忽视——Surface 2相对于Surface的提升幅度同样巨大。只是横向比较的话,尽管微软在刚刚的最新产品上彻底摒弃了RT的命名方式,甚至为新的Surface 2增加了Outlook组件,但这并不能改变两个活生生的现实:其Office依旧是简化版,甚至无法支持宏命令;在软硬件兼容性上,改进的产品依旧与老型号保持一致,即无法安装我们早已熟悉的常见应用,获取App的唯一方式就是Windows在线商店。

如果比较Surface 2和Bay Trail-T平板的性能表现,那么我们依旧可以得出这种结论:基于Intel处理器,安装了Windows 8.1系统的平板电脑和2合1设备无论在基础性能、网页计算性能、实际应用上都完胜ARM平台的Surface。唯一的例外在于电池成绩,Surface 2采用的Tegra 4 在视频播放时仅使用省电核心,因此使用这种测试方法得到的续航成绩的确令人惊叹,但另一个问题在于,除去视频播放之外的应用将会用到Tegra 4的其他4个计算核心,而那时Cortex-A15架构惊人的功耗就很难再度令Surface 2夺冠了。

遗憾的是,尽管我们的确拿到了基于Bay Trail-M平台的设备,例如HP Pavilion 11 X2和Lenovo ideapad Flex 10,但这两款产品均为测试样机,无法提供与市售产品相近的表现。但无论如何,从基础性能表现到实际应用体验,基于Intel Bay Trail-T平台的平板电脑和2合1设备都有着令人满意的表现,加之软硬件方面的完整兼容性,如果你确定需要一台Windows系统的便携设备的话,那么该如何做出选择,想必不言而喻。

HP Pavilion 11 X2

对于HP来说,所有以X2结尾命名的产品都意味着采用了2合1设计:Envy X2是基于CLT平台的产品、Split X2采用了Temash APU平台、Pavilion X2则是我们测试的第一款应用了Bay Trail-M平台的设备。

Pavilion 11 X2最大的优势在于,设计师分别在平板和底座上提供了单独的电池模块,这意味着产品的续航能力有了可信赖的保障——按照HP的说法,连接底座作为笔记本模式使用时,Pavilion 11 X2的续航能力可达18小时。

作为平板模式使用的情况多见于消费类而非创造性应用,例如欣赏视频和分享照片。考虑到这一点,HP在这款产品中内置了Beats Audio音效系统,并表示用户可使用前后双高清摄像头录制1080p全高清视频;或是通过内置的HP Connected Photo功能在不同设备之间快速分享照片;当然,还可以实现无线打印。

从Pavilion 11 X2就可以看出Bay Trail-M的确在定位和产品形态上与Bay Trail-T有所区隔——这台同样隶属于2合1设备的产品提供了11.6英寸屏幕,因此如果你在更多情况下需要一个计算设备而不是平板,但又想在需要时得到一部平板电脑;换句话说就是你对平板的大小和重量没有太高要求,但的确需要一定性能保证的话,那么基于BYT-M平台的HP Pavilion 11 X2是更明智的选择。最后还需要强调的是,所有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2合1设备都有着Android或是RT产品无法相比的优势,那就是完整的软硬件兼容性,考虑到这一点,HP将Pavilion 11 X2定义为“100%笔记本、100%平板”的设备倒也不为过。

DELL Venue 11 Pro

与其介绍Venue 11 Pro,倒不如先来看看整个DELL Venue家族:隶属于Venue系列的产品从大类上可被分为Venue和Venue Pro,前者采用Android系统,后者则预装了Windows 8.1。在Venue中又按照屏幕尺寸提供了Venue 7和Venue 8两款产品,而Venue Pro则包括了Venue 8 Pro和Venue 11 Pro。值得一提的是,DELL与Intel的关系一向非比寻常,因此不难理解所有DELL Venue家族的产品均采用了英特尔处理器,即便是安卓设备也不例外。

在Venue Pro家族中,有着8英寸屏幕的Venue 8 Pro仅提供了Bay Trail-T平台中ATOM Z3740D处理器的配置,而10.8英寸的Venue 11 Pro除了规格更高的ATOM Z3770之外,甚至提供了Core i5 4210Y的选配机会——8英寸更适合无风扇的平板主导设计,而11英寸则更适合PC主导的产品,因此Y系列酷睿处理器有机会被应用到这种产品中也不足为奇。

DELL为Venue 11 Pro配备了全高清屏幕并预装了Office 2013家庭学生版套件,同时还允许用户选配TPM和DELL Data Protection数据保护服务,并支持手写笔——这些似乎都是面向商业应用的特征,而DELL也的确在宣传资料中着重表达了专为移动办公用户设计的意向,他们认为Venue系列产品可以帮助企业用户释放员工潜力,即便“在路上”也可轻松提高工作效率。

定位商用领域、提供酷睿可选配置,这是DELL Venue 11 Pro与同类产品相比最具特色之处。虽然我们都认同平板在娱乐领域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也必须承认行业应用是这类产品的另一个爆发点——DELL Venue系列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力图在产品中做出差异化以增强竞争力。

Merrifield到来之前

介绍完屏幕大于10英寸的产品,下面总该轮到小尺寸设备了——这些基本上都采用Android系统的平板也有着“英特尔芯”,我们已经无需担心X86和Android之间的兼容性,作为全球软件厂商前十名,全球Android软件工程师数量仅次于Google的公司,Intel早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那么,如果你喜欢更具便携性的设备,希望获得强悍性能的同时又不想花费太多,则接下来的设备会更加适合你。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Bay Trail-T用于屏幕小于10英寸的Android设备,那么它完全可以进驻智能手机,但为什么新的Intel核心手机产品却还是采用了之前的Clover Trail Plus平台呢?

我们在文章开始时提到,Silvermont架构覆盖了从服务器到嵌入式设备的所有领域,但与Bay Trail平行的还有一个名为Merrifield的平台才是专为智能手机打造的。将于2014年初面世的Merrifield会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还将提供集成的传感器Hub和用于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特性。

那么在Merrifield到来之前,智能手机领域暂时由Clover Trail Plus(以下简称CLT+)取代之前的Lexington和Medfield——按道理来讲,CLT+和Lexington应该分别定位中高端和中低端,但事实上在产品中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Lexington的身影了。

ASUS FonePad 7手机平板

ASUS的上一代FonePad采用了Lexington平台中的ATOM Z2420处理器,由于提供了7英寸屏幕和出色的性能表现,加之合理的售价,因此ASUS FonePad一直保持着不错的销量。也正是基于此,ASUS在不久前推出了更新版的FonePad 7。FonePad是真正意义上的电话设备,而不是那种具有通话功能的平板。请注意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差别:手机平板表示这款产品可以独立完成通话,具有通话功能的平板则必须通过耳机才可实现相关功能。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FonePad 7改变的不仅是硬件配置,其模具也由之前可拆卸遮板的设计变成了一体化方案,无论sim卡还是MicroSD都通过分布于机身两侧的卡槽进行安装。没有变化的则是那块1280×800的7英寸屏幕,与同类产品相比在显示效果和清晰度方面都实属上乘。

在CLT+平台的支持下,FonePad 7的性能表现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难能可贵的是其MobileXPRT中用户体验一项达到了100分,这超越了大部分手机和平板设备,表示FonePad 7不仅有着出色的硬件和性能,在系统优化方面也着实值得称赞。

ASUS为FonePad 7预装了丰富的功能性应用:用于保存用户数据甚至应用程序本身的App备份,可让使用者在更换设备时不必丢失游戏进度或应用信息;用于增强安全性的隐私锁可锁定相关的Apps,避免设备丢失或临时离开时泄露隐私;阻止名单功能能够帮助用户拦截恶意电话和垃圾短信,当然前提是你需要有类似随时更新名单这样良好的使用习惯;Audio Wizard可根据不同场景实时切换音频解决方案,以获得最佳体验。

Teclast Tpad P89 mini

台电科技与Intel有着紧密合作关系,因此CLT+平台应用在平板上的首款产品便是Teclast Tpad P89 mini——这也是唯一一款能够实现异屏无线显示的Android平板。

由于采用了Intel ATOM Z2580处理器,因此在台电与Intel共同努力之下,使用者可以利用P89 mini的无线显示功能在大屏幕设备上欣赏视频,同时使用平板继续浏览网页或是进行其他娱乐。相比基于DLNA或是Miracast 的其他设备来讲,能够在不同屏幕上分别显示不同内容的特性正是P89 mini的差异化所在。

可以看出台电科技在P89 mini上的确下足了功夫:这款产品机身正面采用白色面板,与银色金属背板的搭配相当和谐;出色的制造工艺和背部表面的磨砂处理不仅令产品各个模块之间的缝隙均匀,且握持感也十分出色;尽管采用了7.9英寸屏幕,但对厚度精准的把握还是让整机重量得到了良好控制。

深度定制后的Android 4.2.2系统有着明显的“台电特质”,其UI无论在颜色搭配、图标设计还是功能性方面都值得称赞。在强悍的处理器支撑下,P89 mini的安兔兔测试得分甚至超过了30000,这一点已经被无数媒体和使用者验证。相对于采用虚拟计算来考察系统性能的测试方法,我们更侧重于能够体现真实使用体验的MobileXPRT——与大多数产品的User Experience得分尚不及90形成鲜明对比的是,P89 mini的此项得分甚至高达102!这意味着其使用者不仅能够得到硬件方面的性能保障,还能够得到顺畅的操作感受。

这款出自台电科技的P89 mini售价尚不及千元,它有着出色的视频解码能力,可播放绝大多数格式的视频文件,尽管遗憾的是并未提供HDMI输出功能,但考虑到能够实现异屏无线显示,且有着足够诱人的外表和身价,无论作为礼物还是实际使用都值得选购。

伟彦 Surge Tab PH-101 全能版

伟彦无论对从业者还是读者们来讲都是个陌生的品牌,但这个来自东莞的市场新秀却推出了业界第一款应用Bay Trail-M平台的产品,甚至早于我们见到的其他品牌的工程样机。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船小好掉头”的名言,在大厂还疲于各部门沟通和审批阶段时,伟彦已经开始了研发工作;而当其他品牌进到研发阶段时,他们的产品已经上市了。

名为伟彦PH101全能版的产品在出厂时预装Windows 8系统,用户可自行升级至Windows 8.1。差异化的设计在于,如果在购买时提出需求,那么伟彦会直接为这款设备安装Android+Windows双系统——其64GB固态硬盘中已经被预先分为两个格式不同的分区,其中FAT分区专门为Android准备,NTFS分区才是Windows的容身之地。这种设计应用于每一台PH101中,即便出厂的产品没有预装双系统也不例外。伟彦表示会在官网提供刷机包,有兴趣的消费者下载刷机包后自己将标准配置的产品刷成双系统。必须要说明的是,鉴于系统分区不同,因此在Android下是无法访问Windows分区中的数据的,不过伟彦表示将会在后续产品中解决数据共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