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方面的谚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3、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4、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5、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6、读一书,增一智。
7、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8、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11、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12、有经验而无学问,胜于有学问而无经验。
1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5、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16、熟能生巧。
17、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18、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马克思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培根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学习 永远不晚。高尔基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爱迪生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法朗士
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牛顿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伏尔泰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爱迪生
【关键词】粮食 种植面积 指标体系
一、引言
粮食种植面积是保证国家粮食供给安全的重要前提,研究粮食种植面积是十分有意义的。国家粮价收购政策、农业从业人员、粮食进出口贸易、农民受教育程度、城乡收入差距等因素都影响着粮食种植面积,为综合度量各因素对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程度,下文将建立指标体系进一步分析。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再参考现有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投入、产出及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指标建立有关粮食种植面积的指标体系。为了更好的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Bagging、m-Boosting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回归、决策树、神经网络等方法分别对其进行分析,以期得到最有效的结论。
二、方法介B
在研究变量对变量的影响或变量之间的关系时,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回归,而线性回归模型的前提假设较多且要求较高,所以现实数据是很难满足这些条件,即使是满足,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专家学者们对建模认识的逐渐深入,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诸如决策树、m-boosting等机器学习算法,这些算法模型在建模之前对数据没有做出任何假定,使用的是诸如一致性、无偏性等概念进行建模,能够很好的解决多元线性回归的不足,预测精度高,所以本文在建模中引入机器学习方法对粮食种植面积进行研究。
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在已知概率的基础上,通过计算预期的净现值大于或者等于零的概率来评价某一项目运行的风险。随机森林是用随机的方式建立一个“森林”,森林里面有很多的决策树组成。Bagging与m-Boosting算法类似,区别在于Bagging训练集的选择是随机的,各轮训练集之间相互独立,而m-Boosting训练集的选择不是独立的,各轮训练集的选择与前面各轮的学习结果有关。神经网络本质上是人脑处理信息方式的简化模型。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有两种功能,一是对数据进行分类,二是对数据进行回归,目前主要用于对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数据进行分类和回归。
三、实证分析
粮食种植面积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从投入、产出及可持续发展三个角度出发的,投入是指种植粮食的成本,产出是指通过种植粮食获得的收入,可持续发展是综合考虑影响粮食种植面积的其他因素。具体的指标选择如下表:
其中:自然灾害成灾率=成灾面积/受灾面积;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劳动力
比重;农业劳动力比重:乡村就业人数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农业增加值比重=农业增
加值/国内生产总值。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5》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5》,时间维度为1990~2014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用稻谷、小麦和玉米的平均价格计算。由于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是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故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只有2005年之后数据,2004年及之前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用当年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代替。
在建模之前为了消除数量级和单位对模型精确性的影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标准化之后的数据进行建模,可以得出各种机器学习回归方法关于训练集和测试集的错判率,具体如下表2:
由上表可知,利用随机森林建模所得的训练集与测试集的错判率最低,分别为0.084与0.729,故选择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作为最终回归模型。通过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可以得到每个变量的对粮食种植面积的重要性排名,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比重、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业增加值比重对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排在前五位,其中前三名分别为劳动力投入、机械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看到粮食种植的投入对种植面积的影响很大,排名第四和第五的指标属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种植面积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四、研究结论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需要将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粮食保护政策的第一位。本文从投入、产出及可持续发展三个角度出发建立了粮食种植面积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多元线性、Bagging、m-Boosting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回归模型分别对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使用随机森林建模方法随机森林准确度最高。对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度量可以发现,排名前五位的为农业劳动力比重、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业增加值比重,可以得到粮食最低收购价对粮食种植面积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力低于农业劳动力比重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参考文献
[1]王双英,王群伟,曹泽.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方法及应用――以行业一次能源消费面板数据为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01:42-49.
[2]兰录平.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原型理论认为原型或典型性成员构成了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范畴围绕原型作为认知参照点建构,原型是最具有典型性的实例。而在语法教学中,教师举的例句不典型、没文采、老生常谈、索然无味,加上枯燥的语法规则令学生望而却步,听而生厌。根据原型理论,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经典谚语、名言作为典型性实例来吟诵并且运用之。我们知道英语谚语是语言的精华,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容精辟,寓意深刻。把一些英语谚语、名言作为典型性的实例熟读、熟记,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英语的句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学会基本的、地道的表达方式。在英语语法教学实践中,教师恰当地运用英语谚语、名言除了能帮助学生扩展课外知识、了解西方文化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之更好地学习语法,培养英语语感,在教学中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谚语、名言在学习词法方面的作用
首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利用它提高学生的单词量,尤其是在学习高考的核心单词与难词时,通过诵读谚语,学生在句子中更容易掌握这些核心词汇的运用。
例1:在教学adopt fame individual virtue fragrance等单词时,使用了A good fame is better than a good face.(美名胜过美貌)Education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based on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因材施教)Beauty without virtue is a rose without fragrance.(无德之美犹如玫瑰无香)。
例2:辨析quality与quantity,使用了It is wrong to sacrifice quality to quantity.(牺牲质量而去追求数量是错误的),等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也避免了孤立地背诵单词。
二、谚语、名言在在学习句法方面的作用
1.万丈高楼平地起――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句型。
(1)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是学好语言的基础。英语句子万万千,五大基本句型把线牵。如:How Time flies.光阴似箭。(S+ Vi)
Books are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S+ Vi+S.C)在语法教学中,教师把一些经典谚语作为典型性的实例。熟读、熟记一些英语谚语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地了解英语的句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学会基本、地道的表达方式。
(2)当讲解有关形容词用法时,涉及“the more…,the more…”的用法,教师就与学生共同诵读谚语:The more you study,the more you will find yourself ignorant.(学,然后知不足),接下来进行举一反三环节:
S1:The more,the better.多多益善。
S2:The sooner,the better.愈快愈好。
S3:The busier I am,the happier I feel.我越忙越高兴。
S4:The more we learn,the more we want to learn.我们越学越想学。
S5:The harder you study,the greater progress you will make.你越用功,进步就越大。
S6:The more passages you read,the better you will write你读的文章越多,你写的英语就越好。
……
Sn:The earlier you get up,the better you will study. 这位学生一说完,就引起不小的争论。
T:Though we say: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No one would do good job without a good rest.(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2.乘胜追击――英语语法的“三座大山”。
(1)时态、非谓语动词和复合句称为英语语法的“三座大山”。比如,在讲语法难点――非谓语动词不定式时,借助谚语、名言举了以下例子来分别说明其用法:
如:To save time is to lengthen life.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主语和表语)We prefer to die a hero,rather than live a slave. 宁为英雄而死,不为奴隶生(宾语)。
Questions:What is your plan for the summer vacation?
What do you plan to do in the summer vacation?
To climb the Great Wall is my plan for the summer vacation.
It is my plan to climb the Great Wall.
My plan for the summer vacation is to climb the Great Wall.
I plan to climb the Great Wall in the summer vacation
学生对有关假期计划的不同回答,复习了动词不定式作主语、表语以及宾语的不同结构和功能。这样通过模仿谚语,再利用转换手段进行语法教学,实现由传统静态式教学向动态式教学的转变。
(2)对于并列句、复合句要简单化,它们只是两个简单句加上连词而已。让学生利用大量积累的谚语,模仿、套用和改写,收到了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效果。
当学习同位语从句,教师诵读: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little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的深浅,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马丁・路德金)
接下来在课堂上进行头脑风暴,下面是学生套用此句型造出的句子:
S1:I have a dream that I will go to Shandong University in 2013.
S2:I have a dream that we students are close as brothers.
S3:I have a dream that I can definitely have a brighter and better future.
……
Sn:Mr. Xia,What is your dream?
T:I have a dream that I will go to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to get further education.
让学生通过对英语谚语的学习,了解和领悟同位语从句的语法规则,再用它去指导语言实践如创设情境,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凡人名句”,等等,做到“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又进行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交流,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做法,改变了语法课堂中的沉闷气氛,让语法课充满生机。
上面的例子表明,学生不仅学习了语法,还学习了其中所包含做人的道理,师生之间进行了心灵沟通,教师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
(3)在学习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词如that,who,which,whose,as,where等,可借助下列谚语:Many things grow in the garden that were never sown there.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He who has n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不到长城非好汉。An intellectual is someone whose mind watches itself.智者是其心灵一直盯着自己的人。
师生通过共同诵读来感悟定语从句中关系词的作用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定语从句的修饰作用。接下来进行分析、归纳、对比、总结和运用等步骤,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任务型语法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英语谚语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英国学者埃克斯利(Eckersley)认为,呆板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即便他拥有装满一间房子的证书也是白搭,好教师以他的热情活泼使其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教师在授课时,适当地传授一些英语谚语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我给高一学生上过一堂课,引用一些谚语、名言,几年后学生回校看我,谈到时还是记忆犹新。譬如,就如何学英语我用到了爱因斯坦的一个公式:Sueeess=X+Y+Z。在这个公式中X=Goodmethod,Y=Hard work,Z=Stop talking and getdown to work.要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爱因斯坦的另一句名言:Success is1%inspiration and 99%perspiration.引导学生从现在开始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告诉他们这些格言:Rome is notbuilt in a day.Good beginning is halt done.鼓励学生尽管目前英语成绩不太理想,但相信三年的努力可以改变一切。赠送一句: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这样的课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积累的重要性,而且让英语课堂生动有趣,带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其求知欲。同时为进一步运用谚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英语谚语在教学中的运用
1. 借助英语谚语渗透词汇教学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高中生应掌握3500词左右,比旧大纲几乎增加了一倍。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词汇比以往教材大大增加,对高中教师而言,这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有时课堂上我会自然地教给学生一两条谚语,其实有时是我精心设计的结果。我尝试让学生在谚语中学习词汇,特别是学习构词法。三年下来,学生通过谚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构词法知识,词汇量得到很大的扩充,阅读理解自然也就能够轻松面对。在高考中,学生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得分较高,这与我平时重视词汇教学是分不开的。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做法。
(1)在英语谚语中学习词的用法
在词汇教学中,所用例句多是词典上的原句、格言或谚语,这样的句子地道且方便记忆。例如讲lose一词时,借用谚语:Graspall,lose all.(贪多必失)让学生猜出lose的词义是“失去”的意思。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lose的其他用法。
(2)在英语谚语中复习短语和固定搭配
高中英语教学中,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学生对已学过的短语或固定搭配遗忘率会增高。教师可借助英语谚语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譬如:复习短语lead to“通向”,教师可以借用“All roads lead t0 Rome.”这句谚语,效果很好。
(3)在英语谚语中学习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
学生学习一些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时,教师可以借用谚语帮助他们学习记忆。例如:教师借用“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这个谚语帮助学生记忆failure和success这两个互为反义的单词,效果要比死记单词好。
(4)在英语谚语中学习构词法知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应具备较高的综合阅读能力,如:“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通过构词法领会猜测生词。构词法是词汇知识的一部分,掌握构词法知识对英语学习很有必要。譬如:教师借用谚语“A knife will rust if not sharpenedregularly.”(刀不磨会生锈)帮助学生学习sharpen为sharp的动词,en为动词前缀或后缀,再拓展学习encourage,enrich,enable,widen,broaden等词汇。
2. 借助英语谚语渗透语法教学
在高中阶段的语法教学中,借助英语谚语语法教学效果会更好。因为英语谚语语言生动,寓意深刻,可使学生在兴趣中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法知识。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在语法教学中将谚语与语法教学融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对于语法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使用He who doesn’t come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Lrue man.(不到长城非好汉)学习在定语从句中指人时,用“who”或“that”指代先行词。教授让步状语从句时用Small as it is,the sparrow has allthe vital organs.(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谚语。非谓语动词也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语法知识。我用Seeing is believing.(眼见为实)来教授-ing形式在句中的用法。
3. 借助英语谚语提高写作能力
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谚语或俗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而且可以为文章增加很多亮点。如写人物时,常用:Bettyis the only daughter of the Smiths.She is theapple of her parents’eyes.又如写到正反两面的议论文。表示转折时常用:But as the oldsaying goes,“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三、通过英语谚语了解中外文化差异,渗透英语文化
目前,很多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外语而不学其文化是徒劳之举,脱离文化的外语教学会堕落成单纯的形式和词汇学习。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适当的文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一些英语谚语,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有些谚语从内容到形式与中文都相同,就按字面译: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和A snow year,a rich year.(瑞雪兆丰年)。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时学生在阅读时,由于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在理解上就存在着困难。这时需要我们理解文化差异再正确翻译。比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Unit3 word power中出现:as strong asa horse(体壮如牛);to sleep like a log(睡得很沉);模块一Unit2 word power中It’smining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等等。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英语谚语,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了解中英文化的差异,提高文化修养,提高说英语的兴趣和造句能力。英语谚语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魅力无穷,它在教学中的运用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教师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出版社,2008年6月
2.梁丽容,英语谚语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9期
3.中报教育网,如何将谚语巧妙地贯穿到高中英语教学中2008-07-13
4.周卉,教学月刊(中学版),浅析谚语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英语,2006年第5期,
一、文章辅助教学。
我想作为初中生都学过《死海不死》一课,这篇科普说明文,它不仅说明了“死海”得名的原因,死海的形成,死海的昨天和明天,而且还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把奴隶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但当我讲到世界地理的“亚洲”时,学生还没有学到这篇课文,我便用这个典故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至于死海为什么会叫死海,它是如何形成的等方面的知识,暂且不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课下去阅读《死海不死》的课文,下一节课我提问时发现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搞清楚了死海不死的谜底,当然,两千多年前的罗马统帅狄杜将军在当时是无法明白俘虏淹不死的原因的,而把它归咎为俘虏有神灵的保佑。这样把地理教学和语文知识穿插起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诗歌增光添彩。
我国古代的许多诗歌,语言优美,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朗朗上口,易读易背,其中有不少是描写我国自然风光的,它不仅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它们所反映出来的自然现象,对地理的课堂教学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在课堂上若能根据教材内容,恰当的选择其中的一二首典型作品穿去,既娓娓动听,又诗情画意,会使学生对相关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对学生来说受益匪浅,对教师教学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我国地形中的内蒙古大草原时,我先让他们看着视频中的北朝民歌《敕勒川》对内蒙古草原自然风光的描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莽莽,风吹草低现牛羊。”同学们马上进入了状态,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诗的意思:“一马平川的敕勒草原,坐落在阴山的脚下。四垂的天象个蒙古包,笼罩着坦荡的原野。天是那么深邃蔚蓝,地是那么广阔无边。丰茂的牧草被风吹得一起一伏,一群群 的牛羊现在眼前。”诗歌中描绘了大草原的优美风光,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景象,俨然是一幅游牧民族的典型的风俗画,而且生动准确地表达了内蒙古高原的地形(平坦,辽阔),气候(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温带草原)和主要从事的职业(畜牧业)等,这样内蒙古草原的特点不言而喻。
三、谚语生动活泼。
谚语是群众中流传的固定的语句,常用简单的通俗语言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言简意赅,其中不少与地理知识有关的,上课时若能灵活引用,也可以成为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帮手请看“耕南山,住北屋。”其大意是:发展林业生产的山应该是坐南朝北的,而人居住的房子却正好要坐北朝南,理由何在呢?由于太阳的东升西落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如果北半球的房子坐南朝北,相对来说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则显得阴凉,这恰好是适合林木的生长,坐北朝南的房子却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而较温暖,对于人的居住来说再合适不过了,特别是旧社会缺医少药的年代,温暖的环境,对于人的生活,生产就更显得重要了,连同家庭饲养的牲畜都会生长得更好,因此“住北屋”更能人丁兴旺,以前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是把它归咎那是“风水”好,其实这是地理科学,在房屋建造上的运用,而并非迷信。同样现代的许多建筑也多采用坐北朝南的布局,一方面是较温暖,另一方面是因为太阳的东升西落,这样可以避免阳光直射房间,做到冬暖夏凉。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更是不胜枚举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轰隆西虹雨。”“日晕三更鱼,月晕午时风。”“日出东方红,无雨便是风。”等等,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的过程中对天气变化规律的一种总结。
当然上面所用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诗词、民谣、谚语,如: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的是天气特征。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反映我国春末夏初的时节,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
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之一,说明其日温差大。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一词是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 。
5、“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描绘的是我国的横断山区的自然景观,是气候垂直变化的形象写照。
各科之间是相辅相成,在教学中我们得做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我们才会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上下工夫,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当然也不能扯得太远、太多,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了。
向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学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身上集中体现了当前社会所倡导的优秀品质,他们生动的体现了当前社会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向他们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
【关键词】英汉谚语;语言特点;相似性
习语包括成语、典故、谚语、格言、熟语、俚语和歇后语,具有很特殊的结构和丰富内涵。由于同一个物质世界的共同性,社会发展的相似性,人类思维和情感的共通性,给不同文化和语言带来了融合性,英汉语谚语在语言特点上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一、英汉谚语语音特点比较
1.重复。英汉两种谚语在语音上有一种相同的表现形式,即重复。
① 英语例句。What’s done is done.
在这条谚语中,“done”重复,表示覆水难收。
② 汉语例句。俭吃有利,俭穿有心。
在这条谚语中,“俭”重复,表示节俭有好处。
2.韵律
① 汉语谚语的语音要求
在汉语中,谚语语音和谐动听,体现在平仄,对仗和押韵上。
(1) 平仄。例如:进山不怕虎伤人,下海不怕龙卷深。
这个例子的平仄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这样的韵律形式十分便于传诵和记忆。
(2) 对仗。例如:人要脸,树要皮。话多不甜,胶多不粘。
以上这两条谚语都有相同的句子结构,表达了相关或相似的内容。
(3) 押韵。例如:烂泥糊不上墙,朽木当不了梁。
这个例句中,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末尾的词有相同的韵母[ang],两个子句押韵很工整。
在汉语中,不仅有押韵,音节数对应,平仄调对应等方法,还有很多合成词可形成新的语音手段,如双声、叠韵。
② 英语谚语的语音特点
因为英语是非声调语言,英语中没有汉语中常用的平仄调。但英语中的轻重音可以产生“格”,如有“抑扬格”(轻重)、抑抑扬格(轻轻重)、扬抑格(重轻)等。由于英语中元音后面的部分比较复杂,所以,除了押韵外,还有音节的重复,包括头韵,腹韵,音节尾的和尾韵。
(1) 头韵。例如:Look before you leap.
例句中,单词 “look”和“leap” 都含有辅音发音[l],构成头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2) 腹韵。例如:,Love me, love my dog.
例句中,元音[]出现重复,是腹韵形式的体现。
(3) 尾韵。例如:Haste makes waste.
以上例句主要体现了尾韵形式,子句末尾都含有发音相同的单词组合-st,构成押韵。
二、英汉谚语语法结构比较
1.简明的语法结构
谚语在语法上一般结构简明。英汉谚语主要采用省略手段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
① 汉语例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例句中省略了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因为”,常规句序应该是“因为别人为我着想,所以我也应该为别人着想”。
② 英语例句。Other days, other ways.
例句中省略了动词 “are”,常规句序应该是“Other days are other ways”,意思是“时过境迁”。
2.对比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许多这样的谚语,它们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似结构的分句,却表达相反的意义。
① 汉语例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例句中“祸”和“福”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对比。
② 英语例句。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例句中人的因素与上天的因素形成对比,译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三、英汉谚语语义的比较
1.明喻或暗喻
① 以相同或相似的本体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喻意。
例如:江山易改,禀性难移。(A leopard never changes his spots.)
该例子在中国文化里的含义和英语中的含义是可以对应的,表明英汉两个民族的人民在相似经历中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虽然表达方式和选取形象不同,却能表达同样的内涵,达到了异曲同工之美。
② 以相同或相似的本体表达不同的喻义。
例如:亡羊补牢(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这条谚语在英语和汉语语言中使用的是相似的本体,但是在不同的语言中却有不同的喻意。英语中的喻意是“损失已经造成,再采取弥补措施已经没有意义了”;而汉语中这个成语则强调蒙受损后,想办法补救,还来得及。
③ 以不同的本体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喻意。
例如:Mills of god grind slowly but sure.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在这个例句中,汉语采用“上天”和“网”作为本体,而英语采用“mills””和“god”作本体,但是表达的喻意是相同的。
2.双关
双关是使用有多重含义的同一个单词或使用有相同发音的不同单词表达相关含义的一种修辞手段。
汉语谚语中有大量的谚语有双关含义。
例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在这两条谚语中,“苦“有两重含义,一是指黄连之苦,二是指一个人内心的痛苦。
其实在英语中也不乏有双关含义的谚语。例如:
He is not a grave man,until he is a grave man.
这条谚语中的“grave”有两种含义,一是作形容词,表示“严肃的”,二是名词,表示“坟墓”,所以译为:“他不是一个严肃的人,除非他躺在坟墓里”。
四、结语
谚语是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它以简练,流畅,生动的特点成为了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相同和相似的社会经历都会反映在其语言和文化上,谚语就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一种古老而又极具价值的表现形式。通过英语和汉语两种谚语语言特点的相似性比较,我们了解到谚语作为两种语言中相似的表达形式,使英语和汉语语言交际和翻译成为可能,并将为英汉语言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149-161.
[2]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55.
1.感受汉语言的韵律美
谚语,韵文味道很浓。从音韵学的角度说,谚语具有平仄押韵的特点。朗读是最能体现文字韵律美的手法。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每句韵文的最后一个字在字音方面的特点(韵母相同),从而体会出韵文“押韵”这一特点,并引导学生体会这些韵母相同的字在朗读时所起的作用。其次,谚语的上句末尾字可平可仄,下句末尾字都是平声(阴平、阳平)。例如,小学一年级下册《识字8》中所选的5条谚语末尾押韵的字正好都是平声,因此,念起来十分响亮动听。再次,文中谚语具有七言诗的特点,教师可指导学生按“前三后四”的语气停顿方法,并在多次诵读实践中体验其美妙的韵味。还有,本课谚语虽不像格律诗那样严格符合平仄,但字词之间四声相互交叉,读起来抑扬顿挫,显得悦耳动听、琅琅上口。谚语的以上特点,能使得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之中深刻感悟到蕴涵其中的韵律美。
2.体会汉文字的内涵美
我国的汉字蕴涵着丰富知识和有趣故事,我们可以将有关汉字的常识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以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如“眉”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眉,目上毛也。从目,像眉之形。其最早的甲骨文为,后金文为。从它的形状中我们可以领会出“眉”所指的确切部位。再比如“秋”字,小篆为。《说文》中解释为:禾谷熟也,即指庄稼成熟,为形声字。甲骨文为,作火烧一种秋虫之状;古代有秋时烧荒之俗,一为灭草,二为灭虫。也有的解释像蟋蟀的形状,前面是蟋蟀的触角,背上突出的部分像翅翼。蟋蟀在秋天鸣叫,古人因此就用蟋蟀的形象来表示秋天。了解了这些有趣的知识以后,学生会为这包蕴着深厚内涵的祖国文字所吸引,所震撼。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学国文字的兴趣。
3.欣赏汉文字的形体美
那么什么是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而且源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本身的认识、利用海洋而创造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与航海有关,包括航海工具以及航海实践, 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也跟海洋、航海有关。下面我们就从词汇、语句和文学作品三个方面来分析英语中的这些文化因素。
1 英语词汇方面
1.1 海洋生物
英国拥有大量丰富的海洋生物种类。不同于许多内陆国家在这方面的词汇表达较为匮乏。以鱼为例,在分类上就极其多样化,比如omnivorous fish—杂食性鱼类,herbivorous fish—草食性鱼类,resident fish—常栖鱼类,cold water fish—冷水性鱼类,fresh water fish—淡水鱼类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还可以从丰富多样化的鱼名中看出其海洋性的地理环境对英语词汇的影响。比如:silver fish—银鱼;pipe fish—海龙;pike—梭鱼,狗鱼; cutlass fish—带鱼; fingerling一指长的小鱼鱼秧,鱼种;, oarfish—皇带鱼;bass—鲈鱼;blue fish—竹策鱼;bone fish—北梭鱼等等。
1.2 航海船舶
英国曾经凭借着先进的航海技术,建立了 “日不落帝国”,也是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许多国家航海造船技术极为落后,在这方面的词汇表达匮乏之时,英语中已经出现了大量而丰富的跟航海相关的语言。比如passenger liner—客轮;oil tanker—油轮;vehicle ship—滚转船; barge—驳船,游艇,游览汽车; catamaran—双体船,筏;yawl—快艇,小帆船; hulk—笨重的大船;废船船体;, bark—三栀船,轻舟; hovercraft—气垫船等等。关于航海技术类的用语同样有丰富的表达。比如:sea trial—航行试验; mooring test—系泊试验;penetrate inspection渗透探伤;launching—出坞下水等等。航海相关英语词汇的发达是随着其航海业的发展而来的。
1.3 海湾港口
在汉语中我们把海洋伸进陆地的那一部分统称海湾。在其他的很多内陆地区的语言中也很少有更细化的表达,因为他们生活中很少甚至无法接触到海洋。而在英国人的词汇里面跟海湾相关的表达非常丰富。例如:bay—半圆形的湾,大湖湾, bight—浅偏的湾, cove—小形湾,入口两岸多是石岗,gulf—深长的湾如“波斯湾”, creek fiord或fjord—窄长形湾,两面悬崖。这些词都有着不同的含义,而中文我们几乎都可以翻译成海湾; harbor, port ,wharf, pier, dock等词在汉语中几乎都可以译成港口、码头,但实际上每个词所表达的事物和功能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些词汇中,专供装卸货、船只停泊的在英文中是wharf;行人漫步行走、岸上活动使用的是pier;设有船坞供船只停靠的是dock。面对如此繁多的词汇表达,如果我们不能够准确掌握,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沟通带来诸多障碍。
2 英语语句中所体现的海洋文化意义——以谚语、习语为例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一词的含义广泛,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谚语是某个特定文化区域人们生活的经验和感受的提炼,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生活中的习语和谚语涉及到各个方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用的语言之一,因此习语和谚语传递出了一个地区的生活背景,文化习俗等信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习语、谚语更具有浓厚鲜明的文化色彩。
作为一个岛国,英国人要与大海相处,具有征服大自然的精神,加之发达的航海技术,生活中许多习语谚语都与航海有关。
all at sea 不知所措
to 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
to sail before the wind顺风航行
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
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 风好须。
In calm sea, every man is a pilot. 风平浪静的大海上人人都是领航员。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小裂缝毁掉大轮船。(相当于汉语中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It is a silly fish that is caught twice with the same bait. 被同一个诱饵捕到两次的鱼是愚蠢的。(相当于汉语中“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
在上述表达中,只从字面意思很难准确把握英语的实际内涵,甚至会让我们感觉到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就需要我们考虑到航海对英国人生活和文化的影响。
3 与海有关的英国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