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校园安全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校 公共空间 行为主体
中图分类号:TU2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高校室外公共空间研究背景
高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大学校园环境品质的地位非常重要。空间与人是相互作用的,空间通过对人的引导与限制能够形成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习惯,因此校园室外公共空间规划应当能起到引导大学生行为习惯的作用。随着近年来普通高校生源压力日渐显现“大学城”等扩张式的建设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需要,如何在现有校园内充分挖掘空间利用的潜力,提高户外空间的环境品质,满足学生新的需要逐渐成为必然。
教育理念的转变,使得教育场所由室内拓展到室外,室外教育与室内教育形成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在室外各种交流显得自由,随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实际上既是一种信息交换与传播过程,也是交往双方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正是通过这种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彼此展示自我、学会分享、学会互助,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这不仅对他们的求知解惑有重要的帮助,而且也是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手段。因此,对校园规划和建设而言,在大学教育迅速发展,建筑设计由对功能的关注向对人的关注的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对校园室外公共空间从行为这一角度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室外公共空间设计现状分析
1.室外公共空间
高校室外公共空间是指高校校园内服务于生活、学习、交往、休息、步行穿越等功能的各类软质和硬质景观,主要为向全校师生开放的运动场地、大型娱乐场地和校园公共广场等。
(1)运动场地
运动场地是每个学生都会使用到的场地,按照规定,学生的文体生活区用地在校园中的用地比例应达到12%~15%。但是根据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存在运动场地面积严重缺乏,类型单一等等问题,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各种活动的需要。
(2)公共广场
校园内的公共空间包括校内的各开放的公共广场。广场提供了整合校园文化与校园空间结构的机会。可能的情况下,还应布置纪念性的植物造景和其他识别性强的空间造型。中心广场在一些建筑的构造上,要尽量符合高校老师学生的需要,味他们创造休憩、交往交流的条件。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中心广场设计的不够人性化,比如中心的喷泉过大,让身处其中的人们产生狭窄、压抑等不自在的感觉。
2.半公共空间
半公共空间主要是使用群体特定的建筑前的活动空间,为人们提供学习、交谈、休憩等活动的场地。
(1)建筑的前廊与前院
对许多大学校园的观察表明,学生们最经常使用的入口往往就是他们所认为的前门或主入口。“建筑只是舞台背景……它们为在这些建筑物之内或之间的空隙中发生的事件提供发生的场所”。因此,在这个入口处,应该创造一个过渡性的前廊空间,用于等待、约会、随便聊天等活动。这个前廊空间构成了由公共社区生活向较小社会群体的生活在空间上和心理上的重要过渡。
当一个建筑的前廊和门前通道为硬质铺地时,其前院通常作为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过渡带或缓冲带,如各院系大楼前的广场就是从室内空间到校园公共空间的一个过渡。
但是,大多数高校的学院建筑因为缺乏前廊与前院的设计,使得学院建筑前的半公共空间缺乏吸引人流停驻的因素,主要交通流较为混乱,多半变成停放机动车与自行车的场地。
(2)学习、休憩场地
校园内的小游园、趣味园及小广场一般不大,但同样是活跃校园气氛的要素。如路边上布置的石桌石凳提供的也是一种半公共空间,这类半公共空间在大多数高校校园的使用频率较高,也较受学生欢迎。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校园的公共绿地区域(以及建筑周围的绿地)很适于进行在室内容易干扰到别人的讨论或者随意的课间学习。
3.半私密空间与私密空间
半私密空间是一种可提供给1~2人交流、交往、学习的空间,此空间应能提供较为宁静安全的氛围。
在校园中应有各种类型的自然空间,在这些自然空间的设计中,应保留部分或全部种植边界, 从而使休息者都能找到空间边界坐下来,因为校园公共空间和所有的公共空间一样,人们喜欢坐在空间边缘,而且靠着什么东西而坐。座位的设计既应有供一个人使用的比较私密的座位,也应有可供3~4个人的小团体聚会交谈的座位。长凳应避免太长,因为太长会使单个使用者感到不适,还会限制两个人以上的私人谈话。
半私密空间与私密空间一般需要有一定的设计与一定配套设施,如树林里设置了石桌石凳以后可成为学生户外学习不受干扰的场所,大多数高校校园内可布置为半私密空间与私密空间的场所一般都不少,如果充分利用,可以满足师生们学习、休憩、交流交往的需要,但是因为缺乏对配套公共设施的考虑,这两类空间显得不足。
三.高校公共空间规划建议
通过对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分析研究我们认识到:空间、环境影响着人的活动,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反过来人的活动又能造就空间。正所谓“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空间、环境的设计质量不仅取决于其形式,更取决于它们的使用者,所以设计者应当充分重视环境的本质并深刻理解使用者对环境的需要。
1.公众参与原则
校园规划是校园建设良好发展的保障,对已建成的校园进行改建或增建规划时,建议“自上而下”的设计和“自下而上”的设计相结合,进行一些现状使的调查研究,收集学生和教工及其他校园使用者对校园户外空间的要求并分析案例,这些工作将有助于校园建设的总体布局、特殊空间保护和户外空间细部设计。“自上而下”的设计和“自下而上”的设计都隐含着按照某种设计价值取向的视觉特征和物质印痕,不再仅限于空间美学和视觉艺术效果,而是注入了人—社会—环境为核心的复合评价标准。
2.统筹规划原则
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室外空间应作为整体中的一部分统筹考虑,而不应简单地视为校园建筑布置后的剩余部分,在校园主场地规划完成后,简单地种些花草树木,根本不考虑空间的用途。高校校园规划设计,更应侧重于建筑群体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
3.合理分区原则
高校应设置有利于交往、有活力的交往空间。根据校园中人群的性质及公共空间的功能要求,设置有利于公共接触和社会交往的外部空间是必不可少的。它应该是安全、方便且易于到达,这就需要校园规划分区合理,道路便捷,同时周边建筑及道路应对公共空间环境提供相应的支持;其次要具有合适的尺度;并且开敞与封闭相结合,有一定的向心倾向,便于使用者参与其中的活动,从而形成生机蓬勃和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
完善配套原则
在对高校的室外活动空间进行规划设计时,还应考虑这些空间场所配套设施的完整性,如夜间照明设计,提高其夜间安全性,这也是从建立整个校园安全、安静的环境考虑。针对运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的闲置用地或者改造部分绿化景观用地用作运动场地,在新建、扩建时应该考虑尽量多设置运动场地以满足高校师生现今与将来发展的需要。四.结语
一个成功的设计必须关心社会需求,良好的环境不只是重视形象上的“包装”,或是只在表面形式上做文章,人的行为因素和行为特征更应当引起设计者的重视。 从人的行为和需要出发,设置实用、高效的校园公共空间才是根本。由于校园空间体现校园精神,同时肩负着培养、塑造学生品格的重任,因此这里所指的“实用”绝不仅仅限于使用功能方面,而应进一步扩展至精神领域。综上所述,校园空间的形态应符合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也有必要进行设计前的调研和使用后的评估,从而使校园空间合情合理,并且具备相当的实用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严乐,高宏. 校园公共空间模型[J]. 山西建筑. 2011(32)
[2] 孙迟, 叶蒙. 中国传统色彩在环境空间设计中的应用[A].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 2010
[3] 王小红. 校园规划和学校建筑认识[A].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 2008
[4] 余菲菲,李桂媛. 传统园林造景与现代大学校园 [A].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11
论文摘要: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有效的开展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与管理面临的极大挑战。本文提出“空气式”的安全教育模式将安全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影随形,能有效的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一些治安案件、危及大学生人身财产案件,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等在高校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使大学生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意识成为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1]。安全教育是学校教学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是确保学校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更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所谓“空气式”的安全教育是指安全教育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但又让人感觉不到,既达到了效果,又不会让人感觉厌烦。笔者总结了一年来“空气式”的安全教育的方法如下。
1 新生接待员“口口相传”的安全教育
从新生接待员的培训开始入手新生的安全教育,通过高年级学长学姐的“口口相传”的宣传教育,让大学新生从进校第一天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了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对如何防范自己的校园安全,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了很好的帮助。相比于以往仅仅在开学当天发放校园安全须知,这种一对一的言传身教的宣传效果要好的多,开学后新生中的不良安全事件也基本得到预防,使全体新生顺利地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口口相传”的安全宣传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以后的校园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校园安全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是确保广大师生和校园建设的重要工作。笔者一直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宗旨,努力打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力争创建一个环境优雅、文明整洁、平安和谐的大学校园,随后又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安全教育活动。
2 专题讲座系统化的安全教育
目前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基本上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和老师的关心下成长的,人生经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于社会的复杂知之甚少,以致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安全防范意识,自我防范能力较弱,成为了少数社会不法分子的作案对象,这些因素都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本次活动以增强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目的,以组织班级和宿舍为单位开展自学相关法律知识为基础,以安全教育讲座为载体,以相关法律知识和校纪校规为学习内容,紧紧围绕我校自身特点,结合往年学生安全事故、考试作弊、盗窃案件和火灾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从分析反面材料入手,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引导。通过安全教育主题讲座系统化的对大学生的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可能涉及到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分析,更好的做到防患于未然。给笔者感触最深的是一天晚上,接到一个女生的电话,“老师我不小心丢了钱包,幸好我没有将我的所有卡和身份证都放在钱包里面,因为老师上次刚讲了要把银行卡和身份证分开放,谢谢老师哦。”当笔者看到安全教育讲座上面讲到的内容能对学生产生实际的效果时,更加坚定了笔者要为了更多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不断努力的决心。
3 凭借现代化通讯传媒的案例安全教育
随着现代化通讯传媒日新月异的发展,安全教育的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笔者通过电子邮件、qq群、飞信、手机短信等各种快捷的方式将不同类型的安全案例发放给广大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到不法分子所乘之虚,通过温馨提醒的方式告诉同学们哪些地方需要加强防范。现代化通讯传媒的应用使得安全教育可以更加及时和有效化,不需要浪费大学生的时间和大学空间资源,仅仅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能随时随地的看到各种案例,随时给人警醒。在人们高节奏生活的今天,网络化的安全教育就像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快餐,适应于人们生活需要,也更加节省安全教育的成本。
4 逃生演练,提高防范技能
长期以来,安全逃生演练在大学生课堂上并没有得到重视。以往只是由家长或学校老师在口头上嘱咐式的安全提醒,或认为真正遭遇灾难的机遇很少,因此忽视了学生安全教育实际操作,导致了安全教育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显得比较薄弱。笔者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火灾逃生演练、地震预防演练,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体验灾难发生时的状态,在这种情景下引导大学生如何自救,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素质,这样既增强了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又能提高他们自身的防范技能,取得了很好的安全教育效果[2]。
5 大学生活动增长安全知识
通过组织同学们参加3·15食品安全宣传、森林防火宣传、青春与安全同行等一系列活动,让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感悟安全的重要性。其中3·15食品安全活动旨在呼吁人们重视和保护食品安全,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近来频发的毒奶粉、地沟油事件都是对人们生命的亵渎,从我们开始行动起来,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来捍卫人类饮食的安全。虽然我们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我们的精神是可贵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带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行动,相信食品安全的那一天就离我们不远了。同时,在世界森林日又组织学生去森林防火宣传,保护森林,远离森林火灾。
统计表明:发生在大学生中失窃和上当受骗案件占学生治安案件的75%以上。而这些案件绝大多数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思想麻痹、财物保管不当,交友不慎,有些造成财产损失有些甚至危及生命。如:宿舍没有养成随手锁门的习惯;夏季开门休息;高档贵重物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相机等随意乱放;现金不及时存入银行或将存折密码告诉他人,存折与身份证放在一起等等,这是导致校内失窃发生的重要原因。于是,针对此类案件组织防火、防盗、防骗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自己以小品等形式给疏忽的同学敲响安全警钟。
总而言之,安全教育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笔者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像无处不在的空气似的融入到了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学生们适时的温馨提醒,例如:有段时间,保卫处频频有不法分子进入没关的宿舍盗窃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笔者通过走访各学生宿舍,发现有安全隐患的,留下小纸条提醒。有同学回来看到纸条才如梦惊醒,原来安全事故都是不经意间悄然发生的。通过一年的努力,笔者所带学生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笔者将继续努力探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方法和有效途径,希望能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争创文明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电子阅览室;管理;文献资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112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236- 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大学电子阅览室逐渐成为各高校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承担着大量的网络教学任务。大学电子阅览室本着为学生提供快捷、全面、准确、实时的信息资源的基本职能而受到广大师生青睐,本文主要讨论如何提高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和电子阅览室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发挥电子阅览室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笔者所在高校图书馆实际情况,从提高信息系统升级和硬件维护,以及加强网络管理等主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分析。
1 当今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存在的问题
1.1 互联网环境复杂,难以约束学生上网信息
如今,互联网网络信息数量激增、质量却难以保证,且内容好坏不一,大量负面信息以及缺乏知识性的网络信息充斥着网络,给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带来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威胁着校园安全。现在几乎所有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都接触过网络信息,但是能够将网络主要用于学习的人则少之又少。大学电子阅览室不是大家所了解的传统的“网吧”,而是为全校师生提供重要而有用的网络信息、馆藏信息,电子文献资源检索和浏览电子图书等学术的主要场所,具有很强的学术性、知识性、教育性和服务性特征。在用户群、社会功能、服务内容、管理方式等方面也与社会上的“网吧”有很大差别。然而在笔者所在高校图书馆中,通过对读者利用电子阅览室的情况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读者来电子阅览室里不是在网上聊天,就是听歌、看电影等(学校规定在电子阅览室不能玩游戏),还有一部分读者上网浏览新闻或其他网页,但是却很少有读者来电子阅览室查阅各种电子文献资料。而且不仅在笔者的学校,根据平时所见和相关调查了解表明,这种资源利用错位的现象在大多数高校都普遍存在。
1.2 电子阅览室设备损坏率高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读者,特别是一些大一新生,他们虽然接触网络很早,但其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甚少,网络基础知识薄弱,尤其是对电子阅览室的功能了解不足。很多在校大学生不了解、也不会使用图书馆购买并收藏一些重要的学术性网站,如万方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社会科学数字图书馆等电子资源、中国知网等,他们只是在电子阅览室中一味地上网,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没有发挥电子阅览室的作用。而且,由于图书馆方面的宣传和引导力度不够,读者不完全了解电子阅览室中收录的各个数据库的服务功能,另外各个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又不同,缺乏一个统一的检索平台,这增加了原本就缺少网络信息检索技能的学生使用数据库的难度,导致电子阅览室在读者心目中正在逐渐淡化为普通的社会“网吧”。有的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删除电子阅览室电脑系统中的系统文件或应用软件,导致该设备无法正常使用,为其他同学带来不便。更有一些学生自带的U盘存在病毒,U盘病毒一旦传入电子阅览室,就会通过电子阅览室自建的局域网进行传播,并很快波及整个阅览室,造成网络瘫痪。虽然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在大学的电子阅览室中这种现象却仍然时有发生。此外,由于灰尘、温度、使用时间、机械磨损、人为操作不当等因素,计算机会经常出现硬件故障,如果处理维护不及时,就会给电子阅览室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1.3 设备更新问题
根据著名的摩尔定律,理论上每18个月计算机速度至少提高一翻,由此可见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速度是非常快的。而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设备往往做不到及时更新,而导致的系统陈旧、计算机零件老化(比如显示器、硬盘、鼠标、键盘等)、网络速度慢等问题经常被读者提及,使得读者查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受到很大影响。现在许多大学的电子阅览室都是一次性投入建设的,即一次性装修,一次性购买设备,一次性投入。多数大学的电子阅览室从建成后就没有进行过设备更新,原因是:①机器数量太多,更新需要经费太多。许多电子阅览室由于当初一次性的建设花费了太多的经费,以至于后续数年内不可能再有相关经费来更新设备了;②机器多是同一品牌、同一时代的机器,难以局部升级;③事业单位设备的购买需要经过申报、论证、审批等一系列周期长、过程复杂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很多大学电子阅览室设备严重老化,虽然规模看似依然“庞大”,而事实上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了。
2 提高大学电子阅览室利用率的解决方案
2.1 建立一套合理的规章制度
通常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确保有效运行、有序管理的关键,对于大学电子阅览室也同样如此。加强对读者的管理是电子阅览室管理的重要内容,笔者所在高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已经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电子阅览室规章制度”,同时还针对上网读者专门制定了“上网需知”和“上网注意事项”,用以约束读者行为,保证电子阅览室能够正常有效地使用。大学电子阅览室是为该校学生和教师服务的,良好的上机环境需要管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营造,所以制定一个好的、适合的管理规范,并做好学生工作使之自觉遵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的电子阅览室还将设立系统留言板、电子信箱和师生互动网页,通过这些设施分析并存放读者提出的建议、提问以及通知。相关的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人员看到网络留言也要及时进行回复,并将读者经常提出的问题进行编辑,设置诸如“常见问题”等专栏,供读者查阅,促进读者与管理员之间的互动,共同关心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发展,共同搞好电子阅览室的开发与有效利用。
2.2 积极开展新生入馆培训工作
电子阅览室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很多读者不了解它的功能,仅仅只知道利用其来上网这个最浅显的功能,这使目前很多大学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都成了读者眼里的便宜的“社会”网吧,因此做好宣传工作,开展读者培训已迫在眉睫。需要做到:①通过入馆教育对大学新生进行宣传,让大学新生们对电子阅览室的功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大概的了解;②图书馆应定期举办免费的读者培训班,介绍电子阅览室规章制度,以及如何对信息进行检索、阅读、下载,从而促进大家充分了解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并在日常学习中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信息资源;③利用大学网站的图书馆主页进行宣传,可以将电子阅览室的图书检索、读者查询、新书推荐、随书光盘等操作方法,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放在主页显眼的位置,当读者浏览图书馆主页时就能够起到宣传效果;④要利用在大学生活中的一切途径,宣传电子阅览室的功能,使电子阅览室的各项资源和功能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2.3 加强资源建设工作
书籍资源建设是当今各大学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内容,电子阅览室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其丰厚的电子版文献资源。这项工作应当做到:①对图书馆已有的电子资源进行整理、加工、存储,例如馆藏图书内附赠的光盘,图书馆订阅的各类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②为满足不同专业师生的需求,还应积极引进各种中外文数据库,如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等;③可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根据当前需求,按学科或专业建立网页分类信息导航。
2.4 加强电子阅览室教师队伍结构建设
图书管理员不仅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图书馆的建设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重要的桥梁和纽带,是图书馆发挥其主要功能的关键要素。所以,电子阅览室的老师应具备以下素质:①要懂得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知识,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排除简单的计算机软硬件故障;②必须掌握相关网站文献检索方法、数据库的使用技术、软件的维护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外语沟通能力,以方便国际生查阅资料;③要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努力实践电子阅览室的责任,正确引导学生的上网行为;④应自觉接受不定期培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建立起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应始终坚持以“宣传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知识”为主旨,营造干净、舒适、文明、和谐的大学校园网络环境,通过校园宣传展板、各院系免费告示及校园报纸新闻媒体的宣传,过大冠达试试哪个对电子阅览室的了解和利用,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在学生生活中的作用。
3 结束语
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图书馆也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大学中的电子阅览室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子阅览室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新型科技设备进行学术研究的最佳场所,同时也是抵制社会网吧中不良的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侵袭的最佳屏障。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大学电子阅览室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策略避免资源浪费,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同时更好地发挥高校电子阅览室在教学、科研中的积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竹林,等.校园网组建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威,邓捷,吕莹,等.网络安全与局域网安全解决方案[J].自动化技术与
应用, 2001(2): 41-43.
[3]陈俊良,黎连业.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与方案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 2001.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一流大学发展与建设起到重要文献信息支撑作用的高校图书馆得到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大学图书馆以其丰富的文献资源、快捷的检索手段和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和经验,深刻领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现代大学图书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xx大学图书馆30年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xx大学图书馆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建设了16000平方米的新图书馆;世纪之交,图书馆建设列入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30年来图书馆在基础设施建设、文献资源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队伍建设、服务方式与管理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完成了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图书馆模式的转变,形成了以信息资源多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管理办公自动化、服务功能现代化、服务形式多样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大学图书馆格局,成为xx大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的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文献资源建设是基础。1978年前图书馆馆藏文献68万册,主要是以采矿、冶金、机械为主的图书、杂志和报纸等纸本文献。30年来图书馆的馆藏体系、资源结构、数量都发生巨大变化,根据xx大学的学科专业结构的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图书馆拓展了藏书的学科覆盖面,在高校图书馆中较早地引进了sci、elsevier、ei village、springerlink等大数据库和“超星”、“万方”、“网上报告厅”等数据库镜像站,形成了纸本资源、电子资源相结合、涵盖了我校多学科的文献资源馆藏体系。目前图书馆现有文献总量已达370万册,其中电子资源140万册,纸本文献220万册,成为文献资源丰富的图书馆之一。
图书馆作为“211工程”、“985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先后建设了图书馆主机控制、网络系统、无线上网、安全监控系统等,为实现图书馆网络化信息化奠定坚实基础。引进和集成了国内处领先水平的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期刊、统计、公共查询、系统管理等业务流程的计算机管理,开展了基于web的预约、续借、订购征询和推荐、催还、预约借书、图书外采等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应用interet网络技术,实现信息传播网络化,57种中外文全文期刊和文摘数据库、国家标准、重要会议文献、重要报纸等全文和二次文献数据库全天候地供师生使用,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快捷的信息资源支持。
图书馆由早期的单纯opac(联机公共检索目录)书目信息联机查询发展到数字化信息较为丰富、功能多样的7×24小时的集联机查询个人借阅信息、预约借书、读者荐书、电子书刊全文在线阅读、文献数据库检索、随书光盘阅读、联合目录查询、网上信息资源导航、视频文献在线阅读、学位上提交、网上书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网上信息服务体系,使读者能够方便地获得最新的文献信息。完成了“xx大学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工作,实现了学位论文的网上提交及其摘要和全文的在线阅览。为读者提供了随书光盘的在线阅读或下载服务,开通了“网上报告厅”视频服务系统,建立起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网上信息服务使传统图书馆服务功能得到了延伸。20xx年,图书馆主页及数据库点击量超过2500万次,sci、cnki等数据库的使用率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20xx年到馆人数120万人次,图书借阅量达到75万册。
图书馆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服务模式从“以书为本” 转向“以人为本”,从“以管理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建立起开放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全方位的开架借阅的服务方式;周开馆时间由原来的70小时到现在的90小时,网络实现24小时全天候开放,成为读者可利用学校网络在异地使用的大学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快捷的信息服务。
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工作,包括选送非图书馆专业的本科生和大专生参加国内外的图书情报专业进修学习、到美国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进修等;30余人进行在职硕士学位进修和岗位培训,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图书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对于发展现代图书馆起到关键作用。
多年来,图书馆一直在为读者提供一个优良的阅览环境而努力。通过对目录大厅的整体改造、书库布局的调整、阅览室布局、大厅增加阅览桌椅等方式增添了书香氛围。通过门禁管理系统、消防系统、安全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开架书库的借、阅、藏一体化和真正意义的开放式。读者入馆后可以不受限制地进入每个书库和阅览室阅览与学习。多次举行大型 文化讲座、数据库讲座、中外文图书展示等,营造了一个文化浓厚的图书馆文化生态环境。图书馆已成为学生学习、交流、交往的优良场所。
作为教育部首批批准的29个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之一,图书馆为xx大学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xx年科技查新数量达到260余项,查收查引1900项,有力地支持了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承担着全校大学四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任务,以及网络学院的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开展了网络化虚拟参考咨询工作,利用网络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类图书馆常见问题和学科问题的咨询,进一步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30年来图书馆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为办馆宗旨,受到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xx大学先进单位、沈阳市科教工委党员立项先进单位、本科教学一等奖、校园安全先进单位、三八先进集体、十佳校园网站、优秀党小组等荣誉。xx大学图书馆已成为文献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优良的高校图书馆,以其特有的文献检索、数据检索、事实检索等功能和先进信息传播技术,在科技创新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现代化大学图书馆
xx大学要建设一流大学,文献信息资源要先行。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客观分析当代大学图书馆发展的趋势,积极应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对文献信息需求的新发展、新变化,建立与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应当清醒的看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资源多元化、信息资源品种趋向多元化、获取与利用文献资源方式的多元化、服务的个性化、共享平台和多向交流等成为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为此,xx大学图书馆必须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做好规划、真抓实干,以建设开放式、复合型、国际化的现代大学图书馆为目标,大力推进文献资源建设、技术支撑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和环境建设四大建设。把我校图书馆建设成为一流的高校图书馆。
(1)建设复合型馆藏体系
文献资源建设是基础,要实现纸本资源、电子资源、数字资源的良性信息资源结构,在不断增加馆藏资源的基础上,拓展文献资源的使用权范围。要针对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加大教学参考、工具书、标准、科技信息、专利等类型文献资源的建设,形成纸本资源、数字资源共存并有机融合的藏书体系,为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不断增强我校科技文化的软实力。
(2)建设数字化图书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图书馆形态正在发生变化:internet加虚拟信息资源所构成的信息空间降低了用户对实体图书馆的依赖,通过网络利用图书正在逐渐成为读者获取最新知识的主要方式,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我们要在数字资源建设基础上,加大技术支撑力度,抓住发展机遇,加快网络化、数字化的步伐,构筑网络化、数字化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用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多元化的服务手段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积极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为读者提供利用、传播、分析信息的技术平台、检索平台和互动平台。
从整体上讲,图书馆正处于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的转型期。但高校图书馆在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上更有其特殊性,其传统功能不可或缺。因此,应通过大力建设有限物质空间图书馆与虚拟数字资源相结合的复合型图书馆,满足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特殊性。数字化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在传统图书馆的常规功能建设的同时,加快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程。以传播手段的大改革、大创新增强文献资源的控制力、影响力。传播手段创新事关文献资源信息的传播能力,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因特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文献信息产品传播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加快构建传输快捷、适应个性化的传播体系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为读者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创造广阔的文献信息空间。
在技术保障上,以满足对文献资源的获取多元方式为基础,为读者提供传统借阅、自助借阅、网络传输、无线阅读等方式和远程访问与全天候访问、异地使用本馆资源、24小时不间断服务等的技术平台。
(3)建设服务主导型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要始终坚持为读者服务,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为根本,建立多种形式的服务功能,由单一的为读者服务,向咨询服务、数字服务、个相结合的复合型服务转变,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要开展信息资源挖掘整合利用,使读者能通过统一界面无缝地检索到各种信息。应充分利用网络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建立图书馆信息门户,积极推进网上虚拟参考咨询、网上用户培训、网络信息导航等工作,做好各种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开辟个人网上图书馆空间,在线参考咨询服务,开展定题服务、跟踪服务等个性化服务。
要大力开展科技检索查新服务功能,为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做好参谋,为科研课题的立项选题创造条件。
(4)建设国际化文献资源共享的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是国际科技信息的汇聚中心,是师生掌握国际科技发展前沿的窗口。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国际化图书馆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标志,开展国际化文献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实行国际化的重要方面。目前,我们已与国外200余个图书情报单位建立了资料交换关系。我们还将有计划地与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国际化文献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校外访问认证系统、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开放存取(open access)、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共享方式,实现图书资料、科技信息互通共享,为师生员工提供更加广泛的国际文献资源。
(5)建设高水平文献信息队伍
要根据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着力培养造就一批热爱图书馆事业、热心为读者服务、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业队伍,形成有利于激发图书馆队伍富有生机活力的体制。图书馆馆员作为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加工者,提倡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快捷的文献信息服务。要引导馆员把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追求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实现互动发展和双赢。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提供高质量的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所有工作都要以读者为中心。图书馆流通、阅览服务要以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为标准;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要以为读者教学、科研提供深层次文献分析成果为己任;图书馆的网络和技术要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图书馆业务的正常开展提供可靠的保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用新的观念、新的措施和新的方法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建立全新的管理机制、实行全新的运行模式,使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得到不断优化,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和最高效率,从而满足高校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
(6)建设大学图书馆系统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图书馆建设,落实到各个环节,使图书馆发展与建设更加符合时代的新要求,适应xx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需要。根据xx大学学科结构和各学院特点,建立适应xx大学发展的图书馆系统十分必要。在学科群体优势明显、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的学院,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总馆为主、分馆为辅的图书馆体系,做到贴近学科、走近读者,突出特色,使图书馆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把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和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造读者满意的服务方式,提供读者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使图书馆发展与建设过程成为不断提高读者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创新力的过程。
(7)建设具有文化特色的图书馆环境
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建设的灵魂。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实力的内容和表现之一,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所在。发展图书馆文化根本上是要尊重知识,尊重读者。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储藏、开发、利用与传播能力是大学软实力的象征,图书馆要为大学营造发扬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的学术氛围。要把图书馆建设成为阅读式、研究式、网络式和交流、交往的场所,形成文化讲坛、学术讲座、学术沙龙、文化展览等图书馆生态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