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九九热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热能有机物;发电系统;工质;热力
1 引言
ORC即有机物朗肯循环,是一种闭式朗肯循环,工质为低沸点有机物,如氟利昂等。该类低沸点有机物能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高效地利用热能。因此,该循环系统具有蒸发温度低、热效率高、冷凝温度低及设备简单等优点,被公认为是一种高效的低温热能有机物发电系统。对于该ORC循环发电系统来说,工质的选择十分重要,只有满足了其热力性质,才能保证系统良好地运行。此外,在构建ORC循环发电系统的过程中,要科学地处理和计算各个参数。
2 ORC循环发电系统有机物工质分析
2.1 有机物工质性质分析
有机物工质是一种节能型、高效型的媒介,具有鲜明的压力特征和属性特点。特别是压力承受度,其作为主要的压力特征,是判断工质指标的重要依据。
(1)压力特征,特别是工质的选择。科学的工质是ORC循环系统良好运行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工质的选择,在选择工质之前,要对备选工质的压力承受度进行准确的评估。由于ORC循环系统是一种低温型的热能有机物发电系统,在选取100℃以下的热能时,水不适合作为工质,会造成发电系统处于负压状态。若用水作为工质,发电系统需要有更高的密封工艺。因此,无论是从热能率上,还是从发电系统的工艺要求方面,选用水作为工质是不科学的。发电系统的有机工质的选择要以系统功率为基础。如果工质的工作压力超过发电系统的功率需求,就会降低系统的热能利用率,增加系统管道壁的厚度,从而增加系统的成本造价,也使得管道的热能损耗大大增加。这与ORC循环系统的高效性原则相违背。同时,当工质的工作压力过高时,就会造成发电系统的很多设备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例如转换器,当其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时,会大大增加自损能量的消耗,从而降低系统地整体工作效率。因此,在构建ORC循环系统的过程中,要根据系统地设计需要,合理地选择与工作压力相应的工质。
(2)工质的干湿。有机工质的干湿程度,通过饱和蒸汽度表示。采用饱和蒸汽线的斜率表示工质的干湿,可以提高控制的有效性。饱和蒸汽线是指在S-T下,T随S变化的曲线。根据曲线的变化程度,就可以直观地表现出工质的干湿程度。当该曲线的曲率接近零时,表明工质为绝热工质;当曲线的曲率低于零时,则表明工质为湿工质;反过来,曲线曲率大于零时,工质为干工质。ORC循环发电系统更适合采用干工质。当ORC发电系统热能较小时,容易导致机轮发生膨胀,进而损害工质。此外,机轮若长期工作在湿工质环境下,会缩短使用寿命,影响系统正常运行。而干工质与湿工质不同,其在人能的影响下能够有效控制膨胀范围,避免出现膨胀幅度过大的现象,进而也避免了干工质超出过热区的问题。将水或含氢键的有机物掺入干工质中,可以大大增加工质的工作压力,从而使系统地功率增大。
2.2 有机物工质的环保性能
ORC循环发电系统作为低温型热能有机物发电系统,在性能上要注重突出高效节能的特点,尤其是环保性能。干工质在工作的过程中,会破坏臭氧层,造成温室效应。因此,要严格控制工质的各项指标。与此同时,要密切关注工质的热稳定性,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 ORC循环系统的构建
在构建ORC循环系统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系统地工作原理,特别是循环发电系统模型的构建。发电系统模型的构建是ORC循环系统的基础。
3.1 ORC循环系统地热力原理
工质是循环发电系统中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其主要在膨胀条件下通过平移做功,并在冷凝器中释放热能。工质的运动能力由泵提供,低温热能由工质吸收。在做功的过程中,工质经历了加热、沸腾的循环过程。由此看来,ORC循环系统能够回收利用系统地余热,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3.2 ORC循环系统的功率
系统内耗和透平做功决定ORC循环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工质对热能的吸收量直接影响着系统地热能转化率。泵是系统内耗最大的设备,因此,在构建循环系统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泵的控制。
3.3 相关参数的计算
重要的参数包括机轮的膨胀比值、泵的控制参数以及管道的散热控制等。机轮的膨胀比值主要根据机轮的进出口压力比值进行计算。通过反复实践发现,当工质的蒸汽温度应该控制在80℃左右,工质的透平工作效率应该控制在0.8左右。泵是循环系统内耗的主要部分,因此,其参数的控制也非常重要。泵的控制参数的计算以变频方式为主。管道的散热控制要根据相关参数的计算,把握好管道的厚度,从而优化系统的成本控制。
4 结语
对于ORC循环发电系统来说,工质的性能十分重要。工质在循环发电系统中占有关键的地位,其实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有机物工质的性质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热能。ORC循环发电系统采用不同的有机物工质模式,可以使能量多级利用,能够回收利用系统的余热,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顾伟,孙绍芹,翁一武.采用涡旋膨胀机的低品位热能有机物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17).
[2]杜永平,陈哲.关于低温热能有机物发电系统热力的论述[D].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3).
关键词:热电联产;热经济性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5-0114-02
当今社会,一个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发展的程度。就我国而言,在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要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革创新,热电联产就是燃料最经济的利用方式之一,热电联产不但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而且为社会节约能源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处理,可以将热电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
1 热电联产的原理
发电厂既生产电能,又利用汽轮发电机作过功的蒸汽对用户供热的生产方式。实行热电联产的火电厂称为热电厂。热电联产中对外供热的蒸汽源,是抽汽式汽轮机的调整抽汽或背压式汽轮机的排汽。前者供应需要高温蒸汽的工业用户,后者为民用采暖供热。由于热电联产的蒸汽没有冷源损失,提高了燃料的热能利用率,是一项重要的节能措施。
就传统的能源利用方面看,存在污染严重,浪费严重,效能低下等不足之处,而热电联产的提出和实施恰好可以克服传统能源的缺陷是针对,众所周知,传统火力发电厂在我国的能源格局中占据较大份额,而它的缺陷之一就是循环的冷源热损失严重,白白浪费了热能。通过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完全避免冷源热损失是绝对不可能的了,唯一能做的只有从减少冷源损失的方向出发来降低能耗。而提高热电联产就是从这一点出发研究减少冷源损失的,有着非常大的战略意义和实用性。
热电联产采用了能源有效利用中的“阶梯利用”方式,在日常供暖缓解方面基本做到了“能治匹配”的原则,也最大的减少了损耗。高品位的热能用于发电,而低品位的热能用于供热,不同品位的热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同时,热化供热气流,通过在汽轮机中做功后,抽出去的对外供热,没有任何冷源损失,促进热力循环的热效率可以达到100%,大大提高了热经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热电联产带来了显著的热经济性,高度解决了我国的能源再利用问题。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2 我国电热联产的现状
①我国政府制定相关规定。随着节约能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一步步推进,我国对于热电联产事业非常重视。近年来,一方面随着技术的更新、能源的减少,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希望国家从制度层面对新能源建设予以支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在多部法律和规定中,十分明确的指出热电联产是我国解决资源,开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前提条件,应当积极倡导。但是从已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该有政策方面看,我国目前针对热电联产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上,而在微观层面上的财税政策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热电联产的进一步发展。
②我国的热电联产的“以热定电”策略。我国热电联产运营的主要方式是建设热电厂强调“以热定电”,也就是以供热作为主要的目的,在用户集中用热的区域内,建立热电厂,以发展一个企业为主同时兼供周围几个企业,产生的热量一方面供自己使用,同时供其它企业使用,这样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因为当初用热用户较少,因此只需要建设小型的机组就可以,但是随着使用负荷的加大,需要更多的机组的时候,就会在其旁边建立更多的机组。这是导致我国热电厂规模小,机组型号小的主要原因。
3 热电联产不同机组提高节能经济性分析
对于一个热电厂来说,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与供热机组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相同的热负荷要求下,选择不同类型的供热机组,将会得到不同的经济效益。一般热电厂评价经济效益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因为锅炉效率提高而得到的节煤效益,这个标准称之为集中供热节煤效益;二是通过热电联产,使发电煤耗大幅度下降而取得的节煤效益,称之为热电联产节煤效益。显然两个标准都达到了及节能又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
3.1 背压式供热机组节煤原理
背压式汽轮机,从喷嘴进高压力的新蒸汽,来冲动汽轮机叶轮做功,作功后的高压力新蒸汽就变成了低压力的尾汽,再将这尾汽供给热用户。其间能量损耗很少,而常见火电纯凝机组,作功后的高压力新蒸汽就变成了凝结水了,而将蒸气变成凝结水,必须靠冷却水带走大量的热量,这冷却水就是我们所说的循环水,所以,火力发电的纯凝机组的热效率利用就低了。
背压式热电联产,说到底就是没有冷源的损失,这样一来热经济性会很高。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不足,这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电、热两种负荷相互制约,带来的供热的经济性好,而发电的经济性差的劣势。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这种背压式供电一般可用于小供热机组上来使用。
3.2 抽汽供热机组节煤原理
所谓抽凝机,就是既有排出的低压蒸汽,又有凝气器凝结成的冷凝水,该机组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的发电标煤耗一般在400~800 g/kW,其值的高低,视抽汽量的大小而定,抽汽高,发电标煤耗就低,反之则高。
对于抽汽供热机组说,因抽出额一部分蒸汽,加热了热网的循环水,不会存在冷源损失问题,热力循环的冷源热损失为零,因此,热经济性能良好,而且这种供热方式,电和热互相之间不会造成影响,没有限制,适用于大机组,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为了满足供热的需求,必须采用调节抽汽,导致了一部分继续在低压缸做功的凝气流通过调节阀门时引发的节流是不可逆转的损失,这样看来,使用这种热电联产方式会降低机组的热效率。
4 热电联产提高热效益的经济条件分析
4.1 供热机组开始节煤的经济条件
在装设供热机组时最基本的经济条件就是:热电联产应比采用效率更高的锅炉供热及大型凝气机组发电的分产方式节约燃料,只有这样才能进行节煤生产。
对于任何类型的供热机组来说,实现节煤目的,最基本的经济条件就是改组的供热发电率要大于消耗率。
4.2 供热机组成本开始降低的经济条件
在建设热电厂时,节煤仅仅是最基本的条件,而实现热电联产方式要增加投资,投资的增加,势必导致运行费用的提高,从运行经济性出发,要使得热电联产的费用低于热电分产的运行费用,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就是因节煤而降低的运营费用应大于投资增加而引起的折旧费用的提高。
4.3 供热机组增加投资在限定年限内得到回收的经济
条件
从设备投资需要限定的年限上考虑回收问题,我们不难对已建热电厂的供热机组是否应该进行改造做出相应的判断:
①对于新建的热电厂来说,因为涉及到节煤和减低成本、增加投资应在限定的年限内得到回收的经济效益考虑,因此在装机方案上,可以利用3临街供热发电作为衡量的标志。
②对于已经建立的热电厂,增加投资的回收问题就不用考虑,只要供热机组的年供发电率大于2临街供热发电率即可。
5 未来国内外热电联产发展趋势
因热电联产在提高热经济上突出的优势,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尤其是带来的热经济性效益。把握热电联产的发展趋势,以便更好的让热电联产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
5.1 使用技术普遍推广趋势
欧洲国家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热电联产便受到各国的充分重视,从1980年~1995年间,美国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增加了2倍之多。
我国政府对于热电联产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提高。到2001年为止,全国单机6 000 kW以上的供热机组容量已经达到3 184 kW。
5.2 机组容量趋于大型化趋势
就加拿大而言,有一座44万kW的热电联产机组已经正式投入运营阶段,而台湾也有2台60 kW供热机组在运行之中。
我国一直以来都偏重于小型的热电联产机组,而如今在北京、沈阳、吉林、长春、郑州等多个城市的中心地带已经拥有了20万、30万kW的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正在运行之中,这说明我国热电联产已经成为城市供电供热的主力军。
5.3 洁净煤技术的高新华趋势
为了确保煤炭燃烧的清洁化,在1086年,美国首先推出了“洁净煤技术示范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对世界各国控制煤炭污染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的洁净煤技术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对热电厂产生的烟尘、氮氧化物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总之,随着地球能源日益紧缺的现状,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必须引起我国,甚至全球的高度重视,通过热电联产的方式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加大热经济性发展,为各个国家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深入分析和研究热点联产提高热经济性,对于我国发展热电联产事业,探索新的道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热电联产不仅可以大量节能,而且可以改善环境条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但另一方面,热电联产把电厂的发电和用户的用热紧密耦合起来,增加了电厂的投资,降低了运行的灵活性。只有对城市或集中供热区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统筹规划,在热负荷有充分保证的条件下,确定合理的建设方案,才能取得好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赵建华.高风彦技术经济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三个“最严”保“舌尖上的安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代表委员和诸多网民都认为,这三个“最严”,体现了中国政府治理食品安全的决心。
居住证制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
代表委员认为,居住证制度将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的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养老并轨
涉及约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并轨改革成为“两会”焦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这体现了本届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宏观治理新思路:增长与民生并重,效率与公平兼顾。
推进教育公平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的政策提法引发关注。
代表委员指出,这一承诺释放了教育公平的积极信号,从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入手,给寒门学子一个公平的教育起点。同时还需要保障寒门学子上学的机会公平、就业的过程公平。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旅游局局长、全国假日办主任邵琪伟说,制度难以落实,与我国现在发展的阶段有关系,我们不要回避这个问题。下一步的工作是依法依规落实,有条件的企业如果没有落实,该补的工资要补。
医患矛盾
南京护士被打、潮州医生被押游行……医患矛盾近年来日益突出,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代表委员不断追问的问题。
代表委员认为,应当清理医院服务病人、治疗、用药方面“一切向钱看”的弊端,建立完善的医疗纠纷投诉平台,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严惩医患暴力,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帮助医患双方解决纠纷。
扩大民营资本投资领域
“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政府工作报告中说。
代表委员指出,激发民营资本活力,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种种“利好”也将最终转化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蛋糕”。
公务员工资
中央八项规定以来,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伴随着的还有公务员的“叫苦不迭”。“两会”期间公务员工资成为焦点话题,究竟该不该给公务员加薪?
代表委员认为,堵住公务员“灰色福利”的漏洞和打开科学合理的加薪通道应并行不悖。公开透明是公务员涨工资的前提。要明确公务员的责权利,权力运行更要公开透明。
“失信者黑名单”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去年人民法院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实行公开曝光,对7.2万名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了信用惩戒,约20%的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
一、西方代表人物和流派的研究
伴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全球化的浪潮和全球范围内的科技革命景观,以及国内哲学创新的迫切性,国外的西方研究似有重“热”之趋向。因此,整理并发掘已有的史料,立足于新的视野,重新研究西方的代表人物和思想流派,就成为一项摆在面前的重要工作。就过去的一年看,西方的研究覆盖了卢卡奇、葛兰西、布洛赫、列斐伏尔和阿尔都塞等人,也包括了各个思想流派,如法兰克福学派、西方国家理论、英国的等。既有新译著的面世,也有立足新角度的深入挖掘。
1.西方代表人物的研究
在过去的一年中,对卢卡奇、葛兰西、布洛赫和晚期列斐伏尔等人的研究是国内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首先要提及的是卢卡奇的一本重要著作《理性的毁灭》,于2005年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从意识形态上对德国法西斯主义做了“追究既往”式的思想清算。作者把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责追溯到了非理性主义的思想学说,对自20世纪起的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源流、演变和社会后果等做了系统的考察和批判。作者认为叔本华、尼采等人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在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承担了不可推卸的“思想责任”。卢卡奇的这一观点在我们看来并不陌生,也不一定完全赞同,但此书的出版为国内的卢卡奇研究提供了另一新的材料来源。另外,其他学者也从各个角度对卢卡奇的思想做了分析。张亮对卢卡奇的研究进行了方法论的反思,在对卢卡奇自传文献产生过程进行历史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其政治辩护的本质和自我遮蔽的不良后果,并为国内研究走出卢卡奇晚年自传的阴影提供了建设性的向度。张双利在《对资本主义危机的末世论的洞见》一文中阐释了早年卢卡奇思想向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转变的内在历程,以此为基础,作者在现代性批判的论域中,重新阐释了《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物化理论和阶级革命之间的内在关系。作者认为,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一种末世论的洞见,它既看到了资本主义的末日,也预示了末日之后灾难重生的光明道路,唤起了理论中革命的阶级意识。张秀芹以“物化、总体性与阶级意识——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为题,仔细地考察了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卢卡奇作为西方的鼻祖,虽然国内对其研究较多,但对有关其意识形态理论则关注不够;而且卢卡奇本人可能也没有系统的意识形态理论论述,所以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考察卢卡奇,不失为一个较好视野。
2005年有关葛兰西的研究应当引起学界的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葛兰西是西方的重要代表,而且还因为葛兰西的理论,特别是其意识形态和“霸权”(也有译为“文化霸权”或“领导权”等)理论与我们当今的中国现实社会发生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国内学界对后研究的关注,特别是随着国内近年来后研究的兴起,葛兰西思想与后的关系成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如何理解和翻译葛兰西的"hegemony"概念,本身就包含着对葛兰西思想的不同取向和视野。因此,对葛兰西的思想及其影响给予格外的关注,自有其合理性。周凡和杨海锋都对葛兰西的"hegemony"概念做了辨析。周凡在《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一文中,从"hegemony"的译名,即目前国内将之翻译为“霸权”、“文化霸权”、“领导权”和“主导权”等数种译名出发,结合葛兰西对"hegemony"的使用及其理论扩展,详细考察了葛兰西的"hegemony"一词的意义及其演变。他认为,"hegemony"描述的是某一社会集团争取其他集团对其表示积极赞同,自觉地服从并自动融入到该社会集团的权利结构中来的一种控制方式。葛兰西的"hegemony"的产生既表现为一个负责的历史综合,也表现为一种意义的把握和延伸,而其理论内涵在市民社会、完整的国家和意识形态概念的阐发中得到了深度而充分的展现。因而,将"hegemony"译为“霸权”是恰当的。杨海锋在《葛兰西的霸权概念研究》一文中也比较详细地考察了"hegemony"一词的含义及其延伸意义。此两篇文章都与国内对"hegemony"一词的多种译名有关,也与葛兰西理论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有关。杨海锋还在《葛兰西对克罗齐哲学的批判改造》一文中就葛兰西与历史学家克罗齐的关系做了探讨。他认为,葛兰西批判地改造了克罗齐的哲学,而克罗齐的哲学则构成了葛兰西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2005年是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诞辰120周年。布洛赫的思想研究,是中国的西方研究的相对薄弱环节。有学者发表多篇文章,对布洛赫思想加以评述。梦海发表《思想就意味着超越》和《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与》等文,对布洛赫的思想予以评论。他认为,布洛赫著作是具有包罗万象性质的形而上学体系,在哲学的贫乏时代,布洛赫通过《希望的原理》等一系列著作使形而上学重新成为真理与现实。20世纪西方世界是人性严重扭曲、精神普遍衰退的世纪。与听天由命、悲观绝望和虚无主义相反,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具有一种面向未来、积极进取、富于挑战的思想。在此意义上,他的哲学思想远远超出了20世纪西方哲学史。此外,夏凡对布洛赫哲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做了概述和评论。他认为国内外的主流意见有两种,第一种意见是把布洛赫当做一位乌托邦的者,第二种是把布洛赫哲学看做与犹太—基督教的弥赛亚主义的结合。夏凡则倾向于把布洛赫哲学理解为一种人本主义伦理学。他在总结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布洛赫思想渊源的“五基音”说,认为布洛赫哲学是由基督教伦理、古典人本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人本主义共同谱写而成的交响曲。
列斐伏尔是西方的重要代表,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大师、消费社会的研究者鲍德里亚的导师,其日常生活理论与当今世界的消费社会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但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列斐伏尔的思想研究不够,而对其晚期思想研究,国内学界更是缺乏应有的重视。刘怀玉近年来一直在对这位西方学者进行研究。他强调了长期处于默默无闻状态的《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的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指出其意义在于它是列斐伏尔一生中惟一一卷将日常生活概念及其基本范畴进行周密而系统地阐述的著作。刘怀玉还对晚期列斐伏尔所提出的“空间的生产”思想进行了评介,指出晚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解释包含着更深层的逻辑分歧,而晚期列斐伏尔在生产的历史辩证法与空间的生产辩证法之间的左右客串和摇摆对这种分歧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另外他还在现代日常生活批判的视域中介绍了列斐伏尔引发的消费社会批判思潮,并把它与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社会”批判理论和哈贝马斯公共生活领域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
当然,关于2005年西方代表人物的研究绝不止上述几位,诸如对阿尔都塞、柯尔施和柯亨等人的思想的研究。有关阿尔都塞的研究,其研究重心基本转移到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虽然国内学界对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有关这一理论及其影响,仍需给予更深入的探讨。但从总体来看,2005年有关阿尔都塞的研究并未超越张一兵的《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一书所涵盖的范围。当然,这并不排除在阿尔都塞研究方面的一些补充性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阿尔都塞早期政治哲学论文集《黑格尔的幽灵——政治哲学论文集》,已由南京大学唐正东等人翻译出版,它为阿尔都塞的早期思想研究提供了最新的文献资料。此外,“西方”早期代表人物柯尔施和西方的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柯亨的思想也受到了国内学界的注意。
2.西方流派的研究
(1)法兰克福学派研究。多年来法兰克福学派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诸如马尔库塞、霍克海默尔、阿多诺和哈贝马斯等人的研究。2005年,仍有不少学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倾注了心血。如张亮从历史的视角,对阿多诺的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的历史缘起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批判的思想进行了重新评判。法兰克福第二代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目前仍是学界研究的重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哈贝马斯的其他思想,诸如有关精神分析理论与批判理论、哈贝马斯有关科学技术(特别是有关基因技术)的论述,已引起国内研究者的重视,并可能成为未来关注的热点。另外,在已有多本哈贝马斯研究专著的基础之上,2005年我们又看到了有关哈贝马斯的另一本研究专著。贺翠香的《劳动交往实践——论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论的重建》一书于200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基于哈贝马斯为什么要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他是如何重建的,他重建的怎样这三个方面的分析,讨论了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论的重建及其不足。本年度,除相关研究论文和专著外,也还有相关的译著面世。马尔库塞弟子,现已移居到加拿大的芬伯格教授的技术批判理论综合了技术建构论和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批判了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和科学技术观点。芬伯格的研究路径和观点显然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其理论已受到了国内学界的关注和研究。他的《技术批判理论》一书也于2005年由韩连庆等人翻译出版,这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
近年来,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已转移到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三代,诸如哈贝马斯的学生韦默尔和霍耐特等学者的身上。必须承认,法兰克福第三代学人所面临的是不同于早期霍克海默尔和阿多诺等人的理论语境和和社会实践背景。语言学的转向和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兴起、西方社会物质匮乏的消失、消费社会的来临,以及西方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变化,都向社会批判理论的第三论家提出了更多理论挑战。韦默尔和霍耐特二人虽然都是哈贝马斯的弟子,但二人与哈贝马斯的思想的远近却并不等同。相比较而言,韦默尔更多地继承了哈贝马斯的新启蒙和新理性的思想,他的思想的核心目标仍是建立后形而上学的现代性理论,批判地重建启蒙和现代性的思想。而霍耐特则试图另立门户,创建自己的思想体系,这就是近年来国内学界关注较多的霍耐特的承认理论。从总体而言,国内学界对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的研究还仅仅刚刚开始。近年来,学界对韦默尔的思想已有所关注和研究,如在《现代性的现象学》一书中就有专章介绍,而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三代掌门人霍耐特的思想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但可喜的是,这一状况将在短时期内可能会得到改观,因为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已普遍地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关注。
(2)生态研究。生态学是西方的最新流派之一。2005年,学界对生态学有较多的关注,发表了不少相关的研究论文。20世纪以来的现当代社会,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着现代人生存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对生态的关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人类自身的关注。王雨辰对奥康纳的生态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分析了奥康纳与其他生态学理论家在理论上的异同及其理论得失。郭剑仁则对以福斯特、奥康纳为代表的北美生态学进行了考察,指出福斯特理论的特点是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理论文本的解读,挖掘其中的生态哲学思想,从而建构出他自己的生态唯物主义哲学和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在此基础上,福斯特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同生态危机的关联,其理论侧重点是环境社会学研究。奥康纳则是通过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和自然纬度,揭示资本主义二重矛盾同生态危机的关系,提出生态社会主义构想,其理论侧重点在于生态政治学。王建辉认为生态学的重大理论贡献在于其整体性方法。陈食霖针对部分论者将生态学看做是后思潮或后现代哲学思潮,指出应当在西方论域中认识生态学。郇庆治在《西方生态社会主义述评》一文中概述了国外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他认为,20世纪以来,北美的生态学比欧洲的理论更活跃。
(3)西方的国家理论。国家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葛兰西主义国家理论研究者R·米利班德等人围绕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和功能展开长时期的争论。可以说,西方理论家在这一领域已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因此,加强对这一领域的追踪研究,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任务。就国内目前已有的文献和已发表的论文看,有关西方国家理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对这一课题不断地进行追踪研究。2005年南丽军、尹树广以“雅索普的资本主义国家理论”为题介绍了雅索普的国家理论。他们认为,雅索普在综合了制度主义、西方的话语分析理论、自组织理论和生活世界理论基础上,发展了西方的国家理论。在国家的方法论层次上,雅索普提出了资本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并强调国家、经济和生活世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雅索普认为,虽然国家自身的规定性建立在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制度化分离的基础之上,但其分离的界限则是复杂多变的,它们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策略选择能力的前提。
(4)英国的研究。英国的研究具有长久的历史传统。20世纪中叶以来,英国学界左右两翼围绕着展开长期的争论。20世纪60年代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传入英国之后,又引发了结构主义与历史主义,以及其他研究派别的争论。综合国内近年来的研究,可以说,英国的,特别是文化学派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但总的来说,对这一学派的研究力度还远远不够。乔瑞金、师文兵在《历史主义与结构主义——英国新哲学探索的主导意识》一文中,对英国在20世纪中期以来的的发展做了追踪考察。他们认为,自20世纪中期后,英国出现了一批新者,也形成了许多新学派,其中历史主义的和结构主义的两个学派尤为引人注目。历史主义学派包括M·多布、E·霍布斯鲍姆、C·希尔、R·希尔顿和E·P·汤普森等。汤普森是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人之一。而结构主义的学派则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们由P·安德森、T·奈恩和布莱克伯恩等人组成,安德森是其领军人物。由于研究方法和角度的不同,这两个学派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其中尤其以汤普森和安德森的长期论战最为突出。汤普森继承了英国的经验主义的传统和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而安德森则对来自于欧洲大陆的结构主义方法,尤其是法国的结构主义方法特别关注,并将这一研究方法运用到英国工人阶级的分析。乔瑞金、师文兵从这两个学派的不同的学术传统和方法的对立出发,具体分析了两派争论的焦点、实质和目的,并对历史主义方法与结构主义方法的区别及其特征做了对比分析,认为双方虽然在研究中各有重点,但并非是拒绝相互借鉴和吸收。英国历史主义学派并非仅仅使用历史主义方法,而结构主义学派也并非仅仅使用了结构主义方法,他们常常是二者的相互结合,其中的差别仅仅在于其侧重点不同。这可能是关于这两个学派研究中应该予以注意的。
二、后的研究
2005年,后研究逐渐成为国外研究的一个热点,并迅速地扩张其研究领地。涉入到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是一些中青年学者。尽管对“后”这一称谓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但这不并妨碍对这一最新的国外思潮的研究和挖掘。事实上,如同“西方”这一概念已经存在的歧义和争议一样,笔者以为,有关“后”这一称谓,最终也不可能取得一个完全一致的规定。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取得越来越多的共识,当是我们所期望的。而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有关“后”这一术语的探讨和争论,会有助于该概念的澄清。
1.拉克劳、墨菲与后
拉克劳和墨菲作为后的代表人物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周凡分别以《回答一个问题:何谓后?》、《后: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上、中、下)等文,对后的源流和概念谱系进行了详细的追踪考察。他认为,后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国外的一种新思潮,其盛行的主要根源可追究到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的挫折、的复兴、新左派的思想转变、工人阶级在社会和政治领域内重要性的衰微,以及新社会运动的兴起等一系列政治和社会背景。后解构了古典的核心范畴,并在话语理论的支撑下,对社会主义概念进行了战略性的重建。正由于此,后自从它一出现起,就引起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论和来自不同方向的理论回应。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标榜“后”而闻名的拉克劳、墨菲只能算是后的旗手,而不能被视为后的鼻祖。因为在其之前的70年代,就既有英国的赫斯特和辛达思这样的后的先行者,也有50年代末的波兰尼和70年代的D·贝尔等西方学者。而围绕后的有关争论,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扩大了拉克劳、墨菲在西方学界的影响和知名度。付文忠在《对政治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的超越》一文中,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墨菲的后的政治哲学思想。他认为,作为后的重要代表人物,墨菲在后期介入到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有关政治自由与社群主义的争论中。墨菲拓展了《霸权与社会主义策略:走向一种激进的民主政治》一书中有关“政治先于社会”的命题,强调冲突和对抗是现代政治的本质特征,政治竞争的对手不是有待消灭的敌人;现代民主的整个问题均与多元主义有关,并力图在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争论中力图超越二者之间的争论,等等。孔明安在《“他者”的境界与“对抗”的世界——拉康的“他者”到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对抗”理论》、《后的政治哲学批判——拉克劳和墨菲的多元激进民主理论研究》等文中对以拉克劳、墨菲为代表的后的观点做了评述。他认为,“社会对抗”学说构成了后的核心概念,它是拉克劳、墨菲在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阿尔都塞的作为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的思想、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及著名哲学家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基础上精心构建的一个核心概念。这一概念不仅体现了拉克劳、墨菲在构建后理论方面的苦心孤诣,也是后理论区别于其他流派学说的关键。而且,“社会对抗”概念使拉克劳、墨菲与当代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沟通了起来,并通向其所主张的“多元、激进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学说。这一学说使拉克劳、墨菲成为后政治学说的核心,并使其区别于当今政治哲学中的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两大流派。因此,对“后”的政治哲学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2.《马克思的幽灵》与广义的后研究
从广义上而言,后当然绝不仅限于拉克劳和墨菲二人。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之后那些从后现代主义或后结构主义角度来解读马克思的学者也可以被纳入到后的行列之中来。就此点而论,南京大学早在本世纪之初,已率先对该流派进行了较多的关注和研究。2005年,张一兵在以往构建的全新理论平台的基础上对该领域个案人物拉康、德波和德里达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文本学解读。他系统地对精神分析大师拉康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出版了一本专著《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商务印书馆)。他还解读了德波的《景观社会》的一些重要章节,发表了相关的系列文章。同时,张一兵近年来在完成了对阿尔都塞的研究之后,开始关注德里达。虽然德里达在国内的影响颇大,他的《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也早已翻译出版,但国内学界对《马克思的幽灵》的系统解读也只能说刚起步不久。围绕着德里达的思想,张一兵在《德里达幽灵说的理论逻辑》一文中,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的理论逻辑基础,并阐释了德里达试图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的真实含义。尚杰多年从事德里达研究,近来他也开始涉猎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他在《“看不见的现象”暨“没有宗教的宗教”——再读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们〉》一文,试图把《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的德里达与德里达的解构哲学联系起来。他认为,德里达隐晦哲学的思想并非无“规律”可寻,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对德里达的理解是不正确的,因为德里达的主要哲学贡献不是对传统哲学的消解和颠覆,而是揭示出哲学从未有过的新面貌,即事物如何出场和如何传播;德里达正是根据这样的思路来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的,而这样的阅读同时也是对《资本论》中“看不见的现象”的阅读,是对书中“幽灵性”的阅读,这一态度,表明了德里达所持的是一种“没有宗教的宗教”的立场。杨生平则从一种通常的视角来解读隐晦哲学家德里达。他认为,德里达所理解的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实际上是一种解构主义精神,德里达所提倡的马克思的解放精神实际上是一种延异精神。因此,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不是为了发展,而是借马克思的文本进一步完善解构主义,使解构主义一开始就具有而始终未得到系统表达的政治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展开。《马克思的幽灵》抓住的至多只是马克思的“幽灵”,丢失的却是马克思的“灵魂”。
当然,有关国外的研究,绝不止上面所述。2005年有关研究还涉及到当代的一些西方学者,如鲍德里亚、利奥塔、吉登斯、德里克,以及日渐走红的齐泽克等。另外,还召开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学术会议。如2005年4月由南京大学召开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及其当代价值暨第二届广松涉与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11月,法国《今日马克思》杂志和复旦大学当代国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马克思哲学与现时代”的国际会议;2005年12月由中国当代国外研究会、中央编译局当代研究所、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在北京共同举办了西方专题研讨会。
另一方面,就问题而言,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似也应纳入到哲学研究者的视野之内。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新问题,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的发展,所有制形式、社会分配、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调整与改革,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政治民主的新发展及其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全球化扩展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21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关系及其变化的新课题,等等。这些都是国外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国内哲学工作者今后必须加以追踪和研究的问题。我们注意到,目前国内已有一些相关的文章和研究专著面世,但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是一个艰深的理论课题,需要更多的哲学工作者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张亮:《让卢卡奇从晚年自传的阴影中走出来》,《学术研究》2005年第3期;《阿多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解读》,《哲学研究》2005年第2期。
[2]张双利:《对资本主义危机的末世论的洞见》,《与现实》2005年第4期。
[3]张秀芹:《物化、总体性与阶级意识——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7期。
[4]杨海锋:《葛兰西的霸权概念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葛兰西对克罗齐哲学的批判改造》,《现代哲学》2005年第2期。
[5]梦海:《思想就意味着超越》,《现代哲学》2005年第4期;《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与》,《哲学动态》2005年第12期。
[6]夏凡:《恩斯特·布洛赫哲学研究状况综述》,《哲学动态》2005年第12期。
[7]刘怀玉:《为日常生活批判再辩护——论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的基本意义》,《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解释:以列斐伏尔为个案》,《河北学刊》2005年第3期;《消费社会批判:西方的重要转向》,《理论探讨》2005年第2期。
[8]毕芙蓉:《穿越意识形态的迷雾》,《哲学动态》2005年第9期。
[9]段忠桥:《谈谈柯亨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功能解释》,《哲学研究》2005年第5期。
[10]王雨辰:《试评科尔施的哲学观》,《江汉论坛》2005年第6期;《略论早期西方的哲学观》,《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3期;《文化、自然与生态政治哲学概论:评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学理论》,《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11]郭剑仁:《北美生态学述评》,《哲学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2]王建辉:《略论生态学的整体性方法》,《哲学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3]陈食霖:《在西方论域中认识生态学》,《哲学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4]郇庆治:《西方生态社会主义述评》,《与现实》2005年第4期。
[15]南丽军、尹树广:《雅索普的资本主义国家理论》,《与现实》2005年第2期。
[16]乔瑞金、师文兵:《历史主义与结构主义——英国新哲学探索的主导意识》,《哲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7]张异宾:《颠倒再颠倒的景观世界》,《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景观拜物教:商品完全成功的殖民化》,《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虚假存在与景观时间》,《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景观意识形态及其颠覆》,《学海》2005年第5期;《德里达幽灵说的理论逻辑》,《理论探讨》2005年第5期。
[18]周穗明:《后关于当代西方阶级与社会结构变迁的理论述评》,《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
[19]周凡:《回答一个问题:何谓后?》,《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后: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上、中、下),《河北学刊》2005年第1-3期;《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与现实》2005年第5期。
[20]付文忠:《对政治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的超越》,《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3期。
[21]孔明安:《“他者”的境界与“对抗”的世界——拉康的“他者”到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对抗”理论》,《哲学动态》2005年第1期;《后的政治哲学批判——拉克劳和墨菲的多元激进民主理论研究》,《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据权威部门统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有250亿元的直接投资,由此带来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经济价值,而届时参观人数也将达到7000万。由此,世博会需要高水平的融资、商业、旅游及法律等专业服务,市场空间巨大。对于资金雄厚的创业者来说机会多多,如世博市场开发、世博园建设、会展服务、建筑装饰等。对于小本创业者来说,微小型创业机会也不少,如工艺纪念品销售、世博商品专卖、旅游经纪等。
创业方向:世博园建设、世博会展服务、世博人才培训、世博品牌合作、世博商品专卖、世博园旅游等。
二、生态绿色餐饮经济:
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环保健康食品。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从“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绿色食品如野生菌菇、无土蔬菜等,迎合市场发展和百姓消费需求,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创业方向:绿色食品开发与生产、净菜社、药膳馆、天然饮食、自然菜馆、素菜馆等。
三、网络信息拇指经济:
从黑白文字的短信,到图文并茂的彩信、彩铃、移动网址……拇指经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市场奇迹,年产值已高达300亿元。中国现有手机用户3亿多,还正以新增数千万户的规模持续增长,使得拇指经济的发展底气十足。因此,创业者只要有合适的项目,就能获得创业资助。
创业方向:移动网址、短信创作、手机音乐制作、手机游戏设计、彩信制作等。
四、汽车产业附带经济:
汽车“后市场”经济的崛起让淘金者看到了巨大商机。其涵盖汽车维修、保养、装修、美容、清洗、年检、后续保险、防盗、安全、二手车交易等多个领域。据央视调查:目前我国60%以上的高档私家车主有汽车美容需求;70%的私家车主愿意安装防盗报警设备……罗兰贝格公司的一份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规模将达1900亿元。据业内人士介绍,汽车美容、汽车装饰、汽车快修等领域的创业门槛并不高,投资额约5万-25万元,小本创业者也适合。
创业方向:汽车清洗与净化、快速维修、汽车防盗与安全、汽车装饰、二手车交易、汽车节能、停车业等。
五、旅游产业链经济:
最近几年,上海的旅游经济迅速崛起,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四大新兴产业之一。尤其是从2004年起,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振兴,而黄金周更是为旅游经济推波助澜,其消费已占全年旅游收入的20%。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催生了诸多的商机,除了旅游用品销售、特色旅游服务、经营经济型酒店等传统途径外,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网络用户的不断激增,旅游信息搜索引擎开发成为又一个新的淘金地。
创业方向:旅游用品开发、自助游俱乐部、旅游纪念品销售、旅游网站、经济型连锁酒店等。
六、大学城学子经济:
随着上海各处“大学城”的新建,大学城内的上万名学生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都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一批先知的创业者们,早早就发现了“大学城经济”隐含的商机,将创业的触角伸向了高校周边。松江大学城商业街,租金为5元/天/平方米的4万平方米底楼商铺早就“名花有主”;复旦步行街上的店铺一字排开,晚上整条小街灯火通明,个性十足……
创业方向:鲜花店、动漫娱乐室、网吧、求职简历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创业知道吧、书吧、茶吧、快餐店、服饰小店、培训、数码产品销售等。
七、策划创新创意经济:
创意经济涉及广告、建筑、艺术、工业设计、时装设计、电影、音乐、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诸多领域。最近几年,上海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创意产业约占GDP的7.5%,并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基地。创意创业具有点石成金的神奇作用,特别是本身没有太多资源的创业者,可通过独特的创意来获得各种资源,包括资金、人才等。此外,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在校生、在职人员也适合选择这种灵活的创业方式。
创业方向:各类设计工作室(时装设计、饰品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设计等),艺术画廊,博客网站等。
八、个性化DIY经济:
在追求时尚、独特、新颖的时代,年轻人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他们不满足于百货公司里现成商品,于是,DIY经济火热升温,并因此成为新的淘金地。与一般的小店不同,这些手工作坊提倡“Do It Your self(DIY)”的新消费理念,其卖点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制作产品的过程。对消费者来说,是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体验创造的快乐;对创业者来说,则在尝试全新的创业方式。
创业方向:陶吧、银饰吧、十字绣小屋、纸艺店、家装陈列吧、手工玩具店、毛线编织吧、水晶花作坊等。
九、新经济的经纪人经济: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继续深入,汽车行业的发展面临前着所未有的考验,为了促进汽车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央政府在2009年初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振兴规划为汽车行业发展提出了任务,针对这些任务制定了十一项具体措施。
振兴规划的出台,对于促进汽车行业IT应用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其中提到汽车企业产业重组、提高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为推动汽车企业未来IT应用发展提供了机会。通过剖析振兴规划的内容,赛迪顾问认为规划对于信息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重组为SOA带来机遇
汽车产业重组为汽车企业IT架构灵活性提出新的挑战。振兴规划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国内外汽车配套市场份额。
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对于企业IT架构来说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兼并重组带来的业务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的整合是重组后汽车企业IT部门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基于SOA的IT架构在汽车企业内的应用为不同汽车企业业务系统的整合提供了保证。
SOA理念的关键在于使用标准的服务接口和松耦合连接,这样就为企业中服务的复用提供了可能。SOA为企业提供了统一的信息化集成平台,SOA的使用是基于服务的重用,通过运用这些服务之间定义好的接口标准来支持业务流程改进,使业务的重新整合增加了灵活性和集成性。
同时,通过信息化集成平台和服务的重用,为企业提供了协作创新的可能,不同的汽车企业,信息系统的差异往往比较大,协同运作能力低下,通过SOA建立集成的平台不仅能解决协同运作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不同企业知识之间的互通,通过知识的积累和共享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快速发展亟需BI支持
业务快速发展后,业务复杂程度的提高为决策支持增加了难度。振兴规划提到要保障汽车产销实现稳定增长。2009年汽车产销量力争超过1000万辆,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
振兴规划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提出了发展的目标,随着业务的迅猛发展业务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车型的多品种、全系列变化使汽车企业中的业务系统更加复杂多样。系统的复杂多样使企业管理层决策过程中需要分析的数据结构更复杂、类型更多样,基于数据做出科学的决策需要汽车企业更加重视商业智能系统的实施,通过建立企业内部数据仓库,为管理层提供准确、实时的支持。
目前,汽车企业内部基于某一业务领域也存在着许多商业智能系统,为部门或者业务群组内部提供决策支持。随着汽车企业业务的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孤岛”问题日益突出,汽车企业中存在着形形的业务系统,其中包括供应链、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等。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协同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工厂的数据所反应出来的信息需要企业应用商业智能系统进行提取、挖掘,最终为管理层提供翔实可追踪的数据报表。
集团企业管控压力提升
振兴规划希望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到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到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
管理松散,下属企业信息无法真实反应给集团总部,集团整体调控资源的优势无法发挥是目前集团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加强集团管控力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措施。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未来要促进汽车企业集团的发展,在建设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的道路上,信息化成为必不可少的有力工具。
汽车企业集团的建立有利于发挥汽车企业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包括采购、销售等信息,建立全球化的采购中心降低成本,实现这一优势,首先需要集团企业充分了解下属企业管理信息,利用集中式的财务管理包括预算、资金管理等把握下属企业运营。适应汽车集团企业内部管控的变化,未来几年汽车集团企业对于集团管理软件的投资将会进一步提高,包括集中财务管理、集团内控与风险管控等系统将为汽车集团企业实现内部管控提供很好的支持。
自主创新需信息化支撑
振兴规划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一是建立整车设计开发流程,掌握车身、底盘开发技术及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的匹配技术和排气净化技术突破碰撞安全性、NVH(振动、噪声、平顺性)等关键技术;控制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成本。二是提高传统乘用车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水平。三是建立汽车产业战略联盟,形成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
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进行汽车新产品的研发、提高汽车企业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其重要性在于,PLM是围绕产品开发创新的信息集成。也就是说,它是从提高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把企业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汇总,然后提供给设计师的,所以能够使产品开发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国外实施PLM系统企业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PLM系统不仅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在综合竞争力方面也使企业占有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实施PLM系统,不但能够提高我国汽车企业的开发设计、制造能力和竞争力,还能带动相关的IT行业的发展,从而体现出汽车工业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
目前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例如北京吉普、上海大众、东风集团等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了PLM系统的重要性,并在企业中应用了PLM解决方案作为产品数据管理的平台和工具,注重PLM系统“创造”、“控制”、“协作”功能,在产品开发中运用精益思想,实现缩短研发周期、实施标准化减少库存、优化整合研发与制造流程、提升质量控制及售后服务水平方面全面提升企业效益。
产业链整合需供应链管理
振兴规划要求加快发展汽车研发、生产性物流、汽车零售和售后服务、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消费信贷、停车服务、报废回收等服务业,完善相关的法规、规章和管理制度。支持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加快建立汽车金融公司,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业务。
汽车产业规划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在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企业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这一发展趋势,对于推动汽车行业内部上下游物流供应链的运营发展有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国际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准确把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心理,2014年新年伊始,对26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金融危机对学生家庭经济、本人思想等方面造成的压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获得的帮助和期望获得的帮助,毕业生就业的去向选择,毕业生自主创业意向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归纳出六个方面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冲击严重
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减少。国有大中型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用人需求减少相对较少;而小型非国有企业,高新企业、私企、外企以及制造业、IT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相关用人需求明显降低,这将导致相关专业毕业生今年就业异常困难。此次调查与统计信息表明,包括大型招聘会、校园专场招聘会、网络需求信息等大学毕业生岗位需求数量,2014年3月初比2014年同期下降了20%,进入4月和5月后,预计这项降幅将更大。
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更加困难
长期以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和女生一直是毕业生就业的困难群体。受金融危机影响,这部分群体的就业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家庭经济困难造成就业压力加大。此次调查问卷显示,91%的学生认为受金融危机影响,自己的就业心理负担加重;55.17%的毕业生感到金融危机对自己的家庭收入产生影响;33.9%的学生有家人受本次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或收入降低影响了生活;27%的学生认为金融危机对其家庭经济收入已构成较大影响;20%的学生认为金融危机给其带来了无法形容的思想压力;11%的学生认为金融危机使其对就业的前景更加迷茫。
有心理问题倾向的毕业生人数增多。以大学生心理普查作为参考,大学每年新生入学约有15%左右的学生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倾向。大学四年级毕业前夕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导致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增大,出现就业心理问题倾向的毕业生人数增多。据调查和个别访问有心理问题的毕业生,他们有的迷失自我,对提供的就业信息置之不理,不出去找工作;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还有少部分毕业生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愿与同学交往,不知道面对就业该如何去做;另外,还有些毕业生对自己期望值过高,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差距让他们产生心理波动,难以面对现实。
女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2014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减少,女性学生因此求职困难更大。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公开提出只要男生。今年女生报考研究生人数的急速增加,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学生面临的求职压力。
三、毕业生就业思想压力加大
调查显示,6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金融危机对自己的就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近40%的同学感到思想压力较大,认为面对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表示比较焦虑。34.67%的毕业生认为金融危机给家庭经济造成明显影响,因此产生了较大的就业思想压力,希望尽快就业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这中间有22%的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看法比较悲观。总之,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造成了较大的思想压力,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无疑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四、毕业生对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期望值仍然很高
调查显示,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大学毕业生普遍有降低就业工资收入期望值的趋向,但选择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人数仍然居多。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的畸形聚集现象比较明显。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岗位减少最为明显,求职人数增加与岗位数量降低之间的矛盾导致在这些地区寻找工作更加困难。但是,仍然有不少毕业生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不到最后关头不愿放弃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想法,导致失去了很多求职机会,错过了不少好的工作岗位。同时,这也使高等学校的就业工作进展放缓。
五、毕业生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缺少了解
此次调查显示,39.76%的被调查者愿意自主创业,而选择不愿意“自主创业”的同学则占到了60.24%。在导致不愿意自主创业的各种原因中,因缺乏启动资金和稳定政策支持的占到了57.08%。结果显示,毕业生对于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了解不够,从而导致信心不足。可见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还需要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六、“等、靠、要”思想倾向危害较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毕业生求职不够积极主动,存在等国家优惠政策、靠学校帮扶、要家长继续供养的“等、靠、要”思想。一些早些年“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高考进校时分数较高,但面对变化莫测的就业市场,他们不能及时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滑入“等、靠、要”的行列。这批毕业生虽然总量并不大,但他们对其他同学的就业选择容易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些同学往往声称要等待更好的就业岗位。如果不及时予以纠正,这种思想倾向一旦蔓延势必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大城市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等一系列次生问题。
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时效性的措施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高度重视。高等学校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义不容辞地肩负着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观念教育的重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从更深层次上提醒我们,必须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加以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经济和社会的服务和适应能力。
在当前形势下,切实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时效性尤为重要。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的部署,我校迅速行动起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调查问卷反映出的毕业生的不同问题,学校逐一研究相应工作对策,一方面解决大学生对就业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岗位求职;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努力为学生创造就业条件。加大毕业生面向基层、西部和煤炭行业就业的引导力度,及时完善由就业指导、创业支持、困难帮扶和心理咨询四个方面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积极引导毕业生理性就业。
加强领导,多措并举,构筑高效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一是抓住大学的特色专业优势,倾力与相关行业共建稳定的大学生就业合作平台。校领导可以通过带队前往各地走访各单位,签订毕业生供需合作协议。同时,学校通过走访、电话采访等方式联系企事业单位,掌握人才需求的第一手信息;二是加强就业指导的基础性工作。为毕业生每人发放一本就业指导常识手册,定期出版就业工作简报,同时加大就业信息网建设,通过网络、短信等多种形式实现就业信息搜集和及时与高效;三是强化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力争做到对就业困难群体的过程控制和指导帮扶。设立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区值班制度,及时与毕业生沟通;四是实行就业信息员制度。一方面让辅导员及时把握毕业生就业心态,同时反馈毕业生就业状况,确保就业工作安全稳定。
加强引导,转变观念,构筑务实的毕业生创业支持体系
一是面对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学校应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并通过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等手段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水平;二是学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学校开设与创业相关的多种专题讲座,内容涉及如何把握商机、如何融资、如何承受压力等,同时开展模拟创业、实地考察企业运作等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三是为学生创业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长效机制。鼓励学校后勤服务部门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可能的设施服务。
突出重点,强化责任,构筑快捷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体系
抓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是破解今年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有力抓手。学校可以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实施“一对一”就业援助。重点关注女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灾区毕业生、心理问题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给予资金补助,资助一定求职费用等。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跟踪统计,为其建立动态档案,重点向用人单位推荐。邀请校内外就业指导专家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系统培训。
一、基于考古发现、田野调查的研究为一大主流
80年代以来,戏曲文物学研究范围、基本理论以及田野作业方法基本确立且快速发展。学界更加重视田野调查与考古发掘,新发现的戏曲文物,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是可观的,与此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层出不穷。为了编纂《中国戏曲志》中“演出场所”、“文物古迹”两项内容,由此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戏曲文物普查,规模空前,至1999年三十卷本出齐,为戏曲文物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1984年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的成立,预示着专门性的基于戏曲文物田野调查与考古发掘的研究工作走上正轨。1986年刘念兹在《戏曲文物丛考》中正式宣告“戏曲文物学”问世②。之后,众多学者与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师生同仁积极主动地投入戏曲文物的调查研究,新的戏曲文物不断发现并报道,相关课题的调查报告、论文、著作迅速增多,研究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有力地夯实了戏曲文物学的学科基础。由该所与中国戏曲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华戏曲》成为戏曲文物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每辑都有对新发现的戏曲文物的公布与研究。这一时期主要成果有,以黄竹三先生为首的山西师院戏剧文物研究组撰写的《元初戏剧演出的重要史证———山西新绛元墓戏雕考述》(《山西师院学报》1981年2期)运用田野调查所获戏曲人物砖雕结合金代侯马戏佣和洪洞元中叶杂剧演出壁画进行考证,揭示其在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引起学界关注,并被1983年《中国戏剧年鉴》全文转载。另外,自1985年以来在山西陆续发现了多种明清赛社礼仪抄本③,相关学术成果公布于《中华戏曲》、《戏曲研究》、台湾《民俗曲艺》等刊物,被视为20世纪戏曲研究界重大发现之一。
新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戏曲文物田野调查考古发掘更加重视,专业性更强,研究更为深入。主要成果有:冯俊杰先生《中国现存最早的神庙戏台》(《戏曲研究》第58辑)、延保全《山西高平市发现一座有纪年之金代舞庭》(台湾《民俗曲艺》104期)向学界公布了山西省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戏台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现存最早的戏台,这一座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修建的戏台,即使是《中国戏曲卷•山西卷》也未见载录,这为学界研究金代戏台实例提供了确切的实物资料,之后,《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山西日报》等作了相关报道,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2009年4月,陕西省韩城市宋墓戏曲壁画的发现引起众多学者关注,焦海民、姚小鸥、康保成、延保全分别撰文考述。车文明先生《北宋“舞楼”碑刻的新发现》(《文学遗产》2011年5期)向学界公布了位于山西长子县南鲍村汤王庙内的北宋舞楼碑———《大宋故汤王之庙碑》,并对其进行了缜密的考证,为研究北宋“舞楼”提供了又一重要依据。戏曲文物的新发现,大大补充了戏曲史料的不足,正如冯俊杰先生言:“它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愿和期待而改变,出乎意料的发现总能昭示出戏曲史研究的某些空白或缺憾,具有补证与开拓新领域的无可替代的价值。”④随着田野调查与考古发现工作的不断拓展与深入,运用新发现的戏曲文物重新论述戏曲文化史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成为当前戏曲文物学科研究的普遍趋势。
二、区域性、专题性研究较为盛行
戏曲文物学经过了长期微观的、个案式的研究积累,逐渐迈向了针对一定的戏曲文物类型,进行专题性、区域性的研究之路。就研究对象来看,戏台、戏曲碑刻、戏曲壁画、戏曲雕塑、舞台题记、服饰道具等类型的戏曲文物受到学者们的持续关注。针对戏曲文物的区域性研究持续升温,以山西省为最,北京、河南、浙江、江苏、福建等次之,东北三省、新疆、内蒙古、等地较为薄弱。区域性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掌握区域内戏曲文物资料,并充分结合地域民俗文化加以研究,从中看出各区域戏曲文化活动真实面貌,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如以山西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有刘念兹《从建国后发现的一些文物看金元杂剧在平阳地区的发展》①、廖奔《从平阳戏曲文物遗存看元代杂剧发展的时空序列》②、黄竹三《谈山西的戏曲文物》③、薛林平、王季卿《山西传统剧场建筑》④、冯俊杰《山西戏曲碑刻辑考》、《山西神庙剧场考》⑤、杨太康、曹占梅《三晋戏曲文物考》⑥、张林雨先生的《山西戏剧图史》⑦、段建宏《戏台与社会:明清山西戏台研究》⑧、牛白琳《明清太原府剧场考论》、李文《金代河东南路戏剧研究》⑨、曹飞《山西清代神庙戏碑辑考》等⑩,这些论文与著作以山西省内子区域或山西整体区域的戏曲文物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了解山西民间赛社演剧提供了重要依据。有类型性的专题研究,亦有综合性的系统研究,实践证明区域性的研究,辅以定性与定量式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的,可行的。类似研究有廖奔、杨健民等对河南地区戏曲文物遗存的研究。其他省份地区的戏曲文物研究主要以古戏台为研究对象,这是区域性研究与专题性研究的有机融合。需要说明的是,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以戏曲文物为专门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有较为稳定的研究团队,再加上山西又是戏曲文物大省,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利,故学界对山西戏曲文物研究相对来说是比较充分的,但就目前戏曲文物调查以及研究现状来看,晋东南地区的戏曲文物遗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凸显出明显优势,对此区域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应该是未来戏曲文物区域性研究热点之一。关于专题性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古戏台的研究为一大主流。自卫聚贤先生开古戏台研究先例以来,古戏台研究一直是戏曲文物界学者关注的焦点,也是新世纪以来戏曲文物研究成果最为丰硕的领域。就专著而言,主要有周华斌《京都古戏楼》、与朱联群合作《中国剧场史论》和《中国剧场史资料总目》、廖奔《中国古代剧场史》、车文明《中国神庙剧场》、《中国古戏台调查研究》、冯俊杰《山西神庙剧场考》、罗德胤《中国古戏台建筑》、吴开英主编《中国古戏台研究与保护》、王季卿、薛林平《山西传统戏场建筑》、罗丽容《中国神庙剧场史》、曹飞《敬畏与喧闹:神庙剧场及其演剧研究》等,以古戏台为研究对象,进行专题性研究,需要进行艰苦的实地考察和田野调查,这些著作从古戏台的建筑形制、结构演变、演剧习俗、保护修缮以及与历代戏曲艺术形态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极大丰富了我国戏曲史、剧场史的研究。随着田野调查的进一步深入,还将有大量的戏台及其相关研究予以公布。
第二,随着寺庙、墓葬中大量戏曲壁画、砖雕的发现,戏曲的舞台形象探讨成为戏曲文物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如宋元戏曲,此前只有剧本传世,舞台形象资料难以寻觅,戏曲壁画、砖雕的发现与研究填补了此项空白,早在50年代,刘念兹、徐苹芳、周贻白、赵景深等学者先后对新发现的戏曲壁画、砖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运用文物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对宋杂剧、金院本、元杂剧的角色数量、服饰装扮、舞台场面等内容作了深入研究。之后,延保全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关注宋金元时期砖雕、石刻、壁画中的戏曲形象以及演剧场景等方面的研究,不仅有针对某一墓葬戏曲砖雕的个案分析,而且有一系列关于宋元杂剧脚色行当的专门考证,陆续发32014表于《中华戏曲》等刊物①。元鹏飞对此方面用力较勤,在攻读硕士、博士期间先后完成《河南省宋金戏曲文物考论》、《戏曲与演剧图像及其他》两篇学位论文,以戏曲砖雕图像为切入点研究戏曲脚色以及演出场景②。另外,黄竹三、周华斌、冯俊杰、徐子方、廖奔、康保成、车文明等学者也陆续对戏曲砖雕壁画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过去影像技术欠发达的条件下,戏曲砖雕、壁画等舞台形象的遗存显得异常珍贵,它是后人认识、研究旧时戏曲艺术穿戴扮像、身段功架、神情仪表、剧目演出场景等方面的重要的舞台形象资料,对于认识不同时期戏曲演出形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戏曲碑刻的整理研究也是戏曲文物学科的重点之一。20世纪30年代,张次溪《北京梨园金石文字录》(后收入《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松筠阁书店1937版)首开戏曲碑刻整理先例。之后,江苏省博物馆编《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三联书店1959版),1954年欧阳予倩发现了广州外江梨园会馆的戏曲碑刻,冼玉清对其进行了解析③。冯俊杰《戏剧与考古》、《山西戏曲碑刻辑考》,曹飞《山西清代神庙戏碑辑考》等都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一部分戏曲碑刻进行专门考证,展现了山西民间神庙剧场赛社演戏习俗的种种迹象。另外,学者们在考证神庙剧场、戏曲砖雕壁画、赛社礼节抄本、舞台题记等过程中,碑刻资料的重要佐证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碑刻对于一座庙宇的创修、演剧习俗以及各区域内神庙剧场兴衰更迭、赛社习俗的真实面貌都有相关的记录,是研究民间戏曲活动的重要资料。第四,舞台题记的整理研究是戏曲文物学科的新宠儿。其中以山西地区发现居多,栗守田、杨太康、曹占梅、暴海燕,以及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师生等关注较多④。其他省份,有杨榕对福建省舞台题记的调查⑤,应志良对浙江新市刘王庙舞台题记的考证⑥。舞台题记是关于上演剧目、戏班、演出时间以及伶人心情的真实记录,展现了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时间民间戏曲活动的真实面貌,弥补了传世文献对其载录不详或失载的缺失,为研究民间演剧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已成为戏曲文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三、多元化、系统性研究层出不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文学界兴起的文化研究热潮,拓宽了戏曲文物学的研究视野,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的变更以及学术观念的转变,促使了其治学思路的调整。刘念兹在为“戏曲文物学”命名时就指出其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之后,在《中州戏曲历史文物考•序》中认为戏曲文物学的研究范围是:“在戏曲史学与考古学结合的基础上,还广泛涉及历史学、民俗学、文化艺术史、金石学、古器物学、古建筑学、服饰学、文献学和美学等各门学科”⑦。戏曲文物学研究的广泛性,为戏曲研究界开拓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随着多种学科之间边缘性、交叉性的不断增强,戏曲文物学科也势必需要拓宽视野,主动汲取相关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基础理论及研究方法,为进一步多层面、多角度地鉴定戏曲文物,研究戏曲文物所反映的特定时代的戏曲文化内涵开辟了新的广阔领域。如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编《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杨建民《中州戏曲历史文物考》、廖奔《宋元戏曲文物与民俗》等著作,选取舞台、砖雕、壁画、碑刻、道具等多种戏曲文物,将文物、文献、民俗资料三者有机结合,运用“三重证据法”对相关戏曲形态进行了多元化系统分析的尝试。新世纪以来,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在充分掌握戏曲文物史料的基础上对中国戏曲形态的发展进行重新审视。车文明《二十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对戏曲文物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学科性质以及学术工具、研究方法等作了进一步阐发,廖奔先生为此书作序,认为其显示出“戏曲文物学导论的构设”框架。此著首次从正面的、以整体学科为对象来审视戏曲文物,以附录的35万字戏曲文物资料为基础,从剧场史、演出史、观念史等各方面考证、审视戏曲文物所包含的戏曲文化价值内涵,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使戏曲文物学科的理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热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性能;合理运用
【分类号】TM62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能源紧缺情况越来越严重,为了缓解紧张局势,热电厂应运而生。热电厂和传统的电厂相比较更具有优势,主要是因为其中的热能动力工程可以将热量和电能区分开来,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热电厂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合理的应用热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中的性能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热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性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损耗湿汽的原因
热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性能在应用的过程中,会损耗湿气,产生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当湿润的气体能够产生膨胀之后,若是气温低于正常温度,气体就会产生液化,进而变成水,这样就会导致性能应用不成功;第二,液态水流动的速度和正常的气流速度相比是较小的,所以会产生动能损耗;第三,当液态水和管壁接触之后,水会被消耗,而且性能运行所做的功是没有用处的,这样就会使得叶轮做功被消减[1];第四,当水蒸气和比较冷的空气相接触的时候,汽量会逐渐变少,而且叶轮的边沿还会受到损害。
(二)防止湿汽损耗的要点
相关人员针对湿汽损耗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找出了几点防止要点,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对使用中的热能进行二次利用;第二,在进行喷灌选择的时候,应该选择含有对液态水进行收集功能的喷灌设备;第三,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抗腐蚀的能力;第四,注重各部件之间的[2]。
(三)各级间变工况的变化要点
在各级变工况进行变化的时候,相关人员应该对其临界点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应该联系实际情况,对不同临界值状态下变工况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地分析。若是变工况的变化和临界值不吻合,就应该改变计算比例,从而确保计算和实际情况。
二、热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性能的合理运用
(一)对各类工况进行调和
热能动力工程性能在运行的过程中,应该对不同的工况进行调和,对工况产生的变化进行及时掌握。处于并网运行态势下的机组,若是其外部衔接的电网更换频率较高,那么机组就会采用自身所具有的差异动态,对负荷进行适当的增加或者是减少,从而确保电网周波可以保持在平衡状态下。这样完整的改变,可以被当做是跳频[3]。机组运行中产生的跳频,对调解速率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已经设置好的调整量会和实际情况产生差异,当此种情况发生之后,调控的难度就会增加。
当电力系统中已有的负荷增加的时候,若是采用一次调频(如图一),那么频率的状态想要恢复正常就会非常的困难。当此情况出现之后,工作人员应该进行二次调频,这样就可以将其恢复正常。就一般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二次调频可以是手动进行的,也可以是智能进行的,不同途径的调和更适用。
(二)缩减调压的损耗
调节机组之间的压差、运行中产生的负荷,都能够增加适应特性,提高可靠性。还有一部分的负荷在特殊的状态下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此种性能的提升,可以为热能动力工程的调节明确思路。但是,不同的调节途径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说,在对高负荷特性的区段进行调解的时候,若是采用滑动态势调节方法,就会损耗大量的成本。在调节中产生的损失,就是热能动力工程性能在运行中产生的损耗[4]。这些损失的产生并不是因为人为故障,还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想要缩减调压的损耗,就应该坚持不懈的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只有从能量上减少损耗,才能提高其先进性。
(三)对重热进行有序的运用
在热能动力范畴中,重热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是多层级的汽轮机,较小部分以内的热能损耗。此种重热,在进行后续运转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再次利用。已经拟定好的重热系数,是在与最好的状态进行对比后确定的,理想状态下的焓降,其余留出的部分,就是此种类型的比值。
对重热进行充分地利用,可以提高原有的平均效率,但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重热进行利用只能将一部分的损耗进行回收,对其预设的系数变更应该在0.05以内,要知道,重热的系数越大就越有利。鉴于此种情况,相关人员应该将热能动力工程中的重热进行有效的利用,在利用中应结合实际情况,找出最优的比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5]。
(四)应用节流调节
在热电厂架构中的节流调节,并不具备调节级。在已经确定好的层级中,应该对进汽进行完整的确定,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工况出现变化,各层级已经预设好的初始温度已经随之而发生改变。初始温度只有在负荷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才适用,而且初始温度对于不同规模架构中的容量机组也是相适应的。
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对各层级之间所产生的比焓降以及压差进行对比。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个零配件所承受的压力情况以及状态进行分析,正处于运转态势下的汽轮机,还应对其预设的流通是不是符合规定进行检查,当掌握具体流量和压力的时候,可以计算出变更的面积[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改善此种情况,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对能源技术进行深入地研究,并对热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性能的运用进行不断的探索,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缓解能源紧缺局势,为我国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霞.浅析热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性能的合理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8):1220-1220.
[2]周宗香.小议热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的性能合理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2):526-526.
[3]王洪民.热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的性能合理运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7):74-74.
[4]屈花珍.浅析热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性能的合理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8):1360-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