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范文

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

第1篇: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范文

1、您用心中全部的爱,染成了我青春的色彩;您用执着的信念,铸成了我性格的不屈……老师,我生命的火花里闪耀着一个您!

2、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3、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4、在生活的大海上,老师,您就像高高的航标灯,屹立在辽阔的海面上,时时刻刻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航程!

5、老师,您是海洋,我是贝壳,是您给了我斑斓的色彩……我当怎样地感谢您!

6、真空、坚定、谦逊、朴素――这是您教给我唱的歌,这是您指引我走的人生之路。

7、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8、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的敬意。

9、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唯有这光辉的名字,才有着像大海一样丰富、蓝天一样深湛的内涵!

10、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我还要说,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无法估量。

11、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老师,我终生感激您!

12、您的音容笑貌,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您是品行人格,永远珍藏在我记忆的深处。

13、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14、在我的心目中,您是最严厉的父亲,又是最慈祥的妈妈;您是无名英雄,又是教坛名师。

15、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亲爱的老师,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16、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您就是滋润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17、您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我充满期待;是燃烧的火焰,给我巨大的热力:它将久久地、久久地印在我的心里……

18、毫不吝惜地燃烧自己,发出全部的热,全部的光,全部的能量。老师,您像红烛,受人爱戴,令人敬仰!

19、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

20、人生旅程上,您丰富我的心灵,开发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老师!

2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22、有如从朔风凛冽的户外来到冬曰雪夜的炉边;老师,您的关怀,()如这炉炭的殷红,给我无限温暖。我怎能不感谢您?

23、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

24、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5、片言之赐,皆我师也。

26、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27、鸟儿遇到风雨,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上有风雨袭来,总是躲在您的怀里--我的师长,您是我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谢您!

28、教师的春风,日日沐我心。

29、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

30、老师,在今天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闪烁着您当年点燃的火花!

31、亲爱的老师,您那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

32、老师,大家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33、没有您的慷慨奉献,哪有我收获的今天。十二万分地感谢您,敬爱的老师。

34、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35、园丁,崇高的称号,祝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36、有一道彩虹,不出现在雨后,也不出现在天空,它常出现在我心中,鞭策着我堂堂正正地做人――给时刻关怀着我的导师!

37、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第2篇: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范文

一、重阅读――积写作之柴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的,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材料。而获取间接材料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

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必须每天阅读,获取和贮存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材料积累到一定量,就会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曾向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流动图书室”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平时让学生坚持阅读,从书中汲取广博丰富的间接材料,并且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记下来是非常必要的。

读书除了能积累间接材料之外,还可以通过摘抄来积累语言材料,象名言警句、好词妙句、诗词名句等等。好词妙句可以让学生自己从所读的文章里选择,名言警句和并记录下来。诗词名句就有必要规定一定的主题。如古诗中写春的诗句、与友情有关的句子、写到乡愁的句子等,还有关于勤奋的名言、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关于人生的格言等等。只要每天积累一点,持之以恒就能形成一个语言材料的宝库。

二、 积素材――抓写作之火花

古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源泉。有了这股活水,不愁没有好素材。如史铁生这一类经历型作家,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写作学习,甚至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但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厚重的情感体验,再加上自己广泛的阅读,厚积薄发。写出了许多感人的作品。我们的学生天天生活在校园与家之间,范围很小,经历方面也很简单,平时再不注意积累,作文自然内容空洞,没有新意。

我们应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不仅要用眼睛去看,更需要用心灵去体会。我们还得把这些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做法中去,这才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去做,才能检查做的效果如何。我采取的办法是要求写观察日记,但不强求天天记,而是觉得新鲜、有趣、有所感的才记下来。为防止有的同学偷懒,还规定每星期不少于一定的字数。并且以此代替了传统的周记。

在日常教学中,还经常提醒同学们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例如季节更替了,我们身边的自然景物有什么变化,身边的人们又有什么变化。在这样的提醒下,同学们原来熟视无睹的校园、街道、花园;老师、家人、同学、路人等等似乎都有了新的面貌、新的内涵。例如这次入冬以来,我市先是下了几场冷雨,转晴后又一连降了几个早晨的大雾,我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天气的变化给周围环境带来什么变化。同学们兴趣盎然,多数注意到了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的变化,还写到人们穿的衣物不仅多了,连颜色也变得以深色为主。而且,我还会布置一些能督促学生留心观察社会生活,积累素材的作业,如周末要求他们到街上观察行人,然后写三个不同职业的人,或是观察逛书店的人和逛超市的人群有什么不同,又或是记录商贩们推销的手段等等。

三、 凸个性――点写作之火苗。

文贵于情,情贵于真,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作文有了真情实感,便有了鲜活的生命。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求诚”,即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所谓“诚实的自己的话”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或者是你怎样想,怎样感,笔下便怎样写。李白浪漫豪放的诗是好的,李清照忧愁痛苦闲的词也是好的,正是因为他们的所作都反映了真实的内心,都用真情实感打动了读者的心。所以我们提倡学生写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样写起来比较容易下笔,写出的作品也容易打动人心。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不带有一点微瑕把这份难得的真实坦荡地呈现出来,作文便有了血肉,有了生命。

真实是个性,个性是真实。个性是作者的风格,是作文的气质。文章有了个性,才有特色,才有创新。我们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开掘自己心灵深处的金矿,捕捉自己生命世界里的灵光。好的文章正是因为涂抹了个性化的色彩,才有了与众不同与感人至深的力量。有了个性,文章便会闪耀出创新的光辉。因此,在学习写作方法、技巧的同时,培养个性,发展个性,努力在作文中展示个性,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孩子的世界自有他的酸甜苦辣,只要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把它写下来,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作文对学生来说都应该叫好作文。在作文评价中,我们一定要肯定成绩,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进行启发、引导、鼓励,让学生敢说敢写,放开手脚。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该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

五、变铅字――燃兴趣之火焰

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兴趣的一个好方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在班内传阅欣赏,向我校校刊投稿,并寄往一些报刊杂志以期发表,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创作的兴趣,让学生感到作文的分量和成就感,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而且以点带面,带动了整个班的写作兴趣。点燃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之火,而且越烧越旺,发出夺目绚烂的光辉。

第3篇: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范文

一、用文学启发体育兴趣

在文学艺术中,从古今,到中外,都有大量赞美体育运动的诗歌和文章,这些文学瑰宝,要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进行有机地渗透,要让学生用文学的眼光去了解体育,热爱体育。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结合体育课程的安排,向学生介绍一些与体育有关的文学作品,如:法国顾拜旦的《体育颂》,“啊,体育,你就是美丽!你塑造的人体,变得高尚还是卑微,要看它是被可耻的欲望引向堕落还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育。没有匀称,便谈不上什么美丽。你的作用无与伦比,可使二者和谐统一,可使人体运动富有节律;使动作变得优美,柔中含有刚毅。啊,体育,你就是正义!你体现了在社会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平合理,任何人要想超过速度一分一秒,逾越高度一分一厘,取得成功的关键,只能是体力与精神融为一体。”进入大学的第一节体育课,学生读着《体育颂》,引发的是激情澎湃,跃跃欲试。尤其是读到“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它在有节制、有组织、有技艺的体力较量中产生,使全世界的青年会互相尊重和学习,使不同民族特质成为高尚而和平竞赛的动力”,大家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用文学引导体育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根据训练的内容,在课前指导时,自然而然的引进有关体育方面的诗歌辞赋或格言名句,让学生欣赏,领会,为本节要学习训练的内容做好思想铺垫。如足球教学时,我们把?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晚春感事》(之四),在多媒体上播放,这首诗展示了他少年时在咸阳观看足球(蹴鞠)比赛的情景。诗曰:“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同时,还展示了明代翰林院修撰钱复的《蹴鞠》诗,写的是女子足球比赛的场面。诗曰:“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大家从这些众多描写体育活动的诗句中,不仅了解了足球运动的历史渊源,而且也体会到这种运动的健美。如教学游泳课时,我们在训练场地用电子字幕打出的《水调歌头•游泳》,让学生体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豪气与情怀。这些文学因素,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鼓舞了同学们训练的积极性。

三、用文学激发比赛热情

大学校园里,体育比赛活动是经常组织的,平时班内或班级之间的竞赛活动比较多,每学年有学校和校际之间的比赛。配合大大小小的体育赛事,学生用文章和诗歌来为运动员鼓劲,用文章和诗歌来颂扬广大体育精神,为校园体育运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文学氛围。如歌颂田径运动会的诗歌:一滴滴汗水\飘洒在绿茵场上\伴随着矫健的步伐\奏出希望的乐章\你\一种种信念\放在蔚蓝的天空\校园画出美丽的弧线\人生能有几回搏?\千百双眼睛注视着你\为了希望\为了胜利\跑出青春的梦想。在赛场周围,同学们时常会打出一些名言警句,如古希腊格言:“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又如泰戈尔的名言:“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

四、用文学语言进行教学

第4篇: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范文

一、身教为先,唤起兴趣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会捉襟见肘。一个业务能力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语文教师必须写好文,这是提高教学技艺重要的一环。写文章不是为自己添一层油彩,而是从心底深处去感应、领悟、阐释生活和人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写一点随笔、杂感或者诗歌、小说等,尤其是下水作文。因为只有教师写好作文,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若不写作文,不体会写作之艰苦,指导作文时必然是空洞的说教。

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得学生如沐春风。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开始萌发出表达的欲望。

二、积累素材,培养兴趣

造房子需要各种材料,如果你想造一个大房子、好房子,那么就要积累更多的材料。写作文也要积累材料,写好作文就更需要积累材料。阅读就是一个积累材料的过程,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多阅读。

语文教材和课外阅读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的日记或周记记录将自己看到的课内外书籍、报纸上的好词、名言、警句、熟语、谚语等抄录下来,并弄清它们的含义,尽可能地背诵默写熟练;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对自己有启发、有教育意义的人物或事件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下来;将自己亲身参加过的各项实践活动内容、形式以及内心感受详细地记录下来。在引导学生搜集写作对象时,要特别注意身边的“小事”,让学生明白:写作文,未必写人人皆知的大事才是好文章,只要写出有意义,对自己或别人能构成一定影响的事情,事件虽小,但反映的问题、揭示的道理并不小,就达到了写作目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作文要从身边的“小事”写起,否则,以学生的生活经历是难以搜集到写作材料的。

三、赏识成功,内化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引领学生用欣赏的眼光阅读优秀作品,潜移默化地用文学作品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来改造、丰富自己的语言,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为创造性习作奠定基础,教师用欣赏的眼光阅读学生的作品,发现其中的亮点,树立学生自信,让习作回归自然,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规范表达。赏识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

学生的习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无人喝彩,无人赏识,就无法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根据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对其行为大有影响的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在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赏识性的评价,是促使他们迈向成功写作的第一步。赏识的核心是:你不会写,教会你写;你不喜欢写,让你喜欢写。

第5篇: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范文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他们一般比较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对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缺乏重视。有些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还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说的训练,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间讲话的勇气,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当他们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时候,出现“怯场”,口还未开就满脸通红,把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无言以对,手足无措,“搁浅”在讲台上。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急切地感到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热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青少年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有渴望表现自己才华的心理愿望。为了激发同学“说”的兴趣,可向他们推荐“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利用电化教学的方式组织同学观看各种形式的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的录像带,并且利用“黑板报”和“班级日报”宣传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起到了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作用。同学们被演讲者的侃侃而谈所打动,为演讲者的语言艺术所感动,为辩论者的思辨能力所折服。同学们说:听一次成功的演讲就像聆听一首名曲,观赏一幅名画,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同学们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般地听着,想着,表现出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紧张和愉快。这时,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成功的奠基石,兴趣是激发“能源”的火焰,一旦被点燃就强烈地爆发为学生的求知欲,同学们从羡慕别人到希望自己也能在大庭广众面前滔滔不绝。此时,所需要的就是老师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施展才华的舞台和锻炼的机会了。

几年来,我们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形式多样的说话训练;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同学进行讲演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小型辩论会,指定题目的口头作文等多种活动。其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演讲最能锻炼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1.教师应是每次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只有精心安排,耐心指导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每次演讲,由同学自己选出3~5人的评委,对每一位演讲的同学给予评价,打分。评出前几名优胜者发给纪念品,以资鼓励。不是评委的同学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就增加了竞争气氛。台上台下同学们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学生演讲前,教师提出基本要求:要说普通话,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姿势、态度自然。实践证明,同学们在演讲中也逐步认识到这些基本要求对口头表达能力的效果所起的重要作用。有的同学说:“演讲时注意声音洪亮,咬字清楚,注意声调高低,节奏快慢,才能获得好的效果。”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在仪态上同学们也意识到应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自然大方,方能表现出自己的气质,风度和才华,才能更有吸引力,使听众受到强烈感染,留下永恒的记忆。

对腼腆怕羞、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要多给予鼓励,帮助她们克服胆怯心理,提高他们讲话的能力和勇气,对她们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向其他同学宣布“政策”,讲得不好,甚至说错了话,也不能讽刺和取笑,允许纠正补充。帮助这些同学迅速越过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实践证明,这些同学不但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性格也活泼开朗起来,为将来参与社会交际做好心理准备。

2.演讲的深度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最初进行自选题目演讲,内容由同学自定。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可以讲自己最欣赏的一则名言、警句;或某篇文章对自己的启迪。总之,从身边的生活到社会现象;从历史到未来;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内容无所不有。例如:有的同学在演讲中由唐朝大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起,赞美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师,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说,每当我看到那跳动的火焰,就似乎感觉到了老师那亲切的教诲在耳边回荡。这些话语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作为老师听着同学们精心准备的演讲,有谁能不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呢?过去一些同学回答问题时的语无伦次、扭扭捏捏,也被今天娓娓动听的语言和落落大方的姿态所代替。当然同学们所取得的进步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这台上十几分钟的演讲,在台下不知反复练习了多少个十几分钟。

在学生的讲话能力有一定提高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即席演讲的训练。方法是我们按参赛学生人数的多少,拟定出同样数目的题目,学生则抽签决定自己演讲的内容。即席演讲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沉着,冷静,迅速地考虑好讲话内容,并能把要讲的内容连贯起来。

第6篇: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范文

一、精深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作文没有高远的主题就会显得低俗浅薄。只有积极、精深主题才会得到阅卷老师的赏识。如湖南邵阳2011年中考满分作文《冬天里的一缕阳光》就是撷取生活中的小片断,通过描写 “一句叮咛”、“一份关怀”来体现赞美美好生活的大主题。又如湖北荆州市某考生的《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就是用“童稚之声――短笛无腔信口吹”、“豆蔻之声――羌笛无须怨杨柳”、“花季之声――玉笛叫空阔”三个小标题,写出自己“童稚”时喜欢吃田鸡肉,“豆蔻”时懂得青蛙是益类动物,“花季”时积极宣传保护青蛙及有益动物。这成长的声音吹响了“保护生态”这一大主题,从而夺得了高分。

作文中,我们同样也可以从极其普通的身边小事中挖掘出鲜明深刻的主题。如汇聚厚重历史的老传统;凝聚时代气息的新气象;颂扬祖国河山的美好;倡导绿色环保的重要……总之,生活的丰富多彩都可变为我们作文的异彩纷呈,使文章意蕴高雅,质感厚重。

二、精妙的开头

常言道:“明眸善睐第一瞥”,文章有一个精妙的开头就会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2011年全国中考满分作文中有这样几种成功的开头:

1.环境渲染气氛法

夜死了,黑暗统治着这个世界,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处不在,角落里也似乎有极其低微的哭泣。手捧着一张张写满愁容的试卷我感到未来的渺茫,欢乐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是悲戚的时候了。

(牡丹江市一考生《看着前方》片段)

文章开篇环境描写的巧妙运用,创设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已将人物内心展现得淋漓尽致,扣住了读者心弦。

2.名言诗句引用法

孙子兵法云:千千为敌,一人胜之,未若自胜,为战中上。

(广西河池一考生《战胜自己 百战不殆》片段)

开篇即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名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着纲举目张的作用。

3.设问反问悬念法

这条街你熟悉吗?熟悉。

你聆听到这街的声音吗?没有。

你欣赏过这街的美景吗?没有。

(苏州一考生《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片段)

此文以设问句起笔,开篇就设置悬念,老街既然熟悉,却为什么没有聆听过声音也没有欣赏美景?这不是与文章题目矛盾吗?开篇就激发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4.开宗明义题记法

爱,无声,照亮了天空。爱,无言,滋润了心田。多想留住一段时光,留住你的容颜。你的馈赠如那滔滔江水,一生用之不竭。

――题记

(山东淄博一考生《父亲的馈赠》片段)

作者巧妙运用题记,把文章的主旨表达出来。

5.自然起笔法

这是一种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它的风格朴素自然,有韵味天成的效果。

“学校三令五申说不准带手机到校,你们家长为什么老是纵容孩子,不与学校保持一致呢?”老师最后几句话几乎是吼出来的,满含不满与责备。妈妈小心翼翼地赔着不是,那神情那态度哪是她平常的样子嘛?

(四川成都一考生《拥抱》片段)

这样开头简洁明了,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入了情境中。

三、精彩的情节

“文似看山不喜平”,精彩的情节仿佛引领读者在旖旎风光中穿行,或“柳暗花明又一村”或“横看成岭侧成峰”或“曲径通幽处”使读者在曲折与起伏中心潮澎湃,获得无限乐趣。

为了优化情节,追求曲折有致,有些作品或张弛有度、或悬念迭起、或虚实相生、或双线交替,跌宕起伏的情节使故事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情节突转”的手法,令人拍案叫绝!

期末考试到了,我聚精会神地趴在桌子上复习着。不知何时,阳光笼罩了我,使我额头沁出了汗珠。这时,数学老师又一次敲响了我的桌子:“你,坐到那边去考试。” 我愣住了。老师竟然对我如此不信任!老师对我的成见竟然有这么深!我再也忍耐不住,泪水就要冲出眼眶了。老师也愣住了,随即,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轻轻地对我说:“这里太晒,影响你做题。”

原来如此。原本以为老师误解了我,谁知却是我误解了老师!我的泪水不由地流了出来……

(山东济南一考生《阳光灿烂的日子》片段)

本是一件考试时调换座位的平常小事,被作者精心打造,使文章前后情节突转,波澜顿生。

四、精当的措词

“山不在高,有龙则灵;水不在深,有仙则名。”作文中的措词更不在多,精当的措词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显著效果。

时间如白驹过隙,滑过爸爸的背,掠过爷爷的胡子,穿过我的指间,而我的童心也长大了。

(浙江温州一考生《长大的童心》片段)

“滑”“掠”“穿”三个动词生动地展现了时光飞逝,“我”的童心就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如果天空不宽容,容忍不了风雨雷电的一时肆虐,何来它的辽阔之美;

如果大海不宽容,容忍不了惊涛骇浪的一时猖獗,何来它的深邃之美;

如果森林不宽容,容忍不了弱肉强食的一时规律,何来它的原始之美;

如果宇宙不宽容,容忍不了星座裂变的一时更替,何来它的神秘之美;

如果时间不宽容,容忍不了各色人等的一时虚掷,何来它的延续之美……

是宽容成就了它们。

(一考生《告别狭隘之心》片段)

这段文字语言流畅,用词精炼,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使文章更具思维的深度。

五、精炼的叙述

作文中或用巧妙的手法,或用恰当的顺序,使叙述顺畅精彩,但这并不意味着叙述得越多越好,而是以简洁明了为妙。只有内涵深刻、情节生动、能突出主题的具体材料才详写,次要作用的内容就只能作概括叙述。精炼的叙述使文章清晰利落,结构紧凑。如江苏南京中考满分作文《也是一堂语文课》是从不同角度选择典型事例来突出中心,有给网上的信箱发勘误信,以突出从生活中学语文的自豪感受;有参加学校艺术节的朗诵表演活动,以突出从生活中学语文的成果;有春节家庭联欢会接对联比赛活动,以突出从生活中学语文的快乐。三件事例紧扣生活“也是一堂语文课”这一中心,有真情实感,又详略有致。其中第三件事最有代表性,也很风趣,作者就突出对话与心理进行详写,而其他两事略写。这样精炼的处理有助于凸现文章主旨。

六、精细的描写

无论是摹人、状物、绘景,要让读者心领神会,作文中的描写尤为重要。精细的描写能创设生动情景、渲染浓郁气氛、刻画丰满人物。

“不能一下子放进去的!”母亲一手拿着我的脚,一手撩着仍有些烫的水朝我脚心上泼!痒痒的、暖暖的,熨帖到了身上所有的部位。热水快乐地在桶中打着旋儿,热气缭绕在桶的周围,整个房间都弥漫着木头特有的香味儿。

(一考生《凝聚》片段)

母亲对作者的关怀无微不至,作者便细腻地刻画打着旋儿微烫的热水、缭绕的热气的情态,直至读者也感受到这种温暖沁入心扉。生活细节的描绘真实细腻,又不落俗套。有了这些细节描写,一位慈祥的母亲的形象便生动饱满、呼之欲出,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七、精巧的结尾

文章的精巧结尾,使文章余味悠长,总的来说,结尾通常可以用这样一些方式:议论反问式;决心号召式;联想做梦式;哲理深思式;景物渲染式;名言点睛式……作者根据需要采用适用的方法,让读者深深地沉浸于作者创设的意境中流连忘返,掩卷后仍咀嚼玩味不已。下面的例文就采用决心号召式。

太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太阳是火,照亮了前行的路;太阳是路,引我们走向了黎明。让我们共同升起明天的太阳――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吧!

(山东省潍坊市一考生《升起心中的太阳》片段)

结尾通过对课文巧妙的仿写,再一次呼应了题目,照应开头。强烈的语气激荡读者的心扉。也有一些作者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方式结尾,例如下面的作者采用了后记呼应式:

后记:携反省一起上路,才能在上帝关上门后,发现他留出的另一扇窗。

(山东省青岛市一考生《携反省一起上路》片段)

结尾的后记与开篇的题记互为照应,它有画龙点睛之作用,可谓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八、精美的书写

第7篇: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范文

一.多背多积累语言优美的佳句佳篇

1.读古典文学文化名著,多背多积累具有“深度文化”和富有文学色彩的经典语言。

《周易・系辞上》指出:“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多背多积累具有“深度文化”和富有文学色彩的经典语言,可以收到“鼓天下之动”“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效果。

《易经》《大学》《论语》、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等经过时间淘洗饱含“深度文化”的“精粹语言”,通过长期的积累,反复地揣摩和领悟,受到语言和文化的滋养,奠定语言文化功底。这种语言在头脑中储存得越多越清楚,写作时就会信手拈来,其滋养功能就越显著。

读这些经典可随着教材和教学所涉及的内容而及时进行,还可以将自学过程中有关这些经典的内容进行拓展。在弄懂其语意的前提下,将优美语言积累在本上,铭记在心上。积累本随身携带,随时积累,随时记忆。我们在教学中涉及到过以下内容:

《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常合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一个民族的觉醒,一个民族的觉醒,离不开千千万万人的努力和奋斗即自强不息的精神。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固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读经典也可从与课文相关的名家颂对联、经典诗文名句背诵入手,通过寻找其源头来读经典,达到积累优美语言的目的。与课文相关的旷百世而相感的历史人物常有屈原、司马迁、杜甫、苏轼等,有关这些名家的赞颂对联、经典诗文名句比较多。如: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联语嵌屈原的作品《招魂》、《九歌》《呵壁》(即《天问》),作者既赞美了屈原崇高的品德,又凭吊了自沉汨罗江的屈原。屈原的这些作品,自然引起了我们的求知欲,想去感受他的爱国情怀和上下求索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古人云:“花前赏《红楼》,月下品《聊斋》;风中诵楚辞,雨中吟唐诗;《汉书》伴茶,《史记》下酒。”多读古典名著,积累深度思想和蕴含丰富的语言,并且弄懂优美语言的语意,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积累和记忆优美语言,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正确运用优美语言。运用才是最终目的,可使记忆更加持久有效。写作中运用具有“深度文化”和富有文学色彩的经典语言,美感和感染力定会倍增。

2.学习现当代精品语言。这种语言是用现代汉语表达(或翻译)的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精品语言。学习现当代精品语言的目的,是提高语言素养,同时增长见识,接受文化熏陶。可读的书籍有大家系列如朱自清、张爱玲、徐志摩、冰心、史铁生……;克雷洛夫、罗素、泰戈尔……这些名著可在闲暇快速阅读,读后就会发现精彩迭出。罗素说:“希望是坚忍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们可以登上永恒之旅。”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就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希望、理想这些是我们人生追求的内驱力,需化作行动加上忍耐这样美好的品质才能登上永恒之旅,才能到达理想彼岸。大师们不仅语言美、表达力强,而且思想很深刻。

3.积累“交际语言”。交际语言指的是已经或可能在与他人交际时使用的语言,类似生活用语、网络语言等。学习“交际语言”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直接模仿运用,训练语言操作能力。①运用修辞,如感恩于心,回报于行;心中有阳光,世界就光明。②引用俗语典故。如中国导弹横空出世,霹雳惊天。③化用古语。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④借用成语。如望题兴叹。⑤套用流行语。如太空的野花不要采,见了嫦娥不要爱。⑥套用名言。如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心与心的距离,即使近在咫尺也远在天涯。⑦化用诗词。如个性诚可贵,分数价更高。这七类“交际语”的积累,可使“交际语”富有文采,提升交际者的身价,更有利于交际的进行。

二.鉴赏文学作品,作生活化阅读思考

(一)文学作品的鉴赏用生活阅历来填补,贫乏的生活阅历借文学作品来丰富。

丰富的生活阅历可以加深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样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可以弥补读者生活阅历的不足。科学家霍金在轮椅上思索着宇宙,写下了《时间简史》。作家史铁生则在轮椅上思索着人生,写下了一百多万字的小说散文,如《病隙碎笔》: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体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的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史铁生靠“透析”才得以延长生命。透析,肉身感受到的是渗入骨髓的疼痛,也是灵魂的过滤。他常说:切莫用仇恨的苦酒来缓解热望自由的干渴。史铁生身体的虚弱正好迫压出心智的强大。这不正是他向世人所展示出的行为艺术?

对于没有多少生活经历的高中生,引导他们从生活的角度去阅读此类书,同时又能以此类书中人物的人生经历与感受来观照人生。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学习辛苦,囊中羞涩,与此对照是否该感到惭愧呢。

(二)生活阅读的扩展就是社会化阅读。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都是我们社会化阅读很好的渠道来源。学校、社会举行的有关活动也可以成为我们的社会化阅读,如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文学社、“新世纪杯”作文大赛等。自己要主动去参与,融入其中。这些社会化阅读有助于我们将文学作品进行生活化阅读。

三.把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

这种锤炼语言的方式行之有效,主要是通过仿句或命题释义来进行。如仿句: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膛;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血液。

我指导的学生所仿佳句:

①我自豪,我是学生――课本是我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笔是我翱游知识海洋的船桨。

②我骄傲,我是年轻人――满天繁星是我撒下的希望;蓝天白云是我追寻的梦想。

③我悲伤,我是差生――家长的责骂是我肉体上的万根刺;老师的批评是我心灵的一把刀。

又如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抒写对鲁迅的爱。

先生弃医从文,揭示病痛以求疗救,一生都致力于唤醒民众。一个“狂人”,撼动了多少禁锢,一句“吃人”,抖落了多少封建的灰尘。

蒲公英渐渐枯萎了,无力地垂下了头,但他的孩子们,每一个有着良知与信念的人啊,带起先生飞向远方的伞,承载着希望,承载着先生坎坷而伟大的爱,以意志为帆,信念为舵,执着地飞向梦的彼岸。

通过仿句或命题释义这样的方式来锤炼语言,文短,语言富有文采而且又有文化内涵,尤其是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抒发了他们的情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训练多了,就自然融入到了作文中去了。

四.在长期的读写实践中磨练

佳作中往往可以找到与自己生活阅历一致的地方,进而在自己心灵深处产生共鸣;佳作中不乏真情打动自己的地方;佳作中也不乏饱含一定深度的思想和深刻的哲理的语言震撼着心灵的地方。品味好了,就开始写作。先围绕话题,在脑子里搜索有关写作材料,后进行筛选、构思组材、立意,最后从语言文字、结构、立意等方面反复修改完善,直到满意为止。从文体上看,优美的记叙性散文或议论性散文一般容易出彩。记叙不能没有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议论可以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从结构上看,一般文章开头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至少扣题一次。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优美的佳作当然也很注意它的开头和收尾。

如学生近作《门前有灯》渲染黑暗烘托光明部分:

我继续着我的夜游,直到有一天,当我走进单元口后,我才发现不知是谁把楼梯上的灯打破了,黑暗像毒气一样弥漫在四周。本身自己眼神就不好,又逢无星无月的夜晚,我只好摸着墙一步一步向上走,既担心脚下的台阶,又害怕前面不知什么时候会跳出来的障碍物,在这紧急的时刻眼镜又滑落了,我哭笑不得,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我无奈只好大喊:“妈!妈!”希望母亲能来救我。过了一会儿,一些光从门缝中泻了出来,接着光明就去驱散了黑暗,母亲走了出来,捡起眼镜,给我戴上,把我领回了家。没有一丝责备。

渲染黑暗以此来烘托光明和母爱。让人身临其境,产生恐惧感和暖流充溢全身的感觉。

如学生近作《他,触动我的心灵》结尾:

“世界因善良充满爱,人间因爱而更加美好。”用善心对待别人,你将收获更多的善良。让我们共同传递这份善,让善良充满每个人的心,让善良充满整个社会。

他,触动我的心灵。不久后,必将有更多的他,触动我们众人的心灵。

美丽的心灵和语言文字也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而且文尾照应标题并深化主题。

第8篇: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范文

本文通过分析2011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在阅卷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针对考场作文的一些雷人现象,在审题立意等方面为考生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鹰能飞翔于蔚蓝的天空,不与小鸟共舞,是因为它拒绝平庸;鲸鱼能翱翔于大海,不与虾为伴,是因为它拒绝平庸;虎能怒吼百川,成为森林之王,是因为它能拒绝平庸,在人生中我们应该拒绝平庸,才能获得人生的辉煌。”

“妈妈是个女子。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外公便不让她读书。”

2011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为《拒绝平庸》,这是摘录于两篇作文中的话。

第一段话看起来整齐华丽,很能吓唬人,实际上是以表面上的热闹华彩与假深沉,来掩盖内容的空洞无物与内心的贫瘠,既不合事实,又不合情理。第二段话是典型的废话。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都不相信这些是读书十二载的高三学生所写,这种识见能力,这种遣词用语的水平,触目惊心!像这种雷人的见解和用语现象,几乎贯穿于整个阅卷的过程中,阅卷场上不时会听到阅卷老师强忍不住的笑声。“感谢”这些考生给我们紧张严肃又劳累的阅卷生活,带来轻松。但作为阅卷老师,笑完以后,更多的是对这种现象的反思,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考生怎么了?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了?是什么使他们见识如此低俗平庸?是什么使他们的视角如此狭窄封闭?是什么使他们的语言如此平淡寡味?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考生平时阅读少、思考少、写作少。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就要提高语文素养,作文素养,在平时要多读多思多写。读多就识闻广博,思多就缜密深刻,写多就流畅恣肆。

针对考场作文的一些雷人现象,在审题立意正确前提下,特提出如下的应对措施。

一、题记能揭示主旨,忌不着边际

许多考生喜欢在作文的开头写题记。恰当的题记能指示或凸现文章的主旨及情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常常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清人李渔说得好:“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题记主要有点题式、映衬式、悬念式和交代式等形式。

精彩的题记能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那样,先让“一枝红杏”带给人春的好信息。如:“一个人想平庸,阻拦的人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的人很多。”“世界的大小,有时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用在《拒绝平庸》上,都精彩恰当。

而差的题记或如佛头着粪,或见一斑而知全文之烂。如:“平庸≠平凡,这我知道。”“要问大千世界什么人最多,无外乎平庸之辈。”“蛹与蝴蝶,毫无疑问,我选择后者。”以上三个题记就有点废话连篇,不着边际,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二、描写要抓住特征,忌粗疏荒谬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抓住特征,具体形象地把描写对象(人、事、物、景、环境)的存在和变化(状态、变化的情态)精细地描绘出来,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像《祝福》中祥林嫂的三次肖像的描写,《背影》中父亲的背影的描写都很传神逼真。

三、引用能恰到好处,忌出现硬伤

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诗文名句,既能突出主题,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又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增加作文的文化底蕴。

“柏拉图说:‘任何的成功,与战胜自己的成功相比,都微不足道。任何的失败,与失去自我的失败相比,更是微不足道。’”

“刘新吾说:‘麻雀有麻雀的领地与快乐,这些并不是老鹰的生活能给予的。’”

这些引用足见考生读书之广,运用之巧,对《拒绝平庸》很有说服力,很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而下面的引用要么篡改原文,要么弄错作者,这些硬伤严重削弱了说服力。

如“天下兴亡,匹女有责”,看样是女生写的,就写成“匹夫有责”也不会让人误解。

“‘仰天大笑出门去,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李白也曾被贬失意”,则是混搭诗句了。

“鲁迅曾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把大家耳熟能详的、但丁说的话,张冠李戴,移到鲁迅头上。不忠实于原话,弄错作者都是引用的大忌!

四、事例能证明观点,忌乱贴标签

据说有80%的考生写议论文,可能是它容易写吧。可是真能写好的人并不多,其中很多问题就出在论据上,把命题当标签,随随便便地就贴在某些有名望的人或有影响的事之上。或者弄错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者编造虚假材料。如有些考生写道:

“爱因斯坦的跌宕人生,不也正是拒绝平庸,追求平凡人生最好的例证吗?”

有人写鲁迅“留学日本,回国之后,他便行医救人,后来,他发现中国人多病于心,心中有恙,人则不强,人不强则国殇,于是鲁迅毅然选择弃医从文拒绝平庸。”

有人把曾子杀猪的故事说成他的妻子杀猪的,把瓦特说成是“中国杰出的发明家”等等,这样的论据怎么能证明观点?这样的文章怎么会得高分呢?

五、结构能合理顺畅,忌简单紊乱

所谓结构合理顺畅,下笔之前能有整体的构思,最好列出提纲,要有文体意识,忌写成“四不像”。

有些考生头脑中没有起码的大纲,看一看题目就动笔,写了开头再想下一段,没有整体的意识。或拖泥带水地“绕圈子”,或东挪西凑地“填格子”,生拉硬扯完成800个字。结果就造成文中脱节、重复、散杂的情况。

写议论文不写成有深度的递进式、正反鲜明的对比式,而多是简单地分解成三个平面的并列的分论点,加一些材料完事。“拒绝平庸,需要1、2、3。”“拒绝平庸,可以A、B、C。”这样的句式比比皆是。如:

“拒绝平庸,要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拒绝平庸,要有一颗耐得住平庸的心;拒绝平庸,要有光彩后超脱平庸的心。”

“莲花能出淤泥而不染,因为它有坚守,所以能拒绝平庸;滴水可以穿石,因为它有坚守,所以能拒绝平庸;小草能破土穿石,因为它有坚守,所以能拒绝平庸。”

六、说理能符合事理,忌莫名其妙

议论文的核心在于阐明道理,以理服人,理是否说得深刻透彻,这是衡量议论文质量的关键,但同时也要让议论语言生动活泼,让枯燥的说理文采斐然,使读者乐于阅读。因此就得有逻辑地说话,有联系地说话,学会深入、有见识地说话。

“金龟子游荡草原,缱绻的目光锁住的是几个粪球,却忽略草原的地大物博,于是终日沉浸在裹腹的满足之中,沦为逐臭之夫。井底之蛙贪图井底的安逸,拒绝奔赴大海的怀抱,甘愿碌碌一生,成为别人的笑谈。而雄鹰拒绝平庸,以荆棘为房,削去对家的依恋,以瓦砾为食,炼就尖锐的长嘴,重洗自然法则。拒绝平庸,雄鹰矫健的翅膀划破长空,问鼎苍穹,激起人类我主沉浮的斗志。”既不顾动物习性,一味苛求,又不合事实,任意拔高或贬低,很是没有道理。

而精彩的说理总是朴素中蕴含哲思,平淡中富有深味,如:“人生并不要做独一无二的太阳,那满天闪烁的繁星难道是平庸吗?它们总是平凡却又各放光彩罢了。”“青草平凡,但它绝不平庸,根在土中,心却向着蓝天伸长。愿做一株小草,平凡的身躯中发出‘拒绝平庸’的呐喊。”

七、用词能贴切传神,忌生编乱造

遣词用语能很好地反映考生的语文功底。“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吕叔湘语)

使用修辞,能使文章富有文采,如排比能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等等。华丽齐整是美,平淡素朴也是美。有时用妥一个字“而境界全出”,有时改动一个词而尽得风流。

“平庸是什么,平庸是古代动乱时期的归隐热,平庸是方兴未艾的超女热,是骡子是马都敢拉上台面叫唤两声;平庸是东施效颦,平庸是瓦釜雷鸣一般的爆炸头……还自然一个本色,我们要拒绝平庸。”形象生动地批评了各种平庸,对比鲜明,振聋发聩。

“平庸是花,拒绝是严冬。平庸是鱼,拒绝是水。”

“平庸就像机器,没有油,吱吱哑哑,发出杂乱的吵闹声。”

“鲜花终究要插在牛粪上,于是我妈决定嫁给我那平庸的父亲。”这些比喻读后的感觉是什么?胡言乱语罢了。

八、抒情能有感而发,忌无病

抒情就是在记叙文中抒发对人事景物的思想感情,用褒扬、赞美或感叹的语气表达作者的感受。它的作用是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借以加强记叙的深度,揭示文章的主旨。它是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的,忌无病,也忌不合情理。

“不在乎高,不在乎远,会飞就是鸟;不在乎快,不在乎深,会游就是鱼。平庸不会让鸟儿飞翔,不会使小草拼命生长,平庸更不会让梦想开花。”前后有什么联系呢?鸟儿飞翔,小草生长和平庸有关系吗?

“此时的我惭愧了,难道一个乞丐连享受阳光也要带有一颗乞讨的心,难道我的眼光就那么平庸,只把乞丐定义成要饭的,树儿在嘲笑我,鸟儿在嘲笑我,嘲笑平庸。”

这是考生有一次看到在草地边晒太阳的一个乞丐,出于同情就往罐子里扔了一元钱,结果那个乞丐追上来还给他了,抒发的一番感慨。合乎情理吗?大家认为向乞丐施舍是平庸吗?相信中国会有如此有品位的乞丐吗?

九、故事能曲尽其妙,忌简单图解

《考试说明》要求“构思精巧”。怎样才能精巧?用作家王蒙的话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

清人袁枚则说:“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就是说写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尺水兴波。故事写作尤要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悬念迭出,跌宕起伏,妙趣横生,使观文者蹙眉才舒,又屏息凝神,随情节的变化、人物的悲喜而惊惧、忧虑,欢欣、狂喜。

如满分作文“和尚指点画家”,考生描写了一个画家“拒绝平庸”的过程,阐发了不仅画画要用心,做人、做事也是如此,用心,才能超越平庸。

而很多考生要么用伪情感或假故事来制造深刻;要么走不出“小我”的境界,只会通过叙写一个小故事来表达一下内心的感受,简单图解一句预设的话语或道理。故事本身就“浅”,表达的感受自然也“弱”,阐发的道理也“陋”。

有的用父亲种桃子过程,最后通过父亲之口说明什么是平庸与不平庸:“很多桃子长的又大又红,看似喜人可口,实则毫无甜味,而恰恰那些带着疤痕不甘平庸的桃子,却是最甜的呀!桃子不甘平庸,人也一样啊。”

有的则编了个小故事,最后,“父亲(或母亲、爷爷等)常说一句话:‘人可以平凡,不可以平庸。’”

十、结尾能耐人寻味,忌空喊口号

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作文中的收尾也是如此。

收尾要做到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文章的结构,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就像欣赏一首绝妙的音乐,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回荡,缭绕。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过这样精辟的话:“我构思的习惯是,必须有一个好的结尾。一件艺术品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最后的工作是否恰当。最后的一句台词,最后一笔油彩等,最容易成功和最容易失败之处往往都在这里。”

考场作文结尾的不足情形:记叙文中结尾“简单”,缺少构思;散文中结尾长篇大论,“画蛇添足”;议论文中语言平淡,点题不足,软弱无力。共性问题是字数不够,口号来凑,常见的是“同学们,让我们……吧”。

聪明的考生能在结尾做到或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或抒发感情,动人心弦;或升华思想,给人启迪;或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总之能富有文采、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如:

“只有抬头才能看见星星,只有行动才能追逐梦想,只有拒绝平庸才能使梦想成为现实,才能在崎岖的山路上采撷成功的花朵。”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