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肾病内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于肾病综合征来说,主要是由多种肾小球疾病所引发的一种综合征,其临床特征则是具有大量的蛋白尿、少量的血浆蛋白,并且会产生水肿以及增加血脂等状况。主要是分为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两种。其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主在临床上的表现为微小的病变性肾病,并且其具有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及膜性肾病等病理分型。在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场治疗中,运用西药治疗的疗效不是很明显,经常会出现复发的状况,并且时常会产生感染以及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本文探讨;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是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分析,这些患者中其中男性为37例,女性为23例。年龄在13~69岁,患者病症则是在3个月~6年。
1.2诊断标准 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的诊断标准主要是按照中医内科诊断的标准:其中蛋白尿若是>3.5 g/d,同时其血浆蛋白
1.3病因病机分析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发病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是风邪侵袭肺部,那么将会直接导致患者肺失宣降产生风风水证。②就是脾虚,这样将会导致患者的功能逐渐降低最终产生水肿的状况。原因是肾为水脏,肾虚将会降低人的身体功能产生水肿的状况。③就是对于一些病程较长的患者,那么其脉络将会受到侵扰,从而来产生淤血以及水肿的状况。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是本虚标实,其本虚指的是肺、脾、肾三脏较为虚弱,标实主要说明其存在湿瘀的现象。这样临床观察显示的病机不会单独出现,很多病机都是相互掺杂出现的,尤其是脾肾揭虚的状况。④也存在一些虚实参杂标本同现的状况。这样在临床的诊断以及治疗中必须要进行辩证性的治疗,以此来充分分清主次,认真进行分析治疗。
1.4中医内科治疗 对于一些较为常见的证型治疗主要内容有:首先肺脾气虚湿盛型,患者的临床表现是气短,浑身无力身体疲倦,并且会伴随水肿的出现[1]。同时患者会出现腹胀以及舌淡苔的状况,患者的脉象较弱。对着该证型的治疗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补气健脾利湿为主。中药方则是为20 g生黄芪、15 g炙党参、30 g山药、15 g焦白术、15 g茯苓、30 g薏苡仁、15 g大腹皮、10 g防已。利用该药方对其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2]。其次就是对于脾肾阳虚水泛型的治疗。患者的特征就是面部泛黄,伴随水肿状况出现,并且身体寒冷四肢无力,腰膝酸软,排尿较少,脉象较为微弱等状况。对其的治疗主要是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为主。中药方为:10 g熟附片,15 g茯苓、15 g仙灵脾、10 g泽泻、15 g益母草、15 g焦白术、20 g菟丝子、10 g补骨脂、40 g山药[3]。若是患者出现了水肿加重的现象,那么必须可以为患者给予桑白皮、生姜皮、陈皮以及茯苓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消肿,同时也可以配合相应的激素治疗,以此来充分的促进患者的康复。之后对于气阴两虚型的患者治疗,主要是进行清养肺肾,补气健脾。中药方为:15 g党参、9 g丹皮、9 g桑葚子、9 g茯苓、9 g川断、9 g枸杞、9 g黄精、9 g山药、9 g白术、9 g麦冬、15 g生地。另外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治疗要对做好益阴清热、滋补肝肾。中药方为:9 g鳖甲、15 g首乌、15 g丹皮、15 g川断、15 g牛膝、15 g旱莲草、15 g枸杞子、15 g女贞子以及15 g茯苓、12 g山萸肉[4]。再者对于脾肾阳虚者的治疗要坚持温补脾肾、化气行水的原则,中药方为:30 g益母草、30 g车前子、15 g猪苓、12 g山萸肉、9 g巴戟天、20 g仙灵脾、9 g泽泻、12 g白术以及15 g山药。最后就是杜宇脾虚湿困型,主要治疗方式是健脾益气,利水化湿。其中药方为15 g大腹皮、15 g厚朴、15 g车前子、15 g山药、9 g陈皮、9 g泽泻、12 g白术、15 g茯苓以及15 g党参。
1.5疗效诊断标准 ①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并且尿蛋白逐渐趋于正常,其总量35 g/L,肾功能则是为正常的治愈。②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正常,尿蛋白总量控制在0.13~0.5 g/d则是为好转。③是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但是其患者的尿蛋白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那么则是说明其无效。
2 结果
对本组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实施中医内科治疗,其得到了较为显著的疗效,治愈患者有45例,好转的患者有12例,其中无效的患者有3例,其疗效十分明显。
3 讨论
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来说,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并且其常见病因有膜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及微小病变肾病等[5]。在中医学范畴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属于水肿的范畴。并且该病症在进行治疗中其病程十分长,很难进行治愈,发病的机理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中医的治疗中,主要方式是利用辩证施治的方式以此来保证身体获得阴阳平衡,从而来顺利痊愈。但是在对患者进行中医的治疗中,必须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用药方,以此来取得最大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余敏,王亿平.瘦素与慢性肾衰竭关系及中医药干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09):10-11.
[2]郭延臣,赵力.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复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7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13):50-51.
[3]韦.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现状[J].内科,2012,(05):30-31.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间某院门诊收治的120例肾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70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为(59.2±2.2)岁。患者病种包括红斑狼疮、尿毒症、急性中毒和慢性肾脏病等。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针对肾脏内科容易发生的护理风险,对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和防范,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风险管理。
1.2.2护理风险因素评估
护理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患者因素和医源性因素两个方面。在患者方面:患者可能由于经济因素而产生悲观的情绪,严重时甚至出现自杀现象;患者可能由于高龄和高血压等因素导致意外现象发生,例如肾脏功能不全患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感染率较高;患者肾脏受损容易引发并发症,导致护理风险加大,例如透析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等症状,其死亡率提升50倍以上。在医源性因素方面:病房安全措施不到位;护理人力不足;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到位;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
1.3观察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20例患者发放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疗效判定
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十分满意:患者对心理、健康和生活护理方面均感到十分满意。②满意:患者对心理、健康和生活护理方面均感到满意。③一般:患者对心理、健康和生活护理方面均感觉一般。④不满意:患者对心理、健康和生活护理方面均感到不满意。⑤十分不满意:患者对心理、健康和生活护理方面均感到十分不满意。总满意率=(①+②+③)/(①+②+③+④+⑤)*100%。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患者对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满意度比较
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后患者十分满意的概率为66.67%,患者满意的概率为25.00%,患者满意度一般的概率为5.83%,患者不满意的概率为1.67%,患者十分不满意的概率为0.83%,患者总满意率为97.50%。与实施风险护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工作存在一系列的风险,护士人员应该对风险作出评估,以便可以制定合理的方案来预防护理风险。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部分肾病患者可能由于经济因素而产生悲观的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悉心的关怀,解答患者的疑虑,并且要开导患者。只有保证患者的心理健康,才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
3.2完善管理机制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人员应该积极转变自身护理观念,要对风险进行评估,以便可以合理的预防护理风险。例如针对肾病患者容易引发并发症的问题,护理人员可以加大监察力度,进而可以保证患者在出现异常状况时,能够及时的采取救治措施。
3.3合理配置人员并且加强素质培训
为了更好的预防护理风险,需要合理的配置护理人员岗位。例如在午休和晚间应该增加值班人员,可以避免出现突况的忙乱现象。另外,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便可以更好的对护理风险进行防范。在本次研究中。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后患者十分满意的概率为66.67%,患者满意的概率为25.00%,患者满意度一般的概率为5.83%,患者不满意的概率为1.67%,患者十分不满意的概率为0.83%,患者总满意率为97.50%。与实施风险护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4结语
【关键词】 神经内科;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血气分析;心率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055
临床上神经内科多种疾病均可发生呼吸衰竭, 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呼吸衰竭时患者血氧含量较低, 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体内发生缺氧, 呼吸肌处于疲劳状态[1]。正确、合理的应用机械通气技术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缺氧的情况, 提高机体合成氧的能力, 缓解呼吸肌的疲劳[2]。因此, 本院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技术, 临床效果较好, 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 男53例, 女47例, 年龄31~72 岁, 平均年龄(51.37±12.84) 岁;原发疾病类型: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1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1例重症肌无力、11例混合性痴呆、10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8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7例低钾性瘫痪、7例自缢后缺氧, 6例多发性硬化。100例患者从发病到呼吸衰竭的时间为2 h~11 d。
1. 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吸痰、吸氧和治疗原发疾病的常规处理后, 根据下列情况给予机械通气治疗:①患者自主呼吸频率>35次/min或节律紊乱;②患者给予鼻导管吸氧3~5 L/ min, 动脉血氧分压仍然80 mm Hg, PaCO2在35~45 mm Hg时, 采用同步间歇强制的通气模式, 逐渐减少辅助通气作撤机前准备。如果患者自主呼吸频率
1. 3 观察指标 比较所有患者给予机械通气前后呼吸频率, 心率、PaO2和PaCO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100例患者进行机械通气30 min后, 呼吸困难、发绀、心动过速、血压等均有明显的改善。脉搏血氧饱和度在40 min后均达到了90%;呼吸频率、心率和PaCO2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aO2比治疗前明显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由于脑干、脊髓和运动神经受到损伤, 呼吸肌受高位中枢的抑制, 不能接受足够的神经冲动而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神经冲动不能传到呼吸效应肌肉而导致急性呼吸衰竭;肌细胞膜的电位发生异常或肌肉本身病变累及到呼吸肌而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何时实施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患者如果呼吸停止或减弱、呼吸窘迫并有严重低氧血症时就要上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3]。另外还要对原发疾病进行最早时间的处理, 多发性硬化和脑炎类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可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 要尽快降低颅内压, 可先用速尿和大剂量激素, 必要时可行脑室引流术;对于尚有自主呼吸的患者, 可给予适量的呼吸兴奋剂, 但要保持气道通畅, 可采用气道内雾化、解除支气管痉挛等辅助措施;及时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可以减轻肌肉膜电位的不稳定[4]。
本组100例患者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后, 呼吸困难、发绀、心动过速、血压等均有明显的改善。脉搏血氧饱和度在40 min后均达到了90%;呼吸频率、心率和PaCO2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aO2比治疗前明显升高。
综上所述, 对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及早进行机械通气, 并根据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及通气障碍的类型来选择通气模式, 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才旭, 沈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20):65-66.
[2] 杨秋.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 24(4):2032-2033.
[3] 马建忠, 汪建英, 高天巍, 等.肿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病因与诊断策略探讨.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5):801-804.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防护对策
神经内科患者以年龄大、瘫痪多、意识障碍多、病情危重等为特点,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1]。因此,探讨基层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确切了解我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和病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本院神经内科2009年收治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危险因素,提出防治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所有出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1.2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医院感染病历进行登记,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结 果
2.1一般情况
2009年1月―2009年12月共出院患者201 例,其中男142 例,女59例,年龄40-85 岁。发生医院感染人数16 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约为8.0%。
2.2医院感染部位
在16 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占72.3%;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0.24%;胃肠道和口腔感染分别占9.16%和8.25%;其他部位感染占0.05%。
2.3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7~90 d,统计表明,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住院天数≥20 d者16例(80%)。
2.4年龄与医院感染关系
年龄40~50 岁感染人数为5 例(23.8%),50~60 岁为7例(33.3%),>60 岁者9 例(42.8%)。
2.5病种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 例(57.14%),脑梗死患者6 例(28.58%),其他3 例(14.28%)。
2.6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
21 例医院感染的患者有7例进行了吸痰;15例进行了导尿;14例进行了静脉置管。
3讨论
3.1危险因素分析
本组资料表明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泌尿道、肠道、皮肤及软组织。与牛桂林等[2]报道相近,均显示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说明神经内科感染部位有其共性。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脑出血伴神志昏迷者这类患者正常的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反射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痰、呕吐物等不易排出,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的反复实施使黏膜损伤。这种整体和局部的抵抗力下降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3]。
研究显示院内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成正比。住院天数≥20 d者约占80%。研究显示10~30 d为感染高发时间段。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许多因素中,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的抵抗力不能忽略。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差异显著。其中以60 岁以上发病率最高,与老年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抵抗力差有关。这部分人构成了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控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时,应把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作为重点。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患者基础病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前3种基础病为脑出血、脑梗死,这些患者大多数病情较重,偏瘫、意识障碍,患者多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此外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表明基础病合并感染对老年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侵入性操作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因为侵入性操作会导致局部黏膜或上皮损伤,为细菌的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增加感染机会。故而提示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严格按程序正规操作,以控制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3.2预防及控制措施
3.2.1减少宿主的自身危险性
宿主自身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史、慢性肺病史、脑卒中史、起病时意识障碍、脑出血的量及部位等,这些因素虽不可干预,但如积极控制血糖、尽早清除血肿,恢复患者意识,对减少感染的发生将起重要作用。
3.2.2调整医源性因素
如医疗操作、治疗方法及用药情况,根据病情尽量少用或不用。医护人员接触每位患者及操作前后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防止各种医源性感染。进行侵入性操作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定期对吸氧、吸痰等装置消毒,对留置尿管者每天用含有效碘1 000 mg/L碘伏溶液清洗尿道口2~3次,保持会清洁。留置导尿应保持密闭系统,每天更换无菌引流袋。
3.2.3加强基础护理
对清醒患者鼓励其有效咳嗽和排痰,对意识障碍或危重患者要取正确卧位协助排痰防止误吸,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内每日通风2~4次,每次30~60 min,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应定期对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监测等。
3.2.4合理使用抗生素
盲目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干扰人体的正常菌群,导致患者易感染性增高。有研究得出结论应对重要的抗生素保护性使用,如果滥用将对感染的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并严重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效果[4]。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度易感人群。神经内科应列为医院感染管理科重点监控部门。针对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医院要采取医院感染监控措施,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感染意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去除易感染因素,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茂林,王改珍.基层综合医院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11):1 095-1 096,1 102.
[2]牛桂林,彭元娥,付国惠.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4(5):31-32.
【关键词】 精神科病房;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护理
精神科病房的集中式管理方式和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易造成各种院内感染;精神疾病病程多迁延,易复发,从而导致患者行为衰退,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免疫能力低,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现对本院2009年一年来,符合院内感染的94份病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院内感染发生的种类及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和护理对策,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 病例资料
2009年本院收治精神病患者1200余例次,按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通过翻阅长期医嘱、临时医嘱、病程记录及护理记录单和各种常规检查及特殊检查回报单。符合院内感染的有94例人次。其中男44例,女50例;年龄16~76岁,平均37.5岁。
2 结果
1200例中发生医院内感染94例,感染率为7.8%。其中消化道感染44例(占院内感染人数的46.8%),上呼吸道感染36例(38.2%),皮肤感染14例(14.9%)。
3 结论
精神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改善精神科病房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加强住院患者的饮食及生活护理,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4 讨论
医院作为患者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加上大量新疗法和新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的广泛应用等,促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不断增多,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难题。医院内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患者的痛苦,还给家庭、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精神病医院也不例外,但其院内感染的发生有其特殊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2],可能与精神病患者的病程冗长、生活懒散、大小不知处理、行为紊乱以及免疫力低下有关。
4.1 消化系统疾患是此次调查中最多见的一类院内感染,占总感染人数的46.8%。精神病患者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和抗精神药物的作用暴饮暴食或不论干净与否随地捡食,更不会管它是好的还是腐烂的一概往嘴里填,甚至在厕所、痰盂、垃圾桶里捞东西食用,以及在犯病期间喝脏水、喝自己的尿、吃自己的大便等,均易发生消化系统的感染。加上这些患者随时会将粪便抹得到处都是,擦拭不及时将增大相互感染的机会。如感染性肠炎、各种痢疾等。
4.2 呼吸系统疾患也是比较多发生的,占院内感染人数的38.2%,分析其原因很多。精神病医院多为封闭式管理,患者入院后就过起了集体生活,同吃同住,在室外活动的时间较少,多数时间在室内,增加了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机会。有的患者长期住院、活动减少,存在不良嗜好和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疲乏、嗜睡、流口水等不良反应极易发生院内感染。还有一些患者在发病期间随地大小便,弄湿衣裤、被褥等,更有利于呼吸道病原菌的繁殖生长,而使患者发生呼吸系统感染,且易造成患者之间的传播。常见的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发生肺结核。
4.2 皮肤感染是精神科不容忽视的问题,精神病患者由于病程冗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个人卫生差,出汗、大小便失禁等使皮肤潮湿,加上尿液和粪便的刺激作用,酸碱度改变,使皮肤表皮保护能力下降,皮肤极易破坏。部分患者长期饮食不好,会出现全身营养不良和水肿,皮下脂肪少,肌肉萎缩,抵抗力弱,由于皮肤薄,受力后易破损;一旦受压局部缺血、缺氧严重而发生压疮。同时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活动减少,皮脂腺分泌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可导致皮肤的化脓性感染,如痈、疖、疮等,还有许多抗精神药物可导致皮疹和痤疮等。
5 护理措施
5.1 加强饮食卫生及生活的护理,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做到餐具反复清洗、每餐认真消毒,要严格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消毒处理后的餐具要求清洁、干净、无油腻、无油垢、无污物,不得检出大肠菌群、致病菌。对有传染病的患者完全隔离、餐具单独消毒,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进食前后应督促患者洗手,对患者的水果、副食品由工作人员负责冲洗与发放。对生活自理能力差和不知饥饱的患者实行专人饮食监督护理,细致耐心做好食品的管理检查工作[4]。另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部分患者病程冗长,长年在外流浪,有捡拾脏东西的习惯,极易并发感染和各种躯体疾病[3],入院后应对其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认真详细检查,以便尽早发现传染性疾患,防止传播感染。这些患者生活不知自理、不知冷暖,要帮助做好晨间护理、定期更换患者的衣服、床单、被套、枕套,及时增减衣物,被污染时及时更换,换下的衣服、被服不得随地乱丢,放于指定处,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以防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5.2 做好室内空气消毒,控制呼吸道疾病的流行。
空气污染是呼吸道疾病相互传播的主要原因,应该做到定期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要对病区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如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床头桌、椅子、门把手等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床头每天采取一床一巾湿式清扫,避免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减少呼吸道传染病发生。
5.3 加强病情观察和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感染的发生。受病情及药的影响患者自觉症状轻微,如感觉、痛觉等均不很敏感,往往会掩盖病情,这就要求护士既要严密动态观察患者的细微变化,又要耐心听取重视患者的主诉,以早期发现躯体疾患,并及时向经治医生报告,协助医生早期诊断治疗。督促患者活动,预防压疮的发生,护士在工作中应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交接班时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一旦发生,应根据其发展过程及病变程度,积极采取护理和治疗措施。
5.5 加强康复训练,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机体疫力。
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和躯体状况,在工娱活动时既要安排集体活动项目,也要安排针对性强的活动。对年老体弱者督促他们在室内散步、做操。身强体壮者每天要安排一定量的健身锻炼如打羽毛球、扔口袋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对病情较好的组织玩麻将、扑克、象棋、军旗、跳棋等,对那些疾病期的患者可玩一些游戏。通过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增强患者的防病意识。
参 考 文 献
[1] 卫生部医政司医院内感染监控协调组.医院内感染的诊断.中华医院杂志,1991,7(2):28.
[2] 耿忠琼,李怀荣,白影梅,等.精神科患者医院内感染调查.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5)
关键词:神经内科;猝死;防范;护理
所谓猝死,是指意想不到的,非外力作用而引起的一种突然死亡现象,突发性和非预见性是猝死最主要的特征[1]。神经内科所收治的患者多为脑血管疾病患者,且患者年龄偏大,多伴有意识障碍和精神障碍,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这些因素的存在无疑提高了神经内科患者的猝死率,严重威胁神经内科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拾的25例猝死患者的死亡原因的基础上,本文归纳总结了神经内科患者的防范性护理方案,目的在于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拾的25例猝死患者临床资料。25例猝死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在42~81岁,其中65岁以上20例,平均年龄为(69.25±3.49)岁。25例患者中,脑出血9例,脑梗死6例,格林巴列4例,脑动脉瘤6例。其中,6例患者合并冠心病,8例患者合并高血压,3例患者合并肺心病,2例患者合并风湿性心脏病,4例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见表1。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神经内科猝死患者的病历资料。归纳总结25例猝死患者的猝死征兆、死亡原因以及发生猝死的时间。
2 结果
2.1神经内科猝死患者的先兆症状 呼吸困难8例,胸闷心悸6例,消化道不适、饥饿感2例,头晕头痛4例,耳鸣、视物不清2例,恶心呕吐1例,无明显不适2例。
2.2死亡原因 心律失常6例(24.00%),脑疝4例(16.00%),肺栓塞2例(8.00%),窒息2例(8.00%),心肌梗死8例(32.00%),脑动脉瘤破裂2例(8.00%),不明原因1例(4.00%)。
2.3发生猝死的时间 25例神经内科猝死患者中,猝死发生在10点以前的有19例(76.00%),发生在10点以后的有6例(24.00%)。
3 讨论
猝死是指自然死亡而非外在暴力致死的突发性死亡现象[2]。世界有关组织规定,猝死是指出现急性症状后立即或者是在6h内因意外而死亡的临床现象[3]。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危急、病情发展变化快,临床控制难度大,猝死的发生率高。从本次临床研究分析的结果上看,心律失常、脑疝、肺栓塞、窒息、心肌梗死、脑动脉瘤破裂等都是神经内科猝死患者的死亡原因。为了降低神经内科患者的猝死率,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本文归纳总结了神经内科临床护理的防范对策,具体如下。
3.1推广风险评估机制 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对本科室所收治的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对于一些年龄偏大、病情危重、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常见的监测方法有CTA、头颅MRA、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等[4]。目的在于随时掌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防范猝死风险。
3.2重视患者的临床症状 应该加强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充分掌握猝死先兆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抢救。对于脑出血、脑卒中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意识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如发现此类疾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意识障碍等脑疝症状,需要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抢救措施,及时使用脱水剂,降低患者的颅内高压。脑动脉瘤患者在未进行手术摘除前,要严格控制患者的血压,将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12.5~16.0)/(8.5~12.0)kPa之间[5];指导患者卧床静养;多食用润肠通便的食物,避免排便过于用力;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大幅度波动而导致瘤体破裂,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3.3确保呼吸道畅通 有关资料指出,约有51%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吞咽困难,患者在进食过程中极易出现食物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6]。对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患者的饮食干预,认真检查患者家属所提供的食物;脑卒中患者在进食过程中,一定要放慢速度;发现患者症状异常时,及时处理。对于部门重症患者,可给予鼻饲。格林巴列综合征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出现障碍,容易出现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骤停现象。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该严格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和血氧饱和度等临床指标,做好气血分析。对于呼吸肌严重障碍患者,可给予气管切开、呼吸肌辅助治疗等临床干预措施,为患者打通呼吸生命线,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是猝死的高发科室;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在工作实践中加以重视,不断提出和完善猝死的防范性护理措施,降低猝死的发生率,最大程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仲子轩.神经内科猝死病例的护理防范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22:100-101.
[2]杨秋萍.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4-56.
[3]杨娥.浅谈神经内科患者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4,08:109.
[4]颜喜平.神经内科的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30:366-367.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在2005年2月至7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00例进行了用药健康教育指导,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20~76岁,平均48岁,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22例,初中以下77例。
1.2健康教育指导对文化较低或不识字者进行个别指导,分责任小组教育,患者包括家属健康教育,举例说明有语言文字教育和个别操作指导,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
2具体健康教育内容
2.1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根据中西药物的作用,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说出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的时间,注意药物的外观和有效期,如何认知药物的生产日期及失效期。分管责任护士对新入院及出院患者按计划进行中西药物的用药常规健康教育。对一般性药物和中西药物合用的教育指导,对药物药味不良,有些药物有酸、苦涩等怪味,患者会因药味不佳惧怕服药,护理人员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关心体贴患者,多与之交谈,解除其恐惧心理,本着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原则,鼓励患者克服困难,接受冶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随时随地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为医生冶疗提供正确信息,医护人员共同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确保用药途经的安全合理。
2.2有过敏体质的患者,要谨慎用药对于有过敏体质的患者,要谨慎用药,用药前熟悉药物的药理作用,明确用药目的,了解患者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和基本生理状况。如青霉素易引起过敏反应,当用时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做皮试前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做皮试后嘱其勿离开病房。注意观察局部及全身的反应,有过敏史者,在病历和诊疗手册上注明,告知患者不要再做此药的试验。
2.3掌握好用药剂量在临床实践中,常发现患者病后产生焦虑急躁情绪,希望一夜间就治好病,认为用药剂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越好,担心病情反复,认为延长用药时间减少复发。针对此种情况,需耐心对患者进行正确指导,劝解。由于长时间用药不但增加医疗费用,而且还会产生毒副作用反应,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按疗程治疗,还要防止过度治疗,才能确保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2.4指导按医瞩用药护士在遵医嘱取药发药过程中,在患者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情况下,按医嘱应用多种药物,例口服与舌下含化药物,对其文化水平较低及无文化知识者,进行各别指导,讲解,药物与进食之间的关系,对于混合用药,含中药丸、西药片、西药水剂、汤药。就汤药而言,在中医学说上是,讲究忌口,西药则不需要,其不然,服西药也要忌口,如服镇静剂则避免服刺激性大的食品,如辣椒、大蒜。服氨苶碱不宜与豆制品及高蛋白的食物同服用,以免降低药效;服钙制剂不宜与牛奶同用;患高血压者服降压药要定时,且饮食上不宜太咸,否则会导致治疗失败,从而加重病情。
2.5注意用药时间及顺序对于乳酸杆菌活菌类药物不能用热水送服,应用温凉开水服用。润喉片及糖浆类药物其作用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应放在最后服用,并不宜多饮水,应延长药物在局部的作用及有效浓度,以尽快达到治疗效果。
2.6注意药物的刺激性对胃部有病患的病人,在应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如强的松一类应配合用保护胃粘膜的硫糖铝,切宜放在饭后20分钟应用,降糖药物一般在饭前30分钟服用。
3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和个别人健康指导,增强了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知识,在患者用药期间经过细心观察,其行为和体征的变化,结合化验室检查所得资料和有关参数的检测,进行综合分析,为医生提供正确信息,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大大改变了患者以往的不良服药的习惯,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了治疗效果。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因素为主要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又称心理生理性疾病。 心身医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概念是研究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广义概念则是对所有疾病进行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研究的科学。中医学历来强调“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心身合一”,因此对中医心身医学我们暂取狭义的概念,就是用中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医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
1 关于中医心身疾病的概念和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分类
中医心身疾病的概念是因郁致病,即因七情因素引起的脏腑疾病,不包括癫狂等精神病。为了便于国内外交流,笔者采用中西医对照的形式加以说明。根据临床实践和国内外资料,笔者认为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分为8 大类较为合理。
1.1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痛) 、慢性胃炎(胃痞) 、胃神经症(胃胀) 、溃疡性结肠炎(泄泻、痢疾) 、肠神经症(泄泻) 、习惯性便秘(便秘) 、慢性肝炎(胁痛) 、慢性胆囊炎(胆胀) 、慢性胰腺炎(腹痛) 、食道神经证(梅核气) 等。
1.2 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原发性高血压病(眩晕) 、原发性低血压病(眩晕) 、冠心病(胸痹) 、心律失常(心悸) 、心脏神经症(胸痹) 、心因性晕厥(厥证) 等。
1.3 呼吸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支气管哮喘(哮喘) 、过度换气综合征(喘证) 、神经性咳嗽(干咳) 等。
1.4 神经系统疾病
包括脑卒中(中风) 、癫痫(痫证) 、血管神经性头痛(头痛) 、紧张性头痛(头痛) 等。
1.5 内分泌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糖尿病(消渴) 、甲亢(瘿病) 、肥胖证(痰病) 、心因性多饮(消渴) 等。
1.6 泌尿生殖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前列腺炎(白浊) 、过敏性膀胱炎(淋证) 、尿道综合征(淋证) 、原发性性功能障碍(阳痿、)等。
1.7 骨骼肌肉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类风湿(痹证) 、全身肌肉痛(痹证) 、书写痉挛(振颤) 、局部性肌痉挛(振颤) 等。
1.8 肿瘤科心身疾病
包括胃癌(积聚) 、肝癌(胁痛) 、肠癌(便血) 、食道癌(噎嗝) 等。
2 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学临床基础研究
中医心身医学的理论基础,源于《内经》的“形神合一论”、“天人合一论”、“心身合一论”、“脏腑相关论”、“阴阳五行学说”。如《内经》所言:“主则明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精辟地阐述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是中医的心理病理学。《内经》又指出:“人之有生也,有阴有阳,有短有长,有柔有刚。”因此中医的心理生理又具有阴阳刚柔对立统一的特点,笔者将其归纳为“中医刚柔心身论”(刚柔心理生理学说) 。
美国精神医学会也认为,心身疾病的基本原理是由情绪因素引起的机体功能异常,并表现在各个器官,即由皮肤反应、骨骼肌肉反应、呼吸器官反应、心血管反应、血液淋巴胃肠反应、生殖泌尿器官反应、内分泌、神经系统和特殊感觉器官反应。
关于病因的认识《, 内经》的正(内因) 、邪(外因)学说与西方现代心身医学认识基本一致。内因包括先天禀赋、气质、体质,外因有七情、六和饮食劳逸等,包括心理、社会、伦理、生物、生活方式、行为等诸种应激因素。调查内因可以找出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虚弱所在,即正气虚的表现。调查外因则可找出心理、社会、生物、行为诸种致病因素,即邪气实的表现。
中医心身疾病的病机研究,根据国内外的资料和笔者的临床实践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肝,波及心、脾、肺,日久及肾。初期多为肝脾同病,肝心同病,肝肺同病,后期多为肝肾阴虚或肝脾肾的阳虚。末期阴竭、阳亡、阴阳离绝而终。病性为刚柔不能相济,而致疏泄失职,气滞血瘀,痰饮湿困或气逆化火,火热伤阴,升降失司,日久由实转虚,脾虚肝郁或肾虚肝旺,极少有纯虚证。
心身疾病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多有较好的疗效,但容易因情志因素复发。少数患者因治疗不当可由实转虚,最后阴亡或阳亡而终。另有少数患者可因剧烈的情志刺激、气血暴逆或气血暴脱而精去神亡。
理论基础的建立———刚柔心身论。
刚柔心身论源于《黄帝内经》的阴阳刚柔学说和心身合一学说认为,人可以分为阳刚和阴柔两种偏性,即两种不同的气质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又认为,人的精神情绪、心理活动对躯体内脏会产生影响, 既“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因此刚、柔二性由肝(中医认为肝主情绪) 所主。
素体阳刚七情过极,则出现疏泄太过而致肝火上炎、阴虚阳亢的肝旺证候,称为刚证。
素体阴柔七情过极,则出现疏泄不及而致肝郁气滞、血瘀湿困的肝郁证候,称为柔证。
心身疾病发病的基本病机在于肝的疏泄失调而引起的刚柔不能相济,表现为气血阴阳失调。
病机演化:情志刺激,首先伤肝,刚者及心,柔及脾肺,终必及肾。治疗应柔以制刚,刚之治柔,使其刚柔相济,心平气和。具体方法为,肝疏泄太过而致刚证者用柔肝法抑制其疏泄,肝疏泄不及而致柔证者用疏肝法增强其疏泄,即《内经》所言“用辛补之,用酸泻之”形成刚柔的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心身疾病的治疗,历来强调“先治其心,而后医其身”。笔者近10 多年来,把中医的心身治疗方法归纳为9 种,即中医心理治疗、中医行为矫正治疗、中医心理药物治疗、辨证治疗、食物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道家松静疗法和药枕浴足疗法。
中医心身疾病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功能护理,心理护理在心身疾病别重要,重点在于改善病人的情绪,消除心理矛盾和冲突。
中医心身疾病的预防分为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个人方面,应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免疫力,对易感人群进行心理指导和帮助。社会方面,应建立支持系统,在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对易感人群进行心理援助,解决实际问题。
3 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学研究展望
关键词:神经内科 优质护理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66-02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一项以患者为中心,在强调基础护理重要性的同时,针对患者机体、心理、社会关系开展的一种优质护理服务。神经内科患者往往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且多数生活不能自理,基础护理工作量大,这就需要神经内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将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引入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46.1±10.2)岁,病程0.5年-8年,平均3.5年;其中脑梗死43例,短暂性脑缺血35例,癫痫2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各种基础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具体如下。
1.2.1 优化护理流程。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应从病人入院、治疗、出院的全过程做起,不断优化临床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24小时连续的、无缝隙的责任制护理。将护理病区分成两个责任组,每组均实行高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培训制护士的捆绑式管理,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的护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实行轮班制,在患者数、危重患者数增加时,实行弹性排班制,设立中、晚帮班,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采用表格化护理文书,原则上保证每天书写护理文书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以节约时间,为医生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护理工作中不耽搁治疗,尤其是对急重症患者;在床旁交班时要求先交后接,并按照病情、治疗、护理、管道、特殊处理皮肤等顺序交。
1.2.2 开展人性化服务。在每一个护理环节中,都要强调关爱、尊重患者的服务理念。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起立迎接,并向家属或患者本人主动介绍病房环境、管床医生、护士,医院相关规定等。治疗过程中,要认真完成每天的基础护理内容,还要每天为患者送水到床头、为患者热饭、订饭,在保证患者的生理护理完善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精神、人文环境等方面的护理,在患者在护理行为中感受到安全感。
1.2.3 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采取自学、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重点包括人文知识讲座、沟通技巧、护理技能、职业道德等的教育培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开展专科知识讲座,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的最实用的护理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使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始终保持端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了患者的主动服务意识。通过开展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考试,帮助护士提高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对基础技术操作的熟悉,对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等急救技术的熟练掌握等,使专科护理服务更加精细化。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理统计,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调查。实施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满意度达96.0%,与对照组的80.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表1 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组别n满意人数满意度(%)观察组504080.0对照组504896.0* 注:*P
2.2 两组病人住院天数比较。实验组脑出血、脑梗死、癫痫病人平均住院日均较对照组明显均缩短,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住院天数比较(d)
组别n短暂性脑缺血脑梗死癫痫观察组507.1126.4318.58对照组509.0529.9923.433 讨论
常规的护理模式多偏重于临床,护士仅注重执行医嘱而忽视了患者的住院需求,优质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因此更加符合现代护理要求。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后,病房变得整齐卫生,一级护理和危重患者的生活护理做得很到位,护士的自我价值也在护理过程中得以实现,患者感到各方面均被关心,时时刻刻被重视,因此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也提高了科室的社会效益。本研究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结果显示,开展优质护理,患者的满意度达98.33%,并且病人的平均住院日缩短,身体康复较快。因此,优质护理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护理,推进了护理工作,使群众满意,适合在神经内科病房开展。参考文献
[1]邓小虹,陈静.以医改为背景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1):19
[2]王清风,房庆华,贾淑艳,等.经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