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肾病内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于肾病综合征来说,主要是由多种肾小球疾病所引发的一种综合征,其临床特征则是具有大量的蛋白尿、少量的血浆蛋白,并且会产生水肿以及增加血脂等状况。主要是分为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两种。其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主在临床上的表现为微小的病变性肾病,并且其具有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及膜性肾病等病理分型。在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场治疗中,运用西药治疗的疗效不是很明显,经常会出现复发的状况,并且时常会产生感染以及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本文探讨;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是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分析,这些患者中其中男性为37例,女性为23例。年龄在13~69岁,患者病症则是在3个月~6年。
1.2诊断标准 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的诊断标准主要是按照中医内科诊断的标准:其中蛋白尿若是>3.5 g/d,同时其血浆蛋白
1.3病因病机分析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发病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是风邪侵袭肺部,那么将会直接导致患者肺失宣降产生风风水证。②就是脾虚,这样将会导致患者的功能逐渐降低最终产生水肿的状况。原因是肾为水脏,肾虚将会降低人的身体功能产生水肿的状况。③就是对于一些病程较长的患者,那么其脉络将会受到侵扰,从而来产生淤血以及水肿的状况。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是本虚标实,其本虚指的是肺、脾、肾三脏较为虚弱,标实主要说明其存在湿瘀的现象。这样临床观察显示的病机不会单独出现,很多病机都是相互掺杂出现的,尤其是脾肾揭虚的状况。④也存在一些虚实参杂标本同现的状况。这样在临床的诊断以及治疗中必须要进行辩证性的治疗,以此来充分分清主次,认真进行分析治疗。
1.4中医内科治疗 对于一些较为常见的证型治疗主要内容有:首先肺脾气虚湿盛型,患者的临床表现是气短,浑身无力身体疲倦,并且会伴随水肿的出现[1]。同时患者会出现腹胀以及舌淡苔的状况,患者的脉象较弱。对着该证型的治疗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补气健脾利湿为主。中药方则是为20 g生黄芪、15 g炙党参、30 g山药、15 g焦白术、15 g茯苓、30 g薏苡仁、15 g大腹皮、10 g防已。利用该药方对其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2]。其次就是对于脾肾阳虚水泛型的治疗。患者的特征就是面部泛黄,伴随水肿状况出现,并且身体寒冷四肢无力,腰膝酸软,排尿较少,脉象较为微弱等状况。对其的治疗主要是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为主。中药方为:10 g熟附片,15 g茯苓、15 g仙灵脾、10 g泽泻、15 g益母草、15 g焦白术、20 g菟丝子、10 g补骨脂、40 g山药[3]。若是患者出现了水肿加重的现象,那么必须可以为患者给予桑白皮、生姜皮、陈皮以及茯苓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消肿,同时也可以配合相应的激素治疗,以此来充分的促进患者的康复。之后对于气阴两虚型的患者治疗,主要是进行清养肺肾,补气健脾。中药方为:15 g党参、9 g丹皮、9 g桑葚子、9 g茯苓、9 g川断、9 g枸杞、9 g黄精、9 g山药、9 g白术、9 g麦冬、15 g生地。另外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治疗要对做好益阴清热、滋补肝肾。中药方为:9 g鳖甲、15 g首乌、15 g丹皮、15 g川断、15 g牛膝、15 g旱莲草、15 g枸杞子、15 g女贞子以及15 g茯苓、12 g山萸肉[4]。再者对于脾肾阳虚者的治疗要坚持温补脾肾、化气行水的原则,中药方为:30 g益母草、30 g车前子、15 g猪苓、12 g山萸肉、9 g巴戟天、20 g仙灵脾、9 g泽泻、12 g白术以及15 g山药。最后就是杜宇脾虚湿困型,主要治疗方式是健脾益气,利水化湿。其中药方为15 g大腹皮、15 g厚朴、15 g车前子、15 g山药、9 g陈皮、9 g泽泻、12 g白术、15 g茯苓以及15 g党参。
1.5疗效诊断标准 ①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并且尿蛋白逐渐趋于正常,其总量35 g/L,肾功能则是为正常的治愈。②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正常,尿蛋白总量控制在0.13~0.5 g/d则是为好转。③是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但是其患者的尿蛋白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那么则是说明其无效。
2 结果
对本组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实施中医内科治疗,其得到了较为显著的疗效,治愈患者有45例,好转的患者有12例,其中无效的患者有3例,其疗效十分明显。
3 讨论
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来说,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并且其常见病因有膜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及微小病变肾病等[5]。在中医学范畴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属于水肿的范畴。并且该病症在进行治疗中其病程十分长,很难进行治愈,发病的机理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中医的治疗中,主要方式是利用辩证施治的方式以此来保证身体获得阴阳平衡,从而来顺利痊愈。但是在对患者进行中医的治疗中,必须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用药方,以此来取得最大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余敏,王亿平.瘦素与慢性肾衰竭关系及中医药干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09):10-11.
[2]郭延臣,赵力.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复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7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13):50-51.
[3]韦.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现状[J].内科,2012,(05):30-31.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间某院门诊收治的120例肾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70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为(59.2±2.2)岁。患者病种包括红斑狼疮、尿毒症、急性中毒和慢性肾脏病等。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针对肾脏内科容易发生的护理风险,对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和防范,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风险管理。
1.2.2护理风险因素评估
护理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患者因素和医源性因素两个方面。在患者方面:患者可能由于经济因素而产生悲观的情绪,严重时甚至出现自杀现象;患者可能由于高龄和高血压等因素导致意外现象发生,例如肾脏功能不全患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感染率较高;患者肾脏受损容易引发并发症,导致护理风险加大,例如透析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等症状,其死亡率提升50倍以上。在医源性因素方面:病房安全措施不到位;护理人力不足;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到位;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
1.3观察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20例患者发放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疗效判定
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十分满意:患者对心理、健康和生活护理方面均感到十分满意。②满意:患者对心理、健康和生活护理方面均感到满意。③一般:患者对心理、健康和生活护理方面均感觉一般。④不满意:患者对心理、健康和生活护理方面均感到不满意。⑤十分不满意:患者对心理、健康和生活护理方面均感到十分不满意。总满意率=(①+②+③)/(①+②+③+④+⑤)*100%。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患者对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满意度比较
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后患者十分满意的概率为66.67%,患者满意的概率为25.00%,患者满意度一般的概率为5.83%,患者不满意的概率为1.67%,患者十分不满意的概率为0.83%,患者总满意率为97.50%。与实施风险护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工作存在一系列的风险,护士人员应该对风险作出评估,以便可以制定合理的方案来预防护理风险。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部分肾病患者可能由于经济因素而产生悲观的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悉心的关怀,解答患者的疑虑,并且要开导患者。只有保证患者的心理健康,才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
3.2完善管理机制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人员应该积极转变自身护理观念,要对风险进行评估,以便可以合理的预防护理风险。例如针对肾病患者容易引发并发症的问题,护理人员可以加大监察力度,进而可以保证患者在出现异常状况时,能够及时的采取救治措施。
3.3合理配置人员并且加强素质培训
为了更好的预防护理风险,需要合理的配置护理人员岗位。例如在午休和晚间应该增加值班人员,可以避免出现突况的忙乱现象。另外,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便可以更好的对护理风险进行防范。在本次研究中。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后患者十分满意的概率为66.67%,患者满意的概率为25.00%,患者满意度一般的概率为5.83%,患者不满意的概率为1.67%,患者十分不满意的概率为0.83%,患者总满意率为97.50%。与实施风险护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4结语
【关键词】 神经内科;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血气分析;心率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055
临床上神经内科多种疾病均可发生呼吸衰竭, 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呼吸衰竭时患者血氧含量较低, 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体内发生缺氧, 呼吸肌处于疲劳状态[1]。正确、合理的应用机械通气技术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缺氧的情况, 提高机体合成氧的能力, 缓解呼吸肌的疲劳[2]。因此, 本院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技术, 临床效果较好, 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 男53例, 女47例, 年龄31~72 岁, 平均年龄(51.37±12.84) 岁;原发疾病类型: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1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1例重症肌无力、11例混合性痴呆、10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8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7例低钾性瘫痪、7例自缢后缺氧, 6例多发性硬化。100例患者从发病到呼吸衰竭的时间为2 h~11 d。
1. 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吸痰、吸氧和治疗原发疾病的常规处理后, 根据下列情况给予机械通气治疗:①患者自主呼吸频率>35次/min或节律紊乱;②患者给予鼻导管吸氧3~5 L/ min, 动脉血氧分压仍然80 mm Hg, PaCO2在35~45 mm Hg时, 采用同步间歇强制的通气模式, 逐渐减少辅助通气作撤机前准备。如果患者自主呼吸频率
1. 3 观察指标 比较所有患者给予机械通气前后呼吸频率, 心率、PaO2和PaCO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100例患者进行机械通气30 min后, 呼吸困难、发绀、心动过速、血压等均有明显的改善。脉搏血氧饱和度在40 min后均达到了90%;呼吸频率、心率和PaCO2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aO2比治疗前明显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由于脑干、脊髓和运动神经受到损伤, 呼吸肌受高位中枢的抑制, 不能接受足够的神经冲动而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神经冲动不能传到呼吸效应肌肉而导致急性呼吸衰竭;肌细胞膜的电位发生异常或肌肉本身病变累及到呼吸肌而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何时实施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患者如果呼吸停止或减弱、呼吸窘迫并有严重低氧血症时就要上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3]。另外还要对原发疾病进行最早时间的处理, 多发性硬化和脑炎类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可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 要尽快降低颅内压, 可先用速尿和大剂量激素, 必要时可行脑室引流术;对于尚有自主呼吸的患者, 可给予适量的呼吸兴奋剂, 但要保持气道通畅, 可采用气道内雾化、解除支气管痉挛等辅助措施;及时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可以减轻肌肉膜电位的不稳定[4]。
本组100例患者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后, 呼吸困难、发绀、心动过速、血压等均有明显的改善。脉搏血氧饱和度在40 min后均达到了90%;呼吸频率、心率和PaCO2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aO2比治疗前明显升高。
综上所述, 对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及早进行机械通气, 并根据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及通气障碍的类型来选择通气模式, 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才旭, 沈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20):65-66.
[2] 杨秋.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 24(4):2032-2033.
[3] 马建忠, 汪建英, 高天巍, 等.肿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病因与诊断策略探讨.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5):801-804.
1 层级管理
层级管理属于医院护理管理方式的一种,与常规护理管理方法有着明显区别,要求深入分析医院各科室患者的特点,及其对护理的需求,根据医院现有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优化分配,进而使其所提供的护理服务,能够最大程度满足患者需求,属于新型护理管理方法的一种。
莫怀飘、刘莉芳[1-2]指出,神经内科属于医院重点科室之一,患者疾病种类多,病情复杂,部分患者病情严重,常规护理管理方法下的护理工作,无法全面满足患者的需求,护理人员护理难度与强度大,护理中质量欠佳,患者跌倒等风险时常发生,对护理安全性的提升不利。将层次管理应用到神经内科病房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配置的优化性,对于护理风险发生几率的降低,以及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2 层级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2.1 护理人员构成
代丽[3]在文章中指出,神经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与护理质量差,护理管理水平低有关,加强护理管理,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几率的关键。受神经内科患者特点的影响,护理人员工作难度与强度大,长此以往,不仅容易影响其工作状态,同样容易拉低护理质量,致使院内感染问题的发生几率提升。应针对护理人员做好分组,根据其职称、学历、护理经验等,将其分为不同组别,每一组设置小组长1名,对组内护理质量加以管理,小组成员,均需具备有经验与无经验相配合高学历与低学历相配合等特点,各组护理人员轮流值班,以减轻护理人员单独值班下的护理工作的强度,提高护理效率与质量。
2.2 护理职责划分
2.2.1 护理组长职责 许晓琴[4]指出,应将医护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到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组的同时,设置护理组长,负责上传下达,与医生及组内其他护理人员密切沟通,首先医护一体化,确保护理工作能够更好的落实。具体而言,除执行专科护理工作之外,护理组长还应负责以下工作:①了解神经内科病种以及病危患者的基本情况,组织小组内护理人员制定急救方案,做好急救准备后,立即展开急救,尽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②针对初次入院的患者,应了解其姓名、年龄、学历及家庭情况与病史等,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家属做好沟通,简单介绍办理住院的程序,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为护患和谐关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③参与到医生查房过程中,针对患者的病情,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能够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对患者加以护理,提高护理质量。④每天检查组内其他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确保护理记录书写清晰、记录明确且完善。⑤与护士长密切配合,做好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在护理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出改进方案,使神经内科护理质量能够得到全面、持续的提升。⑥每月组织组内护理人员查房,与此同时,针对患者的病情,以及最佳护理方法,向组内其余护理人员进行讲解,使小组护理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
2.2.2 护理人员职责 张旋等[5]学者在研究中指出,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跌倒风险的几率较高,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跌倒高危患者的护理,提高患者住院的安全性,小组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以及小组组长所制定的护理方案,将护理工作具体落实:①心理护理:神经内科患者病情严重者较多,部分患者疾病反复发作,受其影响,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护理人员需通过心理护理的方法,与患者沟通,找出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根源,并从根源入手,解决问题,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以及护理的依从性。②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地面干燥、清洁,避免患者跌倒。走廊墙壁设置扶手,为患者行走带来便利。病床设置床栏,确保患者的安全。③基础护理:病重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慢性退行性疾病者,需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适当下床活动。卧床患者,取半卧位或头高脚低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口腔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可自主饮食的患者,饮食需以高蛋白质及高维生素类食物为主,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可采用鼻饲方法补充营养。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口腔炎症发生几率较高,护理人员需以2~3次/d的频率,帮助患者清理口腔,降低口腔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护理人员需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监测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需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及时处理。尿潴留患者需留置导尿管,护理人员应做好管道护理,避免管道发生挤压,避免感染。定期指导患者做膀胱功能训练。尿失禁患者保持会位干燥清洁,大便失禁患者排泄后采用温水清洗并擦干。瘫痪患者做好摆放,确保舒适,定时帮助患者更換,避免发生压疮后肌肉萎缩。④护理记录书写:在小组组长的监督下,做好护理记录书写工作,确保书写及时,保证字迹清晰,记录书写完整,避免存在遗漏。李玲等[6]指出,除上述管理工作外,护理人员还需做好仪器管理工作,包括抢救仪器的管理等,做好仪器的检查以及消毒工作,确保仪器能够正常使用,避免院内感染问题发生,提高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的全面性。
2.2.3 护理管理模式 应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责任制管理模式,小组组长,应对每一小组的护理质量负责,时刻监督小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干预措施解决问题,提高护理人员护理积极性,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使护理质量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小组每月通过召开会议的方法,总结上阶段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
3 层级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层次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而进行,以人为本即以患者为本,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需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时时刻刻为患者着想,为患者病情的康复努力,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Thuermann Petra A等[7]学者指出,考虑到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实践经验,护理专业素质不足,在层次管理實施期间,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①应针对神经内科的特点以及常见护理风险等,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护理专业水平,提高基础护理水平;②使护理人员认识到保持良好护理态度的重要性,确保其能够面带微笑的为患者服务,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降低护患矛盾的发生几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院信誉与形象;③培养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作者:吴 绘 韩晨光 王佐妤 作者单位:300162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外科 300000天津武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神经内外科 病区管理 模式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内外科病区管理模式。 方法 调整优化病房布局科主任、护士长,狠抓医疗服务质量。 结果 通过研究神经内外科病区管理模式转变前后工作成效的变化,分析病区管理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 结论 各临床科室应根据专业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病区管理模式,以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exploratory studying of ward management pattern on department of neurologic internal medicine and neurosurgery wu hui,han chenguang,wang zuoyu
department of neurologic medicine and neurosurgerry,affiliated hospital of
armed police medical collgeg,tianjin300162.
【abstract】 by studying the change about effect on transforming the ward management pattern about department of neurologic internal medicine and neurosurgery,the importance of ward management for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is analyzed and pointed deeply and thoroughly.in order to raise the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in clinical prac-tice,the clinical department should probe into a rational ward management pattern according to its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tual conditions.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neurologic internal medicine and neurosurgery ward management pattern
临床科室的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环节之一,而临床科室的病区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核心。神经内外科不同于一般临床科室,其危重症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大,护理要求专业性强是其特点 [1~3] 。我院神经内外科在病区管理方面敢于创新、勇于开拓,迅速由过去的传统管理模式向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模式转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病区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调整、优化病房布局
神经内外科病房在1年前曾是医院的一个普通病区,床位设置40张,主要包括普通病房(含急救室)和特需病房。收治患者主要是病情相对稳定的脑血管疾病(以脑梗塞、脑出血为主)及少数颅脑创伤患者,病种相对单一,科室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天津地区的影响力不大。为扭转当时的不利局面,从2004年4月开始,科主任对神经内外科病房布局进行调整,建立了用于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专业化重症监护病房(即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使危重症患者的住院数量和抢救质量有了显著性提高,形成了重症监护病房、特需病房、普通病房三位一体的初期病区布局新模式。针对住院患者特别是颅脑创伤患者日益增多的现状,结合神经病学科的专业特点,从2004年8月开始,科主任对神经内外科病房布局进行了优化,在原病房布局的基础上增设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亚低温治疗中心(mhtc)以及康复病房,从而形成了亚低温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特需病房、普通病房和康复病房五位一体的病区布局新模式,床位扩展至80张。
2 科主任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放在科室管理的首位
努力达到“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技术建设目标,完成医院赋予科室的各项任务,为医院“两个效益”的提高尽最大可能贡献力量是科室管理的制高点。基于此,神经内外科主任针对临床科室工作具有科学性、实践性、规范性、协作性、个体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科室管理方案,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放在科室管理的首位。
2.1 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质量是临床科室建设永恒的主题。神经内外科主任始终将医疗质量作为衡量科室水平的首要标准,把医疗质量管理作为科室的中心任务常抓不懈。科室制定了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与诊疗常规,作为做好临床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医疗服务的准则,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质量。每月上旬召开科室质量分析会时,科主任将医疗质量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分析、讲评,不断强化全科人员医疗工作的“中心意识”和“质量意识”。同时,针对颅脑创伤患者相对较多、病情相对较重的专业特点,科主任进行经常性的质量教育,教育全体科室人员以质量为本,视质量为科室的生命。
2.2 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尽快形成技术特色 特色是学科的立足之本。一个学科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取决于是否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一个学科若要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必须拥有自己的杀手锏。这既代表科室的学术地位与学术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医疗质量。没有优势特色技术,医疗质量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鉴于此,神经内外科根据学科带头人的业务专长形成三大技术特色,一是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创伤,二是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血管疾病后遗症,三是开展脑血管疾病介入性检查与治疗。实践证明,三个亚专业的划分与发展,在明确科室学科建设方向的同时,使医疗服务质量产生了质的飞跃,三大技术特色树立了科室的社会地位。
2.3 狠抓规章制度建设 科主任根据医院的总体要求,在全面落实共同制度的前提下,对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了分解、细化。同时,针对神经内外科的工作特点、人员情况和薄弱环节,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规定和要求,形成了一整套目标明确、要求明确、责任明确、奖罚明确、操作性强的科室规章制度体系。运行两个月后,各项常规工作步入程序化,日常管理走向制度化,技术操作趋于规范化,建立其对本科室的全部工作、全部环节、全体人员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量为主的综合考核和控制之管理模式。
2.4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科主任将衡量科室工作的标尺定位在患者满意不满意、方便不方便、就医环境好不好、医疗质量高不高四个方面。为满足病人合理的要求和利益,神经内外科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个医务人员的具体工作中,以保护患者的利益,相应地科室服务质量和社会信誉得以提高,从而吸引了大批患者就诊。
2.5 “医疗”为中心,医教研协调发展 科室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依赖于医疗、教学、科研三方面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神经内外科一方面重点抓好基础医疗质量和特色技术,一方面妥善处理基础与临床、医疗与科研的关系。科研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临床、依靠临床,充分发挥神经内外科临床工作的优势,以临床一线为基地,围绕临床搞科研。同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培养不同层次医师的科研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科室的学术水平。
3 护士长狠抓护理质量管理
病房管理体现了医院质量管理水平,体现了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病房管理是医院管理水平的浓缩,是护士长管理能力高低的表现。神经内外科护士长用现代护理质量标准要求科室护理队伍,重点加强全过程护理质量控制、技术操作质量控制、病情观察质量控制、经济效益质量控制等四个方面。同时,护士长做好日常病房秩序和病房卫生的管理,从而为患者营造了一个整洁、温馨、安全、有序的病房环境,并为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了重要条件。针对神经内外科危重症患者较多的专业特点,护士长重点抓好nicu和mhtc的护理质量管理,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提高护理水平,杜绝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4 病区管理工作成效评价 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新的病区管理模式下,神经内外科 的住院患者数量持续攀升,病种范围逐渐扩大,科室人才梯队建设步入正轨,医疗状况明显改观。由于2004年9~12月神经内外科的危重症患者例数平均每日维持在15~20人左右,人均费用和日均费用相应上升。受危重症患者增多因素影响,床位周转次数较先前有所降低,但随着科室管理水平的不断改善以及科室医疗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科室的住院收容与医疗收入大幅度增加。
表1 不同时期医疗状况对比(略)
5 分析
神经内外科病区管理模式转变后的工作成效充分说明,科主任和护士长的科室管理(特别是病区管理)模式选择是科室质量管理的基石与后盾。各临床科室应根据专业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室管理思路并付诸实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质量管理水平,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科室人才梯队,其医疗、护理质量方可在良性循环中呈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negri m,martignoni a,baccheschi j,et al.management of stroke in a ward of internal medicine.limits and prospects.recenti prog med,2004,95(3):137-143.
2 ziai wc,varelas pn,zeger sl,et al.neurologic intensive care re-source use after brain tumor surgery:an analysis of indications and al-ternative strategies.crit care med,2003,31(12):2782-2787.
【关键词】 神经内科;癫痫病;临床治疗
癫痫病作为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儿童和青少年作为该病的高发人群,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着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1]。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各种治疗癫痫病的新技术层出不穷, 癫痫病的临床治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地提高。但是, 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 近年来, 我国癫痫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2]。在本文中, 主要将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癫痫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对这些患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 同时运用药物对癫痫病患者进行治疗,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癫痫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这些患者在入院之前, 都出现了癫痫病的临床症状, 并且在入院之后, 都进行了MRI或者头颅CT检查, 确诊为癫痫病患者。在本组的84例癫痫病患者中, 男44例, 女40例, 年龄16~80岁, 平均年龄(48.2±3.5)岁。其中, 早发性癫痫50例, 迟发性癫痫34例;单纯发作患者60例, 复杂发作患者24例, 持续发作患者12例, 首次发作患者10例, 脑溢血患者9例。
1. 2 方法 由于癫痫病患者的特殊性, 患者在发病时, 意识模糊、丧失自理能力, 所以在对癫痫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 医护人员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人身安全。通常情况下, 在对癫痫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①患者在发病时, 医护人员一定要立即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 确保患者呼吸通畅;②药物注射。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患者注射20 mg或者10 mg的地西泮, 同时, 癫痫病患者在发病的情况下, 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 首选药物为苯巴比妥钠, 剂量为0.1~0.2 g, 通常每8小时给患者注射1次, 注射次数为6次;③对于发病比较频繁或者病情较重的患者, 在进行临床治疗时, 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采用将葡萄糖与地西泮混合进行静脉滴注的方式, 即将50 A葡萄糖与60~100 mg地西泮混合在一起, 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持续治疗12 h后,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 通常为8 h/次, 药物为苯巴比妥钠, 剂量为0.1~0.2 g, 注射次数为6次。除此之外, 医护人员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密切关注, 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需要, 适当采用丙戊酸钠、马卡西平等药物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需要注意的是,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一定要认真做好患者血压、血糖的测量工作, 维持患者的正常生命体征, 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
2 结果
84例癫痫病患者中, 50例患者为早发性癫痫, 34例患者为迟发性癫痫,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之后, 在50例早发性癫痫患者中, 治疗后复发、重新治疗后复发以及死亡的人数为0, 在34例迟发性癫痫患者中, 治疗后复发、重新治疗后复发以及死亡的人数分别为11、3和2, 死亡率为5.9%, 因此,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在癫痫病的临床治疗中, 总有效率为97.6%。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癫痫病作为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导致癫痫病发作的原因很很多, 比如特发性、症状性以及隐源性等, 由于癫痫病患者在发病时, 往往会出现意识不清、丧失自理能力以及全身痉挛等临床症状, 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并且儿童和青少年作为该病的高发人群,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由于每个癫痫病患者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所以医务工作者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一定要将患者的实际病情作为基本出发点, 制定科学有效地治疗措施, 尤其是在选择药物时, 需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病情适不适合进行药物治疗, 尽量避免因为不合理的药物使用, 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现象的发生[3]。在对癫痫病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之后, 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定期对患者进行尿常规和血常规检测, 尽量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
参考文献
[1] 王召晓.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调查.现代预防医学, 2012(17):4428-4432.
[2] 李红梅.神经内科癫痫病患者的临床分析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9):22-24.
1一般护理
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以及空气新鲜,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病房周边的声音一般情况下要低于35分贝一40分贝[2】,温度需要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湿度过高,汗液不容易蒸发,对患者出汗有抑制作用,从而增加尿液的排除量而使得病情加重,湿度过低患者又会觉得空气干燥,造成口干舌燥。口渴等不适感。),尽量让患者做到一人一间病房,避免发生交叉感染【3】。让患者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以免病情加重。另外,也要患者注意减少运动量,这样患者体内的新陈代谢不会过快,从而降低肾脏的负担,达到减轻病情的作用。
2防感染护理
2.1皮肤的护理由于患者肾功能的衰退,体内的很多尿素氮以及各种毒素要经过皮肤毛孔出体外,由此而导致患者皮肤出现瘙痒以及脱屑现象。因此,很多患者会忍不住开始用手抓挠来止痒,往往会出现皮肤破溃的出现,这样皮肤极易被感染。为此,护士要指导患者经常用温水擦全身的皮肤,使皮肤保持清洁,患者的内衣、内裤等贴身的衣服要选用性质温和的肥皂来洗,并使衣服以及床单被褥保持干净、清爽。患者的指甲不要留太长,防止其抓痒时很容易弄破皮肤。对于面部出现水肿的患者睡觉时要用高一点的枕头,这样会减轻水肿,水肿很严重的患者要经常的跟换体卧位,防止褥疮的发生。总之,这一环节很重要,一旦出现皮肤感染,将会使得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
2.2口腔的护理由于大量的尿素氮以及肌酐等无法及时的排出而积聚在消化道内,有一部分会通过消化道由唾液排出体外,尿素氮经细菌分解后产生的氮会对口腔粘膜有很大的刺激作用,降低口腔黏膜的防御能力进而极易发生溃疡性的口腔炎。因此,要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并告知患者使用软毛牙刷。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用1%4%的碳酸钠溶液或复方硼砂溶液进行护理[4],一天2次~3次,病情特别严重者必要时可口服维生素B2。
2.3上呼吸道的护理由于患者大部分住院期间使用了大量的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致使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严重下降,机体防御能力不足,极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导致病情的加重和复发,使得病情变得复杂而不容易治疗。因此,对呼吸道的护理显的很重要,平时要注意病房的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定期对病房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别外,要减少患者家属以及亲人的探望次数,以及减少患者去公共场所的次数,防止被感染和发生交叉感染。
3饮食护理
适宜的食物:患者宜食用蛋白质以及维生素高的食物。蛋白质应该以高生效的动物蛋白为主(不包括豆制品),例如:淡水鱼、瘦肉、奶类、蛋类等等,可以补充人体必须的更重氨基酸。蛋白质的摄人要根据尿素氮以及肌酐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为0.3~0.35g/kg•d【5】。禁忌的食物:辛辣食品:大蒜、生姜、辣椒、葱等辛辣之物,刺激性太强,不宜食用;豆制品:各种豆类,黄豆、绿豆、青豆、黑豆、花生、核桃,以及豆类制品如豆芽、豆腐等;发物食品:这类食品包括各种海产品,香蕉以及韭菜等等,另外血钾高的患者不宜吃红枣、鲜菇、柠檬、柑橘、香蕉、果汁等钾含量高的食品。
4心理护理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因素为主要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又称心理生理性疾病。 心身医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概念是研究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广义概念则是对所有疾病进行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研究的科学。中医学历来强调“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心身合一”,因此对中医心身医学我们暂取狭义的概念,就是用中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医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
1 关于中医心身疾病的概念和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分类
中医心身疾病的概念是因郁致病,即因七情因素引起的脏腑疾病,不包括癫狂等精神病。为了便于国内外交流,笔者采用中西医对照的形式加以说明。根据临床实践和国内外资料,笔者认为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分为8 大类较为合理。
1.1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痛) 、慢性胃炎(胃痞) 、胃神经症(胃胀) 、溃疡性结肠炎(泄泻、痢疾) 、肠神经症(泄泻) 、习惯性便秘(便秘) 、慢性肝炎(胁痛) 、慢性胆囊炎(胆胀) 、慢性胰腺炎(腹痛) 、食道神经证(梅核气) 等。
1.2 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原发性高血压病(眩晕) 、原发性低血压病(眩晕) 、冠心病(胸痹) 、心律失常(心悸) 、心脏神经症(胸痹) 、心因性晕厥(厥证) 等。
1.3 呼吸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支气管哮喘(哮喘) 、过度换气综合征(喘证) 、神经性咳嗽(干咳) 等。
1.4 神经系统疾病
包括脑卒中(中风) 、癫痫(痫证) 、血管神经性头痛(头痛) 、紧张性头痛(头痛) 等。
1.5 内分泌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糖尿病(消渴) 、甲亢(瘿病) 、肥胖证(痰病) 、心因性多饮(消渴) 等。
1.6 泌尿生殖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前列腺炎(白浊) 、过敏性膀胱炎(淋证) 、尿道综合征(淋证) 、原发性性功能障碍(阳痿、)等。
1.7 骨骼肌肉系统心身疾病
包括类风湿(痹证) 、全身肌肉痛(痹证) 、书写痉挛(振颤) 、局部性肌痉挛(振颤) 等。
1.8 肿瘤科心身疾病
包括胃癌(积聚) 、肝癌(胁痛) 、肠癌(便血) 、食道癌(噎嗝) 等。
2 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学临床基础研究
中医心身医学的理论基础,源于《内经》的“形神合一论”、“天人合一论”、“心身合一论”、“脏腑相关论”、“阴阳五行学说”。如《内经》所言:“主则明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精辟地阐述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是中医的心理病理学。《内经》又指出:“人之有生也,有阴有阳,有短有长,有柔有刚。”因此中医的心理生理又具有阴阳刚柔对立统一的特点,笔者将其归纳为“中医刚柔心身论”(刚柔心理生理学说) 。
美国精神医学会也认为,心身疾病的基本原理是由情绪因素引起的机体功能异常,并表现在各个器官,即由皮肤反应、骨骼肌肉反应、呼吸器官反应、心血管反应、血液淋巴胃肠反应、生殖泌尿器官反应、内分泌、神经系统和特殊感觉器官反应。
关于病因的认识《, 内经》的正(内因) 、邪(外因)学说与西方现代心身医学认识基本一致。内因包括先天禀赋、气质、体质,外因有七情、六和饮食劳逸等,包括心理、社会、伦理、生物、生活方式、行为等诸种应激因素。调查内因可以找出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虚弱所在,即正气虚的表现。调查外因则可找出心理、社会、生物、行为诸种致病因素,即邪气实的表现。
中医心身疾病的病机研究,根据国内外的资料和笔者的临床实践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肝,波及心、脾、肺,日久及肾。初期多为肝脾同病,肝心同病,肝肺同病,后期多为肝肾阴虚或肝脾肾的阳虚。末期阴竭、阳亡、阴阳离绝而终。病性为刚柔不能相济,而致疏泄失职,气滞血瘀,痰饮湿困或气逆化火,火热伤阴,升降失司,日久由实转虚,脾虚肝郁或肾虚肝旺,极少有纯虚证。
心身疾病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多有较好的疗效,但容易因情志因素复发。少数患者因治疗不当可由实转虚,最后阴亡或阳亡而终。另有少数患者可因剧烈的情志刺激、气血暴逆或气血暴脱而精去神亡。
理论基础的建立———刚柔心身论。
刚柔心身论源于《黄帝内经》的阴阳刚柔学说和心身合一学说认为,人可以分为阳刚和阴柔两种偏性,即两种不同的气质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又认为,人的精神情绪、心理活动对躯体内脏会产生影响, 既“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因此刚、柔二性由肝(中医认为肝主情绪) 所主。
素体阳刚七情过极,则出现疏泄太过而致肝火上炎、阴虚阳亢的肝旺证候,称为刚证。
素体阴柔七情过极,则出现疏泄不及而致肝郁气滞、血瘀湿困的肝郁证候,称为柔证。
心身疾病发病的基本病机在于肝的疏泄失调而引起的刚柔不能相济,表现为气血阴阳失调。
病机演化:情志刺激,首先伤肝,刚者及心,柔及脾肺,终必及肾。治疗应柔以制刚,刚之治柔,使其刚柔相济,心平气和。具体方法为,肝疏泄太过而致刚证者用柔肝法抑制其疏泄,肝疏泄不及而致柔证者用疏肝法增强其疏泄,即《内经》所言“用辛补之,用酸泻之”形成刚柔的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心身疾病的治疗,历来强调“先治其心,而后医其身”。笔者近10 多年来,把中医的心身治疗方法归纳为9 种,即中医心理治疗、中医行为矫正治疗、中医心理药物治疗、辨证治疗、食物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道家松静疗法和药枕浴足疗法。
中医心身疾病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功能护理,心理护理在心身疾病别重要,重点在于改善病人的情绪,消除心理矛盾和冲突。
中医心身疾病的预防分为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个人方面,应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免疫力,对易感人群进行心理指导和帮助。社会方面,应建立支持系统,在家庭、学校和工作单位对易感人群进行心理援助,解决实际问题。
3 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学研究展望
关键词:神经内科 优质护理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66-02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一项以患者为中心,在强调基础护理重要性的同时,针对患者机体、心理、社会关系开展的一种优质护理服务。神经内科患者往往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且多数生活不能自理,基础护理工作量大,这就需要神经内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将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引入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46.1±10.2)岁,病程0.5年-8年,平均3.5年;其中脑梗死43例,短暂性脑缺血35例,癫痫2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各种基础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具体如下。
1.2.1 优化护理流程。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应从病人入院、治疗、出院的全过程做起,不断优化临床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24小时连续的、无缝隙的责任制护理。将护理病区分成两个责任组,每组均实行高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培训制护士的捆绑式管理,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的护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实行轮班制,在患者数、危重患者数增加时,实行弹性排班制,设立中、晚帮班,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件书写,采用表格化护理文书,原则上保证每天书写护理文书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以节约时间,为医生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护理工作中不耽搁治疗,尤其是对急重症患者;在床旁交班时要求先交后接,并按照病情、治疗、护理、管道、特殊处理皮肤等顺序交。
1.2.2 开展人性化服务。在每一个护理环节中,都要强调关爱、尊重患者的服务理念。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起立迎接,并向家属或患者本人主动介绍病房环境、管床医生、护士,医院相关规定等。治疗过程中,要认真完成每天的基础护理内容,还要每天为患者送水到床头、为患者热饭、订饭,在保证患者的生理护理完善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精神、人文环境等方面的护理,在患者在护理行为中感受到安全感。
1.2.3 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采取自学、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重点包括人文知识讲座、沟通技巧、护理技能、职业道德等的教育培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开展专科知识讲座,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的最实用的护理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使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始终保持端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了患者的主动服务意识。通过开展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考试,帮助护士提高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对基础技术操作的熟悉,对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等急救技术的熟练掌握等,使专科护理服务更加精细化。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理统计,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调查。实施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满意度达96.0%,与对照组的80.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表1 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组别n满意人数满意度(%)观察组504080.0对照组504896.0* 注:*P
2.2 两组病人住院天数比较。实验组脑出血、脑梗死、癫痫病人平均住院日均较对照组明显均缩短,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住院天数比较(d)
组别n短暂性脑缺血脑梗死癫痫观察组507.1126.4318.58对照组509.0529.9923.433 讨论
常规的护理模式多偏重于临床,护士仅注重执行医嘱而忽视了患者的住院需求,优质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因此更加符合现代护理要求。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后,病房变得整齐卫生,一级护理和危重患者的生活护理做得很到位,护士的自我价值也在护理过程中得以实现,患者感到各方面均被关心,时时刻刻被重视,因此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也提高了科室的社会效益。本研究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结果显示,开展优质护理,患者的满意度达98.33%,并且病人的平均住院日缩短,身体康复较快。因此,优质护理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护理,推进了护理工作,使群众满意,适合在神经内科病房开展。参考文献
[1]邓小虹,陈静.以医改为背景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1):19
[2]王清风,房庆华,贾淑艳,等.经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