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耶鲁大学励志语录范文

耶鲁大学励志语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耶鲁大学励志语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耶鲁大学励志语录

第1篇:耶鲁大学励志语录范文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摘 要: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对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策略与方法进行研究。主要从课题研究的国内同类课题的状况、基本内容和方法、研究步骤、课题的特色、创新及推广应用价值展开论述,进而提出了课题研究最终的策略与方法以及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 :职业技能大赛;改革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4.029

0 引文

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举办的如火如荼,其展示师生风采,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开展技能竞赛是职业学校强化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国内许多学者认为技能竞赛有利于培养职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技能竞赛对教师发展方面的影响,也是学者们关注的内容。同时,技能大赛对实践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包括硬化了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标准。但对于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策略与方法研究并没有十分成熟的模式。而在国外,关于科技竞赛方面的讨论与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关于竞赛类型的研究;第二,关于竞赛对学生发展的研究;第三,关于竞赛对学校影响的研究;第四,关于竞赛对社会影响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的导向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培养出更多更好企业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

1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策略与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国内外研究,如何探索出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策略与方法研究势在必行。因此,展开对此课题的研究和申报。课题的研究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尤为重要,体现如下:

(1)对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和推广,对推动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促使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必将产生重大作用和影响。

(2)与职业技能大赛教学模式相对应而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找出高职课程内部的知识关联, 可以让大赛与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补充,重建一个有机的知识整体。并对推动职业学院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职业技能大赛强化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各个学校要求如今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督促很多老师积极到企业锻炼,增强职业技能。

(4)技能大赛对实践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包括硬化了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标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5)举办的技能大赛围绕职业能力的评价确定竞赛内容,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企业急需职业人才的重大举措,值得推广和发扬。

2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策略与方法研究的主要步骤

2.1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本课题研究对象是武汉各公办职业技术学院,尤其是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有关职业大赛进行调查和访谈。

(2)通过调查,访谈、研究发现,目前职业技能大赛的主要特点:①市场导向性;②模式多样性;③组织规范性;④注重操作性。通过这些特点为突破口去发现当前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

(3)通过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发现现今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普遍问题研究。

2.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课题组成员将深入湖北各公办高职院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运用社会学、统计学、人类学、教育管理等相关学科理论和知识开展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现场调研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

(1)现场调研法。到湖北各公办高职院校进行调查、访谈,了解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正负面影响及主要特点。

(2)文献分析法。广泛系统地搜集所获取的调查研究资料,运用演绎、归纳、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不同专家学者论著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研究本课题提供了宏观的视野。

(3)问卷调查法。到湖北各公办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处(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题目由学生会学生代表根据学生特点及组织学生职业大赛的有关领导和老师对学生在职业大赛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共同拟定问卷内容,在学生中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问卷的结果。根据结果最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决策研究。

课题将贯彻“三边”技术路线开展研究: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边总结边完善。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发现职业学校技能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解决方案与对策。

2.3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问卷表的制作及指标的确定。问卷调查表既涉及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更需要包含各种指标。设计调查问卷以了解、分析目前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模现状,并对成因进行分析。

(2)研究对象的选取及追踪。选定武汉各公办高职院校,尤其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基准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

(3)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策略与方法研究。完善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策略与方法研究后,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2.4 研究拟达到的目标

在查阅文献资料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由于职业技能大赛在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上有所不同,发现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教学模式上存在问题,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基础上,转变以往的职业学校教学观念,并实现采取针对技能大赛的有效技能培养模式,找出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策略与方法衔接机制。

3 改进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找寻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策略与方法研究,初步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以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①教学模式的改革;②教学内容的改革;③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④校企合作的改革;⑤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⑥实训条件和设施的改革。

4 课题的特色、创新及推广应用价值

4.1 项目的三大特色

(1)面向高职院校大发展的课题研究。力求体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大赛无缝对接,同时考虑到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2)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的课题研究。围绕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的与职业大赛相关的教学模式研究,同时引领其他兄弟院校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教学模式改革。

(3)政策、理论和操作层面相互衔接的课题研究。最终落脚点在于面向高职院校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技能大赛的整体发展与提升。

4.2 项目的创新点

(1)从职业技能大赛的实际出发,提出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合作主体的博弈均衡,为完成最终研究成果提供依据。

(2)从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层面,提出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一体化办学的解决方案。

(3)从体制和机制创新的视角,提出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高职院校合理教学模式的策略与方法。

4.3 应用价值及推广

综上所述,结合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引领下,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及实训条件与设施等方面的改革方面作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研究。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企业急需职业人才的重大举措,值得推广和发扬。课题以示范专业为试点,探索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的教学模式,将会以点带面,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更新,为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持。同时,对其他类似院校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樊全来.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3)

2 廖克玲.试论高职院校市场导向下的示范性专业建设方略[J].营口高教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2008(4)

第2篇:耶鲁大学励志语录范文

【关键词】苏州就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思路;对策

改革开放特别是1995年“中新合作”开辟工业园区以来,因政策和地缘等方面的特殊优势,苏州更是以长三角地区副中心城市定位,制定了“十一五”人才资源开发规划,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建设人才首选城市。从而推动了工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 尤其是第一线技能应用性人才逐渐成为发展的关键。以下笔者以苏州就业市场特殊性环境为例。结合苏州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对苏州高职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苏州的就业环境对高职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高职教育的发展除了高校具有共性之外又受到来自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或环境差异的影响,导致其在就业环境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苏州高职大学生就业主要因素及具体内容有如下几点:

(一)苏州商品经济发育程度高,为高职大学生就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就业环境保障

经济既为教育提出需求,即提出培养各种熟练程度不同的劳动力和各种专门人才的需求,又为教育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1995年“中新合作”开辟工业园区以来,苏州工业园区以及相关辐射的地区就业带(上海―常熟―无锡―常州)在逐渐成型,苏州完成了以长三角地区副中心城市的定位。

改革开放以后,苏州依靠自身优势,成为了全新的“苏南模式”典型代表,提高了苏州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优势。因政策和地缘等方面的特殊优势,为苏州的高职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援助与支撑,进一步促进了苏州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我们高职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市场。

(二)苏州地区产业结构给高职大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就业基础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江苏省2000年统计年鉴获悉三大产业在苏州所占比例:苏州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江苏的71.23%。在苏州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占1.38%,第二产业占53.46%,其中工业占据三产的45.75%;第三产业占45.16%。在苏州地区的三产结构中,第三产业增长的势头强劲;第二产业中,工业依然占据首要地位,但对苏州地区工业的发展进一步调研之后,我们发现,其经济增长点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利用科学技术并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高新技术企业;二是通过吸引外资并投资于苏州地区的制造业。

(三)苏州企业需求层次给高职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源泉

本次调查我们还针对了苏州地区的企业做了分析,其中民营企业占到83%,国有企业占10%,外商独资、合资企业占7%。企业业务领域广泛,涉及到IT行业、金融、证券、保险业、建筑行业、商业、农业、房地产、教育、交通、环保等领域。基本涵盖所有行业:制造业13家,服务业26家,外贸物流类9家。公司规模不等:企业员工人数在200人以下的28家,200至500人7家,500至1000人5家,1000至3000人1家,3000至10000人2家,1万人以上3家。①

经调查,企业需求数量在10人以上的占8.7%,需要3人的占32.6%,需要2人的占6.5%,需要1人的占21.7%。从需求层次上看,71.7%以上的单位选择了大专(高职)毕业生,有34.8%的单位表示需要本科学历的人才。不少企业认为,他们急需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人才,看重的是高职大学生的专业素养、技能和业务能力,并非仅以学历高低为条件。可以看出高职大学生相比本科生在就业上,企业的需求上是绝对有优势的,换言之,理论研究型岗位的需求少于技能型第一线岗位。

(四)苏州高职大学生的培养模式与苏州经济、人才需求相得益彰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的;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组建课程结构的;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显然,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明显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据苏州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占53.46%,第三产业占45.16,在苏州地区的三产结构中,第三产业增长的势头强劲,第二产业中,工业依然占据首要地位,而正好,这些工业大都是加工制造业,换言之,加工制造业急需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人才,给我们高职大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就业空间。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苏州具有良好经济基础和独特优势,也适合大力发展短期、实用性强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其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最初始,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高职教育得到飞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就业压力居高不下、比起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已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培养和增强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是高职生在就业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

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理论最早提出是来至于企业管理领域,指企业在本质上永远是一个能力体系,积累、保持和运用能力开拓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大家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逐渐有很多学者把此概念引入到更多领域,如现在广为被大家所接受的大学生就业管理领域。

结合就业、高职大学生以及核心竞争力三者之间关系,笔者认为高职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在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中,一种区别于其他人才类型结构的综合能力体系,是面向社会第一线、实践能力突出的、有较高整合智能的技术型竞争能力,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替代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竞争优势。可以说高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影响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决定因素.直接关系到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层次和今后的发展。

三、提升高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合理设置专业、增强办学特色

核心竞争力运用到学校层面来说,在专业设置上,要以社会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在创办过程中,要对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进行调研,善于发现新的社会需求,新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据此设置新的专业,高职院校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开设的专业要有实用性和前瞻性、针对性。

基于苏州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第一,应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着手,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出发,按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组建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二,加强实训环节,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系部在召开专业指导会议时,可以邀请有影响力的企业进行座谈,参照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模式和用人要求,制订了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甚至组建专业。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参与专业技能学习的机会。校企合作当中我们可以借鉴很多学校的模式如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提升高职大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增强社会实践经验,当他们他们与本科生在第一线工作岗位竞争时,高职生的优势将会脱颖而出,因为高职生平时的上课学习期间就已经十分熟悉这样的工作流程,学校有模拟的实训基地,有些甚至有全真的实训基地,此外条件好的有校外实训基地,他们平均接受这样的学习以及实地操作有一年多的时间,换句话说,用人单位基本上可以不用培训,学生就可以直接上岗,给企业减少了人才培养的成本,也促进了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二)重点培养核心关键能力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每一个领域都绝不是绝对独立和单一的,越来越走向融合,尤其苏州这样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以轻工纺织为例,苏州基本上是一个加工制造中转站,许多来料加工的订单来自于全国各地,所需求的人才不紧紧要懂得纺织、染整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跟单、报关、报检、经济贸易等其他知识,因此学生将成为各职业岗位直接进入生产一线的主力军,对他们来讲,培养关键能力尤为重要。就此笔者认为以下能力应该重点培养。

1.英语能力。苏州是个包容性、开放性的城市,紧紧依托优异的地理资源,并随着工业园区的成长,外资企业不断涌入,人才就业市场的需求对掌握英语的综合型人才更加重视和青睐。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英语课程安排和设置上,第一要紧扣专业的针对性,加入专业英语课程。在课堂上,可以设置模拟的工作环境,紧扣专业教会学生学会与外国人流利进行商务谈判和协商,并能够与外国人进行无障碍沟通和基本的英语书写邮件交流。第二在公共课开设上,教学安排可以穿插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点进行教学和辅导。根据我们对苏州企业走访,大多数都要求英语过四级,通过六级者优先考虑,甚至有些企业明确表示在工资待遇上过六级的员工一旦进入企业比一般员工要多200-400元不等。在英语教学上在保障国家课程大纲时要合理地组织、并大胆、有效地实施校本、系本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教学课程,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核心关键能力。

2.职业素养。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和管理服务一线的的教育,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非常重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竞争力,一看是否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二看是否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要培养高职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吃苦精神,对毕业学生进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进行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其次,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发挥课堂优势,在实验实训中,锻炼合作精神和互助作风,维护好实习场所的秩序和环境;另外,在实习实践中,让他们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体验行业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培养职业情感。

3.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应区分为基本技能、重点技能与综合技能。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来说,重点技能和综合技能更为重要,特别是解决技术相互渗透所形成的较为复杂的应用性问题,更体现出综合技能的重要性。重点技能与综合技能的高低,应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轻工纺织高职教学为例,苏州基本上是一个加工制造中转站,许多来料加工的订单来自于全国各地,所需求的人才不紧紧要懂得纺织品织物结构与设计、染整技术、纺织品功能整理等重点专业技能知识,还要具备跟单、报关、报检、经济、企业管理、经济贸易等相关知识综合技能,大部分企业对员工的英语要求是相当高的,一般要求英语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至少在业务办理上要求能跟外国人无障碍沟通。因此如某职业院校就根据苏州市场需求设置了纺织品检验与贸易这个专业,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多面手的综合技能。

(三)加强自信心训练,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竞争力

参照我对某校某系高职大学生抽样问卷调查,我对某校某系的高职大学生57名同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有17名男同学、40名女同学。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对自己未来找工作有是否有信心这一问题上,有55%的受访同学表现为信心不足;18%的受访同学对找工作没有信心;并感到渺茫;9%的受访同学表现为不知道;仅有18%的同学对找工作有信心,其中80%为男同学。因此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女同学找工作的自信心不如男同学,有82%受访者对未来找工作是没有足够的自信心的。

另一方面我还对受访学生是否认为学校有必要进行求职技巧训练与指导进行了调查,有80%的同学认为十分有必要;有19%的同学认为还行;只有1%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和没必要。

因此加强对高职大学生自信心的训练指导是非常有必要和及时的。

参照我对高职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就业求职的自信心是训练和指导学生首当其冲的问题。

1.老师应增强高职大学生的对职业、专业优势的的引导

班主任和辅导员应该在学生进入学校初期就应该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或教学倾向设置上做出安排,并能够灵活的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和正确合理的就业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目的是促进他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定期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团队合作精神

素质拓展训练的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对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当学生战胜困难,克服了原来以为无法克服的一个个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和障碍,完成一个个具有危险性的动作时,将会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功感,容易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学生会不断地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力获得的提升。学生在获得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群体与个体、容易与困难等多种体验的基础上,会自觉调整心理对客观环境的适应程度,进一步认识自己,激发个人潜能,重新定位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素质拓展训练有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高职大学生自我鼓励的自信心。即使高职大学生在面临就业不顺时,也较之没有参加过素质拓展训练的同学更容易摆平心态,而不至于影响以后的生活。同时能够很好诱导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要求积极向上的平稳心态。因此素质拓展训练对增强学生求职自信心、抵抗学生自卑心理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四)对高职生进行求职技巧的训练与指导

在我国求职就业全面走向市场化的今天,求职成了一门艺术,求职训练和职业指导也成了一门学科。在求职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在求职者具备个人基本素质的前提下,求职技巧已成为求职者成功就业的推动器、剂。因此,对高职生进行求职技巧的训练与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高职生求职过程是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交流和选择的过程,更是高职生展示自己品质、才能和实力的过程。求职技巧指导既要实用又要符合科学。

1.指导学生学会问题双向设计

指导老师可以预先设计一些用人单位可能常规要问的问题平时加予训练,还可以指导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企业宣传资料、实地参观等形式收集与用人单位相关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和了解,以防用人单位提问相关单位的问题,而失去竞争的机会。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要学会对面试官进行提问来了解单位的背景,如试了解单位对员工是否有培训机制,帮助员工的成长;单位的福利待遇怎样,以此来更好确定,应留那家单位,换句话说,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要进行横纵比较。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过程,很多人在面试中往往忽略对用人单位的提问而处于被动方,到工作单位以后不久就发现,这里并不适合的自己发展,而怠慢了找工作的最佳时期。

2.指导学生面试形象设计

指导他们了解求职的程序和面试时应注意的问题,包括谈吐、服装、姿势等礼仪规范,以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面试官对求职者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要指导学生根据工作的性质做服饰上的安排,既要自然、得体、整洁、大方,体现出大学生的形象气质,又要符合招聘岗位、面试环境要求。不要奇装异服,更不能浓装艳抹,修饰过分,这样反而会让面试官觉得到反感,认为学生有缺乏自我认知、缺乏社会责任感之嫌

3.指导学生做好求职面试中应急技巧的掌握

求职者要做到文明有礼、吐字清晰、沉着自信,体现应聘者的学识、修养、气质,是面试成功的首要条件。同时要注意倾听、大脑要灵活多变。求职者注意倾听问题是对考官的尊敬和便于理清思路,更好的回答问题,在回答过程中还不要紧张,要保持大脑清醒,能够随机应变。

面试过程中,一方面可能会按照我们准备的既定轨道在走,跟我们平时训练指导的差不多,学生不会紧张,并能够顺利通过面试。另一方面面试的规则不在事先安排之中,所以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掌握应急技巧。

在面试过程中遇到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法作为参考:

第一,马上调整呼吸,轻轻放松呼吸,同时面带微笑面试官,尽量不要面试官察觉你紧张。很自然大方让面试官给自己一点时间整理思路,从而给自己一个心理上有一个缓冲。

第二,如实在回答比较困难,也不要气馁,可以向面试官虚心请教,让面试官帮你解答,同时要表示将会努力把这块知识填补上。同样会让面试官觉得你既诚恳又谦虚。

(五)就业指导课编入学校的必修课程,同时辅助就业指导讲座

把就业课程编入教学,可以教授学生怎么准备求职材料,如怎样写简历、双语求职信、怎样学会面试等等,这是学生核心竞争力实际能力的表现,其中我们就可以依托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就业指导讲座主要是系统的向学生介绍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指导学生有的放矢的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工作。增强学生的职业愿望和意识,为学生提供认识职业的机会,并积极开展职业评价活动,鼓励学生对各种职业进行客观评价。这有利于大学生积累宝贵的择业实践经验,增强对各行各业的了解和认识。就业指导课一般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向学生讲授,使学生了解相关政策,了解社会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让学生扬长避短,谨防学生对自己产生过高或过低的评价。

同时配合学生的求职训练,教授学生怎样去面试、怎样去些中英文简历、举行模拟面试,如情景面试、电话面试、怎样去外企面试,同时建议最好是分专业进行培训,因为专业有分工,面试时要谨防有些用人单位会进行专业测试。

参考文献

[1]朱俊霞.2009年苏州地区文秘专业人才社会需求[J].职业时空,2009,6(1):156.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