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建筑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科学技术引领下,现代建筑设计师日臻自觉地注重于自然环境的审美关照,他们开始追求自然界所固有的和谐美,并顺理成章通过一系列手段有节制地对其加以修饰,将风景景观用于建筑空间的组织规划中。景观建筑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正视自然的力量,尊重自然,回应自然,将自然用于适用它自身的发展之上。在基地选择方面,首先要求详细测量有关地形,勘察当地的自然环境景观构成因素,之后绘制分析基地自然因素:明确哪些是最佳景色,哪些是不良景色:应保留哪些树林,移走哪些树林;洪水水位是多少;基地中建筑用地合理进出口;强风与微风;基地以外讨厌物的评价和处理。总的来说,景观建筑学更为注重在保护的基础上对环境固有的景观美进行开发和利用,但其主要着眼于自然景色的保护,并不是从整个自然环境系统上去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生态学应运而生。所谓建筑生态学主要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及方法,以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争取对自然的最优关系,从而对自然进行合理改造和利用,.使其符合自然生态平衡原则,从而创造出能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建筑环境的设计方法。建筑生态学在三方面与风水理论有着惊人相似之处:第一,建筑生态学提倡合理地借助自然景观保护山水之美,衬托建之美,通过建筑,将人、社会、自然融为一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风水倡导人地协和,不以地形复杂为坏事,而是在山水上做文章。第二,生态建筑学具有一定环境保护思想,风水不仅教导人们如何进行建造,还引导人们如何种植,如采掘,如何保护形势、保护山水、保护生态和自然。第三,生态建筑学要求建筑和规划设计建立在将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的基础上,其研究对象是人、建筑、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目标是寻求、创造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风水要求建筑、园林、目的的规划布局与地形、风、水的运作相联系,这其中蕴藏了非常深奥的精神感应,生态筑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风水有机观。
2现代建筑规划设计中风水理论的回归
风水不仅体现在建筑、道路、乡村、坟墓等的选址、装饰、空间组织和布局中,还体现在中国人心理层面上的审美意向和文化取向上,而且风水学中的很多论述正被现代相关学科论述。在思想上如何看待自然,在实践上如何通过利用自然为人类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获取最佳生态效益,这是风水的生态内涵。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在建领域中出现了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思想,这就促使建筑设计师改变物质、有形、硬件的建筑眼光,开始探求从建筑上继承无形文脉、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的方法。这种情况下,风水中关于建筑与人、天、地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就发挥了绝妙作用。然而历代甚至现代民间应用的风水与风水本身的自然科学本意和价值相违背,人对风水的认识也由此陷入了迷信的窠臼,而风水与建筑规划设计、布局等工作本是不可分割的,但在现代建筑领域中,由于目的、需求不同,风水和建筑规划设计被割裂成两个对立面,很多人总在试图绕过风水,深怕沾染封建迷信,导致的结果就是规划设计、风水各执一词,制造形体诡秘、靓丽却有扭曲、变异,这样的建筑不仅会破坏自然环境,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生理、心理健康。所以我们必须正确看待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与风水的关系,实现现代建筑规划设计中风水理论的真正回归。风水的基本取向是关注人、建筑、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即所谓的“天人合一”。从风水理论来看,选择宅居的外部环境,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筑是否处于一个“阴阳枢纽”这种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中,而选择阴阳枢纽,需考察生气,辩证方位,这种选择方法和过程从本质上兼容了与现代地理学、景观学、生态学、建筑学等学科相符合的内涵,与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分析和选择环境的主旨不谋而合。另外,依据风水理论,对于建筑的经营,不论是坐向方位,还是规模大小,亦或是内外空间的界合和沟通,应与大自然景观、环境相称,通过对“生气”的细腻处理,使自然参与到建筑规划中,最终使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协调运作。我们应通过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的理论和客观评测寻找生态建筑学与风水、景观建筑学与风水的交集,同时,剥除风水理论中不严谨、不科学内容,用科学的眼光从传统风水中获得具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规划设计依据。基于风水理论,在现代建筑规划设计中,我们必须合理认知地域的地形,寻找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的共同点,并找出气候环境上风水与生态建筑学的共通,从建筑整体朝向、建筑设备上的设施、建筑内部功能格局、细部设计等方面考虑,实现生态建筑学、景观建筑学与风水的融合和补充。
3结语
摘要: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史上,16—18世纪是一个重要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航海技术的提高,欧洲与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也正是在此时,中式自然造园的思想传入了西方,并产生了热烈、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以此思想为基础的英国“自然风致园”和法国“英中式园林”的兴起,以及中国园林植物的西传,为西方风景园林的发展以及之后“风景造园学”,乃至现代“景观建筑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之基。
关键词:景观建筑学 中国园林 自然风致园 风景造园学
景观建筑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为一门致力于研究自然系统,自然界的演化进程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关联系的综合性学科,其影响已经广泛的延伸到传统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许多研究领域。这与其在国外长期的发展历史有关。16—18世纪,西方进入了其近代史的开端,人们对风景园林的认识也在逐渐发生着本质的转变,人本主义的思想逐渐渗入其中,而与之相映的,此时的西方世界正刮起着一场“中国热”。中式自然造园艺术正与当时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观相印证,成为了新式造园思想的载体,并未之后的景观建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词源的追溯
现代意义的景观建筑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中的“景观(Landscape)”一词源于荷兰,形式为“landschap”,其最初意义为一块用于耕种的土地或一个地区。而其初次被作为一个含有现代“风景”意义的词汇在英文中出现,是在16世纪晚期。此时正值荷兰现实主义兴起,风景画作为其“现时”意义的载体开始脱离文艺复兴时期理想主义的风格,主题由圣经或神话故事逐渐转变为描绘平淡无奇的乡土风光,真实再现自然成为了荷兰风景画的最大特点。这一特点与中国山水画表现自然美的风格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通过对其东印度公司出访记录及文化交流的研究不难发现,中国山水画对其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这在1596-1598年荷兰风景画中首次出现的中国人形象中亦可以得到证明。无独有偶,1958年,“Landschap”一词作为这种描述“真实自然风景”的绘画术语由荷兰风景画家引入英语。最初此词被译成是“landskip”,这种翻译被牛津英语词典描述为一种词语的衰退,因而被“landscape”所取代,并在1725年脱离了绘画术语的限制,以一个含有实际“风景”意义的英文词汇被正式记录。
虽然主体形式未变,但不难看出,在18世纪英语中的“landscape”主要采用的已是其艺术上的含义,意在描述自然风景。这与英语中之前所主要使用的同类型词汇“garden(花园)”和“park(林园)”有着本质的区别。欧洲18世纪以前的自然风景不能称为“garden”,只能称为“park”。这个“park”与现代意义上的“公园”是完全不同的,指的是纯自然的风景,“garden”则是指人工建造的花园。而从“landscape”其词语的构成形式(land-scape)上来看,它亦可以被更精练的翻译成“地景”,这也正是现代景观建筑学的核心议题之一。事实上,“地景(landscape)”就是指人类生存状态在大地上的具体表现,它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表达了文化的内容。因此也不难看出,“landscape”与“garden”及“park”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所描述的自然风景不仅包含着纯自然的风景,更加包含了“人化自然”的成分,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互相作用,是一个融合了“garden”的人工意义与
“park”的自然意义的词汇。而景观建筑学的前身风景造园学(landscape gardening)亦可以从词组的构成上证明其“人造自然”的含义。
二、交融的历史
“landscape”具有人化自然的意义,这与当时自然风景园林在欧洲的流行密不可分,而追溯其历史,中国传统园林在其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自16世纪开始,西方政治体制及经济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变动,新航路的开辟、各国对外贸易的扩大以及资本主义的新兴,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带来了可能性。而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倡导者们更急切的需要一种与现有西方文化不同的形式来作为与封建教会对抗的武器,这更加促进了中国文化在西方的兴盛。作为中国建筑文化载体的中国园林艺术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被引入欧洲。
16世纪末,利玛窦的书信出现在西方,标志着西方世界对中国园林的认识由之前的臆想时代进入文字时代,《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新图》、《中华新志》等一系列文字读物在欧洲出版,是西方世界对中国园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其自由、不规则布局的形势也为西方人所周知,在英国,政治家兼作家坦博尔(Sir William Temple)首先谈论了中国园林,他在《关于园林》一书中提到“中国园林的美不在于整齐的布局和对称的安排,而恰恰在于不整齐的布局和不对称的安排……”。无疑,在这种布置里,许多不协调的东西放在一起,但看起来也使人感到无比的舒畅。这亦是西方人对中国园林自然美的一种文字上的认可。
然而,仅有文字描述仍旧是远远不够的,传教士马国贤于1724年将《避暑山庄铜版画》带入英国伦敦,标志着西方世界对中国园林的了解进入了图像时代,也为“英中式园林”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随着避暑山庄铜版画的传入,中国园林的审美观念也得到了西方人更直观的理解。除此之外,另一位推动中国园林西传的重要人物则是法国传教士王致诚,他将圆明园40景图副本寄往巴黎,促就了中国园林图像资料的再次西传,更重要的是在理论方面,他还论述了中国园林“师法自然,重自然意趣而不尚人工雕琢”的重要什么原则,这一论述以书信的形式于1749年首刊于《耶稣会士书简集》中,并在西方广泛传播,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三、思想的形成
18世纪之前,处在造园时代的欧洲园林,除少数主题园林以外,大多数只是建筑的延伸和扩大部分,是室外的绿色建筑,还不存在系统的“景观”的意义。在唯理主义的西方经典哲学观念影响下,其规则的几何式整形园林与中国的自然式山水派园林还处在完全的对立中。《避暑山庄铜版画》与《圆明园40景图》的西传以及两个世纪以来中西方广泛的文化交流,不仅在欧洲大陆刮起了一种“中国热”,而且还极大的推动了西方园林的发展。就在这时,一种全新的造园形式在英国出现了,即英国自然风致园。这种造园形式在其产生后迅速席卷了欧洲大陆,颠覆了西方传统的规则式造园思想,引发了西式造园艺术的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全新的造园形式的产生,最大的推动者们并非造园师,而是英国的众多诗人、哲学家、学者等文化精英。这也正体现出了一种“理性思维”与“诗性思维”的对抗。而在这种对抗中,“诗性思维”以中国古典园林为载体为艺术想象在逻辑思辨中取得了一席之地,即使是深受唯理主义和古典文化影响,并将规整、秩序、对称的古典主义造园视为最高艺术杰作的法国,也不得不在大革命之后回过头来,重新拥抱“英国自然风致园”并将其引入国内,命名为“英中式园林”。可以说这不仅是一场造园艺术上的革命,更是西方世界对景观认识上的一次提高。
回头来看,当“自然风致园”席卷欧洲大陆之时,中国造园思想在其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早在马国贤带着避暑山庄铜版画及其学生一行六人返抵意大利,并在其间途径英国停留时,他便受到了英国伯灵顿勋爵的友好接待,并将一批铜版画赠与勋爵,而此时的伯灵顿勋爵正和英国自然风景式造园的奠基者之一肯特(William Kent)合作,虽无法证实马国贤是否与肯特见过面,但肯特从中国园林铜版画中受到的启发则是可想而知的。而在此之后,肯特更加坚定的走上了自然风景式园林之路。他说:“大自然是厌恶直线的”,并以中国“曲径通幽处”的方法改造现实中几何式的林荫大道与园间小路。除此之外,他还培养了另一位在英国非常有名的人物——勃朗(L.Brown)。作为肯特的学生,勃朗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意大利几何式园林,全部改造为“自然风景式园林”,人们都称他为“万能的勃朗”。而勃朗的继承人赖普敦(Humphrey Repton),则首次提出了在景观发展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风景造园学(Landscape Gardening)”并将“风景造园师”定义为是及风景画家和园丁(花匠)两者的才能合二为一的园林艺术家。“风景造园学”的提出,不仅为现代景观建筑学的诞生打下了基础,也给造园师这一曾代表着“匠人”的工作赋予了更多的艺术价值。
四、景观的发展
随着世界各大陆之间的交流越发的广泛,在欧洲诞生并产生巨大影响的“英中式自然风致园”以及“风景造园学”的思想在19世纪之后波及美洲大陆,美洲的第一座英中式园林应运而生,它就是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毫无疑问,纽约中央公园在现代景观界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而其设计者,正是现代景观之父奥姆斯特德 (F.L.Olmsted)。正是他,在1858年创造出了景观建筑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专业术语,为现代的景观建筑学的真正存在并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之后的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景观建筑学的发展受到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趋于缓慢。1945年,美国原子弹在日本逛到爆炸,标志着战争迈向终结,但其造成的核污染危害却已波及全球。在这种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不断严重的情况下,景观建筑学正式应运而生。1948年,由世界各个发达国家的景观建筑师们联合召开了一次国际学术团体大会,并将此国际学术团体定名为“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即“IFLA”,大会对于景观建筑学这一新兴的学科和职业做了一次全面的定义和诠释,自此,景观建筑学真正成为了一门影响并塑造着人类生存环境的现代学科。
五、小结
纵观现代景观建筑学甚至是之后的生态建筑学的发展历程,从奠基处起,中国造园艺术在其中的影响便是强烈而深远的,甚至可以说中式自然不规则园林的审美趣味参与了西方文化传统本身的形成。正如英国学者M·苏利文曾说:“尽管中国人的园林艺术观念也许曾今被误解和误用,但仍然实实在在地渗入到18世纪西方文化品位的核心当中。”
参考文献
[1]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三联书店,1991.11
[2] 李晓丹、王其亨,中国园林西传研究,学习与探索,2011
[3] 保罗罗肯,荷兰人是怎样设计崇高的景观,未来出版社
[4] 庄岳、王其亨,诗性思维与中西方自由式造园传统刍议,中国园林,2005
[5] 李晓丹、王其亨,清康熙年间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及避暑山庄铜版画, 中国园林,1994
1.简述人居环境科学的背景及发展
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就提出了“人居聚居学”的概念。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学,它所考虑的是小到三家村,大到城市带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而非单纯的建筑或城市问题。人类聚居环境泛指人类集聚或居住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指建筑、城市、风景园林等人为建成的环境。人居环境科学就是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二大要领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后来我国建筑大师吴良镛院士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西方的学术思想,汲取道氏学术精华,构建中国人居环境科学。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以以下方面为最基本前提:
1、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的。
2、大自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活动都离不开更为广阔的自然背景。
3、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人在人居环境中结成社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努力创造宜人的居住地,并进一步形成更大规模、更为复杂的支撑网络。
5、人创造人居环境,人居环境又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建筑学的发展前提和脉络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前提有相同或相似出发点,那么我们在研究建筑学的发展时可以找寻他们相关的学科焦点,来更好地研究建筑学。吴良镛院士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建筑学已不再局限于个体建筑设计的范围,与建筑学相关的其他学科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都在不断扩展,形成一个相互联系而错综复杂的大系统。建筑学的概念也必须随之扩大,对其做较深入的研究,就不可避免的涉及众多相互联系的学科群,对他们的了解和研究是完全必要的,可以开阔和完善建筑学的思路。
2.简述人居环境科学系统观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人居环境时我们就内容而言,人居环境可划分为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和支撑系统。以上每个大系统内又可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特别需要提出得是在上述五大系统中,“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居住系统”和“支撑系统”为人类创造与建设的人工系统。五个系统都有如何面向持续发展的问题。在研究实际问题中,以善于分析,寻找各相关系统间的联系和结合。在任何一个人居环境中,五个系统都综合存在着,五大系统也各有基础科学的内涵。在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中,建筑师、规划师和一切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科学工作者都要自觉地选择若干系统进行交叉组合。当然,这种组合不是概念游戏,而是对历史的总结,对现实问题的敏锐观察、深入的调查研究、深邃的理解以及对未来大趋势的掌握和超前的预测。吴先生认为,五种系统的划分只是为了研究和讨论问题方便,应当看到他们相互联系的方面。
在借鉴道萨迪亚斯理论的基础上,吴先生根据中国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初步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全球、区域、城市、社区(村镇)、建筑等五大层次。就这样,五大系统与五大层次相互交织,相互联系,构成了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这一学科的重要方法。在人居环境科学系统观构架下的理论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与发展,对于建筑学的发展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人居环境科学系统观对于建筑学的指导意义
广义建筑学提出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从观念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三位一体,通过城市设计整合起来,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三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共同研究如何科学地进行土地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场地规划;共同从事环境艺术的创造以及共同从事历史与自然地区的保护和重建,等等。
3.1从宜居城市城市角度出发简述人居环境科学的指导意义
建筑学要融合环境、技术理念的发展,从单幢建筑物的设计走向建筑群落的规划和设计。我们将视野扩展到宜居城市的建设上来,这种城市形态的建设不是单纯一种城市规划思想所能够解决的,它需要综合不同城市规划思想的优点,摒弃其不足。宜居城市的概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宜居城市的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应用,需要汲取历史长河点点滴滴的经验加以整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的符合现实背景和当地民情的宜居城市建设之路。
西安打造宜居城市的重点应主要解决交通问题,居住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相关社会民生问题。只有系统化有层次的分清楚问题,才能多空间、多维度的清晰我们所面对的棘手问题。
3.1从建筑学习角度出发简述人居环境科学的指导意义
建筑历史的发展史正如人类社会的进步史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
脉络。我们对于建筑的不断认知也应建立在一套科学的理论方法之上,就能够更好地学习建筑的发展史,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不断总结做出有利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建筑。分系统、分层次的疏离知识理论可以让思路更加清晰,同时找到各个知识理论的交叉点,细致的总结研究,形成个人的理论系统。
4对于人居环境科学系统观的展望
世界是整体的,建筑是全面发展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既是社会理想,也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人居环境科学应该作为全社会的科学,各方面都参与它的发展与创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以及对人居环境科学需要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还有全社会对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注。我们作为建筑学的学生更加应该深入了解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以及他所涉及的系统观,学会分系统、分层次、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相信我们将迎来更加完善和更加适应中国的人居环境科学。
[摘 要] 方法:将临床84例颈肩综合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电针组44例,取肩井穴为主电针治疗5次为一疗程;对照组40例,以口服双氯灭痛25mg及颈肩部中频治疗20分钟,5天为一疗程。
结果:第1疗程后电针组痊愈率为3409%,对照组痊愈率为12.50%,P
结论:电针肩井穴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优于对照组。
[主题词] 颈肩综合征/针灸疗法;电针;穴,肩井ClinicalObservationon84CasesofCervicalshoulderSyndromeTreatedbyElectroacupunctureatJianjingPoint(GB21)SuXuan
,WuZuqiang(TCMHospitalofNanhaiCity,Guangdong528200)[Abstract]
Eightyfourcasesofcervicalshouldersyndromeweredividedintotheelectroacupuncture(EA)group(n=44)andthecontrolgroup(n=40)accordingtotheorderoftheirpayingvisit.IntheEAgroupJianjing(GB21),takenasthemainpoint,waselectricallystimulatedfor5timesasonecourse,
andinthecontrolgroup25mgdiclofenacadministeredorally(tid.)plusapplicationofsupersonicwaveswithamoderatefrequencygivenfor20minutesdai
lyfor5daysasonecourse.Afteronecourseoftreatmentsthecuredratewas34.09%intheEAgroupand12.50%inthecontrolgroupwitha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
[Keywords] CervicalshoulderSyndrome/acupther;Electroacupuncture;PointGB21(Jianjing)
颈肩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疾病之一,它是以颈、胸椎关节失稳及其周围肌肉、韧带劳损所造成的颈后、肩背部疼痛不适甚至颈部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种病症。笔者运用电针肩井穴为主治疗颈肩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电针组44例,男17例,女27例;年龄在25~55岁之间;病程最短1周,最长4年。对照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在21~54岁之间;病程最短5天,最长4年。
1.2 诊断标准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变;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颈项肩胛疼痛,颈项僵硬不适,疼痛向前臂放射,颈项活动时疼痛加剧;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乳突端(完骨穴后方)、第7颈椎、第1胸椎棘突旁、斜方肌下方肩井穴处、肩胛骨内缘等部位出现压痛;经X线摄片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颈椎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或颈椎无明显异常变化。
[1]2 治疗方法
2.1 电针组采用患侧肩井穴为主,随症加用同侧新设、曲垣、肩、阿是穴,每次最多4个穴。以上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一次性针灸针针刺。各穴位以有酸麻胀感为佳,在肩井穴及新设穴加用电针机(G6805.1),采用连续波(频率为120次/分),留针20分钟;治疗强度以患者最大耐受量为限,初次针灸者宜采用小刺激量,待适应后再逐步加强至耐受量。每天1次,5次为一疗程。
2.2 对照组
常规服用双氯灭痛25mg,每日3次,如有胃病史则加用胃舒平2片,每日3次。并配合在患部采用中频机(CZT8A电脑中频超声中频治疗仪)治疗。治疗量以最大耐受量为限。每天1次,每次20分钟,5次为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2]痊愈:颈、肩胛及后背部疼痛等症状消失,颈部活动自如。好转:颈、肩胛及后背部疼痛消失,可有肩背酸重感或颈部转到近极限时颈背部有轻微疼痛,颈部活动不受限。无效:颈、肩胛及后背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两组第1疗程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第1疗程两组疗效比较例(%)组
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
两组第2疗程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第2疗程两组疗效比较例(%)组
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
4 典型病例
罗××,女,45岁,1998年7月26日就诊。病史:右侧颈肩酸胀痛,并放射至右肩胛,颈项活动受限,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精神疲倦,胃纳差,二便调。体查见:颈项右侧肌肉紧张,第4颈椎水平可扪及条索状压痛点,右侧肩背部压痛明显。舌暗红,苔薄黄,脉弦。颈椎正侧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骨质增生。由于患者初期惧怕针刺,故先行中频及服药治疗,2疗程后效果不理想,同意接受针灸治疗,经电针治疗1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2疗程后痊愈,生活如常。随访1年半,未复发。
5 讨论
颈肩背痛是由于局部经络不通,气血瘀滞所致。肩井穴乃足少阳胆经穴,其经脉过肩,到颈,肩井穴的解剖可见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动、静脉分支,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故针刺肩井可有疏通颈肩部经脉、行气活血之功,可兴奋肌肉、神经,通过适当的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的目的。配合适当的局部取穴,可以全面调整病邪所在经脉,使经气通畅,气血流通则颈肩酸痛症状自消。此方法不仅经济易行,更重要的是见效快,作用持久,治愈率高,无明显的副作用,避免了服消炎止痛类药可能导致的胃部不适,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6 参考文献
1 尚秀葵,胡明海,孟红.针刺“四天”穴为主治疗颈肩综合征.针刺研究,1998;23(4):284
二、现状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存在着重专业技术课、轻经济管理类课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开课时间不合适建筑经济与管理课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而此时正是大四学生考研、求职的忙碌期。教室里空空荡荡,只有少数学生在听课,其中部分还在看考研的书,部分人在消耗时光。
2.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学了大量诸如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之类的课,也做了几个这方面的课程设计,所以思维的惯性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建筑经济与管理课列入可学可不学的范畴。有些习惯了计算弯矩、应力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学这门课,他们还试图在教材里寻找公式和例题,照着某一个模式去解题。
3.课程设置的偏向性纵观整个四年的课程设置,工程技术类课程占了绝大多数,8个课程设计中只有1个是属于经济管理类的概预算课程设计,最后的毕业设计更是倾向于结构设计,毕业答辩时的提问几乎都围绕着结构设计,偶尔涉及建筑设计和制图。这种教学上的偏向极大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措施
1.调整课程的开课时间以我院06级新生第一学期的课程安排为例,军训结束后开始进行为期14周的学习,总学时234,周学时16.7,其中数学80学时、建筑制图50学时、英语类课程60学时、其它类课程44学时,白天的多数时间学生都无课可上。而那些03级的大四学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总共8门专业课,总学时280,周学时21.5,另外还有3个课程设计。学生忙得晕头转向,考研、求职、读书,一个都不能少。针对这种前松后紧的现象,建议学校在大一时就开设理论力学等专业基础课,将专业课的教学适当提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能较早认识所学专业,也可以避免日后大量专业课与考研、求职在时间上的冲突,既保证了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也兼顾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第1个学期大量的空闲时间也不利于高中与大学教育的平稳过渡。那些十八、九岁的大孩子,远离了父母的管束,面对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大城市五光十色的诱惑,会逐渐养成懒散的习惯,将多余的精力花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在前两年打基础的阶段将课程设置得饱满些,不要将大量的专业教学都压在后两年。
2.改变轻视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观念在毕业设计前安排学生进行侧重于经济管理方面内容的毕业实习,如到施工企业去了解他们对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投标的决策过程,企业的日常管理;到设计单位去看对初步设计方案经济性的比选;到建设单位去了解一下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资的经济效果分析等,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大,实习也方便。实习完毕后,要求提交实习报告并进行答辩,避免使实习流于形式。这样就可以将土木工程学生的三大就业方向(设计院、施工企业、咨询管理部门)通过一个毕业设计、两个实习体现出来,改变学生和老师唯设计独尊、轻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观念。
3.从造价师执业资格考试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加速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队伍素质,推进深化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对外开放,国家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执业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目前与土木工程相关的执业资格有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笔者向学生推荐造价工程师这一执业资格,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1)就业面广只要是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建设、设计、施工、工程造价咨询、工程造价管理等单位和部门,就必须在计价、评估、审查(核)、控制及管理等岗位配套有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相比结构工程师之于设计院、建造师之于施工企业而言,造价工程师的执业涵盖了建设领域的各个部门。
(2)报名参加考试的时间相对较早工程类本科毕业后工作满4年可报考一级建造师;满4年可报考造价工程师;取得中级职称后满3年可报考监理工程师;评估通过并在合格有效期内的具有工学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在已通过基础考试且职业实践不少于4年的情况下可以报考一级结构工程师。相比较而言,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对工作年限要求较短,有利于学生及早考试通过。
(3)考试难度相对较低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考试难度相当,且有部分科目是共通的,而结构工程师的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涉及到的科目达二十多个,如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测量、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基与基础等,还涉及十几本规范和规程,比前面三种执业资格考试难度都要大。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从事设计工作的毕竟是少数,从事施工、咨询、管理的是多数,因此从考试难度、就业面、社会需求及与课程联系的方面考虑,笔者向学生推荐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只要在建设领域内工作,就免不了要走执业资格考试这条路。及早向大三、大四的学生宣讲这些情况,能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选择就业方向。事实证明,这样的引入是有效的。很快就有学生询问考试内容、试题类型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学生希望能尽早参加考试。其实,考试是激发学生学习源动力的有效手段,另外,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不仅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热爱和尊重,也可以由人及物、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
(一)课程安排的时间不符合整个专业学习的体系以及专本套读学生参加自考的时间规律。本课程在原教学计划中安排在第二学期,专业基础课还没有学完,学生对整个专业了解还比较浅显,而本课程的内容涉及到了许多专业的知识,因此对于此课程的学习不能很好地掌握;本课程的专本套读自学考试的时间为第三学期,造成了学习与考试时间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二)内容较为简单。只对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知识进行了讲解,并没有深入讲解复杂的应用计算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等问题,致使学生既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没有达到专本套读学生自学考试要求的深度,使学生很难通过考试。
(三)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专业理论“必需”、“够用”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本课程是一门与实际建设项目的管理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课,而课时安排均为理论课时,无实践能力培养环节,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及提高产生了很大的困难。
(四)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思想上长久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有些教师仍习惯沿用单调的授课方法,仅靠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来授课,老师讲,学生听,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二、高职高专《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要对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实践能力课时的安排以及新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授课时间的调整。一是根据本专业课程体系,学生经过两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再学习本课程,从内容上来讲更容易理解与接受;二是本门课的专本套读自学考试时间在第三学期,如果在本学期进行详细的学习更容易使学生在自学考试中取得
好的成绩。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将本课程的授课时间从原来的第二学期调整为第三学期,使之符合整个专业学习的体系以及专本套读学生参加自考的时间规律。
(二)内容的调整。对教学内容推陈出新,不拘泥于课本的内容,采取“必需、够用”的原则,删除与其他科目重复的内容,补充一些与实际结合紧密度重要的新内容。根据专本套读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及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加强对“建筑工程技术经济评价”、“预测和决策方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等重点内容的深入讲解。删减一些简单的并在其他课程中有所涉及到的内容,比如“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及工程承包合同”这部分内容在课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建筑产品价格、成本、利润”这部分内容在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本门课中进行简单描述即可。
(三)加强实践环节。本课程与实际建设工程项目结合非常紧密,因此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实施方法是增加一些实践能力课时。具体授课模式为:
1.案例教学。引入造价师以及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实际案例以及工程项目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深入工程,尽早接受专业资格考试理念。具体以学生分组计算、讨论、发言为主要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使知识融会贯通。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导师制”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互助小组,每组四人,重新按小组排列座位,便于组内展开讨论。小组成员由教师按成绩、学习态度搭配,并选出一位学习能力强、善于组织的学生为组长。组内成员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讨论交流。发现组内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则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小组讨论。为充分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增强荣誉感,教师要引导各组之间展开竞赛,并评出优胜学习小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现场模拟。对于一些可操作的实践环节可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比如:现场模拟建设程序、决策的过程、建筑企业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等。通过现场模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起到现场实战的效果。
3.扩大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已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而设置的,从教改的发展趋势看,还应增加一些新的校外基地。如房地产开发公司或经营公司、招投标公司、建设监理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增加了专业实践的机会,也扩大了学校及教师与社会及建筑各行业的联系面,一定会给教学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四)多元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共鸣,可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满堂灌”的被动学习局面,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接受知识。
(五)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发展才能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教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教师应到施工企业去了解他们对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投标的决策过程,企业的日常管理,到设计单位去看对初步设计方案经济性的比选,到建设单位去了解一下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资的经济效果分析等。
三、结语
【关键词】校园建筑;管理;造价;招投标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扩招规模不断加大,高校的基本建设也随之加快。建设工程事关百年大计,因此它的质量和造价,正在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从校园建设的工程造价和投招标两个方面来分析大学校园建筑经济管理。
一、校园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
(一)决策、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是造价控制的主要阶段,其中设计方案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阶段的变更。统一风格的学生公寓设计不仅要体现学院的建筑特色,更重要的是结构的一致性方便了施工的组织管理,减少了结算工作量。校领导小组不仅要选择优秀的设计公司、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实行限额设计之外,更要积极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尽量避免工程重复施工。
(二)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招投标阶段,学校领导应组成招投标小组,严格按照招标法的要求实行公开、公正、公平招标,并大力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遵循评标方法。通常学校在这个过程中都柚子资质不达标,无法自行招标,常聘请招标公司完成这项任务。这样学校就认为此工作在学院方就无足轻重了。但实际上,校方领导必须积极的加入到编制招标文件的工作中去,并充分的考虑施工中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检查提供材料品牌的要求、工程量清单的完整性,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新清单的要求,确定一些暂估价项目及预留金,确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对合同的合理性、合法性、完整性、准确性、严谨性进行全面把关,特别是对工程的质量、工期、造价、工程款的支付,工程变更等重要条款要严格审核,合理进行工程造价竞争,避兔产生疏漏,造成后续的赔偿。
2、董洪学,培训项目的评估方法[J].燕山大学学报,2011,(5)168﹒
(三)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集中在工程变更控制和现场签证控制两个部分。一般情况下,确定了施工图完整、严密,就尽量减少工程变更。但如果确实存在着设计不合理或其他一些情况,就必须变更。在变更时,需要及时掌握在工程变更后造成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并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等制度,来确保学校对工程费用的掌控度。现场签证,尤其是隐蔽工程的签证,必须要及时、清楚、准确,避免结算时产生诸多纠纷。
(四)竣工结算、决算的造价控制。
基本建设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会将工程结算书交给审核,学校相关负责组需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工程变更等相关政策的规定,对施工中的竣工结算进行全方面的审核。但往往竣工决算是很多学校负责人最容易忽略的一项工作,他们认为工程做完就可以了,不需要太严格审核。其实决算不仅仅是对整个工程项目所用费用进行汇总,更是一个经验总结,这将会为后续工程的建设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历史资料。
二、大学校园建设招投标的管理
随着高等学校基础建设投资,国家对211和985高校投入了大量的建设经费,招投标管理工作日趋重要。招标投标具有公开、公平、公正的特点,它的竞争优化优势,使得其影响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了规范招标投标行为,促进公平竞争,我国于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在程序上保证了招投标的公开公正性。虽然颁布了法例,但是在实际的招投标操作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投标商通过各种途径干预评委在预审、评标、定标等招标的关键评审,妨碍招标的公平公正性。
为了减少上述的而各种问题发生。高校基本建设部要做好工程招投标工作。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须注意几个原则:一是招投标过程必须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坚决反对暗箱操作,避免人情工程。使招标方式尽量客观化;二是工程定标需要量力而行,工程招标要合理低价而非最低价。
前期的论证与设计是一个基建工程能否成功的前提和根本。目前,我国设计市场竞争激烈,比较混乱。有的甚至出现了业余设计、挂靠设计等等不规范的行为,导致了设计质量的下降。推行设计招标、审核设计投标单位资格,有利于促进设计单位提高设计水平。采用设计招标,不仅是对设计方案的功能、安全、技术等进行考核,还是对工程结构方案、工程造价的综合考核。在招投标过程中要加大工程造价管理力度,让设计单位以价控量,精心设计,精打细算,将投资控制首先落实在设计阶段。因此素质良好的设计单位是工程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创造出建筑精品需要一个良好的施工队伍和优秀的项目经理,拥有项目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超前的管理才能。由于招投标活动具有施工企业的不定性和建筑市场存在企业、项目经理挂靠的不规范性等,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难度加大。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根据校园工程实际情况,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报名资格,并把好报名关,从而减少挂靠企业的投标机会;然后,根据报名情况,经校招投标领导小组讨论和确定初步入围企业,组织人员考察初步入围企业的日常运行、工程施工质量、信誉、工程现场管理等情况,同时需要考察相应项目经理的经验、管理能力和经历。最后,考察小组向校招投标领导小组汇报实际考察情况,再由校招投标领导小组决定最后入围的施工企业与项目经理。只有经过这种全面的考核,、严格的筛选步骤,才能挑选出优秀的设计施工和监管单位。
优秀的监管队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造价控制以及工程工期。参加监管的工作人员都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具有一定的实际经验;熟知合同的法律法规;具有实事求是、冷静果断、廉洁奉公、公正无私的良好品质。随着我国的有关监理法律法规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监理市场得到规范调整,监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也进一步得到明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处于主次低位。建设单位是核心,监理单位是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理,而业主和监理单位之间关系是标准的委托与关系。在监理工作中实行招投标制度,需要尽量排除地方保护、行政干预、暗箱操作等现象。在监理业务竞争时,要求建设单位应优先考察监理单位的资质、工作人员的素质,以最低的监理费用作为选择的主要标准。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打破高校基本建设滞后的瓶颈,需要高校破旧立新,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管理模式。实现由国家统筹统建或自建、自管、自筹的模式向甲方管理职能的转变,以合同管理为重点,适应高校基本建设管理的发展。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工作,大学校园建筑经济管理中的工程造价控制和招投标的管理是主要部分。其中工程造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为了合理的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高校的相关部门应紧密配合,最大限度地控制造价。招投标工作也是高校基本建设部做好工程的根本。高校基建管理者认真研究高校基建工作的规律,形成新思路,提出新方法,开创新局面,与时俱进,为建设美好的校园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江锁.高校基本建设问题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
2、王再军.浅论现阶段高校基本建设管理[J].长江大学学报,2009(3)
今天下午我们落实通知要求,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就XXXX文件的学习感悟和自身对照检查情况进行交流。市XXXX领导XX同志列席今天的会议,在这里我代表班子向XX同志表示感谢和欢迎。
下面我们正式开会,首先请XXX同志宣读XXXX文件。
……
下面我们依次进行发言,谈谈对XXXX文件的学习体会,对照《通报》5个方面要求进行查摆、汲取教训、剖析原因、举一反三抓好整改。
下面由我带头发言……
请XXX同志发言……
请XXX同志发言……
请XXX同志发言……
请XXX同志发言……
请XXX同志发言……
请XXX同志发言……
请XXX同志发言……
请XXX同志发言……
下面我们有请XX领导讲话……
各位同志都围绕XXXX文件内容讲了学习体会,查摆了自身不足,深刻剖析了原因,又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XX领导也对贯彻《通报》精神,抓好监督执纪审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请同志们在会后深刻领会,结合各自工作抓好落实。
监察法条文中涉及监察机关权限的有28个“可以”,这些“可以”就是权力,用得好,能够成为正风肃纪、反腐惩贪的利器;用不好,就会出现违纪违法问题,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结合今天的学习,就如何强化权力意识、规范廉洁用权,我再提三点要求:
一要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切实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志之间要敢于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真正做到班子成员之间团结、进步,给广大干部带好头、示好范。
【关键词】 周围神经
关键词: 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传导;兔;神经外膜 码
摘 要: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外膜切开手术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 方法 24只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即刻行神经外膜切开减压组、1wk后神经松解和4wk后神经松解组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观察. 结果 神经传导的潜伏期、传导速度和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各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P
Keywords:peripheral nerve;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neural conduction velocity;rabbits;epineurium
Abstract:AIM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reperfusion injury of periperal nerves performed at various time intervals between the injury and the decompression pro-cedure,by means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s.METHODS Twenty-four rabbi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four groups,i.e.those who underwent incision of epineurium for decompression immediately after injury,those which had not received any treatment.RESULTS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ies made on all animal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latency,conduction velocity,amplitude of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revealed much better results in the study group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
0 引言
由一些原因造成肢体缺血,在恢复血流后,不仅不能改善功能,反而出现更严重的损伤,即所谓的缺血与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实质上主要是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作用[1-3] .我们设计兔后肢的缺血与再灌注操作模型,以探讨不同时限周围神经外膜切开或神经松解术后电生理变化,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选用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健康3mo中国本兔24只,体质量(2.5±0.7)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动物化学保定药846合剂0.3mL・kg-1 im麻醉,无菌条件下环形切开兔大腿中段处皮肤、皮下组织,分离股血管鞘,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环形依次切断各层肌肉达股骨,并止血,原位缝合各层肌肉,于肌腹最饱满处,记录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值,用显微外科微血管夹阻断股动脉血流,缝合伤口.作SPECT检测,证实血管夹远端血流完全阻断.10h后取下血管夹,行电生理检查无一只引出动作电位,展趾功能亦完全消失.A组:缺血10h再灌注损伤不处理组;B组:缺血10h即用显微外科器械行腓总神经外膜切开减压,关闭创口;C组:缺血10h再灌注损伤1wk后行腓总神经外膜松解;D组:缺血再灌注损伤4wk后外膜松解组.所有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组人完成.
1.2 方法
1.2.1 展趾功能检查
术后4,8和12wk将兔提离地面,观察展趾程度.评定标准:无展趾反射(-);足趾轻度展开(+);足趾中度展开();足趾完全展开().
1.2.2 神经电生理检测
应用丹麦产Evomatic E-8000型诱发电位仪检测.每只兔在血循环阻断前测定潜伏期(Lan)、运动神经潜伏速率(LR)、和动作电位波幅(Amp)作为正常值,恢复血流前测定损伤值(均为0).A,B,C,D组在术后12wk取材时测定Lan,LR和Amp恢复值,二值比较,求出恢复率,恢复率=(恢复值/正常值)×100%.保持室温23~25℃,刺激电极置于腓总神经,频率为2Hz,脉冲宽度0.2ms,刺激电量0.2~2.0mA.记录电极置于胫前肌肌腹,频带范围为2Hz~2KHz,分析时间为20ms.统计学处理:Lan,LR,Amp值按随机单位组资料作方差分析;展趾功能恢复结果按等级资料作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兔展趾功能恢复结果
4wk时A组5只兔子无展趾反射;B组仅有1只未出现展趾反射;C组和D组各3只兔子未出现.8wk时A组仍有3只无展趾反射;B组有3只兔子展趾反射恢复正常;12wk时A组仅1只恢复正常,2只为中等程度的展趾,3只能轻度展趾;B组则6只全部恢复;C组5只完全恢复,1只中等程度展趾;D组2只完全展趾,3只中等程度展趾,1只轻度展趾.各处理组展趾功能均好于对照组(P
2.2 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术后12wk时各组均能测到动作电位的Lan,Amp(Tab1).各处理组Lan均比对照组缩短(P
Lan的恢复好于LR,而LR又好于Amp.B组Lan的恢复率与A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Tab2,P
3 讨论
Mccord[1] 1985年首次提出再灌注损伤的概念,认为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由于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改变生物膜通透性.通透性增加,使神经束膜对氧自由基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产生一个腔隙间隔综合症.它的产生进一步影响局部组织的营养,继而形成受压-水肿-营养障碍-进一步水肿的恶性循环.使神经纤维脱髓鞘瓦勒变性及轴突断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神经干萎缩,传导功能障碍.
对于避免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及其修复.有许多方法[5,6] ,Lundborg[7] 不主张神经内松解,认为过细的松解可切断神经束间的交通支及神经内微血管,影响神经血供,导致功能障碍.我们认为神经内外松解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实验结果表明早期对水肿明显的腓总神经外膜切开,使神经内渗出液充分引流,微循环得以恢复,以保持内环境的平衡,治疗结果令人满意.同时也观察到,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损伤的程度不同,即使肢体功能和电生理表现为完全失神经支配,其组织学改变并不一致.部分神经为可逆性损伤,部分为不可逆性,另一些正常神经纤维则由于内、外瘢痕压迫而不发挥功能,及时行神经松解术可以改善神经内、外环境,使受压神经的正常部分发挥功能,同时改变神经病变过程,减轻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再生,以利于功能恢复.从本实验中还得出,伤后立即行神经外膜切开减压,疗效优于伤后1wk和4wk作神经松解组,伤后1wk松解又优于4wk松解组与对照组,提示如能尽快或急诊行神经外膜切开减压,将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电生理检查是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客观指标[8-11] .在测量中,将记录电极放于胫前肌肌腹反复调试得到满意的波形,并用亚甲蓝标记,备术后记录.虽然肌肉的动作电位波幅能反映肌内受神经支配的程度,但波幅的变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潜伏期的测量相对容易.从周围神经损伤后潜伏期、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波幅的恢复来看,潜伏期的恢复要比动作电位波幅的恢复快.
参考文献
[1]Mccord JM.Oxygen-derived free radicals in postischemic tissue injury [J].New Eng J Med,1985;312(3):159-163.
[2]Zhang DH,Li ZX,Qian XM,He JH,Feng SS,Wang QC,Meng H.Study of myocardial protection of heat shock in canine heart operation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1998;19(4):440-442.
[3]Zhang DH,Li ZX,Qian XM,He JH,Feng SS,Wang QC,Meng H.Study of strengthen of heat shock in canine heart an-tioxidantion ability with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1999;20(7):S19-S20.
[4]Lundborg G,Myers R,Powell H.Nerve compression injury and increased endoneurial fluid pressure:A”Miniature Compart-ment Syndrome”[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83;46:1119-1124.
[5]Tao L,Li Y,Gao F,Wang YM,Gong WQ.Protective effect of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on rabbit hear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0;21(6):S116-S118.
[6]Zhang GY,Feng YQ,Wang HD,Wan Q,Wu ZL.Immuno-protective effect of cyclophosphamide on cerebral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0;21(6):S131-S133.
[7]Lundborg G.Intranural microcirculation [J].Orthop Clin North Am,1988;19(1):1-12.
[8]Li YF,Yang Z,Su M,Chen JC,Cong DD,Zhao LZ,Yuan GL.Correlation of the magnet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 tech-nique with pathological changs associated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in adult cats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1999;20(4):309-313.
[9]Xu XZ,Sun L,Hu YY,Wang J.Electrophysiology study on muscle basement membrane tubes bridging the gaps in peripheral nerve [J].Zhonghua Wuli Yixue Yu Kangfu Zazhi(Chin J Phys Med Rehabil),2000;22(2):119-120.